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古诗词;人文素养;细细品味;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20-01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古诗词是小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有着重要作用。
一、挖掘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在文学史上,卷帙浩繁的古诗词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并成为经典,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古诗词有着深刻的主题、优美的意境和精湛的语言。人们能在诵读古诗词中感受先人的智慧,聆听先人的教诲,让心灵受到启迪和熏陶。小学生是母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心灵成长的关键期,古诗词精妙的表达及唯美的意境能让学生的心灵徜徉在美感的氛围里,进而让身心获得审美陶醉,并使情感融入其中,从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绝句》和《村居》两首古诗,并且安排在第二单元,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春天,学生会在学习古诗时感受到春意的迷人。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将春天的美景展现,并让学生背背有关春天的古诗,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还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说说古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当学生将古诗所描述的景象表达出来之后,教师再次借助课件将古诗的意境展现。这样,学生就会走进春天,诗句的意境也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他们在品悟中对古诗有了多一层的体会和喜爱,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会在品悟中逐渐提升。
二、细细品味古诗词意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以一定的文字形式展现给读者。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接触到各个时代、各个主题的古诗词,不同的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也不同,它蕴含着诗人不一样的人文情怀。小学生由于知识基础的局限性,在品味古诗词时,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背古诗词容易,但要真正走进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体会作品的内涵,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对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和感悟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从而真正让学生的情感与古诗词融为一体。
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凉州词》和《浪淘沙》,它们分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但两首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意蕴不尽相同。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感悟基础,但这两首古诗意蕴比较深远,学生要通过对意境的品味,才能感受作者融入诗中的情怀。如《凉州词》,短短几句,却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此诗以境设情,境界开阔,气象沉伟,情调悲壮苍凉。前两句写景,将黄河与玉门关以对比的形式展现,让学生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寂寞,并逐步将作者的孤独之感渗透其中;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以“羌笛”“杨柳”为寄托,征人怀着此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学生脑中浮现了征人一去不复返的悲壮,生与死的离别在看似写黄河之景的词中显现,学生感受到了先人内心强烈的情感,他们的心灵会在作品的意蕴中得以启迪,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拓展古诗词的品读渠道,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文明五千年,古诗词是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所积淀的人文精神是我们后代子孙的巨大财富,对小学生来说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营养”。古诗词题材非常丰富,有抒情、写景、生活、感悟、爱国、惜时、战争等,如孔子面对奔流不息的大河,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它能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了作者不畏生死的傲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的数量还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如何以教材为载体,有效拓展学生品读古诗词的渠道,是丰富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教材收录的古诗词数量有限,但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拓展古诗词的阅读渠道。如四年级上册有两首古诗《鸟鸣涧》和《暮江吟》,它们所描写的意境都与月亮有关,教师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寻找和月亮有关的古诗,如李白的《关山月》和《静夜思》、苏轼《中秋月》、李商隐《霜月》、白居易《江楼月》等。在学习了某个诗人的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去阅读有关这位诗人的作品。通过搭建平台让学生多接触、多阅读古诗,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总之,想借助古诗词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抓住古诗词蕴含的人文价值,紧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搭建平台,从而让学生浸润在古诗词的意蕴之中,沐浴着人文的芳香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诗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扩大,诗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更成为中考的必考内容。如何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古诗词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只有通过"读"才能领略到其中神韵。多读古诗词,能使学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境界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多读古诗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学形象,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1.1读懂意思,体会其节奏和韵律之美,进而体会其思想感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掩饰不住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酣畅淋漓的"喜"让读者也喜笑颜开。再如《望岳》中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自己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志向与雄奇苍莽的泰山合为一体。而王维的《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大漠风光的壮美苍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戍边将士生活环境的恶劣,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及戍边将士的爱国之情。
1.2抓关键词语。如杜甫的《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句,句中的"碧草"、"春色"、"黄鹂"等,都是写美好景色的。但一个"自"字,写出了碧草无人观赏;一个"空"字,点明了黄鹂的白白歌唱,这两个字表现出浓重的凄凉孤寂之情,因而春色也就不再是美好的了,所以就不能认为这两句写的是春天美景。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因为"在天涯"而成为"断肠人",相思之苦跃然纸上。
1.3由表及里,领悟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读者可以从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逆知诗人内心的情绪。如宋人雷震有一首《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远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是一首描写夏季山村风光的小诗。远山夕阳倒映在水草青青、碧波荡漾的池塘里。归村的牧童横骑在牛背上,自由自在地吹着短笛,虽然无腔无调,却也别有情趣。细细品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全诗清新优美,生活气息浓,是一幅优美的山村晚景图。而在这幅图中蕴含着的,是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山村风光的热爱。
2.品味诗词,体验语言之美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精炼,可谓字字珠玑。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使春天一下子变得鲜活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敲",刻画出僧人夜归的画面。又如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两字,诗人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写得勃勃生机,同时表示时令的更替,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之理。
古诗词的语言经常是虚实结合,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化为人人尽知的滚滚江水,令人感到这个"愁"是无法承载的。或者动静结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写"静",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还有雅俗结合的,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3.把握时代,走进作者心中
【关键字】古诗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诗词中丰富的精神营养,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等,是对初中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词,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启迪心灵,发展思维。
一、 反复诵读古诗词,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最好的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诵读,就是要出声的读,这是因为古诗词本身具有对仗工整、讲究平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等特点,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只有出声朗读,才能体会其中的美。古诗词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是教师讲解,而是通过反复吟诵,使学生“在琅琅读声中,进入作品,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解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因读悟文、因读悟美。”古诗词的语言具有生动形象、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凝练质朴等特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吟诵古诗词,使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诵读,体会古诗词语言的形象美。古诗词语言的形象美表现在色彩的描写上。古代的诗人,在色彩的选择、色彩的搭配、色彩的对比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描绘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其中的“绿映红”就足以把江南春天的景象给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了;再加上江南的绵绵细雨中的楼台,这样的描写构成了一幅具有丰富色彩的图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这种美。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地诵读,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语言的种种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言语交际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即个体的语言能力”。
二、引导学生品悟古诗词,使学生接受审美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诵读是古诗词教学首选的方法,但为使真正接受审美教育,还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品悟古诗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品悟并不是分析,“品”和“悟”是在诵读后对古诗词进行的联想、感悟、鉴赏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品悟古诗词的以下几点美:
品悟古诗词的哲理美。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如《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在品悟中渗透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启迪、智力的开拓、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品析古诗词,尤其是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诗贵意境,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的意境,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刻意追求的。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感人至深。全诗构思奇妙,语言简练,很有意境。
在古诗词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尊重、理解、相信学生。古诗词意境的感受必须由学生自己亲身去体会,去感受,而不能请别人去代劳,否则,学生得来的就只是些冷漠的印象,是不能促动心灵,促动感情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完成意象重建,使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色彩、图片、多媒体等,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诗词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让学生自由阅读、潜心感受、畅快交流、积极体验。学生在这种相对自由、包容的空间里,能够大大丰富其对古诗词意境的感受。
四、 采用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性情
针对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强调记忆与默写,忽视整体感知、情感体验和人文内涵的挖掘的现状,提出了注重挖掘古诗词中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爱国教育功能,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爱国教育
1审美教育
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自觉养成和锻炼发现美的能力。关注并挖掘古典诗歌中的美学成分,使学生充分感知其中醇厚的美学气息,使古诗教学成为审美教育的一块芳草地。第一,自然美。古诗词中具有大量自然景物的佳作,特别是山水诗是用诗的语言组建的自然风景画,它是画面斑斓的语言艺术,给人以美的感觉,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展开了一幅春天的画卷,带来了春光之美。第二,生活美。田园诗大多是描绘农家风光和田间生活的,它的情感基调一般是欢快的、温馨的、朴实的。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在当今网络化、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感悟古人和谐的生活画面更具教育意义。第三,哲理美。这类诗重在明理,通过一件事、一处景触发作者哲理的思索,从而道出一个千古不破的真理。如《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巧妙地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及换位思考的道理。《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提示着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扑朔迷离,出路何在的困惑之感。但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第四,文字美。语言的高度凝练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内涵特征,关键字的使用是不少古诗的点睛之笔。如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并没有直接对花草山水描写,而是通过“红”和“绿”两个字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迷人醉人。
2情感教育
诗词是古人抒感,表达理想的平台,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中的情感教育是学生去除浮躁、感受宁静,认知生命价值、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第一,亲情教育。感恩父母是人性的基本情感,在教授《游子吟》这首诗时,可以借助多媒体配乐播放,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同时,也感悟了诗歌的内涵,领悟了诗人的情感。学生入诗境,动真情,想到母亲的辛苦与操劳。第二,友情教育。孔子也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无论是送别还是相遇,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交情。李白的《赠汪伦》、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这些诗词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或是对远行者的慰藉、或是对相隔万里的朋友间真情问候、亦或是老友相遇时的人生感慨。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普遍情感缺失的情况下,友情的教育弥足珍贵。第三,乡情教育。乡情流淌在古诗中是一种对家乡永恒的依恋,古人由于交通的不便、路途的遥远,长期在外无法与亲人相见,思乡之情往往油然而生。如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
3爱国教育
拿破仑曾说过,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仅是作者的情怀以及思想的体现,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一,保家卫国教育。在学习《十月十四日风雨大作》、《示儿》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陆游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被外族占领的中原领土,热切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的爱国情怀是何等执着、强烈、真挚。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展现出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概。第二,热爱国家教育。古诗词中有不少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在学习这些古诗时应挖掘其中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充分领略古诗中表现的祖国山河的壮美,并升华到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如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方面描写了自然风光的雄伟,另一方面叶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小结
小学古诗词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对自然的欣赏、人文情感的丰富和对家国情怀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4-9.
[2]施丽.古诗词教学的审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5,(8):81-83.
[3]张敏.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2,(3):76-77.
[4]李生明.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青海教育,2014,(9):51.
[5]姚忠保.古典诗词中爱国主义主题思想的教育研究[J].语文建设,2014,(8):10-11.
然而,诗词语言含蓄凝练,意味隽永,常常“言近而旨远”。我们固有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遇字必解,理性分析,一一对应地用现代汉语来解读那充满灵性的诗句,往往冲淡了诗句的灵性,失去了诗的神韵,吃力却不讨好。再加上时代的久远、生活环境的迥异、思想认识的差异,古诗词与学生感情之间势必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对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平面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在解读诗句的同时,保留古诗的独特韵味,使学生立体地感悟古诗意境,真切地与诗人对话、沟通,并产生情感的共鸣呢?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以诗解诗”是引领学生步入诗歌殿堂的一座桥梁。“以诗解诗”, 用诗意的解读,让学生在诗意盎然的氛围里去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意境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同时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诗词名句,可谓一举多得。而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古诗词已有一定积累,初步形成分析理解能力,具备“以诗解诗”的主观条件。所以,诗词教学,必须跳出传统的字义――句义――情感分析“三步走”的旧模式,走“以诗解诗”的新路子。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以诗解诗”古典诗词教学的理解与思考。
一、深厚的古诗词积累,是“以诗解诗”的基础
要想以诗解诗,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以小学低段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和小学语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为蓝本,阶段性开展师生背诵古诗文比赛。这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的兴趣,很短的时间内大部分学生对这100多首诗都能熟读成诵,还有部分学生利用假期积累了更多的诗词。这样,学生中逐渐形成了古诗词学习的热潮。现在他们每个人的古诗积累量都已经超过了150多首,有的甚至达到了200多首。
二、触发――“以诗解诗”的重要能力
在“以诗解诗”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培养一种触发的能力,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学新古诗时,觉得与先前学过的某一首诗有某种相似之处,这也是触发。在教学古诗时要经常去锤炼学生触发的本领。如学生学了《赠刘景文》这首诗后问:像这样描写秋天虽然萧条冷落,但仍给人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能找到这样的诗句吗?杜牧写的《山行》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也跟杜牧和苏轼一样,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鼓励人们像鹤那样振翅高飞,大展鸿图。练就了触发的真功夫,学起诗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像滚雪球似的,以一带几,久而久之,“以诗解诗”学生就能培养一种触发的感悟能力。
三、抛砖引玉,“以诗解诗”的几种方法
1、同类引入――互相生发。在古诗词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共性,如有的都是送别诗:《赠汪伦》、《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有的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有的都是描写夏天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山亭夏日》、《夏日南亭怀辛大》等;有的都是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冬景》、《夜雪》……。因此,我在教学某一首古诗时可适当地引用同一类型的诗词名句,有助于扩大阅读效果,有利于让学生立体地多频道地接收。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以目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借景抒情,诗中的“孤帆”、“碧空尽”、“唯见”等词无不浸透着诗人与友人的情意。这给缺乏这方面情感经历的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惑。这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已学过的送别诗,以歌送别诗,如《赠汪伦》;以物送别诗,如《别董大》;以酒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等,再组织学生进行反复吟诵,这样,埋藏在学生心底的情感就有可能被焕发。一旦焕发后,让学生再来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心中便有了几多的感触。学生体会到的,除了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友人的祝福,祝友人前程似锦,愿两人的友谊天长地久,恰似那一江春水向东流……。
2、意境引入――降低难度。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人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入境,是对意境的体悟,是读诗的根本。但是,由于年龄、阅历的原因,体悟古诗的意境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生硬地解说、灌输,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丧失诗歌的灵性与韵味。而引用一些具有相同意象意蕴的诗句加以对比或佐证,代替生硬的讲解,以诗解诗,引导学生领悟意象的深层意蕴,从而让学生进入"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境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古典诗词;激趣;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要求初中生诵读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背诵优秀诗文80篇。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古典诗歌,又如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受艺术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因此教好古典诗词,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式多样,以“说”激趣
1.“说”在课前,体验乐趣
古诗名句其语言有节奏感,语短意长,直接抒情,有易于记诵的特点,有些名句还使人百读不厌。初一新生刚入学,我就在班上开展“课前赠古诗活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把自己喜爱的一句或一首古诗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其喜爱的理由。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便积累了一百多首名诗名句,且上台赠古诗的同学,既要把自己学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又会体验到创造成功的乐趣,因此对这项活动的参与同学们乐此不疲。
2.“说”在课中,寓教于乐
结合现代文阅读教学,本人把古诗词教学融入其中。针对初中学生对直观教学形式更感兴趣、喜爱参与各种活动的特点,我把教学古诗词的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落实完成,以“趣”当头,寓教于乐。如教学课文朱自清的《春》,时值春季,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围绕“春”,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水、春日等景物的古诗名句。
活动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进行,不一会儿学生便想出了许多含“春”的古诗名句,写满了整个黑板。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还能从中借鉴到古代诗人观察春景的角度和方法。
3.“说”在课外,丰富积累
学习古诗词,需要常记常忆,反复诵读。为此我利用教室的空白墙面,把古诗名句以填空题的形式用毛笔抄写后贴在墙上,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给学生阅读古诗带来便捷。课间,时常会看到同学们在议论竞猜填空题的答案和古人古诗。有的同学课下不仅说古诗,还唱古诗。如李清照的《月满西楼》、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同学们喜欢传唱的曲目,有个别同学还用现代曲目与古诗“联姻”,如把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曲配杜牧的《泊秦淮》的词,唱起来还真是饶有趣味。
二、精彩纷呈,以“读”激趣
“读”古诗作品,感受文学形象,培养审美品味,对教学古诗词十分重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脍炙人口的诗篇佳句,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读”古诗词如同漫步于古诗苑中,欣赏着中华诗文的灿烂辉煌,含英咀华,如同接受着一次次美的洗礼,使心灵净化;多“读”古诗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能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意境中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多“读”古诗词,还可更深地感受作品文学形象,从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的能力。
三、妙笔生花,以“写”激趣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范本。我想,初中古诗词教学如果能够借鉴古诗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来发展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这样的做法——运用排比、创设比喻、增添文采。下面以“美”为例,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
“美”
“……美是飘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朵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美是悬挂在长河上空的一轮落日;美是回荡在密林深处的声声鸟鸣。”或“美是春天的花色满园,美是夏天的风调雨顺,美是秋天的累累硕果,美是冬天的银装素裹。”
其实具有文化韵味的古典诗词中,可巧妙引用和化用的内容有很多,如一位同学的习作《故乡的秋天真美》中,这样描绘:“……故乡的秋天真美,‘芙蓉映水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鸳鸯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描写的不正是眼前的景致吗?那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在告别树干的最后时刻,还依依不舍地倾诉着自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衷情,我不由得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果你是摄影师,一定会用镜头锁住这金黄的秋景……”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去挖掘,将名人、名言、名德、名事等内容灵活选择应用,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将更丰富,学生的作文将更有文采,更有韵味。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认为熟背古诗词一生受益。他说:“小孩背诗一点都不困难,好的诗词含义深远,自己如今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对诗词每十年都有新感受,廿年、卅年,甚至七十年,随着时间沉淀了人生历练,越能从诗中品味不同的感受。”为了让古诗词的学习落到实处,下面谈谈我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坚持每天背诵唐诗宋词
我们的学生每人手中都有一本《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欣赏》,这本书中有“课程标准规定篇”70首、“推荐篇”33首、“欣赏篇”50首。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或融合教材内容、季节变化等,制订了一份背诵计划。规定每周完成五首古诗词背诵任务。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每天利用预备10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理解、欣赏古诗词。古诗词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理解诗的主要内容;还要让学生深入诗人的心灵,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领略诗人的美好情操,受到教育。这样,通过老师的讲解、升华,可以尽量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的烦恼,通过理解赏读达到成诵的目的。
平时,充分发挥同桌、小组互帮互助的作用进行古诗词过关背诵。每周四,我都会利用15分钟的时间以小组的形式检查一下背诵情况,然后,通过的学生给他们发一点小奖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不能达到诵读要求的,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上来。这样,学生从心理上就感觉到马虎不得,只有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习作或人际交流中适时引用古诗词,看到春天则联想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无边盛景,对待生活则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坦荡胸襟,也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人生顿悟,这样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过一段时间,学校将视情况组织类似唐诗宋词朗诵会这样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古诗词在生活中教,在生活中学
在校园、家庭的角角落落贴有“古诗词”,且每个地方的诗词内容各不相同。学生正在利用课余时间朗读诗句,气氛格外活跃。除了学生外,来学校的家长也一边欣赏古诗词,一边指导孩子诵读诗词,这样形成了学校、家庭都组织学习古诗词的气氛。如有一位老师在上《欣赏古诗》活动时,设计了五个部分:古诗数字园、古诗动物园、古诗植物园、古诗颜色园、古诗四季园,让同学们对含有数字、颜色的诗句,描写动、植物的诗句,赞美春、夏、秋、冬四季的古诗进行系统归类,有效地复习诵读了古诗。学生搜集、学习古诗的兴趣非常浓厚,非常乐于欣赏古诗,从而对古诗不断了解、理解,把古诗的内涵及深刻底蕴留在了心底。
三、反复学习,不断巩固
我在教学生读诗句时,将诗句做成小卡片,平时就和同学、老师、父母随便抽一张比试,或一人一句,顺着次序接背,增添趣味;或“比一比,谁最快”朗读古诗文,做到快而不乱,快而不错,快而清楚。反复朗读就是加深记忆的过程。我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四、利用所有可能利用的资源
为孩子提供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有效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是拓展孩子知识的另一种有效办法。我让学生把自己读的古诗文配上音乐录下来,放给自己、家长听,效果十分显著。听录音背诵古诗文,学生轻轻松松背得快、记得住。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通过读古诗词,画一幅惟妙惟肖的有意境的画,学生非常乐于参加,开展一下“古诗画一画”比赛;也可以让学生和着轻盈的曲子,唱一首古诗词卡拉OK……这样不但较好地理解了诗的意境,而且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体现了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既诱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又使古诗教学得到了有益的扩展和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伟大成就,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瑰宝价值。古诗词利用其较文章而言更加简短的篇幅、凝练的字句,表达诗人的情感,或豪放,或叙事,或寄情山水,或儿女情长,或报效祖国,或思乡无眠,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人内心的深厚情感在诗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初等教育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为将来学习古铺垫,而更是要培养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思维捕捉力以及感受语言美感的能力,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作用。
一、意境赏析、以图辅之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丰富的想象力是进行古诗意境赏析的起点,帮助小学生在思维脑海中形成诗中的意境图。然而,这种想象力却着实不够充分,对于想象力还比较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想象出的意境会显得苍白无力。图画、漫画在这时就弥补了小学生想象力的不足,为古诗词的意境赏析打开了一扇大门。
例如,在教授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教师在讲解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勾画出诗人游园未成,却仍感叹“春色满园关不住”的雀跃心情,以及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的意境。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游园不值》的图画,使学生对于诗中诗人所说“不值”、“应怜”、“久不开”、“关不住”、“出墙来”等意境产生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小学生对于图画的喜欢更胜文字,教师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这一点,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想象力更丰富。
二、诗中情境、以演践之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性教学亦离不开这种教学方法。在许多古诗词中都有情境的体现,比如一些田园诗,田园式的创作风格或体现童趣,或抒发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这类诗中不难看出诗人对于仕途不如意的自嘲心态。教师在教授这类诗作时,要把握住诗中活灵活现的情境,让学生成为诗中的主人公,亲身表演出诗中的情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诗中写道:“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注意本诗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两句描写的是,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然而,黄色的蝴蝶却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了。这两句描写的孩童追蝶图,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图,教师可利用此点,让小学生们自己表演追蝶嬉戏的画面,充分体会诗中的童趣。
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好奇程度很高,也喜欢表现自己,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表演展示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境,为教师的情境升华做铺垫。
三、体会诗情、以诵悟之
古诗词的写作形式,体现出我国古代书面语形式,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与今时今日有着巨大的差异,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教师也要进行充分的备课才能讲解好,而诵读便是能够解决这一困扰的有力手段。“诵”是一种学习方法,是小学生必用方法之一。古诗词便需要小学生多“诵”多“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中包含的韵味,体会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
例如,在讲授王昌龄的著名边塞诗《出塞》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诵读,体会诗情,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此诗被称为“唐朝七绝之首”,是著名的感慨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教师讲解诗意以及诗中所含情感后,让学生朗读进而背诵下来,体会作者的无奈,以及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希望卫青在世的深沉却又激昂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的爱国情感的共鸣。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同时,还要将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体会作者内心昂扬激愤的爱国情操的同时,引发内心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综上所述,在古诗词的意境讲解中,教师结合图画使枯燥的文字更加生动逼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图文概念,以图辅之;在讲解古诗词的情境时,教师不妨将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诗中描绘的动态图,以演践之;在讲解诗中所包含的情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诵,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深沉情感,以诵悟之。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传神意境 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挖掘能够降低古诗词教学难度的教学方法,寻找捷径,为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铺设坦途,让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晓秋.新概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试论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4(10):34-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艺术 古诗词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的素材开始走向丰富化,但是传统文化仍然被保留下来,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我国文化的精神和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丰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一、古诗词的意义与特点
1.古诗词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古诗词中具有丰富的意境美,用少量的语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这些美感学生要通过对古诗词仔细诵读和全面理解才会获得,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古诗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包含语言美、画面美和意境美的画卷,在古诗词的熏陶下,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审美视野得到了拓宽,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人文哲理。
2.古诗词的特点
小学生学习的古诗词大致可以分成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种类型。《梅花》可以作为抒情诗的代表,《小儿垂钓》可以作为叙事诗的代表。古诗词主要注重语句和词语的精炼,语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用有限的语句表达无限的感受,古诗词的整体特点包括语美、音美、意美和形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学的文化传承趋势非常突出。
二、如何对小学语文古诗词进行教学
1.古诗词教学分层次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古诗词一般是容易理解的,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方便学生在对古诗词的理解中感受古诗词的美感。小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尽量避免难懂的知识点,选择短小精悍的古诗词进行教学。比方说在学习《画》的时候,字面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描写得非常形象,在较少的词句中描绘了一幅完美的画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图片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学生产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2.古诗词教学多媒体教学法
大部分的古诗词可以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容,可见,诗与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关系。如果将诗和画充分结合到一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课件中加入一些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的魅力。
3.古诗词教学朗读教学法
小学生的记忆是比较感性的,记忆力非常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进行充分引导,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可以对古诗词进行更好的理解,在学生朗读后教师要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使学生更喜欢朗读。
三、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
1.对写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充分理解古诗词大意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把握整首古诗词的大意。教师对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讲解的时候要使学生对作者创作诗词时的心态进行感知,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容易很多。比方说在学习《春夜喜雨》的时候,诗的内容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就是不能分开的,因为当时旱灾多发,诗人对绵绵春雨产生了触动才写下了这首诗。学生如果了解了这样的写作背景,对于诗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充分的感受诗人当时心态。
2.对古诗词的学习重在品,在品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要注意抓住重点词,往往一首诗词可以被一个重点的词串联起来。比方说在学习《梅花》的时候,整首诗中的关键词有凌寒、独自、遥知和暗香,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抓住这几个重点的词,就可以很快得出诗的大意:对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进行赞赏。再比方说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千古名句的时候,“绿”字是否可以换成其他的字,比方说“过”或者“到”,让学生对重点的词进行深入领会,感受春天的风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会古诗词中的哲理
古诗词都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都是分不开的,所以为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简练的词句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蕴。同时对古诗词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方说在学习《锄禾》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感悟,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使学生形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小学生古诗词的教学培养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中蕴含的道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