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学习原理范文

机械学习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学习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学习原理

第1篇:机械学习原理范文

关键词:主动学习 被动学习 机械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a)-0212-02

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本科生的教学质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引起现代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在互联网环境长大的现代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索取方式也和以前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时间越来越短。而且他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所有资料。如果学生觉得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他都可以通过自学得到,那么课堂对学生来说就没有任何吸引力,即使学生迫于学校的规定必须到课堂上课,他也不会好好听课,这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让学生主动回归课堂是每个老师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该文以《机械原理》课堂为背景,分析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方式的异同点,并针对《机械原理》的课程特点,探讨了一些适合的主动学习策略。

1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差别

与传统的被动学习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较,主动学习方式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如图1所示,被动学习方法下,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讲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并告诉学生哪里是难点,哪里是重点。在被动学习的课堂上,学生被动接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老师来说,传统的被动式的教学方式在知识点的教授效率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由于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因此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以至于很多学生为了考试,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忽视了知识点背后的原理,这显然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主动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和需求。在课堂上,学习不但可以听老师讲解知识点,还可以与老师以及同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主动学习,可以延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力的时间,并且能激发他们对于所授知识点的深度挖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由此可见,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学习的动力。被动学习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可能来自学校、老师或者家长。学习者更多的是在完成他人交o的某项任务,因此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以至于当压力消失时,会放弃学习。而主动学习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因此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强,学习效率高且不需要靠外力维持。

2 《机械原理》课堂的特征及主动学习策略

《机械原理》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说它古老在于自从有了人类活动,人们就懂得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提高劳动的效率以及减轻自身劳动的负担。说它新兴在于《机械原理》课程一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不断为《机械原理》课程提供大量的素材和实例。《机械原理》课程是大部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在工科本科生的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必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素养。可以实施的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1)实践环节和理论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包括机械原理理论课、课程设计及课内实验等实践课,因此,在主动学习的策略上可以充分考虑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对机械的直观印象和学习兴趣,再通过理论课的讲授使得学生充分了解机械运转背后隐藏的基本原理。

(2)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通过翻转课堂,把学习的决定权从老师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后通过看视频讲座、阅读电子书,与其他人讨论等多种形式学习知识点。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个人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碰到的问题和难点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翻转课堂将引起教师角色和课程模式的重大变革,其在《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还进一步验证。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在提问环节,传统的方式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找学生来回答,再根据回答情况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人数较多的课堂,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找很多人来回答问题,因此无法判断大部分人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借助于“Clickers”或类似工具,可以在不增加时间的情况下,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

借助于计算机交互系统或选项卡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构建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该方式尤其适合在人数较多的课堂使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

总之,学生的成长背景和社会的发展对大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通过主动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得他们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Freeman S, Eddy S L,McDonough M,et al. Active learning increases student performance in science,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4,111(23):8410-8415.

[2] Roehl A,Reddy S L,Shannon G J.The flipped classroom: An opportunity to engage millennial students through active learning. 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2013,105(2):44.

[3] Simon B,Parris J,Spacco J.How we teach impacts student learning:peer instruction vs. lecture in CS0//Proceeding of the 44th ACM technic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J].ACM,2013:41-46.

第2篇:机械学习原理范文

作为一个中国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的方块儿字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然而,在当下社会,在这样一个知识与科技大爆炸的时代,又有多少人来关注我们中国汉字的书写?又有多少人来关注中国汉字的魅力呢?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人居然不会写出漂亮的汉字呢?我觉得有如下几点:

一、所有人的关注度不够。

在现实的环境下,有很多人认为字写得好坏无所谓,只要会认、会写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它写得这么好看,字写得好看也不能当饭吃,更何况要写出好看的字需要花时间练,练字的这些时间还不如干点别的:打打麻将、上上网、聊聊天、打打球、打打游戏……总之干什么都行,都比静坐练字强很多。如果大家都不去关注它,那么随之而来的冷落也是必然的。

二、很多人的持久度不够。

在这样一个呼唤传统文化复苏的时代,其实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意识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责任。但要写出一手漂亮的规范的汉字绝非一日之功,所以要想写出一手漂亮的规范的汉字,是需要加以时日,坚持不懈、耗费精力去认真练习与领悟的。现如今,大家要么为了自己的学业废寝忘食;要么为了自己的事业与家庭四处奔波;要么为了享受生活而虚度年华。谁还有“时间”精力来习字呢?所以就出现了有人想起来了就练几天,没时间了就扔到了九霄云外,以至于造成不能持之以恒的练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真是可悲可叹啊!

三、基层的教育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谓的基层教育者,说得具体一些就是那些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幼儿园、学前班、小学的老师们。这些教育者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有“素养”的老师,他们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老师的一句话,老师的一个手势,老师的书写好坏……都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因此,老师的书写习惯,老师的书写特点,老师的书写好坏,这些都直接会影响到孩子们对汉字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会影响到孩子的书写。因此学生的启蒙教育好坏也会影响到学生能否写出漂亮的汉字。

值得欣慰的是,国人意识到汉字书写的尴尬,也引起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目前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学校合理安排书法教育的教学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书法基本功,重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 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书写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学校、教师、学生都应高度重视书写能力

最近几年有些省首次出台高考自命题说明:“为强调汉字书写的规范,现代汉字的字形放在写作中考查,提高书写的要求: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调为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3分。”还有些省份规定一个字扣一分,不封顶。这些足以说明书写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应从社会责任感出发高度重视和引导中学生书写问题。而作为一个中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传承汉字的重任,所以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写好字。

二、设立书写课,聘请专业老师

书写教学不是嘴上重视,会上强调就能提高的,必须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像我们的语文、数学、英语一样,不但出现课程表上,而且真正的落实到实处,真正上课,常年上课。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老师至关重要。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我们现在的学校,真正懂得书写的寥寥无几,老师本身的字就难以恭维,怎么能把学生“领进门”,学生“门”都进不去,又何谈“修行”呢?所以学校应该有专业的书法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来教学生,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提高书写能力。

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第3篇:机械学习原理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农业机械;课堂教学;学习兴趣;重难点;课堂氛围

农业机械教学是培养农业机械人才的重要实践。将多媒体技术与农业机械教学结合起来,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开发更多促进多媒体在农业机械教学中得到高效应用的方法,能够促进农业机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包涵许多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利用投影、电子白板与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所需技巧,有针对性地实施现代化教学,能够让农业机械学习者眼前一亮。多媒体技术中的演示文稿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设计现代化教学课件的平台,也让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加灵活地表现出来。演示文稿不仅能够减少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板书量,还能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是一个快捷的教育资源。用演示文稿给学生展示图片或者视频,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多农业机械专业知识,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比如在讲解有关牵引犁、悬挂犁、半悬挂犁的使用调整方法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每一种犁的使用技巧。在过去的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课本内容,单纯地通过理解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去理解、理顺犁的使用思路。死板的教学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农业机械学习兴趣。而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文稿给学生展示静态图片或者动态图片,甚至可以引入小视频,让学生在动态资源的支持下理解农业机械使用方法。新知识的展示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得以改变,学习主动性才能有效调动。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简化农业机械重难点

在农业机械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各种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对于部分学生来讲,这些农业机械远离他们的生活,其结构与使用方法的学习有些困难。当遇到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与原理性知识时,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要再用口头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去想象,而是要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优化教学过程。用更加形象与生动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学生全面了解农业机械结构与原理,理清农业机械的概念,提升农业机械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有关圆盘耙、齿耙、镇压器、中耕机这些农用机械的主要结构时,教师给学生描述结构,让学生去想象,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设置,给学生展示每一种农业机械的结构图。每展示一种农业机械的结构图,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课本内容。在形象的结构图帮助下,概念原理性学习内容的难度下降,有利于学生理解。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鼓励学生积极上前,在电子白板的支持下讲解具体农用机械的结构。也鼓励在下面听的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而学生争论的不同意见,将成为教师需要详细讲解的内容。如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也能使教学方式得以创新。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氛围活跃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农业机械教学活动氛围一直是较为沉闷的。教师在讲,学生在听,久而久之,学生的农业机械学习热情会消失殆尽。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农业机械知识上,有利于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学生思考,给学生机会表达,能使农业机械教学效果得以强化。利用多媒体对农业机械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处理,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必然能够推动教学氛围的活跃。

如在讲解有关播种机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作为呈现课堂问题的工具,通过问题的合理呈现,营造一个活跃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对于“播种机械都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将播放机械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词,用多媒体去展示思维导图,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无形的引导中完成思考行为。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是农业机械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农业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等。只利用黑板与粉笔进行教学,不仅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一项挑战,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项学习挑战。用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促进学生灵活学习,能够推动农业机械教学的进步。使农业机械教学在多媒体的推动下变得创新有效,这是农业机械教学现代化发展的表现。

参考文献:

[1]于悟然.关于机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探析[J].科技资讯,2012(12).

第4篇:机械学习原理范文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后来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可以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责任。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死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知道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知道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看了这本书,第四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学研究的信心。具体地说,以前总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奥的事情,是那些非常聪明的人才能有实力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现在,我想我也可以去尝试。

比如,国内外心理学家、学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并无显着的相关,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着相关。

第5篇:机械学习原理范文

关键词 奥苏贝尔 有意义学习 词根词缀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1.022

1 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戴维・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1918-200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他最出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学习理论这一研究领域,并由此提出了认知――接受学习理论。他对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提出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讲解式教学做出了新的思考。奥苏贝尔认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学习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的知识形成的步骤而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之相对的接受学习,则是指学生通过老师发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前者适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后者更适合大量材料特别是理论材料的学习。由于课堂里大多教学习材料是以语言文字材料呈现的,所以学生的学多是以接受学习为主。第二种分类是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而机械学习是对符号字面上联系的死记硬背,并不能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他认为,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未必就是意义学习。如果教师讲授得法,学生学习得法,则此学习必为意义学习。而学生在发现学习中,如果只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的步骤,而不知其所以然,则此学习必为机械学习。所以,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主要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在奥苏贝尔看来,进行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学习者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一种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性;第二,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即学习材料本身可以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的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第三,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的三个条件,有意义学习才有可能开展。新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才能转化为对学习者有特定潜在意义的知识,最终学习者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获得心理意义。所谓心理意义是“一个或一组符号与认知结构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获得新知识的心理意义既是有意义学习的目的,也是它的结果。有于学习者年龄、生活环境、个人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同一新知识经过有意义学习,在不同学习者头脑中所获得的心理意义也不尽相同。

回忆当时词根、词缀的学习经历,几乎与进行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完全契合。首先,笔者从小对英语兴趣浓厚,英语水平居班级前列,以此产生的信心又促进了英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学习者也就具备了充分的学习心向;其次,词根、词缀是一个完整而成熟的构词系统,英语正是借助这些词根、词缀派生出一个庞大的同源词汇家族,其逻辑性久经考验;最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笔者本身就是一个英语爱好者,有一定的单词积累,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了一些学习单词的心得,能够很好地接受并理解老师传授的这一套新方法。

3 词缀记忆法

词根词缀记忆法是根据词根词缀的意义并加以想象来理解词汇意义的一种单词记忆方法。想理解英文单词的词根、词缀,可以类比我们自己的汉字。例如:汉字中的“财”“货”“购”“贩”“资”等与金钱有关的字,都有一个“贝”字部,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曾以“贝”作为货币,如果知道这段历史就能对这些汉字的色彩与意义略知一二。可以说,英语中的词根(root)就是对应汉语中的字根,也就是我们说的偏旁部首。词根是英语语素,是指不能再分的最小单位,能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思并独立存在,例如: nation, art, face, view等等 。词缀(affix)是指加在词根之前或之后的一个最小语素,它也有一定意义,但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词根,可分为前缀(加在词根之前)和后缀(加在词根之后)。一般前缀改变词义,后缀改变词性。在英语阅读中,难免遇上不认识的单词,但如果有一定的词根、词缀积累,就可以判断出生词的词性以及词汇的色彩、含义,甚至能组合出它的准确含义。常用的前缀不过二三十个,而常用的词根亦不过百,由此演化生成而来的单词却成千上万,这种方法就像是打开英语宝库的钥匙,帮学习者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词汇量。

4 有意义学习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英语学习初期,通常是从最简单的问好、起英文名与英文歌学唱等开始,这些任务富有趣味,难度也较低。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渐渐感到不仅词汇数量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如同一个单词,只是词性不同、时态不同,拼法就不同,这些现象几乎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母语中。尽管,善于总结的学习者,往往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英语词汇的基本规律,即一些常见的词缀的词性含义,比如:现在分词词缀“ing”,名词词缀“ion”、“ent”、“cy”、“ance”等,形容词词缀“ful”、“able”、“tive”等……可这样零散记忆,对整个英语体系中千千万万单词,仍旧是杯水车薪。

4.1 培养兴趣,激发心向

要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个重要内部条件就是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有兴趣和动机主动联系新旧知识并通过理解,而不是靠机械背记来达到学习目的。通过看一些英语原文的影视作品,或是听、唱一些英文歌曲都是营造外语学习氛围、提升兴趣的好办法。举例来说,听音乐的一大好处是旋律上口、很容易记住,歌曲中往往还有相当一部分重复的旋律反复吟唱,这无疑在无形中起到了加强记忆的作用。

4.2 以熟记生,适度联想

与其说词根、词缀记忆法是一种新的单词记忆方法,倒不如说它只是一套新的框架,学习者做的只是利用它来重新梳理自己的单词库而已。刚接触它时笔者也质疑:“记词根相当于多记了一个单词,是否还不如直接死记硬背?”如果一个词根确实只能帮助记忆一两个单词的话,确实不该多此一举。但是后来笔者发现,学习者完全可以找到一个含有该词根的熟词,即进行一次“上位学习”: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通过回溯熟悉的词根,学习者会发现学习的原来并不是一个个“全新”的单词,脑海中分明早已有它们的记忆碎片。相应地,在熟记了大量常见词根含义后,有了想象的空间,又可反过来进行“下位学习”,即:通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程度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心命题的意义,比如单词“ambition”,前缀“amb”意思是“around”,”it”代表“go”,amb + it + ion(名词后缀)=go around,即到处走,古罗马竞选制度为选举人四方游走,发表演说以笼络人心,赢得选票,这种制度在西方国家延续至今,竞选当然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雄心或者野心咯!通过适当的联想,不仅记住了单词,还对其意义本质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5 结语

想要英语词汇学习“有意义”,离不开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共同努力。教学上,新旧知识要相互作用,才能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学习中,学习者也要保持热情与心向,并注意在新旧知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主动理解,在实践中不断练习,让背记单词变得轻松愉快而高效!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6.

[2] 吴元珍.英语词根词缀的认知阐释及词汇学习[J].宜春学院学报,2009(1):131-134.

第6篇:机械学习原理范文

作者简介:罗继曼(1966-),女,沈阳建筑大学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机械、机器人技术研究,(e-mail)syljm2004@163.com。

摘要:文章对机械原理课程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实践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课件设计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新课件的应用能起到助教和助学的作用,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4803机械原理课程是一门高等工科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机构分析、机构综合和机械动力学问题的主干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担负着培养学生机械总体方案创新设计能力的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多,特别是图多,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既费时,立体感又不强,课程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机构运动分析以及运动设计的内容,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比较多,但课时往往又很有限,而教学内容又比较多。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机械原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课堂教学中既要对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剖析,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各种设计方法,同时还要提供丰富的实践环节的信息,因此有必要研发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具有助教和助学的功能,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的图形,即教学信息转变成多媒体形式,从而把教学过程中抽象的问题或信息,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或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探索机械原理交互式课件,将课程教学内容、交互式设计方案以及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形象、生动而直观地展示出来,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互动性,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方法也可为其他课程所借鉴。

一、机械原理课程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在开发和研制机械原理多媒体课件,并取得不少成果。由国家级教学名师、清华大学申永胜教授主持研制的《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系统》集图形、动画、视频、文字于一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于红英、王知行教授提出了知识表达的5种形式和cai课件应具备的4个基本特征,并由此研制了多媒体课件[1]。还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兰州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洛阳大学等高校教师也对机械原理cai课件进行了研究[2-5]。

纵观机械原理多媒体课件发展的现状,也发现一些问题。目前大部分课件都是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偏重于对教学内容的展示,或采用cad、adams、pre-e等软件对机构三维建模和仿真,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这类课件缺少交互式设计,也缺少对课程的多方位介绍,更没有学生的动手训练,淡化了多媒体课件的助学功能。因此需要研制一种集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和训练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基于这些原因,笔者对机械原理交互式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罗继曼,等机械原理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二、机械原理课程多媒体课件的探索与实践

(一)机械原理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思路

(1)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相互融合。机械原理多媒体课件融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化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课件内容应有完整的教学资源,课件形式上集图片、动画、录像、虚拟仿真于一体,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剖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交互式手段设置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训练环节,有利于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后的复习和练习。例如课件设置的交互式机构设计环节,如连杆机构的k法设计模块、凸轮反转法设计和仿真模块等,可用于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方案选择;课件还服务于实验环节,提供实验指导书、实验照片、实验大纲和计

等,方便学生做好实验准备。

(2)充分体现教学规律。机械原理多媒体课件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注重知识表达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也重视知识点内在的逻辑性,而且在表达形式和结构安排上简明易懂,具有可读性的特点。例如,在交互式连杆机构的k法设计模块中,先以动画和文字形式演示连杆设计作图法的步骤,再判断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对设计不合理的方案提出改进措施,要求重新设计;在改进的过程中,输入参数可调,既能改变单一参数,又可同时改变多个参数,让学生了解不同参数变化对机构设计的影响;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进入到仿真阶段,显示运动仿真的各种曲线,并计算机构的传动角、位移、速度、加速度极值;此外,对合理的设计方案都有保存,也可将不同方案进行对比,为机构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二)结构组成与基本模块

机械原理多媒体课件由visual basic 语言编程,在界面设计上有菜单和按钮直接导航,在每个子模块中都有语言提示和说明。新课件三大内容12个模块详见图1。

图1课件组成与模块

三、机械原理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创新与特色

(1)该课件是基于课堂教学环境内外结合的辅助教学系统,它既可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可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完成学生的辅助设计训练。

(2)交互式界面不仅能通过测试等方式反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辅助学生掌握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在设计错误时还能给出相应的提示。 (3)该课件基于vb软件开发研制可视化课件系统,内含多种媒体介质,包括动画、虚拟现实、声音、交互设计等形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符合认知规律。

四、机械原理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效果

(1)助教方面,课件不仅可以根据课堂进程展示教学内容,直观地演示机构设计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提供机构设计的典型方法。例如,教师在讲完连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后,可在课堂演示课件,将连杆k法设计作图法、机构设计解析法、参数选择、传动角问题以及运动学等问题串联在一起,内容前后呼应,并以实例形式进行设计计算,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设计思想与方法的理解。凸轮设计模块中的反转法设计思想,与连杆机构反转法和轮系机构反转法前后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设计理念与方法。

(2)助学方面,课件的交互式设计等模块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归纳课堂所学知识。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课件同样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学生通过反复交互设计,了解各参数对设计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方案获得最佳结果。实践证明,课件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灵活,实际应用技能掌握得更全面。

五、结语

机械原理多媒体课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分析、机构综合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以及开发创新的能力。交互式课件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的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红英,王知行.开发多媒体机械原理cai课件的基本思路[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79(9):17-19.

[2]郭星,段楠,马强.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实现[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3(3):91-92.

[3]邵兵,强建国,马晓,等.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94-95.

[4]刘相权,米洁.基于adams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 24):188-189.

[5]汤晓瑛,申永胜,陈国景.基于web的机械原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1):113-115.

multimedia teaching system for mechanical principles course

luo jiman, zheng xijian, hou xianglin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8, p. r. china)

abstract: we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an interactive multimedia courseware for mechanical principles course. the new design idea was presented in the coursewar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courseware can assist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

earning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第7篇:机械学习原理范文

关键词:认知同化论;奥苏泊尔;生物教学

在现代生物教学中,如何将最新的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不断探求的使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同化论为生物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奥苏伯尔是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认知结构同化论,阐明了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认知同化论对于现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这一理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谈点认识和体会。

一、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以上的观点乃是同化理论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变化的实质。

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情况。

机械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生不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其心理过程是各种联想。这种学习的产生主要是学习材料本身无内在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理解的学习,也就是学生获得有逻辑意义的学习。这种学习的产生要求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获得对人类有意义的材料的心理意义的过程。

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学习,那么如何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呢?

奥苏伯尔指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的学习的产生前提首先是新知识具有逻辑意义;其次,学生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生主动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再次,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为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用有意义言语指导教学的全过程。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同旧知识既有联系又可以辨别的正确意义。为了保证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师应该尽量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必要的预备知识,在新知识获得之后被遗忘之前,安排适当的复习或练习,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学到的新知识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

概念同化模式

奥苏伯尔认为知识的最小单位是命题,命题是由概念构成的。他认为学生获得概念主要有两条途径: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共同的本质特征, 是获得概念的初级形式。概念同化则是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学习新概念的方式,是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概念同化是从概念学习概念。新概念的获得,依赖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即新旧意义的同化,使新的概念获得得以实现。概念同化有3种基本模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二、认知结构同化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奥苏伯尔的应用认知同化论指导生物教学,不仅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生物学习的心理过程,而且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1.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教学是运用同化理论指导生物学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特点,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1)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状况。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尤其是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基础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由于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风格、个性特征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也会出现多样性或特异性。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顺利地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学生对于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既可以通过作业的检查、课堂检测、周考、月考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状况,也可以通过日常观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要讲授哪些知识,强调哪些内容等等。

(2)新旧知识的关联和同化。

按照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要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学习的心向,才能进行同化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

首先,在涉及新知识的传授时,不仅要(下转第113页)(上接第111页)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最好能够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出新知识。例如,细胞增殖是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的上位概念,当学生学习了几种分裂方式以后,可以从中总结出细胞增殖的概念。这样既总结了所学旧知识又引出新知识,承上启下,易于学生理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对比方法,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例如,单纯扩散、协助扩散是被动扩散的下位概念,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3个概念又都是物质穿膜运输的方式,结合运输特点比较这3个概念中物质运输的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对比进行教学,容易理解记忆,效果较好。

(3)遵循认知结构建构化教学模式

结构建构化教学模式就是找到新知识同化过程中相关联的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经过分析、综合、推理、重组等思维过程,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概括出新的规律性知识并重建新的认知结构,然后通过运用新规律,进一步检验、巩固新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知识的迁移同化或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对知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才能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进而通过知识的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4)组织者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在课堂教学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为学生设计一个能把握所授知识的本质,对新知识具有引导性、起同化作用的知识结构——组织者,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因为组织者必须在正式教授新知识之前呈现给学生,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在有意义学习中,如果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没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那么新知识就不能被有效地固定在认知结构中,从而引起不稳定的和含糊的意义,并迅速导致遗忘。有时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虽然已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但他自身却不能充分利用,结果也会出现机械学习。为此,可以在呈现正式学习材料之前,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即“组织者”。“组织者”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陈述性“组织者”,其目的是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从而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性,加深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一旦学生建立起这一组织者,教学过程即可按设定的教学模式展开。

2.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志就在于学生头脑中是否建立了良好的认知结构,即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这些知识是否构成了良好的组织结构。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呢?

首先,教师要重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匹配。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建立,取决于教学中是否能为学生呈现良好的知识结构。生物学教学必须坚持按知识结构进行教学的原则。通过分析教科书,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按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进行教学,通过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学生通过这种知识结构网络的学习与内化,就能更容易的构建高层次的认知结构。其次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认知同化论的理论成果,区分不同的学习模式,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认知同化论是现代认知理论的重大成果,在现代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引入认知同化论,必定对我们的生物学教学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生物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奥苏泊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第8篇:机械学习原理范文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乎中部崛起的大局,是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手笔,更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呼唤。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应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实现速度与质量、增长与效益、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等的协调统一。但是,河南的一个基本省情特征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人均耕地少,工业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这一省情导致农业部门滞留了巨量的低素质人力资源,这不仅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低效率,更严重的是形成农村人口与生存机会严重失衡的状况,导致对资源的过度需求,从而削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不容忽视的难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的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指人均信息产品生产量和信息设施拥有量的综合数值)一直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且还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由于信息闭塞,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大多呈无序状态,农民对于往哪就业,怎么就业缺乏认识,往往在就业过程中受骗上当,这既损坏了农民的利益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信息化在促进中原经济区农村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快信息化的进程,改造传统工业和传统农业,为农村人力资源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以“两化融合”为契机,加速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的进程,扩大城镇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吸纳空间

通过向非农产业就业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等城乡一体化方式,缓解人口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压力是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结果。信息化则成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器和推动者。目前,中原经济区内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化较落后,导致城镇化进程缓慢。城市规模偏小、结构失衡,集聚和扩散作用不强,不能充分吸纳农村人力资源。只有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采取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方针,层次推进,建立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城市结构体系,加快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的进程,才能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向城市的尽快流动。

(一)用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支柱产业推动省会郑州的发展,发挥其集聚和辐射作用

省会郑州应利用中部崛起的机遇,发挥资源禀赋与市场潜力的优势,引进资金和技术,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分工,选准经济的增长点和发展极,突出重点产业尤其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合理组合人力、资金、技术等工业化资源,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随着城市从单一生产型转变为多功能型,产业结构从以传统工业为主转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城市的就业机会将大幅度增加,为广泛吸纳农村人力资源创造积极条件。

(二)在省会郑州信息产业的辐射带动下,加快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其他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

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其他城市应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利用信息化的发展改组传统制造业和装备业,实现二、三产业的信息化。以工业的发展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把发展第三产业和城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农村人力资源到流通、服务等领域就业,使农村人力资源与城镇先进生产要素相结合,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农村人力资源到城市中就业不仅为城镇化发展做了“贡献”,而且也使他们的收入逐步提高,生活得到改善,使农民逐渐市民化。

(三)在保护环境与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序发展小城镇

应大力发挥乡镇企业消化吸收人力资源主渠道的作用。我们应从当地的资源、人才、交通、能源、水源等综合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乡镇工业小区,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小区聚集,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乡镇企业,用信息资源增强乡镇企业竞争力,使乡镇企业通过信息交流和共享而获益,实现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引导、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逐步实现农村的城市化。

三、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就地开发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必须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依托,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则是产业化的活力源泉,两者是相互依赖的。

(一)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河南农村目前仍处于传统的农业生产阶段,农业在生产各环节的内在联系被截断,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相脱节。这种农业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农业比较利益低,而且也使得农村人力资源在农业内部就业的渠道只限于农业生产部门,大大降低了农业吸纳人力资源的能力。农业的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这就需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高效益化。农业信息化还将促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的迅速推广和普及,使农村人力资源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越来越少,而从事信息技术劳动,智力知识劳动的人将越来越多。伴随着上述过程,农业经济增长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趋于减少,而越来越依靠信息劳动,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投入,有利于中原经济区农村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9篇:机械学习原理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机械课程;应用;研究

机械课程是工科学生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等,内容复杂,实践性很强,并且涉及面相当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很多的新技术和工艺涌现出来,内容的逐渐增加,然而课程学时数在减少。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程教授、讨论和演示,老师通过对理论的传教,直到学生理解。虽然教学的进度能够合理的控制,但是学生过于依赖老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变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机械课程与实际生产有着很大的联系,依靠传统的教学就会显得枯燥,表达不够清晰,因此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1.机械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组成

多媒体教学方法成为近年来被众多老师和学生广泛接受的教学方法之一。按照运用的类型划分,主要分为课堂中演示、学生自己学习、模拟试验型以及资料搜索型等。其中运用最多的是课堂演示,它不仅解决了课程的教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启发学生,直观的学习机械制造理论。机械制造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包含有大量动画演示、图形图画,丰富了教学内容。

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以专业基础课为蓝本,拓宽专业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件的内容包含教学课件、习题的测试、网上自学等。整个课件采用网状和树状结构,使得知识体系得到很详细的划分,快速的实现人机交流环境。整个课件的制作运用Office,并配合使用CAD、Photoshop以及Flash等。

1)动画的制作。动画的制作包含了机械的设计、机械的加工工艺等。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方便调取动画视频,如切削、车、钻等图像。

2)制作相关的图形和图像。可以利用CAD画图软件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建设零件图的装配库,并扫描上传生产设备的图像,扩充教学内容。

3)制作教学视频。除了上面的相关资源外,我们还可以现场录制教学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剪辑。一旦学生学到此章节的时候,就可以详细的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

4)课后习题测试库。完成教学课程后,学生可以自检学习的程度。不仅可以方便老师对学生的检验,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2.多媒体在机械教学课程的应用

近年来,机械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机器人、精密专业等,整个机械教学课程也会进行调整,老师除了讲授传统理论外,还应该对其加工的工艺进行展示,这就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效果很好。

1)培养了学生对机械的学习兴趣。机械课程的学习不仅公式多、理论复杂,而且系统性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然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直观的展示了课程内容,比如对链传动来说,仔细观察链轮的传动以及内部力的传动,这些画面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的求知欲。

2)高效率的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机械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某些机械理论抽象性,仅仅靠图形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多媒体的课件,它不仅展示理论的实际作用图,而且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联系起来。

比如在讲解联轴器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联轴器的种类、组成以及工作形式展现出来,并结合实物的图片,学生就可以全面的掌握联轴器的内容,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增加课程教学气氛的活跃性。

一般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按照教案讲解并板书,学生详细的记笔记,两者之间并没有进行很好的互动,导致课堂教学的无聊。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主动的跟踪老师的思路,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解四杆机构的时候,让学生看到双曲柄、双摇杆、曲柄摇杆的动画,一目了然知道其运动轨迹,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丰富课堂内容。

3.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有一定的优势,但存在着不足,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其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始终是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理论内容,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导者。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使用,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是多媒体的引导作用,虽然教授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和一定的动态性,但是学生不能理解核心的内容,就达到其作用,老师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对学生的反馈及时回应,课件的直观展示并不能帮助所有的学生举一反三,因此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答疑。

4.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在现在的课堂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打破了传统别教学的枯燥,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它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为老师和学生服务,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取代的。不要让绚丽的课件,阻碍学生学习的绊脚石,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机械内容,具体设置,巧妙构思,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聂君.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时代教育,2015,24:140.

[2]唐秀丽.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合理运用[J]. 山东工业技术,2015,24:221.

[3]常影,明哲.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6,11:217.

[4]闫航瑞,祁锋,刘丽明. 应用技术类型院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1:71-73.

[5]张娟飞. 高职机械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探讨[J]. 时代农机,2016,05:147+149.

[6]Shalini Lal,Catherine Donnelly,Jennifer Shin. Digital Storytelling: An Innovative Tool for Practice, Education, and Research[J].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Health Care,2015,291.

[7]习燕玲. 机械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的研究[J]. 科技展望,2016,25:216.

[8]刘慧玲,张建国. 基于系统设计理念的机械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3:32-34.

[9]张瑾,陈向阳. 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经济导刊,2016,36:196.

[10]梁璐. 浅谈多媒体教学与机械制图传统教法的优势互补[J]. 科技风,2016,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