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审总结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的措施的情况: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输出要求内容、完成方式、完成情况、完成情况的持续有效性、有无进行跟踪验证、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
(2)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由质量负责人汇报。
(3)客户满意度、投诉和相关方的反馈: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年度收集或受理了多少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多少正面的、多少负面的。申诉、投诉及客户负面反馈如何分析、纠正、反馈、并获得客户认证的。哪些方面是最好或问题严重的、是否借此对体系哪些环节进行了改进的。
(4)质量目标实现程度: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提交质量目标的核算记录,质量目标是否达到文件规定要求的结论描述,是否需要对质量目标进行调整的建议。
(5)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由管理者或其授权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外部法律法规、认证机构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要求变化情况;内部组织结构、发展方向的变化情况;现行的体系文件对这些变化的要求的覆盖和细化情况;是否需要对体系文件描述进行调整的建议。
(6)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由管理层人员和质量监督员汇报。汇报要点:管理层人员针对体系文件中规定的职责对履行这些职责的情况、履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情况、职责范围内改进的建议。质量监督的范围、频次、发现的问题、纠正完成情况、纠正后活动的持续有效性、监督环节的调整、合理化建议。
(7)内外部审核结果: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总结:由内审组长汇报。汇报要点:内审的时间、内审的实施整体情况、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完成情况、因不符合项的纠正实施了哪些方面的改进、内审合理化的建议。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总结: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有无外部机构的评审、哪些外部机构(认证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了评审、评审的情况及结论、评审的整改完成情况、评审活动对那些环节进行的改进。
(8)纠正措施:由质量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年度各项活动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总结数量、完成情况、改进的环节。
(9)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由技术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哪些项目开展了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为什么开展、开展的结果如何、如何应用这些结果、有无对存在的不符合或不满意结果进行的分析和纠正、纠正是否获得认证。
(10)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由技术负责人负责汇报。汇报要点:现有的工作量和工作类型是否满足组织发展要求,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工作量和工作类型、为什么需要调整工作量和工作类型、调整哪些工作量和工作类型、需要什么支持、什么时间调整到位或执行、执行后如何验证、何时开展评审。
(11)资源的充分性:技术负责人负责汇报,人员、设备、环境等资源是否充分,更新、购置需求等。
(12)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管理层负责汇报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 管理评审
Medicine laboratory management appraisal
Li Junyan Chang Zhishui
Abstract:At present examines the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examin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causes the medicine laboratory the automaticity to enhance day by day.The home were very many the large-scale hospital the laboratory facility, the equipment disposition already approaches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y level, but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quality and technical ability and overseas compared still have the big disparity.Not only therefore must introduce the advanced test installation, but also must introduce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idea.The very many medicine laboratory or the attemp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15189 establishment, the movement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system, the nation had more than 60 laboratories already to pass the medicine laboratory approval.It is well known, in moves and establishes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process, must carry on internal verific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But very many laboratories all only will treat as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 in laboratory approval process an essential step, in order to approve makes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 but will not have to manage the appraisal to take will carry on the powerful method to oneself laboratory which the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will improve continually, will cause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 to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will come apart with the laboratory supervisory work, has not played the role which its itself will be supposed to have.Will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rovision explanation, the union case analysis, how carry on the aspect to the medicine laboratory which the practical effective management appraisal and will be supposed to pay attention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Keywords:Medicine laboratory Management appraisal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11-02
目前检验医学的发展和检验技术的进步使得医学实验室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国内很多大型医院的实验室设施、设备配置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临床检验质量和技术能力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不仅要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很多医学实验室正在或尝试用国际标准ISO15189建立、运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全国有六十多家实验室已经通过了医学实验室认可。众所周知,在运行和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是很多实验室都只把管理评审当做实验室认可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步骤,为了认可而做管理评审,而没有将管理评审作为一个对自己实验室进行全面总结和持续改进的有力手段,导致管理评审流于形式,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脱节,没有发挥它本身应有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条款的解读,结合案例分析,对医学实验室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评审和应该注意的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标准解读。
首先我们看看准则中对于管理评审的要求――管理要素4.15 管理评审。
4.15.1为确保为患者的医护提供持续适合及有效的支持,并进行必要的的变动和改进,实验室管理层应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全部的医学服务进行评审,包括检验及咨询工作。评审结果应列入含目标、目的和措施的计划中。管理评审的典型周期为每12个月一次。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为了使实验室的质量和能力能持续地符合临床需求。管理评审是由实验室管理层组织进行的。管理评审的内容要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其全部的医学服务,这里面容易忽略的是只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评审,而忽略了很多技术能力方面的评审,对临床的沟通、检验结果的解释、咨询服务这部分内容更是常被忽略。
4.15.2管理评审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管理评审的内容准则中列了13项,并指出包括但不限于这13项内容。这些内容也就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室的工作实践逐条进行解读。
a) 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解读:每次管理评审,都会有输入和输出。前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后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入。尤其是管理评审中识别出的需要改进的部分,很可能是下一年度工作的重点或需要解决的难点,更要在后一次的管理评审中进行重点评价。
b) 所采取纠正措施的状态和预防措施。
解读:内审、前次管理评审或日常质量监督工作中导出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状态应该进行总结,应该在纠正措施全部关闭后才进行管理评审。
C)管理或监督人员的报告。
解读:管理人员不仅仅指的是科室主任、副主任等实验室高层管理人员。更应包括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实验室常设的各专业组组长、内审员、质控员、设备管理员、文档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安全员等。这些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各类各次例会或检查中,可能都会形成一些检查的记录或工作总结,将这些材料汇总分析后形成的报告,就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这些报告是构成实验室正常运作的各关键岗位人员对于实验室方方面面工作的点滴总结,是贴近实际工作的详实记录和对一线工作的真实反映,可以说是实验室管理的第一手素材。所以对这部分内容,应该让上述管理人员根据各自日常工作认真进行总结。
d)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解读:一般情况下,在两次管理评审间隔期内,应该对体系进行过完整、全面的内部审核。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观察项,以及针对此采取的纠正措施,导出的预防措施,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有效性跟踪验证等都成为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
e)外部机构的评价
解读:因为进行管理评审的大多数实验室在准备或已经获得认可,所以有些实验室对此条款的理解仅仅是认可机构对实验室进行的现场评审的评价。实际上,认可机构进行的现场评审虽然是外部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仅仅局限与此。与医学实验室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很多外部检查、评价活动,都可以涵盖在里面。例如各省市举办的医院质量管理年的评价考核,等级医院复审,生物安全检查,卫生部及各省临检中心进行的基因扩增实验室技术验收或复审等等。这些检查的结论,是临床一线专家经验的积累,为实验室改进工作提出了真知灼见,也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方面。
f) 外部质量评价和其他形式的实验室间比对的结果。
解读:这里主要指的是最常见的参加国内国际能力验证活动的情况,和卫生部及各级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的情况。有部分项目没有室间质量评价,应按要求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对参加能力验证、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间比对的成绩,结果反馈,不满意成绩的回顾分析等,都可在此进行全面的总结。
g)承担的工作量及类型的任何变化。
解读:一般情况下,医学实验室工作量可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有可能医院业务量的增加,实验室的合并可能会带来工作量的大的变化。除常规工作外,承担了某些科研试验,新药临床试验,或某些新项目的开展等,都可以在此总结。
h) 反馈信息、包括来自临床医师,患者和其他方的投诉和相关信息。
解读:此条款反映了医学实验室的特点。医学实验室的用户是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和交流是医学实验室工作、服务的重要部分。除了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等的投诉以外,他们对于工作其他方面的反馈,和实验室的交流,例如对实验室服务方式、工作流程等提出的意见建议,包括对于开展新项目的需求等,都要定期进行总结反馈。
i) 用于监测实验室对患者医护贡献的质量指标。
解读:实验室可以开展的项目,出报告时间,室内质控的常规条件下变异系数,检验项目的准确度,室间质评情况,差错率,投诉率,临床满意度指标等等很多在质量目标中的指标,都要定期进行评价和总结。
j)不符合项。
解读: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和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工作。
k)周转时间监控。
解读:一般实验室将此理解为近年来临床检验中常用的名词――标本周转时间。(TAT)也就是指从标本采集开始到检验报告发出的时间。在管理评审中应该对各检验项目尤其是危急值项目或对标本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进行TAT的监控。
l) 持续改进过程的结果
解读:这里包括对新员工的培训要求和对现有员工的知识更新要求。实验室人员针对质量管理过程和临床检验技术操作提出的改进的建议。
科室每年度应该对所有员工制定培训计划,对新员工或特定工作可有针对性的培训。应对培训实施的情况,以及培训效果评价做全面的总结。员工的继续教育也是医学实验室工作的重要部分,应对员工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从而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
m) 对供应商的评价
解读:科室可以从供应商供货及时性,仪器维护保养规范性,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进行总结评价。
除了准则上列出的上述内容外,还有其他内容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例如很多和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的技术工作,如室内质控分析,仪器设备校准检定情况,检验项目分析性能验证总结等。尤其对于新增、更换检测设备,开展新检验项目的实验室更具有实际意义。很多实验室在管理体系建立或运行初期,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种记录表格,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不断修订、改版,对这些体系文件的适用性,修订情况应做总结。
进行管理评审时,在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后,需要组织者先将管理评审要评审的内容通知给各方管理人员。各管理人员要将各分管的工作做全面总结,这些总结就是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正式会议时,将针对这些输入分别进行评审。总结应该具体、翔实,有客观数据的分析评价,如果能结合图表的形式,则更加直观。常见的问题是对工作进行空洞而泛泛的总结,缺乏客观量化的描述。
第二部分:案例
下面我们模拟一个医院检验科进行管理评审,并对此次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进行点评和分析,以讨论如何实际进行管理评审计划。
全部对应上述13个方面
评审准备方案
“1.上次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持续改进的方面落实情况。”
点评:管理评审一般不提出不符合项,但在评审结论中会提出需要改进的工作。这一条内容是很重要的输入。
“2.各职能部门/岗位负责人提供各自不合格报告对应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应采用的预防措施建议;最终报告汇总至实验室管理层。”
“3.各职能岗位09年度关于质量自查的工作总结报告。”
点评:各职能岗位(质量负责人、技术组、科研教学、医疗咨询组、仪器管理、试剂管理、质控组、文件管理、信息等)和监督员历次工作总结。重点是报告中提出的问题。
“4.见内审报告。”
点评:对本年度历次内审(可能对全部要素分次进行了内审)的情况加以总结。重点是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总结。
“5.实验室相关方或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的评审汇总,如临床部门对我科室工作的反馈。”
点评:相关方的表述太笼统,会使具体进行总结的部门或人员如质量负责人不易理解。最好能具体表达清楚。
改为:本年度“等级医院复审”、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检查组对本科室进行的检查评价总结。
6.“建议各实验室对09年度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若结果满意,可阐述自身具备技术能力情况概要;若结果不满意或可疑,必须认真分析原因,通过纠正措施加以改进,恢复能力;还可与之前的质评数据结果进行平行分析。”
点评:笼统和不全面。可改为:
统计全科参加卫生部和省级室间质量评价的项目,无室间质评而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的项目计划和完成情况。各专业组一年来室间质评结果,对不满意结果的分析和纠正情况。质量控制小组对室间质评结果的趋势性分析。总结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对实验室进行的盲样测试结果及分析。
7.“结合各实验室目前各自的工作量、申请项目及人员设备的匹配情况,分析目前质量体系对各实验室操作不适应的部分,并策划保证质量体系的完整性的方案。”
点评:可改为:各专业组统计工作量,并和去年做比较;仪器设备故障报修情况总结,并结合样本周转时间达标情况、临床反馈或投诉情况分析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是否满足需求。本年度新开展项目的评价(包括:该项目的标本采集,检测周转时间,室内质控完成情况,室间质评成绩/实验室间比对情况分析,标本量,以及临床反馈情况)。
如果有新开展的项目为委托检验,应对委托检验情况进行评价。(委托实验室外送项目的技术协议。包括标本采集、检测周转时间,以及委托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情况。)
8.“参考实验室面向的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对客户满意程度和不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和客户的投诉/申诉等信息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等。”
点评:各专业组对于临床沟通记录和分析总结。各专业组对于投诉处理记录和总结。检查科室临床沟通座谈会记录和相应反馈情况。
9.“采用问卷对检验科人员进行随机抽查,以收集如下信息:质量目标和方针是否被实验室全体员工所理解、贯彻;质量目标、质量活动是否充分体现、贯彻了质量方针的要求;质量方针与实验室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否协调;质量方针是否有特色、起指导作用;质量目标是否先进合理。是否达到,并是否需要修订。”
点评:这是对此条款理解有偏差。在这里不是指要对质量手册中的质量目标进行总结和修订,而是对一些重要的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当然,有的指标是直接包含在量化的质量目标中的。
可改为:
统计各专业组相应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变异系数是否达标?室间质评成绩是否达标?样本周转时间是否达到要求?差错率是否达到要求?检验项目性能验证情况总结。(包括各定量项目的准确度、精密度、可报告范围、定性项目阴阳性符号率、手工检验项目的比对一致性评价等)危急值评审和回报情况总结。
10.“内审报告”
点评:除了内审报告中不符合项的总结,监督员、质控员在日常工作中开具的不符合项、质控失控报告等都包括在此,可进行归纳总结。
11.“检验周期和报告出具周期执行情况汇报”
12.“讨论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有关实验室报告/证书或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检查内容:除已进行的纠正和纠正措施,有无其他改进的目标,如何发现改进的挈机,怎样实施改进,评价改进的效果.各报告最终汇总至质量管理负责人,由其进行信息汇总分析。”
点评:第9条曾经列出的内容可以在此进行分析。质量目标和方针是否被实验室全体员工所理解、贯彻;质量目标、质量活动是否充分体现、贯彻了质量方针的要求;质量方针与实验室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否协调;质量目标是否达到,并是否需要修订。
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初期,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本采集手册、SOP、记录表格可能运行一段时间后都需要修订或改版,以更加适合实际工作需要。对这些体系文件改进的内容可都以在此进行总结分析。
2014年度,本公司全年的体系运行共分两个阶段进行,机构名称变更前和机构名称变更后。我室全体人员按照公司“科学公正,准确满意”的质量方针,努力开展各项工作。全室员工均能做到自觉抵制来自商业、财务及其它方面的干扰,严格遵守检测工作程序、执行标准,切实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培训。机构名称变更前,我室共参加公司组织的进行26次培训,其中内部培训17次,共计196人/次参加;外部培训5次,共计19人/次参加。48人次参加了4个标准的宣贯培训。4次共计59人次开展了针对“材料万能试验机”、“非金属楼板厚度检测仪”等2个频繁使用的重要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今年3月及8月的江西省建管局组织的上岗资格考试中,共有8名检测员通过了51项上岗资格考试项。4名人员参加了三和软件推广培训。机构名称变更后,参加公司9次培训,其中内部培训8次,共计260人/次参加;外部培训1次,共计1人/次参加。参加公司内部考试1次,考试的平均分在90分以上,均为优秀或合格成绩。2014年8月1日新版体系文件后,组织我室员工30名员工对新版体系文件进行了内部集中考试。
二、内部审核。今年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机构名称变更前和机构名称变更后。机构名称变更前,查找出我室2个不符合项。机构名称变更后,查找出我室3个不符合项。针对内审查找出来的问题,我室根据体系文件要求认真分析原因对照要求进行整改,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本机构名称变更前,本室完成了内部普通硅酸盐水泥1组样品的留样复测工作,热轧光圆钢筋等4组样品的内部人员比对工作。与九江建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九江市民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共同进行了14组样品的实验室间比对;与九江建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江西建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共同进行了耐碱玻纤网格布1组样品的实验室间比对。本机构名称变更后,我室与赣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江西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赣州市浩然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赣州中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共五家单位完成了22个检测项目的实验室间比对。
四、质量监督。机构名称变更后,本室共完成“钢筋力学性能”“型材”“C25混凝土配合比”“结构实体检测”等日常监督4次。开展实验室间比对,是加强能力验证工作的重点,我们对实验室间比对的全部检验过程实现了全程监督,共完成了热轧带肋钢筋的拉伸试验,弯曲试验,重量偏差检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尺寸等22个项目的计划监督。经我公司监督员监督检查,我室工作情况良好。
五、设备检定、期间核查及保养。协助公司管理层及综合办公室完成公司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所有仪器设备均报送赣州市计量所、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东华计量院检定/校准,协助公司管理层及综合办公室对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混凝土回弹仪进行了期间核查,经核查符合要求。实验设备及时维护与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六、质量监督。2014年8月1日新版体系文件后,本室共完成“钢筋力学性能”“型材”“C25混凝土配合比”“结构实体检测”等日常监督4次。开展实验室间比对,是加强能力验证工作的重点,本室对实验室间比对的全部检验过程实现了全程监督,共完成了热轧带肋钢筋的拉伸试验,弯曲试验,重量偏差检验等22个项目的日常监督。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审计 问题 措施 商业银行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计算机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得商业银行自动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业务处理、账务记载等活动均依赖于相关计算机系统来完成,这些都对审计监督提出了新挑战,面对着总、分、支机构每日产生的海量数据和信息,仅依靠手工来审计,就会面临着范围覆盖不全,数据处理缓慢,难以捕捉异常活动记录等诸多难题,因此传统的监督方式和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审计职能的需要。鉴于此,引入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已属大势所趋。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概述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含义
计算机辅助审计(Computer Assisted Audit Techniques,简称CAATs),是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处理电算化发展的结果。关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概念,目前尚无权威和准确的界定。一种观点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一种用来协助完成审计工作的计算机技术方法,审计人员通过该方法可以从被审计单位的系统中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结果、查找并报告异常事项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是用来检测某个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运转情况,并分析该系统处理的数据来评价其系统逻辑正确性的技术。国内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一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进行的直接审计;二是审计人员以计算机为工具开展审计工作。审计署则在1996年在颁布的《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将计算机辅助审计定义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工具,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计算机应用系统实施的审计。”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在审计立项、方案制定、审计实施、汇总报告到档案管理等一系列流程中均引入计算机技术,从而帮助审计人员迅速、有效和规范的完成审计任务。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非现场审计系统作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具体应用,已经成为比较可靠的审计检查平台和数据处理工具,在此类系统辅助下,可以对审计人员的工作在以下方面提供帮助。
1、提供审计依据,降低审计风险
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查询、筛选、抽样和汇总分析,能够节约审计资源和优化资源配置,弥补人工审计难以全面覆盖的缺陷,避免人为的干扰和误差,获得较为贴近审计对象特征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便于寻找审计突破口和切入点,使审计路径更为清晰,从而突出审计重点,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2、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科技部门通过联网技术,将业务运营系统和内审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连接,能够建立内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远程监督控制,并通过对被监督对象的数据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整理,能够准确抓取异常数据和关键信息,并及时提示预警信号给相关负责人员,审计人员通过该平台能够准确和及时的进行预警查证和处理。借助计算机对数据高速、正确地运算处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炼出审计重点,而且可以节省审计人员的时间,使其更加专注于对发现问题的分析判断。
3、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
从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到实施审计、出具意见,到反馈处理结果和总结报告,都可以在非现场审计系统中予以记录和反映,并一步步对审计进程进行控制,从而使审计人员能够较快地按照标准的程序开展审计工作,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从根本上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科学严谨。在审计系统的关键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如在审计人员的工作和取证记录中,设立编制人、复核人、部门负责人等控制点,按照不同岗位设定相应的权限,在未执行前一控制点的情况下,无法进入下一步操作程序,这样可以使审计责任明晰化,使审计质量更有保证。
4、规范档案管理、成果有效利用
由于在非现场审计系统对每一步的审计工作情况都通过设定的格式文本予以了记录,并通过配备扫描仪等设备,可以将取证所得资料扫入系统中予以保存,从而完全实现了审计档案的电子化和规范化,不仅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设想,方便了档案的传送和保存,而且解决了档案的查询难、统计难等问题。通过非现场审计平台,可以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将审计成果进行综合,形成报告或简要,并即时传递到每一位需要信息的领导或经办人员手中,能够及时提示防范和制定对策,从而有效防范风险的再次发生。
二、当前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面临的突出问题
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是审计实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审计技术和方法的一场深刻变革。但在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过程中也存在需要探索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正阻碍和制约着审计工作跟随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适应,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建设缺位
计算机审计分为审前调查、数据采集和整理、数据分析三个阶段,并辅以环境建设、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等措施,形成一项系统性工程。但在目前的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中,系统开发、测试、维护、操作等方面,档案的查询、输出、传递和保存等环节均缺少制度约束,具体表现在: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审计程序,对“审什么”、“如何审”未形成统一标准;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均带有一定随意性;开发的模块比较单一、零散不成体系,没有统一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等等,以上诸因素影响了计算机审计的深入发展。
(二)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与被审计对象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匹配
审计人员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和经验的依赖,阻碍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广泛应用。有的审计人员认为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没什么大的帮助,使用计算机还不如自己手工审计快,不愿把时间浪费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处理上;有些审计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被审计对象在计算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仍执着于旧的思维方式、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有些年长的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应用操作能力欠缺,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方能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而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由于经验和系统设计、程序开发技能的缺乏,也不能有效应用分析程序。
(三)以数据审计为主,对信息系统本身审查的少
在商业银行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实践中,以信息系统安全可靠为前提的,基本上是就数据审数据,并没有对系统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分析、测试和评价,主要体现在:未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与组织方面的策略、政策、标准、程序和相关实务进行评价;未对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设施与操作实务的管理和实施方面的有效性及效率进行评价;未对逻辑、环境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未对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计划以及对应用系统的开发、获得、实施与维护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流程进行评价等。因此,信息系统审计内容的缺失使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始终徘徊在较低层次。
三、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以全面适应金融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制度建设
为确保审计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商业银行亟需建立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审计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规范操作,严格管理,严防泄密,从而促进计算机审计规范化操作。首先,建立审计数据信息采集制度,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并对数据采集的时间范围、内容范围、数据字段的设置、数据格式的定义、数据完整性及真实性的标准作出相应的规定;其次,要建立数据转换制度,制定统一的数据转换标准,以保障数据转换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及能被审计软件引用;最后,建立数据信息交接与留存制度、审计人员数据信息保密制度、计算机审计办法与操作规程;计算机审计发现问题或疑点的确认制度等与安全保密环节相配套的制度规程。
(二)加强机构建设
商业银行要采取对外引进与对内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培养一批既懂银行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以满足审计信息化的需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即把既懂计算机技术又熟悉银行业务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促使他们通过培训、自学等途径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等技能,适时交流非现场审计方面取得的经验,造就一大批既懂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审计人员,以适应非现场审计的需要。
(三)开展对信息系统控制有效性的审计
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过程。调阅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项目研究开发总结报告,审查系统开发是否符合国家软件工程的规范和系统安全性要求。2、审查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运行情况。测试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对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备份是否完整、及时,测试在现实运行中数据处理的可控性和准确性,评估系统运转能力。3、计算机系统权限控制测试。测试系统权限设置和职责划分的合理合规性,测试授权和审批是否按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及授权活动的控制是否有效,防止信息资产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披露、修改、损坏或丢失。
参考文献:
[1]李艳辉.计算机辅助审计初探[J].中国工会财会,2000(02)
[2]苏珉.目前计算机辅助审计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湖北审计, 2003(1)
[3]陈哲.试论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4]赵录贵.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5(10)
[5]李景泉.我国计算机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J].商业经济,2006(4)
[6]陈伟,张金城,QIU Ro-Bin.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S)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7(10)
[7]徐阳.对计算机审计发展若干问题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6)
然而,仅靠向生产厂家直接进货还远远不够,商家要成为“赢家”必须跳出价格的局限,站在最终消费者的角度,以顾客的需求为出发点和驱动力审视整体供应链。因此,专业化、高层次商业采购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对生产型供应商的管理,商业采购的业务合作对象是工业企业。供应商管理的起点是供应商选择,供应商选择的来源是供应市场,选择的过程与根据则是供应商审核。 圈定入围选手
采购既要站在顾客需求的角度结合企业的经营战略了解商品市场的状况,同时更要从专业化的立场完整了解供应市场。现实中,企业针对自己销售的目标市场大多会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但对于采购的供应市场开展系统调研的却不多见。在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情况下,一般商业企业更是被动地“等货上门”,完全放弃主动了解市场、优选供应商的上游控制机会。
供应市场研究是采购的前期工作,也是供应商考核与选择的基础。它针对所采购的商品或服务,系统地进行供应商、供应价格、供应量等相关情报数据的调研、收集、整理和归纳。它包括供应商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研究、供应行业及其市场的中观经济研究以及供应厂商的微观经济研究。
供应市场研究作为采购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可以连续进行。比如说收集市场信息及价格数据,也可以针对某项商品专门实施。研究的方法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时间跨度可长可短,主要步骤包括:
1.确定目标:针对什么商品、现有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获取信息、谁负责获取信息、如何处理信息、信息来源于哪里、市场范围多大等。
2.成效分析:研究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是否有附加值等。
3.可行性分析:现在已有什么信息,从可掌握的刊物、网络、年报、统计材料等可能获取哪些信息,是否需要利用咨询公司,是否要外出调研等。
4.制订研究方案及方案实施:确定市场调研的具体安排,包括目标、工作内容、时间进度、负责人、所需资源等,然后按确定的方案开展供应市场调研。
5.总结报告及评估:供应市场调研及信息收集结束,要对所获信息和情报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总结报告,并就不同的供应商初选方案进行评估比较。供应市场研究过程具体可概括如图1所示。
开展供应市场研究时应注意:
1.它有别于日常工作,应独立开展,并安排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2.它应同采购商品分类策略和供应商分类策略等有机衔接起来,针对不同的商品、可能确定的供应商不同类型,供应市场研究的策略及方法、要求也各不相同。
3.尽量将要了解的内容预先以标准格式的形式制成规范表格或调查问卷,并由本企业采购人员自己实施,不得已再委托第三方进行。
4.调研应尽量利用互联网络、电话访问、公开出版物等工具进行,然后再考虑参加行业会议、专业展览以及现场参观等。 供应商“选美”
确定了“参选”对象,就要开始“选美”——供应商审核。这是了解供应商优缺点、控制供应过程、促进供应商改善的有效手段,也是降低经营风险、保障供应的重要依据。
就采购控制层次来说,供应商审核可限于商品层次和生产过程层次,也可深入到质量保证体系甚至供应商的整体经营管理体系:
1.商品层次:主要是确认、改进供应商的商品质量,包括正式供应前的商品样品认可,以及供货过程中的商品质量检查与控制。
2.生产过程层次:对那些质量、安全等对生产工艺有很强依赖性的商品,要保证供货质量等的可靠性,往往必须深入到供应商的生产现场了解其工艺过程,确认其工艺水平、质量控制体系及相应的设备设施能够满足商品的质量等要求。
3.质量保证体系层次:就供应商的整个质量体系和过程、参照ISO9001标准或其他质量体系标准而进行的审核。
4.公司层次:这是供应商审核的最高层次,它不仅要考察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还要审核供应商的经营管理水平、财务与成本控制、计划制造系统、设计工程和营销服务等主要企业管理过程。
现实情况中,管理水平一般的商家对商品要求不高,通常采取第一个层次的做法。而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国际大公司则超越了前两个层次,采用质量保证体系层次和公司层次的全面审核来控制供应管理体系。实际操作时,商家对所有的商品都必须实施第一个层次的供应商审核。而对于主力商品、战略商品或者买断购销或经销商品,则必须对供应商进行生产过程层次以上的审核。
供应商审核的方法有主观法和客观法两类。所谓主观法是指根据个人的印象和经验对供应商进行评判,评判的依据十分笼统。而客观法则是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或准则对供应商情况量化考核、审定,典型的有调查表法、现场审核法等。
调查表法是指事先准备一些标准格式的调查表提供给供应商填写,收回后进行分析,常用于招标、询价以及供应商情况的初步了解等。现场打分评比是指预先准备好一些问题并格式化,组织有关人员(通常包括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到供应商现场进行核查、确认。商业企业供应商管理,对多数供应商,合理的方法还是调查表审核法,但对主力商品、战略商品或者买断商品,最好将调查表法与现场审核结合使用。 厂商合作流程案例
若供应商审核结果可以接受,同时供应商提交的商品样品、报价以及相关合同条款都得到确认,那么该供应商即可列入正式采购合作对象,开始商品试供应。图2所示为海尔公司的供应商选择、审核与认可过程。
再看看商界巨头沃尔玛对供应商审核认可的做法。沃尔玛对供应商的审核与认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与内容:
1.了解沃尔玛:要求供应商通过沃尔玛网站、光顾沃尔玛商场等了解其商品、质量、价格情况、业务及要求,以及沃尔玛的顾客情况。
2.提供相关资料:正式打印的“供应商问卷Supplier Questionnaire”由当地沃尔玛商场经理提供,填完后还需经其与区域经理或食品部经理签字、打印的对“关键问题Key Questions”的回答、最新的财务状况与财务报告副本、产品责任保险副本、标准条形码情况等。
其中对产品供应商的“关键问题”包括:年龄、平均收入、家庭规模、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及预期增长。谁是你的顾客?你的产品未来需求来自哪里?该产品将如何帮助沃尔玛获益于此未来的需求?沃尔玛如何通过你的产品赢得市场份额同时控制经营成本以使销售最大化?该市场上谁是你的直接竞争对手?谁是间接竞争对手?你的产品有什么附加值可以传递给顾客?你的产品将如何影响我们商店的相关产品请给出正面的例子?同沃尔玛现有的花色品种相比,你的产品包装将如何强化外观与形象即包装怎样推销产品?
3.汇集相关报价、样品等:要求供应商集齐所有的产品文献,包括产品目录、价格清单等,选择好样品提交。
4.提交审核:检查所有相关要求满足后,供应商即可将所有文件及产品样品提交给沃尔玛的供应商发展本部,其间沃尔玛不对供应商因此而发生的费用负责,且收到的所有样品属于沃尔玛。收到供应商完整的相关资料与样品后,沃尔玛经审核会在90天内给予答复。一旦审核通过,沃尔玛就会给出供应商编号并签订正式“供应商协议”。
供应商审核问卷或标准通常依据ISO9001标准制定,参与审核的人员应了解该标准的要求并具有内审资格。主要内容有:
1.管理职责:总则、顾客需求、法规要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计划、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
2.资源管理:总则、人力资源、其它资源(信息、基础设施、工作环境);
3.产品实现:总则、与顾客相关的过程、设计与开发、采购、生产与服务运作、不合格品(项)的控制、售后服务;
4.测量、分析与改进:总则、测量、数据分析、改进。
较完整的问卷包括表头、供应商基本情况企业环境、财务与经营表现等、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企划物流、生产工艺、顾客服务、环境体系等。
1.表头:包括供应商名称、地址、联系人、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
2.基本情况:成立时间、注册资本、公司性质、财务状况、工厂占地、建筑面积、组织架构、员工及结构、工作时间及班次、主要产品与产量、生产周期、进出口比例、主要顾客及业务分布、主要供应商及原材料控制等;
3.质量体系:质量方针、质量管理体系架构、是否ISO9001认证、质量目标、来料检验标准、过程质量标准、交货质量标准、质量控制设备设施及检测项目、产品认证及安全认证情况CCEE、UL、CSA、DVE、BSI等;
4.生产计划及物流管理:企划、生产、采购、销售部门的关系与架构以及相关人员状况、接单、安排生产、交货的流程、运输方式、交货时间、原材料采购周期、库存、最小生产批量、可接受的订单变化范围、确认订单时间、MRP或ERP系统的应用情况等;
关键词:精细管理 企业软实力 成效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1-0013-03
一、精细管理的内涵
1.精细管理概念
精细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重在过程。它是源于二十世纪的日本,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在现代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都意识到细节的重要,都认识到把管理或工作做精做细的重要性,“精细”已经成为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管理也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精细管理作为企业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过程,是企业实现基业常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精细管理不仅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成为一个基业常青的百年老店的必然选择。“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理念,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2.浙江石油构建精细管理模式实践
从2002年开始,在体制上收不久,省、分、县三级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在企业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以及在成品油需求减缓、资源过剩、配置油进销价格倒挂的形势下,时任浙江石油总经理的海潮副总裁在工作会议上首先提出了“精心经营、精细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与完善,浙江石油构建了精细管理模式的特色。
历任领导坚持“精心经营、精细管理”工作风格,在浙江石油全省系统所有企业管理工作中,大张旗鼓全面实行精细管理模式。浙江石油率先提出了构建精细管理理念的“四维度”模式,探索出构建精细管理方法的“三阶段”模式,归纳出构建精细管理方式的“六步法”模式,总结出构建精细管理评价的“三层面”模式。
在本文中,以上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如下:在数质量管理上精耕细作,牢记“抓损耗就是出效益”,严把六关;在财务管理上精打细算,多渠道控制成本,努力降本减费;在零售管理上精心经营,推出神秘顾客调查制度大力提升服务;在安全方面精细管理,形成了一套“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强化于制”的安全文化体系;在考核对标方面,开展管理评价的“三层面”模式,精谋细划力争先进。通过构建精细管理模式,进一步降低零售损耗,进一步落实降本减费,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从而通过精细管理提升企业软实力。
二、构建精细管理模式主要内容
1.构建精细管理理念的“四维度”模式
“四维度”模式是指全面创导、领导风格、工作氛围、员工工作理念四个方面。
2.构建精细管理方法的“三阶段”模式
“三阶段”模式指事前谋划、事中控制、事后剖析三个阶段。
3.构建精细管理方式的“六步法”模式
“六步法”模式是指调研试点论证推广总结提高。
4.构建精细管理考核评价的“三层面”模式
精细管理评价的“三层面”是指机关部门、地市公司、县支公司。
三、主要做法
1.精耕细作,数质量管理严把关
浙江石油从领导到基层一贯高度重视数质量管理工作,“抓损耗就是出效益”这一理念深入每位干部职工的思想,而超耗治理是损耗管理的关键。根据构建精细管理方法的事前谋划、事中控制、事后剖析“三阶段”模式,主要做法有:一是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不断完善应急机制;二是全程监控把好“六关”,即进油关、出库关、在途监管关、进站关、加油机计量关、全民监督关,确保销售油品100%合格;三是强化数量管理考核,做好总结与分析工作。
2.精打细算,控制成本多渠道
随着物价、人工成本的上升,费用的刚性增长几乎难以避免,浙江石油注重外拓思路,内挖潜力,积极开展“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活动,力争节约每一分钱,控制每一滴油品损耗,减少每一笔经济损失。根据构建精细管理方法的事前谋划、事中控制、事后剖析“三阶段”模式,主要做法有:一是强化预算管理,全面控制费用;二是细化费用管理,落实降本减费;三是建立垂直考核体系,强化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3.精心经营,零售管理出新招
为提升加油站规范化服务管理,浙江石油聘请了两家专业咨询公司开展了加油站“神秘顾客”访问制度,这在销售企业中也是最早开展该项工作的公司之一。根据构建精细管理方式的“六步法”模式:调研试点论证推广总结提高,主要做法有:一是通过调研撰写神秘顾客调查制度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二是在杭州、温州两个分公司开展试点;三是通过论证,该制度确实大大提升加油站服务管理水平;四是2009年在全省系统推广;五是进行总结,该制度大大提升了加油站服务水平;六是提高:逐步完善了执行办法。
神秘顾客调查是经过验证的一个良好的管理工具,浙江石油对加油站的管理会越来越受益于神秘顾客调查的开展,并会对管理方法带来一次新的变革。
4.精细管理,安全理念记心中
安全是石化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浙江石油在安全管理方面采用构建精细管理理念的“四维度”模式:即全面创导、领导风格、工作氛围、员工工作理念四个维度,具体做法有:一是全面创导:推行企业安全文化;二是领导风格:落实定点联系与畅通上下沟通渠道;三是工作氛围:率先推行HSE未遂事件报告制度;四是员工工作理念:推行安全生产十个“想一想”。
5.精谋细划,考核对标争先进
在加强考核方面,建立“三层面”精细管理评价机制。
一是对省公司机关开展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分别对省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省公司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省公司中层以下经营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及技能操作人员进行考核。二是对地市公司实施经营者考核奖惩办法。制定了《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对分公司经营者考核奖惩办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关键指标,并采用综合竞争力排名的方法。对地市公司经营者的考核中,考评内容包括经营规模与经营质量、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管理工作及执行力、约束性指标四个方面。三是对县支公司实行“四项职能”年度考评办法。制订了《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支公司“四项职能”年度考评办法》。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加油站网络发展和加油站管理、当地市场开拓和客户维系、当地政府部门关系协调、企业内部管理协调和安全稳定四个方面。
在紧抓对标方面,树立“三层面”你追我赶竞争意识。
一是省公司层面每月召开一次经营分析会议,都对要浙苏粤鲁豫冀六家省公司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各省公司对比分析寻找差距与不足,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追赶。二是地市公司层面对标管理主要分为每月分公司经营情况比较分析与每季度分公司经理会议工作交流与对比分析。三是支公司层面主要分为年经营量10万吨以上与10万吨以下两档进行比较。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支公司的考核相应有所变化。如陆上、沿海、内河支公司考核的指标侧重点有所不同;合资公司所在区域的支公司与其他支公司考核内容权重有所不同等。通过区分使各支公司的对标更科学合理,更具有比较性。
四、构建精细管理模式的成效
通过构建精细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软实力。取得的效果主要有:
1.2011年各项经营指标比2001年明显提高
2011年全年实现经营总量1311.7万吨,与2001年的668万吨相比,增长96.4%;其中零售量976万吨,与2001年的329万吨相比,增长196.7%;2011全年实现报表利润总额27.88亿元,与2001年的5.88亿元相比,增长374.1%;2011年营业网点总数2004座,与2001年的1422座相比,增长40.93%;2011年单站销量4812吨,与2001年的2314吨相比,增长108%;2011年万吨站总数272座,与2001年的35座相比,增长677.1%; 2011年全年运输损耗率为0.9‰,与2001年2.2‰相比,下降59%。
2.精细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在全省系统全面创导“精心经营、精细管理”工作方法,浙江石油从上至下都树立了精细管理工作理念,构建了精细管理理念的“四维度”模式,形成了精细管理方法的“三阶段”模式,塑造了精细管理方式的“六步法”模式,建立了精细管理评价的“三层面”模式,精细管理的企业文化全面形成,企业软实力大大提升。
3.数质量管理成效显著
油品综合损耗由2010年的0.02%,下降到2011年的0.01%,同比减少损耗3806吨,按市场价每吨9000元计算,可节约3425万元;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完成了油库数量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每年节约纸张500多万份;通过创新管理方法,规模使用自动计量系统,取消了加油站专职计量人员,使油库减少了1/3计量人员,同时也降低了60%的劳动强度;自销售公司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以来,每年都取得“计量损耗管理”争优红旗。
4.降本减费成绩突出
利用镇海炼化算山码头和管线,全年转输外采资源26万吨,既确保了市场资源不断档,又提高了物流效率,节约运费2600万元;注重内审监督融入企业经营全过程,对5万元以上项目,全部有审计人员参与,2011年全年累计减少开支5780万元。对全省801座加油站进行了油气回收改造,获得政府油气回收改造补助1700余万元;2011年,积极向各地税务部门做工作,共计减免水利基金等税费4600万元;全面实行单联发票,节约印刷费300万元;继续争取到省技术监督局授权开展计量检定,节约检定费用500余万元;2011年,浙江石油考核口径吨油费用为224元/吨,为销售企业最低。
5.获得多项企业荣誉
2011年在集团公司考核中公司获A级并位于销售板块第一名。在销售板块比学赶帮超活动中获得63面红旗,红旗总数与年度红旗数均列销售系统第一名。再次被评为“标杆企业”;连续14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在2011年销售企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二;荣获“浙江省十大领军企业”称号。
实践证明,构建精细管理模式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构建精细管理模式这项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精细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浙江石油将在总部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开展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探索与完善队伍建设、基础管理建设、激励机制等课题,为打造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公司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念怀:《精细化管理III——操作方法与策略》,新华出版社,2005.5.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2004.1.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进行反思,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车间主任年终的工作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车间主任年终工作报告1作为乙炔工段的车间主任,在这个易燃易爆区域,危险系数与劳动强度相对别的工段要大,因此就要求工段上下一心,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努力把工作做细、做扎实。因此我在完成今年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总结。
一、安全环保方面
1、加大了电石库的卸车管理,从入库车辆的细致检查,到破碎的监控,雨雪天气电石库与皮带栈桥的检查到临时防雨措施的落实,都做到认真细致,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对于本工段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巡查,密切关注各电石储仓的乙炔含量,加大乙炔气柜的巡查力度,氯气缓冲罐的密封性等,确保其安全运行。
2、定期对渣浆输送管线的巡查,做好维护保养与更换填料的详细记录,做好定期更换填料,并且有小滴漏及时处理,确保了不发生环保事件。
负责各类安全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各类安全台帐的完善与建立。如工段的灭火器,定期进行更换;应急柜、事故柜的定期保养与卫生清理,都做到细致入微。
二、员工的培训方面
1、对新进员工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与岗前培训。首先让他对本工段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生产任务与主工艺流程,生产原料与中间产品有什么,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涉及到本工段的危险化学品有哪些,怎样进行安全防护等都做了详细地讲解。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岗位展开培训,从粗到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操作技能。
2、对转岗与复工人员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
鉴于我工段在本年度人员流动较大,因此转岗的人员较多,针对这一状况,我工段对其进行了理论与现场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并且进行了跟进培训与考核;对转岗人员进行了新工艺等培训,对日常应知应会进行了必要的复习与考核,帮忙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定期进行岗位练兵,不断完善岗位练兵台的知识与题目。岗位练兵台每月一换,组织各操作工认真进行学习,工段抽查与考核,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监督与管理方面
1、对安全指标、质量指标与工艺指标进行了每日必查,并纳入班组考核的范围,确保其操作安全平稳。
如钢仓与水泥料仓的分析结果,次钠配置的有效氯,乙炔纯度关键性指标等。
2、负责小指标考核的数据统计与上报工作。
技术部一向以来对我工段的发生器温度进行考核,而相关的许多数据都是工段负责月底向技术部上报,为了提高发生器温度的合格率,工段尽量地把一些客观的原因向技术部如实地汇报,有利于比较公正、科学的考核。
3、配合分厂进行内审与外审工作,包括安全认证。
为了圆满完成公司与分厂每年的认证工作,工段完善了各种所需要的内控文件,工艺记录的整理与上报,培训记录的完善等,用心配合,认真准备,做了超多的工作。
四、设备管理方面
1、负责本工段计划检修与日常维修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清洗置换,有效切断,现场监护,各类票证的办理等,与各种关系的协调与统一安排,为检修工作尽量创造一个好的外围环境。
2、加强设备的管理,对重大设备的减速机,齿轮箱的换油有专门的台帐记录,对各皮带,脂、油的各点都有详细的记录。
工段有专人进行,工段根据记录督促进行适时的,为设备的良好运行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
3、细致认真地进行二级库的管理,根据工段实际需要,配合工段长进行月材料计划的上报工作。
每月对工段二级库进行盘结一次,根据存量与用量适时地领用。
五、班组考评与财务管理
在公司极力倡导进行班组建设的时候,我工段就早动手,早筹划,率先进行班组建设活动的开展。我工段的财务一向以来都是一人记账,一人管钱,账务公开的模式。工段的每一笔收入与开支都记的很清楚,账本全面开放,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去监督。
六、工作中的不足
工段上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缺乏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在管理上有新的开拓,在节能降耗方面也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没有找到新突破点。这是本年度,我个人包括工段工作存在的不足。对于本年度,工段的各项工作也基本进行正常运转的轨道,因此做的例行性与程式性的工作较多,因而忽略了对本工段亮点的宣传工作。
明年我会继续做好安全环保工作,精心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安全平稳生产,保质保量地完成公司与分厂下达的各项安全环保指标与任务。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努力做一些具有开拓性的工作,为安全生产方面,节能降耗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车间主任年终工作报告2时光如水,日月如梭,转眼间我来到车间工作已经有十个多月的的时间,这十个多月的时间,承蒙车间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帮助指导,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思想上、业务工作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日常工作中,我积极向其他人员学习。我觉得,每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中有业务高手,有技术尖兵。正是不断地虚心向他们求教,使我在调入车间后,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了工作环境,懂得了各种材料的使用、一般问题出现的原因、维修的方法也都基本掌握。在业务上,将以前的维修工作经验和车间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二、班组管理
在六月份,我被任命为维修主任,我深感自己肩上任务的重大。为了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我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加强了班组管理:1。按照班前、后会议程序要求,开好会议,并做好记录。将矿部、车间的各种文件和要求快速的传达给班组员工,使自己上承下达、承上启下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班组工人尽量了解好、了解透彻上级的精神。2。加强班组管理。我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班组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特别强调从根本的管理入手。
三、进行设备规划,缩短维修周期
我和车间领导一起,对设备进行了规划、从维修组织(设计、测量)到维修控制(工时、材料、库存量、费用),都做到有据可查。我认为,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将设备的备品备件预备的充足,是减少在故障发生后缩短维修时间的必要前提。维修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事后维修,二是定期维修。我们不能单纯的做到损坏了再维修,只要设备能用就尽量用,坏了再修。而是应该在设备损坏前将故障排除,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四、努力做好节资降耗和维修工作本人任维修主任以来,非常重视节资降耗和维修工作。主要如下
1、修旧利废16吨。
2、在对绿皮吉普车的修理过程中,维修班利用旧件,组装了后传动轴、后桥差速器、刹车总泵、后弹簧钢板。
3、对28#铲斗进行翻新。
4、下放并安装3立方内燃铲运机、1。
5立方电动铲运机、0。75铲运机各2台。
5、下放复新凿岩台车一台。
6、架设风水管路1000多米。
7、安装钢溜井30多节。
8、新架设格筛、护栏10多个。
9、对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及设备出现的临时性突发故障,做到及时抢修。
10、大修内燃机2次。
五、工作中的不足
1、对设备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有些情况没有及时地掌握。
2、服务的深度还不够,需进一步加强自我和班组管理,应强调意识和态度。
3、对于隐患的整改有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在今后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完成,确保整改率达到100%。
4、在维修时有影响生产的现象出现。
六、几点建议和今后的打算除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巡视外,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打算
1、建立点检制:继续建立、健全设备点检制度、准确掌握设备运行情况,重新制定点检标准。
2、制定计划,对设备检修以时间为基础,到期必修。
3、强化员工培训: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维修工素质,通过培训逐步转变原有观念。
4、实施全员设备管理:在全车间推广设备规范化管理,推行设备的规范化生产维护。
以设备为重点,加强部位的维护,继续实行设备专人负责,真正落实全员设备管理。综上所述,总结这些日子的工作,我可以说:自己尽了心,努了力,流了汗。
在平时的工作中,对领导交办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对自己分内的工作也能积极对待,努力完成,做到既不越位,又要到位,更不失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以“服务第一”为准绳,为今后矿上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车间主任年终工作报告3____年转瞬即逝,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很多、学会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在这一年里我通过不断的努力,加强管理、技术学习,加强了车间的现场管理,把好质量关,尽自已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在这一年里,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整改,稳定生产,圆满完成了____年的生产任务。
总结如下:
1、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充分利用班前会,向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员工清楚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员工安全工作的防范意识。
2、基本保证了生产进度:全年共完成220个订单与样机,其中90%的是保证了进度要求。
这在上年有所提高,其中不能保进度的大多都是希望的,这也与我们员工和管理者的技能有关,质量与效率都不是很高。
3、提高生产效率:人员合理调配,规范工作纪律,培养了一部分技术员工。
生产效率的提高在装配组表现的最为明显。
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工桩,夹具,样板等)努力为生产服务来保证生产效率。
____年需要改进的:
____年就要到了,在即将开始的新一年的工作中,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将朝着以下方向努力:
1、完善车间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
2、奖惩分明,进一步发挥骨干作用和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3、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互助。
4、进一步完善每一种产品的计划、备件、材料、消耗的记录管理,为生产和效益服务。
5、合理搭配人员分配工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优点。
6、个别职工和班组长质量意识不强,对待工作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不够重视,严重影响车间整体形象。
以上问题,我们会在下年的工作中重点解决。
车间主任年终工作报告4自从____年__月进入某某公司制造部担任车间主任一职,回首也有四个月了,饱尝过酸甜苦辣百味瓶。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机器设备的增加;人员的稳定;在质量体系iso9000认证的试行推动下,产量、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公司日趋向做大、做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八方面:
一、产量方面
产量从8月份库量为680603pcs到12月份dem产量达到1503353pcs,oem335353pcs,短短三四个月,产量翻了一倍多,这组数据正说明了在张总、陈工的正确带领下,在晶体制造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才会创造出某某公司制造部产量有史以来最高、最好水平。
二、质量方面
1、各工序的合格率在以前的基础上都均有明显提高,直通率由10月份83,________到12月份达到,提高了,直通率也创下了某某公司制造部产量有史以来最高、最好水平。
2、客户的投诉比以前有明显的下降,成品出货的质量也在从工艺、管理等方面加强控制。
3、从9月到12月生产制程重大质量事故共发生了两起,14.7456mhz/s和太莱的12mhz/s印错字。
三、人员管理方面
9月、10月因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新员工也在不断的补充,但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11月、12月这两个月老员工的稳定性在加强管理、提高工资待遇等因素下有所提高。但有因为管理方面的不足造成个别员工的思想波动性比较大。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是生产型企业,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缺少在这方面对员工按层次进行培训。
四、物耗方面
1、主要原材料车间每月对返基和返修晶片等及时回收利用,但少量员工因技能、机器设备不稳定性方面原因造成合格率低,加大原材料的投入量,影响了一次性直通率。
2、主要辅材料银丝和手指套控制不是太好,有待于在____年中加强管制。
五、报表
数据报表方面产量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个人产量等都能准确无误、及时的统计好,随着iso9000质量体系试行的推动下,产品批量卡等数据报表也能准确的统计好,方便于车间进行查找、跟踪及总结影响产量、质量的原因。
六、工艺方面
1、为了确保产品的品质的稳定性,人工上架在10月底对操作工艺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两点胶规定为三点胶,在张总的指点及班组的监控下,人工上架的员工现已熟练的按更改后的工艺进行操作。
2、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中,我们想得到客户的垂青,得有夯实的质量保证,公司多方面的增加或改造设备。
如对某些样品增加温特等工艺。
七、5s管理
在iso9000质量体系试行中,虽然与公司前况相比,有很大进步。但在5s管理方面我存大着很多不足,最主要是缺少持之以恒的管理方针,有时为了准时交产量而忽略5s的持之以恒的管理。
安全方面在没有任何安全设施防护的情况下,这四个月中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这让我感到很庆幸。如果说20____年对某某公司制造部是个展翅飞跃的时段,那我更希望____年中我们能飞得更远、更广,拥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车间主任年终工作报告5自从进入公司制造部担任车间主任一职,回首也有一年半了,饱尝过酸甜苦辣百味瓶。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车间的产量、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公司日趋向做大、做强。以下为今年的工作总结。
一、合格率与管理方面
各工序的合格率在以前的基础上都均有明显提高,直通率也创下了____公司制造部产量有史以来、水平。客户的投诉比以前有明显的下降,成品出货的质量也在从工艺、管理等方面加强控制。因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新员工也在不断的补充,但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老员工的稳定性在加强管理、提高工资待遇等因素下有所提高。但也有因为管理方面的不足造成个别员工的思想波动性比较大。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是生产型企业,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缺少在这方面对员工按层次进行培训。
二、物耗与报表方面
主要原材料车间每月对返基和返修晶片等及时回收利用,但少量员工因技能、机器设备不稳定性方面原因造成合格率低,加大原材料的投入量,影响了一次性直通率。主要辅材料银丝和手指套控制不是太好,有待于加强管制。产量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个人产量等都能准确无误、及时的统计好,产品批量卡等数据报表也能准确的统计好,方便于车间进行查找、跟踪及总结影响产量、质量的原因。
三、质量与安全方面
为了确保产品的品质的稳定性,对操作工艺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两点胶规定为三点胶,在张总的指点及班组的监控下,人工上架的员工现已熟练的按更改后的工艺进行操作。在日益竞争的市场中,我们想得到客户的垂青,得有夯实的质量保证,公司多方面的增加或改造设备。如对某些样品增加温特等工艺。在没有任何安全设施防护的情况下,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这让我感到很庆幸。如果说今年对____公司制造部是个展翅飞跃的时段,那我更希望明年我们能飞得更远、更广,拥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四、工作中的不足
一、合同协议书
二、合同通用条款
第1条 词语定义
第2条 法规、语言和联系方式
第3条 双方关系与监理依据
第4条 监理范围
第5条 甲方的职责与义务
第6条 乙方的职责与义务
第7条 甲方的权利
第8条 乙方的权利
第9条 监理合同期
第10条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第11条 监理酬金与支付
第12条 人员的更换
第13条 奖励与赔偿
第14条 转让与分包
第15条 违约、争议与仲裁
三、合同专用条款
第2条 法规、语言和联系方式
第4条 监理范围
第5条 甲方的职责与义务
第6条 乙方的职责与义务
第8条 乙方的权利
第9条 监理合同期
第11条 监理酬金与支付
第13条 奖励与赔偿
第15条 违约、争议与仲裁
甲方委托乙方对工程的施工进行约定范围内的监理。为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与义务,经双方协商签订如下协议:
1.本协议书中的名词和用语与下文提到的合同条款中规定的含义相同。
2.下列文件构成全部监理合同文件(以下称本合同)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文件相互补充,若有不明确或不一致之处,以下列文件次序在先者为准:
(1)在本合同履行中双方签署的补充协议与修正文件;
(2)本合同协议书;
(3)合同专用条款;
(4)合同通用条款;
(5)施工监理委托书或监理中标通知书;
(6)与本合同有关的其它文件。
3.甲乙双方同意按照本合同的约定,承担和履行各自的全部职责和义务。
4.双方同意本合同约定监理范围内和监理期内的监理酬金总额为人民币_________元。
5.本合同施工监理期为_________个月(天),即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6.本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人在协议书上签字和加盖公章后生效,至监理合同期满并结清监理酬金终止。
7.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副本份,双方各执份。当正本与副本不一致时,以正本为准。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约地点:_________
签约地点:_________
附件
水运工程施工监理合同(通用条款)
第1条 词语定义
下列名词和用语,除合同专用条款另有约定外,应具有如下含义。
1.监理:指乙方受甲方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施工监理合同以及有关工程文件、合同,在甲方授权范围内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投资实施监督与管理。
2.工程:指甲方委托进行监理的本合同范围内的工程。
3.甲方:指承担直接投资责任的、委托监理任务的一方以及其合法继承人。
4.甲方代表:指经甲方授权,代表甲方负责履行本合同和作出决定的代表人。
5.乙方:指承担本合同监理任务和监理责任的一方以及其合法继承人。乙方应具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批准的相应的监理资质。
6.监理机构:指乙方派驻本工程现场,负责履行本合同约定义务的组织。
7.总监理工程师:指经乙方授权,代表乙方全面履行合同义务,并被甲方认可的监理机构负责人。本合同中简称总监。
8.监理酬金:指甲方按本合同约定的监理期限、监理范围支付给乙方的劳务费用。
9.第三方:指除甲乙双方外与本工程建设有关的当事人。
10.天:是指日历天,即从任何一个午夜至下一个午夜间的时间段。年、月、日均以公历计算。
11.书面形式:指对各种通知、信函、纪要和委托等采用手写、打字或印刷的表达方式。包括电报、电传和传真。
第2条 法规、语言和联系方式
1.监理合同适用的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条例和行政法规,以及交通部颁布的有关规章和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的法规。
2.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若因合同所依据的法规发生变化而引起甲乙双方权利、义务发生变更时,应按新的法规进行调整并在合同专用条款中明确约定。
3.监理合同的书写或解释,以汉语为主导语言。若需使用其它语言作为辅助语言,应在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当不同语言文本发生异议时,以汉语文本为准。
4.本合同实施过程中,工程有关各方的一切联系以书面形式为准,在紧急的情况下,可先以口头陈述,但应在事后48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
第3条 双方关系与监理依据
1.甲乙双方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乙方在甲方委托监理的范围内,独立行使甲方授予的职权,并接受甲方的监督。
2.监理依据
(1)国家有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2)交通部及有关部门的规章;
(3)国家、交通部及有关部门颁发的工程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
(4)依法签订的监理合同及施工合同;
(5)工程设计文件。
第4条 监理范围
在合同专用条款中具体列出乙方实施监理的工程规模、监理范围、工程界限、工程投资、总工期和监理工作阶段及内容等。
第5条 甲方的职责与义务
1.在合同专用条款约定的期限内任命其代表,负责在合同履行期间与乙方进行联系,并负责工程施工所有外部关系的协调,为监理工作提供外部条件。
2.在与第三方所签的工程合同中,应明确第三方必须接受乙方在甲方授权范围内的监督与管理。工程开工前,甲方应当将乙方的工作范围、监理工程师的职权、联系办法、监理机构组成与总监姓名以书面形式通知第三方。
3.应在合同专用条款约定的期限内,免费向监理机构提供施工监理所需的工程技术资料。包括本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勘察资料及有关的批准文件等。
4.免费向监理机构提供合同专用条款约定的现场设施,对乙方自备的设施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5.如果双方约定,由甲方向监理机构免费提供职员和服务人员,则应在合同专用条款中增加相应的条款。
6.在履约过程中,对于乙方按约定的监理工作程序提交的技术报告、工程变更、进度报表、总结报告及其它请示报告,甲方则应按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的期限及时审批,若因未及时批复而给工程带来损失,由甲方承担责任。
7.按本合同的约定,向乙方支付监理酬金。
第6条 乙方的职责与义务
1.按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的期限,将监理机构组成、总监简历及主要监理人员名单提交甲方。总监应在工程开工前,向甲方提交监理工作规划和监理工作实施细则。
2.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审查意见;检查施工人员、船机、材料的进场情况,移交测量控制点并核验测量基线的准确性;审查施工单位的开工申请报告,签发开工通知书。
3.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检查与检验建筑材料和构件是否合格,监督第三方不得使用不合格材料,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和不安全的作业应责令第三方返工或停工。对隐蔽工程按施工合同中的时限要求及时组织验收,参与质量事故调查,提出处理意见,检查处理结果。
4.检查施工进度与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当施工进度滞后于计划时,应要求第三方或提请甲方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计划工期。
5.核查第三方提出的工程变更,报请甲方同意后,签发工程变更通知。
6.控制工程费用,核实第三方提交的工程进度报表和工程量清单,签发付款凭证。
7.参与施工合同管理,审核索赔报告,协调各方关系,公正地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8.在履约过程中,对于甲方和第三方提交的有关工程的通知和各种报告,需要乙方审核、核对或确认后转交的,乙方应按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的期限及时审查和转交,若因超过时限给工程带来损失,应由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9.应接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水运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及甲方对监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按合同专用条款所约定的期限向甲方提交监理工作报告。
10.审核施工单位提出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和竣工资料,协助甲方组织工程验收。
11.审核保修期内工程保修与缺陷处理方案,检查实施情况。
12.不得泄露本工程需要保密的技术与经济资料,不得与第三方发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关系。
13.乙方完成本合同约定的监理任务后,应将甲方提供的设施和剩余物品移交甲方。
第7条 甲方的权利
1.对乙方派出的监理机构与监理人员进行审查,并对其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不称职的监理人员有权要求乙方更换。
2.对工程规模、设计标准、施工工艺进行认定,对工程变更进行审批。
3.审批由第三方提交、经乙方审核同意的工程进度报表、工程量清单与工程价款。
4.有权要求监理机构提交监理工作月度报告和监理业务范围内的专项报告。
第8条 乙方权利
甲方在委托的监理范围内,授予乙方以下权利:
1.对履约能力差的分包单位,乙方有权要求其整改,整改无效时有权建议甲方清退;对工作不力的现场施工人员,有权要求施工单位予以调换。
2.有权查阅本工程的全部设计文件、技术经济资料与批文,主持或参加本工程的有关业务会议。
3.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现场条件,在报经甲方同意后,可向第三方发出开工通知、停工通知与复工通知。
4.根据实际需要,在甲方授权的范围内,可对设计内容作局部修改,具体条款,可在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
第9条 监理合同期
1.监理合同期一般包括施工招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工程保修阶段。本监理合同期起止日期应在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
2.由于非乙方的原因导致监理合同期延长,甲乙双方应按约定签定补充协议。
第10条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若实际监理范围或监理工作量或监理合同期因故发生变化,双方均可提出合同变更请求并应签订补充协议。
2.一方要求变更合同,应提前28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说明理由,另一方在接到通知后应在14天内予以答复。若同意变更要求,双方应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若不同意变更要求,双方仍应履行本合同约定的义务。如果一方在接到对方变更要求后14天内不予答复,则视为变更要求已被接受,否则视为违约。
3.若一方在合同期内无正当理由而不履行合同中的义务,另一方有权通知违约方中止或解除合同。因合同终止或解除所遭受的损失,除依法可以免除的责任外,应由违约方赔偿。
4.一方要求解除合同,应提前28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说明理由,另一方应在接到通知后14天内作出答复;若不同意解除要求,在协商统一前,双方仍应履行本合同。若在14天内不予答复,则视为同意解除合同,一方可在发出第一次通知的28天后,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合同即行解除。
5.本合同签订之后,不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解除。
第11条 监理酬金与支付
1.甲方应按国家的监理收费规定,确认乙方的监理酬金,并按合同专用条款约定的时间、方式予以支付。
2.监理酬金的支付按监理合同期进行,不受工程施工实际进度的影响。(除乙方原因造成的工程延误外)。监理合同协议书签订后7天内,甲方应按总监理酬金20%~30%的数额,向乙方预付监理酬金;工程保修阶段的监理酬金一般可为监理酬金总额的5%。
3.若因甲方原因使工程规模、监理范围或监理期限发生的变化超过双方的约定时,甲方应按合同专用条款约定的办法调整监理费。合同执行期间,若因国家或地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和费率调整等原因使工程费用增加,乙方的监理酬金也应相应调整,具体调整办法可在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
4.若因非乙方原因造成工程延误,甲方应按合同专用条款约定的办法支付延期监理酬金。
5.乙方人员受甲方指派出外考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6.若甲方在规定的支付期限内未支付监理酬金,自规定支付之日起,应向乙方补偿应支付的酬金利息。利息额按规定支付期限最后一日的银行贷款利率乘以拖欠的酬金时间计算。
第12条 人员的更换
1.若乙方确需更换总监和主要监理人员时,应提前14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并征得甲方的同意后由甲方通知第三方,其它监理人员的调换也应提前7天通知甲方并通知第三方。
2.若因乙方人员不称职,甲方有权提出调换人员,若情况属实,乙方应当予以调换。
3.若甲方需更换其代表,应提前14天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第13条 奖励与赔偿
1.奖励:
(1)乙方及其派出人员,在监理工作中表现突出,贡献较大时,甲方应给予表扬和奖励。
(2)乙方人员在监理工作中提出合理化建议,节省工程投资使甲方得到了经济效益,甲方应将节约部分的10%~30%奖励给乙方,具体标准和办法应在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
2.赔偿:若因乙方人员工作过失造成工程事故或甲方经济损失,应向甲方进行赔偿。赔偿额计算方法为:该单项直接损失×监理费率(扣除税金)。累计赔偿总金额不应超过监理酬金总额(扣除税金)。
第14条 转让与分包
1.本合同一经签署,不得转让。
2.除受监的主体工程外,乙方可将合同部分任务分包给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分包部分不能超过总监理任务的50%),但应事先以书面形式将分包单位的名称、分包范围与分包内容报告甲方,甲方对此分包有确认和否决权。
3.乙方对本合同所承担的全部责任和义务,不受分包的影响,在经济上甲方只与乙方发生关系,但甲方对乙方分包单位的工作有权监督,分包人的任何违约,均视为乙方的违约。
4.乙方对外单位人员的聘任不视为分包。
第15条 违约、争议与仲裁
1.任何一方不执行本合同的规定,不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均视为违约。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因违约给对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2.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双方因合同发生争议时,应当协商解决或者提请双方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解,若协商或调解无效,可选择以下方式之一进行处理:
(1)向双方认可的或约定的合同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2)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争议发生后,除双方均同意终止合同外,双方均应继续履行合同,否则视为违约。
水运工程施工监理合同(专用条款)
合同专用条款是对合同通用条款的补充、完善或具体化。应对照合同通用条款中同一条款一起阅读和理解。如果合同通用条款与合同专用条款之间有不一致之处,以合同专用条款为准。
第2条 法规、语言和联系方式
1.本合同约定的适用的法规:_________
2.双方的权利、义务若因适用的法规变更而引起变化时,则双方的权利、义务需再约定的内容为:_________
3.辅助语言:_________
第4条 监理范围
监理工程范围包括:
1.工程名称:_________
2.工程地点:_________
3.工程规模:_________
4.工程界限:_________
5.工程投资:_________
6.施工期:_________
7.监理工作阶段及内容:_________
第5条 甲方的职责与义务
1.甲方应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任命其代表,并向乙方提供所约定的外部条件包括:
2.甲方向第三方通知乙方监理工作范围、职权和人员的具体办法和日期:_________
3.双方约定的甲方应提供的技术资料及提供的时间:_________
4.甲方免费向监理机构提供如下现场设施:_________;乙方自备的,甲方给予经济补偿的设施如下:_________
5.在监理期间,甲方免费向监理机构提供名职员,由总监安排其工作,并免费提供名服务人员。
6.监理工作程序的约定:甲方应在_________天内审批乙方提交并要求作出决定的各类报告、报表的办法、期限和责任:_________
7.甲方未按约定支付监理费用的违约责任的约定:_________
第6条 乙方的职责与义务
1.乙方应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向甲方提交监理机构的组成、监理人员名单、监理工作规划及监理工作实施细则;
8.乙方应在_________天内审查(或核实)各类报告、报表的程序、责任:_________
9.乙方应在_________天内向甲方提交监理工作月报内容及有关专项报告的约定:_________
12.本工程需要保密的内容约定:_________
13.监理工程师现场设施返还甲方的办法:_________
第8条 乙方权利
4.对设计内容进行局部修改的具体标准和条件的约定:_________
第9条 监理合同期
1.本监理合同期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共计_________月(或天)
2.本监理合同期延长条件的约定:_________
第11条 监理酬金与支付
2.甲方同意按以下的计算方式,支付时间与金额,支付乙方的监理酬金(含预付款,进度款等):_________
3.甲方同意按以下的计算方式,支付时间与金额,对乙方的监理酬金进行调整:_________;监理酬金调整的条件约定:_________
4.甲方同意按以下的计算方式,支付时间与金额,支付延期监理酬金:_________
第13条 奖励与赔偿
1.奖励条件、标准和方法:_________
第15条 违约、争议与仲裁
1.违约处理方式的约定:_________
2.争议的具体解决办法的约定:_________
3.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甲乙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双方同意由仲裁委员会,仲裁或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水运工程施工监理合同范本》主要适用于全国水运工程(含合资或外资在国内建设的水运工程)的施工监理,包括港口、航道、船厂、防波堤、修造船建筑物、船闸、渠化及其配套工程。
《水运工程施工监理合同范本》包括《合同协议书》,《合同通用条款》和《合同专用条款》三部分。
(1)合同协议书是整个监理合同概括性的总汇,它以简练、概括性语言,将合同的要点写入协议书中,双方一旦达成协议,只要书写很少的文字即可签署合同。
(2)合同通用条款主要是依据交通部水运工程施工监理规定(试行)的精神,参照菲迪克(fidic)条款并结合我国水运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施工监理合同标准条件,合同双方原则上应当遵守,签约和履约过程中,一般不作改动。
(3)合同专用条款是甲乙双方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合同条款的一种完善与补充,如:工程中的具体内容,如工程规模,监理项目、工程造价、监理合同期、监理费用、特殊检测项目及费用、奖励条件等都应在专用条款中写明,由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后填写,双方若认为需要,可在其中增加约定的补充条款和修正条款,以及附加条款。
合同专用条款应当对应合同通用条款的顺序进行填写,例如:第2条,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填写所适用的部门和地方的法规与规章。第4条,写明监理范围时,一般要具体写出工程项目和它包括的总概算,单位工程概算所涵盖的工程范围应与总承包合同相一致。在写明监理内容时,首先要具体写明是哪个阶段或哪几个阶段的监理任务;其次要写明委托阶段内每项具体监理工作,以免遗漏。如果甲方还要求乙方承担一些咨询业务和事务性工作,也应当在本条款中详细列出。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概预算,编制标底,提供临时设施的设计等。第5条,在填写甲方向乙方提供或乙方自备的设施时,一般是指下列设备:(1)检测设备,(2)测量设备,(3)通信设备,(4)交通设备,(5)照相录像设备,(6)电算设备,(7)打字复印设备,(8)办公用房及设备,(9)生活用房及设备。
若甲方对乙方自备的设备进行补偿时,一般应写明补偿金额,其计算方法是:补偿金额=设备使用期占折旧期的比率×设备原值+管理费。
[关键词] 药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人员管理
Personnel management with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drug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XIAO Jing YIN Yue LI Jingyun MAO Xin XIANG Xinhua ZHANG Hezhan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 Drug Control,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Among the features that may affect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esting results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drug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such as the facility & environment, the testing methods, the laboratory instruments and the handling of the sample, etc. Personnel i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of the drug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new concepts of the moder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into the old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of drug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in China, and analyzed the meaning, key points, general procedure and working methods of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drug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The modern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of drug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should at least include the control factors of position determination, personnel allocation, task authorization, staff training, supervising, evaluation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review.
[Key words] Drug inspe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Personnel management
随着现代质量管理概念的引入和对管理要求的提高,药检实验室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需要。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更为主动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其概念阐明: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总体组织目标。概念中包涵了对“量”的管理和对“质”的管理两层含义。吸收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一个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的人员管理系统,是我国药检实验室的必行之策[1-3]。本文在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以下简称“药检实验室”)遵循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资质认定评审准则”)、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以下简称CNAS-CL01:2006)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良好操作规范》(WHO Good Practices for Pharmaceutical Quality Control Laboratories, 以下简称“WHO GPPQCL”)等各项实验室外部认证、认可准则和实验室管理规范对于人员管理具体要求的基础上[4-8],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对药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人员管理系统中的岗位确定、人员配置、业务授权、人员培训、监督与考核、人员技术档案的建立以及人员管理的定期评审等各项控制要点及其基本工作流程和方法进行分析阐述[9]。
1 岗位确定和人员配置
在药检实验室管理体系中,人员岗位是依托机构的整体组织结构而存在的。因此,在规划实验室岗位时,首先要合理设计组织架构,明确与管理和业务相关的各项职责,准确分配责任,而后根据组织结构设定工作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和岗位间的相互关系。另外,在设置岗位时还要充分考虑工作量的需求。药检实验室内的主要岗位包括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高级技术人员(如检验科室负责人、报告审核人等)、一般检验人员、监督员、内审员、文件管理员、仪器设备管理员、试剂管理员、实验室安全员等。对应不同的岗位职责需求,要分析确定该岗位对人员资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为下一步的人员配置提供指导[10-11]。岗位职责和人员资质要求明确后,就要对应需求配备具有与指定工作相适应的教育、培训、技术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人员的资质和能力是否能够满足相应岗位责任的需要,不仅在招聘时,在人员岗位调动时也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为保证岗位职责清晰,任务分配准确,对于每一个具体岗位上的人员,实验室都应该建立并保持一份对其岗位的描述说明,说明中应含有人员姓名、岗位名称、所属部门、上级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工作描述等必要信息。在《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2.8、CNAS-CL01:2006 5.2.4注以及WHO GPPQCL 6.6中,均有对岗位工作描述比较具体的要求,可供参考[12]。
? 2 业务授权
CNAS-CL01:2006中要求:对于关键的工作项目,管理层应授权专门人员进行实施,如检验检测报告的签发、提出意见和解释、特定类型的抽样和检测、特定设备的操作等[6]。为确保从事关键工作项目人员的能力始终能够满足相应工作的要求,实验室应建立业务授权的机制,实现人与事的动态控制。人员获得授权前,要对人员的资质和能力进行适当的考核、确认和审批并建立记录;当发现人员能力不足时,应及时取消或暂停授权,采取相应措施(如安排适当培训后重新考核等)重新确认人员能力。业务授权情况可以建立台账式的记录以便于全面监控管理[12],人员实验项目授权登记示例见表1,人员仪器操作授权登记示例见表2。
3 人员培训
为保证人员素质能够持续满足管理体系及检验检测工作运作、改进与发展的需要,应适时对专业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更新并提高他们的能力。培训的开展主要包括培训需求调查、制订培训计划、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总结和培训效果的追踪。培训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培训效果评估、总结和效果追踪是必要的环节,一方面可以确认培训取得的效果;另一方面,培训总结和效果评估的结果也是下一阶段培训需求调查的重要信息来源[13-15]。
3.1 培训分类
在药检实验室,培训按其不同目的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岗前培训新招聘入职的员工在正式上岗前应经过集中的入职培训,主要包括总体要求、政策法规、职业道德、业务职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安全等方面内容。入职培训之后,各接收部门应在实习期内针对岗位职责、工作程序、检验方法、仪器操作及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对人员进行具体的上岗培训。②转岗培训转换岗位或脱岗时间较长的员工在进入新的岗位或重新上岗时也应接受必备的转岗培训。③在岗培训为保证员工能力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验室应根据业务需要组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岗位培训活动。④特种作业培训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特种作业岗位必备技能的培训,取得劳动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资格证书方后能上岗(如压力容器操作、实验动物作业、实验室生物安全处置等)。⑤其他培训为实现人员能力水平的提高与开发而组织的培训,包括综合管理、公文写作、人际沟通等。
3.2 培训形式
为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药检实验室的培训可以采取如下几种主要方式:①部门内部培训由部门内部知识掌握好、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实行带教,负责初级人员的全面业务指导。②培训班根据工作需要,派送人员参加各项内部、外部组织的培训活动。③药品生产企业实训药品生产企业实训有助于熟悉药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控制要点,提高在检验工作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药品生产企业的实训要特别注意相关利益冲突的问题,要采取适当措施对利益冲突进行预防和风险控制。④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安排人员赴国外进修培训、参加国际研讨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国外专家到本单位举办专题培训、交流座谈。⑤学历学位教育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加强理论基础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3 培训计划的制订
培训计划的制订应综合分析岗位需求、员工个人提出的培训需求、实验室业务发展和管理体系良好运行的需要、上一年度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效果、各部门工作完成进度以及机构财务状况等多方面的信息而制订,经适当的审批后实施。培训计划中应包含培训时间、地点、参加培训人员、经费来源、学时数、承办单位、主办单位、培训内容等必要信息。
3.4 培训效果的评估与追踪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CNAS-CL01:2006都明确要求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培训目的与内容的不同,培训效果的评估也可采用多种方式:新员工入职培训可以通过书面考试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上岗培训效果的考核可以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两方面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人员才能正式获得上岗资质;其他培训的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培训总结报告或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为不断提高组织培训的水平,对于本单位举办的培训班也应进行适当的效果评估。除培训效果的评估之外,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进一步的追踪,可以采用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反馈表等方式获取培训效果对于实际工作产生作用的相关信息,主要目的是为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
3.5 培训记录
人员培训及培训效果评估工作均应建立记录,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可以分别设计制订培训及其效果评估的记录单。对于实验室组织开展的培训班,一份比较完整的培训记录中至少应包括培训通知、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到表、培训的教材等相关资料以及培训班效果评价和追踪的相关记录。对于实验室各部门内部开展的培训,可以制订部门内部培训记录单,记录中应至少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培训教师和受训人签字等必要信息;涉及实验或设备操作的技术培训,如果采用实际操作的考核方式,实验操作的相关记录也应作为考核材料保存。员工新入职或转岗之前的岗前培训,可以设计岗前教育反馈表,将员工接受的各项岗前培训、考核方式和考核结果、以及各级的审批意见等登记在一张表单中,连同培训获得的证书或其他证明材料等一起作为员工个人岗前教育档案归入个人技术档案中保存。员工上岗后参加的各项内部、外部培训,也都应形成适当的记录,可以制订员工在岗培训登记表,记录人员姓名与所在部门、培训主办方和培训时间、培训名称及学时数、培训类型和内容、个人培训总结等必要信息,员工在岗培训登记表连同培训获得的相关证书等材料可以纳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人员能力与资质持续满足要求的证明。
4 人员的监督与考核
为确保人员始终能够胜任并按要求开展工作,实验室应建立监督机制,对人员的日常工作(特别是方法使用、实验操作、结果评定等)予以充分监督,特别是对于新上岗人员、非长期雇佣的签约人员和合同技术支持人员等[6],要保证其采用正确的检验检测方法和工作程序并依照执行,随时纠正其工作中的失误或偏离。在日常监督之外,为了判断人员能力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胜任程度并识别可能的培训需求,实验室应根据岗位职责内的工作计划目标,定期考核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目标完成效果并建立考核记录。人员监督和定期考核的结果也是下一阶段人员配置和培训计划制订的重要参考因素。
? 除对人员完成工作的情况实施监督和考核外,实验室还应该有保证管理者和全体人员不受商业、政策、财政等方面压力及利益冲突等因素干扰的政策和措施。例如,要求员工签署廉政承诺书,建立员工对个人潜在的干扰风险进行报告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
5 人员技术档案
在CNAS-CL01:2006和WHO GPPQCL中都明确要求:“实验室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和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5-7]。因此,为实现全面、系统化的管理,实验室应该为每一个工作人员建立一份技术档案,与传统的人事档案不同,个人技术档案中要包括人员的岗位说明、上岗资质审批记录、资质证明材料(证书等)、参加培训的相关记录、监督考核记录以及工作经历的相关记录等。人员技术档案是“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一项关键证明材料。
6 人员管理的定期评审
先进的人员管理应该是动态的管理,要及时收集人员岗位变化、资质变化、监督与考核结果、培训实施效果等方面的信息,经分析后对下一阶段工作做出计划安排,形成“人”与“事”的有机联动。所以,要结合管理体系运行及检验检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定期对人员数量和质量是否配比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进行评审,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以满足整个机构良好运行和不断发展的需要。人员管理的定期评审,可以放在实验室年度管理评审中进行。
7 问题与思考
为做好质量管理框架下的人员管理,药检实验室应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中引入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工作方法,理清管理流程和管控要点,建立并完善人员管理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件,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人员管理体系[16]。而药检实验室人员管理工作涉及面比较广,变动较为频繁且产生的记录信息量大,信息间关联性相对较小。要将人员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联动起来形成系统化的人员管理体系,在实验室人员管理相关制度、工作程序等文件规定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化人员的管理系统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电子化的实验室人员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一些优越性:①可以实现变动监控有助于工作间的衔接,便于动态的、综合化的管理;②管理流程的电子化操作运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可控性和准确性;③可以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和档案调阅,便于信息汇总及统计分析,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④可以实现人员之间工作指令、说明的直接准确传递;⑤可以大大降低人力物力管理成本的投入。因此,药检实验室可以参考相关行业机构(如制药企业、医院等)已经建立实施的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样本,开发建立适合于自身业务需要和运行特点的电子化人员管理系统,从而有效提高人员管理工作水平[17-20]。
[参考文献]
[1] 王兰云.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6):45-46.
[2] 李文琴.现代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2,(7):20.
[3] 毛汀.浅议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3,(7):49.
[4] 李波,张河战.药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3.
[5]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S].国认实[2015]49号,2015.
[6]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CNAS-CL01:2006,2006.
[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WHO Guideline on Good Practices for Pharmaceutical Quality Control Laboratories [S].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No. 957,2010.
[8] 张河战,毛歆,张才煜.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控实验室管理规范简介[J].中国药事,2011,25(3):301-312.
[9] 葛雁,陈霞.检测实验室人员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关键环节[J].认证技术,2013,(11):34-35.
[10]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基础知识培训教程(试行版)[S].2010.
[11] 项新华,张河战,于欣.初论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框架[J].中国药事,2013,27(6):584-588.
[12] 吴朝阳,杨化新,李波.中检院化学药品检定所人员岗位培训和资质授权的管理实践[J].中国药事,2012,26(9):970-971.
[13] 王志民,崔杰石.实验室人员管理的探讨[J].吉林水利,2013,6(373):54-55.
[14] 李佳学,林.卫生检测质量管理中的人员管理[J].医学动物防制,2007,23(4):311-314.
[15] 张华.浅谈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人员管理[J].医学信息,2012,25(3):75-76.
[16] 余昶,周仲华.加强药检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3,(3):131-132.
[17] 李昕,吴俐萍.新时代的电子人力资源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2,24(5):74-76.
[18] 戴雅琴.浅析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12,(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