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管理理论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战略财务战略
一、财务管理理论的缺陷
(一)财务管理逻辑起点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界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以财务本质为起点。但是,以财务本质作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显得有些牵强。这是因为:其一,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理论性的范畴,缺乏与实践的直接联系,以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容易导致财务管理理论脱离实践。其二,财务本质本身是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的根源是理财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对财务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认识。
因此,财务本质并非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以其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无法揭示财务管理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理财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抽象范畴,从此点出发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则符合推理逻辑。而且,理财环境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包含了财务管理实践的全部内容,孕育着财务管理理论要素的全部,以此为起点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可以揭示财务管理发展过程的全部因素和客观规律,因而是全面的、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事实上,股东财富最大化有其不足之处:其一,股东财富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而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经营业绩,还包括投资者心理预期及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理财环境,因而带有很大的波动性,易使股东财富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标准和统一衡量的客观尺度。其二,经理阶层和股东之间在财务目标上往往存在分歧。其三,股东财富最大化对规范企业行为、统一员工认识缺乏应有的号召力。
而企业价值最大化则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营造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此外,还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显然,以上利益相关者都有可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表决决定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董事会直接任免企业经理甚至财务经理;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提供人力资本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
(三)财务管理研究方法的缺陷
财务管理采用的研究方法类似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中的前提性假设如信息是完备的、交易成本为零也成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所基于的假设;最优化理论、效用理论和风险理论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基础;定量预测方法、投资决策方法、滚动预算方法等可量化的方法研究得较充分。但难以量化的内容,如人力资本、核心竞争力等在内的定性研究不够重视,忽略了这些在企业管理中可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财务管理应从管理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研究企业财务,将财务引申到财务战略的层次。还应运用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财务管理理论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解决财务问题的新方法。在重视规范研究的基础上,也不应忽视实证研究,否则就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四)财务管理研究范围的缺陷
财务管理研究范围较窄,是对工业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但随着知识经济兴起、经济全球化浪潮、企业购并重组等财务环境的变迁,财务管理范围面临严峻挑战,拓展财务管理的研究范围是财务管理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
①筹资管理的扩展。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筹资管理的内容将由原来的筹集物质资本扩展为筹集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
②投资管理的扩展。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投资战略将做出重大调整。大批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将成为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和主要动力,智力资本投资管理将显得尤其重要。同时,由于期望的高投资收益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更加重要。
③资产管理的扩展。知识资产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资产,因而将成为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应在知识资产的管理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如知识资产的筹集、运作、保值、增值和效益方面的管理等。
④收益分配管理的扩展。知识经济时代按劳分配的形式将发生很大变化。脑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人力资本最大者将拥有最重要的财务治理权,也同时拥有企业最大的剩余索取权,按贡献分配将成为收益分配的主要形式,设计报酬计划将是财务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财务管理实务的缺陷
(一)财务内控不完善
许多企业没有设置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岗位,没有建立财务内控制度建设评价、规划小组,今天想到什么,就制定什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甚至违反国家财经制度。对于已经过时、作废了的财务内控制度不进行及时清理,对执行的财务内控制度也不定期进行汇编。企业中,除了财务部门外,每个部门有各自的职责范围,又都有权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如果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协调好,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漏洞。如固定资产管理,既存在财务部门的要求,又存在资产管理部门的要求,这两个部门不协调好,固定资产管理难度就增大。在财务内控制度监督上不得力,把财务内控制度制定下发就了事,不开展财务内控制度的检查和考核,有的单位内部审计组织形同虚设,对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监督软弱无力。
要矫正财务内控缺陷,必须明确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以财务内控制度去约束其它专业管理。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企业其它各项管理工作成效如何,最终都要通过财务指标反映出来,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要依靠财务管理系统。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企业其它内控制度要遵循财务内控制度的要求,体现成本观念、效益观念。同时还必须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缺乏财务激励机制
企业缺乏财务激励机制。按理论来分析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即股东作为资本所有者是委托人,经理层作为经营者是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股东和经理层之间存在着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偷懒行为,即经营者所付出的努力小于其获得的报酬;二是机会主义,即经营者付出的努力是为了增加自身利益而不是所有者的利益。这种道德风险的存在,客观上要求委托人通过对经营索取权的分享建立激励机制,将人的潜力诱导出来。
财务激励手段包括:①股票期权制。传统的薪酬分配形式,如承包、租赁等,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和调动经营管理者积极性的作用,但其弊端是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和消费行为的铺张浪费。股票期权则能够在一定程度消除上述弊端,因为购买股票期权就是购买企业的未来,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营者收入,促使经营者更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将管理者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管理者关注企业长期价值的创造。②结构工资制。结构工资包括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年功工资和浮动工资,它具有灵活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合理安排工资构成中各类员工的工资关系,调动各方面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财务激励作用,既降低现代企业的成本,又增加企业的亲和力。
(三)财务评价体系不完整
财务评价体系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过分地重视取得和维持短期结果、所讲述的是过去的故事、在使未来的增长得以实现的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资本方面,财务评价方法显得力不从心、财务评价方法过分注重公司财务业绩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可直接计价因素,忽视非财务指标的不可直接计价因素。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像市场占有率、创新、质量和服务、生产力以及雇员的培训这类的非财务计量应该在业绩计量方面起更大的作用。
事实上,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都是企业总体业绩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财务业绩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表现的表象、结果和有形资产的积累;非财务业绩则是通过经营管理系统获得的内因:过程和无形资产的积累,对企业整体长远的兴衰成败关系极大,是本质的东西。因此,理想的选择应是财务与非财务评价系统的有机结合,一是需要进一步拓展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二是需要研究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如平衡计分卡就是一个企业业绩综合指标评价系统。
(四)抵御风险能力弱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失误如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赊销比重过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等都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巴林银行的倒闭、大宇神话的破灭、巨人集团的轰然倒塌,敲响了抵御风险的警钟。如何控制风险,如何转移风险,是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企业应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战略是现行财务管理的自然扩展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取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成果也十分显著。但不容忽视的是,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和战略管理的广泛推行,对企业财务管理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这个问题亟待我们解决。梅厄教授指出,尽管财务理论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它对战略规划却几乎无影响,财务理论必须扩展,以协调财务和战略分析。我们认为,在环境复杂多变并实行战略管理的条件下,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今企业的要求。无论从理论层面上还是从现实层面上看,以战略管理的思想方法为指导,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加以完善和提高,从而将之推进到财务战略的新阶段,都是一种历史和逻辑的必然发展。
(一)从理论层面上看企业财务战略的逻辑必然性
科学发展史证明,任何理论的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其密切相关的理论与学科发展状况的影响与制约,有时这种影响甚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J.K.Shank等人在其《战略成本分析:从管理会计到战略会计的演进》一书中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阶段的论述,对此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他们指出,历史地看,20世纪40年代盛行的成本会计未能把50年代已开始流行的决策分析框架纳入其体系中,因而缺乏决策相关性。这一原因导致管理会计取代成本会计成为一种新的决策框架。战略管理这一新的决策分析方式的蓬勃发展,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并普遍认为其缺乏战略相关性,不能为战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决策分析。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末期开始,人们开始尝试把战略的因素引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中,从而将其逐步推向战略管理会计的新阶段。由上述情况可见,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和管理决策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把战略因素引入管理会计分析体系,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是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一个非常自然和符合逻辑的扩展。
财务管理的状况与此类似,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它的理论与方法必然要受到一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极大影响。在现代企业高度竞争、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企业领导者如果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已经无法面对新的环境和形势,企业对此做出的必然反应是把战略管理作为管理的中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当然不能无视战略管理的要求。企业要实施其战略,必须拥有将战略设想转化为现实的必要的资源,以及推进战略实施的具体行动。资金是一切企业战略实施所必不可少的关键资源之一,资金投放是推进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条件。所以,企业战略能否成功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个战略期间内是否具有与其协调一致的资金支持。把战略问题与其要素引入财务管理领域,从而将其推向财务战略的新阶段,是战略管理理论蓬勃发展并受到广大企业重视的一个必然趋势,是现行财务管理在理论上的一个符合逻辑的自然扩展。
(二)从企业的现实环境看企业财务战略的历史必然性
(1)企业环境的复杂多变需要财务战略。企业的内外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赖以运行的基础和条件,财务管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企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金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变化,还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人员等方面的变化,都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有时甚至是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复杂多变的企业环境对财务管理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既给企业财务管理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机会,也产生了很多威胁。是否能把握住环境变化的趋势,趋利避害,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成败的关键。许多企业之所以陷入资金周转不灵、资金效益不佳的境地,就是因为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威胁准备不足,不能及时应变。而另外一些企业则善于审时度势,及时应变,获得了良好的财务经济效益。上述情况说明,在复杂多变的企业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以弄清企业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作为基本出发点,把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利用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财务管理,以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但从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看,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针对上述企业环境的客观要求,借鉴战略管理的思想,提出。企业财务战略。这一范畴进行研究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它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考察企业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财务管理的眼界更加宽广,更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
(2)研究财务战略也是我国企业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无偿使用,赢利全部上缴;投资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企业不能按照市场需要进行投资活动;即使是留给企业的各种基金,也必须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使用,形成了“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这种状况。在这种体制下,企业既不必操心资金的筹措,也不需要关心资金投放的方向、效果等问题,即企业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工作,因而财务战略对企业来说也就更没有必要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企业的经营机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开始拥有筹资权和投资权,企业环境也由封闭转向开放,由死板转向灵活筹资渠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等情况已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管理职能,加上企业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就有了客观需要和可能。特别是资金短缺和资金运用效果不佳仍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原因。因此,制定实施财务战略,更好地为企业的竞争发展筹集资金,投放资金,不断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对我国企业就显得更为必要。
总之,对企业财务战略这一领域进行研究,从理论层面上看存在着逻辑上的必然性,从现实层面上看,则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认识并运用财务战略,对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第1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近年来,随着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各家公立医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但各医院在日常实施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不协调之处,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理解角度有偏差,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缺乏会计信息的支持与监督;医院资产管理缺乏可操作性,效益核算分析不健全等等。在对公立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同时,发现其不协调之处,提出两者相协调的对策与建议,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规范财务核算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了操作方法与研究方向。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重视管理会计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发展规模的扩大,对医院财务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高素质财务人员参与到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中。实际工作过程中医院普遍注重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将财务人员定位于行政后勤类,或者简单地认为财务人员就是简单的会计,从事记账、资金收付等日常工作,在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上并没有像对医疗人员那样重视;同时医院财务主管、业务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记账、报账等会计基础核算工作上,不注重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新专业知识的学习,长此以往,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医院财务管理中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能力的提高。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的智能作用,就需要很好地引入和完善管理会计,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为医院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以实现医院经济管理决策最优化。传统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做记录、是“向后看”,属于一种专业技术,而不会大量涉及法律的、政策的、医院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很多功能等。而管理会计是“向前看”,以发展的眼光来规划未来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医院战略。管理会计从精细化角度设计指标,跟踪、调整直至优化组织结构。要求医院整合内部资源,做到精简高效,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目标清晰,发挥内部组织结构的协同效应,实现财务精细化和管理精细化。同时,管理会计中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差异分析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绩效考核的效果。总之,管理会计是实现医院价值持续增长科学而有效的理论体系,是整合和梳理医院的临床业务流程、财务会计、经营管理的系统工具,有助于实现医院各种资源的统一运作、共同实现医院价值最大化。
二、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在维护公益性的前提下,强化日常经济活动,调动各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格预算管理要求,实现医院总体收支平衡。要从根本上解决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协调好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关系,财务制度解决好怎样开展预算管理,会计制度解决好如何开展预算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转变观念。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人员应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通过预算编制掌握医院现有资源配置情况,将医院的一切医疗活动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来,有效组织医院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二是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是基础,是保障。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能保障预算工作有序开展,有效克制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将预算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三是要优化基础会计数据信息。首先,对医院总预算目标进行合理分解,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步汇总”的编制步骤,层层落实到有关部门、科室,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科室加强预算管理,提高科室经营管理水平。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尽快推出适合医院的预算管理细则,以单位财务会计数据信息为基础,结合本单位预算编制需要设计出行之有效、简单易懂的预算编制填报表。其次,对临床业务科室进行必要的预算编制培训,强化预算控制意识。最后,以预算的执行情况、执行业绩为标准进行绩效评价。财务部门根据月度、季度财务报表、收入支出明细表量化分析各职能科室及全院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发挥相应的会计监督职能。年终确认相关科室预算管理业绩,将预算评价结果与年终医院绩效评价相结合,奖惩到位。
三、加强资产管理,完善资产核算办法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实物管理,不提折旧。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理解为购买图书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同时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图书卡片或明细辅助账,进行实物管理。
在建期购进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没有明确其成本归集的途径,实际操作中应在“在建工程—设备安装”科目中进行归集、核算。加强对固定资产改扩建当中资本化支出的管理及核算,严格执行制度及各项规定中的资本化标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严格资产清查及报废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并根据公立医院的性质、规模按年总收入划定不同比例的坏账计提比例。借鉴企业的报表分析模式进行细化,认真编制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报告,加强对设备效益分析的宽度和深度,综合各部门医疗设备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
四、硬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
《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成本的调整、编制、执行等工作程序,将收入和支出费用都纳入成本的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医院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各个医院的做法不同,势必造成各个医院的成本差异较大。为了配合财务制度中对医院成本管理的要求,会计实务中对各项支出、成本费用的核算入账要尽量细化,科室要准确,能用实际发生数的尽量用实际发生数,需要进行分配的成本费用要尽量选准参数、选准比例进行分配。要严格区别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的界限,只有做好这些会计制度中的基础工作,才能使财务制度中的成本管理突出效益性原则,才能通过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成本。
建议从制度层面根据医院类别、规模等因素对医院成本费用的分摊、计提、核算做出规定,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医院间成本核算的可比性,更能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度,从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制度。
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及时发现成本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成本构成及其变化规律,为医院改进成本核算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完善成本分析体系、信息反馈体系和责任考评体系,通过建立医院成本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使成本费用开支与部门、科室、个人利益相联系,促使各部门、各员工转变观念,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降低医疗运营成本,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同时,以财务制度为纲领,会计制度为工具,建立一套合适医院的成本管理评价体系。
五、改进和完善风险评估和财务报告体系
《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的对外投资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相应地在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及会计监督上,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外投资的成本、收益、回收等各个环节需要严格按要求,会计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提高管理素质,核算水平,发现问题及时反映,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财务报告是以日常的会计核算为基础,没有以会计制度为准绳的严密的会计核算,不可能有实用的财务报告的出炉,不可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经营信息。所以,会计人员在处理医院各项经济事项时一定要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即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配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实际成本估价原则。
以上建议,并不全面,仅是提了一些重点,操作上也会比较复杂,但指向的是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协调机制创新,目标是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