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

第1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气象部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介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照种类划分,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组织工作,涉及主管部门、预算单位、财务部门等多个相关部门,所以必须具备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要求具有高强度的工作责任感、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熟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并熟练计算机操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登记、领用、使用、维修、调拨、出售和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为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财政部对固定资产管理十分重视,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难以适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加强资产优化管理方法是高效管理的一种捷径。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物质条件,是事业单位实施各项公共职能、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挖掘固定资产的潜力、改进固定资产的利用价值,不仅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规范处置行为,优化国有资产配置,还有利于防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高效节约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

二、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目前,气象部门大部分预算单位只一味的重视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部分预算单位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重钱轻物;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基本都是由各级预算单位办公室人员兼职,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对固定资产登记管理不够及时,经常出现错记、漏记现象,对固定资产发生的调拨、毁损、报废等情况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从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气象部门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日益改善,在固定资产迅速增加的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相关的制度建设却远远落后于改革的步伐。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固定资产的总价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失去了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

3.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根据气象行业为公共服务的特性,气象部门固定资产主要是由财政预算资金或专项资金申请购置的,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缺乏完善的统筹计划,盲目采购、多个项目重复采购、购非所需等现象在一些预算单位比较突出,极大的造成了财力和物资的浪费,而相对应的是导致一些机构或部门因资金的短缺,一些必要的办公设备因资金有限而得不到购置,致使工作在一定范围内的开展受到极大限制,进而造成了气象部门拥有固定资产过剩与紧缺并存的局面。

三、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

1.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

气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实行申报审批制度,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和相关程序规定新增固定资产,对各级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及时发现问题并查找问题来源;对各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严格报批制度,固定资产的出处、流向、种类、价值等的处置都必须上报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对各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清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系统平台作用。

2.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气象部门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购置各类固定资产,长时间的累积,致使其对拥有的资产数量以及使用状况难以准确掌握,存在重复购置现象,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偏低,加上职工工作上的疏忽,资产变动时交接不完整、无法快速完整的查清经手的资产,从而造成资产的流失,存在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有出入较大的现象,给后期的盘点和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四、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

1.完善气象部门的组织结构

固定资产管理是气象部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以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为先决条件,针对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现状从实际出发,首先应该完善资产管理部门的专门机构,实行定岗、定人、定位管理,制定合理的统筹计划,实施专业对口、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的组织体系,根据资产管理的权限,合理利用资产进行运作,按资产数额以及单位人员的多少因素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分配。

2.实施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和问责制

对固定资产实施动态管理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根据固定资产信息量大、任务繁重的特性,对其信息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气象部门从2005年开始《中国气象局资产管理系统》进行资产录入工作,到2007年已经建立了整套比较完善的资产清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同时实施对资产录入增减比变动的情况,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对资金的全面管理、及时掌握流动信息的情况;在有利的工作平台上规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财务单位要严格履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职责,定期对资产进出明细账和资产卡片进行核对,每期末,由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部门共同盘查、清点、核算,另一方面需要对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实施全责分明,出现问题需要有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明确各单位领导、资产管理员等的职责范围。

参考文献:

[1]钟立军.对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考.

第2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

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含义

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含义是指供电企业从事电力生产和电力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劳动资料,也就是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使用率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可保持原样的一类资产。例如,供电公司所持的房屋建筑、机器设备和土地等,都属于固定资产。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有诸多独特之处。例如,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使用价值大、固定资产的可靠性增加、资产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分布范围广以及使用率大大增加等特点。

而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又可分为生产经营所用的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所用的固定资产。生产经营所用固定资产是指用于供电企业生产电力的主要基础设备,其中包括配电线路、产电设备、输电线路、通讯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等12种基础设备。而非生产经营所用固定资产是指用于电力生产以外的一类固定资产,如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运输车辆等。

二、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在不断地进步中,其中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供电企业更好地生产和经营,也会对我国的资源成本造成极大的浪费,从而使得我国的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水平降低,不利于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

就目前来说,我国供电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形成统一体制。在我国的供电企业内,大量的固定资产是由多个部门进行共同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管理部门的繁多,就容易造成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也就不利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统一管理。第二,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据调查,我国少数企业对固定资产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但这种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标准性。例如,在实际对资产进行管理时没有一种明确的管理标准,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缺乏依据,因此也就无从判断其管理方式是否有效,从而使得很多管理人员管理无从下手。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够精细化。虽然有些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了一定的管理,但管理方法较为粗糙。其认为保证其不丢失即为管理,对资产的基本数据、使用情况一无所知,使得管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正因为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

三、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离不开采购、运用、维护、报废四个环节,因此,要使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得到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应该针对这四个环节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将其落实到实处。

(一)采购环节

采购环节是管理固定资产的第一步,它意味着资产的管理能否有效地开始,因此采购环节极为重要。供电企业在采购设备资产之前,相关采购部门应该要做到对设备信息十分了解,不可盲目采购。除此之外,在采购时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和设备使用情况,考虑新设备资产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电力生产要求,从而制定出全面的采购方案和成本分析以及可行性报告,待报告等通过相关部门批准后再实施采购,不可不考虑实际情况随意采购,造成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运用环节

要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对所持有的资产的运用状态做到了如指掌,实时监控。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行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每一个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都做到实时监控,实时反馈。在具体的管理系统中,应该包括:第一,电子监控系统,用来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督,以防止出现工作人员运用不当或机器运行不良等问题。第二,建立全面统一的数据库系统,来记录和更新每一次机器的使用情况,以此来方便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设备信息进行时时查询、时时监管。

(三)维护环节

在建立了运用环节的管理系统后,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维护部门就应该根据管理系统所显示的数据对设备所处状态进行分析。但出现信息异常或错误等情况时,就应该暂停该设备的使用,制定出有效的处理办法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维修,防止一切危险因素的出现。

除此之外,还要对固定资产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护理。例如,对每次的维修和护理都做到有效记录,落实到每一个维修人员,以此确保责任分配问题。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对资产设备的每一部分都做到精细化处理,不可马虎大意,也要避免“走过场”的现象出现。

(四)报废环节

众所周知,固定设备资产的报废也是要经过一定的审查的。而为了做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处理,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查也应落实,不可敷衍了事。例如,在审查报废设施时,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出示设备的日常使用数据和其运行部门和维护部门的报废结论的统一意见。而后,应该由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设备的报废意见进行讨论、审批。最后,待报废意见获得批准后,再将报废处理的相关过程和财务费用等数据提交给财务、生产以及管理部门用于审查和更新相关设备数据。

四、结语

不可否认,我国供电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的进步十分明显,但在供电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这样的管理模式仍是有些落后的。因此,作为我国电力资源的垄断企业,供电企业更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力求以此来保障固定资产的合理化应用。只要对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做到精细化管理,就能更好地利用相关固定资产,以此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益。

第3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计划体制随意管理

单位的固定资产是衡量一个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保证。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突出问题,如何直面这些“问题”,进一步剖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课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盲目采购或多头采购,物资闲置积压,资产使用效益低;领用手续不完备,领后用途不清,公物私用等现象大量存在。

1、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定期盘查制度,账外资产增加,存在“物随人走”现象。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定期盘查制度,管理意识淡薄,重购买、轻管理,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现象严重,对于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措施,购买时一味追求“小而全”“超前”“高标准”,没有充分论证设备的使用效益或脱离了单位的实际,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单位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疏于管理,致使有账无物。该减少的不减,该增加的不加;账实严重不符,固定资产账卡形同呆账。不断增加的账外资产,往往流失个人手中,随着退休调离而“物随人走”的现象突出,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2、资产类别划分机械,缺乏“折旧”项目,存在“管理流于形式”现象。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固定资产的划分,既要以财务规则为依据,又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的性质差异很大。如普通型照相机,未大批购买的办公桌椅等,按低值易耗品处理,不去按固定资产类管理。而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善,使用几次后,就物易其主了,为个别人侵吞造成可乘之机。一些单位负责人只知产权登记这个名词,却根本不理解其含义,没有国有资产的观念,对资产管理主观随意,常常会“随意变卖低价处理”单位资产。比如,为了使自己能坐上好车,把原来不太旧的小车随意变卖,低价处置等造成资产流失。

3、重视实物形态而忽视货币形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由于拨付性所定,在会计核算中以当年批准的实际支出列为费用直接冲销了财政拨款,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在管理上只重视实物形态而不重视货币形态,造成价值上的流失。

二、对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1、“计划性”投资体制是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的根本原因。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仍保留着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事业单位的投资体制,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仍维持由国家包揽的现状,使得事业单位对国家一直存在依赖思想。结果是:单位只关心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关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追求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的产生,也就有了某种“必然性”了。

2、“随意性”管理机制是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制定出一套适合事业单位的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方面,国家对事业单位有一套复杂的审批程序,事业单位自身并没有多少自。造成事业单位仅是将其管理的固定资产作为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手段,并不关心资产的使用效益。甚至“仅仅是为了某种特殊利益”,而不惜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和资产的大量闲置”。

3、“缺位、空位”的内部管理监督体制是导致资产闲置、浪费的内在原因。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互脱节,缺乏制约。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是资产的价值形态由财务部门管理,实物形态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管理。由于相互之间沟通不够,缺乏制约,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实不符”等普遍现象。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方面,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忽视管理,形成“有投入无回报,高投入、低回报”等突出问题。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也重视不够,责任不清,影响了资产的正常使用。三、应采取的措施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庞大的资产仅仅依靠资产、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实施全员和全过程管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资产的申报、招标、采购到资产的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责任,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

2、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强化资产管理的观念。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之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加大前期论证力度,树立节约的意识,防止盲目投资,让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保值与增值。

3、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名目繁多,分布广泛,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必然是一项情况复杂、工作量庞大的工作。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

4、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一方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增强财会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在财务入账时认真审核,与资产部门加强沟通,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资产视同资金管理,及时与资产部门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通过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5、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1)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试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在资产类别中增加“折旧”项目,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并将其列示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与“固定资产”科目抵减后,反映固定资产净额;使折旧和固定资产在资产类项目中结合,从而直接明了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额。避免造成账实、账卡不符,滥“折旧”的名目“冲账”,使国有资产流失。

(2)增设“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以核算反映固定资产因改建、扩建等原因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

(3)对于国家的一些政策性改革包括房改、企业改制等,主管部门或权威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规范文件和实施细则,便于操作执行。

【参考文献】

第4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技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技工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学校资产管理当中的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学校从事教育事业,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物质保证。管理好技工学校的固定资产,有利于促进技工学校更好的培养人才,促进整个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升。技工学校由于其教育性质的特殊性,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因而,如何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充分发挥这些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当前技工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含义

所谓的固定资产指的是,满足一定价值标准,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在使用中,能够维持原本物质形态的资产。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使用设备的单价在500以上,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设备,才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倘若某些设备的单价并未达到500元,但使用年限大于1年以上的物品,也仍旧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1]。技工学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整个学校购置了大量的固定资产,这些资产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价格昂贵,占据着学校资产管理的重要部分。技工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让固定资产能够真正的为技工学校的教育发挥自身的价值,避免资产在时光中渐渐变旧,而削弱或降低了其使用价值。下面笔者就对当前技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技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缺乏专业管理。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多数技工学校在购买了固定资产之后,只是简单的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财务登记,却没有安排专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技工学校在购置了固定资产之后,只是将固定资产分发给相应部门,交由部门使用以及管理。在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对于相关资产的调配使用也缺乏正常的手续,或者所办理的手续,也仅仅是部门之间所立的字据,待时间一过,这些字据丢失的情况十分频繁,这导致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出现了设备损坏问题,却找不到责任人。这些现状都表明,当前我国技工学校固定资产缺乏专业管理。(二)缺乏对固定资产的检查、核销制度。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当前大部分技工学校在购买了固定资产之后,甚少对固定资产的状态进行检查,通常情况下都是相关看管单位在固定资产出现了问题后,再将固定资产损坏情况报告给相关单位,或者是使用部门在使用过程中,将设备损坏之后,再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由于技工学校缺乏对购置固定资产的核查,使技工学校固定资产出现了大量闲置、损坏情况。长此以往,这些固定资产就和废弃的资产一起被当成废物样的处理掉。这种现状,造成了技工学校资金的大量流失,严重损害了技工学校的经济效益。(三)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低。技工学校由于教育的特殊性,主要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变更自身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活动的。技工学校人才流动量较大,加上缺乏完善的管理,这就造成了资产重复购置的现状。另一方面,部门固定资产使用人员的综合能力较低,缺乏正确的操作方式,容易造成设备受损情况。例如,一些学生对于将一些复杂的机器难以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操作,这就严重损害了设备的使用质量。

三、技工学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固定资产购买阶段的成本控制。在此环节中,主要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切实把握市场的动态。技工学校在开设某一专业的时候,要注重对该专业在市场中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注重调查该专业在市场中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在一切调查工作结束后,经过切实分析,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策略。(2)固定资产的采购,要注重设计多个采购方案。在此环节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分析固定资产的价格,固定资产在购置后需要选择的运输方式,固定资产的复杂情况[2]。技工学校要注重根据学校的经济状况,结合未来发展方向,注重考虑固定资产的综合价值,总结出最合适的采购方案。(3)控制好贷款购置固定资产的成本。技工学校倘若采用贷款的方式来购置固定资产,则要注重考虑贷款所需要支付的利息以及购置该资产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对比分析之后,再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二)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做好维护工作。技工学校在购置完固定资产之后,要注重按照固定资产购置的凭证进行财务登记,安排专员对购置的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并做好日常固定资产的检查、调拨、维护工作。固定资产在购置完毕后,要尽快分发给相关部门予以使用。技工学校还要定期对使用固定资产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使用人员能够按照正确使用固定资产的方式来使用固定资产。同时,使用人员还要注重加强对固定资产实行定期检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在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倘若因为教学原因,而让固定资产搁置,技工学校要注重利用出租等手段,让固定资产重新得到使用,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让固定资产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为技工学校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三)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资产报废处理工作。(1)技工学校的各部门,要注重结合本部门的实际需求,安排合适数量的资产管理人员,对学校购置的固定资产实施管理。技工学校还要注重建立各部门使用固定资产的岗位责任制度,真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此环节中,整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是该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而相应的管理人员则属于直接责任人。(2)各使用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管理、检修等环节中,要注重建立专业的固定资产账本,同时后勤服务单位能够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3)后勤服务单位要定期将固定资产的账目和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倘若出现了相应的异常情况,要及时联合财务部门查找原因,并及时调整账目,确保整个账目的准确性。(4)技工学校在处理闲置固定资产或处理废弃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相应的固定资产进行归纳、整理,交由后勤服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数目进行核对,在得到主要负责人的批准之后,再将固定资产运输到相应单位,予以折旧处理。(5)通常情况下,技工学校的固定资产是不予外借的,倘若出现了特殊状况时,必须经过学校领导的审批通过之后,才能外借。同时,还要注重到后勤服务部门做好备案工作,确保整个固定资产得到妥善管理。(四)固定资产的核销。在某些固定资产被确定已经毫无使用价值之后,或者是因为教学需要,相关固定资产需要长久搁置时,技工学校要注重对固定资产进行核销,并且将废弃的固定资产,从学校的财务账目以及自身的管理账目上移走,以确保学校实际资产和当前资产的现状保持平衡。技工学校肩负着为国家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而,技工学校在处理废弃或长久搁置的固定资产时,可以利用多种方式予以处理。例如,调拨、捐款、出租等等方式。技工学校在处理固定资产这一环节,要注重遵循国家相应的制度进行处理,进而让固定资产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促进技工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技工学校属于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技工学校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技工学校的综合实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技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做出重要共享。

作者:杨梅 单位: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第5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

摘 要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企业资产管理的含义及内容出发,浅要地分析了当前我国盐湖化工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关于加强盐湖化工企业资产管理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 企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不良资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出重围,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是关键。

一、企业资产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从面向的企业类型上看,企业资产管理主要面向的是资产密集型的企业;从从应用的手段看,企业资产管理的主要手段信息化,即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维修计划以及相关的资源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从目标上看,企业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企业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资产的可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生产、运作成本。

企业资产管理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企业的资产,根据资产的性质,主要可以分成三类,分别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不良资产。

二、当前我国盐湖化工企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

通过对当前盐湖化工企业企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对企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即便是有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了,但是也只是局限于知道,并没有为此而建立一个健全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缺失,容易引发诸多问题。如缺乏制度约束,容易导致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执行力不强、管理不善等问题,也容易导致财务管理部门没有根据制度要求严格对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监督。

(二)没有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处理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我国很多盐湖化工企业对于资产管理并没有建立一个明确的处理规范,资产管理部门在处理一些固定资产的时候比较随意,没有遵照一定的鉴定和报废程序,单个部门觉得设备坏了或者是无法修复了,就擅自处理了,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更有甚者,连处理的凭证也没有保留,更没有把处置的凭证交由财务部门做账务登记。

(三)企业资产管理中,企业会计人员参与度不高

大多数盐湖化工企业中,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往往只是负责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事务,着眼于财务的核算,忽略了财务的管理和分析,几乎不会参与到企业的资产管理中来。

三、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策略分析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在购买、增添或换置固定资产的时候,不能盲目购买,也不能领导一句话就说了算,而是要在购买之前,做好市场调查,有条件的话,还要要求提供一份与购买资产相对应的可行性分析或报告,指明所要购买的固定资产类型是什么,需求是多少件,为什么要购买,购买该固定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是什么,可能存在的风险又是什么,进而最终决定是否要购置该批固定资产。

其次,提出购置需求的部门需要出具一个详细的购物清单,并将这个清单交由专门的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进行经济分析,比如申请购置的是一批电脑,提出购置需求的部门需要写清除需要多少电脑,需要什么型号、什么性能的电脑,然后由采购部门进行比价,货比三家,找出性价比最高的商家,最终再确定电脑的价格、型号、性能、数量,交由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进行购买。

(二)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

我国企业资产管理之所以存在这么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无形资产管理水平较低造成的。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的盐湖化工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明显处于落后水平,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缺乏对人员的管理。专业人才作为盐湖化工企业的无形资产,正如前文所述,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对整个企业的运转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参与到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人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提高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如通过专门的培训,加强企业资产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以及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三)合理处置企业不良资产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盐湖化工企业在运作和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过时的生产经营设备,对于这些设备的处理,往往要么就是资产管理部门擅自处理掉,有么就是长期置放于仓库中,无人管问,既占用地方,也使部分资产的价值完全丧失。因此,企业必须合理地处置企业的不良资产,包括认定和归纳两个方面。在认定的时候,不能直接由物资部门擅自决定,而是应该经由一定的报审手续,判断资产是否为不良资产。认定完之后,紧接着就是要对不良资产进行归类登记,及时上报尚有部分使用价值的资产,经由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确定最终的处理方案,进行报废处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盐湖化工企业资产管理必须对症下药,从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以及合理处置企业不良资产三方面着手,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资产的可利用率,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116-02

一、引言

过去十多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大规模扩招和新校区建设使高等教育快速走向大众化的同时,也让许多高校债台高筑,深陷债务危机。根据审计署最新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1 164所地方所属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金额达2 634.98亿元。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资产利用效率不高、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原本就不充裕的高校资产难以得到有效利用,进一步加剧了高校运营所面临的困境。如何在“高负债”约束条件下,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改善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而提高办学质量,成为摆在高校管理者和理论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理论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含义

一般认为,国有资产指的是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并且以各种形式的投资及其受益、接受馈赠而形成的,或者对行政事业单位拨入经费而形成的各种资产。国有资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国有资产,也即该国全体人民通过国家机构来拥有的资产,这些资产体现着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它是社会公共资产的一部分”[1]。

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事业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2]。

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是指,在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所占有或使用的、以各种形式的投资及其受益或者接受馈赠而形成的各种形态的资产,其产权属于国家。就其来源来看,主要有:国家各级政府的教育拨款、贷款以及科研基金、社会捐赠和赞助及学校创收等渠道[3]。从高校实际运营来看,国有资产管理是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经济意义的管理。就其本质来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就是对产权属于高校的一切财权和债权的资金运动的各个运转环节所进行的组织、协调、指挥、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二)高校国有资产的性质及其特征

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作为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有资产首先具有资产的一般属性,即必须能够用货币来计量,且预期能够为高校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等。而高校国有资产本身还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这就决定了它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包括:(1)非经营性;(2)资金来源的复杂性;(3)资源配置的特殊性等等[3]。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权责不清

据调查,高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现有资产管理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资产的不必要浪费。同时,对实物资产管理也缺乏严格的验收审批、使用和保管制度等,系统的制度规范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比如,在有些高校中,需要的国有资产买回来以后,对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得概念模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4]。

(二)管理主体不明确,多头交叉管理

目前,不少高校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资产管理的职能由各部门分别兼任,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激励和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对于资产管理得力的单位和个人,没有适当的表彰和奖励;而对于资产管理差的部门和个人,也没有相应的追究责任机制[5]。

事实上,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资产管理的职责不落实。表面上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部门不少,但实际上,对于国有财产谁都不负责任。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责权明晰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理论上讲,高校固定资产应该依教学科研实际需要、按照学校行政计划进行配置,实行预算管理。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不少高校对资产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和控制。一方面,对资产的管理存在“重预算安排、轻后续管理”的普遍现象,难以实现固定资产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统一调配、物尽其用;而另一方面,有些固定资产的占有和使用单位不够明确,权责不明,且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措施不力,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缩短、利用率低下,从而形成浪费,资产流失严重。据重庆市教委统计,高校仪器设备中,有20%以上处于闲置状态,而价格昂贵的大型科研设备,利用率最高不超过15%,使用效率低下,且资产补偿严重不足[6]。

四、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契机

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财政部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 [7]。

《规范》提出,固定资产控制的最终目标为:“防范固定资产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最终,“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合理配置国有资产,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8]。而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可见,国有资产管理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必须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4]。

五、健全内部控制,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网”

(一)强化风险意识,完善治理结构

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强化风险意识,真正认识到国有资产流失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并严重危害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管理者要更加牢固地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划高校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使学校各项建设活动处于良好的资金保障和制度约束之下,保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态势[7]。

(二)进一步完善高校组织机构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为此,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目前,不少高校组织机构存在行政管理机构繁杂,人员繁冗,职责不清,缺乏定量的考核体系,部门之间沟通协调较差等问题,运行结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高校依据自身特点,完善组织机构,形成高效率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提高执行效率,满足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和内部决策需要。例如:高校应明确岗位职责,尤其加强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新的时期,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比较成熟、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面临对外投资增加、后勤社会化等新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些规章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固定资产配置和管理的需要。因此,亟须对学校原有的规章制度重新梳理,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以适应新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3]。

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当着力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固定资产的验收、使用、保管和处置等环节的控制。比如,在固定资产采购前,除了对采购计划进行严格审查、充分论证和统筹安排外,还要建立采购监督和招标采购等制度约束机制。通过招标、投标、开标、平标和合同授予等论证过程,使高校资产采购决策更加透明化、规范化,财务监督彻底化,真正起到减低采购成本、防止舞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应当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评价实物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四)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为保证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高校应充分利用内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形式,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起相应的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在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时,应充分全面地借鉴科学的计量分析方法,广泛搜集高校日常运行过程中的有效数据,例如:年度财务报表信息、收支预算数据、发展方向与规划等相关财务资料,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来迅速及时地发现高校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告知高校的管理层。

(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执行效果良好,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一方面需要由高校内部审计、监察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另一方面需对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核反馈,以完善内部控制。对高校固定资产实行有效的管理,完善高校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有效的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和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加强监督,强化控制活动的效率、效果,加强动态控制,应该是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毛程连.国有资产管理学[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S].2006.

[3] 刘小玲.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黄雪丽.内部控制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24):13-14.

[5] 何世春.重庆市高校国有资产运营机制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常环.略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J].现代商业,2012,(3):250-250.

第7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 档案管理 合理利用

档案管理亦称档案工作,是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固定资产档案是含义比较丰富的企业信息资源,是企业财务的重要部分,为企业的技术革新以及设备更迭提供重要的依据[1]。因此,合理的进行固定资产档案的管理,能确保其档案价值能够得到完整的体现和得到合理的利用,增加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对于企业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阶段,即一个记录设备名称、规格,以及购买、维护、使用日期和存放地等情况的记录本和贴在设备上的记录标签来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当需要对所有设备进行借、还、转移以及对所有设备进行资产评估和逐件核查时,对设备的查找就会带来很大的不便。针对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诸多不足,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简单快捷的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当中迫切的需求[2]。

1.对固定资产档案进行合理建档

要对固定资产的档案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使用适合自己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工具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各个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都不尽相同,但一般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都是按照年份或者设备的所属科室来进行划分。随着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渐替代手工管理,如果还遵循以前使用老模式是不甚科学的。如果仍然按照年份或所属科室的方法来管理档案,虽然可能快速的查询到所需资料档案,但是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新型的管理模式应该将档案各自编号,通过资产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所有设备的编号。这样不仅能够快速精确的查询到所需档案和设备,并且每个设备或档案对应唯一的档案编码,能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合理的进行资产档案管理。固定资产档案是一个具有多种定义的复杂的档案集合,在对其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和设备档案的形成特点来进行整理和分类,这样也可以保持其各类资产的特征以及不打乱原有成套的项目档案资料。对固定资产档案可以进行分卷组织,进行馆藏时可以从档案的卷标、题目、目录等对档案进行建档,形成档案目录索引,以方便日后对档案进行检索查询,也可以使档案保持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特点,保证在日常对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和统计鉴定工作中的有效控制。

2.加强固定资产档案的管理

设备固定资产档案管理中,存在如设备采购时的资料档案以及票据归档不全,设备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记录,以及检测鉴定报告归档不够及时,设备档案管理范围过于宽泛致使管护人员的负担等问题。这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高,管理制度和责任落实不健全,归档时追求全面而不注重时间等造成的。这样的管理导致档案的使用价值不高,在设备归档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形成固定资产的数额,致使过多重复或者不必要的档案文件对档案部门造成了负担和使用不便。此外一些企业对固定资产归档的监督力度不够,考核标准过低,甚至根本没有将档案工作列入项目管理的过程当中,造成档案部门和归档人员听从项目工程的被动服务局面。因此经常出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的指导作用无法有效体现,档案管理工作形同虚设,甚至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不进行档案验收或者仅仅敷衍了事的情况。

因此对固定资产设备的档案管理,应当从设备的购置甚至设计制造阶段就开始。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等设备使用的全部过程都形成图文材料甚至音像记录等各种不同载体的档案材料。并且要注意:①设备开箱接收时必须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设备的文件和检查验收过程进行文字记录并且结束归档,否则出现档案手续不齐全的情况档案管理部门不予记录,财务部门不予核算。而对贵重的设备更应该进行影像记录,以备查验。②设备档案进行分类分卷入档时,应当保持档案文件的原有特点,按照单个设备的成套资料进行整理组卷,将设备的使用说明、维护手册、发票单据等随同设备档案等文件放在同一文件卷组中。③完善仪器设备的管理,使设备的资产记录和实物数据档案完全符合,并随时更新。而对固定资产投资档案的归档,应当将所有能反映和投资项目有关的所有职能活动及有参考和利用价值的所有文件收集齐全,归入固定资产的项目档案之中。其中可能包括前期的立项、可行性报告、审批记录、招投标公告、项目勘察、财务报表等所有项目相关文件纳入档案范畴。

同时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还需要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一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以及项目档案管理职责,坚持项目档案的统一管理以及档案建设同时进行。二是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目标计划来进行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明确具体的归档内容以及工作责任。三是按照归档计划划分各个项目的具体档案整理范畴,集合建设项目的规模,与各个项目部门以及执行部门进行沟通,建立一个完善、全面、准备的档案范围表,确保档案的完整系统。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的档案管理的范畴较广,系统性较强,是具有宝贵利用价值并能提高资产利用率的信息资源。能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资产的有效利用提高依据。因此,做好固定资产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也是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第8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固定资产;医院会计制度;比较;核算;处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7. 011

[中图分类号] R197.32;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7- 0018- 02

自2012年1月开始,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在全国开始正式实施。与1998年开始生效的原医院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相比,新制度在计量基础、科目设置、核算体系、会计处理等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固定资产作为医院最重要的一类资产,具有数量大、金额高、管理复杂的特点,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财务部门乃至整个医院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了重大改进,本文通过新旧制度的比较,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的优点与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1 固定资产的含义发生变化

与旧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相比,新制度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这一改进充分考虑了物价上涨因素,避免将大批价值量比较低的财产计入固定资产(如某些实验器具、仪器仪表等可以直接计入低值易耗品),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

其次,医院在购入医疗仪器、电子设备等固定资产时有时要同时支付一笔购买操作软件的费用。此项支出如何处理,旧制度没有做出规定,不同医院的处理方法也不相同。有的医院计入固定资产,有的医院计入无形资产,还有的医院计入管理费用,导致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针对此情况,新制度明确规定,如果医院购买的应用软件是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价值计入固定资产;否则应当将该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这一规定统一了软件购买费用的处理,提高了不同医院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对改进医院信息化管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

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最大的改变在于新增了累计折旧科目,明确规定医院应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和资金来源,分别计入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待冲基金、其他支出等科目。期末固定资产以扣除折旧后的账面价值列示于资产负债表。这一规定避免了旧制度虚列固定资产价值的弊端,真实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促使医院能及时合理地安排资产的更新,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完成。但新制度规定医院在计提折旧时一律假定固定资产的残值为零,这一规定虽然有利于避免由于不同医院对于残值率估计不同导致的折旧计提数额不同,但固定资产残值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固定资产报废时一定将会出现,建议有关部门对此规定进行修改,针对不同大类的设备分别规定不同的残值率上下限,由各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判断选择。

3 针对财政补助和科教项目专门设置待冲基金科目

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加大以及医疗教学、科研的发展,医院使用财政拨款和科研资金购买医疗设备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由于此类固定资产属于医院无偿获得,对其提取的折旧如果计入医疗成本或者费用,将虚增医院的成本费用,不利于准确报送会计信息。针对此问题,新制度专门设立了待冲基金科目,具体核算如下:

(1)对于医院使用财政补助资金购建固定资产的,按照实际支出金额,借记“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科目。例如:2014年1月,某医院使用财政补助资金购置某医疗设备,价款100万元,其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下同):

借:财政项目补助支出——财政直接支付 100

贷:财政项目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100

借:固定资产——医疗设备 100

贷: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 100

(2)使用科教项目资金购入固定资产的,按照实际支出金额,借记“科教项目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待冲基金——待冲科教项目基金”。

例如,某医院使用科教项目资金购入一台医疗与科研公用设备(不需安装),价款50万元。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科教项目支出——科研项目 50

贷:银行存款 50

借:固定资产 50

贷:待冲基金——待冲科教项目基金 50

上述处理的优点在于充分考虑了医院作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这一事实,能够比较客观充分地反映不同来源资金的投入与使用情况。但待冲基金的引入使医院内部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受到冲击,也给医院内部工作绩效考核带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与思考。

4 明确了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账务处理

医院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提高设备的性能,经常会对其进行更新改造。对该业务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旧制度没有做出规定。各医院对此问题的处理也不相同,但大部分医院是作费用化处理,即将更新改造支出计入费用而不是固定资产成本,从而虚减了固定资产成本,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新制度规定,为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发生的改建、扩建或大型修缮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但对于大型修缮的确认标准,新制度没有做出统一规定,而只是规定由各省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这样的规定考虑了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各省可以根据本地特点规定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标准,但也将会造成不同地区的医院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后入账价值将会产生较大差异,不利于全国医疗资源的统计、调查、分析。

5 新制度设立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旧制度对于医院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的处理非常简单,仅规定同时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对固定资产处置时发生的费用、残值回收的收入以及保险或过失人的赔偿并不反映。新制度规定,医院出售、报废、毁损固定资产,完全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为核心,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支出、费用、税金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的借方,取得的各项收入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最终将清理净收入记入其他收入,清理净损失记入其他支出,可以完整披露此类业务的处理过程。

6 新制度未规定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与旧制度相同,新制度未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制度,也就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但在实务工作中,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很快,医院花巨资购入的医疗设备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市场价值就会发生大幅下降,但由于不能计提减值准备,此类资产仍要按照原值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从而虚夸了资产价值。建议参考企业会计制度,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定期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及时计提减值准备,使固定资产价值得到真实反映,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建议

一、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现状及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标准太低:“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都作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这是根据当时的经济水平和物价水平制定的,目前来看已明显偏低。

2.固定资产购置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医院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在当期一次性列支,而固定资产在以后的使用期间期经济收益才逐渐实现,这样支出与收益不符合配比原则,更不能真实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特别是在医院在扩张期时由于大量购置大型设备而导致当期经营巨亏,同时也不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管理效果的考核。

3.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以计提修购基金代替计提折旧,修购基金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

4.固定资产报废无法正确反映,老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因出售、报废或毁损等原因减少时,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取得的价款、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直接列入‘专用基金’科目中的‘修购基金’”。这样处理不能综合反映固定资产清理中的支出和收入以及清理后的净损益。

二、新制度要求下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亮点

1.固定资产标准提高:新《医院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提高至1000元(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适当提高,使其在新的经济与物价水平下更符合固定资产的经济含义,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基本原则。

2.固定资产购置资本化:医院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其支出予以资本化,这就在会计信息上避免了医院购建大型设备当期的亏损、引导医院近期行为与远期效益的平衡,促进了医院设备的更新换代,可以为群众更好的服务。

3.废止计提修购基金制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这样更符合权责发生在和配比原则。

4.建立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加强了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核算和监督:本科目核算医院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清理过程中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如此核算后,就能清楚反映固产清理的净收益或净损失,以便医院更好地对固产出售、报废、毁损进行管理和控制,增强了固产处置的管理意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5.增设“在建工程”科目,基建会计并入医院统一会计账簿,更能完整反映医院资产。如此核算后,医院可以按在建工程的预算进行明细成本的控制,最重要的是将基建会计并入医院统一帐套核算,更能完整反映资产总额,更有利于医院会计的全盘核算和监督。

三、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1.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彻底清理

按照新旧制度衔接的要求,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结合固定资产的清理状态,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库存物资”科目。

2.完善”三账一卡”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的会计监督体系

医院财务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明细账(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账,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每年至少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努力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3.对固定资产直线折旧,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按照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当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新旧转账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库存物资”科目的固定资产以及图书除外)计提折旧,并将计提的折旧冲减待冲基金和事业基金。

4.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

明确事业单位各类固定资产使用报废年限;规范固定资产报废申报程序和手续;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针对盘盈、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具体情况,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核算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并认真追究固定资产流失责任。

5.引入电子信息化对资产购置、使用、折旧、处置进行管理

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有效发挥现代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