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范文

农业企业商业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企业商业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企业商业模式

第1篇: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范文

Abstract: Since 2012,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has developed explosively in our country. The fresh products supply chain which core is the E-commerce enterpris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SC in operation mode. This paper began with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fresh products SC, and analyz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SC which core is E-commerce enterprise. And then discussed its change in information flow and business flow and producing plan and logistics. At last it put up forward some relating advices.

Key words: fresh agriculture products; SCM; E-commerce 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

生鲜农产品领域被称为电子商务最大一块蓝海。随着阿里、顺丰、京东、中粮、苏宁等企业的加入,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以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颠覆了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本文将试图分析以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的新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化。

1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是以批发市场或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组建和运行的。链条从农户延伸到最终客户,节点企业数量众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 批发市场流通效率不高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对保障城市供应、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总体规划,大部分农批市场地处市区地带,受到严重的交通制约;而且很多批发市场设立较早,后期建设没有跟进,物流设施设备以及技术相对落后,生鲜农产品损耗严重;而且流通环节的增加延长了流通时间。以上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1.2 质量安全隐患和高昂的流通成本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很难建立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以及物流设施、设备、操作流程、保鲜贮藏的一系列标准,因此质量安全存在极大隐患,流通成本居高不下。链条越长越不利于企业间合作关系,无法达到整体效率最优。因此造成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效率低下,市场混乱,供应链保障能力良莠不齐,市场各个模块没有系统性连接,配合不紧密,最终导致流通成本上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保障。

1.3 产销结合不紧密

传统链条中,分散的农户没有完全介入供应链活动之中,在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对接中话语权不足,在农产品供应链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使风险更多地转移到了农户身上,且使其利益受到侵害。而且由于农户生产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严重的不对称,使农户的种植生产极具盲目性,因此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

1.4 信息化水平低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各个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太低,信息流通不顺畅。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生产、批发、运销、零售等环节的经营参与者以小规模生产者和商家为主体,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而且在农产品生产者、个体经营者和农产品经销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缺乏信息共享的意识,因此影响供应链整体运作。

2 电商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分析

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即以电子商务企业主导组织供应商、物流企业共同建立的功能网链,并由电商企业实施运营管理。近几年,随着电商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商企业纷纷将触角延伸到被誉为电商领域的最大蓝海――生鲜农产品市场,京东、阿里、苏宁、1号店等电商企业开始角逐电商领域这最大一块蛋糕。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出现,使农产品市场和供应间的环节减少了,距离拉近了。需求信息甚至可以直接通过电商反馈到前端农户处。这样的条件下,农户的生产决策就会更贴近市场需求,甚至可以在用户拉动下进行生产。这使得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小农户对应大市场迎刃而解。

按照供应链运作的驱动力,可以将以生鲜农产品电商为核心的供应链划分为两种类型: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下面就分别对这两种供应链结构进行分析。

2.1 推动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运作结构分析

如图1所示,在推动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结构中,电商企业作为核心环节,根据自身经营的生鲜农产品品类,寻找供应商,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向其采购并储备生鲜农产品。再根据顾客的订单情况,经由电商自建的物流或者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协助下从电商仓库转送或者直接从产地直接送达顾客。上游供应环节包括原产地农户、合作社或经销商,甚至部分电商也拥有自建基地,比如沱沱工社在北京平谷区马昌营镇自建有机农场1 050亩,以有机蔬菜和水果为主,面向顾客提供自产蔬果。推动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上游农户或合作社、经销商基本是要凭借自身对销售趋势的预测,来进行生鲜农产品的种植和收购,再根据电商企业的订单销售出去。推动式供应链对于电商企业而言要求较高,需要电商企业具备较强的预测能力,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同时也要求电商拥有生鲜产品的具备专业的储存设施设备,对生鲜农产品能够进行高效的储存管理以及产品供应,从而保障对客户订单的满足。

2.2 拉动型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运作结构分析

在拉动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中,供应链的运行是在订单的驱动下进行的。当客户下达订单后,电商企业需要按客户订单进行采购、备货、发货,完成订单。在这种结构中,电商企业需要与上游建立高度的信息共享与协调运行,以保证客户的订单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满足。但是由于生鲜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特点,上游农户、合作社或经销商运行过程中,则基本还是拉动流程进行。在此结构中,电子商务企业通常不需建设仓储场所。比较常见的是在应季农产品的预售过程中,电商企业通过平台获得客户的预订信息,并迅速传递给上游供应商,供应商则根据客户订单进行采摘和配送。较为极端的案例,是在淘宝聚划算平台曾在2014年推出的全国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客户可以按照聚划算平台的各种套餐,支付一定金额,自行设计一定规模土地上的种植计划,并在收获期获得土地上的全部产出。这种链条的运作是完全的拉动形式,从最前端农户的种植环节开始就是在客户订单下进行的,因此完全实现了市场供求的对应,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路。

3 电商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革

对照传统供应链与电商企业为核心的新式供应链,可以发现电商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变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信息流变革――信息共享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信息的传递基本逐级经过供应链上众多节点企业传递的。节点企业只能依据上下游企业了解生鲜农产品供应或需求信息。作为供应源的农户而言,与市场需求方完全是信息割裂的。因此,牛鞭效应等问题普遍存在。而在电商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直接通过平台获取客户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并且借助信息平台与上游供应方及时共享,因此信息流更体现了共享与同步,从而为上下游企业的同步运作提供了有效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本身拥有信息流的管理无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凭借着平台和背后强大的数据库,电商企业比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甚至零售商更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并对市场需求信息作出更准确的挖掘和分析,对客户消费行为、消费规律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从而为供应链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信息流的变革,有助于消除上游农户与下游客户间的信息壁垒,为生鲜农产品供需对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2 商流变革――传统市场转向互联网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商流是在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商、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商超等实体节点企业间进行的,主要是发生在现实市场环境中。基本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物流与商流并行的形式进行。但是在电商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中,商流的发生则是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客户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产品信息,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产品的挑选,并进行交易。客户的选择余地更大、商流资金流的进行更便捷。但从另一角度看,商流物流的分离,也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标准化等问题。而且客户在没有看到真实产品的情况下,购买的主动性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商流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这也要求电商企业能够更全面、更真实地展现产品生产、加工以及物流信息,严格管控产品质量,消除客户的种种顾虑。

3.3 生产计划变革――需求预估能力

由于生鲜农产品种植具有周期性特点,但其消费是持续性的,因此在电商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中,生产计划的制定也发生了变化。不同于传统模式下供需完全分离的计划方式,电商企业为核心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要依托平台优势,借助强大的数据资源,对需求进行相对精确的预测基础上,更合理地制定中长期采购计划,从而驱动上游农户、合作社制定合理的生产种植计划,以实现供应与需求对应。甚至可以考虑将看板管理思想引入到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中,根据客户的订单周期或历史订单规律,对需求品种以及时间进行预判断,结合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制定农产品的倒茬轮种计划,从而使产品供需更趋于一致。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在电商企业推出的生鲜农产品的预售中,电商企业根据预售订单信息,向上游农户或合作社发出采购订单,农户或农合在指定周期内,采摘生鲜农产品,并发给客户。如前面提到的阿里聚划算平台推出的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客户的订单,决定了土地上的种植品种,实现了完全的拉动式生产计划。这种生鲜农产品的预售形式,将订单农业做到了极致,也为农业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思路。

3.4 物流变革――原产地直供

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数量多,因此物流时间长、环节多,经常造成物流成本提高、产品损耗严重等问题。而以电商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下的节点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因此物流环节也相应减少,损耗也大幅降低。甚至还可以根据电商平台接收的订单信息,直接由原产地发往客户的更直接的物流过程。这种变革减少了生鲜农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供需直接对接,可以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物流损耗。当然这对于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生鲜农产品物流质量,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冷链物流企业数量有限,物流成本偏高。这也是生鲜电商企业要突破的一道壁垒。

4 生鲜农产品电商为核心的供应链运作的相关建议

4.1 建立与上游供应商的稳定合作关系

电子商务企业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行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供应的不稳定。由于上游对接的是分散农户,因此作为核心企业的电商企业要想保证供应质量以及供应的稳定性,就需要与农户或农合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电商企业可以通过资金、技术、信息、质量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扶持,同时对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还要重视对农户或合作社等组织的合作意识、履约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以保证链条运行的稳定和产品的品质。在这种模式变革之下,合作社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它既代表农户与电商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也代表电商企业对农户提出质量、时间等要求。是链条上重要的一环。

4.2 推行冷链物流跨区域合作

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物流的专用性、时效性是制约电商企业的瓶颈因素。如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把新鲜的产品送达到客户手中,除了要对库存品类、数量以及仓储技术合理管理外,还要对于运输配送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目前生鲜电商企业基本是采用外包和自建物流两种模式。自建物流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管控物流环节,确保物流质量,但是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物流的设施设备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只有资金雄厚的电商企业能够维持。因此电商企业应与冷链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关系,积极拓展区域合作伙伴,积极开展共同配送,推行跨区域运作。

第2篇: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范文

互联网冲击传统农业

作为一家传统农业企业,大北农以饲料、动保、种业、植保、生物饲料、种猪六大产业为主体,2013年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66.61亿元。虽然业绩斐然,但他们的管理层还是认为,这些年农业企业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第一个发展机会是最近这一二十年,当全世界都已经进入IT时代时,很多农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却认为IT跟农业没有关系,导致农业企业的IT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错失了发展机会;第二个发展机会是手机的普遍应用,农业企业也没能跟上步伐,反观那些科技公司,如2010年4月创立的小米科技,目前估值超过100亿美元,而这正是时代带给它的价值。

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各行各业都试图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北农也不例外。在PC时代,农户们还没有普遍使用互联网的习惯,但到了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对农户和大型养殖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他们获取数据的能力,获得信息的对称性加强了。以前在农村,尤其是那些偏远的乡村,农户们的信息获取非常有限。然而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使农户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由此导致的问题是,以前靠区域性差异带来的价格竞争优势没有了,所有人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比价,这就给农业企业带来挑战,必须改变其产品模式和服务方式。

此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也在不断缩小,以前靠渠道营销的模式已经不断淡化,以前的经销商在不断变成服务商、体验店模式,逐渐地不再以参与产品本身的流通作为其唯一业务,而是改为提供各类创新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小,可追溯的东西越来越简单,再加上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整个行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智慧大北农计划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几年大北农做了很多探索。薛素文认为,“传统财务更多是核算概念,但财务本身能创造更多价值,要把公司财务前移,延伸到市场层面,通过帮助客户改变商业模式和提高管理效率来改善客户本身的盈利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增长。”其中最核心的改造是在供应链环节,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全部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建立一个虚拟平台――智慧农业网(简称“智农网”,见图1),从2011年到目前,大北农绝大多数的交易和服务都要依赖这个平台来完成,2013年,在智农网上完成的交易额达到了150亿元。为了更好服务自己的农户,大北农在这个平台上部署了很多互联网产品,来帮助农户完成交易或体验各类增值服务。比如为合作伙伴(经销商)提供了进销财、农富宝、智农网店、体验中心等系统,为养猪户开放了猪管网、行情宝、猪病通、微信养猪等网络平台或APP系统,全面解决了智农网平台上的成员企业的公司化运营、科学养猪、融资理财、网上开店、品牌宣传、信息获取、疫病管控、学习提升等各方面的需求。

以养猪业为例,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要想统计出全国每年出栏的几亿头生猪具体在哪个农户、哪个猪场,每头生猪的生存状况如何,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些在互联网时代都不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北农的解决方案是推出“猪管网”。也就是智慧大北农中的智慧养猪计划,让养猪户使用大北农为养猪企业量身定做的“猪管网”,目的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把尽可能多的猪管起来,让养猪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高效。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时知道生猪的成长状况、环境变化、养殖状况,并形成各种数据,包括养殖户补栏、出栏、存栏的数据、猪价数据、疫病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知道客户需要哪些方面的服务,并且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更多的商业模式,比如他们目前在考虑利用猪管网积累的数据形成养猪的可追溯系统,直接对接部分屠宰企业,形成从养殖户直接到屠宰场甚至是终端消费者的安全生猪交易平台。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生猪交易过程中对养猪经纪人和猪贩子的依赖,缩短生猪交易链,为消费者吃上安全猪肉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3篇: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范文

2008年被视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汶川大地震放大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话题,同时也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遗憾的是,更多时候企业社会责任被认为服务于企业品牌。事实上,我们也见到不少企业其相关的社会责任部依旧挂靠在企业品牌或公关部门之下。这些常见的社会责任行为都带有一定的防御性色彩,比如公司慈善活动、风险管理等。

当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通过诸多社会责任活动进行企业品牌、产品的推广本无可厚非,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挂靠并非一种错误,而是一种企业的战略短视。事实上,在信息透明的公民社会的商业语境之下,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牌形象的提升,更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所谓“责任所系,商机所在”。

一些雄心勃勃的公司认为,如果能在这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游戏中领先一步,那么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甚至还能获取市场竞争优势。这也是时下企业社会责任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层面,即强调主动把握甚至创造机会以产生价值。

用通俗的话来讲,企业社会责任往往是去做一件“好事”,但这件“好事”并不必然同时也是一笔“好生意”,做得不好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迈克尔・波特和马克・克雷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说,如果采用战略的方式,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部分。这正是CEO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们迫切希望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中,使之成为公司DNA的组成部分,以影响公司各个方面的决策。然而,按照波特的说法,虽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趣急剧增加,但多数情况下这仍然“太不集中,太随意,往往和公司业务没有实际联系”。

那么,怎样才能让“好事”与公司业务进行无缝对接,让它同时也变成一笔“好生意”呢?永业集团将企业战略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做法可以带来一些启示。

立足三农

“责任所系,商机所在”意味着企业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商业模式的结合,这既需要企业将自身商业模式与社会责任的无缝对接,也需要企业在战略高度,将自身的资源、能力以及产品、服务组合与社会责任的匹配。这样意味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简单的慈善捐助,也不是盆景式的口号宣传,而是将自身在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与社会责任的完美匹配。

与商业模式一样,企业的社会责任(或公益)模式同样需要一个逻辑合理的模式运行。其社会责任模式可以归纳到三个维度:首先,一个社会责任模式必须有独特的公共价值主张。正如一个商业模式能不能成功,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满足或创造了一种普遍存在但又被大大忽视的需求,一种社会责任公益模式能否成功,同样取决于它能否在显性的公共需求之外发现巨大的隐性需求。其次,一个社会责任公益模式是否成功还需要与这种价值主张契合而适配的自身资源和能力。在公益实践中获得“核心竞争力”。最后,此模式还必须考虑到其项目的可持续性以及可延展性。

事实上,相比较其他产业而言,农业有着其特殊的性质。永业集团总裁程坦表示,在创业最初阶段,本世纪之初“三农问题”成为国内热议的问题,永业也意识到了“农业不好做”,它不仅是整个经济构架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内最为重要的政治问题之一。当然,在看到“三农问题”的同时,永业也敏感地意识到了这可能是最大的商机。“不管经济如何,人们始终是要吃饭的,食品、菜篮子始终都是朝阳产业”。

“以往的企业总是把社会责任看作锦上添花的东西,而没有把它作为企业战略。”程坦表示,“我们认为,企业其实可以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盈利结合起来。”

正如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所言,“自利利他是宇宙的基本法则,也是百年基业的唯一途径”。利己便是企业盈利,那么对于农业企业而言,该如何“利他”,而“他”又是谁呢?

从价值产业链而言,“他”意味着你的经销商以及目标消费人群,但作为相对特殊的农业企业而言,“他”还包括了企业的“间接消费者”――即食品使用者,农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也就是说,一方面永业要保证农民与经销商的创富增收,企业的盈利,同时也要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一些消费者“谈食色变”,对于永业而言,在决定进入农业之后,同时也需要通过以企业的身份介入并推动国家食品产业的进步。

那么,永业该如何构建其“有责任的产业价值链”,如何在企业盈利的同时,兼顾经销商、农业从业者以及大众消费者的利益呢?

产品+服务增值

与其他产业的营销模式不同,对于农业而言,农民更注重实际效果,这也相应地需要企业在营销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为了让目标客户能够更放心地选择高科技永业生命素产品,永业独创了“眼见为实,逆向营销”的蓝海营销策略。

永业集团总裁程坦告诉我们,“按照科学统计,使用永业生命素产品的农作物基本上能够增产10%~30%,当然,不同农作物的增产幅度是不同的。永业科学院始终致力于积极开发针对不同农作物的全产业链科技产品。”

为了积极打造“责任价值链”,永业将企业公益与商业模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3+1”战略模式。“3+1”中间的“1”是指永业的核心高科技产品永业生命素。“3”是指农民、经销商以及零售终端即永业科技服务站。

显而易见,对于农民而言,这一模式中的价值主张便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程坦表示,“根据统计,农户经过科学使用永业生命素产品,基本上能够实现投入1块钱的产品,便能够达到多增加10块钱的收入。永业生命素对于农民而言,达到增值效果不仅是产量方面的,更能够保障农产品提前挂果,并相应地延迟下挂期。也就是说,永业生命素能够延长农作物的生命周期。”

价值延伸

2010年,永业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开设了两期为期两周的总裁培训班,旨在与经销商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业务素质,并且帮助他们与永业一起成长。程坦说:“与以往企业与经销商的简单买卖关系不同,我们更希望是一种更加深度的合作关系。我们在组织构架方面,更是将经销商看作我们的员工,享受着与我们员工一样的福利与待遇。”

永业如此看重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源于永业的战略定位,而更为现实的原因则在于,对于农业经销的特殊性要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一书中认为,制造流行的三法则是: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以及环境威力法则,其中个别人物法则中,商品的产销需要“关键联系人”,或类似“消费顾问”的角色在厂家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某种沟通的桥梁。而在农业经销方面,经销商则是“个别人物法则中的关键联系人”,他们更多时候,除了扮演着经销角色,更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方面永业将经销商的位置提升到“管理平台”,为他们提供员工享受的福利待遇,而另一方面,永业对于其建立在全国乡镇、村庄的科技服务站也有着严格的考核标准,不仅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更需要有着不可或缺的服务意识以及农业技术基础。

永业集团总裁程坦说,“农资经销渠道为王,我们希望永业的管理平台不仅仅是为其他企业提供重要的面向农村市场经销渠道,更希望它也能够为农民提供科技致富的一个教育平台”。

第4篇: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范文

近期,包括法国里昂银行、美国大摩等在内的海内外投资商先后投资或参股中国的优质农业企业,培育广阔并且正在快速兴起的中国农产品市场。由前摩根士丹利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汪潮涌创办的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透露正在筹备一只5亿美元的基金,将主要投资于农业领域。

对农业表现出极大兴趣的PE/VC并不是少数。联想投资相关人士称,公司目前已经开始积极寻觅一些农业方面的投资项目。这家背靠联想集团的创投此前也主要是在泛IT领域展示拳脚,对于农业领域的关注也是一次很大幅度的跨域。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卢峰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资金缺口较大的状况下,目前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已呈现出数量增大、趋向多样化的特点,而政府扶持性、补贴性的资金投入和传统的农贷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许多农业产业更加需要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这也为众多PE/VC提供了机会。于是,风投潜心当起麦田里的守望者。

整合正当时

“中国农业企业比较分散,农副产品主要集中在区域市场,而且市场售卖的基本都是本地企业的产品。拿豆类产品来说,美国几个企业就占领了全国80%的市场份额,日本‘山水豆腐’占有全国60%市场份额,而中国的豆制品生产企业规模都很小,连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村庄的市场份额都占不到。这样看来,现在是非常好的投资农业企业去整合市场的机会。”卢峰分析。

鼓舞人心的是,管理层也在努力给风险投资进入农业领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虽然农业领域的成长性并不具有十足的吸引力,但前段时间,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让农业领域的投资机会乍现。中国政府不断加大支农力度的政策支持,又为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农业投资得到了保障。

优势资本有限公司总裁吴克忠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介绍,他所在公司已经在福建投资了蔬菜项目,在内蒙投资了养鸭企业,还在山东投资玉米加工的企业。与此同时,由于农业投资周期比较长,收益比较稳定,农业企业的正常增长曲线应该是流畅的,没有陡然的上升与下降。这样的投资无疑是安全的。回顾近几年,早有海内外嗅觉灵敏的风投商当起了“下乡”的探路者。

质量风险可控

“显然,对于投资人来说,抛弃‘公司+农户’、抛弃轻资产的战略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不仅使整个产业,甚至使国人也对农产品安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之下,投资者首先看到的是机会,也从中开始重新审视公司的商业模式,以质量风险是否可控、产业链地位是否安全作为投资衡量的首要标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颢瀚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2008年12月23日,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KKR获批向蒙牛现代牧业投资1亿美元,与KKR同时入股的还有香港私募基金鼎晖投资。同时,业界也频频传来内蒙古奶联社与风险投资接洽的消息。这次风险投资瞄向奶牛养殖业,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奶牛养殖业整个领域,对陷入困境的中国牛奶行业,有“正本清源”的关键作用。

今年3月26日,证监会批准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展早籼稻期货交易。市场预计此举将有助于政府、企业及种植户了解市场的变化趋势,方便政策制定,方便种植户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对健全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完善稻谷的价格形成机制、增强企业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思路

张颢瀚说:“当现代农业逐渐成为风险投资关注的焦点时,相对于国外具有多年运作经验的农业投资,中国农业企业的发展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从长远发展来看,由于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农业领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VC和PE的目光。现代农业的投入必须多渠道。如果各地能够不仅仅依靠国家投入,而设法吸引多元的投资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建设,那么,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才可能得以加快。”

所谓现代农业,一要有一定科技含量,二是必须规模化经营,在此基础上工业程度高的企业更具投资吸引力。“在现代农业投资方向上,投资思路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紧扣农业生产链条的各个时间段,在这方面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显然对处于终端的农业产品领域更感兴趣,因为与终端相关的产业能让机构看得更为清晰,成本和风险更低。另一方面则是围绕农业主题的农业服务领域,诸如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生产,而农业观光、绿色旅游等延伸领域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张颢瀚进一步分析。

也有业界人士提醒,投资现代农业看似成为“避风港”,但是也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有三类农业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一类是在去年农业原材料上涨的时候采购了大批原材料的企业;二是产能迅速扩大的行业企业。比如说养猪业;还有一类是生产高端消费品的行业,比如有机蔬菜企业。

■视点:培养农业公司职业经理人

从总体状况来看,由于目前农业项目还很不成熟,大部分的项目还很难满足投资商的要求,因此,虽然农业可投资领域非常多,可供选择的项目也非常多,但是农业投资并非已经吸引了大批资金进入。相反,从统计情况来看,农业领域投资项目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大幅增长。事实上,农业投资市场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影响风险资金进入农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公司本身缺乏职业经理人,管理能力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近期农业领域投资案例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出这些特点。风险投资资金往往会选择一些已经非常成熟的公司进入,而且往往会非常关注该公司领导层。

第5篇: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范文

随着农业土地流转政策的松动,国家对农业项目的持续投入,解读1号文件的背后真谛,对农业企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如何杀出重围,获得竞争优势?如何成功转型,塑造自己的品牌?

对此,志起未来就目前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进入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十种战略模式:

模式1:中粮模式——玩转产业链,赚大钱

中粮集团作为国内龙头农业产业集团,已经从单一的粮油贸易延展到全产业链。通过对涉及农业的各领域,包括技术、信息、种子、金融服务、网络、渠道、终端等进行投资和整合,从而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投资与服务开发,在米、面、油、糖、肉、奶、饲料、玉米深加工产品、番茄酱、葡萄酒等均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志起未来观点:整合产业链是基础,玩转产业链的各大环节才是王道!在我们服务的很多农业企业中,涉及到米面粮油、鸡蛋、榨菜等各大领域,虽然他们只涉及到一个细分产业,但却把产业做到了极致!

您为您的企业找到玩转产业链的有效方法了吗?

模式2:依云模式——用稀缺产地资源,赚大钱

依云,在法国最普通的矿泉水,为何能在中国的超市卖到20几块?原因不仅仅因为它来自阿尔卑斯山,还在于背后的关键词:世界少有、无污染地区,海拔2000米以上,年均温0°C以下,丰富无污染。就是因为地域的唯一性和独特性,造就了产品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使之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水!

志起未来观点:学会利用产地优势,形成强大竞争力,不是所有矿泉水都叫“依云”! 在与客户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他们背后并不缺乏资源,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嫁接资源的方法!如我们服务过的乌江榨菜企业,一句“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顿时红遍大江南北,还迅速带动了当地企业形成产业化发展,大大刺激了当地经济的飞快发展!

您为您的企业找到独特的稀缺产地资源了吗?

模式3:双汇模式——走深加工之路,赚大钱

作为老牌肉食品企业,双汇不是单纯的卖火腿,而是借助当地(河南)养猪的原料资源所具有的规模优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挖掘深加工,打造出了像王中王、玉米肠等这样一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战略新品,一举推开市场之门。

志起未来观点:立足自身资源,引进先进技术,走深加工之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涉农企业的选择。如志起未来的战略合作伙伴西王集团,就是在这样的基础环境下,通过打造玉米胚芽油、西王果糖这样的战略产品,大大转化高附加值,使企业在短短时间内实现两家公司上市。

您的企业资源虽然雄厚,但您找到使之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方法了吗?

模式4、阳澄湖模式:墙内开花,墙外香

为何偏偏阳澄湖大闸蟹每年没上桌前,都被能被炒的“红遍全球”? Why?

核心:转变营销模式!

阳澄湖大闸蟹在产品尚未上市之时,利用微博在网上热炒,并实行团购预定。为了满足顾客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以渠道为依托,直营店里的蟹卡采用了磁条记忆的技术,实现了可多次刷卡消费及反复充值使用的便利。“饥饿营销+网络营销+会员卡制度”让一只小小的螃蟹在经济低迷的2012依旧火爆!

志起未来观点:老树如何开新花?传统农业品牌需要在营销思路上大胆创新!转变固有的传统营销模式,产品在墙内开花还仅仅是第一步,只有墙外香遍消费群的内心深处,才能成为真正的品牌!

您有为您的产品深度思考过全新的营销模式吗?

模式5、极草5X模式:利用稀缺效应,赚大钱

极草5X,更是被戏称为“极草X5”。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18亿,据了解,目前仅北京市场单店的月销售额基本都在100万左右。即便在今年在大市场环境不佳的严峻形势下,市场表现依旧强劲。为什么?

一根小小的“极草”威力为何如此大?极草“5X”利用产地的唯一性,利用产品的稀缺性,贩卖稀缺打造了一个亿级的礼品市场。

而高端礼品市场上另一个迅速崛起的强势礼品品牌秘境堂也不例外!借助“御膳级松茸”本身来贩卖其背后的稀缺极品特质,同时挖掘背后神秘的“秘境”文化,让秘境堂在北京的高端礼品市场迅速崛起。

志起未来观点:利用产品本身的稀缺属性,再加上贩卖稀缺的营销方式,让极草5X和秘境堂赚的盆满钵满!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通过新奇的营销思路,挖掘您产品背后的稀缺特质,才能使之与其他竞品形成鲜明的差异化。

您找到您的产品背后的稀缺效应了吗?

模式6、百瑞源模式:嫁接旅游资源,赚大钱

以往被外界一贯认为是“地摊货”的宁夏枸杞,有时候实在是让人拿不出手,但又没有更好的东西可送,最后只能落于自豪与羞涩的尴尬境地。

但百瑞源是个例外。

在宁夏,不论是宁夏人外出访友,还是外地人来宁夏做客,都少不了带他家的几包枸杞出去,送枸杞似乎也成了一种时尚,一种礼节习俗。

这家企业创造了一个奇迹:日销百万元,单店年销破亿元。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文化元素+旅游整合,创造前所未有的行业奇迹!

百瑞源大力挖掘枸杞背后的文化元素!在此基础上,他们打造了百瑞源枸杞养生馆及博物馆。从此,百瑞源枸杞养生馆成为外地人去宁夏旅游的必去之地,百瑞源枸杞也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首选礼品品牌。

志起未来观点:在产品背后,还要深挖其背后的文化,同时巧借当地资源优势实现产品动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您有深入研究过您的产品及其产品背后可以嫁接的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吗?

模式7、1号店模式:玩转电子商务,赚大钱

目前最火的网络购物平台1号店,则利用自身优势,给消费者带来超值的购物体验,他们使用了超市的一些促销措施如:夜市抢购、限时抢购、热卖超低价推荐等方式。与其他的一些B2C企业相比,1号店实际上真的更像是沃尔玛的网上克隆升级版,优质的价格加上超级低价,日日抢购,简单到底的商业逻辑,使得它成为中国最好的快消品购物平台。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导致很多中小食品企业倒闭,但也有一些企业抓住了这个契机,大赚了一把!近期很火的网上购物平台沱沱公社,依托其自身的产业基地,利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创办中国首家专业提供有机食品的B2C网上购物平台,抓住了食品供应体系的根源问题,贩卖有机让它成为白领购买有机产品的首选。

志起未来观点:传统渠道已经逐渐呈现出“僵尸化”态势。天猫、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商们的电商大战,就已见端倪!对目前的农业企业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的消费环境及消费手段正在发生变化。在这个时刻,对众多农民企业而言,一定要学会运用新兴渠道的力量来贩卖自己的产品!

您找到适合您企业及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了吗?

模式8、斯慕昔模式:社区会员直供,赚大钱

如果你是一家做饮品的企业,如果有人问你,你的产品在哪里卖?估计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超市或是其他流通渠道。

但斯慕昔告诉我们,这些方式都已经被我们“玩剩下”了!

斯慕昔饮品在网上直接销售会员卡,只要会员一个电话,足不出户,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喝上“特供”的饮料,再加上还有“月卡”、“季卡”、“年卡”等优惠措施,受到不少白领的喜爱。不仅如此,斯慕昔还走进社区便利店,让消费者能够更快、更便利的喝到纯正无添加的果汁。除此之外,像鸡蛋、米面粮油等一些跟我们生活贴近的农民企业,也开始深入社区,让老百姓足不出社区,就可以吃到最新鲜、健康的食品。

志起未来观点:给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的购物体验,将是未来战胜竞争对手的有力法宝!

您为您的产品找到“贴近”客户的方法了吗?

模式9、千岛湖模式:跨界餐饮,赚大钱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使不少企业开始转换思路,开始了新的玩法。浙江的千岛湖就是其中的一例。对外地游客来讲,来千岛湖就是“赏天下第一秀水,品淳牌有机鱼头”,否则便是枉到千岛湖了。

一道普通的菜肴何以如此出名?

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开创了我国有机水产品养殖的先河,并以鱼味馆为载体,成功举办千岛湖杯全国淡水鱼烹饪大赛,把有机鱼头卖给全国各大的品牌餐饮店,成为各大品牌餐饮主打的招牌菜,从地区走向全国。迅速提高知名度,占领市场。

老干妈也是如此,从豆豉辣椒酱的基础上已经开发出了众菜品 “老干妈蛋炒饭”、“老干妈鸡蛋”等。做这样跨界营销的案例还有很多,志起未来的客户天目湖砂锅鱼头、鹅家庄……都因跨界营销,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迎来自己的春天。

志起未来观点: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跳出传统产品开发思路,跨界开发新产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您为您的企业找到新的突破思路了吗?

模式10、黄飞红模式:错位变身,赚大钱

一个做调味品的企业居然做起了休闲食品?

而且一年还有2个亿的销售额,这能不让人羡慕吗?

它就是黄飞红!

作为这两年休闲食品市场备受瞩目的一颗新星,它只是把最普通的农产品——花生变了一个新的吃法,就迅速杀出一片新天地,成为时尚白领的最爱!

这让多少休闲食品望尘莫及,但也只能羡慕、嫉妒、恨而毫无办法。

第6篇: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范文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项目咨询专家、高级工程师

中央的惠农政策具有五大特性,分别是连续性、多样性、选择性、从属性和渐进性。关于国家部分涉农项目的申报,主要是要读懂政策并大胆申报。

比如我们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还要把握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范围,即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这些项目安排在原则上限于农业综合开发县。同时,该项目的扶持重点包括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水稻、高油大豆、马铃薯、“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棉花、名优经济林、蔬菜、茶叶、名优花卉、蚕桑、畜牧、淡水水产等。

井剑国

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会副会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三农”工作面临“五个重大”: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业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管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升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严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破解以上四个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

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新农村法治建设,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杨永华

观峰咨询智业集团董事长、中国中部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农业企业必须转变模式,注重用户体验,做好新的媒体宣传和营销,抓住互联网机遇。

农业企业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基本策略是:建立自媒体平台,增加顾客流量;做好传播价值规划,增加顾客粘性;产品选择与目标顾客需求无缝隙对接;建立交易平台与服务体系。未来,农业企业要拥抱互联网,应做到巩固线下优势资源,建立线上推广平台,建立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体系。

黄福堂

台湾鸿龙绿金生技控股集团董事长

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有巨大新增投资需求,用好这个空间,可以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台湾农业为谋出路,由劳动密集型农业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农业,由分散式经营转向培育核心农民,由片面重生产转向产销并重,着重发展精致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升级,将传统农作制度中的优势和现代化投入结合,突破了台湾农业发展的瓶颈,对当前河南现代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借鉴意义。鸿龙绿金集团瞄准河南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以“品牌构建体系”为核心,致力于精耕细作的落地实操,为农业龙头企业、中小涉农企业、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最活跃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政策资源与项目对接、综合农业开发、园区建设与运营、新型商业模式开发等服务,开展海峡两岸现代农业的高端交流,为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最大的帮助。

王 平

河南中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农企持续经营和长远发展的瓶颈。尽管农业发展有着强烈的资金需求,但是农业经济的高风险、低回报让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农企发展仍然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缺少支持其发展的专业金融机构。重建金融生态,成为支持农企发展的关键。农业金融服务需求不仅在总量上大幅增加,而且提出了多样性、便捷性和创新性的新要求。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三农”企业家要主动迎接第三次资本浪潮,借助金融力量为农业插上资本运作的翅膀,提升农业增值发展的空间,在提升现代农业的同时,注入金融资本的活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王昕玮

北京德邦大为科技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

第7篇: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范文

据数据显示,这款“可以吃的理财”项目,标的总额为500万元,众筹单价188元。这次活动共计售出132.975吨大米,有8865人参与众筹活动,其中6585位为女性用户;购买用户平均年龄35.8岁;20-30岁约占33%;购买地域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河北、山东、江苏、山西。从这次东方粮仓和民生易贷首推的众筹产品上市仅短短几小时便售罄来看,可见市场消费者对真正的五常大米品牌的热衷和喜爱,也可见大家对这种“互联网+金融+农业”的新玩法接受和认同。

此次东方集团所属东方粮仓联手民生易贷推出的“大米众筹”,在国内尚属首例。它不同于简单的农产品网上售卖,而是将“互联网+金融+农业”进行有机结合,推动传统农业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据介绍,东方粮仓在五常、方正、肇源三个优质稻谷主产区投资设立现代化的稻谷精深加工园区,创建了优质水稻种子繁育、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新产品研发、稻谷精深加工、品牌优质米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经营管理的商业模式。目前东方粮仓在五常优质水稻核心主产区拥有13000亩优质良田,精种绿色有机东方香米。

第8篇: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范文

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分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经济形态,是整合各类分散的资源、准确发现多样化需求、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是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下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崇尚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的新的消费观和发展观。

分享经济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付费分享、无偿分享、众筹分享。付费分享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租赁双方达成协议,有偿转让闲置的有形资源的使用权或与知识技能等相关的无形服务。Uber、Airbnb、滴滴出行、共享单车、知乎、分答等都是典型的有偿分享。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未来则有望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长。2016年我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到2020年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到2025年占比将攀升到20%左右。

蓬勃发展的分享经济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6年3月,分享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支持分享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同时提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

随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

2016年7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强调要“发展分享经济,建立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分享经济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消费、物流、交通、制造业等相关领域新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分享经济向更广领域拓展、更高层次发展、更多群体参与创造了良好环境。一些地方也开始出台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表示,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分享经济现状的一个典型标志。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五个特征: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分享经济领域会出现五到十家巨无霸企业;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速度加快,传统企业引入分享经济思维将来会越来越快;灵活就业大量增加,八小时工作制很有可能在将来不是主体;部分领先的企业,已经在开始了全球化的布局和生态化的扩张;将来一定是政府、平台加上服务提供者、用户等协同治理,从事前监管走向事中事后监管,共同发挥监管作用。

虽然中国的分享经济已经快速发展,但张新红仍然指出,目前中国的分享经济还处于一个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大部分还没发展。而在许多尚未开发的行业中,他认为分享经济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应该是痛点比较突出,但又并没有发展起来的领域。“比如制造业,这方面的需求目前特别强烈;而作为基础的农业,市场更为广阔。除此之外,教育、医疗领域也将是分享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消费升级的深化,分享经济开始向“三农”领域渗透,在可预见的未来,分享农业将成为分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为农业创新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发展分享农业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不能拖后腿。

作为农业的新型业态,分享农业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从大枣滞销、香蕉菠萝滞销到西红柿滞销、豆角滞销、白菜滞销、土豆滞销……“丰产不丰收”、“菜贱伤农”,一次滞销让农民一年的辛苦全部白废。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成了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如何才能把农产品卖出去,如何才能卖得一个好价钱呢?

依托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分享经济恰恰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农产品供需脱节问题。一方面是消费升级对高品质个性化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优质农产品找不到客户卖不出去。通过大力发展分享农业和冷链物流,搭建智能物联平台,可以实现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消费者和种植业户、养殖业户直接对接分享,既能按需生产,又能避免滞销,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

此外,大量分散的农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比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持续增收难度大;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种粮效益低;重要的农业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网站和数据库,农民因条件限制很难获取;服务体系不健全与盲目重复服务并存,如涉农技术培训存在多部门分散管理,各部门下乡组织培训多采取发放钱物才能召集群众,这不利于新型职业化农民队伍建设;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单位,网络设施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开展处理、加工、提供、咨询等信息增值服务;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低,缺乏学习机会和经费,思想观念落后,服务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已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现代农业突出技术装备和机械化生产,但农机成本高并且需要相关配套的高标准产业服务和高素质技术人员。相对于农资所有权以买卖为主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分享经济”商业模式特别是“农资众筹”更能满足家庭单位种养、小型农业企业、合作社等需求,而“有偿分享”也有利于实现大型农业企业对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

张新红认为,从技术上看,网络、数据、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现代物流技术的日益成熟完全可以支撑分享农业的发展。从文化基础看,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从资金条件看,许多人认为互联网资本市场在 2016年进入寒冬,但让人吃惊的是,分享经济领域去年的风险投资总额比上一年增长了130%。换句话说,资本对于分享经济的热度一点都没有降温。如果现在开始做分享农业,相信缺的应该不是资金。

据报道,首个国内共享农业平台引发创业“返乡潮”。在上海召开的SNEC展上,有一家看似与光伏展会不搭调的农企,这家农企不仅仅让南方的茶叶种在山东,并且在他们的光伏农业园里,有着大批从城市回到农村的创客,引起了小范围的高学历人才返乡潮。

出生于农村的鹿秀栋,从小对土地就怀有一份特殊情感,高中时期便萌生了当农场主的想法,重回大田是鹿秀栋一直的梦想。但大学毕业后,鹿秀栋却阴差阳错地进了岛城一家不错的农资公司,做起了农药业务推广工作。一次偶然的出差机会,大别山深处农户种植的大片灵芝让鹿秀栋十分震撼,从没想到灵芝可以大规模种植。

在田间地头学习业务知识和将种植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鹿秀栋越来越沉迷于农业种植的魅力。他了解到华盛绿能为鼓励青年创客招聘“棚主”,正巧解决了没有资金建棚种蘑菇的难题,鹿秀栋毅然辞工应聘。当“棚主”的那段时间,鹿秀栋一边昼夜学习蘑菇种植技巧,一边参加研讨会交流经验,这成为他以后创业厚积薄发的关键支点。

引进菌种、分离菌种、转培养基、栽种培养基、做灵芝菌包……在灵芝生长期间,他吃住都在大棚里,一c都不敢马虎。2016年6月,灵芝喜获丰收,通过青岛农湾孵化器的宣传和推广,鹿秀栋赢得了自己创业生涯的第一桶金。

本来可以留在城市,却因为热爱农业,选择回乡创业,在产业园区不在少数,“不仅仅是种灵芝的鹿秀栋,还有种茶叶的北茶老徐等等,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产业园里的高素质人才返乡的缩影。”华盛绿能市场总监张敬说,“我们的产业园吸引了很多大学生返乡创业,他们往往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先进的技术,也带动了整个产业园的发展。”

“我们在全国总共有占地10万亩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园区采用标准化管理经营,可以满足很多农业企业在产业规模上的发展需求。”张敬表示,华盛绿能在农业企业帮扶发展上依托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园区,为农业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政策支持、品牌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12大关键节点服务,可以解决农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需求、场地需求、经营指导等多个瓶颈,而这些配套的服务,受到没有太多资源和精力的大学生热捧,这种开放式的农业发展模式,为商户提供了发展平台。“我们与任何农业企业都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共荣共进,帮助农企进一步做大做强。”

此外,国家已经明确把分享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支点,相信分享农业会收到更多关注。同时分享经济对于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推动作用,对于农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信息社会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分享农业的主要类型

在欧美一些国家,“共享农场”就是农业分享经济的代表。

美国就有一个“艾米的农场”,由父女俩共同经营。他们定了四个“随便”的规矩――门随便进、活随便干、菜随便摘、钱随便给。农场有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当天需要做的事,比如给白菜浇浇水、给土豆松松土……这样一来,游客们就有了干活的目标。到最后看着有什么想带回去的蔬菜水果,随便给点钱,就可以直接拿走。

德国的“公主花园”,一处公共的农耕地,任何人都能自由出入,摘走园中的成果,但前提是要在这里进行耕种。

张新红表示,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分享经济可以分为六种类型:产品、空间、资金、劳务、知识技能、生产能力等。具体到分享农业,实际上所有的涉农资源都可以被分享,不管是闲置的资源还是优质的资源。

1、农田的分享。在国内,经过三权分置、取消农业户口等一系列意见以后,土地流转的话题也不那么敏感了。目前国内较大的网站为土流网,其创建于2009年,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累计了数量可观的用户,在农村节约闲置土地资源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上有明显成效。

农田分享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私家田园和农产品特供渠道。

现在已经出现了分享经济的基因或雏形,把城市周边农民的闲置土地放到网上租赁,而想要圆一个农田梦的城市居民便可以租赁土地,自己或者找人耕种,每天像农民一样吃上自家种的有机蔬菜和粮食;你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私家果园”,比如认养烟台的苹果、高平的黄梨、新疆的葡萄、海南的香蕉等;同样,你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土特产品特供”,比如茶叶、蘑菇、山药、大枣等。

生产过程可以通过视频随时观察,当然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去体验一下田间劳动。这样,消费者可以获得健康的食品,生产者不必担心产品销路,土地价值得到提升,让真正的优质农产品找到优质的客户,实现最优质的价格。这方面加拿大的路法农场已经做得小有成效了,美国Farmigo公司也有了很好的探索成果。

2、畜禽产品的分享。未来城里的人可以轻轻松松吃上自己家养的土鸡蛋、土猪肉,也可以喝上放心的牛奶。当然不是自己亲自养,而是在网上认养几只,由养殖户负责专业喂养,然后通过冷链物流送到你家里。不仅如此,湖南的黑山猪、内蒙的绵羊、青藏的牦牛也都是可以认养的。

3、农机的分享。利用互联网平台对于大型农机,如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等生产工具需求方和提供方进行匹配,快速实现在线查询和对接,提高生产工具的利用效率,为农民节本增收。

农业设备一般都是农忙时才会用到,其他时候只能闲置。这体现出农民的一个痛点:刚需、大额、低频。农业机械是必须品,但却需要大额资金的投入,使用的时间集中,而且我国农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土地的碎片化,农业小规模化使得买一个非常贵的工业机械,其购买成本、维护成本、闲置成本都是相当大的,这就给农机的分享提供了空间。

以后使用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等都不用自己买了,可以像叫出租车一样的方便。印度就有一家叫farMart的公司,专门做农机分享服务,号Q是农业机械领域里的 Uber。

4、资金的分享。以前农民的小额资金贷款难度很大,如果将来出现农业众筹或农业P2P借贷,这个问题就可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农业众筹的成功案例。

5、农技的分享。目前我国农技服务缺口仍然较大,市场严重不成熟。分享农业就是让所有的专家为所有的农民服务,在网络上把所有有一技之长的专家整合起来,可以回答各种农业问题。过去有过类似的农业咨询热线电话,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严重不足,如专家资源有限、联系不畅、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农技分享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农技的分享模式可能是多种多样,包括专家讲座、在线直播、远程诊断、现场咨询等,但这些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所有的专家和农民都可以参与其中。

6、人力的分享。盘活农村劳动力资源。作为任何一个农民,可以忙时务农、闲时务工,外出打工不用愁。对于企业来说,也可以随时随地找到农民工,不用的时候也不必养着他们。

而且分享经济还可以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共享。

7、扶贫的分享。用分享思维看待网络扶贫,完全可以重新定义精准扶贫和一对一帮扶。能够帮助一个特定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学生的人一定存在,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找出来,这样的一对一帮扶才是最有效的。

8、房屋的分享。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商的发展,涌现出了客栈民宿、田园民宿的分享形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效匹配民宿租赁双方的信息,并为交易完成提供信息咨询等配套服务。

第9篇:农业企业商业模式范文

石头冲村,正是当下创业板市值第一股温氏股份的发祥地。2016年上半年,主营商品肉鸡、商品肉猪养殖的温氏股份预计净利润可达69.73亿元~74.70亿元,竟然占到整个创业板所有企业净利润的1/3。

还有一个惊人的数字:温氏仅去年就出产了7.44亿只商品鸡,连起来可绕地球6圈,全球第一。

素以“穷得叮当响”著称的粤西,却走出了农副养殖行业的巨擘,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传奇。这其中有着怎样的际遇、人为因素,以及商业模式的打磨、资本的创新?

大同理想,全员持股

当我们把温氏与华为这家公认的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最具创新活力和持续盈利能力的公司相提并论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温氏的发轫要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以前。

1957年,教师温北英被错划为“分子”,发配回老家石头冲村务农。郁郁寡欢中,温北英靠养鸡消磨时光。前面三批鸡苗都因鸡瘟死光了。

但温北英不顾村民讥笑,上山采集草药,给鸡防病;把自家老宅的墙壁砸出一个个窟窿,让鸡在冬天可以自由进出取暖……人和鸡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二十年,渐成远近闻名的养鸡专家。

据《温北英的伊甸园梦》记载,经历让温北英谨小慎微,低调做人,与人为善。同时,他接触了大量儒家、佛家经典,深信“大同思想”,骨子里又憋着一股“乡村建设运动”的干劲。

多年后,“大同思想”变成“同呼吸、共命运”的温氏企业文化,温北英也提出了他所理解的“全员持股”资本治理结构,即“同创(业)共富(裕)”。

1978年,温北英被摘去帽子,成为新兴县城食品厂的养鸡技术员。五年后,他停薪留职,与其子温鹏程,同宗兄弟温木恒、温金长、温湛,同班同学严百草(又名严居然),县食品公司站长梁洪初,{竹公社党委书记温泽星,八人各出资1000元,创办起{竹鸡场。

这就是温氏集团的前身。

在后来的发展中,温氏直系持股比例越来越少,目前只有15%左右,现任董事长温鹏程仅占4%左右。表面上看,温氏、严氏持股比例低,但因其他股东数量越来越多,持股越来越分散,“大同思想”反而保障了创始家族对公司的控制,形成稳定的治理结构。

而就当时情形,全员持股的首要现实意义在于融资。

1985年,{竹鸡场种鸡饲养规模仍然只有1 000只。为扩大养殖规模,温北英号召鸡场30多名员工投资入股,募集了十几万元资金。

1986年,温氏产值连翻数倍到36万元,1987年增长到100万元,1988年达到235万元。

1989年,为节约饲料物流成本,{竹鸡场开始承租、自办饲料厂。1990年,{竹鸡场发行内部股1万股,面值100元;1992年,按370元/股收回原股票,又发行面值1000元的内部股。据此,温氏在年纯收入只有数百万元时,就形成了年产20万吨的饲料生产规模。

1994年1月,{竹鸡场启动股改,设A、B股,每股100元。其中A股达21万股,共担风险,分红不封顶;B股达3.6万股,养殖户与推销户也可认购,月月领取红利,并可在财务部交易转让。

换句话说,早在上市之前,温氏就已前瞻性地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内部股的融通机制,可以自由地议价买卖。对一家偏安一隅,身处传统产业的企业来说,这殊为不易。

股改事成,资本已达数千万元的温氏集团横空出世。

随后十多年,温氏连续增资扩股,股东数量一度达到8250人。

事实上,在那个民营企业融资艰困的年代,温氏并非执行全员持股融资、进而成长为千亿级企业的孤例。就在几百千米外的深圳,与温氏发展时间几乎完全一致,华为也启动了全员持股制度,而后成为科技产业界擎天一柱。

同在广东、相近的全员持股制度,虽然名声与规模难与华为比肩,温氏却被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盛誉为“农业里的华为”。

公司+农户,旱涝保收

遗憾的是,1994年3月16日,就在股改之后,全员持股的设计者温北英因病去世。

每年的清明节,温氏集团管理层都会拜祭温北英;他的出生地石头冲村被视作温氏发祥地,是当地一项特色旅游项目“温氏集团参观学习之旅”的必选景点;当年“七户八股”的开会场景,作为全员持股的见证,也被一比一复制搬进了专属的展馆。

即便去世20多年,温北英似乎还“活”着,除了他的全员持股制度,还有一项其首创的商业模式:公司+农户。

时间轴拉回到1986年。当时,温北英的二儿子温鹏程发现{竹镇家家都有养鸡的传统,但自己去县城买饲料,再卖鸡太麻烦了。他向父亲建议,采取“场户结合,代购代销”。

但具体怎么弄,当时没有人清楚。机缘巧合,刚好有一位当地农户何凤林,经营砖窑生意失败,希望赊购一些鸡苗回去养殖。温北英考虑到他技术不够,且养鸡存在风险,可能债上加债,于是免费给了他鸡苗,还提供了饲料、药物和技术服务,并在最后帮忙出售了肉鸡。

与何凤林一道“赊鸡苗”的,还有其他34户,他们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告别了泥坯房,住上了小别墅;而温北英发现,借助农户提供的养殖场及其自身的闲散劳动力,温氏省掉了“最大成本”,冲出了小小的{竹鸡场。

很快,“场户结合,代购代销”发展为“公司+农户”商业模式,即温氏提供鸡苗及其他一切物资、技术、销售服务,农户提供养殖场和人力,大家合作赚钱,“齐创共享”。

企业价值观的践行从来都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1989年,肉鸡价格急降,如按代购代销执行,合作农户将遭受致命打击。温北英急召股东商议,最后狠下心来变“代购代销”为“保价收购”,相当于用公司的钱贴补农户损失。

此举大获人心,农户纷纷加入温氏合作养殖,并称为“捞温氏”。

类似事件在温氏历史上层出不穷。1997―1998年发生禽流感,温氏赔了两个多亿,公司差点倒闭;2005年,温氏把养猪赚到的44亿元中的36亿元赔给受H5N1疫情影响的养鸡户;2013年,受H7N9影响,温氏巨亏30亿元,但农户损失不大。

企业界、学界评议温氏,均认为温氏企业文化基因中的“利他”性,助其得以形成巨大的规模。“舍得舍得,舍不得就得不到”,而多数企业恰恰局限于“舍不得”。

不过,温氏的“利他性”,建立在“全员持股”的基础上――“全员持股”不但为“公司+农户”的开源提供了本钱,还能抵消相当程度的风险。与温氏同时期发展起来的当地养殖企业,均因疫情导致的资金问题倒掉了,只有温氏屹立不倒。

1998年,温氏合作农户达到8500户。当年发生一件标志性事件:温鹏程当选董事长,结束了温北英去世后温氏三年无董事长的“空窗期”。

温鹏程完善了“公司+农户”商业模式,如政府补贴、保证金制度,并将其从养鸡复制到养猪、养鸭上。

以四川省仪陇县温氏合作模式进行说明:如果自建500头规模养猪场,圈舍投入为32万元,每头养殖成本为1500元,合计为107万元;如果与温氏合作,圈舍可获政府与温氏的双重补贴,自投只需19.8万元;关键是,农户没有养殖成本,只需向温氏交纳每头100元的保证金,总投入为24.2万元,相当于其自养的22.6%,优势明显。

温鹏程上位后,温氏利用“公司+农户”的模式优势大举扩张,先后落子于福建、江苏、广西、湖北、浙江、四川、海南……养殖规模、产值均大跨步增长。

2007年,温氏合作农户达3.63万户,收入跨过百亿元关口。

互联网+,千亿+千亿

从战略上看,温氏堪称最早在中国打造以养殖业为核心、全产业链经营的企业。不过,繁盛之中,还是有某种风险潜在滋生。

温氏之后,“公司+农户”商业模式在传统农业产业内迅速普及。但是企业无法实现对农户的全天候监控,食品安全难有保障。

可以想象,一旦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百亿温氏也将不复存在――悲剧终归没有发生,这可能得益于二代掌门人温鹏程的“技术狂热”。

温鹏程与他的父亲温北英绝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农民”。1992年,温北英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系达成技术合作,并出让10%股份。此举招致其他股东强烈反对,幸得温鹏程坚定地站在父亲一边,才促成温氏从“农民经验”升级到“科学经验”。

在农业企业里,温氏每年研发投入3%以上,其自主创新能力堪称走在产业发展前端。比如良种改造,温氏育成很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鸡、良种猪等等,有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比如饲料配方上的创新――高粱在饲料中的配比,既保证了饲料安全性,又使营养价值可替代玉米,这项科研配方每年至少节省了几个亿的饲料采购成本。

――假设仅仅如此,温氏还不至于成为今日之温氏。在学界有一种声音,这家最土最传统的企业,本质上是高科技公司,是互联网公司。

乍听让人难以置信。事实上,温鹏程曾用286电脑做局域网,使用386电脑做服务器。最关键的是2003年,当时中国人还不甚明白物联网概念,温鹏程却已经在实践了。到2009年,温氏就已提出权力下放、数据上移的战略,进而构建出大数据互联网的卓越运营系统。

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温鹏程曾透露其野心:利用农业大数据提供“即时决策”上的便利;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对整个业务做到360度无死角监测;温氏也会对电商进行探索研究。

2005年,借助第三方,温氏在行业内率先启动ERP平台化,对集团财务、养鸡、饲料、养猪、药品销售实施信息化管理。

细究温氏技术路线,大多经过购买第三方服务、与第三方合作、自主研发三个阶段。自的提高,受益于温鹏程投入巨资建设的规模逾百人的IT技术团队,以及数个规模庞大的云服务数据中心――2011年,温鹏程甚至上马了行业内“独一份”的物联网研究院。

2009年,温氏已能自主开发具有80多种功能的信息化平台。通过物联网,在任何一个地方,使用者都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详细查阅到每一个家庭农场的饲料用量、药用量、病鸡数量,并全部有大数据分析。

2010年,温鹏程又提出“倍增计划”,“把5~6人养殖1000头猪,升级为1人养殖1000头猪”,使得农户收益倍增。

“倍增计划”的本质就是智能化、自动化。

起初,温氏引进西门子的PLC控制器,但成本高达2万元/套,且仍需要大量人力劳动。后来,温氏转而与高校、服务商合作,再尝试自主研发。

2012年,带有温氏标签的物联网控制器下线,成本仅为2000元/套;对畜禽栏舍环境、饲喂、清粪等情况可以进行智能化识别与控制;每一个农场的温、湿度、喂食、采光、通风、喷雾等都可以实现即时监控、指挥。

在石头冲村,温氏元老养殖户温志开率先使用上这套系统。以前,他和老婆两个人养5000只鸡,现在一个人就能管理15000只鸡,“老婆在手机上按按键就能养鸡”。

敏锐的资本市场很快就捕捉到温氏革命性的跨越。

在“公司+农户”模式下,温氏利用农民自有宅基地发展养殖,以当前规模计算就节约了上千亿元投资;如能再向水平参差不齐的农户提供标准化厂房、设备及养殖技术,温氏实际上变成“养殖业平台公司”,仅仅是向市场提供分布式养殖系统便可估值又一个千亿元。

拥有30多年的积淀,两千亿元市值想象空间的温氏即将引爆资本市场。

2000亿元巨擘,最后的温氏

事实上,温氏一直在寻求上市,融资、内部股财富变现的渴望从未减退。

第一次尝试是1998年。然而,“股东超200人”成为温氏通向资本市场的天堑,全员持股的大同理想遭遇现实尴尬。

2002年,温氏将新兴县养猪公司“华农温氏”改制为股份公司,并寻求上市,但因同样的“股东超200人”问题而搁浅。

2008年,温氏将动物保健业务拆分,组建大华农,改制后再次寻求上市,却遭遇暂停IPO。

2009年,温氏尝试借壳华农温氏上市,却第三次因“股东超200人”被拒。

2011年,大华农转而创业板IPO。

2012年,温氏与中金公司数度接触,商讨整体上市事宜,却第四次栽倒在“股东超200人”面前。

五次上市全部夭折――温氏年收入从几千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387.23亿元,生猪上市量从0增长到1218万头,位居全球第二。温氏,一度被戏称为农林领域最著名的、最庞大的非上市企业。

转机出现在2013年12月16日。证监会新规,温氏在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后,可申请核准为“非上市公众公司”,再申请挂牌上市。

随后,温氏迅速向广东省股权托管中心申请公司股份托管。2014年9月,证监会认定温氏为非上市公众公司,一切上市障碍得以清除。

考虑到IPO排队的煎熬,2015年11月2日,温氏最终以吸并大华农的方式完成创业板上市。

全员持股下的6700多位温氏股东非富即贵,实现财富变现;其总市值曾一度达到2500亿元,相当于8个牧原股份,10个圣农发展,36个罗牛山,62个西部牧业。

此时,距离温北英实践“七户八股”已经过去32年,“同创(业)共富(裕)”的梦想终究是圆了。

然而,面对远超同行的市值,资本市场还是响起质疑的声音:巨擘温氏能够持续吗?

长江证券出具的研报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叠加,农村劳动力供给短缺,加上收入增长缓慢,养户存在弃养可能。

一个数据似乎证实了这种猜测:2015年,温氏养殖户为5.52万户,比2012年还要低,已有5年时间徘徊于5~5.6万户区间。

而且,还有更棘手的环保问题。在一些养殖大县,粪便造成的土地污染严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施限制性政策。

以上种种,都在说明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面对挑战,也在某种程度暗示:中国再难出现第二个温氏。

据接近温氏的人士透露,温鹏程亲自抓管环保问题。在他的办公室里,显示器上除了经营数据就是环保数据,可以看到每一个改良的水池子出来的水质情况。而在过去几年里,温氏已经在环保技术方面投入了十多亿元。

温氏正试图通过“产出效应”化解环保问题。比如,在温氏旗下一个活禽交易中心,每日产生数十吨废水,经过十一级净化处理后,水质可超普通自来水,可循环使用,而净化处理所节约的成本可以与自来水水价相抵。以一套净化设备80万元的投入计算,需要4~5个月的时间收回建设成本。

温氏也相应抬高了养殖户的加入门槛,欲与温氏合作,必须首先通过环评。

显然,温氏站在新的历史拐点,前方是一个“质”比“量”更为重要的时代。

据了解,温氏当下正试图布局食品加工产业及电商。尤其是后者,温氏已战略入股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公司新美大,其自有的O2O食品生鲜店已在深圳铺开,正处于摸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