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重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园林施工;技术流程;技术难点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生活理念和城市管理理念的巨大变革,不同于以往青睐于修建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环保、自然成为了新兴的主体,城市基础设施也是在逐步的围绕这两个主体进行配套建设。要打造生态城市,一个最为重要的方法就是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因此,城市园林建设成为众多城市的首选。城市园林规划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园林的选址布局到园林植被的育种、栽种,再到园林管理,这期间,充分的体现了园林系统规划技术、园林植物培养栽种技术以及园林管理技术的价值。毋庸置疑的是,园林施工是整个园林建设的重头戏,也是园林建设中技术含量最为复杂、技术难点最多的流程,本文从分析园林施工的整体工作流程出发,对于园林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于园林施工中的植被种植、园林规划以及园林管理中的技术特点进行了阐述。
园林景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动态,在园林施工中也凸显了新技术对于提高原理施工效率的广泛意义,同时,由于园林管理涉及的内容复杂,从管理方法和管理人员的培养上也是园林施工中的一大技术难题;在园林施工中我们也要看到现存的问题还很多,无论是从园林景观效果上来讲,花叶搭配不合理、草灌乔的相互结合不够、生物多样性的配置表现力不足以及景观层次性不好等等都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我们将有针对性的对园林施工中的一些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结局方案。
1 园林假山建设中的技术难点及其解决对策
城市园林多坐落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地形起伏较小,难以利用天然的地形条件来构造原理的假山山体,因此,假山制作过程中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搭建假山,还要充分考虑假山与植被的兼容性以及假山对于当地环境的污染程度,而且在实际施工中,假山搭建时带来的粉尘、噪声污染以及假山土壤深度不够带来的植被低成活率的问题。因此,这对于园林设计者和施工方来说都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假山应当尽量利用其他施工项目中的土方和石方来搭建,通过逐层回填堆积,既能保障假山山体的自然性,保障植被的生长养分,对于施工效率的提高也是极为明显的;对于设计者来说园林建设应当尽量选址在那些地形起伏较为明显的地段,方便园林取土和地形重塑。
2 园林树木、花卉栽种中的技术难点及其解决对策
考虑到园林是一个重新构造的生态环境,为了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保护本地的生态环境,园林植物大多采用的是本地植物,但是由于原理的土壤肥度不够,往往还是难以成活,补种率很高,这大大的提高了园林数目栽培的成本,同时对于园林花卉的培育,选用什么品种的花卉、花卉之间如何搭配布置、不同花卉之间是否会造成生长抑制都是让园林施工即为头疼的事情。针对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园林施工中,要尽量的选用本地的苗圃的数目进行栽培,提高树木的适应性和成活率,同时对树木进行分批次栽培,保障成活率。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较为严苛的花卉品种,适当的做好土壤预填,提高土壤肥力,根据不同的花卉品种和生活习性,对花卉进行合理的布置,保障花卉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不同的生长周期能够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3 园林施工管理中的技术难点及其解决对策
园林施工管理是园林工作的舵手和风向标,当前园林施工管理上的技术难点主要是来自于两方面:首先是园林施工管理体制混乱,基本上还停留在建筑施工的阶段,指向性不明确,这大大影响了园林施工的专业化程度;其次是园林施工管理的管理团队专业性不够强,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还存在大量的疏漏。因此,针对以上两点,在实际的园林施工中首要的是要完善园林施工管理体制,明确园林施工的项目规划,规范园林施工的技术流程,对于园林施工的分工情况的责任意识进行强化,最终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园林施工队伍。其次,对于园林施工管理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园林专业知识培训,对于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流程、技术难点以及常见的施工问题和解决方案要有所熟识,增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 总结
园林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虑环境地形因素、植被栽种因素以及园林设计方案的影响,也要对园林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在保障园林施工建设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同时,更进一步的提高园林施工企业解决园林施工技术难题的能力,为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园林建设施工单位做好技术积淀。
参考文献
[1] 叶颖,论园林施工的技术难点与管理措施,民营科技,2011(9)
关键词:园林;施工技术;措施;难点处理;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园林的景观设施建设可以反映出该城市的精神面貌以及城市形象的好坏,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增大,可以使人们感觉到生活环境的和谐,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定的清新的空气,给人们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但是,在当前的城市园林建设施工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以及施工的难点,需要园林建设员工不断的实践探索,力争用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当前园林施工中所面临的困难。
一、当前影响园林施工困难的因素
当前,我国的园林施工工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园林施工工程发展的时间还不长久,经验也存在很多的不足,这就导致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让相关的工作人员措手不及。影响施工困难的因素有很多,如:
(一)园林施工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园林施工的的前期工作很重要,也很复杂。施工前的放样以及估算园林施工的施工量等技术相对来讲都是一大考验,地形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技术上的困难。这个影响因素带给施工人员困扰非常复杂,由于地形对园林施工工程很重要,但是地形因素往往又是不可改变的因素。因此,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努力的去适应影响园林施工设计的地形因素。
(二)园林施工受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
园林施工建设工程也受周围的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园林施工建设对周边的环境、以及气候的依赖性比较强,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园林施工的施工自由,受当地的气候环境的影响,园林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只能选择本地的适应性强的植物,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植物选择的自由。
(三)园林施工中假山建造的影响
园林施工建设中假山的建造往往需要较强的稳定性,这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技术上的难度,园林施工假山建造过程中,一旦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较低,将会直接导致假山建造的稳定性下降,也很有可能给日后游玩的游客带来伤亡。
(四)园林施工中原始土壤的影响
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植被因为原始土壤的原因而导致存活率快速下降,因此这就成为影响了园林建设施工中植被种植的一大影响因素,也给种植技术增加了技术难点。因此,园林建设施工的员工需要经常的补种一些植被,这不仅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投资的成本,还会延误园林建设的工期,成为了种植技术的一大考验。
(五)园林施工中员工自身素质的影响
当前,由于我国城市化的速度不断的加快,国家对园林建设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我国园林建设快速的发展,从事园林建设的工人数量也急剧的增加,这就导致了员工们的技术水平参差不急,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甚至有些员工没有足够的园林设计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这就给园林施工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难度。然而,园林施工与其他的施工技术不同,园林建设的施工需要员工具有一定的技术特点,员工需要有一定的美学的基础,以及一些艺术的眼光。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进行园林设计,才能使园林的设计更加的完美。
(六)园林施工中施工管理的影响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园林施工管理都还没有完全统一标准的管理措施,我国的园林管理大多属于粗放管理,技术含量比较低。园林建设后,后期专门员工进行管理修剪、除草等。导致花园绿地凌乱不堪,病虫没有人防治,导致出现园林植被存活率减少等现象。还有一些法制观念比较低的市民,在花园中乱折花草树木,踩踏草坪,毁坏绿化环境等行为也是经常出现的现象。
二、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园林建设施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园林施工人员,也给园林中的植被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
(一)园林绿化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的措施
作为参与园林建设施工的施工人员,首先应该把园林的发展放在建设的首位,做好园林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尤为重要。例如,施工人员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结合园林建设的建设意图以及建设思想,然后思考园林建设的设计方案。总的来说,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事宜个比较复杂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建设工程,其中它的建设主要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技术、用于施工工程机械、劳动力以及工程程序进度等。另外,组织绿化施工方面包括:指挥系统、施工分工、责任范围以及施工队伍和任务分配等等。
(二)提高园林施工相关人员的技术技能,加强技术控制与管理
园林建设施工中,施工艺术提高的主要方法有:增强施工人员技术施工的能力培养,以及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对员工的技术培训的投资成本,使员工的技术水平在已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另外,还要根据员工的技能来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以为施工的专业人员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建设单位方面要保证人才的稳定性,充分的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并对园林建设施工中所遇到的技术难点采取科学的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
(三)统一规范园林施工工艺的要求
园林施工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就要统一规范园林施工工艺的要求。
1、统一选苗
园林施工工艺首先要统一选苗。通常情况下,园林施工建设工程开始后,往往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选出最优质的植物苗,这就要求采购人员要具有一定的选苗上的相关知识以及经验,并且能运用生物学以及生态学来进行辨别植物苗是否存在虫害。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在运输的过程中,不能够将幼苗的根系浸伤,还要极力的避免人为原因将幼苗损坏。
2、对园林土壤进行优化处理
由于园林建设中,土壤的质量直接的关系到园林植被的生长情况以及生存率,所以在进行植被种植以及移栽前,要对园林土壤颗粒、含水率、渗透、ph值以及肥料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对不符合标准的土壤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除此以外,还要根据植物幼苗的大小来决定种植坑的深度以及形状等,为日后的施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病虫的防止工作也要做好,及时修剪幼苗的形状,严格的按照图纸上的设计进行种植。种植后,及时的进行浇水处理,要确保24小时内幼苗的根系都浸泡在水中。
总结:
当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城市化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很多城市都开展了园林施工建设工程。园林施工建设的开展,不仅可以绿化环境,维护本城市的发展的形象,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以及城市的文化水平。但是,尽管园林建设施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施工技术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点影响着园林建设的步伐。为了加快园林建设的步伐,针对施工技术上的难点,我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例如:优化园林土壤、统一园林施工工艺、加大对园林施工建设人员的技能培训等。这些都有利促进于园林建设施工能够顺利的完成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移山,园林施工进度与工期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9(07).
关键词:汽修高级工;变速器总成大修;教学策划;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131-03
汽车维修一体化课程共有中级工5门课程,高级工5门课程。高级工5门课程如表1所示。5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整。
“变速器总成大修”共有两个学习任务,分别是“伊兰特轿车手动变速器换挡困难故障诊断与排除”和“索纳塔自动变速器打滑故障诊断与排除”。笔者在讲授“伊兰特轿车手动变速器换挡困难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学习任务时,发现在教学活动策划、教学实施中,由于实训场地、车辆数量及教师等原因,无法按照预计的6组学生实施教学,因此,课程设计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了优化。
课程实施过程分析
(一)学情的分析
笔者所授课的班级是汽修g1203班,该班共42人,为本校中级工直升高级工班。在教学过程中,该班共分6组,每组7人。各组中组长的能力均较强,各组水平较平均,但每个组均有2名左右学生学习热情较差,之前的学习效果也较差。学生在中级工学习时,已经学习了如表2所示的5门课程。
(二)教学设计分析
本任务的实施,是按照六步法的设计思想设计教学过程的。如下页鱼骨图1所示,教学过程按照任务分析及检查——制定大修方案——实施大修——竣工检验——总结拓展的过程展开。
(三)教学难点分析
由于本项目在实施时,需要将变速器从车上拆下,在举升车辆、拆卸变速器支架等环节上安全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必须对每组操作情况进行监控,以保证安全。另外,由于本项目实施过程较长,如果占用车辆过多,就会影响其他班级实习用车,因此该项目实施时,常安排3辆车进行变速器总成大修的实施。这样的安排就会有部分学生无事可做,造成教学现场比较混乱。因此,如何安排全部6个组的实习是个难点。
在总结拓展阶段,要求学生撰写总结报告。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利用1~2节课时间监督学生撰写报告。但从实施效果看,由于学生的文字水平较差,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专注撰写总结报告,往往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设计撰写总结报告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同时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点。
课程实施的难点处理
(一)分组教学的难点处理
由于设备无法满足6组学生同时做变速器大修工作,实际上课时仅安排3辆车进行操作,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变速器拆装过程中应做的操作,由一位实习指导教师安排实训。
1.实训内容的选择。学生在中级工学习时已经进行了“底盘简单故障维修”学习,因此,本次手动变速器大修涉及的离合器油更换、变速器油更换均已在中级工学习期间学过。考虑到中级工的学习已经距本次课有近一年时间,因此,选择相关内容比较适宜该班学生。
2.课程中的细节组织。由于担心学生操作时对原来学习的内容不熟悉,因此,对学生安排了简单的考核。考核包含3个题目(见图2),总时间15分钟。考核的结果是,25%的学生能完成第1题,10%的学生能完成第2题,仅有1名学生完成了第三题,可以看出学生之前的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查找现代、大众4s店更换离合器油和变速器油的费用和工时,查找后更提升了学生对本项目的兴趣。
在“变速器总成大修”中,从车上拆下变速器到重新装复需要8课时,因此在安排“离合器油、变速器油更换”项目时,也要同时安排8课时,以保证组与组之间进行互换。由于本项目操作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规范和操作时间,因此要求学生首先按照维修手册将规范的步骤进行整理,然后每人都进行一遍操作。此部分时间约占4课时。之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操作考试,要求学生在20分钟之内按照企业工作要求和检验标准完成两个油液的更换,由教师进行考核,组长记录每个人的操作时间,同时组内其他学生也根据维修手册操作步骤及规范,对
操作人员进行打分。整个实训现场由一位实习指导教师组织,90%的学生均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图3为考核结果图。
从考核结果看,学生基本能按照操作规范和时间要求完成操作,而且在考核过程中态度认真,有的甚至为延长几秒钟去跟组长争取,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总结拓展阶段的难点处理
总结拓展阶段的总结报告撰写,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让学生进行本次任务的总结,时间在1课时左右,二是让学生分组,另给学生途胜轿车、索纳塔v6轿车、奥迪轿车,分别用20分钟时间查看车辆,再用70分钟时间借助网络、维修手册、图书馆资料等,总结不同车型变速器大修的工艺流程和技术难点,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学习修车技术。
总结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实际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所有师生的设备、场地需要,特别是遇到“发动机大修”、“变速器大修”等项目时,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组的操作需要。因此,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项目,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绝不能简单地安排3个组操作、3个组完成工作页,而要明确每个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这样的教学现场也才能比较容易控制。
(二)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竞赛、展示等手段
原来在该班中有约10名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成绩也不好。但在此次教学中,在“两油更换”期间,其中的8名学生均在20分钟内完成了工作,且操作过程符合规范要求,其他几名学生也能在教师指导下在25分钟内完成工作。这正是因为引入了竞争机制。我们将所有学生的完成时间进行排名,同时计算各组人均操作时间并进行组间排名,这样可促使每名学生都认真完成工作,技术好、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自觉去帮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使得学生的平均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总结拓展是点睛之笔
汽车的种类有几千种,但核心的部件基本相同。学生不可能在校内学到所有车型的维修操作技能。总结拓展阶段的核心就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通过学会修一种车,达到会修一类车。因此,此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能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
总之,通过这个教学项目的实践,我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中积累了新的方法,希望能对同行教师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赵志群.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陈玉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企业技术开发,2011(4).
[5]启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6]董继明,胡勇.汽车拆装与调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7]董继明.汽车拆装与调整(理实一体化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初中历史 丰富内容 重难点突出 趣味教学
历史是永不枯竭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它往往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当下,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大多数国家现在都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以保护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许多地区也加大了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宣传力度。各学校也渐渐对历史这一学科重视起来,开设了许多有关历史的趣味课堂,但初中历史作为历史方面的基础学科,似乎并没有受到社会太多的重视。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没有受到学生和老师充分的重视,且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历史成绩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转型。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当下较为先进的一种教学工具,现在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帮助同学们学习,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洁、舒适的教学环境,教师不再因吸入过多的粉笔灰而影响身体健康,学生也不会再因其他事物而影响听课的注意力。给予了历史教学非常大的便利性,下面我就着重分析一下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学习内容
与传统板书教学不同,多媒体教学工具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色彩多变等优势,而且省去了清洁黑板这一步骤,教室里不再有漂浮在空气中的粉笔颗粒,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益处。并且,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表现形式而变得直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多维性的特点,能有效的与现代新型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向学生传递大量的历史信息,学生仅仅依赖教科书的学习无法将整个历史脉络贯通起来,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因此需要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在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课外拓展的历史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教材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后,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课件展现给学生,达到拓展学生知识水平、开阔眼界的目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省去了教师板书的环节,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可直接通过观看PPT课件来完成知识的扩展,可将教师板书省下的时间让学生就多媒体课件内容重要部分做笔记,以便课后复习。
二、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识记
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往往有太多的信息量要接触,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往往在讲解课本重难点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只有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说时间实在太紧,结果往往是老师为课堂重难点教学费尽了心力,可还是达不到预期的完美效果。短时间内记忆接受如此大的信息量往往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耐性,课堂效率大大降低,但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帮助下,一张张精美的PPT美轮美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无论重点、难点都用鲜艳的色彩重点标记,甚至可以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三、视频动画展示,增加课堂趣味
在现代众多教学工具中,多媒体教学以其突出的多重优势赢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先拿传统的板书教学来说,板书教学浪费时间精力,甚至影响学生身体健康,且其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仅靠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获得知识,教学方法太过单调老套,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多媒体教学工具,拥有视频、图画、音乐、音效等多种教学方式,色彩绚丽的图画、生动形象的视频、近在耳边的声音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历史图片需要学生观看,并且这类历史图片往往在考试中占较大比重,许多大题都是以图片的呈现方式展现给学生的,因此,学生必须要养成看图记图并能认图的能力。课本上虽然有大量图片,但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记忆欲望,导致学生成为历史图盲,在考试过程中因为无法将图片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导致答题正确率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图片这一优点来对学生进行图片教学。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就事先收集整理好本节所要用到的图片信息,并归纳整理,有条有理的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色彩对学生眼球的刺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图片的理解与记忆。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运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78-0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并能给出自己的解释。”这指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并能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以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为例,提出以下几项运用史料进行教学的方法。
一、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史料
初中历史教材中本身包含很多史料,并且以直接史料为主,间接史料也经过了史学家的论证,比较可信。对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史料,有的教师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不讲,这是不可取的。这些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定的,具有典型性、启示性特点。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把史料融入到教学中,帮助解决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从史料中读取有效信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关于井冈山地势险要的一段文字资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当时为什么要去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二、精心准备,适当补充课外史料
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是论从史出,而历史教材由于篇幅限制,教学重难点并不是都有史料来说明,因此显得不那么完美。所以,教师应精心准备,适当补充课外史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历史。而补充史料,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史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另外,对于一些知识,单靠教师讲述,学生难以全面认识,教师可以依靠补充史料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上文所述“井冈山地势险要”的资料还显得较为单薄,若多补充一些,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笔者就补充了如下史料:“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交,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大革命时期,这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山由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上述史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井冈山地区“革命基础较好”这一有利条件。
三、结合教材,重视图片、视频史料
初中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有很多历史人物画像、名胜古迹照片、地图等。灵活运用这些史料,能形象地补充教材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利用,它能解决传统历史教学单一传授上的一些问题。如播放含有大量历史信息的影视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选取了有关“”的影视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其中“飞夺泸定桥”一段,战斗场面激烈,人物演绎生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给学生播放的视频资料,需要进行一些技术剪辑,将最有价值的片段呈现给学生,而非笼统和不加选择地播放。
四、注重多元,探索微课与史料运用
当前,微课的出现和使用,正在改变历史课堂,而利用微课呈现史料将成为新的亮点和趋势。所谓微课,就是以5分钟~8分钟的“微视频”为载体开发出的新型课程资源,诞生出“微课程”。史料呈现的方式日趋多元,除了传统的挂图、PPT等,微课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练、浓缩,对于呈现一小段史料非常有帮助。史料的运用本身就需要简洁、明了,而微课既有图片,又有声音,还能辅以动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克服传统史料呈现时有时会“连篇累牍”等弊端。因此,教师还要积极探索微课方式下的史料运用。
五、总结与思考
(1)史料教学要有度。初中历史教学中适当运用史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好度,不能忽视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其中的历史知识是无可取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图片、视频等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但不能过多地使用史料,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材。教师应结合教材,适当地运用史料,不能喧宾夺主。
(2)史料选择应慎重。史料教学中选择史料是关键,教师如果滥用史料,会加深学生的阅读负担。面对大量的史料,教师应结合教学重难点合理取舍,选用直观形象、典型性、启发性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史料的选择要慎重,需要斟酌、筛选,务求接近历史真实。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史料,或者只作为印证的工具,有时会误导学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史料运用要分层。史料分析需要具备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需要较广的知识面,所以史料选择应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史料,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理论性强、原始的史料;低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高年级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分层对待,有助于充分发挥史料教学的作用。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准确地运用史料,能增强学习趣味性,给历史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也给教师和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8301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初中历史复习,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在课本上画出重点,机械记忆,就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复习的效果。如果从教学实际出发,深入剖析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多媒体课件在历史复习课中恰当运用,构建一种新型的历史复习模式,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复习兴趣,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大容量地掌握知识点,强化他们对知识的运用,提高复习效率。下面,笔者结合九年级历史复习课《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多媒体课件,从四个方面阐述多媒体课件在初中历史复习中的作用。
一、富有创意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在历史复习课中,整合复习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直观、形象、具体,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传统复习所不及的效果。例如在复习课《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多媒体课件中,笔者设计了19张富有创意的多媒体图片,展示了复习目标、基础识记、重难点解析、课后思考和中考链接等。此设计图文并茂,涵盖的内容有要词填空、横纵向比较、案例宣言分析、杰出历史人物评价、新型考题预测等。这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欲望和复习的兴趣,课堂学习氛围浓厚,达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能增大学生的复习容量
多媒体复习课件的设计,实用、直观,可以增大课堂的复习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放矢地实现复习目标。例如在复习课《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多媒体课件的首页设计中,首先展示了英、法、美三国的国旗,让学生分析了三国国旗蕴含的深意。紧接着从下而上渐入的文字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该设计简约、淡雅、明快,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联想,增加了复习的容量,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按钮操作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能突破学生的复习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操作方便,有助于学生突破复习的难点。因此在复习的课件中安装按钮,根据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灵活操作,能让学生在“质疑——分析——作结”的过程中主动获取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复习课《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多媒体课件中的重难点解析环节,笔者安装了9个按钮。第一个按钮控制的是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文字的呈现;第二个按钮控制的是横向比较中的革命动因、开始标志、重要文献的呈现;第三个按钮控制的是纵向比较中的文化遗产、革命意义、人物评价文字的呈现。剩下的其他几个按钮分别控制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中所包括的六个方面内容的具体阐述,环环相扣,层层设疑,在引导、点拨、思考、明确的环节中突破了复习难点。
四、梳理框架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能唤醒学生的动手意识
初中历史复习课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动脑和动口能力,还要唤醒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只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取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一、借微课过渡,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目前初中历史教材课改之后,每个单元就是按照章节形式出现的,但是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跨度,内容相当繁多,学生记忆知识点的过程中感觉凌乱,不容易掌握。每一课的重难点加在一起很多,让学生都精准地掌握,有很大的难度。笔者创造性地使用微课,制作出相应的历史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审视自己在那个环节存疑,然后笔者设计相应的“学习资源包”最终帮学生答疑解惑,实现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人教版八奶奶级历史下册《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之变》一课时的重点是: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鲜事物和对中国近代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是: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在通过谈话:假期你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里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是怎么样联系的?师生交流导入新课后。笔者制作一个微课,并配套相应的信息资源包,直接切入法“快速浏览全文,课本从哪几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在这个微视频里,笔者依据子课题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组1观看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找出自己哪里没有弄清楚;组2出示屏幕助学资料,结合课本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撰写百字小论文。组3观看情景剧,研究近代社会习俗变化,找出5个。通过图示与资料的应用,让吃不透这一内容的学生,得以再次充电,重难点通过微课得到较好的突破。
二、用微课传授方法,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在教育理念中一直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住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学生才可以在历史知识海洋中,以不变应万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传输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方法试着自己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起唯物史观,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要实现教学目标,光凭课堂上的讲练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借助微课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并多次演练。如笔者制作了三个微课:“历史选择题型——原因类”“如何回答历史问题——根本原因”“如何准确解答材料解析题”。在这三个微课中,我通过典型题,引导学生分析,给出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通过微课的辅助指导,学生对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大部分都掌握了昨天方法,告别以前的猜测、空白现象。
三、通过微课专题,实现复习聚沙成塔之效
初中历史微课是一项短小而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利用微课来讲解专题知识点,可以起到“聚沙成塔”之效。学生通过微课的引导下学习,对历史知识实现举一反三、连点成线、融会贯通。有利于提高中考历史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初中历史微课在阶段复习、专题复习中,更能体现出其短时高效的特点,强化理解归纳所学,并可以实现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地反复观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复习时,创新使用了微课教学方法: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便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二战的爆发与扩大。1939年9月1日,德军突然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交战双方:轴心国(德、意、日)与反法西斯联盟(英、美、苏、中);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标志二战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3.反法西斯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法西斯灭亡进程;攻克柏林,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4.二战中的两大重要国际会议: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二战的主要进程、时间线索、主要战役等内容系统高效传递给学生。
总之,通过简单的微课技术,融合了清晰的表达,加上充实的内容的微课运用在历史教学的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16).
[2]魏爱玲,党军红.浅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高考(综合版).2015(03).
[3]陈美婷.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4(09).
关键词:复习、重点、难点、策略、优化、效率
在新课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要求下,历史复习课是否有效,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具体看是否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能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能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
当前的初中历史复习课,不少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存在“费时多,收效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追求知识层次目标多,着眼能力层次目标少。二是教师在备复习课时,以备教材为主,而备学生的意识不够,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做练习题多,梳理知识结构少。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复习的指导思想不够明晰。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复习效率”进行了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对复习课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
复习课难上,关键在于如何使一节课下来,每位学生都有收获,使中下层生搞懂,尖子生不浪费时间。若复习课仅定位于解决几个题目,以题讲题,这样的定位就比较低。因此教师要合理定位,找准复习课的重心。一是要领会历史考试要求,帮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二是复习计划制定要重知识基本结构的梳理、重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重新课程理念的灌输。复习本就是一个“串点成线”的过程,教师要将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梳理知识基本结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良好的知识体系。能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复习计划作出调整,切实保证复习效果,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要抓住重点,在合理分析的重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探索、固有经验达到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明确指出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并让学生明确地带着重、难点直奔本节课复习的主题,在重、难点已确定,方法已明晰的前提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总结,高效地开展历史复习。
二、引导学生把握好复习策略。
1、巩固知识,以练为主。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应当把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精讲多练”。复习时,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清要点,说明常见错误的防止和纠正策略外,应大胆放心地让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提高。这样,也有利于教师自己适当减轻自身的负担。当然,练习时,教师应该慎重地思考“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同时,做题是历史复习的重要环节,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应付的心理、完成任务的心理,而要学生以追根刨底、弄懂弄透的决心,力争解决一道题,带动一类题,弄透一大块的复习观。
2、查漏补缺,调查为先。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复习前摸清学生中的“漏”和“缺”非常重要。在复习课中,教师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复习课之前,作些摸底调查也非常必要。了解到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找准重点、难点,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地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3、发展提高,思维为先。发展提高是复习的又一重要目的。但发展提高,不是让你搞一些又繁又难的题目去“整”学生,而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复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应让大多历史生除了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外,更主要的,应该让学生在思维方面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特别要注意发展提高学生的发现探索历史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要让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三、重视复习课的全过程。
1、优化复习课的例题、习题。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由典型例题出发,编制题组,优化例题、习题,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综合解题能力的培养一体化,一方面可以强化基础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训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培养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复习效率。
2、细化复习课的全过程。复习课的教学过程设计要详细明了,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笔者们老师要有自己复习的意图与设想,大胆改革知识的系统性结构进行合理重组,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知识盘点及知识结构的构建,若基础差,要加大力度,若基础好,尽量将知识点串连在题目中落实。二是在复习课中要授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落实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设计时,要考虑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结论要有开放性。不要只设计一些低层次的问题(基础题可另外限时完成),要更多、更细的设计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结论的好问题。
3、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师面对的是认知、思维、历史学习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这些差异不能简单的视为“好与坏”、“强与弱”,因此在选题时避免选择需要特殊背景知识才能解决的习题,选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已有的历史经验,给他们提供适当机会来表达自己的历史才能。所选习题的背景知识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所选习题的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题意明确,不产生歧义,让每个人都高兴地参与到历史活动中来,让每个人智慧的细胞都迸发光芒。既要有效地关注了历史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
4、重视复习课的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复习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你有什么收获?”等一些大包围小结,会让学生回答漫无目的,毫无方向性。笔者认为这种小结不适合复习课,根本达不到历史复习课小结的目的。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共同具体地归纳本节复习课的知识点,应用的历史思想方法,使解题方法清晰而牢固地留在学生脑海里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复习课结束前的小结要做到细致、深入、具体,真正的达到既概括知识又总结出学习方法的目的。
总之,为了提高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效率,教师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历史复习课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四步骤四重视”教学法初中历史讲评课举例论证
一、四步骤在初中历史讲评课的应用
(一)习题练习
讲评课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告诉学生答案,对题目进行简单地分析。科学的讲评课要从做题抓起,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老师要对考题进行科学的设计,科学的考题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老师在设计考题时,不仅自己会做,知道每个题目考查的内容是什么,还要知道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加强学生哪方面的学习。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够上好讲评课。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知道出题人的目的,勤于思考。这样老师在分析讲解题目时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巩固知识点。学生只有做题练习,才有利于老师上好讲评课。
(二)分类统计
学生在完成考卷后,老师对学生在考试中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以及学生名字进行详细的记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上讲评课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讲评课的效率。
(三)分析原因
有了上一步的统计记录,老师对于学生的错误有清楚的认识。老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关于学生由于自己的大意,例如将年份记混的情况,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强调即可。但是对于学生因为对知识点的不理解导致的错误,老师就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没有搞懂的知识点。分析出错的原因是历史讲评课的关键,只有进行了有效地分析,才能够真正实现讲评课的目的。
(四)得出结论
经过分析之后,对于整张试卷的难点、重点和疑点进行分类。难点的问题学生要加强学习;重点的问题老师要重点进行讲解,学生要重点掌握;疑点的问题学生首先要自己理清思路,老师要对学生容易产生疑惑的问题进行分析,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真正发挥讲评课的效用。
二、四重视在初中历史讲评课的应用
(一)重视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在讲解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例如,考察对于近代民主有促进作用的事件时,出题者可能会设置干扰项,让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选择。要想正确完成这个题目,需要学生真正理解近代民主这个概念。老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对近代民主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近代民主,近代民主的发展道路,这样学生就对近代民主有了整体的认识,下次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轻松的解决。
(二)重视归纳总结,学会拓展
一个题目考察特定的节日是因为什么事件出现的。例如中国的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美国的国庆节等等。对于这类问题,老师不仅需要对相应的事件进行讲解,还可以对类似的问题进行拓展,不仅仅只是局限于题目的几个节日和事件,可以将与知识点相关的节日都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对重大的事件的具体发展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这样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在进行知识点的拓展时,不仅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三)重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例:西欧是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发达地区,在16世纪和17世纪期间西欧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件,奠定了西欧在世界上的地位并说明这些事件的作用。在这个题目中学生可以根据关键词来确定解题的方向。地点和时间,还有重大的事件都是学生应该重视的重点,是解决的思路。老师在上历史讲评课时,有意识地重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找到审题和解题的关键,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四)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历史有很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讲评历史材料题时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在解答材料题有明确的解题思路,根据所有的历史知识对材料题进行解答。例如:摘取拿破仑语录中的几句话,来对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内容进行考察。学生要对材料中的语句认真的分析,明确材料中所说的对应的是法国大革命哪方面的内容,学生要认真的审题。老师在讲解这类问题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错误进行分析,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题目的答案,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来解决这类似的问题,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在分析试卷时,还要强调学生规范答题,避免不必要的扣分。这样的讲评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
三、总结
“四步骤、四重视”教学法对初中历史讲评课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历史讲评课的效率,真正发挥了讲评课的作用。老师要改变传统的讲评课模式,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答案,应该按照“四步骤、四重视”教学的指导正确地进行历史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提高学习效率,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