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

第1篇: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0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90-1

1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涵

土地资源管理是相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并且控制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乱开发乱利用,对其进行控制及监督,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管理要符合现代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体现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相对完善的经济结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土地管理相关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漏洞。面对土地资源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很多城市管理很混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督,做出规范、规定。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盲目开发城市用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房子的渴望让城市用地越发紧张,这样就会出现开发商盲目开发导致土地使用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城市,土地的使用也在不断增长,而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交通堵塞、住房困难、绿化面积少,这些均是城市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很多城市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管理,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存在土地资源铺张浪费的现象,一些违规建筑不遵守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和规定,盲目开发利用,导致很多土地无法有效利用。

2.2 保持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和谐统一

土地开发利用是为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开发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近年来,社会的进步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原有的土地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土地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必须保持统一。

2.3 合理利用土地规划

土地市场化以来,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制定限制的条款。城市发展的加快促使社会不断地进步,土地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土地市场化来发展经济建设,同时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2.4 土地管理要与建设规划管理协调发展

土地管理和建设管理相互制约,如果由于配合不协调,将会出现土地浪费的现象,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建设。因此,完善土地管理和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3 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做好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价值,这些将成为一个城市长远发展的铺垫,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城市水平的提高,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办法,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

一个城市土地规划是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辅相成的,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执行。制定城市的土地规划要合理科学,并且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定建房用地和绿化用地,确保各项工作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顺利开展。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土地的审批规范来执行,杜绝乱征乱批等现象。

3.2 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能无限使用,因此要节约土地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发挥土地的最大功能。在我们进行工作管理的时候,必须做到土地的有效使用,达到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保护生态环境。

3.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在土地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中要做到无浪费,综合考虑国土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要有关注土地开发的长远心态。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不能过度开发和使用土地,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做好土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做好开发后的治理工作。例如保护绿地,严防土地使用过度等情况,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建设和平家园。

参考文献

[1]王万茂.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01,(5).

[2]陆红生,韩桐魁.关于土地科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2,(4).

[3]孔凡文,李海英,王,常春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三明治”培养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

[4]汤惠君,于正林.试论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主导学科[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第2篇: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我国乡镇国土资源;工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02-1

乡(镇)国土资源工作能够保障发展用地、用矿,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有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因此,对我国乡镇国土资源工作的要点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1 研究背景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国土资源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为此,土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建筑和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土地资源作为基本物质的载体,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近来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并且制定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在确保土地问题解决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了民富国强、国泰民安,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乡(镇)国土资源工作现状

虽然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推进了土地资源的科学化管理,但是目前其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土地管理失控

我国初期实施的土地公有制建立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众多,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土地资源作为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粮食的供给,也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全面提升粮食产量,将其纳入国土资源的工作重点,尽可能地通过扩大耕地数量,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的开垦耕地和复垦,有效地满足了对粮食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满足我国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对土地的需求量增加,进一步增强了多头分散土地管理体制,由于过于片面强调生产需要,从而造成了土地严重失衡的现象。

2.2 管理方法过于混乱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相对较为混乱,尤其是城乡土地管理。我国在1986年成立了土地管理局,并对全国城乡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构建了五级管理体系,即中央、省、市、县、乡(镇),由于这属于一种垂直管理体制,对土地市场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对保证建设用地需求,保护耕地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管理中缺乏不同层级之间的良好沟通,使得管理落实不到位,并为引发地方保护利益欲望埋下了隐患。

3 我国乡(镇)国土资源工作改进措施

根据以上提出的我国乡(镇)国土资源工作现状,需要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对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结合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需要,并设置与之相配套的土地监管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化管理,但是目前其现状仍旧不容乐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确立合理的管理体制

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目的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为了解决土地管理失控问题,需要我国政府针对实施土地公有制建立后及土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相关的责任目标,在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充分重视土地资源作为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粮食的供给。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全面提升粮食产量,将其纳入国土资源的工作重点,尽可能地通过扩大耕地数量,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的开垦耕地和复垦,有效地满足了对粮食的需求。在满足我国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面对土地的需求量增加,进一步强化土地管理体制,除了要强调生产需要,还要让各级土地监管部门轻装上阵,理顺国土资源部门与各地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有效地解决土地严重失衡的现象。

3.2 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宏观调控

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方法过于混乱的现象,政府需要在管理体制上更好地适应国家强化土地资源的保护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的调控政策和资源保护方针,以当下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速度为参照,有效地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混乱现象,尤其是城乡土地管理,要求各地土地管理局协同工作,并对全国城乡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构建了五级管理体系,即中央、省、市、县、乡(镇),这种垂直管理体制,对土地市场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对保证建设用地需求,保护耕地有促进作用,促进土地管理进入一个合理有序的轨道,并在实际管理中加强不同层级之间的良好沟通,使得管理落实到位,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城乡土地资源管理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级国土资源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4 结语

总而言之,要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的调控政策和资源保护方针,进一步强化土地管理体制,为保障和促进土地资源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国土资源新闻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11,(06).

[2]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12,(05).

第3篇: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资源调查;矿产资源监测调查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61-2

0 引言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方面和领域通过利用遥感技术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对土地利用情况、土地执法、土地变更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在国土资源管理问题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遥感技术的深入运用,遥感技术已经能够应用到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领域,并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遥感技术最初一般应用于遥感地质填图,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逐渐拓展到地质环境调监测、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地质灾害预警等众多领域,尤其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开始处在无法替代的地位,有效地为国土资源的管理规划、矿产秩序管理和有效利用、地质灾害防治和矿产勘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动力。

1.1 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

作为一种获得信息的有效方式,遥感技术的信息量丰富、信息获取周期短,并具有多光谱的特性,所以,它在我国的土地资源调查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MSS卫星遥感数据采集技术便开始应用于全国土地概查工作当中;80年代后期,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应用航空遥感技术开展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90年代初,全国县级土地详查工作也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展开,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新设备、新技术,诸如QuickBird,IKONOS,SPOT-5等高分辨率、多时段卫星数据开始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的调查监测当中,在全面展开利用动态遥感进行土地监测工作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了全国的土地遥感监测体系。

所以,近些年来,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已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级政府也逐渐开始顺应形势,颁布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SPOT2.5m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规定》等标准规程,2005年,国土资源部承担了国家“863”课题“规模化高效土地资源遥感业务运行系统”建设,开展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等各种遥感高端技术的研究;2007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利用了大量的技术方法和技术路线,使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2 在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现代遥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道路。在地质灾害,诸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的调查研究中,遥感技术的优势和作用被充分发挥,在1976年唐山地震的救灾工作时,我们利用机载遥感资料进行震后相应的救灾工作,而且利用高科技的1:1万航片制定了相应的震害图,在唐山地震的营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救灾工作效率,能够节省时间和资金的耗费,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灾害地区的受灾状况。

除此之外,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遥感影像技术也被利用于有效提取并分析活动性线性构造及环形构造信息,从而获取汶川地区地面断裂、冒沙和位移等各种地貌的直观画面和直观情况分析,从构造规模、地质活动程度等各个方面有效分析出余震发生的种种情况及其危害程度,评估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并且《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的出版,也是以遥感技术所获得的各项资料为依据而制作的。此外,通过对不同时间遥感资料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容易发生震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不稳定的地区,帮助进行相应的预测和分析,充分地了解已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地区地质的破坏程度,做好防震救灾工作。

1.3 在矿产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高光谱遥感一般利用搭载于航空或航天平台上的成像光谱仪监测各类地物的光谱特性,取得相应的图谱合一的信息。所以,它被充分地利用到矿产资源调查、开发和利用的各类监测活动,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空间。

随着AIS-1的出现,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由多光谱的定性描述向高光谱定量物质组成鉴别进行技术跨越,至此,我国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逐步开始应用到地表岩石、矿物的具体识别与填图当中。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土资源部利用遥感技术对多个矿产资源进行了开发和监测,基本查明了进行监测的区域各类矿种能够进行开采的具置、废弃物分布状况等,并方便进行各类执法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各类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遥感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为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遥感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2.1 数据资源不够丰富

多时相、高分辨率的遥感信息资源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当中显得尤其重要,虽然它已经在各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科技和资金等问题的限制,高质量、高水平的遥感数据的卫星源却很少。在国内现在虽然有“遥感三号”、“遥感四号”等能够有效用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但这些卫星分辨率具有相对较低、成像周期长等缺点,所以不能完全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各类需求。因此,我国一般从国外购买相应的遥感数据和遥感资料,因此,高质量遥感数据资源十分珍贵,我国自主获取高质量、高水平的遥感影像数据源的各种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才能获得更好的遥感资料。

2.2 遥感技术实力薄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自动化水平不高

目前,遥感技术能够对中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十分成熟的科学研究。而目前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必须在充分满足管理和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进行,但目前基于纹理的分类和信息提取技术仍然不能满足要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自动化水平不高。

3 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发展状况

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数据库资源的有效利用,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空间发展。

3.1 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方面遥感技术的利用前景

一般来说,国土资源部每年对全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测工作。但近些年来,随着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许多省市进行监测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随着管理工作的需要和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各类特征和优势,十分有利于相应工作的开展,所以,一些地级市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土管理工作,也开始进行相应的监测工作,其趋势是省级监测的时间间隔将会越来越短,地级市进行监测的次数越来越多。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帮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基本实现了遥感监测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产业化经营和应用。但由于种种限制,在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常用的遥感影像数据技术对于数据和资料的获取有着很大的缺陷性和局限性,不能准确地获取国土利用问题的各类资料,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遥感技术需要避免恶劣天气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使其具有全天候穿透能力等优势,这样将会在未来的土地利用和调查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和价值。

3.2 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遥感技术的利用前景

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光谱信息层次丰富、波段窄、分辨率高等优势,能够做到反复演示某些指示矿物的丰度,将使遥感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在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和监测方面,成为地质及矿产资源找矿、监测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

3.3 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遥感技术的利用前景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针对目标区域的特点,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进行监测,而且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逐步从定性化向定量化发展,并可逐步应用于地震前期的监测,今后,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地质灾害,一般需要在使用卫星系统的基础下,以航空、地面等多种监测为主要的手段,进行全天候、多时相的连续观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4 结语

在利用国土资源遥感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做好调查与分析研究的结合、遥感技术与常规方法的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推广,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有效利用遥感技术不仅有着很强的可行性,而且也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一定会为国土资源管理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承蕊,张和生.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1).

[2] 丁建华,肖克炎.遥感技术在我国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02).

[3] 谢慧芬.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03).

[4] 王文卿.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测绘通报,2009,(6).

第4篇: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城镇化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01

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对于我国城市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更是具有较大的影响。就当前来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并不合理,与新时期城镇化的建设并不适应。下面,笔者将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土地资源利用分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展开探讨。

一、科学开展土地资源利用分析之意义

土地资源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依托,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资源的利用会影响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形象的维护也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是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土地面积并不多。充分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探索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意义重大。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资源利用分析工作,有利于充分发现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农业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节约、集约用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来说,我国土地资源用地紧张,资源枯竭现象日益加剧,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利用与城镇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为我国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土地资源利用与当前城市发展规划并不一致。目前城市的发展规划是由城市规划发展部门来负责,而土地规划则是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两者各自为政,遇到问题并不能立即沟通和解决。加之,两个部门在同一块土地的作用与定位方面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见,使得土地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从另一方面来说,土地资源利用并没有与城市发展保持相同的节奏,存在程序上的冲突,使得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也面临较多的问题。

第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不合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我国很多地区的土地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土地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土地市场化的规范与城镇整体的发展规划并不一致,也不能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价值。

第三,城镇化建设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满足广大居民的居住需求,大量房地产商不断地“收集土地”,使得城镇的土地资源大量流失,原有规划下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示出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十分不合理,不利于城镇发展与建设。

三、提高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对策

根据上文,我们得知,当前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并不合理,不利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这也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将对提高我国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首先,要完善城镇土地规划,促进城镇用地的协调发展。城镇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利用要重视土地效益的发挥,还要注意与周围的环境、设施等相协调,致力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城镇现有土地及未来延伸的发展规划,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做好住宅区域、道路系统的布局。

其次,完善城镇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促进城镇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改变传统的土地管理理念,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对城镇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积极作用。要做到城乡统筹兼顾,对城乡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城镇用地的整体效益。城镇土地的私有化程度较高,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就要积极出台相应对策,提高城镇居民住宅区整改等的积极性,并完善城镇的基础设施,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

再次,要合理规划城镇的绿地建设,维护城镇的生态环境。城镇建设必然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尤其是在那些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要合理布局城镇绿地,完善动态城镇生态结构,保护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要采用节能战略,节约能源资源,实现城镇“生态化”建设。另外,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效益最优的原则,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为了充分满足城镇居民的生活、审美需求,要建立类型多样的生态绿地系统,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做好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从而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应对土地资源枯竭的尴尬局面。

四、结语

土地资源的特殊性质使得其更为宝贵,而经济的发展也使得现有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地矛盾也日益突出,制约着部分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分析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珍惜现有的土地资源,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节约用地。要注意维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化,在利用土地的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的景观效益与生态效益。相信在多方努力之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一定能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周恩静.新型城镇化对金融支持的需求、难点和路径分析[J].西南金融.2013(10). 

第5篇: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资源环境管理 领域 研究

引 言

资源环境管理是指针对目前的水土资源与环境状况,进行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提高水分、养分、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与方法,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及退化防治等宏观管理与决策。根据相关资料,可把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具体研究主题分为:大气、地学、海洋、环境保护、环境学、可持续发展、能源、农业、生态、水资源、土地等方向。

1.国内外研究机构的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对地学、水资源和海洋这三个方向的研究相对比较稳定和活跃,其研究所的个数分别达到24、21、16;而对环境保护、生态和土地这三个方向的研究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环境保护、生态和土地这三个方向所涉及的面较为专一,已有专门的学科对其进行研究,所以在资源环境管理领域中较少提及;另一方面是由于环境保护、生态和土地理念提出的时间相对较晚,比较成熟的研究所还不多。

国内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能源和土地这四个方向,对于地学、农业、环境保护、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这五个方向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局面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在生态、环境、能源和土地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相应的研究所比其他方面的研究所要多;另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间,国民对于收效快的研究的期望值较高,急于求成的心情比较强烈。

2.国内外研究机构的主要研究方向对比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机构在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对比可以看出,国外比较关注的是地学、水资源和海洋这三个方向;而国内跟国外的关注焦点是不同的,主要关注的是生态、环境、能源和土地这四个方向。何以地学、水资源和海洋在我国不被关注?这首先跟我家对相关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不同有关,另外跟文献计量研究的时间区间以及国内的研究相对滞后于国际的研究有关:国外在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主要是来自于管理实践经验及相关学科的启发,而我国通常是直接采用国外先进理论,再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来进行研究的,基本上属于跟踪、引进、消化、吸收性的研究。不过,自06年以来,受国家研究热点的影响和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国内研究机构对海洋和地学的研究力度正在加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批批成熟的、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综上所述,国内外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趋势包括以下几点:1)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将为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随着科学的发展及时代需求的变化,将会出现新旧研究领域的更替,我国相关研究机构需要及时跟踪最新研究东西,培养发现研究热点的敏感性;3)尽管国内的研究热点大都来自国外,且落后于国外,但也有领先的领域;4)国家应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当地政府要支持研究热点的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使得研究在实践中获取效益,尤其是那些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热点,其所在领域将为中国科学研究起到示范作用;5)我国在此领域的科学研究还处于借鉴应用的阶段,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从实践中总结出自成一体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还不多。

3.我国未来的研究方向

根据对我国设置了相关专业大学的调查分析可知: 大部分学校将相关专业设置在资源与环境学院或者管理学院,其中资源与环境学院占大部分,直接开设资源环境管理的基本上没有。比如发展最成熟的土地资源管理,基本上没有哪个学校直接开设该专业,而是混迹于资源与环境学院或者管理学院,而且开设了相关专业学校的研究方向是以理工类为主。但随着对资源环境进行管理的重要性的深入人心,该领域的研究将朝着集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为一体,综合研究资源环境问题的方向发展。

根据国家相关组织对资源环境管理项目资助情况分析可知:资助最多的是资源环境保护类,其次是资源开发利用类、可持续发展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环境保护类、资源开发利用类、可持续发展类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根据近几年,我国在该领域的情况分析可知:与资源环境管理有关的文献中,关于资源开发利用类和可持续发展类的占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是评估评价类、资源环境保护类,而关于资源型城市类和法律法规制度类的则相对较少,应引起重视,有待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

4.结束语

随着地球上可利用资源的日益紧张及低碳生活、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观念的深入人心,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对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我国在进行研究时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重视环境保护、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亦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王军主编.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9.09.

[2]王惠主编. 资源与环境概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06.

第6篇: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农村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69

1 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意义与必要性

档案数字化意为利用计算机、扫描仪、图像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直接对原始的国土资源档案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农村的国土资源档案作为国家档案极其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尽管如今具体的农村国土资源档案大多数是纸质材料所记载的档案,不过随着科技发展的普遍,各个部门加强了现代化的管理进程,从而越来越多的农村国土资源管理的部门进行了电子文档整理并将其进行存档,所以现在不仅有纸质的文件记录数据,还有磁性的载体、光介质载体以及其他各种类别载体并存的形式。要怎样将这些内容多元、信息量巨大的国土资源进行存档,已经成为如今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亟需解决的大问题。现如今较为普遍的想法是把原始的国土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一个电子文件的数据信息库,同时也可以将电子影像的有关档案数据集合成库,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加工,结合网络运输进行传送,达到国土资源档案的合理保持与开发利用,从而使国土资源档案更好的进行社会共享。通过实践与数据显示,只有将土地档案进行信息化,才会更好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才会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加速农村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2.1加速原始农村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步伐

原始载体资源档案的数字化是实现资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目前档案数字化的方式主要有录入数据、扫描档案、音频视频的转换、字符识别的转换等。数字化的步伐亟需加快,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为数字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通常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前提是建设资料目录的相关数据库,即对档案资料进行主题、类别、内容方向等进行整理与录入,形成了机器能够识别的分类。计算机读取目录相对于原始的纸质形式、卡片式等手动检索工具是一项进步尤为显著的工作,通过使用者的需要,按照档案的主题分类、编辑者,建立时间等特征进行划分与归类,以便于使用者通过计算机迅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档案资料。

由于农村的土地资源信息库数据量庞大,因此档案的数字化通常需要分步进行,所以应结合馆藏的具体情况,根据农村国土资源档案的价值与实际的需要,进而再具体对资源档案的内容数字化进行范围与内容方面的统筹。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利用情况。应该选择社会与工作中利用的频率高,利用率广的资源内容进行数字化,尽量满足社会需求。价值层面。可以优先考虑将价值较高的资源信息进行数字化。通常所谓的较高价值,首先是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资源信息。其次是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的珍稀原始资料。再者是具有证据方面的价值和情报价值的信息;挽救层面。有很多的原始介质档案由于时间久远或者保存的环境过于恶劣,造成了档案资源被毁坏甚至缺失的现象,需要尽快实现数字化,使珍贵的历史资源得到应有的保护;特色层面。要注重于选择地区、系统中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优先进行数字化。尤其是在资源整合需要耗费极大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时候更要考虑到这个因素。通常情况下,特色档案是其他档案管理部门没有的资源,其能够体现出当地的档案部门所具有的特色价值。

2.2提高农村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的标准化建设

完成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现代化的基础,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依据,各单位与部门各行其事、各执己见,很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因此规范统一的数据形式是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能够达到成功的宗旨所在。实施农村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就是要科学而又合理地制订相关标准,进而保证农村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现如今,尤其要规范数字化加工的过程管理,进行扫描图像、处理数据的录入、图文的编辑等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规范。农村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工作一般具有规范性和快捷性的特点,同时也要强调标准化的重要性。想要实现农村国土资源的广泛共享与了解,必须按照数据的相关标准要求,严格的制作档案数据。通常档案的数据制作最低要做到三个统一:统一著录项目、统一录格式和统一检索语言。数据的准确与完整性、可靠与实用性也十分重要。只有达到这些要求,才能够为农村的国土资源信息资源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农村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第7篇: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库伦旗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Abstract: Facing on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about "popula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The studying of regional land-use change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ncern. Basing on the land statistical date of KuLun town from 2001 to 2008 and with the technology of "3S", Combining with fieldwork,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nditions of land use change. There is a lot of methods in this paper, such as Mapgis, space-analys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t analyses the land use change of KuLun in the aspects of time and space in this paper. At last, with the purpose of making land use change consistent with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KuLun land use dynamic change

1. 引言

土地利用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敏感因子,因其受到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双重影响,在生态环境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领域之一【1】。自2000年以来,国内相继开展了一些区域性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多集中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剧烈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城市和大城市边缘地带、黄土高原和喀斯特山区等区域,而对县域地区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通辽市库伦旗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探讨县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程度变化。通过计算、分析及归纳总结,提出合理利用当地土地资源的建议措施。

2. 研究区域概况

库伦旗位于东部,通辽市南部,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毗邻,东与科尔沁左翼后旗相连,从北至西与奈曼旗为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122°21′,北纬42°21′―43°14′。全旗土地总面积4709.00平方公里,下辖5个镇1个苏木,187个行政村。库伦旗地处燕山北部山地向科尔沁沙地过渡地段,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主要为干旱草原类型,境内有扣河子河,铁牛河,养畜牧河三条较大河流和21条支流。

库伦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兼有汉、回、满、壮、朝鲜、锡伯和达斡尔等民族聚居的区域,总人口17.66万人。2009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350199.0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2600.00万元,人均GDP突破1.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0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26.00元。

3. 库伦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本文基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选取历年土地变更数据,在借用相关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库伦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3.1库伦旗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库伦旗土地总面积7063506.6亩,包括8个一级地类、27个二级地类。通过全区土地第二次土地调查,截至2009年全旗耕地面积2304475.2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32.6%;园地面积24704.4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0.3%;林地面积1687824.6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23.9%;草地面积2490909.3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35.3%;交通运输用地面积91503.5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1.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91971.0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1.3%;其他土地面积196703.7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2.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75414.9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2.5%。土地利用结构如下图1所示。

上图显示,草地在区域总面积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耕地,二者之和大于区域总面积的50%。表明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农牧业为主。库伦旗各类用地面积的排序为牧草地>耕地>林地>其他土地>村镇及工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园地。

3.2库伦旗各类用地面积变化

从2001年到2008年,库伦旗各地类面积净变化情况为:耕地减少95783.10亩,园地增加2378.70亩,林地增加94937.30亩,牧草地增加2265.50亩,其他农用地增加1151.70亩,居民点用地增加3641.00亩,交通用地增加3303.40亩,水利设施用地增加599.20亩,未利用地减少12447.70亩,其他用地减少46.00亩。各个地类面积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如图所示,除耕地、未利用地与其他用地呈递减态势外,其他各类用地均呈现出递增态势。其中耕地与林地面积变化最为明显,7年间,耕地共减少面积108973.10亩,建设占用2580.40亩,占耕地减少总面积的0.02%;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还林还草)占用耕地的面积106392.70亩,占97.63%,其中,耕地在2001~2003年间变化最为剧烈,共减少了88612.40亩。7年间,林地共增加107349.20亩,农业结构调整增加林地面积95069.50亩,未利用地调整为林地面积12279.70亩,林地变化幅度最大的区间是2002~2004年,增加面积为71609.7亩。

3.3库伦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3.1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耕地、林地等用地类型由于关系到区域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而备受关注。为了反映这些类型用地面积的变化幅度与变化速度以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差异,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以此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剧烈程度[2]。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表达式为:

式中,K为T时段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a和Ub分别为研究初期和期末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长度。

7年间库伦旗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依次为:园地>交通用地>林地>水利设施用地>居民点>其他农用地>牧草地>其他土地>未利用地>耕地。其中园地的年际变化速度最快,动态度为1.33%,变化最小的为耕地为-0.42%,虽然耕地减少的面积绝对数量较大,但由于区域内耕地总量较大,致使其土地利用年变化率却相对较小;而对于园地,由于区域内其总面积较小,虽然七年间净面积只增加了2378.70亩,但其土地利用年变化率却达到了1.33%。各个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度见表1。

3.3.2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人们不仅关注其面积的变化情况,还会关注其利用程度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主要反映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它不仅反映了土地利用中土地本身的自然属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变化可以定量表达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综合水平和变化趋势[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涉及的模型主要有: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

(1)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

I∈〔100,400〕(1)

式中,I为某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Ai为区域内第i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指数;Ci为区域内第i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面积百分比;n为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数。

(2)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

式中, 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Lb和La分别为研究期末和期初的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Al为第l级土地利用程度分级指数;Cl,b和Cl,a分别为研究期末和期初第l级土地利用程度面积百分比。

通过式(1),(2)计算得出库伦旗2001年―2008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见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1~2008年间,库伦旗的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219这一数值上下波动,其中2001年土地用程度综合指数最大,表明土地利用程度最高。2001~2004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0,表明这一时期,土地利用正处于衰退期或调整期,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土地利用规范程度低,土地摊大饼式的快速扩张,导致土地利用程度的下降;而2004年以后,随着土地利用各项政策的出台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规范,土地利用程度逐步提高,因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0,表明在这一时期,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时期。

3.3.3地类间的转移分析

地类间相互转移面积的概率组成的矩阵称之为转移矩阵,它可全面且具体地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构特征与各用地类型变化的方向。严格地讲,转移矩阵并非一种指数,只是将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转移面积按矩阵或表格的形式列出,可作为结构分析与变化方向分析的基础。其意义不仅在于反映出研究期初、研究期末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还可反映研究时段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情况,便于了解研究期初各类型土地的流失去向以及研究期末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来源与构成[3]。经测算,2001~2002年库伦旗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为式3:

上式可以清楚地看出各个地类在这一时段的流向情况。同时,根据这一理论还可以分析出每一种地类逐年演变的概率变化情况。在研究区内,耕地及林地面积变化最为显著,因此本文中仅分析耕地及林地变化情况。如表3与表4所示,耕地与林地逐年演变成其他地类的概率变动情况。

表3与表4不仅可以分析出耕地、林地转移为其他地类概率的变动情况,还可以看出耕地与林地在这几年间的流向。表3显示,耕地逐年主要流向耕地,仅有一小部分,平均不足1%流向了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表4显示,林地逐年流向林地,其余所占比例不足其总面积的0.1%流向了耕地、牧草地与建设用地。

4. 结论

通过对库伦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分析,据此制定土地利用变化调控政策,指导土地开发、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等实践活动。

4.1草原的利用和保护相结合

全面落实生态立旗的基本策略,重点解决草原生态环境和牧业生产所面临的实际矛盾和问题,可利用草原实施禁牧、休牧和轮牧措施,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明确草原保护责任,转变饲养方式,改善牲畜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对草原基础设施的投入,治理草原退化、沙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2稳定耕地总量,提高农作物单产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加快农牧业机械化步伐,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增加土地科技含量,发展特色种植业,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规模,同时提高粮食单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3强化土地规划功能,宏观调控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对土地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将十分有利于从宏观上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4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增强土地生态功能

土地是生态环境的基础,是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保证,在土地利用中形成合理的结构、布局和强度,增强土地的生态功能,对于保持整个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因此,在土地利用中一定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协调,推动全旗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绍祥,谭少华.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2

[2]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81):81-87

[3] 鲁春阳,齐磊刚,桑超杰.土地利用变化的数学模型解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 23(1)25-27

[4] 李团胜.陕西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地理研究,2004,23(2):157~164.

[5] 杨永梅,高敏华.1996-2003年乌鲁木齐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科技信息

[6] 郑艳,吴丽娜.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福建长乐市为例[J].高是理科学刊,2007,27(5)61-64

作者简介:

第8篇: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湖南;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74

前言

现在全世界都因为互联网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家就能知道远在千里所发生的事情,全球信息化为生活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方式,为国家信息资料处理也提供了新的方式。现如今对一切事物就不能墨守陈规,都要以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可以说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引导了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命运。若是将国家土地资源也与信息化融合在一起,土地资源将会更加便捷管理,使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所以更应该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与我国的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结合在一起。

1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内容

国家土地的信息资料系统就是把我们国家的土地的各个部分、各个区域,土地如何分布的信息资料都存在电脑的系统里,在对应的电脑中能够把和土地有关系的资料与信息进行删除增加和修改,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查看关于对应土地的信息资料,可以对其进行计划和评价。实际上,电脑软件系统的组成可以表现出该系统的性能和特点。国土信息资源信息化的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其中包含了很多其他的科学与技术。能够看出,国家土地资源的开发在某种程度上很依赖于软件功能。

2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湖南省自从设立了国土资源部门之后,就在建设国家土地资源资料信息化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与开发。为了使这项巨大的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实施,湖南省严格的遵循我国颁布的相关土地资源资料信息化法律,以此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并且专门针对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设定了未来要发展的目标核计划,对发展的道路做出了精心的规划,使信息化体系出现了初级形态。到今天,湖南省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立了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湖南省为了实现国土资源的信息化,针对这项计划建立了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累积了非常多的信息,将国土信息数字化并保存。省市国土有关的部门都建立了将国土资源变为数字信息的目标,在现在已经拥有的资源技术与资源的基础上,有关的部门都进一步加强了对基本资料信息数字信息化的执行力度,并且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个初级的收获为实现全面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了国土资源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一项工作的完成效率是最关键的评估标准,为了能提高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的效率,湖南省的省市县的执行单位都开始加大对信息资料体系管理与建设的力度。而且现在也都在应用建立起来的体系,将所有的土地资料放入系统当中。在这个体系中可以进行检查和监测、统计和分析、进行许多复杂的工作,还可以检测因为土地质量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在其他任何关于土地资源管理方面都有特别好的运用。

2.3 建立了信息化标准体系

除了在以上2个方面取得了成果之外在建立信息标准化体系的方面也做得很出色,使得信息化体系更加的规矩,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步发展。湖南省颁布了许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提升信息化的标准化的程度,相关规定提出建议应该构建出一个信息标准化的基本构型,计划好每一步应该达到的目标,做好实施内容的提前策划。如今,这个信息的管理体系已经呈现出基本形态,而且拥有了比较实用并且可用的实施方案,对于信息的收集、分析等方面都做得很出色。

3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省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方面都有着不小的成功,可以说是初见成效。但是,在一些细节的方面依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下面就将这些不足一一罗列出来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更加顺利。

3.1 数字化信息积累不足

在数字信息化系统结构建设的过程中,有的相关单位一门心思只专注于建设单位的硬件设施,想采用最高级、最顶级的工具机器。但是在注重硬件设备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了设备中软件应该如何应用、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将国土资源信息化做到最好,也不注重管理的方法应该有一套专门的工作流程与实施规范。这种情况就导致了那些先进的设备不能物尽其用,白白浪费了许多的金钱与资源。

3.2 信息资源利用滞后

因为体制、机制和其他的种种原因,几乎所有的土地信息资料都是局限于个人和某些单位机构的使用,信息资料的相互联系相互交流做得不到位,网络覆盖率也不够大,能够获取的信息量也不够大。还有,由于湖南的数字资料相互交换交流的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网络系统仍然无法满足土地资源资料与信息共同分享的需要。而且,在已经建立起来体系的上面,这个体系的安全运转过程和运行的方法依然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3.3 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除了以上2个方面之外,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这其中包括土地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构建进展程度和实际运用的不平衡。在发展的局面中,大致呈现着我国东部进展和应用较好,可以较好的应用先进的技术把信息化做得淋漓尽致;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国土数字信息化的进展程度和技术的应用也在慢慢的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湘西、怀化等偏远地区由于经济问题,相对来说就较为落后,和长株潭的水平相差甚远。湘西、怀化等偏远地区呈现现在的局面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偏远地区位置偏远,拥有相应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太少、没有足够的金钱满足设备上的需求;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土地资源的资料与信息缺乏,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以前的资料累积得也不够充足,造成了信息化构建的落后。

4 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国土资源的信息化是证明湖南省正在逐步向现代化发展,提高湖南省在国家土地管理方面上的水平,所以得到了省政府的重视,然而湖南省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要对存在的不足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力度

为了信息化体系的发展,应加大宣传的力度,将信息化时代的概念和高科技管理的信念传播给每一个人,让所有人都能了解信息化对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这样有利于信息的整合与利用,使信息化的建设不断地快速发展。

4.2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做好基础的,就像建设一栋大楼,没有稳固的根基,即使大楼建设的再高也会面临随时崩塌的结果,建设得越高,崩塌的就会越严重。在建设信息化的这项工作上也是一样的,应该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第1步就应该彻底地了解这其中的利与弊,应该如何应对。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信息平台,使管理统一化,一致化,实现信息资料的共享和管理。而且应该扩大网络信息资料的覆盖面积,使湖南省的各个地区都能实行信息资料的交换和分析。

4.3 统一技术标准

除了建设信息化的基础以外还应该统一技术的标准。使各市州的信息管理都能够统一进行,发展的进程和步调能够达成一致,不会出现因为各个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负面影响。统一了技术标准,使得信息管理更加的规范,能够增加工作域管理建设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信息资料因为技术的不统一而丢失或者残缺不全。

4.4 构建区域互助

除了各个区域自身能够稳定快速的发展意外,各个区域的互帮互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各个区域之间应该分享各自管理和建设的经验和技术。湖南省应该构建出这样的一个体系,不仅仅只依靠国家、省的帮助,还要每个区域都相互扶持,解决各个区域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使得湖南省的每一个区域都能共同进步,使湖南省这个整体可以进步的更快。

4.5 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

虽然说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也是各个企业甚至国家竞争的筹码。因为一切高科技的产物都是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制造出来的,所以湖南省也应该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如果没有信息化的人才,就只能够一直跟在别的国家的身后,永远是人云亦云,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正是因为这样,湖南省必须加大培养专业人才的力度,使湖南省的人才资源能够源源不断,让湖南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设能够不断地发展。

5 总结

湖南国土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的进行与发展,属于湖南省专属的信息化时代也即将到来。虽然在国土信息化建设的这一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地方,但是仍然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应该早些针对这些不足做出相应的措施,对将来会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守相关规定,并且规范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化、统一化、普及化。也要使我们普通公民能够认识到信息化和高科技的重要程度。湖南省应该珍惜爱护人才,不仅要吸收别的地区来的专业人才,更应该自己培养人才,不能受制于人,这样湖南省的信息化管理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崔政军.省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山东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05):120-121.

[2] 范延平,吴洪涛,邓颂平等.面向SOA的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06):9.

[3] 刘吼海,李浪聪,徐剑波,胡月明,陈月明. 国土资源信息采集更新平台的构建与多业务应用[J]. 南方国土资源,2015(06):89-91.

第9篇: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GIS技术;土地管理;应用;发展

0.引言

经济的发展要求有足够土地资源做保障,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面积非常大,但利用率却不是很高,土地的低利用率势必会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我们必须在如何高效的利用土地方面增加关注。GIS是集采集、存储、分析、再现空间信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它的出现使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了可能,因此,将GIS技术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土地资源管理领域,以使其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

1.将GIS技术引入到土地信息管理领域有何好处

所谓的土地信息管理,涵括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从最基本的方面来说,土地信息管理即对土地的使用、维护及土地商品的等价交换等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土地信息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包含的数据非常多,因此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行研究,将GIS技术引入到土地信息管理领域可以大大的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提高我们所获得的信息的准确度,无论对土地管理领域本身,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2.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应用GIS技术

GIS技术对于土地管理领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它在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GIS应用于土地信息系统建立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土地信息领域中包括的数据比较多,因此如何有效的管理数据,成为了土地信息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重点。GIS作为一项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在信息以及数据的处理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并且能够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情况下,对它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的分析。

(2)清晰视觉印象能够使工作人员对土地信息的掌握更加深刻,因此使土地上各种事物的分布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对土地信息管理是十分重要的,GIS技术具有能够直观的呈现地物图像的优点,因此非常适合应用于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中。

(3)GIS技术改变了旧有的土地信息数据处理模式,使数据的处理变得更加简单方便,省去了很多繁琐的、不必要的过程,同时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由于这些优点,GIS技术已经被多个地区所利用。

3.GIS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能够实现的基本功能

3.1初始数据录入建库功能

GIS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可以实现初始数据录入建库功能,即在土地信息的管理中,能够根据所获得的初始数据,进行数据库的建立,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

3.2显示图形数据

GIS同样能够实现显示图形数据的功能,所谓的显示图形数据,即把原有的土地信息图像化,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其进行绘制,从而形成可以利用的图形数据。

3.3根据坐标调用相应地区的图形数据

GIS技术可以实现这种功能,即能够根据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中输入的土地坐标,完成此坐标下各种土地信息的搜索,并将搜索结果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3.4对图形数据的属性信息进行查询以及根据属性信息调用相应图形数据

这种功能包括两小点,属性信息的查询与属性信息的调用,这两点对工作人员有效的利用土地信息都非常重要。

3.5土地利用变更功能

GIS同时还具有变更土地利用的功能,即可以对土地变更的时间以及如何变更进行记录,并且自动形成一个统计表格,同时还能够实现表格的打印。

3.6面积自动计算功能

这种系统能够对地物面积进行计算,同时还可以对不需要的地物面积进行扣除的功能。

3.7数据查询统计功能

这种系统拥有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功能,能够对年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并且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及时进行查询。

3.8地图分析功能

此系统可以对地图进行分析,并且及时对土地的利用状况进行更新。

3.9制作专题图

GIS技术还可以进行专题图的制作工作,把GIS技术引入到制作专题图中对专题图的制作十分有利。

4.GIS在土地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4.1土地变更和地籍管理

土地变更和地籍管理在土地项目管理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把GIS系统引入到这两项工作中,GIS系统在土地项目管理中应用到土地变更和地籍管理的项目里,对这两个项目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对其发展与成熟有很大的好处。土地变更即土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动,要利用GIS技术对变更之后的土地及时进行数据录入,代替原有的数据信息。地籍管理包括对土地权属的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等内容。地籍管理能够有效的解决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权属问题,权属问题作为土地变更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能够有效的解决,对整个国家的土地问题是非常有利的。

4.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GIS系统可以对土地复垦进行适宜性评价,土地复垦工作在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土地复垦工作是有一定的模式的,我们要根据最佳的模式进行工作,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叠加分析是GIS最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是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等多因索评价过程的主要辅助手段。GIS能够将数据与图形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更加直观的一个整体而且利用GIS进行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包括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4.3农村居民点撤并论证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点依然是存在的,目前农居点的分布基本上处于分散的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农居点分布会受到耕作半径的限制,同时耕作半径也限制着农村聚落的规模。 农村居民点撤并会导致农居点聚集在一起,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加耕作半径,耕作半径的增大会直接的影响农民的劳动成本,因为农民往往需要更远的距离才能到底自己的耕作地点。GIS技术的使用能够对这种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这种改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①建立GIS数据库:建立规划区域内的农居点房屋空间数据库,采用CAD文件为基础空间数据;②拆迁房屋的空间识别: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区域内房屋空间分布密度,位于一定低密度值区域的房屋作为撤并主要考察对象,并结合城镇扩张、交通、环境等因素确定村镇体系空间详细布局。

4.4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要想使地理信息更方便查询,更有利用以后及时的使用,就一定要做好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工作,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十分复杂,因此一定要利用GIS技术对其进行设计,使其更加直观,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结构主要由GIS平台、空间数据库、文本资料、图形资料库、地籍管理子系统、规划子系统、动态属性管理系统等组成,(下转第345页)(上接第341页)这种组成方式能够使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更加合理化。

5.结语

土地管理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确保它的有效进行,GIS技术应运而生,总体来说,GIS技术在土地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并且对土地的管理工作更有效的执行提供了可能。GIS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土地管理工作变得方便快捷,且这项技术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以后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能够为土地管理作出更大的贡献。[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