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小文章范文

科技小文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小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小文章

第1篇:科技小文章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最近发展区;提问技巧;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而课堂提问是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常见的一种方法,是促进思维,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教学手段。课堂提问的目的应该服从总的教学目标,特别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课堂提问,还应该有特定的目的: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常言说:“引导之法,重在善问”,提问要提在“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既非伸手可及,但跳一跳又够得着。教师设计问题就要寻找这个“发展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上课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预测学生对授课内容接受的难易度。

例如:在教学乘法公式引入教学时,我抓住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一节课学习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你能说说运算法则吗?这些运算的依据是什么?

目的是回顾运算法则,强化“用运算律计算”的意识。

过渡语:(a+b)(c+d)=ac+ad+bc+bd中,a、b、c、d可以是整数、式或别的什么。数学中,经常要通过考察特殊情况来获得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

问题2:(a+b)(c+d)可以直接利用公式直接写出结果。它是在(a+b)(c+d)在a=c=x时的特例。在(a+b)(c+d)=ac+ad+bc+bd中,你认为还有那些特殊情形?你能得到什么?

通过过渡语渗透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考察特例,深入认识研究数学对象的规律方法,在学生自主活动之前,先指出已有特例(x+b)(x+d),使学生有一个类比对象,明确思考方向。

问题3: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公式。

二、把握好提问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和能力来设计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指向明确,不提与教学内容无关或宽泛无边、让学生不知所云的问题。

三、把握好提问的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把握好提问的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些问题看似浅显,往往被老师和学生忽视,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就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探索学习的规律。

例如在《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复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已知点M(2a-9,3-a)请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a的值:

问题1:点M与点N(b,2)关于x轴对称。

问题2:点M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落在y轴上。

问题3:在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问题4:若点M(2a-9,3-a)是第三象限的整点。

在设计时,安排了四个提问,从简到难,逐步应用本章的有关知识点以到达复习的目的。上了这节课,我感觉设计很成功,学生兴趣高涨。于是再次上课时,我仍然采用这样的设计,结果提问第3题时,气氛就有些沉闷了,当给出问题4时,学生全傻眼了,什么是整点?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原本一个精彩的预设环节,成了一个败笔。

(二)把握好提问的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而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形成一对一的问题场面,或只向少数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再发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照顾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把握好提问的梯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于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复杂的、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串,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另外,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的概念形成环节,教师提出了四个问题(多媒体展示五个具体函数表达式):

1.所列函数中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函数?

2.在剩下的三个函数中,具有什么共同的形式?

3.反比例函数的特点是什么?

4. 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除了在形式上的不同外,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这一串问题就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原则,八个问题(包括第三个问题的四个小问题)层次递进,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学生学习效果明显,这种体现梯度的提问,就充分保证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无固定模式,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新鲜事物上的特点,可适当变换角度提问,问题具有新颖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是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艺术,合理优化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建跃.数学教育要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2(7)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

第2篇:科技小文章范文

1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1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1.2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2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3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3.1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3.2 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

第3篇:科技小文章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2—0047—01

校长听课后,一般要给教师评课。这种评课,有的是较为详细的分析,帮助教师把握课标,研究教材;有的是针对教法,相互探讨;有的是提出问题,引领提高。评课可长可短,有时甚至利用课间交换一下意见即可。新课改背景下校长评课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理解课堂教学活动的含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如何定位十分重要。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它还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每一个40分钟,师生双方都应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只有这样理解课堂教学活动才是全面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始终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但是应该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师生、学生间的互动,突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要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因而要从生命价值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强调师生的情绪体验。

二、引领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

新课程从三个角度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提出了要求,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可概括为打好两个基础,即为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做人”指的是课堂教学的活动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做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人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校长要强调三点:

首先,强调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用“说教”、“贴标签”的办法,而应该是在阅读、思考、质疑等学习过程中,结合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强调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教师之间,与同伴之间,与文本之间对话、体验感悟的过程。教师要为这种“对话”创设良好的氛围,要挖掘教材中的内在资源,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体验与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会学习”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具有收集、处理、交流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为他们日后走向并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校长评课时可以从兴趣、习惯和方法三方面去思考。

关于兴趣,是指让学生保持浓厚的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要注意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从艰苦的学习中,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爱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关于习惯,是指在课堂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需要的良好习惯。这些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予以关注,使日后的学习,具有“我能行”的真本领。

关于方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不但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还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三、引领教师把握一节好课的标准

在新课程改革中,各地的教师都在探索好课的标准,校长在评课时,除了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评价外,还应该加上两点:

第4篇:科技小文章范文

关键词 语文 乐趣 成功体验 评价 激励 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强调: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可见,课堂舞台上的主角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课堂上教师要解开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内部需要。心理学家认为,当某种事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能立刻创设这种能满足学生兴趣的情境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会充满激情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者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积极的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在目标达成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制定出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让他们都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在能力训练的活动中,创设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体现课程的选择性,适应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的基础上,配以教师的价值引导,让其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自由的构建、快乐地发展。

2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因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语文课堂的趣味,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去吸引学生,调动形式的情感体现,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情感,并依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去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一般说来,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注意环境布置,烘托出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用心地融入学习中去;二是利用多媒体,渲染情景,唤醒学生心灵的感受;三是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景,使学生学得更加明白、更加有趣味;四是运用语言,渲染情境的氛围,使情境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并带着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主动的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的体验,并引起学生学习的趣味。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3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学习

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教师就应该带上甜美的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课堂上,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胆发言。因此,教师应该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这样,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了,令课堂更富生气。如果学生发言不正确,教师千万不能指责他,否则,课堂上也许再也听不到他发言的声音了。如果学生上课违纪,教师可以用眼神制止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最好课后找他单独谈,问清原因。如果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准确很全面,但不乏独到之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稍有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另外,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把坏心情带进教室,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没有耐心。这样的课堂,只会令学生讨厌,便很难让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了。

4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学习

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成功者的愿望,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本着这样的观点,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活动的形式,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开发的潜能,主动发展个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成为语文学习的成功者。因此,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取得成功创设尽可能多的条件,对学习兴趣与动机进行真正的动力性开发,以满足学生内心的最基本的需要。语文作为工具学科,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大胆地去使用这个工具,去大胆的实践。他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到使用语言的规律,才能把语言使用得好起来,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他们才能体会到成功,才能看到自己的价值,才能爱学。而教师要做好引导、点播,好像一个大人教小孩子走路一样,放手让他走,只有在他摔倒的时候才去扶一扶,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成功者。

第5篇:科技小文章范文

【关键词】家长学校 体制 对策 新课程改革

一、家长学校的历史沿革

80年代初,很多城镇的中小学校门前挂起了家长学校这种以前没有的牌子。之后,这种完全新型的学校在中华大地迅速涌现。在没有官方直接号召下出现这种社会办学热,在我国教育史上很罕见。目前,各种各样的家长学校的办学热有不断升温之势。家庭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意识变得越来越强。但是,当前的家庭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教育研究者作为教育发展的导向标,有责任为办好家长学校做理论上的探讨。因此本文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家长学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略陈浅见,希望对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有所帮助。

二、家长学校的现状及其问题

(一)家长学校的任务

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有:传授家庭教育知识,使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目前的新课改进一步扩展了家长学校的任务,使家长学校成了向家长宣传新课改理念的重要途径。

(二)家长学校的办学模式

纵观全国多所家长学校,形式多样。实际情况,将家长学校分为三种类型。

类型一,定期制度化的班。也就是针对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使其了解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的具体要求,并使家长学会应如何配合学校做工作。

类型二,结合每学期的中心工作办班。为使家长明确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学校开办了“创造精神培养班”和“学生素质研究班”。

类型三,各种类型的家长学习班。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的开设不同的学习班,力求使家长在短期内就能大幅提高对正确教育子女的认识和理解。

(三)家长学校的管理体制

家长学校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据有关资料表明,湖南、湖北及四川等省的一些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学校。但实际上,多数家长学校是为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只挂了一块牌子而已。这些学校没有固定的专业师资和相关的教材、教学资料,更没有规范的教学。有34%的家长学校从来就没有开过课。有19%的家长学校名义上上了课,但实际上只是召开家长会,公布一下学生的成绩和在校表现,或者安排相关的琐事。还有47%的家长学校虽然给家长们开过课,但每学期仅有一两次。因此,从整体上分析,家长学校半数以上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这也进一步说明目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讨家长学校的有效管理体制机制极为迫切。

(四)家长学校受众自身因素

家长文化教育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的城市家长为双职工,平时根本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即便是有时间也多在周末。他们的子女绝大部分是由祖父母照看。这些老年人去家长学校由于学习能力退化往往无法很好的学习相关的教育孩子的知识。甚至有部分老年人因为健康原因,无法参与家长学校的教学活动。所以尽管城市家长们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但家长们的知识大多局限在他们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在如何理解孩子、怎么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孩子等方面往往知之甚少。与此相对应的家长学校入学情况却不容乐观。据抽样调查, 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入学率仅 20%左右, 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入学率 5%以下。而家长学校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教学管理及相关的课程所以这也就进一步增加了其工作有效展开的难度。

三、家长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初探

(一)家长学校的发展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融合

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家长学校,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家长学校该怎么办,急需探索与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实践者因地制宜灵活办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普及科学的教育知识,优化家长学校师资培训,优化教材,学校定期为每个家长订购相关的学习材料,供家长自学。

(二)家长学校平台搭建的网络化趋势

当前,网上家长学校已成为家庭教育服务新阵地,它对于实现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家长自身的学习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确认识网上家长学校的办学现状,深入思考其办学方向,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这一趋势,首先,应把握机遇,加强建设互联互通的网上家庭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其次,要实施品牌战略,这是针对网校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而言的。最后,推出的家庭教育服务及其产品必须走精品之路。这一点目前江苏省做得最具特色,既营造出了家庭教育的文化氛围,又塑造了网校的品牌形象。

四、小结

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教育现行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国人的内心,因此探讨家庭教育,确保教育的质量迫在眉睫。家长学校作为这一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必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推进对家长学校的认识和发展,为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谭虎. 对家长学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7(4):36.

[2]赵霞.小学家长学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9.

[3]. 社区家长学校建设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29(6):91-93.

第6篇:科技小文章范文

关键词:高三英语 复习 建议 主体地位 训练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073-01

相比于高一和高二的英语教学,高三英语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学生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势必会遇到多次考试,这也就决定了高三英语教学要以大量的训练为主。但是,不少教师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学生训练的习题并不比其他学生少,为何英语成绩不见提升,甚至还有倒退现象?这是因为高三英语复习教学还未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高考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语境化选择、阅读、表达的能力,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要将学生的英语水平从“知识为主”的层面提高到“能力为主”的层面,不仅仅是在基础语言知识上查缺补漏,更重要的是,要是学生丰富语言,使用经验、增强语感,使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是原有的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引导学生树立自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英语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高考又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在高三复习的全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和树立自行是第一位的。其次还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佩银行,高考是学生通向美好未来的敲门砖,而高三父子是学生终生学习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在高三复习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一个基本点,那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我发现其中一部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死记硬背,机械做题;一部分学生基础很差,逢考则晕;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对英语完全失去信息,当然也就别提考出高分了。由此不难看出学生的自我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二、以考纲说明为指导思想,以高考题型为基准进行专项强化训练

高三总复习教学,应当确立“以纲为本”的指导思想,将重点从复习课本、掌握语言知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上去。复习课本也必须以应用知识为主,通过训练,掌握知识,通过讲评,促进能力的发展。

首先,听的练习要持之以恒。建议同学们每天听练习10-20分钟,听力材料可选用由外籍人士所读的模拟试题,要精听泛听相结合,有的段落反复听,有的则大概听听就算了。练习听力的时候,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学会预测,并努力做到边听边分析、综合;对听力测试问题的类型,即概括中心话题,推理判断,谈话细节等问题要心中有数;对常考的谈话内容,如打电话、购物、就餐、活动安排、表示看法等,要做到熟悉不陌生。听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是慢功夫,但经常听,肯定会有大的长进。

第二,以考纲为线索、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难点。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语言要点很多,在语言要点的处理上,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熟练运用。而在造成理解障碍、思维障碍灯跨文化交际差异的容易引起语言学习负迁移现象的语言难点上,教师要下一番功夫,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大纲和教材所提供的功能意念项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注意搭配、表达习惯、词语辨析,使学生在训练中达到理解,以便于顺利解决高考中遇到的此类难点问题。

第三,近几年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始终保持了“立足语篇,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基本命题思路,高考阅读理解材料的展开不再是平铺直叙,而是兼有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多种时态混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省略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也随处可见。这种情况是考生读起来不易理解,常常得反复阅读几次才能读懂。由此可见,在高三英语复习过程中,阅读训练是“重中之重”,起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复习的成败。通过适度的训练,指导学生获得捕获语篇动机、领会语篇主旨、理顺语篇内在逻辑关系、把握语篇的修辞技巧的能力。一般来说,阅读理解题型有:主旨大意、推理判断、词义辨别、细节内容和写作目的、意图。另外,要逐步熟悉语言运用中的难点,如长句的结构分析、后置定语、非谓语动词的含义、关联词语的使用,以及经常出现的省略、替代和跳跃等。同时还要学会观察、分析、想象和综合,学会合符逻辑的推理判断。

最后,写的练习要在写的实践中提高。许多同学在准备高考时有一个弱点,即只愿意看,不愿意动笔。英语书面表达在高考中占分25分,是一个重点题型,练习写东西,主要练习记叙一件事,同时也可练习写描写人,介绍地方或表示观点的小文章。初练时可主要使用常用词和常见句型,有一定基础了,再争取能用上新颖词汇和复杂结构。所谓复杂结构,也不要以为高不可攀,把简单句变为定语从句、强调句式或使用上非谓语动词短语,就是使用了复杂结构。练习的方式,可以自己写随笔,请教师改改,可以找带答案的写作练习试笔,也可以有空抄抄英语的小文章。抄文章和背诵文章都可以使你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的能力。

三、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基础的东西都是每次考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高考也不例外。考生应努力做到保证拿到基础题的分,力争难题的分。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安排联系的难度。如果水平不是很高,就一定要联系基础题为主,不要嫌容易,不要跟别人攀比,要把基础词汇、基本句型弄扎实,要做到懂、会、熟、越临近高考越要降低难度。可惜有的同学在复习中做的练习太难了,费了很大功夫也收效甚微。他们以为做多难的练习就能达到多高的水平,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也取决于原来的基础。

第7篇:科技小文章范文

小麦的这套巧手布家经,还要从她和老公在深圳的第一套房子说起。在深圳打拼几年之后,小麦和老公在南山的高新科技园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户型,从最初的装修开始,小麦就充分展现出了文学女青年的细腻和敏锐的特质。

第一次走进小麦的家,那么一个小小的房子,转个身就能看尽所有的房间,可那些书,那些衣服,那些锅碗瓢盆,日用杂物,都被收纳得井井有条,显然,这家主妇是一个善于打理、有次序感的人。

小麦为自己的小客厅挑选了一款小碎花图样的墙纸,颜色是鲜嫩的粉绿配粉红,把客厅一角装扮得像春天里的小山野一样,让人眼前一亮,不禁顿时喜欢上了她的这个奇思异想。小麦喜欢读书,她的常用书大多放置在一个胡桃木的书架上。书架的隔板已经有些变形,可正是因为这样,它让人感觉到岁月沉积的气息,愈发显得厚重和自然。小麦说这是二手市场淘回来的宝贝,它的气场和这片小山野相得益彰,在它们面前,城市的喧嚣和繁杂瞬间黯然失色。

不过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她的家里好像没有专用的书桌,床头的边桌上虽然被用来摆放电脑、台灯和书,但要在上面写作或操作电脑的话,时间长了一定会很不舒服。我忍不住问:“你的那些小文章都是在哪里写的呢?”她乐了,说:“你想不到吧,我都是趴着或者在床上、沙发上支起电脑小板桌写的。我这人有怪癖,让我在正儿八经的书桌上写东西,大脑基本空白,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没灵感的,不喜欢。最后弄得老公也随我,在家里到处架小桌。”没地方摆书桌,折叠小板桌也能发挥大作用。不过虽然这样节省空间,但在小板桌上伏案久了应该不舒服,小麦也说:“以后有了大房子,还是会给老公买个书桌的。”

小麦也爱打扮自己,衣服几大箱,家里没地方摆放太多衣柜,为了将它们都收纳整齐,她可是花了一番心思的。秘诀之一就是充分利用上层空间。装修时小麦就请人打造了好几个壁橱,可以放置她和老公一年四季的衣服,但这还不够,她买了点可以搭配壁纸的浅色布料,将每个壁橱的门都进行简单包裹或装饰,这样,普通的壁橱就变成了布艺装饰,不仅不觉压抑,还为房间增添了一抹亮色。她的鞋架更高级。门口地方窄,一双鞋子横放、竖放都不够用。小麦让人做了一个简单的格子木架,每个格子只有一只鞋的厚度,格子对角斜一块木板,这样每个格子就能在斜木板上下各放一只鞋,既方便又整齐。

或许是做工程师养成的习惯,小麦总喜欢用几个英文关键词来概括她的主张。让我不得不叹服的小空间收纳术被她概括为:“摆放得普通就是collection――收集;摆放得规整、简洁和漂亮就叫做homestorage――收纳!”变收集为收纳,这也算是她的独创理解吧。

第8篇:科技小文章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人文精神现状问题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67

根据我国为改革文化体制而制定的重大决定中可看出,需要动员各个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了将相关的精神进行贯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应该要与高中政治教学进行合理结合,以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以及问题

(一)现状

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普遍存在轻人文、重科技的现象。因为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时没有重视人文教育,所以造成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时缺少一个良好的气氛。而讲授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也缺乏“以人为本” 的教学思想,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是应用传统方式来进行教学,没有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也许还有很多教育者没有弄明白,比如说人文教育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的人文精神培养不能缺乏实践性和实际意义。

现阶段,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并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来提升自身人文修养,谈吐缺乏专业性与创新性,所以没办法对人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很好的丰富。不仅如此,因为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不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对待人文精神的心态比较消极。所以说,想要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不能对人文教育表现出忽略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人文教育的看法以及学习的态度。

二、如何将人文培养与政治教学有效结合

(一)人文教育应与实际相联系

人文教育要想有很好的教学成果就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一块的工作,尤其要让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意义。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多变的价格》时,要对现阶段的消费水平进行分析,比如房价以及食品价格等。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正确引导他们分析价格的变动对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从价格的不断变化入手,让他们针对价格变化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提高他们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这种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除了进行课堂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参与一些红色教育活动,再对革命先烈的人文思想进行一定的讲解,使学生能接触正确的人文思想,这时候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度

第9篇:科技小文章范文

关键词:提升;农村学生;语文素养;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033-01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学要追求的目标。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广开思路,着力开发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例,在科技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第十册《理想的风筝》这一课中讲到: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于是老师把学生们在科技活动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把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有效地整合,使课程资源更充实,内容更丰富,让知识更灵活、学生的思野更加拓展。

2.激发热情,激活教材“二次生命”

学生们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已获验证的成功的学习方式,自己的游戏等都有可能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契机。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学完后,有个学生不解地问:“青蛙什么时候出来呀?”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并不熟悉青蛙,但在农村青蛙是常见的“有益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于是,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作业:搜集有关“青蛙”的资料,可以亲自去田里看看,可以问爸爸、妈妈,也可以找找有关“青蛙”的图片、文字、故事、歌曲等。经过搜集,同学们不但了解了青蛙的生活特点,还知道了青蛙小时候是蝌蚪,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好好保护它。

3.结合实际,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活动教学为手段,由教室内移向教室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的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如我校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红领巾实践基地”即是其中一项特色活动,其中包括“红领巾广播员”、“红领巾小作家会、红领巾解说员小组”等,为学生开拓了施展个性的空间。

二、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结合农家中的课程资源,使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对农家的蔬菜、水果、农作物、药材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记得去年我的表姐带着她12岁的女儿到乡下探亲,她女儿指着路旁的禾苗问道:“妈妈这些水草为什么长得这么整齐啊?”同行的人不禁开怀大笑,这也许是她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缘故吧。而禾苗在我们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教到一册识字㈠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为什么要“整齐”)等。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2.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使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受相结合

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旅游见闻、探险、急救,失学、父母打工、家庭离异,山崩屋塌……,也有做农活,捕鱼、种蔬果的体验和收获。这些经历和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验同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发学生的纯真情感,使文本对话与心灵交流相结合

乡村的人际交往相对城市而言更为纯真,更具有人性化。类似于《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的农趣,“乡村孩子”的农心,“锄禾日当午”的农活,无不隐藏着乡村学生纯真的情感,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精心疏通,点燃学生的真情实感之火花。

三、积极挖掘社会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用语文”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学生作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让学生与他们广泛地进行口语交流,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开发利用农情农俗,培养学生爱乡情感

每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报道空间。教师可组织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写关于“农情”的小文章。通过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积累运用农谚农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