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管理人员 非财务指标 披露满意度 研究
管理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者,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管理人员投入的是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管理人员的利益与企业息息相关,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内部关系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管理人员作为企业中一个重要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行使经营权,负责执行董事会所制订的各种决策,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人员在企业中通常追求的利益是高额的报酬、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获得上级的信任和晋升职位(刘利,2008a)。管理人员非常关注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管理人员对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关注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指标、管理人员待遇、在职消费水平、工资增长指标:(2)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指标;(3)企业知名度、影响力指标;(4)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指标;(5)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指标;(6)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指标;(7)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人力资源指标;(8)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指标;(9)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指标;(10)企业激励机制、股权性质指标;(11)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12)企业形象、信誉、组织气氛、企业文化指标(刘利,2009)。管理人员也非常关注反映自己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国内外从事财务指标研究的文献浩如烟海,但从事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文献却非常少,且大都集中在非财务指标运用意义的研究和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构建和运用,系统地进行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文献难觅踪影。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人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过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研究。本文从管理人员角度出发,在2008年3月-2009年1月期间对反映管理人员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本研究为实证方式,主要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取得资料,采用的方法是专家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范围主要以东部、中部和南部为主,涵盖了全国东南西北中5个地理位置(刘利,2008b,2009)。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865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调查问卷523份,问卷回收率为60.46%。有效问卷数为51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04%。样本回收公司531家,样本基本分布情况如下:
1 从所调查的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创业阶段企业有64家,发展阶段企业186家,成熟阶段企业197家,衰退阶段企业84家,分别占样本总数的12.05%、35.03%、37.10%和15.82%。
2 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有182家,集体企业112家,民营企业123家,三资企业114家,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4.27%、21.09%、23.16%和21.48%;
3 从企业上市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有195家,非上市企业336家,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6.72%、63.80%;
4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有192家,中型企业238家,小型企业101家,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6.16%、44.82%和19.02%:
5 从企业类型来看,生产企业有281家、商品流通企业126家、服务企业124家,分别占样本总数的52.92%、23.73%和23.35%;
从样本的分布来看,样本量已经满足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一、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问卷排序内容转化为数值型数据,录入SPSSl3 0软件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方法: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计算出管理人员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得分均值,然后进行均值比较(compare means)和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判断这些排序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数据分析结果见表1。
以上是SPSS软件的统计结果。其中企业对非财务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被表达为得分均值,某一类非财务指标得分均值越小,表明这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越差,越需要改善披露。经过以上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均值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上述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均值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
上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1 管理人员对不同类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有披露满意度之分。管理人员对反映其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由低到高,依次为:(1)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企业信誉指标;(2)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3)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4)企业形象、知名度、影响力、企业文化、组织气氛、人力资源、股权性质指标。反映管理人员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并不高。管理人员对其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并不满意。其中,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企业信誉指标的披露非常不满意,对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的披露很不满意,对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
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不满意,但对企业形象、知名度、影响力、企业文化、组织气氛、人力资源、股权性质指标的披露比较满意。在这些非财务指标的披露中,管理人员最不满意的是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企业信誉指标的披露。企业对反映管理人员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程度很不够。
2 并不是越受管理人员关注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管理人员就越满意。相反管理人员对其关注程度高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很不满意。管理人员对企业形象指标的披露、知名度、影响力指标的披露,满意度高于企业优势指标、竞争力指标、生存发展状况指标。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企业组织气氛、企业人力资源、股权性质指标的披露,满意度高于企业稳定性、企业创新指标。对当前状况指标的披露,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与前景指标相同;对当前发展指标的披露,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与长期发展指标相同。
3 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高于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指标;企业激励机制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低于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指标。
4 管理人员对企业稳定性指标的披露,满意度高于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对企业信誉指标的披露,满意度低于企业形象、知名度、影响力指标。对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指标和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指标,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高于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指标。
二、对反映管理人员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差异比较分析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是否上市、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及分组均值见表2。
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是否上市、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管理人员满意度差异进行分组均值分析发现,不同类别管理人员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是不一样的。
1 从性别来看,对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企业信誉指标的披露、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的披露、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男性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女性管理人员。
2 从年龄来看,对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的披露,20~30岁、31~40岁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41~50岁、51岁以上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20~30岁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的管理人员,31~40岁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41~50岁、51岁以上的管理人员。
3 从工龄来看,对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工龄1年以内、1~5年、6~10年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工龄11~20年、20年以上的管理人员;另外,对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的披露,工龄1年以内、1~5年管理人员的满意度还低于工龄11~20年、20年以上的管理人员。
4 从职务来看,对管理人员社会地位、企业地位、企业信誉指标的披露、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的披露、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中基层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高层管理人员。
5 从是否为上市公司来看,对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企业形象、知名度、影响力、企业文化、组织气氛、人力资源、股权性质指标的披露,上市企业管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非上市企业的管理人员。
6 从企业规模来看,对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形象、知名度、影响力、企业文化、组织气氛、人力资源、股权性质指标的披露,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
7 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对管理人员晋升率、晋升机会、企业用人制度、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授权与分权程度、管理人员工作支持、企业人员流动、用工合同履约率、
管理人员淘汰率指标的披露,创业阶段企业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低于成熟阶段、衰退阶段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工资福利、工休制度、管理人员待遇、管理人员在职消费水平、管理人员工资增长、管理人员培训、交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人力资本提升机会、企业能力、效率、水平、竞争力、企业前景、优势、稳定性、创新、企业管理、内部控制指标的披露,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企业管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创业阶段、衰退阶段企业的管理人员。
一、管理会计职能下财务人员转型的意义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当前,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影响下,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其自身的各项能力,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够保?C在市场当中占据有利位置。在管理会计职能下,财务人员的转型不仅能够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水平,而且能够推动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财务人员的转型以及管理会计的升级,不仅能够从各个方面强化预算管理平台,而且能够保证企业自身的预算以及管理水平都能够有所提升。管理会计职能下的财务人员转型,能够促进财务预算、薪酬、资本以及业务之间的深度结合。这样无论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能够得到有效扩展,在促进企业资本成本管理有效转移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提升。[1]
(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升级的整体要求
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想要占据有利位置,就需要不断提升其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创新,构建现代化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应该不断鼓励和要求财务人员进行转型,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管理会计人才的跨越式发展,而且能够加快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发展速度。[2]管理会计职能下的财务人员转型,是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加强财务人员转型,不仅能够推动管理会计的整体发展,而且能够推进会计升级,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而且能够为企业创造有用的财务信息,保证企业日后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模式
在企业传统财务管理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财务核算作为基础而展开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但是这种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促使财务管理的方向以及职能重心有所转变,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而且能够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当前信息化社会时代的发展影响下,财务人员不再需要利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一些账目进行手工记录,而是可以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录入,不仅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而且能够保证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3]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不仅能够降低财务工作难度,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辅助财务人员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二、当前管理会计职能下财务人员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缓慢
当前在社会经济以及市场竞争的影响下,企业想要占据有利位置,就需要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所以管理会计职能下的财务人员转型也显得更加重要。企业想要推动财务人员转型,就需要了解转型的实际目标、具体实施方案以及预期效果,这样才能够保证财务人员的具体转型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企业为财务人员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作为转型依据,提供切实有效的内容来辅助财务人员转型,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会计职能下财务人员的转型效果和质量。
(二)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
根据当前的形势来分析,虽然管理会计职能下财务人员的转型问题逐渐得到企业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没有给予更多的转型资源和帮助。特别是当前管理会计教育的实际供给明显存在问题,财务人员在转型期间,想要寻求培训渠道非常困难,即使参与相关培训,效果也并不是很明显,很容易造成财务人员自身的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甚至是停滞不前。这样不仅浪费财务人员的时间、金钱,而且还导致财务人员的转型效果不理想。现如今,一些高等院校在管理会计的课程设置和安排上,缺乏时效性和有效性,高校管理会计自身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导致财务人员的转型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当前很多高校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在课程实际开展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性,很难取得良好的成效。另外,在课程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很容易导致财务人员的转型出现问题。这样不仅对人才的培养产生影响,而且很容易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管理会计职能下财务人员的转型措施
(一)转换财务人员的角色定位
财务管理在一个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财务人员的发展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这种形势下,为了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当中占据有利位置,为了能够提供给财务人员更好的发展机遇,管理会计职能下的财务人员转型就显得更加重要。传统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会陷入手工记账或者是其他一些烦琐的事物中,对企业的管理层战略决策或者是一些其他运营项目并不是很了解,同时也并不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支持。[4]财务人员只是单纯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没有对管理层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更加没有办法为管理层提供切实有效的财务决策依据。
而在当前的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在管理会计职能下,要求财务人员进行转型,提高企业现代信息化的建设以及实施,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管理的有效升级,而且能够给财务人员自身的发展提供良好?C遇。在这种形势下,传统财务人员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整体发展需求,财务人员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及时进行转型。因此,财务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企业服务战略意识,从根本上转换财务人员的工作理念,结合现代企业的财务工作,对传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于财务人员的整体需求,而且能够提高其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管理会计职能下财务人员的转型,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
(二)加强会计理论科研的整体投入效果
虽然当前企业对于管理会计职能下财务人员的转型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想要切实有效的实现管理会计职能下财务人员的转型,就需要提高企业财务人员自身的意识,提高企业全体人员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力度。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社会分工的细化越来越明显,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其自身的作用和影响力。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要加强对会计理论科研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够保证财务人员的整体转型效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国家加大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科研投入,不仅要求企业加强重视力度,还需要相关高校的学者或者是专家积极引进管理会计的一些国际、国内的先进、成熟经验。在这个基础之上,结合我国自身财务市场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我国独有的管理会计体系。另外,在当前信息化社会时代的影响下,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进行有效结合,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方便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获取到有效的财务信息资源。其次,企业可以利用其自身在管理会计实际操作中的实践优势,将企业内部自身的管理会计系统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和创新,不仅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市场对于管理会计的整体要求,而且能够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推动财务人员的转型。
四、结语
邮政物流行业财务管理近年来发展很多,取得了较多的成绩,但在成绩背后,我们也不可避免的发展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邮政物流行业的财务管理经验,总结与邮政物流行业财务管理有关的资料和文献,总结了如下邮政物流行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业务产品多,损益核算不精细;分支机构财务监管不到位;财务信息系统无网络优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二、加强邮政物流行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加强邮政物流行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邮政物流行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财务集中核算、加强横向对比;不断提升邮政物流行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在邮政物流行业采取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
1.加强邮政物流行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信息化管理是财务管理不断发展所必须要追求的。邮政物流行业的财务管理也必须要走信息化,网络化之路。随时掌握网运生产动态情况,建立健全物流网络规章制度,力求以最简单方式,最低的成本,显现预订产品的营销和服务。邮政物流行业要应用优化的财务软件,与业务、网运软件对接,数据共享,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
2.财务集中核算、加强横向对比
加强对财务共享中心操作规范性的检查,从而实现全省会计核算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确保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不断提升邮政物流行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直接关系着邮政物流行业财务发展水平。因此,不断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意义重大。为此,必须从多方面提升财务人员的水平。首先,要定期的为财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财务管理人员不断的学习更多的新的财务知识,了解更多的适合物流行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其次,邮政物流行业财务人员也要多向其他物流公司的财务人员学习,学习其他物流公司的先进经验,将适合的并且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吸收到邮政物流行业财务发展中。另外,要对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考核,强化内部竞争,只有员工感觉到压力,才能更多的努力,才能让企业更好良性的发展。
4.在邮政物流行业采取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目前提出的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于邮政物流行业的财务管理同样适用。邮政物流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各方面非常扩散,在财务管理中存在很多粗狂的地方,因此将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引入其中,是非常适合的。这样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让所有财务人员意识到精细化的重要性,将精细化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这样邮政物流行业财务管理就会相应的上到一个新的台阶,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都会大幅度提升。
三、总结
关键词:医院财务人员素质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作为医院的财务人员,大都对医院的运行与发展做出了自身的贡献,财务人员也付出了许多努力与辛苦,同时也会有一定的业绩。但是,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有贡献、优点的同时也有着一些不足,直接影响着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与观察,对医院财务人员的情况做出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仍需要提高,知识更新速度较慢,跟不上管理理念的发展速度。业务处理上不够规范,规避风险的能力不足。对医院的临时性的工作,及时性和准确性仍然不高。上岗工作一段时间后,部分财务工作人员思想上存在问题,进而影响了工作状态。
(2)对内对外协调关系的能力不足。在医院内部怎样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怎样于不违法的前提下为各个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医院业务的发展。这些情况,往往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和外部单位如药厂等的联系协调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3)对医院财务人员的管理制度还存在问题,奖惩与激励方式上有着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财务工作人员数量少,财务工作量较大
财务管理工作有着较大的工作量,对财务人员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有合格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必须有较高个人素质。但往往医院的财务科室的工作人员只有二到三人,普遍存在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的情况,往往许多工作累积到一起,特别在月末与年终总结时工作量大,必须和别的部门联系的工作较多,而此时别的部门也忙于各自的工作,不善于。即使在平常的工作实践,财务人员也都忙于繁琐的日常工作,参加学习的时间少,对如何完善管理方式方面能投入的心力更少,由此对医院与个人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财务人员容易被边缘化
医院属于实际业务单位,以完成业务为重点,一切工作都要以围绕为具体业务部门服务为中心,但财务部门做为医院的监督核算部门,在负责核算工作的同时肩负有监督的职能,而非医疗等实际业务部门。所以,财务人员容易被边缘化,从而对财务制度的具体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财务人员与财务部门管理不明确
现阶段医院的财务人不但由财务部门管理,而且由于财务部门的敏感性,医院领导往往也会直接管理。这使财务人员处在了一个相对特殊的位置,这种特殊性就是决定了财务人员要受到双重领导,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接受本级机构领导,但在具体涉及到财务人员的自身利益时,双方面又都没有明确的管理,这就在工作中产生了考虑得与失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素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大力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医院财务人员要多方面强化财务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地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充分掌握财务工作的方法,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随着计算机与财务软件的应用,财务管理的方式、工具、环境都会产生革新。因而,财务人员必须要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财务软件的使用。
(二)加大财务人员培训教育的力度
因为财务人员平时的工作较为繁忙,完全脱产来学习的时间非常少,医院可以实施上午工作,下午学习的形式,为财务人员开展多种多样的专业培训班与技术交流活动,或举办会计业务、财务基础知识、专业法规等多方面的学习课。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对财务人员处理各项目业务时要求他们懂法合法、按章办事、依法办事,将对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层次,从而让财务人员可以对国内外财务管理的情况与管理理念有着充分的掌握,能够学习到优秀的财务管理方式,充分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的各项义务。
(三)制定高效、实用的规章制度
在政策制定方面,医院在制定与财务相关的规章、制度过程中,要把财务人员的现实情况作为参考,多方衡量其是否适用。如果某些规章制度没有结合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财务人员执行时就会产生抵触心里,或者只会造成财务人员的负担,而财务人员则采取相关对策进行规避或模糊处理,使这些规章制度失去意义。在财务人员的管理上,特别是关系到他们的发展与利益的时候,要尽量考虑人性化,让财务人员为工作付出了许多的状况下能够收获到合理的回报,这样会避免造成付出与回报不相协调的局面,从而避免出现降低了财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情况。
(四)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敬业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
财务人员需要有较强的执行能力、敬业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财务执行力就是可以按时保质的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充分执行医院的财务规章制度,对医院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前提与最起码的保障。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协调、沟通能力。遇到矛盾时,首先必须以医院利益为重,认真执行会计法,执行医院的财务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并不是僵化的去执行政策,而是在不违反医院规章制度的情况下,使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郭文梅.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做法[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8)
[2]许苹,王吉庆.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3,(1)
[3]田薇,崔建成.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资金管理
前言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从宏观经济上看, 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从微观经济而言,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 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
1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作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该目标主要针对上市公司)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该目标主要针对非上市公司)。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途径是提高报酬率和减少风险。企业报酬率的高低和风险的大小又决定于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利润分配政策。因此,财务管理的具体作用在以下方面得以体现。
1.1 合理地筹集和管理生产经营资金
筹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资金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血液的人一样, 后果可想而知。因而,筹集资金是任何企业诞生、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财务管理部门都必须为企业筹集足够的资金, 以偿还债权人并满足企业生产发展和企业扩张的需要。强化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2 科学地进行企业投资决策
投资是指以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在我国,20 世纪80年代初就有企业家呼吁, 没有充分有效的数据就没有科学的决策, 没有科学的决策就没有科学的管理, 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企业的永续发展。但至今仍旧有不少的企业没有经过合理的投资可行性分析就盲目投资,导致的结果和教训惨痛。投资决策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从企业生产经营结构、固定资产的买卖、技术改造的实施等决策, 到企业经营中的扩张或收缩决策等等。而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是靠财务管理来度量的。
1.3 适当地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是指在公司赚得的利润中有多少发放给投资者, 有多少留存于公司作为再投资。过多的利润分配影响企业再投资的能力,会使企业未来的收益减少;过低的利润分配又会使企业的投资者产生不满。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税收、法律对公司利润分配的限制,未来公司的投资机会,各种资金的来源及成本, 投资者对当期收入和未来收人的偏好等。每个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最佳的利润分配政策, 也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4 准确衡量企业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它是任何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都客观存在的。由于经营风险是生产经营本身的不确定性, 因而只能根据有限的资料和经验衡量出一个较为准确的量化指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在企业经营中形成两种趋势:一是企业经营的风险扩大,风险的衡量日益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 二是风险投资风靡全世界。由于高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的高收益, 一些企业纷纷投资创办新兴科技型企业, 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 并热衷于选择那些风险大的项目进行投资。为增强风险投资的有效性,就更需要利用财务管理来研究风险控制问题。
1.5 预测、控制、评价企业的投资报酬率
管理过程强调的是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评价。财务管理的过程也是如此。在投资风险相同的情况下, 投资报酬率可基本体现企业的经营效果。有效地监督投资报酬率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潜能,创造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辉煌的工作业绩。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看, 因对投资报酬率缺乏管理, 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实例比比皆是。通过对投资报酬率的管理可以制定财务目标;选取最佳的投资方案,标正经营方向,制定管理制度,修正经营偏差,开展投资评价工作。
2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健全的会计工作程序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直接影响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其主要表现在: 一些单位因为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任意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等。这些情况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企业会计信息的正确计量, 致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2.2 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要由财务人员来进行。但目前不少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有随意记账、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的现象。有些财务人员连财务管理中最基本的指标如贴现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净值报酬率等都不了甚解。还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责, 参与或独立进行违法乱纪活动。这些问题必然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未
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不能随主观意愿定位。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短缺经济状态下, 企业管理实质是以生产管理为主, 完成了生产计划也就完成了企业的目标。在如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者的具体行为模式已经很难把握,成本、价格等指标就成为了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决定因素, 企业不得不从市场上引入竞争可接受的指标并把它分解到企业的各方面各环节, 使企业的产品最终能为市场所接受。但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不少企业经营者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经营决策是靠“拍脑袋”想出来的。未经科学财务分
析的决策数据,至少会导致投资效益不佳。
2.4 企业办社会,赤字保福利
国有企业人员多、包袱重的问题一直很突出。国有企业除了直接生产经营之外还进行大量的非生产性活动, 如企业办学(指普及型学校)、办医院、办幼儿园、办劳服公司、办生活服务公司、企业承担离退休人员、公共设施建设乃至还包括一些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如公、检、法及市场管理)等等。这些活动大多带有纯粹福利性、供给性和安置性的特点, 即这种行为或职能不考虑经济效益问题, 只是从职工的生活福利出发,或者不是主要考虑劳动生产率,而主
要考虑人员安置的问题。这些福利单位赤字越来越大,挤占企业流动资金,从支出上看,因为关系到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很难控制,成为财务管理的盲区。
2.5 亏损严重,蚕食企业资金
经营成果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状况。在各种资金来源中最可靠的、资金成本最低的就是由税后利润转化的自有资金。亏损严重的企业中, 不仅无法增加自有资金,而且会使原始资本的净值减少,使资本结构恶化,财务管理职能趋于弱化。
3 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些思考
3.1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整个会计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否, 不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而且还反映了企业会计工作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要的就是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合理运用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个不同层面的监督手段, 防止和及时纠正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正确的数据基础
。
3.2 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
完善的财务管理需要财务人员有很高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知识, 而且还要熟悉生产控制、金融保险、证券期货、预测决策等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 并且要有较强的分析研究、理性判断、综合决策能力。而现阶段的财务人员大部分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另外,由于法制意识薄弱,当企业中有违法违规行为时,大部分财务人员不能理直气壮地制止和纠正。因此企业要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 抓好在职财务人员的培训, 不断充实和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应当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专业知识培训结合起
来,促进财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使财务人员能够全面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
3.3 全面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企业经营者应该认识到: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既是思想方法问题,又是实践活动, 既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又要在实践中尊重财务人员的劳动,尊重财务人员的工作成果, 全力支持财务人员搞好财务管理工作。就财务人员而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是以财务人员为中心,财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财务人员应以企业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去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其他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提供财务数据,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配合财务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3.4 分离或淡化企业办社会职能
一是学校、医院等要争取交给社会来办。暂时不能交给社会的, 应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支行为,强化盈亏意识。二是职工食堂等, 对这一部分的职能可以按照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原则来分离。也就是可以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分职能的提供,把原来由“无偿”、“低价”提供变为“有偿提供”,变福利部门为服务部门,引入社会力量,产生竞争机制,然后逐步实现后勤部门与母体公司的分离, 实现后勤服务的社会化,逐步实现自负盈亏,最终完成
对该部分职能的分离。
3.5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步伐
一是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吸纳多方面的资金,增加资本总额,分散投资风险,开拓资金渠道;二是对有条件的单位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 提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三是树立投资风险意识,合理地规避风险; 四是积极争取贷改投和债转股政策,提高资产使用效果;五是建立流动资金补充制度, 注意将税后利润的一部分补充为流动资金, 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六是实施淘汰制度,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及时关、停、并、转、破,以免
发生更大的资产损失。
4 结语
企业中还存在浓厚的小农经济意识,长期形成的重生产轻财务、重人事轻管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收支分类改革等,对学校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整体参差不齐,财务基础较为薄弱,较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工作改革的需要。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财务人员身兼多职任务繁重,处于顾此失彼的应付状态。教育经费集中统管后,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业务,学校财务人员身份就是报账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食堂、营养餐、工会等账都由一个报账员做。虽然全县所有学校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教育经费的统计等工作由核算中心来完成,但是需要报账员的配合。因此报账员除了报账外,还要完成预决算统计、国有资产管理等大量的会计统计工作。许多学校地处偏远乡村,到县城核算中心报账或是到机关单位办事,光是赶路就花去了很多时间。加上学校人员配备不足,常常一个人承担几个人的任务。报账员更是身兼数职,既是会计出纳,又是采购员、总务人员等。
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同时又是教师,还有不少学科的教学工作。白天上班时间要备课、上课,干一些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杂事,等到下班后,还得加班做财务工作。常常是干了后勤管理、财务工作,教学工作又落下了;干了教学工作,后勤管理、财务工作又落下了。常常处于顾此失彼的应付状态,根本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专”财务工作,学习钻研业务。
(二)缺少专职财务人员编制,财务人员缺乏专业化知识。农村小规模学校没有专职财务人员编制,报账员多半是半路出家,全部由教师兼职,没有专业化、系统化地学习财务管理及会计业务知识的经历。其财务管理知识及会计业务知识绝大多数来源于前任财务人员的言传或同行间的交流。还有很多财务人员,会计业务知识只是从前任财务人员的会计账簿及会计凭证中获取的。因此他们会计基础薄弱,对财务制度不够熟悉,对会计科目的运用难以作出正确的抉择。
(三)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当前学校绩效考核,以主要学科的教育、教学成绩作为个人成绩的量化指标。财务人员往往从事非主要学科的教学,成绩不好量化。于是,就通过教代会决议或者根据平时表现,适当给予评价。财务工作是“隐性”的工作,不像任课教师,周课时有几节被他人一清二楚看到。在教师心目中,财务人员一天到晚没干什么正事,见不到什么成绩,所以考核分值通常比非主要学科任课教师还低。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方面也得不到认可,导致财务人员情绪低落,缺乏进取心,常常是得过且过。
(四)财务人员变动快,财会队伍不稳定。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乡村,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付出与所得失衡,教师“孔雀东南飞”现象屡屡发生,也导致财务人员流动改行多。再是县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调走了基层学校一批财务骨干进入核算中心。接替的新手,由于没有工作经验,业务工作能力较弱。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及会计业务水平一直处于较低层次,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的策略
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队伍建设,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的策略,作以下探讨:
(一)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财务工作中去。农村小规模学校领导要理解、支持财务人员的工作,要从制度上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让其从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财务工作中去。强化制度管理,从源头上解决财务人员工作的单纯性,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思考,静下心来做好账、理好财、管好物。
(二)建立健全财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压力大,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让他们与从事教育教学的广大教师享有同等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权利,提高财务人员的满意度,激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业务水平。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从会计基础、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考核,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做好会计电算化及资产管理软件化的推广培训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财政部门要从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财务人员心中有“法”、有“规”,操作规范化。
(四)注重财务梯队的培养,充实稳定财务队伍。财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人员梯队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财务队伍梯队培养纳入专业队伍建设范畴整体考虑,每年适当引进优秀专业财务人员充实基层财务队伍。各学校要培养思想道德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同志充实到财务队伍中,注重选拔和培养财会骨干,关心他们的成长。
(五)建立横向“财务人员联邦互助组”,增进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建立全县农村小规模学校“财会人员联邦互助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交流活动,成立学习研究小组,探讨共性问题和“疑难杂症”;探讨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最优方案。培养出一批业务骨干,提高财务队伍整体素质。
总之,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必须以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财政部门为指导,各农村学校领导积极配合,切合实际地稳步推进。提高的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业务水平,同时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起来,实现农村小规模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人们传统的会计观念是“簿记与计量”,衡量属性是会计工作的内涵,记账、算账和报账被理解是会计的唯一职能。过去,财务人员常常被称作“账房先生”(意即在账房算账的先生)。通常的财务会计工作,一般只需要将业务活动以原始凭证表达并转化为记账凭证,于期末将企业发生的日常经营活动完整记录,以报表并辅以说明的形式向相关管理者报告,接受相关管理者审计与监督,执行相关管理者就企业会计活动所做的监管决定等,即完成了一定时期的所有财务工作。
随着投资者和经营者分离,以及相?P政府部门监管的需要,有关各方要求财务人员在核算经营活动的同时对经营活动加以监督。现实中,企业往往仅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对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一般较少参与管理,更不用说决策,会计人员常常是企业非关键人员,地位一般。这除了受传统的观念制约、会计人员自身故步自封之外,主要与长期以来企业发展的动因、企业领导的认知、其他人员对会计的了解等综合结果有关。
二、财务工作者面临的形势与变化
(一)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
当前企业外部环境出现显著变化,一是国内GDP增速降低,企业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如何统筹现有资源、化解困境、更好地向“互联网+”领域进军,是财务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二是金融领域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融资方法、渠道增多,资产证券化品种丰富多彩,新型金融工具层出不穷,但资金面时紧时松,利率、汇率波动加大。企业资产、负债项不再坚持原有属性是常年不变,每一个类项可能都是企业资金来源,也可能是风险敞口,复杂的交易业务并行着法律、税务、利润风险。
三是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传统业务经营更多地采取赊销、分期收款、附回购义务的销售、特殊协议安排的销售和价格不确定的销售。同时“互联网+”下,企业无形资产销售(例如游戏、视频、交易)等业务形态快速推进。企业经营计量面临诸多挑战,经营成果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四是国内税制改革启动,全面实现营改增,征收资源税、环保税等,这些需要企业财务管理者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增强企业经营成果的稳定性。
五是随着国际化、市场化竞争的加剧,风险因素累积,需要企业财务人员随时预防,但防御面更广、纵深更长。简单来说,企业有投资风险、并购风险、资本运作风险、成本费用风险、资金管理风险、现金流风险、市场风险、会计与报告风险,等等。
以上种种变化都迫使衡量企业经营业务成果的基础队伍――企业财务团队要做好准备,必须克服传统“账房”意识,充分做到“了解活动、匹配资源、掌握合同、做好核算、预判价值、信息可靠”。
(二)财务与业务融合的需求
企业财务如何更好地与业务融合?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资产转化融合。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金融、产业新业态,例如SPV、PPP等结构化主体经营单元。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促进权益结构的改善;利用资产(资本)交易市场盘活存量资产(股权);利用资金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利用金融工具开展套期操作保障业务拓展。同时企业对产品经营、产业经营、资本运营、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的价值创造赋予极大期望,这都为财务管理注入了新内容、新要求。
二是与专业服务融合。企业的业务管理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面对的科技元素越来越多,财务人员需要使用更多科技元素。未来,财务团队要增加与外部专业机构之间的联合作业,如信息化作业。
三是与业务融合。企业财务管理者要学习内部经营活动的专业知识,不能当本企业产品(服务)的门外汉。
四是与人力资源融合。当前财务管理界呼吁企业总会计师(CFO)要积极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力担整合资源重任,挑起投融资决策大梁。其实没有一支素质过硬、技术高超的财务管理团队,光凭总会计师(CFO)一人是不可能完成如此重任的。今后的财务工作要有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及系统,财务管理需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为丰富的人力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更高的团队建设的统筹和把握能力,更好的组织重大事项的活动能力和决策能力,才能应对未来企业管理的诸多改变。
(三)会计技术的变化
过去买卖双方通过约定或合同条款就能以可预知的价格交换产品和服务。现在很多商品交换已经远远不是像过去按“一价”能反映和度量的,像远期产品合约等近年来逐渐增多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和以公允价值计量含有货币时间价值及利率价格因素等事项(业务),已经不是非专业人士能理解和把握的业务。导致企业要么不敢做此类业务,要么听对方一面之词按框架合同类说明签下合约,风险很容易发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是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越来越趋同,这导致国内准则也随之适应调整,随着业务复杂性提高,调整准则是会计领域的新常态,国内的财务人员应适应这种变化。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更多地走出去,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人员不但要掌握国际会计准则,而且还要掌握当地的会计准则。
(四)公司治理的变化
当今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通常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财务人员需要面对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公司管理层、内部其他机构、外部监管部门及利益相关者。财务人员必须走出“账房”,做好与上述各方的信息沟通,及时完成各方要求财务人员必做的工作,才能不辜负公司治理各方的期望。
三、财务工作者转型的思路与路径
(一)转变思路,树立大局观的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理念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是适应财务转型、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首先,应主动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了解财务管理涉及的各项业务活动的发展规划、具体目标和措施,关注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以企业的全局和未来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平衡计分卡等工具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
其次,应有较全面的价值管理理念。财务的价值管理,一是实现财务部门管理职责内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实现财务部门在重点业务中的关键作用,归根结底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目标。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追求企业自身发展,还要为股东、客户、供应商、员工和社会等创造价值。
最后,增强市场判断、竞争对手分析、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为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公司管理层、内部其他机构、外部监管部门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建议及服务。
(二)主动融入,成为业务的关键岗位
如果说财务工作对单一企业是发动机,那对企业集团来讲,财务工作就是信息系统,可以理解为管理各个发动机的系统,形象地说就是GPS。企业集团的财务工作定位就是聚资源、控速度、提效率、防风险的集合。
财务人员要从监督、审计等对立性思维,更加注重与业务融合的合作性思维,要与业务团队同时、同方向考虑业务本质,集思广益,合作解决发展问题。财务人员成为业务团队中主要参与者,才能让领导层和业务人员切身感受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改变其对财务的传统认知和定位。财务人员一要主动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产品(服务)、技术、装备和市场情况,以及经营管理的组织形式、工作程序、制度规定等。二要充分理解会计、财务、税务等法律法规与准则,将其应用积极地嵌入成本管理、定价管理、合同管理、绩效管理、ERP管理等作业平台。三要深入一线,主动参与业务单元活动,在各个业?樟鞒痰阌胍滴袢嗽奔哟蠊低ê献鳎?参与业务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四要不忘初心,履行核算、监督的职能,同时还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与业务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企业价值目标。五要加强各级经营活动工作人员的财务会计知识培训,丰富其财务管理的意识和水平。特别是针对不同经营业务,对其岗位工作人员应进行财务、税务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
(三)聚焦资源,构建分层的财务队伍
财务工作改革目标是沿着企业的产业链延伸,由传统的核算财务向两头延伸,上至企业的规划(未来)发展,下至基层的业务单元活动。这里为财务工作确定一个新的定位,即“规划未来、调配资源、业务增值”。将财务划分为三层,即企业财务(并购、重组、处置企业)、资产财务(预算、决算、统计、内控)和业务财务(成本、费用、资源配置),但所有层级的财务工作都应有核算这一最基本的职能。
转型后的财务管理形成一种“分层融入、逐点贴合”式的并行组织,即形成企业财务、资产财务、业务财务,为企业集团、单体企业、业务单元等各项资源应用提供“策动、调配、增值”的财务支持。同时,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向前渗透到各个业务单元,财务人员要走出“账房”,将财务职能(职责)置于业务起点,从全生态链角度对业务进行辅助决策、活动分析、资源配置,找出业务活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善建议,对决策发挥有效的支持作用。
四、财务工作转型与创新的保障措施
财务转型既不是改变传统的核算职能,也不是把财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测预算、决策支持、内控评价、资金统筹、成本优化、税务筹划等某一方面,而是表现如现代足球所谓的全攻全守,财务火力覆盖企业的所有角落,哪里有企业活动哪里就有财务人员的职责。
(一)转型不忘守纪,学习更加努力,切实提升团队整体工作能力
企业要着重培养特有的财务管理人才梯队,以推进企业财务转型与工作创新。
各级财务人员应有克己奉公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谦虚的工作态度。
各级财务人员要学习再学习,努力做到知识面广、业务本领强。不仅要掌握会计、财务、税务法规,还要熟悉金融、证券、合同、担保等经济法规的相关知识,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培养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判断力,及时为企业发展提供建议,使财务工作在企业各个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
各级财务人员应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相关业务实质。这样,利于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利于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利于更好地核算业务,更好地为经营决策提供基础条件。
财务领导应培养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企业内、外部沟通协调的能力,领导层级越高,外部事务占日常工作的比例越高。财务领导一要重视与政府监管部门、合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产业链企业的工作联系,避免出现沟通不畅、信息失真的问题。二要处理好财务工作与股东、董事会的关系,避免出现程序出错、执行不力的问题。三要处理好企业管理团队的关系,避免事务歧义、工作边界不清的问题。
财务领导要善于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通常较好的工作成果总结不仅能让团队学习好的工作方法,领导的亲身实践更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财务领导应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方面应培养团队成员的个人工作能力,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不推卸责任内工作;另一方面应增强团队的合力,使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大家乐于相互配合、协作,共同搞好财务工作。
(二)主动迎接信息化,优化财务管理工具,全面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进入“互联网+”时代,财务工作既要体现面对的业务经营规律,又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变革。财务管理应主动迎网转型,每一位财务人员要成为特定的CTO――“我的岗位有网络,我的数据可分享”。
目前很多企业正集中精力优化后端系统,例如建立财务共享机制,将企业集团内通用、标准化的核算与报表工作集中到一处解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既能提升集团化企业财务核算效率,又能提升财务基本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水平。同时财务人员要在业务前端落实职责,与业务人员加强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促进财务工作在企业生态链中的布置,特别是信息化从关注后端转向关注前端。
处理财务信息的系统越来越复杂,为了与业务紧密结合,财务信息输入端可能会日趋智能化,可支持各种外设(例如读卡器、手机);开发端需要更灵活、模块化的编程服务;应用终端和系统网络间的业务逻辑将变得更加灵活,更多机会获取各类业务大量数据。财务管理人员已经是或者应该是信息化应用的领跑者。
(三)完善财务人员知识结构,改进财务人员工作方式,提升协调服务能力
财务团队要学习掌握会计准则、财务管理、金融产品以外的价值管理、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技术、营销管理、投融资、企业法律等相关知识,构建综合型的团队架构。
财务人员难免??遇到业务部门穷追不舍地要求财务灵活的事项,这时,财务人员既要以认真的态度“按规矩办”,也要及时提出制度内部可变革或应修改的建议,必要时报请上级批准与实施。
部门级领导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改变的业务活动内容引起的应变且可变的内部规定,但修改前提要符合现行的法规或是上级单位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财务人员在公司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参与公司生产经营与战略相关的重大决策,才能发挥财务人员在公司的重要作用,才能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在公司的地位。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61-03
农村商业银行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比较快。自2011年起,农村商业银行每年新增的机构数量都在120家以上。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截至2016年4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数量达到1000家。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总体运行良好。在银行业协会2016年公布的以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排序的我国前100家银行排行榜中,农村商业银行占据了21席。
一、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核算和管理滞后。农村商业银行不够重视成本和效益的统筹,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成本核算和管理简单粗放,没有科学地开展成本核算和管理,不利于其提高经营效益。比如,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还在使用增量预算法,即以以前的数据为基数,依照费用预算的逐年增加方式进行成本核算,核算方法不科学;当经济效益有变化时,没有及时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进行变更。
2.资金收支管理滞后。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对资金收支、资金账户、资金风险、投资融资等资金收支管理滞后,缺乏科学管理,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比如,农村商业银行在对存款、贷款等资金收支业务的管理上,存在资金收支失衡问题,对资金收支缺乏有效分析和管理。
3.财务预算管理滞后。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预算管理理念陈旧,存在形式化的现象,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程序不够科学,预算管理方式落后,预算执行过程中有脱节现象,预算执行效果不佳,预算编制执行分析欠缺。比如,农村商业银行往往主观地根据上一年营业收入的经验值来制定本年的收入预算,经营计划指标与实际相脱节;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等计划数而不是需求来制定费用预算,导致资金使用上的不平衡。
(二)财务风险管理不足。财务风险主要有财务支付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加大了其财务风险,不利于其业务的开展。而且,农村商业银行的信息通信设施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信息交流不畅,对财务活动的查看、分析与控制等财务监控也不足,财务风险管控方式和理念落后,缺乏创新,影响了财务风险的管控。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滞后。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助于加强其财务资金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成本管理等,解决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而农村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滞后,缺乏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化功能单一,技术跟不上,交互性也差,?]有及时有效地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不能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不利于成本收益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数为464055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数为402432人,城市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数为370124人。从数量上看,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数更多。但从综合素质看,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人员等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所处的地域及其发展平台等原因,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不愿到其就业,农村商业银行也没有经济能力以高薪酬聘请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比如,据属于国家重点贫困县的陕西省宁强县的调查统计数据,2015年宁强县的农村商业银行,70%的从业人员的学历只是高中学历,其他30%从业人员的学历是本科或者专科学历。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对财务人员也缺乏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财务风险管控的意识不强,造成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受影响,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优化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强化成本核算和管理。其一,优化成本认定和费用分摊,实现精细化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应对其人力、物资和信息成本进行整合,按照客户、部门、业务等不同类别分别进行成本认定,并且对成本认定对象划分为存款部门、贷款部门等业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后勤部门等非业务部门,进行全面准确的成本核算。并且,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收益和分摊相匹配的原则,对固定资产折旧费、业务宣传费等各种费用精确计算并分摊到相应的业务或者部门。其二,积极开展定额管理,做好费用定额工作。比如,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定额计算来确定某一时期的费用支出总额,对费用项目进行核算,对成本支出进行分析,分析成本指标的变动关系和变动原因,从而严格控制成本,并优化成本考核。
2.加强财务收支管理。其一,农村商业银行要控制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非生息资产的比例,保持其适度性,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其二,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现金等流动资金的控制以及对资金需求量、投资方向等资金来源和结构的控制。其三,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财务经营指标的考核,强化对财务收支审批和审查,以更有效地增收节支。其四,农村商业银行应采用利率定价、RAROC指标体系等强化财务支出的精细化管理。
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其一,农村商业银行应按类别划分财务预算项目,并按类别制作财务预算编制计算表。其二,农村商业银行应将收支预算细分到各部门,即按照预算项目主管属性,将财务预算项目的编制、初审、执行效果分析等工作分配到预算项目所属的有关责任部门,责任部门负责所属预算项目等。其三,对不同类别的财务项目,农村商业银行应采取不同的预算比例和预算公式标准编制财务预算。
(2)对财务预算要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预测分析和按年度进行总结分析。农村商业银行要对财务预算进行的综合分析和总结,主要是分析财务预算的使用进度和使用情况,对预算编制计划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问题和预算控制的难点,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制定出预算纠正偏差措施。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发挥其计划、控制以及激励功能。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从局部到整体的汇总预算和从整体到局部的分解预算,实现全方位、分层次的财务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及时调整偏差。
(4)做好对财务预算的审计工作。农村商业银行应通过年报审计、财务内控管理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开展对财务预算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的实效。比如,对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的合规性、编制方法的科学性、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审计。
(5)做好对财务预算的监督控制,降低财务预算支付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改进;完善财务预算授权审批制度,明确财务预算授权审批的权限及各财务项目的审批额度;对财务预算项目的核算采取集中报账模式,统一财务预算列支的审核标准;对财务事项列支应加强事后监督。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其一,强化风险意识。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了解财务风险的种类和影响,遵循财务管理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掌握分散风险的方法。其二,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并不断完善包括财务风险识别、预防、控制、评估等环节的适合其发展的规章制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其三,重视降低资金流动性风险,加强对存贷比的评估分析,完善备付金管理。其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控系统。农村商业银行应优化对贷款风险的量化模型,加强内部控制,健全财务风险的预警、监测体系。其五,加强审计监督。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成本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等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有效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
现代医院实现财务精细化运营管理离不开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对医院财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会计制度的改革变化过程发掘出当前医院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并对医院如何进行财务精细化运营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医院;会计;改革;财务管理;精细化
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不少医疗卫生方面的制度改革政策,随着政策的出台,医院在运营管理工作上也随之出现了较大的变更。变更最为显著的是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其工作上的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往年的医院大多数是依靠国家进行扶持的,每一年都由国家拨款一批医疗经费,用于医院的建设以及运营,而国家的医疗改革制度发生变化后,这一模式就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国家对医院的财政扶持力度变小,每年提供很少的资金补贴,转而出台一些医疗税收优惠及自主政策,使医院更为依赖自给自足。如此一来,医院就必须更加切合变革情况,落实会计制度改革的措施,以精细化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医院的正常运作。
一、会计制度的改革过程
论及财务精细化运营,则必须对会计制度的改革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自改革开放之后,首个会计制度也是在当时出台的。首次改革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匹配,以使之符合当时国内企业发展的需要,环境发展的需要。随后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了第二次的会计制度改革,参考当时国内主流的会计制度规范章程,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了会计制度所包含的内容;1993年至今会计制度一直趋向于国际化,凸显改革开放的优势,在93年的这次改革中,会计制度更为详细,而会计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能满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始至今日,会计制度的国际化进程已完全成熟,它在不论是企业或是事业单位中都担任着核心的角色,是其首要的关键点。
二、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意义
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并非是表面上的变化,而是使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全面的变革,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更为精细化,管理也更加严格,而医院的财务体系也得以完整的形成,确保了医院的财务部门工作的稳定,避免了许多失误的发生。另外,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也得益于会计制度的改革。
三、医院财务管理所出现的困难
(一)财务部门统筹管理缺失
如今大部分的医院因自身以医疗为主,院长自下都是学医出身,不大重视财务部门,对财务工作也看待得比较轻,因而财务管理却显得有些宽松,特别是不少医院只是实行财务的内部管理,而许多的问题都需要依靠财务人员自己去解决,时常会发生工作没有秩序的状况,财务领导层在其中没有发挥到主导作用。许多领导只是从每个季度的财务报表中浏览数据,察看医院的整体情况,做大致了解,而非实质性的深入其中,缺乏了实性管理,统筹不善。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医院也引入了更加高科技的医疗设备,而财务管理却没有跟上步伐,不少医院仍然利用老套的管理技术,没有借目前信息化的大势进行统筹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而现有的软件只能做财务核算与管理两个方面,时常造成数据不一致,没有实现信息交互,造成“信息孤岛”的情况。
(二)财务管理缺乏可实性的规范制度
作为医院的核心部门,财务部门关系到了医院的资金运营情况,若是财务部门本身缺乏实用性的管理制度,会导致财务工作秩序混乱。比如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松懈,数据处理马虎,致使资金流向不明;或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只是走过程,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作用,妨碍了医院的正常运转,给医院造成财产损失,这些都是财务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影响。
(三)财务人员极大的工作压力
不少医院每年都在扩充自己的规模,患者也逐年增多,再加上很多医院的财务部门并不招收新的员工,财务人员数量较为固定,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逐年增大。如此一来,财务人员势必在工作上疲于应付,必然会导致财务管理上出现更多的纰漏,财务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医院的财务人员工作能力有强有弱,加上医院不注重财务知识相关的职业培训,使得医院时常会发生财务错误。
(四)缺乏完善的财务考核制度
完善的财务考核制度能够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秩序,提高医院的财务运营效率,而完善的考核制度能够更为全面的审查财务工作,直接反映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利于医院进行财务人员的培训、选拔和淘汰,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但就目前而言较多的医院都没有设立财务考核制度,即使设立了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经常会出现擅离职守、迟到早退的情况,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
四、会计制度改革实现医院财务精细化运营
(一)改革促使财务统筹管理
会计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制度改革后,医院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的统筹工作就更为细致,财务系统的操作运转也更为规范,财务部门高层也就对日常工作更为注重,管理工作也就不再只是表面,而是更加实际而基础的工作,如此以来就能更为全面的评判财务系统整体的工作能力,也能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水平。
(二)制定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形成精细化的管理章程离不开会计制度的改革,这是财务工作的基础依据,也是财务人员工作必须遵照的标准。医院要根据会计制度制定出切合自身发展环境的、适于财务部门管理的规章制度,保证财务运营的有章可循。
(三)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缓解压力
因许多医院每年建院规模的扩展,就医人数逐年增长,医院的财务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就需要重视,扩招财务人员,聘请新的财务人员以减轻现有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工作压力。并且,要经常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的职业知识,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从根本上促进财务系统的正常运作。
(四)完善财务考核制度,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精细化运营
精细化的管理是使医院财务部门的各个工作环节、工作步骤达到有顺序的,有条理的,层次分明的效果,它是会计改革的核心内容。医院制定出严格的财务考核制度,还要强化对日常财务管理的监管工作,在当个季度的财务考核中及时发现问题,出现财务数据失误要及时更正,规避财务风险,以保证财务系统的安全,使医院正常运营。同时,要加强医院的成本核算的管理,调整收入结构,控制药占比,达到全成本费用优化预控,在此基础上,重医德医风,重技术水平,重服务质量,以此优化绩效考核方案,使之互相挂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医院经济活动的监管水平。
(五)整合财务数据,采用HERP的管理理念,运用BI系统
为解决“信息孤岛”这一问题,医院实施成本核算,可采用HERP的管理理念,统一数字字典与统计口径,对医院的会计、绩效、成本、资金等各方面财务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利用BI(businessintelligence),即医院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将数据转化为知识,使医院能够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HERP也叫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在新医改的模式下,为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HERP专门对会计、成本核算、物流、资产、绩效考核以及预算管理进行了财务一体化愿景规划。采用HERP的管理理念最难以解决的是医院的各个信息系统并非处在一个平台上管理运行,业务数据不能共享。而结合BI系统后统一数据编码规范,建设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挖掘,通过管理要求对异构数据进行重整,设立医院的经济数据资源库,可实现互补,有利于医院进行财务管理,达到精细化运营的水平。
五、结语
医院不论作为非营利性为目的事业单位还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单位,作为体现民生的的焦点,要充分发挥医疗服务的作用,就应当先进行好财务部门的工作,结合国家会计制度改革的政策,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利用新型的财务管理软件,以及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财务管理,扩招财务人员,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再加上医院自身的条件,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医院财务系统的整体水平,唯有如此,才可以促进财务部门工作的有序进行。
作者:杨敏 单位:沈阳仁济医院
参考文献:
[1]海峡两岸医院经营与管理对比研究课题组,王志华,黄德海,王冬,杜.管理型幕僚与医院精细化管理——以长庚医院为例[A].2011清华医疗管理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
[2]谭鬓鬓,蒋葵,钱鸿飞,张伙生,范琼菲,钱旦敏.我国数字化医院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医院,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