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学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999年,学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初具稚形,建立了刘家大堰、果园路等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率先在全市实行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工作平台,分片划区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其提供“六位一体”及全程、便捷的卫生服务。2000年,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我中心研制开发出“社区卫生服务软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组织机制、服务质量、内涵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2002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中心与周边二、三级医院建立了多渠道双向转诊关系。自2005年始,中心大力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每年安排近20万元资金用于房屋改造、设备更新,使中心(站)软、硬件迅速提档升级。2008年,中心将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二楼建设成为康复医疗科,用以低廉的价格,便利的服务更好地服务辖区弱势群体。并组建6支社区卫生服务责任医师团队,主动走进社区开展巡诊、上门服务等工作。2009年,我中心根据辖区“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有待提高”这一社区诊断,在中书街开设“老年关爱中心”,专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生活服务、医疗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养老直至临终关怀的需要。让老年人老了有人养,病了有地方医,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健康安祥。
近几年来,中心通过内培、外训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全科医学卫生人员,一方面转变其服务观念,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另一方面苦练内功,积极围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这个中心,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为辖区居民提供“以人为本”的综合服务。始终坚持把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贯穿在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各个阶段;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指定专人开展传染病监测、疫情报告等,按上级要求落实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慢性非传染病防控工作,对辖区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人进行专案管理,并承接了国家级的两个慢性病综合防治项目,使医院慢性病管理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2009年,中心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收入为504.02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全中心建立家庭健康档案37419户,101831人,累计建档率达85%,基本达到服务进家庭目标。通过多年努力,中心在社区居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很好的声誉,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体会
(一)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成功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为方向。
因此,这也要求医生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强烈的医学人文情感,有服务于社区公众并互相交流、理解的强烈愿望,具有综合医疗能力和预防保健能力,是开展社区保健工作的“能才”型人才。此外,还需要医生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及管理协调能力,能与社区和家庭建立紧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生是主力军,应该给予他们以特别的关注与重视,因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优劣,社区卫生服务市场的宽窄,社区卫生服务效益的高低,都与医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首先要优化内部人才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全科医生队伍。因此,需要重视对全科医生的教育培训,进行长期的,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
(二)广泛开展社区动员是社区卫生服务成功的方法。长期以来,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识仅停留在小诊所的层面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同程度还不够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广泛的社区动员,转变社区工作人员、所服务区域的领导机构工作人员的观念,积极参加辖区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组织的活动,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密切联系群众。
(三)实施规范化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成功的保障。我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布面广,具有小而散的特点。如果疏于管理,势必会造成五花八门的后果。为确保全中心工作一盘棋,我中心设置了医务科,制订下发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并加大质量考核力度,通过多方努力,中心及下属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按照即定目标完成工作任务。
(四)优化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的要求。改善服务,让居民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走进自己的邻家一样。我们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练好“三个勤”字,嘴勤、手勤、腿勤。每位病人走进社区站,医护人员要主动起身接待,主动称呼病人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体味亲情的名称。医生在接待每位病人时,必须在进行全面检查,体征询问后才能开药。在老年专科门诊,医护人员还将与病人谈心作为一份工作进行安排,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三 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是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建立科学发展的发展观,以方便社区居民健康为目的。科学规划,建立定额和定项补助政策。加强政绩考核体系。首先是考虑到业务用房、人员培训、社区卫生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的社会福利。
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党组,市属各局、总公司、高等院校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各区县财政局:
经研究决定,适当调整去世离休干部无工作配偶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补助标准:去世离休干部配偶无工作、有子女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调整到每人每月290元;去世离休干部配偶无工作、无子女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调整到每人每月435元。
二、执行时间:自2000年7月1日起按上述标准执行。
三、所需经费按原渠道开支。
一、以生物课堂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了解自我,尊重生命,树立生命价值观
生物科学又是生命科学。高中生物教材中必修版块中涉及了生物学最本质的理论。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学科在生命教育这一块占绝对优势,生物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引导学生为细胞的奇妙而喝彩,为生命的伟大而叹,形成健康的生命价值观。
(二)学会生活,自立自爱,树立健康人生观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中,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方式进行了阐述,包括人体内血糖如何平衡、体温怎样维持,激素怎么产生和作用,感染病原体后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拓展内容更涉及的危害、艾滋病的成因和防治等。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应注意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其一,我们的教育对象,虽然已经十五六岁,但大多数都是在父母羽翼下长大的孩子,生活上难以独立。通过体温、水盐调节以及激素作用等的讲解,结合常见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疾病成因的分析,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了解自身,学会选择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如今网络的发达和社交的多样化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孩子们的成长埋下了隐形炸弹。现行教材在“科学、技术、社会”版块中编排有“拒绝,慎用生理药物”“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等资料,这些内容不仅作为知识的拓展,更应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保护自己,自重自爱。
(三)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形成科学价值观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在科学探索和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关于酶本质的探索”中介绍了巴斯德和李比希两种不同的观点,在他们争执的基础上毕希纳进行了提取实验,而萨姆纳最终提纯了酶,并证明酶是蛋白质。60年后切赫等人才发现有些RNA也是酶,可见科学探索的道路是无止境的。
二、将德育教育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课题,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高中生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生活中度过,如果我们的生物课堂能够成功渗透以上德育理念,也是为培育出有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一代人而做出的努力。而在高考压力山大的课堂上实现这一点,对我们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转变角色,更新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在观念上要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而不是认为德育就是班主任的事情,甚至可以协助班主任完成德育工作。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储备,多关注学科前沿,关心社会实事,并积极收集有用的德育素材,才能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信手拈来,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最后,教师要了解关注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调整内容和方式,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禁毒教育就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庸置疑,校外资源比校内资源丰富得多,有养殖场、农林场、农产品加工厂,有公园、花木场、动植物标本馆,也有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方面的素材,如三汊河湿地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生物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教师在发掘地方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当地生物资源发掘的过程中会涉及参观、访问、讲座、论坛等多种途径,学生会因此获得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有更多了解生物与社会、科学之间关系,从而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如在教学水资源时,可让学生从当地河流中取水,对其水质进行调查、检验;在教学古生物进化时,可让学生参观动物园和标本博物馆;教学传染病时,可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卫生防疫站,了解病毒产生过程……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很多更加直观形象的生物信息。
二、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问题与假设的提出、方案的设计、验证和得出结论等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实验,避免纸上谈兵。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会真正理解知识,融会贯通;也只有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知识才能称之为知识。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调动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就会和谐、高效。例如在说明某种鱼类对不同的水环境均有一定的适应性时,笔者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水质饲养此鱼,并带领学生前往当地水族馆请教专业人员,以此来让学生获取生动案例和精准的答案。此外,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此鱼的结构,并与其他鱼类进行对比,找出其特点。由于此前学生已经对这种鱼有较深的了解,因此都积极地参与讨论,轻松地理解了所学内容,课堂轻松而有实效。
[关键词] 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生物资产;独特性
[中图分类号] F23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5-0187-03
[作者简介] 周新芳,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湖南 永州 425006 )
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单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单位众多,而且涉足农业的大中型企业也不少,是一个在国内消费和出口创收方面对农业依赖性很强的国家,每年的农业出口额近200亿美元。加入WTO以后,国家经贸委在很多领域鼓励海外投资。其中,首要的一个领域就是农业经济项目,为进行这类投资,海外投资人迫切需要利用中国企业的财务报表,以确定可能的投资报酬。非国内投资的中国企业要求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因此,随着国外对农业投资的增加,受IAS41号影响的企业数量也日益增加;在会计国际趋同这一大背景下,此次制定并颁布的新准则中增加了《生物资产会计》这一全新内容。该准则借鉴和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IAS41)的部分成果及内容,同时也结合我国的特点,对生物资产的概念、分类、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等内容做出了较明确的规范。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与特性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生物资产(Biological Asset)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考虑制定有关“农业”项目的国际准则,但一则由于缺乏美英等国相关会计准则的借鉴;二则因为用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与农产品的计量属性具有较大的争议,因此,有关“农业”项目的国际会计准则虽经过多次讨论,却一直不够成熟而不能出台,1999年7月,IASC了关于“农业”项目的国际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ED65),经过一年多的广泛征求意见,2000年12月,IASC终于在伦敦召开的理事会上批准了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IAS41)“农业”,并于2001年2月22日正式。IAS41号规定的生物资产是指“活的动物与植物”。 如畜禽、果树、林木等,是农业生产企业主要的生产资料。
在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前,一些学者对生物资产的概念做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有的认为,生物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预计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004年财政部的《农业企业核算办法》中指出:“生物资产指农业活动所涉及的活的动物或植物”,因此该办法中的定义与IAS41的定义没有实质性的差异。
2005年7月财政部的《生物资产》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对生物资产所做的定义如下:“生物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能够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其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且指出,“本准则不涉及用于科学实验的生物资产及用于旅游观赏的生物资产”。但2006年2月15日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中,并没有采用征求意见稿中的定义,而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生物资产的定义完全一致,充分体现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思想。
(二)生物资产的特征。生物资产是指活的动物与植物,可以生长、发育、繁殖,是有生命的。生物资产除了具备资产的一般特征外,作为活的有机体,还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1.生物资产具有生物转化的功能。。生物资产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生物转化功能。IAS41中规定的生物转化是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变、繁育的过程。当具备了一定的外界条件时,生物资产自身可以生长。如,树木通过生长会从幼龄林长成中龄林再到成熟林;畜禽通过养殖并通过自身生长将由种苗变成成年畜禽,并可以不断进行繁殖成群等等。生物资产可以生长和繁育后代,同时又会面临死亡的威胁,进而导致种群数量的减少。生物资产可以生产农副产品,且提供的农产品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一只羊可以提供羊皮、羊毛、羊奶。有的生物资产不是一次性的提供农产品,如:果树每年都会结果,绵羊每年可以剪羊毛。这类资产一般可认为是企业的长期资产。有的生物资产是一次提品,如肉鸡、肉牛等。
2.生物资产的生物学年、生命周期与会计年度不相一致。在农业企业中,生物资产的实际寿命与其自然的寿命将不一致,为了区分和研究的需要,我们将企业持有生物资产至它转化为其他用途为止时的自然寿命称为“生物资产生命周期”。例如,农作物生命周期是指从其育种、育秧、生长、结穗(挂果)、收获结束过程称农作物的“生命周期”。有些农作物的生命周期如水稻在南方为4个月,而在北方则可能是6个月。生物资产的生物学年与生命周期的区别是:作为活的动物与植物的生物资产具有不同的自然生物学年,这种生物学年根据农业活动的需要人们可以令其终止。例如,肉畜可以通过宰杀中止其自然生命,树木通过被砍伐终止其生长等等。而从生物资产的成长到人为中止时这一段时间称为生物资产的生物学年。
由于人类的活动对生物资产的作用,使得其生物学年与生命周期不一致。因此,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因不同的生物资产种类、不同的自然环境(如温度、降雨等)以及不同的社会环境等因素而异。如果以生物资产的生命周期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报告,势必导致生物资产企业财务状况的混乱。因此,为了提供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同样也应按会计期间假设的要求按年度或中期提供财务报告。同时,对生物资产的初始确认、再确认和终止确认时,必然考虑生物资产生命周期的特点。
3.某些生物资产与其附着物的不可分割性和地域的差异性。生物资产作为活着的动物或植物,一般与其附着物具有不可分割性的特点。林木、农作物依附着土地,鱼类生物依附着江河水系等。一旦生物资产与其附着物分开,如收获或死亡,此时它们不再是生物资产。生物资产与其附着物的不可分割性,使得它们构成一种资源―环境系统。同时,生物资产与其附着物构成资产组合。
有些生物资产存在地域的差异性。例如,森林生物资产由于固定于地球的某一地理坐标上,因而附属于该地域的温度、湿度、光照、降雨等均有一定的状态,因此,不同地域的森林生物资产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4.生物资产的外部性与生物资产整体的复杂性。生物资产和人类的关系密切,其价值不仅取决于生物资产本身,还取决于其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例如,森林资产不仅自身(未来收获的林木)是有价值的,而且它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即生物资产具有外部性,这在计量生物资产时应该予以考虑。否则就会低估生物资产的价值,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生物资产的分类
准则将生物资产按其生产特点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3类。
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如产畜役畜,经济林木,薪炭林等,它们具有生产性的特点。
消费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如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生产性生物资产与消耗性生物资产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如产畜役畜被淘汰转化为育肥畜、幼畜成长转化为产畜等。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
准则对生物资产的分类方法基本沿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分类方法,但又有异与国际准则,IAS41将生物资产按照生产目的和价值转移形式分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然后按照成熟与否进一步分为成熟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物资产。我国会计准则在对生物资产分类时基本引用第一种分类方法,但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公益性生物资产,笔者以为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生物资产的独特性,理论上而言,公益性生物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但却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应当确认为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概念的提出在会计领域这也是第一次。
三、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一)生物资产的确认。 生物资产的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IAS41规定企业确认生物资产必须符合以下情况:一是企业因过去交易的结果而控制该资产;二是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三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的生物资产确认条件同国际准则完全一致。在农业活动中,控制可以通过一定的证据来表明,比如牲畜的法定所有权、牲畜购买、出生、断奶时标志牌或戳印等;生物资产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是资产的最基本的性质或特征,资产中所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由此不具备可望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生物资产,则不能确认为企业的生物资产。生物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可以通过测定一些重要的物理特征加以估算。
(二)生物资产的计量
1.IAS41规定除了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外,在初始确认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生物资产均应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在IAS41公布以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对生物资产的计量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生物资产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一种是生物资产计量应允许企业在公允价值模式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间做出选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最终以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计量的基础。
IAS41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资产的公允价值取决于当前的位置和条件。对生物资产计量时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在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情况下,在初始确认和各个资产负债表日,生物资产应按其公允价值减去至销售将发生的费用计量;(2)在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企业对生物资产计量应该按照其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损失计量。
2.我国对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的选择。在我国传统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一直占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IAS也明确指出决策有用性是会计计量的目标,历史成本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过去的,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可能与现实不符。一般认为,公允价值提供的会计信息虽弥补了相关性的不足,却又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从理论上讲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合理,但生物资产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缺乏国际性的通用标准,生物资产的品种和质量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也缺乏公开活跃的市场衡量它们的价值;即便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方法”来确定它们的公允价值,由于生物资产的产品各年产量会变化较大,价格也会较大的波动,预期的现金流量与实际情况也会产生较大出入,再加之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够成熟与完善,笔者以为我国暂时还不能以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计量属性的基础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人口又占多数,大多以家庭经营为主,不可能出现众多的大农场主或大农业企业。对于小规模的农业企业我国又不要求提供会计报表,他们也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我国目前涉农上市企业只有30多家,因此,我国生物资产的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目前还不现实。
第二,在现阶段我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也不适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IAS41中规定的活跃市场应具备以下条件:(1)市场内的交易品是同质的;(2)任何时间均可以找到资源的买者和卖者;(3)价格信息对公众公开。取得公允价值需要有充分发育的市场。市场体系不完善,公允价值信息的取得还比较困难,所以,我国目前直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生物资产的计量模式还值得研究。
第三,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企业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还很不完善,为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多数人认为,确保信息的可靠性比要求信息相关性更为重要。
正由于此,我国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生物资产无论是初始取得还是后续计量均采用历史成本模式计量,对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运用持谨慎态度,规定指出:“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应当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规定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2)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估计。” 从国外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有澳大利亚采用这种计量模式,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模式。
四、生物资产的披露
IAS41要求披露的内容比我国《生物资产》宽泛,如要求披露企业对所有权受到限制的生物资产的情况;因开发或购买生物资产而承担的义务;及与农业活动相关的财务风险的管理战略等。政府补助事项中要求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政府补助的性质与范围;与政府补助相关联的未履行条件和其他或有事项;预计政府补助水平的重大减少进行披露,以及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的补充披露。这些在我国准则中不要求披露。但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要求披露各类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与生物资产相关的风险情况和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丽娟.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思考[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2).
[2]汪祥耀.对生物资产与农业资产的规范[J].农业技术经济,2001,(3).
[3]张心灵.生物资产计量模式选择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4,(10).
从本质上看,基于项目的学习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即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过程。因为这种学习模式特别强调协作的重要性,而在项目学习背景下,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核心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组成部分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和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对于初中生物教师而言,由于初中生物是非中考科目,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建议
1.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在初中,学生会学习关于生命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通过学习,学生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复杂、神奇、高效、协调等特性,一定会领悟到生命活动和生物世界的博大精深,由此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
2.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
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学生会了解到“和谐”的重要性,会对生物生活的环境(无机的和有机的)更加敬畏,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只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让生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社会也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3.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
生物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克隆羊多莉的培育等过程的了解,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悟科技发展的神奇魅力。在感叹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和生物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的问题,试管婴儿技术带来的性别歧视问题,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离不开科学实验,初中生只有动手实践,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才能为将来的创新努力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实践,也会加深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认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潜能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学生会了解许多健康知识、饮食常识、遗传原理、环保知识等,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成员有益,还要对社会有所担当并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如积极传播生物学知识(如宣传防传染病特别是防艾知识、环保理念、遗传病的预防、食品安全、营养全面均衡理念、吸烟的危害、对转基因食品的正确认识等),争当环保的宣传员、执行员和监督员,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学知识,让生物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以上四个方面,“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从生物学的知识出发,应该是生物学科独有的学科素养,其他学科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也可能会有这样的内容;“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其他学科素养也会涉及,但这里强调的是基于生物学视角的核心素养。每一点都是知识、技能、情感的融合,兼具个人和社会价值,都是基于生物的,是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凸显生物科学素养的特点
1.要体现生命性。
生命科学要体现生命性。(1)课堂要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交流的地方,成为生命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地方,成为生命主动学习、提炼感悟的地方。(2)作为生命体本身,学习者要联系自身实际,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活学活用。(3)大自然中到处都是鲜活的生物,所以生物学的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课堂、实验室,要把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中,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2.要体现实践性。
生物科学的特性之一就是实验性很强,许多重大发现都来源于科学实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要特别重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上应知应会的实验,还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书本上的一些探究活动和课题研究,重视校园外的社会调查实践和野外考察学习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对学科思想的领悟。
3.要体现科学性。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分支之一,要体现科学性。除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之外,学生要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并通过对一些科学发现史、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的建立等内容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从而学会理性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还要积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并且通过学习,领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质疑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涵养自身的科学情怀。
4.要体现融合性。
(1)要将知识、技能、情感融为一体,这是作为素养的特点之一,也是在复杂情境中利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必然要求。
(2)要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生物学与当代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紧密相关,如人口、粮食、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物学的发展有关。
(3)要把个体与社会融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个体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体组成整体,个体影响整体,整体也会影响个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尽力为社会多添一份力量。
(4)要把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学科融合起来。生物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及技术,理科的思维和方法也有诸多的共性。只有把相关的学科素养融合起来,才能汇成个体的核心素养。
(5)教师要将校内资源和校外教育资源融合起来,汇成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养成的沃土,为学生开阔视野、强化应用、联系社会提供丰富的营养。
三、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
在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正确的科学观和一定的科学能力。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
首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这是基石。不懂得自身结构和生理,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也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不可能成为好的医务工作者。没有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何谈优生优育、农作物的高产和优产?没有植物、动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怎能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挂图、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并紧密地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生物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就会奠定良好的基石。
其次,良好科学素质的形成,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对人类有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勤奋求实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要想做到事业有成,必须有顽强刻苦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教师应在教学中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来获得的。如,叶的结构,通过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得出只有气孔能向外散失水分,靠近叶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含叶绿体数目多,排列整齐,因此绿色要深一些。使学生明确,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作风去认真对待学习,对待每一件事。
类鼻疽伯克菌作为生物战剂有下面这些特点:
1.病死率高,为30%~60%。
2.不易诊断,感染者临床上的表现“似百样病”,急性的像败血症,有些出现肺炎、肺脓肿、心包炎、肾炎、肝脓肿等症状,还有的慢性发病,很像空洞性肺结核,极易误诊。
3.病原菌不易分离鉴定,即使有一些细菌分离出来,也因其生化特征不稳定、易变异,不能准确鉴定是什么细菌。
4.在热带地区的外环境中生存力强,不易消除。调查发现,类鼻疽伯克菌是土壤和水中的常见菌,在地表水样中可以存活20个月。
5.侵袭动物的范围极其广泛。调查发现,野鼠、家鼠、兔、猫、狗、猪、羊、牛、马等都可以自然感染。
6.潜伏期长。有的人感染数十年后才发病,容易造成人们的恐惧心理。
7.可通过多种途径(如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人。
8.许多人(包括非疫区的医生)都不知道、不了解该病,使其容易被忽略。
实际上,在被应用为生物武器以前,类鼻疽伯克菌就已对军队造成过严重危害。1948~1954年,类鼻疽伯克菌曾感染了100多名侵越的法军士兵。侵越美军也曾受到过类鼻疽的威胁,当年在侵越美军中也有许多士兵感染了类鼻疽伯克菌,有的在越南很快发病死亡;有的则是细菌潜伏在体内,回国后才相继发病;有些感染者甚至十几年后才发病。因此,类鼻疽伯克菌被美国兵称为越南的“定时炸弹”。近几年,类鼻疽伯克菌比较活跃,在许多地方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如:2004年新加坡有57人感染发病,死亡24人;2005年,我国台湾有29人感染发病,死亡8人。
用类鼻疽伯克菌作生物武器有一个缺陷,那就是感染性低。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轻视它,因为迅猛发展的生物技术可以为生物武器的制造、部署和传播提供方便。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可以改变细菌的某些生物特征,从理论上说可以将感染性低的细菌改造成感染性高的细菌。如果生物武器制造者们研制出高传染性的类鼻疽伯克菌,那么这个“成员”带来的后果将非常可怕。
应对措施
加强公共医疗卫生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立大型的精确的检测系统,加强监测。
加强防范生物恐怖袭击的培训与教育,增强群众的反恐防恐意识,全民反恐。
加强对生物恐怖病原的相关基础和防治知识研究,走科学反恐之路。
了解和掌握与生物恐怖有关的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根据其不同特点,查明危害,专项应对,将其控制在萌芽阶段。
生物恐怖与生物武器
微生物的种类数以万计,已查明对人类有致病性的有数百种。最有可能被用于恐怖活动的生物战剂是那些致病性强、获取方便、制备容易、释放后可导致人员死亡和国家安全隐患的病原体或毒素。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可能用于生物武器的病毒、细菌和毒素分为3类。
A类生物战剂是具高传染性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鼠疫杆菌、土拉弗朗西斯菌及炭疽杆菌等。这类病原可由人传染给人,导致高死亡率的疾病,危害公共安全,对社会造成冲击,需要政府与公共卫生单位特别注意。
[关键词]传统 模式 创新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一部分学校中,忽视了生物学科的地位,认为可有可无。老师没有积极地去转变教学思想,从而更加恶化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因此,需要正视生物的地位,我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最终目的,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在课下,我会让学生写一些小纸条,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写上去,然后交给我,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方便,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是一门能够拓展思维的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理论,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作为理科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去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在如今的考试中,试题越来越开放,许多都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发现新的结论。我经常在课下给他们布置一些小实验,比如,让学生们分组去记录几种种子的胚芽形成过程,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在课下都为自己的实验做了相应的记录,并且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寻找答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这对于他们的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一个良好的锻炼过程,创新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4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是刚从初中毕业,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比如,我会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提升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到了高二高三,我们就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或者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给他们看类似《探索时代》等科学性的短片,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和兴趣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创业生物工程教学方法
在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压力下,企业在对于人才的筛选上,越来越注意考察应聘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基于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当前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较差的情况,针对创新能力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势在必行。
一、当前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在
(一)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性
在实际教学中,传统“验证性”实验太多,创新“探究性”实验过少,是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锻炼的是学生对于数据处理、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已知结果———验证结果———应用结果”是这一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但是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代生物工程的技术发展需求。其实验性、实践性、实用性、以及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性都不足。
(二)教师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当前的教学中,板书授课仍然是主要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一来很难清楚描述实验过程的细节注意事项,缺乏直观性,二来缺乏动态演示,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并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较差。
(三)学生缺乏与企业的接触
实习与实践是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内容。实习作为学生了解生物工程行业,了解相关企业工作状态最有效的方式,在学校的实际教学中设置时间较少。企业实习时间少,实习缺乏严肃性,对于实习过程缺乏重视是当前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这种现状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社会和企业脱钩,其论文与实验经验来自学校实验室居多,而缺乏实际应用性。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的规律
目标明确、科学合理规划是构建生物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以培养创新创业型生物工程人才为目标的。只有先明确“创新”“创业”这两个主旨目标,才能更好的进行体系构建。其次,科学合理的规划也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必不可少的。以实用、有用为出发点,在实际的课程构建中应该减少重复类型的实验课,以及对现实应用指导意义不大的实验内容,保证学生课程中设置的实验在日后学生进入企业和社会进行工作中都能用得到,是构建实践教学时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三、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法
(一)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对于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锻炼是生物工程实践教学中需要重要培养的。对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工具及软件使用等技能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方法。例如:可以开设“大蒜细胞SOD的提取、分离和活力测定”“固态发酵技术———纤维素酶固态发酵”“DNA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等实验内容,这些实验都有一定的社会应用意义,而且对于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及提升十分有效。
(二)设计生物工程创新实验“创新创业”
不能仅仅作为生物工程教学中的一句口号,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做到创新理念与创新实践并行,让生物工程实践课程的创新真正开展起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小组,小组间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选题的实验开展,教师通过对开题报告,实验计划等内容的提问来把握和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内容的调整和指导。这样小组切磋和教师指导并行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其日后步入企业进行生物工程实验工作有很大帮助。
(三)增加企业实习机会
模拟操作和课堂教学练习终究与深入企业实际实习有所差别。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中,增加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其从实际与企业的接触及工作中学习实验方法及经验,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