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范文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学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物学科论文

第1篇:初中生物学科论文范文

1.生物课程在初中生心目中地位现状

生物在初中各科目中间,分值与理、化、地、政治一致,没有语、数、外占据的分值高,加上福建省高考科目文理分科的现状,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生物当做自己升学的基石。在各科目的学习时间占用上,语、数、外会明显蚕食生物课程的学习时间。特别是在课余时间的学习上,生物更加的边缘化。

2.生物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现状

由于初中生物在总体初中科目中的地位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生物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老师会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压力,理解学生传统的学习压力,并不会像语数外三门主科的作业量。在教学成绩方面,并没有语数外的竞争程度高,导致生物老师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生物教学的积极性。

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现状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生物科目的教学改革来的更加不顺利。当前初中生物课堂,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照理论讲解,并没有将生物实验一并抓起来。师生角色依旧是师讲生听,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生物探索。

二、当前初中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生物在整体初中学习科目中的被边缘化,就会造成一系列不利于生物学科发展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生物课堂的教学现状,列出来一些生物科目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正确找出建议措施做铺垫。

1.师生互动能力差

在我们生物教学课堂中,很少遇到师生有很好的互动。课堂氛围缺乏活跃度。这也是由于生物知识不能纯理论教学有很大关系。师生的互动力度,是教学课堂效率的一项重要指示标。

2.生物课堂缺乏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在理论指示的背后必然存在现实可行性的实例或者事物,其实她要比其他科目来的更加真实。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定理和公式我们不能透彻的理解,只会掌握用途,但在生物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知识细节。这点就是生物科学的实践因素。但在当前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生物老师还是学生,都缺乏这种实践能力。

3.初中生物课堂与生物实验脱节

在初中生物课本中,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几乎都有相应的生物实验让我们得以验证生物理论。由于我们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生物的实验设备在各个地区或者学校参差不齐,有很多中学几乎没有一间像样的生物实验室,很多学校即使拥有这些硬件实验设施,也几乎是存在于睡眠状态。生物知识与生物实验想脱节严重,这也影响了生物学科的教学效率。

三、多维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措施建议

通过我们分析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初中生物课堂占据的课时比例较小,课下时间缺乏保障。因此我们生物教学工作者,必须想办法把有限的生物课时时间充分的有效利用,提升初中生针对生物科目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养成生物思维的习惯。

1.转换师生关系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性是指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氛围或情境之中,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个体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求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牢固地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主体力量,从而形成自觉强烈的创新意向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

2.教学过程开放

第2篇:初中生物学科论文范文

所谓的开放式教学,就是废除掉传统的“封闭式”学习指导,使用动态的、差异的、开放学习指导。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的内容都是动态的、开发的。跟传统教学的注入式、满堂灌比较起来,使学生的创造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初中生物课程本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且更新速度快的学科,因此,其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是课程的本身就拥有,自然就需要开放的理念去对待与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对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目标的开放、作业的开放、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开放、评价开放这五个大的方面进行开放。比如,在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带领着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让学生能够亲自的对不同的绿色植物进行观察了解。木本与草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之间的器官有什么区别等,通过对这些相似类型的观察与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又如,在进行环境的保护与污染的教学时,教师把学生带到学校外,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分析环境污染给人类生存会带来哪些影响以及其污染的原因,并且让学生在通过亲自了解之后制作出保护环境的有效预防措施,利用这样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考核的方式也能运用开放式,将考场由枯燥的教室转移到新鲜的大自然之中,通过观察学生科研素养、科研的态度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等来进行最终的评价,这样让学生的考核成绩更加的具有含金量,实现考核成绩能够代表真实的实践能力。

2提高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素质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意思就是,如果领导者本身的言行正当,即使没有下命令,下面的人也会跟着其行动;相反,如果领导者本身的言行不正,哪怕是三令五申,下面的人也都不会听从。因此,教师是教学课堂上的第一人,其一言一行,都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学生。据有关调查表明,学生在很多年之后,仍然可以清楚的记得某老师曾经做过的一些特殊动作和独特的观点,更有甚者,往后的价值观与兴趣也都跟随着某位老师。所以,想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思路创新,对教师的素养进行提升将是关键点。增强教师与学生相处的能力、完善其和学生间的沟通技巧、丰富自身的知识影响学生。比如,在初中生物心脏的结构特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记住知识,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编制顺口溜来辅助记忆。事先教师将准备好的“房在上,室在下;房连静,室连动;上下相通,左右不通”写在黑板上作为参考,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公平的比赛,看谁编的更简单,更容易记,在激发起学生爱表现本能的同时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

3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追求的人人平等,不管学生的智商高低、知识背景、学习能力以及情感因素等的差别,都进行统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肯定会有“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出现,从而导致因材施教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每个班级里的几十个学生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学、所受到的教育不相同和智力的发育程度也不一样,这些众多差异的存在,是教师必须要正面看待的。只要能让学生努力的去学习,达到自己的目标,就是教学的成功,因为每一个人所能到达的高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强制的去要求,只会适得其反。而分层教育法,就是完全根据学生的这种状况所改善出来的教学方法,它把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行区别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最大化的吸收所能够吸收的知识,同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也就实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成绩的了解,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丁四等,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作业与考核的分层等几个方面,并且分层并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做实时的调整,以刺激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

4结语

第3篇:初中生物学科论文范文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敬请关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第4篇:初中生物学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兴趣培养;生物教学;生物素养

从课程设置来看,生物学科在初中只安排两年的学习时间,中考分数比例较低科目,因此,生物学科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有的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生物课堂教学暮气沉沉,毫无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教学导入,让学生满怀兴趣进入课堂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步骤,教学导入的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导入设计,想方设法创新教学导入方式,力争在上课的第一时间就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一是增强导入内容趣味法。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整合,如将一些生物科学故事、奇闻异事等作为导入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立刻就产生兴趣。

二是采用表演性方式进行导入。可以采用音乐导入、游戏导入等方式,这些丰富多彩的导入法,能够增强教学导入的新颖性,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就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寻根问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巧妙地创设悬念,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催化下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如在教学生物进化论的有关知识时,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创设这样的问题:“你知道人类的祖先是谁吗?人究竟是如何而来的呢?”这样的问题刚提出来,很多学生就快速地进入了思考状态,不少学生之间纷纷讨论起来,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就被调到起来了。

二、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感到生物的实用性

生物学科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掘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资源。

一是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在引入生活教学资源时,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尽可能地引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元素。让学生通过学习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分析和解答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其创造性,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在教学有关植物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生活中熟知的植物种类、名称等,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相关的植物现象进行分析。有的植物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学生依靠当前仅有的生物知识,是无法准确合理解决出来的。作为教师,在此时,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当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揭开这些生物之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暂时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学好生物科学、长大后立志用生物科学知识造福社会的美好愿望。

二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对自己或家人的饮食卫生进行分析,发现不足,从而想出更好的办法予以解决。譬如,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可以要求学生给自己或家人制作一天或一周的菜谱。或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物环保知识,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对当地的生活环境进行保护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给当地的社区或政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是注重与学生自身情况的联系。讲授知识时,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教学身体器官及生理卫生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对比着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理知识,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将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如比如讲无氧呼吸时,引入泡菜、酿酒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人的呼吸有关知识时,可以将人潜水时的呼吸问题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用所学的呼吸知识,对潜水现象进行分析,最后运用呼吸知识来探讨如何增强潜水能力和做好潜水安全防护的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用价值。

三、立足学生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是合理应用多媒体,增强教学吸引力。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感,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导入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在教学“社会行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象、猴、狼、蜜蜂等动物群居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这样能够极大的增强教学手段的生动性,可以最大可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生物课堂学习的状态。

二是根据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的情况,开展学习竞赛活动。例如开展生物实验、标本制作、调研小论文等竞赛。竞赛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发挥出最大潜能。同时,学生在竞赛中能够体验到进步的喜悦,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鞭策自己不断地进行奋力赶超。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生物教学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是搞好初中生物教学的第一要务。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校及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作为生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想方设法的探寻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创新教学导入,让学生满怀兴趣进入课堂,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感到生物的实用性,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增强初中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能激活初中生物教学的一池春水。

参考文献:

[1]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第5篇:初中生物学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70

生物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热爱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学好生物课程,对学生了解自身及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科学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正在为我们的生活向前迈进作出着贡献,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更深一步的了解,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阶段,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加大,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老师、同学,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生物课,不少学生不能及时适应生物课的课堂节奏。对新的学科新的知识的掌握需要时间慢慢消化,在课堂上难免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的状况。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对学校的课程有了自己明显的喜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对课堂内容提不起兴趣的偏科学生,他们注意力不集中,课堂表现不佳,导致生物考试成绩平平,没有进步的趋势。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想要学习的欲望,愿意和老师积极配合,认真听讲。为此,本论文试从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教学两方面展开。

一、提高讲课质量,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课堂教学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初中生物教师,要审时度势,紧跟时代潮流,正视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温故知新的学,尽量少占用课下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使生物课堂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自主、主动地学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对学习产生兴趣。

但是在当前的生物课堂上,仍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课,学生却沉默地低着头听讲;教师苦口婆心地强调要注意易错的知识点,下次考试依旧有很多学生犯错。这就是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虽然一直在讲但并没有什么效果,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当前生物课堂向前发展的脚步,必须受到重视,引起反思。

1.教师要重视备课的环节。课前备课包括了课堂目标的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特别教师自己的讲课思路,教学步骤,往往最能体现出一名教师的教学功力如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经常会犯错误的知识点,要多花心思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弄清楚事实到底是怎样的,避免犯不必要的重复错误。为此教师要舍弃备课不重要的陈旧观念,杜绝课前抱佛脚、随便找一个教案硬搬硬套的讲课现象发生,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完成课堂教学。

2.教师要重视教材。很多教师习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自制教案,把课本抛在一边,不根据教材的顺序讲课。丰富的教学经验固然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抛弃课本的做法并不可取。每一册生物课本都是编写课本的教研员,在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精心编写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的教师单纯追求考试成绩,上课只讲考试会考的重点,对其他的生物学小知识,课外补充内容几乎从不提及,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生物只是在背诵一个个知识点,缺少系统性与连贯性,容易使对课堂产生疲劳感,而失去继续学习的欲望,甚至产生逃避厌学的负面情绪。因此,教师要立足课本,深挖教材重难点,自己先弄清楚容易出错的陷阱知识点,然后才能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3.要重视课堂引入的环节。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的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喜欢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而上课前的几分钟,很多学生还没有调整好自己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教师如果一上课就开始讲课,往往会使学生跟不上上课节奏,使听课效果大打折扣。而教师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自觉回想起上一节生物课讲到了哪里,对本节课新内容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所以我一般会在课堂的前几分钟进行上一节课内容的小提问,督促学生思考,使学生精神集中迅速进入上课模式,做好听课准备,给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二、重视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里指出,“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的环节”,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是要了解生物圈里的各种生物,了解生命存在的奥秘,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只是死搬硬套地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忽视了联系实际,就会使学生对生物课失去新鲜感,感受不到学习生物学科的乐趣,对课堂提不起兴趣。在生物课堂中加入实验教学内容,会给沉闷的理论课堂教学加入新鲜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生物实验中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6篇:初中生物学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物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 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的、基础性的、科学性的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何为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年来的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高考的改革,是否改变了生物科学在中学课程中的地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否提高了山区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山区生物学科教学的现状

1.生物学科的从属地位没有真正改变。从2003年开始,梅州市把初中生物学科列入升高中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占30分),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往昔中考根本不考生物的现象,客观上使学生为了中考也得认真学生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科在学校在初三学科设置中终于占有一席之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物学科的地位,生物学科的“杂科”地位有所改变,进而促进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提高。这是否改变了生物学科在学生中的地位呢?笔者在初三级学生中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参与调查的586人学生中,①为什么而学的项目中,有12%的学生是由于对生物学感兴趣而学,59%的学生是为考而学,17%的学生是由于家长、教师的压力而学,其余占12%;②造成的原因项目中,64%的学生选择了中考分数少,13%的学生认为生物没有什么用,23%的学生感到生物学科枯燥、难学。从中可发现虽然生物学科列为中考科目,但学生并没有摆脱为考而学的观念,学生的学并不是发自于内在的动力。不是由于兴趣而学是不能持久的,因此学生的生物素养并没有真正的提高,生物学科的从属地位并没有真正改变,学生心目中它还是“杂科”的命。

2.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处于未位的现象并没有改变。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很有一段时间了,有的生物学教师乐观认为从此以后,生物学科可借助新课程改革再铸辉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不从学校层面上、教师观念上彻底更新,教学依然围着考试指挥棒转,生物学科的潜在危机更大。虽然新课程改革已深入人心,但社会、政府对学校、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没有跟上,一考定终生的评价体系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这让学校在课程设置时不得不围绕中、高考科目而转,分数多的课时加码,分数少的为其他学科让路,而不是按学科的特点、需要而设。很多学校初中阶段每周生物学科只有一个课时。由于课时少,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大量的实践课被省略,有的根本没有开设,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有的山区学校出现了初中毕业生没有见过显微镜的状况。

3.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很多山区中学的生物教师奇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一位专业教师。生物学科教师很大部分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转过来,或由临近退休的老教师担任,生物学科变成学校的“万金油”学科,谁都可以教。这不但造成了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固有认识,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差。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很多教师没有专业知识,有的老师甚至连显微镜都不会操作,缺少新课程理念。教师上课时,不携带生物挂图、实物、模型、生物标本等教具,照本宣科,生物课枯燥无味堂,造成学生不爱学,学不好,教学质量低下。

5.硬件设备不足。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践课的正常开设是生物教学质量的保证,但由于学校的不重视,经费缺泛,很多山区中学生物教学基本设备不足,有的甚至没有生物实验室,只能挂靠在化学、物理实验室,结果只能少开或不开实验教学,影响了生物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在现有课程设置的条件下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改变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是生物学教师应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改善生物学科教学环境,为生物学的教学保驾护航

虽然我市已经把生物学科列入升中考试的科目,但生物科教学环境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大部分学校在管理层面上并没有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还是为考而学。因此要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要改变生物学科教学环境,并落到实处。这主要由教学学管理部门来完成。1.提高在中考中的分数比重,因为以考促学的现象在相当的一段时间不会改变,用分数这一杠杆来促进生物学科的教与学可以达到立杠见影的效果;2.建设基本的实验室,配备专业的实验员,保证基本的课本实验能正常开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兴趣;3.引入专业的生物学教师,或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提升生物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4.按课程标准设置生物学科的课时,保证充足的教学课时,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基本的保证;5.改革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一直以来,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远落后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分数定终身的教学评价体系依然大行其道,造成很多教育教学改革无法深入开展。因此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只有改变单一的、简单的评价为综合的、可控的、人性化的评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本质规律,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不断地寻求专业化发展,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新的生物学课程标准为生物学科的教学提供了方法论,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可操作的做法。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准确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同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法,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为实际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是在生物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传统的教学不利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改变学习方式,也就是变被动地听讲为主动的学习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如在进行花的结构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拼合花的结构图,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理解花的结构,教学效果明显比教师纯粹的教授要好得多。2.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科学史,让学生沿着先辈们的足迹进行探究,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能力。如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的探究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捕捉鼠妇开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发现问题:鼠妇为什么会跑?是被吓着了?是怕光?还是喜欢在潮湿的环境?因为发现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也是关键,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在此基此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探究的课题、探究的基本过程,从而使学生完全掌握这一探究历程,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重视生物科学实验。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规律的发现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观察、实验是该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因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实验能力是生物教学目标的中心任务之一,它包括观察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的新进展,拓展学生生物学视野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认领着当今科学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热点之一,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家的故事”、了解与“社会伦理问题”、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等,可以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进展及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各领域的应用,如我国科学工作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实破,给社会经济生产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出了更大的贡献。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科学家坚韧不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现代人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它既是课程和教学课改的理念,也是指导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应在教学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及学生层面上进行探导与改革,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赵银丽 陈振兴: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认识,[期刊论文] 教育探索 1996(4)

2.张汉光、周淑美:《生物学教学论: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版

第7篇:初中生物学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性;观察能力;求知;兴趣;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91-01

生物学科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具有很大的帮助。要建立以调动积极性为主的课堂,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创新育人的观念,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成为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优秀人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对生物课堂有效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从课堂设计入手

课堂节奏虽然要有张有弛,但整体上要紧凑。所以要吃透教学目标的每一个环节,该整合的整合,可以删除或略讲的内容让学生自学,使整堂课的知识点前后呈现一定的逻辑关系,使整节课成为一个有主题的完整的整体。例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病毒》一节中病毒的发现一段可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可提出一两个问题加以检验和引申。

2.对重难点知识的处理

效率不是越快越好,所以对重、难点知识一定要放慢节奏,要有预设,有情境设置,并可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上进行理解,使师生有欣赏的心境和感受的情怀。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节中,对于"生态平衡"的概念难掌握,我就分了几个层次讲,一先讲清"相对稳定",通过分析食物链,草兔狼,并画坐标图明白稳定不是不变,但是要在一定范围内变。再通过分析一资料:"科学家研究过,要使狼长1kg肉,需吃10kg兔肉,要让兔长10kg肉,就得至少吃100kg的草。"可见他们在数量上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后让学生观察课本45页图2"图中的天平并没有平衡,但为什么图下却注释'平衡'呢?"在学生内心激疑后及时总结,可见物理上的平衡和生物学上的平衡不是一回事。但是初中学生还不知道怎么回答为什么?这个时候可以教学生反向思维,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至此生态平衡的概念他们才有所掌握。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生物教师,我们要善于根据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景物场景,使学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生物的种种乐趣,从而爱上生物课,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可用诗词创设情境,如讲"两栖动物(青蛙)的生长和发育"时引用辛弃疾的诗《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时学生会倍感亲切,脑海中浮现出诗情画意的情境,又能达到点出青蛙生活季节、生活环境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用谚语、成语创设情境,如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入生物界的种间竞争,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导出生物的遗传。除此之外,故事、公益广告、漫画、口诀、游戏、竞赛等,都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有滋有味,极富诗情画意,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4.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根除"灌输式"这一过分偏重讲授、偏重演绎的现象。要尽可能缩短课堂讲授时间,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初二上册有这样一个探究实验"动物的先天和学习行为"这节内容,课本设计的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和"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两个,这两个探究材料准备时都很不容易,也不易观察,这时我们可给予学生引导与启发,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找容易观察的实验对象。这时有学生提出了用"狗(猫)、小鸭、小鸡等的游泳是先天还是学习行为"来替代上面的实验对象。 笔者听后很高兴,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了鼓励与表扬,让学生根据这一提法提出自己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假设:"狗(猫)的游泳是先天"。这样一来就容易观察了,学生也从中得到了启发。任何探究都可以加以创造、更新,要求教师多给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5.强化生物课堂教学延伸,提高巩固效果

5.1发挥兴趣小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针对生物教学中讲解的知识点开展课外研究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将其作为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讨,增强对这一方面知识的掌握成效。

5.2发挥专题活动作用。每年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科研部门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活动,如自然科学小论文竞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巩固和深化对生物学习内容的理解效果,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生物综合素质。

第8篇:初中生物学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有效教学 课题研究

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是有目的地有效地促进人发展的事业,所以研究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是我们事业的需要。通过有效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学校赢得更好的声誉。研究初中生物学有效教学是现实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回应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的课题研究。

一、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特点

课题研究试图从教学生命性的视角审视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教学评价的实施等,通过研究与实践,探讨基于生命性的生物有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建构策略,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而真正体现生物课程的价值。

课题研究主要是探索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策略,告别以往的枯燥的、沉重的“题海战术”、“重复练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应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内容

1.分析中学生物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现象原因,认真反思,针对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实际,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构建并完善“问题导引、合作探究、分层指导、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检测与评估方式,彻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现象。

2.探索新的课堂教学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使学生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扭转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整体人格与个体差异发展,忽视学生科学素养和各种能力的培养的不良现象。

3.探索有效备课机制与有效教学策略,如有效教学板书、有效教学提问、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教学语言、有效课堂管理、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反馈的形成和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措施

1.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理论为先导。加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准备。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有效教学理论,做好业务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从理论上武装自己,用理论指导实践;继续深入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深刻领会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实施奠定基础。

2.强化舆论宣传,转变思想认识,更新教学理念。强化舆论宣传,采取动员、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威海市教研中心相关文件,重点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保宣传的效果,强化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让教师从思想上统一认识,认识到课题的重要性,并全力以赴地参与这项研究活动。

3.查找无效教学环节与反思。开展问卷调查,查找无效教学环节,并统计数据,整理调查报告,进行学情分析,抓住几个中心环节,如:关于课堂导入、课堂设问及评价、多媒体教学、课堂小结等,深刻反思和改进。有效探究课堂设问及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小组讨论,促进交流互动,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进而树立学习信心。

4.有效备课。深入研究了生物学科的特点,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融于备课和教学中,并在习题设置中对应用能力提高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以求在教学上有所突破。立足于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对应用能力的训练,提高科学素养。从不同角度入手,分别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审题和解题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生物学科的有效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学得更好。

5.开展实验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为此,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评课,评出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和改进建议,在课堂上借鉴运用,通过再上、再听、再评、再研、再修改,使同备课组教师在反复讲、听、评、研讨活动中,打造不同课型的精品课,使老师也在听、评、讲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功打造有效课堂。同时树立反思的意识,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与研讨活动。

6.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要不断培养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快速把握新课程理念,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组的老师在课题研究工作期间,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或评奖,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经验。

总之,开展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特点,明确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内容,采取必要的研究措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思想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查找无效教学环节与反思,有效备课,开辟新路;开展实验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华发.生物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J].北京教育,2009-05.

[2]万贵妃.生物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河北教育,2010-05.

[3]华泰如.生物教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2009-09.

第9篇:初中生物学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环境教育;生物教学;绿色课堂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人类在饱尝生态环境恶化遭到肆虐后,开始直面现实,注意保护生存的环境,同时注意到要开展环境教育。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环境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与实践中去,帮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一、生物学与环境教育关系密切

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目的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明确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控制人口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写入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多个知识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的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在植物、动物等部分都十分注意渗透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可见,在进行环境教育方面,生物学科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可比的优势,同时也肩负着责无旁贷的时代使命。

二、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途径

1.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紧密结合教材,关心身边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有效利用教科书中的环保素材,进行环境教育

初中生物构建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就是以生态环境为主线,串联生物科学知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地将“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等列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到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又如,在讲“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时,让学生探讨“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生物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

(2)有效利用课堂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初中生物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活动”内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如: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控制污物排放可以防治大自然,改善空气的质量,进一步了解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热爱的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探究实验“废旧电池的浸出液对绿色植物生活的影响”,学生通过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废旧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玉米种子)生长的危害和污染环境的能力极强,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育和生长,使其不能正常健康地生长。小中见大,废旧电池浸出液如果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后再进入各种动物的体内,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难以排除,会对生物造成很大的损害,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不随意丢弃废电池,这一切都是举手之劳,而对于我们地球环境却意义重大,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有效利用时事热点,进行环境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关注时事、跟踪热点,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动态,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唤起环保意识。如:让学生关注有关“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导致核泄漏”的新闻报道,及时了解核泄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伤害。核泄漏会导致核辐射,核辐射对生命,不管是人类,还是生物都会有毁灭性的伤害,核辐射越大,生命死亡的速度越快,目前造成了全球的恐慌。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保护生存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

要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灵当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环境问题的调查、分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耳闻目睹地对资料进行采集与分析,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初步探索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组织环保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开设环保兴趣小组,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环保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利用校园空地开展绿化实践活动;对校内外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到社区进行噪音监测及对生活垃圾分析等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巩固

和加深课内知识、拓宽知识面,而且发挥个性特点,成为环保小

卫士。

(3)组织研究性学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参与程度极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从身边的环境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课题,引导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使学生亲身实践和努力获得环境知识,是提高环保意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利用寒暑假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生态资源调查,如“身边的水资源状况、白色污染情况、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等,通过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如研究性课题“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当地治理环境污染的实践活动:①走访当地的环境部门,了解当地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②观察当地的池塘、河流等水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是否对生物产生了不利影响。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写调查报告,指出当地的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应当采取的防治措施,并向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一份该地区进一步防治环境污染的书面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接触社会现实,在实践活动中获取资料,分析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的学生写出了《校园白色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小论文,在参加市举办的学生小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的好成绩。通过调查学生亲眼目睹环境污染的现实和危害,真正树立起环保的责任心。

三、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要改变自己环保知识贫乏的状况,有较丰富的环保知识。如果教师有很强的环境意识,有很强的自身参与感,那他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在生动的教学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才能自觉地挖掘学科中的环保教育的内容,把生物知识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在学科教学中发挥较好的作用,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创造条件。

总之,“活化生物教学,打造绿色课堂”正是为了促进学生了解环境问题,获得环境知识,并在直接或间接参与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行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建立环保新观念,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