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然而不胜者范文

然而不胜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然而不胜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然而不胜者范文

下面的短文选自《孟子》,请你阅读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②非不深也,兵革③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④,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⑤,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⑦。

注释:①郭:外城。②池:护城河。③[兵革]指武器装备。④[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放弃。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界限,这里名作动,指限制。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⑦[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1.文中的“畔”是一个通假字,根据上下文,你能推断出它的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参考注释中给出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解释,说说“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________(两个字概括),《曹刿论战》中的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中语句回答)。

4.(选作)选文条分缕析,论证非常严密,请你说一说上面选文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畔”同叛,背叛。

2.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

第2篇:然而不胜者范文

一个关于天使的秘密。

你见过天使么?那么,我来向你描述一下我的天使吧:戴着白色的网球帽,前方有红红的字母“R”;一双冷峻到极致的眼睛;桀骜不驯的面容;因漠然而拉长的身影。那霸道的眼神,挑衅的微笑,王者的气质,他就是我心中的天使,Echizen Ryoma ,越前,龙马。

上网时,月好奇的把我空间里龙马的图片发给我,“这是谁啊?”我淡淡的笑笑,“这是天使啊,真正的王子。”还有,我喜欢他。后面这句话我当然没有说,因为喜欢越前龙马,是我心里,最大的秘密。

寒对我说:“娃娃,你应该喜欢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虚构的人。”我不解的问:“比如?”“比如周杰伦,林俊杰……这些都很好啊。”“这么说的话,我也有喜欢的真实的人啊。电影网王中的本乡奏多,好男板网王的秦俊杰。”我不服气的反驳道。他无可奈何的说:“如果他们不演龙马你还会喜欢么?”“不会啊。”几乎不加思索,我脱口而出。这时我才突然明白,原来,只因为他们和龙马有关系,我才会喜欢。

下午回到家,看到贴在墙上巨大的龙马海报,我突然想起好多个他:那个在别人喊“胜者是”时,打个响指,待全场安静下来后笑着接下去“是我哦”的他;那个和牧比赛时输得很惨,第二天无心听课,被老师叫出去的他;那个和手?V比赛后努力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招式的他……我为他深深地着迷,尽管我们隔着整个世界的距离。

阳光投在海报上,温暖把它的浅笑映衬得很好看,我知道这个无往而不胜的天才少年,拽到不行的嚣张王子,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上。尽管动画片中的他是很讨厌花痴的,我却无法不心随其动。思维只允许我因为他的悲伤而悲伤,因为他的欢笑而欢笑。

越前龙马,对不起,我喜欢你。

尽管我知道你永远也不会听到。

尽管我知道我们永远也无法见到。

尽管我知道你的心里只有网球。

尽管我知道一切对你来说都无所谓。

第3篇:然而不胜者范文

孔孟名言精选(一):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放于利而行,多怨。

10、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11、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2、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15、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

1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7、仁人无敌于天下。

18、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1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0、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4、人皆能够为尧舜。

2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2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8、国人皆曰可杀。

29、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30、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3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3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6、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41、以五十步笑百步。

4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3、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也。

4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5、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46、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47、仁者荣,不仁者辱。

48、养心莫善于寡欲。

49、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5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3、道不一样,不相为谋。

5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5、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58、食色,性也。

59、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60、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61、能够托六尺之孤,能够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2、惟孝顺父母,能够解忧。

6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6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5、登泰山而小天下。

6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7、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68、彼一时,此一时也。

69、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70、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71、居移气,养移体。

72、王顾左右而言他。

73、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74、不学礼,无以立。

7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76、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和。

7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8、志,气之帅也。

79、人不能够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80、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8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82、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8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84、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85、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8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8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8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9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孟名言精选(二):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3、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9、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2、吾日三省吾身。

13、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孔孟名言精选(三):

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6、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7、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8、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1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5、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7、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仁者无敌。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5、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2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0、礼之用,和为贵。

3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7、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38、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3、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4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1、过,则匆惮改。

5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4、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6、不学礼,无以立。

5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8、巧言乱德。

5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0、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6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2、养心莫善于寡欲。

6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6、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6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0、仁则荣,不仁则辱。

7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73、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74、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75、放于利而行,多怨。

76、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7、能够托六尺之孤,能够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7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0、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8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83、不迁怒,不二过。

8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86、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87、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88、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8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0、其进锐者,其退速。

91、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9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3、听其言而观其行。

94、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9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9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7、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98、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9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0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01、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102、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0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0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6、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0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0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109、巧言令色,鲜矣仁。

1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1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14、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1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1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1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1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9、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120、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2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2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25、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2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29、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3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31、不学诗,无以言。

132、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33、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

134、道不一样,不相为谋。

13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7、祸福无不自我求之者。

138、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3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

· ·

· ·

· ·

· ·

· ·

· ·

· ·

第4篇:然而不胜者范文

高等院校的后勤科学化管理在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的同时,也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素材和丰富案例。从后勤管理者的视角,来探讨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大学生德育工作之间可加以科学开发和利用的纽带,是蕴含在其中的“人”的能动因素。两千多年前孟子道出其原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就高等院校的后勤管理和大学生德育教育而言,在本质上所反映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在科学管理中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和发展“人的个性”。善于开发、利用“人”的能动因素,要求我们在后勤管理和大学生德育工作中贯彻“人本理念”。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现代管理观念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其中关于“人”的因素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现代管理所提倡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基本目标是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管理人首先要了解人,了解人首先要了解人的需要。

通过考察高校后勤实施科学化、规范化改革中后勤工作者、基层或项目管理者的基本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三种需求构成了当前高校后勤工作者们的主要需求。首先,是对知识、个体发展和事业成长的持续需求。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对自己角色的转变既兴奋又不安,因此对于新的企业经营理论和管理知识等有着强烈的渴求;希冀通过社会化改革实践,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高校后勤不断发展的要求。其次,是获得与自己贡献相称报酬的需求。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通过努力工作,在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成就后,对相应报酬的需求是符合人性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高校后勤系统科学化管理中,后勤系统的干部职工还有一种“尊重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尊重的需要包括外界对自我的尊重和自己对自我的尊重。根据理论表述,“尊重的需要”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但也如马斯洛所补充的那样,需求层次间的相互关系和次序也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在高等院校这个特殊环境中,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在工资待遇还是职业分工上,相对于高等院校中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后勤系统的管理者和从业者都有一种“弱势群体”的自我认知。因此“尊重的需要”在这一群体中反而成为一个基本和较低层次的需求,渴望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人本因素则更值得我们探讨。正如张天儒老师的论述:“人本理念,归根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展示着人格主体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自觉理念。以人为本,是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一种需要、一种体现、一种目的。”[13]130进一步来说,人本教育指的是对人主体地位的重视,对人本身的尊重,以及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这同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本质是相契合的,是同当前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相适应的一种理念。可以说,任何离开了人的德育教育都是没有意义的。

高等院校在德育教育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以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以人为本。第一,就教育方法而言,注重“唤醒”大学生作为个体所具有的积极、向上的价值感、使命感,引导大学生在思想道德领域的“自我实现”。这种“唤醒”与“引导”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典型案例的宣讲,更强调对个体的关怀,是对传统意义上德育教育的丰富。[14]430第二,就教育过程而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更注重交流与互动,是以大学生为中心,注重情感交流和个体间的互动。第三,就教育素材来说,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应该善于“就地取材”,即注重发掘和提炼同当代大学生背景相近、生活环境相似,能引起感情共鸣的典型事例。因此,如何协调“人”的能动因素,使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受惠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需要高等院校的领导者们注重从以下三个基本途径入手。首先,在后勤管理的实践中,重视“人本管理”的理念。一方面,发挥后勤工作者在德育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为参与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提供一个“人本管理”的环境与氛围。让大学生在课堂之外感悟人性的光辉。其次,将后勤科学化管理中的自身文化建设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变迁,更是文化的建设,向科学化管理方向发展的后勤产业更应该注重在建章立制基础上企业文化的培育。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更应该同本校的校风、校训相结合,培育有特色的组织文化和企业文化,使之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服务。第三,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主管部门要善于从后勤系统员工中汲取养分和素材。从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视角反思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容忽视的是后勤系统的管理者和从业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接触优势”。后勤管理者和从业者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将德育教育延伸到学生社区与日常生活这个新阵地创造了条件。总之,作为高等院校后勤系统的管理者应树立较为宽广的德育教育理念,即所谓的“大政工”思想,着力开发“人”的能动因素,让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为德育教育工作所用。

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政策调研和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面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趋势,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德育教育一度有“狼来了”的困惑。但深刻认识“人”的能动因素并加以利用,是推动大学生德育教育发展的“正能量”。

作者:张国军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第5篇:然而不胜者范文

关键词: 竞技体育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为体育运动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力。在竞技体育运动事业快速推进的同时,中国竞技体育运动道德领域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如斗殴、吸毒、服用兴奋剂、黑哨等事件时有出现。如何推动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焦点。本文认为锻造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风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运动精神,需要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批判性继承入手,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塑造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之魂。

1.竞技体育运动对中国传统体育道德的吸收和借鉴

随着竞技体育运动逐渐国际化、市场化,物质文明对其影响日渐明显,而竞技体育运动蕴含的风骨却被相对忽视。虽然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竞技水平提高了,竞技运动员的竞技实力增强了,但中华竞技体育运动独特的民族精神和魅力却未能同步提升,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体育道德的学习。

1.1“射”――竞技体育运动与儒家礼乐文化的结合。

西周的“射礼”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文化源头。[1]“射”作为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最早形式,与“礼”、“乐”、“御”、“书”、“数”并列,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六艺”。“射”既有着体育运动的竞争性,也是西周礼乐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射礼有序宾之贤,询众择善之义,是可以明善恶也”,从这一角度而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从诞生之初时便与中国传统儒家礼乐文化紧密结合,它既要展示出卓越精准的技艺,更要宣扬道德教化。从“射礼”的举办者、举办目的、举办形式及效果来看,“射礼”具有极强的权威性、普遍性、规范性和政治功用性。“射”既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是具有鲜明政治性和教化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可以说,“射礼”是我国古代社会集政治、教育、文化、体育等诸方面因素于一体的竞技体育运动形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竞技体育运动既是体育运动,同时也应该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服务,这也正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发展所应当注意的问题。“竞技体育是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礼仪化的战争”。在竞技体育向国际化、科学化、高水平化的方向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与中国民族文化的结合。

1.2“淡泊宁静”――竞技体育运动精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

竞技体育运动以其竞技特点为大众所喜爱,然而竞技道路是永无止境的,竞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运动能力与水平的不断进步,胜者只是一时之胜者,对胜利的追求和努力才是永恒的。老子很早便指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因此,保持“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竞技心态,对待比赛结果“宠辱不惊”便是竞技体育运动参与者需要学会的课题。以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投入到热烈的竞技氛围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如果每一位竞技运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运动员都能保持此种心态,则诸如黑哨、兴奋剂、斗殴等现象便能从根本上杜绝,竞技体育运动的风气便可为之一变。

1.3“峻法”、“严刑”――竞技体育运动对法家思想的继承。

韩非子曾说:“峻法,所以禁过外私也;严刑,所以逐令惩下也。威不贰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峻法严刑是保证国家社会安定的必要武器,同样,峻法严刑也是维护竞技体育运动秩序的必要手段。从法制规范的角度明确竞技体育运动行为的奖惩准则,对促使竞技体育运动各类人员“以规矩为度”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在完善的竞技体育法制规范下,完全可以达到“法之所加,智者弗敢辞,勇者弗敢争”的效果。

因此,中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之处,尤其要学习儒、道、法家思想之长足,在注重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同时,促使竞技体育为社会和谐、思想发展及群众教育服务,使人们在淡泊宁静的平和心态下,不断致力于竞技体育运动规范的完善,推进竞技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2.竞技体育运动精神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悖离之处

中国传统体育道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部分,是封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体育实践活动的客观反映。因此,它既受到封建社会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的制约,也受到中国儒、道、法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同时还被深深打上了封建统治阶级体育道德观的烙印。全面认识中国传统体育道德是我们批判性继承的前提。

2.1私有制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传统体育道德的性质具有狭隘性。

“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道德最深层的本质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利益关系,因此,传统竞技体育运动在本质上是为私有制社会服务的。这体现在传统竞技体育为统治阶级稳固统治,为其遴选才士,助其娱乐等方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锻造奋勇拼搏的竞技精神,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二者在本质上存有明显区别。

2.2竞技体育运动精神与中国封建传统价值观取向存在本质区别。

“封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和竞技体育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的,是压抑竞技体育发展的,这是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和人才观念所决定的”。[3]中国封建社会对竞技体育的抑制并非偶然,其主要原因是:(1)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生活内容较为单调,诸如“射”、“御”之类的竞技行为被提高到礼教的高度,其形式代表的意义等同甚至超过了竞技结果和能力,对形式的过分重视限制了竞技能力的提高。(2)中国传统思想主张礼让、和谐、轻利和内敛,注重约束自身的欲望,“克己服礼”,这种思想意识使得人们在潜意识中抵制竞争,这使竞技体育没有适合发展的空间。(3)竞技体育需要平等公正原则作为思想基础,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实行人治,缺乏民主意识,这使竞技体育缺乏必要的思想根基。(4)从竞技体育运动的前身――“游戏”的角度来看,封建社会国民较为轻视游戏,深恐“丧志”,游戏时不够投入,这也使竞技体育活动的发展深受限制。

了解了上述这些因素,我们便可对中国古代传统竞技体育丧失竞技活力,直至趋于湮没的原因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致力于使当代中国民众正确对待中国传统竞技体育道德与文化。

3.正确处理竞技体育运动发展与传统竞技体育道德的关系

中国竞技体育运动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性,同时它又具有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因此中国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道德既要反映出我国的民族特点、时代特点,还必须符合竞技体育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

3.1“淡泊无欲”、“重义轻利”的品格是保证竞技体育公平竞争性的前提。

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愈是竞争激烈的项目愈是需要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竞技体育工作人员具有平和、坦率、谦逊、超然于物外的心态与素养,以抵制横流物欲的诱惑。倘若没有“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很难自始至终保持公平公正的信念。这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养分,寻求精神力量。

3.2礼让、仁德是竞技体育和谐发展的精神保证。

竞技体育需要竞争,更需要和谐。体育运动对人的社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作用在竞技体育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在竞技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社交能力与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一同得到了锻炼。处理好竞争好胜心与平和心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需要我们发扬礼让为先、仁德扬道的优良传统。此时,礼让与仁德是调剂这一心态的良药。只有每一位竞技体育工作人员,以及欣赏竞技体育的观众具有礼让和仁德之心,竞技体育的竞技魅力才能更加凸显,竞技体育才能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竞技体育的社会教育价值需要被人们所重视,这尤其对于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3以传统文化的知识智慧为养料,提高竞技体育的水平。

竞技体育并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能展示,它更是智力的较量,竞技者只有拥有高超的智慧才能获得胜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最大量的智慧,它们可以也应该成为竞技体育的智慧养料,田忌赛马的故事便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智慧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21世纪的竞技体育事业正在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竞技体育道德建设亟待加强。为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需要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通过加强竞技体育运动的德、智、美等方面的建设,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美、民族美与时代美。

参考文献:

[1]史晓亮.射礼――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文化源头.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3期.

第6篇:然而不胜者范文

“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网络大课堂播出播出后,全省各地各中小学校积极组织收看,网络育人成效显著,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今天的小编给大家分享了“我是接班人”网络专题大课《动启新未来》心得感悟五篇,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接班人”网络专题大课《动启新未来》心得1电光火石的拼杀中,灵魂的呐喊转化为身体摘夺桂冠的原动力;成败转瞬的赛场上,体育的精魂成为对人格强有力的洗炼。

体育的力量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伦敦奥运会如是昭示。更快,更高,更强——这是人类突破自我的永恒追求,它燃起人类生命底色中天赋的高贵血性,它鼓舞人类义无反顾地去闯、去拼、去超越,以拼搏作抵押,赢得心灵深处高声呼唤的荣耀。生而为赢,是人类精神内核中不可泯灭的一道光芒,斩断阻碍,为个体与社会向上攀登供给着源源不断的能量。

然而,博弈角逐间,强强相争,体育的竞技场上必有成败之分,这又恰好是体育另一种魅力所在。固化的观念中,胜者为王,败者食尘——体育的精神则重重击碎了成败的障壁,赋予了失败与胜利同等的意义。失败者的形象并非只能是失魂落魄、黯然退场,他们以另一种方式被铭记与赞颂。每一次向更强者发起的冲击,每一次战胜旧我的勇气,都是一位真正的斗士伟岸身姿的记录。英雄的脊背不会因失利而弯折分毫,被强者战胜不是耻辱,因为那超越自我的一切同样值得尊敬,每一位燃烧自己的勇者都应受喝彩。竞技输赢背后,体面与尊严不是独属胜者的奖励,它也是为败者授予的勋章。

这是体育之魂所承载的精神昭示,由体育场上转移到体育场下,理应成为每一个时代人们面对生活的范本。追求胜利,是一个人生命的火种与光源,是一代人前进的终极本源,面对如山如海的挑战,去俯瞰那仿佛不可逾越的艰难,全力以赴去赢的向往当扎根于我们坚如磐石的信念;面对不可逃避的落败,不要畏缩手脚自染阴霾,要有傲然无悔、尽力而为的尊严和利刃回鞘、静待翻盘的体面。

让体育精神在一代人幼小的空旷的生命中生长,这一代人便拥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内核去直面未知的风险,以一颗从容不迫的心去体味接纳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当他们终于可以成为中流砥柱去支撑起社会的屋檐,强大的信念已然更加坚固,一个更为强大坚韧的社会将屹立不倒。

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成败之间坦然坚韧,拥有不丧失热血、拼搏过后无怨无悔的尊严,他就是无冕之王。这份高贵的不可磨灭的信念,将永远推着我们的航船在前进的时间之海中乘风破浪!

“我是接班人”网络专题大课《动启新未来》心得2有人说,体育精神是不惧一切,勇往直前;有人说,体育精神是努力,一种不胜不屈的努力。我爱体育,尤其是酷爱足球;我爱体育运动,不仅是因为它能带给我欢乐、紧张和胜利时的成就感,还因为它散发着一种“不屈不饶,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也许这样,才会有那么多人被体育的魅力折服。

倘若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运动员,不单是要有天赋,还要有异于常人的刻苦努力。他们往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心思。假如一个运动天才,他天赋异禀,却整天颓废地躺在草地上,让微风吹过他的脸颊,让时间从他的身边流逝,他却连根手指头都不想动,那他能成为一个运动员吗?更别说代表国家在奥林匹克世界大赛上争金夺银,南征北战了。要知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变成的!

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这是拿破仑说的。如果每个人都甘居第二,那还会有真正的第一吗?如果所有同学都大喊六十分万岁,那岂不是乱套了?如果每个运动员都只想得到第二,而不想争夺第一,那还有人愿意为国家抢夺金牌吗?所以,体育精神应该包括一种永夺第一的高标准追求。

体育,不仅是一种竞技,更是一种艺术;体育,不单单只是为了第一,它告诉了我们许许多多的道理。体育,从古至今,一直散发着自己那独特的魅力,让人无法拒绝。我喜欢体育,更是喜欢它的竞技精神,无所畏惧,敞开心扉往前冲!

“我是接班人”网络专题大课《动启新未来》心得3“体育”相信你们绝不会陌生,曾经在电视机前陪着老爸看足球比赛,为一次又一次的“球进了”而欢呼;曾经热血澎湃去追求科比去看科比的投球射篮,以及他精彩的“走步”;曾经轰动全球的百米赛跑“苏炳添”9秒99,再次打破记录,是否为之振奋!在那矫健的步伐,强大的身躯里有一种信念在支撑,我一定要赢!——这就是时代与革命为之惊叹的“体育精神”。

翻开我订阅的《体坛周报》去阅读那已逝去的历史,却成为今天为他骄傲、为他喝彩的理由。我可以从中去了解每个体育运动员曾挥洒的汗水,他们曾经为今天可以赢得骄傲、可以站在舞台上所付出的努力,“何谓体育精神”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一句话“明明这么痛苦,这么难过,为什么就是不能放弃跑步?”他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全身细胞都在蠢蠢欲动,想要感受强风迎风吹拂的滋味。”我知道!支撑他们的是一种看不见却有真实存在的“体育精神”。

一页页的翻开,一次又一次的激动,一次又一次的撼动人心。我沉浸在书中的遐想中,那一场悬动人心的精准扣篮;那一脚迸溅的高射球;那一拍完美的扣杀……他们仿佛在朦胧的晨雾向我招手,说“不要放弃,你一定可以!”他们身上的精神,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我。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敢;更是大声喊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体育点燃我对体育的热情,更不要去用输赢去决定我对体育的热爱的多少!

我轻轻合上《体坛周报》,我不仅仅为他们不服输积极进取的事迹而感到骄傲,而且留在我身上的是“他们”对我的确信和祝福——“不要放弃,你一定可以!”而在我脑海中总有那么一群爱好体育的运动者们,他们的身上有一种魅力——他们不为成败而感到落魄,要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而进取,要在人生不平的土地踏出一条路来,他们要用体育这种方式去诠释自己的青春热血,去证明自己是对的!我也可以赢!要去为发扬他们身上的体育精神而努力,奋斗!这就是体育的伟大精神!

“我是接班人”网络专题大课《动启新未来》心得4有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过:“生命在与运动。”而生命与运动之间,包含真一个不可或失的词——健康。有了健康才有了美好的生命,而健康的基本指之道,正是运动。

“运动的作用可以代表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是啊!运动可使你健康,但药物就不能了,药物只能短暂的治好身体上的疾病,吃多了,还对身体有害。而运动,不仅对身体无害,还能使我们提高免疫力,更少的被疾病所困惑。

一个人是否健康,不单靠遗传,看外表,就可以判定,更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他是一个整天被吞噬了所有的时间的人,那他即使原来体型再强壮,病魔照样可以侵蚀他的身体。但他如果是选择适当的时间出来运功运动,长期坚持下来,那他的身体可谓是“刀枪不入”,即使连“无恶不作”的病魔,也会被“拒之门外”。

科技的迅速发展,无疑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可是使人们都懒得走路了。在家还是在外面,都有坐着,出外坐着,在家依赖椅子,久而久之,久成了一只懒猪,整天吃喝拉睡,一运动起来就喊累,于是,又像往常一样回家看电视了。过多几天,就变成在医院躺着,在哪儿打点滴了。但他们并不觉得生病时因为缺乏运动,而是觉得是缺少营养,于是,从商场买来各式各样的营养品,又是炖又是熬的,这样坚持了几天,健康倒没什么增长,倒把肚子给补垂了。其实身体健康虽然也需要营养,但太多也了不行,不如拿适当的时间来运动,就不用花那么多钱去补什么营养了。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说的果然没错,只有运动,健康才能永远和你在一起,而生命,只有靠健康才能焕发光彩,它们彼此互助,成为了亲如手足的三兄弟。

“我是接班人”网络专题大课《动启新未来》心得5大千世界,各行各业纷至杳来的竞争可谓多类。有公开的对垒,有暗中的较量,有智慧的对抗,有力量的相搏。在诸多竞争中,体育竟赛可谓最令人振奋,最令人信服。于是便在世人的心目中形成了最为索高伟大的体育精神。

第一,竞争公正合理。

不论是群体角逐还是单个对杭,首先讲究的是公平。若是群体之间,双方人数必须绝时一致。从小小的乒乓球对打到绿菌场上的11人大角逐,无一不是等量的人数相搏,任何一方都不会暗中多塞半个人。即令是单时单的项目,也得分体重级别,尽量求得平等一致,绝不以蚂蚁对大象。除此之外,在竞赛场地的选用上,也贯彻了公平的原则。有许多项目有交换场地之规定。双方在同样的时间、地点角逐,天时地利一样,就只剩人的因素,无优越条件可言,更谈不上给哪方予照顾,公平竟争去。

第二,公正果断地评判,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任何一项体育竞赛都离不开裁判人员,在竞赛过程中,以多方会认之第三者作为判官,任何一方均不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再说,评判者由于不是为解决就业,或安置什么肥缺,或有意把哪个捧为什么星之类的滥子充数之辈,他首先必须对所评判的项目十分内行,不至于乱点鸳鸯。其次是有较高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感,整个人的精力全部投入,以至达到忘我的地步,且又在睽睽众目的监督之下,透明度较高。可以说,每个判官都是代表世人进行最公正的评判裁决,严格以事实为依据,绳之以规。每个参赛成员在竞赛中也都严守规则,即令不懊偶犯,裁判也会及时果断地判断裁决,不分高低贵践,一级明星与普通运动员同等片待。再说运动员一旦犯规也会马上“投案自首”,不求庇护。正因评判公正果断,任何被罚一方除服从之外决不会拉倒不千,也不会“向上起诉”。如有因屡犯(尽管不是故意)而被罚下场,教练、队友等一切有关系的人决不会去为之说情,或动用各种关系暗中作梗,阻碍执法。被罚者呢,一见红牌也会知趣地退下场来,是不会赖着看看再说的,更不会在这头被罚下去,又从那头被提上来。再说有那么多人监督,有公正的处理,放心好了。

第三,尽职尽责,团结协作。

体育竞赛是智慧、力量、技艺的竞争,首先每个竞争者的素质都是过得硬的,没有乱安插乱提拔的充数之辈。这是放得下心的,他们会身有十分劲,不使九分九,其责任感之强是世人公认的,特别是群体间的竞争,人人尽职尽责,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通力的合作,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除了拼还是拼,竞赛场上是见不着使冷眼的袖手旁观者的。当然,万一出现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力不从心,则会有人请你让贤,“因会受伤”也不例外,也得让能干的上来,决不照顾情绪。正因如此,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股子拼命精神,并坚持到最后一秒钟。

第7篇:然而不胜者范文

声音一:“摔”不掉的精彩

连续四届脚踏实地,却连续四届只能“仰望”冠军,郁结在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姑娘们心中的遗憾可想而知。

第一次拿到冬奥会银牌的徐梦桃哭了,她是奔着金牌去的,最终却失之交臂。第四次参加冬奥会的李妮娜笑了,对于她来说,“能进决赛已经证明了自己”。

结果已成定局,和前三届一样,虽不是最期待,也不是最理想的,但一个姑娘家,能够穿着亮丽的衣服,置身白雪皑皑的赛场,在空中优美地翻转腾挪,引来观众的惊叹和叫好,这本身就是人与自然最美的合作,属于天作之合,美不胜收。而这正是冬季项目的迷人之处,也正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雪上项目未能深谙之道。

进决赛需要绝对实力,而拿金牌除了实力,还需要一点运气。中国短道速滑老将李坚柔的夺冠说明了这点,被对手推倒无缘冠军的韩国选手朴胜义赛后泣不成声地感慨“这就是短道比赛”,同样诠释了冬季项目的魅力所在。雪上项目最大牌的明星――美国选手肖恩・怀特,在男子自由式滑雪U型池决赛中接连出现失误无缘冠军,愈发让人悟出冰雪项目是勇敢者游戏的本质。

但凡比赛就有成绩,没有运动员不想取得好成绩。但冠军只有一个,而冲击的过程和感受,却是每位运动员都可以拥有的。不管是短道的斗智斗勇、花滑的唯美曼妙,还是超级大回转的风驰电掣、自由式滑雪的酷炫刺激,都不是金牌所能涵盖的。参与并享受,这不仅是每位选手都可以得到的,也是冰雪资源馈赠给人类的最好礼物之一。

冰刀、雪橇、雪板的出现,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带给人类在疾速中平衡、挑战和超越的。正因为平衡速度激情与稳定协调的不易,使得冰雪项目偶然性很大,戏剧冲突明显。相比欧美选手争强好胜之外的游戏心态,中国选手过于拘谨和沉重的心态,或许会影响他们从运动本身得到更多的乐趣。正如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教练在女队再次错失金牌后所言:“相比欧美选手,我们对雪的了解还不够深刻。”

而深刻与否,既与雪资源的多寡、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有关,也与运动员、教练员以及整个体育圈的评判标准有很大关系。

胜者为王,这很好理解,但败者并非“为寇”,任何敢于挑战自我并努力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勇敢者。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比赛中的那位巴西选手,以近乎业余的动作在一周台上完成了她的比赛。尽管决赛对于她来说遥不可及,但她照样赢得了掌声,得到了快乐。这其实才是运动最简单、最质朴、最原始的魅力。

荣获冠军是美妙的,而美妙的当然不只是冠军。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人愿意守候在电视机旁,欣赏并不熟悉的冰雪项目,可谁又能说我们守候的只是金牌,而不是那些心跳的过程呢?

玩的就是心跳,摔不掉的唯有精彩,哪怕揪心如普鲁申科的莫名转身,还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选自2014年2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多维解读】

1.输“阵”不输人的风采。所有的比赛不外乎“输赢”二字。冠军的头衔只有一个,更多的人会“摔倒”在运气、机遇旁,而这种“摔倒”有时还无关“实力”。输了“阵”,岂能再输人的“风采”?结局既然已经写定,何不完美演绎,在赛场上给观众留下最美的身姿与最快乐的享受?比赛如此,人生亦如此!

2.享受过程。无论你是站在了如同索契冬奥会这样盛大的舞台上,还是站在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之间,既然帷幕已开启,那就暂且将输赢摒弃于脑海之外,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之中吧!不为别的,只为你曾因向往这个“舞台”而所做的一切努力。请在举手投足间注入你满腔的热诚,充分享受这只属于你的“过程”吧!流汗流泪不留遗憾!

【立意角度】

1.享受过程;2.挑战自我;3.展示自我;4.赛场风采……

声音二:

伟大的何止是力量

如果当初再勇敢一些,结局是不是不一样?如果当初再坚持一下,回忆会不会不同?幸运的是,来自中国的周洋和来自俄罗斯的维克多・安,日后忆起逝去的岁月,想必不会再有类似的遗憾。

同样是一战成名,同样在成名后深陷低谷,同样想过放弃,却同样选择了坚持下去。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起落,一样的奋不顾身,终于在同一个夜晚、同样的赛道上,演绎为勇敢和坚持后再度怒放的故事。

周洋的故事简单、励志,透着些许的无奈和心酸。4年前,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赛场上的一骑绝尘,让这个小姑娘一夜之间红透大江南北。但赛后一句肺腑之言“感谢父母”,却令其陷入舆论漩涡。一个苦孩子出身的运动员,渴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父母窘迫的生活现状,本无可厚非。但因为被领导“指正”为应该“先感谢祖国”,而就此引发舆论大战。

作为舆论焦点,当时刚满18岁的周洋不知所措,一度患上抑郁症。但幸运的是,她还有不愿放弃她的教练和一群默默支持她的队友。尽管,中国短道速滑队近两年争议不断,但这支队伍有股子不抛弃、不放弃的狠劲儿,最终帮助周洋渡过难关,迎来曙光。

所以,当周洋在最后时刻以一个有力的反超掠过终点时,那不仅意味着天才少女的回归,还代表着浴火重生后的强大。

与周洋相比,维克多・安,也就是前韩国著名短道速滑名将安贤洙的坎坷,或许更让人动容。这位前都灵冬奥会3枚金牌得主,在过去的8年里,经历了膝盖重伤、俱乐部解散、无人资助训练比赛、无法入选国家队和受人排挤等多重困境。8年里,安贤洙有无数理由可以放弃,但他最终选择坚持,并经过深思熟虑后,代表俄罗斯队重出江湖。而在安贤洙率先冲过终点振臂高呼的时候,他也用自己的坚持赢得了世界的瞩目。

安贤洙的成功引发韩国国内巨大的反响,有韩国媒体称他为“卖国贼”,也有人为他的境遇打抱不平。韩国总统朴槿惠则公开质问韩国短道界:“这么优秀的选手为什么要到其他国家才能实现奥运梦想?”

韩国滑冰协会确实有需要反思之处,但如果安贤洙的处境不是如此艰难,也不会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坚持的力量。

奥运会从来不乏伟大的运动员,而每个伟大的运动员最吸引人的地方往往是天赋异禀、技压群雄,但谁又知道在那些闪亮瞬间的背后,又有多少坚持和等待的煎熬。

如果没有坚持,周洋早就不在中国短道队的花名册里了,而安贤洙则在8年前就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而今他们的强势回归,不仅是自我救赎,更是体育赋予人类最美妙的精神力量之一。因为“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更是靠坚持来完成的”。

(选自2014年2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多维解读】

1.成才需要“沃土”。如同植物的茁壮成长需要沃土一样,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宽松的环境。对于代表俄罗斯队参赛的选手维克多・安,也即前韩国著名短道速滑名将安贤洙而言,虽实力优秀,然“沃土”欠缺,无奈只能出走“他国”。当韩媒体指斥他为“卖国贼”之际,是否理性思考过他之所以“出走”的原因:俱乐部解散、无人资助训练比赛、无法入选国家队和受人排挤……唯有韩总统朴槿惠理性公开质问韩国短道界:“这么优秀的选手为什么要到其他国家才能实现奥运梦想?”――成才需要“沃土”!

2.低谷与巅峰。人生是低谷与巅峰的往复叠加,没有人能永居高峰,而不落低谷,关键在于处于低谷时,你的人生态度是自我放弃还是自我救赎。中国选手周洋和俄罗斯选手维克多・安在索契冬奥会上均位列巅峰,然而有谁能看到他们荣光背后曾历经的困境与低谷?没有谁能复制谁的成功,能复制的只有他人对人生的态度:努力、坚持、不放弃……

【立意角度】

1.凡事贵在坚持;2.执着梦想;3.有天分,更要有努力;4.阳光总在风雨后;5.成功需要长久的积淀;6.低谷与巅峰……

特写镜头:

用生命跳舞的冰上舞者黄欣彤

中国冰舞选手黄欣彤身患“甲亢”6年,参加了两届冬奥会,被冰迷称为“用生命在跳舞”,只因中国队除了她与搭档郑汛之外,再无第二对选手具备参加冬奥会冰舞比赛的实力。

当地时间2月16日晚约8点,完成索契冬奥会冰舞短节目比赛后,黄欣彤与郑汛在混合采访区接受了记者长达半小时的采访。尽管当时比赛尚未结束,但两位中国选手已预感到自己很难排进前20名,进而获得次日自由滑的比赛资格,因此,当晚的比赛很可能是黄欣彤和郑汛本届冬奥会的谢幕表演,而且,两人已决定在索契冬奥会结束后退役。

黄欣彤这6年里,一边要忍受“甲亢”的折磨,一边还要完成训练和比赛。“只能靠吃药顶着,没时间去做彻底治疗。”黄欣彤表示,每个月母亲都会去医院帮自己开药,医生曾多次质问母亲:“你是她的亲妈吗?你怎么还让她做这么剧烈的运动?”但母亲既心疼又无奈,因为黄欣彤根本不可能停止训练和比赛。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是黄欣彤、郑汛首次获得冬奥会资格,绝对不可能放弃。2014年索契冬奥会,黄欣彤曾考虑过自己的身体很难再承受奥运的考验,是不是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选手。“但中国冰舞现在除了我们之外,还没人具备获取冬奥会参赛资格的能力。因此,最终还是派我俩去参加落选赛,我们也如愿获得了索契冬奥会的门票。”

黄欣彤和郑汛最终在冰舞短节目中获得第22名,未能晋级自由滑比赛。这个名次要比他们在温哥华冬奥会获得的第19名差一些。但患病备战、参赛的黄欣彤说:“我能站在这个赛场上就已经成功了,无论成绩如何,我都没有遗憾。”

由于无法用手术治疗,黄欣彤只能依靠药物坚持,“长期服药对肝功能造成了影响,而且有可能影响我今后生育”。但既然选择了坚持,黄欣彤就对所有可能出现的后果作了准备,“我不会后悔”。

(选自2014年2月18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第8篇:然而不胜者范文

此刻,时令该是花开的暖春了,云贵高原的春却姗姗来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眺望季节深处,有多个主题的戏剧轮番上演,引人渴望,令人痴迷。

真难读懂变化莫测的阴阴晴晴。

黔西南山村里出生和长大的我,在称为“顽童”的年龄段,从未听说这类难以捉摸的瞬息巨变名叫“春寒”。稚嫩的记忆,仅仅深深地铭刻了大人们时常提及的那句话,说是“放牛娃儿不要喳,还有二月冻桐花!”

想起伟人在《沁园春・雪》里描绘的北国风光,那漫山遍野飘洒纷扬的银白,于南国山水间成长的我等,除却梦牵魂绕的神往,就极少有机会拜识。那么,多年培植的希冀何时能开花结果呢?仅仅饱一番眼福抑或一生尽情享用,真的可能就是那种美好的祈愿了吗?就只好把因此疯长的缺憾与企盼,浓缩在“冻桐花”的春二月,鲜活在内容丰富、趣味盎然的株株桐花。

这个领域的仲春,一天比一天暖和之后,某天的某一时辰,那令人依恋的温暖“突”地摇身一变,就隐藏了珍稀的热情,似乎无限地冷了起来。这类有些意外的冷,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地持续了十天八天,于你我不经意的某个时刻,突然之间向那些光秃秃的桐树瞥去―――在缺少生机的枝枝杈杈间,竟冒出无数嫩黄粉白的花骨朵!那个叫“含苞欲放”的词语,就很迅疾很激烈地蹦跳在我们的脑海,诱惑心海深处很不易释放的为之一振的喜悦之情。

自此,你的精力与情绪就有些散乱,必须调动储存多时的智慧与汗水,很虔诚地去关注那一棵棵高高低低疏疏密密的桐树上应有的景象,去搜寻和呵护渴盼中即将绽放的白色。

三天五天的沉默与静寂之后,大大小小的花骨朵争先恐后地发展壮大。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极富画意诗情的“早雪争春图”,就在蜜蜂们的嘤嘤嗡嗡中,很魅力地招惹和吸附过往行人的目光,诱导他们兴奋地点评。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在时大时小的风中轻轻摇摆,慢慢披挂满身的桐花,像谁有意无意撒落一地爆玉米……

是的,我们不会淡忘这样的先例―――在水泥地面上滑冰,那地面便叫旱冰场,虽然大异却也小同。而满树满林的桐花白雪似地在风中起伏,凹凹凸凸的,犹如一张立体感极强的雪景片。轻风吹拂或疾风劲吹,落英缤纷,令人伤感与欢欣。飘舞飞动的一朵朵白,不正是醒时梦里期待的漫天鹅毛大雪?

岁岁年年,只要跨越365个日夜的最后一道门槛,从那个叫“除夕”的词语翻进“春节”,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辞旧迎新,醉人的憧憬中弥漫着日益浓稠的春的气息。心海深处那块圣洁的情感领地里,便葱郁茂密着桐子树,满眼是绿意婆娑的叶茂枝繁。绿叶的肥厚硕大,花朵的浅黄乳白,圆身尖顶的桐子青黄淡绿,聚聚散散在怀念与感激,滋润和点缀着我,使一茬茬与此相关的往事日渐鲜活。

虽然各是落叶的灌木、乔木,却都是与严寒斗勇斗智的胜者,又都是先开花后长卵形的叶,就有腊梅的身影倏然闪现,不请自来的与桐花叠印、翻卷,展露众多令人钦羡的品性―――笑傲凛冽的寒风,腊梅怒放;蔑视暖春里争奇斗艳的众花,不随波逐流,不步人后尘,敢于和善于在“倒春寒”这种无序的酷冷里,桐子满树开花。比起呼前拥后、苦苦争春的群花,不是难能可贵的鹤立鸡群、标新竞异、一枝独秀吗?

这就是桐花独特的美德,真挚而浓烈的赞美因之萌芽出喜人的长势。

那段岁月,言行的稚嫩是孤陋寡闻的无奈结局。拥有这类特征的孩童深深浅浅地表演着“无知者无畏”。对桐树身价知之甚少的我,仅仅懂得它的干枝干杈可以烧出熊熊温暖,活枝活杈可以拦园埂,阻碍和防治破坏农业生产的牛、马、猪、鸡、狗们。而那些宽大鲜绿的叶,正是嫩包谷推磨成浆后蒸酸粑时不可或缺的就地取材。至于秋末出售的桐籽,则是钱的需求和兑现,是贫穷落后山村许许多多男女老少的额外憧憬和欣喜……

虽是不读书的日子,农家的娃儿却走不出“大帮小补做家务活”的烦琐。背个篾箩,左手环抱一把镰刀,心花怒放或满腹牢骚的去地里讨牛马猪们的口粮。在开满银白的桐树下动手弯腰,耳畔飘扬着采花吸粉的无数蜜蜂吼劳动号子一般的演唱。或累或渴或饿,就停下手中的镰刀放下肩上的背篓移情别恋,随意踮了双脚拉下枝杈扯三两朵微开或怒放的桐花,或是从绿麦苗黄菜花上挑选一些往上衣纽扣眼里那么一别,抑或小姑娘般臭美地插六八朵在头发里,一边歇息一边享受甜美清纯的天然闲适。

转眼消逝了盛夏的炎热,微凉的秋风随心所欲地拍打着丰收在望的桐树,检阅枝枝杈杈上挂满的青黄淡绿和微红略黑的桐子。避开大人们的干扰,为所欲为地用石块或棍子打击,爬上树身选择大而圆的桐子,闪现躲藏在包谷林与树枝杈间,用它当手榴弹跟受邀者和假想敌“打仗”,几乎是伸手即来挥手即去地把它们狠狠甩向目标。这种视为己有一般的游戏,自始至终都是因小失大的破坏和浪费,耳闻目睹的大人们绝对会打骂相关者,“没事偷着乐”的我们总是努力着一次又一次地蒙混过关和侥幸取胜。

四野金黄,八方飘香。秋收了,成熟的桐子该采摘了,或爬上树枝使劲地摇,或把竹竿木棍横横扫来直直打去。在地上狼籍的残枝败叶中捡拾铺了厚厚一层的桐子,笑在心头和脸上的大人与孩子,欢快地将这些胜利果实背进家里,倒在墙角或端到床下堆好,等待那层厚湿的肉皮腐烂,选一个大好晴天搬出屋外暴晒,待夜幕落下之后,一家人围坐在伙房或堂屋的油灯下,紧紧围绕剥桐子这一要务踏实工作,“嘴讲话手打卦”的进行多主题无秩序谈笑活动,仿佛劳而不累地一个又一个地剥去桐子的外壳,让桐籽颗粒归仓。之后将它们安排到太阳下或炕搭里饱尝十天半月的热腾腾暖烘烘,直到某天用脚轻轻一踩,脆响着裂开的干燥的桐籽们就集中到麻袋塑料袋背箩提篮里,整装待发。接着,父亲或者母亲找好大概半天没有大事要做的短暂空闲时间,率领我们兄弟姊妹中的三两个“撵脚狗”,高涨着激情,欢天喜地地将它们运送到粮站那台地位极高权威很大的机器秤上,以数量和质量换回令一家老小欣慰与兴奋的人民币。一双胶鞋、一个书包、一只普通的圆珠笔或钢笔,崭新的一件衣服或一条裤子,或是其他喜爱的物美价廉,以及一两块或六八角的“小用钱”,就犒劳了我等“从春盼到秋且劳碌无数个日夜”的山村孩子们。

咀嚼那串淡而有味的日子,尘封许久的缕缕情丝便如深埋于土里的种籽,复苏、破土、滋长出令人乐而忘返的风景。无论以怎样的心态去奢望、去渴求,童年印记中的异彩纷呈难以再现了。随着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乡镇企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大约就只是老一辈们长久的失望与浓稠的遗憾了。那些因桐树的生存与伤亡而欢喜悲戚、愉悦烦忧的日子,如梦如幻,早已随岁月之河滚滚东去,永难复返。

逢年过节,开会调研,因私或公回归故里,总忘不了家乡普安县楼下镇政府所在地楼下村四周土地上曾站立多年的桐树:除去每个季节应有的农作物,就是满目荒芜了!抬眼四望,一片萧然,飘荡着的仿佛只有一声声无奈的叹息和追悔!马噪地、老屋基、吴家大地、凹子地、马家桐子林、苏家凹、麻地沟、大荒坡、新庄桐子林、花皮坡、大草坪、补者门口……方圆数十里的山坡脚、沟渠边,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和坝旁路边,昔日的桐树被连根消除,任渴盼不已的我等千方百计地搜寻,终不见其形其影……

为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庄稼人遮风挡雨和抵挡烈日,为防风固沙,治水土流失,为绿化、美化家园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或为山村孩子们某个时空一串串简单要求的便捷实现,让他们的游乐多一些方式、多几浪笑声、多几群天真无邪顽皮可爱的灿烂面孔,抑或慰劳种庄稼的农民使他们在收获农作物丰裕嘉奖的同时,额外收获一些兑换酱油味精盐巴的小钱……一定程度上,就生存发展的现实意义而言,这是怎样一种“多快好省的脱贫致富”啊―――在桐树如此这般的“好”中即使有那么一些让你一时不理解、不赞同甚而恨之入骨的缺点与短处,有几许不得不使你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的表象,也该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啊,你等怎么就忍心砍倒了那“索取几乎为零、奉献确实不小”的一棵棵、一片片经济和实用价值都很高的桐子树呢。

这或许应指责和诅咒那一柄柄任人操纵的斧头和锯子。然而,指挥斧头与锯子的那一双双手、那一颗颗脑袋,到底出了哪类毛病?到底是何居心和因哪类利益驱使?

有些人这样说:“桐树瓜分了阳光雨露土壤养分,位居其下的禾苗们难以健康成长,种不好庄稼粮食减产饿瘪肚皮找哪个负责?”如此等等的缘由或道理,不是“明中来了暗中去”的因小失大吗?如此“顾首不顾尾”、“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举止,于高瞻远瞩者而言,岂止是“不划算、不值得、不应该”啊?某些农民为提高各自责任田上的粮食产量而“只能如此”的结局,难道不是“眼光不够长远、缺乏大局意识”?这是怎样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看法滋生的可叹可悲呀?

审视当下的生存空间,从全球性的气候反常、严重流失的水土、大江大河的日益被污染、土地荒漠化日趋加重,旱灾、风灾、洪灾、雾霾、凝冻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恣意妄为,一定程度上不就是因为绿的屏障供不应求,一天天锐减了那一棵棵、一排排、一坡坡、一片片哨兵似的树木吗?

管中窥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可以有理有据地推想桐树于人类的作用之大。《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桐”的条目,言其“木料轻软,可做床板、箱板等”,又称桐籽可榨油而“桐油是质量很好的干性油,用途很广”、“榨油后枯饼可做肥料或饲料”。如是,“桐树全身都是宝”的推介词,真的不算夸张不算费解吧?

岁月像一块硕大无朋的抹桌布,而人们的某些言行则像餐桌上无意滴洒的残汤剩水和饭粒菜屑,抹去了,并不等于桌上没洒落什么。相反,有形的东西被消除被擦尽,而无形的记忆却一天天繁殖和增加。无论采取怎样先进和崭新的举措,值得珍藏的情节和细节都挥之不去,都将清晰如昨。

失算的人们经历数百年的雪雨风霜,用艰辛的汗水和惨痛的代价破译了大自然的哭哭笑笑,领悟和把握了它颇有规律的爱恨情仇。于是,有远见的农民朋友和各级各类公仆齐心协力,在“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鼓舞人心的规划和喜悦的植树数字里,精心描绘坡坡岭岭、一望无际的桐树,我们便有理由有条件重逢久违的桐花!

第9篇:然而不胜者范文

1、“而”字主要的用法如下:

一、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2、“以”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①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如:罚所及,则无以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二、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如: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如: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来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三、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3、“于”字主要的用法: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从”“自”“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如: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如: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三)、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例如: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师说》)

(四)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例如: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勾践灭吴》)

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4、“为”字主要的用法: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

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一、用作介词。

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可译为“向”“对”等。

例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

可译为“替”“给”等。

例如: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

例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可译为“为了”“为着”。

如: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可译为“因为”“由于”。

(六)表示被动关系。

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例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二、用作助词。

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

例如:如今人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5、“其”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她)的”“它的”(包括复数)。

如: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二)第三人称。

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

可用作写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我(自己)”。

如: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

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

二、用作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如: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勾践灭吴》)

三、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如: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6、“则”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承接关系。

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例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二)表示假设关系。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三)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不是表示两词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

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二、用作副词。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7、“所”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如:

二、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三、复音虚词“所以”。

“所”和“以”连用,文言文中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

如: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8、“且”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连词。

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二、用作副词。

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驴》)

9、“莫”字主要的用法:

用作无指定代词,充当主语。

(一)代人时,相当于“没有人”“没有谁”。

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五纳谏》)

(二)代物时,相当于“没有什么”。

如:

二、用作否定副词。

(一)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如:

(二)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劝戒或禁止,相当于“不要”“不能”。

如:

10、“盖”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副词。

“盖”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大概”“推想”的意思。(表示这种意思的“盖”也有用于句中的。)

如: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一、用作连词。

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之意。

如: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11、“然”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

如: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如: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则”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代词。

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三、用作助词,又分两种情况。

(一)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口语中“……地”。

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二)用在名词或短语之后,前面有“若”“如”“犹”等词与之照应的,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

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

四、“然”还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的“是的”“对的”相似。

或者表示赞成、同意,即“认为是”“认为对”的意思。

如:(触龙曰)“……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触龙说赵太后》)

成然之。(《促织》)

12、“虽”字主要的用法

“虽”作连词,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

一、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可译为“即使”。

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二、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事实,下面再转入正意。

可译为“虽然”。如: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复音虚词“虽然”主要的用法:

现代汉语用“虽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个“虽”字。

文言的“虽然”,“虽”是转折连词,“然”是指示代词,结合在一起,有承上转下的作用,相当于“虽然如此”或“话纵然这么讲”。

如: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13、“乃”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副词。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这才”等;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

如: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今其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如:王曰:“善。”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一、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二、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三、“乃”有时还可作连词用,释为“如果”“至于”等。

14、“既”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完结,可译为“……以后”“已经”“完全”等,

如: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有时“既已”连用,可译为“已经……之后”;

也可表示在隔了一段短时间以后,发生了某事,可译为“不久”,

有时“既而”连用,意义不变。

二、用作连词,连接词与词、分句与分句,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或者由前一分句的事实引出下一分句的推论。

常和“且”“则”“又”等词前后呼应。

如: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15、“即”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连词。

有在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让步,可译为“即使”“纵使”;或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与妻书》)

二、用作副词。

用在动词前,表示前后两件事紧相衔接,或表示两种情况紧相联系。可译为“立即”“马上”“就”等。

如:(樊)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

三、用在判断句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如: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治平篇》)

16、“之”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揉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如: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或补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或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的”或“得”,有的可不译。

如: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三)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四)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17、“何”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疑问代词。

(一)单独作谓语,问原因,且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二)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三)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如: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副词。

(一)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一)“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二)“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18、“因”字主要的用法:

一、用作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如: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二、用作连词。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