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活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很多学校也不断提高对现代技术的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改善,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改变,因此任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设备并没有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课外活动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的弊端,需要不断的完善,增加课外活动成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改变传统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开展课外活动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课外活动有利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对于小学语文和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效果,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近些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界也在不断的研究,希望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模式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适当的增加课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1.加强课外阅读。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小学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就更需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加课外阅读量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为以后的学习积累写作素材和文化素养,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规范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量,同时要保障阅读内容与教材相符合,这样具有针对性的选择阅读内容可以巩固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2.增加课外写实。
学习需要精心,但是这与小学生的年龄层不相符,活泼好动的性格即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蛀牙原因,也是发散性思维的源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利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新鲜事物,例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甚至是讲解方式等等,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最有效、最直接的课外学习方式便是增加课外写生,由于学生长期处于校内学习环境,因此会感到乏味,这就需要增加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素质,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质。
3.开展主题活动。
开展主题活动是提高课外活动效果的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相关的主题活动,在保障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安排感恩活动,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搜集相关的材料,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增强彼此的了解,减少必要的误会,,提高学生内在修养,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4.开展竞赛活动。
目前,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便是考试,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方式传统,因此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不能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位置,端正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可以多多的增加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客观的认清自己的位置,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成熟,因此竞赛很容易引起学生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开展良性竞争,同时教师在选择竞赛活动主题时要与教材大纲相符,不能偏离太大,体现教学目标,同时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总结
我们的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类,人生活在世界上感到幸福与否,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而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精神生活,让学生能够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成长,课外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可以说是对枯燥、单调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益的、必要的补充。课外活动还以其丰富的精神、思想内涵,可以点燃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活动寓教于乐,并能够在活动中增添学习的乐趣;能够在活动中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再有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政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使学生对照自己,找到差距,从而不断提高思想素养;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争做好人好事,可以提高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通过课外阅读、参观、演讲、访问、竞赛等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并可以在丰富的活动中增强对思想品德课知识的认知、理解的把握。
2课外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而良好的个性正是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所必须的内在需求
课外活动课是丰富多彩的,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却需要由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具有个人特性的表演者、活动者来为它增光添彩,而这些表演者就是学生。我们的学生其实在活动方面是很有天赋的,只要教师加以认真地指导,学生的个性特征就会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学校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周,就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个性的大舞台,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在赛前通过比较认真的准备,在比赛中使自己的良好个性、特长得以在同学们面前展示,并在活动中促进了自己良好的个性发展。而要让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比如在活动中会铸就学生坚韧的性格、谦逊的品质、高贵的品性等等。
3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思想品德课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紧,对于课文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去活动、去体会的机会少,故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也就只会停留在比较表面的认知上。而思想品德课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知识点比较抽象,就更需要用一定的课外活动来补充,以便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质量。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认为在课堂中教得越多、传授得越精细,学生才能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教师才是尽忠尽职的合格教师。殊不知,课外活动以其独特的特点,使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活泼愉快、无压力的气氛中,用已有的课堂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在教师的辅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自愿参加活动。由于活动的需要,并且是自愿的,学生们总是会积极想方设法去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去积极获取与课堂有关的知识,并把这些课堂知识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质量。
4课外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在新课改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性的实践性。然而,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比较大,很多时候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的限制也较多,学生的课堂活动中必然得不到比较自由充分的个性发挥,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自然就很难显现出来。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正好弥补了课堂活动中的这些不足,因为课外活动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内容、形式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充分地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比较轻松、容易地掌握了思想品德课中的相关知识。这样下来,学生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积极性就自然得到了提升,必然能极大地推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5课外活动能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实现真正地教学相长
/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题研究;综合素养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4)7?C0026?C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2年年初,笔者指导高一年级12位学生,以“油”为主题开展了“地沟油的制取与检测”等三个化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后来又指导这些学生参与“硫酸铜大晶体的制作”活动。笔者通过历时两年的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无论是在化学新授课教学还是在高三复习中,参加过课题研究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实验能力、思维的严密性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要优于其他学生。可见,开展化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对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1 课题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验条件与活动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课题的针对性与适宜性则成了课题选择的首要因素。在选择课题时,指导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方向、方法与成果等要进行预测和评估,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也便于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1.1 选题要贴近生活
化学课题研究要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并应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宜选择学生身边的小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化学,并用化学视角来审视身边的世界。
化学课题也要突出化学学科特点,既可以是物质的制取,如“利用烟油制取家用洗涤膏”;也可以是物质性质的探究或物质检测,如“纯碱清洗厨房烟油的最佳条件”;还可以是有关STS问题,如“环保袋真的环保吗”。当然,将上述选题思路综合起来,也可以作为课题的选项。
1.2 课题要紧扣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
化学课题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进行探究,但又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于新知识、新方法,“跳一跳摘到桃子”。如果课题的内容和研究手段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觉得困难重重,其探究的积极性和课题研究价值就会受到影响。
1.3 课题要与研究条件相匹配
课题实验中用到的实验装置和基本操作都是中学常用的,并尽可能在实验室里完成,以增加实验探究的可操作性。例如,将混合油水经过“用纱布过滤分液漂白去色用餐巾纸过滤”制取地沟油,实验过程中用到加热、过滤、分液、吸附漂白等都是中学阶段常用的实验基本操作,在实验室里能够顺利完成。
囿于学校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资源所限,有时需要借助于其他学校或者是社会上的资源。为确保研究活动的顺利推进,要为课题小组提供必要的书籍资料和上网便利,并开放实验室。
1.4 研究活动要突出综合性
当然,选择课题除注重实用性之外,还要注重研究活动的综合性。课题的综合性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实现研究活动教育影响的最大化。
2 课题培训
课题选定之后,指导教师要对开展课题的研究模式、方法手段以及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新知识进行必要的培训辅导,以便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2.1 研究模式与实验原则
首先向学生介绍开展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和研究方法,让学生知道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在化学课题研究过程中要用事实、数据去说明,通过定量实验得出的结论才会严谨、逻辑。比如,控制变量法是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即将影响实验结果的诸多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作为可变,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以此来探寻此条件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
2.2 新的知识内容
在探究化学问题时,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学生尚未学习的知识内容,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提前辅导。比如,高一学生在还没有学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情况下,学生开展“地沟油的制取与检测”课题研究,就要首先指导学生自学相关内容,然后讲解油脂(酯类)的水溶性、密度与熔点等。
2.3 新的技术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会用到一些中学阶段尚未接触到的技术和方法,因此,有必要结合原理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利用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机会,向学生拓展一些前沿的化学探究技术,如手持技术等。
3 课题研究
为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具体落实小组成员的职责,并由一位组长负责召集协调。
3.1 理论研究先行
化学课题研究,采取的是一种开放式的研究方式。小组成员在已有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中心,利用书籍和网络资源,对研究对象进行检索、筛选、分类、鉴别和处理,并设计出研究方案和实验步骤。对于资料中有争议、有出入的内容,则要用实验进行验证,以确定最佳方案。课题研究方案经过小组讨论后交由指导教师审核。只有在理论上可行的方案,在实践中才有可能成功。
案例1 地沟油的检测方法
学生通过资料查阅,了解到地沟油与食用油的组成性质差异,并设计出三种对比检测方法:
(1)食物经高温熬煮后,部分有机物分解成可电离物质;同时,食物在烹调过程中添加了食盐等调味剂,在水相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导电性。因此,可以用检测水相电导率的方法鉴别地沟油与食用油;
(2)食用油在烹调之后,再与水、金属、微生物等作用,酸败程度高,导致地沟油的pH较低。因此,可以用检测水相pH的方法鉴别地沟油与食用油;
(3)由于地沟油是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混合物,其中动物油含量高,相比植物油,其黏度和凝固点都较高。因此,可以用凝固法鉴别地沟油与食用油。
3.2 对问题给予方向性指导
对于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虽然知道改进措施,但也不宜直接告知。而应当只是提出改进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让学生体验到实验探究的艰辛和乐趣。否则,只是简单“照方抓药”式的操作,其探究价值得不到体现,其课题研究意义也大打折扣。
案例2 制冷剂的选择
用化学方法让地沟油降温凝固,学生首先想到要选择溶解时吸热的物质作为制冷剂,经查找发现实验室里只有KNO3和NH4Cl两种能降温的物质。这两种物质中哪种物质的降温效果更强一些?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呢?
此时指导老师进行引导:当比较两种物质性质上的差异时,只能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照实验,首先要分析影响这两种物质降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加以控制。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严谨。
于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了KNO3和NH4Cl降温效果的对比实验:用2支试管各取10 mL水(16.3℃),分别加入1.0 g KNO3和1.0 g NH4Cl,然后迅速振荡使KNO3和NH4Cl全部溶解,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
可以发现,同质量的NH4Cl比KNO3的制冷效果更好些,于是最终选择了NH4Cl作为制冷剂。
3.3 鼓励学生创新实验
由于中学生的化学知识有限,而要解决具体的化学问题,只能靠方法的创新去弥补知识的不足,这在客观上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土壤。
案例3 自制热过滤装置
学生在模拟制取地沟油的过滤环节遇到了问题,常常只过滤了一小部分油就已经凝固了(室温16.3℃),此时,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尝试改进过滤装置。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到如图2装置,但考虑到实验室没有此装置,因此课题小组就对该装置进行改进,设计出如图3装置,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可在一定时间内使过滤顺利完成[2]。
4 课题报告
将实验过程和研究结论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论文答辩进一步发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课题研究的严谨性和论文书写的规范性。记录研究过程的所想、所感与所悟,加强自我反思改进,从而养成严谨的治学作风。
4.1 依照格式撰写论文
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既是梳理研究活动的过程,更是科研思维的逻辑化、条理化和科学化过程。通过撰写论文,让学生初步掌握论文的写作模式,对学生以后从事课题研究起到了规范化作用。
案例4 论文的书写格式
“地沟油的制取与检测”的论文书写格式: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说明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课题,这个课题要研究什么,研究这个课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二、实验过程。包括地沟油的制取与地沟油的检测。需要说明在哪里取餐饮废油水(制取地沟油的原料)更有代表性,模拟制取地沟油有哪些操作步骤,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以及怎样解决问题,制取的地沟油与食用油在外观上有何差异;地沟油与食用油的组成性质有何差异,如何利用性质差异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何。
三、实验结论。分析实验事实与实验数据,提炼得出实验结论。
四、建议与体会。根据“实验结论”指导人们如何使用简易方法区分地沟油,怎样回收餐饮废油水,如何加以利用。
汇集整理小组成员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中的感想、感悟与收获。
指导学生按照论文的书写格式将实验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完善。论文经课题小组讨论修改后再交由指导老师审阅。
学生的研究论文不仅要强调研究的过程、结论和活动收获,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和数据也要进行分析与讨论。
4.2 模拟答辩
课题小组就研究成果进行论文答辩,一方面,保障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语言组织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胜任答辩,可召集课题组成员和班级其他学生进行模拟答辩。首先由课题组中心发言人阐述课题的概况,然后其他学生进行提问,该课题组成员集体进行释疑。这样通过一问一答,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原理、过程和结论有了系统、深入的掌握。在答辩过程中出现的疑惑,课题小组再进行理论修补和实验完善,这样课题的研究不再是想当然,而是有理有据,并且更加全面、逻辑与严密,小组成员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训练与提升。
案例5 为什么选择沸石漂白地沟油
在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为什么选择沸石漂白地沟油”时,课题组成员讲述了实验的探索过程:课题小组首先考虑到选择SO2、氯水和活性炭进行漂白,但SO2的漂白性是暂时性的;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地沟油,并会对后续地沟油的检测产生干扰;而用活性炭进行实验后,发现活性炭的细颗粒残留物导致地沟油的颜色更深,无法起到漂白作用。后经过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最终选择了沸石。
4.3 评价反思
无论是研究日记、活动感悟,还是答辩时评委老师与其他学校学生的提问,以及研究成果的获奖等,这些以促使学生反思改进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方式,实现了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最大化。
在研究活动和成果展示中,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通过“头脑风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有了深度和广度。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结成的互助关系与友谊,在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中仍然延续着。
案例6 活动感想
有一位学生在答辩时感叹说:这种比赛不仅需要参赛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参赛者具有缜密的思维和准确的口头表达。每当我们表达得不够严谨,或者表达得不够准确时,别的同学就会揪住这一点,不断地向我们提问。而且,一旦我们的回答不够完整或详细,又会引起别的同学的提问。
还有一位学生在活动总结时说:我爱化学,我爱实验,我爱答辩。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比赛,我还要参加,并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5 课题影响
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实验意识和实验能力明显增强,这种影响在后续的化学学习过程中表露无疑。这些学生在以后课堂上的提问更多了,问题也更有了深度。在这些“领头羊”的带领下,班级的学生不再“乖乖”地去听了,而是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考,会带着质疑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当他们遇到疑惑时,首先想到是设计实验来解决,而不是简单地从理论上进行逻辑推导,这种依据实验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化学素养提升的明显标志。
无论是实验条件的设定,还是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都要从“量”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从定性到定量,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质的跨越,学生体会到定量研究的必要性,其严谨、规范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学生,其相对丰富的直接经验对于化学间接知识的建构,也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学生在课题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他们会在后续的化学学习别留意和关注,这也是引领他们探索化学知识的引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