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中学生礼仪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礼仪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礼仪教育

第1篇:中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社会道德规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教养、精神面貌和交际能力的综合反映。礼仪教育是指根据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全面系统的影响,使之掌握社会生活中的礼貌、礼节、交往程序等,学会表达尊重和敬意的活动。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文明礼仪的使用,提高中学生文明素养,已经成为学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学生文明礼仪使用现状的确不容乐观。

一、当前中学生的礼仪教育现状

为了了解中学生的礼仪教育现状,本人对某校高二年级的6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630份问卷,实际回收问卷527份,收回比例是83.7%。经统计合格问卷为502份,合格比例是约79.7%。数据证明此次调查结果有效。

1. 中学生的礼仪修养程度偏低。通过调查中得知,有21.2%的学生遇到老师从不主动打招呼,有21.6%的学生从不说“谢谢”、“对不起”、“你好”之类的礼貌用语,有26.7%的学生经常说“脏话”。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中学生的礼仪修养程度偏低。教育方向的偏差,家庭教育的失重,使中学生出现了礼仪修养的“盲点”,在部分中学生的身上难以见到文明的举止,优雅的打扮,迷人的风度,礼貌的问候。

2. 中学生对自身和周围同学的礼仪水平满意度较低。通过调查中得知,有73.7%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礼仪水平较低,有7.6%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礼仪水平很低;有70.9%的中学生认为周围人的礼仪水平较低,有12.4%的中学生认为周围人的礼仪水平很低。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周围人的礼仪水平满意度都较低。

3. 中学生所受礼仪教育渠道偏窄,知识偏少。通过调查中得知,有15.4%的中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礼仪教育,有84.6%的中学生虽然接受过礼仪教育,但次数和内容很少;有27.9%的中学生是在学校获得礼仪知识的,有51.3%的中学生是在家庭中获得礼仪知识的,有20.8%的中学生是自己习得礼仪知识的;在学校环境中,有26.9%的中学生是通过班会课获得礼仪知识的,有30.7%的中学生是通过其它学科教学获得礼仪知识的,有42.4%的中学生是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获得礼仪知识的。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所受礼仪教育的渠道偏窄,知识偏少。

4. 教师自身的礼仪影响偏弱。通过调查中得知,有18.1%的中学生认为老师的礼仪水平较低,有10.1%的中学生认为老师的礼仪水平很低。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从来不开展礼仪教育,或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而无暇顾及礼仪教育;或自身礼仪修养不高而无能力开展礼仪教育;或自身不修边幅而不能以身作则开展礼仪教育;或自身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而开展的礼仪教育效果较差;所有这些都影响了礼仪教育的实效。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时间占据了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所以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自身的礼仪影响偏弱。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礼仪教育的欠缺,也有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同时也有中学生自身不注重提高内在修养等原因造成的。

二、礼仪教育的改进策略

1. 加强礼仪知识的教育。《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和江苏省《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定了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如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特别是重点讲解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使这些文明礼仪知识入中学生的知、行;其次,要根据语文、艺术等课程的特点,选准教育时机,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教育;第三,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把相关礼仪知识教授给学生;第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还要通过开发礼仪校本课程,来加强礼仪知识教育。通过以上各种教育,把相关的礼仪知识教给学生。知是行的基础,只有在知的基础上才能谈行。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不是学生没有礼貌,而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做,可见加强礼仪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2. 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学校和班级要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引导中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重文明礼仪,使中学生知礼、懂礼,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这里所说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学校一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目的是使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全员、全面地开展,真正实现文明礼仪教育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努力提高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和水平。

3.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礼仪习惯可以通过各种活动逐渐培养,离开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较难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学校和班级应结合实际,适时开展各种活动。一方面,开展讲礼仪故事、进行礼仪辩论赛、进行礼仪知识竞赛,或开展礼仪征文活动,或成立礼仪表演队,或开展以自编小品、哑剧为内容的文艺演出,来开展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可利用每年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契机,举办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来开展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第三,可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公益劳动等形式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能激励学生去效仿好的礼仪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第2篇:中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中学生;礼仪;言谈举止

当今青少年学生,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礼仪观念淡薄,不讲礼貌,满口脏话;不敬长辈,唯我独尊,个人礼仪缺失,思想品德滑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亦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教育之重要。

一、职中学生“个人礼仪”缺失的问题探究

个人礼仪包括:仪表、言谈、举止等。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职业中学的学生在这方面看似很讲究,甚至很会“臭美”。但是从言谈举止上,往往一下子就暴露了职业中学学生的身份。探究他们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争强好胜容易冲动,口出脏话没有遮拦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情绪特点上,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明显。一不顺意,就口出狂言、脏言,而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因此很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做出很多过激的行为。

(二)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忽视礼仪品质的培养

目前,许多职业中学的学生,在思想上比较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沟通能力和礼仪方面的培养。但是在毕业求职中,时常遭遇尴尬: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礼仪素养的要求往往要高于专业技能。

(三)正式社交机会较少,言语习惯很难改正

职业中学的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和老师。因为熟人相处,日常交谈不像正式发言那样严肃郑重,也就不太讲究用语的文明礼貌。平时没有机会接触正式场合,没有真正去应用的机会。加上很多同学的习惯很差,养成这样的坏习惯以后,很难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即使他们认识到交谈礼仪方面出现了问题,他们也是很难改正。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以为要改善学生的“个人礼仪”上表现出的种种“丑态”,应先从纠正他们的“言谈举止”开始。

二、“个人礼仪”教育之“言谈举止”的教育

强调学生礼仪教育,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有首先具备了勇于战胜自我,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意识,行动中才可能表现出较强的自律性,自觉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抵御外来的失礼行为。所以说,个人礼仪的形成需要学生的原动力,需要学生的自律精神。从根本上讲,个人礼仪修养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礼仪规范标准化作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能力行为。因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进行学生个人礼仪教育的前提。

(一)“言谈”教育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言谈问题,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纠正教育。

1.日常交谈中

(1)态度诚恳、大方、朴实文雅,做到语言准确、亲切,使用礼貌用语,保持口语流畅。

(2)多用敬语。

(3)掌握说话分寸,在不同场合下选择适当话题,适时发问,使用“谢谢”“非常感谢”“很抱歉”“打扰了”等等致谢和道谢的用语;不做不受欢迎的人,不自吹自擂,说个没完,满口脏话,无事不晓,语言刻薄,逢人诉苦,不言不语等。

(4)学会委婉。

2.电话交谈中

(1)打电话前,先想好要讲的内容,以便节约通话时间,不要现想现说,通常一次通话不应长于3分钟,即所谓的“3分钟原则”。

(2)要态度友好。通话时不要大喊大叫,震耳欲聋,尽量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3)要用语规范。通话之初,应先做自我介绍,不要让对方“猜一猜”。请受话人找人或代转时,应说“劳驾”或“麻烦您”,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3.网络交谈中

职高学生基本上都有手机,都会上网,他们利用QQ进行交往交流、在空间内交谈交流、发送电子邮件等等。但是学生上网一定要注意:

(1)时间的把握,做到择时上网,适度上网。

(2)QQ聊天必须谨慎言行,切不可掉以轻心。

(3)邮件用语要礼貌规范,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4)在空间和博客上发表看法时,更要注意交谈的语言和方式。

(二)“举止”教育

我坚信“细节决定成败。”严格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细节上注意。如:在教室的坐姿,在操场上的站姿,走路时的行姿,与人交谈的话姿等都要做到端正。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编排小品或者短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互评互纠。比如:主题为“到同学宿舍做客”“招待”“电话客户服务”的小品表演中,渗透了诸多交谈礼仪方面的相关知识。编排好以后让小组之间互相改正,老师再加以指点,最后拿出最成功的作品,在班内表演。这种形式,既可以使同学们牢固地掌握交谈礼仪的相关知识,对同学们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学生在言谈举止方面越来越重视,逐渐与自己的不良言语行为习惯一一告别。

第3篇:中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 礼仪教育 学校策略

所谓礼仪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人学会社会生活的文明规范,形成健全人格,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简言之,也就是教会人“如何做人”的人格教育。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因此,礼仪教育不只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礼仪教育就是传授学生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教育。与学科教育享有同等地位,通常列为德育工作范畴。

从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内在关系看,礼仪是社会道德水平的外显行为。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的人际交往礼仪、礼节中尊重、谦恭、大度、文明、礼貌等内涵,与德育内容包括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要素有着广泛共通性,礼仪教育的作用、目的与德育的作用、目的相一致。礼仪教育和德育基于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过程中,彼此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笔者认为学校的礼仪教育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落实。

一、礼仪常规教育制度化

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落实卫生、仪表、出勤、内务、安全等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年级组、班级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自习秩序、集会秩序以及课间秩序;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坚持卫生责任区包干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齐优美;树立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观念。

酒泉一中在校高中生2355人,其中住校生1344人,占总人数的57%。住校生在校时间长,学习和生活都相对集中,便于了解把握,也便于集中教育管理。所以要把住校生作为一个整体,要加大对住校生的礼仪教育力度。

具体措施有:

1.根据学校制定的《酒泉市一中公寓管理制度》中的《酒泉市一中住校生日常行为规范》、《酒泉市一中住校生“十条禁令”》、《酒泉市一中文明宿舍评选条件和标准等十条》,对住校生进行礼仪教育。

2.定期组织召开男、女生住校生大会,集中对男生公寓中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吵闹、说脏话、赌博、酗酒、抽烟、向窗外乱扔杂物、不按时归宿、不按时休息、不及时做宿舍卫生等不良现象或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教育;对女生公寓中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不按时休息,不自尊自爱,出现早恋现象进行及早引导和教育。

3.加强督促检查、评比、反馈工作,严格考核奖惩,确保日常礼仪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

二、形成学校礼仪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是礼仪教育的坚实保证。单就学校礼仪教育这一维度来说,形成强大的学校礼仪教育合力是很重要的。

加强学校礼仪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校长为首、班主任为主、学校管理服务机构为支撑、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要把德育工作作为重点来抓,要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德育和礼仪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礼仪教育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充分发挥班级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切实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建设,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礼仪教育合力。要形成学校、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政治教师“五结合”的礼仪教育体系,切实加强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具体措施有:

1.开发礼仪教育的第二课堂,多渠道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礼仪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值周总结、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礼仪知识竞赛、秋季运动会、庆十.一歌咏比赛、各种纪念集会活动,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主题征文、书法、绘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礼仪教育,增强文明礼仪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学礼仪、 懂礼仪,自觉用运礼仪。

2.正确处理好礼仪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实加强学校礼仪教育工作

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工程”,认真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酒泉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大纲》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礼仪教育的全过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坚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全面落实礼仪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力度。整治衣着不整、语言行为不文明、抽烟酗酒、沉溺网吧的人和事及打架斗殴、聚众抢劫、蓄意伤害人身安全等违纪违法行为。要把行为规范教育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养成教育,全体学生要在文明习惯、社交礼仪、诚实守信、社会公德、勤俭自强等多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

3、加强校园礼仪形象建设,树立“一中”良好礼仪风貌

(1)要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浓厚氛围。学校校园要普遍挂有校风、校训和教风、学风展示牌;楼道内贴有名人伟人画像、格言警句、“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等;学生园地、班级板报、校园广播设有礼仪教育专栏和专题节目,经常宣传礼仪知识、教育动态、典型事例等。

(2)要搞好师生的仪容仪表建设,要着力整治那些衣衫不整,穿戴不合乎规范的学生,严格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要求学生,穿戴整洁大方,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审美性。

(3)规范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不抽烟,不喝酒,展现中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程度,展现“一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一中”良好形象。

4.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在课堂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从语文、政治到历史、地理,众多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作为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礼仪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尊重师长、孝敬父母、谦让诚信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政治、历史、地理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通过物理、化学、数学课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树立了崇尚科学、注重实践、追求真理、审慎严谨的人生态度;通过音乐、美术、劳动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劳动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美德。

三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载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一套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价值目标。既向学生介绍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常识,又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导向,在教学中要求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而政治课的鲜活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其学科知识的正确性、科学性、完整性、逻辑性,更重要的在于其学科价值目标的时代性、针对性,政治课决不能脱离现实而空洞说教,决不能仅仅为传授学科知识而孤立存在,所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务必要凸显其德育功能。而渗透礼仪教育既体现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学科目标,又体现了其教学内容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学科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以礼导行、以礼融德、以礼育人” 礼仪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采用了即兴发挥,组织讨论、课前五分钟演讲、小论文等诸多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利用课间、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礼仪知识大赛、征写文明礼仪演讲稿、上网查找下载张贴礼仪知识、主办墙报板报,评比文明学习园地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2]金正昆.大学生礼仪[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齐渝华.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学版)[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

[4]徐广玉.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

(4).

[5]贝新臣.中学生文明礼仪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5).

[6]王小净.关于学校礼仪教育的几个问题[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7]郭素红.对加强学校礼仪教育的思考[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 ,(4).

[8]姚丹萍.中学礼仪教育刻不容缓[J].当代教育论坛,2005,(8).

第4篇:中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关健词:中职生;文明礼仪;教育培养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仪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强调的就是文明礼仪对人一生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导致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低,综合素质低,中职学校学生的礼仪现状并不乐观。所以重视和加强对中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也是中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当前中职生文明礼仪缺失的背景与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较普通高中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复杂得多。众所周知,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生”,他们是一个在初中阶段被学校和教师“边缘化”的群体。在中职学校就读的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甚至是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负面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大致归结起来有:厌学情绪严重、不健康上网成瘾、抽烟喝酒人数较多、人际关系淡薄、崇尚暴力、早恋以及盲目崇拜、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冷漠、耐挫力差、怕苦怕累、怕学厌学、辍学率高等诸多问题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一个青少年学生的正常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二、中职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不和睦影响。一些中职生所生活的家庭,父母因经济、性格等各种原因经常在家当着孩子的面打架、骂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一些不文明习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父母不良习惯影响。有些父母身上不良习惯众多,比如父亲说话喜欢说点脏话粗话,喜欢打牌抽烟喝酒;母亲喜欢穿着时髦,涂脂抹粉。“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

(3)父母离异的影响。当前的中职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由于父亲或母亲忙于生计,家庭负担大,工作繁忙,很少过问和管理自己的子女言行。还有一部分继父或继母抱这样一种观念:孩子又不是我亲生的,少管为好。对孩子的不良言行和礼仪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形成了孩子不讲文明礼仪习惯。

(4)父母均外出打工,疏于管理。当前由于多种原因不少父母纷纷外出打工来补贴家庭经济,于是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但由于受传统、历史观念等原因的影响,又因为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多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心疼还来不及,文明礼仪习惯教育自然就放松了,一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但由于自己的年老体弱,外加孩子自己不自觉,经常顶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作罢。

2.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的渲染。一些歌星影星开专场演唱会穿着暴露、花哨,头发竖起讲究个性,全身的珠光宝气,姹紫嫣红,纹身刺青在演员身上也时有所见,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学生产生盲目崇拜心理.

(2)电影、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的推波助澜。经常在电影电视节目中能听到随意给剧中人物取外号。

3.学校因素

(1)学校、老师的歧视。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生”,学校和老师只关注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学生,对于这类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多抱着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管理,学生不讲文明礼仪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2)个别老师的不良习惯。在某些中职学校,个别素质差的老师在讲课和批评学生过程中不乏有说脏话粗话,甚至有打骂学生的行为,存在着抽烟喝酒、讲究穿着打扮的现象,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不良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1.礼仪应成为中职生的必修课

礼仪,是一种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待人态度;一种是非分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做人品行,一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谈吐文雅、风度翩翩的行为举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礼仪方面的知识有迫切需求,因此,礼仪应该成为每个中职生的必修课,而且应该是学生在校前期完成的教学任务。

2.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3.建立适合礼仪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一贯以考试定优劣,成绩构成通常是这样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出勤率+平时书面作业+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60%)+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40%)。对于礼仪课,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较大弊端,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因此,考核时要注重对学生礼仪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可将评价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各小组模拟后,学生分小组互评,让他们以同学为“鉴”,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出差距,其分值占总分的30%;二是对照影像资料由学生自评,让他们以自己为“鉴”,发现进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占总分的30%;三是回放影像资料,教师总体评价,占总分的40%。实践证明,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对教学起到了反馈、调整和促进作用。

4.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显然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转变。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现象。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可以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5.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从根本上说,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从小抓起。为此,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社会作为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总之,只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相互配合,必定能取得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教育效应,我们的学生也必定能成为具有技能专长、特色突出、礼仪形象良好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格,牛伟.浅议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J].科教导刊,2010,19(7):133-135.

第5篇:中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医学生物学;教学质量

一、教育心理学应用于教学中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教育心理的研究,可以有助于解决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进而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有效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增强教学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深度的、积极的学习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充分了解学生及其心理动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汲取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更能陶冶情操,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应用教育心理学:

(一)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教师应认真钻研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内容。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才能因材施教。

(二)做好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教学过程重要的环节。学情分析仅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增加学生心理动态、心理特征分析,充分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使教材的使用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三)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学习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愉悦的课堂气氛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以健康向上的情绪带动整个课堂,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情绪状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微笑、言语亲切、学会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调动气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进度,难易适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价值感,使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比如,我院的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安排是连续上3个学时,而学生很容易疲惫和情绪下降,出现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可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讲个笑话,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的疲劳感,这样教学才有好的效果。

(四)加强记忆,强化印象

医学生物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内容多,概念杂,微观抽象,学科进展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和概念,透彻理解抽象微观的内容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大学生的记忆特点、个性差异及教学内容等的不同而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通过大量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印象。

(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上课时多采用多种媒体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用适当的评价和赞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加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我们采取分小组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备课,让学生转变角色成为“教师”上台授课,学生认真准备,再加上有小组之间的评比,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强烈,在给他们自我展示机会的同时,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很大提高。总之,教师在医学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的运用,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变化规律,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宗洪.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4):159-160.

[2]张顺仓,骆乐,蒋金金,等.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219-220.

第6篇:中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是人才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最好开端,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那么,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认识质疑的重要性,使学生愿意质疑

古人云:学费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要让学生愿意质疑,首先要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理解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变质疑为内需。在平时,可以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因为对某些现象产生好奇,而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最终获得发明创造的事例,如:瓦特因对蒸汽掀起壶盖感到好奇,继而积极思考,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示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懂得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从而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而愿意质疑。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质疑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融入课堂,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各种感觉、怀疑在课堂上释放出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筋,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我对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同时,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鼓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于质疑。

三、创设疑惑情景,使学生乐于质疑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老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主动、积极。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引入新课时,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森林中召开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6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6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各自跑道的起点出发,沿跑道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起点。这下可难住了狐狸裁判:他们俩同时出发,又同时回来到起点,到底谁是冠军?学生看到这里疑问顿生: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也就是240米;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四、提供时空,让学生能够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材料袋(1分米长的毛线、1张正方形纸、4个小方块、6根小棒、10粒围棋子)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个分数,并在小组里交流。在每个小组充分交流之后,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分的过程和得到的分数,其他同学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一份是1/4,另外3份是多少?”、“5粒围棋子为什么是1/2呢?”“2根小棒是2/6也可说是1/3。”……因此,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提得问题也很深刻有价值。

五、教给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

第7篇:中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翻译能力;培养

依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发展,尤其应提升对其翻译技能的注重程度。由于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进一步提升翻译能力也利于高考英语试卷的解答,同时良好的翻译能力也可以促进高中生的英语综合运用。

1、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合理分配翻译任务

高中教师在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学会鼓励及肯定学生,并且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分配任务。教师应寻求最佳的引导方法,结合学生的翻译兴趣培养其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还可令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由此能够让学生在解决翻译任务时将自己所学的英语词汇、词组、句子结构充分运用。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词汇量基础之上的,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以积累自身的英语基础。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切忌给学生繁重的任务或难度较大的翻译选段,应给与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其可以根据自身对所掌握英语知识的情况进行创新翻译,并给其发表自身翻译的观点的机会。高中英语教师还可开展趣味化主题班会的课堂活动,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对学生遇到的翻译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解决、巩固。此外,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其内容需要符合高中生的理解水平,且要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在翻译任务划分中需做好充分的前提工作,结合学生不同领域的兴趣进行,教学中其应擅于深入剖析及挖掘教材中的翻译题目及内容,毕竟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翻译的主要目的还是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例如,教师可将课本中的翻译题作为任务安排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如经典句式的表达:Female students constitute the majority of our class.(相比之下,他们班全由男生组成),再有He is a person who keeps his words. How could he not turn up? We should do what we can to please and satisfy our parents.等。教师需指导学生在此些句式中寻找关键词汇、词组、句子结构,并能准确理解句子内涵。

2、创新翻译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高中英语教师在翻译的教学中应注意融合创新思维教学,指导学生积极的应对翻译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兴趣,使学生能形成相互交流的良好习惯,如分小组划分句子结构并讲解,提升学生合作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是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教师在高中英语翻译教学中,应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英语学习能力,这也是为其将来大学阶段参加CET4、CET6奠定语言翻译与运用的基础。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势必决定高中生英语语言翻译能力组建的重要性。高中生与小学生、初中生不同,其较为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对自身英语词汇、句子结构、语法等知识的认识程度相对较为全面。在同学之间彼此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能逐渐养成合作意识,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英语教师需加以正确引导,进而为高中生未来的英语学习道路奠定良好基础,使其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英语翻译能力。教师也需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为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提前制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使合作翻译式教学方法能顺利进行下去。教师还应令学生认识到翻译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分析句子结构和不同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充满兴趣。

例如,教师在高中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令学生多观看诸如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和 Discovery Channel的节目,扩大学生知识面和丰富其词汇量,令其勤于练习翻译成英文,然后和译文对照,会发现其中的很多问题,及自身未能掌握的知识。如:“保护”有多种译法,“保护权利”是safeguard,“保护资源”是conserve,“保护人民财产”是protect,根据具体语境不同还可以译为 forestall,save,keep等等。高中阶段是英语翻译的最关键、最重要学习阶段,教师需加以正确引导,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为高中生未来的英语学习道路奠定良好基础。

3、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英美文化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英美文化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练习翻译过程中,自然涉及大量英语单词、句子及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相关内容,若学生不了解,则易造成许多笑话。教师需注重学生对文化的整体理解及把握,这也涉及影响高中生未来英语文章翻译能力的发展。教师需充分将多媒体、PPT课件等加入到英美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如加入英美等国家的名著作品的经典选段的翻译训练,在赏析及翻译中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高中英语教师应懂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产生翻译英文文章的兴趣。高中英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加大对翻译的重视度,进一步寻求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保持对于英语翻译教学的兴趣,也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课堂观看经典的英文电影、著名的英美节目,如通过带领学生观看Meg Jay 站在TED演讲台上的视频,令其分析其表达的主要意思:Leonard Bernstein said that to achieve great things,you need a plan and not quite enough time. Isn't that true? So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s when you pat a twenty something on the head and you say,可先为学生播放无字幕视频,使学生尝试翻译,令其在原汁原味的环境中感受英文翻译的魅力。再如Jay Walker谈中国英语学习狂热时的表达:“If you are a Chinese student you start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third grade,by law. That's why this year China will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Imagine a student taking a giant test for three full days.” 使学生在地道的英语表达中感受中英文对译的乐趣。

总之,高中英语教师可从以上三方面进行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即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合理分配翻译任务;创新翻译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英美文化。除此之外,长期积累反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刻苦学量实践,才能使英语翻译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妍.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探究[J].新课程(上),2015,(9):21-24

[2] 颜雪红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探索[J].学苑教育2013(5):94

[3] 刘恩奇.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9):44

第8篇:中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记忆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82

首先,科学研究证明,在众多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因素中,记忆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此,教师研究有益于优化学生记忆力的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回归到我们初中英语这门功课上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记忆大量的词汇、短语和语法知识。因而,学生的记忆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基础的牢固。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常被记忆单词的低效率困扰、学习的斗志被逐渐消磨殆尽,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记忆优势未能全面地开发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多阅读和研究有关发展记忆力的书籍,努力帮助学生们优化记忆力、轻松学英语。本篇文章即结合初中英语的教学,详细阐述笔者亲身实践中有益于学生记忆力优化的教学策略。

一、帮助学生们树立信心的教学策略

树立信心这一步骤在增强学生记忆力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学生在课下常常跟我抱怨到:“老师,我真的对自己很失望,我背单词总是背一遍忘一遍,最后到考试的时候,看到这个单词觉得很眼熟,就是想不起它的意思来,我肯定学不好英语了。”其实,这不仅是很多初中生遇到的一个苦恼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类记忆的普遍规律:遗忘。遗忘是人类记忆的一个基本规律之一,很少有人是可以跨过这个规律、实现过目不忘的。但是遗忘只是记忆的规律之一,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能力记忆事物。我们完全可以按照遗忘曲线的指示,科学地重复记忆。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帮助下学生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建立足够的自信来迎接学习中的一切挑战。这样,学生在“我可以高效记忆单词”“我可以学好英语”的一系列心理暗示下,在潜意识中就具备了积极的心理状态。当然了,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只是一个前提,但是它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前提。

二、引导学生们集中精神的教学策略

权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记忆能力是有明显的差别的。相对而言,一个人在十二到十四岁左右的时间内是记忆力最强的。换言之,初中时期就是就是人们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既然初中时期是学生们记忆力飞跃的黄金时期,但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还是在记忆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呢。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们在记忆英语知识的时候精神不集中。比如说,一个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很可能出现跑神的现象,注意力也许一下子就集中到旁边的事物上了。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学生花费在记忆上的时间与其真正记牢的知识是不成正比的,学生记忆的效率是比较低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告知学生们集中精神记忆知识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记忆习惯。最好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就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记忆刚刚学过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趁热打铁,而且还能够监督学生们是否全身心地进入了高速记忆的状态。总之,在记忆的时候保持专心致志的状态是很重要的,是一个影响学生们记忆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鼓励学生们充分调动感官的教学策略

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全面参与到英语知识的记忆中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大多数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都会不止一次地强调边读、边写、边记忆单词的记忆方法的可行性。然而,很多的学生在实际的记忆单词和其他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还是会选择采取默读的方式。这是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教师不能够强制他取消这一种习惯,我们可以鼓励喜欢默读的学生尝试不一样的记忆模式,然后让他们自己记录哪一种方式记忆的单词更多,学生亲身实践、对比两种记忆模式的不同效果,往往更具有说服力。其次,在使用鼓励学生们使用调动各种感官来记忆的教学策略时,我们教师自己也要给学生做出榜样示范作用,在早自习的时候,在学生们读背的时候,我们教师也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读来记忆知识。

四、引导学生们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点的教学策略

英语单词在建构方面有很多的技巧和规律,这些规律包括词汇的前缀、后缀、词根等很多方面,它们普遍是有益于学生轻松记忆单词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只要知道了词根“possible”是“可能的”的意思,他就可以根据构词的规律轻松推测出“possibly”是副词形式的“可能地”、“possibility”是名词形式的“可能”的意思、“impossible”是否定形式的“不可能”的意思等等。英语中诸如此类构词法的单词非常多,这就意味着学生只需要记忆一个单词,就可以掌握三个以上的单词,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因此,可以说学生记忆单词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学生花费时间的多少,而在于学生是否找到了一定的记忆技巧、是否找到了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点。

五、鼓励学生之间就记忆力的问题展开交流

第9篇:中学生礼仪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质疑能力 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范围较广,内容较杂,往往缺乏典型性,这是由学生对教材不同的理解所决定的。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的课堂气氛,学生提出的问题,教是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得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培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一课书读一两篇,大致了解了内容,就读不下去了。这种不良习惯不纠正,就会严重影响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学生在“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就是要指导学生耐心地一句一句地读书,一边读一边想,想不明白的地方就要问一个“为什么”,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位置上,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如:细读《难忘的一课》,就要引导学生发现如下几个主要问题:(1)年轻的台湾教师为什么要教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作者“崇高的敬意”是什么? (3)走进教室后孩子们本来发现了“我”,他们为什么没有感到意外? (4)课题是《难忘的一课》,为什么课文第三段写作者参观学校的小礼堂呢?

指导学生在“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关键要抓好三个环节。一要培养仔细读的习惯,要使学生既能坐得住,又能读得进去。要指导学生逐词、逐句地细读,不放过一个疑点;二要指导他们学会仔细想,学习从字、词、句、段、标点等各个要素中发现问题;三要培养对遇到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尝试解决,实在弄不懂再质疑的习惯。坚持在细读中质疑,既能克服学生读书时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时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还能使教师对学生学习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更准确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控“最近发展区”,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授课时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进行质疑。

质疑的途径很多,课文题目、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反复、过渡甚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例如,启发他们根据不同类型题目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如以人命题的课文可问:文章写他(他们)什么,为什么写?以中心事件命题的课文,可问:“谁去做什么事,时间地点是什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提问往往出现多而杂的现象。这就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主要问题,要求提问围绕中心,抓住要点,有思考价值。

又如,可以结合文章中的一些词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质疑,因为语文总是通过语言词句表达思想内容的。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如学习《古井》一文,有的学生提出:“我家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为什么说它‘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而不像秋雨、冬雨呢?”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质疑,还可以让学生多读课文,然后让他们思考文章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给学生作示范性的提问。如学习《李时珍》这篇课文时,提出:李时珍到各地去采药,怎样不怕苦和累?并告诉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与体会李时珍崇高品质有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这样提问的原因。在反复训练中,学生渐渐学会这种方法,能够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注重讲评,提高质量

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只是写个成绩走过场,那只能使学生越来越无心这项工作,学生质疑的热情及能力就会减弱,良好的学习品质难以形成。我想既然自己打算在这方面做一些研究,就必须舍得花时间,花精力。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讲评,引导他们深入学习课文,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因此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我都仔细批阅,觉得哪一个问题提得不错,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读懂并理解课文的,就在一旁注上一个小五角星,并将这些问题记录在提问纸上布置在提问栏里,每过一段时间,看看谁提的问题最多,谁就当选为“提问大王”。新课之前,我总是将打上五角星的问题读给孩子们听,并且赞扬提出这些问题的小朋友读书真仔细,真会开动脑筋,被表扬的小朋友成就感大增,质疑热情高涨,不大会提问的小朋友通过讲评也慢慢学会了怎样问。

其实,在批阅和讲评的同时,教师本身也获益匪浅,怎样才算得上有价值的问题呢?孩子们理解课文的难点究竟在哪呢?只有通过批改,教师方能了解学生的疑惑,才能逐步提高教师对问题质量高低的判断能力。

另外,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赞扬、肯定和勉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起提问的兴趣。总之,教师在教学上要始终把质疑这环节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乐学善问的学习习惯,养成这一良好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刘银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0,(03)

[2]曲继红. 创新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 河南教育, 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