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零售业的税务筹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零售企业;不单独计价包装物;税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9-0126-02
包装物是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对于不同类型的包装物的具体处理方法的界定不同,特别是应税消费品的包装物还会涉及消费税的问题。本文就是以零售业为背景,重点对企业随商品销售“不单独计价”包装物这一类型的涉税处理进行探讨。
1 包装物涉税处理概述
包装物是指企业为包装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 坛、袋等用于储存和保管产品的材料。站在会计角度,在对包装物进行处理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与商品在一起销售时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具体来说,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于包装物发出时,按其实际成本计入“销售费用”中,即借计“销售费用”,贷计“周转材料――包装物”;随同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于包装物发出时,按其实际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中,即借计“其他业务成本”,贷计“周转材料――包装物”。另外,针对不同包装物用途,在发出包装物时企业应根据不同用途分别进行账务处理。例如,生产部门领用的包装物同时构成产品成本的,应将包装物的成本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即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包装物”;随同产品一起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相当于单独销售包装物),应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包装物”;随同产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则直接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包装物”。另外,出租的包装物,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包装物”;收到包装物的租金时,借记“库存现金”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出借的包装物,则要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包装物”。
站在税务角度,依照我国税法规定,包装物通常涉及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增值税,根据国税发〔1993〕第15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不并入销售额征税。但对因逾期未收回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应按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消费税,根据财政部令〔2008〕第05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13条的规定,“应税消费品连同包装物销售的,无论包装物是否单独计价以及在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缴纳消费税。”同样,所得税根据国税发〔1998〕第22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取得的逾期包装物押金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企业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凡逾期未退还买方的,应确认为收入,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
2 零售企业随商品销售不单独计价包装物具体会计处理
零售企业的包装物一般随产品发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销售产品、商品的质量或提供较为良好的销售服务,因此这部分包装物往往不单独计价,其收入随同所销售的产品一起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会计处理方法与一般销售业务相同。包装物的收入随同所销售的产品一起计入产品销售收入中,其成本应于包装物发出时作为销售费用来核算。
例如,北国百货商场10月累计销售某品牌的女士长裙4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27000元,其中包装物价值4000元(包装物不单独计价核算),增值税额4590元。则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3159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7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590
另外,根据包装物的实际成本计入将其计入“销售费用”中,即:
借:销售费用 40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4000
3 零售企业随商品销售不单独计价包装物具体税务处理
根据 《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应纳税额的应税消费品连同包装销售的,无论包装是否单独计价,也不论在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征收消费税。因其价值已包括在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应随同所销售的商品一起确认为收入,计提相关的税金。
例如,北国百货商场5月销售一批高档化妆品,连同包装物一并销售,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 150000 元,收到款项已存入银行。已知化妆品成本 80000元,包装物成本 1000元,化妆品消费税税率30%。相关的税务处理为:
应交消费税=150000×30%=45000(元)
增值税销项税额=150000×17%=25500(元)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1)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175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00
(2)应缴消费税销售应税消费品包装物的税务处理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4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45000
(3)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
同时结转包装物成本
借:销售费用 10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1000
4 酒类和非酒类包装物涉税处理(不单独计价)
4.1 非酒类商品包装物随产品销售且不单独计价的涉税分析
销售收入。包装物不单独计价随产品销售,包装物收入为零,包装物成本为销售付出的代价计入销售费用科目。另外,由于零售企业将产品销售给客户时包装物是不单独计价的,故与主营业务无法严格区分,无须进行特别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涉税处理。
押金收入。一般情况下,零售企业非酒类商品包装物随产品销售一般并不需要返还,针对特殊情况,即需要对包装物收取一定押金。同样,逾期未退还包装物需要没收押金。不同的是,此时零售企业要对包装物作报废处理,包装物成本转出,对于没收的押金在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的情况下,作视同销售处理,包装物于单独计价的涉税处理相同。此时,缴纳的消费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增值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另外,根据会计制度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核算范围是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并不包括增值税。
以上内容举例:零售企业甲属于一般纳税人,本月累计销售应税消费品一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销售金额20000元、增值税额3400元。随同应税消费品销售的包装物价值4680元(包装物不单独计价),另外为督促客户退回包装物(两个月内)收取押金2340元,假设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税率为10%。两个月后包装物未退回则有关没收押金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其他应付款――存入保证金 234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应交消费税 200
销售费用1800
4.2 酒类商品包装物随产品销售且不单独计价的涉税分析
销售收入。这一项目与酒类商品包装物随产品销售的情况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押金收入。对于个别需要退还包装物的情况,需要收取包装物押金。逾期未退还包装物需要没收押金,此时没收的押金应冲减上文提到的“销售费用”,即将没收的押金的含税价格还原为不含税价格后,冲减增值税和消费税,然后再将余额转入“销售费用”科目。
5 结 论
涉及包装物的税务和会计处理是零售企业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业务,这里可以进行如下总结:首先,包装物的分类方式有两种,按照计价方法可以分为是否单独计价或者按照商品类型可以分为是否为酒类商品。其次,针对商品销售且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而言,在具体涉税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包装物的收入随同所销售的产品一起计入产品销售收入中,其成本应于包装物发出时作为销售费用来核算,另外包装物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应纳税额的应税消费品连同包装销售的,无论包装是否单独计价,也不论在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征收消费税。最后,针对零售企业有时会出现收取包装物押金的情况,此时要根据所售商品是否为酒类进行相关会计和税务处理。
本文以零售业为背景,重点对企业随商品销售不单独计价包装物的涉税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会计实务工作提供帮助,同时促进零售企业会计和税务处理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金茹.新编财务会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施徐景.包装物租、押金税务及会计处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2).
[3]盖地.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一)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大个金”经营格局,形成资源整合、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零售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扩大二级分行、特别是大城市行的改革覆盖面,并向一级分行层面延伸。通过“两化”改革,有效改变部门分割、分散经营的局面,建立统一客户视图下的分层次客户服务体系、集中统一的产品研发和销售体系以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改进零售银行业务的评价考核机制,在行长目标考核中适当加大考核比重。完善按客户、产品、网点和客户经理的业绩价值贡献为基础的零售业务考核体系,为第一零售银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保障。加快个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明年专职客户经理必须达到3万人,三年突破5万人,保证中高端客户的年增长率达到15%以上。
(二)加强网点建设,打造中国最好最大的零售银行业务服务平台。总行计划每年拨出10亿元专项资金,按照“客户分层,网点分类,功能分区,业务分流”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标准,统一设计视觉形象,力争三年建成200家财富管理中心,在对现有的1000家理财中心进行规范和升级的基础上,再建成2000家功能隔离分区的理财中心。实现理财金客户服务全面升级,达到专属服务渠道、专供理财产品、专职客户经理、专享优质优惠服务的标准。把拥有20万以上资产的理财金客户从一般客户中分离出来,加强关系维护,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满足其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各分行也要安排专门资金,力争三年完成6000家主要服务于中端客户的理财网点建设。进一步调整网点布局,通过迁建、购置等方式,加快在新兴商业区、高档住宅区和中高端客户聚集区的布点。网点建设和改造必须兼顾对私和对公业务发展和对外服务的需要。
继续完善一般理财网点的分区服务,合理控制金融便利店的数量,规范和美化普通网点的服务环境。扩大自助设备投放,计划每年新增2000台ATM,不断改善大众化和标准化的金融服务。改造和优化网点标识系统,实行网点橱窗亮灯工程和内部布局的标准化,争取明年使有条件的综合化网点全部亮起来,成为宣传工商银行自身形象和业务产品的重要窗口,切实把网点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三)开发适应中高端客户需要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个人金融产品体系。在进一步做大基金、国债、保险等传统产品的同时,重点从本外币衍生类产品组合、保险定投、基金投资理财计划等银行类理财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加快账户管理业务的开发,进一步把个人客户理财、基金、国债、保险、黄金等各种资产的管理整合到理财金账户,并以此为基础提供质押贷款、投资管理等新的服务,通过更为完整的产品链和合一的资产账户管理,形成客户资金在我行内部的循环回流,从各个金融服务环节获取收益。适应海外华人高端客户群体回国投资理财需求,加快开发新的业务渠道和产品,积极提供包括资金汇入、结汇、投资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加强境内外个人账户对接研究,尽快实现境内外账户全面挂接和统一管理,联动开发个人金融业务市场。
关键词:零售市场业态格局规模格局政策选择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的改革及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扩大了招商引资规模。外资的引入,加剧了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在加速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目前的零售业态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加了零售业未来发展局面的不确定性。当前,在外资零售业的影响下,超市(含便利店)、专业(卖)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相互角逐,并不断蚕食着传统百货业的原有领地,其中超市(含便利店)发展最为迅猛;整体而言,我国零售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商业战略重组和整合虽如火如荼,一些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相继出现,原有市场格局亦渐趋紧凑,但从规模角度看与国外零售巨头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集中度仍然较低。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格局与规模格局
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现状
本文就百货商店、连锁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便利店和购物中心这六类主要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的现状作出分析。
百货商店指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开展各自的进货、管理、运营的零售业态。目前,中国百货商场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式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经济效益日益下滑。虽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确呈下降态势,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同业过度扩张竞争。从2005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市场缺乏特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渐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连锁超级市场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生鲜商品、食品等大众化实用品、向顾客提供日常必需品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在百货商场扩张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连锁超市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具备竞争力的大型连锁超市将成为下一轮发展热点: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
竞争激烈,连锁超市进入整合时期。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形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外资进入速度加快。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抢滩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
仓储式商场指在大型综合超市经营的商品基础上,筛选大众化实用品销售,并实行储销一体,以提供有限服务和低价商品为主要特征的,采取自选方式销售的零售业态。
由于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我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式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我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使之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新经营理念的引入,使我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较为明显:仓储式商场一般都实行私人商场,即PB(PRIVATEBRAND)战略。零售企业自己筹划开发并贴有本公司特定商标的商品。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中国目前仍有60%—70%消费者消费水平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欢迎。自主的购物形式。消费者购买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强,对营业员的依赖性减弱,而仓储式商场已适应了这种心理。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吸收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进行奖励,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实行会员制也便于商家进行市场分析,确定消费趋向,以便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经营管理机构精简、高效。
专业店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并且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专业店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发展迅速,总量大幅度增加;专业细分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专业店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一些大城市发展异常迅猛,逐渐成为与综合百货商场、超市并驾齐驱的一种商业业态。这些专业店以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但其发展同样面临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经营规模限制等问题。
便利店指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便利店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要,是我国零售业态中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估计今后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购物中心近几年,购物中心在全国大城市处于兴建中,建筑面积5—20万平方米不等,全国正在兴建的约有200处左右,基本上是以娱乐、餐饮、服务、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场所。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业态,电视购物、邮购等作为新兴的商贸形式,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零售企业规模格局
我国目前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表现为:首先,企业规模化趋势逐渐明显,产业集中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零售企业间并购进程加快,集团规模增大,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且零售业向超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开始加速。其次,外商企业占有相当优势,增长也十分迅速。2004年我国零售业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数264家,分店220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了89%;2004年零售企业前30名中国内企业销售额增幅为17.8%,而外商企业为21.6%,销售额占零售企业30强销售总额比例为20.8%,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对上述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基于物流、营销以及客服等方面的规模经济对处于流通末端的零售业来说至关重要。作为零售市场自身结构优化的趋势,零售企业必然走向大规模与集团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者连锁经营方式的大规模引入及广泛流行,也是零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诱因。
长期以来小、散、乱、差的竞争格局导致零售市场中的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无益于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也无益于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而我国零售业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集中程度与合理的市场结构都相差悬殊,因此作为一种趋势,零售企业的规模仍将继续增大,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必将进一步提高。
外资的大量涌入,高投入、掠夺性布局及其迅速壮大,显示出了对零售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威胁,也在客观上刺激和加速了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化整合及行业集中程度的提高,唯有自我发展壮大,方可应对外资在各方面的大冲击,保护本国零售企业的市场地位。
从现状来看,外资掠夺性战略布局阶段初步完成,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增店扩容时期,尤其是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限制进一步放宽后,外商投资将会更加自由,领域也将更加深入,这些因素决定着外商规模必将随之增大,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在近5—10年内,外商投资的商业企业在规模上将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上。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与规模格局的政策选择
业态政策选择
通过对我国零售业主要业态现状的研究,我国零售市场要想成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改革以百货为主的原有传统业态,对不适合当前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进行现代化改造。当前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已明显落后于其它业态,因此应对百货店在数量上加以控制,在其功能上加以改革。
大力发展适合当前市场环境及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如超市、专业店和购物中心等,制定相关政策,降低区域性政策壁垒,加速连锁经营的拓展,使其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状况进行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业态,例如在大中城市的居民区附近,发展小规模超市与杂货店相结合并带有一定便民服务项目的类似便利店性质的业态;在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小型折扣商店等。
规模政策选择
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政府应在适度规模的原则下,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税收、金融等支持手段,积极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促进零售企业间的资产重组,打破体制的限制,通过政府制定和实施零售企业联合政策,通过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零售企业大集团,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制定有关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组织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促进企业间的跨地区重组,例如建立统一法规,解决企业跨地区跨省市开店在工商登记、税务交纳等营业正常开放环节等方面的问题。
先本土化再国际化本土化和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本土化,国际化就无从谈起,成功的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前提,本土化竞争程度和竞争优势决定着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实力;反之,如果没有国际化理念和标准管理下的产品或服务作支撑,本土化也就失去了根本。对于我国零售业跨地区的重组和整合应首先侧重于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自身竞争力,培养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为进军国际市场积蓄力量。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合理的市场竞争格局必然是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商业企业为主体的相互竞争、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塔形结构。中小企业通过细分市场及合理定位,在维持自身生存的基础上有利于填补相对于大企业存在的需求空白,对于满足多样化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中小商业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中小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发展零售市场中由于规模原因和地位原因而处于劣势的、对维持行业竞争又十分必要的中小企业。在大力推进中小连锁企业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使中小企业免受大企业集团的恶意侵害,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流通创新理论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业态变迁学说及其促进我国流通创新的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3(1)
3.郭冬乐.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J].商业经济文荟,2002(6)
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国际概况
零售银行业务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
上个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了二战以后严重的“滞胀”问题,当众多的银行还执着的在公司银行业务领域大规模地进行投入,期望获得丰厚回报的时候,以花旗银行为代表的先进银行就敏锐地洞察到零售银行业务所蕴藏的无限商机,并把它提升到战略高度进行拓展。实践表明,零售银行业务以其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特点很快成为了国际先进银行的利润支柱,使这些银行平稳度过了经济周期波动所带来的危机,推动着它们一步步成为业界翘楚。
最近几年,国际大型银行更是普遍意识到零售银行业务对于银行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采用各种方式加快自身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步伐。例如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采用收购兼并的方式,迅速扩大自己在零售银行市场中的份额。欧洲的银行业则在经历了经济低迷和资本市场的动荡之后,重新审视零售银行业务在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价值,开始调整业务发展的重点,一度备受冷落的零售银行业务逐渐升温。零售银行业务目前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利润来源的主体,支撑着银行业务的稳步增长。如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汇丰集团、美洲银行等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对整体利润贡献率都已达到50%左右的水平(详见下表)。
零售银行业务是亚洲银行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动荡使不少国家和地区的银行面临重重经营困境。亚洲的银行业因而开始反思以往过于依赖公司银行业务的弊端:企业经营风险大量地集中在银行体系内,宏观经济运行一旦出现波动,企业效益滑坡,会很快引起银行不良贷款数量的急剧上升,非常容易遭受巨大的价值损失,陷入一蹶不振的泥潭。
而另一方面,亚洲作为几十年来世界上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居民收入持续上涨,家庭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张,财富管理、住房按揭、消费信贷和信用卡等零售银行业务存在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零售银行客户不仅是低成本的资金提供者,而且是重要的利润来源。
因此,近些年亚洲的银行业都高举业务转型大旗,进军零售银行业务市场,经营重心由批发型公司信贷领域逐步向公司信贷、消费信贷领域并重过渡。经过近几年的调整转型,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零售银行业务,在财富管理、按揭贷款和信用卡等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银行的盈利能力正逐步恢复。可以说,零售银行业务是亚洲地区很多银行摆脱金融危机困境,重回健康发展轨道的重要引擎。
当然,各个国家的商业银行由于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实施的发展战略不尽相同,零售银行业务占比及其实现方式也存在差异。对于国际先进银行而言,零售业务占比一般在50%以上,零售业务已成为与公司银行业务、资本市场业务并重的战略主线。
但也有一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占比并不高,有些甚至不做零售业务,而是专门从事公司和资本市场业务,这些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和品牌价值也较高。最典型的是美国州街金融公司,它不涉及零售银行业务,是面向全球机构投资者的金融服务公司,也有非凡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采取这种专门性发展策略的银行属于少数,它们具有其他银行无法匹敌的独特技术、客户关系和业务优势。对于大部分国际银行而言,零售银行业务是现代银行重要的业务领域,并已构成银行主要利润来源。应该说,零售业务并不是当今中小银行的惟一出路。
中小股份制银行步入零售银行时代
从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现状看,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既具备一系列的有利条件,又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具备有利的外部环境
居民财富的迅速增长为零售银行业务发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居民收入不断上升,个人财富不断积累。最突出的表现是,居民储蓄存款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亿元开始一路攀升,到2006年6月末已超过16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如此庞大的储蓄存款市场为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正面临着难得的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机遇。
居民收入的分化丰富了零售银行业务的内涵。在居民财富整体上涨的同时,收入的分化也在促进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逐步崛起。富裕人群按照美林集团的定义,是指拥有百万美元金融资产的人,该公司公布的《2005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大陆富裕人群数量达到30余万人,掌控着近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人均300万美元。中产阶层按照家庭平均年收入达到1万美元,并拥有4万美元资产的标准,估计目前国内这一阶层超过了2000万个家庭,这部分人群也积累了近万亿美元的家庭财富。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相对普通大众的银行服务需求有很大的不同。普通大众的预防性动机和流动性需求较强,侧重简单的存取款服务;而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投资性动机和增值性需求较强,倾向财富管理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为银行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性的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创造了客观条件。零售银行业务必将成为国内银行业最具潜力和最具活力的业务领域。
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符合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把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作为一项长期的经济政策,鼓励银行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同时,随着国内家庭收入的增长,住房、汽车、大宗物品等消费信贷需求日益增多,国内银行正迎来零售银行业务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国际银行业的经验也表明,在社会物质产品逐步丰富的过程中,银行服务逐步从侧重生产领域向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并重甚至于侧重向消费领域转变。因此,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既符合当前国家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也符合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推动银行服务领域的迅速扩展,促进银行利润来源多元化。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促使商业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寻找新的利润来源。国外金融业的发展历程表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会对银行传统盈利模式形成强大冲击。大批优质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直接筹资,大大降低了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银行传统公司业务的基础受到侵蚀,也迫使银行业开拓零售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从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看,股票市场经过最近几年的改革调整,正在加快复苏,短期融资券市场也在迅速扩容,直接融资市场比重的提高不可逆转,企业融资脱媒化现象将更为突出,这些都使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依靠公司银行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大客户贷款议价能力增强,存贷利差区间也将收窄,银行对公业务利润增长日显乏力,保持银行利润的持久增长就必须从零售银行业务中寻找新的利润源泉。
监管政策和规则的变化鼓励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2004年开始,银监会实施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按照该办法规定,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为100%,而个人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仅为50%,后者对资本的占用仅为前者的一半。换句话说,同等资本规模将能推动两倍于公司业务的零售资产业务,这将大大提高银行盈利水平。因此,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的零售银行业务既是提升银行盈利能力、满足股东投资回报的需要,又是适应监管规则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零售银行业务低成本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使得零售银行服务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渠道的兴起,不仅从时间上、空间上延伸着银行的服务范围,而且还降低了银行业的运行成本,改变了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单纯依靠机构网点扩张的传统模式。据有关机构测算,零售业务柜台单笔交易的费用为1.07美元,电话银行是54美分,ATM是27美分,网上银行是1~13美分,电子银行渠道可以显著地降低零售银行的服务成本,银行可以依托电子服务网络,以较低的成本
推动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
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是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银行实际经营中,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上普遍偏重公司银行业务,要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结合中小股份制银行内部经营的情况,实施零售银行战略,实现公司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协调发展。
从负债结构看,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着对公存款比重偏高,对私存款比重偏低的问题。对公存款过高,一方面财务成本很高(如一部分是协议存款,协议利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盈利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公存款维护成本较高,稳定性一般较差,需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对比全国对公存款市场和对私存款市场(见图1),可以看到,对公存款增长日渐乏力,储蓄存款则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在总额上已经远远超过对公存款总量。及时调整负债结构,改变过于倚重对公存款的现象,才能有效支撑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
从资产结构看,零售银行的资产业务扩张非常快,全国个人购房贷款的数量增长迅速(见图2),零售资产业务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成为银行业的重要利润来源。而在企业融资脱媒化、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公司银行业务承受着愈发沉重的压力,迫切需要进一步开拓零售银行业务,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保证股东合理的投资回报要求。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公司银行贷款质量容易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不良贷款具有集中暴露的特点,往往给银行的经营带来明显的波动。而零售业务具有服务对象分散、单笔业务金额有限、业务规模庞大的特点。因此,在同样的经营规模下,零售银行业务可以更好地分散风险,和宏观经济波动关联度较低。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银行的零售银行贷款不良率在1.5%以下,明显低于银行的总体不良贷款水平。因此,大力拓展零售银行业务,有助于降低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促进银行业务质量、效益和规模的协调发展。
从品牌建设看,由于公司银行业务面对的客户群体较为单一,专业性较强,大众市场认知度较弱。而零售银行业务与居民的生活、消费、投资等方方面面休戚相关,优良的零售银行服务品质能培育银行大批忠实的客户群体,有助于银行整体品牌的塑造,进而促进公司银行业务发展,实现零售银行业务和公司银行业务的良性互动。
中小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战略的路径选择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竞争地位
在国内零售银行市场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竞争主体。一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国有银行;二是十多家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三是正在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银行。三类竞争主体在零售银行业务发展中具有各自的经营特色,形成了不同的竞争态势。
八九十年代国有银行利用自身的垄断优势,通过网点建设进行了大规模扩张,目前已合计拥有10万多家机构网点,占到国内银行网点总数的90%左右。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的机构网络,为零售银行客户带来了空间上的便利,使国有银行积累了深厚的客户基础。
然而大规模的机构网点建设也给国有银行带来沉重的财务成本压力,单位投入产出比偏低,有数据显示国有商业银行单个网点平均的个人账户数量仅为1600个。同时,由于拥有了庞大的客户数量,国有商业银行曾一度忽视了对优质客户的筛选、细分和差异化营销,影响了中高端客户的忠诚度。现在,国有银行已经注意到零售业务发展中的这一不足,并在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协助下,加紧改进零售银行的经营策略,实施差异化的服务以增强对中高端客户的吸引力。
外资银行则在渐进式的金融开放政策下,加紧进入国内银行市场,零售银行业务是不少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战略重点。尽管外资银行在拓展零售银行业务方面有明显的不足,如网点少、客户基础薄弱,本土化程度低等,但又具备其独特的优势,如成功的市场经验、先进完善的产品与服务、高效超群的营销技术和一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这样,外资银行在华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楚,就是直接介入高端市场,为富裕人群提供理财及资产管理服务。
不可否认,中小股份制银行中领先的商业银行,早在90年代就根据零售客户的现金存取、刷卡消费、账单支付、网上支付和资金理财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先后开发了以电子渠道为依托的金融产品,并采取了富有成效的营销策略,打造了零售银行的知名品牌,成为零售银行市场中最有力的竞争者。
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股份制银行而言,迫于发展初期追求股东回报和做大规模的生存压力,较为注重短期盈利性较强的公司银行业务,而零售银行业务的投入和发展明显滞后。目前中小股份制银行经历十多年的快速成长后,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实力和品牌知名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压力双重影响下,迫切需要拓展零售银行业务,使之构成银行稳健发展的另一个支点。但是,从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自身条件看,在网点数量上远不及国有银行,在品牌和技术上又同外资银行存在明显差距。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零售银行战略,亟需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
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国内外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工作,即包括客户积累、客户经营、客户增值三个阶段。
客户积累是零售银行战略成功实施的前提。零售银行业务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要为数量众多的零售业务客户服务,并尽可能满足客户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需求,就必须首先搭建较为完善的零售银行服务平台,如机构网点的建设、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运行、自助银行的设置等等,这自然要在固定资产、人力、科技上进行大规模投入。但由于单个客户一般交易量都较小,单个客户的收益较为单薄,因此,只有积累一定规模的客户基础,才能成功跨越零售银行业务的盈亏平衡点,最终由成本区进入利润区。客户积累应当采用积极的、主动的市场营销策略,如通过工资、住房贷款、出国金融、网上银行、借记卡、信用卡等产品和业务建立与客户的联系,逐步扩大客户基础。
客户经营是零售银行战略成功实施的中心。银行进行了有效的客户积累,就需要以经营客户的理念,满足客户多方位的金融服务需要,同时获取利息收入和中间收入。目前,国内外零售银行的主要产品分为四类,包括个人贷款类产品(信用卡、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个人经营贷款等),理财类产品(如固定收益类产品、衍生交易类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类产品(证券、基金、外汇、期货等),电子支付类产品(各类银行卡、POS支付、网上购物、跨行转帐等)等四类产品。客户经营就是要针对客户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通过对上述四类产品的交叉销售,并辅以优质的服务,向客户提供良好的个人金融服务体验,加深与客户的业务联系,培养客户忠诚度。
客户增值是零售银行战略成功实施的重点。在零售银行业务中,通常是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甚至是比例更低的中高端客户人群创造更高比例的利润,这部分客户主要是富裕人群和中产阶层。他们所需要的是复杂的高级金融服务,涉及金融交易、投资管理、纳税筹划、管理咨询,乃至遗产管理等内容。与一般零售银行业务不同,向这类客户提品和服务的核心在于以量身定做的服务模式为客户创造价值。从国内外银行中高端客户服务的经验来看,为客户增值主要通过贵宾理财服务以及在此之上的私人银行服务,这是衡量零售银行服务水平的更高标准和零售银行服务的更高境界。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银行战略的路径选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层次的客户需求,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在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方面进行赶超,如果仍然从客户积累环节逐步做起,循序渐进,就难以摆脱零售业务相对滞后的局面,实现走在中外银行零售业务竞争前列的目标。在我看来,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走一条三个阶段同时启动、一体化运作的零售银行发展道路。
在客户积累方面,借助自身一定规模的分支机构和先进的电子银行渠道,实行积极的、主动的营销策略,尽快突破基础客户数量的瓶颈;在客户经营方面,要加大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力度,完善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加强产品研发,加大产品的交叉销售,提高零售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在客户增值方面,中小股份制银行应该借鉴国外银行客户增值服务的成功经验,尽快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贵宾客户服务体系与私人银行服务体系,进入中高端客户服务的利润区,实现零售业务的超常规发展。
从中信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过程来看,我们实施零售银行战略正是要探索这样一种新的发展路径。
在具体的市场策略上,中信银行贯彻和执行“三维四动”的经营方针。“三维”是指从业务结构的维度,要形成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完整的业务体系,丰富中间业务品种;从客户结构的维度,要形成低端(普通客户)、中端(贵宾理财客户)、高端(私人银行客户)完整的服务体系;从核心竞争力的维度,要围绕系统、产品和队伍三个方面全面构建零售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
“四动”是指公私联动、产品拉动、专业促动和全员推动。
――公私联动方面,要借助中信银行公司银行的市场基础和优势,将公司客户中蕴含的零售银行的能量和资源转化出来,以工资、信用卡等服务为切入点,扩充基础客户;加大交叉营销力度,向公司客户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中信贵宾理财业务的营销宣传,建立业务关系,扩大贵宾客户群体。
――产品拉动方面,中信银行不断开发有吸引力的投资理财产品、信用卡、交易支付工具,丰富网上银行功能,利用差异化产品特点吸引不同客户,同时提高对现有产品的营销能力,实现对产品的组合营销。
――专业促动方面,扩充零售银行专业人员队伍,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营销能力,提高理财客户经理产能,带动业务稳定增长。
――全员推动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奖惩办法,调动全行员工参与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员工进行零售银行业务营销。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有中信特色的零售银行服务体系”的目标,加快零售业务发展。
首先是建立高科技支撑的零售银行业务体系。在服务渠道、金融交易、产品服务、后台账务、客户关系管理等诸多方面强化信息技术运用,以高科技手段降低零售银行运行成本,以高科技手段满足客户多层次的需求,以高科技手段提升零售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摆脱依赖物理网点和人员数量的增加来发展零售业务的传统模式。
其次,集中经营客户。实施零售银行业务集中经营的经营管理平台、预算管理机制和营销服务机制,对信用卡、借记卡、个人贷款、出国金融、理财产品销售等业务进行集约化经营和管理,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第三,完善的高端服务体系。健全贵宾理财服务体系,打造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统一服务质量标准,充实贵宾服务的增值功能。启动私人银行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学习和借鉴国外私人银行成功经验,引进和培养私人银行专家人才,探索适合国情和客户需求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
私人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战略发展的方向
私人银行是零售银行业务“金字塔”的顶端,是利润回报最为丰厚的业务领域,对银行的品牌和形象有很大的烘托作用。最近一两年,国外著名的金融机构纷纷瞄准国内富裕人群,抢滩国内私人银行市场,专门为高资产净值客户提供财富管理和财富保障服务,服务内容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遗产安排及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
面对日益激烈的零售银行业务竞争,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实现从客户积累、客户经营和客户增值三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加快开发具有高利润价值的私人银行业务领域。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以国际化视野,参考国外私人银行机构的运作模式,构建起自身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具体说来要实现六个重要转变:
在服务对象上由一般理财客户向超高端客户转变
与一般的个人理财业务不同,私人银行服务强调差异化和个性化,单个客户的服务成本较高,因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必须设置很高的门槛要求,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如美林集团对私人银行客户标准最低要求是100万美元金融资产,摩根大通和高盛要求是500万美元,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亚洲)则是300万美元。目前国内银行理财客户的门槛只有从几万到几十万人民币不等。需要针对私人银行服务的特性,找到适合国情的新的标准。
在服务方式上由标准产品的统一营销向个性化服务的单独定制转变
目前国内银行的理财服务更多是向客户推销各种标准的理财产品,还不能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财方案。而私人银行客户对个性化服务的要求非常高。银行必须细分市场和客户,全面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对每个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度分析,针对客户的风险偏好、年龄、投资目的和金额大小,设计出切合客户需要的服务方案,主动地对客户的财富进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
在服务内容上由单一银行产品向综合化金融服务转变
为了满足客户复杂多样的金融需求,私人银行服务就必须要形成多元化的、完整的产品结构与服务内容,包括理财规划、资产管理业务,信托和不动产业务,托管业务,信贷业务等等,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甚至要对客户的旅行、商务、子女教育等提供相应的生活服务。
在服务范围上由自然人向法人,由客户“生前”向“身后”转变
一般性的零售银行业务只针对自然人的范畴服务,而私人银行客户大部分拥有自己的企业,私人银行除了提供个人的财务规划,还要协助客户的企业寻找融资和投资渠道,甚至是企业托管、并购、出售的财务方案。私人银行服务因此要对自然人和法人进行一体化服务。对于自然人,除了对客户生前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往往还要延伸出客户生命周期之外进行遗产管理服务,成为资产管理受托人,将服务延续到客户“身后”。
在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一般银行理财经理向高素质复合型客户经理转变
私人银行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具有个性化、综合化的特点,因此,一般银行从业人员无法胜任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职业要求,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必须是精通银行、财务、税收和不动产策划、法律以及会计等领域的复合型专家人才,并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比如英国巴克莱银行要求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人选要“具有15年以上的资历,亲身体验过经济景气循环的人”。
在服务场所上由富丽堂皇、公开的贵宾理财室向隐秘性强的服务空间转变
做为一般的贵宾理财业务往往在位于分支行的贵宾理财室内进行,场所公开度较高,装修豪华雅致。私人银行客户则非常注意财富的隐私性,特别是国内的富裕人群有更强的隐密意识。所以私人银行服务空间要格外注意隐密性,更多时候,客户无须到银行网点,由专属客户经理登门拜访进行服务。
2011年12月22日,光大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成为第12家涉足私人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上海、杭州等地私人银行中心也将相继成立。
财富管理在中国尚不成熟,对于高净值客户群体市场来说,还是一片蓝海,在外资银行对私人银行业务领域尚不能充分涉足的情况下,中资银行抢先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无疑占有先机,多家银行都正在或正准备在这个市场发力。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北京银行也有意成立私人银行,正在筹划中。
作为金字塔塔尖的高端零售客户市场,私人银行在中国已走过4个年头,但现在很多客户对私人银行的理解仍很模糊。
“私人银行就是为我们提供私密服务的银行。”一位企业主李先生这样告诉记者,他考察过招行等几家私人银行,目前已是某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但他坦言对此还没有完全理解。
“我感觉私人银行就像证券公司的大户室,提供平台。”国民信托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刘习勇评价道,在很多信托公司及PE机构眼里,私人银行最大的意义就是代销产品。
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主要由于中国私人银行业务起步晚,未来私人银行业务将向全权委托资产管理转变。
4年成立12家
私人银行在中国出现不过是近4年的事情。
中国银行在中资行中最早推出私人银行业务,2007年3月中行私人银行部成立。同年8月,招行和中信银行也设立了私人银行部门,同年9月交行私人银行成立。
中信银行与中央财经大学联合的《中国私人银行客户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资商业银行中有8家开设了私人银行业务,除了2007年成立的4家外,还有工行、建行、民生和农行。
2011年又有4家银行加入,除了刚成立的光大外,还有兴业、浦发和华夏。
到目前为止,合计共有12家银行成立私人银行中心或部门。
银行青睐私人银行业务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个人财富和高净值人群迅猛增加。
《报告》显示,过去五年,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从2006年36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底87万亿元,增幅为140%,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4.5%。截至2010年底,高净值人群数量达100万,四年来平均增速为29.1%。预计未来5年年均增速将达17%,到2015年能达到219万人。
其次是中资行转型的需要。近年来,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加剧,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收入渠道及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财富管理平台作为金融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成为各中资行经营及业务转型的重要选择。
其实,现在是中资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黄金时期。随着高净值人群的增多,已经产生了对私人银行服务的强烈需求,而在海外有着丰富经验的外资私人银行由于政策的限制,在中国尚不能放开手脚,无法像中资行一样提供较完整的产品线。
所以,中资行具备了占领市场、扩大客户群的先发优势。
不同于贵宾理财
经过4年的发展,客户对私人银行的认知度有一定提升。不过对于中资行来说,私人银行仍然属于新生事物,出现问题、瓶颈在所难免。
在很多客户眼中,私人银行就是贵宾理财的升级版。“周围很多朋友都反映私人银行就是比原来的贵宾理财门槛高点,产品收益率也相对更稳定,其他服务内容感觉不到太大差别。”前述李先生表示。
“不能将私人银行简单理解为比贵宾理财门槛高。私人银行和贵宾理财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两类客户性质不同,需求也不同。”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张旭阳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光大定的私人银行门槛是1000万,其实这不仅是资金门槛,也是不同客户需求的门槛,这个级别的客户需要的是财富传承、财富转移、离岸金融、海外投资等,同时这类客户背后通常还有企业,他们不仅关心自身财富保值增值,也关心企业并购、上市等,与贵宾客户需求截然不同。”张旭阳说。
二者在服务上也不同,贵宾理财是一位客户经理对应一位客户,一个产品服务多个客户,向客户销售的是产品;而私人银行服务则是一群客户经理服务一位客户,向客户销售的是投资组合。“光大私人银行现在定的模式是‘1+1+N’,包括一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一支由金融产品专家、投融资技术专家组成的投资顾问团队以及由光大银行总行支持的专家团,成员囊括总行公司部、投行部、资金部、同业部、中小企业部等部门。”张旭阳表示。
但在信托、基金、PE/VC、第三方理财等机构的眼里,私人银行像一个销售平台。“私人银行自己没有什么投资产品可直接提供给客户,那就相当于给我们提供一个地方,来销售我们的产品。”刘习勇说。
张旭阳认为之所以客户和外界有这样的误解,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私人银行刚起步,还没有完全达到应有标准,二是中国实行分业经营,私人银行需要打通不同金融机构的边界。
向全权委托转变
目前,中国私人银行业尚未形成明显的行业竞争格局,且私人银行的服务仍保留着传统零售银行业务的色彩。
中资私人银行业务组织模式主要有两种:大零售模式和(准)事业部制模式,其核心问题是解决私人银行同零售银行业务及私人银行业务相对独立运营与总分行体制的协同问题。两种模式既有不同又有共性。具体到每家银行,同种模式下不同银行又存在一定差异,其抉择取舍一度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
前述《报告》认为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组织模式方面尚没有成功的、可复制的范例。
光大的私人银行模式就属于大零售模式,其组织架构方面,相关业务部门采用相对扁平化的管理,该行将其定义为“总分行联动”模式。
据张旭阳介绍,私人银行在经历了从卖产品到卖组合的转变后,下一步考虑未来要实现全权委托资产管理。
“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各个国家的金融、财税和法律制度存在巨大差异,文化和风俗也多种多样,如何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评估项目价值、做出投资决定、处理会计问题、应对税务风险、管理汇兑风险,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来讲是非常巨大的挑战。
一、不同会计准则的差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多种和不同的民族文化,50多种认定的官方语言、10余种会计制度。因此,实现这些地区与国家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应该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甚至直接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43个经济体已经完全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9个经济体开始着手加入到会计准则的趋同进程中,然而13个国家仍然分别沿用本国制定的会计准则。
因此,对于中国计划“走出去”的企业而言,需要在不同的国家聘用熟悉当地会计政策的财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编制会计报表,这是巨大的成本。此外,有些地方可能需要编辑多种版本的会计报表,这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巨大的挑战。
二、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风险
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汇率成为企业绕不开的话题。“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汇率波动较大,此外,各国的汇率制度差异很大。2017年8月1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出现了较大波动,使得企业对汇率波动更为敏感。尤其是一些企业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采用美元进行结算,再将美元结汇成人民币,面临双重汇率风险。
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甚至会吞噬盈利,某公司在一个泰国项目上盈利1000万元,但汇率波动造成的实际损失却超过了千万元。
在汇率波动频繁的情况下,企业要避免汇兑损失,能借助的主要是远期结售汇、人民币掉期、期权、货币互换和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汇率保值工具。但这些工具专业性都较强,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专业性的服务。
此外,各国汇率制度的差异也不容忽视。很多西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汇率制度都不太一样。
有时由于东道国的限制,甚至存在无法汇出或汇入现金流的情况。例如,2014年底,由于国际油价下跌,俄罗斯的外汇收入锐减,同期西方制裁引发了俄罗斯大量资本外逃,导致俄罗斯外汇储备持续减少,因此俄罗斯采取了一些事实上的汇兑限制,中国在俄企业难以将所得卢布汇出至俄境外。同时,在西方的制裁下,俄罗斯卢布大跌,卢布兑美元跌破80大关,跌幅接近20%,中企在俄的投资不仅汇兑困难,还面临着大幅缩水的压力。
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汇兑风险的发生概率已经不断减少,但是在依赖单一商品赚取外汇收入的国家,一旦该商品价格暴跌,如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与依赖食品出口的阿根廷,该国在面临外汇收支不平衡的压力下就有可能实施外汇管制,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跨境融资挑战
据德勤的数据,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表现活跃。2016年全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145.3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8158份,新签合同额1,260.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同比增长36%。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地区,投资的主要方向是金属和能源开采以及制造业、基础设施如电力和建筑业,还有橡胶制品。增长最快的则是南亚地区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主要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讯技术、软件设计开发、金属开采和制造等行业。
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中国企业一般很难在国外获得资金,主要依赖于国内融资。但总体而言,中国的金融机构对国际通行的融资模式还不熟悉。国际上通行的融资模式大多为项目融资,基本原则是以纯商业的模式来组织融资并执行项目,让最有能力承担项目的参与方承担风险。中国的金融机构目前还是更习惯于、A向于担保类项目,而非项目融资类项目。纵观“一带一路”辐射的国家,愿意提供担保的政府屈指可数,若中国的金融机构不做改变,很难满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迫切需求。
此外,融资成本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目前有巨额外汇储备,也有很多很好的项目想从中国进行融资,但是融资成本很高,还需要支付7%的保费给中信保,很多以商业模式推进的项目就此打住,进而转向了韩国和日本企业。原因很简单,日本和韩国的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借贷成本和保险费率远远低于中国,且融资期限长、审批时间短,还不需要担保,这些都是目前中国金融机构无法做到的。
在融资过程中,民营企业更加困难重重。由于中国企业在国外融不到资,只能回国内融资。但商业信贷门槛使得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单位资金。
沙木什卡尔有限责任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上亿美元的水泥厂,自2014年开始,在当地的各种政府部门批文都已批下,项目议会也已通过,在中国商务部亦有备案,但在国内融资一直不太顺利,最近正在谋划到香港及其他西方国家融资5亿元人民币。
所以,融资对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构成非常大的挑战。
四、税收风险
中国企业在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取得成功并非一路坦途。由于跨国经营运作活动的大大增加和不同沿线国家税收法规及征管环境与中国的巨大差异,中国企业在过去十几年中建立的国内税务管理理念往往难以继续应用于国际化的经营模式,从而使海外税务风险的管理成为值得中国企业管理层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如果企业无法制定与境外投资战略相吻合的税务管理策略,在不熟悉海外投资税务环境的情况下,不能通过有效防范措施充分化解投资经营中的税务风险,将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错失良机,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在全面了解投资目标国税务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出税务成本合理且风险可控的控股及融资架构,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从企业税务管理的内容上看,涉及中国、投资东道国以及相关第三方等多个税务管辖区的税务规定、征管方式以及对国际税收规则的理解往往存在不一致之处,这些差异对企业的海外项目税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走出去”企业首先需要面对全新的税收征管环境。以往在境内开展经营的中资企业,能够较为方便地获知税法规定,与主管税务机关在进行交流时也不存在语言或文化上的障碍,较容易做到税务合规。而在海外投资项目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税务规定和税务影响,包括中国企业作为投资方在中国和投资东道国的税务影响、境外项目公司在投资东道国的税务影响、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如需设立)在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税务影响以及在投资东道国的税务影响、业务利润在位于不同国家的关联公司之间分配的不同结果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进行研究。不少中国企业在国际税收及其风险防范方面的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加上中外税收制度和征管方式不对称,使得一些跨境税务事项的实施和衔接存在困难。
目前来看,对外投资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重复征税的风险
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制情况不尽相同,且我国与部分国家税收协定较为陈旧,可能导致重复征税。
2.未充分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风险
由于各种因素未能充分享受税收协定的惠税率或税收抵免,导致企业多交税。
3.因转让定价和反避税问题导致的风险
全球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促使各国高度关注转让定价和其他反避税问题,企业传统的税收筹划方式面临税收风险。
4.海外并购标的企业的历史税收问题的风险
海外并购是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若标的企业经营历史中存在税收问题而在尽职调查中未被发现,并购企业在完成并购后将面临税收风险。
5.税收歧视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法律传统、监管体系使我国企业在部分国家的投资可能面临来自于各方面的税收歧视。
五、海外并购的挑战
据普华永道的并购市场报告显示,中国2016年并购市场的交易金额与交易数量均再创新高。中国大陆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量增加142%,投资金额增幅高达246%,达2210亿美元,几乎是2015年的3.5倍。其中,有51宗大额海外投资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几乎是2015年纪录的两倍。
金融数据公司Dealogic的研究发现,2016年中国企业共宣布了745项跨境交易,占亚太地区海外投资总金额4451亿美元的一半以上。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以重工业和制造业为主,中国最初的海外并购主要是为钢铁企业寻找所需的原材料,以保证国有工厂的充足供应。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其海外并购的胃口也越来越大。现在,收购重点已转向中国所需的品牌和技术,以支持中国由出口型经济转变为国内消费型经济,也就是所说的“新经济”。
2013年之前,中国的海外并购主要由国有企业主导,他们收购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开采权、加拿大的能源生产商,以及非洲的铜矿。而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正在抢购意大利的足球队、美国电影制片厂和法国时装公司等大型资产,而政府背景的企业则在购买芯片制造商和农业技术。2016年,民营企业主导的海外并购市场,交易数量达到了2015年的三倍,并且第一次在金额上超过国有企业的交易总额。
十年前最大的并购目标――能源领域从占比54%下降到10%,而工业领域却从25%增长到51%,几乎翻了一番。最引人注目的是TMT(电信、媒体和科技)以及消费者/零售业,在此期间惊人地增长了900%。
跨境并购已经成为获取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重要途径,中国企业将继续在国内及全球范围内进行大量的并购活动。
【关键词】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0 引言
现阶段,经济领域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小微企业在扩大就业、创新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不可代替。因而,为确保小微企业能够稳定发展,近年来政府和中央提出了关于小微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曾经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的税收制度,减轻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2]。
1 小微企业的准确界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1]以及财政部印发的《小企业会计准则》[2]中 的相关解释,小微企业并不等于小企业,其准确的界定标准是不尽相同的。
小微企业在税收管理范畴内包括小型微型企业[2]和小型微利企业[2]。具体来说,它们分别定义如下:a)小型微型企业是指根据营业收入、从业人员、资产总额等多项指标,再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而通过一定标准划分而成的中型、小型、微型三种中的一种。具体涵盖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餐饮业等共计十六项。需要注意的是,小型微型企业在适用范围包括境内合法的各类企业和个体户及在此以外的行业。b)小型微利企业是符合企业所得税法相关规定,依法从事国家非禁止和限制行业,并在缴纳所得税、资产总额及从业人数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1)从事工业的企业,年度缴纳所得税低于30万,资产总额低于3000万且从业人数低于100人;(2)非工业行业的企业,年度缴纳所得税低于30万,资产总额低于1000万且从业人数低于80人。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难发现,小型微型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区别:a) 范围不同。小型微型企业包括一般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而小型微利企业只适用于一般企业。b) 界定标准不同。小型微型企业的界定指标分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员而小型微利企业还要包括企业年度纳所得税额这一指标。同时,即使同属一类的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标准也不尽相同。
2 关于微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自2011年10月12日起,针对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政府了相关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该政策将持续到2015年底。其中包括了对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印花税等税收的优惠。但目前,许多小微企业由于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缺乏专业财务人员,导致企业不理解税收优惠政策。因此,本文在此对相关政策进行整理,便于广大小微企业真正熟悉税收优惠政策。
2.1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最低可达10%
小型微利企业低税率优惠政策,是指国家税务总局响应国务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而制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就意味着,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25%相比,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税负降低了20%.
为继续发挥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小企业发展,去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专门下发财税[2011]4号和财税[2011]117号[4]两份文件,以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根据这两份文件的规定,小微企业具体可享受的税收优惠可归纳为:小微企业2011年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万元(含)的,2012年至2015年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万元(含)的,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符合上述规定的小微企业,实际执行的企业所得税率只为10%,税负与一般企业相比降低了60%。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得出:2011年度,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的小型微利企业,实际上执行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为10%;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至30万元(包含30万元)之间的,执行20%的优惠税率。2012年度至2015年度,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微企业,执行10%的所得税优惠税率;6万元至30万元(包含30万元)之间的小微企业,执行2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2.2 增值税和营业税提高起征点
按照税收政策,小微企业划分的行业中,涉及增值税的主要是工业、批发业和零售业。对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地区,还包括了交通运输业等现代服务业。
具体来说,提高了增值税的起征点。月销售额不低于2万元才缴纳增值税,按次纳税的提高至每次(日)销售额500元。小规模增值税征收率为3%。对员工制的家政服务免征营业税;同时提供营业税起征点,月销售额不低于2万元才缴纳营业税,按次纳税的提高至每次(日)销售额500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自2011年11月起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大幅度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但是增值税起征的适用仅限于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而那些达不到起征点的小微企业仍然不能适用该税收优惠政策。
2.3印花税免征优惠
为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财税[2011]105号文规定,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止,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企业要注意上述小型、微型企业的认定,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4]的有关规定执行,相关企业可以按照此标准对照判断本企业是否属于优惠范畴,能否享受税收优惠。
2.4其他涉税优惠
除了以上优惠政策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还有针对小微企业的其他优惠,如根据相关规定的行业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低于2亿的企业贷款延长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期限;对依照工信部相关规定认定的小微企业,自2012年1月1日起到2014年12月31日期限内,都免征发票工本费。
3 结语 小微企业在新企业税法下,有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遭遇不同程度的挑战。需要指出和说明的是,小企业应及时更新旧的生存和发展观念、结合自身的
各种优势,以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导向,调整企业投资和发展的方向资,最终在市场经济下的现在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总之,小微企业长期扶持政策已经确立。我们应该尽快对税收政策做出合理的完善和修正。在一段时间内,应该充分运用各种财税政策手段,促进小微企业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梅.小型微利企业税收筹划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21(10):239-240.
[2]肖盛勇.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及其税收 优惠政策实用性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4):89-90.
[3]方赛迎.小型微利企业界定范围的重构―论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实施[J];生产力研究,2009,(15):173-174.
看好市场 上海首家不锈钢市场开业
日前,上海宝翔不锈钢交易市场隆重开业,这是迄今为止申城第一家以经营不锈钢为主的专业化交易市场。该市场是由上海宝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并由专业经营市场的上海百强民营企业的上海宝翔物资有限公司专业人士负责经营的。据了解,该市场一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占地60亩,建有标准厂房11000平方米,商务用房4500平方米,15000平方堆场。二期工程还将投资4000万元,最终形成年不锈钢交易量50万吨规模的沪上不锈钢超市。据悉,目前该不锈钢交易市场一期工程完工的交易席位已被抢驻一空。二期工程的200多个交易席位的前期建设正在抓紧筹划之中。
招商
山东最大建材城招商火爆
国内名牌企业澳柯玛集团投资于山东烟台占地17万平方米的山东最大的建材批发市场---澳柯玛家居建材城已全部竣工。在日前该商城的招商说明会上,招商形式异常火爆,来自全国许多城市的建材商当天就签定了近3万多平方米的租、购合同。据来自韩国、哈尔滨、威海的客商介绍。之所以钟情于这个山东最大的家居建材城,主要是由于其低廉的租售价位增强了业主的保值增值的信心,另外其科学规范、门类齐全的业态布局也是国内大型批发商城中的罕见。
拟建
合肥要建皮革商品集散地
近日在合肥召开的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新闻会披露,合肥市已决定建设一个覆盖安徽全省的皮革商品集散地。据介绍,10年来,我国佩挂"真皮标志"的皮革制造企业已经有485家。中国皮协于2003年对哈尔滨、大连、合肥等7大城市的31个零售、批发市场进行销售调研发现,在21家商场销售额居前十名的皮革品牌中有六至七成佩挂了真皮标志。安徽省的黄牛皮全国闻名,皮革深加工上却发展缓慢,在该协会提供的485家真皮标志企业中就没有皮革企业的名字。据介绍,目前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要通过发展皮革业,来带动畜牧业的发展。根据权威预测,国内皮革业至少有20年的黄金发展期。
商机
拉萨零售业蓬勃发展
目前拉萨已有大型商场(仅从规模而言)近20家,而且由市中心向郊区扩展的主要街道上,正在建设中的各类楼宇也大都设计有商场功能。市场调查表明,现在拉萨大部分商品的市场零售价同内地相比高出约8%-9%左右,这一数字比两三年前有所下降。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这一数字在今后还有下降的可能。有商家预言,青藏铁路通车后,拉萨人口流动量会大幅增加,大型商场应有长远的规划来应对将来激烈的市场竞争。
搜秀城欲打造全国大型连锁主题商城
近日,在北京,一个由中友百货创业团队和日韩先锋设计师领军的新型商业项目--搜秀城,8月将在南城金伦大厦的原址上全新亮相。据总经理周东权介绍,搜秀城将定位于有待升级的商品批发零售市场,打造一个集百货商场良好服务、舒适环境和批发市场低廉价格于一体的全新业态。据介绍,搜秀城既借鉴商品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又在商户服务、消费环境等方面借鉴百货商场的模式,同时引进地道的韩日美食、中华料理,品牌咖啡店、主题餐饮。而国内第一家3D数码电影院和体验式网吧,游戏厅等也将落户于此。另据了解,搜秀城的优商招商计划正在进行中。所谓的优商,即现有市场中的优秀商户。据悉,地下一层、地上十层的搜秀城连同二期的开业,总面积将超过10万平方米。北京搜秀城将作为此种经营模式的旗舰店,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主要城市。
出招
工商总局紧急通知:专项整治集贸市场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发出紧急通知,对专项整治集贸市场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严厉打击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此次专项整治集贸市场的范围,主要是各类工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及中药材等商品交易市场。重点整治辐射面广、群众反映大、假冒伪劣等问题比较严重的集贸市场;重点查处集贸市场内与工农业生产和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假冒伪劣食品、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重要工农业生产资料、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家用电器、建筑和装饰材料等商品。按照国办《通知》的要求,整治期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会同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重点抓20个市场和浙江、广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四川、陕西等11个地区,以点带面,全面推动集贸市场整治工作。国家工商总局决定专项整治工作从3月至8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项目
中韩双方联手开拓新疆兰花市场
近日从乌鲁木齐广场举行的"天牧杯"园林花卉艺术大赛上获悉,由中韩双方合作的年产二十万盆高档兰花项目已经落户乌鲁木齐市郊,新疆在相继成为全国薰衣草、一品红、杜鹃、牡丹的主要花卉产地之后,又将成为大花惠兰的重要产地。据了解,这个二十万盆大花惠兰种植项目,由韩国青山花苑株式会社和新疆天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韩方负责提供幼苗和技术,中方提供人力及相关设施,该项目建成后可以满足中国内地大花惠兰市场六分之一的需求。新疆从2001年才开始利用温室技术进行鲜花栽培,最先开始栽培成本低于十元人民币的一品红。首批五千盆本地产一品红上市后,即以每盆五十元左右的价格被抢购一空。随着众多的企业加入鲜花培育行业,新疆已经形成一个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辐射南北疆的网络。在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玛纳斯、奎屯等县市都建有规模、档次较高的花卉专业批发市场。
升级
广州沙东有利国际服装批发城改造完成
广州市沙河服装批发市场经20年时间自发形成华南地区最大规模和影响的服装集散地。现有批发市场13个,每天服装批发量500吨,旺季可达800吨。但因历史因素,原来存在严重的消防、交通、治安和卫生等问题,被列为广州市十大火灾隐患之一。沙东有利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市、区政府部署要求,投资2亿元,实施沙河服装批发市场改造升级第一期工程--广州市沙东有利国际服装批发市场城建设。现该工程在市、区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沙东有利集团公司克服种种困难,经过8个多月的奋战,2004年4月29日如期试业,5月12日举行升级改造落成开业典礼。一座高五层,面积4.4万平方米,顺时螺旋上升无楼层分、集现代化设备设施于一身的、辐射华南地区、面向全国,并逐步世界的融服装批发销售、写字楼、展示服饰品牌、产品分销、电子商务网络、行业信息、物流仓储配送、传播服饰文化的现代化服装批发专业市场矗立在广州的东部。
要闻
一、国内电视购物频道及美嘉购物频道发展历程
1.电视购物的类型。
电视购物主要有两种模式:电视直销和专业电视频道。二者的区别如表1:
电视直销模式以橡果国际、七星购物为代表,后者以湖南欢乐购、央广购物、东方CJ为代表。
2.美嘉购物频道的发展。
由于我国电视直销缺乏行业协会监管,加上电视直销相关方面的立法滞后,使得电视直销虚假广告时有发生,对消费者权益和媒体公信力造成了严重损害。2006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和工商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对瘦身丰胸、减肥增高等“黑五类”进行了重拳打击。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解决电视购物行业的虚假广告。
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3月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湖南卫视注资亿元成立“快乐购物频道”。它依托湖南卫视品牌优势,力图打造中国新一代家庭购物模式。2006年12月28日,央视宣布开播“CCTV中视购物”频道。2007年10月辽宁广播电视台立项并独家投资创办的百货业态辽宁宜佳电视购物有限公司,次年1月19日宜佳购物节目开播。之后,国内新生的购物频道如欢腾购物、家家购物、居家购物、乐家购物、好易购等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湖北省广播电视台抓住电视购物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于2008年2月与韩国好丽友集团合资成立湖北广电美嘉商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近2亿元开拓电视购物市场。它是以原都市频道为销售主平台,成立美嘉购物频道,辅以网站、DM杂志、广播等多种媒体渠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的现代流通企业。它拥有近6000平米的办公大楼、120个坐席容量的呼叫中心、400平米的演播室、超过1万平米的物流仓库,每天播出24小时,其中直播8小时,在湖北省的覆盖用户达680万户,物流配送直达全省13个市州102个县市(区)1220个乡镇(街道),并于2009年覆盖广西壮族自治区。
目前,湖北美嘉电视购物频道所出售的产品种类丰富,从电子产品到家居用品,从品牌化妆品到服饰。2011年9月,美嘉购物开始与房地产公司合作进行房屋直销。美嘉购物每个产品播放时间20到40分钟,产品介绍方式则采用高信息量、低宣传语、全面详细介绍的方式。在服务理念上,它为观众提供信赖基础上的轻松购物体验;在商品开发上,瞄准“新、奇、特、优、廉”目标;在节目制作上,坚持“真、善、美、专、趣”的传播理念;在物流配送上,追求“快、准、捷”;在售后服务上,做到“贴心、放心、耐心、专心”;在品牌建设上,致力于提高“知名度、满意度、忠诚度”。
美嘉购物是湖北广播电视台探索商业化经营模式的项目,也是得到各界共识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广电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期以来,电视行业盈利模式单一,创收主要靠广告。但是,宏观经济的波动和政策的变化都会给广告创收带来影响,给自负盈亏的广电企业的运营带来较大的风险。电视购物则是电视台、企业、消费者三赢的营销传播模式。它一方面为电视台的运营提供新的创收渠道,进行产业多元化运作,降低运营风险,有助于提高电视台的整体运营能力与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提升品牌形象的平台,为其产品提供了新的分销渠道;同时,由于电视购物没有中间环节,同类的产品,价格一般比商场、超市低20%左右,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
二、美嘉购物频道发展优势
1.更加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美嘉购物频道是由湖北广电总台和韩国好丽友集团投资创建,前者是湖北省政府直属正厅级单位,后者是韩国最大的娱乐集团之一,业务涉及多种娱乐产业,年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在电视购物、物流、零售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可谓是强强联合。美嘉购物频道因其强大的媒体支撑和跨国集团背景,更加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
2.对低价与舒适购物体验的追求。据美国家庭购物电视网HSN统计,收看节目的观众85%是妇女,年龄在40到50岁之间。大多数观众为年收入在4.5万美元左右的中产阶层。尽管中国对电视购物消费者的研究缺乏量化分析,但从各家专业购物频道所出售的商品也可以推断其目标消费群体与上述调查相差不大。这类消费者有大量闲暇时间收看电视节目,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对物品价格敏感。由于掌握电脑网络这类高新技术对她们来说有一定的障碍,电视自然而然地成了他们获取资讯、生活娱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电视频道在中国这代人中的权威性很高,其品牌的美誉度远远高于任何一家商业网站。丰富的购物经历,让她们对商品的性价比比年轻一代更为敏感。专业电视购物频道缩短购物流程,减少了中间商的加价环节,产品从厂家直接到达目标消费者,商品价格自然对此类消费者有着巨大吸引力。另外,美嘉购物频道一般提供享受七天免费送货上府、开箱验货及货到付款、七天免费鉴赏期、对商品质量不满意可免费退换及先行赔付等特色服务。这既为消费者节省了交通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也为消费者解除了订购商品不满意的后顾之忧。总之,这种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舒适购物体验。
3.美嘉购物频道是一种跨界经营的全新形式。通过电视购物频道,电视媒体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节目—观众—广告商”的二次销售模式,而是直接和受众接触,省却了中间环节,能够做到利润的最大化。通过这种方式,电视媒体转型成为了商品销售商,并且拥有自己的信息平台;而消费者则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需要的商品。这种优势是传统购物模式无法比拟的。美嘉购物频道完全按照上市公司的模式组建并且进行运作,在营销、企划、物流和电子商务与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引进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为美嘉购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美嘉购物频道发展的挑战与不足
1.电视购物的信誉问题。这十几年来,电视直销节目在各大电视台进行的轰炸式播出,其中不少夸大产品功效、虚假宣传、欠缺售后服务,给消费者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很多消费者无法辨别专业的电视购物频道与电视直销陷阱的区别。因此,电视购物频道制作的购物节目很难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并引起其消费欲望。
2.美嘉购物频道覆盖难题。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和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造成了区域市场区隔明显。电视频道资源以地域行政为界。美嘉购物作为一家省级非上星电视频道,范围限于所在省的行政区划内。尽管美嘉购物已经覆盖广西壮族自治区,但是与位于第一梯队的其他购物频道相比,覆盖范围还远远不够。中视购物基本实现全国主要城市的布点覆盖;湖南快乐购进入了全国 40多个区域市场;家有购物频道信号也覆盖了23个省级行政区域,频道信号辐射超2.2亿电视观众。美嘉购物频道先天就被束缚了市场规模,规模经济效应无法发挥,再加上第一梯队的竞争对手正在蚕食湖北地区的市场,美嘉购物频道面临着被动竞争的局面,有限的区域市场也在不断压缩,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3.美嘉购物频道细分市场模糊,产品类别相对单一。很多公司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法吸引市场中所有的买者,必须确定自己能够提供最好的服务并借此得到最大盈利的市场部分。在各家购物频道提供相同的服务时,产品是电视购物竞争的核心。美嘉购物频道产品线还过于单一,一般是 3C用品或者居家用品、美容用品,并没有为其目标受众40~50岁的女性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商品展示的形式也过于狭窄。
4.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购物行业竞争除了来自本行业内部不同企业,如中视购物、湖南快乐购等,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来自于淘宝、京东商城等一大批网上商城。它们不仅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更有着海量的产品。处于领军地位的湖南快乐购,从开播截至到2011年销售额70多亿元,而淘宝仅2011年就5131亿交易规模。快乐购董事长、总经理陈刚说,从2011年开始,快乐购提出从电视购物向电子商务全面进军。根据他的规划,到2013年快乐购网购业务和电视购物要实现5:5平分天下,而到2015年,网购业务占比要反超电视购物。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此外,美嘉购物频道还存在体制不顺的问题。
四、对美嘉购物频道未来发展的建议
1.做好美嘉购物频道长期战略规划。公司的高层要高瞻远瞩,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方向的正确远比步子的大小更重要。湖南欢乐购已经提出从电视购物向电子商务全面进军。作为电视购物频道第二梯队的成员,我们是要紧跟其后,还是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做出其他的战略调整,这需要湖北广电集团和韩国好丽友集团的高层领导深思熟虑,积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战略部署。一只眼睛盯住顾客,另一只眼睛盯住竞争者。通过对顾客的关注,发现并建立有利可图的顾客关系的突破性方法,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目标市场的特点,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不能简单地模仿竞争者,使自己因为过分重视对手而过于被动,毕竟,营销的起点在于对顾客和市场的正确理解。
2.通过营销手段提升美嘉购物频道的公信力和品牌美誉度。由于前些年电视购物严重透支了消费者信心,信息相对闭塞的中老年人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对电视购物心有余悸,而这类人往往是电视购物频道的目标客户。因此,加强自身形象宣传,有针对性地帮助这部分消费者打消对美嘉购物频道的疑虑,让消费者对美嘉订购程序和售后服务有全面的认识,是美嘉购物频道日常营销应该注意的。
美嘉购物频道从2010年开始尝试与总台其他6个电视频道合作,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二次并机直播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就是一个好的尝试与开端。除了线上宣传,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社区的线下宣传也尤为重要。线下的宣传不仅可以增强其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时也是深入了解其目标受众的一种方式。当然,这些活动都要经过周密的筹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增强商品的多样性,建立自主品牌。电视购物节目必须提供大量有独特性的商品,才能不断地吸引观众来购买。全球最大的电视与网络的百货零售商克维思电视购物公司,电视购物节目中商品种类繁多。他们平均每星期推出250种新产品,其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国的“精品”。与之相比,美嘉购物频道在新产品的推出方面就显得缓慢得多。
在商品开发方面要注意几点:a.产品种类更丰富、产品线更长,而将产品播出周期缩短。更新速度的加快,才能不让消费者产生疲劳和注意力转移,顾客反复订购率便会上升,休眠顾客的人数会减少。b.创建自主品牌。在电视购物过程中,若某一种产品的业绩突出,且销售周期较长,那么,电视购物公司会考虑将其收购为自有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极力打造品牌效用。
4.结合公司战略和自身情况,逐步拓宽覆盖面积。覆盖面积是电视台生存发展之本。目前,国内领先的购物频道如欢乐购、央广购物、东方CJ,均立足本地市场,逐步向周边省市扩散。欢乐购从创办开始就选择在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频道同时开播电视购物,有线电视主要面向湖南的观众,数字电视则在全国播出。东方CJ立足上海市场,逐渐向江浙辐射,现已覆盖山东、甘肃部分地区。美嘉购物频道也应和未开拓市场的电视台积极沟通,通过租用或者与对方分享利润的方式,在当地落地,获得更多的受众。也可考虑在适当的时候进入数字美嘉购物频道电视。当然,这些都应根据其战略目标稳步推进,以免出现 “规模不经济”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利向昱:《电视购物昙花一现还是方兴未艾》,《中华新闻报》2005.3.9
[2]快乐购官方网站.公司介绍.省略/.
[3]林诗吟:《台湾地区电视直销业的发展模式》,《新闻界》2006年第4期
[4]陈红梅:《电视购物频道的现实困惑与未来发展》,《电视研究》2008年第5期
[5]张金海:《20世界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6]周凯、翁翩:《国内广电集团电视购物业务品牌建设比较分析》,《新闻界》2009年第4期
[7]杨靖、张宁:《快乐购:跨界后的边界》,《中国企业家》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