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问题范文

安全生产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生产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生产问题

第1篇:安全生产问题范文

关键词:安全生产;尾矿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94―01

1现状与压力

陕西省现有尾矿库295座(含在建库56座),主要分布在金属矿山相对集中的商洛、汉中、安康、渭南、宝鸡5个市18个县(区)。集中在冶金、有色、黄金三个行业。按安全度分:正常库270座,病库7座,危库18座;尾矿库坝下有建筑物或居民区的64座;符合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件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144座。尾矿库总数中有150多座库建于2000年之前,无设计、无资质单位设计、无资质单位施工的问题普遍存在,遗留的隐患很大,给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及尾矿库日常监管造成了巨大压力。2006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尾矿库的安全问题,先后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出台了《陕西省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省政府111号令),进一步明确了尾矿库的安全管理责任,省安全监管局更是将尾矿库安全监管做为重中之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下发规范性文件。经过多年治理,尾矿库在安全管理、筑坝、监控、排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尾矿库的安全生产状况总体呈现不断好转的发展态势。

2问题与原因

(1)尾矿库先天不足问题严重。陕西省尾矿库的基本情况是大库少,小库多,而且非公有制企业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尾矿库大部分准入门槛低,普遍存在未批先建、选址不合理、无正规设计、设备设施简陋、未按设计组织施工、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管理粗放、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2)水源地内尾矿库数量众多。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尾矿库总数达221座,占全省尾矿库的77.5%,其中一大部分为重金属尾矿库,对水源地环境构成重大威胁。

(3)无主尾矿库治理任务艰巨。随着矿山资源枯竭,原有企业关闭或破产,废弃尾矿库无主管理情况必然产生。这些尾矿库由于长期无人管理维护,普遍存在调洪库容不足、防洪设施不完备、坝体安全观测设施不健全等隐患。

(4)“三边库”、“头顶库”问题棘手。“三边库”就是临近江边、河边、湖库边或位于居民饮用水源地上游的尾矿库,存在极大的重金属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对环境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头顶库”就是下游很近距离内有居民或重要设施,且坝体高、势能大的尾矿库。但由于征地、拆迁补偿、劳动就业等诸多因素,增加了拆除和搬迁工作难度,致使隐患短期内难以治理到位。

3对策与措施

(1)强化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方面,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逐一明确监管职责,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尾矿库安全监管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好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严厉打击非法建设、非法运行尾矿库。企业方面,必须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尾矿库建设项目要严格履行核准和安全评价、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相关程序。

(2)切实强化水源地尾矿库和无主尾矿库治理。充分利用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治理的有利政策和资金支持,将重污染尾矿库治理应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实施政府资金或专项资金配套,确保尾矿库平稳运行,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压力。

(3)对历史遗留的排洪、排渗设施不达标的尾矿库,必须进行工程改造,促其达标。对于排洪斜槽、排洪涵洞属浆砌石结构或使用不符合强度要求平盖板的,必须由设计单位编制整改方案,对排洪系统进行改造,隧洞代替涵洞,增加泄洪能力,同时对原涵洞进行封堵。

(4)对库区下游一定距离内有建筑物、居民区的,必须落实治理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明确的尾矿库下游1公里距离计算,确定坝下有居民、学校、厂矿及重要设施的尾矿库,对“头顶库”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设计等级或按设计等级上限加固坝体、完善防洪设施。根据尾矿库坝高、库容量、服务年限和下游居民数量情况,科学制定居民搬迁计划,当地政府要制定搬迁计划,落实征地、资金和配套设施,尽快组织实施搬迁。若搬迁难度较大,一时无法实施,则应鼓励、督促企业对工艺设施进行改造,综合回收利用尾矿。对已达到设计库容的尾矿库要履行闭库手续。加强对尾矿库沉降、位移、浸润线的日常监控,防止溃坝事故发生。

4结语

矿业经济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国家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水源地治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客观上加剧了与当地群众生存权、发展权的矛盾,增加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本。尾矿库安全状况既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安全。因此,积极实施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整改尾矿库隐患,不断提升尾矿库安全水平将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生态环境治理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韩利民,赵达全,邹得润,等.中国有色金属尾矿库概论[M].北京: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2:7784.

第2篇:安全生产问题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问题及措施

1.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保证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电力系统生产具有高度自动化的特点,主要是由用电设备、变配电设施、输电线路以及发电厂等组成电力网络,互相制约也互相牵连,这样才构成了一个电力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的用电、供电和发电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要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就必须保证供电发电和用电之间的平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果不及时排除都会引发电力安全事故。现在我国电力工业已经开始步入以“高度自动化、高电压、高参数、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为特点的发展新阶段,在促进电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给电力系统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电力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特种作业多、高速旋转机械多、易燃易爆和有毒材料多、高压高温设备多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力生产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有电力安全事故发生,而且一般都危及生产人员的生命,所以在电力系统生产中必须重视生产的安全性;电力企业必须保障电力职员的自身的安全。

2.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问题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有效的发挥电力系统的实际作用就必须重视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但是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上的问题、安全责任落实上的问题以及电力职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导致各种电力安全事故出现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问题:

2.1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极大的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各项大小型的电力工程如火如荼的建设起来,但是与此相应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并没有很好的跟进,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电力企业在进行工程施工中很难对施工安全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各种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出现。除此之外,电力系统在生产工作开始前没有指定预备方案,也没有制定较为可行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等都会引发安全问题。管理不到位是最重要的不安全因素,也是电力企业最应该重视的,因为大多数电力安全事故时因为企业管理层对于施工不严格管理,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而引发的,主要表现为:管理的方法手段落后、盲目自信心理、侥幸心理、心理惰性以及安全意志不强等。电力施工单位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只对建设和生产进行管理和投入,往往忽视了对于安全施工的管理,受加之经济效益的驱使即使在出现安全问题时也会以效益为主,导致安全问题难以解决。

2.2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是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现在很多的电力企业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是在这些制度的落实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电力职员不清楚企业制定的相关安全责任制度,也没有对各个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作用。

2.3电力职员安全意识不强

电力职员的安全意识不高是各种电力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现在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者本身就没有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只是追求电力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这就没有理清企业的发展、业绩的提高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引起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电力企业在开始电力生产之前没有对电力职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导致电力职员没有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再加上管理人员的忽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等就会出现安全隐患。另外电力企业在电力实际生产工作中没有对施工技术措施和现场安全组织进行合理和设计,不认真落实相关技术措施和安全组织规划,导致各种违章作业、不正常使用电力设备等问题的出现,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

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体系,为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制度支持。在安全管理体系下,电力企业要完善监理机构的自身建设和安全责任制建设,要建立以群众监督体系为保证、以技术保障管理体系为主体、以思想保障体系为基础、以安全管理为重点、以行政管理体系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监察力度,从而有效保证相关施工操作的安全性,同时通过高效的责任制也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然后要加强对电力系统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控制,主要就是对电力设备、生产技术、职员安全意识等进行管理:电力企业要提前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生产技术应用计划和电力设备应用计划,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电力设备和使用生产技术;要对电力职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考评来提高职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安全生产效率,从而有效的解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

3.2加强电力设备的检修和安全核查力度

电力设备的检修和安全核查是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必须进行的工作,加强电力设备的检修和安全核查力度。对于电力设备的检修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从而有效的避免电力控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有效的减少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生产效率。对于设备的安全核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电力系统安全生产规划中要制定科学的设备安全核查方案和设备检修计划,然后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机制审查关键点,提高安全核查的效率;②企业要将常规的电力系统安全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严格异常情况的把控和处理、严格对操作票和工作票的审查等。

3.3加强风险防范与预控管理

电力企业必须要强化电力职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强化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在电力单位给出检修任务单之后,由值班人员对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也要求工作人员对网架的结构进行详尽的掌握。另外,电力企业还要根据电网的运行情况和检修作业方案对电力生产中的安全风险开展科学的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控制方案,从而有效的预防电力安全事故。

结束语:

要有效的发挥电力系统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必须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做好电力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做好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通过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明确各部门电力安全生产责任等来保障电力系统生产的安全性,从而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姚志宏.关于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研究[J].工程技术与产业经济,2013(6):43-44.

[2]王波.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问题与保卫措施[J].企业文化杂质,2012(11):250-251.

第3篇:安全生产问题范文

1.1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电力企业的领导者缺乏安全保障意识,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与电力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不能形成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领导缺乏安全意识不仅会影响基层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还会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力度。在电力生产、检修作业的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作业现场的技术措施和安全组织措施落实不到位,时常发生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安全工器具使用不当等,导致在作业过程中人员伤亡和电网设备损坏的事故时有发生。

1.2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习惯性违章操作是指,指挥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在电力系统生产工作中常常发生并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包括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操作以及违章指挥等,在电力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惯性违章的现象。指挥者违章指挥,操作人员违章操作,都会造成电力作业安全隐患。很多操作人员在进行电力检修时遇到需停电检修的情况,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修,在还没有断电、验电的时候就开始作业,另一种习惯性违规是无票作业,检修人员还没有填写修理票就开始修理的情况在作业过程中也经常发生。

1.3日常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电力企业只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对日常管理有所忽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领导仍然习惯于利用运动的形式抓企业管理及经济建设,对通过事前控制预防事故发生的认识不足。对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很多正在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存在质量问题,企业对定期检测安全器具的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工器具的定期检测没有进行,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已经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报废工器具和检修记录不完善。同时,企业对试验报告、设备的检修记录等资料保管不认真,记录设备档案不准确、不规范、不及时,严重影响设备的应用与管理。

1.4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虽然大部分电力企业制定了安全生产制度,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部分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仍然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位。领导大多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安全生产问题没有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对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了解,没有针对安全生产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时的通报内容不详细,对事故的根源、责任以及教训介绍不清楚,没有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认真分析,没有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致使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的细节掌握不牢,不能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数,对必要的规程制度没有熟练掌握。因此,专业人员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作业,作业人员对其责任心不强,容易忽略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

2.1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的问题。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重点应放在预先发现危险潜在因素和防范措施上,要善于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根源上杜绝安全事故。此外,应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开展安全生产的思想建设工作,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促使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加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推进安全生产措施的实施,落实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从领导到员工,每一个人都应具备安全意识,才能创造出一个以安全为首要的生产作业环境,确保安全措施融入到每一次作业中,让每个员工都保持谨慎,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2加强现场管理对于习惯性违章操作,企业领导者必须对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使员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基层班组的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领导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基层工作要抓细抓实,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现场指挥者的综合素质,通过指挥者监督并带动工作人员。企业应定期对工作人员的作业操作进行培训及考核,表彰操作规范的工作人员,对于存在习惯性违章操作的员工应及时对其纠正。对重复性和多发性的安全事故进行认真总结,提出改进错施,让每一个员工从中吸取教训与经验,避免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加大力度治理较为薄弱的环节,提高整体的作业水平,进而提高生产质量。

2.3完善日常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应加强对日常管理的重视,通过日常的管理规范促进安全事故预防措施的建立,做好防范工作。将日常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上,从日常工作的细节抓起,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加强生产工器具的管理,对严重不合格、损害程度较大和已达到报废期的工器具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严格控制生产工具造成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因生产工具不合格而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在管理与检查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工具时,应将报废工具、各类耗材以及维修完整地记录于册,做好统计与管理,做到电力安全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有据可查。对试验报告、设备检修记录等资料加强管理,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及时、规范、准确地记录设备档案。

2.4完善安全职责在各级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明确安全管理规定,将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电力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将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定企业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制度,并将该制度严格执行。把安全生产的目标分别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员工身上,重视一线员工安全生产的管理,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提高工作的严谨性。通过简单、明确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规范员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及习惯。将责任制度应用到生产过程中,通过制度和考核促进员工作业的规范性,约束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利用责任制来协助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使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有制度可依,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做好电力安全生产部门每个员工的管理工作,以确保安全生产的稳定性。

三、结束语

第4篇:安全生产问题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1变电运行安全在电网中重要性分析

安全生产是进行社会生产的永恒主题,只有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才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稳步发展,从变电运行的安全性着手,加强电网的安全管理。因为变电运行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运行效果。所以,需要从电网的变电运行设备以及安全保障工作出发,在电网的运行管理以及事故的处理上加强监管,加强电力维护人员的监管安全意识,为确保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以及稳定发展而努力。变电运行过程中要从每个环节着手,实行全面管理,否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严重的会造成人身事故安全,轻者的则会造成设备的损坏,所以对于变电运行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当前的电力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2目前变电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国家的主要供电公司统一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部署,强化变电的安全生产管理,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和管理上的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2.1一线员工的实际工作经验较少,缺乏相应的锻炼。一线员工处于变电生产管理工作中基础的核心工作岗位,但是目前很多一线员工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不足,实际操作经验贫乏。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电气化改革的飞速发展,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工作站一线员工的实际操作经验欠缺,同时由于对于变电设备的操作和管理存在一些恐惧心理,除了必要的动手操作工作外,其他相应的操作机会越来越少,对于目前的变电设备实际操作经验越来越贫乏。虽然基层员工平时很注意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学习,但是缺乏相应的经验,仍然可能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2.2部分员工存在麻痹心理和疲劳现象。由于工作枯燥乏味,一些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员工会存在一此麻痹大意的心理。目前国内部分变电站的一线员工,长期在一线从事单一的工作、容易导致部分员工出现疲劳现象和麻痹心理、如果人一旦长期从事一项工作,会使得人对于这项工作不再产生兴趣,缺乏必要的关注,同时会产生心理。还有一部分员工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同样会产生这种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的情况,出现操作失误。

2.3定期检查的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变电工作的长期性和重复性,很多变电站工作的一线基层员工进行实际业务培训和上岗测试的机会较少、一线基层员工是否能够很好地进行长期工作的定期检查机制还不够完善,不能对基层员工的心理与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当前岗位进行有效的监控,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导致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

2.4变电工作员工的上岗标准不统一

变电工作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关系到电力供应的安全。在变电站基层工作中,对于上岗标准没有硬性指标,上岗标准不统一,员工的学历、年龄、工作情况以及专业背景等都比较复杂,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变电工作的安全生产管理缺乏必要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使得工作的难度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得不到保证。

3解决变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3.1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十分必要的。在一线工作中,必须时刻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必须对设备和操作流程进行强化学习和培训,热练掌握操作流程和技巧。同时,要加强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只有有效提高认识程度,才能确保工作的安全有效。必须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保障每个工作环节都有责任人,同时检查是否履行职责.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2杜绝麻痹大意和疲劳工作。在变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必须杜绝麻痹大意的心理,认为自己的运气很好,不会产生问题和错误,同时要避免出现问题时,将错误归咎于自己的运气不好。出现安全问题事故不是运气好坏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工作环境中,形成的麻痹大意心理造成的安全意识淡薄,这种情况很容易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杜绝麻痹心理和疲劳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遵照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操作。

3.3实行变电工作人员的年检考核制度。针对目前变电工作人员的基础能力及操作经验较为薄弱等现象,必须实行相应的年检考核等制度,提高变电工作人员的上岗标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强化,同时也要对相关生产设备进行定期年检,以确保生产设备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变电站工作的持证上岗制度,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小。

3.4提升变电工作人员的上岗标准。由于目前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复杂性,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此硬性指标和标准,统一上岗人员的标准,对于变电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相关人才把控制度,设定必要的人才需求指标,只要人才的质量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自然而然的也会得到提升和改善。

4 110kV变电运行实例分析

在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110kV变电站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从电运行的工作人员工作量也在不断地加大,110kV变电运行主要就是对变电站内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各种指令进行操作和设备的维护管理。 110kV变电站内设备量大,所以维护工作较为繁琐,因此要求变电运行人员在思想上不能粗心大意, 要及时地发现变电运行中的异常及故障,及早地进行解决,避免造成电力设备的损坏,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强化和改善变电生产管理中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只有加强变电站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才能更好地为电力运输工作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只有更好地提升变电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水平,才能让变电工作的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第5篇:安全生产问题范文

关键词:地勘行业;安全生产;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050-02

近年来,关于地勘行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不断被提出,这无疑对我国地勘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相关制度的出台也给地勘单位的管理带来便利。地勘单位为响应国家提出的相关法律制度,也在内部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国的地勘行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而且只有解决相关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地勘行业平稳有序发展。所以对地勘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地勘行业安全生产的首要的工作,只有认真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提出适应生产的安全防范措施,更好地为地勘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1 地勘行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监督,疏于管理

在这个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代,某些行业存在内部安全的管理不到位,为了减少成本,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未设安全管理的机构,甚至不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这样的现象在地勘行业也有出现。而现阶段,我国各地的地勘行业的监督管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虽设置有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机构,但无相关的专业人员,不能充分了解地质勘探行业的特点,无专业系统的安全管理知识,致使安全管理不适应地勘行业发展现状,不能有效地对地勘单位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1.2 缺乏安全生产意识,没有落实管理措施

有的地质勘探单位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安全生产良好氛围,更别谈企业安全文化。只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却忽略了重要的安全问题。而且有些单位对安全生产问题大多只是停留在“说”的层面上,或是以文件贯彻文件,流于形式。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会议或者是文件上提醒,却没有把这个安全问题落实到生产当中,导致安全隐患众多,事故多发。

1.3 “三违”现象多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轻松的工作任务,但是这在地勘行业是难以达到的目标。而且由于地质勘探工作的艰辛,很多人都难以坚持,从而使得该行业的流动性增大,但该行业对工人的需求又大,进而使现在大多数的地质勘探行业雇用一些临时的农民工。而这些农民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由于也是临时性的岗位,地勘单位没有很好地培训临时工如何正确地使用设施和如何进行安全的施工。这样的现象在现在大多数单位是普遍存在的,非常容易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地质勘探所发生的事故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操作职工没有勘探技术和安全知识所造成的。

1.4 对事故疏忽调查

其实,发生一般的地勘事故是很难引起群众的注意的,正是因为这一点,地勘单位就缺乏对事故认真调查的态度。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没有认真地落实职责和积极地对事故发生的缘由进行调查,只是在事故发生后由施工单位负责与受害者协商,作出一定赔偿后,事故处理就算完成,忽略了对事故原因的查找,对事故防范措施的制定以及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因此,导致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地勘行业改进所采取的措施

2.1 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体制

地勘行业必须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针对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机构的工作任务和法律责任进行规定,保证地勘行业的生产能安全高效地进行。同时,选择优秀的安全管理人才进行地勘行业的管理。政府就要起带头引导的作用,投入适度的经费来培养安全管理人员和执法监督人员。

2.2 保证安全管理部门工作的正常进行

安全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积极地配合地质勘探单位完成生产任务,检查单位的生产安全性,对不合格的地勘单位进行整改,保证达到其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方可恢复作业。除此之外,部门也要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保证工作人员能遵守规定,兢兢业业,积极认真地完成工作,这样才能减少一些地勘行业在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仍能继续作业的现象出现。安全管理部门只有认真的工作,为地勘单位的安全做足准备,才能使地勘事业更好地发展下去。由于地勘行业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点,这样就更加促使我们要谨慎的对待地勘行业的管理事项,为不同的地勘工作制定适当、可行的方案。我们除了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工作制定特定的方案外,还要启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模式,对地勘行业的工作、设施进行检查检测。

2.3 落实责任制

落实责任制可以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与义务,严格要求职工规范的进行工作操作,同时能够督促施工单位创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责任制运用到地质勘探行业当中后,主要是通过分级落实责任制的方式来推动地质勘探工作的进程。在地勘单位,落实好责任制后,可以明确每一事项或者工序的负责人,更好的对整个地勘团队进行管理,提高地勘工作的效率。除了落实责任制以外,单位还要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对有功劳的员工在精神或者物质方面进行奖赏,而对有过失的员工给予批评并追究责任,奖罚制度的确立能够更好的保证员工认真、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了让员工清楚地勘工作的进程和具体事项,社会上的相关部门或者组织可以通过建立多种可行、简便的渠道,让地勘单位的工作透明化和公开化。

2.4 实现对员工的绩效管理

地勘单位可以根据内部的安全生产,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通过对每位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分析,将工作表现好的人员进行公开表扬同时获得晋升的机会,从而促使管理人员有一种良好的竞争状态,积极地投入工作当中去,促使他们改变以往工作中的习惯性违章。而且领导层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把好安全生产准入关,对安全生产过程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2.5 增加一些安全生产的培训

从事故分析得出,地勘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关系着地质勘探的施工工作能否顺利完成。所以,提高地勘从业人员的素质已经是地勘安全管理中势在必行的举措。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让从业人员对地质勘探的工作有深入的了解,明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由于地勘行业的人员流动大,因此针对所有的员工进行全面性的培训是难以实现的。根据这一情况,地勘单位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对员工进行培训:一是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二是在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讲解一些防护用品和设施的使用方法,让员工在施工中多次操练,要求必须是规范性的操作;三是单位可以派内部的中层人员到其它的单位去交流学习,吸收别人值得参考的经验;四是地质勘探单位除了从内部培养精英外,还可以与一些院校联合,专门开设相关的学习班,为单位专门打造一支地质勘探的人才队伍。

2.6 加强处理事故的能力

地质勘探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忽视的一步就是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在事故发生后,相关的安全管理部门要积极地投入到事故的处理中去。不仅要调查清楚事故的发生缘由,而且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认真的调查,并做好总结,提出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避免相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而且,负责事故调查的相关人员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查找事故原因、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并将所有事故资料整理归档,以利今后这样在日常中就能着重对这些事项进行检查,防止同样事故的再次发生。安全部门要定期对地勘单位的设施进行隐患检查,若有较为严重的隐患要及时地上报,以免隐患再扩大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通过对事故的深入调查,查明原因、排除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从而实现地勘工作的安全管理,提高地勘工作的质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随着GDP的快速增长,地勘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地质勘探工作要想顺利地完工,就要重视安全问题,将保证地勘工作的安全作为地质勘探工作的首要任务。地勘行业要完善自身,在政策的引导支持下,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参考文献:

[1] 张树国.地勘单位安全工作现状及强化安全管理对策和安全管理工作思考[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1,(4).

[2] 李保根,杨德金,魏长富.浅谈地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安全,2006,(2).

[3] 余养敬.地勘单位企改过程中的安全管理[J].安全与健康,2002,(23).

第6篇:安全生产问题范文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07.22 文献标识码: A

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石油企业为我国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创造的辉煌成就数不胜数。但是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依然紧紧牵动着政府和百姓的心。安全事故的接连发生对石油企业的工作人员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进而使得经济损失惨重,也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追根究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石油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问题上不肯多加投入,也没有从认识上提高上去,认识不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在安全生产方面下大力度,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为从石油企业效益角度出发,只有安全生产才是一切效益的保障。

一、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石油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比其他行业更大,虽然目前的各个石油企业以及有关管理监督部门对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并且一贯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可能预防未发生的事故为首要原则,严格遵循国家针对安全生产制定的各项法规政策,吸取之前事故中的教训,总结经验,不断追求、学习石油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科学新颖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措施。正因如此,总结积累了诸多关于企业安全管理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宝贵经验。虽然如此,石油企业在安全生产及管理上依然存在一些弊端,笔者认为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为典型:

(一)安全资金投入迟缓,安全文化发展落后

设备故障是造成石油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石油企业在设备维修、更新资金投入方面做了很大改善,但在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由于企业基层管理者对于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企业经营不善等问题,设备更新维修资金经常被挪用、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给企业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威胁。

员工执行安全标准缺乏主动性。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是企业员工主动的自我管理与互助管理,即文化理念的管理。目前,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文化仍旧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操作缺乏主动性等方面。

(二)安全问题应追根溯源

目前现代石油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石油企业中涉及到的人、机、物、法、环进行风险预评价,并针对评价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由此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即为事故的超前性预防,这已经成为目前石油企业管理的主要途径。在事故的超前性预防方面,要对事故进行合理的技术化统计,根据统计学的理论发现以往事故发生过程中的规律,制定出相关的提前预防措施。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不仅要针对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就事论事,还要进行实践的扩展研究,追根溯源,把根本问题发掘出来,进行经验的累计,为今后类似的问题解决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从宏观层面达到企业指导的根本目的。

(三)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应注重实践

石油企业作为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现代化工业产物,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逐渐成为人们意识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在思想上开始重视安全管理,在开展的工作方面也较过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内的石油行业已经开始制定各种标准规范,包括Q/SY 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一部分:规范》等在内的多种类标准规范相继颁布,对于石油企业内部有条不紊的向健康、安全、效率的管理方向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我国国内石油行业尽快建立和落实HSE的管理体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节约企业成本,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证石油企业安全方面也是效果显著。在这种良性模式的大环境之下,国内已经相继涌现出一批建立HSE管理体系的企业且在这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

二、石油企业中,安全事故的原因浅析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石油企业正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掩盖在具体工作中出现的安全管理缺陷。诸多的安全事故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暴露了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在发现事故隐患时,惩处力度不够

通常来讲,事故客观存在的隐患,是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也是最主要的构成原因。可以说绝大多数事故发生都是对安全隐患重视不足所引起的,所以就企业而言,必须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将一切可能引起事故的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但在法律的层面,却与这点背道而驰。相关法规规定,只要重大事故没有成为客观事实,对于个人无法追究法律责任,只能追究行政责任,惩处措施以限期整改和罚款为主,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制大环境之下,这种程度的惩罚力度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来讲,实在是缺乏有效的约束性和威慑性。鉴于此种情况,已经有专家开始提出,将安全事故隐患问题纳入到刑法负责的范围之内,加大事故的惩处力度,追究关联者的刑事责任,给予相关责任人强大的震撼感,这样才能够有效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保证石油企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在日常的安全检查中,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凡是事故经常发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少良好的政策支持,只是依靠相关的政策很难讲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当中。但随着相关部门对于生产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已经在经营、安全等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制度登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也意味着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给从事石油行业的人员打入了一针强心剂。作为这其中具有标志性的基本大法,《安全生产法》出台不仅推动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积极促进安全生产,同时在贯彻落实生产责任相关制度,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相关进程方面贡献也十分突出。对于石油企业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对于石油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

在思想意识和相关政策都得到改观的基础上,导致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根本原因就出现在了具体设备设施不完善这一个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的资金注入有限,成本不足,导致收益大打折扣。不可否认,加大对于安全管理成本的投入,把事故和危机抹杀在萌芽状态,是减少安全事故的有效举措之一。这可在另一个层面上节约整个项目的资金成本,因此不能因小失大。加大安全预算,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三、总结

以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石油是国家发展的经济命脉,而在整个石油系统当中,只有做好对于石油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石油企业的进步,将石油事业推向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云.21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展望.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 .

[2]刘岩,马深远.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和对策.国家石化局《石油安全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安全网.

[3]刘炳新,马向民.浅谈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J].中国科技信息,2010(01)

第7篇:安全生产问题范文

关键词:蔬菜安全生产 现状 问题 对策

从蔬菜的生产来看,提高蔬菜安全生产对推动蔬菜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提高蔬菜安全生产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基础。

1 目前蔬菜生产安全现状

近年来,蔬菜安全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农业部首先对无公害农产品的品质、操作流程和产地进行了相关的制度规范,同时对农产品的生产、农药使用、产品品质制定了相应标准,政策规范和标准的出台让农产品逐步向规范化发展;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在近几年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蔬菜品种上不断丰富,规模逐步扩大,这些都为蔬菜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的蔬菜生产中,问题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

2 蔬菜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环境所造成的蔬菜生产安全问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逐步向城市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工业得到大力发展,工业发展的同时,必然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如废水、废弃、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生活垃圾的丢弃等让农田土壤土质遭到迫害,加之农区水系和大气质量的退化都让蔬菜在生产之初就无意中种下了“毒”;其次,农业生产中大量化学药品的使用让蔬菜虽然“长得好看”却“中毒不轻”;最后,大棚的连年耕种让蔬菜生产土体土壤盐渍化变得严重,这让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成为“空中楼阁”。虽然市场上林林总总的蔬菜都标以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的“牌子”,但实际的品质和真正绿色蔬菜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

2.2 生产方式所造成的蔬菜生产安全问题。在蔬菜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不同的生产方式在各个生产阶段(产前、产中、产后)都会影响蔬菜的安全性问题。如为提高蔬菜生产量,超量的化学肥料在蔬菜生产中被施用、这主要表现在蔬菜中的硝酸盐(蔬菜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被人体消化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剧毒,被肠道、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后,阻碍体内氧气的供应,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严重的可引起生命危险,对新生婴儿危害更大)含量超标。这主要是在蔬菜生产过一方面形成了化学肥料对土壤的污染,同时,农作物因对大量化学肥料吸收过度后,其体内就聚集了过量的硝酸盐,从而造成蔬菜生产中的安全性问题。

其次是在农药的施用上,不科学的农药施用也是造成蔬菜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蔬菜农药使用管理办法》在各省市得到了推行,也明确的在办法中规定了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标准,但有的生产企业或个人为追求高经济效益,暗地里使用一些高残留的农药;此为,由于我国蔬菜的生产以农村为主,一些农民由于在种植技术上的匮乏,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盲目的使用农药,认为“打死害虫”就是好药,如此而造成了蔬菜农药残留过高;虽然无公害蔬菜也并非说完全不可以使用农药,但在时间、剂量和使用的种类上都有严格要求。但基于种种原因,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的超量使用依旧居高不下,这就让蔬菜的安全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最后,在蔬菜的包装、运输过程中,由于包装容器选择不当、装卸不当、防冻防晒、储存的不当也容易造成蔬菜的腐烂、变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影响了蔬菜生产者的利益,也影响了蔬菜的安全性。

3 蔬菜安全生产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蔬菜生产安全性,推动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从蔬菜生产的环境质量做起,其次要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推广良种良法生产。

3.1 加大环境保护,优化产业结构。蔬菜安全性的重要原因是生产环节,因此,蔬菜的生产环境就成了影响蔬菜安全性的关键所在。也正因如此,要提高蔬菜生产的安全性,就必须对农业生产环境质量进行有力的监控。首先,对我国农业生产区的土壤生态环境进行重金属、有机物污染后硝酸盐等污染进行测定,对临界指标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然后建立蔬菜安全生产的环境监控指标体系,以此来对蔬菜生产环境进行监控,保障蔬菜安全在生产之初得到保障。其次,要加大市场的准入监控力度,以市场准入来提高蔬菜在生产环节上安全性;最后,政府应利用宏观调控来加强对耕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通过科学的规划,做到农业生态环节修复和保护,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以可持续发展来提升蔬菜的安全可靠性。

3.2 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良种良法。在原土地上更换新的蔬菜品种,可让蔬菜的经济增长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不难看出,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是提高蔬菜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因此,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以科技来发展蔬菜的良种良法,不但能提高蔬菜的防病能力,也能大幅提高经济收入。特别是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上,新的科技产品不但能降低化肥的污染,还能降低蔬菜的残留毒性,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无公害蔬菜市场经竞争力方面也有较大优势。

不得不说,蔬菜的安全性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安全生产,放心食用是蔬菜生产的生命线,研究蔬菜生产安全性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杨顺江.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第8篇:安全生产问题范文

关键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执法检查

201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框架,印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厅应急〔2016〕74号)。文件提出坚持日常检查与行政执法相结合,规范执法检查行为,创新执法检查方式,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企业依法完善应急组织机构、健全应急制度机制、落实应急保障条件、优化应急资源配置,确保应急管理各项法律法规落地生根。但是随着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对大型化工企业检查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针对大型化工企业应急管理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1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法律依据存在不足

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尚不完备。例如德国,作为欧盟重要国家,不仅国内建立起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体系,还受到欧盟应急管理标准体系的双重约束。我国虽然《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都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处罚有所涉及,但是缺少对具体检查内容的标准,即使明确了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配备、执行应急预案管理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和事故应急处置等七个方面检查内容,但是由于缺少法律依据,执法人员对检查尺度难于把握,企业难于整改落实。

1.2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力量严重不足

一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不到位。由于体制问题,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存在困难,政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所属性质大部分为公益类事业单位,甚至是部分市级应急管理机构存在合署办公现象,使得有些市只有1到2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且不具备执法检查权,只能将应急管理执法工作委托给执法局,工作很难进一步开展。二是业务水平有限。由于对执法人员缺少统一培训,对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一致,造成执法水平有强有弱。特别是不具有执法权的机构,由执法局进行执法,缺少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了解,往往只能是走形式、走过场,达不到真正检查的目的。

1.3存在应急管理执法检查不严

从目前情况看,企业因应急管理工作被立案查处的非常少,体现了监管不够严格。特别是在一些地区,由于人员结构较为简单,执法人员和企业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即使发现问题也未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1.4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1.4.1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不重视例如国家总局在对某大型化工企业进行应急管理执法检查时,要求企业兼职救护队员现场进行呼吸器佩戴演示,出现无法按时完成佩戴的情况。说明企业负责人对应急管理工作不重视,企业员工对应急救援装备不熟悉,没有经过日常演练。在对大型化工企业应急管理执法检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1)在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方面,未明确建立专(兼)职应急管理机构,或者日常应急管理机构和预案中的应急管理机构混淆。比如某大型化工企业,决定由安环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但是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环部工作职责中未明确提出其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职能,另外也没有下发正式文件说明。(2)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大型化工企业专(兼)职救护队未按规定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随身装备,日常保养存在问题,部分装备不能正常使用。(3)在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配备方面,应急物资配备不全,或者由于日常管理问题,检查中发现台账和实物不符,日常维护管理存在严重问题。(4)在应急预案管理方面,部分大型化工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存在“糊弄”现象,危险源辨识不到位,内容与实际不符,应急预案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性。(5)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方面,未制定演练计划或者演练后没有总结评估,没有对应急预案的修改建议,致使演练失去其应有的作用。(6)在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方面,部分企业有培训,但是没有考核内容,不能全面体现此次培训的实效性。(7)在事故应急处置方面,通过现场随机询问简单事故应急处置程序,部分员工回答不上来,不知道如何处理,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1.4.2企业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未按照规定在本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所受罚款金额都在10万元以下,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这就使得企业负责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即使发现问题也不尽快整改。

2改进措施

2.1完善应急管理执法检查依据

一是尽快出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突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权威性,系统诠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执法检查的内容和处罚标准。二是尽快出台应急管理行业标准。例如《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评估与应急资源调查指南》、《企业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等,使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工作有据可依,减少检查的随意性,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2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

一是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应急管理机构的行政化步伐,增加人员编制,减少身兼数职的现象,切实解决应急管理执法检查人员不足问题。二是定期组织执法人员集中培训。对执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同时统筹掌握执法中的尺寸把握问题,明确哪些内容该检查,哪些内容该整改,哪些内容该处罚,提高执法检查的权威性和严格性。

2.3增强应急管理执法检查的随机性

一是加大上级监管部门对下级监管部门的抽查力度。建立随机抽查被检单位和随机选取执法人员的“双随机检查”方式。二是实行同级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互检互查。引入互检互查机制,现场提出整改建议,下达处罚通知单,规避企业与执法人员“作弊”的可能性,减少因主观因素影响检查的公正性。即企业必须增强守法自觉性,同时也意味着执法人员只能阳光行政,不能再“看谁不顺眼”就去检查,用制度限制监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

2.4提高企业认识程度和整改落实力度

一是增加应急管理执法处罚力度。对于应急管理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执法人员要讲真话,要不讲情面、不留余地。对于检查出来的隐患不能一查了之,要积极督查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如不按照要求整改的,要从重处罚,甚至数罪并罚。二是大力推广专家检查法。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参与到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工作中,提升检查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三是现场实战演练检查法。深入到企业现场生产一线,提出简单的演练科目,要求企业员工立即进行演示。

3结束语

应急管理执法检查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于执法检查中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归纳。从政府方面要规范细化检查标准,分类明确各项要求和标准,指导企业进行完善,督查企业认真做好整改落实。从大型化工企业方面要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对照国家、省应急管理规章制度要求积极整改,把隐患遏制在萌芽之中,夯实应急管理基础,提高处置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题课题研究报告[M].2016.

第9篇:安全生产问题范文

1.1有关风险管理的定义

通常意义上的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量有关。在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意识已经逐步被重视,逐渐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管理理念。有关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等三个阶段。

1.2风险管理的类别

风险管理的类别可细分为若干种,本文根据常见的三种类型将风险管理的类别主要划分为三类:

(1)根据风险事故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火灾、意外事故、洪灾、技术、地震等风险管理;

(2)根据风险发生之后所产生的损失内容,可划分为财产、人身、利润、责任等风险管理;

(3)根据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企业、事业、个人等风险管理。

1.3风险因素与安全事故的关系

由于风险是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来源,风险发生的概率越高,同时损失量越大的风险往往暗示着危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在风险应对中的措施采取得不足,往往直接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安全事故。电力生产中,由于电力系统体系庞大,各部分协调错综复杂,各措施手段形式各异,某一处的安全隐患都是未来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在电力生产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将安全生产作为首要目标,通过风险响应措施,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2.1设备质量存缺陷

智能电网的建设以及电力系统的维护过程中,需要依靠各种先进的设备及器具。例如,基层供电所在电网出现损毁时,供电线路检修部分需要通过各种设备对电力故障进行检查,尤其是对于高压电网,一旦检修设备质量不过关,将会直接对检修人员的生命造成危险。因此,采用安全可靠的检修设备以及各种登高器是维护电力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在设备管理中,应当建立起适当的设备管理制度,例如,设置合理的设备定期检修制度、设备报废制度、设备更新制度等等,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各种电力生产安全防护工作。

2.2作业过程存违章

所谓违章作业,就是指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要求,常常以自身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进行作业的行为。违章作业现象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常有出现,包括违反劳动纪律、违规操作、违规指挥等等。例如,针对某些临时性工作,操作人员没有取得相应的证件;在某些需要停电作业的环境中,操作人员依靠自身经验,在没有断电、验电、挂地线的环境中进行直接操作;在某些特殊工作中,员工事前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教育培训,甚至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等等。有事故显示,部分操作人员伤亡事故的产生是由于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过程中,忽略对变台断电、检验、挂电线等过程,因为造成了严重的安全事故。

2.3职责权限不明确

所谓职责权限,指的是对管理内容结果所附有的相应责任和权利界限。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由于电力能源在我国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电力企业属于国企、央企性质。企业内部部门众多,易导致各个部分之间的交叉事项出现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等现象。

(1)通过对若干电力企业的内部规章和操作流程可知,部分分管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往往参与事务性工作,而没有对本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上述事例可以得出,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职能权限不明确,导致部分管理区域存在盲区,若该区域发生在安全生产等核心位置,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由于缺少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防护手段,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损失。

(2)管理责任权限的模糊不清会产生管理上的漏洞,例如,在没有相应的责罚体制下,部分单位消极地应对上级的检查,对于通报内容一般语意含糊,没有将安全事故的根源和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上议程,导致后续管理中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2.4管理措施不到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系统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广泛地采用了信息技术,例如,对于现阶段的职能电网中出现的某些安全故障,计算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远程识别出故障产生的地点,方便了操作人员的监测过程,大大提成了工作效率。类似这样的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而对于该信息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却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安全事故报告,大多数是在进行小型、零散作业时发生的。因此,在进行日常管理中,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设备的检修、保管、实验、更新、报废等管理内容进行有效的汇总。

3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制定风险应急方案

正如前文所述,风险管理的内容复杂,管理的手段多样,有效的风险应急方案能够在电力生产事故发生时起到很好的控制。风险应急方案包括的内容应该融合所有影响电力安全的风险因素,在此背景下才能全面地、系统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在电力企业的风险预警中,通常采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针对影响电力生产安全的各种因素,应合理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同时,在管理手段方面也应该继续完善,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风险因素。最后,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风险应急方案中的具体内容与一线操作人员的理念相结合,两者进行积极沟通,广泛地吸取操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结合作业过程和作业现场管理等内容,使风险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3.2强化设备质量管理

设备的安全性能是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减少一线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在强化设备质量管理内容方面:

(1)制定并落实安全设备检修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对需要的材料,使用的安全设备,修试记录、验收记录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到个人。

(2)严格执行安全设备的报废制度。对于达到合理使用年限的、己损坏的、以及定期试用中检查不合格的所有安全设备应该强制报废,不能超期使用,同时也应当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安全生产设备转手使用。

3.3明确主体权责范围

在组织进行经济活动中,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其中主体的权责界限应当明确,这样才能有利于风险管理中调动全员参与。在管理过程中,清晰有效的权责制度有利于管理者及时调动所有资源,对安全事故作出迅速的响应。通过明确各个主体的权限,能够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充分达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意识。电力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的责任,更是所有参与者的责任,每一位员工都是现场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不能将事故责任归咎于他人。例如,可以在每年年初制订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具体措施,将目标分解到班组和岗位,明确各个参与者的具体权利和责任,通过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将安全责任意识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针对安监部门的工作内容,一般负责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和制订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由于该工作内容需要大量结合各种的实际,因此建议由做的人和各专业人员负责制订具体措施,经专业部门主管领导审定,最后由制定的人去具体实施,如此才能达到安全生产制度的具体实施。

3.4开展安全评估工作

开展安全评估工作可以体现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接轨程度。以往的安全事故处理事件表明,现实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在可预见的事故的处理上依然有待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安全评估方法在现代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方法不仅融合了“安全第一、预防第一”的方针,而且能够全面、充分地推动安全管理方法所贯彻的整个过程。安全评估工作能够对所有干部和工人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使全体从业人员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工作安全程序、规则、以及相应的管理条例,从而提高所有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同时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电力生产安全中的法律法规。最后,通过安全培训,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所有工作人员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