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

个人教育扶贫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教育扶贫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人教育扶贫总结

第1篇: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提供资金支撑。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发挥项目对投资的拉动作用,通过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补助、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在资金投放上,对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贴息资金、支农贷款等,实行“政府统筹、捆绑使用、定向投放”,切实提高投资效益。在实施好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的基础上,切实改善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及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加大农技推广、畜种改良等科技投入力度,增加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一是根据农牧业资源禀赋条件、产业产品特色和发展优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适度规模、集中连片”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合理的粮、经、饲料“三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农副产品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二是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特种养殖业,以规模化、基地化、特色化、区域化、专业化为发展方向,以发展设施畜牧业和高效畜牧业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扩大肉(奶)牛和生猪养殖规模,走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路子。三是坚持以提高商品率为重点,加速畜种改良,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提高适龄母畜比例;大幅度增加畜牧业的产业率。四是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搞好农牧民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务工技能和整体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同时把扩大就业和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促进劳动力在农牧业内部创业,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以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以及中心城镇商贸流通为载体,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五是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各类协会、农牧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其组织带动作用和市场链接功能,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牧民开拓市场的能力,努力探索一条联合起来闯市场、携手共进奔小康的新路子。六是制定加快产业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不断增强对农牧户的带动能力。

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坚持定点帮扶和县级领导干部联点制度,在巩固以往扶贫开发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和推广县内及兄弟县市扶贫开发的好经验好做法,整合各级财政的专项资金,合力抓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扶贫攻坚提供支撑。在充分尊重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的同时,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着力抓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通过国家支持和群众参与,不断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着力改变农牧区面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样板。抓好“三清三改一绿”,着力抓好清理脏、乱、差和绿化村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农牧区“脏、乱、差”面貌,农业村的绿化指数达到40%。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三改”(改水,改厕、改路)工作,争取用三到五年左右时间使一定比例的村(社)基本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水质优化,村间道路上等级的目标。

第2篇: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半年工作总结,供您参考。

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近年来,乡妇联在市妇联的指导帮助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坚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整体推进、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深入调研,准确掌握全镇留守儿童情况

20__年,我乡对全乡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村以校为单位的系统排摸,并分别予以登记造册,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到目前为止,已为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为切实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矗其中80%儿童留在家里隔代看护,20%寄托老师和亲戚看护,而隔代看护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如心理不平衡,常常感到自卑、孤独、忧虑、失望;生活无规律,生活习惯相对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厌学情绪严重;任性、自私、无组织、无纪律,自控能力差等。

二、制定方案,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乡妇联联合中心校、团委、关工委在全乡开展了“共同托起留守的太阳”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系列活动,并制定《__乡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一是开展结对关护系列活动。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为留守儿童寻找“代表妈妈”,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截至目前,我乡已为多名留守儿童找到了妈妈,通过与结对儿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与结对儿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我想利用楠林村文化站的资源优势,在楠林村文化站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并同团市委、乡团委建立__乡阳光社区中心,为留守儿童营造一片阳光的成长环境。

三是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在乡妇联及团委的牵头下,我乡每半年还组织一次贫困留守儿童慰问活动。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联系制度。利用定期家长会、重大节假日家长回乡之机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开展对监护人专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滤布 让他们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五是开展“留守儿童”兴趣活动。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经常组织开展各类趣味活动,如“六一”期间组织留守儿童举办了一场文化演出。通过各种活动,引导留守儿童融入社会大家庭。

六是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充分利用乡司法所,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一是受理留守儿童的咨询和救助,为留守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法律法规咨询;二是大力开展未成年人维权行动月活动,在加强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净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等方面开展工作。

压滤机滤布 七是强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抓好典型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和关爱氛围。

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一是继续深入实施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重点抓好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力争到20__年年底,“留守儿童之家”设施更齐全、管理更完备、活动更丰富;二是继续推进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解决其实际困难;三是继续抓好妈妈结对工作。壮大关爱队伍,切实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帮助;进一步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

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当前我街道积极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辖区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对全街道“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内、企业内、社会上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离开,村(居)委会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各村干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组织“六一”活动、春节看望等各式的方式,慰问留守儿童,给他们带来需要的物品,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

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在原来的帮助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老年监护人(如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实现村与家庭的共同关心和教育。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村(居)委会更应该站在对留守儿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村(居)委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使留守儿童能够于其他的孩子一样得到教育得到爱,让他们拥有正常健康的心态和健康人格,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环境,促使他们能健康地成长。

社区关爱留守儿童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按照“关心、互助、关爱、认真负责”的态度,从社区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现将前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了解情况,更好辅导

我们被定期召开会议,会上除了向队长传达上级对留守儿童工作方面的相关精神,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教育问题,我们更加积极负责,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营造氛围,加强交流,开展活动

我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社区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0__年我们在社区的支持帮助下多次开展留守儿童活动,回首这四个多月有收获也有感触,收获的是一种无形的付出,感触的是全委同事对我的关怀和帮助。在我心中,助人是一种梦想;志愿是一种精神;服务是一种理念;付出是一种收获。我一直本着这样的一种精神和理念,在我的志愿工作上勤奋工作、认真负责;踏踏实实的做人,勤勤恳恳工作。在工作中,我能将志愿者“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精神领会到更高的境界。在到社区志愿的这四个多月,在和志愿者队友工作的这四个多月,所收获的是我这一生最宝贵的,在我的工作过程中,我不追求做到最好,但我追求做到更好。现将我这四个多月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汇报如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面,始终如一的以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的身份高标准、严要求。在工作中能谦虚求教,在生活中艰苦朴素严谨,积极维护集体利益,能以大局为重,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注重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工作生活作风,认真践行“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志愿者精神,不断追求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生价值,我很荣幸成为了一名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在半年的服务中,我体会很多、收获很多、成长很多。

作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去播洒爱的光茫,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对我们来说,作为一名现当代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他人,是我们的义务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责任,是为社会献爱心,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胡体现,我们歌颂志愿者精神,呼吁更多的人能加入志愿者团队,帮助更多的人,其时,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不仅帮助了他们我们也提升了自己,在这半年的志愿者生活中,

我增强了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从我和所帮助学生的交流中:从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中;从和志愿者伙伴们胡同行中,我收获颇多,志愿者,是人们播洒爱的一面旗帜,爱在大学中传递,爱在社会中成长。

回想着,作为一名关爱留守学生的志愿者,我的义务就是用我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们解决他们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促使他们在学习上能有所进步,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其次,我们要用我们大学生青春胡蓬勃和活力、热情小学生交流,让我们同在活力激情中欢笑、畅谈,让我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交流,每周六早晨8点我们就集合向社区出发,开始我们志愿的旅程了,当我们到达社区时,只见小朋友和他们的爷爷奶奶已早早的等在那了,他们还表扬我们说:你们真好,抽时间帮我孙子补课,当时不知道我们的心里有多高兴,一直热衷于志愿者工作,把为别人、为社会服务看作是一种享受,每次志愿归途中都会有一种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荣誉感

在这学期即将结束时,我们队就组织了一个社区活动,我们每个志愿者都积极参加,我们都出了节目,尽管时间紧迫,还须学习,但我们还是会抽出时间来排练,记得,第二天就要开始表演了,我们还没练好,于是,我们就都集合在学校操场排练、彩排,尽管从晚上7点到10点,我们听着音乐,跳着,很开心,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去了社区布置场地,吹气球、挂作品、借音响,我们还有志愿者维持秩序,邀请了很多家长、老人,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有幸请来了社区主任来给我们做指导。他给了我们很多的意见和建议,教会了我们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我们也在此表示感谢。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我们唱歌、跳舞、和小朋友们做游戏、朗诵,我们都很开心,就这样为我们这半学期志愿者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我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时时刻刻为我是大学生志愿团中的一员而自豪。这次志愿者服务的经历也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在学校里的学生、作为在社会里的个人,我们也应该学会服从、付出、充满热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为人民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注意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

我一直想做一名志愿者,其实我参加志愿者就是希望能给社会带来多一点的爱。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总会觉得缺少了爱,缺少了被关怀。尤其是随着人渐渐地长大,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越来越复杂。同时我们会对这个社会越发不满,觉得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很虚伪的社会。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无名的爱。我相信凭着这心中的一份爱的种子,从我做起,从我们年轻人做起,我们可以让自己,让别人看到这个社会始终还是温暖的。所以从这方面看,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其中。参加协会,我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体验。

第3篇: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

[关键词]人文素养 医学生 对策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239-01

一、调查背景

在报纸上、新闻中以及社会上会发现越来越多关于大学生各方面报道,包括学习、生活就业的报道,其中有一些正面报道,但是也有不少的负面新闻。造成此类问题的根源在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缺失。人文素养是由个人信仰、广阔的知识、为人处世、沟通能力等多种因子整合形成的内在品质,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它包括人文知识的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当今大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具体。据调查,只有9%的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了解,50%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只有一般了解,剩余41%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对于医学生来说,他们肩负的是更为重要的责任,所以医学生的教育需要教授给医学生的不仅仅是医学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以及职业素质。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内容与分析

在120份问卷调查中,涉及医学院各个专业,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学生对人文素养的了解程度如何、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情况以及在他们看来对于学校需要加强人文素养方面还有什么要求等问题。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多数同学对于培养人文素养持积极态度

在问卷调查中,对于“你认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如何”,80%的同学认为自身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对于“你清楚人文素养的内涵吗”,70.1%的同学认为他们很清楚;对于“你是否有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想法和行动”,78.4%的同学表示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并且也有行动。调查问卷表明:1.大多数同学对于是否想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有强烈的愿望,并且希望在校期间能担当班团干、学生会成员以及社团的职务,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2.高年级的同学对人文素养方面的认识比大一的同学要深刻,源于他们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服务、学习参观等活动;3.在调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医学院学生也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二)学生对于如何提高人文素养有自身的见解

假设有一场人文科学的普及讲座,68.2%的同学对经济、文史、教育等方面感兴趣;58.2%的同学认为大学生读课外书应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养;72%的同学认为人生的价值应体现在对国家、民族或者全人类的贡献上;对于学校如何提高人文素养的建议上,60.3%的同学认为应该提高人文课程的质量以及优化人文教育的硬件环境。根据以上调查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更多的同学希望在学校的人文课程和学校进行的人文类讲座获取更多的关于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2.希望学校更多的可以提高课程质量,使他们在课程当中获取更多的有关知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一)通过提高学校的人文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调查中学生认为提高学校的人文教育硬件以及人文环境对于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的硬件,绿树成荫的大道和高楼和软件,各色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讲座、比赛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力。 (二)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加强人文素养的提升

开展各种主题突出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启发。例如,组织党员同学到遵义进行红色之旅,在实践中体会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活动结束后通过写心得体会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体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医疗扶贫的三下乡活动,让我校的同学用学到的临床实践知识去帮助需要的人,让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让教育循序渐进

老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老师要因人施教,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倡导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学风。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所以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长,引导学生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玲.林科院校学生人文社科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5,5.

[2]李艳,王宝峰,李月恩.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第4篇: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

及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市教育局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半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高扬“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学生信赖师长”主旋律,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抓手,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各项工作开展顺利,部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1、突出抓队伍建设,为提升教育质量夯实了人力基础。一是狠抓教育干部理论素养的提高。4月份,我们下发了《关于举办教育干部理论考试的通知》,并配套编发了《教育干部理论考试复习纲要》。定于年底将统一组织干部理论学习闭卷考试,将考试成绩记入干部个人档案,与下一轮的干部聘任挂钩。二是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开展师德建设。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三是继续抓好人才强校大练兵活动。要求教师人人定目标,人人考核过关。上半年举行了新课程基本功大赛和女教工才艺展示活动,为促进大练兵提供了极好的舞台。四是开展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上半年,我们组织了10多名特级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到部分偏远乡镇为农村教师讲优质课,现场解答农村教师的各种疑问。五是选聘了34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六是启动了教育人事工作,对首批对象217人实行了人事。七是启动了“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印发了《关于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并于6月2日召开专门会议对该计划的实施进行了具体部署。从今年开始,市教育局将从城区中小学教师中选派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能力强、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内、师德高尚的教师到乡村中小学支教,服务期为一年。今年拟派30人参加援助行动。此举将有效地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2、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提升教育质量建立硬件保障。今年我们实施“三大工程”,着力改变学校面貌。即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已经确定了21所示范性寄宿制学校创建对象,制定了规划和措施,并与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结合起来,确立了38个校舍维修项目和年度学校调整计划,在暑期组织实施。推进学校“三新一亮”工程(校舍门窗焕然一新,桌凳油漆一新,床铺修补一新,学校教室宽敞明亮),投入20万元奖励学校积极实施这一工程;推进学校条件装备建设工程,加强全市228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的管理和应用,筹资10万元奖励条件装备达标的学校。目前这三大工程都进展较为顺利。同时,我们还在市特校庆祝第十六个世界助残日活动,为市特校组织募捐12万元,为特校改善办学条件创设了良好基础。

3、落实“普九”巩固提高措施,努力提高“普九”质量。一是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要求,确保下半年国家“普九“复查组验收过关。二是广泛开展创无流失乡镇、无流失学校、无流失班级活动,控流的合力不断增强。三是认真做好扶贫助学工作,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积极争取落实上级扶贫助学政策,争取到省“两免一补”指标14891个,××市免杂费指标724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季全市各种形式救助贫困生18150人,救助钱物达309.3万元。四是积极做好“普九”债务审计,为今后化解“普九”债务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工作比较得力,省“普九”债务审计小组审定我市“普九”债务为2474.67万元,认定率在××市是最高的(我市上报普九债务总额为3241万元),为我市“普九”债务的化解创造了良好条件。

4、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以养成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全市共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1013名,其中××市级321名。原创:二是扎实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全市各中小学校以《精神代代传》为蓝本,扎实开展了“纪念胜利七十周年,弘扬伟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征文活动,全市收集优秀征文534篇,评选推荐110篇到××评奖。三是开展感恩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4月初,向全市各中小学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各中小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各中小学校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算一笔感恩帐,写一封感恩信,举办一次感恩演讲,做一次感恩作业”等“四个一”的活动,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在活动中不断提高。五月份,教育局被××市教育局和××市妇联表彰为“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5、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是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典型经验和做法。4月份,我们在实验小学和兰台中学召开了全市课程改革成果展示会,总结展示了近三年全市课改工作成果,在全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我们还编发了第五期《课程改革实验动态》。二是强化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测机制的落实。高考备考实行全市一盘棋,信息资源共享,集中进行质量分析,有针对性地组织复习。小学统一进行质量检测,取消各地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中考统一进行体育和实验操作能力检测,文化课分科视导、调研,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确保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三是以开展湖北省第七届黄鹤美育节活动为契机狠抓学校艺术教育,促进了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丰乐中学教师吕秀洁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优秀舞蹈赏析》音乐优质课在省获一等奖,在××市仅1人。全市还举行了“爱迪生.大明眼镜”杯中小学生发明大赛,推进了全市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呈现上扬态势,发展前景较好。市职业高中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省首批“512”工程合格学校,志强职业中学被评为××市民办示范职业中学。我们抓住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契机,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整合职教资源,改革招生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职业教育活力不断增强。市职高的建筑、电子已成为省定骨干专业,技工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数控专业,志强职业中学的模具加工专业,都形成各自特色,校企联姻、定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正在兴起并形成一定的势头。今年4月,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上,教育局被表彰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市人大和市政协先后视察调研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我们已制订“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初步确定市志强职业中学争创省级示范学校,市职业高中争创全省20所5000人以上的示范性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逐渐改善。

7、狠抓维稳安全工作不放松,教育稳定详和。今年以来,我们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在各级“两会”和重要节假日期间没有出现有影响的群访事件,保持了教育的稳定,也为全市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上半年办理件165件,接待上访240余人次。对学校安全工作,我们分条块和类别细化到每个班子成员和责任科室,做到责权清晰,不留空白点。上半年,我们对学校饮食卫生安全进行三次大排查,向全市131所学校派驻了卫生安全监督员,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防火、防电、防拐、防骗、血吸虫病、流行传染病、艾滋病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举办了全市疫区中小学教师血防知识教育培训班,并就血防教育和防艾滋病教育与所属单位签定了责任状。同时,大力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我市在××市召开的专题表彰会上发言,教育局被授予“××市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集体”。

8、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树立教育良好形象。一是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市教育局精心组织各学校开展了“十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告别公车接送倡议签名活动、举办一次廉政廉洁文化进课堂大型示范课、举办一场廉政廉洁文化宣传文艺晚会、开展一次廉政真情对话活动、开好一次廉政廉洁文化主题班会、开展一次廉政廉洁文化名言警句创作征集活动、组织一次“我与廉政文化”演讲会、开展一次校务公开大检查和争创“廉政小卫士”活动。在广大师生中营造出了崇廉、奉廉、赞廉,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良好氛围。由于成绩突出,××市教育局将××市“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研讨会放在××召开。二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切实塑好教育干部队伍形象。今年年初,教育局以2号文件下发了《××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行为规范》,从16个方面对教育干部的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措施。三是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活动,规范教育行为。我局成立了以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6月28日召开了专门会议具体部署,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

9、加强教育信息宣传工作,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建立了××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开通了××教育信息网(),搭建了教育信息宣传平台,畅通了信息渠道。二是召开教育信息工作会议,完善教育信息宣传工作机制。三是尝试推进教育电子政务。以××教育信息网为依托,推进教育电子政务,提高信息宣传的广度、深度和速度。

10、严密组织各类考试,为提高教学质量创设良好环境。6月份,我们先后举办了初考、高考和中考,认真落实各项责任制度,从严治考,实现了“考务工作零误差,雷同试卷零记录,各个细节滴水不漏”的工作目标。今年高考,我市再传捷报,各方面成绩均超历史。据初步统计,全市本科上线4347人,其中文科1064人,理科2716人,体育、艺术类567人。在全省重点本科指标减少3000多人而考生增加8万多人的情况下,我市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反而比2005年增加了26人。××一中学生张玲以641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全省文科第二名,并获××市文科状元。全市600分以上有75人,比去年增加47人,增幅为168%。

11、勤工俭学和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绩。上半年,全市勤工俭学完成总产值5100万元,实现纯收入650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56.7%和54.2%,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市直教育系统洽谈招商引资项目11个,协议引进资金1155万元。目前,资金到位项目6个,实际到位资金524万元,占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52.4%。

12、多措并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半年,在市职业高中、志强职业中学等学校开办了8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培训学员800多人,绝大多数学员经培训后掌握了一技长,并已输送就业。二是筹资3万元支持石牌彭墩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积极参与“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组织部分学校的教师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天气炎热等困难,认真排练文艺节目,拿出高质量的文艺节目连续参加6次汇演,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今年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学校发展和“普九”巩固提高程度不够平衡。农村学校发展相对滞后,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二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规模偏小,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得不紧,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三是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严峻形势,干部和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由于近几年冻结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教师老化问题十分突出。四是教育经费短缺与办学条件的改善的矛盾依然突出。从财政投入上看,我市生均投入在××是偏低的。特别是高中人头经费有编无钱导致我市高中同周边县市相比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1、继续加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力度,认真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三新”工程和学校条件装备工程,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和学校布局调整任务,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切实做好各项招生工作,规范初、高中招生行为,重点做好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提高普高招生与职业学校招生比例。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原创:举行校长暑期集训,开展人才强校大练兵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选派一批校长和教师到省免费培训,力求达到强素质、提水平的目标。组织好教育干部理论闭卷考试。

4、做好第22个教师节庆祝活动。主要是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了一批先进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5、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计划”,确保首批参加援助行动的30名城镇教师在9月底以前到位。

6、认真做好稳定工作。开展集中整治非正常上访活动,加强排查,明确责任,积极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确保越级上访零记录。

7、做好教育系统反商业贿赂工作,认真落实《关于教育系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实施方案》。

8、抓好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化校务公开,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

9、做好“普九”复查迎检工作。利用暑期做好档案建设,落实各项控流措施,降低流失率。

10、组织好重要体育、艺术竞赛活动。举行全市第12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好城区中小足球联赛,参加省第12届青少年足球比赛、省第七届黄鹤美育节、省第五届文艺小人才比赛活动。

11、举办第二届教师新课程基本功大赛,推进新课程实施和人才强校大练兵活动的开展。

第5篇: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

在这秋风送爽的时节,我们迎来了第19个教师节。在此,我谨代表镇委、镇政府向全镇的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问候!这次全镇教育工作会议,既是我们庆祝20__年教师节、表彰先进教师和捐资助学先进单位的会议,也是我镇全面打造教育强镇的动员大会。会议的目的,一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教育,让优先发展、率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二是调动全镇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开创我镇教育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几年来我镇教育工作的主要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的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重镇和打造文化教育先进镇这个奋斗目标,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大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我们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镇政府每年拨给教育的正常经费均达3000多万元,各村委会每年拨给教育的正常经费也多达1600多万元,经常性的教育支出,已占镇村两级财政支出很大的比例。除此之外,镇村两级还投入巨资新建了中心幼儿园、第一小学、林村小学、石鼓小学,修建扩建了塘厦二中、塘厦理工学校、中心小学,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学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教师待遇也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镇教师的年收入已超过全市镇区教师年收入的平均水平。

(二)普及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幼儿教育,成绩显著。

我们认真贯彻《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进一步提高。全镇农村全面实行小学、初中学杂费由村集体代缴的福利助学制度,并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保证了全镇适龄儿童全部入学。目前,全镇有公办小学19所,在校生90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零,毕业率为100。同时,我们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采取在公办学校借读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形式,解决了全镇10000多名外来子弟入学难的问题。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东莞市普及高中教育暂行规定》,确保普及高中教育任务的完成。今年,全镇有初中毕业生774人,全部升入普通高中以及其他高中类学校,升学率为100。幼儿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全镇有幼儿园18所,其中公办园12所,民办园6所。3-6岁在园幼儿共有2520人,入园率达95。幼教师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全镇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0。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市委关于开展“三现代”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全镇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全镇中小学违法犯罪率为零。我们还大力推进信息和英语教育,目前,全镇小学四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小学一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加快了与世界现代教育接轨的步伐。各学校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学生竞技能力、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年,我镇学生在参加各层次的学科竞赛中,共有68人分别获全国、省、市奖项。升初中考试各科成绩合格率在92以上,升高中考试的总成绩也稳步上升。塘厦中学在普通高考中,成绩保持逐年进步的好势头。今年,塘厦中学高考省大专A线入围人数80人,入围率44.9,其中本科率为22.4。按户籍人口计算,升上普通高校的人数比例为万分之53,在全市镇区中位居第三名。塘厦理工学校今年参加“3 1”普通高考的入围人数174人,入围率94.6,比去年增加131人,总入围人数在全市镇办同类学校中排列第三。目前,每万户籍人口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已有140人,这样,我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超出了现代化指标30的要求。

(三)大力发展职教、成教,多元化教育日见成效。

我们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我镇的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新格局。我们对塘厦理工学校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设施,美化了校园环境。理工学校也通过深化改革,突出优势,其金融专业、计算机专业已渐显规模并颇具特色。近几年,塘厦理工学校每年毕业的学生有500多人,为我镇各类型企业培养了大量急需的实用人才。我们还利用塘厦理工学校的场地,主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山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挂钩,联合 办学,对参加成人教育的本地户籍学员,实行补助,以鼓励在职人员提高学历。目前在塘厦参加成人大专班、本科班的学员已有1000多人。化技术学校也开办了自学考试面授班和函授班,为工厂、企业的外来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近年来,在塘厦化技术学校通过自学考试获取本、专科文凭的学员有100多人,营造了全社会求学上进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教育督导的力度,重视了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

我们充分发挥镇科教办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着力抓好教育资源整合,对全镇17所规模较小的村办小学,调整为5所上规模、上档次、符合市一级学校标准的镇级联办小学。目前按市一级学校标准规划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塘厦第一小学已基本建成,并顺利开学。这标志着我镇在整合教育资源、实施联合办学、提高办学质量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市委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充实管理人员,简化民办学校筹建、开办的审批程序,规范民办学校管理,促进了全镇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镇经批准开办的民办学校有3所,民办幼儿园有4所。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我们开展了“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提高了教师学业、敬业、创业的自觉性,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的良好风尚。

我们重视把好教师入门关,严格控制非本科学历的教师进入中学、非专科学历的教师进入小学,大大地提高了全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我们还重视抓好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目前,我镇小学、初中、高中、职中教师经过学历培训,合格率已达到90以上。塘中、二中、理工等三间学校的教师掀起了参加研究生班学习的热潮,其中理工学校通过全国统考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教师有6位,正在备考的有2位;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有4位。这不但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带头作用,也将为我镇教育战线培养学术带头人、年轻专家型教师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全面铺开计算机培训考核工作,对全镇中小学男50岁、女45岁以下的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轮训。目前,已参加初、中级计算机培训学习的教师有1400多人次,合格率在98以上,加速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我们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全镇各学校教研、科研已逐渐形成风气,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教学规律,有效地建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核心、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全镇中小学申报的立项课题共有20项,其中今年有2项教研课题获广东省教科新课题科研成果黄华奖三等奖;相当多的教师们在抓好教学的同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我镇教师共有29篇论文分别获全国、省、市奖项。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更离不开全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此,让我再次向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这次大会获奖的先进单位和先进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镇教育事业发展的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我镇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镇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教育综合水平偏低,教育发展滞后与经济发展迅速不相称。

我镇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市前列,而我镇的教育只处于全市中下水平。从横向比较,长安已是省教育强镇,今年9月莞城、东城、常平、大朗也提出了评审省教育强镇的申请,而我镇离省教育强镇的差距较远,目前仍是全市四个等级学校空白镇之一。从中考成绩看,我镇表现不稳定,今年全镇中考成绩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中考成绩500分以上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输送到东莞重点中学的学生只有5人;从高考成绩看,我镇省线入围的学生数虽然年年增加,但考入重点本科的尖子生为数甚少。

(二)教育资源利用率偏低,有待继续提高。

我镇现有公办小学19间,大部分学校存在办学规模小、教育成本高、兼课教师偏多、教育低质低效等问题。塘厦中学、塘厦二中由于未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效应不突出;塘厦理工学校在培养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方面,还需认真探索;教育发展主要靠政府投入、集体投入的现象较突出,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仍然不够健全等等。

(三)教育的改革尚未深入,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镇在教育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如在实行校长负责制方面,对校长的聘用和考察没有形成一套很好的考核机制;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深,还有不少教师在应试和素质教育之间无所适从。在教育投入改革方面,存在着“重中学、轻小学;重硬件、轻软件;重福利、轻激励”的现象,因而教育的发展成效始终不如人愿。

(四)教育行政督导有待加强。

由于科教办职责原来定位不够清晰,对教育没有建立完善的督导管理体系,加上平时较少与东莞市教研室沟通,也较少与省、市先进学校联系,因而教研工作起步较迟,浓烈的教研气氛远没形成。在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方面的机制也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对民办教育的监管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竞争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镇的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是好的,在促进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无庸讳言,我镇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仍较严重。有极个别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不够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是我镇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我镇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我镇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工作措施

今后一段时期,我镇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文化体育先进镇和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加速创建等级学校,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型社会,为我镇建设现代制造业重镇培养优质人才,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提供良好环境。主要工作措施可概括为:确立一个目标,出台两项举措,推进三个创新,实施四大工程。

(一)确立一个建设教育强镇的目标,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教育。

1、一个经济发达重镇,必须是文化教育强镇。

建设现代制造业重镇、文化体育先进镇是我镇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因为,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如果我们的教育水平不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就难以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人力资源就会稀缺,我们经济的发展就缺乏后劲,我镇竞争力必然会受到削弱,最终就会影响到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率先发展、深化改革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力争20__年将我镇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跻身市教育先进镇区行列。

2、建设教育强镇是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

建设教育强镇,既有利于提高我镇生产力和国民的文化素质,又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就必须有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把我镇的教育事业和教育产业做强做大,为广大人民创造一个优质高效的教育环境。

(二)制定奖教奖学和教育基金新措施,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教育投入机制。

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物质保证。我们打算出台两项举措: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教奖学措施。我们将出台新的奖教奖学措施,改变原来重中学、轻小学,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状况,将奖励的范围扩大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充分调动各类型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所有教师的积极性。二是拟成立塘厦镇教育基金,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办法筹措教育资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教育经费,以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投资体系。我们将出台资助教育基金的鼓励政策,由镇政府牵头,积极筹集私人、企业等社会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拓宽教育经费投入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力量共同发展教育的良好机制。

(三)推进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和素质教育的创新,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

一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的创新。办学体制创新是充分挖掘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我镇经济基础好和民间资金活跃的优势,鼓励支持个人、社会以各种形式参与办学,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多种形式办学的教育发展新格局。要把民办学校教师纳入全镇师资统一管理的范围,让他们安于施教,乐于施教。要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以促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形成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二是积极推进管理运作机制的创新。教育管理是决定教育质量好坏和效率高低的关键。在学校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行校长负责制、专家治校制,尊重教育规律,放手让学校依法独立自主办学。在教育督导方面,镇科教办要引进和培养一批专家型人才作为教育督导员,加强我镇的教育督导管理。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我们要逐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推行教师聘任合同制和教师岗位责任制,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就业环境。

三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社会工程。我们必须确立“成人又成才”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学生明天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认真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要创造丰富多样的德育形式和德育工作新的有效载体,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的作用。要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要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四)认真组织实施四项工程,全面提升教育的综合实力。

一是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我们对全镇小学实施联合办学,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镇有镇办中学3所、小学2所、村办小学17所,经重新规划调整,全镇将整合为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其中1所为民办)、1所理工学校和5所镇联办小学。目前,莲湖、石潭埔、横塘三所村办小学调整整合为塘厦第一小学,9月1日已顺利开学。我们要从中认真总结经验,做好其它村村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并根据各村人口、学生人数、位置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确定联办小学布点。要使规划调整的学校既适应生源的变动需要,又要保持定点学校的相对稳定和足够的发展空间。今年,中心小学、塘厦第一小学力争创建市一级学校,为我镇摘掉“等级学校空白镇”的帽子,推进我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师资素质提升工程。教师的素质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振兴我镇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要在2-3年内,对现有中小学校长和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学历水平的提升,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要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也应达到一定比例;要通过公开招聘,引进高级职称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人才,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要与兄弟镇区建立信息交流,加强教育教学交流,争取多与市教育界名师、名校交流,与重点中小学结对子,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要通过进行学科竞赛,提高教职员工的素质,分流冗余人员等途径,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

三是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工程。首先是要巩固幼儿教育。要认真做好幼教规划,鼓励集体、个人、企业多种形式办园,形成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幼教体系。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监督,取消学前班,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要加强幼教科研,实行园长持证上岗,提高办园质量。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高标准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坚决取消小学和初中的留级生,严禁小学和初中劝退和开除学生。要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充实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要把中考摆在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争取在中考中将更多的优质生输送到优质学校。塘厦中学新校区建成后,我镇普通高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将进一步升级,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将塘厦中学办成优质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公办学校初、高中要全面实行寄宿制,调整好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 招生比例,使初中毕业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学习,从不同的途径成才。

第6篇: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

【关键词】参与式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6-0012-05

一、研究的缘起

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发育相对迟缓,社会、历史与经济等多重原因极大地影响和限制了当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查阅国内各种幼教学术刊物不难发现,凡述及西北地区农村幼教问题,“设施薄弱,办园条件简陋”“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水平低”等描述非常多。作为长期生活、工作在西北地区的幼教人,我们对西北地区幼教的问题了解更多、体会尤深。拿教师培训来说,以甘肃为例,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近5年内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者达68.9%(王杰,2009),而培训费用短缺是影响当地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原因。职前和职后专业教育的不足与匮乏直接影响到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质量。

笔者曾在甘肃某农村幼儿园调研时记录了一次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水”,其基本过程如下:

1.S老师先出示一杯水、一些积木,结论:水会流动。让孩子重复两遍: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形状的液体。

2.出示一杯牛奶,比较水与牛奶,结论:水是无色的。接着,在牛奶杯与水杯里各放入一块糖,说明水是透明的;拿出醋与水比较,告诉孩子,水是无味的。

3.请一个孩子上前闻闻醋与水,提醒该幼儿告诉大家水是无味的。

4.S老师拿出两杯水,说明一杯有糖,一杯无糖,问孩子如何分辨?

5.请一个孩子上前搅动其中一杯水,教师告诉孩子两杯水味道不同。看到孩子疑惑的眼神,老师自己品尝了两杯水后,再次重复一杯有糖、一杯无糖。

6.S教师提问并小结:水没有形状、会流动、是一种液体。

7.教师提问水有哪些作用,然后又自答道:水可以清洁、可以灭火,水对我们人类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要节约用水,一滴也不能漏掉。不要浪费水,一定要节约用水。而后,教师念了一首“节约用水”的儿歌给孩子听。

8.教师再次提问:水是什么物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无味道?

当教师最后小结本次活动内容并宣布下课时,孩子们大声欢呼着冲出活动室……

这个案例至少反映出:(1)教师不懂得幼儿学习的特点,完全采用单一的问答和灌输的方式来“教”幼儿学科学知识。(2)知识授受成为本活动的唯一目的,偏离了“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基本要求。(3)整个教学过程幼儿既没有操作材料,也基本无操作活动,“端坐静听”和“徒手学习”成为幼儿唯一的学习方式。课后访谈中,我们发现该教师其实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这个活动有问题,如“孩子不感兴趣”“组织得不好”“办法少、旧”等,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该如何引导孩子开展科学活动?她表示既不清楚也不知该怎么办。进一步交流发现,该园老师多年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对该如何组织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缺乏基本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各种问题是不难理解的。

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教师渴望得到专业培训的强烈需求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作为普通的研究者没有能力去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身份、编制、待遇等重要问题时,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到底需要些什么?他们有哪些教育需求是我们能够满足的?如何满足?怎样的帮助是有效的?作为西部高校的幼教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在满足研究者自身研究需要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转变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质量做一些能做和该做之事?厘清这些问题,我们的课题研究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二、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典型问题

从笔者数年来奔波于各幼儿园调研、记录的众多案例可以发现,前文“认识水”的例子只是西北地区农村幼教现状的一个缩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从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职前培训缺乏,专业对口率极低

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园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中,52%为非幼师中专学历,其次为高中和大专及幼师学历,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非常少。在这些教师中有过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经历的教师仅占6.8%(谢秀莲,2007),可以说,专业对口率非常低。

(二)资金短缺,尚未建立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

甘肃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一半是国家重点扶贫县,有60多个县(市、区)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八年列全国末位。所以,尽管自1999年以来,全省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基本上都在30%左右,但县级财政大大超出了这个平均水平,被称为“吃饭财政”。因此,依靠行政部门投入在职教师培训几乎是一种奢望。由于资金短缺,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难以开展,加上职前培训不足,可以说,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尚未建立。

(三)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单一,针对性和有效性较低

笔者调查发现,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参与的为数不多的培训多是以专家讲、教师听为主的讲座式培训,这种培训形式侧重于单向灌输学习内容,对教师在实践中碰到的真实问题和具体需要关注不够。由于培训的内容并未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培训常被当地教师形象地概括为“听时激动、看时感动、回去不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低,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甚微。

三、参与式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实践研究

“如果一个人要真正改变自己的行为,一定需要将观念渗入自己的头脑,一定要在行为上进行反复的操练。”〔1〕要想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改革,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而观念的转变往往需要借助外部条件的推动,高校教师的“专业引领”有可能成为很好的“助推器”,而“助推器”作用的恰当发挥与培训教师的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一)课题研究与“送教下乡”相结合,走出高校对农村教师进行帮扶

我们将高校教师的课题研究与一些省级示范园为贫困地区进行教学对口帮扶或送教下乡工作联系起来,主动出击,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依托县级教育部门的协调和支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原则,组建了由高校教师、省城骨干教师和幼教管理人员构成的合作团队。该团队深入县、区级幼儿园,以县、区级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同时吸纳周边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通过诊断性听课与指导性评课结合、案例分析与专题讨论结合、专家点评与专家讲座结合等形式和幼儿园教师“一起做”,在“做中学”,在“做中变”。

(二)遵循行动研究的取向,以参与式方法为主进行培训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旨在改进教师工作、提升教师工作质量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对象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它通过发现问题,寻找和采取对策,达到改进教育教学活动及提高教师自身批判反思能力的目的。这种研究非常适合调动农村幼儿园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改革的“原动力”。如果不让教师体验自己亲自参与、主动学习的甜头,他们又怎会放手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主动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操作中体验的快乐?

遵循行动研究的取向,我们尝试以参与式方法为主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所谓参与,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和技巧,只要让所有在场的人“动”起来,每个人都有体验、探究、合作、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就是参与。根据这一理解,我们对如何转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观念和教育行为进行了一些态度和方法上的改革。最初的形式是专家报告、案例展示、共同讨论、专家点评,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的形式还不足以充分调动农村地区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之后又调整为教师互相展示教学案例、互相评析、组织讨论,把专家的讲座放在最后。由于专家在之前的观摩和讨论中对当地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当地教师的基本专业需求有了大致了解,再开展讲座就比较有针对性了。我们发现,不论使用何种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习者能积极参与的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若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真正感兴趣,在学习中就会积极主动思考,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

(三)观摩他人教学与自我实践结合,促进观念的转变与内化

与传统的参与式培训主要以分组讨论为主不同,我们的参与式培训方法更强调深度参与,其主要程序是先观看省城和当地优秀教师的教学,而后在讨论时相互对话、沟通、分享,并统一认识,启迪智慧。观摩他人教学不是简单地作出对错的判断,而是要提出问题,并在自我反思、互相交流中认真思考,不断建构自己的新认识。“向授课教师学什么”“向同事学什么”“向自己学什么”是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自始至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帮助教师梳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尽可能和他们一起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往农村幼儿园教师鲜有机会观摩到如此集中且特色各异的教学,更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坐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如今,参与式培训能促使他们在深刻认识自己、分析自己行为的基础上,从模仿开始,逐渐尝试创新与改革。

以2009年10月在Y市的一次培训为例:同为美术活动“认识颜色”,省城教师的目标设定重在“引导幼儿观察色彩混合后产生的变化,在操作中感受颜色变化的多样和有趣”;Y市教师的目标设定重在“在与蓝色玩具的亲密接触中进一步认识蓝色,通过大胆尝试,掌握初步的涂刷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省城的教师关注给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孩子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孩子自由创造的快乐”。Y市教师则比较关注孩子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标准化要求,幼儿的活动更多的是机械训练和简单模仿。活动结束后围绕这两个案例,参训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焦点问题是艺术活动究竟该让幼儿学什么?我们没有急于将结论“告诉”教师,而是和教师们一起重温了《纲要》的精神:艺术活动应“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之后,我们再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最后引导大家形成共识:开展美术活动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Y市教师通过此次观摩和讨论,认识到他们的观念和行为需要改变,而这种渴望改变的想法是他们自己的深刻体验,并不是我们这些“外来者”强加的。在几个月后的追访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Y市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以及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所以,要真正让幼儿园教师在学习中产生思想升华,在实践中践行理论和观念,和他们一起做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四、参与式培训的效果

每次培训结束后我们都会和参训教师座谈,了解培训效果。参训教师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培训,觉得这种学习与日常工作联系紧密,能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参与式培训既能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又能在合作交流中形成新经验。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认为,省城骨干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适合贫困地区幼儿园的教学案例”“观念新,教学活动的目标细,可操作性强”“内容生活化,教师提问少而精”“教具多取自自然和废旧材料,简单易操作”,等等,并表示在今后的活动设计和实施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多考虑幼儿的发展和接受能力”。省城的骨干教师则认为,“虽然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简陋,资源匮乏、教师待遇低,但那里的老师那种渴望有机会接触新理念,渴望提高专业水平,渴望得到实实在在具体指导的学习态度让我们非常感动,他们对孩子那种尽职尽责、千方百计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精神和对幼教事业的执着追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对于高校教师的指导,一线幼儿园教师们这样总结道:“教育实践如果没有比较清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实践。而那些能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教育理论,本身一定积淀着很厚重的教育实践。有了理论支持,我们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问题,走出教学困境。可以说,一线幼儿园教师更需要高校老师在理论上的指点与帮助。”

其实,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无论是当地的教育管理人员还是双方参训教师和研究者都深刻地体会到:专家的引领在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地区可供教师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单纯依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的力量,不足以有效地为教师开展在职培训提供支持,来自于高校教师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帮助不可缺少,同时,来自幼教一线的具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骨干教师的“专家引领”也不容忽视。此外,外来研究者与教师的关系非常重要。我们不是在“教”农村的教师转变,而是作为“协助者”与他们一起寻求转变。我们不想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因为:(1)直接告诉是学不会的,学习是不可能被教的;(2)有时研究者自己也没有十分清楚的答案,只能在“做”中“学”,在“做”中“找”。而那些具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骨干教师,往往在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时,比我们的想法更多且更具有可操作性,关键是我们能否给他们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

五、几点思考

第一,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必须深入当地调查现状,培训方式应“本土化”。

培训之前,应该对培训地区的幼儿教育尤其是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有比较细致、深入的了解,一定要注意倾听当地人自己的声音,避免在不了解他们真实需求的前提下,“一厢情愿”地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他们。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如何避免“被城市化”、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更为实用有效是值得警觉的问题。

第二,高校应主动和幼儿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是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但师范院校仅仅将幼儿园作为一种教育实习场所,与幼儿园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资源消费”关系,而不是合作伙伴关系,这不利于对幼儿园教师开展完整、持续的职前、职后教育。〔2〕

在日常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高校教师应该主动深入幼儿园教育实践,与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打造自己的研究团队,熟悉团队教师的基本情况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积累较为丰富和成熟的案例。这不仅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研究能力,还能够在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要特别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参与者。

“任何长期、艰苦、坚持不懈的努力都来自人的内心,而不是某种外来的思想,而最快的深入人内心世界的途径就是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Johnson,1989)培训初期,高校教师应与参训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批评他们暴露的问题,更不应包办代替,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应该引导和启发他们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高校教师的作用是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安全、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所有人愿意参与教学研究,激发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的愿望,在一次次的交流和讨论中帮助他们理解“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第四,教师培训工作应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

开展培训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培训成本。政府应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埋单”。鉴于西北地区的特殊情况,我们主要采取课题研究与省级示范园“对口帮扶”与“送教下乡”活动相联系的形式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省级示范幼儿园不仅有人力资本的输出,还要分担培训成本,农村幼教机构由于经费有限,只要求他们承担极少的一部分。囿于经费限制,培训的规模有限,且受益面还是偏窄,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存在问题,这样送教单位的积极性较难维持。作为权宜之计可适当采用,但从长远考虑,政府理应承担“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主要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04.

〔2〕谌启标.美国基于合作伙伴的幼儿教师教育改革述评〔J〕.集美大学学报,2009,(7):9.

Participating Training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Northwest Rural Areas

Wang Donglan

(College of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第7篇: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7)07-0068-05

一、欠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的特征与效应分析

(一)欠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的特征

1.外出务工农民总量持续增加,转移速度由快转稳

根据对江苏劳动力供给量和需求量的综合预测分析,2007-2010年全省劳动力富余分别为575万人、532万人、486万人、435万人,未来几年江苏仍然保持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的较高压力。江苏省统计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年6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1518.19万人,新增转移39.81万人,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2.69%,增速回落了1.51个百分点。其中,苏北新增转移21.15万人,占全省新增转移53.13%;转移比重46.37%,较上年同期增长3.84%。当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更是达到1546.2万人。无论是基本总量,还是新增数量,苏北欠发达地区外出务工农民占了全省的半数以上。

2.外出(跨区)务工与就地转移并存,但有较大悬殊

2004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1478.38万人,其中外出务工(跨省)总量达到了699.2万人,就地转移(省内)总量达779.18万人。但是从省内三大区域比较来看,苏南83.5%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为就地转移(区内),16.5%为异地输出(跨区);苏中就地转移和异地输出约一半对一半,47.8%为就地转移,52.2%为异地输出;而苏北约为三七开,28.2%为就地转移,71.8%为异地输出。苏北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即使外出务工,大多不在本地转移务工就业,而是更多地流向省外、区外的发达地区,两者悬殊较大。同时说明,江苏各地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由南向北逐步走低。苏南属发达地区,就地吸引劳动力能力强,而苏北属欠发达地区,就地吸引劳动力能力弱。

3.外出务工农民受培训的比例提高,但收益不在本地

资料显示,2004年江苏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实际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人员占33.6%,当年全省有496.7万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各种专业培训。2004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比重比这更高,达到了51.53%。农村转移劳动力受培训比重显著提高,主要是全省各级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力度。全省仅省级财政2004年拨出专款4000万元用于资助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共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各种形式培训达158.2万人次。各市包括苏北欠发达地区各市也为此从本已稀缺的财政预算中也相应拨出专项配套资金,用于本地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但是,这些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虽然花费了当地的教育培训成本,但是大多数并没在当地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的经济收益却在外地。

4.外出形式以朋友亲戚介绍为主,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

由于江苏苏北欠发达地区还没有真正把农民工纳入统一的就业体系,导致外出务工农民有组织外出的比例较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以亲戚朋友介绍、或者是自发为主,因此盲目性和无序性较大,发生工资拖欠、工伤事故等也经常会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二)欠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产生的积极作用

1.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市场化配置,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

不妨做个简单计算,如果以1个农民工1年创造2万元财富为基数计算,江苏每年外出务工农民总量约1500万人,创造的财富就是3000亿元人民币,减去工资收入,每年至少创造约15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如果以2004年江苏向省外包括境外输出农村劳动力286.1万人计算,创造的财富就是286.1亿元人民币;在省内,苏南是吸纳外出务工农民的主要地区,江苏在输往省内413.1万人农村劳动力总量中,62.66%的劳动力输往苏南地区,以此计算每年就为苏南发达地区创造财富达258.85亿元人民币。

2.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对农民增收贡献逐年加大

实践证明,农民外出务工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增收,已成为农民最直接、最有效、最具效力和最经济的增收途径。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农民收入的1/3,工资性收入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在80%左右。2004年,江苏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754元,比上年增加515元,增长12.15%。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2443.4元,比上年增加254.3元,增长11.6%,增幅提高1.8个百分点。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的劳务收入人均853.7元,比上年增加116.7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中49.4%来自于工资性收入。

3.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不断涌现,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资料显示,2004年江苏返乡创业人数达到了4.57万人,创办各类企业10459个。其中苏北2.34万人,占全省总数的51.2%;创办企业4614个,占44.1%,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民工返乡创业热潮正在涌现。欠发达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已经成为苏中、苏北获得经济建设资金、逐步缩小和苏南经济差距的有效途径。

二、欠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效应及其机理分析

农民外出务工对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对流出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也会产出一定的负效应,对此,必须深入分析,弄清其作用机理。

(一)农民外出务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负效应的主要表现

传统发展经济学认为,从一个国家来看,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对加快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确实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只有劳动力流动,而无人口转移,无资源产业聚集的这种外出务工方式将会使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中的区际(区域之间)矛盾更加突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1.对当地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1)农民外出务工造成GDP机会损失。研究表明,外出劳动力在外省所创造的GDP使输出地省份的GDP机会损失。据一份统计,2000年输出地省份GDP机会损失最少的是湖北省,为559.64亿元,最多是四川省,为1391.38亿元。如果算上这种机会损失,输出地省份GDP将会大幅度提高。

(2)农民外出务工造成当地财政损失。如果以GDP的10%计算财政收入,输出地省份均有财政收入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前期教育的财政投入得不到回报,另一方面这些地区还要不断投入财政资金用于农民培训。欠发达地区不仅为发达地区财富积累提供了没有回报的无期投入,而且仍在源源不断地为发达地区今后的财富增长支付自己稀缺的财政资金。

(3)农民外出务工使当地消费需求减少。以徐州为例计算,2005年全市外出务工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约为79万人,外出务工农民每月生活费按城镇最低的每月300元计算,79万人的每年生活消费支出为30.34亿元,加上农民为外出务工成本支出,以每人500元计算,约为3.95亿元。两项合计约34.29亿元。外出务工的同时,带动了输入地区的消费需求,却减少了对当地消费的需求,当地因消费带动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2.对当地农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1)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前些年,由于农民负担日益加重,粮食价格又难以提高,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下降,苏北地区不少农民纷纷选择外出务工以提高收入,出现了“有地无人种”的大面积土地抛荒现象,粮食安全风险提高。这几年,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减免、取消和农业补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才逐渐提高起来。

(2)影响当地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90年代以来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但没有增长,许多地区反而出现负增长。造成当前无论是农村融资,还是政府扶持,农民进行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并不高。江苏虽属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但苏北地区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农业基础设施的情况也并不容乐观,已严重影响到当地农业生产安全。

(3)不利于当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苏北欠发达地区人多地少,非农产业发展落后,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现代化的规模生产或区域性产业经营模式难以推广。另外,农民不享有国家提供任何社会保障,土地成为了欠发达地区农民生活和生存保障的最后防线。这更加强化了这些地区农民进可攻、退可守的思想认识。这对于现代农业科技和现代经营方式推广是不利的。

3.对当地非农产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1)非农产业发展受到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维系艰难,纷纷倒闭,在当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大量技术工人和劳动力纷纷外流,已有绝大部分已与输入地区二、三产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因此,欠发达地区即使出台更为优惠的吸引投资政策,却也难以吸引投资,非农产业由于比较收益下降,也难以吸纳投资。没有投资,欠发达地区非农产业谈何发展。

(2)城镇化进程受到遏制。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极大影响了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由于劳动力向外流动和产业向发达地区聚集,从而减缓了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农民在获得收入后,第一投资选择是在家乡修房盖屋,无形中浪费了本可用于家庭今后发展或从事非农产业所需的稀缺资源,使得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物化于农村,严重阻碍了当地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4.对当地教育和人力资本造成不利影响

(1)对义务教育形成冲击。长期以来,苏北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不景气,乡村债务负担沉重,使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勉强维系,引起教学质量不够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质量不稳和近几年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学费不断攀升,对在校学生产生了极大冲击。那些外出务工中较高收入者也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子女转入所在城镇或家乡所在城镇中小学就读,或者跟随自己到外地借读,这对农村中小学正常教学和在校学生心理形成的无形冲击,其影响是深远的。

(2)不利于当地劳动力资本的形成。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被人重视。而欠发达地区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引起的教育和培训的变化,大部分大中专生外流,不仅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劳动力资资源的形成。从农村成人教育来看,成人教育本应该本着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或培训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欠发达地区农村都在政府支持下积极进行外出务工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这些培训形成人才不是为当地所用,而是为输入地区所用。

(二)农民外出务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负效应的机理分析

欠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是以当地农村社会发展滞后为代价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发展经济学理论角度阐述欠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利的经济机理。

1.传统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观点

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这使劳动力在输入地区的收入和劳动生产率都有所提高。因此,通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流动使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财富和福利都有所增加。从输出地区的角度看,通过劳动力迁移,这部分劳动者获得了更高的收入,其中相当一部分会以汇款的形式返回输出地区,会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正面效益。而且,这些迁移农民能够促进地区间的文化、经济、技术和信息的交流,输入地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体制会对输出地区产生辐射和示范的效应。因此,当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研究普遍认为,促进了劳动力输出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2.最新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观点

但是,最新发展经济学理论则认为,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移对输入地区和输出地区会产生不同影响,对作为输出地的欠发达地区则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作为外出务工农民主要部分的那些素质较高的农村劳动力,对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欠发达地区素质较高劳动力资源具有非竞争性。那些素质较高劳动力创造的劳动边际产品要远远超过他们获得的收入。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接近于买方垄断,即该地区农村劳动力不具有竞争性的,因此,当地那些素质较高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边际产品很可能超过他们获得的收入。事实也证明,一个欠发达地区能否较快发展,关键在是否有一个完整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或者人才,毕竟人是社会生产力诸因素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2)欠发达地区素质较高劳动力资源具有互补性。研究发现,在欠发达地区,素质较高劳动力与素质较低劳动力之间替代性较小,而互补性却很大。这些地区素质较高劳动力流失,不但使只有他们才能匹配的相关经济产业受到损失,而且还会使与之互补的社会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下降。一个社会和企业要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就要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最佳组合。欠发达地区素质较高劳动力转移,使得本地与之匹配的社会生产要素得不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造成一定生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欠发达地区素质较高劳动力教育成本的流失性。欠发达地区素质较高劳动力流失还会对其劳动力或者人力资本积累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将损害经济的长期增长,不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事实表明,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成本相当大一部分是由国家负担的,并且教育等级越高,国家负担的开支越大,当素质较高劳动力输往其他地区时,输出地区遭受了损失,必须投入巨额的调整成本才能恢复原来的人力资本规模。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与经济发展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整个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平均年限每提高一年的作用,可使GDP增加1-1.5%。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省份也是如此。根据江苏2000年反映13个省辖市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有关资料,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7680,文化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样,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也不例外。当然,两者呈现的也并不是完全对称的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与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有关,也与人才的分布和结构,当地人们的经济意识、文化观念,以及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江苏苏北欠发达地区大量素质较高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三、缓解农民外出务工不利影响、促进江苏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探讨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为加快苏北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江苏应当立足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借鉴上述两种劳动力转移理论模式,吸收发展经济学最新有关理论,针对苏北欠发达地区实际,提出缓解农民外出务工不利影响、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一)劳动力资源开发要全面统筹推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制定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纳入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从实现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充分就业的基本思路出发,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持续扩张,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形成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不同结构的劳动力教育和培养以及就业格局。

2.针对地区实际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

(1)建立专门负责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使农民外出务工步入规范化轨道;(2)建立地区劳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实现农民有序转移,减少盲目性和无序性;(3)拨出专项财政经费,直接参与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甚至直接举办劳务洽谈会,促进当地劳动力快速、有效转移,(4)设立奖励项目基金,表彰在开发劳动力资源中做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等等。

(二)加快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1.要树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观念

中央一再强调,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现代农业,包括绿色农业、可持续农业和“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农业,等等。发展现代农业,可以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劳动力收入持续增加,发挥农业的巨大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扩大农业劳动就业。这样就会为农村劳动力大幅增加就业空间,缓解农业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形成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强的吸纳能力。

2.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具体路径

(1)要巩固和发展传统农业。苏北地区要立足本地自然资源禀赋,选准支柱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并使传统种植业劳动力向林业、牧业、渔业转移,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内部就业。比如,借助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努力成为长三角地区粮棉油菜肉和水产品的供应基地。(2)要创新和发展新兴农业。苏北地区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经营,提高附加值,建立一批乡镇企业或接受苏南乡镇企业的转移,与劳动力输出一起,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3)要突破和发展二、三产业。许多国家都有从发展家庭企业实现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经验。苏北地区可以出台综合政策措施,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农村家庭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当地就业。

(三)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1.要明确农村城镇化发展思路

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升级,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等非农产业转移,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更主要的是农村城镇化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仅仅依靠大城市吸纳和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不现实的,大力发展小城镇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吸纳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后,一方面可以缓解流动人口对大城市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以后,留在农村的人口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缓解农村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

2.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具体路径

(1)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产业支撑是农村城镇化战略的立足点。农村城镇化战略必须立足具有支撑作用的产业,增强农村城镇的经济实力,使农村城镇化走上一条自我积累、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乡镇企业发展迅猛,成为20世纪80年代当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苏北地区的乡镇企业一直发展的不理想,现在,面对苏南乡镇企业发展困境,可以通过产业和技术转移,加快苏北乡镇企业发展,提高其内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2)要以市场化为制度前提。农村城镇化内在要求是产业的聚集和扩散的统一,其实质就是要求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这就要求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打破条块垄断和市场分割的局面,取消各种限制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约束,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3)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这主要是为了调动民间投资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地方财政和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合理使用等多元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路子。

(四)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开发利用好农村劳动力资源

1.深化区域共同发展战略

在总结苏南与苏北南北挂钩、结对帮扶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对口扶持、共同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经验、资金、技术优势,与薄弱县乡的资源优势形成互补,共同发展,培育经济薄弱地区的经济力量。

2.做好苏北地区扶贫工作

苏南地区要积极做好扶贫工作,在现有的南北县(市)挂钩协作的基础上,继续组织省直属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集团对贫困县、乡的定点挂钩扶贫,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采取技术帮扶为主、资金帮扶为辅的措施,使苏北欠发达地区尽快脱贫致富。

第8篇:个人教育扶贫总结范文

妇女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逐步提高,妇女就业比例上升,在从业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妇女接受教育机会增多,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不断扩大,男女受教育程度的差异逐步缩小。基础教育实现性别均等发展,中高等教育女性比例上升。妇女卫生保健水平较大提高,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实行孕产妇住院分娩新法接生,非住院新法接生达100%,妇女平均期望寿命达76岁。建立和健全三级维权网络,妇女的人身、婚姻、家庭、就业等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婚姻家庭领域丑恶现象得到遏制,拐卖妇女犯罪活动受到严厉打击。我区妇女的整体发展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区妇女发展规划(*-*年)》确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0年)》和《*市妇女发展规划(*-2010年)》,结合*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从我区妇女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制定《*市*区妇女发展规划(*-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确定了六个优先发展领域,即: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保护、妇女与环境。力求体现*区妇女在21世纪前十年的整体发展水平,鼓励并引导妇女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争取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力争体现前瞻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结合,实现*妇女的可持续发展。相信新规划的实施,将使*区妇女事业再创新的辉煌。

总目标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社会发展,促进妇女的全面进步,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全面提高妇女的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妇女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提高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和比例;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妇女享有卫生保健服务;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分享社会资源的程度和优化妇女发展的生态环境,使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进一步实现。

目标与策略措施

一、妇女与经济

目标与指标

1、基本实现男女平等就业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就业机会均等。

——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扩大妇女在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行业就业比例。

——妇女就业结构逐步合理,提高妇女就业能力。

——重点为长期失业、贫困、残疾妇女提供就业服务。

2、实现男女同工同酬

——在全区城乡实现男女同值工作同等报酬。

3、保障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

——改善女职工的工作和劳动条件。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女性禁忌的劳动。

——解决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

4、减女贫困人口。

策略措施

1、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妇女平等就业的有关政策,贯彻落实《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保护妇女平等就业的劳动管理机制,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切实保障妇女平等参与就业的权利。

2、积极开辟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领域,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考虑妇女就业的需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提升社区服务的工作层次和社会地位,制定扶持社区服务工作的优惠政策,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营造妇女参加社区服务的环境,为妇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3、大力开展针对女性特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促进妇女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鼓励妇女进行更广泛的职业选择。加大对妇女实施职业培训的力度,通过定点培训、定向培训和挂钩培训的方式,提高妇女就业能力和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职业变化的能力。

4、加强对农村妇女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妇女的科技素质;加强对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培训;有计划引导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流动就业。

5、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的作用,加强残疾妇女职业技能培训。

6、指导、督促企业在劳动管理和分配制度上落实男女平等原则,在工作岗位安排上不得歧视妇女。

7、把女职工劳动保护纳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之中,改善女职工劳动条件和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

8、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对不执行国家劳动安全规程和标准,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摧残女职工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对招用未满16周岁女童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制裁。

9、制定扶持政策,重点关注贫困妇女,提高贫困妇女经济收入。

10、大力宣传生育社会保险的目的、意义、作用,狠抓扩面工作,切实保障女职工的生育待遇,为企业招用女工提供物质基础。

二、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

目标与指标

1、提高妇女参与行政管理的比例

——区党政领导班子要各配有1名以上女干部,镇党政领导班子至少配有1名女干部并争取各配1名女干部。争取区人大、政协领导班子各配1名以上女干部。

——区党政工作部门40%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其中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民政、司法和社会保障等部门领导班子要首先选配。

——提高处级女干部在同级干部中的数量。担任正职和重要岗位职务的女干部要有所增加。

2、加强女干部队伍和后备女干部队伍建设

——全区女干部占干部队伍总数的比例逐步提高。

——区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的女干部比例分别不低于18%。区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中女干部要达到一定数量。

3、提高社会各领域决策层和管理层女干部比例

——女性较集中的部门、行业管理层中女性与女职工比例相

适应。

4、提高妇女参与基层事务的水平

——职工代表中女性应占一定比例。

——居(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逐步提高。

策略措施

1、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全社会对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认识。保障决策机构在选拔、聘用及晋升妇女干部时不受歧视。促进妇女进入决策和管理层。

2、在选拔聘用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聘女性。在招聘录用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时,不得对女性应聘者提高标准,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符合条件的女性。

3、在平等竞争基础上,对某些特殊行业、部门招收录用女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给予政策优惠或专项安排招收(录用)计划。

4、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提高妇女干部参政议政意识,鼓励妇女参与竞争。加强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及时把符合条件的女干部选拔到上一级职位上工作。

5、保证女性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与男子享有同等的培训教育机会,开展各类培训和教育,对女干部采用多层次、多方位的锻炼,不断提高妇女的文化、政治和业务素质。

三、妇女与教育

目标与指标

1、普及义务教育

——*年小学适龄女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

——*年初中女童毛入学率达99.9%,2010年达100%;辍学率*年控制在2.5%以下,2010年控制在l.5%以下。

——流动人口中的女童基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残疾女童的入学率*年达90%,2010年达到95%以

上。

2、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女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年达90%,2010年达92%。

——高中女生毛入学率*年达85%,2010年达90%。

3、提高高等教育在校女生的比例,不断减少男女生比例的差距

——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左右。

——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逐步增加。

4、大力发展妇女成人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女职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比例达90%以上。

——女职工接受第二技能培训,持两本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30%以上。

5、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妇女普遍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策略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依法坚持男女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2、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妇女接受各类教育的权利。严肃查处企业招收女童工的行为,认真做好适龄女童的入学工作。

3、各类高等学校在招生录取时不得歧视女性学生,除特殊专业外,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达到录取资格的女性学生。

4、任何家庭不得以种种理由阻止女性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

5、建立教育扶贫专项基金,解决经济困难的女生入学问题,降低女生辍学率。

6、教育妇女树立终身教育意识,逐步建立一体化、开放性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

7、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思维与方法。

8、重视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培训,引导妇女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

9、实施素质教育,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在整体上促进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

10、重视和发展特殊教育,为残疾妇女提供教育、培训机会,提高残疾妇女群众的素质。

11、进一步加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和执法力度,确保女职工持证上岗。

12、积极开展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的第二技能培训,为女职工做好技能储备。企业要把对女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纳入集体合同和企业培训计划。

四、妇女与健康

目标与指标

1、保障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享有卫生保健服务

——消除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中的一切障碍,满足妇女必要的卫生保健服务。

——提高妇女平均预期寿命,到2010年达到77.5岁。

——提高全区妇科病普查水平和覆盖率。其中女职工每1一2年普查一次,普查率达52%。

2、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年控制在25/10万以内,2010年在25/10万基础上下降1/5。

—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年达到93%,2010年达到97%。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2010年达到97%。

——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2010年达到100%。

—非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消毒接生率)2010年达到99%。

3、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妇女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降低因意外妊娠导致的人工流产的发生。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年控制在1‰,2010年控制在0.8‰以内。

4、向特殊妇女人群提供保健服务

——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农村妇女地方病、碘缺乏病的发生,预防残疾。

——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依法享有生殖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

——为残疾妇女提供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

5、减缓性病增长速度,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策略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广东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镇政府、居委会、村委会要建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和儿童登记制度,落实出租屋主连带责任制,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工作纳入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坚决制止和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堕胎、弃婴等违法行为。

2、深化妇幼卫生体制改革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切实落实和规范预防保健机构的财政补助方法,保证对预防保健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的落实,到2010年在确保卫生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同步增长的基础上,使妇幼卫生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达8%-10%。

3、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妇女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继续推行计划免疫保偿、妇幼保健保偿和农村合作医疗等形式的保障制度,提高妇女享受卫生保健的水平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帮助贫困家庭孕产妇获得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4、健全妇幼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和母婴保健监督员行为,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和人员资格的准入,建立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质量的检查督导,依法打击和查处各类危害妇女健康的违法行为。

5、加强全区卫生保健服务网络的建设。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妇幼卫生服务三级网络。继续大力推进*区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区重症儿童救治中心的建设,健全妇幼保健网顶,充分发挥全区妇幼保健工作的科研、培训、指导、质控和重症救治等网顶功能。加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特别是基层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6、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妇女在社区享受到“六位一体”的连续、综合、及时和便捷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将妇幼保健工作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在社区紧密结合,形成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综合技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高计划生育技术和妇女保健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为育龄夫妇提供生殖保健和避孕节育优质服务,指导育龄夫妇落实有效避孕节育措施,防止意外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卫生工作,提高妇女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

7、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健全农村卫生组织,实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严重危害农村妇女健康的地方病、妇科病的普查普治,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

8、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室建设。积极开展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查病工作,全面提供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技术宣传与技术服务,保障广大农村育龄妇女享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权利。

9、针对妇女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和精神健康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妇女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促使妇女和家庭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妇女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开展妇女自我保健、计划生育和性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提高妇女性健康、性安全和性道德意识和全民优生优育意识,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利用卫生服务的能力。

10、开展性健康、性安全和性道德的宣传教育和咨询。中等以上学校要普遍开设人口与青春期、生殖健康和性保健等知识讲座和课程,防止青少年出现性偏差和性罪错,降低性错率。大力宣传和普及防止艾滋病知识,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培训控制艾滋病的专业队伍,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对采血机构和血制品及生产单位的管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11、建立以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为流动人口中的妇女提供保健服务,将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纳入流入地孕产妇保健范围。

12、全面开展妇女生殖保健系列服务,加强和规范妇幼保健技术服务管理,拓展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继续实施“母亲安全”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建设,强化执行孕产妇三级转诊管理规定,健全转诊系统,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和水平;开展全员培训,规范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提倡自然分娩,减少不必要的医学干预,降低剖宫产率和滞产、难产和出生窒息等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13、消除社会因素等障碍,规范妇女病普查普治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提高妇女病普查普治质量和覆盖率;加强青春期和老年保健工作,控制和减女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生。

14、开展生殖保健科学研究与适宜技术以及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推广,提重危害妇女健康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水平和母婴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15、推动妇女参加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社区资源共享,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在社区范围内兴建和开辟健身场所,为妇女健身提供条件,提高妇女身体素质。

五、妇女与法律保护

目标与指标

1、制定和完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政策

2、开展维护妇女权益法律的宣传教育咨询活动

3、依法保护妇女婚姻家庭和财产权利

——公平、公正处理涉及妇女财产权利的婚姻案件和继承案件。

——保障农村妇女享有与居住地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分配权、土地补偿费、福利分配和其他经济补偿。

4严厉打击侵害妇女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妇女人身权利。

——积极受理侵害妇女的各类刑事案件,提高破案率。

——打击妇女、奸的犯罪活动。

——有效遏制妇女吸毒。

——打击活动。

——打击人贩子,解救被拐妇女。

5、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对家庭暴力等侵害妇女权益案件投诉受理率达100%。

6、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

——重点关注弱势妇女群体。

7、维护妇女的合法、上诉、申诉、控告的权利。

策略措施

1、宣传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维护妇女权益的意识,提高妇女的自主意识。

2、执法和司法人员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提高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和执法水平。

3、完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确保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有效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4、加强保护妇女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实行适当优先原则。及时审理侵害妇女权益的民事案件,确实保护妇女的婚姻自、财产权、继承权、住房和子女抚养权。

5、制止破坏一夫一妻制的违法犯罪行为,惩处危害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的重婚犯罪,选择典型重婚犯罪案件公开宣判,扩大社会影响,坚决打击和取缔各种违法婚姻行为。

6、严厉打击妇女、奸、猥亵污辱妇女、拐卖妇女及强迫妇女等严重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等违法犯罪活动。

7、坚决打击各种贩毒、吸毒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和帮助妇女充分认识对母婴的危害。发挥农村“四禁”妇女组织的作用,做好对女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女戒毒人员进行综合矫治。

8、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设立妇女热线,向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

9、发挥“110”报警作用,及时处理家庭暴力事件,有效制止家庭暴力。

10、*年建立妇女法律援助机构。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

11、完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网络。

六、妇女与环境

目标与指标

1、为妇女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宣传性别平等意识,改变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

——树立和提高女性形象。

2、妇女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

——妇女充分享有参加、享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权利。

——城镇职工均参加生育保险。

——保障特殊群体妇女的生活。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0%,城区医疗保险制度达到80%.

3、建立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新型家庭。

4、提高妇女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5、提高妇女生活和工作环境。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

——农村饮用安全卫生水人口达10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策略措施

1、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决策者的性别意识,宣传妇女与男子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同等的权利和地位,逐步改变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

2、将性别意识纳入传媒和文化艺术工作。宣传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先进典型宣传,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坚决制止影视、书报刊中对妇女形象的贬低和污辱性描绘。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妇女均能按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障。切实保障妇女享受各项社会保障待遇。

4、特别关注老年、残疾和贫困妇女的生活状况,妥善解决生活和工作问题。

5、推动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公益事业发展,优先发展对家庭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公共服务,提高社区家政服务水平,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6、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文化生活和家庭美德建设。深入开展科技进家家家富、道德进家家家和,法律进家家家安,文化进家家家乐,环保进家家家康的“五进家”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继续开展创建文明户、文明村镇活动;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引导妇女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家庭、工作场所以及其他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妇女造成的危害;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要创建绿色社区,提倡绿色消费,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七、组织与实施

1.区政府负责规划的实施

——区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确保如期达标。

——各级政府应将规划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落实目标责任管理,纳入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

——各级政府要有专兼职人员及所需经费,保证规划的实施。

2、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是区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规划实施的督导、协调和监测评估。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3、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各有关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规划实施。

4、在继续坚持卫生监测、教育督导、国家统计、法律监督的基础上,形成妇女发展的监督机制。

5、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建立实施《规划》的工作制度和报告制度。坚持分类指导,及时掌握有关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对实施规划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每三年进行一次表彰。

八、监测与评估

1、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对本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准确、全面反映达标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预测趋势,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和各有关部门调整工作策略、制定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2、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专家评估组和统计监测组,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专家评估组由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的专家组成。其职责是:审评统计监测报告,分析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展阶段性评估,编写评估报告。

统计监测组由区统计局牵头,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其职责是:根据国家纲要要求,提出监测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指标;建立妇女数据库;收集、整理有关妇女发展数据指标,编写区监测统计报告。

3、区各有关部门依职责做好监测评估工作。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立监测评估机构,开展监测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