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终身学习论文范文

终身学习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终身学习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终身学习论文

第1篇:终身学习论文范文

高等职业教育应对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传统机制实施“破”与“立”。首先,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调整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内容,以便协调两者的教学目标、教学成果和评价方法。对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职业教育途径选择及优化、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乃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等等都要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调整,最终能够适应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其次,建立“学分银行”。学生通过非学历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如资格证书、结业证书等,不仅在正规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机构中得到认可,还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取代学分资格的确认,即通过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学分成果转化机制,可以直接实现免修对应的课程。

学生通过非学历教育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在学历教育考核中得到承认。参与非学历教育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提升接受教育的人在行业、职业某些特定方面的技能,这种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动力非常强,但是非学历教育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短期性的培训和实训,这样的学习会使获得的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打破了“双轨”的转变可以促进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诚信体系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学历教育本身就很注重知识传播的整体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职业教育的非学历教育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适应专业技能的资格考试,以获取相关证书,缩短“拿证”时间,简化“拿证”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应该鼓励他们参加相对适合的非学历教育,并以此来抵扣相应的学分。

参加短期培训或非学历教育的人主要是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设置相应的标准,将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在职在岗期间的职业经历或工作成果经相应标准检测置换成学分后,可免修相关课程。非学历教育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对象针对性、教学方法灵活性和教学内容实用性的特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相关课程的内容免修与职业成果相互代抵扣的做法有助于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升。实施课程豁免和学分信用转换,体现了职业教育中的知识和经验价值等同原则,同时也反映了教育的价值规律。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在顶岗在岗期间取得成果,如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等,同样是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的智能、体能的综合运用。对此类工作成就的肯定和认可,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中技能的应用和知识的升华。

二、“订单”模式“双证”培养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条件

就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说,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问题比较严峻,另一方面,具备某些专业技能的人才又非常缺乏。面对这样的人才供需结构,高职院校应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按照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重新规划设计职业教育的内容,签订校企合作合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长期合作。高等职业院校不仅仅要为用人单位输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工作人才,还要持续地跟踪每一批量身定做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发展情况,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听取反馈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所谓的“双证书”指的是正式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具备正规学历教育的学历文凭,还要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如电子商务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外语等级证书、数控技术员证书等其他种类的职业资格证书及职业技能证书。这些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是职业教育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真正体现,体现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学历+技能”的本质。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师”团队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前提

培养人才靠教育,强固教育之本靠的是教师。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与建设,尤其是专兼职教师、培训师队伍的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先决条件。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勇于开拓创新、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培训师队伍,因此,需要定期从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聘请专业职业人员和教育专家来充实师资队伍,并通过进修和培训的方式,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高校、研究院和相关企业“回炉”“充电”,使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激励和启发教师自觉地提高自身“双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一种以能力为中心、以满足社会岗位或市场需要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学生不仅要有能胜任某种岗位的职业能力,而且要有团队合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乃至创业能力,这些将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终身学习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实在在学到了知识与技能,学习动力足、动手能力强,拿过来就能用,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学习、持续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2篇:终身学习论文范文

教学方法 文化交际 大学西班牙语

一、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他《语言》一书中写道:“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一个由于自身特征不同而与其他集团分开的集团,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该社会整个文化的基础,文化对语言反过来又起着制约作用。因此,在大学的西班牙语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译这几项基本技能而忽视外语文化教学,在西班牙语的教学中注重文化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西班牙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实践意义

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对文化传授重视不足,历来一说到外语教学,人们往往只谈及语音、语法、词汇知识等语言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纯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的讲授,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不同的语言间的文化差异,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发音准确、语法知识牢固,但是学生往往弄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致使说出来的外语经常令人费解,甚至造成误解。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故而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西班牙语教学从语音、语调、词汇到表达都无处不渗透着异域文化的色彩。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和了解其文化知识的过程,难以想象一个缺乏对异国文化知识背景的人能这一国家进行正常的交往。正如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曾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El abad lo que canta yanta.”这个西班牙语句子,看上去是个很简单的句子,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最著名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一句著名谚语,如果不了解文化上的内涵,而仅是单纯地从语言的角度去理解,也只能懂得句子词汇的表面意义和语言结构,而无法真正了解这句话的意义。

因此,针对当前大学西班牙语教学中重视语法、忽视文化教学的现象,以及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文化休克现象,西语教师要明确地认识到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己任,全面提高西班牙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所以,在西班牙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渗透有着不可低估的实际意义。

三、西班牙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方法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大学西班牙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要攻克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造成的障碍,在大学西班牙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首先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密切联系,对于那些干扰学生交际的文化因素,要详细解释,多做练习,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其次,课堂上文化的导入尽量与学生所学的教材相结合或是教材内容的适度拓展,采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见缝插针地进行文化渗透,从而使语言教学更富吸引力,更加生动实用,也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

1.从词汇入手,努力挖掘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词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般两种语言的常用词汇中意义完全对等的情况比较少见,表面意义对应的词,也许表达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大学西班牙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留意挖掘、搜集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经常对比、归纳和总结这些词汇与我国文化的差异。

举例来说,在动物词汇的文化伴随意义方面,西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就相当明显。猴子在中国文化里颇受青睐,它是聪明伶俐、活泼灵巧、追求自由的象征。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猴也有很高的地位。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猴”与“侯”同音的说法,“侯”为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礼・王制》中记载:“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自此以后,五爵虽有变化,但历代都有侯爵。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秦汉时代的封侯拜将,人们希望加官封侯,于是封侯使“猴”更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中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使得猴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得以大幅提升,而在西班牙语里,猴子则带有“微不足道、滑稽可笑”之意,在与猴子有关的习语里多为贬义。

另外,在颜色词汇的文化附加义方面,两种语言的差异也不小。西班牙语和汉语中对绿色这个色彩词汇在语用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比如,西语中的ponerse verde de envidia翻译成汉语就改变了颜色,意为“害了红眼病”或“眼红”。另外,在西语中的verde还可以用来表示“生的,未煮熟的(专指食物)、不成熟、知识浅薄、缺乏经验”等类似的意思,例如:“Ese baloncestista es bastante joven y está aún un poco verde.”(这个篮球运动员相当年轻,经验还不足)。还有,西语中的“verde”又是还可以表示“风流的,好色的”的意思,例如,“viejo verde”指“老色鬼”,“libros verdes”意为“黄色书籍”。让学生在掌握了西班牙语词汇的特殊文化背景之后,他们对“sangre azul”(贵族血统)、“ponerse rojo”(感到害臊、难堪)、“oveja negra”(害群之马)、“un día de perros”(糟糕的一天)、“comer pavo”(指在舞会上,没有被人邀请跳舞的女人)等词汇也就不难理解了。

2.从西班牙语国家的特有节日入手,进行文化渗透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西语国家大多节日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以西班牙为例,每年约有200多个节日。除了国庆节、元旦、圣诞节、复活节、圣周等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节日。比如在教授《西语国家概况》这门课程时,教材中提到了西班牙世界闻名的两个节日,奔牛节(San Fermín)和西红柿节(Tomatina),这是教师可以把握这一时机,在课堂上通过展示PPT课件和播放在西语网站上下载的与这两个节日相关的新闻报道、广播音频,向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介绍节日的地点、由来和庆祝方式,以及相关词汇表达,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词汇量。

3.对比西汉“熟语”表达差异

西班牙语和汉语中都有相当多的习惯用语、谚语、成语和俗语。西语中的这些语言现象统称“熟语”(modismo)。它们是一个民族特有的历史背景、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心理情绪等的具体反映,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大多语言洗练、寓意深刻,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时一般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大学西班牙语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实例讲授习语的文化背景,并进行适当地知识拓展,逐渐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西班牙语中有大量来自《圣经》和西方神话的词汇,比如“apocalíptico”(取苦难、恐怖之意)、“diluviano”(形容历史久远的事务)。

另外,熟语的产生源于人们的劳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他们常用浅显鲜活、生动简练的语言,高度地阐述了人文习俗、思想好恶,并体现其民族的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因素,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灌输非语言交际知识

人类交际往往强调语言交际,却忽略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非语言交际是人类在语言之外进行交流的所有符号。莫然(Genelle G.Morain)将非语言文化交际分为三类:

人体语:与他人交往时所使用的移动、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目光接触、人体接触、人体距离。

物体语:与他人交际是所使用的标志、图案、实物、服装和个人饰品。

环境语:颜色、亮度、建筑、空间、方向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虽然非语言文化内容不太直观,但它同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容忽视。例如,在一节外教课上,西班牙籍教师在课堂上向一位同学提问,学生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指着自己的太阳穴,表示“他需要想一想,考虑一下”,而西班牙外教却因此而生气了,因为这个手势在西班牙表示“alguien está pasado,loco,ido,chaveta”,即“某人做事情做得过份了或某人丧失理智、疯了”。如果教师在获知这种情况后,能够及时地准备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讲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手势的不同含义,这样既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又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汉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大学教师教授的西班牙语背离了它的文化内涵,就会只剩下一个空壳了。优秀的大学西班牙语教学必须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由始至终地贯穿于外语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西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尽力挖掘教材本身的文化因素,利用各种机会、不拘形式地向学生们灌输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和灵活运用西班牙语。

参考文献:

[1]常世儒.西汉口译实用理论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唐民权.西班牙语习语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孟宪臣.街头西班牙语习语[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8.

[4]孟宪臣.街头西班牙语俚语[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5]赵士钰.汉语西班牙语双语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盛力.西汉翻译教程[M].背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第3篇:终身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德育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3Thisismy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11Whattimedoyougotoschool?该部分学习内容是询问和谈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创设情景,自然启发。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围绕教材的主题,取其精华,精心设问,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得到熏陶。老师和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自然而然的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教育意义,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循序渐进。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他人沟通,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2Isthisyourpencil?其教学核心内容是“确认物主”。在教学中可通过寻找主人的游戏和失物招领等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Haveyoueverpickedupothers’thingsorlostanything?Whatwillyoudowiththesethings?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同时通过与学生讨论问题来培养学生拾金不昧、健康向上的良好品德。

在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1时,针对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实际,如何调整学习方式的问题,在教学中围绕“Howdoyoustudyforatest?”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并写成书面报告,让学生知己知彼、取长补短、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用小组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做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抓住时机,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参与、体验和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的真正统一。新课标在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健康的人格,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抓住时机,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综合语言技能,又能提升道德情感。

1.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教育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引导学生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Teachers’Day.Iamtrulygratefultoyouforwhatyouhavedone.(我深深地感激您所做的一切。)

Thankyouformakinglearningnotadullthingbutagreatjoy.(感谢您使我们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巨大的乐趣。)/Iloveyou,Mum.Youaretheonethatwelovethemost.HaveahappyMother’sDay.(您是我们最爱的人。祝您有一个快乐的母亲节)Onthisdaywehonoryou,dearmother.(亲爱的妈妈,我们向您致敬。)Thankyouforeverythingovertheyears,mom.(妈妈,谢谢您这些年来所做的一切。)/Youarethebestfatherintheworld.ThanksforholdingmyhandwhenIneededit.(谢谢您在我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父母生日时送上一句:Happybirthday!又如在教学单词“should”时,可设计下列问题:①Whatshouldyoudowhensomeoneisintrouble?②Whatshouldwedoinordertomakeourcitymoreandmorebeautiful?学生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同时,既得到了英语口语的锻炼,学生的道德意识也得到升华。

2.文明礼貌教育

在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时,在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礼貌用语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因而要杜绝打架、骂人等不文明行为。如,在教学“Sorry./I’msorry.”时,可针对学生平时出现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体会“Sorry./I’msorry.”的正确使用,同时也让学生从中明辨是非,学到一些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在教“Thankyou./Thanksalot.”时告诉学生:It’sverypolitetosay“Thankyou”or“Thanksalot”whensomeonehelpyou.(当有人帮助了你,说声谢谢是很有礼貌的。)

3.遵章守纪,讲公共道德的教育。

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善良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教must/mustn’t时,紧密结合所学语言项目,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句,让学生自己做出判断后在下列句子加上must/mustn’t,再表达出来:

Finishourhomeworkontime.

Drawonthewall.

Bequietatthelibrary.

Waitwhenthetrafficlightsarered.

Takegoodcareoffollowsandtreesinschool.

Makealotofnoiseinclass.

Spitonthefloor.

完成这一教学活动后,可趁热打铁让学生用must/mustn’t自由发言,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哪些,而哪些是不该做的。此项教学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语言技能,又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树立典范,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他们,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可信,才能接受老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信心较足,学习兴趣较浓,并能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去影响学生,让英语课堂弥漫着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把握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切身的体验去看待问题、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身心方面有所进步。总之,教师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作用,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桂月、金莺主编.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解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44

第4篇:终身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音乐专业课 历史文化 地理文化 宗教文化

音乐是一门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学科,和历史、地理、宗教等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它通常与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密切相关。一直以来,音乐教学都是以教材为主,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思路都是按照教师的套路进行,以至于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发挥,进而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在音乐专业课教学中能够恰如其分地进行文史知识渗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能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在音乐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历史文化

人类社会文明史之所以发展得辉煌灿烂,最大的功臣当属音乐。远古时期,还未形成文字,但大量的神话传说、歌谣通过音乐的方式得以流传下来。我们从“敬天常” 、“总禽兽之极” 和“奋五谷”的优美旋律中,可以了解到人们对农业知识和自然规律的认知。从歌颂夏禹的《大夏》、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中,可以了解到夏商时期的乐舞已从对原始的图腾崇拜转化为对人的颂歌。到了近代,革命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百花齐放,竞相传达着时代的声音。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更能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音乐,真正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

在讲授“美国音乐”时,我们可以先从其历史讲起。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如《2020视野:“豪斯赖特未来音乐教育研讨会”报告》所说:“几个世纪来,庞大的移民已经把美国变成所有工业化国家中多元文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820年到1990年间,逾5000万移民来到这个国家。一个世纪前,移民多来自欧洲,而如今,新移民的大多数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根据人口统计局的最近报告,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美国人将会看到,亚裔、拉美裔、非裔的美国人将成为美国人口的多数。美国的确正在变成一个全球各民族的缩影。”①有了这些历史背景做铺垫,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美国的音乐会风格各异、丰富多彩了。

在讲授音乐作品内涵时,应从从创作者所生活的历史时期讲起。因为,创作者的音乐风格与其所处历史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有相当多的音乐作品都是在表现创作者所处历史时期的心理状态或是该时期的历史事件。如,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之所以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那是因为他在创作这首小夜曲时事业处于高峰期,心情很不错。而《g小调第40号交响曲》之所以充满着悲切、愁苦,是因为那个时候他的妻子身患重病却无钱医治,孩子嗷嗷待哺却买不起面包,希望朋友伸出援手却被弃之不顾。在欣赏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的作品时,亦可先从他创作生涯的两个时期讲起。他在华沙时期的作品曲调明朗欢快,赋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他在巴黎时期的作品大多充斥着浓郁的爱国之情,那是因为法国七月革命后波兰处于被外国势力瓜分的悲惨情境,所以他的《d小调前奏曲》(1831)和《c小调练习曲》(又被称为《革命练习曲》(1831)均充满着激愤和深深的悲痛之情。

此外,我国的很多音乐作品也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着重介绍一下。如,《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的国歌,从三岁孩童到鬓白老人,没有不会唱的。但是会唱不代表能够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而不能真正理解音乐内涵,就背离了音乐欣赏的本质。所以,在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重点介绍其历史背景。如,它创作于1935年,是时中华民族处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原本是著名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红遍全国,被喻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号角。有了这些了解,学生们在欣赏歌曲的时候,一定会更加真切地体会到那份拳拳的爱国之情。

在欣赏音乐作品《松花江上》时,可以以其创作者张寒晖所处的历史背景为切点,导入音乐。该曲创作于1936年,那时被驱赶到“剿共”第一线的东北军,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反而要为内战做炮灰,携家带小,流亡关内。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张寒晖,对这种惨景可以说是耳濡目染,于是便谱写了这首声名远播的独唱歌曲。在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后,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倾述性的音调会贯穿全曲,为什么旋律以反复咏唱、环回萦绕的方式缓缓展开,为什么感人肺腑的旋律中蕴藏着抗争的力量。

二、在音乐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地理文化

“特定地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下来并进而发展生产的先决条件,也是产生和形成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础。”②正如美国的爱尔乌德在其著作《文化进化论》中所说:“人类的文化,如树上的果实一样,是依照气候和地理条件而产生的。地理环境对于文化之起源和进化,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山歌、牧歌、田歌中地域性特色尤为突出。山歌的形成与高原和山地息息相关。北方太行山以西的的西北高原地区(黄土高原、青海高原、陇东高原等)就流传着很多的山歌体裁。这些地区大多沟壑纵横,人烟稀少,交通也很不便利。于是,常年“赶脚”的汉子便用山歌的形式驱赶孤寂。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西北高原特有的苍茫和空旷,也能体会到歌唱者内心的凄凉和深沉。牧歌因产生于宽广辽阔的草原地区,因此其音乐具备舒展、悠长、宽广的特点。田歌流行的主要区域为我国的稻作区,而稻作区的划分取决于气候条件和地理纬度等因素。所以,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融入相应的地理知识来扩大学生感悟音乐的空间。如,在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可以先从内蒙古的地理特征说起,其后分析内蒙民歌中高亢、悠扬、抒情、旋律优美等特点,最后再让学生聆听音乐,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的歌声响起,深远的意境一下就进入了学生的脑海,顿时就让人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仿佛看到了那漂浮在天边的朵朵白云和奔驰在茫茫草原上的骏马,同时也聆听到了牧羊人的心声。

在欣赏德奥音乐作品时,同样有必要从“音乐地理学”的角度去审视音乐。莫扎特的音乐会让我们联想到温和的气候;联想到阿尔卑斯山顶的皑皑白雪;联想到古老的乡村教堂、遍布山坡的葡萄园、巍峨雄壮的城堡、以及河沿岸的牧场、山谷等等,而《蓝色多瑙河》的节奏和旋律,会不由自主地把我们带到风景秀美的多瑙河畔。此外,还有很多音乐具备地理的特质,如欣赏柴可夫斯基、鲍罗丁和格林卡这些音乐家的作品时,我们有必要去领略一下伏尔加河、涅瓦河、顿河大草原的风景;欣赏阿拉伯音乐和印度音乐时,有必要探寻一下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的地域特点;欣赏埃及、阿尔及利亚、新疆维吾尔等地的音乐时,有必要先学习一下沙漠地貌学。

三、在音乐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宗教文化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宗教的传播往往要求融入一定的艺术形式。音乐作为艺术形式中最显现、最活跃的元素之一,故而成为宣传宗教教义和表达信仰的主要手段。同时,宗教活动与音乐表现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之处。如,灵魂的升华,情感体验的深入、想象力的无限扩展等。对于这一点,中国台湾的佛教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释昭慧在《从非乐思想到音声佛事》中有过论述:“在宗教领域里,音乐的用途更是重要。它除了有祭祀祝赞的仪式功能外,更有增加精神上的敬虔与专注的作用,使人沉浸在光明祥瑞、庄严萧穆、清净安宁的宗教气氛之中,收摄浮躁涣散的心神,而引发一些特殊的宗教经验。”③

音乐在印度被认为是“与神灵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大多数的印度学者认为,印度的音乐源于宗教。也就是说,印度的音乐来源于歌唱《婆摩吠陀》的赞美诗及与之有关的宗教活动。最有利的表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核心—“拉格”的源泉之一就是古老的“吠陀”音乐。因此,印度的音乐文化及音乐活动都与宗教联系密切或者直接服务于宗教。在我国,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诸多佛教活动都需要音乐的参与。道教作为我国的本土宗教,亦是把音乐巧妙的运用到其宗教仪式上。

宗教音乐虽非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头戏,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很多著名的音乐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于宗教,更有一些作品是为宗教而作。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某一时期的宗教音乐来分析该时期音乐的特点。如,通过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来探寻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通过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纳尔逊弥撒曲》、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的《安魂弥撒曲》以及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庄严弥撒曲》来分析古典时期音乐的特点;通过弗朗茨·舒伯特的《圣母颂》和安东·布鲁克纳的《启示交响曲》来总结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等等。

注释:

①Chfford K.Madsen主编,Carlesta Elliott Spearman:《2020视野:“豪斯赖特未来音乐教育研讨会”报告》,《社会变迁和科技更新将怎样影响未来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家全国大会MENC出版,2000年。

第5篇:终身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人文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高校学生 培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06-01

当前一段时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普遍欠佳,大学生在接受此教育时,往往遇有困境,要切实改变这一局面,就应充分地挖掘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创新思政理论教育的内容。本文通过论述思政理论教育中培养、塑造人文精神的必要性,系统阐明在这项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对策。

1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在高校中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阶段越来越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纵观当今社会,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已经迈向了攻坚期,三十余年的改革造就了今天中国的辉煌蓝图,然而,还需清醒地看到,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不深入、不彻底、不扎实,我国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对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袭与渗透,表现在广大青年人、特别是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在其身上往往缺乏人文精神的理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我膨胀等不良价值倾向越来越多的在大学生中间暴露出来,这与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初衷与目标均是相背离的,同时,也不利于青年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

针对大学生在成长、学习环节中存在的种种不利于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缺陷,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则可行之有效的弥补这些不足。首先,思政理论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矫正偏离时展的价值观和不良人生观,重塑健全、完善的人格;其次,学生们经由思政理论教育的洗礼,会促使心理获得有效地调整,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养成做事、做人守规矩、讲原则的习惯,提升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思政理论教育还为大学生培养人文精神提出了基本准则、方向与路径,然而,学生人文精神是否具备则是衡量大学思政理论教育成败的试金石,人文精神的基本要义——崇高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思想情操也是思政理论教育所重点推崇并培养的精神,由此表明,思政理论教育的有效开展不单单会弥补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更能助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使每一位高校青年一生受用。

2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对策

2.1借由先进人物的事迹及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提升自身素养

榜样的力量从来都是无穷的,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教师应不间断的给学生补充高尚人物所走过的辉煌人生历程,促使大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心理感应,以期能以崇高的精神力量净化心灵的“阴暗面”,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深刻地理解和懂得今天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在微观层面上,教师在课堂上应着重给学生补充本高校内先进工作者的事迹,促使学生在日常中多观察、多了解、多思考,通过学习模范身上的可贵品德与高尚精神,以此激活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还可尝试介绍周围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先进案例,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实例,学生们会更快地引发心灵共鸣,进而将健康的、进步的、纯净的人文精神逐步转化为自身的内在气质。

2.2转变教育模式,构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引领学生完善人格

思政理论教育必须尽快地转变教育模式,改变教师过去“一言堂”的课堂局面,充分将课堂教育的主导权“移交”给学生。这样一来,大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极大的自,会更进一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营造和谐、平等、民主、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们也会彻底转变观念,由过去“对思政教育厌倦”变为如今“愿意接受思政理论教育”。

在思政理论教育过程中,教师可充当一个引导者,而学生们则是整个课堂的主人公。教师要大胆破除灌输式的教学套路,让探究性学习成为教学的“调剂品”。一般而言,教师先布置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力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尽快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人文精神。依靠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疑问迎刃而解,每一位学生会深刻地意识到待人接物时,只有秉持真诚、积极、友善、团结的原则,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进而使人文精神真正在教育全过程中大放异彩。

2.3落实生本教育的理念,推动人文精神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得以落实

“生本教育”也就是以学生为“根本”,教师在开展思政理论时,需加强人文关怀,经常了解学习、生活有困难、急需帮助的学生,为其送去温暖,给所有学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在教育时,教师应本着“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原则,讲述理论、列举案例时可顾及到学生们的兴趣,以便于满足大学生强烈地内心需求,切实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重新定位师生的角色,打造亲切、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扬人文精神的巨大价值,使得每一位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也实现了对自我的教育,当人文精神的观念真正深入每一位学生内心之时,大家便会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贯彻、落实。

第6篇:终身学习论文范文

1、教师招考教育写作类型

议论文、记叙文、夹叙夹议文,以议论文为主

2、议论文的分类

(1) 证明文

(2) 阐明文

3、证明文的结构

(1) 基本方法:是什么(引论,提出问题)----为什么(本论,分析问题)---怎么办(可以

是本论部分,可以是结论部分---解决问题)----结论

(2) 基本结构:列举法、总分法、纵深开掘法、正反对比法。

4、阐明文的结构

明确主题------解说主题------收束主题

5、证明文的论点提炼

(1) 题目要先声夺人

(2) 概述性语言来摆明观点

(3) 关注热点

(4) 哲学的思维

(5) 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

6、阐明文的分论点设置

并列式,层递式

7、语言锤炼

8、记叙文的写法

(1)切题(2)线索明(3)语言美(4)关键句(5)叙述动人

9、夹叙夹议文的写法

(1)比例,以叙为主,以议为辅

(2)叙述要精练不同于记叙文的生动详实

(3)议论要精辟,不同于议论文的长论

(4)主题要鲜明,观点要明确

教育写作小技巧

教育写作考前练习题目:

1.新时期学雷锋2.师爱,师生关系3.素质教育4.德育

5.教师专业发展6.宽容7.教学(如生成性,民主)

8.培养学生的好奇心9.慢慢做教育10.快乐学习

11.教师的终身学习12.爱与尊重,赏识教育

如何拟题

一.比喻式:赏识,教育的阳光(洒向学生心灵的阳光)

宽容,教育的底色

二.倡导呼吁式

把自由还给孩子

让爱渗透教育

让雷锋精神永驻校园

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呵护学生智慧的火花

找回失落的好奇心

三.关系式:论终身学习与教师职业发展

四.化用名言、俗语式

“高能”方得高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爱之深,请宽容

长善救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让学习“随心所欲”

写作技巧

1.事例后,一定要归纳,点论点,做到有放有收

2.在每段之前最好点名段意,尤其是写“为什么”时,令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3.可以适当进行反面论证或正反辩证地看待问题。

第7篇:终身学习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导向。也将成为2l世纪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文章阐述了终身学习的定义和特征,概述了终身学习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论述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一、终身学习的定义及特征

终身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关于终身学习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组织对其解释也不尽相同。最具权威的“终身学习”定义,是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采纳的终身学习定义:“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偷快地应用它们。”

从众多的理解和定义中可以归纳出终身学习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连续性。终身学习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包括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

第二,多元整合性。终身学习不仅是纵向地贯穿人的一生,而且也是横向地贯穿于学习的各个层面、各个空间,是学校学习、家庭学习、社会学习及其它场合学习的统一,是立体的多元的整合。

第三,目的性。终身学习强调个体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即有需求、有意识的学习更有价值,是个体有意安排的。

第四,公平性。学习不再是部分人的特权,而成为人们普遍的权利。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应保障这一基本权利的实施。

第五,开放性。终身学习强调除学校以外的非正规情境中学习的重要性。不仅拓展了学习内容的范畴与时空范畴,同时强调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整合。

第六,主体性。终身学习强调个体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它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

二、终身学习能力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能力是调用知识、运用智力、借用技能,顺利完成某种实践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终身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终身学习活动效率,使终身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分析,终身学习能力是指今后社会所需求的素质和能力。即在激烈变化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从学校教育的观点分析,终身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第一,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独立获取新知识,不断调节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能力,是个体获得成功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

第二,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人随外界环境和时代变迁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交往范围、思维习惯、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指的是积极的适应能力。

第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

第四,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的能力。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的能力就是指个体运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存储、处理、传递、应用的能力。

第五,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主要是一种社会活动能力。它包括计划、决策、协调、合作、交往等多种能力。

第六,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指完成学习活动、专业训练和生产实践中各种智力的、技巧的具体运作能力,它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现代科学上许多重大突破都得益于高超的实验技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手脑并用、体智结合的人才。

第七,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借助各种形式,如语言、文字、图表、数理符号等交流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本领,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图表表达能力和数据表达能力等。

第八,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指善于独立思想,敢于提出新间题、设想新方案、作出新创造的能力。它是智力效能的最高表现,是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度结合。

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第一,适应性原则。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学科和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以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来衡量。要使学生能够对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就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立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如果不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可能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需要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脱离时展的潮流,从而难以适应社会。因此,学校教育应坚持适应性原则,善于把社会需要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正确确定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第二,前瞻性原则。教育工作者要对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一个基本正确的预测和判断,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在信息社会,知识的发展、社会的变化都是以加速度的方式发生的。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看到眼前的一些问题、工作岗位、就业门路等,这样当学生毕业时,尽管自己的学习目标按计划圆满的实现了,但时过境迁,社会需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时,应有长远的眼光,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前瞻性。

第三,超越性原则。一个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决心克服这些缺点,才可能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如果认为自己现在的情况非常完美,当然也就觉得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也就不可能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在科技、社会、经济和人类都处于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第四,方法性原则。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成功地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品德等转化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而且要成功地做到由教向学的过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一种“自充电”系统,使教学最终达到“不教之境”。

第8篇:终身学习论文范文

会计这个职业对于每一个行业来说,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那么会计论文致谢大家是否同样熟知呢?如果还对论文有疑点或者不太会的话,就来看看今天小编的分享吧。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会计论文致谢范文,欢迎阅读!

挥笔行文至此,我的论文写作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在大学的四年本科学习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我衷心的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并对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同学、亲人以及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最尊敬的论文指导老师。在本科论文协作期间的研究和学习中,老师以其严肃的研究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激励和感染了我,他谨慎的做事态度也将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定稿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四年来,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予以关怀点拨,他以博大的胸襟包容我、鼓励我,让我感受到师生情谊的无私和伟大,在此谨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论文致谢BR>感谢某某等同学,他们在这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给予我很好的建议和极大的帮助,我至今铭记在心。另外,特别要感谢的是某同学,她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肩负着班级工作,为同学们的顺利毕业付出了许多时间和心力。

感谢我的舍友,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及了我很多关心和帮助。感谢等同学,他们使我这四年的本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第9篇:终身学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教务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4-0785-05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felong Learning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WU Qing-er, MEI Bing-fu, GUAN Chao-yao

(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91, China)

Abstract: Accompanying with the increasing expans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odels for the credit bank system, academic management tasks within the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have been much more strenuous and arduou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management system in traditional 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 a brandnew academic management system associated with lifelong learning setup has been designed. It can not only achieve seamless connection, data exchange and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between academic education and nonacademic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but realize scientificit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learners’ self-management in learning. In addition, it can ease the educational adminstrators’ working pressure, and therefor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can be promoted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 lifelong learning; credit bank;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必须坚持教育的改革开放,努力改革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学和方法,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勇于创新,敢于实验,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在终身教育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将有效推进教育创新,完善学习者自主学习,满足各类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要。在建立一个终身学习体系的同时,需要构建一个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终身教育教务管理平台,将有助于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帮助学习者实现自我学习管理,保证学习者在一生中任何时间、任何阶段都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记录,也将有助于管理决策层通过该系统及时掌握有价值的决策数据信息,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

1 终身学习体系教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我校承担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教育重任,大力发展远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学校依托与企业合作的广州远程教育中心,构建了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成功开展了广州公务员网络大学堂、广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广州职工教育网、广州八一远程教育学院、广州残疾人教育培训等30多个网络学习项目,可满足100万人同时在网学习,远程继续教育年培训量达170多万人次,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终身学习体系,为广州建设学习型城市和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宝贵经验和成功范式。

同时,我校为大力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引导企业初级管理者开阔眼界、储备知识、优化初级管理者队伍结构,提高初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广州市总工会和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依托广州职工教育网开展了非学历教育培训。2011年该培训项目获得了职工的广泛好评,参训职工学员一致认为其学习方式灵活且教学内容实用,通过学习掌握了许多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也享受到学习中的乐趣,并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积极报读我校的学历教育,因此解决成人在职学习的工学矛盾,减轻学员的负担,在非学历教育培训课程与我校学历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尽量保持互通性,搭建符合教育规律的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学分互认体系是迫切需要。

终身学习体系中的学习者,其学习类别、内容、方式、时间等多样化,教学体制复杂,必然出现教学、学籍和成绩管理等信息量庞大和复杂的情况,根据以上分析,现阶段已有的教务管理系统由于其自身的开发内容和结构与终身学习体系不是完全的适应,其所具有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容易产生了一系列的修改、更新、维护的问题。

2 系统设计思想

终身学习体系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学籍系统和成绩系统的实现实行全新的设计方法,采用相对比较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构建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简单实用、易扩展、各组成部分模块化,并且相互之间松散耦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智力、技能培养的综合,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因此,终身学习体系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对教育体系的各阶段的管理,既要对学校教育等正规教育进行管理,又要对社会教育等非正规教育进行管理。

因此,在设计理念上就要在学分银行中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使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课程的学分智能识别和自动替换、互认,为学习者提供查询、自我学习管理等服务,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提供一种非常方便的学习和管理成绩的模式。

3 系统开发与功能实现

系统的体系结构由7个子模块组成,包括:学生报名管理模块、缴费确认管理模块、学分银行管理模块、课程超市管理模块、考评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系统管理等,如图1所示。

3.1学生报名管理模块

学生报名管理模块分为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包括注册登录、网上报名、资格审查、招生管理、考试报名五个部分,通过数据接口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前台管理主要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登记、审核和管理,学号查询、录入培训报名信息、考试报名等;后台管理主要实现对报名信息进行审核、信息和管理、提供数据下载、学号生成、审核考试报名信息、提供准考证打印、及管理员的相关操作等功能,该模块的数据被缴费确认子系统实时调用。

通过报名管理模块,学习者可以通过注册进入报名系统,独立完成网上报名、上传照片、打印学员登记表、根据报名编号网上缴费。管理员可通过平成对学员资格审查、上报数据、为学习者生成学号、分配课程等功能,如图2所示。

3.2 缴费确认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使用者为财务管理用户组和培训项目管理组。两部分采用独立的认证方式,两个用户组中的每个用户具有唯一的登录密码和缴费确认密匙,为系统提供双重保证。财务管理用户组具备基础信息设置、应收标准设置、收费业务管理、为学员确认缴费票据打印等功能,培训项目管理用户组的权限包括对当前报名情况、学员信息、学员照片的管理等功能。同时该模块还为用户提供强大的查询和统计功能,以满足包括学习者用户和管理用户等多角度、多口径的统计需求。

3.3 学分银行管理模块

学分银行是一家存储、整合学习经历的“另类”银行。学分分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文化休闲教育三类。每位学习者可在学分银行网站上申请开户,即可拥有个人终身学习账户,用以记录学习经历和课程学分。“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从固定学习制改变为弹性学习制,允许学生不按常规的学期时间进行学习,就像银行存款的零存整取一样,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中断。同时,学分银行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学分记录学生参加各类型学习的经历和成果,并根据不同类型教育的质量标准对学习成果进行认定和转换。对记录在“学分账户”上的各类学习成果,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不同类型教育的质量标准去兑换所需的课程(学分)或证书。

学分银行管理模块基于学分制的管理,通过学分记录学生参加各种类型学习的经历和成果,客观反映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成效,并根据不同教育类型的质量标准对学习成果进行认定和转换。起到鼓励和指引广大学习者参加各种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实现技能和学历的双提升。

3.4 课程超市管理模块

在课程超市管理模块中,主要是借鉴“超市”的运行模式,在系统中,建立起存储课程的数据库,建立课程模块,根据课程“入库”标准,验收课程,按照课程的性质、类别和内涵进行分类,建造存放不同类别课程的“货架”,实现课程建设和管理的有序,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选课需求,为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也为对课程进行宏观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依据。

类似于超市的逻辑设计数据模型如下:

课程超市是以课程为基本单元,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发展需要、按照课程的性质、目标与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建立课程结构,通过科学的课程管理,以 “配餐”和 “点菜”等方式,给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一份个性化的课表,从而满足不同的发展需求,实现的界面如图6。

3.5 考评管理模块

考核评价管理模块主要用于作业提交、作业批改、论文上传、考核结果的确认、合格证书的打印等功能。根据教师设定的作业、论文指标进行自动识别,并生成评价。学习者在完成学习、按照要求上传作业和论文,教师评审后,直接查询到本课程的学习评价。考评管理模块可以划分为:登录管理、审阅评价、后台管理等三个小模块。

审阅评价这个流程中,教师对学生上传的作业依据评价体系给出批改,电脑自动将各项批阅结果统计整理,教师根据反馈结果对学生进行点评,并反馈给学生,还可以将批改结果保存起来,进行累积记录,这种数据将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这种先进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后台管理主要是管理员负责。对教师评分表的动态管理,不同作业给出不同的评价体系。学生作业的动态管理,学习结束之后,学生需要上传自己的作业。教师还可以实现查询、统计、分析的功能,方便地查询某个学生某个的作业完成,如各项得分、总分、上交作业时间等,以便于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

按照考评管理模块的功能分析,数据库中应该包含如下的数据表:学生表(Stu_form),教师表(Tea_form), 管理员表(Adm_form),作业表(Assign_form),评审表(Evalua_form),评审信息表(Infor_form)等。

3.6 成绩管理模块

成绩管理模块由三大功能组成:学生成绩查询;教师成绩的登记;管理员维护,如下图所示。

它的主要功能是方便学生查看自己的成绩,以及教师进行管理、维护成绩等提供一系列的操作。实现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流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减少人力财力的投资。

教师管理主要的功能包括:成绩录入,按照学生的姓名与学号和课程号,输入各课程成绩或者进行成绩修改。

管理员维护功能包括:人员信息管理;成绩管理;课程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等。

面向学生的是成绩查询功能,学生登陆后,进入成绩查询界面,输入课程名,即可查询成绩和浏览个人信息。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终身学习体系教务管理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分析,在本单位教务处和广州市远程教育中心等单位的协助下,在多部门、不同岗位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下,终于能够完成,它借鉴了学校的传统学历教育管理系统,也借鉴了远程教育中心的非学历教育管理系统,可以说是两套系统的融合和优化,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能通过该系统提供多层次的教务信息服务和先进实用的操作手段,可满足各类部门对终身学习体系教务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将对终身学习体系的发展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终身教育的开展、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对终身学习体系教务管理系统也会不断的提出新的需求或补充,以后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本系统将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邹显春,黄敏,李莉.基于WEB的教学辅助平台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34):200-202.

[2] 钟伟.管理信息系统[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