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设计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更是我国日常生产与人们生活中基础能源,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能源的消耗量会越来越大,因此,找到能够代替他们的新能源,是目前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中的重点。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在我国有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了能够使其技术更加成熟,相关的技术人员就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各种措施,来不断的使其完善和进步,为我国社会和人们做出贡献。
二、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方式
目前,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光一热的转换;②光一电的转换;③光一化学的转换。其中,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是光一热的转化以及光一电的转化,也是最为成熟的两种利用方式。而光一化学的转换,目前还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光一化学的转换技术主要包括半导体电极产生电而,然后电解水又产生氧,最后才利用重金属氧化物或者是氢氧化钙来实现热分解储能。只有太阳能制氢的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氢的利用。如果这一技术成功利用,将能够引起时代的变革。
三、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同时,它也是耗能较多的一个行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物要求也越来越多,现代化的建筑,在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同时还要充分满足环境的要求,建筑工人要懂得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的条件,降低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将太阳能的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其在建筑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进而减少其他各项能源的消耗。
1)要让人们从思想上真正的了解绿色建筑,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支出就要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理念融入设计之中。
2)太阳能功效的发挥,与其集热功能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太阳能的集热系统采用的是热水系统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做好其检验工作,这个工作必定是要由专门的检验部门来完成,之后,他们会出具相关的检验报告,然后,我们的设计人员可以结合这些数据,进行建筑物节能设计,使太阳能的集热系统能够长销稳定的运行。
3)在我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的支持下,太阳能的热水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取得显著地成绩,但是,传统的建筑中,有很多一部分没有给太阳能热水器预留使用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和发展造成了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的设计人员,就要在这个方面多加注意。
4)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其功能运行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其结构中最为主要的装置,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与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研究,这样才能够保障太阳能热水器的各项参数能够符合建筑物的要求,以达到太阳能热水器和建筑物的完美结合,使其功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1.优化能源结构目前,太阳能在建筑行业的运用较为广泛。大量的实践也表明,在建筑行业充分利用和推广太阳能,对于优化我国的资源能源结构分布,有效减轻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对常规能源的以来,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2.平衡能源的分布我国资源能源丰富,但是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能源的分布极度不均衡,而太阳能的推广和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能源资源已出现严重短缺,能源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开始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以平衡各地发展中所需的能源资源。
五、能源建筑物的期望
太阳能的汲取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在阴雨天气或者是夜晚,这种系统是无法收集热量的,也就是说,其收集热量的能力是有限的,可是,人们对于能量的需求不会随着天气的改变而改变,无论是其晴天还是雨天,我们都会需要能源的供给,因此,有效的开发地热资源,使其能够与太阳能资源有机的结合,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绿色建筑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在选择环保材料的时候,工作人员也要选择性能优良的热工材料,这样才能够是其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
六、结束语
建筑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黑格尔就曾在《美学》中指出:“建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表现方式上都是地道的象征性艺术。”建筑就是这样一个集时空、自然、人文于一体化的综合性艺术表达空间。因不同地区、民族的建筑功能与审美的差异性,风格迥异的建筑遍布大江南北。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也就有很多:如物体的形状、平面场景的布置、框架结构造型、材料的长短比例、色彩的质感与空间感及建筑的装饰、雕刻、花纹等多样,且需要随时更新科学的技术与设备来保障实施安全,满足人体工程学的各项要求。艺术文化在建筑中的“文”与“质”,就如同《文心雕龙》中提到的一样:“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内在的实质往往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古今中外哪一类型的建筑,都很难形成内外的完美契合,将艺术文化的内涵深入到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中,再由整体表达出来。建筑设计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合到设计理念中,达成建筑物内外合一的完美境界。
2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的发展渗透
2.1早期艺术文化的参与
在建筑的早期设计中,实际用途占据较大的比例,就像原始人寻求山洞的庇护,最初的建筑也是人类为了自身安全与舒适考虑而建造的居住活动场所。对于那一时期的建筑来说,实用性是最为主要的,审美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在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中,对于情感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了。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与建筑设计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艺术文化为建筑带来了视觉享受,也带来了建筑在造型、选材、构想方面的美学逻辑思维,甚至在一定的时期将建筑物作为某种信仰文化的代表,成为某类思想的识别标志。如我国北魏时期兴起的寺庙建筑,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选用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且根据所供奉的佛像的不同,大多数寺庙都有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或布局,这些差别大多体现在大殿装饰、门窗雕花、寺庙院落布局等,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当地的地形来修建,如山西省的恒山悬空寺,就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寺庙,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处于金龙峡谷西侧绝壁的山腰上,造型与选址都十分具有特色。
2.2中期工艺结合
工业革命的兴起,为建筑的修建带来了新材料、新能源,也促使了建筑设计方向的转变。工艺美术运动的开展,为设计提供了“美与技术结合”的新标准,尝试用新方法来诠释设计与环境、自然、人文之间的关系。到20世纪初期,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成为建筑设计实现理论创作的基础,将艺术活动中的文化内涵输入进来。反之,建筑设计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表现舞台。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已经逐步渗透,在工业革命后的新环境下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亦或是生活方式。但就初期的经济状况来看,我国大多数民众对建筑设计要求还是停留在实用性要强的阶段,这是当时生活条件并不富裕所造成的,过分的追求建筑的功能作用,对审美方面的装饰物品却有着较为简单的要求。在建筑设计的工艺结合中偏向重视“工”的比例,增加物品的工业数量,实际是对物体本身的精神性的分离。
2.3现代新关系
从工业文明开始,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渐渐被划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或领域,认为建筑设计中的科学性、严谨性与艺术创作的随意性、开放性是不能归为同类的。其实不然,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建筑设计的造型、布局、装饰中需要考虑到美学规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建筑相关知识计算、测量,保障建筑的安全合理性。没有艺术构想参与的建筑设计是缺少真正核心力量的模仿品,只是冰冷的建筑,难以完成人的情感流通活动。而艺术文化也需要通过建筑设计来完成与时俱进的时代任务,从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对美的认识及表现手法,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相互作用,在传承古代智慧结晶的同时也在供应着新鲜血液的流动。文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思想的进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技术、设计、艺术几者相互的关系,并了解到它们在内在本质中就是一个总体,是可以互通的。但需要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从中剖析出它们的共通之处。
3结语
在应用BIM技术时,只要把获取到的相关设计数据移入到使用的设计软件中,就能够通过这些数据得到分析之后的准确结果。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如果使用那些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软件会浪费设计师很多的时间及精力,这时设计师就会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设计情况。而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BIM技术,则能够有效的节约设计师的时间,并且让设计师能够有很多的精力去进行别的方面的设计。BIM技术应用在建筑节能设计上时,可以通过相关的建筑信息模型及设计软件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对建筑能力的分析过程进行优化,缩短设计所用的时间,有利于设计师解决那些比较困难复杂的问题。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如果符合当地的建筑标准以及有关的规定时,则能够将BIM技术和GBS技术相结合起来,并且进行建筑类型的设定。在BIM的相关模型中,能够将GBS技术直接导入其中,并且根据模型中的有关建筑信息进行热模型的建立,并且把该模型的格式转化为XML形式。为了将有关的数据进行全面的展示,可以使用DOE技术来实现不同时间段的实时模拟。在此过程中,为了得到所需要的建筑数据,仅仅需要将建筑设计有关的地理坐标和建筑类型输入到GBS中即可。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可以通过BIM技术和GBS技术的结合进行相关模型的建立,从而能够获得和建筑有关的详细节能数据分析结果,使得实际的建筑施工能够节约很大的能源。不仅仅GBS能够和BIM技术相结合,Riuska软件也能够和BIM技术通过使用。在这二者相互结合使用时,通过BIM技术模型的导入,设计师则能够取得很多建筑信息,方便建筑节能设计的进行。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促进了建筑设计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建设行业发展的趋势就是建筑节能设计,只有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节能设计,才能够使得建筑更加的节约能源,避免的资源的浪费。建筑的能耗在全球能耗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对建筑设计进行节能优化,是降低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
2、BIM技术对建筑节能设计的价值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对其有着非常的的价值,主要包括碰撞检查、精确施工和计划及协同提升效率等几方面。在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建筑节能设计时,工程师和设计师有时候根本不能够查找出二维蓝图中涉及的冲突问题。在实际施工中,每一项工程都可能会由于碰撞问题而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进行建筑节能的设计,进行返工。但是重新设计施工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不仅损失材料,还会损失机械台班,出现窝工现象。而然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应用BIM技术进行BIM模型的创建,系统则能够自行进行有关碰撞的检查,即使是全碰撞情况也能够检测出来。BIM技术的应用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准确的碰撞检查结果,并且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防止碰撞造成的损失。在进行项目施工计划时,手工进行预算工作会使得工作的准确性降低,不能够准确的计划出相关的资源,不精确的计划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损失。而在建筑节能设计时,应用BIM技术,则能够使得施工和计划非常的精确,优化施工,避免资源的浪费。在施工计划上,利用虚拟的施工模拟能够准确的分析出建筑时所用的资源和设备情况,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时,可能会因为该项工程非常的复杂,并且项目团队是临时组成的,就会严重的影响工期,造成损失。而应用BIM技术一则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获得精确的数据;二则在BIM模型上直接做节能设计和节能计算可以避免设计人员的重复建模从而提高设计工作效率,也使得项目各阶段的工作比较的协调,加快从设计到施工阶段的时间。BIM系统其核心是通过三维设计获得工程信息模型和几乎所有与设计相关的设计数据,可以持续即时地提供项目设计内容、进度以及更改信息,这些信息完整可靠,质量高并且完全协调。
3、总结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关系着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时还关系着广大使用者今后的日常生活。因此,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地质环境条件,加深对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关键问题的认识与研究,加之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房屋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只有恰当地解决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才可以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这对于房屋建筑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房屋建筑的地基和基础
(一)全方面考察地基地质
很多多层房物建筑在没有详勘的地质报告,仅凭房屋建筑单位或者参照附近的一些建筑物的设计资料的情况下,设计师就开始进行相关的设计,这样就很难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设计地基和基础必须具有合理性、安全性和适用性,因而房屋建筑设计人员一定要根据相关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建筑房屋的地基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进而确定设计的基础类型以及上部结构,单单考虑地耐力的相关数据不仅是片面的,更是不安全的,盲目的缩小地耐力容许值更是不可取的做法。
(二)正确处理不良地基
对于那些软弱地基一定要采取换土垫层的方法进行一定的处理,绝不可以只凭经验处理,省略换土垫层设计。有些设计师对于软弱地基不够重视,通常会简单的采用砂垫层的方法强化地基的承载力,更没有对点成宽度和厚度进行有效的计算,这样不光不安全,还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三)正确设计房屋建筑中的柱、梁、基础负荷
在民用的建筑结构设计中,柱、梁和基础的负荷一定要按照规范乘以折减的系数。很多设计师在设计房屋建筑结构时,计算梁、柱及基础的负荷时都不能按照现行的设计规范和要求算出正确的荷载值。
二、房屋建筑中的构造柱
砖混的房屋建筑结构中,构造柱既能够很好的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又能与圈梁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有力的约束砌体,不仅能够有效限制墙体裂缝的继续,也能加强竖向的承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机构的抗震能力。可是在现在的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会把构造柱当做承重柱,这种设计会引起很多问题:
1、如果构造柱当做承重柱,那么构造柱就会提前受力,一方面这会降低构造柱对于建筑砌体的拉结和约束力,另一方面,一旦遭遇地震,那么构造柱的位置就会出现应力集中,进而遭到破坏。这样一来,构造柱不光不能起到它本身应有的作用,更会成为房屋建筑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降低房屋质量。
2、通常情况下,构造柱都不会另设基础而是生根在圈梁中,一旦将构造柱当做承重柱来使用,那么就会降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部和局部的承压强度,威胁房屋建筑的安全。所以承重大梁下的柱子最好按照承重柱来计算。如果建筑梁上的荷载很小,可将构造柱置于梁下,但这是一定按照不考虑构造柱的作用来计算下墙体局部的承压力和抗弯强度。只有满足条件,才能在梁下建造构造柱。
三、承重柱的截面高度
在抗震设防区,设计师在设计承重柱截面高度的时候,数值往往过小。一些结构设计师固执的然为六度设防就可以不设防,为了分析受力方便,他们会特意将承重柱的截面高度往小了设计,这时候梁祝的线刚度比例就会加大。用绞支梁代替梁,柱则按照轴心的受压来计算。这种做法在给设计师带来方便的同时,却为房屋建筑的结构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因为这种做法严重的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而且主界面的配筋很小,一旦结构受力,那么柱顶的抗弯强度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柱子的底部附近就会形成很多水平的裂缝,出现塑性饺的情况。因而在房屋的正常使用下,柱子就开始了带饺工作。严重影响了房屋的耐久性,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一旦遭遇地震,这样的房屋建筑结构就会倒塌,必将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四、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横向和纵向框架设计
在我国的简述抗震设计规范中,要求水平地震作用要按照两个主轴方向进行分别计算,各方向的地震和应该有这个方向上的抗震力构件来承担。理论上虽是如此,可是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都很重要。很多设计师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横向上的抗震设计,纵向上却按照一般的连续梁进行设计,所以梁柱的节点及框架中相应的纵筋、箍筋都无法进行合理的配置,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如果不考虑地震的纵向作用,就会出现跨中纵筋等现象,严重影响房屋质量。
五、悬挑梁的梁高
通常情况下,设计师会认真验算梁的强充及倾覆,却不太验算梁的挠度。如果选用的梁高过小,就会使梁截面的受压区造成非线性的徐变。梁挠度也会随着之间的变化不断加大。如果挑梁变形,那么梁板也就会随之出现裂缝,裂缝宽度会随着挑梁变形的程度越来越宽,进而会严重影响到房屋的使用。如果这种挑梁变形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理,那么发展到最后,梁支截面、受支座上部受拉区就会形成很宽的竖向的大裂缝,因为支座的剪弯作用,竖向的裂缝就会向下延伸,最后发展为斜裂缝,这时候梁就接近破坏了。在为托墙挑梁的时候,梁过大的挠度就会引起梁上墙体在相应的梁支座的附近出现一些裂缝,裂缝会在梁支座的地方沿着斜向不断延伸,越往上缝隙越宽。而且过小的挑梁截面也不利于房屋的抗震性。房屋建筑的悬挑结构对于房屋的抗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挑梁高度比较小的时候,截面相对受压区的高度就会比较大,梁的延展性会减小,一旦受到竖向地震的作用,就会很容易造成脆性破坏,进而失去相应的承载力。
六、连续梁的设计
很多设计师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会把连续梁按照单梁进行设计,通常在设计阳台边梁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边梁上的荷重很小,所以设计师们会忽略。为了方便受力分析,所以设计师们把连续梁当做单支梁进行设计,所以相应的支座处无法配置合理的负筋,所以梁在支座处上部的受拉区必然出现竖向的裂缝,相应的上部栏板也会出现竖向的裂缝。梁有热胀冷缩性,一旦环境变化,梁的伸缩性就会受到梁端柱或者挑梁的相应的约束,梁内就会形成收缩应力,这种收缩应力会作用在那些已经产生的梁上的裂缝处,所以梁会受到更大的破坏,降低承载力,严重影响房屋的使用安全。
除了以上六个关键性问题,楼板的设计也很重要,因为它是一种重要的承重构件,对它的设计关系到梁、墙、柱的安全。所以设计师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设计楼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和质量。
七、总结
房屋建筑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房屋建筑物中渡过,所以房屋建筑物不仅要舒适,美观,更重要的是安全和使用寿命。在房屋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十分重要,这是一份比较繁琐但责任巨大的工作,只有认真考虑并设计各个环节,如地基、构造柱、承重柱、挑梁、楼板等,才能做出一个安全性高,功能性全的设计方案,进而建设出符合人们居住和工作需求的良好建筑,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查全平 .浅谈房屋结构设计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东科技,2006(l0)
[2]姜有生 .房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关键词:民用住宅;建筑设计;问题;措施
前 言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须要突出民用的特点,要能够充分考虑住户的居住感受。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就应该对当前民用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期获得解决的措施,从而为提高我国民用住宅设计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1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发展概述
1.1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形态,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造价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就当前而言,高耗能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被绿色节能的环保发展模式所取代,这也体现了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在民用住宅设计的时候,要能够根据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以及风土人情,在满足建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能够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要尽量直至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能源。
1.2 民用住宅耐久性需要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房价持续走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旧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当前而言,我国的购房权限一般在70年左右,而事实上,很多房屋不到70年就被拆除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资源和能源。为了提高民用住宅的使用寿命,就应该逐步提升建筑的耐久性,这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需求问题,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资源,提高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1.3 民用住宅的舒适性
与普通的风景区建筑和商业建筑相比,民用住宅建筑的舒适性要求更高,这也是民用住宅建筑在设计时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实际的民用住宅设计之前,相关设计人员要能够考虑到住宅中不仅具有中年人,还有儿童和老人,因此,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要能够满足相互的标准,使得空间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此外,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要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够方便人们的正常出现,还能够带给人非常舒适的感受。
1.4 民用住宅的适应性
民用住宅建筑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地域性、多样性以及抗震性等方面。其中,民用住宅建筑的地域性主要体现在湿度、温度以及城乡差别等方面,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考虑建筑与这些因素的适应性。多样性主要指的是,不同的人群对于民用住宅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要能够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要。抗震性主要指的是,民用住宅要能够根据当地的地震状况采取相关的抗震技术进行设计建造,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切实提高民用建筑的质量。
2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空间布局不合理
2.1.1 错层设计不合理
错层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不仅能够对房间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置,而且能够形成层次感非常强的效果,使人们获得舒适的感受。然而,错层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房间都适合设计错层的。一般来讲,设计错层的房间的面积要在一百平方米以上。如果设置错层的房间面积脚下,就必须要采用踏步设置,这样一来房间的空间就会更小。值得注意的是,在地震多发的地带要避免采用错层,不能为了房间的美观而采用错层,否则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2.1.2 跃层使用不合理
在住宅内设计跃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空间的变化和整体气派,然而,并不是所有住宅都适合设置错层的。一般来讲,比较大的空间适合设置错层,而对于较小的空间设置错层就不太合理了。通过在房间中各个用房分层布置,可以省去公共楼梯的使用,从而增强住宅别墅式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户内楼梯都要占去一定的空间,如果居民家庭中有儿童和老人则一般不适合设置跃层。
2.2 厨房和卫生间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是重要的设计内容。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厨房卫生间的设计标准,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科学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卫生间地面坡度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从而导致长期积水甚至积水倒流的问题。厨房的分区很不合理,不能够满足正常的做饭操作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做饭的舒适感。此外,各种插座、电线不能够很好的接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空间的整体状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3 住宅朝阳设计不合理
在住宅设计过程中,朝阳设计非常重要,其不仅影响到房间的温度情况,而且对人们的心情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民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将重要的房间或者是卧室设计在朝阳的位置。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设计人员并没有考虑到朝阳问题,而是只进行简单的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用住宅建筑的整体水平。
3 提高住宅建筑设计水平的措施
3.1 注重空间合理布局
3.1.1 套型的功能空间分离
在民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套型的功能分区显得非常重要。所谓的功能分区主要就是将不能的功能位置进行隔离和划分,从而使得空间能够得到最科学合理的利用。一般来讲,套型的功能分区主要涉及主卧与起居室分离,食寝分离,洗漱区与洗浴区分离,学习区与工作区分离等等。在民用住宅中,对功能区划分的越高,就能够获得更好的空间使用效果。食寝分离主要就是将就餐区和卧室进行分离。要能够将主卧和起居室分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家庭的私密性。住宅空间私密性如图1所示。要能够将工作区和学习区分离开来,从而能够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互不干扰。洗浴区和洗漱区分离就是将洗漱区从洗浴区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洗漱区域,也就是常说的干湿分离。套型功能空间划分示意图如图2所示。
3.1.2 平面布局面的多元性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知识背景、审美观念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的人对于住宅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达到不同人的要求,民用住宅设计人员要能够根据不同人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实现民用住宅平面布局的多元性,最终能够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3.2 提高厨、卫布局水平
民用住宅内部卫生间和厨房的设计非常重要,其设计质量对于整个住宅建筑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厨房设计的时候要能够密切关注电线线路、天然气管道以及各个区域的预留问题。当前而言,很多人只是简单地考虑厨房的空间而没有考虑到整个建筑的空间,使得厨房设计很不合理。此外,对于卫生间的设计要能够注重干湿分区,使得布局合理。要对民用住宅的常用数据进行正确的使用,部分民用住宅设计常用数据如表1所示。
3.3 注重民用住宅的朝向设计
民用住宅设计,要能够兼顾风向与阳光的照射情况。使得房屋能够在夏季有足够的自然风吹进来,提高室内的凉爽度,又能够在冬季有足够多的阳光照射进行,使得卧室等主要单元有充足的阳光。其中,建筑的日照数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如表2所示。
3.4 注重民用住宅的细部设计
细节决定成败,在建筑设计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建筑细部的设计也就是建筑细节的设计。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不仅外观要美观,功能要齐全,而且在细节的处理上也要独具匠心,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设计。一个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细部,而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又是由无数个细部设计组成的,所以不可以忽视任何一个细部的作用。它代表的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而且体现了整个建筑设计甚至是一个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和特征。
4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遵循建筑设计相关规范进行。此外,还要能够细致考察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合理布局,注重细部的设计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健康舒适的住宅。
参考文献
[1]雷汇.浅谈住宅建筑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5).
[2]黄力潜.住宅建筑设计之我见[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4).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典型的传统民族文化特色。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其中唐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成熟期的代表,从单体建筑营造到建筑群体组合都达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峰,其雄壮的建筑形态与宏伟的建筑气魄都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其结构、装饰纹样和色彩构成均是民族精神的映射,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对鞋靴产品的设计创新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唐代建筑结构中,台基、柱、斗拱和屋檐是最直观、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细节,是唐代建筑的精髓。其中,台基发展历史悠久,《史记》中有记载“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汉有三所之制,左嘁右平”,不同时期台基的造型和纹样不同。台基最开始是为了解决居住环境潮湿和受水患困扰的问题,祠堂和宫室常建立在较高的台基上,后来演化成为权力的象征,高高的台基给人威严雄壮的肃穆感。台基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种,唐代建筑中,普通台基一般是普通夯土或石料砌筑,表面较少有装饰。现存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实物台基都是素方台基,为砖砌、周边设散水的形式,是唐代中小型殿堂用的最普遍形式。须弥座是上坊、下坊和间柱在台壁上凸出,中间为束腰的形式,相互构成正方形方格,方格中一般绘团花,上下坊和间柱上常绘连续图案。装饰纹样方面,唐代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人们渐渐摆脱宗教观念的束缚,自我意识觉醒,建筑的装饰纹样也从传统的神兽等装饰题材,逐渐过渡到生活化的、写实的花鸟装饰题材。比较流行的纹样有:联珠纹、牡丹纹、宝相花、卷草纹、海葡萄纹等,其中卷草纹从南北朝时期的忍冬纹演变而成,是在一条连续的S型线条上,用植物花、茎、叶等图案填充,富有生命力、造型繁复华美、律动感十足,多呈二方连续纹样[4]。卷草纹以饱满流畅的造型、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及超强的适应性,满足了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同时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
2意象提取与加工
唐代建筑艺术为现代鞋靴设计的意象提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设计活动中,设计元素的定位与选择是概念设计的核心。一般认为语言是概念的基本载体,而逻辑思维是概念设计的基本方法。然而,在传统审美原则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意义上,真正生动和充分的表达形式还存在于视觉化的意象层面中。在鞋靴设计中,基于新颖时尚、具备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以时尚女鞋为例,为展现当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平等,端庄大气、优雅温柔,选取唐代建筑彰显高贵感的台基中的须弥座的建筑结构和象征着吉祥如意、饱含活力繁复华美的卷草纹的装饰纹样,这两个原型意象作为初期方案的设计点。这个设计活动中的立象是从语义信息到形象思维的转换过程。在确定了视觉概念的基础上,对意象进行加工和转化,将视觉概念转化到产品的形态之上。在对意象加工和转化时,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将选定意象作为鞋靴设计的构成元素去思考,将现代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与设计有机结合,不要被传统束缚住思想。这正是为什么在对传统文化的再应用上,很多国外设计师反而做的比国内设计师更好的原因。国外设计师能够运用后现代的解构手法,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理念,把传统文化中经典的造型和色彩,转化为符号和语汇,有机的融入到设计中。为了使造型和图案意象更好的与鞋靴设计结合,必须先分析设计元素与鞋靴的关系。随着人们对流行和时尚的愈加关注,在鞋靴可设计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设计师往往从鞋靴帮面和鞋底侧墙进行设计,将设计元素运用到不同部位起到装饰作用。在此分析基础上,运用联想思维,以表象为基础,由此及彼,将提取的须弥座解构和卷草纹样与鞋帮面和侧墙有机结合,产生崭新的赋有创意的视觉形象或概念。在以台基为原型意象的造型设计中,首先搜集历史资料中关于台基结构及装饰的大量视觉表征形式,选择须弥座的造型样式投射到女鞋设计上。通过联想思维,从须弥座的造型联想到女鞋的坡跟和松糕底鞋款,这两种鞋靴款式造型比较舒适,拉长腿部线条的同时走路又比较稳定,因此将须弥座造型同坡跟和松糕底鞋的鞋跟相结合。须弥座的的高度所赋予的权力感,增添女性高贵端庄的气质,彰显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平等。但唐代建筑中传统的须弥座造型较为复杂,是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有间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并有莲瓣之类为饰。这种样式直接在鞋跟设计中套用会使鞋跟结构过于复杂,制作工艺难度增大、成本上升、不方便清洁,同时太过抢占视觉重点。因此,舍弃须弥座上坊、下坊和间柱的结构,只保留束腰部分,中部束腰的存在可在视觉上起到分割作用,减少鞋底的高度感和厚重感,束腰轮廓造型简化为几何形态并跟鞋底面的曲线走向保持一致,使鞋底部位造型整体大气又不乏流畅感。在以卷草纹为意象的鞋靴设计中,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表现在鞋靴上,在《汉书•礼乐志》中就有“蔓蔓日茂”的记载,卷草纹是美满如意的象征。卷草纹在初唐时期伴随着佛教的发展,由缠枝忍冬纹变化产生,但周围的三瓣花叶被卷叶和阔叶替代,有葡萄、石榴花等在主体部位出现,主茎呈连续的S型。卷草纹本身的s造型在装饰中能改善物体单调的外形,起到衬托作用,形态呈现连绵不绝的律动感。但卷草纹发展到后期愈加富贵华丽,太过繁复,因此选取卷草纹s造型的主体形态,保留婉转优美、圆润流畅的结构形态,同时,运用抽象的创造思维,利用几何变形的手法,对卷草纹的外形轮廓和基本特征进行线条的概括和加工,从现代审美角度重新打造卷草纹。通过抽象化的加工,剔除繁琐的装饰细节,突出纹样特征精华,使主题形象集中体现。也可以用分解与重组的方法,对传统形态的卷草纹进行删减、穿插、移动,分解成一个个单体,然后将这些单体进行重组,创造出更符合现代社会潮流、现代审美视角的新的“卷草纹”,抓住原有纹样的精华与神韵,更富新时代的生命活力。将几何化提取或解构法重组得到的新的卷草纹运用到鞋底的束腰处,呈现优美婉转,灵动延绵的高度形式灵活性和形式美感,将女性的柔美大方,温文秀丽展露开来。卷草纹装饰图案也可运用到鞋带、鞋帮面设计中,结合中国的刺绣、印花、珠绣、镂空雕刻等中国传统工艺,呈现卷草纹不同质感的美。通过对台基和卷草纹的意象加工与转化,对整体形态进行推敲把握,突出其精华与神韵,再对局部特征进行重新组织,从现代审美视角对其进行加工重组,将特定文化概念在鞋靴设计中进行视觉层次的表达,实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与鞋靴设计的有机组合。
3结语
关键词:住宅结构设计 砖砌体结构 楼层刚度 基础设计问题
引 文:在未来的建筑行业竞争中,如果建筑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主动权,就要对建筑结构设计加强重视。这不仅是因为它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而且它还决定着一项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性、可靠性。因此,这也是建筑企业在这个竞争激励的建筑市场中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依靠所在。我们必须对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加以重视,从各个方面去提高结构设计的质量。
1砖砌体结构问题
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是应用底层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 在这种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的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 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对底层进行设计, 并在建筑物的上部设置多层砌体结构。因为住宅结构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砖砌体结构,但是很多设计人员对建筑立面造过于重视型,并且导致底层结构中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的就是因为将2层及以上楼层的部分横梁及外层挑墙移到悬挑梁之上,从而将挑梁设计贯穿到各个楼层之中,让挑梁承载上出现的裂缝更加明显。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很多设计人员没有对挑梁的荷载量进行科学化的计算,对建筑使用面积的增加往往过于追求,不能进行科学的设计墙体和楼盖等部位的荷载,从而导致挑梁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对于很多的建筑工程来说,建筑结构通常用整体砌筑的方法有悬挑梁上部结构设计,因为上层挑梁的底模也是下部墙体,二者兼并在一起就会导致墙体及楼盖的荷载通过由上到下的方式传递。如果要对底层挑梁出现裂缝的问题进行解决,首先我们要适当的调整计算简图和受力路线,其次对施工顺序和施工工序还应当合理进行安排。
在建筑工程砌体结构的设计方面,对砌体结构布置方式应当合理地进行选择,并且对砌体结构抗震进行合理的分析。具体说来,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对横墙承重的计算与结构布置应当重视。目前,矩形平面设计是很多建筑物所利用的,因为建筑物的纵向刚度大于它的横向刚度,所以,我们必须设计较多的横墙,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另外我们还应该提升横墙的抗剪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抗震能力。为了打造隔断与承重兼顾的二合一墙体,我们可以从横墙的材料入手,对横墙材料的强度等级进行优化,从而增加竖向承载能力。第二,对纵横墙的承重应当合理设计,在结构布置上对共同承重要更加重视。如果建筑物的房间面积较大,为了让纵墙承重,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沿进深方向的梁支,从而使其能够承于纵墙之上。此外,为了有效地提高墙体的剪切能力,而且还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抗震需求,在楼板上也需要采用纵向搁置的办法,从而让横墙也可以参与承重。第三,在纵墙的承重方面,抗震性能不强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多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结构布置上往往设计较大的横墙间距,导致横墙的数量较少,竖向承载能力也不能达到要求。并且,在纵墙承重的设计方面应当慎重,这主要是因为如果纵墙设计过多,就会导致弯曲破坏的问题。第四,结构布置的方式对于混合承重的建筑物来说有很多种,但是,这种结构体系在材料弹性模量方面以及动力性能方面不能充分满足建筑工程的抗震需求,并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距,但这样设计可以使建筑使用空间扩大,同时也具有各种优点,比如便于施工、经济实用等。因此,在结构布置的过程中,对布置方式进行选择时应当结合建筑抗震需求,从经济、技术和功能等多方面进行,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防震性能。
2楼层刚度问题
在设计楼层刚度的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对必要的专业知识与业务素质缺乏,并且对于基本的结构设计理念与布置方式也不能熟练掌握,对楼板变形不能利用有效的计算程序进行计算。虽然这种模型对于很多数学与力学的程序来说是一种较为精准的数学力学模型,但是这种模型对楼板的变形程度却难以准确分析,如果在计算这一环节有失误出现,那么自然而然地计算结果也会出现失误,从而使住宅结构设计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或者出现安全储备过大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尽量选择刚性楼面,尽量不用楼层大开洞的结构设计方案,并且对凹槽过深、外伸翼缘过长和块体缩颈等问题尽量避免,这主要是为了准确反映真实受力状况,进一步避免住宅结构设计出现严重的失误。
3屋面梁与配筋问题
在很多住宅结构设计方案中,将下层梁的尺寸标准直接应用到屋面梁的设计中是为了追求建筑结构建模的简便,并且屋面梁配筋较少的问题通常会出现,因为配筋数量不够导致裂缝的出现是因为屋面梁所处的环境中出现温差过大,或者受到混凝收缩的影响,所以,在屋面梁的结构设计中,为了避免出现梁腹等部位出现裂缝,我们应当确保钢筋骨架的刚度。
4地基与基础设计问题
整个建筑的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建筑地基以及建筑的内部基础结构之间更是能够都成一个稳定的结构,若是能够有效的发挥这个结构的作用,将对整个高层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我国建筑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这几个部分分割、分立了,即便是现在,还有部分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基础结构设计时存在着这样设计误区。当然,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的落后,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应计算设备和计算方法的先进性不足。在这种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设备下进行建筑基础和地基设计往往会忽略建筑建筑基础结构之间的联系性,导致设计数据的偏差和基础结构设计图纸的不合理,从而造成整个建筑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5配筋和构造问题
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构件的配筋率,明确构件配筋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应当确保建筑工程具有足够的延性,还要达到建筑工程的最小配筋标准。应当严格按照现行规范的要求确定配筋数量,并要确保钢筋的锚固与搭接长度,控制好钢筋的延伸长度,并要满足建筑设计应达到的材料刚度要求。此外,为了有效避免墙体开裂的问题,还应当控制好屋面的温度压力,利用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对屋面进行通风散热,并使构造柱满足建筑工程的抗震需求,在满足建筑高度的基础上对构造柱进行对准贯通,构造柱与其他部分的拉接也应当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6结语
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越来越高,同时建筑功能也更加多样化,住宅结构设计的技术水平亟需提高。为此,本文对住宅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因为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容易在很多住宅结构设计中出现。所以,建筑设计人员应当对这些设计问题把握好,使这些问题避免出现,从而消除这些问题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竣工。
参考文献:
[1]蒲建海.基于ABAQUS的新型柱-板式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1.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
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生态与文化教研室虽然成立才4年多,但在以往的本科专业教学中就有不少课程涉及到生态与文化的研究内容。在国际上,对于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地域胜文化与设计等的研究与实践己经开展一段时间了,它们是人类未来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对环境的一种负责;而在国内,这些研究方向已经在设计领域中得到开展研究和实践,最受瞩目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多个展馆设计,它们都力求实践和表达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低碳设计。这些理想目标更是受到我国政府的崖纷见,在国家及多个省市的发展敖咙中明确提出建i}T}碳社会和低碳经济、和谐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会议更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在政策方面给以指导和支持。国内的高等院校也纷纷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组织相关的论坛和教学。清华大学成立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训研究所”,并与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共同举力、“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艺术设计战略”论坛,产生重要的影响;广州美术学院的多个设计学科开设低碳设计研究项目。很多国内外的设计大赛,也设置与低碳、司特续及环保设计有关的主题。其中,2012年“为中国而设计一一第五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中设置“环保低碳室内设计专题”,获奖作品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2012年博朗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增设“可持续发展奖(SustainabilityAwards)”,获奖作品得到国际评委的认可。
2.教学与研究方向
在整合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科研力量基础上,生态与文化教研室着重开展以下方向的研究和教学活动:
(1)基于岭南地域的设计研究
根植于岭南,围绕地域的自然因素(气候、地理)、文化因素(广府文化)和经济因素进行研究,并在设计中得到本质的体现。当下的国际化影响非常迅速,国家的城市化建设也出现趋同的景象,这使得地域性的研究和设计成为紧迫的和重要的课题。生态与文化教研室积极开展基于岭南地域主义的设计研究,在课程及毕业设计中开展相关的课题。例如开展岭南古建筑的研究、广府文化与设计的研究等。低技术的可持续设计研究。詹姆斯沃尔本克(在其低技术宣言中宣称:“低技术是群众的技术。”低技术的可持续设计研究,将适合地域的技术、便于人们掌握的技术在设计中进行适当的运用,并体现当下的设计观念。我们在幵展低碳住宅空间设计的教学研究,考察岭南著名的低碳建筑,考察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逐步积累适合岭南地域的低碳住宅设计方法中,也得到宝贵的教学研究资料(图。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开展地域性风景园林的教学研究,使之适应地域的气候、地理规律和人们的生活追求。注重地域文化的综合表达,利用地域景观元素营造空间;注重景观的实际功能运用研究,避免只注重形式和视觉审美的景观设计。在教学中,广东绿道景观的功能与美学评价体系研究就是一个突出的地域风景园林教学与科研,它也是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实现科教融合已经三年多,取得丰厚的成果(图。城中村的研究城市的发展过于追求“新”,城市中的村落也受到破坏、拆迁和改造。我们的目标是研究广州以及珠三角的城中村,提出更温和的改造方式’用艺术介入的策略引发人们对城中村的保护和改造思考。综合来看,这些都是基于地域性所进行的设计价值研究,也是生态与文化教研室本科毕业设计和论文研究的主要方向。以下部分就是年教研室开展毕业设计与论文教学的过程记录,也是具有地域特征和价值的研究。例如对广州石牌村的研究,对广州隔山村的工作坊教学,对小洲村的工作坊教学等,都是城中村教学研究成果的积累。
(2)组织田野调查并归纳整理结果
毕业设计教学,强调设计的过程:田野调查、设计推理、概念生产和综合表达。在本选题中,由于模范村历史已经约有60-100年之久,且时间跨度较大,建筑的图纸和其它详细资料已经不能找到,于是,团队开展详细的田野调查,获得宝贵的第一手现场资料。田野调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场地和建筑的测量。组织团队进行场地和建筑的详细测量,获得具体的尺寸和构造细节资料。第二,拍摄大量的照片和视频,建立图像的对比分析资料。第三,采用定量访问、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人们对模范村的整体看法。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得到以下的认识:首先,建筑虽然是砖混结构,14栋旧建筑均为山形屋顶的两层小楼房,除了较大的524号(马应彪屋)面积为355平米,523号面积为293平米,其他面积均在250cry以下;但在居住过程中已经有一些加建、改建、修缮和破坏。对于建筑的再利用,应该是持慎重态度。其次,模范村的景观资源非常丰富且宝贵,常见的植物有32种。这些植物资源应该作为重点保护的对象,它们形成独特的微气候、具有魅力的光影效果和封闭的内环境(图4)。再次,基地位于学校教工居住区与教学区的中间,东西方向是从高至低的走向,高差约有10多米。
(3)提出设计改造的整体策略
针对基地问题以及整体认识,提出设计改造的整体策略:原则是保护场地的肌理、建筑文化以及景观资源,进行保护式的改造发展;目的是建立学校面向社会的一个交流窗口,象牙塔式学术研究与社会公众建立一种良比的沟通;功能是院系研究所、对外交流与研讨中心、模范村历史博物馆与展览厅、图书馆、商业服务中心、公共沟通平台等。基于以上的研究,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设计改造:微公共空间的塑造—在校园中塑造微小尺度的公共空间,并具有场所的精神;游园—吮置换功能并形成新的导线,加建连接廊道,创造一种难忘的游园体验;下凹景观一一基于保护的角度,将行走路线下凹,避免影响建筑及基地特质;静谧公共空间的营造一一研究原有建筑的构造秩序,结合室内功能与室外景观资源,营造一个静谧的交流空间。
(4)表达方式
强调清晰、有效的传达手段和方式,包括专业的概念陈述部分、调研部分、图纸部分、模型部分。概念陈述部分主要是解释对场地的判断和设计改造的观点;调研部分主要是田野调查的资料、数据整理和得到的结论;图纸部分是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图表和相关的示意图;模型部分包括四个尺度的模型表达,分别是区域尺度的模型一说明所在区域的位置和整体关系,场地尺度的模型一说明场地的现状,设计方案的模型一说明设计的整体概念和重点,细节尺度的模型一说明重要的构造或具体设计手法(图。在有可能情况下,鼓励学生利用动画或其它能众参与的方式表达设计,众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毕业设计成果参加年中国环艺学年奖,得到专家的认可,获得不俗的成绩。其中,何苑诗同学的方案“游园——中山大学模范村整体设计改造策略”获得本次环艺学年奖的景观设计类的金奖一中山大学模范村整体设计改造”获得本次环艺学年奖景观类的银奖。
二、毕业设计教学
一中山大学(南校区)模范村的整体设计改造选题中山大学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其南校区又叫康乐园,其中有栋红砖楼和亭子,均建于年至年之间。模范村正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模范村建筑群建于年间,共落成栋村屋,现余栋,它们代表了教师住宅的小洋楼模式,即“屋有两层,上为宿所及露台,下则课堂、膳室、浴房、厨所、储藏室皆具。屋外留地数弓,花圃菜畦,随意开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模范村已经没有人居住或办公,现在处于荒废的状态。学校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模范村应该怎么保护,模范村要采用什么样的开发模式,模范村是否可以成为学校与社会连接沟通的重要窗口?这些难题,正是生态与文化教研室的毕业设计与论文思考的重点所在。
三、建筑艺术设计毕业论文教学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所谓暖通设计,就是指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空气调节、采暖以及通风三个方面。它又指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空气调节系统,包括通风系统、制冷供暖系统以及排风系统等多个部分的综合设计。它所涉及的学科有: 空气调节、工程热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制冷技术、燃气输配以及热值交换原理与设备等。
一、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于空调系统的选择不合理
对于空调系统的选择是高层暖通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设计方案的整体质量。然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总存在着对于空调选择不合理的情况。如在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时,甲方要求保持恒温、恒湿的室内环境,此时设计师就有可能简单考虑从整体空调系统中单独分离出一个支路。但是,这样的设计方案虽然能够满足甲方的设计要求,但是该方案增加了后期运行及维护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能源消耗,使设计成本大大增加。又如在对会议厅、计算机房等进行暖通设计时,最优先选择的空调系统应该是低速风道系统,而设计师往往采用风机盘管系统。
2、暖通设计中通风设计方面存在问题。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通风设计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1)暖通设计中通风设备的保温材料选择不恰当或者不合理,很多暖通设计人员愿意选择铝箔玻璃棉来充当保温的材料,这种材料虽然对风管的保温有效果,但它对立管或者冷冻水管的保温没有太大效果;(2)风管在穿过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缝或者防火墙的时候,没有设计与安装防火阀,即使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并设计了防火阀,也只是一侧有,另一侧没有;(3)很多暖通设计的设计人员利用负荷指标来估算设计中通风仪器设备的负荷,这种做法不仅会使得制冷机的装机容量增大,而且在无形中增加了暖通设计与施工的成本。
3、 冷冻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冷冻水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1)有的冷冻水系统由 1 条主立(干)管引进, 分几个环路, 分环上不设阀门, 给系统运行调节、 维修理造成不便。(2)有的空调系统为双侧连接, 两侧热负荷及空调器数量相差悬殊, 而供、 回水支管管径却相同, 两侧水力不平衡, 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3)空调水系统同程、 异程混用, 给调试、 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4、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阀的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高规》中规定,风管不宜穿过防火墙或变形缝,如必须穿过时,应在穿过防火墙处设防火阀;穿过变形缝时,应在两侧设防火阀。然而,有的高层建筑,风管穿防火墙处未设防火阀, 有的风管穿过变形缝时仅在一侧设有防火阀,而另一侧则未设。
5、供暖入口设置过多
设置供暖入口时,既要考虑室内供暖系统的合理性,又要考虑与室外管线衔接的合理性,不能只图室内系统设计方便、省事,而不顾及室外管网系统。然而,有的工程供暖入口设置过多。如某7层综合楼,室内供暖系统分为10个环路(1-2层4个,3-7层6个),供暖入口设置达10个之多,同外线衔接点过多,几个方向均有,不仅给外线施工造成麻烦,也给将来室内系统调节带来不便。
6、风口的位置设置影响建筑美观。如某高层建筑,厕所排风系统未设专用的风道,而是各自独立,在外墙设置风口, 大大影响了建筑美观。 还有的工程,新风口的位置布置不合理,也影响了建筑美观。
二、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对策
1、提高暖通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高层建筑的暖通设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开展各种各样的技能操作与知识竞赛,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要聘请专业的暖通设计人员在工程建设期间,开展有关高层建筑暖通设计的讲座与座谈会,鼓励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以提升暖通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2、严格执行暖通设计规范和规定
设计人员要具有高素质的设计能力,对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标准应认真学习并充分掌握,能够遵循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特别是各地政府的相关规定, 应严格贯彻和落实。
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暖通设计及维护结构材料方面的设计。特别是暖通耗能是建筑中的最大耗能系统。科学合理的设计, 可以在有限的投入中, 获得最大的效益, 实现节能。一套好的暖通设计方案, 特别是高层住宅的暖通设计, 可以节能, 节材,用有限的材料,创造最大的暖通效果。
3、暖通设计要考虑经济性的问题
而这个恰恰是目前暖通空调方案比较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进行经济性比较,要保持一个标准。在经济性比较时首先应注意比较基准必须一致。应采用相同的设计要求、设备档次、能源价格、舒适状况等基准条件进行比较,保证方案比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设计方案经济性比较时应综合考虑投资、运行费用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以相同的使用周期为基准,进行综合经济性的计算比较,而不能简单地根据设备报价进行比较。尤其是空调系统的设备使用情况, 根据季节不同, 使用情况也不同, 因此应该综合考虑,进行经济性比较。
4、 暖通设计应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这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供电、供水等方面的要求,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
5、暖通设计要具调节性和可操作性
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是季节性的, 所以要考虑具有灵活的调节性能, 满足冬夏季节负荷的变化。目前我国的建筑空调系统调节性能好的设计方案有VAV空调系统和VRV变频空调系统,这两种系统的控制性较高。虽然在安装时的一次投资费用较高,但投入使用后运行能耗较小,设计方案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设备的一些因素,从而确立最恰当的设计方案。特别是一些公共建筑,不是全天24小时使用空调,调节性就更显得重要,这是从节能角度考虑的。目前普遍采用的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 是节能和节约成本的因素。一次性投资增加了,后续使用中的成本减少了, 当然这种情况对运行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也相应的高了。具体方案的确定,应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来确定, 综合考虑设计的经济型和技术性。一些需要自动控制的大型空调系统,设计方案要从简,这样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尽量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空调系统中,只是季节转换时才需要进行操作的阀门尽量设置为手动。而且还要考虑建筑中不同单位分量计算空调费用的具体情况。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中暖通设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由于暖通设计存在多种多样的原因,那么如何对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是暖通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必须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尹,朱锦. 术中核磁共振手术室的净化空调设计[J]. 建筑科学. 2012(S2)
[2] 霍海红,黄翔,殷清海. 高压喷气―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应用于纺织厂的经济性分析[J]. 建筑科学. 2012(S2)
[3] 刘广晨,张鹏. 暖通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