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规划方案设计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互通立交 交通量 方案比选
中图分类号:S61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宁西互通立交位于广州增城市宁西镇,是解决花莞高速公路和地方道路沙宁路交通转换的一般互通立交,主要服务于宁西镇车辆上下高速公路,本文主要介绍该互通立交的方案设计思路。
1 工程概况
花莞高速公路是连接东莞至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快速交通干线道路,是广州市花都、白云、萝岗、增城四个片区中心的联系通道,设计速度为100km/h,双向六车道,整体式路基宽度33.5m,其中:行车道宽2×3×3.75m,硬路肩宽2×3.0m(含右侧路缘带宽2×0.5m),中间带宽3.50m(中央分隔带宽2.0m,左侧路缘带宽2×0.75m),土路肩宽2×0.75m。沙宁路部分路段为规划路,规划路基宽度为40m,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为60km/h。
2 交通量预测情况
根据远景年的交通量预测结果,宁西互通立交总的转向交通量为13044pcu/d,其中宁西往返花都方向为主交通流方向,最大转向交通量为4226pcu/d;宁西往返东莞方向交通量最小,最小转向交通量为2371pcu/d,如图一所示。
宁西互通立交预测交通量
3 方案设计原则
宁西互通立交所在区域属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互通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事故多发地,安全设计是互通设计的首要目标。设计中应严格遵循一致性原则进行方案设计。
(2)经济性:互通的布设应与环境保持协调,做到功能适用,形式简洁,尽量减少拆迁、占地以及对环境的破坏。
4 互通立交附近区域情况
项目主线(花莞高速)上跨沙宁路,与沙宁路的交角约为52度。附近区域情况如下图所示。
宁西互通立交附近区域情况
西北侧为宁西镇中心,房屋密集,有10kv输电线;沙宁路的规划线位几乎与主线平行,与主线的间距为150~190m。立交若布设在此象限,可以减少交通绕行,方便上下高速公路,但是需要将立交位置往西北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可充分利用小山头布设匝道,以减少占用农田和拆迁数量。
西南侧为山地、鱼塘和金鸡石村,拆迁较大,造价较高,不利于布设立交。
东南侧为规划区域和百湖村,分布有220kv高压输电线;立交若布设在此象限,占地面积和造价较小,但应采取合适方案避开规划区域和百湖村,同时要避免上下高速绕行距离过长。
东北侧为厂房区和规划区域;此象限厂房密集,拆迁量大,实施难度大,不适宜布设立交。
5 互通立交方案比选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得知宁西互通立交的交通量较小,在宁西互通立交位置明确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交叉处的环境条件以及工程规模等多方面因素,对三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
5.1 方案一
方案一为单喇叭+跨线桥立交方案,立交布置在东南象限,单喇叭设置在花莞高速主线上,跨线桥设置在沙宁路上,收费站在规划区以外。如图1所示。
宁西互通立交方案一
考虑到主交通流方向的交通量只比次交通流方向交通量小1855pcu/d,故采用A型喇叭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互通在沙宁路上采用跨线桥+环岛立交,为减少对规划区和村庄的影响, 收费站及平交连接匝道布置在规划区和百湖村以外。
(1)优点:立交设置在东南象限,避开了厂房区、规划区、百湖村,拆迁量较少,易于实施; 立交占用农田数量少,占地规模较小,造价较低;采用集中收费方式,方便管理;新塘方向车辆上下高速公路绕行少。
(2)缺点:沙宁路上设平交,对沙宁路交通影响较大,交通服务水平较低;宁西镇车辆上下高速较绕行。
5.2 方案二
方案二为菱形+跨线桥方案,于主线两侧对称设置四条上下匝道,在沙宁路上设置跨线桥,桥下设渠化平交+信号灯灯控制的方式。如图2所示。
宁西互通立交方案二
该方案的优缺点分别是:(1)优点:距离宁西镇中心较近,上下高速公路相对绕行较少;占地规模小,造价较低。(2)缺点:平面交叉通交织严重,交通服务水平较低,容易导致交通拥堵;收费站分散,管理不便。
5.3 方案三
方案三是在西北象限布设双喇叭,在花莞高速和沙宁路上都采用A型喇叭,如图3所示。
宁西互通立交方案三
该方案优缺点分别是:
(1)优点:充分利用地形,与地形的协调性较好;与地方道路沙宁路采用全互通立交,服务水平高,与地方政府要求较协调。
(2)缺点:占地规模、建筑拆迁量较其他方案偏大;上下高速交通较绕行;匝道规模较大,造价较高;为减少占地及房屋拆迁,部分匝道采用了较低的设计指标,行车舒适性降低;占用农田较多。
综合以上分析,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各具有优点和缺点。经过综合比选,方案一避开了厂房区、规划区、百湖村,拆迁量较少,易于实施;宁西、新塘方向交通上下高速公路方便;可满通需求。因此,本互通立交推荐采用方案一。
6 结语
互通立交方案设计时,应从工程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交通量的大小和组成、被交道路的特点以及立交范围内地形、地物分布等情况,在充分分析与研究基础上进行立交匝道的布设,灵活选择互通的组合型式和规模,对各方案进行全面比选,确定科学合理的互通立交方案。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花都至东莞高速公路工程初测方案[Z].广东: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2012.
[2]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原则;方法
方案设计在建筑中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设计可以决定该建筑的风格、体量、美观度、实用度等方面。建筑设计师们通过研讨方案、相互沟通分析讨论与研究等方法,从而力求达到理想的建造效果。同样的,一个建筑物结构方案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安全、抗破坏程度、经济性等诸多方面。因此,加强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研究就显的尤为重要。
一、建筑方案设计的概念
建筑方案设计是依据特定的设计任务书而编制的文件,是一种运用图示思维解决设计矛盾的过程,其本质是生活设计。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是每一项建筑设计从无到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最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过程。
建筑方案设计文件往往由设计说明、设计图纸、投资估算、效果图等四部分组成,大型项目或者重要的建筑,有时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可以加做建筑模型。建筑方案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以及确定投资的有关指标、定额和费用标准规定。
建筑方案设计一般应包括总平面、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及空调、动力和投资估算等专业,除了总平面图和建筑专业应绘制图纸外,其他专业以设计说明叙述设计内容。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前,首先要通过阅读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了解场地条件,清楚设计内容;把场地条件与实测地形图对照,形成环境空间概念;把平面内容、面积表与任务书要求对照,明确分区;还要看懂功能关系图。
二、建筑方案设计的原则
1、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优化不成反遭劣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非专业因素过多地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既然已经中标了,业主单位说怎么改就怎么改吧!”结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虽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博采众长的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2、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
设计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切忌进行颠覆性的修改。
3、自顶向下,抓大放小,做本阶段应该做的事
由于中标方案大多为概念设计深度,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应采取自顶向下的优化策略,优先着力于宏观与总体层面上的要素,重点关注于本阶段必须完善与决策的重要事项,避免过多、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问题中。一些设计节点或专业技术措施可以留待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院依靠自身能力加以解决。此外,在此阶段过早敲定的设计细节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工作的深入而废弃,造成工作上的浪费。
三、建筑方案设计方法
1、任务书的解读与分析
(1)通读设计任务书
通读任务书全文是理解任务书的前提。尽快对设计任务有一个整体的概况印象。此时,首先要建立起一个设计目标的概念:包括项目、规模、地理条件等。比如要设计文化馆,必须首先把任务书通读一遍,然后在头脑里对文化馆的知识进行搜索,把问题罗列出来再去找相关资料。任务书的阅读必须仔细,将那些功能要求、特殊要求等记标在纸上,以免设计时疏忽、遗漏。
(2)理解设计任务书
理解设计任务书的核心问题,是避免方案的设计思路、设计方向在重要环节出现差错。例如,要设计一座藏书量为80万册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抓住“高校”这个核心概念,高校是图书馆的限定条件,高校图书馆平面功能布局特点与市级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有所不同,必须结合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及行为特点来创造图书馆空间。所以理解设计任务书的核心问题,是把握好设计要点,才能做出贴合设计要求的方案。
2、方案构思与起步应按正常的设计程序
从设计进程的规律来看,设计过程要经历环境设计)群体设计)单体设计)细部设计的递进发展。因此,设计开始时,一方面应从环境设计入手,妥善、周全地做好总平面规划,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依据;另一方面在进行总平面规划考虑时,不能只考虑外部条件因素,还要看建筑内部条件对总平面规划的制约。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建筑形象创作的过程,而建筑又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之中。因此,所要设计的建筑是放在什么样的空间环境中,是必须在设计着手之前充分考虑。同时,在阅读任务书的过程中应建立地段条件图的空间概念,它将决定总平面图设计是否合理。
建筑方案设计要从全局着手,综合考虑各种设计因素。在每一个设计阶段抓住主要设计矛盾进行设计。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是动态的,即前一设计阶段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还要受后续过程的检验或修正。建筑方案设计是在不断解决设计矛盾的发展中,逐渐使设计更加完善,直至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要求,达到最理想的目的。
3、方案生成与建构可采用同步思维
建筑设计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解决设计矛盾的过程,前一阶段的设计矛盾解决了,后一阶段的设计问题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建筑方案设计应避免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正确的思维应采取辩证法的两点论。建筑设计分为若干阶段,每个设计阶段针对不同的设计问题展开有目的的设计活动,但是,各设计阶段又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它们互相渗透、互相推进设计进程。
4、方案推敲应采用图示思维
建筑方案设计初始,首先是对设计任务书进行逻辑分析,以便尽快理解设计的各相关内容。在进行设计时,并不是立即开始做平面方案,而是要运用图示思维的手段,即一边进行功能分析的逻辑思维,一边就对方案的平面布局进行思考。但是,这种思考是要借助徒手草图的方式及时迅速地记录下头脑中不稳定的、模糊的设计意向,使其成为可感知的图形,尽管这种图形是粗线条而且仅仅是一种分析符号,但随着对设计问题的越来越深入地思考,头脑中对设计问题的思路却越来越清晰、明朗。正是这种图示思维的方法,使得设计者始终保持创作激情。这种设计状态很可能使建筑设计者的设计灵感涌现,并有可能及时捕捉。一旦设计者通过图示思维理出一条方案设计的思路,平面功能布局大体得以认可,就可进入方案的深入。由于前一阶段图示思维异常活跃,基本上分析了应该考虑的设计问题,所以,以后的设计步骤将会比较顺利,设计效率和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研究方向,在实际应用中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1)缺乏系统的概念,近期交通治理主要是针对现状交通问题进行的应急性规划,要求在短时期内能找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容易陷入“头疼医头、脚疼脚”的境况,使交通问题得不到根本治理,也许短时间城市交通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却加重了城市未来的交通负担,甚至埋下更严重的交通隐患;
(2)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没有综合考虑道路网的因素,多数是尝试从问题的某一个角度来解决该问题,没有把交通问题放到城市大系统中去考虑,没有将城市快速道路系统、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综合起来,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充分地分析,所采用的解决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3)对于城市交叉通问题的整治也忽略了系统的观念,没有把交叉口放到整个路网中考虑解决问题,仅从单纯的一个点提出解决措施,进行交通渠化、信号配时忽略了相近交叉口的协调设计;
(4)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时忽略了出行效率与运输效率之间的平衡,注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略了城市交通的管理,导致城市无法达到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平衡,交通问题日益严重。
二、城市交通综合整治规划的总体改善策略
面向近期交通综合整治规划的总体改善策略主要是针对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交通发展形势提出。通过交通整治规划使整治区域内的交通拥堵程度降低,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其总体改善策略如下:
(1)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等级结构合理、功能清晰的城市道路体系;
(2)提高停车设施供应,满足现有车辆的停车需求;
(3)完善公共场站、公交停靠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4)完善行人交通系统,构筑以人为本的交通空间;
(5)加强交通管理,最大限度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三、城市交通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设计
(1)道路系统整治规划方案设计
道路系统是城市交通的载体,是城市交通畅通的物质保障,传统的交通规划就是道路网的整治,虽然已经暴露了其不足之处,但我们进行交通整治首先考虑的依然是道路系统的整治,一个完善的道路系统可以为城市交通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平台,城市交通的高效、快捷运行提供物质保障。首先,进行要用系统的方法,把路段、交叉口看作一个整体系统,从宏观上对城市道路进行分析,有步骤、有层次的完善城市道路网,在规划的层面尽量避免断头路、畸形交叉口的存在。具体进行方案设计时根据近期实施路网,考虑以下因素:加强过境通道的建设、有效分离过境交通,加强对外通道建设、强化与相邻区域的联系,加强内部道路建设、强化片区间的联系,加强片区内支路的建设、改善片区内“微循环\"\"。其次,由于历史原因或者其他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在路网完善的基础上仍会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路段、交叉口,此时,我们应在微观层面上,结合整体路网改善措施,对交通拥堵路段、交叉口进行交通综合改善设计,优化路网,形成一个畅通、高效的城市道路系统。
(2)停车系统改善规划方案设计
随着机动化时代的降临,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不仅表现在“行车难”,还表现为“停车难\"\",“停”已经影响到了“行’’,因此,在治理交通时我们不能忽略对城市停车系统的整治。进行停车系统整治改善总体目标是加强社会公共停车场及货车专用停车场建设,解决停车设施匮乏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停车管理,执行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及规范路内停车,总体上满足停车需求。具体进行停车场方案设计时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严格执行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保证新开发建设的建筑物不再产生新的停车问题,改善已有建筑物停车条件;
2)新、改建社会公共停车场,弥补行政办公、商业公共停车缺口;
3)合理设置路内停车,对部分干道采取禁停措施,充分挖掘部分支路道路资源,合理划定停车位;
4)完善货车停车条件,新改建货车专用停车场,解决营运货车乱停放问题。远期配合货运体系、货运场站的规划建设相配套的货车停车场。
(3)公共交通改善规划方案设计针对于面向近期交通规划的公共交通改善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公交分担率,优化人们出行方式结构。根据整治区域公交的供需情况,实施公交优先策略,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完善公交场站建设,重新进行公交停靠站的布局设计,提高公交覆盖和服务水平。具体方案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优化公交线网。此项目的展开应参考该
区域的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若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同期进行,整治规划的公交线网优化提出一般建设性建议即可,对于一些重要道路,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公交专用道和信号优先的设置。面向近期的公交整治一般涉及不到线网的规划,只是对一些重复系数大的线路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公交线路的联通性。对于一些新增的线路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同时要注意这些新增的线路会带来场站、站点的增加。面向近期的公交整治主要还是从场站布局和停靠站改善来考虑,以提高公交运力和运能,为整治区域实现公交优先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平台,更好的与公交专项规划结驳。
2)加快建设公交场站
①以整治区域公交出行需求为依据,合理规划场站布局,增设场站;
②以提高公交覆盖率为目的,调整场站布局;
③以《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为指导,科学完善场站功能;
④在轨道周边建设场站,加强与轨道交通换乘。
3)停靠站改善设计
①有必要、有条件一般都设置港湾公交站点:
②站点配套的整治设计,如站牌、以人为本候车设计等;
③交叉口进出口[ uuubuy.com]道公交站点的设置。
(4)行人交通改善规划方案设计
同样,行人交通整治也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从总体上把握,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个交通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在确定总体整治思路时,分块、分片区考虑,使思路清晰。针对我国城市行人交通的现状特性,一般可分为商业区或中心城区行人交通规划、对外主干道行人交通、区域行人系统规划等。具体包括人行过街设施整治规划方案、人行道整治规划方案、无障碍通行系统整治规划方案等。
(5)交通管理改善规划方案
交通管理是建立在整治区域路网条件上的,路网条件不完善,管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只能是阶段性的排堵,随着城区建筑容积率的提高,城区道路面积率也应相应提高,供需矛盾仍会激化。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进行交通管理改善的研究。
结束语:
适应现代的城市发展要求,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水平,推动城市交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是21世纪我国城市交通“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沃尔什.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79 ~ 116
[2]王炜,徐吉谦,杨涛,等.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实践.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1 ~ 10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相应的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做住宅区规划的设计行业也一样,有自己的相关标准,目前,做住宅区规划设计常用到的法规、规范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建筑规范》《住宅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这些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基石,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要求,任何违反上述要求的规划都是不合格的,是违法的。
2)城市限制
各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因此,在地方上,往往制定了一套适合各自的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片区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关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地方性要求以及规划设计条件等具体规划要求。这些,可以说是法律法规的进一步阐述,我们也必须遵守。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片区规划规定了地块的性质以及城市的发展方向,划定了公共用地,住宅用地,绿化用地,道路用地的范围,规定了各地块的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总体高度等。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条例则具体的阐述了城市规划要求的执行标准,如建筑退距、日照间距、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道路标准等主要的技术要求,并对规范中部分未明确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规划设计条件则详细规定及规划了规划地块的日照标准、建筑层数、建筑退距、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总体高度以及建筑控高等,有的甚至详细规定了区内建筑的立面风格,高低层建筑比,公建及住宅用地比,停车位等,它们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控制性指标,对小区的整体设计有着明显的调控作用。除上述有明确条文规定的部分外,各地往往还有一些城市通行的习惯性做法或未写进条例的补充条文的规定,这也是城市对住宅区规划设计的限制,如住宅不允许做东西向,每栋楼座单元个数不准超过三个,50m及以上道路两侧沿街不准设计住宅,建筑单体长度不超70m,主要道路沿街住宅立面必须公建化等等,每一条都对一个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充分了解城市的制约,是一个规划成败的重要因素。
3)场地条件
场地是项目落实的具体场所,是项目的载体,具体包括场地所在地的气候、气象,场地的地形地貌,现状情况及周边的环境条件,配套情况等,它们也是影响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它有可能是高差很小的平坦场地,也有可能是高差很大的坡地。地块内有可能有土堆,沟溪,水塘,孤石等看得见的限制,也可能有古井,溶洞,断层等看不见的障碍。有可能有地上的高压走廊,微波通道,也有可能有地下的城市主要管线,沟渠。有可能有文物,古树等需保留和保护的人文景观,也有可能全是无保留价值的平房,拆迁后能一马平川。周边有可能无建筑物,也有可能布满建筑物。周边建筑物有可能对日照要求很高,也有可能对日照要求较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场地情况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权衡比较,不能一上手就按空无一物的平坦场地设计,或是不看周边条件,随意布置配套,以避免将来不必要的返工或造成浪费,化不利为有利,因地制宜,创造出最适配地块的规划方案。
4)方案参与者
由于住宅小区规划往往是一个短期规划,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参与方也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开发商,开发商是设计师的甲方,业主,也是规划方案从图纸变为现实的具体实施者,规划设计成果的拥有者,在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很少有开发商将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全权委托给设计院而自己不对设计进行干预,无法取得开发商认可的规划方案,最终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因此,开发商的意志是规划设计环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于一个开发项目而言,开发商最注重的,往往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规划方案漂亮与否,评判规划方案好坏的标准也是从地块利益最大化出发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设计师很难接受的调整意见,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师对开发商的思路进行引导,逐渐让开发商来认同你的观点。这个过程,如果成功,规划就朝着设计师想象的方向发展,如果失败,则只能按开发商的思路办,毕竟,设计院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开发商的,不可能离开开发商意愿去构建一个空中楼阁。另外,在规划方案的报批过程中,规划管理部门要参与其中,规划管理部门也会有自己的意见,它们的意见往往是从城市整体角度来考虑的,因此,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一个集中了设计师,开发商以及规划管理部门意愿的杂交产品,是各方最终妥协的结果,而不光是设计师心目中的方案。
5)设计者的实践经验
很多时候,我们的规划设计方案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遇到了困难,比方说,在规划设计阶段,有些设计师为了图面效果或是取悦甲方,故意将地下车库坡道在地面开口段画得很短,贴着楼边,十二三米就下去了,很省地方,看似很合理,到了施工图阶段,一计算长度,20m都不够,这时,车道开口会将小区主干道都截断了,这是个大问题,最后不得不将小区入口高差加大或是调整规划,甚至因此重新走报批程序,给项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损失。有些时候,由于规划方案设计者经验不足,在规划设计时,建筑消防间距留的太小,刚满足最小防火间距或排布格局不利于建筑消防扑救面的设置,设计地下车库时未考虑出地面楼梯刚间,在地库上规划的配套用房未考虑地库柱网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在方案转化成施工图时,往往成为了项目的致命因素或给项目带来了巨大的设计难度。因此,适当的施工图设计经验和实践经验,对方案设计者来说是必要的。另外,设计者还应具有一些基本的施工组织意识,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整体排布方式是否便于施工的组织与管理,特别是对成片的、大面积的住区,进行机械化作业时,更应当注意各建筑项目的间距和建设程序的设计,以便能有组织地顺利完成施工。
6)结语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案设计;经济型
前言
在任何建筑工程开始前都必须进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对建筑工程能否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案设计不仅需要大量的理论分析,还需要结合建设施工项目实施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很多建筑企业中,方案设计不被重视,方案设计的质量也不高,直接导致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低,设计方案有很多漏洞,严重影响了建筑的质量。
一、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受重视情况分析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行业中基本上不受重视。在设计项目奖金分配的时候,方案费基本上是最少的,然而,在工作量和工作周期上,方案设计确是处于工作量最大、周期最长,风险最大的。因此方案设计变成了一个骨头工作,有点资历的员工不愿做,就只能让不要求太多报酬,生活压力相对较小的实习生和应届毕业生来做了,然而,他们恰恰是最不成熟、思维最不全面的人群,出现劣质设计也就不足为奇了。和甲方谈到设计费的时候他会对你说“谈什么方案费,别的单位方案都是送的,不行我们就找别的单位做设计。”由此,目前方案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方案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前奏,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意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理性分析、收集整理和沟通工作,将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环境、道路交通、水文地质、风向日照、生活生产习惯以及业主的要求和投资、规划条件和各专业的技术要求进行整合,确定建筑的总平、体量、空间、立面、平面以及场地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建筑设计的好坏,成败主要决定于这个阶段。原因如下:一是对于城市空间以及城市面貌有直接的影响。城市空间和城市面貌是由众多市政设施、景观以及建筑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综合体。其中尤以建筑在人们的视野中占据的画面最多,起着决定性因素。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会充分考虑和城市轴线、空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建筑体量和立面风格以及建筑次空间和建筑色彩,能够和城市空间相呼应,和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使之相得益彰、为之添彩。反之则会格格不入,破坏城市空间环境,这样的建筑令人反感,望而生厌。二是方案设计需考虑建筑是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 是城市和人类发展的历史印迹和活的雕塑,背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三、对当前建筑设计中经济性问题的分析
我国正处于一个建筑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对建筑发展及其内涵进行重新思考的时期。目前,在建筑创作中所存在的对经济性重视不够、认识片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归纳、分析。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不重视建筑方案的经济性研究。设计构思中,人们习惯于仅对一般的建筑功能、形式表现等进行思考;对设计方案的评价,也常常只关注其形式表现力、空间舒适度、技术先进性等方面,缺少对建筑经济性问题的研究以及对经济条件的客观分析,使得实际工程中超出经济条件而违反概、预、结算梯级制约关系的实例屡见不鲜。二是忽视建筑使用中的消费成本。对建筑经济性的认识局限于建设成本的最小化,而忽视使用过程中能源、资源的消耗成本,缺少对社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研究,常常造成建设低投入和使用高能耗、低效率的非良性循环。三是缺乏综合效益观念。孤立地理解经济效益,将高经济回报作为建筑发展的首要目标,忽视环境质量、社会效益,最终使经济效益也很难得到保证。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传统发展观的局限。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思路中,经济性往往被理解为产出的最大化和对投入成本的被动性限制。自然资源的消耗成本、整体效益的协调以及对社会消费的客观引导等问题没有进入人们的思考范围之中。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立,传统发展思路及价值标准受到普遍的质疑。对社会资源主动性的高效利用、健康环境的有效营建和维护,提高社会、环境、经济综合效益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和目标。这些认识上的进步也促发了人们对经济性的内涵、评价标准及相关设计原则进行重新思考和整合。
四、建筑设计经济性理念的建立问题分析
经济的建筑并不一定是最廉价的建筑,而是一种美观的而且在建造费用、运营管理费用、人工费用上都便宜合算的建筑。因此,全面分析建筑消耗、合理平衡建设成本和消费成本是提高建筑经济性的关键。
1、强调建筑“全寿命过程”的经济性建筑的“全寿命过程”是一个建筑系统由计划、设计到建造、使用前后相继、彼此关联的运作过程。在建筑设计之初,不仅要研究建筑物生产投资的经济合理性,还要重视建筑物使用消费的经济合理性。据研究,一栋典型的高层商业楼在其50年的使用过程中,最初的建造及设备投资占总消费值的13.7%,而使用能耗占
34.0%。可见,只注重前期成本而忽视后期使用功效的经济观是不全面的。实践中,应将建筑的经济性与建设、使用相关的土地、能源、材料、设备等方面的消耗相结合,建立“全寿命过程”经济性理念。这在客观上要求设计者要全面掌握建筑结构、材料、设施、设备的性质、性能、各项技术指标,以及它们在建筑使用中的重要性、所占投资的比例,结合不同的经济条件和使用目的加以分析、综合,以提高建筑建造、运营过程的整体的经济性。
2、倡导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可行性的有机结合。建筑实践中对技术体系的恰当选择,首先要与现实的经济条件相结合。我们当前的建设实践中存在有盲目追求“豪华型”、追随国际最新潮流的做法,更有许多出于权贵意志的“标新立异”。对于它们是否与现实条件相适宜、是否经济有效,缺乏深入的研究。这不是一种客观的设计思路。应当看到,高技术表现类建筑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兴起,是与其深厚的经济基础分不开的。我们现有经济状况与这些国家、地区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无视这一差距的建筑创作只能给开发者、使用者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会助长社会趋向非正常的超前消费。在当代建筑创作中,我们既要消除低造价、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思路的影响,也要杜绝不顾经济条件片面追求高技术设置的做法,将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可行性相结合,积极探索一条适宜性技术的发展道路。
3、协调“适用”“、经济”“、美观”三者的关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是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建筑方针,它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经济条件下建筑创作的规律和标准。即使在今天,方针所倡导的从现实经济条件出发,有效地利用财力、物力的内涵仍然应该是我们从事建筑创作的一条重要经济理念。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方案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从文化层次还是经济性和市场以及设计阶段的角度进行分析,其重要程度均不可忽视。作为设计者必须从当今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建立宏观的经济性理念,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评价体系,总结各项经济性措施、原则,为满足社会各类需求、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业建筑;方案设计;准备工作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以往的工业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可能只考虑满足当时企业生产工艺的要求,使工业建筑设计几乎成了生产设备的简单包装,然而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工厂建设对工业建筑设计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建筑师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应体现新特征,新思路,新模式。 这就要求工业建筑在设计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一、建筑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一)影响着建筑的空间和使用性。
由于规划条件限制了建筑的高度,所以建筑高度在方案阶段已经基本确定,在后续工作阶段不会在修改。人们的生产生活要求的空间大小,在方案阶段充分考虑,合理利用空间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改善建筑空间使用的舒适度。
(二)影响着建筑成本的管控活动。
结构形式、立面材料都会在好的方案里很好地体现。尽量在经济允许、结构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体量组合设计,将普通材料精心设计,使其达到很好的整体最理想的视觉效果,控制建筑成本。建筑方案可由结构做一定的调整,但是建筑方案设计初期需具备一定的结构知识并要与结构相配合,因为结构形式是建筑设计方案的基本参照之一。建筑设计方案不合理,后期施工建设工作都是不能完成的。
(三)影响后续合作
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是首要的,好的方案设计能让甲方眼前一亮,留下很好的印象,利于双方下一步的相互沟通,也为下一步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也可能因为方案不好,错过好项目的参与,更会给甲方留下该单位水平有限的负面印象,使其产生不信任感,那么该项目“流产”的几率就很大了。
(四)它是设计课题的精神的体现。
所有的建筑体均是在它的共性的区域之中,积极地发展个性[2] 。相同性质的建筑体,对于不一样的建设机构来讲,其有着不一样的含义,在开展设计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地分析此类潜在的要素,对它开展一种抽象的探索,并且体现在具体的要素之中,进而得到一个有着合理的特征,可以反应建设人和使用人的灵魂的一个要素,赋予建筑物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内涵,是建筑灵魂的塑造过程。
二、工业建筑方案设计前准备工作分析
(一)条件的具备与把握。
作为工业建筑方案设计,大体需要具备这些条件:1)要有一个“任务书”其中包括设计建造内容、目的、规模等[1];2)要有具体的项目基地情况。在工业建筑基地,要充分了解地形地势的起伏,河流、树木、水塘等;还要了解基地之外的暖等管线、道路交通及电、水情等情况;另外,也要注意车流及出入口、人流、等;最后还要注意周围环境对该建筑的要求、景观和风向、基地的朝向(包括造型和高度等);3)方案设计前对技术经济和造价也有要求,如建造设备条件、建筑的结构技术、城市规划部门提出的绿化覆盖率、容积率的要求。谈到对实际方案设计过程的把握,做工业建筑方案设计有很多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建设单位要求不具体、不详细,有的甚至没有作任何要求,让建筑方案设计加大难度。这样的情况下,建筑师就要为业主“”,替他们将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做足。这时,建筑师要了解、猜测业主的想法的实现的可能性,明确他们的意图,据此了解设计的主题思想。建筑师的基本素质、修养在这时得到了极大的考验。
(二)建筑功能要从基地环境入手。
基本掌握了建筑特点与施工方案之后,接下来就是对基地的了解、熟悉。建筑师要了解在设计中需要把握建筑基地的要素,对这些要素尽可能的进行更深层次的处理。基地的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基地的形态,这要在建筑总平面设计时重点把握的对象;其二,环境的影响因素,要在分析中充分考虑它与周围的轴线关系,比如建筑平面图轴线关系,还要了解这种关系所产生的景观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关系,之后还要考虑环境保护、交通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其三,总平面本身的功能,比如需要考虑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半成品、成品、材料、废弃物等材料,还要考虑工厂工人上下班流线的组织等。方案设计的最关键处就是过程,把握不好这个过程,就算后期的设计工作做得很细致,也弥补不了方案的缺陷。
(三)功能的把握
对于建筑设计方案功能的把握,做工业建筑方案设计前必须考虑进去,因为这点很重要。由于专业分工的细化,工艺设计流程方案图会直接提供给建筑师进行参考设计。此过程中,任务书以及工艺设计流程方案图需要建筑师详细的阅读,并做出判断,具体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体量和关系上,这是最重要的功能问题;第二,结构技术的可行性问题,其中包括设备的、结构的、建筑物理的;第三,空间氛围上的,包括空间环境景观和室内外等问题;第四,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和城市规划的,不能只依靠工艺流程绘制建筑图,应该以工艺流程图为指导,为建筑图设计服务。
(四)建筑的工程技术问题
目前的建筑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点:第一,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工程技术问题中的最重要内容。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出现柱墙间距不方便人行的现象是时有发生的,这种情况下,要求建筑师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工业建筑中结构选型的重要性,否则塑造良好的建筑形象是不大可能。第二,工业建筑设计里面需要充分考虑的工程技术问题还有建筑设备技术。这些建筑设备多指给排水、供电、采暖等建筑设备,比如建筑物内的给排水管道、暖通空调、燃气等设备系统。建筑设备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师应事先处理好,避免影响建筑使用要求的问题出现。
三、工业建筑方案设计案例分析
1、案例1:西班牙的某一变压器工厂,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其虽然外表简单,但却是工业厂房建筑的典范。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组织便捷,这是建筑内部的表现。在方案设计前,对设计前期工艺进行了了解。金属铸磨和木工是工厂车间内部最初的两个制作工艺阶段。由于功能上所涉及到材料的不同,在设计上进行了分隔处理,这一处理是很特殊的。除了木工的工作材料具有易燃特点,防火的封闭墙体是隔离设计时采用的,车间的其余部分之间则采用了柱阵形的一种视线通透开放的隔离设计,与工厂车间的大空间工作氛围相围合。接下来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入鞘和连接、加压和锻炼以及三层线圈制造,三个阶段工作属性在设计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装配车间是最重要的一个车间,这里有流水线装配机器,所有在这里被装配完成的成品通过两条传送带被送到质检和运输处。由于基地的地势起伏很大,高低错落的屋顶,正好迎合工厂采用天窗通风采光的形式。车间被斜坡天窗分成了几个梯段,制作程序的要求在每一个梯段都很完美地展现。大面积浅色屋面板和天窗玻璃带的真假比对构成了工厂外部形式。这些结构,高低错落的形式充分展示出生产车间的分割性,但不同的是,内部开阔的、整合的、巨大的空间又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这种手法使建筑和内容两者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图1
由以上的例子可见,工业建筑方案设计如果要想完整、优秀,前提是必须充分的做好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案例2:在某地区,开发标准厂房的项目中,该项目为大型工业园区,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园区以标准工业厂房为主,也包括一些管理办公和服务设施。方案在设计前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并对要运用的材料根据设计思想最终确定用白色铝塑板和不锈钢板。最终在建筑造型设计上,运用现代构成手法塑造建筑形象,真正体现简洁大的现代风格。每栋单体建筑的风格既独立又统一,同时又有着丰富的光影变化。采用了白色铝塑板,木纹不锈钢板、局部玻璃幕墙等材料为建筑形象增加现代感。不同的分区的建筑采用不同的颜色的型钢进行立面装饰,标识性极强。
在总体面布局上,采用构成手法,围合庭院,在建筑形体塑造与布局均本着减小建筑密度,增大容积率与绿化率的原则,尽量腾出空地来进行环境创造。厂区设置2.5m宽冬青绿篱场墙,既有效分割内外,又对城市景观起到美化的作用。创造出了一个充满强烈现代感的“公园化”工业园区。
结语
经过本文的介绍,工业建筑方案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做好工业建筑方案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就要把握工业设计条件,比如具体的项目基地情况、经济技术情况等,从基地环境入手,把握好建筑设计方案的功能,切实做好工业建筑方案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促使方案设计顺利,进而使方案能顺利转为施工图。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设计管理;思路
1 房地产企业设计管理的重点内容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设计过程可分为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最终产品分别是方案报建文本和施工图蓝图。这两个阶段的成果必须报政府部门审批通过, 方可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报建(有些项目需做扩初设计,并报批。这里将扩初视为施工图设计过程的一个阶段)。可以认为建设项目设计过程的项目管理是围绕着这两个最终成果展开的。由于这两个设计阶段所承担的目标和任务的不同, 其项目管理在执行组织的结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方案设计阶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涉及到产品的市场定位,影响房地产企业后续的销售市场,且大量的成本控制应该是在设计阶段进行优化、控制。其主要流程如下:拟定招标设计任务书、方案招标、方案评审及咨询、方案定案(或委托设计院)、出方案报建文本、进行方案报建。
2 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
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程序如下:拟定招标设计任务书方案招标方案评审及咨询方案定案出方案报建文本进行方案报建。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公司都在这一阶段投入大量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以求得一个满足市场需求且高效益的方案。多轮的方案竞标,内部评审,专家咨询论证等,方法不一而足,希望能磨出一个精品来。但有时却事与愿违,要么设计成果偏离了目标,要么设计进度一拖再拖,延误了建设工期。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强有力的组织执行结构是必须的。
方案设计阶段有时可分为方案招标阶段和方案定案阶段。不论是招标或是直接委托设计,都要对所选用的设计公司及设计主创人员进行深入而严谨的分析,从设计公司和设计主创人员以往成功的设计案例,以及他们的特长来选定设计公司。如从全国范围来看,做合院别墅,相对来说,上海天华公司实力较强。从基本方案确立到最终方案的形成是一个多轮次方案的反复过程。在此阶段,房地产公司设计规划人员、市场行销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对项目的各个大的价值体系进行深入的剖析,如:交通系统功能空间布局、建筑空间分布、建筑体型分析、环境景观系统、设备的设置及户型平面和立面风格等,逐一与设计院沟通,并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使方案朝着开发商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方案设计阶段要进行风险管理。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对项目制定的目标不现实,在实施过程中会带来进度风险。有的公司喜欢打政策球,甚至违规操作,给项目带来的风险也是致命的。委托或筛选设计公司的过程也隐含着风险,对设计公司的了解及分析不够深入,不能取长补短,往往会造成成果与期望相差甚大,或者最初成果无法深化等。在方案决策中对技术的选用也存在风险。设计阶段的项目风险除违规操作外,其它并不太高。只要项目组织者有项目风险意识,对项目做风险定性分析,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方案设计阶段的项目风险控制对整个设计阶段和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3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
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在方案报建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方案已经确立,设计工作流程相对简单、有序,因此此阶段的项目设计管理在执行方面与方案阶段有所不同。执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流程相对简单。
在选定设计单位后,要对实施项目设计的工程设计负责人进行资质考查,审查其已完设计工程项目的图纸质量,对其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在中间过程质量控制中,要依据设计公司的进度安排进行相应的中间环节控制,保证中间成果的质量,中间成果一般是指在建筑、结构及各安装专业初提及终提两个阶段所提资料图。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是成果审查,即组织规划设计部门和工程项目执行部门对设计图纸进行详尽的审查,必要时组织由规划、消防、人防、设计、合同等方面的专家提出整改意见,把设计缺失控制在设计阶段。在此阶段,项目的沟通管理主要集中在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环节。关键的沟通成果要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形成知识积累。
在房地产设计运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方案阶段设计周期过长,留给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周期较短,设计院加班加点赶图不能保证图纸质量,甚至会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的窘境。施工图设计的质量对工程的顺利施工和成本控制关系很大。因此在项目设计阶段总体时间管理上,一定要严格控制关键点的时间安排,以利于整体工作的顺利完成。
施工图完成之后,一定要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施工图设计单位往往根据规范或以往的经验进行设计,如果设计时间紧的话,设计会相对保守。房地产企业需要多方面控制好开发成本,施工图优化是很集中的一环,优化的内容包括结构形式是否合理,外墙装饰材料使用是否体现产品的品质,各种配套管线的设计标注,建筑细部做法是否需要,等等都有优化的空间。房地产公司真正抓好这一环节,在建安成本的控制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笔者多年的经验测算,通过优化,一般可以节约建安成本的10%左右。所以施工图优化也是设计管理的重点之一。
4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设计管理
4.1 项目施工工程中设计管理的重点是设计变更的管理
设计变更是指设计部门对原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所表达的设计标准状态的改变和修改。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的越早则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如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果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需要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需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初期阶段,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及时发现设计失误和疏漏等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帐,后变更。
4.2 设计变更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修改工艺技术,包括设备的改变;增减工程内容;改变使用功能;设计错误、遗漏;提出合理化建议;施工中产生错误;使用的材料品种的改变;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准确而引起的修改,如基础加深。
4.3 设计变更的签发原则
设计变更无论是由哪个参建方提出,均应由设计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门会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经过分管领导确认后由设计单位出具相应图纸或变更,并由工程管理部门办理签发手续,下发到有关部门予以实施。但在审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确属原设计不能保证工程质量要求,设计遗漏和确有错误以及与现场不符无法施工非改不可;②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要求可能在技术经济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以后所产生的效益(质量、工期、造价)与现场变更往往会引起施工单位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出决定;③工程造价增减幅度是否控制在总概算的范围之内,若确需变更但有可能超概算时,更要慎重;④设计变更应简要说明变更产生的背景,包括变更产生的提出单位、主要参与人员、时间等;⑤设计变更必须说明变更原因,如工艺改变、工艺要求、设备选型不当,设计者考虑需提高或降低标准、设计漏项、设计失误或其它原因;⑥建设单位对设计图纸的合理修改意见,应在施工之前提出。在施工验收工程中,只要不影响生产,一般不再接受变更要求;⑦施工中发生的材料代用,办理材料代用单。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确的,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4.4 设计变更的管理
设计变更实施后,设计管理部门要将变更发送至工程部,并注意时间,尽量避免施工完成之后再发设计变更,产生不必要的签证,从而放大成本。做好台账,做到有据可查。设计管理部门对于发生造价较大的变更应该开会进行总结,尽量在后续项目上在图纸进行完善。
要杜绝设计变更是很难避免的,但在设计管理上应该提高图纸质量,施工前仔细审图,在图纸会审时解决绝大部分设计问题,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对于控制成本、加快施工进度都是十分有利的。
5 结语
总之,房地项目项目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的管理和技术工作,而设计管理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已,设计管理需要紧抓房地产规划设计要点,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各地方特点,才能拿出高质量的设计成果。
参考文献
[1]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TS958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建筑方案设计主要是综合设计能力,重点应为始终贯穿方案设计及方案综合分析的能力。传统的建筑方案设计流程一般为: 首先进行方案构思; 其次手绘方案设计草图; 然后运用二维 AUTO-CAD 绘制设计方案; 最后运用 3DMAX 等软件对方案进行渲染,制作效果图。这样的设计过程,很容易导致将精力花费在软件的复杂操作上,从而导致建筑方案设计变成效果图或模型制作,而弱化或忽视了方案设计过程的反复修改与推敲,从而偏离建筑方案设计真正的目标,即培养方案设计及方案综合分析能力。
二、建筑方案设计方法综述
1 理解并掌握任务书
(一)任务书的理解
对于任务书的理解是最终掌握的重要前提条件,工作人员应对任务书整体有初步印象。首先,要明确任务书的设计概念与设计目标,其中包括项目规模、地理条件等内容,并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查找和了解,形成问题后再以此为依据,完成资料的整理与罗列。其次,在阅读任务书的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全面和仔细,同时将任务书中的特殊要求、项目的特殊功能等内容进行记录,以免遗漏。
(二)任务书的掌握
想要真正做到对任务书的全面掌握,关键是要避免设计方向与思路在重点内容上出现偏差,例如在设计高校图书馆时,工作人员应紧密围绕“高校”这一核心内容,并将其作为整个设计工作的核心。相对于公共、专业与少儿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在布局特点、平面功能分布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设计时应结合高校学生的行为特征与阅读方式构建图书馆的内部空间。所以,想要做到对任务书的全面掌握,就必须把握好设计要点,才能最终形成与项目要求相符的设计方案。
2.设计方案的起步
从建筑方案设计工作的一般流程来看,大体都要依次经过环境、群体、个体、细部设计四个环节,所以在设计之初,工作人员应从环境设计开始,全面、科学地完成总体平面规划,以便为个体设计提供借鉴和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要注意外部因素,还要兼顾建筑的内部结构条件对总体平面规划的制约。建筑方案设计实际上就是对建筑形象的创作,而建筑则处于某种特定客观环境当中,所以,建筑所处环境也应被纳入考虑的范围。
另外,在对任务书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应有地段、条件的空间概念,以此来判断所形成的总平面图设计成果是否合理。
总的来说,建筑方案设计工作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并在各个设计阶段抓住设计的矛盾即中心点。由于某一阶段的设计成果需要接受进一步检验,所以整个设计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建筑方案设计成果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理想、更加符合项目的使用需求。
3.设计方案的形成
设计方案的形成实际上是不断产生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对不同的设计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讨论,不过这些阶段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下面主要围绕形成过程中的同步思维展开讨论。
(一)环境与单体设计的同步
环境设计是全部建筑设计工作的入手点,但是它与单体设计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作人员在考虑环境设计问题时,必须要兼顾外部条件所产生的限制与由此造成的影响。只有在这种同步思维的引导下,才能使单体建筑设计具有创新点和与众不同的特色。由此可见,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将同步思维作为设计工作的主导。
(二)各层平面设计的同步
某些设计因素需要将若干层结合在一起考虑,例如结构类型的选择、卫生系统的设置、垂直交通体系的设定等。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兼顾建筑室内的空间效果。这样一来,在对某一层面进行设计时,就必须同时考虑上下若干层的面积、平面形式等问题,只有做到相互调整、同步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设计目标的要求。
4.设计方案的推敲
在建筑方案的设计初期,工作人员首先要进行任务书的逻辑分析,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任务书的相关内容。在开展设计工作时,也不应将形成平面方案作为第一位,而是要同时兼顾项目的功能分析与平面布局两项内容。采用此种方式,能够将设计人员头脑,模糊的、不稳定的设计意向通过手绘的方式记录下来,使其成为可以被有效感知的具体图形,随着设计工作的进行和思考深度的增加,最初的草图会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实践经验表明,该方法有利于设计人员始终保持创作的激情,创作灵感也会得到有效激发。另外,应考虑的设计问题在思维活跃期都基本得到了分析,后续的设计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和高效,设计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和提升。总的来说,在建筑方案设计工作的前期,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的构思和创建时,要尽可能采用上面所介绍的“图习、思维”方式进行,通过手稿对灵感的捕捉来实现构思的深入与深化。
5.设计方案的表达
建筑方案设计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它往往包括以下几方面特点
(1)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建筑并不等同于纯粹的艺术,它需要形象与抽象思维的整合,即不仅要有符合逻辑的理论,也要有大胆的设计创新。
(2)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在使用功能、项目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
(3)建筑方案设计的思维会受到社会审美、流行风格等因素的引导。
(4)建筑设计的成果不仅要有新意,而且这种新意要被人们所接受。
在平面设计中,功能的合理化与分区是应考虑的主要内容,无论是空间的构成还是变化,都应做到简洁、流畅;立面与造型设计则需要兼顾整体的协调性,在对建筑风格进行融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并做好细节的处理。设计方案的表达实际上是对运用设计语言能力的考查,这里所说的表达并不仅仅指能够被外行人轻易掌握的图片资料,而是指未加修饰的、更为原始和更为接近设计师原本意图的表达。这既是设计师汗水的结晶,也是其学识与艺术修养的最好体现。表达能力是建筑设计师职业活动的基础,受教育程度、艺术沉淀、个性等因素的影响,设计构思的表达方式种类较多,但无论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扎实的技术功底、丰富的功能分析与结构选型知识、对制图规范的全面掌握、素描速写能力、色彩运用水平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只有做到思想与能力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二者的融合,处理建筑方案设计问题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三、结束语
我国建筑方案设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建筑方案设计的发展前景。正是因为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这方面的研究,促使建筑方案设计的大发展,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光黎志涛的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及启示浙江建筑2010-06-25期刊
[2]薛晨玺论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山西建筑2010-12-10期刊
[3]陈跃; 胡凯 潘国明;建筑方案设计方法探析 低温建筑技术2012-02-28期刊
[4]喻伟 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重庆大学2011-11-01博士
[5]黄茜 节能建筑模块化体系设计与评价及仿真优化方法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2-03-01博士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中最具生命力的要素。植物景观的设计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整个风景园林的理念,从而提升城市的园林气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园林建设专家设计了不少以非生命物体为表现形式的作品,随着社会文化地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植物本身的魅力。所以只有做好植物景观的设计工作,才能够把风景园林设计得更好。
1 植物景观的含义
植物景观的设计当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现了不少好的作品,对以后的风景园林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同时,在这个植物景观大量产生的前提下,对风景园林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关的内容也复杂多样起来,使得其专业化越来越强。
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现代园林植物景观项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花样也越来越多元化,在面对这样大跨度的植物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在对待项目的认识过程中应该抛开传统的设计概念,从植物景观的内部思考。传统的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大多局限于植物的景观设计层面,现代风景植物景观应从多个领域,不同的视角来设计合理的植物景观体系。
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一个风景园林作品的好坏就要看其呈现后的真实效果。目前,风景园林师在工程实践中会出现缺乏对植物各项指标的认知,以至于影响实际的施工建设,造成建设后的效果与设计相差很远。因此,植物景观的设计和在施工中对设计理念的调整很重要。一套完整的园林植物景观体系可以解决很多在植物景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开阔植物景观设计层面的思路,明确植物景观设计内容,为园林植物设计师提供一套合理可行性强的工作方法。
3 植物景观的设计内容
3.1 现状分析
指导植物景观立意的关键就是现状分析,对于现状分析的认知度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顺利程度,这一阶段分为3部分,即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周边考察。其中,资料收集不仅包括当地气候、地质、土壤等的基本概况,还需要知道与古树名木有关的典故内容等。现场调研主要是搜集园林场地信息的过程,具体包括场地的生态因子,比如已有的植物资源、地形、土壤等。而周边考察除了要了解场地内的基本概况外,还要了解场地所在城市的绿化情况,通过了解周边大环境,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整个规划用地的特征。
3.2 概念及详细规划
要以城市全面规划中的园林植物景观系统为总思想,确定规划中所用地的绿地类型,进一步对规划结构进行分区,进而确定植物景观的规划思路,提出植物景观规划的亮点。
3.3 设计方案的步骤
规划方案设计是在概念规划阶段的调整,需要从宏观层面深入到内部的点的设计层面。这需要正确理解规划内容的理念,以植物本身的特色为基础,进行深入设计。
3.4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在方案设计后进行的又一次深化设计,是对设计方案内容的调整过程,初步设计完整的利用传统园林植物设计原则,在项目实践中,要充分与方案设计相结合。
3.5 施工图设计
植物种植施工、工程施工监理、工程预算和验收的依据就是植物施工图设计。植物设计施工图对初步设计进行调整后,需要表明植物的名称、种类等。植物要表明与建筑物周围环境各距离尺寸,对需要特别说明的应配合植物景观的设计图。
3.6 施工现场的配合
由于施工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很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就不能保证与设计理念相一致,这种情况通常需要设计师在施工现场进行配合。怎样才能完美地解决问题,还不影响设计师的设计初衷非常重要。另外,在施工过程前、中、后的阶段,对植物的养护管理尤为重要,如果一时忽略了植物的养护工作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4 结语
随着都市主义景观的设计风格不断的变幻、发展,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在大量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印证。当代社会飞速发展,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大规模的设计项目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思路和程序十分重要。只有采用合理的设计原则、方法和程序,才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的工作进度,进而可以很好地控制设计项目的实施效果,满足人们对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各种设计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