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第1篇: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里面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于过五关斩六将”“孔明计草船借箭”……

但最有趣最精彩的还是“孔明用计草船借箭”。因为我第一次看这本书就是看的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非常令人回味。于是先来了一个“当头炮”之后便让我喜欢上了《三国演义》。这篇故事的大意是:“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从而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这让我感到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诸葛亮足智计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

第二个精彩故事就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因为这片故事惊险,勇猛,气魄!于是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这篇故事主要讲了:“关于来到东岭关,守将孔秀不放行,说他没有曹丞相批文。关羽怕耽误行程,提刀斩了孔秀。之后也提刀斩了大守韩福,汜水关守将卞喜,荥阳太守王植,夏侯惊和蔡阳。这表现了关羽的勇猛和大义凛然。每次我看到这篇故事都会望着天花板默默地祈求道:要是我能拥有关羽一点神气劲那该多好呀!我的弟弟也是非常喜欢这篇故事,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每次我一给他念,他总是会手舞足蹈的乱跳,仿佛沉浸杀敌的境界里。

“晋国建立三国统一”这篇也非常宏大精彩。它是《三国演义》的结尾。便给我了一个“双炮僵”僵住了我那贪玩的心,变成了一个稳重的心。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立曹奂为帝,改年号为景元。姜维一面约东吴起兵,一面兴师讨伐司马昭弑君之罪,经过一番斗志斗勇晋军顺利拿下江陵重镇,直指建业。孙皓于是学刘禅晋,并随军去洛阳面君。司马炎封孙皓为命侯,命他在洛阳居住。从此,晋国建立统一的政权,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篇故事让我对三国大局久久不能平静的心终于平静下来……又让我那颗寂寞的心又热闹了起来,因为我找到了一个新的伙伴——历史故事。

第2篇: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心得体会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心得体会一

我在本册书中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对文中的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草船借箭选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暑期得空,买来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这本书围绕刘备、曹操、孙策三人互相建立自己的国家,互相争抢地盘展开来写,最后倒是司马一家统一了天下。

刘备有一位一直帮他出谋划策的谋士,那位谋士就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又识人心的天才诸葛亮。他的智慧让我感到无比惊讶,在周瑜要他10天之内造10万支箭的时候,我万万没想到他只要了三天,我当时就在那里想:这个诸葛亮不会是疯了吧?在他们那个年代,怎么可能在三天之内造成10万支箭!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去向曹操借箭,他故意让曹操以为是敌军来了,让曹操射箭,这样他不仅弄来了10万支箭,还让曹操损失了10万支箭,那样他们攻打曹操的时候赢的机率更大了,这可真是一举两得。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怎么能想到这么绝妙的方法?

诸葛亮有很多好的作战计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诸葛亮用空城计退司马懿,诸葛亮之前错用马稷失掉战略要地街亭,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在身边没有大将,城里极少数士兵的危急关头想出了一种应对的方法,他让军士分布在每一个门扮作百姓,而他自己便在城门上方弹琴,司马懿以为有埋伏,就退了兵,就这样诸葛亮逃过了一劫,如果没有超人的胆量怎能瞒过如此精明方司马懿呢?

诸葛亮的聪明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我想就算是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像诸葛亮这么有思想,有远见的人也不多。我想只要我们愿意,多看点有用的书,也会慢慢进步的,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

《三国演义》不仅让我了解到那一段历史,更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看看这本书,相信你同样受益匪浅。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心得体会二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再次大败而归。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心得体会三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心得体会四

今年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在小学时我就粗略的读过了,对书中的大部分的人物形象也有着一定的了解,比如曹操的奸诈狡猾,诸葛亮的才华横溢,张飞的粗暴无理……

可是现在当我再读第二遍时,对书中一些人物的评价我却有了改变。

在读“周瑜火烧赤壁”的时候,觉得曹操太过骄傲,太过自大。他第一次逃过火海时,来到了乌林,他见这里山势险峻,树木茂盛,就大笑诸葛亮和周瑜太笨,根本不会用会兵,如果是他自己,他一定会在这里设下伏兵!可是他错了,恰巧诸葛亮知道曹操有可能走到这里,所以早已在这里设下了埋伏。曹操逃到一个叫葫芦口的地方时,笑道:“诸葛亮和周瑜还是不会用兵,如果是我,一定在这里埋伏一支兵马!”笑声刚停,张飞的一支队伍就气势汹汹、浩浩荡荡地杀了过来,曹操好不容易才逃脱了张飞的追杀,狼狈地跑到了华容道,华容道是条小路,也是一条险道,曹操见两旁树木茂盛,不觉又仰天大笑到:“诸葛亮和周瑜在别人眼里足智多谋,但在我曹操看来他们还是不行,如果在这里埋伏一支兵马,我们就插翅难飞了,都要成为他们的俘虏,哈哈!”曹操笑音未落,关羽的一支队伍整齐威风地过来了,曹操惊呆了,只见这支队伍训练有素的排列在两边,气势磅礴,显然比前面的两支队伍要强大多了,可曹操呀曹操,他毕竟还是个奸诈狡猾的角色呀,他想到自己曾经救过关羽一命,觉得关羽应以信义为重。关羽三思后,放了曹操。

再次读《三国演义》的时候,觉得曹操并不只有奸诈的一面,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好的一面。

他之所以能三笑,是因为他有足够的信心,他相信自己的一切判断,觉得自己的力量非常强大。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着像曹操一样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样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才不会被自己打倒,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第3篇: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叙事文学;三国志演义;战争描写

一、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的战争描写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关于战争的描写,从地位上来看,有一个从“神话传说”到“史传文学”再到“宋元平话”的转变过程,接下来本文就这三个部分中有关于战争的描写作以分析:

1.神话传说中的战争描写

在上古时候,“文”与“史”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一个民族的口头文学,往往也是该民族的精神历史和成长历史的记录。

在《史记》的记录中能够看出它反映出上古初民对战争神话想象的形象,而所有这些神话想象对后世文学作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战争小说之中也有想象的成分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战争小说的成长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2.史传文学中的战争描写

上古时期的战争叙事比较简单,大都停留在对事件的简单罗列和直接陈述这个层面上,记录作为历史时代的起源,虽然有其不可抹杀的重要作用,但其文学性还体现的很不明显。

史传文学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很多都从侧面展示战场上的生机状态,不管是叙事的方式,还是人物的塑造,其成熟的史传写作手法对后世民间的战争文学写作一直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3.宋元平话中的战争描写

随着民间市井文化的逐步兴起和历史的漫长浸染,以民间的价值立场来书写和消费战争文学逐渐成为可能。

作为短篇战争小说的雏形,宋元平话在战争小说的历史长河中毕竟激起过一层浪花,虽然这些和后来的长篇战争小说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但它已经开始酝酿着文学创作的想象这个重要因子。

二、《三国志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作为以反映攻城掠地的军事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典名著,《三国志演义》写的最多、最成功的还是战争。《三国志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具有很大的特点,如果我们细细分析这些战争描写,可以发现它们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变幻多姿的战争场面

《三国志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100多场,林林总总武打400多处,展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可以分为水战、陆战,或水陆混合战;又可分为攻战、守战……诸多种形式的战争在作者笔下千变万化,互不重复,各具特点,表现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根据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实这些战争事实上并没有非常大的规模,但在《三国志演义》这部小说中,经过作者的大肆笔墨渲染,却显得这些战争场面气势恢宏、十分壮阔。

2.斗智斗勇的战争准备

任何战争的爆发都有一个酝酿的过程,战争的起因、战争的时机选择、兵力粮草的准备、都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

战前情况的仔细交代会使读者对战争的全局和人物性格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三国志演义》中,斗智斗勇的战争准备对整个战争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栩栩如生的战争人物

任何战争的发生都是人制造的,缺少了人的表现,或者说不写出人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战争就失去了发生的意义。

在《三国志演义》中,作者通过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不仅突出了诸葛亮这一典型形象,同时,使其他人物也跃然纸上,令人无法忘记;曹操多疑奸诈;刘备宽仁待民等。在这些错综复杂的战争中,在人物的相互联系中塑造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在单一和稳定之中呈现出崇高的美。

4.鲜明典型的战争环境

一定的战争,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里发生的,即每次战争发生的地理自然环境,而一定的时间、地点,决定着战争双方的战争成败和战略战术的运用。因此,要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就一定要首先描绘出每次战争特定的自然典型环境。

每次战争特定的典型环境,是该次战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决定着双方的战略战术。把特定的典型环境真实生动地描绘出来,战争的特点也就呼之欲出、鲜明突出了。

5.张弛相间的战争节奏

《三国志演义》中每次战争的写法也会随战争特点而发生变化,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穿插许多妙趣横生的场面,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张弛有度、疾缓相间、动之有静、波澜起伏。

《三国志演义》对战争的描写方法,不但写出了战争的进程,而且还将各次战争的特定环境、特定条件、双方的战略部署、战术运用、力量对比、矛盾转化等等都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而且通过天时、地利、人和等要素真实而又生动地揭示出战争的客观规律,揭示出战争中矛盾转化的关键,因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三、《三国志演义》战争描写的地位及影响

《三国志演义》被视为中国古代战争历史小说的典范,并且战争描写风格独树一帜,对中国古代文学甚至当今文学都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塑造的鲜明的人物个性以及多元复合性格的历史人物、绝妙的智谋、精彩的战争场面描写等都深深地规范着此后三国历史中的叙述,在《三国志演义》中记载的战争场景、对话、计谋、人物,甚至对书中人物的品评都成为了后来文学作品取材的原型。

《三国志演义》通过战争描写而揭示的真理,与著名的以科学总结战争客观规律的《孙子兵法》是一样的。如“上兵伐谋”,“知己知彼”,“兵不厌诈”,“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等等,这些即使是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战争也还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对我们处理其他事务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三国志演义》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又一重大影响,是把历史演义小说推到了最高峰,对后世历史小说的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也给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后世战争小说的创作有巨大的示范作用,大都模仿其结构,《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与《隋唐两朝志传》是明代较早的两部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它们大都模仿《三国志演义》,结构比较严密,文字也洗练畅达。以《三国志演义》中战争描写的情景、人物为题材而衍生的野史、评话、戏曲等从两宋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对人们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甚至有不少的影响对于诗歌的创造,唐代诗人就常借《三国志演义》中的战争及人物来咏怀,抒发自己的感情。一言以蔽之,《三国志演义》的战争描写对我国文学史有着不可估摸的影响。到当代甚至形成了一门“三国学”,李国帅的《近现代三国学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论述。①

注解:

① 刘小娇:《三国志》战争描写研究,西南大学,2012年版。

参考文献:

[1]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 郑铁生.三国演义的叙事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3]黄茂文.战争文学:从神话、史录到传奇――中国古代叙事类文学概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社会科学版),2010.

第4篇: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

“哦,啦。啦啦啦!”我眼前出现了一只蓝色的机器猫,“我叫小叮铛呀!可爱的小叮铛呀!你……”

“stop!你想干嘛呀?我什么我!”我气恼地吼,“人家正在思考呢!”

“有疑问请找神奇的小叮铛!”小叮铛说。

“哦,这道题你会吗?”我不耐烦地问。

“嗯——不会!但我能……嘿嘿”说完,它从身上一个小口袋里掏出了一台大机器,二话不说,就把我拉上去坐着,然后从我家墙壁穿过去。这时,我们来到一个奇异的空间,这个空间里有许多洞。“嗯——去三国时代的洞!”小叮铛忽然说道。

这时,我眼前出现了一道刺眼的白光,光线越来越强……

突然,我面前的景象把我吓得说不出话,“妈呀!我周围怎么会有这么多得病的人啊!绝对是瘟疫!逃命呀!”我心里想着,可我的腿已经抖得迈不开步子了……

“咦?”这时,我发现许多人都好奇地望向我们,“呵,呵呵……对不起!我,我走啦!”我说着,拉起小叮当就往别处跑,结果撞倒一个人,一看,“哇呀!这不是张角吗?”我喊道:“张角你好,我从另一个时空来。”我又马上恭恭敬敬地说,“我们那儿有很多高科技,比如……”(以下省略一百样高科技产品)“呵!呵!小朋友,你一定是刚刚吓坏了,才说出这样的话,好了,你留下照顾这些伤员和百姓吧!我们走,去攻打朝廷去!”张角说完便起身走了。

我给大家演唱了才学过的《小鸟,小鸟》,然后就飞奔出去,因为我太好奇古人的战争了,来到战场,我悄悄跟在张角的军队后面,这时,敌军攻来,又是射箭,又是放炮,突然,三个我似曾见过的人率大量兵马过来,哇!是刘备、关羽、张飞,我方军队被打败了,但我一见是刘备他们,可高兴坏了呀!因为他们一定是超级大好人,于是,我飞奔过去,“刘备!关羽!张飞!”我边跑边喊。小叮当说:“哇!托你的福,我亲眼看到大英雄了。”

张飞说:“俺从没见过服装这样怪的人,她该不会是敌人吧?”

“张飞叔叔,关羽叔叔,你们可否传授我一些武功哪,我在家乡学过跆拳道,我会很快学会的,就教教我吧!”我诚恳地说。

“那,好吧!”

二十年中……

我和关羽、张飞学功夫,结识了许多知名人物,还上过战场与敌人奋战,这时,我觉得只练跆拳道,那就并不厉害,但如果再练些别的,就会很厉害了,现在,我也成了大将军,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很赏识我,又聪明谨慎,又英勇善战!(其实,我立功主要还是因为我看过《三国演义》,了解别人会做什么)

二十年后……

小叮当在一天夜晚把我叫醒,然后用时光仪送我回家,我在古代待了那么久,可一看钟,居然只过了几秒,我写完那个题,向小叮当道谢。

“我去帮助别的人啦!再见……”小叮当快乐地说。

第5篇: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

在快餐文化充斥市场的今天,文学名著备受冷落。特别是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对于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大部头名著,很多学生认为,阅读名著就是浪费时间。就算有些学生读这些名著,也是囫囵吞枣,看个热闹,根本达不到储备知识的目的,更别说让名著指导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了。如何让学生爱上名著,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应对策略及理论依据

针对高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 “正大综艺”“三星智力快车”等形式,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是让学生爱上名著阅读的好形式。

三、竞赛的内容及形式

1.趣味性竞赛

比如讲三国故事、说跟三国相关的成语及歇后语、甚至可以根据三国人物编歌词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2.知识性竞赛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名著,里面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学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肯定收效甚微。教学过程中,如果把里面的文化经典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内容指向就会大不相同。

3.娱乐性竞赛

这种竞赛可以模仿电视上“我爱记歌词”之类的娱乐性节目,识记三国中的人名、地名、计策名、战争名等等,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巩固并落实《三国演义》中的基础知识。

四、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国》是一部大部头小说,高中生学业重,一口气读完几乎不可能。于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战略战术,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阅读。两周读十回,每十回做一次总结,经典情节、经典篇目师生可一起鉴赏、品读。赏读完后,针对这十回出一些竞赛题,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特别精彩的,可以五回竞赛一次。竞赛环节根据需要,任意设置。可以设置为:四个环节(书面答、对错答、选号答和抢答)、三个小组、两名主持、六名选手。具体做法如下:

1.四个环节

这是竞赛的主要内容,这四个环节的题目,一定要有层次性,环节不同,培养的能力目标也不同。四个环节如下:

第一环节:书面答。本环节选手需听写一定量的词语,每个词多少分,共多少分。本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重视积累基础知识,扩大词汇量。

第二个环节:对错答。此环节选手只许答“对”或者“错”,不许反复,否则,不加分。速度要快,每题限时5秒。本环节设置目的,在于提醒学生,关注细节,准确记忆。

第三环节:选号答。每名选手有三次答题机会,答对一题加20分,三道题中有一次向亲友团求助的机会,但得分减半。本环节设计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别题目带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学生有个人独到的见解,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第四个环节:抢答。抢答的规则是:先抢后答。选手必须在主持人读完题后说“开始”时才能抢,抢到答对加分,不抢就答无效,抢到答错倒扣分。本环节重在考察细节,强化记忆,激发兴趣。

2.三个小组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为了避免力量悬殊太大,也可以根据学生性别、性格、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面等按强、中、弱交叉分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进行公平竞争打下基础;每个小组可以给自己命名,如:猛虎队、牛人队、无敌队等。

3.两名主持

在全班范围内,选出两名主持人,男女各一名,主持整个竞赛活动。

4.六名选手

六名主选手分别由三个小组推选出,选手代表各自的小组参赛。

六名选手中,三名是主选手,三名是副选手。主选手负责主答,主选手答不上时,副手帮忙。

5.比赛要求

为保证比赛在文明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在比赛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共同制定比赛规则,为以后每次比赛的成功实施起指导作用。一切服从裁判,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要过于看重分数;文明参赛不哄闹,对于乱吵乱闹影响比赛秩序的小组和个人给予批评并扣除该组一定的分数。

6.积分统计及奖励

每节课比赛积分情况在黑板公示,对获胜的小组和表现优秀的个人颁发小奖品予以鼓励;学期结束把积分累加在一起,该组的积分成绩作为该小组成员语文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7.注意事项

在回答必答题时,教师要等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交流后再指定某个小组回答,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了避免学生只注重比赛结果,忽视课堂听课过程的现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一些比赛题目“泄密”给学生,让其尝到认真听课的甜头。

五、竞赛的意义

1.改变了名著阅读的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名著阅读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填入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进行知识储备和拓展。

2.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学习中比赛,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扩展了知识储备

使学生学习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状态,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知识探求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知识的种种乐趣。

3.争强集体荣誉感

为了能使本组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他们课堂上听讲格外认真,这有利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长期坚持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竞赛式教学的优点不仅在于竞赛本身,还在于学生要成功的参与,就必须具备丰富的课外知识,学生往往在课前就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能够深入到名著当中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关注名著的细枝末节,领略名著的精神内涵,见识经典名家的风采。

5.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①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目前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主要表现在:小组讨论时,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而只关注自己的发言机会;②有利于培养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比赛规则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竞赛中的表现不仅决定自己的成绩,还决定本小组其他成员的成绩,自己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不论是谁,违反规则都要受到处罚,只有人人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比赛的正常进行。这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意义重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事业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6篇: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

本次广泛进行的校园经典诵读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其内容主要是古今中华经典诗文,活动形式具有创新性、艺术性和鉴赏性。

为了搞好这次经典诵读活动,我校开展了下列富有成效的活动。

一、举行阅读识记经典知识竞赛

此项活动旨在鼓励中学生熟记经典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要求学生准确回答相应经典作品的名称,经典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常见的典故等。

例如:与我国古典名著中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很多,请根据积累答出三条。

参考示例:

周渝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孙二娘开店——进不得;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再如对《三国演义》开头诗词的默写;

默写文天祥的“丹心”诗;

默写桐城“六尺巷”故事中的四句诗:

一纸家书只为墙,

让它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再如:说说下列对句中出现了那几个历史人物,他们出自哪部经典作品?

一担重泥拦子路,两岸夫子笑颜回。

参考示例:“重泥”“夫子”代指“仲尼”,即“孔仲尼”孔子;“子路”“颜回”是孔子的两个得意弟子。他们均出自经典作品《论语》。

为促进中学生热爱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经典作品相关知识竞赛活动。活动之前,每班举办一次预赛。班级预赛,要求每位学生参与,从优胜者中,每班推荐两名同学参加校级竞赛。所有参赛学生均发奖品予以鼓励。

二、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与赏析

学生书面表达的内容可以是经典作品人物评述、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这一做法意在鼓励学生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

如:经典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经典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名著:《水浒》《西游记》《童年》《鲁滨孙飘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活动往往能促进学生对名著中主要人物的客观评价和得到启发,对故事情节的感受、领悟、体会等,学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不必长篇大论;只要能抓住要点,简练准确的表述并具有一定的见解即可。

又如:将《红楼梦》中《薛宝钗咏白海棠》中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与《林黛玉咏白海棠》中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作对比赏析。将传统的唐诗、宋词鉴赏顺利地切换到对名著局部写作技巧的赏析,扩大了古诗鉴赏的选材范围,对学生留心经典也提供了明确的导向。

再如: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三、采用渗透迁移法,提升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

开展此项活动旨在鼓励中学生在理解经典作品内容基础上迁移渗透。它要求学生熟读经典作品,联系与之相关的章节内容,甚至要联系自己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或成语故事。

如: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说出其中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卜神卦,水面偏能用水功。又如:《水浒传》中,同样是杀了人,为什么鲁智深杀了镇关西,一走了之,而武松杀了西门庆、潘金莲后却投案自首?请结合两人的思想性格、经历等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四、进行仿用表述,提高活用经典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进行句式仿写,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所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经典,且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对所阅读过的经典作品留下的印象进行精致加工,形成答案。

如:根据下面最后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经典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参考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水浒传》,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开展上述几项活动,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对经典诵读活动的一种升华,它能激励中学生多阅读经典作品,会平常在课外阅读经典上多下功夫,注重日积月累,并做好阅读笔记。

第7篇: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第8篇: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 试题分析 探究策略

2008年,江苏高考的文理科都增设了附加题,选修历史的同学要加考40分的语文附加题,出于突出文科生“特长”的考虑。且从2009年开始这40分纳入高考总分,成为直接影响学生高考成败的一部分。一线教师要认真思考、细心琢磨、努力探索,让学生学得更有成效、更有成就感,将劣势尽可能转化为优势,从而真正在40分钟中发挥出“特长”,取胜于高考。

一、历年附加题试题分析

不同于必做题部分里文言文阅读大多考查记叙类文字,附加题的文言文阅读自设考以来几乎是清一色的议论文。六处断句在正常情况下有四五处相对较容易,只有一两处比较困难。重点和难点在于简答题中和选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这几年的考查内容来看,这部分涉及的知识范围逐渐扩大,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尽可能拓宽知识面。从实际生源情况来看,文科学生大多需要在数学上花费很多时间,并且除数学外的其他几门都是背诵记忆类学科。附加题的这一考查点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如何让这些常识不是大海捞针式地为背而背,而是融会贯通式地省时高效,必将成为研究重点。

名著阅读题自设考以来,篇目经过几次改动调整,目前定为11部,分别是《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家》、《边城》、《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哈姆雷特》、《茶馆》、《子夜》、《飞鸟集》。统计六年高考,名著名篇阅读题目设置涉及十部名著中的七部,《红楼梦》、《三国演义》每年出现,是必考篇目,且一定出现在简答题中,今后估计也会如此。其余篇目《欧也妮・葛朗台》出现5次,《呐喊》、《哈姆雷特》、《边城》出现4次,《老人与海》出现3次,《家》出现2次,《茶馆》出现1次(13年新加)。命题以考查人物形象、情节内容、艺术手法为主,其中人物和情节是考查的重中之重。简答题考查侧重于概括和评价,侧重于多角度切入,简明扼要,一般不作情节长篇复述的要求。

材料概括分析题选文题材较为广泛,侧重于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体裁选取偏向于论述类,突出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论述。命题完全切中考试说明要求,即“对提供文本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对所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艺术性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密切关注社会,并有自己的积极思考,甚至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探索有效策略

1.调整位置心态,提高重视程度

文科生的语文试卷总分为200分,如果将必做题和附加题分开结算,往往就会发现两者各分数段对应的同学并不一定匹配。有些必做题向来很好的所谓优等生,也许在附加题上拿不到高分,一些平时喜欢看杂书的中下游同学,反而有可能做附加题时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决定文科生命运的也许就是语文附加题。事实上,必做题部分从字音到作文基本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训练的,到了高三,学生的兴趣差不多已经消磨殆尽,且这么多年下来,能力基本定型,提升空间有限。但对附加题,学生都很陌生,独特的题型、新颖的内容让学生倍感新鲜,且断句、名著等题型训练效果显著,2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套综合训练,这些都符合学生追求立竿见影成效的心理。所以,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之前怎样,只要我们重视附加题,科学应对,就会让人信心倍增。

2.研究考试说明,提高复习效率

江苏考试说明是高考的方向标,只有把握好方向,才能使复习不偏离目标。从考试说明中可以发现,名著主要考查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从前几年考题情况来看,主要内容考查较多,艺术特色的考查需在复习中引起重视。考试说明的样题还告诉我们,高考试题命制既要控制题目难度,又要有利于评卷,因此命题应该有明确的答题指向,一般设题角度较小,不需要详细分析阐述,重在基本内容的列举,平时复习不必钻得太深,对作品思想艺术的分析点到即止,不必深究。

材料概括分析题的考查要求考试说明中强调了三个方向:归纳、分析和鉴赏,复习中不能偏废。其中“归纳”和“鉴赏”方向的题目和必考部分现代文阅读方法大同小异,但“分析”方向设题一般要求联系文本和自身对社会问题的评价态度。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时事,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对时事的评价活动,让学生针对社会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见解。联系文本解读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多角度分析作答。

文学常识是每年必考内容,考试说明虽未对其范围做出规定,但从六年高考来看,题目都稍有难度,有些年份难度还较大,需要学生有厚重的文学积淀。当然,文学常识浩若烟海,教师复习时尽量选择和文学评论、文学态度等相关的常识让学生记忆。

3.侧重名著教学,培养阅读兴趣

附加题三大题型中以名著名篇阅读内容最繁杂,涉及11部名著,学生感到茫茫无边、毫无头绪。名著中有些篇目语言文白夹杂,有些篇目时代背景差异较大,阅读起来晦涩难懂。无专门系统的教材,学生本身亦层次迥异,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难度。但可以确定的是名著教学必须贯穿高中整个学习阶段,力求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熟悉名著人物情节,并具备一定的鉴赏分析能力。名著教学应高考而生,绝非为高考而存在。

名著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平时持之以恒的阅读积淀。在复习备考阶段,相对集中地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阅读和适当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时间自主阅读,结合书面作业形式,巩固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为日后备考做足铺垫。自主阅读的最初阶段,读书笔记交流方法可使阅读深入。读书心得写作可成为阅读成果的呈现平台,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这种训练方式,学生要说出、写出必须熟知这一人物,熟悉相关章节,通过说写对人物有深一层的理解。

第9篇:三国演义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悦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96-02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引领学生走进阅读天地,从中吸取新的知识、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更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但是,如何敲开农村孩子"悦读"之门呢?

1.加强指导,保持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1 指导选择读物。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如学童话时,我便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请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教学完《草船借箭》、《石猴出世》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原著《三国演义》、《西游记》……另外,每周我都会在班里上一堂《好书大家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老师或是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看。

1.2 指导读书方法。 语言学家张寿康说过:"不摆卡片不读书",卡片虽小,作用却大。 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养成制作读书卡片的习惯其实无异于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培养了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启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老师检查学生读书效果。

为了能制作出独特、有价值、知识性强的读书卡片,我班很多学生改掉了以往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或是漫不经心、没有目的的看书习惯,而开始注意了书中的人物、主要内容、好词好句等;再看看他们制作的读书卡,可谓是形式多样,有动物形、植物形、水果形、人物形等,为了卡片的精美,很多学生还在读书卡上绘上了精美的图画;还有的更是根据所读书籍的内容独出心裁地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读书卡,这一张张小小的读书卡凝聚了学生们无数的心血,饱含了他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制作读书卡方便学生记忆、携带、收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收集积累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激发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2.加强读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2.1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来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2.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指导学生在精读的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4 摘录批注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并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积存进自己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3.开展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巩固阅读的兴趣。

3.1 开展竞赛活动。(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3)话剧表演: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4)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5)其它读书成果展:如手抄报展示、读书卡展示、报刊剪辑展示、书签制作展示等等。

由于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巩固了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