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模式民主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期封面故事把所谓众媒时代喻为“小时代”,我感觉再也没有比它更贴切的词了。草根意见的崛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在眼下,成为一个明星并将注意力变现的门槛已经很低。从Blog到Twitter,从Facebook到YouTube,再到目前Nice等新型社会化媒体,技术让个人能够更方便地公开表达自己,这是值得赞许的一面―信息的民主化让我们获得了无数idea,也制造了无数网红。
但众媒也带来一个问题―尤其当其求快,商业模式又与点击量直接挂钩时―那就是谁对受众负责的问题。眼下自媒体多如牛毛,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获得点击。而就在不久前,有关“传统媒体必死”的争论又从某个角落里冒出。就其争论的逻辑和启发性而言,比两年前热炒的说法没有丝毫递进。应该说,腾讯网和今日头条做的是贩卖流量的生意,这也决定了它们思考的逻辑―扶持大量自媒体、再把聚合的流量变现,这似乎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既不用负担人力成本费时费力生产内容,也不用为信息源准确性负责。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坐等收钱的商业模式呢?
而我说传统媒体或机构媒体不会死掉的理由也很简单―技术始终在让这个世界变得丰富,不会一边倒,换句话说,媒体的确过剩了,一定会有人遭到淘汰,它们当中也有新媒体,最终的决定要素还是你对读者的价值,而不是别的什么扯淡的事。
众媒时代似乎不需要把门人。就这一点而言,在莎士比亚陷入混乱之前,李普曼可能先疯掉了。一个全由公众舆论做主的信息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古斯塔夫・勒庞早就在他那本《乌合之众》中,以强而有力的逻辑论证了群体智慧的不靠谱,更不要提李普曼提到的公众幻影 了。
小时代的可爱之处在于多元的媒体形式,这是一种进步。这里面最成功的要数罗振宇,他在3年时间获得了13亿元的估值,不过,正如这期封面故事写的,其商业模式上存在根本缺陷,即容易被粉丝群绑架,新媒体的快速运转看上去快要耗尽他的才华。一位硅谷人士曾提到,互联网让人们的品位变庸俗了,对于一个文化产品,向这一品位靠拢可不是什么可持续的事。
莎士比亚是人类历史上最富创意的名人之一,他同时也是个商人,并且很早就悟出德鲁克后来提到的“真正的创新是给客户带来价值”。他清楚知道坐在自己剧院里的大量观众头脑简单、没有学养,甚至无法彻底了解戏剧想讲的一切,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既没忽略这一阶层,也从未向其妥协,降低自己的视角,而是始终展现最好的作品。他一生务实,从不宣扬自己的成就,甚至连个知识分子也算不上,他投资剧院,用高品质产品为这一商业模式带来正向循环。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和智能电网将成为最重要的驱动力,光伏、储能、电动车、智能电网的结合将重构能源蓝图,实现清洁能源的发电、储电、用电、调度的有机结合,这将彻底颠覆传统能源结构和生活方式,实现电力的清洁化、智能化、民主化。环保问题日益受到政府高层重视,技术和工艺的进步导致成本下行。国内政策出台政策扶持光伏、风电的发展,国外的技术创新带来新一轮的电动车产业革命,新能源各领域形成景气共振。Elon Musk构建了新能源帝国Tesla Motors和Solarcity,已经开始实践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蓝图。
Tesla的畅销和扭亏给电动车产业带来一线曙光,或将引领电动车革命,有望像iPhone加速智能手机的推广一样。Elon Musk的传奇履历让我们对于Tesla 的前景非常乐观,他创办的其他几个公司为Tesla的成功做好了铺垫,Space X提供了Tesla的技术创新思路,Paypal储备了IT技术和资源,SolarCity将铺建覆盖全美的充电网,做好了妥善的售后服务。
Tesla的优异性能为电动车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可以在现有锂电池的技术水平上,通过改进电池管理系统来实现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的飞跃;Solarcity的异军突起标志着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行业的重心已经从制造向应用转变。Solarcity利用分布式光伏作为资金杠杆的产业支点,从本质上来看其实是一种类似于“银行”+“开发商”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其商业模式最核心的因素是融资和渠道,而这种模式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政策。恰逢顺风光电收购无锡尚德,电站运营商试图用资本运作的金融模式攫取行业最大的胜利果实。当前在中国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电站已经激活,运营商顺风光电和金保利试图引领整个行业,电站建设企业也将因此受益。
对于2014年新能源各子领域的投资机会,我们的观点如下:
光伏:在系统成本不断下降的背景下,行业的重心已经从制造转向了应用,超额利润向电站环节集中,电站建设和运营将会出现类地产的金融模式,当前的利润来源依靠中、日、美等国的补贴政策加码,未来将逐渐过渡平价上网。2014年的最大看点在于电站环节,推荐上海电力(600021.SH)、特变电工(600089.SH)、阳光电源(300274.SZ)、林洋电子(601222.SH);
储能:分布式光伏和锂电池储能的模式雏形已现,德国等欧洲国家已经率先尝试这种模式,随着锂电池和光伏成本的继续下降,分布式光伏锂电池储能将走进千家万户。推荐优先布局锂电储能的比亚迪(002594.SZ)、成飞集成(002190.SZ);
一、工艺美术品的价值转换
文化产业是以精神消费为主要生产目的、以符号生产为主要生产内容、以创意管理为主要治理模式的新型产业形态。包括工艺美术品在内的文化产品具有三种价值,分别为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在文化产业的经营策略下,就是要运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手段,通过知识产权的多元运营,以故事驱动为核心,以生活方式为载体,针对市场需求,将这三种文化价值融合为一种多元复合的立体体验和交感体验。
我们知道,艺术曾作为巫术、神秘主义、皇权崇拜和宗教神学的工具,参与生活实践;之后,艺术逐步独立,某种神秘的沉思冥想保留在物态形式的器物之中,即艺术品原作。在人与艺术品原作的交流中,等级制、神权等客观社会条件映射到艺术品中,而显现人自身的谦卑。瓦尔'特本雅明(WalterBenjamin)曾提出,艺术品原作具有“光韵”(aura)效应,这种效应产生膜拜价值,来自于独一无二的原真性和此时此地的在地性。“光韵”来自于纯艺术品。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实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人们在独特的艺术品面前经验了一种敬畏感和神圣感。观赏者亲临独一'无二。、原真艺术品所体验到的敬畏感与崇拜感,就是膜拜价值。膜拜价值具有原真性、唯一性、在地性的特点。一般来讲,作为可复制性的工艺美术品,不具有“光韵”,但可以借鉴纯艺术的“光韵”效应,通过建立荣誉制度和品牌塑造,打造工艺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品的膜拜价值。
随着机械复制技术逐渐介入艺术复制和艺术创作,艺术品原作的“光韵”衰竭,每件艺术品实物的复制品克服了独一无二性,艺术品的膜拜价值被面向大众传播的展示价值所取代。在机械复制时代,器物中的神学力量进一步退化,复制技术让艺术品原作得以亲近于普罗大众,也使艺术品原作的“光韵”消散殆尽。展示价值在机械复制时代无比增长。艺术品供人观赏,不复具有神圣性和神秘性,艺术品的展示价值满足着大众展示和观看自身形象的需要。复制技术满足现代人渴望贴近对象,通过占有对象复制品来满足占有对象本身的欲望。摹本代替了独一无二的存在,被复制的对象恢复了青春,而传统走向整体的崩溃。展示价值具有技术性、复制性和在场性的特点。工艺美术品的最大价值在于复制性的规模效益。在现代文化产业语境下,工艺美术品的这种可复制性要平衡手工复制与机械复制,兼顾艺术性和效率性,对工艺美术品的生产环节进行价值链分析,保留某些流程的手工环节,在某些环节适当引进机械生产和高技术生产。
随着数字时代和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艺术品在地性的膜拜价值和在场性的展示价值让渡给了在线性的体验价值。体验价值指文化消费者从文化产品或服务中所体味到的源于个体身心感受的价值,包括了感官体验、情感体验和精神体验,而精神体验又产生了与“光韵”体验同样效果的膜拜价值。体验价值具有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时尚性的特点。这时,文化产品的价值循环产生了。在这种生生不息的价值循环中,从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到体验价值,再回到膜拜价值,就产生了价值创新的机会,从而有了形成新的商业模式的可能。工艺美术品的价值提升难度在于如何增加工艺品的体验价值,既要考虑到多重感官的复合体验,又要结合时尚趋势和当下生活习惯。李连杰发起的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在四川汶川地震后积极介入灾区的妇女帮扶和灾后振兴,实施“壹基金羌绣帮扶计划”,培养和扶持绣娘,推动羌绣的刺绣元素融合进旁氏、爱马仕等国际时尚品牌和伊利诺伊等高档家具,既保持羌绣古韵,又落脚现代生活,使羌绣的品种突破了传统的饰品,变得时尚高雅,走进现代生活。
二、工艺美术品的全产业价值链思维
工艺美术品可以与纯艺术联姻,作为纯艺术的“光韵”膜拜价值转换为可复制性的展示价值的物质载体,又可以塑造自身的膜拜价值,进行价值链经营。工艺美术品通过主题借用、符号提炼,结合材料加工和工艺手法,最后通过作品呈现将艺术品原作的“光韵”复制为限量的工艺品。通过这样的“光韵”复制,让工艺美术品为纯艺术品的价值实现找到了商业模式一一“一源多用”。
“一源多用”(OneSourceMulti-Use,OSMU)是韩国内容产业的经营精髓。所谓一源,即一种文化资源,在商业环境下通过知识产权经营,将影视、出版、电影、游戏、漫画、主题公园、观光旅游等都结合起来。韩国一源多用的内容产业策略是对美国迪士尼文化价值创造模式的借鉴。1957年,华特'迪士尼(WalterDisney)拟定了迪士尼娱乐帝国的愿景路线,界定出公司最重要的战略资产:经由故事驱动和版权运营,迪士尼将电视、音乐、电影、出版、漫画、周边商品授权等相关竞争领域结合起来,融合发展。比如,电视可以为电影宣传、提供主题、将长度较长的戏剧类电视拍摄成电影等。
“一源多用”的商业模式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价值思维,进而推动了第六产业的复合经营。全产业价值链即纵向价值链、横向产业链和协同产业链;第六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可以是1.5产业(农林牧业及其深加工)+4.5产业(服务业及其品牌化),2.5产业(工业及其设计)+3.5产业(物流及服务),或3产业+3产业。第六产业表达了产业融合、产业跨界的创新观念,即以文化符号为链接、文化品牌为纲领,推动现代农业、特色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跨界共生,大力推进“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的协同发展,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为第六产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工艺美术品可以为地方产业服务,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将地方文化资源与传统产业的价值提升相结合,通过工艺美术品介入社区营造,统合区域内的“人、文、地、景、产”,构建地方区域的文化生态,让工艺美术品的发展道路可以走得更远。
三、工艺美术品的商业模式
工艺美术品如何运用企业经营产生可持续的效应,是习惯于作坊式、家庭式的传统工艺品业面临的转型。文化企业经营就是要摆脱产品的短期经营,过渡到长期的品牌经营。文化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就是确定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
管理模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管理体系(包括向外延伸的管理系统,其要点是管理所依存的文化特点和资源条件。如我们中国人的管理模式可能跟韩国人有很大区别,这一部分是由我们文化的特点以及与市场环境相关的资源条件包括职业经理人的发达程度决定的。同样在华人区,大陆、台湾、香港的管理模式就有很大区别)、治理结构(指企业的治理结构,包括国有企业、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委托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方法(主要是指企业的管理方法,包括权威性和民主性管理等管理风格、授权的程度、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等)。除了个别国有工艺品公司外,大部分工艺品业的经营主体离这样的现代文化企业制度还有一段距离,可以采取品牌公司+个体手工艺者或工艺品业合作社(协会)等过渡形式,逐渐向合伙人制的企业形态转移,最终转变为现代工艺美术企业。当然,在笔者看来,这种现代工艺美术企业既是一种文化企业,追求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又是一种社会企业,以区域内的工艺美术从业者的共同富裕为经营目标。
商业模式也叫做盈利模式,就是企业用于可盈利的方法,是可以模仿借鉴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的不同在于,管理模式是抽象的,商业模式是具体的,就是一定要找到可盈利的点。管理模式差异很大,商业模式则是同质化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所用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所谓本土化是管理模式的本土化,全球化是商业模式的全球化。管理模式要求管理符合当地条件,称之为本土化。商业模式则相反,有许多共通性因素。比如讲国际接轨,实际上是经营能力和商业模式的国际接轨,而不是要求管理模式跟国际一样。管理模式受文化、市场、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管理模式不可能相同。但是,商业模式是要经由固定的公式做出来的,如信息的收集、投入产出比的计算、最后盈利预期等等。我们过去讲管理的本土化的时候,确切地说法应该是:西方管理的中国化,盈利模式的全球化。所以,商业模式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可借鉴性。商业模式的借鉴可产生非常大的好处。所以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商业模式建设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而管理模式的建设核心就是企业文化。工艺品业要关注互联网经济,通过互联网的平台经济效应,可以减少品牌宣传、渠道建设、市场推广的费用投入;通过发挥互联网的长尾效应,针对利基市场,实现微盈利、长期性的市场经营。
其实,随着工业经济形态步入后工业经济形态,整个社会的组织形态都在往小型化、灵活性和网络化方向转型。这种社会发展趋势,是在网络技术和社会民主化运动推动下的必然结果。既然大多数文化企业的特点是“小型化、散落型、网络状”不一定要把这些小微企业往“规模大、实力强、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壮大。在文化经济时代,不要再认为“小的就是弱的”而要认为“小的就是美的”不一定要做大做强,但一定要共同繁荣,形成创意生态,让大大小小的文化企业实现全产业链的价值整合。因此,工艺品小业主可以以工作室的方式,依附于品牌企业或互联网平台,集中在创意设计、工艺技艺和品牌的内涵建设方面,发挥协同效用。
四、国际工艺品牌法蓝瓷的商业创新
国际工艺品牌法蓝瓷是以瓷器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以品牌为依托,面向国际市场的知名瓷器工艺品企业。瓷器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曾经很长时间是西方对于中国精致生活的想象和模仿。清朝乾隆以后中国的瓷器江河日下,而西方瓷器奋起直追。据记载,16世纪到18世纪,中国外销至欧洲的陶瓷有三亿件,而自2003年至今的十年间,中国外销陶瓷达到了百亿件,但每件瓷器的平均单价只有0.3美元。法蓝瓷品牌创立于2001年,十余年间,创始人陈立恒跨越了西方数百年的品牌经营历程,以丰富的造型、绚丽的色彩、温润的质感重塑了中国瓷器的尊严,“让世界看到了法蓝瓷、看到了东方哲思与文创融会的无限可能”法蓝瓷以“逍遥自在、处处关怀”的仁者胸怀为核心,追求“天地无处不灵感”的“道法自然”的设计风格,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的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将艺术带入生活。这种创意巧思与优雅风格是和那些形色单调、远离生活的传统瓷器截然不同的。
法蓝瓷的创新理念符合文化产业价值创新的四条法则。第一,创新价值,法蓝瓷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对生活原物的复制或对经典艺术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次,象征价值,法蓝瓷的每一件瓷器似乎都在讲一个故事、一段情感,讲这个瓷器背后的生活,而且还把陶瓷作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引入方方面面;第三,知识产权价值,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当无差别的获得超过知识产权保护年限的传统艺术品,法蓝瓷要把这些艺术品进行量产,对知识产权的创新也是十分必要的;第四,全产业链价值。法蓝瓷以“仁”为核心理念,蕴含了传统瓷器古典优雅的品格,体现了华人的审美情趣,却综合了中西方现代艺术风格,体现出颇受消费者喜爱的时尚特点;法蓝瓷蕴含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一种全球化的“亲切、时尚、感人”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本身是中华文化最大的特征之一;法蓝瓷紧攥的“天、地、人、真、善、美”等追求是一种普世价值,因为这种价值彰显的是文化的软实力,能唤起人们对根和美感的共同追求,有很深厚的底蕴和传承基础,所以法蓝瓷不只是一件普通的瓷器,而是文化内涵增值器。⑥英国创意战略学者克里斯比尔顿(ChrisBilton)提出了文化产业商业创新的六度法则:第一度为“价值创新”,创造或延长价值链;第二度为“成本创新”,缩短价值链;第三度为“容量创新”,拓宽价值链;第四度为“市场创新”,改变营销方式;第五度为“边界创新”,混合不同价值链;第六度为“学习创新”,不断审视和超越自我。自从2001年成立以来,无论从产品的生产、品牌的打造还是从市场的开拓来讲,法蓝瓷始终与创意和创新保持着最为紧密的关系。法蓝瓷商业创新的六度法则主要表现在如下:第一,克里斯比尔顿将价值创新定义为发现新的东西或者对消费者来说更有价值的东西,简言之,就是创造或延伸价值链。法蓝瓷的价值创新根植于国内外的传统艺术品,比如,将梵高、郎世宁等历史上优秀艺术家作品的价值重新用瓷器的语言来展示。
第二,如果依靠市场拍卖对原作进行体验和掌握的方式来欣赏艺术作品,只能算作传统的红海战略的表达方式之一,而不能称为成本创新。法蓝瓷的作品全部取材自大自然,传承中国古老瓷艺传统,有些系列作品更是用西方艺术风格来重新诠释中国古代艺术名作。法蓝瓷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在适度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极大高度地提升商品价值,可谓成本创新。
第三,容量创新就是在某种小范围内可操作的模式下,尝试着去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期待。法蓝瓷设定了专门寻求限量级艺术品、较受欢迎的产品类型和价位的商业模式,想办法推出刚好能适应特定消费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消费能力的产品,并尽全力把设定的产品在固定时间内卖光,以增加产品的收藏价值。
第四,市场创新指的是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市场销售方法,并重新定义从产品到流程重组到市场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转变人们对产品的看法和使用产品的方式。市场创新就是改进价值链使其更加贴近消费者。法蓝瓷的市场创新主要表现在设计理念、制瓷工艺、营销手段、市场开拓等方面。
第五,边界创新就是将价值链中从生产到消费的不同阶段混合起来,为的是发现或创造在消费者眼中完全崭新的产品或体验。法蓝瓷的边界创新重点表现在与时尚品牌的联合、与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合作、现代陶瓷制作技术与古代名书画结合等方面。
第六,学习创新是创意战略创新的最后一个法则,指的是发展创新并把它投入市场以发展更深层次的创新过程中的学习。法蓝瓷发展的过程即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既有产品投入市场前的学习,又有在市场上成功后的学习,还有在市场上“失败”后的学习。
文化产业的核心特点在于获得独创性、有市场价值的内容创意。工艺美术产业的商业模式在于协同创新,既要面向艺术创意,又要面向科技创新;既要面向国内市场,又要面向国际市场;既要面向家居市场,又要面向收藏市场。与此同时,工艺美术产业要与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相结合,利用其渠道、市场和营销,实现价值转换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传统通信企业 互联网创新转型 途径 对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个以用户为主,用户掌握的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必须要创新,这能够给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并使用户面临极致的挑战,只有这样做才能赢得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价中确保企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于传统通信企业来说,它们正在遭遇互联网的冲击,业界认为,在互联网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跟随没有出路,一定要发挥创新优势,实现突破发展。本文对传统企业互联网创新转型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转型背景与重点
从2004年起,传统通信企业就开始关注转型,以电信为代表,推动企业的转型,至今为止,已经走过10个年头,目前,传统通信迎来创新转型的高峰,也可以说一种趋势,以电信为例,它是国内转型的领头军,特别是近两年,全国企业转型的大环境下,现如今,电信正尝试通过多种资本运作方式,全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业务运营格局,并做好下一步规划,将定位面向互联网转型。
笔者认为,传统通信企业互联网创新转型,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用户思维。这是进行转型第一核心,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他们需要得到更多、更深的体会,产品是否适用客户,使用起来是否方便,用户有何感觉,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第二,数据思维。数据推动商业决策,是互联网的典型代表。关注数据之间的关联,关注数据产生市场,根据以上决定,转型产品研发方向。第三,合作思维。传统通信企业互联网创新过程中,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变,他们的关系不再是售卖交易关系,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他们的边界也不再明显,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雇佣关系,转变成合作伙伴,大家利益共通,形成了非常重要的组织结构。
二、创新转型障碍
第一,观念上的障碍。在通信企业转型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利益关系,一部分是业务利益,另一部分是人的利益。因此,转型期间,企业必然会面临来自观念上的影响,每个人想法不同,有些人认为,目前业务可以维持现状,转型未必是好处,因此持保守态度,不需要转型。也有些人认为,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不转型不行。因此,到底要不要转型,这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面临重要的观念障碍。
第二,技术创新障碍、市场能力障碍。在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技术支撑,如要具有技术研发能力,就能满足客户需求导向,同时,转型后的产品,则需要市场支撑,这个市场是否靠谱,能不能壮大等,这些是企业考虑转型和转型过程中,都必然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因而,传统通信企业互联网创新转型时,都必须考虑技术和市场这部分的障碍。
第三,组织管理与协作。传统通信互联网转型,其离不开相应的管理创新,如何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变革组织,是创新转型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三、转型路径分析
第一条,商业民主化,这种创新路径将用户作为中心,商业模式重新定位,从经营产品到客户,公司用户究竟是谁,产品满足什么样的需求,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商业营销模式,是否给用户极致体验,是否从用户角度出发,在转型之后,要重新审视用户,规划营销模式,完善运营管理,这些都要以用户为中心。第二条,数据化创新。转型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商业数据化。线上线下,都需要打通和融合,当数据化占据商业领域,一切都基于数据。第三条,组织社群创新,未来组织边界很不清楚,企业内外,它的边界很难界定。未来的组织,既有内部资源,也有外部资源。转型企业需要思考,如何组织用户,如何组织利益方。
四、转型启示与对策
要转变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企业转型的前提,要将公司的发展思路统一,共同促进企业转型,共同发展企业战略。加强转型学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因此要不断进行学习,引导员工自主学习,通过绩效激励员工学习积极性。
结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许多传统企业创新发展,与网络接轨,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通信互联网创新转型,在转型过程中,遇到许多阻碍与困难,需要企业克服自身的缺点,积极解决在转型过程中的一切难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用户的到来,企业应该更加关注用户所需,顺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迎接挑战,是企业转型之路走得更加顺畅,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 考 文 献
[1]黄勇.传统通信企业互联网创新转型的途径与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01).
[2]余燕东.互联网时代营销模式创新的途径与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15(01).
管制,制定政府条例和设计市场激励机制,以控制厂商的价格、销售或生产等决策。经济管制:对价格、市场进入和推出条件、服务标准等进行的控制。
管制的放松,并非是政府单方面放松管制,而是互联网的力量撬动了管制放松。
对电视、报纸等这样的传统媒体而言,媒体的运作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
一个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台)的成立,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层层核实和检验,其测评严格,门槛极高,让人望而生畏,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在这个互联网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坐在家中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各个地方的美丽风景、就可以欣赏到最新的流行视听、就可以品读到各大名家的激扬文字……互联网似乎让“一切皆有可能”,让平民大众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媒体”也成为可能。
在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版,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拥有自媒体,不需要你投入任何成本,也不要求你有任何的专业技术知识。其进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让自媒体大受欢迎,发展迅速。自媒体,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
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
传统的新闻媒体“自上而下”、“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而自媒体打破了这种不公平的格局,新媒体不再有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每个人都是传者,每个人都能做新闻,“人人即媒体”。
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在技术层面,自媒体具有非线性传播、零门槛、低成本等优势,传统媒体的竞争格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同互联网自媒体VS传统媒体,无数淘宝商家VS燕莎、友谊阿波罗、奥特劳斯一样,余额宝VS银行,微信VS中国移动,各类产业的进入门槛显著降低,出版、电信、银行、媒体,没有一个行业出现例外。
长期存在的、垄断的、规模化壁垒的局面逐步打破,自由竞争成为主流。
商业模式或将重新构建
曾几何时,一体化地位是传统企业傲视群雄的资本,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商业模式和一体化地位或许会土崩瓦解,新的价值网络逐步形成,生态体系逐渐构建。
《利润区》一书首次提出了价值网络的概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将传统的供应链转变为价值网,来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需求。
其定义为:价值网络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它将顾客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和灵活性与有效率、低成本的制造相连接,采用数字信息快速配送产品,避开了费高昂的分销层,将合作的提供商连接在一起,以便交付定制的解决方案,将运营提升到战略水平,以适应不断发生的变化。
互联网技术使得客户、供应商及其合作伙伴、信息、资金都在价值网络这个动态的网络中流动,其动力正是客户的实际需求。
未来的“互联网+”传统企业或许会融入新的“价值网络”,或新的生态系统,作为一个个聚焦于核心能力的存在。这时候,传统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非是依赖产品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能力,更大的体现在于整个生态环境中与其他节点的协同能力。
那么,随着互联网促进信息的流动,传统企业与整个商业生态融合,合作开发的项目越来越多,开放性创新更加深入,节点的联系更多,产业联盟增多,产业的垂直一体化程度不断降低,更多的外包涌现,这时候,传统企业难道还奢望更加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说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么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互联网时代所形成的价值网络和产业格局。
我们曾经认为,生鲜的蓝海与神话好像摆在大家的面前——“轻点鼠标,新鲜健康的肉菜水果就能按时送上门”,这一直是白领主妇最大的心愿,对于要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她来说,新鲜蔬菜送到家解决了消费者的生活之忧。
在传统渠道特别是超市中,生鲜产品是聚客的法宝,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0%~5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上网购市场中农副产品的渗透率仅为1%左右,巨大的市场等待着开发。PC互联网时代生鲜大战的“圈地运动”的当局者依然记忆犹新。中粮电商、亚马逊、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淘宝、京东等等杀入了生鲜领域。
但是,因为冷链成本和损耗成本居高不下,客单价如果低于200元,扣除产品成本、物流成本和流通损耗后,基本没利润。但是,新型的生鲜电商O2O化,将这些传统电商模式用柔道策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移动互联网完胜互联网。
新的价值网络于是产生:宅配的模式会让物流成本随客单量的提升而直线上升,所以,青年菜君选择的是配送成本更低的自提模式——即用户提前一天下好订单,在第二天下班的时候便可以到地铁站边的青年菜君实体店自提,而未下订单的用户,也可以直接在下班时到青年菜君实体店购买半成品生鲜,只是可选种类会和网上预订的有差异。
这样一来青年菜君便只需负责每天的进货处理,以及从中央厨房到门店的一站式配送即可。如此一来,便大大节约了物流的配送成本以及产品的流通损耗,解开了生鲜电商的死穴。
太极、柔道的核心,就是避其锋芒,发挥长处,逐渐找到自己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从商业层面上来说,就是利用传统企业的长处,“互联网+”重新定义市场格局,避开竞争短处,实现柔道式攻破。
百事可乐的确是柔道中的高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战争历史表明,可口可乐以可乐的发明者以及7+X配方,定位于正宗的可乐。但是百事可乐却把正宗重新定位——所谓正宗=老年,把竞争格局裂变为老年人的可乐和年轻人的可乐。让可口可乐不能逃离其正宗的定位,活生生被套上了老年人可乐的枷锁。为了迎合年轻人喜欢运动的喜好,百事可乐采取大包装,把可口可乐的百十家灌装厂和瓶子制造商打得措手不及。
对于青年菜君来说,生鲜电商的市场很大,但过去很多都死在模式上,比如说采用宅配物流、库存积压等等。生鲜最大的问题就是配送和损耗,在这两方面有所突破才会有出路。
无需葵花宝典,无需高大上的发明专利,无需很多大型App,无需N多冷链车。需要的仅仅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把传统电商的送货上门,改成在地铁自提,就成功的实现了互联网化的成功转型。
产销边界或将相互突破
移动互联网造就了无限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消费者赋权将打破产销的边界——你的消费者或将成为生产者,市场主动权出现转移,消费者占领话语权。
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信息对称;在过去,消费者由于找到“成本底价”的信息有限、“货比三家”的搜索成本过高,不得不忠诚于一些企业。但是因为互联网这一奇怪东西的出现,消费者掌握了充足的信息,可以时时刻刻货比三家、随时随地用脚投票,让二流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没有生存的空间;
个性化的需求和细分市场不断出现,让什么都想满足的品牌被抛弃;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前切入到企业的研发、生产,消费者成为生产者。
因为市场主动权从生产商转移到消费者手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将主动权交给了用户,如同群众路线,就是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因为有了互联网,现在能够网上发动数百万网友跟着一起做产品,能够参与到设计、参与到功能,推动了把原有封闭的研发模式变成一个完全开放式的模式;因为移动终端的丰富、接入成本的降低、社交软件的发达,社群组织相当的方便,人与人的交流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可以跨越时空;因为主动权的转移,传统企业不得不下了很大功夫来维持跟用户群的直接沟通和交流。
于是,“互联网+”时代,“生产型消费者”出现——多数人既不是商业拥有者,也不是消费者,既买也卖,在生产的同时也在消费,人人共同分享,从而创造一个新的、更民主化的生产和消费的模式,产销的边界被突破。
模式领先或许迅速迭代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对称,使得交易成本无底线的降低。各种利用市场进行委托的机构,如经销商、经纪人、商将会逐步消失,这些职业的利润和企业的数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同时,传统产业所基于的管制壁垒、专利保护、分配垄断、没有权利的消费者、标准制定者,资金壁垒等等都在消失——通过阿里巴巴可以找到海外的客户;没有营业执照,可以在淘宝上开一个店;没有报纸刊号,自媒体比一些报纸阅读的用户还多。
信息的对称、壁垒的消除、消费者权利的高涨,在未来几年内,许多产业、职位、岗位即将消失,是转型、是创新、还是成为未来的囚徒,都取决于你的选择。
于是,传统企业的模式逐一被打破,而且因为快速的变化,模式领先或将来去匆匆——企业生命周期缩短,商业模式迭代加速。
人有生命,企业同样。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动态轨迹,包括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
热衷于或者参加过EMBA的,当老板或总裁或者以及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有所介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目的,就在于试图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找到能够与其特点相适应、并能不断促其发展延续的特定组织结构形式,使得企业可以从内部管理方面找到一个相对较优的模式来保持企业的发展能力,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内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进而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同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具有不同表述。
美国人伊查克爱迪斯曾用20多年的时间研究企业如何发展、老化和衰亡。他写了《企业生命周期》,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十个阶段,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
互联网时代,网络全球可达,云服务日益发达,资金和人才可以众筹,创业的成本日益降低;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商业模式发展起来的速度越来越快;移动互联网更快速度、更快迭代,促进了产业的迭代速度,产业发展越快,商业模式就越快损耗——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凡客陈年说了一句话,我永远不知道明天互联网会发生什么。硅谷创业之父史蒂夫布兰克也认为一切计划都是瞎猜。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三五年战略规划,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都是自己骗自己。
今天你看到阿里巴巴很火,明年后年不一定,说不准就被微信替代了。腾讯曾经搞过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但失败了,今天的微信却成功了;诺基亚在昨天的创新教程上,还作为优秀的案例,今天却被收购了;DELL的商业模式热度尚未褪去,今天已经略显过时。电信、移动、联通,这些强大的国有企业被腾讯用一个简单的微信,不到3年的时间,基本上把运营商颠覆了。
互联网时代的速度本身就推动企业战略和策略不停创新,并非你所能决定的,而是互联网的属性决定了整个战略周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联网真的把速度看的非常重要,怎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速是所有互联网企业最关键的问题。有时候,快就是一种力量,你快了以后能掩盖很多问题,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时候风险往往是最小的,速度一慢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有时候,明明看到一些池塘里的浮萍并不多,可是不久之后,那个池塘里竟然开满了浮萍,这是因为浮萍具有裂变性。正是因为这种裂变,可以让浮萍由一变二,由二变四,由四变八地进行扩展,最后自然越变越多。
“假如一个池塘里最先只有一株浮萍,根据浮萍的裂变原理,需要100天才能将整个池塘开满,那么,浮萍开满半个池塘,需要多长时间?”。互联网催化企业裂变的速度就是如此,在第99天时,浮萍刚好开满半个池塘,仅仅再需要一天时间,也就是第100天时,浮萍便会开满整个池塘。
移动互联网时代,战略周期越来越短、“互联网+”创新就需要迭代越来越快,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不变革,就会快快的死在沙滩上。
成本优势或将丧失壁垒
工业规模经济以单一组织为基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增加价值参与到竞争。领先公司所具备的专利技术、优势都属于自己;
互联网中增大回报的效应都是整个互联网创造的,同时也由整个互联网进行分享。生产商、商、用户和竞争者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一起创造了整个价值。尽管回报递增的利益会由生态中的各个组成分走一部分,但是整个利益价值存在更大范围的关系网之上。
工业规模经济是逐渐的、线性的增加价值。意味着小投入获得小收益,大投入产生大结果;如同存钱罐,塞进一点获得一点点;然而,互联网经济却是以指数级增加价值——小投入互相加强,效益像雪球一样迅速加大,甚至形成雪崩。如同驴打滚,利滚利一样。
互联网信息对称的机理就是低成本,使用互联网思维的新进入者不断侵蚀已有企业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地位;不断用创新的方法,将核心竞争力置于产业成本的低端,让传统企业叫苦不迭。
关键词: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能源互联网;并网发电
中图分类号:TM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我们面临两个危机:一是全球经济危机,另一个是传统能源以及落后的技术所导致的能源危机。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应用使得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每一座建筑物都可以成为绿色发电厂。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家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用不误的电还可以上网销售,通过能源互联网与任何其他国家的人分享。
2 能源互联网
2.1 能源互联网的含义
能源在电网中的双向流动,又是电能的生产者。这种具有双重身份的用户和互联也和互联网中的信息传输模式类似。因此,可将新型智能电网命名为能源互联网(Energy Internet)。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指出能源互联网是一种构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分布式储能装置基础上的新型电网结构,是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
2.2能源互联网的特点
能源互联网依托FREEDM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除了具备当前智能电网所提出的安全、高效和经济等优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新式的传输接口,允许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以类似信息互联网的“即插即用”形式投入使用。配电网具有“即插即用”式接口,当用户连接至配电网,配电网自动识别用户并为其做出相应配置。当用户与配电网断开连接后,配电网能够及时监测到用户变化。这一监测功能可以通过定期向用户发出握手信号实现,如果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回应握手,可认定用户已经断开连接。
2.当连接至配电网的用户需要某些服务时,用户向配电网发出服务请求。配电网对请求生成应答信息回复至用户,并控制相关设备提供服务。当用户申请终止某些服务后,配电网能够接收到终止信号并停止电能输出。主动隔离已经发生的故障或潜在的危险,实现系统自愈,在必要时允许配电网以微网形式实现孤岛运行。
3. 当配电网中设备或用户发生改变时,控制系统能够及时监测到配电网状态的变化,实现实时控制。网的正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系统中采集的数据和信息。
3 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未来,能源将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向前发展。
第一,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欧盟到2020年会有20%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德国总理默克尔执政后,德国已经有20%的能源是绿色能源了,而六年后将实现绿色能源占35%。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先生预测在2035年,全球的能源有50%以上会被新能源替代掉。奥巴马总统说2025年全球有20%的新能源,潘基文说2030年30%的新能源。
第二,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生产。
在欧洲有1.9亿栋建筑,包括住宅、办公室、工厂,欧盟未来的目标是把欧洲每个现有建筑都变成一个绿色微型发电厂。这样屋顶的太阳能、墙外的风能、地下的热能和垃圾都能变成能源。能源的分散式生产,即将各大洲的每一座建筑变成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德国已经把一百五十万建筑变成绿色微型发电厂。
第三,能源储存。
间歇性能源需要存储。在每一座建筑中使用氢和其他技术,以存储能源。德国正在测试用氢作为介质来存储能源。
深圳万科中心,不仅外观现代,而且是一幢绿色的建筑。中心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在屋顶铺设了太阳能板,如图3.1,把办公大楼变成了一根微型的发电厂,目前该光伏系统每年约能满足整栋大楼用电量的15%。
图3.1 万科中心楼顶光伏发电系统
第四,能源的分配。
如果电用不完,可以用软件把这些电通过能源互联网进行销售。所以这就要用到能源互联网,因为在一个广阔的区域,有些地方白天阳光明媚,就可以把电输送到正处在夜晚的地方,有些地方雨水丰富,水能所产生的电充足,就可以把电分享给雨水并不充沛的地区,所以能源互联网可以在拥有气候差异,季节差异,时间差异的广大地区,让人们可以把用不完的电通过能源互联网与他人共享,这就是分布式合作式的能源共享方式。
4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对未来的影响
第一,促进经济转型,带来新的经济和商业增长模式。
20年后,一旦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使用屋顶太阳能发的电墙外风能发的电以及地下的热能,燃烧厨余垃圾发的电全部免费。所以由于这些新技术,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任何人可以自己发电,通过能源互联网在全球分享,告别碳经济时代,进入可再生能源经济时代。同时很重要的一点,这种能源结构让经济更加民主化。今后一旦把能源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起来,会带来几何级的经济增长以及新的经济和商业模式。
第二,加速实现能源互联网。
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利用是电力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互联网将改变传统的应对负荷增长的方式,在降低能耗、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能源互联网中的能源站点可以是太阳能光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包括垃圾发电) 、家用燃料电池、江河湖海水、城市污水和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这样,城市或区域的每一栋建筑都可以收集能量,收集到的能量汇聚到城市的热和电的互联网中,能够提供建筑使用,同时也能用来为汽车等用电器具充电。全球现在都在大量的研究利用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的分布特性要求能源能够并网共享,所以能源互联网的出现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被大量利用的必然产物,随着专家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在提倡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能源互联网会被加快的实现。
第三,需要面对的问题。
中国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在2012年让太阳能的分布式能源能够并入电网。但中国面临了很多困难,理论上是非常可行的,但真的要变成一个现实,挑战很多。其中一个是上网的问题。特别是老百姓用电,要么解决上网问题,要么解决储能问题。因为储能问题技术还需要时间,所以第一个是上网问题。第二,现在国家的产业政策的扶持。现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探索。
然而,大量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也使电网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包括调度难度增加,电网短路容量增大,电能质量受到影响,在如何实现能源互联网的最优控制、对上级电网的支撑和新型电力市场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方向和特点都有待于专家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在提倡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5 结束语
任何一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都有代价,如果我们都完全依赖它,把它用到极致的话,那么这个地球上的人类恐怕也无法生存。所以我们也必须要清楚的意识到这一问题。
我认为中国的政府机构, 应该像欧盟政府一样,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制定路线图,包括标准、规划和激励措施,而地方政府需要根据说的五个方面,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并要连接起来,德国以及欧盟的很多国家,都是这么做的。因为这项工作很艰巨,就像爬山爬坡一样,但不管怎么说,这是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
参考文献:
[1]ZHAO Tiefu,ZENG lie,BHATIACHARYA S,et a1.An average model of solid state transformer for dynamic system simulation[c] //Power &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09.A Canada:IEEE.2009:1-8.
[2]谢开,刘永奇,朱治中,等.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2008,41(6):19-22
[3]徐大平,张新房,柳亦兵.风力发电控制问题综述[J].中国电力2005,38(4):70—74.
[4]栗秋华,周林,刘强,等.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新算法及其仿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28(7):21-25.
[5]严俊,赵立飞.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J].华北电术,2006(10):16-19.
[6] 微电网的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 电网技术,Aug. 2008,Vol. 32 , No.16
[7] 微电网研究综述[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 Oct.10, Vol.31, No.19
现代管理体系发轫于20世纪初的“泰罗制”与科学管理理论,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这仍然是现代企业管理“大厦”的地基。但互联网时代需要采取怎样的管理模式、原则与模式?如何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与精神赋予科学管理以新的生命力?目前还没有太多理论分析或系统总结,要更多地关注、研究、总结来自市场一线优秀互联网企业的管理创新实践,并提炼出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管理原则、模式与工具。
(一)管理良好的成熟企业为何会失败?成为百年老店的概率将越来越低
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电影《日本沉没》。日本的松下、索尼、夏普都曾让我们顶礼膜拜,但是如今却集体塌陷,动辄亏损几十亿美元,不是因为他们管理得不好,其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质量管理等方面执行得最彻底,科学管理体系在全球领先,研发投入比重也很高,而是在于对互联网时代创新大方向、大战略缺乏把握,在于只注重硬件的制造,硬件可以做到最精,但是缺乏像苹果这样软性化、人性化的创新元素,没有及时推动管理变革。
摩托罗拉、柯达先后发明了全球首部智能手机、数码相机,但没能及时推进数字化的应用,不敢革自己的命,最后却都倒在数字化和互联网门口,令人唏嘘。
诺基亚的CEO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发出这样感叹的大企业CEO会越来越多。华为是否会遭遇“滑铁卢”? 任正非特别质问,华为会不会输?如果未来要死,会死在哪里?而华为已达到三千多亿元销售额,正如日中天。
如今观察企业,已经不能只看这家企业的总资产有多大,历史有多悠久,占地有多少,是否有先进的设备,重资产有多重,更要看创新活力与持续发展能力。重“重资产”、轻“轻资产”带来的可能就是重包袱以及转型的难度、高成本。
“创新之父”、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1997年在其名著《创新者的窘境》中首次提出了破坏性技术理论。“要么破坏性创新,要么你被破坏”。破坏性技术刚开始针对边缘客户,低质量、低利润、小市场、高风险、未被证实,但可能某方面更方便、更廉价、更低成本、体验也更好。破坏性技术是相对于延续性技术而言,延续性技术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站在主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一直以来看重的成熟产品性能的层面来进行技术开发、创新。固守主流客户和主流市场,最终被挤出、淘汰。“新兴企业通过破坏性技术进入小而新、边缘化市场,不断完善性能,扩充边界,改变价值主张,最终进入主流市场”。克里斯坦森通过无数案例得出一个结论:管理良好的成熟企业在破坏性创新面前常常会遭遇惨痛的失败。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著名发展经济学家熊彼特也提出过“创造性毁灭论”
。当时人们为之感到震惊,并没有太多案例印证这个观点。今天不一样,每个月、每一天都有颠覆性创新案例涌现。“新的消费者和产品、新的生产和运输方式、新的市场,以及新的工业组织形式不断创造新行业,同时淘汰旧公司”。“企业家是一种稍纵即逝的形态,你今天是企业家,不意味着未来十几年还是企业家,除非你始终保持不断创新的状态”。
在新经济时代,管理良好的成熟企业,为什么一夜之间会遭遇惨痛的失败?大体可以归结为情形:
1、产业领导者更替很快,过往的竞争优势消失更快。
2、新技术、放松管制、经济民主化带来“去规模化效应”,打破了垄断,降低了产业进入门槛。
3、市场的主动权首次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二流产品和服务越来越缺乏生存空间。
4、战略生命周期在缩短,企业发展越快,其商业模式也会越早到达极限。
5、新进入者可以以超低成本、免费策略不断侵蚀现有企业的地盘。
6、创造力的工具广泛分布,试验变得容易和低成本。
7、来自底层的大众力量,或潘拷撞阍谧笥揖质疲每个个体都可自我决策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8、失控、不确定性导致有经验的管理者可能不是最合适的管理创新者。
(二)目前的管理范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的管理模式建立在泰罗、韦伯的思维之上,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细小、可重复的模块并实施了标准化操作,形成纪律、精准、经济、理性和秩序。但是,这种管理也同时可能将具有创造性与自由精神、有主见的人们禁锢在“半专制组织”内,会扼杀艺术、创意、勇敢与锐气,丧失想象力、开创性和灵活变通的能力。“以效率为中心、以科层为导向”的管理旧范式成为制约互联网时代管理创新步伐的绊脚石。
首先,工业化环境下的科层加大了工人、员工与企业主、老板之间的隔阂,员工只接受上层控制,半孤立的部门工作,缺乏生产过程的系统性观点。科层式管理的发明者韦伯认为,科层制其实就是官僚制。不同部门、职能的划分,分工过窄、过细,使员工失去对最终产品的情感,导致员工过于注重金钱奖励与眼前利益,忽视意愿、激情、使命、价值观。专业化也会一定程度上限制突破性创意产生的跨边界创新行为,员工难以获得专业岗位之外的信息与资源,缺乏创意碰撞的机会。科层等级的扩大、组织的复杂性也阻断了员工应知悉的信息以及员工与员工、顾客、自我管理所需要信息之间的联系,作为最能感受到颠覆者脚步声的市场第一线缺乏像管理者一样应掌握的必需信息,信息被管理者垄断,难以像管理者一样能依据全面、对称的信息进行判断、决策,而管理者对信息的理解、应用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局限。
其次,传统的科学管理以效率为中心,可以让员工更服从、更勤奋、更高效,但不能更创新、更忠诚。自然法则中的进化有的是缓慢式,有的是突变式。企业的进化同样需要通过异质性带来突变。然而传统管理中的标准化在带来一致性、高效率的同时,也会剔除“变异”,排斥“异己”,阻碍领域之外的新机会、新战略,把进化之路自行切断。
另外,传统管理较注重计划、控制,追求稳定性、精确性,但对无先例、非连续性创新事物缺乏敏感反应,屈从成本、成本、响应成本、闲散成本会导致众多创新机会的错失,决策迟缓,思维凝滞僵硬,时间就是利润,却常常得不到有效开发。互联网时代讲求快速响应,注重解决“现在的事情、明天的事情”,而非五年后的事情。
(三)21世纪的管理变革目标
互联网导致的社会变革将直接改变未来的管理走向,迫切要求企业管理的范式革命和基因重构。21世纪管理变革三大目标:
一是要建立起真正尊重、激发与赞赏人类创造性、想象力、激情与勇气的后现代管理社会;
二是建立起适合人类自身发展规律与本性的公司,在洞悉人性基础上注重用户极致体验,攒足人气,吸揽人才,促动“人气、人性、人才”的“三人行”;
三是管理者负责的传统管理工作会越来越少,其首要任务是担当教练,制造更多的领路人,搭建平台,创造适合创业创新的环境与氛围。
海尔在颠覆自己,致力于让每个人都成为创业者。海尔从家电制造商蜕变为一个平台,孵化众多的创业者与小微企业。海尔在六十多岁的张瑞敏领导下从管理与组织模式上率先展开了自我颠覆,最核心的二点:第一是建立起“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以及零冗员、零库存、零签字的“三个零原则”,第二点是把科层组织变革为3000多个扁平化的自主经营体,让员工成为真正的“创新者”。“我的用户我创造,我的增值我分享”。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成为海尔人的新法则。
(四)创建21世纪新型管理模式的十大切入点
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企业的管理架构,建立起与互联网精神、思维、理念相对应的后现代管理模式,管理广义化、外部化,去中心化、去严肃化。
1、自我调整:推进组织模式创新,以用户为中心,创建能迅速自我调整的新公司、小公司与各类新型组织,应对企业存在的适应不良与战略惰性。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第一要务就应推动一批市场化组织和主体的形成,要大胆再造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合伙人、MBO、混合经济、事业部制、自主经营体、工作室、虚拟团队等等,还有随时组建、随时撤并的跨部门跨领域跨国别的项目团队,哪种组织形式最能促进创新、最能激发所有人潜能的就可摸索,先进的组织形式与协同化的生态系统才能吸引到最合适的创新人才。阿里巴巴实施“股份制+合伙人”模式,万科明确提出“事业合伙人”计划,海尔集团则通过“人单合一”形成了“平台型+自主经营体”的新型组织模式。传统的公司治理标准与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管理层的“金字塔”架构并非唯一或最佳选择。传统的组织架构与对应的激励机制应向更具弹性、灵活性与应变能力的方向变革。
2、选拔“新鲜”人才:人才即资本。尊重新颖、鲜活、异质、奇思、疯狂、多彩等各类元素。新的商业机会、商业模式往往存在于起初看似不可能的地方,甚至于奇才的臆想。扩大人才基因库,注重发现、选拔具有创业创新基因与互联网思维、跨界灵动的人才,重新定义“人才”。
3、全员参与,众筹智慧:让创新成为每位职员的工作,企业企业家化,创意民主化,人人CEO,人人创新。实现全员参与经营,招募公司内外志愿者参与创新决策咨询。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依然有管理者认为只有少数精英员工才具备创新能力,如专职研发人员或管理层,创新只是组织内部的“少数派”。然而经验表明,伟大的创意往往来自于最前线、最接近市场与客户的地方,甚至于不起眼的角色。
4、尊重反面声音:创新者的天性是不断持反对观点,普通员工对管理层的“项目宠儿”可行使反对权。成熟企业往往会被成功的经验所绑架,固守原来的思维模式,对于互联网思维、工具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型应用沉不下心去倾听,对于“异类”、“反面”的声音常常产生反感情绪,对于边缘化市场或有瑕疵的创新项目往往视而不见或者嗤之以鼻。昨天的“异类”最后会成为今天的“规矩人”。
5、打造共享自治平台:建立社区制与自治团队,创立多元节点模式,个体对个体、团队对团队,单对多,同一层面有多元的节点,不需要中间层的过滤,扩散人与人、内部与外部、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持续、即时反馈机制,信息流向各个方向。腾讯内部通过多个工作室的自治团队进行创新研发,并通过赛马机制胜出优秀项目。
6、边走边看,边干边学:通过快速、低成本、高频率的试验建立起进化优势。倡导微创新、碎片化创新。小规模测试入手,最大化学习新市场。推崇谷歌的“尝试吧”哲学:尝试―学习―再尝试,避免创新中的豪赌。
7、同级管理:打破信息垄断、资源垄断和层级界限,让自下而上、同事间的压力替代传统科层制、等级制中自上而下、来自领导的压力。要淡化传统意义上的“老板”概念,可以“越级对话”,重新定义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提倡合伙人意识。依赖“自然领导”,同级可选举、罢免领导,通过自身的专业权威、市场声望持续获得同事的忠诚而维持权力。领导者也不是指手划脚、评头论足型,而是与基层第一线摸爬滚打,在此基础上具备比其他同事更强的方向感、洞察力、系统观。
8、高度透明:办公室去政治化、去官僚化。建立无秘密、相互高度信任的管理哲学。给员工信息与机会。信息多个方向流动、扩散。员工可查阅其他部门资讯及敏感的经营数据、财务数据、市场营销数据,便于比较、决策,让听得见炮声的人们掌握了足够的信息量与决策权。国内服装品牌电商龙头唯品会的董事长、总裁同在一间办公室的一张桌子上办公。
9、建立“互学易”平台:员工互动机会最大化,沟通成本最小化。增加员工偶遇机会,开辟员工在线论坛,组织跨功能、跨团队的沟通,创造让创意随时随地碰撞的办公氛围。倡导“三人行,皆我师焉”,以及干中学、学中干的理念。让来自第一线的小经验、小创造、小智慧、小案例汇随时集到“互学易”平台,形成讲义、教材与知识管理库,建立企业快速复制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的能力。
10、权力是流动的:要流向不断创造价值的资源。日常工作中少用体现“阶层”、“权力”、“权威”的概念,包括老板、领导、下属、请示、指示等。让小型团队像利润中心运作,高度授权,高度责任。权力将体现于使命、公平、透明、信任、利他、友善等人类精神中最美好的因素。
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场精神、心理上的革命,要求管理者高度崇尚互联网精神、理念,并切实应用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各个细微环节的改造中,如业务流程、创新项目实施、日常工作语言与可视图文、推广传播手段、绩效评价体系、人才选拔培养等,成为21世纪人类的“骨血”与“细胞”。(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创新、影响力营销和客户体验是2010年商界的时髦词汇。消费者不再相信传统营销施展的虚假障眼法。要赢得消费者信任,企业必须每天、长期都要有良好的表现。而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公开合作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认识到,如果缺乏分享,那么我们无法成为聪明的人,无法富有创意性和创新性。早在21世纪初,科技的爆炸性发展就已经优化了这种相互协作的关系。
显然,品牌设计的规则彻底改变。品牌设计的成功不再取决于遵照严谨的品牌指南并始终与之保持一致性,而是取决于品牌设计是否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以及是否能带来创新性的体验,唯有如此才能让品牌设计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赢得消费者的心智。
分享=设计=乐趣
(Share=design=deligh)
分享能引出新的主意或想法,新的想法辅助设计,而设计可以转化为一种客户需要进而满足消费需求。设计是一个将双方潜在的合作可能性变为现实的过程。设计对分享之后产生的想法进行深入探索,之后严谨、聚焦思考,将重点放在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创作上。如果设计思路正确,那么设计成品绝对能让人感到愉悦。
趋势应用
设计对于优化整个商业流程一直有着积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六西格玛流程并不能带来预想中的结果。因此,它们开始转变设计思路,以便寻找更多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随着许多市场领先品牌调整自己的商业战略以求为品牌“增值”,此时企业责任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种企业责任意识也渗透到设计环节,因此,责任感要求企业必须提出一套可持续发展方案,同时兼顾伦理、外形和功能。
关于线上设计,闪光灯、泼洒色彩装饰和动画人物的使用频率将下降与此同时,是能够优化内容导航、与手机相连接的热潮兴起,还有功能性、光接口设讹这些将会盛行于所有基于屏幕的应用平台。一些新颖的设计,比如无形标志、用户生成标志等可能将不再是新鲜事物了。
什么样的品牌能够脱颖而出
那么2011年的流行语是什么?是分享、设计、乐趣。在新的一年里,我担保那些大企业的品牌故事将会围绕道德性的目的展开,同时以设计为导向、以客户协作为过程。以下是我一直关注的四个话题:
关于分享的设计原则。任何遵循创意共享授权(Creative Commons License)条款的产品都值得追随学习。更多的信息请访问创意共享网站ceativecommons.省略。
内容为王。电视的形状在2011年将有很大改变。针对较小领域、具有个性化的内容提供商将能吸引观众的目光,比如。
注重伦理设计理念和“B企业型”(BCorporations)的企业领导――它要求社会责任型企业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员工、社区和环境。更多的信息请访问beorporalion.nel。
包装
2011年,期待包装变得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并吸取新近的科技发展技术,能够基于可持续发展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花俏修饰(Bells and whistles)
现代消费者是购物专家,他们只需要几秒钟便能做出购买决策。尤其是在超市里,产品包装必须努力让自己能引诱购物者尝试新产品。一些产品采用了革命性的技术,比如薄膜印刷电池,在消费者做出决策的关键时刻能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因此要想尽办法在产品包装上增加光亮、增加声音,甚至是加上动作。声音芯片能够让货架上的产品传递促销信息,而像纸一样薄的视屏载体能够有效地展示产品。第一个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必然会在拥挤的市场上引起轰动效应。
重复使用性(Reusable)
注意到了产品(第一决策关键时刻),阅渎了产品标签(第二时刻),之后便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第三个时刻:是否使用了可以重复使用的包装。更多的品牌将让产品包装的重复使用变成可能,企业希望借此延伸品牌信息,让它超越产品寿命的限制。美国小蜜蜂(Burl's BP,eS)个人保养品牌,依靠产品的全天然成分吸引了有着环保意识的客户,该品牌的许多容器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可持续性(Sustainable)
更多的企业承诺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因此寻求创新的方式。美国文具品牌纸友(Paper Mate)最近推小了一种可进行有机物降解的钢笔一它采用的是可腐化的外壳,在一年内分解为有机物质。币卡夫食品(Kraft Foods)走的是较传统的路线,它设立了2011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计划减552厂废弃物,削减25%的于二氧化碳排放量。
针对性(Pu rposeful)
在2011年,如果想让自己保持市场竞争力,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价值主张,并且让品牌行动和品牌承诺保持一致一而且必须通过产品包装传达出来。宝洁公司旗下汰渍品牌(Tide,)开展了爱心项目“载荷希望”(Loads 0f Hope program),以汰渍品牌的名义发出限量版洗涤剂,回馈社区,为受灾害影响的地区提供洗衣设备。在遭受卡特里娜飓风灾害的新奥尔良地区,宝洁公司的此次活动共投入了1.4万件洗衣粉,为1.1万个家庭提供了帮助。
2011年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的挑战是如何以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一减少浪费,使用较少的天然资源,削减运输成本一同时通过包装传达品牌承诺,在行动上和品牌承诺保持一致。
购物行为
我们都希望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力量得到加强。在澳大利亚,线上销售数据显示,强劲的经济体正在寻找一些较弱的市场,以便作为市场资源的廉价供给地。消费者从金融危机中吸取了教训,仍然会谨慎行事。消费者行为有可能会继续波动,他们将在乐观和悲观的两种市场情绪中起伏。
绿色VS精简(Green Versus Lean)
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可持续性消费已经日益受到重视。在2011年,我们会看到一些小的转变,消费者会购买少量的新产品,以此取代对旧物品的重新再利用。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为绿色产品支付额外费用,而是要求所有的品牌都更加具有环保友好性。
真实产地(Real Places)
原产地品牌在零售业可能会成为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原产地将成为食物零售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供应链中,“有源可溯”的产品可能为品牌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无论如何,品牌将把消费者和品牌产品源头联系到一起。
实际价值(RealValue)
在经济不景气时期,零售业触动市场的是其广泛推行的“平价奢华”(Masstige)
和“新奢华”(New Luxury)。在一段时间内,为标榜奢华的大众商品支付溢价的热潮冲昏了消费者的头脑。在2011年,消费者将寻求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产品成分真实、具有可靠性的商品。有的品牌将使用老式的材料,在形态上,一看就让人感觉很有价值,有安全感,比如耐克运动鞋采用的哈里斯粗纹呢。
真实故事(RealStories)
购物者发现自己的安全感在动摇,可支配的收入锐减,同时他们身边又出现了很多新奇的商品。一些开展数字化和社交媒体活动的企业开始实施古怪的、希望引起世人关注的推广策略,这些策略看起来和品牌产品没有任何关联,比如之前有的企业玩噱头,将蔬菜果酱更名为iSnack 2,0―不要指望现在还能在商店的货架上看到这样的商品。品牌首先必须关注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功能性,之后通过一些真实的故事和创意展示产品功能,让客户体验到真实性。
2011年亟待解决的问题
消费行为是否会重新回到老习惯上,或者是经济衰退后遗症长期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食品
目前正在发生的价值转移意味着“从农村到餐桌”(Farm-to-table)运动的兴起―_尤其是在美国,美国消费者长期以来认为他们与食物的原产地有着很大的疏离感。在经济复苏后,人们需要简单、真实的体验,消费者想要了解自己选择的商品对社区环境造成的影响。如果你购买了一件本地生产的食物,而且你恰巧认识那个栽种这把莴苣的人,或者是知道那个养牛的农户,这种感觉将让人感到非常满足。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家庭和社区,今天更是如此。消费者将寻求购买那些当地生产的食品。
企业如何利用这些趋势
对于品牌企业而言,除了让品牌满足“便利性”和“潮流导向”之外,还必须为品牌创造一种情感意义。“价值”不再意味着价格,它指的是品牌产品如何让客户受益并且改善客户的生活。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触到好的农场或是菜园,企业必须重视这一理念潜在地传达了消费者对真实性和源头连接性的需求,尤其大品牌必须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沃尔玛(Walmart)因此增加了当地食品的采购量一有的连锁店增加了两倍,有的连锁店增加了三倍,同时沃尔玛对于农产品种植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鉴于沃尔玛的大规模、普及性和平价性,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能够购买优质的、当地种植的农产品。
什么样的品牌能脱颖而出
那些能够感受人的心灵并和消费者建立联系的品牌将受到关注。营销者应该明白,此时的消费者对市场上的食物和烹饪仍然非常担心、顾虑,尽管现在商家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数据,而且数据量空前庞大(叉或许就是因为这些数据才使人害怕)。整个食品行业应该向新市场的酿酒师学习,他们都有非常专业的知识,通过一个个根基扎实的品牌故事,最终和客户建立起联系。
2011年亟待解决的问题
快餐店如何调整策略照顾好老顾客一他们关心食物来源,关心食品对社区造成的影响。
互动娱乐
Frank Vial(旧金山,战略总监)
今天的互动营销和十年前相比差异非常大,这是由于游戏制作的成本不断上升。这个行业经历过一个紧缩时期,当时市场上只有少数大企业,比如知名的多媒体行1№的佼佼者美国艺电(Electronic Arts)、美国动视有限公司(Activision)、育碧娱乐软件公司(Ubisoft),它们都将自己推上了纳斯达克榜单。但是现在不同了,其他出版商利用市场空隙仍能赢得市场话语权。
2011年将出现什么景象
永远在线(Always on):游戏行业最终将形成一个永远在线、让人始终保持联系状态的社区。可以预计Facebook将开发自己的网络游戏,而其他网络游戏公司也会创建自己的社交网络。
数字化交付(Digital delivery):游戏公司将改变自己的交付方式,从原来的一次性零售交易转变成和购买方保持一种持续的数字化关系。还有一些其他的商业模式,比如提供免费游戏,但是却靠游戏升级、提升附加值和虚拟商品收费,这些都将吸引新的玩家,从而带来基于交易数量的盈利。
虚拟可能性(Virlual possibilities):期待游戏行业最终能让人通过游戏得到身临其境的全感官体验,而游戏从原来的狭隘、线性故事开拓到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想象空间,同时,游戏平台将会日益开放资源,允许游戏迷共同开发游戏,丰富游戏世界。便于用户使用的动作识别、力反馈技术和增强现实感的游戏将会成为主流。
主流玩家(Mainstream audience):“玩家”的定义将更为扩大,不论性别和年龄。任天堂的Wii鼓励玩家积极投人并参与互动,强调老少咸宜,这让这款游戏成为热门的家用游戏,其手持式DS游戏机主要作为教学辅助玩具进行销售,重点宣传自己是一款可以辅助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游戏。这些都让这款游戏吸引到了比以往更多的注意力。
什么样的品牌将脱颖而出
行业领导者艺电将继续推动互动娱乐,主要开发体育、健身、教育和教育游戏。迪士尼将利用其收购的游戏开发平台Plavdom,利用社交游戏活动策略推广迪士尼乐园、旗下的ESPN运动主题餐厅以及试金石影片公司(Touchstone)。而市场领先的消费品牌(比如百事可乐),甚至是采取B2B营销的品牌(比如IBM),将会开发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以便和消费者建立联系。
2011年亟待解决的问题
游戏公司在扩大客户群、转变成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模式的同时,怎样才能盈利。
品牌管理
Felix Stockle(德国汉堡,区域总裁)
民主化品牌建设
(Democratic brandinq)
社交媒体的兴起让营销界一跃步入一个完全透明的时代,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消费者博客等,让普通消费者有可能和素未谋而的数百万个消费者相互交流。在数字化时代之前,品牌所有者依靠付费广告以便控制、传播品牌信息;而今天,数字化口碑传播实现了不受品牌控制的产品体验交流,它能够企及庞大的全球受众群体。
社交媒体的话题主要聚焦在品牌承诺的兑现上。人们使用数字化渠道相互交流,以自己的切实体验为品牌打分――他们尤其会分享那些未能兑现承诺的负面“品牌故事”。企业的品牌承诺和兑现之间的差距越大,那么消费者抗议的声音越响,而且通常使用的语言会更加具有讽刺性和挖苦性。最终,客户的品牌体验会影响其他客户对品牌的印象。
因此,营销者必须不仅仅是做出品牌承诺,要注重品牌体验管理,而更为重要的是预期的品牌体验必须能够兑现,并对品牌活动和效果进行监控和衡量。在2011年
这种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尤其是现在通过手机保持线上沟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期待品牌建设变得更加民主化,企业开放更多的资源。
开放的榜样(The open paradigm)
一个品牌管理者现在就是一位主持人,他必须能和整个社区的消费者保持互动,吸引消费者积极参与。成功的品牌管理者将为消费者提供一些方式,鼓励他们反馈信息,和企业形成合作关系,一同为品牌的个性化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他们将关注消费者反馈回来的信息。
在2011年,那些能够让自己成为开放榜样的品牌一既能兑现自己的品牌承诺,同时又和消费者合作创造品牌体验一将成为赢家。那些不这么做的企业将首先失去品牌关联性,接着失去品牌信誉,最终失去市场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品牌中国
Monica Au(香港,区域总裁)
2011年将出现什么景象
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将不再那么排斥中国品牌。如今购买不那么昂贵的商品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在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过后,中国品牌能以合理的价格、合理的质量打进全球市场。
随着国际性企业继续将品牌知识、研发能力和技术、全球管理模式带入“崛起的中国”,中国企业将有许多机会学习世界上最好的商业经营手法。中国广阔的市场将变得更加复杂,对于许多本土品牌而言,它们可以将国内市场作为走出国门、走人全球市场之前的练兵场。
关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本土品牌对品牌外观和品牌感受进行调整,采用那些国际巨头之前在中国的实践证明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品牌策略,这将让它们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品牌建设中。同时,中国企业会以闪电般的速度,快速占领国际竞争者的短板市场。一些品牌,比如耐克360,当看到本土运动品牌361度挤进市场时也不会感到惊讶了。361度模仿耐克成功的品牌战略,8年内从一个小规模的企业跻身成为市场最大的运动品牌之一。
与此同时,许多国际品牌都在努力适应中国市场。随着本土品牌的市场表现更为突出,国际品牌的竞争优势――这也是它们之所以能获得品牌溢价的原因――将进一步削弱。
2011年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本土市场转向全球市场,中国品牌将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企业。
品牌印度
Lulu Raghavan(孟买,区域总监)
2011年将出现什么景象
兼并和收购(Mergersandacquisitions):印度企业发现,通过收购现成的国际品牌,是它们向全球市场快速扩张的一个捷径。在这一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子。随着印度企业市场信心的增强,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收购案例。
本土化生产呼吁(Homegrownappeal):全球消费者对于印度设计、工艺、菜肴和整体家居风格的兴趣将对印度品牌起到提升作用。那些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优势的印度企业,比如Hidesign(皮革配件商)、Sula(酿酒商)、Canjam(高端饰品)等,将会把精力放在欧洲市场以便赢得一席之地,从而加快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有目的的创新(Purposeful innovation):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2010年创新报告》,成熟经济体市场的创新优势正在减弱,而印度、中国和巴西正在强化这种创新优势。被视为领先创新者的印度企业数量正在攀升,相反,美国的创新企业数量在减少。同时,印度品牌还向世界证明了一点: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如何同时很好地根植于企业的营销策略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冲击。互联网金融降低了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使整个社会福利得到了改善,提高了金融的普惠程度。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金融机构建设普惠金融的路径选择值得审慎思考。
【关键词】
“互联网+”;普惠金融;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是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国际小额信贷年时率先使用的词汇,其含义是能够以可负担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其一,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其实质是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其二,普惠金融是一种创新,为了实现广泛、公平、平等的金融服务,必须采取一些新的手段;其三,普惠金融是一种责任,服务了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低端客户①。普惠金融作为和谐金融的一种表现,体现的是“小贷款,大战略”,有利于低收入人群获得改善生活的机会,最终提升其能力、减少和消除贫困,这与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②。普惠金融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缓解贫困、解决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融资困难的一种有效金融制度安排,有利于帮助低收入人群抓住投资机会,改善收入分配和减轻贫困,带动经济增长。
一、从普惠金融角度看我国传统金融体系的问题
就普惠金融而言,提供的应该是基本的金融服务,比如存、取、汇、小额贷款和小微企业融资以及适当的网点和自助终端服务等。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成年人正规金融机构账户覆盖率已达到63.3%,在发展中国家是较高的水平,因此,当今中国普惠金融最主要的矛盾就集中在信贷融资方面,如何为众多的小微企业、三农、城市低收入阶层等弱势群体提供广泛、优惠、可持续的信贷支持,逐渐成为中国普惠金融工程的重中之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城乡金融失衡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尽管小微企业年均银行贷款金额的增长速度大于全部企业的年均银行贷款金额的增长速度,但是我国小企业所显示的融资满足率很低。而在信贷方面传统金融理念与普惠金融思想存在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普惠信贷强调社会性、公益性,而传统金融注重盈利性。中小企业的贷款因其抵押担保的信用程度较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贷款机构的风险成本相对较高,由于逐利性的本质,传统金融机构自然不愿意借款。政府为推进普惠金融而采取的很多奖励措施根本不足以弥补金融机构因此产生的风险及效率的损失。另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城乡地区发展不均衡,致使传统金融机构向落后地区提供金融服务难度增大,加之交通和通讯设施的匮乏、农村居民信用资料的缺失、管理顾客合同的高成本,造成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
二、普惠金融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③。与传统实体金融相比,互联网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第一,成本低。与传统的实体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交易,节省了网点费用和人员费用。第二,效率高。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简便,快捷实用,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简易化,客户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完成交易,节省了去网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例如,客户从申请贷款到贷款的发放,只需几分钟时间便可完成,使互联网金融成为真正的“信贷工厂”。第三,覆盖广。互联网金融实现随时随地交易,服务更直接、覆盖更广泛。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给金融业带来创新动力。对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学界众说纷纭。有的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将带来“颠覆性”的冲击④,将彻底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⑤。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拓展金融生态领域的边界,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途径,迅速增长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也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壮大。互联网金融包含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基金销售、财富管理等不同业务模式。2013年余额宝的问世及其爆发增长,一方面促使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快速发展,出现了众多的宝宝产品、理财平台和P2P公司;另一方面促使传统的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展类似网上业务,如互动营销金融服务平台“金融商城”、P2B平台—e融e贷⑥。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突破10万亿。2015年一季度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分析中指出,预计2015年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用户将达到4.89亿人,渗透率达到71.91%。互联网金融不但是大势所趋,在新技术新思路下的种种尝试也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创新的刺激。互联网给普惠金融提供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不受地域方面的限制,因此有着传统金融不具备的优势。第一,互联网金融正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影响着传统金融业务,逐步成为整个金融生态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新型业态,刺激传统金融机构改革和转型。第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对象,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这一服务领域完全实现了传统金融服务盲区的覆盖和填补,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第三,互联网的这个平台势必将成为践行普惠金融进而实现金融民主化的最佳途径。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应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对落后地区和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的供给,改善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金融排斥现象,继续提高金融的普惠程度。
三、利用“互联网+”思路建设普惠金融的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以破竹之势高速成长,传统金融行业面临模式、意识和技术的颠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金融机构能产生督促作用,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其不断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进行金融创新。虽然短期内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会动摇中国银行业的金融主导地位,但从长远来说,传统金融机构应大力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转移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工具,提升科技水平及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新的发展,更好担负起普惠金融的历史职责。借助网络拓宽业务操作平台。营业网点少,业务经理人员有限一直是国有银行推行普惠金融的一大限制,而“互联网+”低成本下巨大的辐射范围为普惠金融的推进提供契机。近年来银行作为电商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将触角伸至互联网业务,但仅作为第三方平台的银行缺少主动性,加之脱离银行的支付形式(如支付宝)的出现再次为银行业敲响警钟。银行业作为中国金融机构的中坚力量亟需利用互联网拓宽其自身的业务操作平台,应对互联网金融下几何级的客户量的增加。虽然传统商业银行已逐渐开展网络(手机)银行办理业务,并紧跟互联网潮流建立各自银行的微信公众号,但和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相比,其在业务模式中仍然缺乏互联网商业思维的基本元素。银行应学习支付宝、余额宝等各类“宝宝”理财产品的思维,将业务拓展到中国大多数中低薪阶层和农村,利用中国银行特有的安全可靠的形象缓解存款流失的困境。对接各种平台资源,用大数据改造传统金融。互联网的思想精髓是开放和连接。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最大的难题就是信息成本过高,而双赢的互接平台资源,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互联网+”大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发展壮大,电子商务平台固有的大数据优势,使供应链金融能够更加高效地发展起来。
供应链金融跳出仅对借款人自身信用状况评估的视角,通过深化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结合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基于中小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资产,对其提供配套融资。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融资服务能够有效地解决融资流程中固有的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融资、担保难的问题。目前国内最大的两家电商平台京东与阿里的竞争已从用户争夺战上升到两者供应链的战争,京东在2014年一月份仅一个月内放款数量便达十亿人民币,在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等融资过程中,京东商城扮演供应商与银行之间的授信角色,降低了风险、加快了银行贷款效率。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金融机构要和互联网电商密切合作,主动对接电商平台,获取企业交易信息,构建基于电商数据的信用评级模型,结合电商的大数据优势开展业务。2015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共同建立银税合作机制,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和税务信息平台对接,可以让金融机构得到更优质的客户信息以判断企业诚信情况和经济实力,同时促进纳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可谓三赢。这种思路可以扩大到更广泛的范围,并真正落地。银行本身还可以自我构建服务小微企业的平台。如部分试点银行搭建企业财务会计云平台,为企业完成日常财务会计功能,监控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资流。这真正体现了互联网时代跨界颠覆的竞争思路,同时促进金融主业的发展。创新多层次个性化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创造了新的现代金融环境,为面向不同财富实力的人群设计并出售倾向型的金融产品提供便利,使民主化、普惠化成为可能。调研分析认为,电子化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是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的突破口⑦。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新秀宜信,在P2P互联网金融服务方面不断创新,目前已经在232个城市(含香港)和96个农村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全国协同服务网络,通过大数据金融云、物联网和其他金融创新科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普惠金融与财富管理服务。大数据技术也能使金融机构更好的了解同业竞争优势,并检测老客户的满意度、倾向性和行为动向,并在第一时间做出调整。传统金融机构除销售原有的大额理财产品外,应根据金融市场的长尾效应,利用互联网数据重视小规模市场的集聚价值,普惠更广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