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制剂行业分析范文

医药制剂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制剂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制剂行业分析

第1篇:医药制剂行业分析范文

摘要:课程标准是专业建设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学的指导性文本。阐述了在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并以中药专业“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为例,从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确定课程性质、确立课程设计思路、建立课程目标、编排课程内容及提出实施建议等方面,探讨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策略。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课程标准制定;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4.5+0.5’人才培养模式的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建设标准研究”(项目编号:D/2013/03/093)

作者简介:田友清,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丁平,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01-05

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而重点是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1]因此,在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将反映基本职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贯穿其中,以满足“职业”和“行业”标准及社会用人需求的培养目标。[2]本文以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五年制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策略。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是该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或特点,主要包括课程的定位、功能和任务等内容。性质由目标决定,并受目标引导。

(一)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是根据该课程在职业岗位面向中的作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立的。中药专业的岗位面向是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购销和中药分析,并需要取得中药调剂员、中药固体(液体)制剂工、中药购销员或中药检验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其先修课程包括“分析化学”、“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制剂技术”等。因此,“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被定位为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核心课及综合技术技能应用性课程。

(二)课程功能

课程功能为该课程在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合格的中药检验工(高级),使其能胜任医药企业质量检验(QC)和质量控制(QA)岗位的工作职责。

(三)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该课程所担负的工作或责任,并由课程功能决定。“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从事医药企业QC和QA岗位所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具备在质检岗位上与同事相处、合作、交流及协商的能力,并养成认真、细致、诚实、可靠的品格,为从事中药分析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理念确立设计思路

理念是人类以自己的语言形式来诠释现象时,所归纳或总结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在确立课程设计思路时,需要将理念贯穿其中。“能力本位”是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根本理念。[3]为了达到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将职业能力培养的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思路之中(包括课程设置依据、内容确定依据、项目编排思路及课时安排说明)。

(一)课程设置依据

课程设置依据主要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设置依据是《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二)内容确定依据

课程内容主要是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而确定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内容是依据中药制剂QC和QA岗位职责要求、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及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确立的。

(三)项目编排思路

项目编排思路反映课程设计理念,并指导课程内容编排。“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按照“取样前处理理化鉴别常规检查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的工作过程编排内容,并遵循职业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形成规律,对完成中药制剂检验技术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内容进行整合、序化,从而设计了检验前准备、中药制剂鉴别、中药制剂常规检查、中药制剂杂质检查、中药制剂卫生学检查、中药制剂含量测定、中药制剂综合检测等7个项目,并分化出42项工作任务,总课时为108学时。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就是该门课程讲授完毕后预期学生达到的标准。为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作为核心,从适宜职业能力考量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建立课程目标。[4]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素质即素养、人格上的性质特点。知识的获得是为能力的提升服务的,而素质是在知识和能力之外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一)知识目标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知识目标以服务于能力目标的“必需、够用”为标准,以“了解、理解、掌握”为层次,结合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而建立(见表1)。

(二)能力目标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以满足质检岗位要求为标准,以“会、能”为层次,结合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工作技能的要求而建立。包括中药制剂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相关的仪器使用,药品标准的准确查阅,各种中药剂型分析的合理思路、规范方法和科学步骤,以及分析结果的正确判断(见表2)。

(三)素质目标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的素质目标以满足质检岗位要求为标准,以“独立、协作、开拓、组织、计划”为层次,结合中药检验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而建立。包括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热爱思考、勤于动手等职业素养的养成,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药品质检岗位职业习惯的养成,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团队协作观念和互助精神的形成,探索、创新、创优意识的养成等。

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编排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编排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思路的集中反映,是课程目标落实的“土壤”。为了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采取了项目引导下的任务驱动课程模式(见图1),编排格式见表3。

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要求提出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是为课程实施提供原则性指导的规范性文本。为了有效运用课程标准,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和应有的教学效果,需要给予务实的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中应主要包括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条件、教材选编、资源开发等内容。

(一)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课程标准执行的核心环节,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等内容)。“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在培养学生中药制剂检验技能的同时,使其习得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反映教学实施的效果,衡量课程目标达成的程度,而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因此,教学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和精细化。为了全面反映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宜采用“五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即过程与结果、理论与技能、定量与定性、常规考核与技能竞赛、技能鉴定与企业评判相结合;并引入精细化评价方法,对仪器操作、药品检验、问题回答、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安全意识、学习精神、课堂出勤率等内容进行评价,从而综合反映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条件主要包括专业教师配备和实训装备配置等内容。专业教师的数量、资质和能力是考量师资情况的重要指标。“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根据质检岗位能力培养及课时量的要求,需要配备专任教师和专职实验员各1名。要求教师具有中药制剂分析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中药制剂检验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药品质检仪器操作技能,具体从事过中药制剂检验工作,并拥有中药分析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主管药师、工程师以上专业职称。实训装备配置主要包括实验设施的数量和面积、实验设备和仪器的种类和数量等内容。“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宜按每班48名学生配置实训室1间,该实训室应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学功能,并配有独立的电子天平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室、高效液相色谱仪室和气相色谱仪室,教学时分为16个小组执行工作任务,普通仪器按每组1套进行配备,要求能满足中药制剂检验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教材选编

教材是课程标准执行的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课程目标。因此,宜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可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规划教材《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等;也可根据课标要求及实际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整合,编写适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

(五)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充足的课程资源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材选编的基础上,还可进行教学参考书和数字资源的开发。为了培养QC和QA岗位能力,“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可编写《药品质量检验仪器操作实训指导》、《中药制剂检验综合实训指导》、《中药分析工(高级)鉴定题库》等教学参考书;还可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制作设备、仪器操作和项目检测的视频,以供学生观看、模仿和评价。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Z].江苏省教育厅文件,苏教职[2012]36号.

[2]肖永刚,李明华.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7-9.

[3]庞世俊,姜广坤,王庆江.“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23-25.

第2篇:医药制剂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药制剂;生产工艺;问题与对策

为了满足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制药行业加强了新型药品的研制工作。如果药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跟不上药品发展的脚步,那么药品的质量就没有办法得到有效保障,而中药制剂是市场上各类药品中占很大比例的药品,所以对于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人们也经常会得知关于药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暴露出了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中药制剂原材料的选择处理,生产过程的把关,药品最终的质量检测等的环节都是影响中药制剂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1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

(1)药品的前期处理过程不够规范药材的鉴定检验和加工过程是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中药的药材资源有限,所以市场上药材的价格比比攀升,有些制药机构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对药品的原材料偷工减料,减少含量或者选用相对劣质的材料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中药制剂原材料的来源和使用过程混乱。甚至还有制药机构使用未经正规研究确定的新药材,这可能会导致原材料中的一些有害的物质进入药品,最终威胁人体健康。中药制造商不按规定对产品进行检验,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药品这样的违规现象都会影响中药制剂的品质,所以药品的前期原料选择是制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2)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的提取分离技术存在缺陷中药制剂与其它西药的制作工艺有所不同,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对药品的提取和分离技术要求更高。相对于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来说,现在新的技术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很多先进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同时又保证了生产的质量。部分中药制剂中含有蛋白质或某些有机物,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些过敏现象,在提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这类物质做好控制工作就很可能造成药品纯度不够,而导致过敏现象,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我国新药审评机制对于这类问题的检测过程有了很大的转变,严格的质量检验使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对于一些上市时间较长药品的检验还有待跟进。(3)制剂成型生产工艺的研究薄弱在中药制剂成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过程是灭菌和一些辅料的添加这两个步骤。由于辅料添加不当而导致的药品质量不合格。辅料添加不当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首先是辅料的种类不正确,另一个方面是辅料添加量没有达标,这两个因素都直接导致了最终形成的制剂药效的改变,达不到应有的疗效。目前我国这方面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所以,想要控制好中药制剂工艺中辅料添加过程,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解决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研究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1)完善中药制剂前期处理流程,为其确定科学的参考指标中药制剂研究相对落后是由于中药与其它制药差异性比较大,中药制剂的成分相对复杂,同时又缺乏基础性的研究数据,中药的有效成分、无用成分以及有毒成分都还不够明确,这给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所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主要包括各方面数据的实验测定,各方面反应现象的成文规定,给制药企业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参考标准,这样才能首先在理论上把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规范起来。(2)完善制作工艺质量监控,提高各环节的生产质量虽然中药制剂制作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从中药研究纵向的比较来看也进步了非常多。但由于信息化发展快速,市场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包括检测指标不明确,也没有具体针对某一种产品的生产指标,甚至有些具有毒性药品的有毒成分含量标准也是不明确的,还有一些中药中含有重金属。众所周知,重金属摄入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而中药制剂中重金属含量也是没有专门的检测依据的。由此可见,对中药制剂生产工艺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工作还要进一步落实,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质量标准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人体安全标准。(3)利用药品保护制度提高质量,同时加强制剂成型研究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才导致的中药制剂质量不合格,特别是一些年代很旧的老药品,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规范它,生产工艺的科学性,稳定程度,过程的控制性等等都是必须要重视的内容。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是一项有利于提高其质量的有效措施,只要企业可以申请该制度的保护,这样可以获得某一中药药品在市场上得到它的专利权,这样可以激励各大制药企业创新更好的产品,从而提高中药制剂的整体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中医能否快速发展造福人类,与中药制剂的品质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无论是从我国中医发展的角度和保护人们使用的药品安全的角度都要求着我国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发展壮大。中药制剂的优势在各类药品中很突出,所以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其生产工艺的提升是关键的步骤之一,相关企业单位一定要牢牢把握。

参考文献:

[1]马方励.常用灭菌技术及其对中药制剂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12).

第3篇:医药制剂行业分析范文

沈阳市骨科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 110044

[摘要] 医院制剂是制药产业不发达时代的特殊产物,在药品短缺时期,医院制剂为保障临床的用药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制药产业的发展,医院制剂的弊端逐渐地显现出来。面对现代药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医院制剂生存艰难。在生产条件、科研环境、人员素质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医院制剂的发展更加困难。本文将重点分析医院制剂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困难,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

关键词 ] 医院制剂;制药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R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48-02

医院制剂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软硬件和销售使用范围等政策的严格限制,使医院制剂长期得不到发展。就目前情况看,医院制剂室数量在不断地减少,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在不断减少,剂型、品种在不断减少。面对现代化医药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医院制剂缺乏直接对抗能力。但医院制剂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如何发挥这些特色和优势,是医院制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产业政策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1 医院制剂现状

1.1生产条件

医院制剂室大部分都在医院内部,外部发展空间不仅有限,而且很难符合现代制剂生产的环境要求;由于历史原因,制剂室内部空间有限,很难对制剂品种进行工艺改造和升级,设备的升级换代都困难。很多制剂室内部生产空间洁净区也就几百平米,设备有的使用超过几十年。生产条件落后,产能低下,改造空间有限几乎是所有医院制剂室的共同特征。

1.2 科研环境

制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制剂产品要想有竞争力就得不停的更新换代,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的投入。而一般的医药制剂室很少有专职的科研人员科研投入也少之又少,科研设备缺乏,很难形成高水平的科研能力。

1.3 人员素质

医药制剂室的大部分都是老职工,都不是制药相关专业毕业,没有经过系统的药学教育,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新毕业的年轻职工,也由于医药制剂室相对闭塞,同行业的其他企业、院校交流不多,职业素质很难再提升。

1.4 制剂产品定价能力弱

医药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目前医院仍垄断着药品零售市场,为避免医院凭借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国家对制剂的利润水平加以限制。国家现行药品价格政策规定,医疗机构制剂零售价格按“保本微利”原则制定,其零售价的成本利润率最高不超过5%[1]。由于以上的规定,医药制剂的售价都比较低,利润非常微薄,而目前的生产成本又不断上涨,很多医院制剂品种都是负利润销售。

2 医院制剂的发展对策

2.1发展医院制剂孵化器生产企业

2011年3月新版的GMP开始实施,从新版的执行标准来看,对药品生产企业软硬件要求都有较大的提高,而医院制剂生产管理规范(GPP)又参照GMP执行。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制剂室都很难通过新版的GMP验证,如按新GMP标准建立制剂室,投资太大,这对许多医院而言是难以承受的。有鉴于此,可由政府牵头,由各家医院共同出资成立医院制剂孵化器生产企业,或直接由政府出资建立孵化器企业,再租借给各家医院。企业完全按照GMP标准建立,各家医院制剂在孵化器企业内部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检验,做到资源最大化利用。这是最有效的解决医院制剂生产条件问题,保证了医院制剂的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为医院节省了大量资金,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监管提供了方便。

2.2 扩大医院制剂的销售网络

医院制剂目前只限定在医院本身和协作医疗单位内部使用,医院本身用量有现,协作医疗单位多是小医院或县区级医院,使用量会更少。这就会使大部分医院制剂的产量不大,失去规模效益的优势,难以发展壮大。国家应该建立优良医院制剂目录,挑选临床使用悠久、有特色、质量好、用量大的医院制剂在小范围内(市级)医疗机构之间逐步使用。这样不仅会扩大医院制剂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也会满足其他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2]。

2.3 提高医院制剂的科技含量

建立一支高效的科研团队,不断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医院制剂发展的重要途径。很多医院制剂品种都未曾做过科研,既没有临床前研究的各项数据,也没有临床后研究的各项数据,甚至连生产工艺中都缺乏精确的控制参数[3]。制剂的质量完全靠以往的生产经验来判定,临床使用也是靠多年的使用经验积累出来的,这样的产品再好也很难有说服力。剂型的落后是医院制剂的另外一大弊端,医院制剂能够在历次药品再注册中保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外用或口服的剂型,这其中中药占了很大比例。在药剂学高速发展的今天,缓释、控释、磁向、靶向制剂各等新剂型不断涌现,传统的丸、散、膏、丹显得非常落伍。医院制剂室只有通过不断的科研才能解决以上的问题,只有用科学的数据才能保障医院制剂生产和使用的稳定、安全和有效,高技术才能使医院制剂稳定发展[4]。

2.4 提高人员素质

医院制剂室的员工与药品生产企业员工生产技能差距较大,这是医院制剂室的普遍现象,其原因有多方面。应该说,提高人员素质是提高医院制剂质量的最有效和便捷的环节,也是相对容易做到的。医院制剂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

2.5 政府的政策支持

医院制剂的最理想情况就是获得国家药品准字号,但新药的申报费用过高,时间周期太长,医院很难承受。医院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在临床上得到了验证,在新药注册管理办法中可以考虑适当降低要求。另外,政府在产业政策中可以适当扶持,特殊疗效的秘方医院制剂,可以给于一定的溢价空间[5]。

3 结语

医院制剂总体现状并不乐观,从长远看,产业萎缩是必然。但少数医院制剂一定会抓住历史机遇,利用现代的制药技术和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自己的特色发展壮大。

[

参考文献]

[1]杜玮.医疗机构制剂的定价原则与方法[J].卫生经济研究,2012(6):11.

[2]吴永佩,颜青.试论我国医院制剂今后的走向[J].中国医院,2013,7(2):51.

[3]任贻军,高逢喜.医院制剂的存在与未来的发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8,(4):362-364.

[4]斯俊英.医院制剂的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J].海峡药学,2011(3):222-223.

第4篇:医药制剂行业分析范文

摘要:行业企业调研是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基于此,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对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高职;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课改;技能人才状况

作者简介:许瑞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石洪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30-06

一、调研背景

长期以来,高职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受到实训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课程设置与医药企业需求脱节。为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常州医药产业,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调研的基本信息及分析

课题组选取了常州地区医药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制药企业,以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和常州市医药行业协会专家作为对象,以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方法展开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常州地区医药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常州医药产业拥有药品生产企业4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2家,药品包装材料企业25家。产品涉及化学原料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提取,卫生材料,生化药物,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等多个门类。

2.常州医药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易于形成药品、医疗器械的产业链。

3.常州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通过实施新版GMP,为企业提升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和扩大产能创造了条件,使行业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一批优势产品逐步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初露端倪。

(二)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1.课题组针对常州地区有代表性的七家制药企业的人才现状和近三年药物分析技能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从表1可见,药物分析人数在企业总人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约为10%左右;从表2可见,药品QC、QA人员在企业技术人员中所占比例达到15%以上,这表明制药企业对药物分析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由表3可见,制药企业的药物分析人员虽然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技术要求都较高。另外,从调研访谈中获知,企业不仅对人才提出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在学历方面要求技能人才至少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所以,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体化课程要兼顾技能培养和学历教育,两者都不能偏废。

2.调研发现,制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总数的40%以上。特别在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需要大量的质量管理(包括质检、化验、质管、验收、养护、保管等)人员。技术岗位有药物制剂工、药物QC检验工、药物QA质量管理员、制药机械维修工、研发人员等,各技术岗位人员占比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制药企业对药物制剂工技术人员需求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药物QC检验工,占比约10%。

如图2所示,调查数据显示,药物分析与检验人才需求最多的是理化分析,其次为微生物检测,然后是仪器分析。其中,理化分析约占50%,微生物检测约占30%,仪器分析约占20%。

3.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及其主要工作任务,以及所需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见表4和表5。由表4、表5可见,常州地区制药企业大多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企业,中药制剂较少,这是后续课改中应予以重点关注的方面。

4.调研发现,制药企业希望药物分析工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分析检验流程,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QC人员。同时,药物分析工还应具有下列专业能力:(1)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了解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动态;(2)能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从事药物分析与检验;(3)能协助企业生产部门分析产生不合格品(批)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能制定和执行分析仪器设备和药物分析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基本结论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通过对企业调研情况的分析,我们确定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为:面向医药生产企业和原辅料生产企业等相关企业,培养从事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原料药制剂等成品、半成品及原辅料进行检验、检查、检定、试验、分析的高技能人才。

1.中级工要求。能独立接受分析任务,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理化检测、生化检测,能分析判断检测中产生的异常现象,减小测定误差,并能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2.高级工要求。能进行仪器检测、理化检测、能解决在分析测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具有培训和指导中级工的能力。对分析仪器常见的故障能进行诊断,对简单的故障能进行排除。

(二)针对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课改

第5篇:医药制剂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剂成本核算;对策

2009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配制中药制剂的管理,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医院中药制剂作为一种合法的制剂形式,以其处方有特色、临床疗效确切、研制周期短、价格较便宜、可满足疾病治疗需要而被临床实践所接受,是综合性中医医院的特色和优势的体现,是我国传统医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传统医药的保存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医院制剂部门为达到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PP(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使大部分医院制剂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建立制剂成本核算体系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制剂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能力,发展传统中医中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示范中医院,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8.97万平方米,总床位1200张,其制剂大楼面积3000多平方米,购置大型制药制剂设备30多台。生产80多种中药制剂。近几年,该院制剂发展迅速,但单位成本过高、科研投入较大等共性问题依然存在。对此问题笔者通过对制剂成本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中分析原因,从而为制剂成本核算和控制寻找途径和对策。

一、院内制剂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专职成本核算人员,制剂成本核算未能细化

无论是旧的《医院会计制度》或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都要求制剂按品种进行成本归集。但从现状来看,由于院内制剂不是医院的主营业务,而制剂品种繁多、批量少、成本核算员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财务人员相对不足等原因,其成本会计工作一般由其他会计兼任并只能核算到总账科目。制剂产品单位成本的计算依据主要以申报物价时核定的标准成本为准。但近几年。制剂生产的各种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生产设备投资成本等不断上涨。使制剂成本急剧上升。过去简单地以物价局核定的申报成本作为制剂成本的核算方法已不能适应发展趋势。如不能准确、动态地核算单位产品成本,就有可能错把赔钱的制剂算成赚钱。使医院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院内制剂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制剂成本核算单纯事后算账,缺乏事前、事中的预测和监控

由于计划经济思想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及医院会计制度的模糊。大部分医院制剂会计仍停留在事后的手工记账阶段。忽略了对事前、事中的成本预测和日常监控的重要性。成本预算作为对未来成本水平提出的具体成本目标,确定成本、费用应降低的比例,对成本控制、树立考核标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缺乏成本预测,日常的监控包括:材料采购监控、生产流程的监控、管理费用的监控等变成一句空话。从现状来看,诸如:目标成本的设定、成本预算约束、成本定额管理、成本日常监控等控制工作仍然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

(三)成本控制过分依赖会计人员,导致管理出现盲区

由于制剂工作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大锅饭”体制。认为成本控制只是会计人员的事情,与他们无关,再加上成本核算工作严重滞后,所以制剂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比较普遍。其实,成本核算不单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更是全部相关人员共同的事情。比如:采购的成本应由采购人员控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由生产人员控制,辅助生产成本由辅助生产部门人员控制,这些成本都是财务人员无法控制的,如果其他人员都不管,单纯靠财务人员管理成本是有局限的,最终只能使管理结果大打折扣。所以,只有全体人员提高成本意识,优化生产流程才能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四)缺乏行业相关的成本报表和控制考核标准,制度配套不完善

成本报表及控制指标在于分析和考核制剂成本、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促进制剂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和新《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对成本范围、计算方法、分配标准均未作出具体细则。计算方法更是五花八门。例如:制剂研发费是否应按品种进行分摊、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是否需要分摊、医院管理费用分摊是否计入制剂成本等没有相应的政策出台。计算方法不统一使各医院制剂成本信息没有可比性,难以满足各个部门考评医院制剂绩效的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不仅有利于推进中药制剂生产结构优化调整,而且有利于促进中药制剂长远健康发展。

(五)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薄弱,配套控制制度不到位

近几年,制剂部门为满足GMP、GPP的要求,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一般都制定处方、工艺、质量标准等审批程序、生产车间工作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制剂药检工作制度等配套制度。但相对成本核算的制度建设则比较少,部分医院制剂连最基本的成本控制制度如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审批制度,领料和发料制度,制剂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原始记录的登记、审核、传递和保管工作制度,成本会计核算制度。风险控制制度等都没有。有些单位即使有制度,也形同虚设,成本控制不到位现象比较普遍。

二、完善院内制剂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统一各部门及生产组思想,树立以成本节约为核心的责任意识

成本责任意识就是对成本节约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惯性思维。针对长期存在部门成本意识淡薄的问题,首先,通过加大对制剂成本核算制度的宣传力度,促使领导干部和员工形成共识。切实提高对制剂成本核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坚持领导和科主任主动参与,切实领导。在院长及科主任的指导下加强与有关班组员工联系,以医院会计制度为依据,争取各部门对制剂成本核算工作的支持。另外,财务负责人从财务的角度对科主任及生产人员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面培训教育,对重点控制领域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工作,使管理者认识到要处处考虑成本费用及效益问题,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要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了管理者节约成本的能力,对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改进生产工艺节省物料消耗,做到有方法、能实施;使管理者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生产工艺水平:使生产工作人员认识到要善于从工作细节中找出节约成本的方法和点子,善于减少工作中的浪费,不断优化操作流程。

(二)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度,强化对工作人员、设备、材料的管理

一个好的管理办法,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良

好的管理制度应当是简明扼要、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制剂成本核算制度建设应根据《医院会计制度》、《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针对不同岗位建立不同的控制内容。首先,明确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如对成本会计人员,制定了《制剂成本会计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以生产工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摊方法,以销售量作为辅助成本的分摊方法,以约当产量法进行月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方法等。又如制定《仓库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仓库管理员对制剂成品、原材料、辅料、包装料等的入库、发放手续,对合格品和待检品的划区摆放等作明细规范。其次,加强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材料的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制定《岗位标准操作程序》、《生产设备管理制度》等。明确对各生产岗位进行工艺规程的修订,对生产工艺进行合理化改进,对大型生产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等。制剂成本责任制使管理更具权威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使制剂成本控制得到可靠保证。

(三)加强和完善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理顺工作环节

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是计算制剂成本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成败。首先,从建立分级控制和归口控制的责任制度着手,制定各制剂成员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权限与责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把各项经济指标逐级落实到各个生产班组、各职能部门,由成本会计人员负责实施。其次,建立严格的费用审批制度,做到所有费用开支前都要经过主管领导申请、批准后才能支付。一些费用如:材料采购费、设备购置费、劳务工资等大金额支出,即使是原计划上规定的,也要经过进一步审核和批准才能支付。这样做,有利于成本费用事前得到控制,对不符合制度和规定的费用,以及各种浪费、损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责任,保证一切费用的使用效果。此外,要不断完善成本实际发生情况的收集、传递、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对成本核算各项数据的收集、记录和计算必须准确、齐全,要有科学合理的收集和记录方式,符合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数据的传递要迅速、及时、完整;计算和汇总工作要符合成本会计制度的统一规定。

(四)评析成本管理的成果,结合激励机制,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成本评析包括考评和分析两部分,就是把成本费用指标如:人工费用比率、制造费用比率、单品种制剂成本变动率等的完成结果与计划、定额进行对比评价和分析总结,分别按时间、空间进行纵横比较;按单个制剂产品进行费用明细评析。成本评析应坚持以国家法律、政策、医院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制剂成本计划为标准,对脱离计划的因素要加以分析。分析各项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分析降低成本费用的执行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以完整可靠的资料、指标为基础,通过对成本费用资料及其所计算的指标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核实。作出恰当的考核评价。此外,注重评析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一方面,对评析指标完成较好,能提出节约点子的部门和员工进行奖励;另一方面,按贡献大小进行奖励,对相同贡献的员工按统一标准奖励,并注意做到奖励过程的透明和民主。通过结合激励机制使员工迸发出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为成本核算的成功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建立并完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率

作为大型综合性中医院制剂,其制剂数量少至几十种多至上百种。在医院财务人员相对紧缺的情况之下,如果单凭手工计算,不但效率低、欠准确,而且可能因人手有限而不得不暂停实施。所以,医院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成本核算的成败尤为重要。为此,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上着手建设完善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上。配备专门的库存管理软件和相配套的成本核算软件,该软件能方便快速地提供制剂材料及产成品的进、出、存数据,能辅助实现费用归集和分配;硬件上,配备专门的仓库管理人员和高素质成本会计人员。要求仓库管理人员熟悉库存管理软件的使用,对制剂生产工艺及配方有一定了解;要求该会计人员不但熟悉医院会计制度、医院制剂生产制度、掌握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而且精通库存管理软件和成本核算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熟练运用Excel函数、VBA、图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2009(4).

[2]高峰,曲松涛,等.医院成本管理的实践与控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0(3):88-89.

第6篇:医药制剂行业分析范文

中医药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具优势、最有特色的行业,是我国传统瑰宝。新时期,除社会发展和中药产业快速增长的因素外,中药行业职业种类的日渐增多和细化,迫切要求中药人才从单一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型发展,并与医学、生物技术、农学等多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实现中药产业的技术性变革。首批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43家院校中,中医药院校22所,西医药院校11所,综合性院校7所,农林院校2所,商业院校1所,几乎覆盖各类院校,也充分表明这一点。因此,以中药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成功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如中药学与化学、工学等紧密结合,着力培养为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工作的创业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药学与医学结合,着力培养能解决药物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等问题的执业药师型人才;药学与管理学结合,培养能进行科学决策、经营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围绕以上专业方向构建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和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基地与技能实验室建设,将有效保证并不断提高中药学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质量。

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要求,教学应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聘请在中药研发、注册、生产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模拟、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按照此要求,校企、校(医)院联合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应成为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采取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学校导师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合作单位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由此,校外基地建设也成为决定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除了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等部门,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以及医药公司等实践基地以外,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优势条件,与国家和各省重大工程、重点应用型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挂钩,是强化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

2构建举措

2.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科学设置方向培养目标上,中药学专业学位旨在培养能够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胜任中药产业各个领域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此目标为指导,可以明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是从事中药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的质控、监管、营销的应用型人才,而非药物组成、机理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实际培养工作中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全面胜任行业实际工作的实践应用能力;基本掌握生产、流通、管理与科研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具备敏锐发现、善于分析、快速解决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或突出事件的组织应变能力;同时注重人文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具备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及时处理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学科专业方向,可设置为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医院调剂与制剂等5个主要方向,基本涵盖了中药产业及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方向要求研究生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中药新药注册法规和政策,具有现代中药产品研发各环节的科学设计能力,胜任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方向着眼于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质量监控工作,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定性鉴别等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药用植物栽培与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中药材种植、鉴定、加工、炮制及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掌握营销、经济、法律专业知识与技能及中医药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医院调剂与制剂医院制剂方向旨在培养能够开展医院制剂监管工作,对临床医生与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与信息服务的专门人才,应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保管,掌握中药各种剂型的制备过程及各生产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

2.2强化阶段培养,优化培养过程围绕实践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拟设置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3个主要环节。其课程学习为第一阶段,时间为第1学期,在学校集中完成课程学习和基本实验技能;第2学期至第6学期为实践技能培养期,进入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期间,第4学期至第6学期不脱产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一阶段在主、副导师指导下填写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主要工作是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所选理论课程和技能方法课程的学习。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课由外语和政治理论课组成,为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近期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为方向分化课,是依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开设的侧重某一分支学科的系统知识,为选修课。

例如,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可设中药工业化制剂原理及技术、制药设备原理、中药药品设计与研发、GMP与技术改造等课程。中药检验与分析方向可设置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建立、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药仪器分析专论等课程。医院调剂与制剂方向可设置中药临床研究管理、中药调剂学专论、中药临床循证评价、中药物流通论等课程。依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应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要注重理论学习与生产管理实际有机结合,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主线把不同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创新教学方法。

授课方式上,多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实验设计等形式,重视发挥在中药产业管理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医院)专家参与教学。第2阶段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在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实习,时间为2年半。第2阶段可分为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最后一年应属于专项技能训练阶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并进行资料收集,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评议工作,并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6学期完成论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申请环节。

2.3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中以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国际先进药学教育均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以美国的Pharm.D学位为例,前1~3年进行早期药学实践或介绍性药学实践,第4年全年进行进阶药学实践。大多数学校在药学实践完成时不仅授予学位,还颁发实习毕业证,没有实习毕业证,就难以找到工作。英国的临床药学实践多采用连续性实践方式,时间大约为1年,实践范围包括医院、社区、药房、国民健康服务机构等,实践方式亦多种多样。日本、德国均有相似的药学实践要求。因此,中药学专业学位应充分发挥校企、校院联合培养的优势与特色,采取双导师制,即由学校在职研究生导师和合作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共同担任导师,指导研究生技能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在专业技能实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实践技能培养环节应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制定基地的建设规范,特别加强生产、流通等方面基地条件与教学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2.4规范格式与评阅标准,强化学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狭义上讲,论文质量即代表着一个类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判别一个模式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必须做好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论文工作。在内容上,学位论文须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体现学生运用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论文类型可以是质量较高的现场调查分析报告、针对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应及时细化论文格式规范、内容与行文要求,要设置相配套的学位论文评阅标准与管理办法,供评阅、答辩以及学位评定委员会专家参考执行。

第7篇:医药制剂行业分析范文

(1.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063009;2.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医药制造业作为河北省十大主导产业,对河北省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培育、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论文都对河北省近年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剖析,指出了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改进建议。

[

关键词 ]医药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河北省

医药制造业是河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河北省的医药制造主要有以下几个行业:化学原材料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中药饮片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本文对河北省医药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对策。

1河北省总体现状分析

1.1产业规模

河北省医药制造从2000年的111.01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655.19多亿元,总产值持续上涨。但它在全省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4.29%下降为2011年的1.01%。河北省的销售利润率从2000年到2003年上升较迅速,在2003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从2003年到2004年回落;从2005年到2008年销售利润率持续上涨,在2008年达到一个顶峰,在2008年到2010年,销售净利率呈平缓的趋势,在2010年到2012年又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2008年到2010年的大。

1.2需求分析

河北省的医药制造出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保持在15%左右,而全国的医药制造业出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大约在12%到7%之间。总的来看,全国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下降的趋势比较平缓;河北省的在2006年到2008年之间呈现上涨趋势,2008年是一个转折点,从2008年至2012年持续下降。

1.3地区分布

2012年河北省医药制造企业总共有231个企业主要分布于石家庄、邢台、保定和邢台,总计占全省企业的72%,其中石家庄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有35%。其中石家庄的工业总产值最大,为3797879.4万元,占全省的67.4%,其次为保定,占全省的工业总产值的9%,石家庄市和保定市是其他市工业总产值的2.32倍,可见石家庄市在河北医药制造方面的巨大作用。

2012年的河北医药制造利润总额为446124万元,其中石家庄为340763万元,占全省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的76.38%,廊坊的医药业利润总额排名第二,占全省医药制造利润总额的8.83%,唐山和张家口医药制造业却呈亏损状态。

1.4经费投入

河北省在2003年的R&D经费投入为24938万元,2011年为55845万元,2011年是2003年2.24倍。2003年全国的R&D经费投入为276684万元,河北省占全国的R&D经费投入的9.02%,位于第5名,2011年全国的R&D经费投入为1495647万元,河北省占全国R&D经费投入的3.73%,居于第七名,2011年较2003年河北省的经费投入占全国的比例下降了5.29%。总的来看,河北省的R&D经费投入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

1.5与其他省份比较分析

依据医药制造行业的市场份额、行业经济地位以及行业经营能力以及竞争力排名因素的考虑,前五名是山东省、江苏省、吉林省、河南省、四川省,河北省位于12名。山东省在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排名方面都处于第一的位置,山东省进入全国医药制造百强企业的有10家,占华东地区的24.4%;江苏省在市场份额以及竞争力排名处于第二的位置,拥有百强企业13家,占所在地区的31.7%。

2河北省子行业分析

2.1药品

本文将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中药饮片制造业归集为药品。药品企业在河北省医药企业方面占到52.38%。工业总值方面药品企业在河北省医药制造方面的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为58.63%,可见其处于重要的地位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医药制剂制造在2003年~2007年变化不大,但是仍呈上升趋势,自2008年后,大幅上涨,与2007年相比,上升了19.1%,在2008年后中成药生产的比例也不断增大,但是较化学医药制剂制造少很多;中药饮品与生物药品从2003年~2011年的呈现很小的涨幅。2008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河北省不得不改变产品结构来应对来自国际订单减少以及全省原材料务求下滑的现象。

2.2医疗器械

河北省的医疗器械主要涉及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在2012年其有6家企业,在河北省医药制造方面所占比例为3.17%,工业总产值占的比例也很小为1.89%。卫生医疗及医药用品制造,其从业人员在2007年时有295人,2012年其从业人员增加比例为1.01%,增长幅度很小。卫生医疗及医药用品制造在2003年~2010年总体处于平稳状态。

2.3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

2012年河北省化学药品原料要制造的企业有60个,占总的医药制造的31.74%。其工业总产值占总产值的41.87%,为化学药品制剂制造的2.02倍,是生物药品的22.16倍。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处于主导地位,是河北省医药制造的主导产业,在2003年~2007年,一直处于80%左右,2008年其迅速下降,下降了20.84%,之后2008年~2011年处于较为平稳的态势。

2.4保健性食品

我国保健食品企业大规模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少,仅为1.45%,而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大,总计比例为86.05%,还有一些小作坊,其占有比例12.5%。河北省保健食品企业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企业的规模、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性食品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消费时尚,这给河北省保健型食品提供了契机。

3河北省医药制造存在问题分析

3.1盈利水平低,效益下滑

今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成本上本,以及中药品种价格的不断上升,医药制造的成本不断上长,使其效益水平处于下滑状态。因全国性的医药制造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以及河北省省内有的企业进驻医药行业,使其数量增加,但是河北省以及全国的使用的药品的数量以及种类是有限的,这就发生了各个医药制造企业之间的同质现象比较严重。

3.2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创新是推动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极为重要因素,医药制造业也不例外。但是,河北省的R&D经费投入从2003年到2011年的55845万元,增长了2.23倍,但是在全国的排名却从第五名降为第七名,这说明其经费投入在全国来说还是不足。与浙江省2012年的R&D经费投入强度相比,差了近一倍;在产品研发方面,江苏省医药大省申请专利是河北省的3.5倍。

3.3规模优势不明显

河北省2012年在全国医药制造企业排名12,处于中上游水平,但是与山东省、江苏省、吉林省、河南省以及四川省这些强省,仍具有很大的差距。河北省医药制造从2000年总产值101亿元,2011年600多以亿元,虽然增长很多,但是较全国相比,增长的速度相对较慢。虽然河北省的规模有所增长,但是增长较全国平均水平,相对较缓慢。

3.4发展潜力处于劣势

我国医药制造业全国的利润平均增长率为17.34%,河北省的增长率仅为2.44%,因而可见河北省的利润增长极为缓慢,没有达到国家的平均水平;全国的新药产值率要高于河北省的5.64%;以及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较,其在行业经营能力和竞争力排名方面都处于末端,可见其发展潜力处于劣势。

4河北省医药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1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营能力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出口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出口过分依赖化学原料的出口,而高附加值的生物药品制造及医疗器械出口所占比例很小。在保持出口优势的同时要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扩大国际市场范围。此外,河北省医药制造业还要减少高污染、高消耗产品的生产,鼓励支持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发展,实行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4.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对于医药制造业至关重要,但是河北省R&D经费投入在全国的排名呈下降趋势,所以要加大R&D经费投入,提高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提高企业的成果转化能力,从而实现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自主创新并不是盲目的排外,我们要选择性的引进国外先进的发明研究,在引进的基础上吸收创新。河北省医药制造业只有走创新发展道路,才能走的更好更远。

4.3发挥产业规模优势

我省医药制造业百强企业所占比例较小,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同山东、江苏等省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加大对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力度,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医药制造企业的地区分布。另一方面,要发展医药产业集群,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的领导下,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在分散的基础上实现整合,才能真正的发挥医药制造业的规模优势。

4.4加大政府扶持

政府作为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对于企业甚至整个产业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政府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引导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给予政策优惠,以促进企业的自主研发,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医药制造业的要素供给。加强对医药制造的监管,保证医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许晶,李野,于艳艳. 中国医药制造业7个子行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J]. 中国新药杂志, 2011(18):1732-1734.

[2] 墨玮娇. 河北省医药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第8篇:医药制剂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风湿病;中医药法;中医风湿病学;创新发展

中国首部《中医药法》已于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中医药法》以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为宗旨[1]。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将中医药几十年探索、发展有益的经验、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形式体现出来,对中医药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风湿病的从业者,本文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进而促进中医风湿病学的发展。

1规范风湿病的诊疗行为

风湿病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经规范治疗多能恢复正常生活。但未经规范治疗危害大,轻者会出现关节痛,影响日常生活;严重者会导致畸形或者残疾,甚至威胁到生命健康[2]。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并有明显的疗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3]。然而不少“江湖游医”抓住患者心理,以祖传秘方、偏方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并私制疗效不确切、毒副作用不清楚的药物,患者受诱骗前往就医,致使病情延`,造成患者健康和财产的双重损失,同时也让中医蒙受不白之冤。《中医药法》第53~59条加大了对中医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针对非法执业、违规广告等行为制定了明确的法律责任。当然对于确有专长的民间医生,《中医药法》第15条规定经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因此,一方面应当以《中医药法》为准绳打击各种风湿治疗的虚假广告,维护广大风湿患者医疗安全;另一方面要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监督与能力提升,方可实现中医风湿病的规范诊疗。

2创新风湿病的防治理论

《中医药法》第3条提出:“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代中医对风湿病的诊疗是百家争鸣,各有长短,应汲取历代中医防治风湿病的精髓,参考风湿病的新进展,依据临床研究成果,对中医风湿病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创新和发展。

2.1痹邪理论中医学称风湿病为“痹病”,历代医家认为其基本病因是正气亏虚,风寒湿邪乘袭发而为病。痹病由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诱发,还需与五体相合,与五脏之形气相合才会形成痹[4]。其中尤其强调“合”的重要性,不与之相合则不为痹。合于皮肉脉筋骨则分别为皮痹、肉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合于五脏则为心痹、肺痹、肝痹、脾痹、肾痹(五脏痹)。上述是中医对风湿病病因病机的传统论述,有学者提出“痹邪”致病理论[5-6],认为脏腑亏虚,营卫之气不和(负责防御机能),遭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两者“相合”,形成新的病理产物――“痹邪”,此痹邪又成为致病关键因素;由于它是由正气与外邪“相合”而产生,与防御因子在“形”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不易被机体的防御因子识别,加之赋予外邪特性,无孔不入,或痹于脏腑而致五脏痹,或痹于五体而成五体痹。

从免疫学角度看,风湿病多由自身抗体介导的各种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组织及器官诱导免疫炎症而致病。痹邪类似于自身抗体,外感风寒湿后,引动伏留体内的痹邪,致使津停为湿,湿聚为痰,血滞为瘀,邪郁化热,形成内生痰、湿、瘀、热等病理产物混杂(类似抗原抗体复合物),侵犯脏腑而致病。发于皮肤类似硬皮病,发于肌肉类似多发性肌炎,发于肌腱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跟腱炎,发于血脉类似血管炎,发于骨类似骨关节炎。风湿病属于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内脏,如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肝功能损害、蛋白尿、胰腺炎等,与中医的五脏痹类似。可以说“痹邪”架起了中西医沟通的桥梁,是中医风湿病病机理论的创新,这一理论也获得很多学者的支持[7-8]。

2.2痹邪论治

2.2.1扶正祛邪风湿病多以外感风寒湿邪为始动病因,形成的痹邪可伏留体内,每遇外邪反复发作。临床上不少控制稳定的风湿病常因感染而复发,长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又可使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导致风湿病的控制难度加大。外邪侵袭是首因,故及时解表祛邪是治疗的首要任务,《伤寒杂病论》记载了系列方药,如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9]。对于深伏于内的痹邪,除祛风除痹从表而解外,尚需扶阳气,充腠理,缓缓蒸发,通畅营卫,致风湿尽去。四神煎是代表方剂,该方重用黄芪补气发汗,使深伏于内的痹邪随汗而解,丰富了汗法应用[10]。此外,玉屏风散、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等均为益气扶正之品。气虚伤阳者致阳气虚弱,扶阳医家郑钦安认为阳气不足,百病重生,代表方剂如乌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吴生元[11]善用川乌、草乌治疗风湿病,独树一帜。

2.2.2调理脏腑调理脏腑可祛除痹邪,一方面是因为痹邪可侵扰五脏,如狼疮性肾炎,风湿扰肾是其重要病机,从风湿扰肾角度论治可为肾病的辨治提供新思路[12]。另一方面通过恢复脏腑功能,提高正气抗邪能力,以改善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状态,减少风湿病的复发。此外脏腑功能的恢复促进了气、血、津液的运行与代谢,有益于痹邪等病理产物的消除。例如,临床上抓住口干、眼干是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认为肝胃郁热是该病的重要病机,采用清胃泻肝、撤热存津法治疗,不仅有不错的临床疗效,而且部分患者的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能转阴[13]。王承德[14]提出“痹必夹湿”,认为痹始于湿,病机于湿,变生于湿,治难在湿,强调治疗风湿病应首重脾胃,以健脾化湿为治疗大法。焦树德[15]认为肾督阳虚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根据临床症状提出了以补肾祛寒治�短牢�基础的补肾强督治法。金实[16]认为津液输布失常是干燥综合征的关键问题,提出从宣肺布津论治干燥综合征。上述均是通过审证求因、谨查病机、明辨脏腑而祛除痹邪的。3发挥中医的临床优势

3.1以循证医学彰显中医临床优势《中医药法》第41条提出:“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以及其他对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科学研究。”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扬光大的源动力、生命力和推动力[17]。中医风湿要走向世界,首先要依靠有疗效优势的临床研究,不能自我陶醉。然而历代医家对中医的疗效更多地基于个体诊治经验,无统一标准,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和技术推广。目前,中医风湿的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中医风湿病的循证医学研究。也有学者认为中医是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不适合循证研究(标准化治疗),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鉴于风湿病以慢性病为主,多具有基本病机,围绕基本病机(共同规律)是可以开展临床疗效评估的,只有将多中心的随机对照、队列研究等引入中医风湿病的临床研究中,才可能获得疗效的确切证据,才能让医生心里有底,提高诊疗的自信心,尤其是年轻医生。

3.2借鉴精准医学理念发挥中医临床优势精准医学是以实现精准的风险预测和精准的疾病分类、诊断及治疗,制订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为目的。加强中医药的精准医学研究,是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18]。为此需要借鉴精准医学的思维开展风湿病的中医临床研究,以弘扬中医药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如痛风急性期以湿热证为主,为了证实我科痛风合剂的疗效,我们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其有效率为94.36%,显控率为66.19%。从显控率看,仍有30%的患者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传统中医更多地将疗效不佳的原因归咎于医生的辨证问题上,这是片面的。现代化学药临床疗效有异质性,中药也应当存在类似的差异,这是被中医临床忽视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选取痛风急性期患者以痛风合剂进行治疗,开展了自身前后对照的疗效观察,以显控率为标准分为2组,对疗效影响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痛风并发症、治疗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饮酒频率、发作频率和红细胞沉降率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文章待发)。提示临床上对伴有上述影响因素的患者,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或者说筛选出痛风合剂的适宜患者,减少治疗的盲目性,逐步实现痛风的中医分层治疗,这即为我们基于精准医学理念开展的新探索。

4创新抗风湿中药的研究思路

医院制剂是根据医生和患者需要配制的制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19]。近10年来,院内中药制剂大幅萎缩,严重制约了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所幸《中医药法》第31~32条为院内制剂指明了方向,如国家支持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即可配制等。风湿病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研发中药新药周期太长,院内制剂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开发抗风湿院内中药制剂要选准方向,首先,川乌、草乌是治疗风湿痹病的重要药物,其药性大辛大热,可以驱下焦之阴,而复上焦之阳,临床散寒止痛疗效显著[20]。然而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这种毒性受产地、炮制、药物配伍等影响,正是担心其毒性,临床医生使用很少,即便选用剂量也很小(3~9g),可能达不到治疗目的,以致这一有效的抗风湿方法遭到埋没。乌头汤是治疗风湿寒痹的经典方剂,如能深入研究乌头汤药效成分、毒性成分、含量检测、药效剂量、中毒剂量、药动学、药代学及质量控制等,则有可能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制剂。其次,虫类中药(如蜈蚣、全蝎、蚂蚁等)具有钻透剔邪、搜风通络、消肿定痛的特性,因此凡属顽痹,必借虫蚁之类搜剔窜透,方能使浊去凝开,经络畅通,邪蠲正复[21]。这类药物相对乌头类安全性高,可以开展虫药小复方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比较研究,有可能挖掘出与DMARDs疗效相当的药物。最后,祛风湿中药有上百种,每味中药又含有几十至上百种成分,因此,挖掘抗风湿中药的小分子单体成分或有效部位意义重大。目前,中药有效成分化合物库已经建成,相关研究技术逐步成熟[22-23]。风湿疾病靶蛋白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因此完全可以采用化学信息学技术,如分子对接进行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然后可在细胞模型上进行高通量的验证,进而在动物模型上开展临床前研究[24]。若人们能成功研发出新药,必将对风湿病的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

5风湿病中西医结合的创新探索

《中医药法》第38条指出:“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继承和创新。”中西医结合基本原则是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争取理论上的结合[25]。DMARDs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主要药物,然而起效慢是其不足;在治疗早期,如何迅速改善患者关节肿痛是RA治疗中的疑难问题,常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胃肠或心血管不良事件而受到限制[26]。另外还有少数患者虽经足量、足疗程治疗,甚至炎症指标已经恢复正常,依然存在关节肿胀。临床上我们常用加味四神煎进行治疗,该方重用黄芪为君,补气发汗,鼓动卫气,驱邪外出,辅以远志、石斛、牛膝、金银花,气足汗出,使深伏于内的邪气随汗而解。我们评价了加味四神煎治疗RA急性活动期的临床疗效,在常规DMARDs基础上,配合加味四神煎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发现加味四神煎能明显改善RA的临床症状,这就为加味四神煎联合DMARDs治疗RA活动期提供了临床依据(文章待发)。

以系统损害为主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中、重度患者常需要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为肾上腺皮质所分泌,从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分析推断其具有“纯阳”之性。生理剂量下有“少火生气”作用,在超生理量长期使用的情况下,此“纯阳”之药易“阳盛耗阴”,出�F食欲亢进、面赤身热、心烦少寐、盗汗、舌红、脉细数等阴虚火旺之象(激素副作用)[27]。伴随着激素的减量,由于助阳作用力减弱,易出现肾阳亏虚之证,表现为形寒怕冷、面浮?白、肢冷便溏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可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抑制,导致肾上腺萎缩,而在激素减量至维持期不能恢复正常水平可能是疾病易复发的重要原因[28]。因此,辨证论治应抓住肾虚这一关键问题,着重调整肾之阴阳平衡,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干预激素副作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以提高撤减的成功率,称为补肾序贯疗法[29]。大量的基础研究表明,滋阴泻火药可减轻大剂量激素引起肾上腺皮质抑制;在激素撤减过程中,温肾药可促进肾上腺皮质恢复[30-32]。我们在临床上采用补肾序贯疗法为激素的安全应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这就是将HPA轴与肾虚在临床应用上的理论融合。

第9篇:医药制剂行业分析范文

随着中报业绩的逐步披露,各行业及同行业中子行业业绩的分化较大,从中报业绩看,酿酒、生物医药、部分电子信息及节能环保行业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生物医药板块中,部分个股业绩持续稳定增长,走势明显强于大盘,中线涨幅巨大,如创业板的红日药业中报业绩在一季报增长基础上继续持续增长,净利增长150%,未来三季度业绩也有望高速增长,该股从五月开始启动后,到现在股价接近翻番,本周五更是被主力大幅拉升,冲击涨停;另一中线牛股舒泰神,中报业绩也大幅增长,中报预增150%-180%,该股从11年中启动后,基本上没受大盘下跌的影响,持续上涨,股价已翻了3倍,未来经阶段性调整后,中线仍值得关注;小盘医药股尔康制药,中报业绩大幅增长,股价从一月底启动后,到现在也接近翻倍。我们经统计发现,能走出独立于大盘的中线牛股,很多来自医药行业,这跟我国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深度改革和大力扶持有相当的关系,行业空间广阔,下面重点分析挖掘一下生物医药及医疗保健行业中未来的潜力中线小盘股。

医药行业的运行情况良好。1-6月份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长19.10%,利润增长17.36%。1-5月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长20.15%,利润增长17.08,5月单月利润增长21.88%。各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的利润负增长幅度逐步缩小,化学药制剂利润增速有所提升,中成药利润增速仍维持22.85%的较高水平,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分别增长36.45%和33.58%,生物制品利润增速较低仅有16.75%。所以从生物医药和医疗保健各子行业看,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等子行业利润最大,未来也最可能出中线牛股,其中上面所提的红日药业、尔康制药未来业绩仍有望获的高速成长,在技术上出现一定幅度调整后,未来投资者仍可逢低吸纳;另一医药股华邦制药,吸收合并农药企业颖泰嘉和,确立了医药、农药并举,旅游、投资相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12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公司受益于对颖泰嘉和的吸收合并,农药、医药业务较快速增长及所持西部证券股权增值,未来业绩仍有望实现高速成长,可中线关注。

医疗保健及医疗器械行业,在中国医疗改革及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有望实现高速增长,其中迪安诊断、鱼跃医疗未来业绩高速增长可期,估值相对合理,也可重点关注。

除以上小盘医药股外,具备“护城河”概念的主板老牌中药股片仔癀,公司主要产品之一为同名中药片仔癀。片仔癀被誉为中药领域的"药王",由于产品疗效显著加之明显稀缺,使得公司在该领域经营具有宽广的护城河。具体体现为公司产品稳定的提价能力,这既赋予了公司业绩的稳定性,也是中线牛股的潜力股之一;另一具备类似“护城河”概念的云南白药,也极可能成为中线牛股。

由于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节能环保是业绩最能确定和有望大幅增长的行业之一,其中创业板的龙源技术值得看好,具备中线黑马潜力,伴随脱硝市场启动带来的行业1-2年的高景气度,公司将凭借其在低氮燃烧领域领先的技术优势充分享受脱硝市场启动带来的高订单和业绩弹性,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另一公司东江环保公司专注于“废物处理及处置”、“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服务”三大核心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废物处理行业的领先企业,未来业绩成长可期,也具备中线牛股潜质,可重点关注。非小盘股中的节能环保股桑德环境核心竞争力雄厚,最具备中线牛股潜力,公司提前布局工业及医疗危险废物处置、城市污泥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等新兴领域,成为综合固废处理龙头,具备综合固废处理能力有利于公司获取区域性大订单,它是投资者挖掘中线未来牛股的理想标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