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本会计核算课程范文

成本会计核算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成本会计核算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成本会计核算课程

第1篇:成本会计核算课程范文

关键词:会计;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大学会计专业教学内容

1.预测财务的资金,决策过程,规划,控制及分析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元素。正常使用情况下,筹集资金,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企业投资,营业收入,盈利,汇兑资金财政总收入和支出,金融分析,资产评估及企业清盘。

2.会计事务管理,成本预测,决策制定,规划,控制中心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成本行为和可变成本。经济预测,短期内业务决策制定,长期的投资额的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成本控制。

3.成本会计制度费用,核算和分析为中心制含量。要求及程序,包括一般及成本会计辅助方法、分类、固定的生产费用归责的分析,产品的计算费用方法及产品成本核算法,及其他行业一样,成本费用报告及费用分析。

4.财务会计为制度,内容分析各种经济、和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基于概念及其的系统的理论,资金,欠款,开支,盈利及所有者权益,财务报表和分析。大学资深会计专业人士,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专业从事各种复杂财务和会计问题,例如特别的经济型商务及财务申报。

二、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1.责任会计课程。目前,各大院校会计专业责任会计课程,专门成立了机身现代管理会计,决策制定和规划和实施,对核算责任会计可以分为两部分,即管理会计的责任会计的基础。请参阅预算编制从现有的博览会责任会计教材内容,分解责任单位,责任,经济责任,资金和责任会计的好处其中包括财务计划,控制,分析,考核和责任追究,报告和问责制制责任报表。分解是制会计研究,会计核算和会计从打开的就是个别机构的责任,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含量。会计研究的一根主线,成立了大学课程,辅以行核算的系统制指明确制课程,和其他标准的研究经费及研究费用,具有核算相制,同时也强调了管理的门综合性学科,责任的会计系统核算,似乎不太合适的。领先的双重标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就是难以界自制重叠教学。

2.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部署。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的之间的关系,就是对整个系统部件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研究的对象,还是刚刚学会的成本核算途径。分析的成本的会计系统,成本核算,成本预测管理会计的体系的研究,决策,策划与控制。成本核算是成本预测,决策制定,规划及工作的基础。所以成本占主要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成本会计,核算的研究提出了的关系在同一项研究。学习的课程,仅限于成本的合计,财务报表为基准教学内容,我认为在成本核算课程,但在的管理会计上的安排,如本量利的分析,其中包括尽可能多的管理的会计系统制标准费用,体现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的课程制递进关系,避免重复在同一时间制课程。

3.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部署。必须首先明确在会计及财务的关系。在这方面,会计理论辩论很长一段时间,包括财务会计的财务前景,认为金融核算,财务会计并行的概念。我更喜欢第一种观点。在实践中,我觉得金融及会计的工作,是不可分割的核算和财务分析报告是基于。应该被看作是财务及会计,一个核算管理活动,按大学课程设置划分为两个课程,在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内容,安排上考察资金之调度,学习会计对分化途径。

4.财务会计,金融管理及成本的核算管理会计。劳动分配的合理化,让财务工作人员对资金和相关费用有很进一步的掌握。多门课程的教学的内容主要入账的会计项目无限成本要素的交集,可以避免课程之间越过,减少重复劳动,但物与物之间制通用连接,通弄懂以免交叉课程设置,并多次的系统是不可能的。必要的体制相应的重叠,利于这类课程之间的转变及连接,以便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为了解决此问题的,我认为可以谈成本,成本会计和的管理核算视角下的资金,以降低成本以下资格。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角度从上述压缩基金。如财务会计,就像一个确认对会计要素费用,衡量说明的一般原理,投入在费用核算计算成本。成本预测,决策制定,以及日常的日常管理通过了管理会计论述,并不涉及基本的制金融管理成本。另一个例子是,库存控制,既省钱,又会影响成本的降低。实际的学习,前者在财务管理,这是于管理会计教导。

参考文献:

[1]牛彦秀,孔庆春.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基本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辽宁财税,2000(07):46-47.

[2]吕立伟.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体系整合研究[J].财会通讯.2009(02):45-47.

[3]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02).

第2篇:成本会计核算课程范文

《成本会计》课程所讲授的制造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觉比较抽象的内容。因此,笔者试图采用生产性实训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生产过程中,以此增强《成本会计》的直观性、趣味性及可接受性。

《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成本会计》与其他会计课程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会计主体特定。成本会计主要是研究制造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如何计算、核算与分析的,而不包括其他行业。二是会计核算与产品生产工艺及过程直接相关。不同制造企业有不同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单步骤生产与多步骤生产,多步骤生产又包括连续式多步骤和装配式多步骤生产。因此,所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就相应地要进行调整。三是计算环节比较多。成本会计的计算比较繁杂,而且不同计算环节,选择的费用分配的方法及标准也会不同(有的按工时、有的按劳务量等)。四是涉及的原始单据大多为自制单据,而且种类比较多。这是因为成本会计根据会计核算的要求,需要编制特有的成本费用分配原始单据,包括各种费用汇总表、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等。

《成本会计》课程的学本文由收集整理情分析

学生普遍感觉《成本会计》内容不易学习,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如有的学生中学阶段就不喜欢计算,对计算有畏难情绪;有的感到计算内容较多,记不住;有的对编制各种表格感到吃力。根据笔者的教学体验与观察,上述各种原因其实大都是学习困难的表面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企业生产实践经验,这就导致学生学习产品成本核算时非常茫然,机械地听从教师的要求,教师让怎么核算就怎么核算,使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的习惯,也很难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生产性实训设计

通过上述分析,学生缺少企业生产经验,而这些生产经验又是成本会计核算认知的重要前提。为了引导学生较好地学习成本会计核算,生产性实训是一个好的思路。在此,分析其中的一种设计方案。

生产性项目的选择 《成本会计》关于产品成本核算的情形比较复杂,相应地核算方法也较多(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及分类法等,其中,分步法又分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因此,在选择采用何种生产项目来实施生产性实训时应有针对性。在此,以品种法中相关教学内容为例,选择食品加工——生产包子项目。

实训组织 (1)小组划分。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如根据包子生产情况,可将50人的班级分成5个小组,每组10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训。(2)小组内分工。每个小组要独立完成以下工作任务: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加工、核算材料的整理与统计。因此,在小组内设置岗位有:材料采购岗位、仓库岗位、生产加工岗位、核算岗位。(3)各岗位职责。材料采购岗位(可设3人),负责材料的采购并与仓库办理材料交接。具体要求是,按小组讨论通过的“材料采购计划清单”(如具体购买哪些青菜、什么肉馅等)进行采购,采购后,列清所购材料的数量、单价及金额(因在集市采购无法获取发票,要求参与采购的人员签字确认);仓库岗位(可设1人),负责材料采购岗位所购材料的入库工作,生产岗位领料工作,并负责办理“入库单”和“出库单”的填制;生产加工岗位(可设4人),负责材料的加工及产品的生产,具体是打水、洗菜、切菜、和面、包包子、蒸包子等;核算岗位(设2人),负责考勤、产品生产定额的统计(包括各种产品耗料定额、工时定额等),产品数量的盘点,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等。(4)账表设置。在组织实施实训前,应将实训期间需要用到的各种账表事先准备好,包括成本明细账、记账凭证、原始单据(入库单、出库单、各费用分配表、工资明细表、各种统计表、考勤表等)。

操作规范 包子生产性实训的操作规范:将本次生产性实训视同为企业一个月的生产过程,而且在每一个具体的生产经营环节,都要及时形成经济业务数据。各要素费用的计算可规定如下:(1)所采购材料入库后,发出的材料成本采用个别计价法;(2)工资采用计时工资制(编制“工资明细表”),可设定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物价补贴等项目,具体数额可确定为人均20元上下的水平;(3)蒸包子所耗电费,根据电磁炉功率采用计时方式计算;(4)所用设备折旧费按设备价值的0.1%确定(编制“折旧计算表”);(5)将所生产的包子设定为两种规格(以便确定定额)——一种大、一种小,单个包子所用面粉用秤进行称量确定,所用包子馅以标准勺子进行测量;(6)拌馅所用的盐、油用称进行称量领用,并计算其成本。

实训时间及地点 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本实训可以安排在正常的上课时间,也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实训地点,如果学校有生产性实训基地,则在实训基地进行;如果没有,可选择在手工会计实训室进行,但要保证用电安全。

生产性实训教学的特点 与传统手工实训教学相比,生产性实训教学的突出特点有:(1)学生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有亲身体验,包括岗位分工及相互关系、产品的生产过程;(2)成本会计生产性实训所用到的成本核算数据,是学生自己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实训数据具有真实性;(3)对各项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如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动力费用等,在不同产品间分配标准,都是根据生产实际确定的。

生产性实训原则分析

教学适用性 每一次生产性实训都应针对特定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当然,要尽可能通过一次生产性实训容纳较多的教学任务,以提高教学效率。如上述包子生产性实训,其实训教学目标应当包括:成本会计中定额耗用量的概念,包括定额工时(一个包子的生产工时)、定额材料费用(两种规格包子馅定额用量)、定额材料耗用量(两种规格包子的面粉定额用量);产品生产量的盘点;不同产品间生产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与产生(两种类型包子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电费的分配标准等);体验产品生产过程(包子的生产需要经过洗、切、搅拌、包、蒸等生产过程);费用的归集(采购人员工资归入管理费用,车间管理岗位人员工资归入制造费用,生产岗位工资归入生产成本等);相关原始单据的编制(材料入库单、出库单,工资明细表等)。但该实训无法完成产品盘点、约当产量的计算、半成品成本计算等教学任务。

技术可行性 组织生产性实训在符合教学适用性基础上,还需要满足技术上的可行性,包括生产的安全性及可操作性。生产中不能有难以操作的机器设备(如机床等),可以有菜刀、剪刀、针线之类的工具。包子的生产,有生活经验的学生是可以独立操作的。有些项目看似简单,但学生可能无法完成,如布娃娃的生产。

第3篇:成本会计核算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中一个重要的专业,其中,在会计专业课程中以成本会计为核心。由于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因此,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时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这是以高职院校的定位和教学目标为基础的,加强成本会计中的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能够在外来就业中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一、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现状分析

(一)教材内容滞后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企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变化。在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中,包括着成本核算、预测、决策和成本控制,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核算和分析。因此,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企业的会计管理和发展提供着动力,其中,高职类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同样对企业会计的发展提供支持。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应该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薄弱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需要在理论知识方面进行充分的掌握,还需要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比较缺乏,主要表现为:第一,校内缺乏实践基地。根据国家规定,各高职院校需要配备相应的实践基地和设施以此来满足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需求,但是,在实际中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缺乏基本的设施配备,因此,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难以顺利展开,即使是模拟的实验环境都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所要求的。这样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困难。第二,校外实习基地比较薄弱。由于会计专业是具有高度专业性和使用性的学科,因此,到企业中实习是必要阶段。在企业中实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以及需要具备的一些使用性专业技能,学习到成本核算、预测、分析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接受实习生有限,而且一些高职院校并不能及时地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单位,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难以完成实习任务,简介影响到学生的实习成绩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单一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具有内容繁杂、枯燥的特点。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以课后反复做题练习为辅。单一的教学模式下,长时间的内容讲解和习题锻炼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并且由于成本会计的内容晦涩难懂,单一的教学方法更加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改进。

二、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会计专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学科。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科特色进行改革以此来适应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在成本会计课程改革中不仅需要修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

(一)创新教学理念

高院校会计专业在进行改革时,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要创新教学理念,其中,要将传统的以教学为主的观念转变为提高学生能力为教学目的,并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要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通过改善学校的实践设备以及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辟新的道路。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引导学生和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开发和设计[1]。

(二)加强课程建设,完善实训条件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许多课程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对于会计的需求,因此,在成本会计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强课程的建设,增加一些以前课本中没有的知识,比如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等知识。其次,在实践课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并建立一些校内实践设施,为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提供硬件支持,保证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提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2]。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成功的保证。一方面,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这教学水平的高低,从而决定了学生知识掌握的宽度和深度,决定着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实践教学的支撑和基础,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把握好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只有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够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三、总结

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不仅需要更新之后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实践教学,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学实力和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实践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要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成本会计核算课程范文

【关键词】就业导向 成本会计 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职业教育的目标发生很大变化,“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让就业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能仿真就业环境来学习专业知识成为职业教学的新方向。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是对基础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是《成本会计》的先修课程,只有熟练掌握这两T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部分,是对成本核算的一种细化,最终它的核算都会体现在财务会计的确认与计量之中。成本会计也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要求具备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如预算、决策、分析、控制,因此成本会计通过获取和消耗资源的成本来核算所有生产费用,以核算为核心,既对财务会计提供了实际的全部生产成本和耗费,又对管理会计提供预测和决策的相关信息。

(二)方法多、公式多、难度大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制造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和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核算的一般流程包括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析、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析、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内容。这些费用的分配过程复杂且涉及很多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有些区别并不大,使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加大。

(三)实务性强

《成本会计》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极为密切、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成本的各个要素的归集与分配过程都离不开各种原始凭证的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账簿的登记,因此《成本会计》与《基础会计》的内容有密切联系,只有学会《基础会计》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

二、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成本核算内容滞后

教材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按成本核算程序进行讲解,包括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划分以及各种具体的成本计算方法,这些内容难度很大,单纯理论讲解虽然详实,由于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听得似懂非懂。而教材中介绍的有些核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并不会使用到,教学内容与实际成本核算内容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因畏惧而提不起学习兴趣

成本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计算复杂、图表多等特点,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形成强大的震慑力,数学基础知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知识不扎实,不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中的要素消耗项目,缺乏整体的观念,就难以听得懂课堂讲解的内容,如区分不清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不会计算各种辅助成本计算方法,对平行结转与逐步结转似懂非懂,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从而提不起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当前《成本会计》课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理论内容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得一些图表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出来,教学效果值得肯定,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有月末在产品的复杂计算中,有限的PPT文档无法呈现整个计算过程,课程上学生往往会对结转过来的成本不太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结转方式,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思路

(一)通过案例教学法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围绕某个成本会计处理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营造活跃的课堂讨论气氛来鼓励学生对该案例进行深入讨论,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地选择典型案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通过自己动手掌握复杂的理论知识。

(二)通过到制造型企业调研组编写实用的成本会计教材

《成本会计》课程教材改革应与教学改革同时进行,目前市场上的成本会计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等大体相同,内容不新颖,与成本会计实际工作相脱节,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组织专任教师到制造型企业走访调查,根据现代制造型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和学生学习能力来编写适合教学的教材,结合实训需要,把全书内容分解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损失性费用、成本核算方法、综合应用等模块,每个模块安排配套练习和实训要求,让学生通过课后训练,具备成本会计各岗位所需的素质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多参与成本会计模拟实训

随着计算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给《成本会计》课程实训教学提供很大帮助,如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会计实训平台中的成本会计模块,为教师进行成本会计仿真教学提供很好的平台,在系统中,学生可以通过点击模块中的各个小练习,就可以打开完成这个练习所需的资料和表格,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这些表格,系统会根据填写情况给出评分意见和错误之处,做对了能让学生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果做错了,也能引导学生去查找错误的原因,这个过程其实学生已经在学习本门课程。

提高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莲.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09(07).

[2]宋凤长.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01).

[3]许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路径及实现[J].职教论坛,2009(06).

第5篇:成本会计核算课程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专业教育中成本会计学应运而生。在我国资本迅猛发展的20世纪末,依托经济全球化背景的不断深化,企业中成本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今企业的成本花费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方面,特别地对于工业制造业来说,其涉及到的成本消费更高,面更广,管理难度也相较于其他企业更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从隶属于其他行业会计的部分核算内容转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高校教学计划中一门值得重视的学科。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系统性强

 

《成本会计》承接初级会计和中级会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汇总性强。学生对成本核算过程的各章节内容和单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局部的知识也很容易掌握。但学生很难把握各知识点在整个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系统应用,这是《成本会计》课程的难点之一。

 

(二)课程实践性强

 

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掌握要有具体实践的配合。成本核算要求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全部入账,汇总成本,期间还有很多账目的结转。学生对数据的生成途径和来源摸不着头脑,造成学生在成本计算过程中混淆成本数据之间的关系,漏记或多记数据,生产过程成本计算能力不强,更不用说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了。

 

(三)课程的管理思想

 

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具,成本会计更突出了管理的作用,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里体现管理思想是西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主要思想,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例如: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质量成本的核算等等,把核算和管理寓于一身,适应了生产实际的需要。

 

二、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跟不上社会需要

 

相对于《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等主干课程,作为会计核算的一个分支的成本会计在教材的更新速度和质量上有些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经营方式的复杂化,原有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已经不再能充分满足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说成本核算只是成本会计的一个方面,是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职能。而就现在的企业经营管理来看,成本会计的内涵已经扩展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等多个方面,其更加注重对于成本的掌控和管理,通过对成本的预测以制定决策。而目前的成本会计教材只是教会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基本耗费,教导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和算法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分析,编制一些报表。这种强调成本核算能力的教学方式只培养了学生的单一性能力,并不能培养其对成本管理控制方面的能力。而随着社会变革和企业需求的变化,成本会计的教材需要适时的加上这部分内容。

 

(二)成本会计的教学不被重视

 

一些高校和学生出于功利之心,把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考试有关的会计课程看得很重,导致学生把重心放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门课程上,并且由于一些学校的错误引导,使得学生认为只有《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是最主要的两门课程,其对于考证和以后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认识明显有失偏颇。企业对成本也是非常敏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高校的成本教学中要对学生成本会计的意识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理论无法与实践结合

 

传统的教学理念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讲解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传授,轻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固然有些高校能针对会计核算的学习安排综合实训,但是安排成本会计课程实训的不多,即使有些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写明了对成本会计教学的实训安排,也不一定能按期执行;或者由于缺乏实训场地和良好的实训教材,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等问题,导致成本会计实训无法进行。这样,学生对成本会计的认识最终只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形成具象的认知。

 

三、成本会计教学的改进

 

(一)更新成本会计教材内容

 

高校教育应该和社会需求相联系,高校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其教育出来的学生要经过社会的考

 

核,如果学校教育和社会脱节太多必然会影响学生就业。所以,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的关联,在教程中体现时代需求,设计合理的适合企业需要的教材结构。随着企业对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视,现有教材中应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保留原有教材中的成本核算内容,将成本管理控制和成本核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每种费用要素的归集分配方法,了解成本项目的核算程序,学会如何控制成本费用。另外,还要对原有内容中企业已经淘汰不用的方法予以舍弃,对那些企业广泛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加以强调。如将企业重视的计划成本法提升到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跟进企业需求。

 

(二)仿真教学,注重实践

 

繁琐的成本计算核算过程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所以想让学生弄清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搞清楚整个成本核算的流程顺序,想明白每笔费用发生的场景,就必须有完整的企业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表等作为教学工具,尽量以详细的内容和完善的格式说明与成本核算有关的财务报表。这样可以进行仿真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联系企业,让学生走进企业车

 

间,见识真正的产品生产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成本计算方法,对成本费用的发生和分配有个形象的认识。所以,成本会计教学应该有仿真的实物凭证,让学生在理论层面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更具体的认识生产的成本消耗。

 

这样,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兼顾了教学的实用性,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成本会计内容模块化

 

将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分成模块,实施模块教学,每个模块确立典型的工作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充分发挥主动性。设立模块时要注意模块之间的衔接。比如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要联系到成本计算方法模块中的品种法。同时各模块之间要区分轻重,加强技能性强的模块学习,否则会加大教学成本。

 

(四)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

 

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与目标,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分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成本会计考试题库,设置多种类型的试题形式,如单选、多选、案例分析等。可以根据考试需要设置不同的题目,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考试需要。另外,也应该注重考查学生对成本会计实践的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或者从实际企业中获得的相关资料,交由学生进行处理,以实际项目考查学生成本核算技能水平,并让学生提出成本管理控制的参考意见。这种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多样化双重考核标准,能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知识掌握情况和方法实践分析能力有个全方位的客观综合。

第6篇:成本会计核算课程范文

【关键词】 会计;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界定

一、目前大学会计专业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界定

(1)财务会计以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和财务报表分析为中心内容。具体包括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资产、负债、费用与利润、所有者权益、财务报表等及其分析。大学会计专业设置的高级财务会计课,可专门研究各种比较复杂的财务会计问题,如特殊的经济业务和特殊的财务报告等问题。(2)财务管理以资金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为中心内容。包括总论、资金筹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投资、营业收入、利润、外汇资金、财务收支、财务分析、资产评估与企业清算。(3)成本会计以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为中心内容。包括总论、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析、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分类法、定额法)、其他行业成本核算、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4)管理会计以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为中心内容。包括总论、成本习性与变动成本法、经济预测、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成本控制。

二、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界定的理由

界定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有着紧密联系。“专业会计课的设置大体上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一种是以会计方法(主要是会计反映方法)为主线进行组合;一种是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特点设置课程;还有一种方法是根据会计的对象(可抽象为资金、成本、利润)划分课程门类。在学习中,实际是以会计对象为主线,以会计手段(或曰会计方法)为辅线设置会计课题,界定教学内容。

从会计对象来看:资金运动是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它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的研究内容应以资金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为主;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应以成本要素――费用为主。

从会计手段来看: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是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检查等手段有机结合的整体。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研究内容应是核算和分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则是以研究预测、决策、计划、控制为主。检查属于审计的研究内容。

从实际需要来看: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资金要素的核算与财务报表分析为主;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成本要素的核算、分析为主;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是资金要素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财务分析为主;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是成本要素的预测、决策、计划的控制。

从递进顺序来看:合理界定上述4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符合“以会计业务的简繁和易难为标准,本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和先传统学科后新兴学科,先通用业务后特殊业务的逻辑顺序”,而且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

从工作程序来看:会计工作中核算是管理(狭义)的基础,管理(狭义)又是核算的继续和深入。从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看,管理(狭义)难于核算,成本核算难于资金核算。所以在开课顺序上,先核算、后管理;先资金、后成本,符合上述原则。即先开财务会计,后同时开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成本会计之后开管理会计。

三、在界定内容中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1.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内容安排。这首先要明确会计与财务的关系。对此,会计理论界争论很久,其主要观点有三种:“一是‘大会计观’,认为会计包括财务;二是‘大财务观’,认为财务包括会计;三是‘财务会计并行观’”。笔者倾向于第一种观点。笔者曾利用暑假在上海华宝兴业基金公司实习,在实践中,我感觉到财务工作和会计工作是不可分的,而且财务分析报告都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应当把财务和会计看成一种会计管理活动,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分设两门课;在内容安排上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都研究资金管理,只是研究的会计手段有所区分。

2.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安排。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关系,两者研究的对象都是成本,只是研究的会计手段不同。成本会计研究成本的核算与分析,管理会计研究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由于成本核算是成本预测、决策、计划等工作的基础。因而可以说,成本会计为初级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是高级成本会计,两者在同一研究对象上,研究的会计手段呈递进关系。成本会计作为研究成本问题的入门课程,其内容应限于成本会计概述、成本计算、成本报表及成本分析等基础与常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笔者认为对于那些既可在成本会计课程安排,又可在管理会计中安排的内容,如本量利分析、标准成本计算等尽量归入管理会计,是体现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的递进关系,同时避免了两门课程的重复。

3.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交叉与分工问题。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研究资金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研究成本管理。四门课程教学内容上的交叉点主要是会计要素中的费用要素,课程之间尽量避免交叉、减少重复,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又表明课程之间完全避免交叉与重复是不可能的。适当的交叉、必要的重复,有利于课程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笔者认为可作如下限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从压缩资金的角度谈费用,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则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谈资金。如财务会计只是作为会计要素之一对费用的确认、计量作一般性原则说明,成本计算则由成本会计专门论述。成本的预测、决策以及日常管理则由管理会计论述,财务管理基本不涉及成本问题。又如存货控制既与节约资金有关,又影响成本降低。实际学习中,前者在财务管理中介绍,后者在管理会计中讲授。

4.关于经济活动分析课程的问题。有的大学还将经济活动分析专门作为一门课程,笔者查了一下资料,它是从前苏联引进的一门课程,它主要是利润会计、统计资料,对生产、利润和资金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优势。就其所运用的方法来看,主要是会计方法和统计方法。它不是一门专门的会计科学,但该学科的内容对搞好会计工作有很大作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普遍。笔者认为实际学习中是将经济活动分析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分类处理,尤其是将成本、资金和利润分析的内容进行分解,成本分析划归成本会计,资金、利润分析归口到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其中,资金、利润的报表分析列入财务会计,其余的分析内容作为财务分析并入财务管理课程。

5.关于责任会计课程的有关问题。目前,有个别院校会计专业还专门设置责任会计课程,现代管理会计的主体基础上可以区分为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责任会计)两个组成部分,即管理会计已包含了责任会计。从现有论述责任会计的教材内容看,主要包括财务计划按责任单位的分解即责任预算的编制,责任成本、责任资金和责任效益等的核算、控制、分析、考核及责任报告和责任报表的编制等。从目前个别院校开设的责任会计的教学内容看,可以按会计研究对象和会计手段分解到有关课程中去。如果在按会计研究对象为主线、以会计手段为辅线设置大学会计主干课程,界定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再按其他标准设置一门既研究资金,又研究成本,既讲核算,又讲管理(狭义)的综合性学科――责任会计,似乎不够妥当。从而导致课程设置的双重标准,课程内容难以界定,课程教学之间交叉重复严重。

参考文献

[1]刘锋,何广涛.特殊目的实体合并的变革[J].财经论丛.2003(6):76~80

[2]牛彦秀,孔庆春.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基本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辽宁财税.2000(7):46~47

第7篇:成本会计核算课程范文

(一)成本核算方法多,成本核算程序复杂

成本会计课程涉及众多的计算方法,比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等五种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直接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四种方法,对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成本分配更是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按固定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法、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等七种方法。就核算程序而言,各种方法主要包含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等步骤。

(二)成本核算过程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纵观成本核算方法,整体核算过程所历经的环节呈现环环相扣的特征,任何一个环节数据计算错误将会影响整体核算结果。比如,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数据来自要素费用分配的结果,制造费用归集的数据来自要素费用分配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结果,完工产品的成本计算结果来自前面步骤中要素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的结果。可见,成本核算人员必须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梳理各个环节的数据关系才能完成成本核算的任务,为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成本一线数据。

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地位不突出

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在阐述成本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设置成本会计实验实训环节,培养学生核算成本的能力,从而为其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基础。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多,学习难度比较大,各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普遍做法是安排大量的课堂理论授课,穿插实践教学环节,并没有将成本会计实践实训单独设置成一门课程,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部分。例如,有的学校成本会计课程每学期64个总课时,理论教学48,实践教学16,更有甚者,实践教学的16课时往往是在课程大纲中所列示,学期教学中容易被理论教学挤占,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期末考试应试能力比较强,但是成本核算岗位应有的职业能力锻炼少,这种培养模式与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脱节。

(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僵化

当前,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中大都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改变了“讲授+板书”的陈旧模式,但是形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授课效果的改善。大多高职院校是在第三学期开设成本会计课程,虽然有了一年的会计基础知识的积累,但多数学生缺乏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仅是学会了如何运用会计科目做出会计分录,书面处理经济业务,无法形成企业立体化工作场景,对待成本会计,难以理解成本核算程序,难以从复杂枯燥的各类成本核算单据中发现明显的勾稽关系,这必然影响学习效果。

(三)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资料陈旧

有的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不但教学模式单一、僵化,还存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繁多的现象,在此情况下,运用的成本核算实践教材依旧停留在理论教科书上的课后习题的解答层面,加之课时受限,有些资料缺乏系统性,导致教师无法一一解答成本核算习题,这样的实践教学与实际成本核算工作相差较远,难以展现成本核算的体系以及核算方法的程序性,实践教学退变为课后作业,难以称之为真正的实践。

(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师资严重匮乏

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团队的现状看,专任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不具备企业会计、审计实际从业经历,缺乏实践技能的教师必定难以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三、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新思路

针对高职院校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从工作实践出发,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提高对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教高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在此文件精神指引下,高职院校应立足本校实际,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就成本会计课程而言,应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并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例如64课时的成本会计教学总课时中,实践教学占到50%的比例,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尝试独立开设成本核算实践课程,建议课时48课时。

(二)拓展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

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模式方面注重运用案例分析法、虚拟角色设定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制造业企业工作现场观摩学习,参观企业工艺流程,学习成本形成过程,观摩企业成本会计人员账务处理流程,明确成本核算岗位的职责,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校内实践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训练课后习题的做法,搭建仿真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平台,使学生了解并填列成本核算工作实践中的单据、账簿样本,真正落实成本核算岗位职责要求,缩短学习与就业的距离。目前,济南职业学院财经系成本核算课程组正在进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的改革,由行业企业专家与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多元化课程开发小组,通过座谈、访谈等形式,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将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资源与企业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需求直接引入课程建设开发过程,共同编写了实训教材,以大量仿真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代替了传统教材堆砌文字的实训类型,既有与该课程理论教学同步的实训,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制造业成本核算工作,也有该课程综合实训,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系统握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技能,为胜任成本核算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完善成本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成本会计教材必须有别于本科院校,应遵循高职学生学习规律安排教学内容难度,按照“必需、够用”之原则选取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应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理念,立足企业成本核算岗位调研,对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成本实践教学内容可围绕“成本核算准备工作”、“品种法核算产品成本”、“分批法核算产品成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分类法核算产品成本”、“定额法核算产品成本”、“成本分析”,分别设置实训项目,每个项目根据课程教学任务设计“业务操作实训”、“综合实训”等内容。实施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全局观念,注重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改变每个实训项目分散、孤立的状况。除了手工核算方式,高职成本会计教师还应积极拓展网络资源,开发成本核算软件,构建体系紧密、合理的实践实训系统,重点训练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基本成本核算方法,在核算成本的基础上,编制分析相关的成本报表,满足企业对成本核算岗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只有教学内容不断归纳和完善才能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循序渐进地扩大实践教学的分量,否则既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又要完成教学内容,必然加大学生学习压力,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四)强化内涵,培养“双师型”成本会计实践指导教师

实践教学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已经引起各大高职院校的重视,学校也积极寻求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企业一线会计核算人才参与到实践实训教学中。但企业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不愿派遣员工全程参与学校实践实训过程,加之企业人才大都不具备教师资格,没有教师授课的经验,可能导致实践知识无法有效传输给学生的结果。对学校来讲,行之有效的做法是推动教师走出学校,鼓励教师去往企业一线相应岗位实习锻炼,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自己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考虑加强“校际合作”,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互聘既有企业实践经验又有教学实力的教师,实现人才共享,共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四、结语

第8篇:成本会计核算课程范文

【关键词】成本会计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前普遍存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体系陈旧、有局限的问题。现代成本会计较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会计已有所变化,虽然成本核算仍然是基本职能,但其内涵已扩展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多方面,现在更注重在成本管理和控制等方面。而现在大多数院校使用的成本会计教材,仍然是停留在让学生进行大量“纸上谈兵”式的演算上,不注重和企业实际经济活动流程的结合,使得学生纸上成绩再好也只是“雾里看花、似懂非懂”。

2.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普遍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使教学乏味,影响成本会计的教学效果。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种数据的前后来龙去脉关系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又受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只能一味地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对于教材的依赖性强,容易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学生听起来乏味,教师有时难免有厌烦情绪,使得教学效果不佳,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

3. 《成本会计》课程体系设置上普遍缺乏前端引导知识的铺设。学生学习《成本会计》时普遍反映《成本会计》难学,其症结就在于学生基本都不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他们都是直接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更缺乏对工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而《成本会计》教材又通常是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为例,所以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的步骤、术语、产品类别都“一头雾水”,谈何理解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流程,结果就只能是“从纸上到纸上”的死记硬背。

4. 《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僵化。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察。实验环节的评分也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对总评分起决定作用的仍旧是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以考助学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 针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前普遍存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体系陈旧、有局限的问题,应加强教材编写的突破,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和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收集一线实际资料、账证表、数据流程等,编写符合企业实际经济活动特点的,集“教、学、做、练”四合一的高质量教材。

2. 鉴于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普遍单一和教学手段的滞后,使教学乏味,影响成本会计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成本会计课程单靠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专业知识及岗位技能的需要,而应采用“教、学、做、练”四位一体化的方法来教学。

教师应根据课程不同知识点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模拟、研讨互动等灵活多样的主动式教学法。

3. 对于《成本会计》课程体系设置上普遍缺乏前端引导知识的铺设的问题,应结合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辅助环节建设。在典型教学案例基本确定的基础上,联系好相应类型的企业作为前端实习基地。在进入基地之前,教师应将认知实习和专业学习的关联点进行细化。比如可以将企业有哪些基本部门?生产部门有哪些?生产几种产品?生产这些产品需要哪些耗材?每种产品都要经过哪些生产工序?动力费是怎样由外部进入并且被内部消耗的?这些具体问题可以作为认知提示编写列示在基地实习指导手册中,使学生入厂之前理清自己要了解些什么知识。允许的话还可将实习基地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拍摄成影像、图片资料作为素材,用于以后的成本会计课堂教学中,真正对以后的成本核算学习形成有利支撑。在课程的教学进程当中适时的加入仿真的模拟实训环节,可以某个企业某一期比较完备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前后衔接,以真实企业的生产流程为主线,完成从要素费用的发生到产品成本报表的生成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成本会计循环的教学过程。

4. 结合目前《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比较僵化的问题,可以考虑开发多元化教学考核方式。在改革成本会计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前提下,由于新的课堂组织形式的引入,相应的也可增加新的考核方法,如增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形式。将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分解为考试成绩、课堂互动成绩、课后创新成绩、模拟实训成绩等多个部分组成,并适当缩减期末卷面成绩在学生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重。这种复合考核方式将有助于改变目前成本会计沿用了几十年的一卷定“乾坤”的传统考核模式,这必然给成本会计教与学带来更有意义的变革。

当然,《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教与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待在今后持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尝试、创新和总结推广,无论如何,当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徐晴. 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进的若干思考 .企业家天地,2012(05).

第9篇:成本会计核算课程范文

    一 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逐年递增,2012年全国招生总数已经达到685万人,然而报考人数却降至915万人,全国升学率平均达到75%,高职院校招收学生的整体素质严重下降。如2013年河南省高考分数总分为750分,而高职高专二批录取分数线仅为200分,许多院校甚至降低到160分录取新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仍然采用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教、学生学,这对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制比较短,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肯定不能相提并论,因此高职院校须另辟蹊径,让学生真正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将来才能在就业时能找到更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成本会计,学生对成本会计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向企业输送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因此,对成本会计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二 成本会计学习的特点

    1.成本会计逻辑性、系统性强

    成本会计内容前后联系紧密,一环扣一环,不像有些课程前后内容比较松散。成本会计,首先,介绍直接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折旧费用、利息、税金等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其次,介绍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损失费用等归集与分配的核算;再次,介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最后,介绍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和定额法等成本计算方法。前后各个环节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前面任何一个环节的内容学生没有掌握好,就无法正确计算出产品成本。

    2.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广泛

    不同行业成本会计核算内容有很大差异,如工业企业、物流企业、电商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建筑企业等,每一个行业核算内容千差万别。如交通运输企业核算内容:职工薪酬,原材料、燃料及轮胎费用,提取折旧费、修理费,运输管理费及其他费用;工业制造企业核算内容:原材料、辅助材料、职工薪酬、提取折旧费、水电费用及其他等。

    3.成本核算方法多,核算范围广

    成本会计中涉及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只用到简单的加减乘除,但由于成本会计中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多样,计算公式多,对于单个计算方法来说,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若给出实训资料后让学生自己去计算成本时,学生难以判断应该采用哪一种核算方法,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和ABC成本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法等等。

    三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整体素质差,对学习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但他们却喜欢动手操作。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对学习感兴趣,就要对教学进行改革,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项目驱动法

    不同行业计算成本时各有差异,如商品流通企业和工业制造企业,他们在计算成本时有很大不同,不过大部分成本会计都是以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为例。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可将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分模块进行教学。成本会计可将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项目:(1)材料费用的核算项目;(2)人工费用的核算项目;(3)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项目;(4)制造费用的核算项目;(5)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项目;(6)成本的控制方法项目。然后按项目安排知识点并设计案例或习题,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学生能达到成本核算过程中各岗位所具备的工作能力。

    2.案例教学法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做法目前尚不普遍。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预算管理、事中控制等成本管理的职能越来越重要。将近年来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实践中涌现的典型案例引入教学,把课堂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比较、图表分析教学法

    由于成本会计中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使学生眼花缭乱,容易混淆,不能灵活运用。针对这一状况,对于存在多种方法的成本核算环节,教师可采用比较、图表分析法教学法,通过表格对比,重点剖析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过程的异同,使学生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记忆,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对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七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两种辅助方法、分步法中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制造费用分配的实际分配率法和计划分配率法等内容,都可采用比较、图表分析法教学。

    4.多媒体教学法

    成本会计课程公式多、表格多、计算过程多,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钩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数据的来龙去脉关系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来反映。教师授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成本表格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即使教师将公式、计算过程和表格都写在黑板上,因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将复杂的公式、表格及计算过程通过大屏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同时配上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结合并显示出来,信息媒体的多维化以及多重感官刺激,能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繁杂问题条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化和直观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5.加强实践、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亲自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去调研、搜集总结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以形成案例,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加大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力度,让学生亲自到工厂顶岗实习一段时间,使他们能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知道产品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成本计算的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到不同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不同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是有差异的。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录制或制作各类型企业的全部生产工艺过程的影像或图片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一件完整产品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做好准备。

    6.改革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是一个“指挥棒”,它指引着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同时也对学生学习起到引导作用,学生为了将来能毕业,必须按照评价体系去做。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只是考查学生知识的记忆能力,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少,因此,改革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