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标准农田施工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15-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进一步重视,提出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随着中央加大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土地整治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不断的开展,在这些项目的设计内容中,农村道路占的比重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而比率加大,为更好的完成道路部分规划设计,使其合理、便民利用,该文结合相关项目浅谈其设计思路和要点。
1 农村道路特点
昌图位于辽宁省东北部,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东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畜禽生产加工基地。因其农业占经济比重之大,所以对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更高,随着土地整治项目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开展,其中田间道路的设计和实施成为项目顺利开展的重中之重。而设计的成败在农村地区来说,首先要因地制宜,为达到这个要求,首要是需要了解农村道路现状和土地利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规则性:所谓不规则,即在成片耕地内存在不规则田间道路,有的还存在现有断头路,多条不规则道路交叉等情况,使部分农田不能达到集中连片,且部分道路的不规则占用浪费了耕地,也不一定能达到道路通畅的最优状况。
(2)不规律性:所谓不规律性,即是指农民进地耕种及运输等路线不规律,呈现出随意性,前一年的路线,第二年种植庄稼且另开新路,不仅影响耕作层的使用效用,且破坏了设计初期规划的思路,因其后期不必要的变更工作,降低了设计和施工效率,也难以达到高标准农田设计的标准。
(3)用地矛盾多:即在昌图乃至辽宁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已划定原有砂石田间作业路的红线边界出现耕种占用情况,当地俗称“拱地头”,使得已规划的道路路面变窄,甚至断路等情况,且在准备规划设计的时候,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在施工过程中,因此现象所产生的矛盾较多。
(4)农用车辆利用率高:因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用车辆、机械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使得早年设计的道路承载能力降低,需要在设计中着重考虑。
(5)道路隔水性:部分田间道因其旧有路基多年压实,承载能力较高,可重复利用,增加面层之后,提高了原路面标高,使得道路影响两侧耕地的过水畅通,甚至雨季形成水体淤积,设计时应给与考虑。
以上五点是农村道路存在的普遍现象,在规划设计的现场调查、编制图件过程中应多考虑此多方面的影响。
2 规划设计思路
按照公路工程设计的规范的要求,农村田间道路属于四级路,对其标准要求较低,传统意义上对其规划设计只需要满足通行要求即可,细节上没有特别的说明,这样就容易造成设计人员忽视上述几点农村道路的特殊性,使得设计、施工衔接过程中产生很大不调和,最后导致变更发生,甚至对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该研究者结合多年设计工作经验,总结出一条农村道路设计的工作思路。
(1)以调查、咨询为主的工作思路:因农村土地利用的特殊性、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等因素,深入设计区域调查和咨询、请教当地村民成为设计初期的关键工作。
(2)结合规范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道路工程的设计首先应遵循规范的要求,而在设计道路的局部细节应进一步符合当地的情况,比如用工用料、机械使用的要求,路基处理对周边农田的影响,当地村民出行方式的不同都是导致设计成败的因素。
(3)合理有效利用资金的设计思路:因农村土地范围广大,道路使用率较低,投入资金的有限等问题,合理的利用资金达到预定的道路使用效能也是完成好设计的重要工作。对于昌图地区来说,增加主干田间道路的设计力度,对于路面3m宽以下生产路减少投资或不进行设计,把有限资金用到关键道路上,而生产路由村民随自身耕种方式的不同自行调整,以免因耕种结构的变化使得已修建生产路形成阻碍或者遭到破坏,导师资金的浪费。
3 规划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对农村道路特点和规划设计思路的阐述,结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对昌图地区农村道路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简要介绍。一般情况下,田间道路分为起主干道作用的田间道和支线作用的生产路,规范中要求田间道宽度为3~6 m,生产路为3 m以下,在昌图地区大多数是以3 m宽田间道为主,2 m宽生产路为主,大多采用砂砾石、山皮石为主材。结合上述的一些农村道路特殊性,设计中也曾采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在处理利用旧路基改建田间道时,如何解决隔水问题,主要采用埋设进地涵管的方式,而新建田间道隔水问题,主要采用开挖路床的方式降低路面标高以方便过水。在部分利用率较高的田间道采用级配砂石做路基、水泥混凝土做面层的水泥田间道,但根据经验,为过车方便,水泥路宽度不得小于4 m,且应设置土路兼以保证路面结构稳定且可留有错车空间,而及特殊情况下要设计3 m宽水泥路时,应按规范在一定距离内设置错车道,以方便村民出行、运输。
4 建议
本文结合辽宁昌图地区农村道路使用的特点和笔者在此区域参与设计工作的经验,简要分析和总结了农村道路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方案要点,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农村道路的设计工作,设计人员应多参与现场调查,且多听取当地村民的建议和意见,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变动。
(2)有关部门应制定地区级别的相应标准,规范地区道路设计和实施的要求,减少设计工作的随意性,以提高国家资金利用的合理有效。
(3)因农村交通设施严重缺乏的现状是有目共睹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道路的专项投资。
参考文献
[1] 廖宇峰.探讨农村公路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1(4):350-351.
一、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近几年来的成效和做法
近几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始终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思路,围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对我市农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1、积极争资跑项,不断增加全市农发项目资金投资规模。近几年,我办主要领导通过积极“跑部跑省”,为争取了更多的农发项目资金投入到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2011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中央资金6050万元,2012年争取中央资金达到10143万元,首先突破亿元大关,比上一年增长68%,2010年争取中央资金10968万元。
2、强化项目管理,不断提升全市农发项目管理水平。我办围绕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在项目管理上下功夫,积极强化和完善农发项目管理,一是突出项目前期管理,大力推行项目竞争立项制和专家评审制,择优选择农发项目;二是注重项目过程管理,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施工图纸审查制,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效益;三是规范项目资金使用,全面执行县级报帐制和单项工程决算审核制,保障项目资金安全;四是强化项目建后评价及管护,实行分阶段验收制和工程建后管护制。这些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市农发工作水平的提升,确保了我市农发项目工程质量和长久效益。
3、狠抓理念创新,不断健全全市农发项目管理机制。为推动我市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发展,我办积极开拓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不断创新农发项目管理理念,一是通过制订相应的操作流程图和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和措施,全面推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范化管理机制。二是通过引入企业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全面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绩效管理机制。三是借鉴相关行业建设标准,制订出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技术规定、预算编制规定和典型工程图集。
4、加强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办主动把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科技推广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同时积极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优势农产品,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011-2012年,共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28.87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57片,面积8.8万亩,新建及除险加固小型水库89座,新建和维修拦河坝陂42座,排灌站52座,衬砌灌排渠道776公里,新建机耕道224公里,购置农业机械134台套,农民技术培训2.42万人次。共扶持了大米加工、畜禽养殖、茶油加工等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4个,对9个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进行贴息。
二、问题及建议
1、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尽管我市农业投资逐年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建设了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示范农田,但是我市农业生产条件较薄弱、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等制约影响还存在,全市519万亩耕地中,高产稳产田还不到全市的五分之一,还有390多万亩中低产田需要提高改造,不少农田基本建设严重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偏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完善农业灌溉、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壮大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因此,建议加大向上争取农业投资项目的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投入到我市农业生产和发展中去,按照强基础、保稳定的原则,继续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建设好高标准农田。与此同时积极将农田建设与优势产业相结合,进一步扶持壮大我市优势农业产业,实现藏粮于田的目标,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统筹整合支农投资项目资金。目前我市各类国家财政支农项目的资金来源和项目管理来自多个部门,其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很多资金的投资范围和建设内容相似,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商品粮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投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由于项目管理来自多个部门,往往容易出现项目重复建设、多头申报、投资分散、虚列套取等资金浪费、投资效益低下甚至引发腐败问题的情况。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由上级通过立法或出台行政法规,从根本消除国家权力部门分割、分块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建议组建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委员会,为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将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小农水、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农业产业化等各类支农项目资金统一整合在一起,形成拳头,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统一管理机制没有建立之前,建议部门之间加强协调沟通,形成优势互补,尽管避免重复建设、多头申报、投资分散等现象出现。
3、逐年降低直至取消地方配套资金额度。目前多数农业投资项目工程都需要地方财政配套以及农民自筹资金。由于当前财政机制造成各级财政形成倒金字塔的模式,市县两级财政实力较薄弱,特别是像我市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财力一直紧张,但要推动农业发展又急需上级财政资金的投入,随着争取资金规模的逐年增加,地方财政配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例,近几年来中央资金与市本级配套比例从1:0.1降至现在的1:0.05,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但投资规模增长了3.8倍,市本级配套资金不降反增,配套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农村普通存在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数是妇女、老人,很多地方由于农村劳动力不足,很难组织受益农民进行投工投劳。建议上级加大逐步降低地方财政配套额度的力度,直至取消配套要求,同时取消农民自筹资金。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基准等 耕地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341文献标识码: A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Feature Analysis And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Measures In Chongqing
ChenLing1,2,LuoZhuo1,2
(1.Chongqing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 ,Chongqing,
400020,China; 2.Land of Ministry of land natural resources use key laboratory, Chongqing Research Center, Chongqing, 40002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tatus and distribu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strengthen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ccording to Chongqing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results,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ongqing "circle high and low wings, and gradet strong vertical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level 1 as a reference, translated Chongqing cultivated landarea 956,562.37 Hectare; 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mastered the domin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made relevant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measures.
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Reference level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measures
0引言
近年来,建设占用优质耕地,耕地污染等现象被频繁曝光,在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的面前,耕地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为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国土资源部在全国部署了农用地分等成果补充完善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体系,进一步细化与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相衔接的耕地质量数据。重庆市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完成了1:10000比例尺耕地图斑的等别评定,建立了县级1:10000耕地质量数据库和市级1:50万耕地质量数据库。本文依据重庆市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数据库,总结了重庆市耕地质量等别分布现状和规律,分析了耕地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1重庆市耕地质量等别分布特征
1.1高等级耕地分布较少,耕地质量整体水平偏低。全市耕地集中分布在7等-12等,其中10等耕地面积最大,为818966.08公顷,占耕地总量33.45%,7等耕地9880.28公顷,占耕地总量0.4%,12等耕地83262.58公顷,占耕地总量3.4%。按国家1-4等为优等耕地,5-8等为高等耕地,9-12等为中等耕地,13-15等为低等耕地的标准,重庆无优等耕地分布,高等级耕地265098.8公顷,仅占耕地总量10.8%,中等级耕地总量2183192.09公顷,占耕地总量89.2%。根据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测算方法,重庆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略低于全国的9.8等,整体上处于全国中偏下水平。
1.2耕地质量等级空间分布不平衡,呈现出“一圈高、两翼低”的特点。受光、热、水、土壤资源和种植习惯等因素影响,高等级耕地集中分布在“长-垫-梁-忠”和“潼-合-铜-璧-永”及两翼山间平坝区。渝东南石漠化地区和渝东北秦巴山区主要以11等和12等耕地为主。
四个指标区耕地质量状况差异较大,9-10等耕地渝西方山丘陵区、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渝东北中山区比重分别达到67.37%、62.55%、54.44%,渝东南低中山区11-12等耕地比重达到53.25%。四个指标区平均等别排序为:渝西方山丘陵区9.5等>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9.7等>渝东北中山区10.1等>渝东南低中山区10.4等。
图1 重庆市耕地质量等级面积分布图图2 重庆市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图
1.3耕地质量等别垂直布局特性强。将耕地等别与海拔作相关分析后发现,重庆市耕地等别分布与海拔有较强的关联。海拔300-500米的渝西方山丘陵区、渝东部河谷平坝及山间盆地丘陵地区大多都分布8-9等较好的耕地,海拔600-800米的南华蓥山-方斗山之间的向斗丘陵、坪状低山区主要分布9-11等耕地,海拔800-1000米的平行岭谷区西段背斜山脊以及秀山、酉阳东部坪状低山顶区分布11-12等较差的耕地;海拔1000米以上的平行岭谷区东段背斜山脊线,向斜坪状喀斯特山区及山地峰顶地区耕地较少,总体质量较差。
2以基准等折算的耕地面积情况
2.1以国家平均等为基准折算的耕地总量
国家耕地质量平均等9.8等作为基准等,对应的标准粮产量为570公斤/亩。依据重庆市各等别对应的标准粮产量与570公斤/亩的比值,可确定等别与基准等之间的折算系数。经计算,7等折算系数为1.49,8等为1.32,9等为1.14,10等为0.96,11等为0.79,12等折算系数为0.61。用折算系数分别乘以各等别面积得到基于9.8等的重庆市耕地总量为2433360公顷,与同期的土地变更调查耕地总量2448290公顷相比降低14930公顷,降幅为0.6%,面积变化不是太大。
2.2以国家1等为基准折算的耕地总量
国家1等标准量产量为1450公斤/亩,与重庆市7-12等对应的标准粮产量相比得到,7等折算系数为0.59,8等0.52,9等为0.45,10等0.38,11等为0.31,12等为0.24。用折算系数乘以各等别面积得到相当于全国1等的重庆市耕地总量956562.37公顷,与同年土地变更调查耕地总量2448290公顷相比降低1491727.63公顷,降幅为60%,面积变化较大,说明重庆耕地质量低下。
3影响耕地质量提升的障碍因素
3.1耕作层厚度
坡地是我市主要的耕地类型,具有“碎、散、瘦”的特点。尽管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变化和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开展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水土流失的趋势仍然较严重,尤其是石漠化地区和石骨子土区域经过暴雨、山洪冲刷,导致耕作层土层厚度不足20cm,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种植。如果被占用或被浪费的耕作层土壤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能被覆盖在较贫瘠的耕地上增厚土层,能有效改造耕地质量。经测算,土层厚度或耕作层厚度增加10cm,耕地等级可提升0.4等,
3.2灌排能力
农业、水利、国土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量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农田的基础设施,但因为山洪、暴雨而导致基础设施破坏仍比较严重,再加之资金投入有限,农田水利依然是农田设施的“短板”,表现在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沟、渠、塘等设施后期管护不利,堵塞、老化造成功能弱化,加之“两翼地区”山高坡陡,降雨量过于集中,相关配套设施易被冲毁,耕作层土壤易被冲刷,直接影响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经测算,灌排能力提升10%,耕地等级可提升0.24等。
3.3耕地利用方式
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耕地利用方式发生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土壤理性结构也发生一定变化,容易导致耕作层土壤减少。另一方面,经营者没有及时进行培肥,重用轻养,耕地撂荒,不合理的利用也是促使耕地质量隐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4耕地质量保护措施
4.1严格基本农田划入划出,重点加快推进全市存量基本农田高标准化建设。当前应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入划出调整,确保划入的基本农田等级不低于划出的基本农田等级,基本农田一旦划定,任何机构或单位不能随意调整其布局。同时应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等规定要求,加大资金投入,严格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把高标准基本农田准入门槛,做到建成一块,划入一块,宁缺毋滥,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53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4.2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在已有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我市已全面更新了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建立了与土地调查相配套的耕地质量等级数据库。为确保耕地质量基础数据库的现势性,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基础上,对因土地整治、土地利用现状变化以及其他土地利用行为等带来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及时开展更新评价,实施动态监管。
4.3布设耕地质量等级监控网,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变化规律和趋势。当前,应在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的基础上,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为重点,逐步扩大监测范围,在省、市、县、乡三级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确定监测点位,配套相应的设备,组成全市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对耕地质量实行动态监测,全面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和趋势。同时,充分利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土壤保护和利用,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动态监测。
5结论
研究表明,重庆市耕地质量等别略高于云南、贵州、,但低于四川省,整体上处于全国中偏下水平。市域内高等别耕地分布较少,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不平衡,基本形成了以西南(万盛)-东北(万州)近似直线的耕地质量等级南低北高的差异特征线。利用标准粮折算体系,以全国平均等9.8等和全国1等为基准,折算重庆市耕地总量分别为2433360公顷和956562.37公顷。针对重庆市耕地质量现状和保护情况,今后要建立健全耕地数量质量占补平衡工作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项目选址和规划设计技术要求,积极开展建设占用和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工作,适时开展耕地质量保护红线划定,为实施“占优补优、以补定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张青璞,孔祥斌,郧文聚等. 重庆市国家级农用地分等汇总前后等别分布规律[ J ] . 农业工程学报,2 0 1 0 ,2 6(1 0 ):2 9 7 - 3 0 3.
[3]高向军,马仁会.中国农用土地等级评价研究进展[ J ] .农业工程学报,2 0 0 2 ,1 8 ( 1 ) :1 6 5 - 1 6 8 .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植树429.24万株,是年初任务400万株的107.3%;“绿色家园”已完成46个村,完成率为76.7%;退耕还林荒地造林1.5万亩,完成率103%;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造林1.1万亩,完成率108%,实现了我市今春植树造林工作的开门红。其中剅河红旗渠、陈场千中渠的沟渠造林;郑场汉丰河、胡场凤凰河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三伏潭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通海口星红村农田林网建设;杨林尾兴林抑螺工程建设等一批造林绿化新亮点给全市造林绿化带了一个好头,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 高位推动
今年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今春的重要工作来抓。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陈吉学市长一行就下乡检查林业工作并参加了三伏潭的义务植树。2月24日,市委书记周霁冒雨深入陈场、九合垸植树造林现场检查指导工作,要求各地要抢抓时节、高标准、高质量,扎实抓好今年的植树造林工作,之后又两次专题下乡督办造林工作;陈吉学市长多次到乡镇调研植树造林工作,在得知林权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了造林工作后,详细了解造林与林权转让的关系,并要求当地镇领导要不断总结经验,用创新的思路、公开的方式,健全林权制度改革,巩固植树造林成果;分管领导副市长李贵华、市政协副主席刘裕光多次深入一线,三次召开现场会,有效推动了植树造林工作,营造出了良好的植树造林氛围。
二、专班督办 有效促动
市林业局根据实际,将全市划分为四个区域,组建四个督办专班,由局领导带队,定人定责,每个专班督办相应区域的工作,综合协调苗木供需关系,严格把好“四关”,即整地关、苗木关、浸泡关、栽植关,不仅仅督办造林进度,更注重造林质量。对于在督办中发现的先进,总结经验,制发简报,全市推广;对于后进,予以批评,限期整改;对于不合乎标准的,坚决要求返工;副局长丁振志带队的督办组在植树造林的黄金时期,牺牲周末休息时间,随身携带图纸、卷尺等勘测工具,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统一要求,现场核定苗木需求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当地干群的好评。该督办组所督办的五个乡镇今年的造林绿化工作都成了今年造林绿化的先进乡镇。
三、现场示范,上下联动
2009年2月15日,正月初九,我们就组织了全市植树造林造林第一个现场会。副市长李贵华、市政协副主席刘裕光出席会议,相关市直负责人及各镇办场园主管农业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李贵华副市长对今春的植树造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三伏潭通北地区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林网绿化现场、剅河镇余脑村林业管理现场、剅河镇红旗渠造林绿化现场。为办好此次现场会,三伏潭、剅河镇尽早谋划、精心组织,在年前就动员党政领导、机关干部和当地群众一道,疏沟、清坡、整地、调苗、浸泡,正月初四就开始组织植树,为全市春季植树造林开了一个好头。
2月28日,我们又在陈场组织了第二次现场会,千中渠流经该镇18个村,全长15.5公里,陈场镇党委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共计投入18万个标工,历经20余天完成全部疏渠、修坡、平台、植树等工作。一排排意杨就像一排排哨兵,整齐划一,生机盎然,让在场的会议代表赞叹不止。市领导对陈场的植树造林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要求以陈场为模板,在全市进行“比、学、赶、超”陈场模式,掀起了植树造林新一轮。
3月13日,在郭河镇召开全市第三次现场会,会议通报了前一段时间造林绿化的工作情况,并将各个镇办场园的造林进度及完成百分比制成表格予以发放,好坏优劣一目了然,让压力转化为动力,争取植树造林的全面胜利。
三次现场会的召开,由全面部署,到典型示范,再到经验总结,实现了上下联动,有力推动了植树造林工作的蓬勃开展。
四、工程造林 项目带动
林业重点工程是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树造林重要载体。今年我市林业重点工程主要有荒山荒地造林工程、血防兴林抑螺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新农村建设绿色家园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其中只有前两项工程是列入国家项目支持,我们把国家支持项目与我市重点工程造林有机给合,用工程造林树立典型,项目带动,突出重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突出“四旁”植树。充分发掘荒坡废地的造林潜力,高标准地完成退耕还林荒地造林项目。在全市“路旁、沟旁、宅旁、田旁”等区域及沙化土地、低产农地区域,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如剅河红旗渠、陈场千中渠等沟渠造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全市已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荒地造林1.4万亩的任务。
2、突出“疫区”造林。杨林尾、西流河等镇充分发挥林木抑制钉螺生长繁殖,控制血吸虫病蔓延的功能,严格按照造林标准造林,做好树种选择和配置,建立起以林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在疫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取得了一定成效,仅杨林尾镇今年滩地造林就达到3000多亩。
3、突出“农田林网”造林。我们把农田林网建设与高产良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原则,搞好农田林网的补植和完善,大力营造高标准农田林网片块,进一步提高林网建设的整体水平。杨林尾、通海口、干河等镇狠抓农田林网建设,其中通海口星红村九纵三横总植树1.8万株,完成高标准林网控制面积6000亩。
4、突出“绿色通道”植树。绿色通道是平原湖区林业发展的“骨架”,是一项形象工程。今年我们把通村工程绿化作为一个重点,通村公路两旁植树率达到了100%,其中30%大路植上了风景绿化树。
5、突出“绿色家园建设”植树。绿色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工作的最佳切入点,“绿色家园”建设既突出发展农村经济,又着眼于农村环境改善,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今年省分配我局建设指标只有2个村,郑场的朱垸村和毛咀的秦阳村,但我们结合仙桃的实际,从项目中挤出部分资金支持生态家园建设。针对村庄实际,开展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结合水利建设、公路建设,建设生态防护林;二是以美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层次为目的,建设适宜农民休闲居住的生态景观林;三是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林业产业为目的,发展高效经济林。至今为止,市林业局已划拨绿化苗木近3万株,投资近40万元支持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
郑场镇的汉丰河横跨普庆、徐鸳等5个行政村,全长4.2公里,去冬今春疏挖、清洗后,全部栽上了樟树、广玉兰等绿化树种。村民们说:“再过几个月,我们的村庄就会变成一片绿色家园。”;胡场镇周家嘴村凤凰河疏挖长度多达2公里。改造后的凤凰河,坡下栽上了池杉,平台上栽下了樟树。站在桥头眺望,一片新的风景线尽收眼底。老百姓高兴地说:“凤凰河就是我们的仙下河”。今年全市由我局支持建设的绿色家园的点、片达到了38个。
五、制度创新 活力涌动
我市根据林地面积小,农业人口多的实际,创新思路,勇于探索,按照“稳定林地所有权,放活林地经营权和使用权”的思路,采取租赁、承包、拍卖、合股等多种方式,对林地使用权和经营权进行合理流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用制度创新激发社会造林积极性,成绩喜人。“未栽先卖、边栽边卖、栽后必卖”已经成为今春造林绿化的主要方式。
沙湖镇、陈场镇、郭河镇、毛嘴镇等结合实际情况,对全镇所有沟渠以疏挖管护沟渠换取林地经营权。采取每一个植树点卖4-10元钱的办法卖断这片林权,换取沟渠疏挖的资金,一举多得,取了很好的效果,得到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沙湖保丰灌渠、陈场千中渠、彭场千秋沟等地通过林地拍卖等方式,弥补了渠道疏挖资金的缺口;在我市其他地方,也在进行积极探索,林权制度改革必将释放出巨大的体制能量,为我市植树造林增添新的活力。
今年我市已超额完成植树造林任务,并创造出了一些可以推广的模式,总结出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取得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各地造林进度不平衡,个别乡镇植树造林进展迟缓,至今还没有完成下达任务。
二是少数地方造林质量不高,有的地方苗木规格偏小,有的地方可以植树3-4排的,仅植树1-2排。
一、十三年来我县农业开发建设取得的功绩
想起1999年由“三位主任、三张桌子、三把椅子”组成的滦平县农开办,经过领导的呕心沥血的筹谋,经过全体员工日日、月月、年年的艰苦卓绝的拼搏,取得了令人敬幕的成绩。在2005获得河北省坝上土地治理项目“先进县”称号,在2006-2008年连续三年获河北省土地治理项目“创业杯”称号,在2006年被河北省人事厅评为“先进集体”。曾多次获县委县政府 “实绩突出单位”“特殊贡献奖”等奖励,并且在档案内业管理达到“省一级”标准。事实证明,滦平县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我县的服务“三农”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十三年来我县农业开发建设取得的工作业绩
农开办全体员工用自己的心血刻在滦平大地上的铁的事实,足以证明农业开发业绩。尽十三年来我们完成了诸如金沟屯、张百湾、小营、红旗和虎什哈等五个强乡重镇镇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滦、潮河干流区完成26个村的灌排渠系骨干工程。扶持了滦平县长山峪维祥香瓜基地、王家沟农场日光温室园区、张百湾河北徐国友蔬菜示范园区、偏桥日光温室采摘园区、两间房和偏桥食用菌示范园区等重点工程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完成各类建设项目23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5个,生态治理项目10个,科技推广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9900.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333.0万元;项目建设总规模33.02万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13.14万亩,人工造林16.38万亩,科技推广3.5万亩。完成的主要工程量有:新打井255眼,修旧井81眼,配套336台套,修防渗渠163.49km,修渠系建筑物644座,铺设地下输水管道229.85km,架设农电线路39.94km,修农田路61.3km。
经调查测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亩年增产粮食200kg,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50元左右。累计新增灌溉面积7.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24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970万kg,年新增蔬菜生产能力440万kg。森林覆盖率提高3.66个百分点。年节省水资源780万m3。治理后的项目区达到田平整、配套全、渠相通、路相连,地下管道纵横交错,桥涵井电配套完善。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成绩显著。
三、农业开发项目建设的治理模式
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治理模式。我们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农业功能区的划分,并根据不同类型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措施,根据不同时期的建设标准确定不同的建设内容,先后实施坝上生态农业项目、土地沙化治理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等几类项目,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使全县农业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分为滦潮河干流区和滦潮河川沟区。
1.滦潮河干流区
包括金沟屯、大屯、张百湾、虎什哈、红旗、小营等六个镇,主要分布在滦河、潮河干流区,这些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经济比较发达。在治理过程中,以大力发展防渗渠系配套为主线,以新打浅井、维修旧井、地下输水管道为辅助手段,充分利用地上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搞好四旁植树造林,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瓜、果、蔬等高效经济作物。在农业措施上加大农田路网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打造农业综合开发亮点工程,使其成为展示农业综合开发形象的示范窗口。
2.滦潮河川沟区
包括安纯沟门、巴克什营、平坊、滦平镇、长山峪等的5个乡镇。该区由于水资源紧缺,地力条件差,在治理过程中兴建一批蓄、引、提、节水工程,大力发展地下输水管道、扬水管道,推广先进的微灌、滴灌技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合理开采地下水,井灌沟排。工程、技术、生物措施相结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
四、农开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项目实施与管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程占地矛盾突出
农业综合开发强调集中开发,连片治理,使项目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然而,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基本县情,特别是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耕地紧缺的程度就更加突出,目前我县人均耕地仅1.03亩。在项目区框架建设中,由于修建田间道路有时会占用耕地,若遇到顺茬地则可能占用同一农户很多,甚至是全部耕地,这种“一家受损,全村得利”的情况尤其不好处理,个别行动过激的农民甚至阻挠工程施工。根据我国农村现行土地政策,重新调整耕地的可能性不大,大部分项目村也没有机动耕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又不允许支付占地补偿,给项目建设带来难度,往往也影响到干群关系,使农业综合开发这一惠农政策在少数农民心中打了折扣。
2.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
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执行“一事一议”政策,但议事容易,落实困难,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和基层班子软弱的村更显突出。从2011年起,虽然土地治理项目自筹资金比例降为占中央财政资金的20%,但大多数乡村集体经济还不够发达,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自筹资金中的筹资和以物折资难度非常大。此外,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弱妇孺,出义务工也很难得到响应。随着工程招标制的推行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标准的提高,项目工程大部分由专业队伍施工,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的机会不多,即使参与了,效果也不佳。农民投工投劳不但工程质量难以统一,而且效率较低。而用专业的机械施工,不但标准质量高,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农民筹资投劳不仅执行难度大,还容易在农民自筹上产生弄虚作假的现象,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健康发展。
3.工程运行管护难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成后,一些地方虽然也制定了管护制度,并层层签订了工程管护责任书,但管护工作不到位,保存率和完好率偏低的状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在部分项目区,建成3年~4年后的工程保存率不到70%,农田道路、防渗管道出水口、水闸等工程的损坏程度也比较严重,并且由于村级经济薄弱使受损工程不能得到及时维修。主要原因有:一是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呈多样性,难以统一管理。有的产权归集体所有,有的归个体或法人,由于产权归属不同,造成管护主体各异,管护意识差。例如,有些机井、农田道路、农电线路、防渗管道等工程为农民集体财产,由村集体进行管护,管理拖拉;群众对与己无关的工程不加爱护,常使部分工程受损;二是公安机关对损坏行为缺少惩治力度。由于对工程损坏现象的调查取证困难,对损坏行为不能实行有力的惩治,因而难以起到好的警示作用,致使变压器、农电线路、启闭机、闸板、泵房门窗等野外工程丢失;四是管护队伍和管护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项目区缺少稳定的管护队伍,管护人员的误工补贴或报酬难以落实,工程的日常维护不能正常进行,加之年久失修和冻融损坏严重,致使部分工程报废。
4.单位投资标准、质量标准逐年不一,造成工程质量层次不齐
1999年平均亩投资100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材料费、人工费等费用的不断提高,发展到2011年的1030元。1999年投资标准偏低,当时国家只对工程材料费进行补助,且由村级组织出农建工施工,施工标准低,致使工程质量不高。虽然现在提高了标准,但材料费和人工费的迅猛增长,项目自筹又困难,项目建设资金还是比较紧张的,许多地块所需工程建设内容不能一次性解决。
四、今后我县农业开发工作发展方向定位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使之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项目建设布局如何?项目发展思路、方向如何?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即应该回顾以往总结成功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开拓更新思路,使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需要。
按照国家农开办的要求大力实施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重点,大力开展增强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完善提高滦潮河流干流区骨干粮区工程建设以外,注重县周边小乡小镇建设需求,集中整治坡耕地,采取集雨工程、扬水蓄水工程、风能提水等形式满足偏远山区耕地用水需求,大力发展板栗山楂等林果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加大经济欠发达周边乡镇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乡镇之间农业生产条件差异。
具体发展方向如下:
(1)金沟屯镇梁后村——张百湾五道岭村的滦河干流区和虎什哈镇大河北村——虎什哈镇六道河村的潮河干流区,实施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建设,完善提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产出率,增加粮食产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高产高效。
(2)巴克什营镇、长山峪镇、付营子乡发展以果品、瓜果为主的御路旅游观光农业和设施蔬菜产业,重点实施喷灌、微灌技术。
(3)付家店乡、马营子乡、邓厂乡、虎什哈金台子川、五道营乡、西沟乡、平房乡、安纯沟门乡等地段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山地林果产业,推广集雨蓄水、截潜流蓄水等措施,进行坡耕地治理,全面实施节打蓄引工程。
(4)大屯乡、滦平镇主要发展蔬菜科技园区建设,推广新品种、提高蔬菜品质以发展微灌为主,提高品牌战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着重做好下工作:
1.鼓励土地流转经营,化解工程建设中各种矛盾,解决农民自筹难问题,促进项目健康发展
项目耕地一经流转后,首先解决工程规划散乱局面,统一种了植结构,打破组户界限,使工程规划布局趋于合理。其次解决农民自筹难问题,让流转经营大户出工、出资,补充了项目自筹资金短缺问题;第三,工程占地问题易解决,因为农民将延包期内耕地流转出去,本身已获利,自己又打工挣钱,对工程占地问题意见相对减少,为项目区高标准设计奠定基础。第四,有利于项目结构调整。项目区耕地流转后实行集中管理,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济的发展。第五,有利于项目管护,土地流转后,落实了管护主体,工程由经营大户看管,有人维修,并能落实管护资金。我县2011年项目区规模5000亩,共流转耕地4400亩,占建设规模的88%,建设占地1000余亩高标准温室园区一处,占地400亩科技含量高的喷灌园区一个,占地600亩高标准园林园区一处,占地500亩的乳牛、肉牛青储饲料基地一个。且项目区统一平整后经营户又在耕地里自修了部分支路,方便了农用机械耕作与运输,使机械覆膜、机械播种、机械施肥得以普遍应用。使2011年项目区结构调整非常到位,大部分工程当年施工当年见效。
2.整合项目资金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区上档升级
把项目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相关专项规划,整合各方面的建设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归口申报、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各具特色、各记其功”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监管、统一考评”等原则,首先逐步完善土地治理项目相关政策,与其他行业项目接轨,资金能否顺利整合的关键是:各部门相互协调项目申报时间,由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不同期致使在项目申报内容重复,工程重复建设,有的无法实施,还容易产生借用工程现象。只有统一申报时间,各方项目管理单位共同商议区域项目整体规划,按计划分工设计自己项目,才可能达到资金合理整合。整合资金有利于将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和农业产业等分散的资金统一聚集,形成强大的资金合力,推进互补,推进项目区档次的提升。
3.降低农民自筹比例或取消农民自筹,减轻农民负担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筹资投劳落实难问题,建议国家进一步降低土地治理项目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制定占地补偿政策,提出具体和适宜的补偿标准,解决部分农民利益受损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感到,各乡镇对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尽管目前自筹资金比例已降为占中央投资的20%,但随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标准的提高,自筹资金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减少,换言之,亩均自筹资金额度没有太大变化,农民负担一样重。因此,建议取消农民筹资投劳的硬性规定,可根据具体项目和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组织乡村自筹或农民筹资投劳,自筹资金多少可作为项目竞争立项的条件之一,积极性高的可优先立项。
4.搞好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项目两类项目自身结合,发挥农业开发自身“综合”优势
为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应逐步提高,使两类项目有机结合,使工程建设——基地——产业三者结合,优势互补,形成链条效应,形成高效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到哪里,结构调整就跟进到哪里,以开发带动产业,以产业放大效益。重点围绕高效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园区,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打造精品工程,形成产业特色,发挥农业开发自身合力效应,促进项目发展。
5.完善先建后补机制,加快工程进度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的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需求,所以其投资往往带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其回报周期不明显而且很长,这就导致虽然国家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但一到地方往往把水利建设资金侧重安排在回报率高和周期短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上,致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1.1资金方面的困境
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是由国家主导并投入一部分资金,地方自筹另一部分资金共同建设完成。但在实际建设中,很多地方限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往往在这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自筹资金相对困难,甚至有的地方还存在挪用国家投入资金的现象,这就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资金不足而无法正常进行。
1.2规划设计方面的不足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一些地方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都是由工程所在地的部门进行建设,这就导致工程建设缺乏整体性,在规划设计上很随意、盲目,一个地方一个样,很少能考虑到是否对周边村屯有影响;工程建成后,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考虑不周全,达不到互相兼顾的水平,有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气候的变化,致使枯水时不能灌溉,丰水时却泛滥成灾。
1.3 重复建设,管理粗放
很多地方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 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不科学,导致工程建设重复的很多,再加上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有的成了半拉子工程,而且在工程建设方面,无序的规划导致一些工程科技含量低,建设标准不统一,在管理上很难达到规范科学的高标准管理,导致工程建设质量和水准难以满足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要求,很多工程刚投入使用便成了落伍的工程,再加上后期的管理粗放,一些工程建成不久便出现质量问题,维护维修不及时,许多工程的短寿现象屡有出现。
1.4 新工程建设慢,老工程带病运行
由于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速度相对缓慢,很多地方虽然早规划好了工程建设,但是迟迟不能开工建设,有的虽在建,但迟迟不能完工,建设周期很长,而且有些工程由于管理上的问题,中途出现纠纷产生一些半拉子工程,这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原有的一些水利工程,多数是上个世纪修建的,工程标准低、质量差,而且带病运行多年,年久失修,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生产需要,并且有很多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相关举措
2.1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程建设正常进行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工程是直接影响农业发展的直接因素,没有现代的水利工程,就不可能使农业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和现代化水平,所以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首要任务。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设立专项资金,健全资金的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政府部门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多方筹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避免因资金问题导致工程建设缓慢及半拉子工程的情况发生。
2.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程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重视程度直接相关,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是由于宣传不够造成的,水利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采取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手段,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以及宣传单、培训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水利知识,提高全民对于水利工程重要性的认识。这样形成一种领导重视农田水利,群众知道并爱护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样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后期管理都是十分有利的。
2.3 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农田水利事业最终是人的事业,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人才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要想建设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好水利工程,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不行的,所以水利部门一定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外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充实到水利管理队伍中来,同时采用开展内部培训及送出去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业务能力及专业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服务,确保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平稳运行,为农业生产服务。
为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兵团组建兵团、师、团三级党委宣讲团,于8月上旬起在全兵团开展宣讲活动。目前,兵团宣讲团已在一师、阿拉尔市,二师、铁门关市,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师、双河市,八师、石河子市,九师进行了宣讲。自宣讲活动开展以来,各师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认真聆听宣讲内容,积极贯彻兵团、师党委的部署,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邱海强)
兵团召开第四批援疆干部人才总结表彰大会
8月8日,兵团召开第四批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总结表彰大会,总结3年来兵团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表彰援疆干部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援疆干部,并对下一步援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援疆工作纳入到整体工作中谋划部署,编制好援疆规划。各受援单位及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援疆干部的优势和特点,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确保任实职、给实权、负实责。(邱海强)
兵团首个境外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在吉尔吉斯斯坦揭牌
兵团首个境外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新疆农垦科学院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吉尔吉斯斯坦)揭牌暨签约仪式,日前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举行,这标志着兵团农业“走出去”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近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以项目实施带动技术示范,以技术示范带动产品营销,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建设4个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区和兵团现代农业技术展销中心,有效地促进了兵团农业与工程机械产品走向中亚市场。双方表示,将以展示中心为平台,进一步促进双方合作。
(吴存远)
六师首次采用无人机进行高标准农田航拍测绘
近日,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在技术人员遥控下,成功在六师新湖农场新野社区进行高标准农田的航拍测绘作业。这是六师首次采用无人机进行高标准农田航拍测绘。无人机测绘是遥感领域用于地形测绘的新兴技术,主要通过测绘技术来获取地形图,可以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违法用地情况的快速核实,由人工遥控器送飞,地面工作站操控自主飞行拍摄。2014年,新湖农场高标准基本农田测绘面积达5.8万亩。
(吕大刚 张 静)
九师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近日,笔者在九师朝阳新区小白杨农贸市场建设工地看到,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施工车辆穿梭忙碌,施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今年,九师认真贯彻兵团党委促进服务业发展部署要求,积极抓好服务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工作,总投资5.1亿元加快推进巴克图工业园区新疆鸿盛丰汽贸城、朝阳新区小白杨农贸市场、九师温州时代广场等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同时,九师还抢抓旅游业发展机遇,根据自身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大力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高剑平)
十三师63.2万元奖励科技先进集体与个人
近日,十三师召开科技奖励大会,出资63.2万元对该师12个先进集体和1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近年来,十三师大力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科技管理办法。2011年至2013年,该师共投入各级科技经费2093万元。
“十二五”以来,针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该师积极整合资源,组织科研攻关,共取得科技成果23项,获得各类专利73项。在2011年和2013年的科技部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中,该师有6个团场荣获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王慧香 王振华)
近日,笔者发现,随着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许多团场都加强了阵地建设,宣传栏、公开栏、文化活动室、健身场所等随处可见,但是小小的阅报栏却难觅踪影。报刊是职工群众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捕捉各类经济信息和致富经验的有效载体,同时还具有时效性强、阅读方便快捷的特点。不少职工向笔者反映愿意读报纸,但很难专门抽时间出来阅读。因此,笔者建议,团场应在连队办公室旁、商场旁、车站旁、职工住宅小区等人口集中的场所多设些阅报栏,方便职工群众在办事、散步等闲暇时间阅览,以尽可能丰富为职工群众提供了解国内外时事及各类有用信息的阵地。
■近年,一师十四团累计投入1.6亿元,实施城镇道路、供排水、保障性住房等基础工程建设。(田艳景 焦思英)
■近日,一师青松水泥集团公司开展了以“关爱送给员工,温暖流入心田”为主题的慰问困难员工活动。(王 莉)
■二师二十二团医院定期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提升医护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保障防范能力。(程进疆 谢 芳)
■近日,总投资1.2亿元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四县首家四星级酒店综合体落户二师二十七团。
(杨军辉 朱 蕾)
■进入8月以来,四师七十一团林业工作站加大秋季林木防火工作,切实做到封住林、看住人、管住火。(高 雪)
■四师七十八团日前借助国家“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65万元,改造城区3.6公里电网。(鲍广奎)
■今年,五师八十一团“北疆”牌温室大棚葡萄种植严格实行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供应种苗、统一销售,预计可使承包职工增收1.5万元左右。(张爱军)
■8月12日,五师、双河市公安局组织民警开展警务实弹射击考核。(袁水河 孙小康)
■近日,五师八十四团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怪石峪牛羊养殖基地挂牌成立。(裴慧玲)
■六师芳草湖农场今年种植的1.3万亩食葵喜获丰收,单产达300公斤,预计可使职工增收550万元。(王志红 戴尚娟)
■近日,七师天澳牧业公司所辖牧场全部实现阿菲金软件数据管理,实现按奶牛个体情况实施精细饲养。(尹宗彬)
■近日,八师一四二团组织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并签订廉洁过中秋承诺书。(张 杰)
■近年来,八师一五团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与新疆天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联合打造花生种植基地,使职工百分之百实现了订单种植。(王妍曦)
■近日,九师机关开展了“心系灾区群众,奉献党员干部爱心”向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捐款活动。(曾祥花 叶敬华)
■兵团援疆办与九师一团签订帮扶协议,将通过联系企业捐赠扶贫基金带动贫困职工发展生产。
(单鹏飞)
■近日,九师一六九团医院启动自治区特殊药品监管工作,加强医院特殊药品使用动态监控。(马艳国)
■近日,九师额敏垦区人民法院干警为部队官兵开展法律咨询活动。(耿辛坪)
■近日,被命名为“兵团廉政教育基地”的十师屯垦戍边史馆正式挂牌成立。
(朱新宁 闫娴莉)
■近日,十师一八二团采取“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的模式培训职工,推进各类实用技术的学用转化,深受职工群众欢迎。
(殷进疆 王 卫)
■截至目前,十二师五一农场今年共举办了6场招聘会,为50余名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张欣瑞)
■近日,河南省监狱管理局援助80万元助力十三师司法局基础建设。
(李海峰 钱建泉)
■十三师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荣获“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先进单位”称号。(程晓桢 石祥芳)
五团精心打造10分钟生活圈(李红哲)
八团加强高温天气农药安全管理工作(姜 红)
十团室内体育馆全面竣工试营业(高 翔)
十四团城镇化率已达78%(田艳景 焦思英)
十六团加强巴扎日安全防范(张顺东 肖 虎)
二十七团免费为3199名职工体检(钱臻年)
三十三团举办首届“乌鲁克杯”广场文化艺术节(魏 东)
三十四团医院为全团3000余名职工免费体检(陆亚东)
六十三团百万元农机购置补贴金惠及20户职工(晋良芬)
六十六团退伍军人安置率达100%(申玉华 覃君 刘春兰)
七十三团举办第二届“金琪珊丰收杯”职工篮球赛(代红斌)
八十九团投资7000万元的兴童牧业正式投产(潘广发)
“坚果之王”榛子在九十一团试种成功(邓哲明)
芳草湖农场累计投资15亿元打造富民安居工程(于三 杨丽)
共青团农场8000亩番茄全部实现机械化采收(邵忠新)
军户农场引资3000万元新建新型环保材料厂(任美玲)
一六团2000亩鲜食葡萄开园采收(刘凡过 韩敬伟)
七师公安机关开展危爆物品排查管控专项行动(石建新)
七师银丰服务中心投资5000万元新添20台采棉机(孙 波)
一二八团开展为云南鲁甸灾区献爱心活动(杜兰萍)
一四一团开展公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活动(胡海燕 杨利军)
一四二团8000亩订单番茄为职工创收1100万元(张 杰)
一四四团举办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培训班(张晓琦)
一五团千万基金促职工多元增收(阙玉保)
新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晏瑞一)
一团建立“上门认亲”帮扶机制(马彩霞 肖秀梅)
一六六团开展“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蒿钱钱)
一六七团2014年度“金秋助学”活动启动(冉政林)
【关键词】小农水重点县;经验;做法
1.基本情况
东平县位于鲁西南,辖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716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境内山区、平原、湖泊大体各占三分之一。东平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87%,耕地总面积90多万亩,是全国粮食、油料生产基地。东平县水资源充沛,是黄河、大运河、大汶河三河汇流,22条内河纵横交织,我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库区总面积627k,相应库容27.31亿m。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3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资源2.9亿立方米。
东平县现有中型灌区16处,小型水库50座,机井8898万眼,小型机电灌溉泵站41座,排涝泵站61座,小型雨水集蓄工程1200处。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好程度在80%以上。这些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为保障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东平县的水利建设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灌排系统框架已基本形成,其他水利设施也初具规模,水利化程度有了一定提高,对抗御自然灾害发挥了一定作用,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靠天吃饭的局面。但是,近几年来,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也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2.1工程建成运营时间较长,老化失修严重,效益锐减
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较早,大都始建于上世纪 60、70 年代,工程老化严重,灌溉渠系特别是末级灌溉渠系配套差、损毁严重,由于运行时间长,加之管理不善,损毁严重,造成大部分末级灌溉渠系不能使用,且原建设标准较低,防渗效果差,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2.2财政补助比例偏低,增大了农民筹资投劳的难度
以前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补助比例为总投资的20~30%,不分项目大小和类型,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捆绑使用,统筹安排。这个补助比例与当前国家实施的其他支农项目比较,补助份额偏低。
2.3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管理问题突出
当前利用的农田水利设施多数已运行四十余年,老化破损严重,加之县、乡、村财力困难,农民管护意识淡薄等因素,缺乏必要的维修改造资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多数处于“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国家管不到”的“三不管”境地,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问题更加突出。
3.经验做法
2010年以来,东平县紧紧抓住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重要历史机遇,按照集中力量、重点投入、成片建设、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以建精品工程、树示范项目、创典型经验为努力方向,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着力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节水改造引湖灌区末级渠系5.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万亩,共改造斗农渠121公里,打井483眼,铺设管道240公里,变电房及配套设施35处,铺设电缆线127.74公里,疏挖排水沟34公里,建设桥、涵、闸建筑物836座,自动化测水系统一套。新建项目把原来分散、独立的渠系,连成一个系统,打通干渠与支渠、支渠与斗渠、斗渠与农渠的连接,将水从源头直接送到田间地头,完善水网建设,实现水源共享。灌区内将达到 “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项目实施后,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6。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有明显提高。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3.3%,年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215万kg,农民年人均增收219.5元。三是生态及环境效益显著。通过斗农渠的节水改造及自动化测量水设施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灌水定额,减少了灌溉水渗漏,进一步改善下游河道、渠道内的水环境条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为东平县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作为国家和省的重点项目,在项目建设中我们锐意进取,周密组织,科学管理,精心施工,该工程的建设有很多经验和做法我们总结如下:
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工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点县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把该项目列入了县委2012年1号文件,确定为全县实施的重点项目及十一件为民办的实事之一。项目实施以来,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县政府与有关乡镇签订了责任书,纳入了有关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县委书记赵德健,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骞多次亲临建设现场检查指导;市、县人大、政协多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
3.2严格程序,高标准建设
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全面实行 “四制”管理。经县政府批准东平县水利局为项目法人。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懂规范、精技术的单位来承担施工和监理,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制定出台了《东平县实施〈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细则》。抽调县财政、水利等有关部门业务人员成立了重点县建设施工指挥部,具体负责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的协调、技术指导、安全检查等工作。监理公司及施工单位落实质量责任制,严格按照 “三检制”进行质量控制,各项工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复检,未经复检的工程严禁进行下步工序施工。还引导受益群众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建立起政府监督、监理检查监测、社会监督 “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
3.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成立了由审计局、财政局、水利局分工领导及业务人员组成的财务管理小组,实行全程监督,加强对该项目的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先后出台了《东平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东平县实施〈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细则》等资金管理文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报账提款的具体操作程序。确保了资金安全,干部优秀,工程优良。
3.4投资多元化,加大资金投入
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完成总投资3320.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200万元,省级资金850万元,市级资金410万元,县级资金500万元,已全部到位。群众投工7.22万个,折资360.8万元。各级资金足额到位,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平台,积极整合各类涉水项目,2011年实际整合资金3440万元。
3.5坚持新技术支撑,推进文明式发展
项目建设过程中推广应用大田暗管输水及喷灌技术、无井房技术、射频卡控制自动付费技术、喷灌自动控制技术、防盗玻璃钢出水口等5项新技术,有效提高了工程的建设标准,方便了工程的运行管理。同时注重了与周边环境相和谐,把小农水工程建成坚固耐用、美观整齐、与田间风光融为一体的工程。
3.6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用水协会新机制
采用“协会+用水户”的模式,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护责任,在灌区内先后注册成立了九个用水协会,所建工程全部移交给协会,由协会负责建后运行管护,明确产权和落实管护责任到用水户,坚持权、责、利相统一,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秋种工作已基本结束。经县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霜降刚过。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对今年秋冬水利工程、林业会战、秋季税费征收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六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秋冬水利工程和水费征缴工作
水利不但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我县来说。而且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六低六足”优势的体现。近年来,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实施“水利兴县”战略,水利设施明显改善,水利工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提高。但是县地域广袤、引水战线长,黄河水含沙淤积量大,水利工程维护和配套任务繁重。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年秋冬集中安排一批影响全县大局的乡村水利工程,进一步完善配套水利工程体系,改善引蓄条件,为夺取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今年的秋冬水利安排。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整体抗灾能力为目的坚持“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实施引、蓄、供、排、导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有效水源,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
二)工程内容。今年县里统一组织实施的乡村水利工程包括土方工程和建筑物工程两大项。土方工程包括潮河干清淤治理、马新干清淤治理、小开河北分干清淤治理、小开河南分干清淤治理、市小开河沉沙池清淤治理、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土方工程共6项。总计治理长度89.6公里,动用土方100万方。建筑物工程包括太平河导污工程和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工程。太平河导污工程新建排水闸、导污涵洞各1座,投资179.56万元。下河、利国群众吃水改造工程需铺设供水管道12.5公里,动用土方10万方,总投资147.1万元,采取县乡联办,以乡为主的办法;为确保质量,县财政补助资金待工程竣工验收后再予拨付。
与县水利设施配套的乡村水利工程由于维护不到位,近年来。萎缩严重,致使水资源利用率大大降低。因此,各乡镇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剩余的两工”工日,找准制约瓶颈,搞好规划和建设,解决“干渠有水、支渠水小、毛渠无水”局面,使乡镇工程与全县整体水利工程框架相衔接、相配套。
三)组织领导。为加强对今年秋冬水利工程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别任政委和指挥,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乡镇长和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整个工程的领导、协调和实施。各乡镇也要成立由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的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确保各项工作到位。有关乡镇要切实做好迁占工作,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对建筑物工程,要严格落实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审计制度,保证工程质量。指挥部要及早召开施工会议,对各项工程进行安排部署,早行动、争主动,倒排工期,扎实推进,各项土方工程务于11月28日前竣工。
四)圆满完成水费征缴工作。水费是保证引水和水利设施维护的基本费用。群众灌溉用水减少,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减征水费总额的10%原则上用于减轻农民负担。水费降低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由乡镇掌握,县里审批的负担方案不再变更。水费上缴直接关系到明年引水,并且上级河务、水利部门改变了水费征缴方式—先拿钱再放水”因此,各乡镇务于11月5日前完成征缴任务并足额上缴,不允许任何乡镇以任何理由拖欠。这是讲政治、讲大局的体现,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是真正与县委、县政府保持一致的体现,政治纪律,请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关于秋冬林业会战
全县上下克服重重困难,今年春季。齐心协力,扎实苦干,一举扭转了去年林业生产的不利局面,取得了林业考核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得到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刚才,县委、县政府隆重表彰了荣获前三名的乡镇。同时,从今天起,开始兑现苗木补助。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县委、县政府决定拿出补助款的30%等明年按保存率检查结果予以发放。希望各乡镇不松劲,不懈气,圆满完成今年秋冬的林业会战任务,力争在市里的考核中实现“保三争二”目标。
一)今年秋冬林业生产任务。按照市政府部署。确定我县今年秋冬林业生产的任务目标是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4万亩,完善农田林网2万亩;沟、渠绿化28公里;绿色通道全面完成县级以上公路的绿化补植,乡村绿化完成255公里,完成市里安排的高速公路绿化任务;村庄绿化补植完善春季安排的20个示范村,新完成14个村、14处学校的高标准绿化;发展冬枣面积2万亩;实施封滩育林1万亩。
二)提高思想认识。10月19日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秋冬林业会战面临着群众积极性不高、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因此,县委、县政府把林业生产确定为秋冬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压力感,认真总结春季林业生产的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和既定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