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常态化
数学教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对学生成绩影响的重要性,在现有考试制度的形势下是无可争辩的。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拔尖群体,也存在不少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的学生群体,那如何让学生真正学得轻松、高兴,如何让教师从指导后进学生的巨大工作量中解脱出来呢?唯有教研,而且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与研,让教与研共同发展,齐头并进。下面笔者就教中研、研促教阐述自己对教研的理解。
一、教学工作的过程成为教学的研究素材
1.在教学准备时介入教学研究的理论
教学工作应先从教学准备入手。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上从教学准备上可以得到体现,教学工作计划、备课、准备教学用具、准备课件、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等等诸多方面都让有心的教师身心疲惫。同样,让学生能课课感觉有新意,教学过程流畅、轻松、自然,而教师如何从原来疲于应对的状态中跳出来呢?我们必须运用教学理论。在学生听课的最佳时间区间,放置最核心的教学内容。研究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从教材知识要求和方法能力要求出发,既固定每节课上课要求的传授程序,又对问题的设置作灵活改变,这样能让教师做到教有定法,而无约束。教师在课堂准备之前就应知道这节课该如何上,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哪些环节可以作灵活处理,哪些环节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这样处理是最有效的手段。产生矛盾时,对照教学理论,对课前准备预设的行为作一定的分析。
2.从教学过程中抓捕教学研究的细节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课前预设落实和教学机智产生的过程。
任何一个环节都带有教师主观因素和学生客观的数学素养,因此,课堂教学过程总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而很多精彩、高效的地方,常常在上课结束时同时消退,对教学来说是很大的损失,要是能回放每个精彩的时段,让它成为教学研究的素材,经过推敲研究后的片段,让它成为精品课的必备教学元素,那我们拥有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得到丰富,而且还有自由发挥的依据。因此,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发现需要相互之间的听课或课堂实录,让课堂上的闪光细节成为课堂效率提升的法宝。
3.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学研究的主元素
现在的基础教学很重视课堂反思,这是一个正确有效的举措。进步从反思中开始,不断进步从不断反思中延续。那么,作为教师要反思哪些方面呢?课后反思对后续的教学能提供提升的机会吗?笔者认为反思的主框架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材作用的再思与回顾
(2)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与效能
(3)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思考
(4)对教学细节的把握与研讨
二、教学研究的作用是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1.教学研究的理论在何处
教师的主观判断常常是使教学过程变得沉闷的主要因素,教师从感觉上对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教学情境的评断不能作为常态,而教学理论中的依据才是真正的评判准则,除非依据改成教师个人的发明,也就使教师的理论成为教育的理论。
2.教学研究的结论是否可用
当今社会,要想单独发展,除非是极有影响力的名师专家。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起到的作用只要实用有效,便能促进专业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得出的心得体会、有用结论,是否真能产生长效,那要对结论作一定研究,这种研究可以是从个人研究的小范围再到大范围,可以是同学科也可以是跨学科,有效性的研讨可以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3.教学研究的规划与发展的设计是否可行
课题研究是学校或教师团队经常进行的教研工作,常常以为完成课题而做课题,是功利性强的工作,而当教学积累到一定程度,有必要去开展以某项内容为主题的教学研究,是真正长久有效对教学工作有推动作用的研究。教师在教学工作前的规划,尤其是重心的设计,对教学专项工作的开展起着引领作用。因此,教学研究规划的宽松,也是教学研究成果积累的一种方式。
4.教学研究的成果展示与评价是否成为常态
对于每个个体(教师或学生)来说,都是在激励中不断成长,而又会在不断尝试中去创新。教学研究成果展示,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教师发展的激励。而成果展示总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尤其是以某项主题为核心的评价,而评价的标准也应与时俱进,以学生层次和教师层次的发展为前提。和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与评比一样,也可以将教学研究成果展示作为一项常规内容,以不断提升教学研究的质量与档次,不断开设新的研究
关键词:综合素养;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5-005-2
工业园区是苏州重点开发的东部新城,已成为苏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园区教育更是苏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4年成立以来,园区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促进了所有学校办学条件的快速提升,夯实了教育发展的基础;园区教育紧紧抓住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这一契机,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园区教育跃升到了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平台,创造了苏州教育的“园区现象”。如今,在苏州教育迈向现代化的新进程中,园区教育明确把推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国际化、特色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由此,园区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定位和要求更高,更全面。
新城花园小学是工业园区内第一所公办学校,地处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创建于1998年9月,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11296平方米,绿化率为34%,校园布局合理,精巧雅致,处处彰显出人文气息。该校现有32个教学班,1441名学生,教职工90人。历经十多年的教育探索和实践,一贯倡导和坚持开放的素质教育,走出了一条现代化、人文化、国际化的小学教育的新路,由该校培养的小学毕业生已具备了“大气、有胆气、有灵气”等一系列的综合素养,成为了园区教育的一张名片。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站在更高的教育平台,如何让新城的教育更上一层楼,就迫切需要新城教育人作出全新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回答。为了进一步深刻地实践让教育的一切都指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2009年始,立足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实际,新城花园小学确立了《开放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申报立项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引领学校教育升级转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抓手,全面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建设,实现新突破。三年来,在思想理论的指引下,学校着力从实践层面寻求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取得诸多喜人成果,在开创学校内涵建设新局面的大道上且思且行。
一、以深化课程教学为核心,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但同时又强调“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如何既把握质量,又彻底解放学生的时间,课堂成了我们研究的主阵地之一。近三年来,新城花园小学一直秉承“轻负担高质量”为指导思想,以深化课程教学为核心,努力构建更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此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各项素养。
1.构建技能平台,深入教学研究。三年来,新城太阳人注重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倡导每一位教师聚焦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度。理念上,承认学生多元智慧的客观存在,注重加强“课堂”的目标意识,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达成。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我们构建了“导师制”“师徒结对”“专家论坛”“校际合作”等一系列平台来引领教师深入教学研究,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学校还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行动”,“随堂课”“推门课”“展示课”“诊断课”“考核课”“公开课”“校际交流课”“支教送教课”“请课”等,成了教师磨练课堂技能的现场,演练教学绝活的舞台。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行动”,在他律与自律的互动中,每个教师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老师在教学中努力时时出新,处处出彩,成就着每个人的教学个性,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小学语文研训工作继续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学习新课标、把握新理念、通研新教材、探究新教法;科学建构教育教学理论新体系;以学科教学建议的学习落实为契机,重点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不断丰厚师生人文底蕴。
工作思路:
一、开展读书活动,丰厚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课改实验的第一轮已经结束,本学期各校要继续重视对《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的学习,针对课改一轮以来各学段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将标准中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中。
2、引导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各校应为语文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组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系统地学习(每学期一至两本)理论专著,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倡导师生共同读书,营造书香校园。
二、优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学科教学建议,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型课堂教学管理机制与教学研究体系。各校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常规的学习和内化,切实通过常规的实施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同时,依据我市《学科教学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关注过程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对“常态课”“常规课”的研究,使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2、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学期将继续立足学段开展课堂教学研讨,通过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等专题的研讨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切实抓好课堂常规,通过精致巧妙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平时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长期积累与提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本学期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①进一步提高对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各校要加强对各学段写字教学的过程管理与指导,要及时地进行检测、评价与归因。
②要继续加强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以我室承担的省苏教版教材编辑部立项课题《以文本资源为载体的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研究》的研究实施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鼓励教师对现行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大胆实践,结合我市实际开展专题研讨,真正落实口语交际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③进一步重视阅读教学。本学期将继续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在教学中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本学习与其它资源开发的关系”“母语学习的地位”“课堂教学评价”等问题,通过同题异构、第一课时教学、课外阅读指导等专题的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本学期将举行第六届段玉裁杯阅读竞赛。
④作文教学要加大研究力度,要重视作文与学生活动及社会的关系的研究,重视想象作文的研究,加强作文教学的开放性,追求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开展课题研究,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1、认真抓好小语会新一轮课题“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研究,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以中心研训一体化课题的实施为依托,以“金坛市小语骨干教师研修班”为平台,探索研训一体化在小语学科研训中有效策略。
3、继续抓好小语学科基地的建设工作。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对河滨、直溪两基地学校的教学研究,通过城乡区域联动及校际间的交流与沟通,发挥基地学校的辐射作用。
4、不断完善语文学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形成不定期随机抽样测试的新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四、改善研训方式,促进教师成长。
进一步改善研训方式,关注青年教师成长,为他们提供脱颖而出的舞台,促使他们早日成才。本学期将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对 年新教师的研训工作,为他们快速成长提供帮助。
2、加强教研组建设。本学期将进一步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研究合力,在区域内利用经验交流等形式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各校基层教研组共同发展。
《中国教师》:安老师,您好!2011年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注重重要概念的教学,并在内容标准中具体描述了50个重要概念,引起广大生物学教师的极大关注。你们多年前就注重了生物学概念的教学,你们开展的生物学概念教学与课标倡导的注重重要概念的教学之间有何差别?注重生物学概念教学有何意义与价值?
安军:多年来我们确实一直在关注概念教学。记得当时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朱立祥老师到我们学校来组织研讨,请我们区分生物学概念和生物学事实。我们当初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评价学生的考试试题并不只是考概念,也包含大量的生物学事实。当时教师的教学是不区分事实和概念的,只按照考纲区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后来生物学教学界的同仁们提出核心概念、重要概念的教学,我们教研组也在这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是2011年4月北京市中学生物学科概念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教研组拿出5节课供大会研讨。教师们在备课、分析、研讨和不断学习过程中对生物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师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分生物学概念与生物学事实,在众多的生物学概念中,区分哪些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概念,哪些是基本概念(下位概念)。教师们在确定教学的重要概念时,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争议。而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具体描述了50个重要概念,为初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指导作用。
谈到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我们是这样理解的。我们知道概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它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人们交流的基础。概念教学是要回到学科范畴中实施的,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体系。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课标明确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具有生物学概念体系是一个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不可或缺的。概念的建立离不开大量事实的积累与辨别,科学探究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要以概念教学为依托。通过概念教学,特别是注重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建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命科学,有助于生物学核心概念和学科观点的建立。学生可以在毕业后忘记许多生物学事实,但通过概念教学所形成的学科观点、态度情感及独立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将惠及学生终生。
《中国教师》:你们生物学教研组是怎样组织生物学教师开展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的?
安军:我们教研组申请了一个研究课题——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的实践研究,目前课题通过了开题,正进入研究阶段,教师们正结合教学实践探索落实概念教学的方法。开题后我们开了第一次课题跟进会,各研究小组汇报课题进展。从小组汇报中可以看到教师们在准备汇报内容时,阅读了与概念教学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资料。下学期各备课组还要组织研究课以推进课题的深入进行。在研究期间还想请一些专家来给予指导。我们的课题预期三年时间完成,我想经历过研究过程,整个教研组的业务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中国教师》:您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注重概念教学的?
安军:概念教学不是孤立的,我们现在提倡教师注重概念教学,并不是说就轻视了生物学事实的作用,没有丰富的事实性知识是无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同时,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科学研究方法,概念和原理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载体。生物学概念、科学方法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师必须全面关注的,这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必然要求。
课堂实施概念教学可参考下列要点:
1.思考重要概念,做到整体备课。教师要进行单元整体备课,单元备课时,教师参考课标提供的重要概念之前,要先试着自己独立思考重要概念,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教学单元的内容。这句话往往就是本单元要传递给学生的最核心最重要的概念。思考单元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有哪些,这些概念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这些概念会对学生一生有什么益处。独立思考单元重要概念后,再参照课标进行比较,会对课标阐述的单元重要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
2.思考核心问题,理清教学主线。思考单元重要概念后,要划分单元教学课时,思考每一节课为达成整个单元重要概念作出什么贡献,每一节课的重要概念是什么,每一节课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这个核心问题是针对本节课的重要概念的。这个核心问题就是这节课的教学主线。当课堂结束时,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这个核心问题的答案,初步形成概念。
3.研究学生情况,弄清教学起点。研究学生是概念形成的前提。教学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已知,将新知识纳入学生的概念框架。学生是以原有概念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的概念的。教师要为形成新的概念提供足够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形成概念搭建脚手架。
4.促进学生思考,关注形成过程。关注概念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建立概念。课堂教学实施阶段,无论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还是启发式讨论,目的都是使学生在思考中形成概念,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一定要花时间的。经历思考形成的概念,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正确理解是概念运用的前提。
一、找准基点,让教师愿“研”
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为改变教师面对研究的不安、回避、厌烦等心理。我们没有直接分配给教师该怎么去做研究,而是在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中找到了“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的落脚点。与教师达成共识:研究要以教学中的困惑为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多关注学生的“学”;研究者是教师自己,研究的过程是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反思、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反思、实践,才是有效的研究。我们调整教研的工作思路:(1)改变研究的形式。改变单一为多元,成立年级组和学科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给自己选择合适的角色定位研究。(2)改变研究的氛围。变沉重为宽松,变做作为真诚,变单打为合作。(3)改变研究的心态。通过合作交流共享,使教师明确研究对完善课堂教学以及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在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中,五小教师对研究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从“要我研”到“我要研”从被动的研究到主动的研究,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二、抓切入点,让教师善“研”
只有从课堂教学出发,再回归课堂教学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只有有价值的研究,才能让教师真正从内心接受并喜欢研究,进而善于研究。我们以小课题为突破口,让研究团队从课堂教学发现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验证,到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分组交流研讨。研究的问题切入点小,但却能真正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教师愿研,并且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形成善于研究的能力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形成研究的习惯。
三、捕成功点,让教师乐“研”
“愉快的研究、享受的研究”是我校引领教师教学研究的思想核心。只有当研究被教师看成是愉悦的事,是一种享受时,才能形成研究的良性循环,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源源不断的内驱力,才能让教师乐此不疲。每次集体评课:自评+互评+反思——引发互动,激发思维的碰撞;每次不同学科教师培训——明确目标,打开工作的思路;每次专题研讨——学术辩论,教学策略的开发;每次经验分享——展示自我,教师幸福的体验;每次读书交流——知识升华,教师素养的积淀。我校教师尝到了研究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分享交流会上,我校教师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益的尝试,捕捉成功的亮点,与其他教师分享。成功的经验又成为下次尝试的起点。教师的成长风帆在这里起锚,教师的理想之光在这里闪耀,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这里体现。
我们在摸索中体验研究快乐、体验研究的成功。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一样的提高,让不同喜好的教师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快乐研究是五小教研的宗旨。
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在备课组中,积极开展共同研究,全面合作的活动,努力促进课程改革。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
⑴优化课堂教学,继续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⑵构建人性化的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
⑶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⑷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⑸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组织每位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3.组织学习教材教法,熟悉教材体系及教学要求。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加强教科研工作。根椐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完善研究课题。做到个人集体并进,分工合作人,提高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搞好中考、毕业考及高考
毕业班教学始终是学校工作重点,也当然是教研组工作重中之重。我们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高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成绩。同时仔细研究近年来的命题思路,精选习题,争取再创新高。
“高中新教材”的物理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切实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力争让学生全面发展。
六、做好常规工作
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经验,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
所谓核心素养即是中心组成部分、重要概念内涵的培养,注重整体化、综合化效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以学生群体为主要对象,综合利用科学、合理的知识观念、实践技能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具有独特性、层级化、学科化等特征,为学生个体终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科学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广泛性内容,让学生深入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教学监管机制,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大力引荐于实践教学中[1]。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机制
情境教学适用于任一学科的教学活动,联合系统化、完整化的基础知识,秉持提升学生学习技能的理念,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在人教版《细胞中的无机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明确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内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细胞中的四种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立体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细胞中的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分布情况,创设问题情境:细胞中的无机物以何种形式存在?具体应用情况又有哪些?结合学生群体反应变化,转入课堂教学环节,可明显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加深对“水、无机盐”等知识点的印象,可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探究问题――生物体水的含量特点、无机盐的存在形式,达到基础只是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的融合效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展现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结合科学的思维与方式、合理的能力培养,利用自主学习、实践教学等探究性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效益(即思维能力)。以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内容为例,以实验教学为基本依据,明确“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践操作重难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叶绿体的功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科学探究实践认知、合作科学精神,便于正确认识自我、评级自我[2]。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操作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围绕叶绿体图片展示内容,注重问答教学环节及操作过程,让学生自主开展演练试验活动,经由“提取绿叶色素”、“制备率滤纸条”、“勾勒滤液细线”、“分离绿叶色素”等操作环节,总结实验失败、成功内容,让学生撰写试验操作流程感悟,为生物教学的实验操作环节提供辅助条件,有助于营造科学探究教学氛围。在自主学习环节汇总,学生可通过实践操作、现场指导等操作流程,将科学知识、实践技相结合,达到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改革规定的要求,提升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效益。
三、合作探究,提升实践效益
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互相对应,具有统一、融合的教学特点,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益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益。在高中生物教学阶段,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本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探究精神,便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人教版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堂教学中,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产生及运输分布情况为主体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论,完成科学素养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至三人为一组,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部位为试验依据,结合各种网络教学工具及搜索引擎,记录试验过程并编写试验心得,明确试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结果探究情况,并针对生长素试验的棘手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评教学氛围,便于激发学生的潜在优势(科学探究精神、积极思考及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便利辅助作用。
四、结合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均来源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生物教学核心素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利用生物的科学探究方式解决生活难题,并在完成自主探究式教学内容后,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总结、归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满足新课标生物教学规范需求[3]。以人教版必修三模块的最后一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内容为例,以物种、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就“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概念”为实施范围,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污染事件、浪费现象,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意义和实际举措,为全球化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提升学生的信息归纳能力、科学素养水平,开展“环保你我他、文明靠大家”的污染座谈活动,针对生活中的污水排放、垃圾处理、过度放牧、大气污染等现象,引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遵循规律(结合图片、影片案例介绍,更具说服力),形成对生物价值的正确认知(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保障生物教学效益的关键依据。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教学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活实践等方面举措,完善生物教学评价体制,便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英.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科学教育,2011,04:68-70.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扎扎实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加强过程管理,注重质量管理,向过程要质量。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根据各年级实际,确立分级目标。初三抓实课堂教学研究,做好“抓中辅差、培尖促优”的工作,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按计划整体推进教学进度,期末各学科力争结课,为中考复习做好准备。八年级防止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要求年级老师加强学法指导,培优转差。从拓宽学生知识面,从注重知识的应用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七年级抓好养成教育,作好中小衔接。各年级同时要转变教育观念,分层教学,分类辅导,确保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
2、加强学科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常规管理,强化集体备课质量,优化学科教学过程,探索并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和细节意识。全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让家长信赖的教师队伍。
三、突出三大重点,整合教育资源
1、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核心地位
教师的师德建设和业务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本学期重点是师德建设。
(1)重视师德养成。按时出勤,坚守工作岗位。办公期间认真钻研业务,不从事上网聊天、玩游戏等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化,语言、仪表、行为规范化,坚持文明教学,不得坐着讲课,不得擅离教室,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注重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艺术性,避免“软暴力”现象的出现。中午严禁喝酒,杜绝饮酒进课堂的现象。
(2)实施青蓝工程。继续强化师徒结对工作,充分发扬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优良传统,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
(3)班级团队作用的发挥。加强班级团队建设,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团队。班主任负责加强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管理,负责作业管理,负责各学科间的协调,负责科任和学生间的关系协调,协助薄弱学科教师提高成绩。
2、突出教研教改的重心地位
继续加大学科组建设的力度,打造在全县有一定影响、起引领作用的优势学科,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定要成为县同类学校的龙头学科。
(1)健全教研网络,完善教研机构。一是继续完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科建设工作机制,校长亲自抓学科建设;包学科领导深入重点学科,指导学科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年级同科教师备课组备课,强化学法与学情研究;三是加强以班主任为龙头的班级团队教研建设,搞好班内学科间的联系与研究。
【关键词】校本教研 核心价值 教师发展 学生发展
校本教研,是指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其基本特征是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校本教研的核心价值是追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校本教学的价值追求来讲,校本教研应当杜绝表面化、形式化、功利化等倾向,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以教研组的教学研究为主体,通过切实可行、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来促进校本教研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以南京市金陵中学物理组校本教研的具体活动为例谈校本教研价值的实现。
一、校本教研要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直接了解到教学的困难和问题,能立刻感知问题的所在。因此,教师是最有条件也最有资格开展具有应用型研究的教学活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如果我们的教研活动仅靠少数研究者谈教学研究,尽管理论上看上去很完美,可能经不起教学实践的检验或不符合教师自身的教学实际。这样的教研方式,忽视了活动的主体,教师的参与程度或教研的积极性自然会下降。
例如,高二备课组在进入高考复习前,要制定高考复习方案。过去一般要求组织学习江苏物理高考考试说明,请专家分析历年江苏物理高考试卷。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教师是被动教研,参与度不高。2013年我们将必修1分成三块内容,分别由三位教师主讲。结果三位教师做了精心准备,分别就自己负责的内容,认真阅读考试说明中对相关知识的要求,分析了近三年的高考试卷,研发了一套复习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问卷,制订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在备课活动中全备课组教师参与讨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高考复习方案。
从上例可以看出,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而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的基本做法是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最小单位,备课组教师有共同的教学任务、相同的教学对象,因此有共同的话题。
为了促使每位教师能主动参与教研,要建立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定时间(每周有确定的时间)、定教师(确定主备课教师)、定内容(谈本周的教学体会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下周的教学内容)。备课的主要内容有:备每一节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分析,谈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编写一周的学生练习。活动形式:在规定时间内由主备课教师主持,组织组内教师谈本周教学中的体会(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主备课教师讲下周的备课内容,并组织讨论,同时要求主备教师准备一节组内研讨课。校本教研要让教师多讲,讲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反思,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效果。
二、校本教研要以课例研究为载体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一切教学研究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加以实施与检验的。因此,课例研究使教研活动回归了本原。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就要关注课堂实践问题的解决。
课例研究可分为几种类型:研究课、比赛课、示范课、汇报课。不同的课型在研究方式与研究目的上有所不同。比赛课着重于研究过程,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挖掘集体的智慧,体现本校教研组的特色与风格。示范课的研究,一般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即相同内容不同教师独立备课),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堂进行定量观察与分析,从而研究教师教学行为的个性与共性。研究课是对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问题通过课堂实例进行研究,该课一般也是通过同课异构的方法进行课堂研究。汇报课是对某一课题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对研究结果进行呈现与检验。
例如,2012年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组织的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我校教研组一位青年教师经过各级选拔参加了这次活动,教学内容选择了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题。教研组以此为契机,组织全组开展对探究式教学的研讨。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提出的一项基本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学习习惯与探究能力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等等。在研讨过程中,两位教师用不同的班级进行了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第一种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探究学习模式,第二种是通过课堂实验演示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模式。前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从探究中了解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同时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后者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建构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虽然第一种教学模式的目标达成远不如第二种,但经过分析与研究发现,第一种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高一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不够、有限教学时间内教学内容太多、班级学生人数多而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进行了调整,减少教学内容,将此节课分为“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探究物体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与“对实验探究的总结与点评”三节内容,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为了一节比赛课,通过课例的研究,全组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不是探究式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主要为了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素养。这是效果出乎意料的一次成功的校本教研。
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机制的构建,营造了适合教师成长的良好教研氛围,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唤醒了教师的成长需求,实现了教研活动应有的价值。
三、校本教研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导向
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学生的发展,因此校本教研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与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时会带着自己的主观判断,这样的反思难免存在局限性。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倾听他们在学习中的感受会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有更深的反思。
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的研讨会上,我校教研组不仅请了大学课程专家,还请了个别学生一起参加教研。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认真听取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感受。学生参与校本教研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更新,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想法,教师不能仅凭主观来判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进行调研,请学生说出心中诉求。然后,教师在了解学生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技能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与发展,正所谓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