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发展趋势范文

数字化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发展趋势

第1篇:数字化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 档案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动档案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在档案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数字化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指在国家档案建设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的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和提供利用。

二、作用

档案的数字化可以节省档案存贮空间,缓解库房压力,也可以减少因对档案原件频繁使用而造成的磨损,妥善解决珍贵档案文献的利用问题,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尤其是珍贵档案的保存。它使档案管理模式发生转变,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

三、档案数字化管理主要内容

简单来讲,数字化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标准规范建设。是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并指导实施的过程,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规则”,对于确保计算机管理的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的安全、畅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基础设施建设。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三)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档案信息的管理、档案信息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安全等方面,它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建设的效益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效果。

(四)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包括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形式包括馆藏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库建设、各种数字化档案全文及专门数据库建设。

(五)人才建设。包括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特别是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四、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主要应该由以下五个要素组成:法制标准保障建设、基础设施保障建设、组织管理保障建设、安全技术保障建设和灾难恢复机制保障建设。该体系以法制标准为重要手段,以安全基础设施为基础,在整体安全策略和安全组织管理之下,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安全技术,制订统一的备份恢复策略,建立完备的综合防范机制,以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可靠、有序、高效地运行。

五、档案数字化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结合先进的技术,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虚拟化。

(一)物联网。在档案领域,物联网作为新技术在档案领域被应用于不同层面:

1.互动式档案馆。传统的档案馆展厅都是简单的展览模式,参观者只是被动地看看展品和简要介绍。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建设互动式档案展厅,使传统的档案馆变为互动式的档案馆,参观者可以利用手势与实物档案进行互动,甚至能让档案开口说话。2.烟雾报警系统。档案库房安装烟雾报警系统,采用分布式物联网可以实现对大楼不同区域的气流、温度等的全分散监测与控制。3.档案库房管理。在未来的档案库房管理方式中,库房中的每件实物档案都携带一个RFID标签,该标签存储实物档案的存放地点、来源、背景信息、内容概要等信息。通过物联网就可以掌握每个物品的准确位置及每一类型物品的数量、内容等相关信息。4.3D虚拟现实。档案馆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全三维、逼真的数字档案馆场景。用户可以自己控制在场景中游走的路线,可以与虚拟档案进行互动。5.移动办公。适于物联网应用的GPRS/TD/WSN(无线传感器网络)融合网络构建,随时随地都能利用移动终端上传、查找档案信息。

(二)云计算。网格技术很早就受到了档案界人士的关注,云计算是由网格技术发展而来的,这是云计算受到档案界人士青睐的原因之一。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云计算技术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其优点突出表现为:一是经济实惠。可以降低用户电脑的成本,减少维护费用。二是超强的计算能力。云计算中的所有计算机会运用各种不同方法,搜索众多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完整的搜索结果。三是数据安全性强。在云计算中,一台电脑的崩溃不会影响到数据的存储,因为云会自动备份存储数据。四是以服务为中心。云计算的用户不需随身携带文档,只需一台计算机,连接到网络即可获取到相关的信息和服务。

(三)商业性电子文件中心。商业性电子文件中心,是国外档案保管的一种模式,提供五种服务:简单文件管理服务、数字文件管理服务、数据保护和备份服务、文件信息销毁服务、其他服务,通过这五种服务实现服务的全面、广泛、精细、灵活、个性化、设施精良、技术先进和安全。

商业性电子文件中心虽然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文件管理机构,如Iron Mountain和Recall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文件中心。但在国内,纵然已经有此性质的商业文件中心,但绝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仍然处于模糊阶段,对其管理、服务水平和安全性持怀疑态度。

因此,商业性文件中心在建立之初,要想获得客户的信赖,就必须以服务为根本宗旨,建立一套客户所认可的、比较系统、安全、可行的文件、档案管理服务制度,不断地加强体制建设,研究新时期下的法律法规配套制度,逐步形成我国的商业电子文件中心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何灿;分布式数字化档案馆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7

[2]张勇;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

[3]钱志祥;;档案数字化管理实践[J];浙江档案;2006,01

第2篇:数字化发展趋势范文

我国的安防数字化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城市的安防数字化建设主要集中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建设,主要应用于公安、交通等专业领域和电信、金融等行业领域。 不过,家庭和个人对于安全防范需求的增长,将大大促进安防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家园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对智能安防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

安防行业数字化应用

目前安防数字化主要是内容和服务的信息化,包括图像的传输和存储,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等。就数字家园领域来讲,一个完整的安防系统主要包含门禁、报警和监控三大部分;从产品层面讲,包括防盗(劫)报警子系统、电视监视报警子系统、出入口控制报警子系统、保安人员巡更报警子系统、访客报警子系统、汽车库综合管理系统、与110报警中心联网的报警信号传输系统等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可以单独设置、独立运行,也可以由中央控制室进行集中监控,还可以与其它综合系统进行集成和集中监控。 防盗(劫)报警子系统,一般分为周界防护、建筑物内区域/空间防护和对实物目标的防护。系统的前端设备为各种类型的报警探测器(传感器);系统的终端是显示/控制/通信设备,可采用独立的报警控制器,也可以采用报警中心控制台。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要求实现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进行实时、可靠和正确无误的报警和复核。漏报警是绝对不允许的,误报警应降低到可以接受的限度。为预防抢劫(或人员受到威胁),系统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留有与110接警中心联网的接口。

闭路电视监视报警系统,一般用于对建筑物内的主要公共场所和重要部位进行实时监视、录像和报警时的图像复核。系统的前端设备是各种类型的摄像机(或视频报警器)及其附属设备;系统的终端设备是显示/记录/控制设备,一般采用独立的视频监控中心控制台或监控报警中心控制台。安全防范用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一般应与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联动,由中央控制室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独立运行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画面显示能任意编程、自动或手动切换,画面上应有摄像机的编号、地址、时间、日期等信息显示,并能将现场画面自动切换到指定的监视器上显示,对重要监视部位应能进行长时间录像。这种系统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留有与110接警中心联网的通信接口。

出入口控制报警子系统,是指采用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在建筑物内外的出入口对人(或物)的进、出,实施放行、拒绝、记录和报警等操作的一种电子自动化系统。它一般由出入口目标识别子系统、出入口信息管理子系统、出入口控制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系统的前端设备为各种出入口目标的识别装置和门锁启闭装置(执行机构);传输方式一般采用专线或网络传输;系统的终端为显示/控制/通信设备,可采用独立的门禁控制器,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各门禁控制器实施集中监控。出入口控制系统一般要与防盗(劫)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和消防系统联动,才能有效地实现安全防范。出入口目标识别子系统可分为对人的识别和对物的识别。以对人的识别为例,可分为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和编码识别系统两类。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子系统外,一个完整的安全防范系统,通常还包括保安人员巡更报警子系统,访客报警子系统以及其它安防子系统。巡更报警子系统通过预先编制的保安巡逻软件,应用通行卡读出器对保安人员巡逻的运动状态(是否准时、遵守顺序等)进行监督,做出记录,并对意外情况及时报警。访客报警子系统是使楼内居住的人员与访客可双向通话或可视通话,楼内居住人员可对楼内入口门或单元门实施遥控开启或关闭,并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向保安中心报警。

其它安防子系统是根据安全防范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如汽车库综合管理系统,要对车库(场)内车辆通行道口实施出入控制、监视、行车信号的指示以及停车计费等综合管理;重要仓储库安防系统,要对建筑物内的重要仓储库,实施有效的出入口控制、防盗、监视控制和管理等。

安防数字化面临发展新契机

随着家庭和个人需求的凸现,安防数字化当前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

首先是国家政策的鼓励。由于安防行业的特殊性,国家对安防产业的发展一直都给予政策上的鼓励。近几年,为了解决民用住宅的安全防范问题,建设部、公安部两部的各位领导十分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曾联名签署文件,要求加强民用住宅的安全防范设施。2000年起,我们国家开始实施“科技创安”工程,而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使百姓“居有所安”,以科技手段加强居民住宅小区的安防建设。在北京,2001年起就加大了居民住宅小区、农村地区的安防普及力度,制定了居民住宅科技创安小区达标率10%、力争12%的目标,以及“科技创安小区达标基本条件”的考核标准;在楼房小区中推广楼宇对讲系统;平房区推广既经济又能发挥防范实效的防盗产品;有条件的地区和住户推广联网报警服务系统,开始了安防数字化的普及推广工作。

“9.11”事件成为促进安防数字化应用的重大推动力和转折点。

“9.11”之后,绝大多数美国城市都重新评估了它们的安全防卫体系,而美国政府更是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安全防卫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袭击中国,一时间人心惶惶。为减少因接触而感染的概率,政府号召人们尽量少出门,无形之中,却帮了信息化的大忙。躲在家里的人们忙着上网看新闻,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甚至网上开会、办公。而不少社区则在原来的安防设施的基础上,建起了防御“非典”的社区安防网络;这些安防网络在发现疫情时,基本上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报警。而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SARS疫情,人们对社区安防信息化有了深刻的认识,这对安防数字化的发展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北京市政府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口号,“科技”是一个重要的内涵。在运动场馆和居住环境的智能化方面,安防数字化当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数字家园”是未来社区的必然趋势,而目前“数字家园”的产品大部分都集中于智能安防领域。可见,安防数字化在“社区信息化”中的主导地位。现在,许多买房人都把“安防”系统作为评价房子好坏的一个必备标准,所以在新开发的楼盘中,“智能安防”已经成为基本配置。对于新开发的楼盘,由于没有历史负担,其“安防”系统越来越先进、实用。

可以预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日益临近,数字家园的梦想逐步成真,未来人们的居住环境会更加舒适、安全,安防数字化有着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

安防数字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虽然安防数字化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但是现阶段,安防数字化还是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瓶颈。目前,影响安防数字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用户在安防数字化领域的投入还不是很多,这个问题随着用户对安防数字化认识的深入会逐步得到解决;另一个是技术上的局限,主要是远程数字视频处理技术的局限。

现在,数字视频处理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本地视频处理的效果已经达到相当不错的效果。但是,由于三大网络发展的限制,数字视频的远程传输和处理还难以令人满意。

其次,由于较早前的一些产品和系统采用的是分立的解决方案,所以在为一些老的社区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会出现比较多的兼容性问题。而对于新社区来说,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企业加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 首先,安防数字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大都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而由于安防领域的特殊性,在一些关键的产品和系统上,必须使用我们自己开发的技术。其次,国内上规模的厂商屈指可数。据了解,安防数字化领域现在有将近几百家企业,但绝大多数规模偏小,有实力进行技术研发投入的厂商更是凤毛麟角。

第3篇:数字化发展趋势范文

(一)传统电影制作方式

从“诡盘”、“活动照片”、“摄影枪”到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机”,电影的诞生就是各种技术发明发展的结果,一直到形成了成熟的传统电影制作方式。这一百多年以来几乎所有电影的创作和生产都一直沿用着传统的制作模式,虽然中间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比如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等的转变,但电影始终没有离开胶片这个拍摄和放映媒介,所以整个电影的制作过程也就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传统电影制作模式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剧本写作、各项计划工作)、影片拍摄(拍摄画面并录音)、后期制作(剪辑、混录、制作字幕和光学效果、底片剪接、合成印片)几个阶段。百年以来的电影创作都是在这种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下进行的,在这种制作模式下生产出的伟大影片数不胜数。在这种制作方式下电影的本体是建立在再现现实、摄影机机械拍摄、感光化学胶片、传统光学洗印基础上的银幕影像,所以电影的本质是通过摄影机和胶片捕捉、在银幕上复制出物质世界中运动物体的视觉图像。也就决定了电影的本体属性是照相写实主义,是在物质现实的复原上形成的影像。

(二)数字化电影制作模式的演进与形成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技术参与电影制作始于 1977 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与其他以往的科幻电影不同,这部影片充分利用了新的特效手段使其充满了浪漫幻想和传奇色彩。从此开始,电影数字技术一发不可收拾,数字技术参与制作的一系列杰出的电影见证了这个过程――包括《异形》、《终结者》、《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等。这一时期的数字化特技水平虽然处于初期阶段,数字技术介入电影制作更多地集中在计算机技术对影像拍摄能力方面以及数字化图像与电影影像的初步结合方面,但其新颖的内容以及与以往不同的视觉效果还是给电影本身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新旧技术在数字化制作模式中的互补与融合

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是按照线性的创作顺序进行的,所有的效果基本上都只能在最后时刻才能看到。出于各种原因,电影的最终效果与导演的要求常常会产生一些差距,调整起来也是费时费钱费力,于是导致电影成为一门遗憾的艺术。而“数字化电影制作方式打破了传统制作方法的顺序性,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都可以是同步进行的,各个部门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进行着平行的创作。”数字技术不但可以介入影像记录的全部过程,而且可以不尊重现实影像的意义而创造影像,可以任意改变和调整影像的关系。和传统电影制作方式比起来,数字技术使我们的电影制作过程越来越简单化,实时化,我们可以马上看到画面的结果和效果,也可以马上进行彻底地改变,使电影的最终效果大大提升,也就使这门遗憾的艺术没那么遗憾了。

二、中国电影数字化制作模式的启动与演进

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制作走过了跟好莱坞比起来不长的过程,香港和内地的数字化制作电影齐头并进,创作出了一些既有想象力又有中国特色的影片,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尝试,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这个过程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国的电影人结合我国的历史和现实,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艺术之路。

(一)数字技术融入中国电影制作的初期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内的一些触觉敏锐的导演就开始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电影中某些“难度”镜头的尝试。《秦颂》中“血染长河”的画面就是在电脑中染成红色的,“登基大典”中阿房宫的背景也是电脑合成的,曾经可能以三维动画与真人实拍结合创造国产影片制作历史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最后却因为无力支撑巨额的开支而下马了,还有《兰陵王》也积极运用了高科技手段。从1999年开始,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历程才有了真正起步的趋势。在中国电影的数字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部影片都是在这一年投拍的,一部是当年北影厂投资最大,反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过程的影片《横空出世》;另一部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斥资 2000 万人民币投拍的《紧急迫降》。《横空出世》一共制作了12分钟的数字特技镜头来加强感染力,上影厂更是因为《紧急迫降》的制作筹资250万美元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数字影像处理系统,后来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上影数码。这个阶段中还有一些影片如《大战宁沪杭》、《肝胆相照》、《可可的魔伞》、《春天的狂想》等都尝试应用了数字技术。2000年,北影厂和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出品的一部关于从宇宙到生命的大型科教电影《宇宙与人》摄制完成,长达45分钟的电脑动画镜头也使它成为当时中国电影中数字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部影片。与此同时,擅长拍武侠片的香港电影业也在步入数字时代。代表作有号称一共运用了 400 多个特技镜头,并且票房获得成功的周星驰的《少林足球》,还有徐克导演的三维动画片《小倩》和当时港片中运用数字特效之最的电影《蜀山传》。

(二)数字化制作方式的逐渐形成与发展

从 2001 年至今,几部大制作高票房的国产大片包括香港电影无疑给低迷的中国电影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也使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制作走入了发展期。首先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在奥斯卡上大放异彩,为中国电影开启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武侠与数字化结合的道路。中国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紧随其后以创造了过亿票房的《英雄》和《十面埋伏》为中国导演首先做出了表率,其中《英雄》的海外票房超过了 11 亿,这使国内电影人认识到了电影市场化的重要性。而后来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和陈凯歌的《无极》更是以票房的新记录再次证明了数字技术巨大的市场号召力。中影集团的华龙公司、上影数码、清华同方等内地的数字制作公司也迅速地初具规模,并培养出了一些这方面的人才。香港方面更是为大陆做出了表率,《千机变》、《童梦奇缘》、《情癫大圣》等影片都是专门瞄准数字技术而诞生的数字商业大片,而 2004 年周星驰的《功夫》,将小人物与中国传统功夫融合,开创出周星驰无厘头喜剧风格的新纪元。而这些制作大都出自同一香港制作公司――先涛数码。以上这些影片无论在投资、特技比重还是在制作质量上都比前一个时期的迈进了一大步。而国内数字制作力量的水平也随着国产影片的数字化发展而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影的传统制作模式开始向数字化制作模式发展,目前国内许多电影人都在对数字技术跃跃欲试。

(三)新旧技术在数字化制作模式中的互补与融合

传统胶片在拍摄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上的优势是数字设备目前无法达到的,三维制作与实拍影像在真实度上的差异更是用肉眼就可以明显分辨出来。所以新技术的使用并不代表在数字化的电影制作模式中就完全看不到传统制作方法的影子,所谓的数字化制作方法融合了新旧技术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以胶片拍摄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实拍影像和计算机制作的虚拟影像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全新的制作方式。

三、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一)完善数字化电影制作模式

国内的数字化电影制作环节有一些都是空缺,比如国内数字特技是从广告开始起步的,这与国外并不相同。事实上国外在用传统特技的时候已经开始用一些计算机的技术,例如Motion Control技术等,所以他们是很顺畅的过渡过来的。而目前国内在传统的特技手段这一块就出现一个比较大的断档,例如模型技术、特种化妆、机械道具等技术环节都没有。相比我们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技术,这种差距更大,某些领域几乎就是空白,所以给我们做底层铺垫的技术没有国外那种沉淀。

(二)制作人员专业化设置

目前国内的摄制组中,由于投资较小所以分工没有那么细,比如特技美术师的职责往往由传统美术师兼任,特技摄影师也往往由摄影来担任,但是由于专职不同这就会影响影片效果实现的质量。所以专业化的分工也会使制作流程更加的专业,从而提高影片的整体制作质量。虽然好莱坞的分工非常细,但是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数字化制作队伍中除了以往的传统职务外基本专业化设置应包括:特效总监或称特技指导、特效指导、特技导演等,是一部影片特技创作的总负责人;特技制片,负责特技制作中总的成本预算、制作周期以及制作流程监督执行的总协调人;镜头画面设计师,为导演提供各种镜头画面的特效创意设计方案;技术指导,是某一类技术的专家或专长于某类技术的技术人员;特技摄影师,是特技影像素材拍摄的负责人;特技美术师,是特技模型、道具、烟火、遮片绘画等设计与制作的总负责人;计算机图形总监,是特技制作中所有计算机成像技术范围内的艺术与技术的总管;数字特技合成师,按创作要求利用合成设备与软件把各种画面素材天衣无缝地混合成单一画面;“三维模型建模师,是承担三维模型人物的特技制作人员;三维模型动画师,任务包括角色动画、场景动画以及人工智能动画等;特效动画师,负责制作计算机图形中产生特殊效果方面的特技制作人员;画面调色师,使影片所有镜头的光影关系与色彩关系合理连接”;软件设计师,解决各软件之间的兼容问题有针对性的研发一些软件;设备系统工程师,维护与保障设备运作正常。

第4篇:数字化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数字化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已经是日常行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办公自动化”这个概念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不论是在政府的数字化改革方面,还是学校的教务行政管理方面,或是工程领域方面,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信息化在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1什么是数字化信息管理

数字化信息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简言之就是用数据说话,将日常的信息、知识等内容以数字化了的电子信息格式进行存储和管理。同时,人是数字信息管理的主体,这些数据产生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与传统信息管理中,信息采集质量不达标、管理方法不规范与分析信息不全面而导致决策失误阻碍社会的整体发展相比,如今的数字化管理,信息更全面,更准确,更快捷,使决策者对事态发展了解的更透彻,大大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

2数字化信息的优势

相比之下数字是人们所熟悉,更容易被接受与掌握的知识之一。人们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简单易于操作。所以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追求高效率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被广泛地应用。由于数字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它对事物本身的特质与规律能有更加直观的反映。

数字被全球人民所熟知,消除了语言障碍带来的不便,更加便于各国间的沟通交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数据的记录、统计、计算、分析的速度越来越快,加快了信息处理的速度。由于数字的准确性也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并且数字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上到专业权威人士下到平民百姓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数字打交道,所以数据不论在什么阶层都能被理解接受。

3数字化信息的应用

3.1在政府机关的应用

政府部门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了提供给大众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政府机关也在不断地在行政改革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政府的数字化改革为政府效绩提升奠定了基础。此次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信息管理的关注,使信息更加透明化,便于人民的监督。传统的办公以纸张为媒介,效率低、成本高、管理不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老化,字体模糊等情况屡见不鲜,这样不利于信息的保存,也不利于之后的管理者对信息的利用参考,阻碍了政府行政职能有效的发挥。

如今的数字化信息管理,不但降低了纸张利用,对环境保护事业有所帮助外,还有利于信息的长期保存与利用,对之后的管理者了解前期发展,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供了信息支持。为实现信息高速路的建设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府机构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在互联网上就能够实现管理和服务大众的工作,利用网络技术讲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配置和进行评估。这样一来,不但便于政府的监管和整治,也推动了民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3.2在教务管理方面的应用

当我们迈进21世纪的大门,数字化在社会各个领域被广泛地应用,其中包括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已初见端倪。数字化信息管理的普及,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的有效管理效率,与此同时也深化了管理流程的优化改革。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和科研创新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为深远影响,是校园改革与发展方面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呈现趋向信息化、数字化、人性化的发展态势。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各个高校的工作重点。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设呈现出个性化、服务化、智能的发展趋势。

3.2.1强调以自主化与个性化定置的学习方式

由于现在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服务的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作为中心。而新时期的教育主体是学生。在信息管理建设方面,无论从硬件、软件系统还是教育教学资源方面来说,都从重视教师教转为了重视学生学。将原来的管理教学软件逐步变成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定置学习模式的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因材施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空间。

3.2.2从硬件建设转向以应用服务建设为主的信息管理平台

校园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主要内容为网络工程建设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去只注重了网络硬件设备的建设工作,例如,校园网络建设、计算机设备等配套设备的购置,却忽略了信息的应用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本质目标。就算投入大量资金没有发挥信息的应有作用,不但严重浪费投资也对教学服务没有任何帮助。所以,信息应用服务充分发挥作用,才是当代校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2.3提高教育软件的智能化水平

如今,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足以满足于人们不断提高的对教育资源管理方面的需求。因此,知识管理系统应运而生。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務是将各种信息资源转化成知识储备,这样一来更有利于知识的产生和获取以及对其进行重新利用。知识管理在各个高校的运行就是将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化由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集合。并且知识是开放式地提供给学生,且由专门人员负责定期的维护与管理,从而实现了知识的高速传递、普遍利用与共享。

学校的信息管理中心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涉及到计算机科技、网络技术应用、通信技术传播与软件工程开发、项目有效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有着投放资金多、建设开发难、运行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参与人员多等特点。由此可见,在建设信息管理平台之前做好项目分析和前期规划设计的工作,从大局出发、进行统一规划,以保证信息的标准化和有效的信息用户管理。

由于信息管理中心建设是周期比较长的大型系统工程。因此,为了保证整个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建设过程必须有统筹完备的安排计划,并且逐一实施,分步进行,以确保项目妥善完成,将失败的风险尽量降到最低。

由于信息是个大的网络结构,所以我们要努力将各个应用系统互联互通起来,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形成信息孤岛,而导致建设工作一次次重复进行,这样不但消耗增加,而且严重影响了信息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控制和操作的管理人员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满足用户不断增加的信息需求,这在大多数时候取决于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人员结构、道德素养和技术水平能力。一个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人员,既了解这些信息资源的核心内容及其交流的整个过程,又懂得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并能掌握适用于各种信息的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人员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形成一个好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要求其必须能灵活地运用到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心理学理论、管理理论、社会学理论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及社会经验,才能更好地为信息用户提供有品质的信息服务。

信息技术在现代的主导地位愈加显著,对管理人员的主要要求将不再局限于具体的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储存和传播等工作,而更加注重其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转为信息技术的能力。数据库技术在当前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节省不必要开支,提高系统反映能力,保证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信息技术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更是一个管理系统的内在问题。首先是确立以管理信息化为指导思想,其次是对信息化系统总体模块的设计分析。以信息技术和系统的特征与功能为模板,一般分为协调支持模块监控、信息通信支持模块、决策支持模块、过滤支持模块、智能信息处理模块和保障支持模块这六个模块内容。努力将单位管理运行的指导思想与这六个板块相结合,再加上对应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使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发挥出更大的效果和能力。

信息自动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还是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控策略,来规避网络运行时遭到病毒的感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加强保密工作的实施,利用设置访问权限、登陆前的身份认证和重要数据备份等技术以确保信息安全的有效保护。同时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以此来提高全体人员的网络安全和保密意识。

4结束语

如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信息管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与弊端。虽然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信息管理网络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思想观念、管理机制等领域还是有所欠缺,仍然有着各种问题的存在。信息技术在日常办公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应用日渐广泛,一个安全高效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应不断地思考反思,并且不断地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完善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设,为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赵轩

参考文献: 

[1] 趙国庆.试论电子政务网络的系统构造[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 (3):36- 39. 

第5篇:数字化发展趋势范文

1.数字化医院的相关概念解读

数字化医院,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多项数字化技术引入医疗卫生领域,以实现医疗信息的科学管理、医疗设备的创新研发、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可以使医治过程中的各项采集、处理、保存等各项工作得到最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确的医疗服务。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已经成为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医院诊疗能力的重要标志,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发展和推广,将会为医疗卫生领域带来更多的福祉。

2.数字化医院的现状

2.1 数字化医院的国外现状

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数字化医院早已推行多时,数字化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信息管理模式,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

医疗设备产业作为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融合了各项高科技技术,近几十年来在国际范围内发展十分迅猛。随着B超、核磁共振设备、CT扫描仪器等仪器的研发及投入市场使用,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发展为美国、西欧、日本等地区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医疗界的疑难杂症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的检查、处理方法。

2.2 数字化医院的国内现状

我国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才刚刚起步,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准,我国与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已经有了十分可观的改善和发展。我国的医疗设备产业自20世纪末开始逐步发展,中国人口众多,拥有的医院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可观。近几十年来,国内的数字化医疗设备产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之中,随着医疗设备研发的不断突破,国内的医疗水平也逐渐提高,再加上智能化的医手段不断发展,数字化的医疗信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数字化医院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3.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

3.1 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管理,对于系统的管理医疗设备档案、最大限度的发挥医疗设备档案资源共享有着重要意义。为了顺应新时代的医疗设备发展的需求,国内各地大型医院相继引进新型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诊疗服务。为了使医疗设备档案更加易于管理和检索共享,可以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相比于纸质档案,数字化的电子档案可以更加充分的得到利用。实现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的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不仅要为新引进的医疗设备做好记录与管理,还要为以往的医疗设备做好系统的分类和补充记录。

3.2 医疗设备质量数字化管理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数字化的研发进展也在不停地推进,数字化的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也变得日趋频繁。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数字化归档的同时,也应该督促医疗设备质量的数字化管理。对于某一医疗设备的更替、换新,理应做好准确的记录与处理,管理人员也应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3.3 医疗设备维护数字化管理

保持医疗设备的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减少医疗设备的损耗和故障发生频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是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并使其最大化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医疗设备的维护,既需要操作人员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也需要护理人员拥有负责的后期维护管理态度。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医疗设备的维护需要进行数字化的管理。通过日常维护、按时检修、定期更换易损耗的零件等方法,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并将进行各项维护时,设备前后期的使用状态、设备维护处理的各项详细指标进行数字化归档,通过定期检查维修档案即可知道当前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

3.4 患者看病流程数字化管理

由于各项社会原因,导致我国目前看病流程出现“挂号排队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现状,这种看病流程不仅耗时长、效率慢,甚至还会导致病患无法及时就医等现象。通过结合各项通讯与网络技术,建立数字化的预约服务体系,可以有效缩短各项就医流程所占用的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医院拥堵现象和私人预约的不公平现象。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字化医疗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为病患节省无谓的时间浪费和精力消耗,另一方面也为院方和医生减少了不必要的争端和医院管理的人力资源开支。

4.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趋势

4.1 无纸化信息管理模式逐渐成熟

无纸化的信息管理模式是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最显著的特征。电子档案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既可以有效避免档案的丢失、记录失误等管理问题,也能促进医疗信息档案的共享、提高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大量减少为建立档案而耗费的纸质材料,更加低碳环保、节省开支。

4.2 医疗平台的集成化

数字化的医疗平台将会趋于高度集成化。随着数字化医疗的逐步推进和发展,医疗平台数字化将会更加有利于民众的使用。极度简化就医流程,患者可以通过医院的数字仪器、甚至通过网络平台来预约挂号、取药等;建立一个透明的医疗平台,不让恶意抢占挂号的黄牛党、票贩子有机可乘,力求为真正需要的患者服务;合理分配患者的就医时间和医生的就诊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经历耗费。医疗平台的集成化,能够使就医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的不平等待遇等问题。

4.3 电子病历的发展和普及

电子病历是指将病患的就医记录记录于电子档案之中,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和管理。病例作为病患在就医过程中的重要记录,记录了病患的病程、就医记录、就医结果、医嘱、用药情况、复诊情况等等,理应保证其正确性并正当保存。病患在就医后期的任何结果、反应,都应该有证可循,确保就诊医生对病患的身体状况和诊疗方案负责。另外,电子化的档案方便资源共享,病患在不同医院、不同地区的医院就诊也可以依据电子病例来查询病患的就诊经历。电子病历为病患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相信电子病历会逐渐发展普及。

数字化医疗建设作为未来医院建设发展的新趋势,融合了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多项高科技技术,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未来的医疗建设发展,将会更加的人性化、智能化,为医患带来更多的福祉。

参考文献

[1]李劲松,张小光.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与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10,(02):5-7.

[2]傅征.数字化医院建设与数字医学的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09,(01):11-14.

第6篇:数字化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发展趋势指导

中图分类号:TH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085-01

每一种产业的发展和革新,都离不开对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我国是一个传统的机械制造大国,机械制造业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为了推动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进一步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从而带动行业的良性运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因而,本文综合分析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分析探讨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一点的指导作用。

一、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每一项技术都有自身独特的运行方式,为了更好的掌握并使用机械制造技术,就必须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归纳研究,为进一步的技术升级打好基础。通常来说,机械制造业的特点有如下几个:

1、系统性

每一种技术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相互渗透融合的。机械制造业同样不例外,该技术也整合力很多的新兴技术,并融会贯通,不断的促进着自身的提升和发展,诸如计算机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等。正是这种技术的大融合,使得机械制造业有了更多以前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我们分析机械制造业技术时,一定要认清其系统性,要充分考虑到该技术与其他技术学科的内在联系,从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机械制造业的本质,为技术的升级改造打好基础。

2、高效性

我们对于每一种技术的探讨,都离不开对效率问题的讨论,生产效率也是技术发展的核心和命脉。传统的机械制造业主要依靠人工操作,生产效率较低,同时还存在着较大的操作误差风险。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发展和普及,更多的数字控制和指令控制代替了人工操作,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让操作线更加的协调、统一、可控。同时,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压力和成本。

3、综合性

机械制造业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产品的生产,它和前期的市场调研、工艺设计以及后期的产品运输、销售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产业链。因此,对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的提升,对整个产业链的良性运行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4、安全性

但凡所有的生产性行业,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生产活动中,由于大量的人工操作,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操作事故。而随着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数字化控制使得机器精度和生产控制更加精密,同时,更多的生产模块中安装有报警机制,大大降低了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机械制造技术在我国发展现状

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十分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设备较落后,技术上也处于学习追赶阶段,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造工艺落后

西方国家的现代机械制造业起步较早,从工业革命开始,其工业技术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发展至今,自动化技术已经很成熟。我国机械制造业起步晚,发展比较缓慢,技术相对粗糙,目前一些尖端科技,如纳米技术等,发展并不成熟。

2、管理制度落后

西方发达国家经历工业革命的洗礼,已经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被广泛的运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我国机械制造业经历的发展时间较短,信息化并不普及,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自动化管理并没有普及。

3、自动化程度低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西方国家机械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已经极度发达,柔性制造系统已经相对成熟并普及,如自动化机床。而我国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人工模式,自动化水平相对落后。

三、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来看,机械制造业正朝着网络化、世界化和绿色化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1、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各个行业都以此为契机,进行了技术升级和革新。机械制造业也正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行业的每一个角落,诸如对机械设备的电子化操控,通过一台控制器,即可对大多数的机器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对各机器设备的运转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生产线的良性运行,对出现故障的机器快速上报维修,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确保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另外,互联网技術的精确性能保证所有指令下达的准确无误,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误差,保证产品质量和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除此之外,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够实现对机器设备参数性能的快速调节,以适应不同的生产要求。

2、世界化

如今,我们的世界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地球也被形象的称为地球村,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让国家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交流变得十分快捷。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该讲目光放长远,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商机。同时,企业也应该意识到,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正在带来跟多的压力。因此,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对技术的研究升级,通过积极主动的技术创新,来面对当今世界的机遇和挑战。

3、绿色化

在现今社会,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沉重且严峻的话题,在追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意识到环境问题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因而,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机械制造业也正在朝着绿色无污染的方向发展,改变以往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四、结语

第7篇:数字化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 自动化系统 趋势

国外图书馆自动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直到现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仍然是很重要的图书馆服务系统,在支撑图书馆事业务工作和图书馆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们所处的网络环境发生的很大改变,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提供方式截然不同,信息环境越来越开放,用户的信息行为的改变促使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也有了新的趋势,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浅谈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系统整体的构架由B/S,C/S到多层、面向服务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重新设计的ILS和最初的ILS体系结构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应用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单机系统或简单的C/S模式,而是逐步向着多层、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方向发展,由单一整体的,集中式的,以资源为管理中心的构架向分布的相互协调的基于组件的,面向用户的构架转变。各种各样的系统通过网络与其他系统实现松散耦合,大多都采用Web作为技术标准的传递平台,主要趋势之一是将服务为导向的构架(SOA)作为构架软件应用的首选办法: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基于SOA的自动化系统可以被看做是复合型业务应用,为组织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将会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机会。

二、更趋向于数字资源的统一收集加工整理和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信息载体不断涌现,数字化信息资源迅速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信息如雨后春笋。这些多载体形态信息资源的出现和发展赋予了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新的形式和内涵,这就要求图书馆需要在传统内容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国做出技术变革,尤其是处理与教学科研相关的资源,特藏资源以及研究书等的能力,统一资源管理本质是将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和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不以馆藏为中心进行资源管理,而是管理所有类型的图书馆资源,包括资源订阅,版权管理,资源访问等所有的操作过程,同时对资源的管理更加趋向于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集成整合和管理。

三、LIS 系统功能强调与网络的融合、更加注重对学术活动的支持。

现代图书馆以开放式管理和服务为主,摈弃了传统图书馆以“以藏为主”的办馆思想,凸现“以读者利用为主”的办馆理念,图书馆的服务形态已经从被动等待读者的到馆请求,进步到主动提供,服务到用户桌面的思维,馆员除了发挥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组织和利用的能力之外,还需要主动询问用户的需求,作为中介图书馆员参与用户的科研活动当中,进入到用户的教学的信息环境中,将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与个人机构进行深度整合。相应的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充分利用社会网络,提供对学术研究的支持趋势也会越来明显。

(一)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的社会网络

随着日益开放的信息环境和用户信息需求变化,图书馆要想提供用户最贴切的服务,必须要以用户为中心,加入用户的社会网络,相对应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应该提供与用户之间无缝的社会网络功能和服务,以帮助图书馆将图书馆服务和资源融入读者的网络中,获得用户评价,以明确图书馆下一步行动的方向。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这个特点,目前已经有一些图书馆网站做了尝试,将图书馆的资源放置在社会网络平台上,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史密斯研究所将一些资源放置在flickr上,用户可以查看标注和评价,用户反应效果非常好。

(二)更加注重对学术活动的支持

信息技术促使学术交流体系发生了变化,开放获取和机构仓储成为网络环境下学术传播及出版学术信息的一种新的方式,未来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应该以模块化得应用构架为图书馆提供参与与学术研究活动的工具,以便能有效地嵌入到新的和现有的科研和教学业务过程中,满足机构目前业务和未来业务的发展需要。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流程重组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图书馆工作流程的这一发展变化趋势,美国国会图书馆根据语言学科专长,将16个部门重新划分为10个部门,打破传统以载体形态加工流程的划分模式,改为按地区学科内容划分工作部门。

四、联盟模式的应用不断扩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资源的丰富,读者和用户不断增长出新的网络应用需求,现有自动化系统系统模式在应对新的开放,集成,共享的资源管理和服务需求方面的不足日益显现,由此带来的每个图书馆管理自己的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不适宜,因此面向图书馆联盟的方式成为一主要趋势。目前, 各大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供应商非常重视其产品对联盟图书馆的支持能力, 这种支持能力更注重对实体图书馆联盟的管理与服务支持。如Innovative 签约加拿大的由10个图书馆组成的萨斯喀彻温省( Saskatchewan) 新联盟图书馆, 成为全球最大的Millennium系统。

今后,图书馆对联盟模式的需要会越来越大,并会出现更多的联盟功能需求,联合编目、统一检索、业务整合与文献服务集成方面。现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需要根据用户的需要,不断完善联盟功能,增强联盟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利,刘青华.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发展状况研究[J].情报科学,2002.

[2]程美群,刘敏.论国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

[3]李欣.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新变化[J].情报资料工作,2011.

[4]张翼燕,刁剑萍.国外图书馆自动化市场发展特点[J].图书馆杂志( Library Journal ) 2008.

第8篇:数字化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830文献标识码: A

一、船舶电气自动化带来的好处

船舶制造企业在制造船舶的时候引入电气自动化设备,一方面能够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适应,提高船舶的技术含量,增强船舶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船舶的自动行驶,从而减轻航海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航运方向的准确性,快速躲避海上风暴的袭击,从而提高航运的稳定性,让航运过程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加强与外国联系,实现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认知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通讯技术和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升级,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同样也在迅速发展,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化处理信息并且做出应急处理措施。船舶的自动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电子信息化

伴随着电子设备地不断开发简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更新升级,还有电气设备的完善的通讯措施,船舶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几乎只需操作鼠标或者几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操作整个机械设备,保证信息的流畅性和可控性。再加上船舶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性因素增多,避免重复的操作工序,简化操作流程,进而提高自动化程度。

2、网络可控化

进入数字化时代后,数字网络信息处理技术不断进步,电气设备的各个部件之间通过信号通道互相交换信息,并根据指令完成工作步骤。系统传输信号的中枢是系统总线,链接各个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采取冗余结构并且分布式布置。自动化系统还可以将指令分布给闲置的执行元器件,保证充分利用资源,代替手工劳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船舶电气自动化中涉及的主要技术

自动化技术在船舶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电力电子技术在船舶轴带发电和电力推进系统中的应用、CAN网络在船舶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及船舶电站自动化系统可靠性保障技术的应用等。在船舶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目前各国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轴带发电、电力推进和自动化机舱等方面,而且这一领域的任何进展都是自动化等技术综合应用和交叉渗透的结果。

1、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在传播中主要用在轴带发电和电力推进方面。

轴带发电机由主轴驱动,其转速随主机转速而变化,根据主机运行状况和海况对轴带发电机进行控制,其是船舶节能的主要装置。目前,轴带发电常用的恒频方式可分为机械式和电气式两类,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飞速发展,轴带发电系统几乎已全部采用晶闸管逆变方式。

从电力传动角度看,电力推进系统可分为直流传动和交流传动两大类。近年来,科技在不断进步,致使交流调速得到迅猛发展,交流电力逐步实现了对直流推进的取代。在交流电力推进方式中,目前常用的有交流无换向器电动机(CCV)推进系统以及直流无换向器电动机(LCI)推进系统。

2、CAN电站测控系统

CAN电站测控系统主要包括发电机组、控制台和相关的检测仪器等部件,这些部件联系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控制网络,并且在电力的支持下进行自动控制,另外,这些部件还能将船舶上的其他部件连接到控制网络上,从而实现船舶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航运的效率,增加航运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促进航海事业的发展。

3、自动化系统可靠性保障技术

为确保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进行更安全、更可靠的工作,一些发达国家还在此领域开展了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如电磁兼容设计和容错技术设计等,这些先进的技术与设计为我国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1、电气自动化的效率更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逐渐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所以国内外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技术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自动化技术,目前研究人员主要依靠网络系统来进行研究,力求获得较高水平的自动化技术。船舶电气自动化能够实现人机对话,并对船舶的运行情况进行连续系统的监测,因而电气自动化的效率更高。

2、电气自动化设备更加完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设计人员在设计船舶的时候,会在船舶中增加更多的设备来让船舶拥有更多的功能,以此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船舶电气自动化中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将会更加完善。

3、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更加精准

船舶在行驶的过程中,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如果船舶的电气自动化系统难以对海上环境进行连续系统的监控,没有准确度较高的监控数据,就会影响航运的安全,会造成人员或货物的损失,不利于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对此,研究人员一定会让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更加精准,从而保证航运的安全。

五、船舶电气自动化设备故障的排除

1、排除故障的步骤

对于一般的电气设备故障来说,其检查步骤大同小异:首先必须弄清故障现象;查看电气线路图和说明书;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检查部位;拆卸元器件(拆卸之前各接线头应做好标记);确定故障;修理并排除故障;装复试验。

2、排除自动化设备故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要想快速排除自动化设备故障,必须遵循先易后难、先动后静等原则,只有这样,维修人员才能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从而快速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设备较复杂的部位,提高维修的效率与质量。

3、排除故障的方法

对电气设备故障的排除,可采用直观法、比较法、短路法、经验排故法,并借助测试仪器,通过测量其电压、电流或电阻进行分析判断。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故障,要根据电气系统原理图,将原理图与实物一一对照,了解系统各种动作工作原理的同时,实地察看,根据故障现象,仔细分析,列举产生故障的各种因素,反复推敲,逐步推理查找。

另外,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是做好故障排除工作的重要方面。目前,较多的轮机员对船电知识相对欠缺,特别是对电气设备故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较弱,因此,应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途径使其学习、增强船电知识,尤其是通过电气设备故障处理来提高实际的动手能力,这是尽快适应现在船舶机电设备管理的唯一办法。

结束语

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整个船舶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它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各种保障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有效减少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故障的发生几率,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有助于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对船舶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明志.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初探[J].广东科技,2011(16).

[2]白永昕,彭成.船舶电气自动化中几个重要技术的应用[J].世界海运,2005(03).

第9篇:数字化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热力;自动化仪表;安装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H86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企业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热力自动化安装技术和发展趋势将会得到更多管理者的重视,因此,在企业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自动化安装技术的重视,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切实保障仪表长期正常平稳运行,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

二、国内外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总体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l0~15 年, 少数产品接近或达到了国际水平。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 仪器仪表产品需求 旺盛 , 行业发展迅速。世界仪器仪表的总体增长率是 3% ~4% , 而我国已连续多年实现 20% 以上的年增长率, 有的产品已经占据了全世界的较大市场。但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方面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自动化仪表安装

自动化仪表安装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试车交工阶段。

(一)施工准备阶段

1、资料准备。资料准备包括施工图、自控仪表安装图册,《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31-2007、《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T3521-2007,以及其它相关技术文件等。施工图是施工单位在安装过程中最重要、最直接的技术文件,只有吃透设计意图,弄清设计理念,了解安装工程的特点、难点、重点及整体工程任务量等,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去统筹考虑,施工组织也才能有条不紊、合理有序。施工验收规范是施工中必须要达到和遵守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纪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熟悉施工图以及相应的国家验收规范、行业标准,并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掌握。资料准备还包括各种报验单和记录表格,施工表格和质量记录表格等。

2、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在资料准备的基础在进行的,具体有以下准备工作:(1)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方案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这部分要写得具体、详细,施工人员依照方案就能按步骤进行施工。施工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是施工方案的基础,只有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才能谈施工进

度。安全技术措施也是方案的一个要点,安全第一应贯穿整个安装工作的始终;(2)技术准备还包括设计图纸的会审,自控专业在图纸会审中,一是审查设计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设备、材料的缺项和提供的图纸、作业指导书是否齐全。二是其它专业可能影响仪表施工的问题。所有发现的问题都有以书面形式交设计单位,在正式施工前予以解决;(3)做好三个交底:一是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加,由设计单位各专业对底。二是施工单位自行组织的施工技术交底,主要是由施工单位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向一线负责施工的技术人员交底。最后是技术人员向施工人员作的技术交底,这一工作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二)施工阶段

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与其它专业密切配合,在土建施工期间,要明确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数量、标高、大小尺寸等。在工艺设备管道施工期间,仪表技术人员要全程跟踪其安装进程,检查确认仪表取源部件是否安装正确,确保仪表安装工作的连续性。仪表施工的高峰期一般是在工艺管道施工量完成70%时,这时装置已初具规模,全部仪表安装人员应全部到位,仪表安装工作全面展开。

仪表现场安装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仪表盘柜安装、电缆桥架敷设以及部分预制工作;第二阶段为仪表设备安装、接线箱(盒)、保护管、气源管线及引压管线配制、电缆敷设、接线查线、引压管线及伴热管线试压;第三阶段为仪表回路、系统联调试验,受现场影响还未安装的仪表设备的安装、拆卸下的仪表设备恢复;施工单位在工程结束前的自查自改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组织的“三查四定”内容的整改。。

四、自动化仪表发展趋势与对策

1、自动化仪表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向前发展, 近年来, 计算机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导致了仪表的结构概念和设计观点等都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形成了一类具有普通仪表的基本功能,又有一般仪表所没有的特殊功能的高档低价仪表。工业自动化仪表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全面扩大服务领

域, 推进仪器仪表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完成自动化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

( 1) 智能化。从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发展趋势看,智能化是其核心部分, 所谓智能化表现在其具有多种新功能。在工控方面,过去控制的算法, 只能由调节器或 DCS 来完成,如今一台智能化的变送器或者执行器 ,只要植入PID模块, 就可以与有关的现场仪表在一起,在现场实现自主调节;从而实现控制的彻底分散,从而减轻了DCS 主机 的负担,使调节更加及时,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 2) 高精度化。由于工业生产对成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家的政策和法令对节能减排也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因此提高测量仪表与控制系统的精度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例如变送器的精度,普遍从百分之零点七五提高到百分之零点零四。

( 3) 总线化。过程控制系统自动化中的现场设备通常称为现场仪表。现场总线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组建集中和分布式测试系统变得更为容易。然而集中测控越来越不能满足复杂、远程及范围较大的测控任务的需求,必须组建一个可供各现场仪表数据共享的网络,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它是一种用于各种现场智能化仪表与中央控制之间的一种开放、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目前现场总线已成为全球自动化技 术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为过程测控仪表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并为实现进一步的高精度、高稳定、高可靠、高适应、低消耗等方面提供了巨大动力和发展空间。

( 4) 网络化。现场总线技术采用计算机数字化通信技术,使自动控制系统与现场设备加入工厂信息网络,成为企业信息网络底层,可使智能仪表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随着工业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以网络结构体系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自动化仪表,即IP智能现场仪表代表了新一代控制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嵌入式 Internet 的控制网络体系结构。

(5)开放性.现在的测控仪器越来越多采用以Windows/CE、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为系统软件核心和高性能微处理器为硬件系统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技术,未来的仪器仪表和计算机的联系也将会日趋紧密, 公司表示仪器仪表设备上应当具备计算机的所有接口,如USB接口、打印机接口、局域网网络接口等, 测量的数据也应通过USB接口存储在可移动存储设备中,用这样的仪器仪表设备和操作一台简易电脑简直是如出一辙。齐的接口可连接多种现场测控仪表或执行器设备,在过程控制系统主机的支持下,网络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测控系统,实现了多种智能化现场测控设备的开放式互连系统

2、对今后发展的建议

(1)建立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产业的风险投资,降低企业税赋,尤其是增 值税,使企业能够积 较多的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扩大再生产。允许企业提取上年销售总额10%用于科技开发,计入当年成本,并能够滚动使用。

( 2) 抓住市场导向,拓宽领域在优先发展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的仪器仪表的同时,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拓宽其服务领域,培养养市场,增强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3)在产业技术政策方面,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鼓励产品出口,尤其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与之相应制定鼓励出口的有关政策;明确制定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采购政策。

(4)积极推进新一代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仪表的开发和产业化,积极发展特种工况要求的执行器与调节器等系列产品的研发,重视冶金、石化、建材 、纺织 、造纸、食品等行业所需的各种专用仪表的开发和生产。

(5)大力培养人才, 吸引和使用人才要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保证,扶植和发展一批生产基地和重点企业 ,支持一批当前国内需求较大在经济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具有示范作用的建设项目作为发展的依托工程。

(6)体制创新,优化结构。大力推进仪器仪表行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加快改革,优化结构。全面贯彻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建立行业的质量体系,加强可靠性技术研究, 提高产品内在质量水平。

(7)我国军工领域的研发和生产具有很强的实力,制订政策,鼓励民;同时鼓励民用企业接受军工任务 ,相互渗透, 促进发展。

五、结束语

在当今日趋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热力自动化安装技术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新形势下,电力自动化安装技术不仅为自控装置构筑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而且最大程度地满足自控系统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 乔卫群. 完善仪表施工技术 构筑系统运行基础[J].建设监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