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

风险管理的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的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管理的案例

第1篇: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

1电力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以预防为主的措施落实效果不理想对电力企业而言,“安全为主、预防为主”一直是其安全生产的指导性思想,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制定多种管理规则,以有效控制安全隐患。但从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中来看,以预防为主的措施落实效果并不理想,其突出表现为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无法超前控制潜在安全隐患,导致安全生产风险爆发的概率较高。同时,在科学的风险预防中,风险检测方法应用效果不理想,无法有效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2风险控制存在片面性与其他产品相比,电能产品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其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储存,且整个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几乎就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的。因此,其风险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但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就会导致电网生成出现问题。但电网惬意在风险控制中普遍存在控制效果不全面的问题,只能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某个点上,增加出现风险的概率。

2风险管理基本概念分析

2.1PDCA循环PDCA循环又被称为戴明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其主要思想为:在质量管理中,需要遵循科学的管理流程,并将全面的质量管理活动反应在质量控制上。该循环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PDCA循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进行优化,并逐渐成为当前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思想,其基本定义如表1所示。

2.2基于PDCA循环理念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评估

2.2.1作业风险管理流程对电力企业而言,在作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主要体现在:①分解作业步骤:预先识别现场作业的基本步骤,并判断可能诱发风险因素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评估各个风险因素,再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在生产中不断纠正危险因素;②作业评估总结:根据作业流程与最初处理结果,判断相关处理措施的有效性;也可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以头脑风暴法判断风险处理措施的不足之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管理流程。

2.2.2作业风险识别结合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流程,可判断其风险因素主要体现为:①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较为明显,操作人员违规操作、不安全行为都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发生;②设备因素:设备自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③环境因素:带电作业范围小、风雨雷电天气等都可能导致电网事故出现;④管理因素:在电网生产中,违规指挥、无章可循等,导致其在生产中的作业流程混乱,留下现在安全隐患。

2.2.3作业风险评估风险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后果与概率两方面,并通常以函数的形式进行表示。在该问题研究中,南方电网公司一直处在我国领先位置。其在评估中,主要采用PES半定量分析法,通过表现与风险有关的相关要素,来反映现场作业风险。其中,P代表实际存在的风险所能导致的事故;E表示相关事故的发生频率;S表示实际存在的风险的危害程度。以R表示风险值,则其计算公式为:R=PIEIS

2.2.4作业风险控制与效果评价对电力企业而言,其作业风险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达到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的目的,最终保证电网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在风险事故处理之前,首先要确定风险等级,并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在风险等级较高的事故处理中,其处理方法主要包括:①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②重视自身安全保护;③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风险管理;④风险控制现场设置质监人员,监督现场作业等。在开展作业风险控制后,会根据作业流程对其进行评价。在勘察中,主要根据现场作业的相关内容,再结合管理条例,评价作业过程效果。

3风险管理实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对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3.1案例简介A公司位于我国南方某省市,是GD电网公司下的一家大型供电企业,其近几年用电量位于当地前五名,是较早开展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企业之一,其在电网安全生产管理中主要存在:①重视事后处理,忽视事前处理;②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度不高;③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

3.2PDCA循环理念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实例分析

3.2.1确定作业风险基本管理流程在风险管理中,该企业充分根据自身管理要求,结合PD-CA循环理念,制定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其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3.2.2风险识别该企业根据作业风险识别的原则,有效规划10KV台架变压器更换作业任务,并综合考虑人、操作设备、管理等因素,充分罗列相关危险因素,并将其制作成风险识别管理图。其采取分层确定的原则,根据不同管理项目的特点,将其划分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一层代表整个安全管理项目,第二层代表具体操作项目,第三层代表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现象。例如,10kV台架变压器更换作业任务为一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为第二层,出现触电电线为第三层。在风险识别中,该企业根据以上内容,有效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安全现象,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3.2.3评估风险以登高作业为例,其导致的后果(S)是人员伤亡,因此其取值为50;其发生率(E)较少,因此取值为0.5;其潜在危险因素导致的特定后果(P)主要分为受伤、伤亡两种,故取值为1。根据上文公式,可确定R=1×0.5×50=25,属于可控制范围。

3.2.4安全管理措施与效果评价该企业根据自身管理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其主要包括:①规范作业操作流程,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为实现安全生产,该企业开展了长时间的安全作业培训课程,并标明不同工况下的注意事项与操作标准,要求所有作业人员能严格按照生产要求展开作业;②制定作业风险评估表,作业人员在作业之前,完全根据所制定的风险控制条例逐步确认安全生产流程,并将已经完成的安全措施记录在作业手册上。在安全生产作业评价后,该企业管理人员将所有的安全生产记录进行归档,并以月为单位,讨论本月间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头脑风暴法分析作业中的不足,最终提出改进措施,并由专人督促完成。

4结束语

第2篇: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电力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一、风险管理对于保证电力安全的意义

1.能够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风险管理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等特点,还可以使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基础更加稳定,因此将风险管理落实到电力企业中,就能够以企业运行现实情况为出发点,将安全管理以系统形式推进,并形成符合企业特点的安全监督流程及安全生产流程,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进行安全性保障。

2.便于企业的技术管理及监督

电力企业中的技术管理及监督实际上就是对电力企业所涉及环节的各个部分进行科学管理,不仅包括对设备实际情况及运行状态的监督及管理,更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标准化界限设定,这是一个质量控制流程,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技术进行管理及监督的程度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强化,所以在此背景下,风险管理的涵盖范围不能仅仅涉及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及风险高低评定上,更需要对下级工作流程进行不同形式及层面的评价工作,因此将风险管理与电力企业运行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就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技术管理及监督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3.能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制定的安全预防措施是以以往发生的事故为基础进行的总结性的预防方案,这对于对安全事故进行预估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风险管理虽然也是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具有一定的区别的。风险管理对于造成安全事故的危险点确认,是以事故发生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后的结果为依据,并将同等类型的安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比较严重的事故进行危险点设置,因此这一工作内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具有推进动作的工作过程,因此不难发现,风险管理是以发展现实为前提的,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危险性预估,这是较为系统全面的危险点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促进安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风险管理的涉及范围比较宽泛,不仅可以对电力企业运行中所存在的不同种类的风险进行管理,更可以对风险的状态及运行轨迹进行科学管理,因此为了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使其与企业现实情况更加具有契合度,就需要对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将责任细化到个人身上,并将这一制度从上至下的贯穿于企业始终。在电力企业的实际工作环节,应当以风险级次为出发点,将其内容以各种形式上报到上级管理部门,并与领导进行交流,这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善风险管理难以落实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风险管理质量,从而促进制度的评价等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电力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行业内部的问题

电力行业虽然针对安全风险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制度,从而使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可以更加符合标准化要求,达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但是目前的电力企业中的安全管理仍旧存在一定的缺失性,部分电力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并且责任划分也没有明确的界线点,责任管理也就嫩姨达到标准水平,在电力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良工作现象此起彼伏,要想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这部分围绕安全预防推进的工作内容也就不能较好的达到规定标准,落实程度与预期计划严重不符,这就使得电力企业中仍旧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这也就是电力行业普遍存在安全风险的最主要原因。

管理人员是参与风险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因此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将会与管理工作的落实及推进成都产生较为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企业中各项工作的进行与档案管理更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大部分的电力企业普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企业中的档案记录及存档存在不完整现象,管理水平的低下更会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档案信息的缺失同样会造成相应风险管理问题的发生。

虽然部分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认知面的限制,导致部分管理人员只对电力生产流程中会引起风险问题的小原因进行管理,这是极其片面的,电力企业中的各个环节都是风险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相关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及全面性,需要对生产环节进行逐一分析,并将风险管理看做是一个整体。实际上电力企业中流程是环环相扣的,一旦其中一个部分出现问题,就将使得企业整体运行受到阻碍,因此在进行风险管理问题的处理上,应以全面性、立体化为标准。

2.电力企业的现实需求与生产之间不相协调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电力越来越依赖,因此以往的电力供应基础及结构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电力的实际需求量,相对的一系列发展问题也不断涌现。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当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生产都需要电力来配合完成时,电力与人们就愈加密不可分,因此电能的持续供应特点也就更加需要重点加强及优化。除此之外,由于社会发展需求,以往的电网数量及规模已经不能达到现代电能供应标准,以此只有不断增加电网数量,并将其规模及形式进行拓展及延伸,这种现实情况虽然可以使得电力供应基础得到增强,而安全管理费用也就相对增加,这不仅需要对电力基础设备的质量进行规范性检查及测验,从而保证其供电质量,更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及维修养护,并加大对电力运行环境的安全管理力度。总的来说,大量的电力需求对其设备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量及难度也不断增加。

3.电力体制改革对风险管理造成影响的问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落实及深入,这就说明目前我国的电力改革已经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相关改革文件中对输配电价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次哪里市场的建设、电力运营机构的建设及流程推进等都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设置,这主要是为了将电力体制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及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中,这就使得安全风险管理的涉及面更加具有广泛性特点。

三、电力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1.建立紧急处理机制

首先,国家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于安全事故而设定的处理机制是对策落实环节的重中之重。国家可以制定相关的应急处理规范性法律文件,并以此为控制点,加大对应各个层面的关注度,从而使得这种机制的功能优势得以发挥,对问题进行预防性警示,从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由于目前我国的电网数量较多,功能性又具有多样性,因此电网系统的结构也就较为复杂,由于电网的这一特点,安全事故的发生形式及种类也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及变化特点,因此已经设定好的恢复流程也就难以达到有针对性的进行内容调整,电能供应恢复效率也就相对较低,而将事故进行解决,并恢复电网运行又是极其重要的处理重点,因此电力企业的电能供应一旦出现断电及故障时,就需要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进行恢复流程推进,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将问题进行解决。电力企业的事故中的紧急预案应当进行有层次的划分性结构编制,同时将反馈信息逐级向上报告,并服从上级调度及指挥。

2.对电力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优化

对电力企业中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需要以电力企业的预期目的及原则为出发点,将电力企业的运营环境及综合实力进行评估,而后才可以对企业结构进行调整。电力企业中涉及的部分较多,职能权限更是不同,所以这就需要对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职能范围及责任进行确认,并形成相互监督结构,找出权利及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对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划分,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使企业内部形成较为紧密的监督控制网。除此之外,还需要将结构优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矛盾点进行关注及化解,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环境更加和谐,从而将安全事故进行有效控制及预防。

3.加强风险管理的教育及培训

电力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在风险管理中是极其重要的,因此这就需要加大对员工的日常培训力度,所谓培训也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使员工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日后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虽然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并不是单一的,但是风险培训却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促进后续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安全风险培训涵盖内容为:第一,将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进行正确性方向引导,这是安全风险培训的首要任务也是关键点;第二,将电力企业实际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讲解,不仅要将安全理论知识传递给员工,并且还要重视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提高,讲解知识点的内容可以不受界限范围的限制,只有工作中会有所涉及,就可以进行内容延伸,例如:电力生产专业性技术控制点、安全知识及防范措施、针对各个部门的安全技术理论等等;第三,可以将实际发生的事故引入培训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员工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第四,电力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岗位不同,施工技术也就具有一定区别,因此在进行教育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培训。

4.提高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内的电力设备的生产管理常常受到行政干预,对电力设备的管理程序也不规范,缺乏相应的规范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做指导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出现设备秩序混乱,违规行为普遍,管理效果差的情况。对电力企业的资本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杨.浅析电力安全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3(01).

第3篇: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

1、电业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质

电业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实施对作业现场的全过程风险控制。作业现场是作业人员直接接触电气设备,进行各类检修、维护的场所。对各类作业现场采取“事前风险监察”、“过程监督”、“风险控制”的方式,通过检查现场作业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是否到位,个人安全技能知识在现场是否得到应用,各项规章制度在现场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有效的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和消除,从而降低或减少人身伤亡事故、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

实行安全风险管理,能够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防控风险的能力,通过全面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去控制风险,从而使工作安全得到保证。随着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形成规范的安全工作秩序、严谨的安全工作作风,培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价值观,从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从“严格监督”阶段向“自主管理”和“团队互助”阶段迈进,提升企业的安全文化,实现以文化管理企业的目的。

2、风险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程序

实施供电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在各专业中(包括变电、修试、线路、配电等)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跟踪和管理,从作业前工作的组织安排、工器具的准备、方案的制定、人员的分工、事前的危险性分析到作业过程中安全风险的控制(如变电二次防误控制措施)以及作业结束后的分析、总结,全面降低作业过程的风险程度,减少现场违章行为和异常、未遂事件的发生,实现安全目标。

程序化工作流程至关重要,具体表现在:(1)对于作业现场中安全风险较大,且较难控制的项目,

由公司成立专业组进行专题事前危险性分析,提出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减少或消除作业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如在工作点多、面广的作业中,人员易误入间隔,在做好危险点分析的同时,工作中应做到“一停、二看、三核对、四操作”。不要盲目地靠近、接触设备。要看清停电范围和安全措施是否与工作票相符,然后核对设备运行编号是否与工作票相符,在无误的情况下方可工作,不能随意变更安全措施或安全设施。同时,工作中应明确以下三个措施:A组织措施,做好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制和指挥逻辑的书面表达方式;B技术措施,做好各专业工作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工作程序、作业方法、工艺标准、验收检验方法及过程控制措施;C安全措施,做好全面保护劳动者人身免受伤害和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专业性防护和控制措施。最后,所有专业组的工作,做到定员、定设备、定措施,如有新的情况,措施要求变更的,应按一定的流程进行,不能擅自更改。

(2)每个作业班组应提前上报第2天作业现场位置、作业内容、工作负责人以及联系电话。对评估后认为较复杂、现场安全风险度较高的作业点,安监部门应进行事前监察,主要检查作业方案中人员安排、现场安全措施是否能满足次日作业要求、工器具准备是否充分、车辆是否调配到位等情况。

(3)次日,在事先不通知任何单位和现场工作负责人的情况下,直接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4)现场监督、检查结束后,及时对现场的情况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反馈至被查单位,使大家能及时得到监察信息,对于在监察中反应出来的问题可以及时跟进、整改。

(5)每月安监部在月度安全简报中对其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同时,通过评估不断完善各作业工序的安全措施方案内容。

3、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本人所从事的工作中,认为变电二次设备防误管理相对于其他电业作业场所的风险控制,仍属于薄弱环节,相应的管理不够健全。随着设备的更新,集约型设备的不断应用,二次的防误工作变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

3.1工作思路

在工作中,做好以下事前危险性分析:

(1)结合现场安全监督情况和近年来国网公司发生的一些“三误”事故案例,以及公司防误现状,开展“变电二次防误管理风险查评”,对二次作业类型进行分类梳理,建立较为典型的二次防误管理风险库,初步掌握二次防误的基本状况。

(2)对二次防误风险库的内容进行分析,区分风险等级。根据现场工作频次和造成危害的大小,确定重点风险内容。

(3)工作时,将运行或可能发生误碰的设备进行技术隔离,并在隔离的同时采取提示性信息。根据这个思路,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场条件为设备量身制定安全控制措施。

3.2有针对性的措施

3.2.1制定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1)在制定现场安全措施的同时,对二次防误管理风险库进行整理。建立《二次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辩识与控制典型库》,并根据作业内容将其纳入安全技术措施交底范畴。

(2)对于二次作业,要求必须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开展事前勘查工作。并根据现场勘查情况,由保护(远动)专业小组负责人制定二次安全措施票,通过修试专责审核,方能进行现场使用。

(3)开工前,工作负责人依据典型风险库资料,对工作班组成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许可人共同参与,并根据工作内容、交底情况和二次安全措施票,布置二次安全措施。

3.2.2现场过程控制

(1)对于停电检修保护屏内只有一套保护、测控装置的二次屏进行继电保护、远动作业时,只需将作业屏进行安全隔离。现场按照“二次安全措施票”进行作业。

(2)对于带电运行保护屏内只有一套保护、测控装置的二次屏,进行继电保护、远动作业需在端子上进行工作,这时不仅需将作业屏进行安全隔离,现场按照“二次安全措施票”进行作业。

(3)对于同屏多套保护装置,作业过程需拆除端子时,在使用“二次安全措施票”的同时,应采取“二次防误措施”进行非作业区段端子技术隔离,防止误碰。

(4)涉及二次作业需拉开保护屏及远动屏空气开关的操作,在执行“倒闸操作票”时,需采取“二次防误措施”将非操作项技术隔离。

(5)运行人员、检修人员投停保护压板时,在执行“倒闸操作票”时,应对现场采取的“二次防误措施”进行二次核对。确保执行的正确性。

3.2.3实施效果

(1)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和难题。

a、通过查评的数据,能够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制定二次防误控制方案,并根据风险度的高低,分阶段进行二次防误工作的实施。最终实现较为系统的二次防误措施,提高了现场二次工作的安全性。

b、通过对同屏多套保护装置防误措施的制定,利用“运行设备”防误罩的设置,将运行设备及其压板进行防误隔离,可靠地避免了工作中由于误动或误碰其他运行间隔而造成的事故。

c、规范了现场二次安全措施的布置,使得现场安全措施布置得即美观又实用,改变了以往粗糙笼统的安全措施,提高了二次安全防误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防止了“三误”事故的发生。

第4篇: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武警部队 资金安全管理 风险防范 策略

资金安全管理是武警部队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直接关系部队的建设发展。随着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资金保障范围越来越大,管理难度明显增加。因此,武警部队必须注重资金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

一、武警部队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资金是武警部队正常运营的保障,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是部队资金的主要来源,资金管理是对财政资金负责的体现,严格的资金管理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资金管理关系武警部队新时期的建设。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部队现代化建设,基础设施、设备仪器、科技研发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资金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这就对资金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资金管理有助于防治行为。部队日常运营过程中资金流动频繁,每日会产生大量的现金流,资金管理可以使财政资金得到妥善保管,确保合理使用,防止挪用、盗用,从而避免行为的发生。

二、武警部队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武警部队也需要认真审视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当前的工作现状来看,部队资金保管、使用、内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漏洞。首先,部队大量现金未能及时存储,有的大额支出也采取现金方式,借款、报销方式不规范,资金存储往往不能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存放现金直接增加了管理风险。其次,部队对于各种用途的资金使用操作不够规范,手续不全,进而增加坏账风险。有的部门存在大量的借款、垫款,且多用于计划外的工程消耗,不仅形成坏账,还导致预算的变动。再次,部队内部控制不严,资金管理工作各项职责分配不清,缺少相互监督与制约,资金流入流出缺少逐级审核,票据管理不规范,财务风险不断加剧。

三、武警部队资金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策略

(一)树立资金安全管理理念

作为武警部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风险意识,善于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制定决策,才能充分发挥事前防范的优势,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而武警部队的资金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发挥顾全大局的精神。这就要求部队领导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召开组织大会、政策宣讲、案例观摩等活动,向各部门人员讲解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从而使各部门人员凝聚风险意识,明确自己在资金安全管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人人参与的管理氛围。

(二)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

对于当前资金保管和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武警部队应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努力化解现存的财务风险。首先,部队应认真执行存款制度,按照国家金融政策和军队资金管理规定,按时将现金存入指定银行账户,避免存放大量现金,严禁私自出租出借账户。其次,部队应健全资金使用制度。对于日常产生的报销业务,财务人员应使用网上银行办理,超过网银结算起点的业务应由银行办理结算,确保资金流出具备可追溯依据。提取现金必须经领导审批,借款和垫款必须在规定期间内清理。最后,部队应严格资金审批制度。为确保财政资金集中用于部队建设发展,堵塞资金管理漏洞,部队应实行双主官联审。

(三)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武警部队财务部门中会计和出纳必须实行分管,不能因人员调配不力出现会计兼出纳的情况,由一名财务人员既负责账目又管理资金,从而引发财务风险。会计和出纳必须在双人经办的事项上保持高度警惕,严防一人独揽大权。在业务分管的基础上,财务部门应严格执行对账制度,日清月结,每周、每月仔细对账,清理各项往来资金,然后详细填写《库存现金盘存报告表》以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盖章存档。财务人员应对各项资金使用严格审核,认真执行操作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财务部门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实时动态管理,定期分析资金安全管理的成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防止财务风险的蔓延。

(四)完善资金管理责任机制

虽然财务部门是资金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的核心部门,但其他部门的工作也都会和资金发生关联,并关系到财务部门资金安全管理的成效。因此,武警部队应完善资金管理责任机制,将资金安全管理的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以及部门中的人员。部队领导、财务人员、各部门负责人等应签订责任书,以增强资金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部门员工应通力配合,对资金的使用保持谨慎态度,努力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为激励各部门参与配合的积极性,部队应实行绩效奖励,对资金管理和风险防范突出的部门、员工给予奖励,并将资金管理工作纳入各部门业绩考核的范畴。

(五)建立应急管理预案

为防范资金管理风险,武警部队应高度重视对风险的事前防范,定期开展调查抽查,对资金、票据、印章、往来款项等加以检查,加强监督力度。同时部队应建立应急管理预案,对资金管理工作中的风险事件进行分类,并细分风险增大时和风险事件发生时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于风险发生前加强日常演练,以提高部队应急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石油工程;安全管理;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高涨,石油工程的建设数量随之逐步增加,影响石油工程安全的因素众多,因此,必须加强对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的分析与研究,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 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1.1 石油工程的定义

石油工程是指围绕油气田勘探、开发及建设而实施的工程项目,涉及的层面广度较大,涵盖了工程学、化学以及地质学等众多学科和技术,一般包括钻井工程、采油工程以及油藏工程,由于石油的开采后还需运输,因此运输工程也是石油工程的重要内容。石油工程具有投入高、难度大、技术复杂以及环境恶劣等特点,同时也具有组织性、技术性与经济性较强的特征。

1.2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从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识别、预测、评估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来有效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全面、准确的风险预测与评估,是制定科学、系统应对方案的依据,能够将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障企业实现最大化的工程项目效益。

1.3 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石油工程中油气田的勘探、开采与建设易受自然环境、管理及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生产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轻则损害经济利益以及油气资源,重则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为了防范风险事故的发生,必须针对石油工程的特点进行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其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将石油工程的科学化与合理化提高。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利用风险识别、预测、评估技术和手段,将工程中隐藏的风险因素显露出来并针对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强石油工程的安全性。其次,确保石油工程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风险管理是在有风险环境里将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是权衡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并决定采取哪种合理措施的过程,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在石油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将各个环节的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进而有效提高石油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提高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

2.1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保障石油工程风险管理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综合考虑石油工程的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制定符合工程项目实际需求的风险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制定专人专职的工作制度。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规范标准对石油工程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安排专职、专业人员负责易发生风险的环节,以便及时发现、处理和上报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遏止风险事故的发生或损失范围的扩大。第二,完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有效落实,对于工作表现突出和优秀的员工进行物质或精神的奖励,激励员工发挥其工作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性,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石油工程安全运行工作中。第三,制定针对各风险因素的应急预案。根据石油工程的具体情况,通过详细的分析工程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应急预案,以有效应对发生的风险事故,缩小风险事故带来的损失范围。

2.2 加强风险意管理识的形成

石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参与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是落实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风险管理人员首先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针对员工从安全角度出发,并且结合行业的特点加大对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力度,进而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在工程项目进行前,要根据工程项目规模的大小、技术和工艺要求选用工程涉及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风险管理人员的选用,要加强对其的考核,确保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够满足石油工程的风险管理要求。此外,还应积极组织、协调、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充分分析和讨论项目风险以及可行性方案,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有序进行。

2.3 增强风险识别的能力

风险识别是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全面识别石油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点,明确工程项目中风险的环节,通过准确的风险识别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进而制定出科学的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方案。风险识别主要分为内部风险识别和外部风险识别两种,其中内部风险指的是石油工程项目内在的风险,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中的参与人员,例如设备操作风险、技术风险等;外部风险指的是外部环境对石油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威胁,比如自然条件、石油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外部风险具有可变性,不容易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因此,在进行外部风险识别时要认真、严密,保障外部风险识别的准确和有效。在进行风险识别时要严谨认真,确保风险识别的有效性,能够充分认知风险的严重程度并准确评估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为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总体而言,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我国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石油工程项目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安全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因此,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并制定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案,有效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婧余.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0.

第6篇: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

术日晨间交班时,由巡回护士报告风险预案上报内容,其他护士可给予相关补充提示,护士长最后把关,全体参会人员签名,上报表一式两份,一份科室保存,一份报送护理部,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全面审阅预案上报表的具体内容,特殊病例护理部进行现场分析点评和提示,以确保高危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⑤风险防范措施:术日,护士长根据风险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如压疮危险度高者,安排有经验的护士在摆放时给予协助;高危跌倒坠床风险者,在高风险时段内增加1名巡回护士负责专人看护;大出血风险者安排专人联系取血及输血工作的配合;低体温风险者,补充内容等。术中,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巡视高风险手术患者情况及巡回护士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2]。术后,科室风险管理小组长和巡回护士分别于术后次日访视患者,了解其术后恢复情况、镇痛泵使用情况。⑥护理部跟踪评价:术后2~3d护理部到病房进行访视,通过查看患者、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情况以及护理效果,对存在问题和患者意见建议一访视情况及时反馈与手术室护士长,特殊病例由护理部组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召开点评会议,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通过对高危手术患者的全面评估,找出患者在手术过程的潜在风险,针对潜在风险进行讨论,同时提前制订了防范措施,培养了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意识和工作习惯,护士对高危手术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术前准备工作做得更完善,术中配合更能得心应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护士能应对自如;术后护理部的跟踪,起到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及促进作用。通过实施高危手术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即对高危手术患者实施评估-分析-讨论-上报-跟踪的管理方法,更是落实手术室责任护士包患者的具体措施。

实施高危手术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对减少手术护理并发症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本组病例中有1例脊柱肿瘤患者俯卧位手术,术后胸壁受压出现小水泡,1周后痊愈。观察组俯卧位手术皮肤出现压疮3例、高龄患者术中改全麻诱导期滑落坠床1例、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小腿电灼伤1例。由于大多数患者进入手术室存在紧张、恐惧心理,高危手术患者更是如此,故手术期间各环节坠床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4]。手术室风险管理通过管理小组成员术前干预,术中巡视给予检查指导及参与高风险手术的配合,从而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保证了高风险手术的顺利进行,切实有效地降低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本组病例中有1例脊柱肿瘤患者俯卧位手术时间8h,胸壁受压出现压疮,经护理部风险管理小组评定为难免压疮。同时院风险管理小组及时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如建议主刀医生早上台,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在适宜时段松动受压部位缓解压力等。以上建议得到了医生的理解和配合,也解决了护理人员长期以来在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实施高危手术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能提高医生、手术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医疗风险存在于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其结果是可以演变的,若处理得当可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5]。我院护理部于2011年总结近年来发生的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制定高危手术患者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此制度的执行,有效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使访视工作更加认真,术前评估更加全面,护理计划更加详实,护理措施更加得力,护理结果收效满意。综上所述,实施高危手术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即对高危手术患者实施评估-分析-讨论-上报-跟踪的管理方法,能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静 单位:枣庄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

第7篇: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试飞;安全风险;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231

安全问题一直都是最受人们关注的话题,缺失安全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来说,飞机试飞的安全不仅仅代表了这种型号是否值得进一步研发,也代表着这个航空公司是否值得进一步发展。

从飞机发明到现在,人们一直在研究飞机飞行的安全风险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飞机飞行的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但是还是会存在着一些安全风险的隐患。对于一个航空企业来说,只有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参考其他航空企业的发展经验,多多引进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飞机试飞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才有机会提升飞机试飞的安全监理水平[2]。

1 以往的试飞安全管理的缺点

在狭义的范围里讲,飞机的试飞安全是指飞机在飞行的整个过程当中是否发生了事故或威胁安全的其他现象。也指飞机进行总装以后,在一系列检查或者调试的时候,确保人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坏威胁的状态。“试飞安全”不但指空中飞行与地面控制的生产保障状况,也指质量管理[3]。

试飞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消除威胁隐患,保证试飞安全。到目前为止,试飞过程涉及到试飞员、医务人员、保安人员等。在试飞的过程当中,采用现场值班确保试飞的工作制度[4]。这种制度可以确保在危险因素出现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抢救”,是一种经常被使用的安全风险管理方式,主要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或者是事情发生当中的一种“抢险”行为,但是飞机的试飞安全风险管理更应该注意在事情发生之前的管理,在飞机的生产过程当中,只有把所有的预防措施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安全意识上,才可以做到及时查出风险、及时控制风险,从这方面来看,航空企业的工作人员对飞机试飞的安全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2 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

要结合飞机试飞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飞机试飞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飞机试飞的风险,保障飞机飞行过程的安全,抓牢时展的机遇,促进相关航空企业的发展,对实现我国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工作可以这样展开:

(1)检查不安全的因素。要想提高飞机飞行的安全,一定要先找出威胁飞机飞行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控制飞机的飞行安全。从流程上来看,要在飞机生产一开始就进行这种安全隐患的检查,严格把关,尽最大努力降低飞机飞行过程中不安全隐患发生几率。

(2)找出导致不安全因素的主体。在找到安全风险隐患之后,要想办法消除这种安全风险隐患,并且还要采取措施防止类似的隐患发生。在找出每一种安全风险隐患的时候都要规定好特定的负责单位,由特定的负责单位来进行安全风险隐患的解决和预防。

(3)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控制制度。公司级别的安全风险管理章程、相关的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文件构成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公司级别的安全风险管理章程要阐明安全目标和安全主张,对安全风险管理提出明确要求。相关的程序文件要阐明安全风险的管理要求和管理工序,要有较强的指导性能。相关的作业文件是指具体化的控制体系,是指导各个操作的规范。

(4)增强管理条件的建设。发现安全隐患之后,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整改质量安全隐患需要提升航空公司的硬件设施,投入一定的保障条件。

3 试飞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势

(1)安全风险管理方式的转化。转变以前的“粗略式”安全风险管理方式为“精细式”的安全风险管理方式,信息化数据管理,显著提高了飞机试飞的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2)更加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在安全隐患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其发生,提高飞机试飞的安全。

(3)检查方式的转变。飞机试飞的安全风险管理提倡的是全体成员的参与。调动全体人员来对飞机的生产、试飞前的检查进行监理,可以有效降低飞机试飞的安全风险指数。

(4)动态的风险管理方式。全体人员去主动发现那些不合理的、威胁安全的地方,可以形成一种动态的安全风险管理方式,提升飞机试飞的安全管理水平。

(5)管理因素的转变。人们一直认为人为的操作失误是造成飞机事故的根本原因 ,其实人们对飞机试飞的安全风险问题的疏忽更可怕,归根结底,飞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为疏忽的背后原因。

(6)安全检查的改变。试飞的安全风险管理要符合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飞机试飞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大对实际操作的关注力度,针对具体问题,制定解决措施,深化飞机试飞的安全风险管理工序。

4 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国防事业投入资金比例的加大,我国的航空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飞机的产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机试飞的安全性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整合同行业的管理经验,然后结合自身提点,建立起完整的试飞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动态化管理,精确化管理,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做到有效监察飞机试飞过程的安全风险,这样做才能确保相关航空企业的运营和研发,才会确保我国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新建.关于加强试飞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4(04):248+250.

[2]孙细件,江华斌.关于加强监狱监管安全风险和危机管理的几点思考[A].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两岸经贸交流权益促进会.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

第8篇: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69-01

一、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综合管理,企业通过采取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处置,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为目标的科学管理方法。加大巡回检查力度,在发现问题以后,能够对问题及时地处理,而对于一些隐患,应该将其控制在事物发展的萌芽状态,进而有效地促进安全生产呈现一种良性发展。

二、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原则

1. 全员性原则

全员性原则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将风险控制渗透到电力企业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树立全员风险控制意识,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共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的提升。

2. 全过程原则

风险控制不是针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某个环节或者某个部门,而是针对电力生产的全过程管理,以电力安全生产周期为基础,将风险控制纳入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才能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3. 持续性原则

电力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电力企业的生产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电力设备不断完善,电力营销环境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而日益复杂,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持续增强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开展持续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电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1. 树立风险控制的理念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风险控制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生产者,都应当树立正确的风险控制理念,将其渗透到电力安全生产活动中,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同时,要将风险控制作为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项目应用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根据电力生产的进度和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电力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可以提高电力生产的有效性。

2. 构建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是贯穿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管理工作,因此需要构建全面的、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才能将其有效的运用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将风险评估工作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而且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避免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风险评估结果发生偏差。建立风险控制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应用风险控制的过程有效监督,保证风险控制的流程顺利实施。

3. 密切结合风险控制与电力安全生产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需要将风险控制与电力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相应的管理方案,保证电力生产的顺利进行。风险控制与电力生产的有效结合,应当与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充分了解电力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并且根据电力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现场管理方案,将风险控制与电力生产作业有效结合,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4. 明确组织管理责任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生产环节,因此需要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组织与设计,而且在风险控制方面强调的全员参与,但并不是要所有人都掌握风险控制的办法,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具有明确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全局的角度对电力安全生产的过程进行组织与管理,同时明确生产部门与管理部门承担的管理责任,做好明确的分工,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需要从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两个角度同时开展,在此基础上对风险控制的资源进行拓展与整合,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内容,才能充分发挥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

5. 采取一定方法解决电力安全风险

5.1 隔离法解决电力安全风险

在解决电力安全风险解除中,除代替法、控制法外,还有一种就是隔离法。隔离法是电力生产中对危险实施隔离的一种方法。由于电力安全风险中有许多种危险源,对于有危险源除采用各种各样的隔离手段而达到有效隔离的目的。进而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工作人员在对电力设备实施检修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检修的规章程序进行,将检修的设备从正在运行的生产线上隔离开来。比如:①在拉开刀闸时,应该将需要进行检修的设备完全从运行的设备中分离开,然后进行检修。②在进行检修过程中,需要在作业区和运行设备之间用安全围栏和安全网隔离。③将一些易燃易爆的物资充分地隔离。比如氧气、氢气和乙炔,以及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将其放置在距生产地点50m之外,保证危险和生产区有效地隔离起来。

5.2 控制法解决电力安全风险

电力安全风险控制法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控制方式。由于电力生产极具危险,有许多无法预料的危险源存在,比如地沟盖板、井、及洞、孔,还包括旋转机械的异常运行、压力容器泄漏,除此之外还有导线绝缘破损、栏杆缺口这些危险源的存在严重地威胁着生产。对于这些危险源,在进行排查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应及时控制。但是采用控制法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也存在着一些危险源,不能够做到对其风险进行控制。所以往往需要将其与多种风险控制方法进行综合利用。

5.3 用代替法解决电力安全风险

为有效解除风险,处理控制意外,也可以采用代替法。也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运用低故障率和低风险的装备代替高风险装备。作为供电企业,应该从本企业效益和安全角度积极出发,根据实际状况,对本企业的设备进行更新,将一些先进的技术用于产品生产。及时更新企业的生产技术,也就成为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的途径。例如,在辖区内,可以用空气开关代替传统开关,或者采用真空开关。另外,还可以用自动控制系统代替手动调节。进行这样的改造以后,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增强一些设备的可靠的运行性能,积极达到工作人员进行一些操作的风险以及劳动的强度。而在进行清洗轴承等一些零件过程中,同样可以采用代替法:将汽油清洗用新型清洗剂代替。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易燃易爆物引发火灾之险。

6. 建立专业的团队,并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方面,建立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可以用原有安全生产管理团队的人员,如果规模比较大的电力企业,则建议增加人员,明确权责,合理分派任务,但是要进行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风险控制的理念,并且不断创新方法,可以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辅助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电力行业各企业要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各环节的自动监管,在这个基础上设立检查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人员,与编程人员共同配合,不断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风险控制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责任意识,认真负责地工作,不以个人的主观态度进行工作,但是要注意人文关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对此这就要求广大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此保证电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风险管理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风险;安全管理

0 引言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信誉、安全就是竞争力已成为电力行业的普遍共识,传统安全管理都是被动式管理和事后管理,安全管理不科学、不系统、不全面。

安全风险管理力求做到全面、系统,提前预判、事前管理、规避风险,并能够实现持续改进,是火力发电厂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1 安全风险管理概念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指识别危险与有害因素,并确定其存在性质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指评价风险程度,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过程。

风险控制,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等情况,确定风险优先控制顺序,采取必要的措施减灭风险,将风险控制至可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上述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全过程预防事故的发生。

2 火力发电厂主要安全风险

火力发电厂主要危险和有害物质有:煤、燃油、氢气、透平油、盐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氨、联氨、六氟化硫、高温高压蒸汽、抗燃油、电气设备。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火力发电厂危险和有害因素涵盖以下主要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制未落实,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缺陷。

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作业环境不良以及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全过程设备、设施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生理与心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火力发电厂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触电、淹溺、物体打击、灼烫、火灾、车辆伤害、放炮、中毒、物理化学性爆炸、人机工程危害、作业环境危害、设备事故等伤害。

3 当前火力发电厂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3.1 人身伤害风险

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技术落后;安全管理手段单一,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安全法制淡薄,员工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脱硫、脱硝等切入式化学工艺系统大量投入后,危险有害因素和系统工艺危害掌握不够;工程承包单位安全设施、劳动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建设项目参建单位人员和设备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松懈;承包商人员安全生产技能不高,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培训严重不足,“三违”现象普遍;建设工程监理人员习惯于以“三控”为中心,没有把安全监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监控。

3.2 设备事故风险

新投产设备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调试、试运等环节的隐患直接带入生产过程;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投运,运行维护水平不能满足需要;超临界、超超临界高参数机组在带来热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因材料、工艺引起的受热面氧化皮脱落、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增长及超临界机组的轴系稳定性问题,高参数燃汽轮机的叶片寿命问题;脱硫、脱硝系统对烟道、烟囱腐蚀严重;脱硝系统带来的液氨这一重大危险源;高压变频器广泛运用产生了新的故障点;因成本压力燃用低于设计煤种劣质煤炭造成锅炉灭火、超温、磨损;特高压、长距离输电系统投入带来次同步谐振及系统稳定性问题。

3.3 火灾事故风险

燃油库区、控制室、继电器楼、电控楼、通讯机房、计算机房、资料档案室、锅炉燃油及制粉系统、汽机房、氢气系统及贮氢站、变压器、电缆间及隧道、蓄电池室、开关室、输煤系统、脱硫吸收塔、氨区、危险化学品库等防火重点区域等级划分不明确,人员对防火重点区域不了解、不使用动火作业措施票、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自动消防系统、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运行维护不到位。

3.4 环境污染事故风险

部分脱硫、脱硝设备设计制造的质量不过关,运行不稳定,脱硫脱硝效果达不到环保排放要求;燃煤含硫量超过设计值,二氧化硫可能超标排放;没有使用氨水而采用液氨作为还原剂,运输、接卸、储存、使用等环节增加了发电厂营运风险;灰、渣、石膏综合利用率受地域位置制约偏低,储存、堆放在库区,周边环境污染事件易诱发,台风、暴雨极端气候叠加,灰场溃坝溃堤带来不确定性;电力基建工程的土方开挖、放炮、护坡等对植被及环境造成影响。

4 建立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是对设计、建设、调试、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辨识和处理,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体现安全生产事前管理、主动管理的理念。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就要从设计阶段、建设施工阶段、调试、生产经营阶段全过程进行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管理体系。

4.1 项目设计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项目设计阶段主要对项目选址、总体布局、工艺流程、设备材料、安全设施、职业健康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是从源头控制实现本质安全的理念。项目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主要靠设计单位和评价机构评估。

4.2 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建设施工阶段主要对设备、设施、材料质量、施工质量、人员作业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也是从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的实现本质安全的理念,为生产过程打好基础。建设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要靠施工单位、企业和监理单位共同控制,是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要措施,同时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4.2.1 设备、设施、材料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设备、设施和材料质量进行管理,从材质、质量、技术性、可靠性进行安全和技术分析,严格落实设计要求,建立设备、设施、材料质量评价记录档案,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4.2.2 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根据设计规范,对工艺设计、质量设计和安全设施及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分析与控制、纠正,建立记录档案,为生产营运期的安全管理提供风险评价依据。

4.2.3 人员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施工组织、人员素质、劳动保护、安全设备设施、安全保障投入、安全措施方案落实、人员作业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作业安全。

4.3 生产运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生产营运阶段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管理缺陷、人的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管理缺陷主要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错误认识、错误行为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防止管理缺陷就是要提升管理者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制度执行和约束。

人的失误常发生于操作控制、运行维护、消缺、检修等过程中,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获取安全生产知识,提升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积累安全生产经验,转化为自觉的安全生产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由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等造成设备、设施、材料等的缺陷与故障,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实现预期安全功能,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设备运行维护消缺,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4.3.1 材料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安全风险评价,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安全的备品备件、材料进入生产过程带来的风险。对供应商定期进行评价,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取消不合格供应商资格。

4.3.2 设备检修维护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从设备本身、检修维护项目、作业流程、周围环境等,从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评价全过程分析与查找有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作业风险。

4.3.3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的安装、保养、使用、维护、检测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动态跟踪设备状态,提出控制预防措施。

4.3.4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根据引发设备事故的设备、设施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时的缺陷,操作使用不规范,运行过程中出现老化、腐蚀,维修保养不当等原因和故障发生的规律开展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其危险特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3.5 关键岗位安全风险管理

分析生产系统的工序,建立作业危害分析数据库,明确事故可能性大、危害后果严重的关键工序,对参与该工序人员的意识、知识、能力,岗位设备、设施,控制要求与流程进行重点的风险管理。

4.3.6 操作控制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对工艺流程、物料特性、设备、设施条件、控制策略等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操作技能、事故处理能力及操作习惯进行评价,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4.3.7 变更风险管理

就是要全面分析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和人员的变更对生产操作和运行维护的影响,制定预防措施。

4.3.8 安全生产意识、知识技能安全风险管理

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规范作业行为,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技能,营造良好安全氛围,固化良好的安全习惯。

4.3.9 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理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以制度规范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价常态化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加强重大危险源日常监控和检查。

4.3.10 解除应急连锁保护安全风险管理

对于事故停机系统、火灾信息报警系统、自动联锁装置、工业电视系统等要加强运行维护,规范保护解除与强制审批流程,不得随意解除联锁保护,确保运行可靠性。

5 结论

火力发电厂在传统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基础上,采用安全风险管理,将会对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整合、继承和发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