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下雪的日记范文

下雪的日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下雪的日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下雪的日记

第1篇:下雪的日记范文

福建省南安市东溪中学362300

反思对于教师的实践、研究和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撰写教学日记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点点滴滴的字里行间,把平时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与感受,或者行动研究过程中反思的心路、结果和心得,用文本的形式予以记录和表达,是促进教育反思水平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手段。我认为教学日记的内容很多,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记名言警句

教育的内容需要通过载体传送,名言、警句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或一段,或几行,或三言五语,不在乎这句话的分量。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留心,逢得必记。

2.记成功做法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有时记下的可能仅仅是一个小问题,但它却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

3.记失败之处

将教学实践中的失误之处,处理不当的教学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如教学日记《一堂口语交际课留下的思考》记下了这样一个片段:

今天,听了一节口语交际课,内容是看图编故事。课堂导入,孩子们兴趣很高,可课堂越往下进行,学生参与率却越少,我仔细分析原因:主要是老师没有料想到孩子们如此聪明,课堂进入没多久,就已经能把故事讲得非常完整、非常流利了,这时老师可能因为紧张,没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案,还是按部就班地往下进行,一幅一幅图地指导学生理解图意,再说内容。这样课堂显得很长,原来很有兴趣的孩子也因为接下来的问题对他们没有挑战性而游离于课堂之外。新课程告诉我们:课堂是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所以,教师应有这样的教学机智,能根据课堂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如果还像过去那样,以不变应万变,显然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这样的教学日记对个人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就很有帮助,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经常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教学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4.记学生见解

把学生一些独特的见解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经常为学生在课堂上爆发出来的大胆的创新火花激动不已,并在课后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储备。

5.记学生事件

教师平时要善于观察学生,有时学生中发生的一些小事情往往也会触动学生或你的心灵,不妨也要把它记下来。

6.记学习心得

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名优教师的一些经验、学法指导和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体会记录下来,写入教学日记,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也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2篇:下雪的日记范文

[关键词]文学形象学;他者;原型;逻各斯中心主义

一、引子

《亚当夏娃的秘密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是马克-吐温于190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虽然不像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一样享有盛誉,但体现出这位大师对两性的特点深刻的洞悉和对“爱”这一永恒的主题的歌颂,因而多了温情脉脉的特点。鲁迅先生为上海书局1931年出版的《夏娃日记》作的小引中则高度评价道:“虽然不过是一种小品,但仍是在天真中露出弱点,叙述里夹着讥评,形成那时的美国姑娘,而作者以为是一切女性的肖像,但脸上的笑影,都分明是有了年纪的了。幸而靠了作者的纯熟的手腕,令人一时难以看出,仍不失为活泼的作品;又得译者将丰神传达,而且朴素无华,几乎要令人觉得倘使夏娃用中文来做日记,恐怕也就如此一样,更觉得值得一看了。”本文拟从文学形象学基本理论对该篇小说进行深入地解读。

二、男性及女性的形象

马克・吐温像大多数男性作家描写的男子汉形象一样,《日记》中的亚当具备典型的男性特征:独立、坚强、勇敢、理智、宽容,他完美地体现了男性意象:秩序和稳定,而夏娃则代表了脆弱、充满欲望、制造混乱、不辨是非的女性意象。马克・吐温用第一人称叙述日记的方式使亚当和夏娃互为观察者和他者,在言说他人的同时,也在言说自己。夏娃的女性形象,尽管是通过夏娃日记里的“我”的口吻来叙述,但实际上是马克・吐温的男性视角,将自我的价值观投射在他者――夏娃的身上,通过叙述他者而取消了他者,从而最终导致了夏娃实质上的缺席,所以亚当的日记里对夏娃的描述更能体现男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

1、亚当与夏娃的对立。

《日记》中亚当的男人独立、自我的形象,是通过对夏娃的依附、脆弱的抱怨而凸显,并由这种差异导致亚当与夏娃的对立。亚当在日记的开头就开始抱怨夏娃这只“长发的动物老是在我身边闲荡,或在身后跟踪着我。我可不喜欢这样,因为我习惯独来独往,我希望它能同其他动物待在一起”。亚当尤其是难以忍受夏娃的喋喋不休,认为她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因而亚当觉得自己的平静生活被打扰了,每天都是煎熬。亚当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为自己建造了一个避雨的藏身之处,可是我却没有办法安安静静地拥有它,因为那只动物竟然侵入了我的领地。”“我真希望它不要说话,因为它总是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夏娃对于亚当来说,“其实,不管‘它’或‘她’都与我无关,只要‘她’离我远远的,不要听到‘她’的唠叨就好了。”几天后,当夏娃还在无休止地抱怨亚当穿越瀑布的冒险行为时,于是亚当觉得“我在这儿太不自由,我需要换一个地方”。为此,亚当“我偷偷溜出来,在外面流浪了两天,然后在一个僻静的地方搭起了另一个栖身之处。我小心翼翼地把我的脚印擦掉”。总体上讲,亚当刚刚同夏娃接触时,他对夏娃充满了排斥和厌恶,在其中的两个星期日的日记里仅有一句话,这句哀叹是“又熬过了一天”。

2、男女形象的对比。

男人充满理性,而女人则是感性甚至无知的。夏娃敏感、多情、爱美、自恋,缺乏理性,容易被热情左右,而陷入不自知的麻烦之中。夏娃的爱美、自恋和傻气表现在她对着湖水顾影自怜,不小心掉入水中便认为水里的滋味不好受,把鱼“拯救”出来放到自己的床上。夏娃认为“我的天性是爱美的”,她对月亮“松动坠落到设计图之外”感到心碎;觉得“月亮太美,太浪漫了”,“要是天上有五六个,甚至更多的月亮的话,我就永远不去睡觉,我将永远不知疲倦地躺在覆盖着苔藓的水岩边,仰望着它们。”夏娃爱美的天性使她变得不诚实,她认为月亮的下落是别人捡去、藏起来了,“这我知道,因为我自己也会这么做。我相信在其他一切事物上我都能做到诚实,但我已经认识到我性格的核心是爱恋美的东西。一个属于别人的月亮落在我手里,而那个人又不知道月亮在我手里,我是不会坦诚相告的。”马克・吐温试图告诉我们,即使天真未凿、最纯洁的心灵,也带有道德上的瑕疵。这也印证了人本主义的观点,即人们爱美的天性使之成为罪入,抵御不了诱惑。

夏娃也缺乏智慧,不能辨别善恶真假。她同情由于只能吃草莓而无精打采的老虎、狮子,为了使它们不再挨饿,不惜偷食禁果,把死亡带到世界上。马克・吐温似乎在暗示,夏娃的天真使她无法判断对错,无法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她出于善良的动机而犯罪。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谓的“假恶丑是人追求真善美诉诸的手段或受挫后的发泄”有共同之处。

马克・吐温通过夏娃的埋怨进一步说明了女人的感性甚至无知,男人关注生计的理性。原型批评认为,女性原型的特征之一便是自然性。夏娃与亚当相比与自然更为亲近,更注重人际关系的营造,更善于照顾家人。在现实生活中,人际照顾和人际关系往往被看做是“附属性的活动”,并且它们常常会被派定给女性角色。而男性则被派给了与独立和自主性有关的活动。亚当代表了男性原型,按照荣格的说法就是:“一种逻各斯原则、理性、文化、独立自主性,正如英雄神话和自我理论所着力象征的那样。男性代表了活动、权威、光明。”而夏娃代表了女性原型――“、接纳、自然、关系,正如阿尼玛学说或神学所说的被动、自然和黑暗、感性。”

3、女性与。

《日记》中,夏娃追逐着亚当,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本能欲望,因为她“天生就是要有个伴侣的”。夏娃也在思考“那么,我为什么爱他?/我想,只因为他是男人吧!”“此外再没有别的什么原因了”当夏娃发现亚当其实对她并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时,她悲痛欲绝:“我的心啊,破碎吧,我再也活不下去了!”亚当却没有这种被欲望折磨的痛苦,他对夏娃叫什么,是“它”还是“她”毫无兴趣。反而是夏娃的出现让他苦恼不已,因为她的絮絮叨叨破坏了伊甸园宁静肃穆的气氛,她的声音“一会儿响在这边,一会儿又响在那边,简直无孔不入,防不胜防。”因此,亚当哀叹生活失去了往日的欢欣,“我的伊甸园已经不是以前的伊甸园了,我的生活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亚当千方百计地躲避着夏娃的诱惑,甚至当他看到夏娃和蛇亲近,他一度不但没有劝阻,反而庆幸他的耳朵可以清静一阵了。可见亚当极度的无奈。夏娃的脆弱又让亚当于心不忍。即夏娃要进入亚当第一次搭建的避雨的藏身之处时,“当我试图把这个家伙赶出去时,它头部平时用来观看的两个孔里流出水来,它用手背把水拭去,接着又发出就像其他动物在悲哀时所发出的那种声音。”马克・吐温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符合男性中的女性认知。

三、女友、妻子的形象

夏娃勇于追求爱情、甘于忍受亚当的种种不是、乐于献身于家庭,使得亚当在40年后的夏娃的墓前动情地说:“无论何处,她所在的地方就是伊甸园。”作为女友、妻子时的夏娃的形象,主要通过她的自身地位观、爱情观得以表现。

1、女性的地位。

《圣经》认为亚当受造于泥土,并有上帝亲口为他吹入生气,因此,作为男性、丈夫的他具有崇高的灵魂的属性;而夏娃是亚当的肋骨造成的,并没有上帝为她赋灵,因此作为女性、妻子的她只能代表如上述的肉体,也意味着依附于男人。马克・吐温笔下的夏娃形象并未突破这一特征。

夏娃竭尽讨好亚当之能事。当夏娃觉得她与亚当“相处得很好,彼此间也越来越熟悉。他再也不想法躲避我了,这是一个好迹象,说明他喜欢和我在一起。我为此而高兴,我也学着尽我所能在各方面对他有帮助,好提高他对我的重视”。于是,夏娃抢先替亚当为万物命名,“免得他呆想半天而尴尬”;为亚当整理房间;使用“我们”一词来增加彼此间的亲密感;甚至为了逗亚当开心,虽然她明白摘食禁果的后果,但依然义无反顾:“他曾告诉我,碰到那棵树会遭遇不幸。可是只要他高兴,不幸算什么呢?”但当亚当毫不掩饰自己对夏娃的冷漠时,夏娃品尝到失恋的痛苦:“我孤零零地坐在这个我们初次相逢的地方……这个让我悲伤的地方,一草一木都勾起我对他的思念。我心里充满了痛苦,……到了夜晚,我忍受不了那种寂寞,便跑到他新造的藏身之处,想问他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我应该怎样改正才能重新获得他的友情,他才会再对我好?可他却把我推到屋外的雨中,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悲哀。”不过,她离不开亚当,她装作忙着整理土地、浇花的样子,想找机会与亚当接近,而亚当压根就没来。虽然亚当不理解她,并一次次地伤害她,但她却始终深情不移。

2、女性与爱情。

臣服、隐忍、牺牲是女人获得爱情的唯一途径,即使这是痛苦的,也得笑纳。无论这个男人是天使还是魔鬼,女人都得爱他。

夏娃欣慰地记载道,作为乐园的“伊甸园消失了,而我却有了他,我很满足。他全心全意爱着我,我也全心全意爱着他、我觉得对于年轻的我、女性的我,这是最完美的结局了”。尤其是有了该隐和亚伯之后,夏娃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精心地照顾着他们的家。夏娃甘愿为亚当忙碌,为他欣喜或痛苦,即使这种爱是盲目的,也要为它寻找各种理由。“我爱他并不是因为他的和蔼、他的体贴、他的周到。不,绝对不是,其实,在这些方面他都很欠缺。然而,即使这样他也已经够好了,而且他还在不断改进呢。”“我爱他不是因为他刻苦耐劳”,也不是因为他的教养、骑士风度。尽管“他影响了我的健康,然而我不能怪他,因为我想这乃是性别上的一种特别,而他的性别并不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心地善良,所以我爱他。但倘若不是如此,我也会爱他。即使他打我骂我,我还是继续爱他。我知道会这样。”即使他不强壮和英俊,“我也爱他,就算他身体残废,我也爱他。我愿意为他付出,做他的奴隶,祈祷他健康快乐,还要守护在他床边直到我死去。”

3、对夏娃形象的解读。

第3篇:下雪的日记范文

关键词:高职日语;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资源

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提出了日语专业本、专科基础阶段的教育理念应该在重视教师“教”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即:把“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文以《大纲》为着眼点,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日语教师进行日语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一、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日语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日语课程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形成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打下基础;有利于增进国际理解,提高沟通能力,树立合作意识,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有利于磨砺意志,养成持之以恒、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2.重视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实践性

日语课程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围绕话题完成交际性任务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语境中体验和感知日语,鼓励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积极运用日语。

3.重视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日语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建构知识、发展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日语课程帮助学生在观察、体验、模仿、探究等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

日语课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在性格取向、兴趣爱好、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5.强调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日语课程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课程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过程;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策略和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6.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学习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

日语课程需要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注重开发课程物力资源和课程人力资源,鼓励在充分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课程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开发教学用具,促进教学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

二、建立能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策略

日语课程的教学策略应紧紧围绕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这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做到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与教学过程相同步、与教学情境相协调、与教学对象相沟通。

1.语言知识

日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应努力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实物、图画、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必要的语境,开展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日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

语音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区别日语与母语不同的语音、音拍和音调特点,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在交际性活动中感知、模仿,使学生逐渐掌握比较正确的语音语调。

词汇教学要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搭配和使用条件,引导学生在句子、段落、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还可围绕话题介绍相关联的词语,通过同义词、反义词、自动词、他动词等配套练习来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语法教学着重让学生正确掌握用言活用变化规则和助词的使用规则,尽量结合实际的交际情境,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和归纳语法规律,结合交际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坚持全面发展、各有侧重的原则,合理分配听、说、读、写各项技能操练的比例。

听:应先指导学生辨音、听懂词语和简单的句子,然后再逐渐发展到听懂一段会话或短文。泛听时,注意指导学生捕捉重要的语音信息;精听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材料中的语音、词汇、句型、语气等,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边听边记的方法。

说:应以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围绕话题展开,可采取问答、复述、会话等形式。在“说”的活动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采取小组练习等形式,为每个学生创造“说”的机会;纠正学生的错误时,以鼓励为主;当学生遇到语言障碍时,应适当地给予提示,帮助学生完成表达。

读:主要包括认读、朗读和阅读。认读日语假名、汉字和罗马字母是“读”的初始阶段,要注意帮助学生区别容易混淆的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朗读应以课文朗读为主,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句子及句子成分之间的停顿、语音和语调;阅读教学中,可以介绍相关的知识和背景,指导学生掌握捕捉重要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预测、快读、视读、猜测词义等阅读策略。

写:主要包括书写、写作。书写教学要强调书写的规范,指导学生区分中文汉字与日文汉字在书写上的异同,可采用抄写、听写、默写等形式;写作教学可采取先造句、后写短文的形式,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把握写作的顺序,注意格式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学习和使用日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决策思路,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策略和交际策略。认知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组织和理解所学知识;调控策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资源策略有益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时间、有效设置环境和积极寻求支持;交际策略为学生在学习、运用日语,开展日语活动时排除困难,为顺利完成交际性任务提供有力保证。由于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在使用上也会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所以,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日语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

4.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的教学应贯穿日语教学的始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录像及日语网站等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不断积累对日本文化和中日文化异同的认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5.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情感态度的培养应贯穿于日语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日语的乐趣;及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树立学好日语的信心并将这种信息转换为更强的学习动力。

三、创设多样化的考评方式

考核评价是日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质量、考核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促进教学工作以及检查大纲执行情况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既关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态度,避免过于追求鉴定和筛选功能的倾向。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测验结果等情况做出的评价,教师应关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评价的表达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评级、评分式的。描述性的评价要亲切、具体,把握好评价性语言的准确性和使用时机,提倡多以正面鼓励的方式促进学生日语学习;评级、评分式的评价要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的评价,一般采用期末考试等定量评价方式,也可采用评语式的定性评价方式,评价形式包括口试、听力和笔试。口试侧重检测学生的表达能力,适当把握语音规范;听力测试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该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的比例,减少单纯考查词汇或语法知识的试题。

四、课程物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的选编。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选用或编写合适的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教材是否合适,关系到日语教学的成败。在使用以语法为主的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听说练习,各种教学方法也无法有效地实施,不得不“填鸭式”地授课。而在使用以听说为主或围绕话题展开的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进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听说练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也表现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应精选基础性和趣味性较强、能反映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际应用的教材,并适当选编包括日本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科普常识方面的文章。

(2)对现有教材的再开发。“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教材。然而,教科书无论多么“完美”和“精致”,教师仍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因为教师授课的理想状况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因此,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在对教材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梳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其转化为学生易于学习、便于理解的教学内容。第二,充分利用课内资源,比如,练习题、词语之泉、实用场景会话、专栏、日本风情、阅读文等。适当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广度和提高运用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满。第三,注意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恰当选用课外资源。挖掘非智力因素就是要找出教学内容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此外,生活中也蕴藏着大量的课外教育资源,教师如果能将生活中的课外教育资源巧妙地穿插到教学中去,就可能会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增强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样,学习就不再是枯燥无味却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活动。

2.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与利用

实践证明,听觉、视觉与言语活动三者配合,可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例如,录音、录像、电视、电影、计算机、多媒体、因特网等。

(1)硬件设备的利用。硬件设备指计算机、视听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地利用上述硬件设备和设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丰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多媒体教学的过程是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像、动画等形式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储、加工、传输和呈现的过程,它能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手段。日语课程要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利用,比如,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用文、图、声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诱导、启发学生等等。总之,教师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善于运用多媒体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4篇:下雪的日记范文

【关键词】RICH教育 大学英语 教学 组织形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英语的交流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英语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等。……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高校的英语课堂仍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选择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设定在考试及格率或CET-4、CET-6、TEM-4或TEM-8的通过率上,放弃了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这个最初的目标。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应试英语和聋哑英语。教育界的很多专家和学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为改变这一局面做了很多努力。其中,RICH教学思想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被证明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意识和自主性,增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RICH教学简介

rich的英文含义为:富有的,富裕的,肥沃的,丰富的,富饶的,华美的,高价的。这里所指的RICH教学思想相比传统教学,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所培养的学生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获得丰富的知识。RICH的真正含义包含了四个基本教学要素:“研究性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整合性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群体学习(Community Learning)和人文素质发展(Humanistic Outcomes)” RICH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或主题,查阅资料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多学科的知识积累,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从原来高高在上的庄严角色,转变为与学生平等、对话、信任、互相尊重的新形象,体现RICH教学人文思想。

二、RICH教学思想的应用

RICH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话题教学、小组学习和评估方式等三个方面。RICH思想的目的是恢复英语作为交流手段和工具的属性,把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作为中心,让学生在创建的情境下运用英语完成交流,在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英语运用能力。

1. 话题教学

传统英语教学基本按照教材编排的单元、小节进行,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进度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积极性和热情难以发挥。RICH教学思想采用话题或主题教学模式,也就是研究性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话题不受教材束缚,和学生经历有关或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生活、科技、新闻、历史、政治、体育、娱乐等等各方面内容都可以入选话题。话题教学也是整合性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的一个要求。话题确定后,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形成报告,并在课堂上以多种灵活方式演示,最后由自己、同学和教师对报告进行总结。话题教学完全把英语还原为沟通和表达的工具,学生用英语研究自己确定的话题,直至最后形成报告。可以说学生并为了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学习英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研究话题的全过程中灌注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观点,学习新知识、表达自我的同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2.小组学习

群体学习(Community Learning)是实现RICH教学模式下研究性学习、整合性课程和人文素质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实际英语学习中,群体学习思想适合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师将全班学生分组,保证每组的水平相近。让学生根据题目在小组内确立分工,协作讨论和解决问题,组内、组外的竞争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开动脑筋,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或鼓励,最后对各组的成绩加以讲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带动、相互激励、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学习的内容不仅有知识和技能,思维方法等,也有负责任的态度,与人合作的交往技能,多角度看问题和反省能力等。

3.学习评价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RICH教学思想的评估方式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全过程和对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区别于以往以考试卷面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最终成绩的单一方式。在制定评估方案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很大的自,协商确定评估项目、评估标准,充分发挥学生民主作用和参与精神。评估方法上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期终评价为辅的模式。学生从被动接受考试,忽视学习过程的传统考试中解放出来,师生关系得到更好的改善,这也是RICH教学思想人文精神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三、实施RICH教学思想的注意事项

RICH教学思想与传统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向学生仔细介绍清楚,避免因为不理解造成误解;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有疑问时不敢自作主张,放不开手脚,教师不能放手不管,应逐渐树立学生信心;再有就是RICH的评价方式重过程轻结果,与传统方式格格不入,这也是影响RICH教学思想实施的重要因素。

RICH教学思想虽然没有在高校广泛普及,但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带给我们对传统教育深刻的反思,或许在实践当中遇到一些困难,但作为新事物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杰,郑志恋.理解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思想——一项基于RICH教学的自选话题学习个案研究[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第5篇:下雪的日记范文

一、前言

目前国内原型理论在教学方面的研究概括起来分为两方面:1.语法形式与结构原型的不同对语法学习的影响。两种语言在语法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用两种语言的人形成了不同的语法认知原型。2.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原型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文化的一个表达方式就是语言,文化不同,语言的形式结构也不同。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形成了各异的语言原型,影响了语言的相互理解。

二、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重要观点,其哲学根源于Wittgenstein的“相似性”研究。家族相似性解释了语义范畴具有“中心”(典型)和“边缘”(非典型成员)的内部结构。范畴的中心是典型成员(原型),与原型相似性较低的成员即属于非典型成员。范畴围绕这个认知参照点建构,其边界依成员典型性程度向外扩展,形成边界难以确定的更大范畴。20世纪70年代,Rosch、Labov等认知语言学家,在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范畴化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原型”,从而提出了原型理论。Rosch指出:“人类的类属划分不应被看做是历史事件的偶然性的产物,也不应被看是某些人一时兴致的产物。” Rosch认为原型就是“一个范畴中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成员”。

三、精读教学

学习本身是基本的认知活动,是经验与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对外部事物前后关联地把握和理解的过程。精读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主要贯穿设置在初、中级学习阶段。其主要由词汇、语法、文章和课后练习构成,内容多而杂,信息量大。相对于外语类的其他如听力、会话等课程而言它更枯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有效地让学生习得相关知识成了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

四、原型理论在精读中的运用

(一)原型理论与词汇教学

笔者发现,在日语精读教学中,词汇教授一直沿袭了主要是教师单方面介绍为主的方式。即教师根据每单元教材后列出的词汇,对该词逐一进行词性、词义、词形等的补充说明。但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习者能有效记住的单词不多,而且当学习者在遇到一词多义、一物多词或不同语境时,靠死记硬背的有限词汇量常常不能满足应用需要。因此在教学指导中强调对学习者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习者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直接表现或对应于现实世界的,而是由一个中间的“认知构建”层次将语言表达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在这个认知中介层,人面对现实世界形成各种概念和概念结构。朱立霞在研究中提出,认知语言学对词汇教学的引导作用体现在两方面:1.阐明一词多义语的诸多义项之间的关联,即对所有义项给予统一的整合说明;2.对类义语、类义表达的差异给予深入细致的分析。基于认知语言学自身对语言认知规律的关注特点,它能从认知思维的深度解答这两个问题,这是传统语言研究所望尘莫及的。基本范畴(原型)词汇构成形式简单、易习得。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在掌握基本范畴(原型)词汇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导入更抽象的上义层次词汇和更细化的下义层次词汇。精教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对教材中基本词汇按照属性(衣、食、住、行等)、意义(多义、近义、反义等)等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再根据课程进度逐渐导入课堂。如《综合日语》第一册第十课关于“酒”的介绍时,可以根据全篇词汇,从“飲み物(喝的)”开始,引导式提问学生在本课中找出“飲み物”相关的词(ワイン、ウイスキー、紹興酒、日本酒、バイチュー、ビール等),然后得出这些词属于“お酒”类;其次还有(紅茶、ウーロン茶)属于“お茶”类。这样既提起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又能以词汇链的形式理清学习者对新知识无头绪的状况。其次,就日语中的基本范畴词汇而言,构词能力最强,能在已有形态的基础上通过变形或合成等方式复合成新的词汇。如“本+箱”、“山+桜”、“書き+表す”、“仰ぎ+見る”、“ほの+白い”等。其中,部分使用率很高的词在语法中甚至作为复合词词头或词尾放在语法介绍部分作为专门的学习(如:~込む、~出す、~きる等)。因此,在词汇介绍时,加大对基本范畴(原型)词汇的讲解,鼓励学生合理搭配发展基本词汇,对词汇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二)原型理论与语法化

沈家煊(1999)认为,人的认识和推理过程具有单向性和不对称性,总是从典型成员出发认识和推导出非典型成员,而不会从非典型推导出典型成员。这是因为典型成员具有认知上的显著性,它们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信息处理中最容易被储存和提取,在人形成概念时最接近人的期待和预料。用显著的事物来认识和推导非显著的事物,这是人的一般认识规律。语法化最早由法国语言学家Millet提出,它是指“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即语言中的动词、名词等具有实质意义的词,向语法形式和结构发展,最终转化成无实在意义的语法功能成分。这是实词虚化成为语法标记的过程。“日语中表示‘时、体’的标记多为实词虚化而来。”该理论可以应用于精读教学中给予学生语法学习的指导。

例如日语中的“こと”、“もの”、“ところ”、“わけ”等词,都同时具有实意名词和形式名词两种用法。下面我们以“ところ”的实意名词用法为例,结合原型理论进行讨论。在《新明解国语辞典》(第五版)对“ところ”作了如下解释。

ところ[所](名)

①物が置かれたり事が行われたりする、具体的な場所。

②a.(基準となる人を受けて)その人が住んだり所属したりしている場所。

b.(基準となる物を受けて)そのもののすぐ近く。

c.物の部分を場所としていう。

③(「―の&helli p;の形で、体言を修飾して)「文その土地の。その地方の。

④(多く、固定的な言い回しで)ある(抽象的な)な場所。特に、それにふさわしい。

場所。また、物語の舞台となる場所。

从以上4个义项不难看出,“ところ”的基本意义为地方、处所。那么,在四个义项中,每个义项之间是否会存在联系或是毫不相关呢?义项①指代物体存在或是事件发生的具体场所(例:ピアノを置くところ:放钢琴的地方)。义项②分为三个部分:a.(以人为基准)此人居住或是所属的地方(例:伯父のところに下宿する:在伯伯那儿住);b.(以物为基准)此物的附近(例:電柱のところに犬がいる:电杆那儿有只狗);c.指物体的某一部分、某一处(例:肩のすぐ下のところが痛い:肩膀稍下来的地方痛)。义项③是“ところ”的古日语用法,不在本稿讨论范围。义项④抽象意义上的“地方”( 例:そんなところがお母さんに似ている:那种地方正像你妈妈)。其中,义项①的指代意义最为直接和典型,一说出来就能让人具体联想到和理解;义项②分为三个部分,a、b两部分除了针对对象不同以外,所指几乎可以理解为相同,与义项①也可以理解为相同。而c把“ところ”从地理位置这一层次提升出来,放在了和“地理位置”这一义项接近,但又稍有差异的“事物的某一部分、某一处”。义项④完全变成了抽象意义,也就是所谓的无形存在。综合以上分析,“ところ”的意义构造可以简单总结如下图。

(三)原型理论与课文翻译

在精读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部分即课文的理解和翻译环节。在对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日译日或日译中的方法,以帮助学习者对文章或对话内容进行理解。在词汇和基本语法句型都没有障碍的前提下,对于句子的翻译重点是把握其中的主干结构和上下文语境。日语句子的SOV构造不同于SVO构造的汉语,尤其针对包含有从句的长句,以“S+O+V”为原型,首先需要根据相关助词确定主句中的主语、宾语和谓语,然后才能进一步推进对从句中主宾结构的分析。

如《综合日语》第二册17课:“「外国のポップカルチャーに人気が集まると中国の伝統は消えるかもしれないと考える人は「あまり受け入れないほうがよいと言う。”一句中,通过主句谓语“言う”和助词“は”不难找出该句的核心(主句)是 “「~~人は「~~と言う”,“人”是主句主语,“言う”是主句谓语,“と”前的「~~为说的内容,类似于汉语中的补语从句,而“人”前的句子为修饰主语的定语从句。主干翻译为:~~人说了~~。其次看主语前的定语从句,该句中谓语为“考える”,前面部分为考虑的内容,翻译为 “考虑到外国文化一旦大受欢迎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可能会受到冲击”。补语从句“言う”内容译为“最好还是别接受”。最后,整句连起来可理解为:考虑到外国文化一旦大受欢迎,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可能会受到冲击的人们说“最好还是别接受吧”。

五、结语

二语习得与成人外语学习的根本差异是:成人的智力已经成熟,已经掌握了母语的各种语言习惯。学习外语的过程实际就是克服母语的干扰,掌握对象语的各种惯例的过程。第二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目标语系统不断与母语系统区分开来并获得独立的地位。

在本文分析中,笔者从语言本身出发,从词汇、语法化以及翻译等的角度,分析了认知语言学中原型理论在日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而关于结合客观因素,如:语际干扰、文化习惯、学习者个人智力因素等的考察,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立霞.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三峡大学学报,2012(1).

[2] 沈家煊.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

[3]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第6篇:下雪的日记范文

[关键词]日记活动课 情境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85

《小学低年级说写日记训练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是我校开展的一项市级立项课题。一年来,我们通过大量实践,摸索出了“创设说写情境,激活创新思维”的说写日记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趣味说写日记的大门,迈开了起步作文教学的步伐。

一、创设情境,注重心情教育

儿童心理活动的方式是直观的、感性的,他们往往是从感觉的聚积中体验自己的内心情感,并贮存于记忆系统中。

课例一:

课上,我先展示了一组枫叶标本:“请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学生有的说像鸭子的脚,有的说简直就是金鱼的尾巴,漂亮极了;还有的别出心裁,认为枫叶就像一叶挂着帆的小船……我再问:“老师制作的枫叶标本美吗?”学生异口同声地答:“美。”“还有更美的,请看――”我像变魔术一般,取出了两朵野的标本,然后拣几片不同形状的枫叶组合在一起,竟然成了一幅生动的画。

此时,环顾教室,人人兴奋,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任务:到校园里找一找你喜欢的叶子,然后制作叶子标本。蜂拥出教室的学生们犹如一群快乐的小鸟,开始细心找寻起叶子来,十多分钟后,人人满载而归。于是,各种叶子的展示会便开始了。

司勇先发言:“我找到了几片金黄的银杏叶,看,它们真像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细心的李小文迫不及待地说:“老师,刚才一阵风吹来,从树上落下的银杏叶就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嘴里叼着叶子的王飞也发言了:“看,黄杨的叶子像不像一枚枚绿色的铜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了源头活水,学生自然佳作纷呈。

二、活动产生情境,情境引发问题,问题引发思考

目前,农村作文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害怕作文,不知怎么写。说写日记活动课恰好能改变这种现状,变“一元”为“多元”。

课例二:

一天早上,天阴沉沉的,同学们正上早读课,天空飘下了雪花。见到久违的雪花,学生们兴奋异常,拍手跳跃,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孩子们写一写盼雪之情?果然,情之所至,不一会儿便佳作纷呈。有的写盼望下雪打雪仗、堆雪人的兴奋心情,也有的想象大雪覆盖大地,大地一片洁白的景象;还有的竟然作起了诗:“看/洁白的雪花/在我们的校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于是,我提前下课,让学生们将兴奋之情带到雪中:数数雪花的瓣数,尝尝雪的味道,听听下雪的声音……学生们诗兴大发,有的说:“雪花雪花满天飘,冬天冬天来到了!”有的说:“小雪花,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还有几个学生在雪中边跳边唱起来:“我是洁白的小雪花 / 我从高高的天空轻轻地飘下 / 我落满高山 / 高山像一位新娘 / 披上美丽的白纱 / 我落满大地 / 消害虫,灭病菌 / 我是洁白的小雪花……”这不是幼儿园学的儿歌吗?歌声随着雪花飞舞,飘荡在校园的上空……

由此可见,说写日记活动课的开展必须抓住时机,找准突破口,让学生兴奋,令他们动情。

三、为学生的个性提供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的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

课例三: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做个游戏,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动物画片。”话音一落,学生个个兴奋不已,高高地举起自己的画片。教师情不自禁地赞叹:“小组同学能不能合作编一个精彩的故事,让这些可爱的人物或动物活动起来?”教室里像炸了锅,学生讨论纷纷。经过启发、引导,一个精彩的故事“奥特曼大战怪兽”博得了热烈的掌声。课堂上这一智慧的火花,照亮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他们个个跃跃欲试。《龟兔赛跑续集》《黄鼠狼给鸡拜年》《傻大猫和翠笛鸟》……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的海洋中,课堂教学迭起。学生表现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我欣喜。

第7篇:下雪的日记范文

也许长大就在不经意间。当我某天一回头,发现走过的脚印不再凌乱不堪,但是那美丽的东西,却从我的眼前蓦然消失,不见……

每当走在这由钢筋水泥筑成的林子里时,我总是有一些伤感,脑子里有一些空虚,有一段空白。似乎,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有个让我开心的地方,并不是这样的……

依稀记得好像是在9岁前,住着一套平房,是那种用红砖一块一块垒起来的。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院子,一种很普通很普通的水泥地板,一个很小很小的房间,还有走出家门就能看见的一方很大很大的菜地,以及菜地角落里一个很旧很旧的粪缸。我每天在这里生活着,过着平平淡淡却也有滋有味的生活。

特别喜欢这里的冬天。虽然也属于江南一带,却会在一个细腻温柔的冬天飘起漫天的大雪。那天晚上,大概是7点多吧,妈妈把那个正在写日记的我从我那个很小也很温馨的房间里叫出来,说是下雪了。我立刻丢下手中的笔,像一只小鸟,蹦蹦跳跳地跑到院子里。“妈妈,下雪啦!”我兴奋地喊道。我看到那纯白色的雪一大团一大团地往下掉,掉进院子里,掉到我的身上。妈妈急忙把我从院子里拉进屋,“快觉,明天早上才有精神玩雪啊。”那天,我破例睡得特别早,也睡得特别香甜。

当我第二天醒来,迫不及待地胡乱套了件棉袄,就欣喜地冲出院子。天哪,好美啊!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菜地里,小路旁,墙上,屋檐上,高高挺拔的树上,都铺满了白茫茫的雪。我急忙叫来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一起堆雪人。那雪很白很干净,摸上去凉丝丝的。也不知道当时自己是什么感觉,只知道一回家就把通红的手泡进妈妈倒好热水的脸盆中。

化雪的时候,看着屋檐上一条条滴着水的冰棱,我有一些留恋。妈妈说:“明年还会下雪的。”可谁知,没等我看到第二年的大雪,我就来到了这个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城市。

还有我们的墙。也许是因为时间长了吧,砖与砖的连接处出现了一些很小很小的小洞。我们也开始打这墙的主意。有一个大姐姐,总是有一些我们都很羡慕的东西。比如说贴贴纸。她总是让我们先闭上眼睛,然后把已经准备好的贴贴纸卷成细条,塞进墙缝里让我们找。我那时也算是一个“找纸高手”吧,长时间下来找了一口袋的贴贴纸。可是妈妈不知道,放到洗衣机里一洗,就全没了。

常怪自己那时粗心,害得直到现在也没见过那么好看的贴贴纸了。

后来,因为爸爸工作调动的原因,我要去一个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可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还没有学会认真地体味这个使我的童年充满了趣味与色彩的地方,怎么就要离开了呢?我想我是再也见不到这样用红砖一砖一砖垒起来的老房子了。

可惜的是,我注定是再也看不到这样的乐园了。爸爸今年从那里回来说,那里什么都变了,我以前住的平房也拆了,全都换成了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而我童年的脚印也就被埋在那个城市高楼的底下了。

托尔斯泰说过,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的。那么,这古老的房子,我的乐园,就是因为值得回忆而美丽的吧。

第8篇:下雪的日记范文

          最近写作课在学“儿童文学”,一说儿童文学就想起冰心老人,具体能想起哪篇呢?没有。。。呵呵看来我是个健忘的人。恩是的。。。

          好想传段视频上来,让你们也感受下,当时上课的气氛,我们这些大学生玩翻绳,玩拍手,玩折飞机,玩抢凳子,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玩大合唱……原来要黄钻LV3以上才可以,腾讯啊,真会赚钱呀。。。

          想想那个N年前的我呀,我们呀,你呀,你们呀,他呀,他们呀,她呀,她们呀,甚至它呀!

      

          我喜欢棉花糖,喜欢把六年级的天空当做棉花糖。

          好像,六年级才开始长大,开始懂事,开始花钱,开始狐朋狗友,开始出街,开始顶撞,开始纸牌。。。好多的记忆是六年级的,因为那时懂事。

        那个小学,喜欢……

          喜欢玩跳皮筋,在午后玩到大声呼喊,被楼上的大妈大骂。

          喜欢“滴包”,不断地变换样式地“害”对方输。

          喜欢纸牌,在6点多到校开始抓黑X,被班主任瞪。

          喜欢对歌,不断地出现“爱”字,小小年纪就“懂”爱。

          喜欢去九区的老人活动中心“键身”,那是我们西罗园四小6年级的地盘。

          喜欢偶尔去万芳婷公园遛弯儿,顺便踩踩草。

          喜欢排着队玩荡秋千,直到被人赶下来。

          喜欢芭比dull,会和小白菜去花鸟鱼虫一条街买小衣服还有小饰品。

          喜欢还珠格格,很爱小燕子。

          喜欢看天空发呆,做着公主与王子的美梦。

          喜欢哭,被校长训了句后,哭了4个小时之久,第二天眼跟鸡蛋一样大。

          喜欢耍酷,爱穿很成熟的衣服,然后装老。(虽然脸还是小孩子)

          喜欢HOT,喜欢韩国、韩语,会买很多他们的照片专辑海报还有杂志,甚至剪了个kangta的发型,最后又被妈妈修过来了。最后那一箱他们的专辑海报杂志都被妈妈当废品卖了,还有我里面的4本小学日记。。。我超无语的。

          喜欢折千纸鹤,曾经孙艳霞(是的,我没记错名字,哈我还记得)送了我一小箱折好并串好的纸鹤,好多好大好想当床帘啊。

          喜欢编“手链”,然后带在手上炫耀着。

          喜欢吃完饭就下楼和叶子油柑一起侃大山。

          喜欢小动物,哥哥的同学送了我一只小猫,不过在被我不小心踩了一脚后还给人家了。

          喜欢在下雪的时候去打雪仗,把雪丢到王旭的衣服里面,不小心掉到阿姨的菜里被骂了。

          喜欢吃沙子口楼下看上去脏脏的炒果条,不知道那家搬到哪去了。

          喜欢吃爸妈下班买回家的鸡排、糖葫芦。

          喜欢那次一家去公园爬树。

          喜欢学校组织的春秋游,还留着照片呢。

          喜欢写信交笔友,还有一个叫“听海”的还是叫“糊涂”的笔友送过我一个少数名族娃娃呢。

          喜欢跟小同学们讨论以后要做什么,好多都是国际刑警。哈

          还有好多喜欢的啊。。。

          

          那些,小时候就是好,什么都不懂就是幸福。还会几个小朋友约好第二天早早去吃早餐——豆浆油条。还有跟弟弟攒一个月的零用钱去吃顿M记,自然更期待爸妈带我们去吃。还有每次考试的签字,一百分就好高兴地拿奖金(10块)去,没满分就装可怜地承认失误。

          ……

……

……

……

……

          人生的第一回,哈,童年是美好的。

          在哪都好,记得,童年是美好。

第9篇:下雪的日记范文

最近的生活重点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期末复习”,大学的考试,往往是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当然,个别平时即下了功夫的有心人应该不必如此慌张吧?图书馆的门口,往往等候着占位的人,我讨厌站在人群中的感觉,压抑的感觉空气都被堵塞了,更不用说大门一旦打开,伴随着呼天抢地地往里面挤的人。占位风波之后,舒着气的甲乙丙丁,或者很悠然地拿着水杯去接水,准备一个阶段的奋斗,或者掏出手机,很开心冲着电话说“帮你占到位了~~”,而这些打电话的人,一般情况下又可分为两类:女生,或者男生。女生,往往便是恋爱很久了,帮男友占位,而电话那头的某个男生,可能不耐烦地敷衍着电话,一边跟某个其他的女生聊着天;也可能正在打游戏;男生,一般属于正在追求某个女生,或者刚开始一段感情,因为珍惜,因为有所图,所以大献殷勤,不惜暂时放弃自己的其他事情来帮自己心仪的那个她占位,一起上自习,顺便暗含着一层意思“看我是真心对你好,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这样的情况,我祝福,真心祝福,希望谁都不要辜负谁~~

大三的人,不算年轻了吧,至少走在校园里,看见有些小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会觉得无聊。是的,小孩,我习惯这样称呼那些比我小的人,就像与我同龄的都喜欢叫我小孩,因为他们说我情商低i,傻傻的像个小孩。冬天,还是有些冷的,即使在重庆这样的地方。现在的我,喜欢穿那种有大口袋的大衣,宽宽的,双手可以插在口袋,这样走路会觉得有安全感,懒懒地去上自习,冷眼看周围的一切,越来越怕去认识陌生人,怕去人多的地方,怕跟不熟的人说话,只待在熟悉的地方,去同一个图书馆,坐同一个位置,在朋友之间才会毫无束缚地去大笑去嬉笑怒骂。我变了,不仅仅是曾经的长发剪成特别短的短发了~~

一个人自习,努力不去想上个期末,有你陪着的那个期末,那么多人一起,连学习也是一件乐事,每天早上,想到去教室就可以有你,都可以很开心的不去赖床,有你等着一起去吃饭,看着你吃饭的样子,就会觉得满满的全是幸福~~可是你走了,我的身边,一下子空了,空了好大一片。适应了这么久没你的日子,却还是在做题的时候,写着写着就发现整张纸都是你的名字。课停了,几乎见不到你了,听说你也是一个人自习,不知道是不是也像我,回想起曾经那段日子,想起那个老被你说傻的我??空间里,我的每次心情改变你都会来看,什么都不说,然后我看着最近访客列表里面你熟悉的头像,由最初的胡思乱想到现在安静微笑,其实,这样也很好,是不是?至少你还记得我,记得我们之间,有过最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