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

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

第1篇: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护理管理 安全防范 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43-01

近年来,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手术室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也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提升手术工作质量,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管理是当务之急。

1存在安全隐患环节

1.1 接措病人 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问。

1.2 手术安置方向有误 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发生,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

1.3 器械准备不全 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结扎线不牢,吸引管道堵塞不适。

1.4 清点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和体腔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中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自动腹撑螺丝短缺或传递前忽略检查,导致心中无底。

1.5 术中仪器使用不当 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刀电极固定不要,造成脱落和污染。病人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

1.6 用药有误 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静脉和大输液标志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术中标志保存不当或丢失。

1.7 手术病人护送不当 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

2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

2.1 管理方面: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业务人员培训不足、缺乏专业的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人员、缺乏强有力的管理监督机制,进而造成手术室内操作人员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

2.2 手术室护理人员配置和能力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以及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护理人员的缺口明显,合格的护理人员更是缺乏。一般手术室的护台比要求达到3,但是手术室常常达不到这一比例。这也是手术室出现疏漏的一大因素,并容易被安全管理者忽视[1]。同时手术内新技术的革新及应用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并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安全管理者应提供护理人员充足的培训和学习,否则将增加护理人员的压力,提高护理难度和相应的护理安全风险。

2.3 手术室的查对制度和消毒隔离因素:手术室内要做到严格消毒,做到100%无菌条件,一般手术室和器械消毒不能做到专人负责,影响手术效果。同时,护理人员在查对工作中容易疏忽懈怠,容易出现失误和疏忽进而导致手术出现问题,影响患者的术后效果。

2.4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手术室是发生医疗纠纷的重地,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护理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手术护理单的填写,它是患者整个手术过程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法律依据[3]。手术护理记录中常出现漏记、错记、涂改,以及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等代为签名的一些现象容易造成潜在的法律隐患,出现医疗纠纷时给护理人员和手术人员带来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3 安全管理对策

3.1 制度保障 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3.1.1 手术室的一般制度 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

3.1.2做好手术室查对工作:当患者进入手术间前就应当核对好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以及住院号、手术名称、部位、术前用药情况,核对后须患者家属签字确认;术前需要护士、医生、麻醉师三方再次核对患者信息,确认后方可进行手术;术中要求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清点手术刀等所有器械物品,以免遗漏;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护士将就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注意事项等与病房护士交接[4]

3.1.3 清点制度 术中三人三数制度,即主刀、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纱布、缝针、刀片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做好记录。三不交接制度:洗手护士手术末结束前不交接,巡回护士敷料、器械末点清不交接、值班护士物品短缺不交接[5]。

3.2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有些制度落实有可能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呜。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与奖惩年度考核挂钩。

3.3 加强业务学习 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护理学历自学考试,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听课学习及学术交流会,要求护士每人订阅各类护理刊物。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

3.5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配置:选拔一批年轻的、有手术室工作热情、责任感强、能力全面的护理人员加入到手术室护理队伍中去,对现有的护理人员,进行重新编排,合理调整各个班次的工作时间,激发已有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手术室上台护理人员始终能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高质量的手术护理工作中去

3.6增强工作责任心,调动工作积极性手术室存在护士少,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的问题。为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护士长应根据工作量合理性排班,在手术多、手术时间长时应加强人力投入,避免护理人员过于疲劳,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平时手术少时让护士获得弹性休息,缓解工作压力,保障手术多时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工作中,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 体会

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新护士来说是工作行动指南,一根离不开的拐仗,每个人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对管理者来讲,便于管理上按章办事,举一反三,就可能将差错或事故消灭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 洪.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中外医疗杂志,2010,32(5):135.

[2] 张嘉阳,刘宇.手术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惫感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3):401..

[3] 郑 霞.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健康月刊杂志,2010,29(12):194.

第2篇: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

手术室是比较特殊的科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重及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现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防止和杜绝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报告如下。

1 手术室护理隐患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手术室护士承担的是比较特殊的任务,要求知识范围广,同时需具有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快,由于新条例的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挑战,许多制度需要及时的修订。因手术室工作繁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可能会发生管理制度缺失,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差,不能坚守岗位,手术室安全制度及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不够标准等。

1.2 查对制度不严格 药物摆放无序,输血输液查对失误而导致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清点不清,中途添加物品不及时记录,出现器械敷料遗留在患者体腔内;各种管道脱落或不通畅。

1.3 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 护理记录单能够如实的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能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较为直接的证据。如果只是执行口头医嘱,很有可能导致手术抢救过程缺乏完整、合理、安全的记录资料。

1.4 环境方面 手术室工作为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手术室内噪声源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

1.5 其他护理隐患 器械准备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合,或是器械设备老化性能不良,影响手术;手术患者手术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和神经损伤;术中仪器使用不当,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术中用药错误;术中标本遗失;接台手术频繁,存在院内感染的危险;医护配合不当,护患沟通中因交流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2 预防

2.1 制度保障 查对清点制度,仪器保管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针对手术室安全隐患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成立手术室管理小组,实行PDCA质量管理,护士长随时抽查,找出问题并及时整改。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2 严格查对制度 严格查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手术间号,以及手术部位,所需物品,药物过敏的情况,用物是否齐全;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腹前、关腹后应认真清点手术中的器械、敷料、纱布、缝针,认真反复清点后记录在手术护理单上。

2.3 完善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可为医疗纠纷提供举证较为直接的证据,因此口头医嘱仅限于抢救中,使用时护士应重复1遍,并与医师再次核对后才可以执行,事后护士一定要督促医师及时补充记录。

2.4 环境方面 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以及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间均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手术间内设备以及药品应根据手术的需要而合理放置。所有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同时应减少噪声源,避免使患者对手术具有恐惧感。

2.5 其他 输血输液给药时要各项均经过双方核对,输注时密切观察。标本妥善保管,与术者核对无误做好标识登记,及时送检;电凝器不能直接与患者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要求手术护士和术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入无菌间更衣、戴帽、戴口罩;保留好手术标本,及时做好标志。严格标本送检制度,专用标本登记本;及时组织护士进行新业务学习,新设备学习,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3 小结

手术室工作具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安全隐患相对较多的特点,手术室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抢救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及时发现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应针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制定一整套安全管理措施,以做到防患于未然。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慢慢被发现,新的防范措施需不断地提高和总结,通过有预见性的加强管理,责任到位,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应急能力,使每一个人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控制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薛萍,孟红梅.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的防范.职业与健康,2007,23(9):759.

[2] 詹静,刘奇敏.论基层医院护理文件质量控制.护理学杂志,2005,20(6):58-59.

[3] 宋秀华,陶敏,朱秀红,等.护理风险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91-93.

[4] 魏革,胡玲,吴波.“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证据”意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356.

第3篇: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手术成为多种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室通常是骨外科、普外科、脑外科等诸多手术科室的汇集地,进入手术室的患者来自于不同的科室,由于患者的病种、个人体质等方面具有差异,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需要在不同的、不同的麻醉方式下进行手术,这直接导致手术室的工作量繁琐[1]。此外,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加之社会舆论导向的偏颇,社会对医护工作者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无论是医患纠纷的发生率还是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都是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有效保障之一。该文综合近年来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目前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现状,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1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管理因素

由于手术室的工作量较大,特别是在三甲医院的手术室中,每天每个术间会安排至少两台接台手术,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一天的工作中除了必要的生理活动之外几乎都是连续8h以上在术间中工作。在强大的工作量与连续作业的双重压力作用下,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手术室护理操作的时候有时不会完全按照操作规章进行,致使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增加[2]。同时,手术室中为了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以及照顾手术患者家属的情绪,不允许患者陪护一同进入手术室,而患者自身进入手术室之后会因手术的需要限制患者的行动与感官,患者及其家属不能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操作程序缺失的原因之一。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导致程序缺失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量较大,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通常各司其职,缺少相互之间的监督。因此,管理因素是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2制度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手术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例如,腔镜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手术过程中新仪器以及新设备的应用等,都使手术室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手术室管理制度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先进的手术需求,导致手术室制度落后,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手术室护理操作的时候无章可循,仅能通过日常习惯来进行操作,在操作的程序过于随意。目前,手术室护理制度中不仅缺少与时俱进的操作规程,也缺乏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制度,不能对手术室护理操作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与控制。

1.3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包括人员的责任心、人员的专业素养、人员配置等因素。手术室护理不同于病区的护理,手术室护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位患者会配备一位器械护士,1~2名巡回护士,有条件的医院还会配备麻醉护士,虽然护士在同一术间工作,但是每名护士有每位护士的职责,相互之间是协作的关系,除了清点器械与纱布之外,其他工作只有对接没有交集,这就导致护士几乎是独立完成自身的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高度紧张的责任心[3]。同时,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是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决定其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其实践能力决定其护理操作的质量,其敬业精神决定其护理操作的态度以及责任心等等。此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配置也会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手术室的工作量较大,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会导致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而在大工作量的压力下,手术室护士为了工作数量会有工作质量下降的风险。

2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2.1完善管理体系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大的社会背景下,医疗技术以及医疗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手术室护理管理体系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可以采用科室、分组、个人三级管理的方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这种层级管理制度会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约束,而这种外在的约束力也会使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发扬慎独精神[4]。同时,要加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监控,定期对手术室护理操作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改正。此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完善人才培养与流通体系,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防止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过大导致工作人员疲乏或焦虑。

2.2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手术室的实际需求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如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仪器物品管理制度、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等不同班次的职责以及不同手术室护理操作的规范术前访视制及手术室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对护理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管力度。

2.3提高人员素养

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素养是手术室护理风险不安全因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素养。①要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新护士的岗前培训以及带教工作,以此来学习、强化并弥补专科业务的不足,夯实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基础[5]。②要强化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同时对以往的护理差错事件或是护理事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大限度防止手术室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③可以采取分级、分科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先从专科护士做起,快熟掌握专科器械、仪器的使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再逐渐学习其他专科的手术室护理知识,管理者根据护士责任心、年资、能力、悟性与岗位要求,实行分级培训,针对不同的专科,将人员进行分组,定期轮换,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能力。开展新项目要预先培训学习,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新项目的安全实施。

2.4其他

护理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工作环境等也会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保持手术室护士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创建良好的手术室工作环境也可以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①加强自我修养、自我磨练是培养护士高尚情操的、保持护士良好心态的重要方法之一,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应理智对待自己和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到工作中,以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服务,担当自身的护理职业角色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6]。②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会影响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心态,手术室要考虑到无菌的需求而进行空间的密封,同时,由于不同手术的不同需求,术间会要求有不同的温度,例如进行体外循环的时候室温可能会要求在18℃甚至更低,此时应注意为护理工作人员配置保暖衣物,以减少寒冷对护理工作人员思维的影响,术间中的仪器、设备的噪音、空气的温湿度等均会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心态产生影响,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③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与否也很重要,其中包括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护士与麻醉医生之间的关系、护士与外科医生之间的关系、护士之间的关系等,轻松、和谐的关系会使护理工作人员以轻松、愉快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增加护理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爱程度,进而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小结

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承担最大风险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理安全的要求较其他科室护理安全的要求更为严格。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包括管理、制度、人员等多方面因素,防范手术室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也要从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等多方位着手,以期达到降低手术室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青青.风险因素管理护理用于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管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2):243-245.

[2]赵艳梅,孙丽,王梦竹,等.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43-344.

[3]徐华,王翠平,徐鹏,等.探析手术室影响护理差错事故出现的因素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2,24.

[4]叶,黄俊武,张梓童,等.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干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3215,3218.

[5]李燕.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4(16):118-119,128.

第4篇: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新建眼科; 手术室; 感染控制;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50-01

眼科手术室是眼科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为患者带来光明的场所,因此眼科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是眼科手术成败的关键还节。通过对手术室感染的控制和监测,采取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搞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从而减少手术室感染与爆发。眼科患者都是以手术病例居多,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眼科手术都为精细手术,同时对手术全过程的灭菌技术要求更高,一旦感染,将会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失明甚至摘除眼球,给病人带来具大的身心伤害,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所以眼科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极为重要环节。我科是今年新组建的科室,虽然新建、条件有限,但感染管理工作一点也没松懈,通过多种环节多重消毒的管理,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健全组织,完善规章制度

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要做到有章可循,新组建眼科手术室根据感染管理有关规定制订了眼科手术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科室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组成,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以及无菌物品监测,采用空气消毒机及紫外线双重消毒,并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眼科手术室进行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内容涉及到消毒隔离,消毒锅生物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医疗垃圾分类管理,器械清洗质量,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动态空气消毒机和紫外线灯管的清洁保养及消毒记录。对每次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书面反馈,督促整改,并不定期复查。

2 做好手术室环境因素的管理

要控制好眼科手术室感染管理首先要做好手术室环境因素管理,环境因素管理中:严格分离洁污流线,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及流程的需要,划分内眼、外眼和感染手术间,感染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控制手术间室温,适宜的温度不仅使患者舒适,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如温度过高,工作人员体内代谢增快易出汗,影响操作并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温度过低患者易发生低温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50%~60%较为合适,不仅满足人体舒适度且又不利于室内微生物的生存。

3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科室建立业务学习本,每季度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简讯及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不断总结经验,若有问题,查找原因立即整改,全员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做到奖罚分明,要求每年有四次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内容,并且定期对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4 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4.1手术室感染监控 眼科手术室空气消毒首次采用甲醛熏蒸两次,特请医院感染办、疾控中心的专家对手术室空气、台面等进行严格监控,鉴定合格发证后才进行使用。科室进行手术室感染监控由手术室院感专职护士负责,统一对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显微镜、手术人员的手、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每月采样细菌培养。若菌落数大于正常范围,应查找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整改。再次采样细菌培养合格后,才能使用。

4.2 确保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手术器械清洗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引起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通过医疗器械作为传播媒介的报道屡见不鲜。眼科器械均为精细器械,尤其是轴节及复杂部位的冲洗,在清洗过程中应注意环节质量,保证器械清洗的效果,眼科手术室配置了快速压力灭菌器,在取用灭菌物品时应严格手消,对手术后的器械按要求进行水洗、酶洗、蒸馏水再次清洗、保养、消毒灭菌等规范处理,并且每周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4.3 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可来自室内一切物体及各类人员体表,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手术患者的术前处理应在病房准备完毕,清洁消毒手术部位后,换上消毒的病员服、帽子、拖鞋。手术室内的人员数量应保持在最低限度,进出手术室的人越多,室内空气污染就越重,因此要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的进出,减少手术室开门次数与时间。根据手术室大小严格控制人数,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应限制在指定区域内,与手术野至少保持30cm的距离,不得任意穿行或互串手术间,自觉的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管理,接触病人前后均应严格手消,严禁穿着手术室衣服外出。

4.4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眼科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较多,特别是植入物的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要查看外包装有无破损,有无生产厂家,注册证,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灭菌(生产)日期,有效期,灭菌方法等,对包装不合要求的不能使用,完全符合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领起的一次性手术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20cm,离墙5cm,离顶5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专人管理并及时反馈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

4.5 手术室医疗垃圾的管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包装,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垃圾袋,分别存放;手术中所用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等,必须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内,装至2/3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黄色垃圾袋,医疗废弃物等处理不当将引起二次感染和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因此必须有专人负责统一处理,并建立医疗垃圾处理登记本,认真交接登记。

4.6 手术室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管理 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关系到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的高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同时空气又是良好的传播媒介,因此地面应予湿式清扫,物体表面、台面应在每天手术前用清水、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手术完毕常规用75%酒精抹布对手术间无影灯、显微镜、手术床、器械车、操作台面再次擦拭,并对显微镜等精密仪器用防尘罩盖好,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根据需要每24小时循环四次每次消毒1h,设置时间以手术进行高峰为主。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使用的清洁工具不宜用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各种设备进入手术间前,应先安装完毕,擦拭干净。物品的外包装严禁带入手术室内,手术人员隔离鞋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清洗1次,洗手衣裤每次用前高压消毒灭菌1次,并进行洁污分开。保证了手术室的环境清洁和医疗安全。

4.7 手术中无菌技术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要求眼科手术室护士具有较强的眼科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严格的洗手刷手和手消毒是控制感染的关键,严格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注意保护切口,做到配合手术时得心应手,稳、准、轻、快,从而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手术人员脐平面以下,肩部以上区域,无菌台包布下垂30cm以外等均视为有菌区,手术器械触碰到无菌区域以外,即视为污染,应立即更换。覆盖切口的敷料不可太厚密,以免影响汗液蒸发,给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遭受污染,降低切口感染率。

我科组建八个月以来,完成内眼手术1206例,外眼手术521例,没有1例发生眼内炎,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对眼科手术室的每一个环节引起重视,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手术室各个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控制与管理,使手术感染率降低,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通过监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真正有效地减少间接感染途径,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为今后的眼科手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丹,周力.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手术室护理学[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王方.现代化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第5篇: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字】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62-01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的重点部门。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手术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控制手术室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体现。因此,控制手术室感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先将我院3年使用洁净手术部控制感染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管理措施

1.1制定规章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制定了《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洁净手术部消毒隔离制度》、《洁净手术部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洁净手术部层流净化设备清洁、消毒及维护制度》、《洁净手术部手外科消毒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1.2感染监控体系

医院设有三级感染监控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科、临床科室三级。手术室是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也是高危科室,成立了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组成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主要负责手术部各种物品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科护士长每周随机抽查,医院感染控制科派专职人员每月到手术部检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1.3加强人员培训

手术室是高危科室,要使工作人员(包括保洁人员和护工)充分认识到手术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全员教育,医院感染控制科每月举办由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参加的感染知识讲座,监控护士及时将信息传达给科室的每位人员,使其不断更新医院感染知识,充分认识到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其中无菌操作观念、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等是控制手术感染的关键,通过不断的宣传、培训、教育,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环节得到控制及不断改善,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

2危险因素的感染控制措施

2.1人员控制

洁净手术室投入使用前,我们根据《洁净手术室管理规范》要求,制定了《洁净手术部管理制度》《洁净手术部参观》,严禁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杜绝了过去亲朋好友手术时本院职工到手术室陪同的现象。同时要求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和活动,严格控制参观人数,禁止由污染手术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

2.2严格手术间管理

手术间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内只允许放置必需的仪器设备如电刀、麻醉机,各种物品定点定量放置,每周检查。术前保证手术物品准备充分,减少巡回护士术中进出手术间的次数,影响净化效果,严禁开门进行手术。净化手术室是一个密闭的洁净环境,如果手术间的门长时间开启,会严重影响室内空气的洁净效果[1],手术过程中手术间的前后门禁止同时打开。合理安排手术,根据不同的净化级别安排手术。接台手术时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2台手术之间应严格湿式清扫和严格自净时间,特殊感染手术应开启负压,手术后必须严格进行物体表面及环境清洁消毒,并做物表和空气培养,达标后方可使用。

2.3手术室空气监控措施

空气污染是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细菌主要来自于天花板、墙壁和地面扬起的灰尘,以及随工作人员的衣服带进[2],。我院2008年开始使用洁净手术室,现有百级手术间2间,千级2间,万级手术室9间(其中一个可正负压切换),十万级2间,经市疾控中心检测符合规范要求后正式投入使用,我们制定了《洁净手术部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洁净手术部层流净化设备清洁、消毒及维护制度》、设备科派专人负责手术部净化设施的日常维护,24小时值班。定期清洗过滤网、回风口并登记,定期更换净化过滤器,确保空气消毒效果,每月对每个级别的手术间做动静态空气培养。

2.4工作人员手感染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可通过医务人员手直接和间接传播,并且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3],有报导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4]。洗手称为是“非常必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5]手术人员要严格执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脱手套后也要及时洗手。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我们制定了《洁净手术部外科手消毒制度》,参加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七步洗手和外科刷手制度,护士站放置指甲剪,水池上方张贴了术前规范刷手流程图,院感科每月对手术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

2.5手术器械管理

我院现在是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术后所有器械均通过专用污染电梯直接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不耐高温高压灭菌的器械如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膀胱镜等原来用0.5%万福金安浸泡40分钟进行灭菌,现在改为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其他手术器械均由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后的手术器械通过专用清洁电梯直接送至手术室无菌物品间,用不锈钢货架存放。无菌物品间专人负责,每天对无菌包进行检查,不得出现超重包、湿包、及过期包,杜绝任何不合格包进入手术间。器械护士在打开无菌包前,要认真检查品名、灭菌日期、失效期等,打开包后再查看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是否均匀等,发现问题,立即弃之并上报护士长。感染科定期抽样检测,其合格率为100%。

2.6切实做好外来器械的管理

由于外来器械的特殊性,我们制定了《洁净手术部外来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交接流程》,使用外来器械必须经主管部门和器械科人员核查,确认后方可使用,择期手术应提前24――48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急诊手术可采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每锅次必须放置第5类化学指示物及进行生物监测,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确保进入人体的植入物真正达到灭菌要求。

2.7术后终末处理

卫生工作采用湿式清扫,每日早上擦拭手术间物体表面、地面,每周彻底清扫。每台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地面、手术床、无影灯、物体表面等进行擦拭,感染手术术毕用0.2%过氧乙酸彻底擦拭,然后再用清水擦拭。

3 .医疗废物运送

手术后敷料装入污物袋内,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内,鹅颈式系好袋口,贴上手术间号,日期、签上负责人姓名,保洁人员由专用通道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地方,由医院进行统一处理。特殊感染手贴上标示条,注明感染情况。手术患者的体液、血液、冲洗液及污水桶所有手术中的液体一律吸入一次性吸引瓶内。锐器、安瓿,装入锐器盒内约2/3满时封闭,由保洁人员统一回收。

参考文献

[1]王方.现代化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3

[2]何秀英.手术室感染的监控与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 2001, 8(5): 370.

[3]钟秀玲,程棣研.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107.

第6篇: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作为医院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手术室与其它科室不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下列特性:复杂性与不可预见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护理经验,总结了一些经验与教训。

1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1接错患者,碰伤患者在接患者的过程中,未认真查对患者的相关信息,导致接错患者。在推患者出入手术室时,未注意导致房门碰伤患者。在手术刚结束时,巡回护士忙着工作而离开意识还不清醒的患者,极易造成患者摔伤。

1.2手术不当引起的损伤手术安置不当可能引起压伤或压疮。如果衬垫使用不当,不利于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如果约束带太紧或上肢过度外展均易使相关神经受压。

1.3核对工作不严格术前没有认真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造成做错手术部位,比如左右部位。同时,对手术器械未认真清点,相关物品与药品准备不足,消毒质量不良。

1.4烫伤、烧伤患者在使用电刀头时,由于负极板出现松脱、固定不牢,可能会灼伤患者。另外,如果患者和手术床的金属部位接触,也可能被电刀头灼伤[1]。

1.5病理标本保管不当对相关病理标本保管不当,导致标本变质腐烂、遗失,或者送错标本,从而延误诊断。

1.6其它问题在输液或输血的过程中,未认真查对,造成过失。由于药品摆放标识不够清楚,造成误用。在使用止血带时,未告知手术医师,或者忘记记录时间,导致患者扎止血带的时间太长,引起四肢缺血甚至坏死。

2引起安全隐患的原因

护理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但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①规章制度的不健全。这是导致安全隐患的一大原因。②手术室护理工作专业性更强,护士的工作负荷比较重。经常加班与连台手术极易使护理人员疲劳过度,从而影响注意力,反应迟钝,从而容易导致差错事故。③一些护士的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熟悉新业务,从而造成差错事故。

3防范对策

近年来我院加强了对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3.1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贯彻执行要想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它也是护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准则与依据。要严格落实"三查七对",避免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手术器械及药品的保管工作。采取定人保管、定位放置的措施。接到手术通知后,先做好核查工作,检查手术名称、患者姓名。然后,根据手术需要备齐相关物品、设备。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体腔前、缝皮前一起检查、清点相关物品,并做好记录。在用药过程中,必须根据操作程序进行,不可凭个人经验,随意简化流程。同时,要重视每项查对工作,并注意观察操作中患者的情况。另外,加强科室管理,各科室要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尤其是对出现差错的科室要点名批评,使其吸取教训[2]。另外,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前应使用相关脱毛剂进行备皮,避免皮肤受损,从而导致切口感染。对参观人数必须严格限制,超过30m2的手术间人数不得大于3人;30m2以内的不得大于2人。同时,加大无菌操作的监管,当发现违反无菌操作时必须立即加以指正。另外,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对相关组织的创伤。手术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患者体温变化,避免体温过低,阻碍伤口愈合。

3.2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安全意识①要加强"三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②要重视多元化知识的培训,除了学习业务知识,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心理学、人文学科知识等。

3.3重视护患沟通,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视患者如亲人,并为他们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不仅能取得患者对医院的认可,也能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另外,医院及科室也应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作出合理的评价,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干劲。

3.4建立护理安全检查机制科室应成立专门的手术室护理安全检查小组,并出台相应的检查制度及工作职责。针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要求其马上整改,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中。每月初开展一次安全例会,总结、分析上月出现的护理差错事故,并提出本月的工作任务[3]。

3.5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护理管理者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①可定期组织法律培训,讲解典型的案例,做到警钟长鸣。②增强她们的法制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4]。在开展护理时,应预防刺伤,按流程使用消毒灭菌剂及化疗药物。另外,还应重视锻炼护士的抗压能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结论

与其它科室不同,手术室带有较高的风险性。因此,在整个医疗护理工作中,手术室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每项手术的质量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要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的管理,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这样才能提高护理水平,防止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春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1):1218.

[2]李文娟,白芮,张瑛.护理风险管理与手术室安全的分析探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1,12(7):58-59.

第7篇: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28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69-02

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手术正常运作的前提和保证。手术室是特殊治疗场所,安全要求高,出现意外情况直接影响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护理管理制度的套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科学性,直接决定着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行之有效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是手术室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

1.手术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手术室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1]:

1.1.1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重大漏洞,缺乏监督机制和考评等制度问题是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隐患。

1.1.2安排不合理:人员和制度安排存在重大缺失,应急机制不健全,对突发事件缺乏反应能力是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面临的又一问题。

1.2手术室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2.1布局和分区:手术的布局和分区安排都有明确要求,必须进行科学配置才能满足手术要求,消除安全隐患,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手术室布局不合理,分区不明确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不能满足感染控制设计要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1.2.2手术室物品和器械分配和使用中的问题:手术室物品没有严格按要求摆放和分区使用,一旦发生手术室传染,必将造成重大损失。

1.3工作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1.3.1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责任心不强致使纱布器械遗留于患者体内。手术中摆放不当导致损伤,电极板粘贴不当导致烫伤。

1.3.2手术间空气消毒不合格,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不熟练,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3.3手术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引发患者的不满。

1.4手术室设备使用和保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①手术室设备保养不到位,设备老化,使用中出现意外停机和其他异常;②手术器械确实或损害,对手术造成干扰。③抢救药品和器械配置不全,耽误抢救。

2.安全管理措施

2.1合理利用有效人力资源:

2.1.1强化培训,练就过硬素质。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个人业务素质,适应手术室发展要求,增强应变能力,可有效提高手术的保障能力。通过进修、在职学习、业务讲座等形式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是保证手术室正常运作的首要条件。

2.1.2合理排班。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使护理分组更加合理,达到老中青结合,业务素质互补的要求,可发挥手术护理人员的最大工作潜能,保证手术室正常运作。

2.1.3实行弹性排班制。随时调整护理人员的作息时间。值班分主、副两班,夜间和节假日时,副班在家待命,有手术时随叫随到,既避免了手术多时人员不足,又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2.2严格消毒灭菌:

2.2.1手术室环境消毒。普通手术室室内空气每晚用三氧消毒杀菌机消毒2小时。每台手术结束后消毒30min。层流手术间手术前30分钟开启层流,手术后30分钟关闭层流,手术间的各类物品每晨用消毒液擦拭。手术间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月彻底清扫一次,按规定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并对医护人员的手、物品表面及高压低温灭菌物品进行监测。

2.2.2器械的消毒灭菌安全。凡是能够高压消毒的器械和物品,均采用高压消毒灭菌。内镜器械采用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灭菌后物品及时送无菌间保存,每日定期检查有无过期物品,如有过期,应重新灭菌,一次性物品每月检查一次有效期。手术后的器械要严格按照双消毒原则处理,然后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敷料袋装。HBsAg(+)患者器械处理用0.2%含氯消毒剂浸泡1h后清洗,再打包消毒。

2.2.3手术敷料的灭菌安全。采用一次性手术包,用后装于有标识的垃圾袋内焚烧。

2.3手术的安全管理:

2.3.1使用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接送患者,巡回护士于术前带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到病房接患者,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认真填术交接记录单上的各项内容,须与麻醉师一起,将患者护送到ICU或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由病房护士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名,确认签名后,巡回护士方可返回。

2.3.2建立手术患者安全核查表,预防手术部位错误,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与患者在入手术间后麻醉前消毒皮肤前开刀前共同核对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间号。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于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后认真核对清点纱布、器械、缝针,防止异物遗留。

2.3.3预防术中不当造成损伤。加强手术巡视,保证术中患者安全,麻醉后患者多处于被动,手术移动不当,或者长时间的被动可给患者造成伤害,巡回护士应该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2.3.4预防术中错误用药。术中用药也要进行仔细核对,确保万无一失。在使用药物时,应先核对瓶签,检查药品质量、浓度、剂量和有效期限,两人查对无疑问后方可使用。用过的安瓶、药瓶,保留至手术结束后方可丢弃,以备核对。

2.3.5预防输错血事故的发生。输血前要认真核查患者相关事项,取血者要与血库发血者核对。输血时,巡回护士要与麻醉师核对,并检查血液质量。

2.3.6预防烫伤、灼伤。应用高频电刀时,应取下患者身上的饰品,保证电极板与皮肤有效接触面积,防止电灼伤。装有起搏器患者建议医生使用双极电凝。

2.3.7防止弄错或丢失标本。切下的标本洗手护士应妥善保存好,术后面交手术医师,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申请单,标本容器内及时加入适量福尔马林液,并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等,与病理检查申请单一起送入指定标本存放处。

2.险意识的增强:

2.4.1加强管理,增强安全意识。管理者首先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及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对科内出现的差错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科内制定停电、停水、停层流、火灾、针刺伤、心跳呼吸骤停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抽查与考核。

2.4.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护士业务素质提高是护理水平提高的基础。在开展新手术、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时,及时制订出工作流程,并进行仪器操作培训,严把安全技术环节关。加强对护生及轮转护士及新护士的管理,指派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高年资护理人员以一带一的方式进行带教。

2.4.3注意护患关系的和谐。规范语言行为,术前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述说,多用解释性语言;在手术时要认真严肃,尽量不让惊扰患者,不在术中开玩笑和闲谈。

2.4.4加强设备的维护。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证各种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小结

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

护意识,在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法规,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运用于手术室工作中。在防范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了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的发生。最终得到患者满意。医务人员维护患者的权益,本身也是对自已权益的保护,尽最大努力把医疗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控制了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

第8篇: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78-01

手术室是医院众多科室当中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是开展医院感染工作的基本条件,管理措施的认真贯彻实施,才能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因此,我院手术室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同时,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认真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提高控制感染的主观意识,定期讲课、学习、考试。

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不断地更新医院感染意识,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杂志及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认真学习手术室的各项制度,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执行,有效地控制医院的感染率,在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管理者首先要得到正确规范化的培训后才能正确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的工作。训练与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 健全管理组织和按卫生部的文件精神配备专职人员。

我院已成立医院感染科,专门负责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并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任务,每周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监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我们手术室也成立了医院感染小组,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医院感染工作督促,每周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 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对策

3.1 手术室布局安排对策 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3.2 手术室、空气控制感染对策 手术室必须每日及术后进行清洁消毒,用0.5%巴氏消毒液擦地板,每日定时,紫外线和空气净化消毒机消毒3次,每次60 min,接台手术之间照射0.5~1 h;每周六用95%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每月用指示卡监测其强度一次。手术室内物品摆放有序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每周六清洁空调过滤网一次。各手术间都有固定的拖把、抹布,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使其菌落数都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200 cfu/m3)。

3.3 手术室物品控制感染的对策 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无菌剂浸泡灭菌。

3.4 手术室人员手的控制感染对策

3.4.1 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均要洗手。我科常用的术前洗手法为:先用肥皂洗手,流动水冲洗5min,然后用蘸有安泰消毒液的纱布擦手2次。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3.4.2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存放的管理与使用,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所以要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这样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一次性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 cm,距墙壁≥5 cm,不得使用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及一次性物品,使用前要求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商标及有效期等。如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破损、字迹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后,须彻底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3.4.3 手术后污物处理,手术器械先消毒(用1:300消毒灵浸泡30min后),再清洁,擦干,上油备用。手术后必须开窗通风,更换床单、被套、约束带,用1:200消毒灵擦拭手术床、墙壁、无影灯上的血迹,污物桶用1:400消毒灵浸泡30 min后倾倒,手术布类送洗衣房处理。

第9篇: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

洁净手术系统主要由净化系统、钢板结构、手术室、手术室基础设备组成。手术室基础设备包括:吊塔、无影灯、内嵌式壁柜、内嵌式观片灯、手术床、控制面板、显示屏、六气(压缩空气、二氧化碳、笑气、氧气、麻醉气体排出口、负压)、电动感应门。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主要通过控制手术室的空气过滤、截面积、风速、换气次数、气流方向、回风、排风、 静压差来达到控制手术区的悬浮菌浓度,从而达到净化效果[1]。现综合我院实际情况介绍洁净手术室的感染控制。

1 我院洁净手术室的功能与布局

洁净手术室为洁污双通道型,其中内走廊有百级间3个,千级间6个,万级间6个,内走廊为万级,外走廊为十万级。百级间主要开展脑科、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及各类移植手术。千级间主要开展普外、妇科、泌外一类切口手术。万级间主要开展普外、妇科、泌外二类切口及污染和急诊手术。在不同区域之间设立隔断门:无菌间,护士站,麻醉恢复室,仪器暂存间,一次性物品间,外走廊处设立拖布池数个,垃圾暂存处,普通器械清洗处,腔镜器械清洗处,包装间,灭菌间,标本登记处。洁净手术部设立了科学的路线确立了各区之间的位置,包括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及术后器械、标本通道。

2 影响洁净手术室的感染因素

根据洁净手术室的布局及特点我们认为影响洁净手术室的感染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净化机组管理

2.1.1 清洁工作管理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是通过多级空气过滤系统(初效-中效-高效)清除空气中尘粒子及微生物(包括细菌),但并不能清除杀灭吸附在物体表面的细菌,所以必须认真做好常规手术室表面清洁卫生工作,尽量减少室内粉尘,一切卫生清洁工作须湿式操作均在净化系统运行中进行,使用的卫生工具不易选用纤维易脱落的材料,设备物品进入手术室前擦拭干净,手术巾、单及接送平车上床单位,必须选择不产尘的无纺布,防止空气净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毛絮聚集堵塞过滤网而影响净化功能。

2.1.2 空调机组管理我院洁净手术部保养和维护由后勤机组专业人员负责,新风过滤网及回风过滤网,每周清洗消毒一次,一般初效过滤网2000~3000h更换一次或清洗,中效过滤网3000h左右更换一次,高效过滤网8000h左右更换一次。

2.2手术室管理

2.2.1手术人员管理

按手术通知单核对手术人员,原则上手术不允许参观,希望观摩的学生及进修人员可到远程观摩中心通过示教参观。加强着装管理,工作人员出入手术室按规定穿手术衣,鞋,戴好口罩帽子。设立三通道,即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术后器械、敷料污物通道。严格执行通道管理和沽污分区管理,做到洁污分流,防止交叉感染。手术人员严格按刷手程序进行手消毒。护士积极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

2.2.2手术间管理

术前一小时开净化运行,并调节室温至23度,湿度40,并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手术间只允许放置必需的设备如电刀、麻醉机等,各项物品定位定量放置,定期核查、补充基数,术前准备充足,减少术中进出手术间。手术间相对密闭,严格管制手术间前后门,为保持手术间空气的洁净,书中前门开启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后门术中严禁开启。严格控制术中人员流动[2],不可互串手术间,减少不必要的涡流形成。

2.2.3合理安排手术

根据不同空气洁净度安排手术。接台手术时,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两台手术之间严格环境净化和湿式清洁。特殊感染手术应开启负压,手术后必须严格进行物表及环境消毒,并实行物表及空气培养达标后方可启用。

2.2.4病人管理

术前访视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如情况允许应提醒患者洗澡或擦浴,长发应束起。入手术室前均穿清洁病号服、入手术室时戴隔离帽,用交换车接送。

2.2.5感染管理监控

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各手术专业组组长组成的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内的日常工作监督、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等。每周对手术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手术人员手等进行细菌学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感染管理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对监控人员的业务培训,具体内容包括人流、物流管理、严格手术间管理及净化设备工作程序管理。

3 结论

先进的设备是无菌环境的条件,而严格科学的感染管理是实现无菌环境的保证。洁净手术室控制感染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制订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手术室管理制度和措施,从人员、环境、运行三个主要方面加强对层流手术室各个环节的科学化管理,督促各级,全面提高医护人员防治医院感染的整体意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对保证患者的安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