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学困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使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具有良好的语文积淀,为其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生字、课文的学习会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一些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的缺乏等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率较低,甚至会出现厌学的现象,这便造成了学困生的产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给予语文学困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引导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小学生在入学前的所面临的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小学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样的,具体而言,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庭是小学语文学困生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困生在其婴幼儿时期的语文发展水平就相对较慢,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一些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的照顾湘桂较少,沟通的时间也是比较少的,从而使得孩子形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此外,一些家长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也没有充分的指导和移到,从而使得孩子形成了其自己的语言构建习惯。还有一些孩子在幼儿时期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到那时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关爱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孩子对于拼音的掌握等缺乏兴趣或者产生畏惧的情绪,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学校因素也是语文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年级时,学生的语文差异相对较少,但是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欠缺以及语文学习环境的不完善等都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而相对的忽略学生兴趣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使得一些学生逐渐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困生便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最后,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学困生产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困生的产生。此外,学生的记忆力相对较差、识字上的一些障碍等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智力因素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这种智力因素相对于学生因胆怯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解决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有效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注重对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小学语文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基本上是课堂不专心听讲、作业无法及时完成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在日常学习中的进步,不要因为教师的评价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对于一些活泼好动但是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指导,通过教师的谈话等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其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成绩。
第二,以激励机制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应用激励机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使其能够对语文学习更具兴趣。对于学困生,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对其课上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使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第三,以家校合作来改善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家庭教育的情况等,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此外,该种家校合作也使家长更好的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能够增加彼此的交流合作。教师对家长的家庭教学给予有益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来提高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强化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创新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困生的转化还应该注重教学措施的不断创新应用,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有益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分组教学,使学困生与语文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帮带组合,通过小组学习来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内部的交流,增加学生间的写作,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教学中,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便利条件,为学生创设一种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其发觉语文学习的乐趣,并且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语:小学语文学困生的产生与其家庭环境、学校以及个人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将其转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通过激励教学以及家校合作的开展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互助学习,使学困生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从而实现其语文学习的有效逆转。
参考文献:
[1]蒋美红.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方法初探[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22)
[2]巴哈尔・切肯.浅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方法[J].新课程(教师版),2010(6)
[3]罗家英.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方法[J].读写算(教研版),2013(13)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73-01
语文作为母语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它有具有工具性的学科功能。因此,语文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在数语外的三大主科中语文应该是成为重中之重。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生活中,有一些学生他们却对语文有所忽视,导致基础薄弱,长此以往出现了不喜欢学习语文,更对语文失去了信心,或是不善于积累和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而造成诸多的知识漏洞,久而久之,便逐渐成为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被老师们认为“朽木不可雕”,因此多数老师对他们也失去了提高语文水平的信心。他们自然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学困生了。那么,如何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呢,成为当前广大语文教师的重点难题。笔者参加了科研课题“提高学困生对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通过研究感觉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困难,提高他们学习语文兴趣有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使语文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谈谈这一问题的尝试体会。
一、营造氛围,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要要从兴趣入手,只有他们对语文感兴趣了,他们也就会学习语文了,只有他们去用心学习,成绩就会提高,也就会改变学习语文困难的局面。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待语文学困生的态度,将他们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补习,极大地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了厌烦和逆反心理,最后结果是适得其反,学生的语文成绩恰恰下降了。教师对他们的作用与他们的成长需求背道而驰。因而,必须将“语文学困生”与优等生同等对待,并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落到实处。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民主学习氛围,提高创新意识。创设民主学习氛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设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苏联教育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课堂上语文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极少得到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关注,因此语文学困生掌握新知识的速度较其他同学慢,反应、语言表达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学。久而久之,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创设良好的民主学习氛围,呵护学困生的点滴上进心相当重要,这是促使语文学困生取得进步的关键。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具有民主的教学态度,热爱学生的情感,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往,充分信任、尊重学生,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如在讲《趵突泉》一课时,我运用影视手段展示的一幅幅画面,播放优美的音乐与课文内容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得到了更加真实的感受。钓突泉美丽的景色把学生带入清新亮丽的世界中。那向外喷涌的泉水仿佛触手可及,给学生创造了极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而学生的心情也仿佛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在情境中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到充满生命活力,充满创造激情。在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手段充分展现师生其乐共享的人际情境,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形成一种亲切、愉快、智慧勃勃向上的课堂氛围。
二、心理帮教,树立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中说:“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处于懵懂的、可塑的阶段,他们需要关怀与尊重,信任与鞭策。特别是学困生,他们身临困境,受人鄙视,缺乏自信心,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敌意。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把激励带进课堂,以此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
对待学困生,应因人而宜,适当给他们降低教学要求,并制定出“学困生分层目标评价细则”,然后和他们作出一天、一周、一月的约定,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向成功目标,继而争星脱困,让他们建立起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老师在平时课余时间必须做个有心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的辅导,从最基础的专项训练开始入手,一点一滴地帮他们补起来,并在教学中对他们不讥不讽、不舍不弃,对其抱以爱心、耐心、用心的态度。鼓起语文学困生的勇气,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语文学困生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其中,不少有难言之隐,他们往往自卑、自暴自弃、厌学,对教师不信任、畏惧。
所以,老师就不能动辄呵斥、体罚,应当循循善诱,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他们多谈心,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三、课堂教学,倾向学困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转化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存在以及日益增加的课程难度,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而学困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教育的整体性,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这样注重基础积累的科目中,课堂两极化的分布很容易影响整体的授课效率。因此,搞清楚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学困生的成因并探索其转化策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未来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学困生产生原因
在面对相同的授课进度以及课堂开展时,学生之间不同的个体特征以及对于相同知识体系不同的反馈能力都会造成学生之间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探究如何高效科学地转化学困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一个清晰认识。
1.学习能力不够
随着课程进度的展开,小学语文在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教材深度存在着一定差异,尤其在面对需要丰厚积累的阅读能力学习与写作能力学习时,先天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往往会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的情况。久而久之,没有高效学习能力作为保障的学生就容易在年级更迭、教材替换的节点上成为学困生。而低效率的学习又使这些学生在后期的再学习与复习阶段很难弥补之前学习所产生的漏洞,从而失去了自我转化的机会。
2.学习习惯不好
学困生的普遍特点就是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作业完成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较差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最基础的课堂学习中,学困生会出现课前准备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主动性差的现象,造成自己在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课堂学习阶段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困生的不良习惯还会表现在习题训练与考试中,他们不具备良好的审题习惯与习题技巧,面对在知识储备以内的测验时,也往往拿不到应该拿到的所有分数。
3.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课外拓展的原始动力,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造成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后劲。因此学困生另外的一个产生原因就是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更加深层次的影响就是使学生过于放松对于自我的要求,纪律上懈怠,学习上滞后,对语文科目的认识也不深入,面对语文特有的抽象性内容,思维广度还有严密完整的逻辑性没有心理准备,从而经不起学习过程中的挫折,遇到问题就选择放弃,并出现畏惧心理。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的几点学困生成因,我们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帮助小学语文教育阶段的一线教师团体解决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1.差异化教学
面对拥有不同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先天具备的学习能力差异往往难以在后天的培养上做到有效弥补。因此,需要老师与学校开展适合不同情况的差异性教学模式来弥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追求纪律性与统一性,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造成了学生之间学习效果的天壤之别,所以,需要在课堂中设立阶段性的教育目标进行层次化的差异性教育。充分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节奏,允许部分基础扎实,学习吸收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而面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时,就需要制订阶梯形的学习计划,妥善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往往对于外部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加强学困生的心理干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根据班级中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情景教学等不同的手段来增强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兴趣的诱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力,从而可以自主地进行学困生转化。
综上所述,学困生转化已经是现代教育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希望通过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一些参考。而我们针对实际的学困生转化问题所提出的策略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团队,促进小学语文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索朗卓嘎.学困生在小学语文中的成因和转化策略分析[J].科学导报,2015(9):361.
一、农村语文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为了能够很好地转化教育学困生,笔者将自己所带班级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研究,在调查中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学困生对语文学习没有自信,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在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我们的语文学困生的不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书写潦草、书写速度慢、作业拖拉、作业质量糟糕,很多题目教师在黑板上一板一眼地强调了,轮到自己做作业时仍然错误百出。长此以往,更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学困生就这样形成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注意力转移,受外界干扰大,爱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动作,干一些破坏良好课堂秩序的事情,例如,看课外书、传纸条、投纸弹、睡觉、说话等一些与语文内容无关的事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这些语文学困生是非辨别能力差,认为学习与自己无关,根本不管老师和家长的良言苦劝,上课时思想不能集中在学习上。这部分语文学困生语文能力低下,在课堂上喜欢当观众,当其他学生激烈地学习语文,谈论语文问题,探究语文奥秘时,他们则与世无争。
二、农村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在广大农村,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科学有效的辅导,学生作业时只问做完了没有,至于作业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根本无人问津,实际上是没有能力过问。再一个方面就是农村的家长由于家务忙,常年忙于农事,不能主动地与学校老师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学生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失衡。还有一个方面就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我们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我们一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并且人数越来越多,这样就导致有很多的未成年孩子留在家里成了留守儿童,这样的群体在我们农村越来越多,这部分特殊的社会群体不可小视,这部分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关乎到民族的未来,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也可能是亲朋好友,也有可能是哥哥姐姐,这些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是缺失的,这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亲长期不在身边,造成了亲情的缺失,管理疏松,要求不严格,学习成绩低下。
有一部分老师很少对语文学困生进行赞扬、鼓励等正确性的评价。这对学生的学习起了消极作用,有的学生就因为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老师,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消极情绪。由于自己没有明确的语文学习目标和端正的语文学习态度,这部分学困生在小学语文成绩一直不乐观,到了小学,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内容的增多,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了一种恐惧感,自身存在严重的自卑感,经常自暴自弃,经常逃学。久而久之,成为语文学困生。他们没有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不知道语文课堂之前该怎样预习,上语文课时怎样听讲,上完语文课之后怎样巩固复习,加深记忆。结题时不会思考,不会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知识,不会变通,不会归纳总结。
三、农村语文学困生转化教育措施
农村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分析教育转化每一位学困生,只要有进步,我们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关注每一位学困生的点点滴滴的微小进步和变化,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放大这些闪光点,引导学困生,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老师在挖掘他的闪光点,老师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困生 自信心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困生对学习语文存在惧怕的心理,他们害怕写做作文,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缺乏自信的学困生往往对自己作出过低的评价,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斗志和恒心,将自身特有的潜质和亮点无情扼杀,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试想,一个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一个极少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孩子,怎么可能在长大以后,有一个“自信”的形象、良好的心理素质呢?所以在当前充满机遇、挑战、竞争的社会,自信已经成为今日小学生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是笔者针对以上情况展开的调查、分析及实施相应、有效的培养策略。
二、分析缺乏自信的原因
1.来自学校教育的原因。访谈中发现许多教师对小有错误的学困生进行体罚、训斥甚至侮辱,而对他们的进步与创新往往视而不见,随着年级的增长,他(她)们的成绩排名逐年下降,考试失败的频率逐步增高,受到的冷遇渐趋严重,以致仅有的自信和学习热情也遭摧残与扼杀,至中高年级对某科(语文或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甚至厌烦情绪,因而学习的困难随之增大以致难以克服。教育的失败还表现在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2.来自家庭的原因。有些学困生的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少和孩子沟通。当孩子成绩下降就没有好好分析原因倾听孩子的苦衷,就打或骂。这样就造成这些孩子不爱跟大人沟通形成性格孤僻,在自身的发展中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出现盲目性、妥协性,使自己优势和强项被禁锢、埋没,难以充分发挥。还有一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 孩子经常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被父母骂做“笨蛋”或“傻瓜”,缺乏成功的体验,从而极易导致自卑。
3.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这是学生缺乏自信的内因,指学生不能正确审视自己,对自身的强项和特长、劣势和短处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老是感到“技不如人”,有自卑和压抑的感觉。
三、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的对策
1.充分运用表扬艺术, 让学生在支持鼓励中赏识自我找回自信。关于表扬,我们应该注意要中肯、适度,要注意时间、场合,对有骄傲情绪的孩子应适当减少表扬的频率,提高要求;对缺乏自信、有自卑感的学生要通过肯定点滴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要讲究表扬的方式、方法,口头表扬、手势动作表扬、书信表扬、庆贺式表扬、物质鼓励、外出游玩等都应该成为表扬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要视学生的特点和表扬内容而定。
2.注意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把笑声带进课堂,活跃气氛。师生之间关系要融洽,老师不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样子,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好引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平易近人的老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拉近师生的距离。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如果能向老师袒露心声、诉说心情,作为老师应该感到高兴,而特别是“学困生”能对老师表现出某种亲近、“依赖”,他们因为自身缺乏自信,而更加重视老师对他们的一言一行。
3.进行积极的暗示和鼓励,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品尝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信任学困生,告诉他们“一定能行”“你并不比别人差”之类的话,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能勇敢地站起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如我班的李某,性格十分内向,思维有些缓慢,跟不上同学的学习速度,上课很少回答问题,读起课文来总是磕磕碰碰。怎么样才能让他增强信心体验成功的呢?我想了好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和李某私下约定,回家让家长督促读课文,如果课文读得好,让家长在书上做个记号;上课时举手,给老师一个暗示,老师再叫他读。一开始,他还是不举手,书上也没有记号。我和他的家长商量,共同制定辅导计划。一天,他的书上终于有了记号。上课时,他终于慢慢地举起了手。我马上叫了他,他读得很好。我立刻在班上表扬了他,并带头给他鼓掌,还奖了他一颗小红星,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某读课文已经很不错了,课上也敢举手回答问题了,受到的表扬自然也就多了。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也经常把这个方法推广到其他学困生的身上,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要使学困生有自信,首先,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要充满信心,始终给予满腔的期待。在平时小学语文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多给“学困生”展示的舞台,展示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树立在同学中的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成绩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妍.中小学心理健康[M].开明出版社.2008.
我校是一个以苗族学生为主的农村少数民族学校,在我校学习的小学生绝大部分出生成长在苗族家庭,其父母祖辈一般都是说苗语,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爷爷奶奶也是教小孩子说苗语。因此,当他们进入学校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时,首先受到的挑战,就是学习语文尤其是普通话,如果基础打得不牢固,老师不注重教育教学方法,就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畏难情绪,长期下去,就会产生有相当一部分语文学困生。在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如何对语文学困生进行转化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一些转化的具体对策。
1.掌握学困生产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要想解决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学困生的问题,首先要知道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一个比较客观合理的认识。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前应重视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是吻合的。
我校地处边远民族县的民族乡镇,规模小生源差,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没有多少时间与自己的孩子相接触,更无时间想一想怎样有效地管理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根本谈不上和孩子的接触交流和辅导。即使有时间,又有多少家长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呢?具体说来,学困生的差距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已掌握的知识零乱,缺乏系统性;二是对识记的知识有误或掌握不完整,导致错误的应用;三是对学过的知识不会用联系的观点展开思维,使认识过程产生了障碍,对有些需认识事物认识不够。这样长期的不良循环,阻碍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的提高,从而导致成绩的落后。
学困生日益增多,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不同,两级现象比较严重,故老师如果不对症下药,不分层次教育,满堂灌,势必引起一部分落后的同学跟不上,若教师不注意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那么整个班级的语文学习困难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怎样对语文学困生进行转化。
2.对学困生要给与足够的关爱
因为大部分学困生长期和家长缺乏接触和交流,他们的内心时刻充满焦虑、烦闷、孤单等不良情绪,因此,学困生最大的心理障碍是长期缺少爱。因此处于特殊境遇的学困生特别需要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爱有着巨大的力量,它是牵连师生关系的一条割不断的红线,也是学困生转化的内动力。因此,我在平时,总是用爱心去滋润学困生,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关怀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心情,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挽救他们,而并不嫌弃他们。比如有些同学,由于家庭环境不好(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家无人管教)而热衷于"网上游戏"。一段时间内,有的学生思想退步,成绩下降,由原来的中上等而转为学困生。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这些学生,而是主动与其接近,作深入细致的谈心:讲明上网并不是坏事,从中我们还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迷恋上网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业和健康成长,就变成了坏事。听了我一番充满爱心的话语,这些学生深有感触。并决心痛改前非。事实上,这样做远比一般的说教,频繁的批评,粗暴的训斥效果要好得多。
此外,学困生不是只有"差",而没有优点和特长的;学困生也不是由于笨,而是缺乏对语文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兴趣或克服困难的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与辅导中,要对学生仔细观察,挖掘他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亮点,有针对性抓住恰当时机去加以鞭策、激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的学习语文。
3.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关键词】农村教育 小学语文 学困生 转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5-01
庄稼地里的苗有早又晚,有高有矮,我们面对的孩子性格各异,家庭环境各异,爱好各异,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符合自然规律的存在。可是,我们有一把尺子来衡量我们的孩子们,这把尺子叫――成绩!这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词。我们一边痛恨着追求成绩对老师学生的摧残,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高考还算是改变我们孩子命运的一个比较公平而且可以追求的东西。我们的孩子都是农民的孩子,他们的爸爸是农民工,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能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很有可能就要重复父辈的命运。所以,我们不遗余力的提高成绩,费劲心思的跟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做斗争,我们称他们为――学困生。其实,我一点儿也不想这么叫他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即便是他们有这样那样不好的行为或习惯,他们也是可爱的,他们的未来也是未知的。因为他们是孩子,一个拥有着无限可能性的名字!但是,很无奈的,请原谅,我现在只能先这么称呼他们。
从事语文教学这么多年,有那么多的孩子与我度过难忘的日子,当然也有很多成绩不好的孩子。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那么多的名字涌上我的心头,可是,想起他们,我想到的并不是他么的劣迹,而是那么多令我感动的事。他们同样的可爱、善良、上进……他们身上的光辉并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减少半分。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比别人特别,所以得到的偏爱就更多一些。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在农村,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相似的,比如习惯差、自觉性和自制力差、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家庭教育配合不够、视野狭窄、阅读量小等等,不同的是我们面对他们的态度和做法。或许老师的一点“小不同”,就会换来学生的“大不同”。
一、一视同仁,不要刻意去关注学困生,给学生共同的期待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对孩子们说:你们过去的成绩老师一概不知,你们在老师眼里是一样的,没有好学生后进生之分。现在你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机会对你们是平等的,你们只需要努力前进,让老师认识一个最优秀的你。我给孩子们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我从不根据学生以前的成绩去判断好坏,在我的班里,一切从头开始。这样的做法,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之前的学困生会奇迹般的成为合格学生。那是因为,我给了他们同样的心理期待,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证明了自己。
二、想方设法让所有的孩子喜欢上语文,喜欢上课堂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也就越好。让学困生转化进步,首先就得激发他们的内动力,这就得从兴趣入手。所以我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每一节课都投入最大的激情,用我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热情,用生动有趣的课堂吸引所有的孩子,当然也包括后进生。在课堂上我会不留痕迹的去给他们更多的机会,给他们适当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也在收获中逐渐自信。
三、因材施教,让每一孩子都出彩
我再三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就要去研究他们,投其所好,用他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跟他们交流,给每一个孩子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出彩。我班的杨旭斌语文考个两位数就不错了,可是却是个画画天才。高建荣只能得个个位数却在运动会上大放异彩。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用放大镜去找,找不到也要去创造。只有让孩子感觉到价值感,有了存在感,培养起了自信心,他们才会自我鞭策,追求上进。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们也知道成绩不是衡量和决定一切的唯一尺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让自己出彩,这就是成功的。有了这一项长处,就可以拥有安身立命的根本,拥有堂堂正正有尊严的生活的资本。这一项长处,可以是某一个品质,比如吃苦耐劳;可以是一项才能,比如跳舞画画;可以是一门手艺,厨师、发型师,技工等等。只要你努力了,你在朝着一个出色的自己前进,你就是最棒的!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果我们无法做到这点,至少,请不要用分数去伤害他们,让他们失去了自信,丢失了自己!
四、少一些功利心,只有真正的为他们好的做法他们才会接受
我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们好,这么要求都是为了你们好。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没有掺杂着提高班级合格率、优秀率的焦躁吗?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过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我们自以为是的为他们好是真的为他们好吗?不要把学生当傻子,好不好老师说了不算,学生会用心去感受。一把沙子想牢牢握住结果全从指缝溜走了,我们在面对学困生时,那颗急躁功利的心迫使我们扮演着“大灰狼”的角色。所以,他们才会逆反,才会无动于衷,让我们白费唇舌。只有真正的为他们好,他们才会买账。
五、用书籍打开学困生紧闭的心门
如果说语文老师教的就是那一本教材就太狭隘了,没有阅读的语文是一潭死水,不热爱读书的孩子永远学不好语文。读书对孩子太重要了,不仅仅是好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力都比较缺乏,更要通过多读书来提高。我跟每一个孩子谈心,把不同类型的书籍给他们让他们选择,和他们读同一本书,聊同样的话题,有的孩子喜欢故事,有的孩子喜欢连环画,有的孩子喜欢百科知识,总之我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了读书。班里经常开展故事会、读书讨论会、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最佳小读者评选等活动,那些本来学习兴趣不浓的孩子逐渐变得爱学习,因为书籍打开了他们紧闭的心门,让他们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
我想:让我们都心平气和下来,不要只盯着学生的成绩看,以成绩衡量一切。在学校里,在我们的教育责任里,有太多的东西比成绩重要了。比如影响学生一生的好习惯,比如好品质,比如正确的是非观念价值观,比如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对人性的呼唤……等我们的学生拥有了这一切,成绩还是困扰吗?还是问题吗?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 学困生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31-01
近年来,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农村小学学困生问题更加突出,考虑三年级学生特点,以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解决小学学困生问题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学困生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广泛引起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农村小学三年级学困生教育问题
所谓“学困生”,一般指要达到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不求上进,品德较差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庞村小学三年级为例,在50名学生中,学困生为15名,学困比例竟高达30%。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困生普遍有以下不良心理:一是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缺少自我认同,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选择逃避等行为表现。二是厌学心理。对学习有较强的负面情绪,或对单科有厌烦情绪,选择逃课旷课,抵制习作。三是逆反心理。对行为禁止容易反感,学习精力转移,出现标新立异,吸引注意等其他行为。
通过家庭及学校两方面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学生学习经常关注的为67%,偶尔关注的为20%,很少关注的为13%;学生在家庭中经常得到家长辅导的仅为20%,偶尔辅导的为33%,很少辅导的接近半数为45%;学生受到家长肯定和赞扬的比例仅为20%,偶尔表扬的为45%,很少表扬的为33%。学校原因方面,认为老师对其不关心的占20%,偶尔关心的占47%,从不关心的占33%;认为经常受到同学轻视的占27%,偶尔的占33%,从未受到同学轻视的占40%;认为学校学习环境差的占13%,认为有这方面因素的占20%,没有影响的占67%;认为所学的某一科教材不适合自己,学习难度大的占60%,认为有这方面因素的占20%,认为没有的占20%。
2 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对策
我依据在所任教的农村小学做的调查和分析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要降低学习要求,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农村小学学困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尝不到学习的成功喜悦,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挫折。因此,老师只有降低他们的学习要求,发现有点滴进步时,就给予适时夸奖鼓励,让其品尝到学习的愉悦和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要求的方法很多,比如,在黑板上给学困生出相对容易的题目,回答问题相对简单,针对学困生情况降低作业难度和作业量,以后根据情况适当增加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方法,让学困生尽快进入学习轨道,增加学习乐趣,重拾学习自信。
2.2要增加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一是采用参与式教学,把高效课堂教学与学困生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困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积极性,让学困生主动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减少学困生被冷落的可能性,让学困生体会参与的快乐;二是坚持鼓励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应肯定多于否定,表扬多于批评,鼓励多于责难,让学困生逐渐赢得自尊,把关注他们的目光从外界的事业引导到学习上来。三是增加课堂习惯约束。充分利用课堂具有强制约束的特点,把学困生习惯培养前移到课堂上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留充足的时间培养学习养成,重点加强学困生的习惯养成,把课堂的教育和教学效能充分发挥出来。
2.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学困生重拾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的良好平台。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一是通过黑板报、格言警句、红旗榜等形式,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营造氛围;二是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给学习小组制定阶段性目标,着力强调团队合作,鼓励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让学困生在学习小组中得到全面的提升;三是鼓励勇攀高峰。在班级设置不同的奖项,给学困生设置“学习进步奖”、“学习积极奖”、“提高最快奖”等奖项,奖品从一块橡皮到一支铅笔等等,号召全班同学为学困生的进步而鼓掌加油,让学困生不但品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更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激励他们充满信心,勇攀知识高峰。
2.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指导
学困生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重视学困生的问题,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学困生的问题才会得到彻底解决。对老师和家长而言,必须加强沟通,尤其是农村小学,更是有沟通的必要性。老师和家长要共同打开天空,多一点语言的关爱,远离讽刺、挖苦、批评、责骂的语言,多说一些激励、悦耳的话,多一些中肯的评价,少一些“你不行”、“太差”的全盘否定。要多一点行动上的关爱,多一些暖心的交谈,多一些无私的帮助,多一些鼓励的技巧,教师和家长共同打开学困生的心灵,放飞梦想。最后,考虑农村家庭的情况,教师还要多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在教育指导等方式方法上给家长多一些指导,让家长们尽快从传统的认识中跳跃出来,积极投身到学困生的转化中来,共同帮助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有效转化;转化策略
初中语文学困生是指由于语文学习困难而产生的后进生,他们之所以学习能力不如其他孩子,或学习成绩不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智力低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笨小孩”,他们的“笨”可能是天生智力不如其他孩子,或者先天智力上有缺陷,不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有的智力还可以,但是不够用功,不够刻苦;有的甚至是优秀学生,但由于沉迷于游戏和电脑,成绩直线下降;有的孩子是单亲家庭或父母外出打工,把他们托付给老人来照顾,父母缺乏对子女的管教等等。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上主要表现为:一是语文基础不好,欠缺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是语文思维能力不强,没有达到要求的思维水平,学习语文有困难;三是学习习惯不好,虽有一定语文知识,但缺乏刻苦勤奋精神。总之孩子们都表现出语文成绩不好,对学习语文没有信心,存在自暴自弃的心理。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使他们快乐成长;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近几年来,我尤其关注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为学困生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使每一名学困生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一、以爱心抚慰学困生的心灵
学困生是一个更需要关爱的群体,我们教师更加理解和关爱他们。如果他们经常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失去自信和上进心,大部分学困生还会出现自暴自弃和逆反的心理,这时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关爱。因此我们要向学困生付出更多地爱,这是我们的天职,更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表扬、一个爱意的抚摸等等都能体现我们对学困生的爱心。他们一旦体会到这种付出,就会在师爱的沐浴下实现有效转化。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赞扬孩子们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他们的不足高明的多。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就会给学生们说:“只要大家以后努力学习,你们都能进步,都是好学生。”同时我还常常深入到学困生中去,与他们融洽相处。并尽量安排学困生坐前面自成一组,这样能够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同时也便于我们督促、管理;还有我们也可以让学困生轮流当组长,组织学习竞赛活动。我们可以设计“学习情况统计表”,组织 “我能行”活动,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适当表彰,做到一次一小结,及时总结和奖励。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励学困生,使他们积极表现自己。但这种偏爱要注意度,不能让他们感觉到是额外的施舍,否则会弄巧成拙,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二、以细心培养学困生的习惯
1.细心审题的习惯。审题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学困生课堂练习中会出现许多错误,但常常并非是知识上的不足,而是缺乏正确审题的习惯,题目还没看清楚就开始答题,结果答非所问。我就要求学困生读题时要仔细认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才能既快又准。
2.用心解题的习惯。强化书写,要求学困生认真规范书写,字迹清楚美观,这样能有效地避免书写乱的毛病的发生;读背抄写,要求学困生背诵和打草稿时边轻声读边抄写,这样能够使手口一致,加快记忆和背诵;分步解答。要求学困生解题时先学会分步,由易到难,这样能够有效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耐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致使在转化工作中存在很大差异性和复杂性。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切忌烦躁,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耐心细致地逐一突破,直到他们有效转化为止。
四、以恒心重拾学困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