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第1篇: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一)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得到了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随堂实训,突出技能培养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改变以往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分离的做法,将实训内容引入课堂,将证券行情交易系统引入课堂,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实时证券交易系统进行模拟交易,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投资能力的提高。

(三)过程考核,因材施教

改变以往以期中、期末考试为主的考试形态,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这样有利学生掌握技能学习中每个环节的理论与技能要领.也可以让教师动态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状况.适时调整或改进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过程考核分散和缓解了集中考试的压力,使学生能真正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真正做到“我要学习”的状态。

(四)团队对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投资技巧后,组织学生参加证券模拟交易大赛,一是组织学生参与各大财经网站上的模拟交易大赛,鼓励学生与民间投资高手交流,提高投资决策能力。同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利用校内模拟交易软件,组织校内的模拟大赛,通过分组讨论、分别选股、模拟交易、收益比较等活动,鼓励全班学生参与模拟交易,并在大赛期间举办宏观经济、公司估值、技术选股等专题交流活动。通过大赛的举办,促进了学生学习投资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的优化

高职《证券投资分析》教学内容的设定应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投资决策能力为目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应适当减少证券等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时间,增加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技术分析以及投资组合管理等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二是课程教学和实训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经历和接受能力,确定合适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三是课程教学内容应及时将证券行业的新法规、新产品纳入课堂,便于学生了行业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基于上述分析,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主要内容为三部分: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组合管理。证券投资基本分析部分主要应用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内容,对证券投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通过该分析过程选择具体的投资对象。基本分析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以往课程知识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状态、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选择投资对象。技术分析的教学中,应讲解各种技术指标的原理及应用,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技术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走势及买卖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加深对技术分析的理解及其局限性,能力综合利用多种技术分析方法来判断买人和卖出时机,证券投资组合管理着重重点培养学生对资产进行最优组合构建,选择最佳风险一收益机会。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马科维茨选择资产组合方法、风险资产定价模型和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等。该部分侧重理论讲解,学生充分领会投资组合管理的内涵,在证券投资中,不断修改模拟投资组合,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

三、“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效果

按照“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在高职《证券投资分析》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一)合理设计一体化教学内容

《证券投资分析》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客观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即注重理论讲解又要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科学设计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训内容,通过实训,突出培养学生的基本业务能力。实训项目应从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应用性等角度,从听、看、识,到说、画、用,实现从认知到体会再到掌握应用的一体化训练,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开展模拟证券交易技能大赛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中,举办了模拟证券交易技能大赛。这种比赛的时间跨度一般为整个学期,大赛的结果可以作为期末测评的一部分。利用模拟交易系统向每位学生提供金额相同的虚拟交易资金,建立一个虚拟的证券账户,根据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进行模拟交易。比赛结束时,根据学生模拟投资的收益,进行排名,对收益较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模拟交易大赛的同时,结合教学进度举办各种交流活动,例如在宏观经济报告会、行业发展预测、技术荐股等活动,增加学生间的交流,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以过程考核替代期末考试

在“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大胆进行考核方式改革,过程考核替代原有的期末考试模式。这种考核办法的主要特点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独立的实训项目为考核内容,随学随考,考训结合。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识记、模拟交易收益、撰写的投资分析报告、实训总结报告纳入考核范畴。当课程教学工作完成之时,各阶段考核成绩汇总形成学生总成绩。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可以使学生动态的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证券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四、结束语

第2篇: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 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 应用创新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当今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2010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和财政部先后通过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联合印发或单独印发的形式,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高质量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事项。作为当今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就成了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打破传统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动用所有教学元素,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将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立体化、全方位地与学生进行大容量的互动知识传输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正确顺利实施须有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建设做支持。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主要向学生传授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等基础知识,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与公司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方法,以及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等证券投资理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应用这些知识较好地进行证券投资的实践操作。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动态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既需要学生能运用经济学、财务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证券投资的综合分析,又需要学生能紧密联系实际,实践操作体会证券投资的分析、操作和获利的过程,提高证券投资的应用能力,还需要学生能结合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行情,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对证券投资进行动态分析。

综上,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体系复杂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的课程,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重在提高学生在证券投资方面的应用创新能力,而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打破时空限制,动用所有教学元素,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重在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故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必将有利于课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走出证券投资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化、分裂式的误区,实现教学维度由单一向多向的转变;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彰显“个性化教学”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自主性学习、多元化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证券投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动态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课堂教学、证券营业部认识考察、证券投资模拟实训等方式,将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的基础理论、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理论等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培养具备较强的证券投资综合素质的证券投资应用创新型人才。故为实现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培养目标,须构建如图1所示的包含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子体系的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

(一)构建基础知识、分析方法和投资理论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子体系

证券投资指的是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投资工具以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过程包含做好投资准备、确定投资理念与策略、收集投资信息、进行投资分析、做出投资决策和进行投资管理等步骤。故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组织好证券投资工具及其估值方法、证券市场与股价指数等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组织好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方面的内容,以及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理论和指标等技术分析方法方面的内容,还要组织好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最新出现的证券投资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以形成科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子体系。

(二)建课堂讲授、模拟实践和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手段子体系

课堂的理论讲授是课程教学的传统手段,也是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的有效手段。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其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离不开课堂讲授教学手段的支持。证券投资学课程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学生未必能当堂消化吸收,还需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创建网络课堂、QQ群和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对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及时理解的理论知识给予及时的答疑解惑。此外,证券投资学课程还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对一些理论知识的准确掌握,还需通过证券投资的模拟实践操作予以配合,故该课程的教学还须有模拟实践操作手段的配合。

(三)构建问题情境创设、案例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子体系

证券投资学课程不仅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和动态性较强的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在该课程的一些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环节,应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环节,应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以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事半功倍地轻松掌握理论知识,应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一些证券投资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思维为主,启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构建课程考试、分析报告撰写和模拟炒股实战成果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子体系

学好证券投资学课程,首先要掌握证券投资的相关理论知识,检验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的适当方式就是课程考试,这是各种课程理论知识考核不可缺少的方式。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更重视培养学生证券投资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对于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除了必要的课程考试之外,还需结合让学生提交证券分析报告,以及对其模拟操作成果进行评价的方式,来构建课程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考核方式子体系。

三、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实施要点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不同,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强调课程学习是一个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学相长的共同探索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用情景式教学、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教学相长”的互动性师生关系,把课程教学的要求由“教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应推动学生不断地深入学习证券投资的新知识和新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证券投资是一个需要不断应对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形成持续性学习的习惯。

(二)使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创新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课堂理论教学是支持各种课程的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课堂的理论教学应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并有效地指导实践。针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在教师的课堂理论的讲授环节,应合理地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课程教学的课堂讲授环节,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所创设问题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当。难度太大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又引不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课堂讲授环节,教师要想创设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首先须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其次,应以创设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为重点。以此为基础,才能使创设的问题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形成适当的跨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法下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弊端,以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新颖性的教学案例,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该教学法较适合用于偏重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的课程的课堂讲授环节。证券投资学课程与经济实际联系紧密,有很多案例可供选择分析,通过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以及时效性的案例实施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能提高和培养学生对重大事件和信息以及特定市场环境的敏感性和分析判断能力。

3.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环节,创造一个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自由提问、课堂讨论和辩论等形式自由、创新地学习新知识。证券投资学课程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可以避免单纯理论传授的枯燥乏味。比如,选取当下证券投资领域的热点问题,采取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与学生一起进行研讨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证券投资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就证券投资领域的典型事件或热点问题,在课前五分钟进行专题演讲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证券投资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三)应用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故实践教学是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1.带学生到证券公司进行现场认知实习。教师应与当地证券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学生完成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后,带学生到当地证券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证券公司的总体运作和各部门的职能,熟悉证券投资运作的实际流程。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和了解一些在课堂上搞不明白的基础知识。

2.指导学生使用模拟软件进行证券交易模拟实训。目前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购置安装了证券模拟交易软件系统,这为教师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模拟实训手段,指а生进行证券投资的模拟交易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教师通过模拟软件,给学生建立证券交易模拟账户,指导学生进行证券交易模拟实训,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证券资讯的阅读分析,使学生学会使用证券信息分析系统搜集和甄别市场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市场信息的敏感性,并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学会识别和熟悉证券投资的主要技术图形和指标,掌握看盘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方法;三是指导学生进行实盘证券模拟交易,从而使学生熟悉证券交易的基本操作流程,掌握证券交易的技巧。实训结束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提交模拟交易实训报告,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投资分析的思维习惯,并提高学生在证券投资的分析和应用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卢智增.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2,(15).

[3]于丽红,兰庆高.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第3篇: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1)没有适合的案例。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而教科书缺少与时俱进的案例,表现一是案例缺乏,二是案例更新慢,尤其是在这几年中国证券市场飞速发展的时期,从股权分置改革推行到期权的推出,再到股指期货和卖空机制的推出。学生学习要能跟上时代,亟需研究正在发生的各种案例,使学生能够融入时代。

(2)学生主动性不强。由于学生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一下子让他们炒股票不知道如何参与。可把参加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充当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或机构投资者,在模拟的股票市场中,从事上市公司包装上市、证券公司包销股票和机构投资者买卖二级市场股票等一系列经营活动。通过模拟炒股票与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达到体验股票市场博弈、应用证券市场理论、培养创新炒股票思维和提高炒股票操作技能的目的。

(3)教学效果不明显。证券投资模拟如何为学生设想,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心理为依据,全面完成教学实验任务呢?经过比较,发现案例设计教学法能够比任何其他的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学生必须担负主要的学习责任,因此能够训练学生担当责任的能力。和其他教学法相比,案例设计教学法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最佳教学法。此外,案例设计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可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设计教学法是完全可行的。

2案例设计在证券投资模拟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设计教学法就是采用设计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方法。设计教学法体现了杜威实用主义的教学程及其理论。可以简单地把设计教学法分为5步:安排真实的情境;根据情境设定刺激思维的课题;查找资料做出解决疑难的假定;以活动去证验假定;根据证验成败得出结论。

(1)案例设计。案例设计教学法要有针对性地选取动态案例替代和验证教材中的静态案例。我在运用证券投资学模拟炒股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一些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让学生理解股票实战与模拟交易的区别。模拟抄股,你买卖股票,无论买卖多少都对股票的价格没有影响。模拟股票的价格是由现实生活中的股票价格而决定的。也就是说,也许你在模拟中赚了很多钱。但是如果你真把等同于模拟股票的钱投入到现实股票当中,你赚的钱可能要比模拟中的钱要少。因为现实股票中你的介入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而模拟股票中无论你买多少都不会影响到股票的价格。因为模拟的股票价格是由现实股票价格决定的。炒股对于散户而言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模拟炒股因为没有资金上的投入,所以在操作中往往比实战中更放得开,更准确。二是模拟炒股战绩只是大学生一门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模拟炒股票对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学的相关理论帮助很大,不过,由于大学生模拟炒股票的赚钱的多少存在运气的成分,考核的时间也比较短,有一些学生可能很认真,可是模拟炒股不但没有赚钱,还可能亏钱。因此,在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时,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做区别对待,不要让学生丧失后续学习的信心;三是对于比较好的学生实时进行点评。在一个学期证券投资的授课时间里,证券市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闻和热点个股及板块轮动,在提示学生关注这些信息的同时,对每个学生的模拟炒股票进行实时的点评。

(2)基本分析。一是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宏观经济运行趋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上升,证券市场市值自然上涨。宏观经济趋好对公司效益及自身收入水平预期上升,人气上升,证券市场平均股价走高。财政政策对证券投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刺激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从而扩大社会供给。证券投资风险的评价和管理由于投资债券可能遭遇到各种风险,造成损失,投资者需要对所投资对象的风险状况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评估,以减少可能的损失。证券的风险管理对于债券、基金、期货、股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投资者应认真对待,利用各种方法去理解风险、辨别风险,探寻风险产生的根源。制定正确的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策略,学会利用各种方法去回避风险,减少炒股票损失,力求获取最大效益。证券的评级企业债券风险等级发生变化后,会对投资者的炒股票收益产生影响,带来意外的收益或承受更多的风险,因而学生们要密切注意影响企业风险的各种因素,推测债券、基金、期货、股票等级的变化方向,进而分析其价格变化趋势,学会从中获利。股票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则是指实际获得的收益低于预期的收益的可能性。造成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原因是股息的减少和股票价格的非预期变动。二是行业分析。行业分析主要是界定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对不同的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为最终确定投资对象提供准确的行业背景。有些行业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而有些行业已经日薄西山。行业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挖掘最具投资潜力的行业,从而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三是小组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笔者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大量应用小组讨论方法,让学生集思广益,运用各自掌握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实战的经验和教训,让学生在今后的炒股票时终身受益。通过同学们互相讨论,观点日益成熟,最终形成成熟的思路。

(3)国内外投资大师经典投资案例讲评。改革思路:证券投资模拟原来是在讲解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教授学生实盘买卖股票的方法,包括软件的使用方法、界面的含义、基本面分析法、技术面分析法等等。现在要重点讲案例,安排每节课重点介绍1位中外股票投资大师的经典案例,如巴菲特在1993年开始大量买入港股中石油,1.02元的平均成本,1997年又全盘卖出,卖出均价12.00元。每股净赚10港币以上。那么,当时市场的基本面是什么情况,他买入中石油的理由是什么,卖出的理由是什么?等等。这样结合实际的教学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是案例的收集和分析,筛选的案例必须经典;对每个案例的分析必须独到,现有的资料基本上没有分析,必须结合当时的宏观大势、基本面与技术面的情况独立分析,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投资理念。

第4篇: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期货和期权、互换、贝塔值调整、套期保值、在值风险测度,虽然模块化课程设计强调教学与实践的统一,与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但是不能走到“轻理论,重实验”的另一个极端[4]特别是基本理论部分应该包括:收益和风险、Markowitz的组合投资、单指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多指数模型。对于这些投资理论如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使用、教学软件的练习和相关实验内容的制定非常重要。我们拟通过加强运用现代计算机软件辅助计算,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理论内容。如Markowitz的组合投资理论、单指数模型、贝塔值估计、财务分析、久期和凸度的计算、股票和债券的估值、二叉树期权定价等大量运用EXCEL进行计算。技术分析更是实践教学的强项,运用现代证券软件的强大功能,让学生掌握K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的技术要领,结合基本面分析的结论,得出市场未来可能的运行轨迹。道氏技术分析是技术分析中较为经典,是判断市场趋势的重要方法。市场变化有其自身规律,介绍一些技术分析方法也是有此必要。但是,在学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夸大技术分析,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技术分析方法不下几十种,要求学生竟量多地掌握;另一种是放弃技术分析方法,认为是对投资的一种误导,从而独崇基本分析方法。我们认为投资应两种方法兼取,因为技术分析主要是判断市场行情,基本分析方法是判断证券的内在价值。但也不宜夸大技术分析的作用,把主要教学内容集中于此是个错误。原因在于市场行情的判断仅为投资的“择时”提供参考,一般的证券市场都已达到“弱有效市场”,技术分析并不能提供超额收益。

    二、证券投资模块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完善

    现代证券投资用到许多数学方法帮助分析,如果数学基础好,学习相对轻松。但是,对于不少国内本科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文理兼收,并且多数学校课程设置偏“文”,许多学生数理基础不好,一遇到模型或公式就“发晕”。对于这种现象,一方面,这类院校应加强经济数学课程内容,或添加数理经济学或金融数学等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数学应用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兴趣。在教授组合投资、衍生证券定价等数理推导的同时,更应结合实际理解推导的结果和变量的含义,而不应追求数学方法的艰深。布置较多题目来强化知识的掌握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证券投资学模块化教学也不例外。但现在学生的课程设置科目较多,时间有限,如何提高学生的掌握投资理论的效率和应用分析能力,是我们教授知识不得不考虑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考核模式,如组合投资有关内容,可以限定在一定风险要求下,选择8只股票的组合,计算各自选择的股票,并计算最优组合比例,并持续跟踪自己组合的股票,比较未来一段时间的绩效,同时与指数组合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掌握组合投资的内容。对于一些内容,可以让学生集体参加学院、金融组织或协会组织的投资大赛。如外汇投资大赛、期货投资大赛、股票投资大赛等,学生在参加这些比赛时,会在兴趣的推动下,投入更多和精力学习相关内容,并立即投入实际应用,积累经验。作业不宜过多,防止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可以只要求完成几次较高质量的报告即可。例如,在组合投资环节,可以要求学生运用EXCEL完成一个含有十只股票的组合;在单指数模型中运用EXCEL求出某几类股票中的一些股票的β值等等。既提高了理解水平,又提高动手能力。实验的内容也主要为熟练理解和掌握理论服务,同时增强感性认识。例如,固定收益债券中有关久期的概念和影响久期的因素。我们如果仅仅告诉学生久期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有:到期时间、息票率、到期收益率等。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都很困难。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比如改变某个变量或某几个变量对久期的影响。进而为下一步理解债券的免疫和债券的凸性等概念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分析技术,是证券投资能力提高的重要内容。在理论上要让学生理解基本分析的要点:宏观经济分析的要点、行业分析的要点、公司分析的要点,这些影响股票估值的哪些变量,影响程度如何,等等,然后通过提交分析报告的形式,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可以较多的信息量,可以通过案例讲解概念,提高对证券投资的感性认识,同时便于掌握概念[5]。证券的种类、证券的发行、证券分析等有大量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会更好。

第5篇: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证券投资;财务指标;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5.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136-03

一、证券投资与财务分析的关系

证券投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应运而生的,而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把财务分析和证券投资联系起来的根本原因。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证券投资分析是指人们通过各种专业性分析方法,对影响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证券价值或价格及其变动的行为,是证券投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包括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基本分析方法分为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公司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找出公司内在价值低于其现行价格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俱优的公司,作为选股和投资决策的依据。公司分析是基础分析的核心,由于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公司是股票的载体,对公司进行分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定这个公司的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广义的财务分析是指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财务分析包括对财务报表上的财务会计资料的分析、对管理会计资料、其他业务核算资料和市场信息资料的分析。狭义的财务分析又称财务报表分析,指对财务报表上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运用财务数据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评估其可持续性。不同的财务报表分析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不同的财务分析服务对象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本文采用狭义财务分析方法,从企业投资者角度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分析企业投资者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关键指标,即企业盈利能力状况。

二、应用分析

文章选取了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中两个业绩鲜明的上市公司:一个是业绩一直良好的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一个是已于2009年3月3日暂停上市的甘肃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成立。1997年11月18日,中兴通讯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12月,中兴通讯作为中国内地首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 000063,股票简称:中兴通讯。至今公司经营业绩良好。

甘肃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8月31日向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其母公司系兰光经济发展公司,母公司之控股股东为兰光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兰光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系甘肃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资拥有的国有独资公司。该公司于2000年6月22号上市,股票代码:000981,股票简称:S*ST兰光。于2009年3月3日暂停上市。

(一)总体分析

为了说明财务分析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现利用两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两财务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摘自新浪财经网)。

根据表1可以看到,业绩比较好的中兴通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还是保持了很好的经营业绩,在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率还有所增加,说明了该公司的经营实力与发展前景还是很光明的。但在2008年,该公司的偿债能力与营运能力还是有所下降的。现已暂停上市的兰光科技2007年和2008年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幅度都相当大,特别是2008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经营状况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而导致了经营业绩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而使公司没有很好的应对对策。

(二)各指标具体分析

根据表1的财务指标数据,计算出两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变动比率,用以分析说明企业的综合能力。两企业财务指标比率变动数据如表2所示:

1.盈力能力

中兴通讯盈力能力是逐年上升的。2006―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每股收益变动幅度不大,相对稳定。2008年与2007年相比,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的变动率有所下降,但净利润率的变动率有所上升。这就给投资者一个很好的信号,说明该公司仍有较好的盈力能力,该股票仍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是非常有投资潜力的。

兰光科技的盈力能力是逐年下降的。2006―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每股收益发生了较大的改变,2008年与2007年相比,变动率分别达到589.5%、161.15%、241.58%、108.96%。变动比率都是负变动,变动幅度较大。兰光科技的盈力能力完全不能达到投资者的要求,对它的股票投资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偿债能力

兰光科技和中兴通讯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从2006年到2008年都是逐年下降的,中兴通讯变动幅度是逐步缩小的,分别从-20.65%~-2.74%、-24.53%~-6.67%。兰光科技的下降幅度是逐步扩大的,分别从-12.97%~-39.13%、-13.04%~41.43%;兰光科技和中兴通讯的资产负债比率从2006年到2008年都是逐年上升的,兰光科技的上升幅度是0.65%~64.26%,中兴通讯上升幅度是18.49%~4.5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短期偿债能力还是长期偿债能力,兰光科技的偿债能力是不断削弱的,而中兴通讯的偿债能力是不断增强的。这说明了中兴通讯的基础更坚固、更值得投资。

3.营运能力

中兴通讯存货周转率是逐年下降的,下降幅度从-1.57%~-27.39%;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动是不规律的。兰光科技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是逐年下降的。下降幅度分别从-19.05%~-21.18%,-50%~-30%;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逐年上升的,上升幅度从29 .11%~39.79%。兰光科技与中兴通讯相比,它的营运能力较弱。

(三)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中兴和兰光综合能力的分析,将进一步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因素。两企业财务数据如表3所示:

1.中兴科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兴科技的盈利能力是逐年上升的,那么影响上升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是主营业务收入、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2007年、2008年净利润的变动比率分别为:55.09%、32.59%;收入的变动比率分别分:51%、27.36%;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比率分别为:13.66%、17.4%。可知,净利润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更大。虽然中兴科技的偿债能力是逐年下降的,但下降的幅度是不断缩小的。由于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是影响偿债能力的主要因素,那么哪一个对其的影响更大?2007年和2008年总资产的变动比率分别为:51.15%、29.85%;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比率分别为:13.66%、17.4%。可知,总资产对偿债能力的影响更大。

2.兰光科技

相对于兰光科技而言,兰光科技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都是逐年下降的,那么影响它们下降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由上表可知,是由于主营业务收入、所有者权益、资产和净利润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2007年的变动比率中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更大,其变动比率为-53.41%;而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和资产的变动比率分别为-33.9%、-20.98%和-13.7%。在2008年的变动比率中净利润的影响更大,其变动比率为108.27%;而主营业务收入、所有者权益和资产的变动比率分别为-39.03%、-70.19%和-24.02%。可知,净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对盈力和偿债能力的影响更大。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财务分析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很重要。财务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和把握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使投资者作出对其自身利益有利的决策,使证券市场良性循环,促进其健康、持续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还不规范和不完善,各项制度不健全,中国股市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市”和“投机市”,而且我国股票投资者主要是大量的个体股民或散户,缺乏大的机构投资者,个体股民或个体投资者出于专业知识水平、分析成本费用等限制,无法将财务报表分析特别是跟踪分析纳入自己的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应牢固树立理性投资观念,自觉学习和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把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投资中,这样才能使其在股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卢正岁.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报表分析[J].时代金融,2009,(6).

[2] 曹超晖,韦荷琳. 证券投资中的财务分析运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3).

[3]刘平.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与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7, (20).

[4] 王德发.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7).

[5] 侯雪筠,朱丽颖,齐亚梅.从寻租理论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5).

[6] 姚秋,刘聪.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与股票收益率的经验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2).

Apply of Financial Analysis in Security Invest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HOU Xue-jun,GAO Li

第6篇: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将水资源、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转化为投资产品,Reto Ringger相信,这样的事业一定是可持续的。他认为,中国市场在未来三至五年,3%-5%的金融资产也将投资到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各种主题基金中来,如水资源基金、清洁能源基金、气候变化基金等。

Ringger的身份是SAM可持续资产管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SAM可持续资产管理公司(下称SAM),专门从事可持续证券投资,其客户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私人投资者。2006年12月,资产管理规模逾2000亿美元的荷宝基金集团(ROBECO)收购了SAM公司64%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但仍然保留SAM的独立运作地位。

「可持续元素进入金融市场

“1995年,在我30岁的时候,我创建了SAM,当时我在投资界从事收购兼并以及环境项目。我当时就想,是否可以将可持续发展和金融产品相结合。我把我的设想写成一个商业计划书,不久,三家保险公司表示,愿意出资投资我的第一个投资基金。”Ringger在电话中向记者娓娓道来。

1999年,SAM与道琼斯公司合作编辑可持续道琼斯指数。“因为我们认识到有必要向投资者解释我们投资的根据在哪里。可持续道琼斯指数帮助我们了解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他说。

作为该领域的第一个指数,可持续道琼斯指数可通过对全球2000个领先企业的调查,从中发现不同产业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主要问题,以及企业面对的机会和风险。

他介绍说,10年前,可持续发展仍旧是一个边缘的市场,但瑞士的股票投资者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对未来企业股票的巨大影响。

从2000年开始,SAM发展了包括气候基金、清洁能源基金、水资源基金等主题基金。“当时,主题基金正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投资热点,尤其吸引高端的个人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还是比较少。”Ringger先生表示,机构投资者普遍感到水资源、清洁能源、气候等主题基金很难放到合适的投资组合中。有些机构把它放到结构性产品的组合中,有些放到商品的组合中。

同时,SAM在2000年设立PE(私人股权投资)业务部门。目前,资产募集规模逾20亿欧元,投资者主要是海外的高端客户类型的私人投资者和部分机构投资者。

Ringger认为,“金融市场需要创新产品,让资本市场来协助解决全球变暖、碳排放、水质污染、资源短缺等人类共同问题。”

「识别可持续标准下的企业

SAM通过系统化的研究来识别符合可持续标准的成功企业,并认为可持续程度高的企业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可持续的股票收益。“我们相信可持续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Ringger告诉《财经金融实务》记者。

至今,SAM已经推出了包括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和STOXX Sustainability Index在内的一系列可持续指数,来跟踪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的表现。“SAM能够提供的价值就在于量化可持续因素对于企业股票价值的影响。”

SAM在2500家全球最大的企业中,选择了最好的10%,即200-300家企业纳入可持续道琼斯指数。可持续道琼斯指数建立时使用的2000多份调查问卷,涵盖了宏观经济分析、公司治理分析、环境分析三大部分,共设计了涉及57个不同领域的57种问卷。他透露,后来SAM为每一家参与调查的企业制作了一份三页的标准化报告,其中参照了他们的同业竞争者、所处产业以及最佳可持续发展产业的数据,这些数据均来自SAM从1999年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数据库。

可持续道琼斯指数是SAM的企业可持续性分析的结果。“两者的核心均是筛选、评估、重点分析。”

筛选就是识别出符合条件的一个企业集群;评估是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因素,作出详细的分析;最后,重点分析每一个因素,并给出一个权重。投资分析师将会使用由这些权重组成的模型,来分析股票价值。

“比如,一家公司的碳排放量很高,分析师给它一个权重,一个价格,因为我们预计碳排放在未来的3-5年会产生一定的企业运营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

他认为,SAM的投资理论就是基于对机会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分析。“我们给每一个产业都识别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风险因素,并且给这些因素定义标准,然后对标准作出分析。我们给每一个标准一个权重,分析师需要识别一只股票是否符合这一模型来决定买卖。”拥有约80人的SAM公司有一支25人的投资团队。

同时,SAM通过全球业务网络来了解各个产业领域的宏观趋势。“比如,水资源领域,我们与一个外部的顾问团队每年两次交换对于宏观趋势的发现和评估。”

「中国布局

随着中国政府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新的能源政策的出台,投资市场显然已经意识到政策的导向将带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环保型企业股票的上涨。

谈及中国的发展前景,Ringger颇为兴奋。“在欧洲市场,资产配置的1%-2%投资于可持续发展,但是很快就会是3%-5%。而我认为中国市场在未来的3至5年,3%-5%的资产也将投资到可持续发展中。”

Ringger表示,在SAM的发展中,家族基金(指私人财富的投资基金)是首先接受可持续发展概念,并相信它将成为主流的客户。他透露,经过多年在欧洲市场的发展,目前在欧洲,SAM拥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在亚洲市场,则是更多的家族基金和高端的个人投资者。“长于研究的SAM公司需要对中国市场作合适的分析,因为可持续发展在地区之间非常不同。”

Ringger透露,目前在中国计划以荷宝基金管理公司为平台,通过其在上海的代表处及香港的地区总部,来研究市场及推广发行产品,同时,探寻与本地银行合作的机会,推出一些诸如水资源基金、清洁能源基金、气候变化基金等类产品。“我们希望寻找的合作伙伴,能够提供通向市场和客户的发行渠道,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的合作承诺。”

2007年6月,荷宝基金集团在上海设立办事处,SAM希望借此开拓中国市场。

SAM在欧洲的长期经验以及目前在亚洲几次合作均显示,与大型银行合作是一个双赢交易。“我们可以提供投资经验和回报,银行可以提供客户和发行渠道。”Ringger表示。“虽然发展机构投资者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两三年之后,他们会需要我们的产品,所以现在和他们建立关系很重要。”

荷宝基金集团驻上海首席代表陆敏在接受《财经金融实务》记者采访时说,ROBECO投资产品主要是投资于全球二级市场股票及债券的共同基金及专户理财(机构和高端个人),以及包括PE基金中基金(Fund of Funds)、对冲基金 (Hedge Fund) 在内的另类投资产品。

2000年设立的PE(私人股权投资)业务部门,目前资产募集规模逾20亿欧元,投资者主要是海外的高端客户类型的私人投资者以及一些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方面,ROBECO投资PE基金的基金。“最近海外募集了5亿美元,其中4000万美元投资一家设立在北京的中国环保基金,”陆敏说,“其余投资也都是围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清洁技术(Clean Tech)。”

进军中国市场,Ringger表示,最大的障碍就是需要了解中国投资者需要哪种类型的产品和提供这些相应的产品。其次就是对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的各种法律和管理办法的把握。第三,需要将SAM的可持续基金的投资配置理念,努力向国内的金融机构沟通。

“我要告诉中国投资者,可持续投资将引领未来几十年投资界。SAM有能力通过我们多年来积累的数据库将这一趋势转换为良好的投资表现和回报。”显然,中国市场对于SAM非常重要,Ringger透露,将在2008年通过荷宝基金在中国派驻更多的雇员。■

案例:SAM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基金

投资设想

SAM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于那些提供水资源产业整个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公司。

投资领域

本基金把四个有吸引力的投资集群作为其目标:

水的配送和管理――此分行业中的公司在诸如有效的水配送及管理领域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广泛的水处理――现在有超过十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这一投资集群包括了那些在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和海水淡化领域起关键作用的公司。

水的需求效能――这一投资集群包括那些提供用于当地水处理、水计量和提高消费者的水使用效率的产品的公司。

水和食品――由于大约70%左右的水用于农业,因而使用更有效的灌溉技术和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水并降低成本。

投资流程

SAM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基金采用结构化投资流程,其目标在于:投资于那些处于水产业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并在整个国际证券市场最具吸引力的公司。这一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一次宏观经济分析,找出那些对水资源产业具有重要影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所有与投资主题明确相关并可从主流趋势和发展中最为受益的公司。通过系统分析及运用贴现现金流模型,对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作出定量分析,SAM 将评估各个公司的投资和增长潜力具有的绝对吸引力和相对吸引力。然后,在考虑了风险方面的指标后,确定投资组合。

风险管理

第7篇: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一、文献综述

自奎因(Quinn,1997)通过研究得出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后,关于资本项目开放、证券市场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文献大量涌现。

综合来看,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孟宪强和温振华,2010),而大多数研究均认为证券市场开放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又分别采用宏观数据和产业数据进一步考察了金融发展水平对证券市场开放效应的影响。克莱因和奥利维(Klein和Olivei,1999)对67个工业化和非工业化国家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在工业化国家中资本项目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非工业化国家则不然。同时,论文还首次关注了金融深化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认为资本项目开放能够促进OECD国家的金融深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加林多、亚历杭德罗和奥托涅斯(Galindo、Alejandro和Ordo觡ez1,2002)认为金融开放能够推动金融部门发展,进而提升企业融资效率,推动经济增长。爱迪生等(Edison等,2002)通过对57个国家的研究发现,在引入控制变量后(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居民教育程度和宏观经济政策变量),并不能够证明在给定经济水平、教育水平、法律和秩序水平、腐败程度下国际金融一体化(IFI)能够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国际金融一体化却与实际人均GDP、教育水平、银行业发展程度和证券市场发展、低水平的政府腐败呈现积极关系。贝克特、哈维和伦德布拉德(Bekaert、Harvey和Lundblad,2005)通过95个国家的大样本宏观数据得出了金融发展水平对证券市场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有积极的影响。克莱因和奥立维(2008)分别对发达国家(1986—1995年)和发展中国家(1975—199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资本项目开放能够显著促进该国的金融深化,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和宏观政策,资本项目开放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伽玛(Gamra,2009)通过对6个东亚国家1980—2002年的数据分析得出:金融开放的效果与金融开放的水平和结构有关,适中的金融开放水平和结构会给经济增长带来积极的影响。采用产业数据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万内斯基(Vanassche,2004)通过对45个国家细分产业的数据研究,进一步延伸了克莱因和奥立维(1999)的研究结论,不仅仅在OECD这样的工业化国家,在发展中国家金融一体化同样也能推动金融发展水平,从而带来各细分产业的增长,并且这一作用在外部依赖性强的产业中更为明显。古普塔和袁(Gupta和Yuan,2009)依据31个新兴市场国家27个产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产业产值增长率、企业数量和规模、单位企业投资增长率的影响,并检验了金融配置效率对这一作用的影响,结论显示股票市场开放可以有效促进产业产值增长,并且配置效率高的国家,股票市场开放更能提升产值增长率和新建企业数量增长率。

综上,文献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金融发展水平能够强化证券市场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或者证券市场开放能够促进金融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文献中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影响了结论的可接受性:一是对于证券市场开放度变量,现有的文献一般采用简单的二项变量及其变形,即开放前年份取0、开放后年份含开放当年取1,或者按照开放的年数除以总年数的比值来描述开放程度,还有采用主观评分指标来刻画证券市场开放度,此类指标对证券市场开放水平的测度是粗糙的,例如印度和中国在证券市场开放过程都选取了渐进式的开放方式,而实证文献采用单纯的二项变量无法准确描述这一过程。二是现有文献在选择样本国家时往往排除了中国等金砖国家,因为在获取有关证券市场开放度数据方面存在困难,而金砖国家恰恰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三是现有文献样本的时间跨度大部分截止于2000年之前,而金砖国家特别是印度和中国2000年以后仍然在不断地开放其证券市场,截止到2000年的样本显然无法进行准确的检验。

二、理论模型

本文从扩展的带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索洛—斯旺模型出发,借鉴克莱因(2005)对这一模型添加制度变量的思路,在经典的索洛—斯旺模型中添加了金融发展水平变量,进而从理论模型角度探讨了金融发展水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基本模型

模型中包含两种形式的资本K和H。这一思想来源于巴罗、曼丘和马丁(Barro、Mankiw和Sala-i-M-artin,1995)构造的增长模型,K代表实物资本,这类资本在国际借贷发生时能够充当抵押品,进而可以完全由国际资本补充而来。H代表人力资本,由于在国际借贷中无法用未来的工资充当抵押品来获取借贷资金,因此H表示无法充当抵押品,只能由国内储蓄转化而来的资本。在封闭状态下,二者没有区别,然而在经济开放的情况下则会有较大区别。

引入K和H后,索洛模型的生产函数变为:其中,E代表劳动的效率,L代表劳动力的数量,和均为(0,1)之间的参数,且。定义,,。(1)式两端同时除以,生产函数可转化为:在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中,资本k由储蓄转化而来,而金融发展水平会影响储蓄转化为资本的水平。因此引入金融发展水平函数来描述这种影响,记为,函数中,且,表示金融发展水平,值越大代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进而可以使得储蓄更大比例地转化为资本。根据索洛模型,可以得到k和h的积累方程:(3)和(4)式中和分别为产出转化为K和H两种资本的比例,是两种资本的折旧速率,,,即和分别表示劳动和技术的增长率,、、表示变量对时间t的导数。当经济处于稳态的时候,即,,由(3)和(4)式可以反解出稳态时的和,记为和:将和带入生产函数(2)式,即可求出封闭状态下稳态时的产出。

(二)封闭状态下的产出增长率

由生产函数出发,对(2)式两边求自然对数,并对时间t求导可得:其中表示变量对时间t的导数。将(3)、(4)带入上式可得:对上式运用泰勒展开式在经济稳态处()进行一阶泰勒展开,得出封闭状态下的产出增长率在稳态水平附近的近似解:

(三)实际开放状态下的产出与增长根据

K和H的定义,由于在实际开放状态下人均资本k可由国际资本补充,因此k将由均衡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决定,即k的边际产出等于资本成本。k的边际收益是k的边际产出减去其折旧,资本成本是国际均衡利率,由此可得,,并可解出经济稳态时的,H由于只能通过国内储蓄转化而来,因此经济稳态时的与封闭状态相同,即。将和带入生产函数(2)式,即可求出实际开放状态下稳态时的产出。根据(8)式的推导思路可以得出实际开放状态下产出增长率在稳态水平附近的近似解:

(四)关于模型的讨论

1.封闭状态和开放状态下收敛速度的对比。根据(9)和(10)式可以得到封闭状态和开放状态下经济向稳态水平收敛的速度分别为:封闭状态:开放状态:由于,可知开放状态下经济收敛的速度要快于封闭状态下,因此,证券市场开放状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证券市场没有开放的状态。

2.开放状态下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开放状态下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先求得:由(11)式可知,由此,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将会增强证券市场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金融发展水平对证券市场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

根据(10)式,其中为长期稳态产出水平,在相关实证研究中,一般用决定经济长期水平的控制变量的线性组合表示,由这些控制变量决定经济的长期稳态水平。添加了证券市场开放度变量和金融发展水平变量,由此(10)式可转化为实证研究所用的计量模型:其中,,y为实际人均GDP。包含经济长期水平的决定变量①,本文选用了政府开支/GDP(记为GOV)、人口增长率(记为POP)、预期寿命(记为LIFE)、投资率(记为INVEST)、进出口占GDP比重(TRADE)、FDI占GDP比重(记为FDI)。是实际人均GDP的初始值,OECDgrowth是代表世界经济周期的变量,方程中引入该变量是为了控制世界经济的影响。式中和分别代表金融发展水平低于金砖国家金融发展水平均值国家的证券市场开放度和高于均值国家的证券市场开放度。表示金融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私人信贷占GDP的比重和股票市场周转率两个变量分别代表银行业发展水平和证券市场发展水平。

(二)数据说明及来源

1.证券市场开放度。AREAER评分指标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参照IMF各期《汇兑安排和汇兑限制》有关资本账户11个大项中与证券市场开放有关的4个子项汇兑限制的描述,并根据其每年的变化程度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给予打分,最终汇总得出证券市场开放度分值。选择的4个子项分别是:股票市场(Sharesorothersecuritiesofaparticipatingnature)、债券市场(Bondsorotherdebtsecurities)、共同投资证券(Oncollectiveinvestmentsecurities)、金融衍生品市场(Derivativesandotherinstruments)。每一子项流入和流出的计分范围分别为0—1。计分标准:计分起始年份选择为官方开放日期的前一年,前一年4个子项均按照0分计分,此后根据《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对每一项交易管制法规的具体描述,按照其变化的程度给予打分,如果限制相对上一年放松,则加分,反之则减分,具体加减分的标准为:特别重大政策调整加减1分,重大政策调整加减0.5分,一般政策调整或者涉及数量和宽严变化的政策调整加减0.25分,涉及投资限额频繁调整的政策变化根据其变化幅度和频率分别计0.1或者0.05分。最终得分由4个子项得分汇总除以4得到。证券市场开放强度指标(EW指标)②:来源于标普公司。将IFCI指数的市值与IFCG指数的市值相除得到,0代表完全封闭,1代表完全开放。实际资本流动净额指标(Netflow指标):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OP数据库。一国每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的净额(贷方-借方)表示一国该年对外证券投资的净变动额,同理负债的净额表示该年外国对本国的证券投资的净变动额。本文选用证券负债净额的绝对值/GDP表示证券市场开放度。

2.宏观经济变量。实际人均GDP增长率由年度实际人均GDP计算而来。初始实际人均GDP由前一年度实际人均GDP取自然对数计算而来。政府开支/GDP由年度各国政府开支数据除以GDP数据得来,用以粗略反映各国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率表示各国年度人口增长率。预期寿命表示各国年度新生儿的预期寿命。中学入学率表示各国中学入学人数与适龄人口数比例。OECD经济增长率表示高收入OECD成员国的平均实际人均经济增长率,以上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投资率表示各国年度投资额占GDP的比重。进出口占GDP比重由各国年度货物与服务的进出口贸易额总和除以GDP计算而来。FDI占GDP比重由各国年度FDI净流入和净流出总和除以GDP计算而来,以上数据来源于IMF。

3.金融发展水平变量。(1)私人信贷占GDP比重。私人信贷包括商业贷款、购买非股权类的金融工具(比如债券)、贸易信贷等等。(2)股票市场周转率表示股票市场交易量占总市值的比重。以上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三)样本及计量方法

本文选择巴西、中国、印度和南非的样本进行了检验,因为俄罗斯的各变量数据在1998年之前是不同程度缺失的,因此予以剔除,(12)式中参照贝克特、哈维和伦德布拉德(2005)的研究选择了k=3,以便更好度量证券市场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同样的OECD增长率也取了3年的平均值,时间跨度选择为1990—2008年,因为所有国家均是在1990年后逐步开放了本国的证券市场。面板分析选择了固定效应,回归方法选择了截面似无关(Cross-sectionSUR)广义最小二乘法,加权方法为截面似无关,来修正截面异方差性和同期相关性。估计完成后,对和的系数进行两者是否有显著差异的Wald检验。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银行业发展水平与证券市场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

表1给出的是用巴西、中国、印度和南非的样本对方程(12)的估计结果。(1)—(3)列报告的是将银行业发展水平纳入回归方程,同时证券市场开放度分别使用EW开放度、AREAER开放度、实际证券资本流动净额开放度时的估计量。各模型的F统计量均在1%水平上显著,固定效应的似然比检验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模型的Adjusted-R2均在90%以上,因此估计结果是可信的。估计的情况表明,在不同的证券市场开放度度量指标下,证券市场开放度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可以得出证券市场开放对经济增长有正面作用的判断,然而银行业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的证券市场开放度的系数和银行业发展水平低的国家的系数并没能通过wald检验,说明银行业发展水平对金砖国家证券市场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并没有造成显著差异。从其他变量来看,所有回归方程中滞后一期实际人均GDP对数前的系数均为负且显著,说明样本国家的经济存在条件收敛趋势。人口增长率和人均寿命的系数全部显著,这与贝克特、哈维和伦德布拉德(2005)的研究结论相同,说明了人口增长速度的增加并不利于经济增长,同时人均寿命的增加,提高了劳动的投入,促进了经济增长。政府开支的系数不显著,说明政府开支对经济增长并无太大影响。进出口的系数全部显著为正,说明贸易开放的水平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将其作为经济稳态水平的决定变量是合适的。投资率和FDI的系数部分显著,说明将其作为经济稳态水平的决定变量纳入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是值得讨论的。OECD国家经济增长率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金砖国家与世界经济周期具有同步性,另外也说明证券市场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在控制经济周期变量后仍然显著,更能进一步证明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2.证券市场发展水平与证券市场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

表1中(4)—(6)列报告的是将证券市场发展水平纳入回归方程,同时证券市场开放度分别使用EW开放度、AREAER开放度、实际证券资本流动净额开放度时的估计量。各模型的F统计量均在1%水平上显著,固定效应的似然比检验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模型的Adjusted-R2均在90%以上,因此估计结果是可信的。估计结果表明:当将衡量证券市场发展水平的股票市场周转率变量纳入方程进行估计后,证券市场开放度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同样可以得出证券市场开放对经济增长有正面作用的判断,此外估计结果显示股票周转率高的国家的证券市场开放度变量的系数大于股票周转率低的国家,并且通过了wald检验,说明股票市场活跃的国家在开放证券市场后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的实证结论部分验证了文献回顾中得出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强化证券市场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在证券市场发展水平方面直接验证了有关结论,但是在银行业发展水平上没有得到支持的证据,这可能是由于证券市场开放后外部资金通过证券市场流入实体经济,因此其增长效应与证券市场发展水平关系更为密切,而银行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充当实体经济间接融资的渠道,会对证券市场代表的直接融资渠道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因此当一国更为依赖银行业进行资金配置时,通过证券市场开放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就相对不明显了。

四、结论

第8篇: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数据显示,全球第三大资产管理公司德盛安联投信针对投资人的调查显示,未来三至五年内,投资人最看好绿色能源产业的投资价值,有86%的被调查投资人对绿色能源产业前景给予正面评价,并表示有投资意愿。

在短暂亚洲行后,Dieter回到SAM位于苏黎世的总部,这家专门从事可持续证券投资的公司,客户包括来自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

Dieter Küffer目前是SAM可持续水资源基金的高级投资组合管理人,这只基金的投资规模已达25亿美元。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表现出众,截至6月末的数据显示回报率为67.79%,跑赢同期MSCI(摩根斯坦利)全球股票指数20%。Dieter表示,中国未来10年将需要5000亿美元新建水利设施及污水处理厂,而美国用于改造陈旧的水务系统所花的钱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因此他看好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公司,“中国的快速扩张已导致其水资源严重紧缺,在需求预计将翻倍的情况下,唯一的解决办法即为提高用水效率。”

可持续发展=不断涌出机会

Dieter此次亚洲行是应控股股东荷宝基金之邀,与京港两地的同业进行交流,惊异于国内对于能源投资的热情,因为他不得不多次终止与记者的交谈,与同样来自“投资清洁能源”领域的私人股权投资人寒暄,而他们的关注点也从市场概况细致到了具体问题,如共同关注的某家企业的未来。

据说,SAM的创办理念是让资本市场发挥作用,帮助世界解决气候变暖、碳排放、水污染、能源短缺等共同的问题。尽管只是单一概念的投资公司,但SAM的资产管理规模在100亿美元左右,而且是“可持续发展”领域投资的头牌企业。1999年,SAM与道琼斯合作编辑可持续道琼斯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该指数通过对全球2000个领先企业的调查,从中发现不同产业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机会和投资风险;2000年开始,SAM开始成立包括气候基金、清洁能源基金、水资源基金等主题基金并设立PE业务部,将投资者范围定位于高端客户。

Dieter介绍说,SAM的投资方式是通过系统化的研究来判断相关企业的投资价值,如包括使可持续道琼斯指数和STOXX可持续指数(STOXX Sustainability Index),来量化可持续因素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可持续道琼斯指数在全球最大的2500家企业中选择10%长期追踪,调查内容涵盖宏观经济、公司治理、环境等三部分,然后编制指数。研究系统的核心是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群,评估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影响,分析每个因素的影响权重,然后组成模型分析股票价值。此外,SAM的全球业务网还可以支持其对各产业未来的了解并获得更有效的数据。

2007年香港第一只获证监会授权的水资源行业基金――领先动力水资源基金获批,该基金的业绩对比基准就是SAM编制的世界水资源总回报指数――由20只环球最大的水资源行业股份组成,从事业务包括水务供应、供水系统及基建及水质处理,指数成份将每半年筛选一次,成份股比重调整则每个季度进行一次。

事实上,主题基金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高端投资极其青睐的,在美林和凯捷的《全球财富报告》中屡次提及的“另类投资”就包括可持续性领域的PE投资。SAM的创始人Reto Ringger曾提到,他认为“主题基金尤其吸引高端的个人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普遍感到这样的概念很难放到合适的投资组合中”。

水资源的持续投资策略

SAM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基金,寻找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水资源产业整个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优质公司。据基金的投资契约介绍,他们把四个范围的有吸引力的公司作为其目标。

水的配送和管理:这个行业中的公司在诸如优化水的配送及管理领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广泛的水处理概念:现在有超过十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这一投资集群包括了那些在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和海水淡化领域起关键作用的公司;

水的需求效能:这一投资集群包括那些提供用于当地水处理、水计量和提高消费者的水使用效率的产品的公司;

水和食品:由于大约70%左右的水用于农业,因而使用更有效的灌溉技术和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水并降低成本。

Dieter介绍,SAM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基金采用结构化投资流程,其目标在于:投资于那些处于水产业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并在整个国际证券市场最具吸引力的公司。这一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一次宏观经济分析,找出那些对水资源产业具有重要影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所有与投资主题明确相关并可从主流趋势和发展中最为受益的公司。通过系统分析及运用贴现现金流模型,对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作出定量分析,SAM将评估各个公司的投资和增长潜力具有的绝对吸引力和相对吸引力。然后,在考虑了风险方面的指标后,确定投资组合。

他认为,对于处于水资源循环晚期的企业而言,投资盈余预期并不高,因此会降低投资组合中相关企业的比重,但他对处于初期的企业仍维持较高的评价。在具体的投资中,Dieter指出,虽然有些企业受经济刺激方案的助益会使订单增加,但二级市场已经提前反映了这种价值,因此工程企业的部分估值吸引力实际是下降的,因此也要低配相关企业。

中国的机会明显

尽管投资组合的重点仍是欧美的上市公司,但Dieter对亚洲市场乃至中国的了解并不少。他认为,“中国的快速扩张已导致其水资源严重紧缺,在需求预计将翻倍的情况下,唯一的解决办法即为提高用水效率。”

他指出,在水务领域他看好污水处理及自来水公司。根据目前的资料,中国必须要在2010年以前每年提高废水处理的投资达到19%,才可能达成现行的五年计划目标。而且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水价较低,每立方米仅为20~50美分。中国政府7月下旬通知称,要求水价调整要以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为目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他认为,可以提高能够受惠于中国水资源成长相关企业的持股比例,因为新兴市场重要性的日益提升,也因为中国和印度的水资源相关产业的成长率确实高。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我们增持在美国和亚洲的水务类股,因为这些地区水费将会上涨”Dieter说,“水费在家庭收入中占比不足1%,显然还有提价空间”。

Dieter预计,目前中国许多城市正在进行的水价调整并不是终点,在未来10到20年间。水价将增长至目前的100%~200%。

对话Dieter Küffer

M 关于投资比重。SAM对于水资源的现状和分析是针对全球范围的,但你们真正的投资重点是在哪些经济体,对不同国家的投资比重和主要投资领域是什么样子的。

K SAM的水资源基金秉承的是对水资源价值链中相关企业的股票进行长期投资的策略。全球范围内的上榜企业均是经过筛选的在水资源价值链相关方面取得可观收入的企业。

在我们的投资体系中你可以看到水务设施和水利技术供应商以及应用于水资源价值链中的各种服务,如水处理装置,分析装置,水管,水泵和灌溉装置。因为全球范围内70%的水资源被用于农业,所以高效率农业用水也是我们这一体系和战略的一部分。

目前投资战略包含30%在水务事业,10%在关于水资源投资的农业,60%在技术供应商以及针对水资源价值链提供的各种服务。目前我们看好美国和亚洲的水务事业,因其得益于提高水价。而我们不看好的是英国建立的水务事业,原因是它降低了容许回报率。

我们通常看中亚洲企业,尤其是大中国地区的一些企业。

M 关于亚洲和中国。在亚洲范围内你们已经实现的投资有哪些?是否计划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资份额?比如:进入中国市场而不仅仅停留于对其进行分析。

K SAM水资源基金的投资比例目前在亚洲为18%(除日本),日本为2%,北美50%以及欧洲30%。我们需要进行投资价值、风险和上市公司股票市值总合的评估。

一些美资企业在中国有可观的销量和产量。正因为亚洲(经济)增长率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我们当然会花更多的精力对亚洲企业进行分析并在此找寻新的机会。7月末,已经有两家亚洲企业进入我们战略评估体系的前十。粤海投资(00270.hk),他们为香港地区提供未净化的水;超大现代农业(00682.hk),这是一家从事高效农业用水公司,它是中国有机食品行业领头羊并且在评估中获得较高评价。

我们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针对那些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企业。目前我们的投资组合中还未囊括在中国上市的A股或B股。因为外国投资者目前仍面对一些投资资金和范围上的限制,我们还没有在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进行任何投资。当然,相信未来我们不会一直处于局外。

M 关于风险。您对水资源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何评估和控制?各国政府对于能源可的保护态度(政策壁垒)以及市场的开放程度会对投资选择造成很大的影响吗?还有自然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怎样的?比如:中国的南方今年就在大量降水。

K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我们把数据与MSCI(摩根斯坦利)全球股票指数进行了相比,(水资源行业的)波动率、beta值和相关系数等风险参数都显示了这个行业与全球资本市场存在相似的风险。而且,这个行业有一特定的风险――政府管制。

水价是由政府调节的(全球范围内都是这样)。如果这一调节的出发点不利于水资源的公用事业,那么水资源行业整体将面临挑战。正如我之前所说,亚洲和美国的(政府)调节是有利的,而英国的相关行业正面临压力。供应商对(政府)调节有较小依赖性(即不太受其影响)。在水资源方面的保护政策对水利工业无疑带来积极的意义。

举例来说,依据政府统计,中国50%的水资源是不可饮用的。为改进这一局面,就必须要兴建更多的污水处理厂,这样一来,水处理技术的供应商和污水厂操作方将会得益。气候变化也必然会为水资源和可用性领域带来影响。未来,洪水和干旱现象将更为频繁。监控设备,水泵和灌溉技术的供应商,水坝营建商将很快受益。在中国,华南历史上就比华北地区拥有更多的水资源。中国预计在其南水北调工程投资600到700亿美元,以期将水从长江地区引至北京和黄河地区。

M 关于您的投资理念。您是否能够向我们的投资者分享您的投资风格和理念,以及管理基金的经验之谈,

第9篇: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范文

关键词:国际收支;内外均衡;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10-0024-13

一、引言

中国长达十多年的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这种持续的“双顺差”不仅有悖于国际收支结构理论,而且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光,2005;卢峰,2006)。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意味着部分国内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而由此形成的外部失衡也给中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虽然中国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种种措施(如扩大内需、人民币适度升值、增加进口或对外投资等),但国际收支的顺差仍有增无减,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这说明,中国目前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切中导致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要害。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和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宏观经济带来许多难题,并增大了中国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试图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深层根源,以便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目前,从中国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以及储蓄大于投资这一角度来探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已逐步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因为,学术界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导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种种因素都是通过造成内需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而起作用的。如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是由于政府实行的“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的政策造成的,然而,中国之所以实行“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的政策,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内需不足,因而需要扩大外部需求(出口)及投资需求来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有学者曾认为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是国内金融市场效率低下造成的,也有学者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探讨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等等。实际上这些因素都是通过导致中国内需(消费)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而起作用的。此外,还有一些人,特别是日本、美国及欧盟等国的官员及有关学者,认为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的。显然,中国之所以力图避免人民币的过度升值,同样也是因为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刺激出口。

事实上,从内需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这一角度来探讨国际收支顺差原因的思路与Alexander(1952)提出的国际收支吸收理论(AbsorptionApproach)的思路大致相似。吸收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国的国际收支(以贸易收支代表)差额由该国的国民收入(总产出)与吸收(国民收入在国内被消费,投资及政府采购等吸收的部分,即国内总支出)之间的差额决定。如用B代表国际收支差额,用Y代表国民收入,用A代表国内吸收,该理论的公式为:

B=Y-A (1)

式(1)表明,当一国的国民收入(总产出)Y大于其吸收(国内总支出)A时,其余额要通过出口加以消除,于是国际收支顺差;而当一国的国民收入Y小于总吸收A时,其差额要通过进口加以弥补,于是国际收支逆差;只有当一国的国民收入等于总吸收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会平衡。总之,吸收理论认为,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是由一国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总量失衡造成的,或者说是由一国的国内生产能力与国内吸收能力不相等造成的。在国内吸收不足(即国内消费量小于生产量)的情况下,一部分国内产出只能通过外部需求加以吸收,从而导致国际收支顺差。

吸收理论的基本观点也可从另一角度来加以说明。由于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故有:

Y=C+S (2)

而总吸收为:

A=C+I (3)

整理(1)、(2)、(3)式,则国际收支差额B也可表示为:

B=S-I (4)

式(4)表明,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是由该国的储蓄大于投资造成的,由此可见,认为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源于中国内需(即国内吸收)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的观点实际上是吸收理论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同样,20世纪80年代以后,Buiter、Obsfeld & Rogoff等人将跨期动态分析方法引入国际收支理论所形成的国际收支跨期分析法(Intertemporal Approach)也持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当一国产出暂时高出其平均水平时,该国消费者为实现跨期效用最大化不会将这些暂时多余的产出用于目前消费,而会用于出口以积累国外资产,从而保证将来消费,结果就形成经常项目顺差。

以上分析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要找出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深层原因就要找出导致中国内需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的根源。事实上,导致中国内需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的根源也是理论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曾经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这一根源在于中国居民的储蓄率过高。但这一观点目前已受到挑战。Blanchard和Giavazzi(2005)、Kuijs、Aziz和Cui、李杨和殷剑峰等人基于国民经济核算概念上的统计分析,并根据中国的国民账户及资金流量表进行计算的结果发现,导致中国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不足)及储蓄大于投资的原因在于中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而政府的可支配收入、政府储蓄及企业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或者说,中国消费率低下因而内需不足不是中国居民消费倾向过低的问题,而是作为消费主体的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收入份额下降所导致的。从统计数据的角度来看,这一观点最有说服力。同时,从理论上来看,将居民消费不足归结为居民储蓄过高实际上是在假定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讨论问题。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分析思路显然有失偏颇。自Keynes的宏观经济分析开始,消费被视为是收入的函数。只是Keynes(1936)认为消费取决于人们的当期收入,其公式为:C=a+bY,其中,a为自发性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人们的当期可支配收入。而根据Friedman提出的永久性收入假说及Modigliani等人(1963)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消费取决于人们预期可得到的一生的永久性收入或终生收入及人们所积累的财产。其中,永久性收入假说的公式可简写为: Ct=kYp,式中,Ct为第t期的消

费;Yp为永久收入,k为边际消费倾向。生命周期假说的公式则可简写为:Ct=b1Yt+b2Wt,式中,Yt为t时期的收入,b1为边际消费倾向,W1为t时期的财产存量(由收入积累而成),b2为已积累的财产对当前消费的影响系数。总之,自Keynes开始的宏观经济理论已证明,在影响消费的所有因素中,收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消费不足的根源在于收入水平低下。

值得指出的是,李杨、殷剑峰等人在论证中国储蓄大于投资的原因在于中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时,曾提到中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也是导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指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重要原因,这实际上已认识到中国的宏观收入分配与中国的国际收支(主要指经常项目)存在内在的联系,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同时,他们也没有考虑中国的功能性收入分配(Functional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即国民收入分配中各生产要素根据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所应得到的收入份额)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学术界也很少有人系统地将中国国民收入的宏观分配和功能性收入分配与中国整个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持续“双顺差”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研究。Alexander在吸收理论中曾指出一国货币的贬值会产生收入再分配效应,从而会影响该国的吸收,进而影响该国的国际收支。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吸收理论意识到了收入分配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但是,吸收理论是从货币贬值所引起收入再分配效应这一角度来探讨收入再分配的变化会对国际收支(主要是经常项目)产生影响,而没有分析收入的初次分配或国民收入的宏观分配(即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及政府之间的分配)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更没有考虑一国的功能性收入分配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中国整个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持续“双顺差”与中国国民收入的宏观分配及功能性收入分配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探讨导致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深层原因,进而为实现中国国际收支的均衡及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新思路。

二、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与经常项目差额

要考察一国居民的消费率高低,可分析一国的支出法GDP。按联合国颁布的核算口径,支出法GDP包括消费C,私人投资I,政府购买G及出口X。公式为:GDP=C+I+G+(X-M)。其中,X-M为净出口,代表国外对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净支出。之所以要从出口X中减去进口M,是因为出口X是外国对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而进口则减少了对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但由于中国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重要作用,且中国的企业有相当部分是由政府控制的,居民部门在总支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消费上,因此,中国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公式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 (5)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用C。代表)和政府消费支出(即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支出加上政府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货物和服务所承担的净支出,用Cg代表),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用I代表),净出口用X-M代表,将上式移项得:

X-M=GDP-(pC+Cg+I) (6)

根据上式,Cp+Cg+I为中国的国内支出总额(内需)。

根据表1的数据,从1980--2007年,中国的居民消费虽然也不断增长,但却落后于同期GDP的增长,以中位数平均看,GDP增长率为17%,而消费增长率仅为12.66%,滞后4.35%,因而导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到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仅占GDP的35.45%。表1同时还显示,随着中国居民消费率从1994年的43.5%下降到2007年的35.45%,中国的净出口率从1994年的1.26%上升到2007年的8.88%。根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由净出口顺差(即货物与服务出口大于进口的净额)造成的,中国经常项目中的收益项和经常转移项所占比例很小(某些年份甚至为负数),见表2所示。

表2进一步补充说明,正是过低的中国居民消费率造成国内总吸收不足而不得不大量出口,并最终导致中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为使这一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我们再看世界各国的居民消费率及其净出口率,见表3所示。

表3显示,从世界各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来看,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消费率约占总支出的8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表3还显示,凡是居民消费率高的国家,其净出口率都较低或甚至为负数,凡居民消费率低的国家,其净出口率一般为正数且相对较高,这意味着,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一国的居民消费率高低是影响该国净出口及经常项目的重要因素。综合表2和表3,由于中国居民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因而中国的净出口率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国际比较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导致中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居民消费率过低。

三、中国的宏观收入分配与经常项目:基于国民收入账户及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或储蓄倾向上升),二是居民收入的下降。在家庭消费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下降的情况下,如果居民储蓄率上升,则这意味着家庭消费占国民收入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或储蓄倾向上升)。但根据Blanchard和Giavazzi(2005)、Kuijs、Aziz和Cui、李杨和殷剑峰等人的结论及中国的有关数据(见表4所示),自1992年以来,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并没有上升(或者说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并没有下降)。

表4还显示,中国居民储蓄比重自1996年达到52.88%以来一直在下降,2001年居民储蓄只占国民储蓄的41.6%,近年来虽有所回升,2005年达到44.59%,但仍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这说明,1996年以后中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并不是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或储蓄倾向的上升)造成的。由于消费+储蓄=收入,因此,在中国居民储蓄率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必然是居民收入占GDP比例的下降。为验证这一点,我们再考察中国的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及政府之间的分配状况(即宏观收入分配状况)。

要考察一国的宏观收入分配状况,可分析一国的收入法GDP。从收入法的角度来看,国民收入等于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但由于中国的大部分生产要素属国家所有,居民部门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因此,中国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动者报酬,而来自于利息、租金及利润等财产性收入较小,因此,中国按收入法计算的GDP为: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7)

其中,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得到的全部报酬,包括货币工资、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费三部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收入法GDP中的劳动者报酬不仅包括所有在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工作的劳动者报酬,还包括个体户或自营者的报酬和经营利润;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费(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这是政府的所得;固定资产折旧是为弥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损耗而提取的价值或虚拟计算的价值;营业盈余是经济活动增加值在扣除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之后的余额,主要指企业的营业利润(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相当于资本的报酬)。通过汇总1997―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各省、区及直辖市收入法GDP的数字,得到1996--2007年全国收入法GDP的比例结构(见表5所示)。

表5显示,1996―2007年,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39.7%,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如果与世界有关国家的收入法GDP相比,则中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明显偏低的现象就更为明显(见表6所示)。

由于国外收入法GDP中的劳动报酬仅指雇员报酬,并不包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或自雇者报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或自雇者报酬作为混合收入(代表居民拥有的非公司性企业营业盈余)与营业盈余合并在一起。而中国将类似于国外混合收入的个体劳动者或自营者报酬和经营利润都计入劳动者报酬,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这在统计上提高了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即使如此,中国近年来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也比许多国家要低。如果考虑到个体劳动者或自营者的报酬和经营利润都计入劳动者报酬这一点,则中国与国外同口径的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将更低。

进一步看,收入法GDP所反映的只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状况,它没有反映收入再分配以后所形成的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最终分配状况,如居民收入除劳动者报酬以外,还包括财产性收入,而政府的收入除生产税净额以外,还包括营业盈余的一部分(所得税)。因此,要准确观察中国的宏观收入分配状况,必须深入分析作为GDP核算补充和延伸的资金流量表。资金流量表从资金运行的角度描述了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其可支配总收入结构反映了加进财产收入及进行收入再分配以后所形成的宏观收入分配结构。根据中国的《资金流量表》,从1992-2005年,中国居民部门的再分配收入比重由67.71%下降到59.41%,呈现下降趋势。政府部门的再分配收入比重由18.96%上升到20.55%,最高达到21.85%;企业部门的收入比重由12.31%上升到19.35%,最高达到20.86%。并且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居民部门收入普遍由上升1个百分点,转变为下降或无明显变化;而政府部门收入则会上升2--3个百分点。总体而言,根据资金流量表(实物部分)数据,中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下降,而中国政府和企业收入占GDP比重趋于上升(如表7所示)。

从中国居民收入构成来看,中国居民收入下降的原因是中国劳动者报酬的工资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而在其他国家,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基本上是稳定的(见表8所示)。

中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较低还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1、中国居民投资收益及财产性收入较少

Aziz和Cui发现,自1992--2007年,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来自投资收益(包括利息、利润等)的部分不到6.5%,1994年最高时也仅8.99%,而2005年降为4.17%(见图1及表9所示),这在全球是最低的。

导致中国居民投资收益及财产性收入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中国居民还不是生产要素(除劳动以外)的主要拥有者,中国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并不由居民直接或间接(通过机构投资者和养老基金的方式)掌握,同时,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所有者权利没有得到有效尊重,因此,中国居民从公司利润中得到的收入非常少。第二,由于中国的利率水平较低,因此,导致目前构成中国居民财产收入主要来源的利息收入较少。第三,受中国目前土地产权制度的限制,居民缺乏来自土地租金之类的财产性收入。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居民财产性收入中的利息与红利占收入比重可以发现,尽管美国储蓄率比中国低的多,但其利息和红利占收入的比重却比中国要高得多。从1992-2005年的数据看,利息占居民收入的比重(用E表示),美国比中国要高4.03%-6.81%,红利占居民收入的比重(用F表示)也要高3.31%-5.03%(具体见表9所示)。

2、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较低

在发达国家,虽然个人要缴纳所得税,但同时政府又对个人提供大量的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救济和教育支出等等),许多最大规模的政府支出都是转移支付,这使个人得以消费大量的公共产品,从而增加了个人的实际所得。中国在改革以前是由国有企业代替政府向职工提供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医疗、养老及救济等),而改革后的国有企业不再支付这些转移支付,并且提供转移支付的责任又没有及时从企业转移到政府,因而使居民的实际所得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下降。Aziz and Cui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从政府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支出占GDP比率情况来看,中国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如果将这一因素包括进来,则中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及消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相对国外可能要更低一些。

在中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中国GDP的增长就不可能被居民视为永久性收入稳定增长的信号,因而居民消费率就不可能提高。而由居民消费率下降、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上升所导致的国内吸收不足就不得不依靠外部需求(出口)加以吸收,从而必然导致中国出口及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同时,居民收入比重低,对消费品的进口需求就不可能高。事实上,中国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机器设备、铁矿石、原油和其他原材料上,消费品较少。这说明,居民收入比重低也必然会限制(特别是消费品)进口。可见,中国净出口及经常项目顺差的根源在于国内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这种因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下降而形成的经常项

目顺差意味着国内是以抑制居民消费的方式为国家或政府积累国外资产。

四、中国的资本及金融项目差额与功能性收入分配

从理论上来说,一国经常项目的顺差相当于本国以获得外国金融资产的形式为外国经常项目逆差提供融资,因此,这应该对应着资本及金融项目的相应逆差。也就是说,在一国经常项目长期顺差的情况下,该国的资本及金融项目一般不应同时长期顺差。但中国不仅经常项目连年持续顺差,而且资本与金融项目也连年顺差(1998年除外),见表10所示。

表10显示,自1997年以来,中国资本项目的数额很小,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主要源于金融项目的顺差,而金融项目中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数额也相对较少(许多年份甚至为负数)。可见,中国金融项目及整个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持续顺差。这说明,中国在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同时之所以资本与金融项目也持续顺差,就在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

从理论上来说,“FDI是资本、技术、市场和管理的综合体”,或者说,FDI实质上是外国企业家在东道国投入资本或运用技术知识及管理经验,以组合东道国的其它生产要素从而获得企业控制权及持久利润的投资活动。从这一角度看,一国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和土地)的成本高低无疑是影响FDI进入的重要因素,这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比较优势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不是资本、知识及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从中国的劳动要素成本来看,表6和表7的比较已显示,中国的劳动报酬占GDP比例是很低的(要素的使用价格对要素所有者而言是报酬,而对使用生产要素的企业来说则是成本)。为与全球各国的劳动要素成本相比较,表11列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

以上数据说明:中国的劳动要素成本很低。在国有部门因效率较低而难以吸纳大量劳动力且国内私有部门因处于融资困境及市场进入障碍而难以发展壮大,从而导致中国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的情况下,一旦政府鼓励引进外资,FDI必然会大量进入中国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Lardy,Henley、Kirkpatrick和Wilde以及Zhang等人曾经通过实证分析也得出结论:劳动成本低廉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从土地这种生产要素(还包括一切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及水资源等)来看,在中国目前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地方政府往往代表国家行使土地所有权,而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往往竞相压低工业用地价格,使工业用地价格完全不能真实反映土地的稀缺程度、供求状况及工业用地最优利用时的经济价值,某些地方政府甚至将“零地价”作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招牌,结果大大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土地要素成本。同时,由于中国目前还没有对水资源及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征收资源税,因此导致中国资源价格过低,既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中国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又没有反映资源耗竭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如中国水价仅为发达国家的10%~15%,中国原木价格仅为世界市场价格的一半(Kim & Kuijs,2007)。此外,虽然中国对矿产资源课税,但税率过低,而且长期以来中国矿产资源的补偿费很低,只有1.18%,国外与中国矿产资源性质基本相似的费率一般为2%~8%,这意味着中国的矿产资源也被低价使用。还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的排污收费(这代表自然环境的使用价格)标准也很低,仅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的50%,某些项目甚至还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等等,这些都人为地降低了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可见,中国土地及自然资源等要素价格过低也是引致FDI大量流入,从而导致金融与资本项目大量顺差的重要原因。

正是在中国的劳动、土地及自然资源等要素的价格较低、且政府大力鼓励外资进人的情况下,外商才有很强的激励大量投资于中国的制造业,以便用较低的成本加工生产出口品(加工贸易),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持久利润,这就既形成中国经常项目的顺差,又继而创造资本及金融项目的顺差。

由于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既是成本的决定过程,同时也是报酬或收入的决定过程,因此,要素价格的决定实质上也是一个收入分配(即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问题,这种收入分配属于功能性收入分配(Functional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功能性收入分配是根据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国民收入在各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它要解决的是“如何生产”及“为谁生产”这两个重大问题。由于只有在各生产要素能够根据其在生产中的消耗大小得到相应补偿,或根据其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获得相应报酬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足够的激励促使各生产要素流动到最有效率或最有经济价值的用途上,以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创造产出,因此,从促进国民收入增长的角度来看,功能性收入分配是最重要的收入分配。而中国的工资、土地及自然资源等要素价格过低,就意味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导致中国的生产要素没有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使得本应属于国内生产要素的一部分报酬转化为外资的额外收益,而这正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从而导致中国资本及金融项目顺差及“双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国内要素价格过低也降低了国内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从而抑制了国内需求并进而导致经常项目的顺差。可见,中国的功能性收入分配失衡是导致中国资本及金融项目的顺差及“双顺差”的重要根源。这种因功能性收入分配失衡而形成的资本及金融项目顺差意味着中国是以减少国内要素报酬的方式为外国提供投资机会。

五、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到以下重要结论:

1.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是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失衡

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根源是宏观收入分配失衡,即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过高且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且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中国资本及金融项目的顺差以及“双顺差”的根源则是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失衡,即中国的生产要素没有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

2.如果不解决中国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且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及中国的生产要素报酬低下等问题,则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

而由这种宏观收入分配失衡及功能性收入分配不合理所导致的国际收支顺差是难以通过调节人民币汇率水平以及扩大进口或对外投资等措施加以调节的。还应指出的是,如果在不解决中国宏观收入分配和功能性收入分配失衡的基础上,仅仅依靠增加政府投资来扩大内需,这从长期来看反而会加大国内生产能力与国内吸收能力的差

距,从而不利于解决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因此,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并真正推进中国要素市场的改革,让中国居民拥有更多的生产要素(这是扩大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根本措施),赋予中国居民真正的权利,使人们有充分的自由通过创造财富而获得更多的收入,才是真正扩大中国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从而真正实现中国国际收支均衡的根本途径。

3.增加中国居民的全方位收入来源

让中国居民拥有更多的生产要素,增加中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不仅仅只是为了扩大消费,而且还在于扩大中国居民的个人投资,并大大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使国内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市场而不是政府,主要依靠国内居民投资而不是外资,这就有利于减少资本及金融项目的顺差,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国国际收支的均衡。

总之,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国际收支本身,而是要在制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通过“对个人放权让利”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并以此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王信,对外负债结构与国内制度:中国引进外资为何以FDI为主[J],世界经济,2007,(9):31―37。

[2]许少强,焦武,储蓄大于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J],财经科学,2007,(9):105―111。

[3]林桂军,Ronald,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财贸经济,2008,(4):11―18。

[4]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3):31-41。

[5]李杨,殷剑峰,中国的利率体系:现状及其改革[J],中国金融,2005,(6)。

[6]王仁言,人口年龄结构、贸易差额与中国汇率政策调整[J],世界经济,2003,(9):3-10。

[7]李杨,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6)。

[8]张涛,李波,卜永祥,伍超明,制造业、土地成本与中国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化决定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J],金融研究,2007,(3):10-24。

[9]世界银行,中国的水价改革:经济效率、环境成本和社会承受力[R],美国: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可持续发展局政策研究报告,2007。

[10]赫瑞彬,尹军力,王伟毅,矿产资源价格扭曲:成因、影响及改革建议[J],中国物价,2007,(11):8―11。

[11]苏明,刘军民,张洁,促进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8,(7):20-33。

[12]麦金农(Mekinnon),中国是东亚地区的稳定力量还是通缩压力[J],比较,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