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挑战杯创业策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挑战杯;指导;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82-02
1999年,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这标志着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深化发展阶段。经过短短十一年的发展,“挑战杯”竞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已成为青年大学生交流创新创业思想、展现智慧才华的有效载体,对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成为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为响应浙江省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形成与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学生局面,温州医学院自2004年以来,认真组织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比赛,并力求在组织指导和运行机制上寻求改进和创新,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第一次参赛时仅获得浙江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三等奖一项,而到2009年除荣获诸多省级奖项外,还荣获了国家二等奖一项和国家三等奖两项,进步明显。
本文简要从项目选题、学生团队组队、教师团队、大赛运行的环境和政策机制等因素对高校组织“挑战杯”大赛工作做以下研究与思考,以期为大学生“挑战杯”大赛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挑战杯”大赛的选题
选题是大学生从事“挑战杯”活动的首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选题不但决定了研究的目标、方向和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途径。合适的选题有助于推动研究的开展,提高学生对研究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对科研活动的参与度。
选题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个人、团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从问题线索的搜索与寻找,要素的选择与重组,到问题的初步形成与定义,以及题目的评价与修正等进行广泛参与。发挥团队的集体作用,组织团队的讨论和思想交流,促进创新思维的产生;另一方面,指导老师应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不断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科研方法和科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深度。最好还要结合自己的科研选题经历,将选题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并熟悉科技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培养其问题意识和选题能力,促进其科研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个好的项目应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1)创新性。所谓创新性是指具备与前人、众人不同的独特见解,提出新原理,创造新模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一定作用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
2)成果的获得性。成果一般从教师的科研成果中寻找,选择适合市场开发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品,有较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项目。
3)成果的含金量及应用价值。选择的成果最好是获得专利或经过科研成果鉴定,有潜在的广泛应用价值,并有相应的市场应用证明材料,选择的成果最好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科学基金等资助,并有相应的科研论文公开发表。
温州医学院作为一所拥有医学类特色专业的大学,能扬长避短。在选题方面注重发挥权威专业的优势;在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力求借学术优势;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对于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则借助已经得到的成熟技术,致力于发展其辅助技术。在选题上同样也花了较多的时间进行精心准备。据以往的经验,选题一般最少要用半年时间,最长的则需要一至两年才能发现并明确研究的问题。
2学生团队的组队
组队是参赛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二。组织大学生“挑战杯”团队时,最好选择偏重于有科研学术精神的学生,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选择团队成员要有一定的互补性,如组织管理型、理论研究型、后勤服务型等具有科技创新潜质、性格特点和特长、互为补充、相互不可替代的5~10名学生组成参赛小组。
团队的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一定综合能力,有一定的感召力,有较好的综合知识储备,口语表达能力要强,特别是要在组织、协调、沟通方面相当擅长,有创业意识、协调组织策划能力,同时要有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这样的领导者在团队中能起到比较好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
团队成员的能力需达到平衡,最好要均具有善于主动观察与思考、兴趣爱好广泛、不轻言放弃等个人素质,同时对创新创业还要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公关表现能力、英语水平和电脑应用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有过竞赛经历者最好;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合作、诚信的科研精神,要有责任感;同时,全体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此目标是团队前进的动力和实现团结的保证。
当然要能挑选出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对团委老师和指导老师实属不易,必须在和同学生接触中(如在课堂、实验室或其他学生活动场合)多观察,不放过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做储备人才的有心人。
3指导教师团队的选择
虽然科技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指导教师素质及其核心作用举足轻重。据资料显示,在学生获得奖励(包括校级、省级、国家级))的项目中,有近90%的项目在科研过程中得到了专业课教师的指导;尤其是获得高级别奖励(省级、国家级)的项目,几乎100%得到过专业课教师的详细辅导,甚至是教师的科研课题资助。实践证明: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参与是大学生参加“挑战杯”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指导教师首先应是科研成果的主要研究者,对产品研制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理论技术水平,必须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较为深入地了解产品的研制、市场前景等,尤其注重在产品技术上把关,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尝试和利用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多媒体制作、作品汇报和答辩等方面也要给与相应的指导。
作为指导教师同时还应具有其他方面的重要素质,如要有时代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精神,要吃苦耐劳,拥有由使命感激发出来的激情和热情,并具有持久性;一个参赛项目的完成需时长达1~2年,要使团队里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契而不舍的科创激情,指导老师一言一行影响着所带团队的士气;同时指导老师还必须解决科技竞赛活动中随时出现学生思想问题,如个人主义、功利思想、正确对待困难和失败、纪律、工作责任心等问题。
4大赛运行环境的营造
在“挑战杯”大赛的开展过程中,学校也需要做好竞赛环境的营造工作。“挑战杯”项目顺利进展所需的很重要的三个因素就是氛围、平台和经费,围绕这三点,学校要开展以下工作:
1)加大宣传,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目前,一些学生、教师对“挑战杯”科技创新项目和创业项目的设置还比较陌生,因此有必要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使全校教师、学生、社团、教研室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均对其有足够认识。
2)继承创新,进一步完善创新平台。在“挑战杯”大赛之外进一步设立和健全其他形式的平台。如温州医学院开展的校园科技文化节、校级学生科研立项、系列科研讲座、瓯越大讲坛、大学生医学学科竞赛、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等活动,培育参与群体,增加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使这些平台作为“挑战杯”的前期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3)强化资助,保证科技活动顺利开展。一要设立固定的课外科技活动基金,作为课外科技活动日常活动的开支和对重点项目的支持;二要广泛地争取社会的支持,获取外界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资助。目前温州医学院在这方面也成立了相关创业园区,面对当前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结合学校的实际能力,有选择性地支持、扶持一些符合实际市场需求、具有真正可行性的创业项目,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5 大赛运行机制的建立
要使“挑战杯”项目研究顺利进行,使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实在实践层面上,在政策机制完善方面要做到:
1)完善大赛运行的领导体系。如温州医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相关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二级学院也相应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小组,由学院领导担任组长,统筹协调本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相关部门和各学院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有条理地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巩固物质保障基础。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已有的资源,包括实验室、图书馆等,除保证正常的教学外,尽量为学生科技活动服务,积极发挥各创新基地的作用。如温州医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的重要基地,课余时间也逐步为学生开放相关实验室,为学生的课外科研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尽量为学生科技活动服务。而且不断加强基地建设,设立一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学科竞赛基地,通过考核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支持。
3)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励机制包括在学生奖励机制和教师奖励机制两个方面。如温州医学院完善了学校工作考核制度和相关奖励办法,将各学院和教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制定《温州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办法》,对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和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
6大赛与地方经济、银行、风险投资等的结合
“挑战杯”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组织和参与项目的运行,自身创新创业的素质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指导教师的科技创新、创业的思想和能力;对于确有前景的项目和优秀的创业团队,高校作为“挑战杯”大赛组织者,可以尝试适时的引入地方经济、银行、风险投资等资金,对项目的后续工作进行支助和开发,使项目真正走出校门,走向市场,做大做强,实现真正的创业目的。
相关的事例可以参考像第六届全国“创业杯”大赛后,四川大学临界点创业团队《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制革技术推广与应用产业化创业计划书》获得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8000万人民币总额的连续投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翔宇循环创业团队的《江苏翔宇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获得江苏翔宇科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000万元人民币投资等。
参赛团队能在“挑战杯”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这种综合实力包括:管理体制与投入、师生综合素质、科技活动平台等方面。高校大力开展“挑战杯”大赛,通过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准备到完成参赛作品及最后参加汇报答辩竞赛的锻炼,培育和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学生对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相信,随着指导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挑战杯”大赛必将举办的一届比一届精彩,从而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温州医学院大学生思政教育专项,项目编号:XSZ07003
参考文献
[1]单耀军,张小升.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看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发展[J].教学研究,2008,31(2):140-142,147.
[2]罗春丽,吴绮思.“挑战杯”竞赛的思考医学教育探索[J].2008,7(11):1209-1210.
[3]杨致邦,秦思栋,田一玲等.“挑战杯”竞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平台[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2:228.
[4]侯宏虹.挑战青春,创业人生-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45-46.
【关键词】科协;发展;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41-01
一、高校科协发展现状分析
1.校院两级科协、班级科技发展委员“三位一体”,中间横跨科创类社团的科协体系基本形成。在学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诸如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工科院校已经初步形成了“校科协一院科协一班级科技发展委员”以及科创类社团的完整体系,拥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科协体系内形成了资源共享、良性互动的格局。由于各主体间均有各白的独立架构,日常运营相对独立,距离相对较远,造成各个组织间联系不够紧密.信息传达不够及时,交流不够深入,活动举办不够系统等问题,不能最大化地发挥科协体系能量。
2.服务于以“挑战杯”为核心的系列科技创新与创业赛事活动;科创类赛事活动布局及质量需进一步完善。在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时代新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西部高校校园内科创类赛事活动层出不穷,形式多样。西安交通大学有“腾飞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举办了二十余届的“星火杯”,长安大学第十四届科技节中就立项包括“长安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在内的科创活动41项,其中校级精品23项,院级重点13项,社团巡展5项。立项活动中有诸如“挑战杯”谍外学术作品竞赛、“ERP”沙盘模拟大赛、创业先锋挑战赛、交通知识大赛等,同时也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电子竞赛等;形成了一个科创竞赛活动学科覆盖而较全、有一定层次、有一定内涵的布局。而由于科创导师指导不够深入,科创竞赛活动层次不够科学,活动举办核心点不够突出,不同层次间比赛对接不够合理,致使西部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氛围有限,专业技能在比赛中能得到大幅提升的不够多,培养出的科创拔尖人才数量较少。
3高校科协组织的创业教育初具规模,仍需进一步完善。西部高校创业教育相对起步较晚;西安交通大学实行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双模式”,己形成了“课堂教学,名家讲座,课外实践”的创业教育体系;长安大学等高校也具有类似体系。长安大学科协组织SYB创业培训、创新创业高端论坛讲座、创业计划大赛等,但是整体创业积极性并不高,创业意识不强烈,创业实践人数较少;2014年在长安大学调研中只有20%的学生有过创业实践经历,其中只有10%的在继续创业,所占比例很小。这与大学生学业较为繁重,创业氛围不强,没有好的创业项目,缺乏高水平的指导教师或教师指导不足;以及创业教育多为形式化、流程化、理论化,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没有彰显创业的实质,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密切相关。
4科协掌握的科创资源有限,需进一步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服务科创。学校在科创学生科创活动中提供了一定物资支持,设有科创奖励与资助政策;其中包括科创竞赛立项资助、科创竞赛获奖奖励、专利申请优惠与奖励等。
二、西部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发展探析
1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推进科协专业化、人性化、系统化发展。建章立制,加强考核与增加奖励,规范管理,增强执行力,以贯彻落实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为重点;加强主要干部成员演讲、公文等素质培养,提升科协整体服务水平;健全和强化校一院一班“三位一体”中间横跨科创类社团的科协体系,加强科技发展委员培训,制定科创类社团服务、维权机制,发挥其基层堡垒作用,全而营造科技创新与创业氛围。
2提升赛事举办水平,科创类赛事金字塔式布局,合理引进校外大型优秀赛事,各级别比赛间加强衔接。高校内科创赛事要与学科知识密切相关,加强比赛策划,赛事选题要专业化,赛事评委不能滥竽充数,需聘清专家提出切实有利于项目提升的专业建议;科创赛事精筛细选,对不达标的赛事停办整顿,形成布局合理的科创赛事系统,要做到既有引导入门、又有技能强化、更有拔尖培养的赛事;适当组织同学参加国内外大型优秀赛事,如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电子竞赛等;建立科创人才库,将各级比赛间涌现的优秀同学及项目进行导师帮扶专业培养,推送参加更高级别赛事,达到各级赛事间顺利衔接的效果。
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业基础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创业,争取优秀项目进行创业孵化。采用“创业启蒙、专业培养、优秀项目实践孵化”二位一体式创业教育体系;进行融入式创业教育启蒙,将创业启蒙纳入新生教育工程,如组织学生集体听创业知识讲座,全而开展创业项目计划书撰写;对创业有热情的同学进行专业化培养,积极组织推动创新项目与创业成员组队,达到创新创业的最终目的;对于优秀项目,在学校内进行预孵化后推送到省市创业孵化基地继续孵化实践。
4整合各方资源,服务科创;争取建立科创实验基地,成立科创师资库,加强校企合作。与校方协调,成立由科协统一管理的科创实验基地;争取校方能将优秀赛事指导老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成立科创师资库,为学生团队、项目与老师搭建对接桥梁;建立学校企业合作平台,促进技术转化,如成立企业俱乐部,优秀科创项目进行深度挖掘,甚至实现技术到产品转化。
1 打工,最好是在新街能找到一份做导购的工作,或者去kfc也可以
2 复习《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准备明年三月份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
3 复习计算机二级access数据库,上机操作和公共基础知识,一定要过!不过我就死定啦!!!
4 准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将物流管理的部分搞定,品牌管理logo标志确定下来
5 完成关于“博弈社交礼仪社”的认识和下学年的所有活动策划,电子版的e-mail给学长
6 完成假期实践书,“银安集团银安房地产开发公司”假期实践活动报告,电子版的打印出来
7 好好陪陪爸妈.....
8 英语!记得明年4月5月的大学生英语大赛和6月份的英语四级考试
1目前《药品营销策划》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及不足
1.1《药品营销策划》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目前,全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类课程都很注重实践环节教学,并逐渐的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特别是医药院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类课程,更充分地结合了医药市场营销本专业的特点,针对药品这一特殊的商品,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本校为例,目前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1.1案例教学《药品营销策划》课程实践教学
中案例教学应用率极高。它可以通过对于已经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充实和巩固理论知识。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除了在讲授中列举大量的医药营销策划实例以外,各章节甚至各知识点的案例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特定内容及知识点的分析能力。
1.1.2指定课题的模拟实践营销策划活动在学习
完主要知识点后,为了了解学生对于综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挥和创造能力。教师一般会提供某一药品的营销上市背景资料,由学生组成若干小组,对指定课题进行模拟实践营销策划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营销策划书,最后以PPT形式进行汇报,教师点评,按百分制进行记分,期末再按学校规定的比例计入课程学期总评成绩中去。
1.1.3用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游戏所谓角色扮演法
就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将部分教学时间用于学生独立的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扮演”特定组织中的有关“角色”,诸如医院院长、药剂科主任、经理、客户、医药代表等,进行模拟营销游戏。模拟游戏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组,使每个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掌握第一手资料,尤其是自己所扮演角色在组织中的优势与难处,让学生在模拟游戏中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决策力、应变能力、抗风险能力、语言表达、逻辑分析等综合能力。
1.1.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参观学习采取走
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药厂、医药公司、医院、零售药店等,让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提前有一个感性认识。另外,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医药单位的厂长、总经理甚至是普通的工作人员给学生们作报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谈。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了学生们与现实工作的距离,加强了同学们探索未知的兴趣;同时在接触中,使大家深深感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激发内心不断求知的欲望。
1.2《药品营销策划》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目前在《药品营销策划》实践教学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被广泛应用。但是,中间仍然存在这许多的问题。比如在实践教学中,有些学校实践教学中敷衍了事、投入不够,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有些学校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协调性、系统性不够,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呆板,教学过程控制不力,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不科学等问题。相关人员正继续努力在寻找一种更贴近学生、更能激发学生深层创新潜能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更能注重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性研究。
2《药品营销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新形式的探索
近几年,经过笔者多次的对于该课程实践教学新形式的探索,总结经验,认为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出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将大学生创业项目策划融入到《药品营销策划》实践教学中不但丰富了课程的实践教学,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为今后的就业拓宽了新的渠道。
2.1将大学生创业项目策划融入到《药品营销策划》
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的关键是找到好的实践项目。以往主要是通过到企业寻找模拟策划项目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在医药这个局限性窄的领域,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模拟策划项目并不容易,即使找到合适的模拟策划项目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将实践教学从企业模拟项目转向大学生创业项目策划,要求学生通过对市场的了解,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设计营销方案,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营销策划书。这样不但可以解决该学科实践模拟策划项目来源稀缺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能力。通过创业项目策划,学生得到许多实践经验,不仅加深理解营销策划能够解决什么,而且经历创业策划过程,体验到了团队精神,提前走进了市场,通过点评和评选,优秀的还可以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2.2将大学生创业项目策划融入到《药品营销策划》实践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培训;创新团队;立体式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玉凤(1978-),女,内蒙古赤峰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范必双(1978-),男,福建南平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68-02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类学科毕业生。近年来,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培训和动手能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了各种各样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电子设计大赛培训,虽然这种培训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由于过分看重最终比赛的结果,因此在培训时往往围绕往届竞赛题目和预测参赛题目进行,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挑战杯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很多有想法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一个能够提供给他们实践的平台。另外,有很多挑战杯的项目不是学生自己创新性的作品,而是教师的研究成果,这种以参赛和获奖为目的的培训很难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要想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必须建立一个让多数学生能够参与学习、让更多教师能够参与指导和引导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而以自己的设计思想为主导,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利用机动和业余时间,自己预约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活动,独立地完成具有一定创意的电子设计,从而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了达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以本科生为主,以教师、研究生、学工、企业为辅的立体式电子创新培训思想。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创新培训的主导力量,是电子创新实验基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保证。教师的水平和投入是决定创新培训成败的关键。通过选拔和培养,建立一支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专兼职相结合、专业功底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奉献精神的指导教师队伍,使其制订的创新培养方案能够充分满足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学校方面必须加大创新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关心教师队伍的成长。必须加速教师队伍知识的更新,不断扩宽其知识面,注重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随着参加创新培训学生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出现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因此,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指导核心,发动一切可能利用的力量。教师在创新培训过程中,尽量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精力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面,让学生明确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该如何学习,为其提供精炼的学习参考资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学习模拟电路知识,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和生产实际自拟题目,比如有学生想要采集人体脉搏信号,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进行采集,如压力传感器或者光敏电阻等,采集的信号属于微弱和易受干扰的信号,必须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剩下的工作如器件选型、电路设计等则均由学生自行完成。电路设计完后要求学生先根据原理进行电路参数计算如放大倍数和滤波截至频率等。计算完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Multisim软件,让其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和所计算的电路参数在该软件上仿真验证实现。最后让其购买元器件,进行实物制作和测试验证。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实验教学条件建设
要进行一个完整的创新培训,必须建设一个完全开放性实验室平台。包含基本调试设计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可调稳压电源、电压表、焊接台、实验桌椅等。在实验设备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验室要提供不同的实验设备。对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训练开放实验室要提供计算机、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源等常用的电子仪器,数量以保证基本够用为度。对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的实验室除配备常规仪器外,还要配置较高级的开发设备,如单片机、DSP、EDA、ARM开发板、毫伏表、PCB制作系统、常用的电子设计类软件等。另外,为了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创新实验室建立器件库,利用实验室的专项经费购买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接插件和常用芯片等,免费供学生使用,同时对器件的进出建立详细的明细表,以提高器件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三、建立自主、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创新实验室运作主要采取自由开放和预约开放,并将开放时间公布。自由开放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电子协会成员,他们可以在开放时间随时到实验室工作。而预约开放的对象是全校的电子爱好者,他们可在创新实验室的网站上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配备指纹刷卡门禁系统、实验仪器设备电源控制系统、网络摄影机监控系统以及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通过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对想进入创新实验室学习和培训的学生进行身份登记备案和授权。采用网络实验预约管理模式,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开放性。获得授权并且预约成功的学生准许进入实验室学习,但不允许在实验室做过多的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可以通过网络摄像头监控,一旦发现则取消其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实验室要做到完全无人值班是很难的,但是实验室教师又不可能全天候包括晚上在实验室值班,因此可以制定值班表,安排学生(包括研究生)轮流值班。另外,对实验设备进行编号,且不允许学生随便搬动实验台的设备。
四、采取递进式的教学培养模式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建立了递进式创新实践培训体系,明确了学生从入门到提高等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对一年级新生开展了电子焊接工艺、制图制板工艺、小功能电路等基础性培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二年级学生中开设了“电子系统设计”等课程,以功能电路、单元电路、小系统设计等为主要内容,通过课程化的培训,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电路设计能力;经过严格选拔,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了综合性培训,以综合电路、大型应用系统为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五、采取多级开放式团队运行管理模式
实行从指导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本科生的多级开放式创新团队运行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还可以形成传帮带、便于知识与技能传承的长效机制。在这个创新团队里,不仅要强化上一级团队成员的权威,更要重视团队核心成员奉献精神的培养。每个团队核心成员必须定期制定培训计划,负责团队培训和知识的有效传承。任何团队成员都必须严格服从团队核心成员的任务安排,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提交总结报告。
对高一级的创新团队给予政策上的优先扶持,对能力突出的创新团队成员,允许其进入高一级的创新团队,而对表现不佳的成员也可降到低一级的创新团队,甚至从创新团队中剔除出去。
创新基地采用网络化管理,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公布创新基地的全部实践活动,包括培训时间、内容、各类创新项目申报情况、学术研讨活动、仪器设备现状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网络化管理、创新项目审批和申报、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等工作由学工部门带领校内电子协会来完成。
对于每个创新团队,均可以申报创新实验基地科技项目,开展申报、立项和研究等工作,并在规划时间内完成预定目标,提交科技成果。对确定立项的学生创新实验基地科技项目在科研经费上给予资助。从经费、政策上重点支持优秀学生从事原创性科技项目,激励学生做出重要创新成果。以项目为依托,实行“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分级管理、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定计划,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把教学与生产劳动和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将专业课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践进行;让学生走出校门,把实践教学拓展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从而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缩短学用差距,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依托各类创新性项目和学科竞赛平台
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创新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项目开展项目创新训练,通过对创新项目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步具备“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同时,通过项目小组的共同研究,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实施创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多种教育资源,开展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合湖南省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大赛及挑战杯大赛等参赛活动,创造优良的创新工程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及应用研究工程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自主选题,培养学生系统的掌握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和创造力。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环境建设,提高装备水平,配置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全校开展各类设计竞赛(如机器人设计大赛、电子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鼓励学生报名参加比赛,创造一切条件开放实验室为其提供良好服务,使每个学生融入创新氛围。
七、学校增加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投入
学校以学生为本,在实验的策划、资金和设备等各方面给予有力支持,改变以往实验指导单纯依靠实验人员的模式,派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定期给学生讲课和指导,并且参与实验项目的设计和筹备。探索创新性自主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立学生科技活动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支持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有影响的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表彰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奖励优秀的学生科技学术成果,同时创造条件扶持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性科技成果的转让与开发。每年不定时、不限项地开展学生科研立项申报工作,并制定学生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对课题进行阶段性的跟踪指导、监督、检查和评审。
八、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和运作机制,加强与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解决资金投入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教学资源、派遣与培养师资、基地实训、企业实习与就业等完整的人才培养链。通过校企合作,开拓了实验室建设的新途径,提升了教学层次,节约了建设资金,推动了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进度。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拥有了直接的工作经验,提前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协助企业开展商业策划、产品开发、技术指导和员工培训,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和企业管理,使其在企业的工作中学习企业文化,掌握基本操作,培养创业技能。与企业的项目合作是创新基地发展的有力补充。学校围绕企业生产申报科技项目、设定创新课题,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也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的放矢,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可直接为企业所用,使创业具备了实际应用价值。
九、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学生创新培训考核合格、学科竞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申请各级创新项目等,都能获取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分并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对于指导学生取得科技成果和获得竞赛奖励的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奖金鼓励,同时将指导工作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考核。
十、结论
立体式电子创新培训依托教师的科研条件和指导力量、结合创新团队先进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学校政策的扶持与激励,以及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形成了一个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基本科研技能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多层次训练的平台。通过强化创新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其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优秀的管理及沟通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敏锐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单耀军,张小升.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看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发展[J].教学研究,2008,31(2).
[2]刘必清.从创新教育的要求看大学教师角色的变化[J].江苏高教,2003,(2).
[3]由继红.实验室与创新教育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
[4]王春明,杨杰.高等学校课外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3,(9).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创业大赛
创新创业实践是一门面向大学四年级的本科社会实践类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支撑全国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区别于常规的教学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于2014年批准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教高函〔2014〕7号),确定了该项目的试点高校99所,改革试点项目140项,其中项目类型分为3类:拔尖创新型43项,复合应用型70项,实用技能型27项。这3种类型项目都必须面对如何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这项工作。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近年来对多门专业课进行了教学改革课题研究[2-6],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例,对其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并对教改成效进行讨论与思考。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是一个集工科、农科等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该专业的大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期间专业课涉及的学科多且杂,呈发散型学习,这与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培养的3种类型人才要求相符合,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有助于学生将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并融会贯通,解决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这是使他们成为新型设施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一步。
2课程改革
2.1教学目标
课程旨在通过集中大量的实践课程培养设施农业专业本科生学习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实践中学习工科、农科、园艺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认识社会,产生好奇心后自发研究社会,并理解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精髓,产生服务社会和报答国家的意识,提高综合能力。通过模拟中国大学生“互联网+”比赛考核制度,让学生领悟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农业”创新意识,让学生以主观视角参与到“了解市场需求—学习多学科知识—创新创造”的全过程,最终提高专业素质,成为新时代设施农业专业人才。
2.2教学内容
2.2.1课程内容及实践基地情况。课程总计60学时,包含理论教学(6学时)、实践基地教学(50学时)、实践考核(4学时)三大部分,深入实践基地占总学时的83.3%。教学实践基地有福建农林大学自有基地尤溪洋中科教基地,以及校外基地福建省农科院、泉州市农科所等22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教学创业实践基地。其中以洋中科教基地为主,以校外基地为辅,团队5位教师(可增派专业教师)分别指导一组学生,实践教学中30个学时集中在洋中科教基地,另外20学时由各个教师带队去校外2个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
2.2.2课程改革组织实施情况。理论教学:以往届的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案例进行理论教学,通过对金奖项目的案例分析,结合其中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深入生产第一线—发现痛点—寻求解决方案—查阅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开发—研制出互联网+农业的相关产品”整个过程。实践部分:由教学团队教师带队,分为若干个创业小组深入实践基地实践,让每个小组充分了解生产需求,从课程内容出发,迸发灵感,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运用“互联网+农业”思维研发出适合生产应用的技术或产品,使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实践考核:创业小组进行模拟竞赛答辩,导师团队进行评比,作为成绩考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成绩评定采用“3+2+5”方式,其中小组创新创业实践报告、实践策划书两部分占总分的30%,实践考勤占20%,模拟“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小组书面材料及答辩路演成绩进行考核排名,占50%。如果以小组报名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根据学校教务处文件(比赛定级)进行加分。
3改革成效
2015年进行首次改革的第一届班级中部分学生表现优异,这些学生成为参加2017—2019年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骨干,学生团队负责人为2013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3年来团队组成成员共有2013级至2016级设施本科学生约50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设施农业复合人才。学生团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1次,铜奖1次;福建省省赛银奖3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1次),铜奖1次;“创青春”福建省“挑战杯”银奖1次;获得其他各类双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次,铜奖1次,省级金奖(一等奖)3次,银奖铜奖多次。
4基于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等医药院校的医药贸易(医药营销)专业,是适应医药行业发展对医药贸易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开办的专业。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在医药贸易专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安徽中医药大学通过对该专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的调研,进一步明确课程定位,按照“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医药特色、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建设精品课程。明确课程定位。医药市场营销学课在医药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医药学、经济学交叉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对学校往届医药贸易毕业生的抽样调查,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被认为是对其人生规划和和工作具有较大帮助的五门课程之一(其余四门为西方经济学、药理学、医药商品学、营销心理学)。坚持“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建设目标。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必然服务于医药贸易专业既懂营销又懂医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又要起到贯通相关知识的作用。根据调查,学校往届医药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医药行业占75%(其中内资占40%、外资占35%)、医疗器械行业20%、其余5%左右,主要是面向医药市场一线,从事医药营销工作,一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而从用人单位的反馈看,最看重的基本素养中排序依次是:团队合作精神、医药专业知识、企业忠诚度、创新能力。毕业生中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创新与创业教育,在校生中有超过80%学生认为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在课程建设中,围绕市场需求特点和学生就业导向,突出课程的医药特色;而从课程性质看,基于产品研究法的角度课程研究的是医药这一特殊商品,与一般综合性院校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也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无论是从调查结果来看,还是在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性质来看,都应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按照“市场导向是前提,医药特色是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是核心”的要求去建设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
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一)双向介入为切入点,提升师生营销创新理念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团 队教师首先必须能够准确把握医药营销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相长中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课程团队在2003年主持开展了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双向介入式”教学研究,通过教师学生进企业,企业老总和往届校友进校园尝试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并取得良好效果。此后,对双向介入的教学成果进行了有效固化并逐步完善,创新校企共建课程的运行机制。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药企业营销高管来我校通过讲座、沙龙等方式与师生进行交流,并请他们参与制定教学改革方案,如相继邀请了先声药业、曼迪新药业、北京安汀药业等多家企业老总来校作专题报告,并到学校孵化中心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一些实习单位如北京安汀还给有市场前景的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风险投资。另一方面,采取分期安排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医药营销一线进行见习,使师生能及时了解医药企业现状与人才需求状况。通过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师生接触到了鲜活的医药营销实践,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又提升了师生的营销创新理念。同时,课程团队也给企业提供医药营销培训和咨询服务。
(二)学用结合、学练结合,探索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
1.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对接。
首先,按照知识运用的脉络组织教学内容、树立营销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按照“认识—分析—满足”医药市场对课程内容重新组织,紧密结合医药市场实际,基于任务驱动,建立内容、任务、实践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如在医药促销这一章的人员推销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制作不同时长、针对不同促销对象的药品推介PPT,并现场模拟药品推广宣讲,场下学生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通过这一形式使学生准确把握医药市场特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具备熟练完成医药营销岗位工作的实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较好地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对接。其次,突出内容的交叉性和时效性。本课程的医药特色,从内容上表现为交叉性;而基于医药行业政策和市场形势变化快的特点,教学内容必须注重时效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利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将行业最新的情况充实到教学中。如在医药组织市场的教学中,我们以安徽为例讲解医药招标实务与运行,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制作投标文件进行药品招投标的模拟实验。同时,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如“处方药及OTC营销”“医药科技创新与创业”“学术及招商专员知识与技能”系列讲座等。最后,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三个层次。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热情。
首先,探索教学方式改革。在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重视“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和“分层次”等教学方式。如在医药渠道策略教学中,就要求学生结合医药市场的变化(如《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讨论医药渠道的变革,通过分组讨论,既使学生掌握了该章的基本知识,又使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有的学生还深入分析了未来的处方药互联网交易给医药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些同学还受到启发,据此设计了参加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简称三创赛)的作品。其次,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融营销理论教学与医药案例、模拟实践(网络营销实验、营销实训等)、见习教学指导和营销讲座等教学法为一体,在学用、学练相结合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创新思维。如在医药竞争性营销策略的教学中,就运用到案例教学,但并不局限于简单地去分析案例,学校还要求学生具体选取某一个品牌的医药商品,制作该医药商品的市场定位策划书,从而激发学生的营销创意。
3.强化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新与实践的机会。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形成了校内校外、形式多样、理实一体的医药市场营销实践环节。首先,完善校内营销模拟软件,设置了医药网络营销、医药招标实务实验课;开展了医药代表的客户拜访为主要内容的营销实训课;以医药企业参观和市场调查为主要内容的医药市场见习等内容。其次,积极尝试第二课堂的教学,如观摩第67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合肥)、模拟药品推广宣讲大赛、大学生微市场、创新创业赛事等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4.完善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
课程考核必须要适应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将医药案例撰写、营销学策划书、医药市场调查报告、网络营销实验、营销模拟实训等纳入形成性评价,从而改变以往单一课程考试的考核体系。
(三)以赛促学促改,构建学习创新实践平台
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创新创业的赛事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知识运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从2010年以来,课程团队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如“挑战杯”、管理决策模拟、企业竞争模拟、电子商务三创赛、商务谈判等,同时有多个项目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孵化成功。以这些赛事为载体,在课程团队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组织团队、自我研究学习、自主探索实践,实际上营造了一个学习—创新—实践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这其中几乎都涉及到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知识的运用,反过来也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如在教学理念上,更加注重学生营销创新思维的培训;教学方式方法上,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协作性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强调营销理论的运用。
三、课程建设的效果
(一)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2010年以来,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团队组织并指导医药贸易专业学生参加了系列创新创业比赛,取得了优秀成绩,相继有近10支队伍获得全国奖项,近20支队伍获得省级奖项。如2011年,在“挑战杯”中获得全国三等奖、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特等奖、高校企业竞赛模拟大赛全国一等奖;2013全国“商务谈判大赛”大赛一等奖;2014“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二等奖等。医药贸易专业在学校连续多年就业率排在第一位,毕业生受到了医药企业的好评,一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二)建立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
在医药市场营销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中,通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指导学生比赛和共建精品资源网站等多种形式,以老带新,提高了教学和研究水平。课程团队获得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项目近十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次。主讲教师多次参加全国医药院校《医药市场营销学》教材编写,担任教材副主编4人次。通过与实习就业医药企业的交流合作,坚持双向介入与教师培养相结合,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理实交融、富有创新精神的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团队。
(三)初步形成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产物,其培养模式和人才定位不同于研究型的本科院校和体现技能特征的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独立学院的特色,适应市场对高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的能力因素要求和岗位需求,搭建专业基本素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步培养框架,形成相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交叉融合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符合高素质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岗位需求划分的三种路线,即市场助理、市场经理、市场主管、市场总监;或客户代表、客户经理、销售主管、销售总监;或营销策划助理、策划策划员、营销策划主管、营销策划总监。
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和市场对营销本科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单纯强调专业课程的系统化和广博与精深,或者片面强调某项技能的熟练,不符合面向未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的整体课程体系框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包括:一个目标和三个层次。“一个目标”,即培养一个专业核心能力(指营销实战能力);“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技能层次。
1.基本技能层次培养基本能力。具备政治人文素养、人际沟通与组织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自然科学素养等基本技能是高素质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其胜任市场助理、客户代表等初级岗位的前提。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技能层次设计了寒暑假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假期支农支教活动、日常的社区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掌握如何认识和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发现企业现有产品的不足和寻找尚未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通过广泛的校内社团活动,以及院内、省内甚至全国的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竞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日后从事产品销售和营销策划相关工作的营销专业学生来说,高超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其与客户沟通的基本素质。
2.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专业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最大特点实践性特点,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高低决定了其就业竞争力的大小。所以,学生对一个地区的制造业、销售业、物流业中的典型企业的市场调研、产品销售等营销实践活动要有清晰的了解,这一能力要通过专业认识实习环节来实现。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素质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核心环节,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模拟训练环节和角色扮演训练学生的某些营销技能。
3.综合技能环节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市场营销高级岗位所需的一种革新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市场营销仿真模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参加校内外各种创业竞赛和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等综合技能环节得到锻炼。毕业设计(论文)是对高素质应用型本科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选题、写作和答辩等环节中充分锻炼实践创新能力。采取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基地与校内大学生创业中心顶岗实习的环节,使学生熟悉特定岗位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特定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参加创业大赛与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通过写作创业计划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环节的实施与考核
1.社会调查与实践环节。社会调查与实践是营销专业学生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全面认识社会的重要方法。基本技能环节中制定前两年学生实践训练计划,安排一年级学生参加寒假社会调查、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二年级安排寒假进行专业调查、暑假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就某选题完成调查任务,或者选择一个单位深入下去进行实践体验,结束后撰写实践报告,在新学期开学4周内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答辩,评定成绩,推荐优秀报告。
2.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市场营销学、服务营销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是每门课程选择5-8个典型案例,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大班交流与点评以及分组对抗辩论等形式深入和共享讨论成果;案例讨论的成绩以20%计入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
3.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对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利用培养计划中的半年(甚至一年)时间,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知名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理解论文任务、项目调研、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技术实现等具体要求方面能得到好于或相当于校内毕业设计所能得到的锻炼和提高,而且对于在企业环境下如何系统地进行产品销售能得到亲身体验,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一条龙。毕业设计的考核采用现场答辩与实习表现相结合的5级评价制。
4.市场营销仿真实验环节。为了在校内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锻炼学生根据市场环境运作企业的能力。市场营销仿真实验室配置因纳特市场营销模拟平台,在电脑上全程模拟企业的运转过程,从企业的建立、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和设计、产品促销与销售、企业资金的运用与管理等方面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实战模拟成绩和市场报告核定每个企业的成绩,其中每个学生建立的企业其实战成绩通过企业的资本额、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市场区域和市场份额等指标衡量。
5.创业竞赛环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调查分析专业竞赛等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是锻炼营销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综合实践环节。各项竞赛比赛内容包括写作创业计划书、ERP软件模拟和项目答辩等环节。各团队通过创作计划书,模拟真实企业运行过程,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成员群策群力,锻炼团队合作意识,答辩环节思维缜密,口若悬河,锻炼学生一流表达能力。
1.有突破。由童芳老师指导的胡志扬同学获全国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二等奖,实现了学院在国赛项目上的突破,是学院首个国赛奖项。
2.有提高。由应纯艳、马蕾指导的竞赛团队获“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其中单项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成绩和排名较去年有提升;由严厚雁、张嫒卿老师指导的竞赛团队获“关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其中单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一类竞赛整体有明显提升。
3.有收获。王皓、陈红光、潘笑勤指导的学生获省笔译大赛一等奖3项,何佳指导的学生获省口译大赛一等奖2项,方英姿指导的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一项,另有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不再细述。
4.有期待。“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班、跨境电商“店长班”组班完成,报关工作室建设顺利推进,其中“店长班”暑期即开展业务训练,另两个项目9月份正式启动,各专业将通过这种深层次、常规性的赛教融合进一步提升竞赛成绩;口语大赛、写作大赛等也已进入集训阶段,为下半年比赛做准备。
二、产教融合
1.有深化。国贸专业省级电子商务创新试点项目通过阶段性验收,拨款25万元;梦想实习生第三期招募完成,30名学生将在下学期入住菜鸟,进行一个学期的业务实操;执御公司商品文案翻译持续推进,与《跨境电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进行了融合,翻译数量2.7万余条,横向到款4万余元。
2.有拓展。入选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单位,获批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接洽了金义综保区,暑期将与义乌商务局等共同开展相关调研;对接了永康维森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方捐赠价值3.5万元的跨境电商平台账号供学院使用,免费提供货源和物流资源,组建了“店长班”,聘请了企业骨干为专任导师。
三、课程建设
陈豪的《外贸实务》拟申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吴亚琴的《商务情境英语》已遴选为省第三批在线开放培育课程,骆闻迪的《国际商务管理》上线爱课程平台,李颖完成《综合英语》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建设方案,阿语专业新形态教材《一天一句阿拉伯语》已完成二次校对,预计8月中旬完成教材出版。
四、师资队伍
姚娜获校级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董乓、骆闻迪获校级教学能力竞赛二等奖,同时骆闻迪获校青年教师竞赛二等奖;余燕芳赴埃及亚历山大大学访学,李婷婷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1名教师申报教授,1名教师申报副教授;根据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陈舜孟、施学良列入高级职称人才培养,陈红光、应纯艳列入副高级职称人才培养;朱佩珍、应纯艳担任了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评委。
五、科研工作
李颖申报国家级课题1项,凌镜(2项)、李睿淳、施学良、杨灿申报省部级课题5项;申报厅局级课题8项,其中余燕芳、何雅叶、李颖、何佳4人立项;申报市级课题13项,立项5项。学院专业性公司开学初正式运营,截止目前已完成横向到款9万余元,除协助完成横向到款外,专业公司还可开展教育信息咨询、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图文设计、自费出国留学中介等业务,截止目前,公司收入已达11万余元。
六、双创工作
111个项目报名参加2019年“互联网+”创新创业网评,6个项目报名参加“挑战杯”,2个项目入围“互联网+”创新创业省赛,两个学生创业团队入驻鹿田创业园。
七、创收培训
社会培训质和量较往年同期有提升,截止目前,已开展甘肃通渭职专培训、全国高职高专联盟培训等国家级培训2个,康进慧和童芳完成省级中小学培训2个,中职生国贸提升班、少儿英语培训、开发区村支书培训、B2C及英语四级、口译等技能考证培训顺利完成,正在接洽惠州卫生职院、湖南高职院校教务处长、开发区纪工委、黎明职业大学、嘉职院中层干部培训等项目,预计将在暑期或下学期开展。
八、团学及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