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求职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Mr.Li Quanzhi who has just returned to China from your university informed that you are considering the possibility of offering a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to your students in the next academic year and may have an opening for a teacher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 am very much interested in such a position.
I have been teach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mposition at college level since 1980.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I have worked in summer programs, teach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students from English-speaking courtries. As a result, I got to know well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hese students and how to adapt teaching to achieve the best results.
With years of intensive English training, I have no difficulty conducting classes in English and feel queit comfortable working with American students.
I will be available after February 1998.Please fell free to contact me if you wish more information.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nsideration and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您好!
我是XX职业学院XX级应用韩语系的学生,我有志于在教育战线上发挥自个的光和热。
家庭的熏陶,形成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多年的磨炼铸成了我意志坚强的性格,校园的教育使我具备了我胜任未来教育作业的专业文化素质。
大学三年,我日趋老练,XX的人文学术气氛培养了我的道德情操、养成了我独到的一套学习方法,我严格要求自个,使我在多个方面都有了飞跃的进步。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如果不努力学习将不能胜任未来作业的挑战。本人除努力学习自个的专业韩语外,还积极的拓展知识面,在各阶段考试中,以良好的成果全都通过,在校时间,曾获得XX等奖学金,除此之外,为了习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开展的需要,再加上自身的兴趣,大一时间,参加了系里的计算机培训,掌握了基本操作,大二,大三时间,在学院辅修计算机专业,并以优异的成果毕业。
在作业方面,我已开始显示了自个在协调学生作业方面的才能。从大一开始,我一直担任寝室长之职,积极配合系里的辅导员作好学生作业。
敬业方面,在实习时间,我不断向教师们虚心讨教,认真作业,获得了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取得了“XX”的成果。三年中我未间断过家教工作,我教过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从中获益匪浅,一方面,我了解了不同学生的心理开展及学习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初、高中的讲义有所开始掌握,这对未来的教育事业,会有很大帮助。
在文娱体育方面,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三年中,体育成果一直是优等。不仅如此,我对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自学多年,积极参加校园的文娱活动,另外,我还擅长于绘画,为班级出墙报、板报。
在思想道德方面,对教育事业,我充满热情,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我愿在教育事业中尽一份绵薄之力。
贵校在教学上严谨求实的风格招引了我,我很希望我能有幸的成为贵校中的一员,我会为贵校的教育开展而努力,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最后,恳请贵校给我一个机会来证明自个的能力。
祝贵校事业蒸蒸日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此致
敬礼!
Mr.Li Quanzhi who has just returned to China from your university informed that you are considering the possibility of offering a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to your students in the next academic year and may have an opening for a teacher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 am very much interested in such a position.
I have been teach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mposition at college level since 1980.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I have worked in summer programs, teach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students from English-speaking courtries. As a result, I got to know well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hese students and how to adapt teaching to achieve the best results.
With years of intensive English training, I have no difficulty conducting classes in English and feel queit comfortable working with American students.
I will be available after February 1998.Please fell free to contact me if you wish more information.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nsideration and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incerely yours,
Shi Hongqi
安德森博士:
从刚从贵校返回的李全志先生处,德知贵校正在考虑下学年给贵校学生开设中文课,或可有一中文教师之空缺。本人对此职颇有兴趣。
从1980年起,本人一直在高校讲授中国文学与写作课程。过去三年中,我曾主讲暑期课程,向来自英语国家的学生教授中国语言与文化。因此,我对外国学生常见的学习困难非常熟知,并能设法改进教授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
积数年对英语的勤奋学习,我能毫无困难地用英语讲课,并能与美国学生轻松相处。
本人1998年2月后即可到任。如需本人其他情况请随时来函。谢谢你的考虑并期盼回音。
[关键词]教师 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
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外来“压力”的排解,直接制约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有何要求呢?
一、教师要具备积极情感――爱事业、爱学科、爱学生
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教总是植根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尽心竭力地教学生,才能科学地教学生。爱生爱才是新型师爱的集中体现,这种新型的师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公正,不能偏爱;要宽严适度,不能溺爱;要情理交融,不能感情用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在于教学生会爱,学生不仅能享受爱,懂得爱、体验爱,而且能自爱,升华为奉献的爱,这种新型的师爱,不是母爱,胜似母爱,高于母爱,贵于母爱,是产生良好教学效应的心理基础。
二、教师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合格的教师应有强烈的美感,教师强烈的美感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对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语言、美的环境、美的仪容的自信和追求之情;(2)教师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浓厚的兴趣;(3)教师对引导学生鉴赏美、创造美持积极的态度;(4)教师既有对自己人格美的执着追求,又有对他人人格美的赞赏、钦佩之情。
三、教师要有浓厚的职业兴趣――求精、求广、求新
1.教师的中心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兴趣,对所教学科和教学方法探究的兴趣是教师的中心职业兴趣,这种兴趣,不仅能驱使教师去接近和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自觉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能促使教师积极地钻研业务,认真地、满腔热情地从事教育工作。
2.教师应有多方面的兴趣
教师的兴趣不应仅限于所教学科,教育经验表明,许多优秀教师都有着广泛的求知兴趣,尤其是当今的信息社会、教理科的教师也应懂点文史知识。缺乏文史知识的理科教师往往语言不生动、不丰富、甚至词不达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科教师也应该学点自然科学知识,因为,要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对自然科学有一定兴趣。
3.教师应乐意参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教师不但应积极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还就主动关心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和学生共同活动、共同体验中,建立自然并富有情感的关系,寻求教育学生的新方法,调整工作的新思路,师生的兴趣也可以得到相互补充,协调一致。
四、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适时、适材、适用
教育的效果并非全完决定于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它还以学生的“心理背景”与“知识基础”为转换,教师的教育活动只是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活动必须因材施教,视“材”为“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必须考虑不同的“材”。
因材施教是指依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恰当地选择教学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对学生课堂内外和日常生活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可以在掌握学生各自细微的外部行为表现上,调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状况,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状况,把握学生认知、情绪、意志及个性方面的特点。(2)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把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教育措施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不能“迁就”或“迎合”学生。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可望且通过努力又可及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施之以教。(4)帮助学生设计今后发展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五、教师要有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敢想、敢干、敢闯
富有创造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创造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传道、授业、解惑”对表现出来的敢想、敢干、敢闯的独创精神和独创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把握都有新颖独特之处,具体地说,表现出如下特征:(1)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倾向于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不断的往复交替的动态开放系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教学对象,处理教学问题,激发和爱护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倡对教学过程的自觉调控。(2)教学设计灵活多样,富有弹性。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进行灵活、多样化、独创性的教学设计,提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自主增删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设计富有弹性,可以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心理接受能力随时调整教学过程。(3)教学信息传输的经济、迅捷性。从信息论观点看,教学是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能否经济,快速地将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这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信息,不断探索既简明迅捷又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信息传递方式,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将计划传输的教学信息准确有效的地传递给学生。(4)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5)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人们无论以哪种方式想出新异办法解决问题,都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的,但并不是一个人有丰富的知识就具备创造能力。从知识到能力有个转化条件,这个转化条件最主要的是实践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选择课内外结合的途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6)不失时机地运用教学反馈信息,机智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学过程变化多端,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保证教学过程不受或少受无关变量的影响,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应具备科学文化素质
目前我国从事心理素质教育教师的层次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是未经过严格培养或系统培训的德育工作者、行政人员或班主任等兼职人员,教师的文化素质(尤其是专业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多数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水平,还是一些个人经验式的、非科学的认识,他们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通过多种途径迅速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尤其是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提高我国心理素质教育成效的迫切需要。具体而言,一个合格的心理素质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文化知识:
(一)掌握正确的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但一些调查发现,教师在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常将遵守纪律、不损人利己、热心学校和班集体的活动、学习用功等道德标准、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淆。由此可见,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观还是不科学、不完整的,而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所持有的心理健康观将决定他们所采取的策略,并影响其教育效果。所以,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在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必须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应考虑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和动态性,在看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避免将学生截然分成健康和不健康两种,避免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应清楚地区分哪些问题是学生暂时的心理状态,哪些是稳定的人格特质,避免将状态性心理问题诊断为特质性问题;在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考虑其年龄发展特点,避免将该年龄阶段的普遍性问题(如青春期逆反心理)视为异常心理问题。
(二)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作为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应掌握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基本的专业知识,并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实施心理测评的技能、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技能、设计和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活动课的技能、实施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进行学生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的技能等。
(三)具备广泛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知识。心理素质教育教师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博览群书,对哲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都应有所了解。应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它们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认知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教师深入理解各种具有丰富知识和复杂生活背景的学生的必要条件。
二、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其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上。任何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要求,但对学校心理素质教师而言,这种要求显得尤为必要。
(一)热爱心理素质教育事业。首先,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善性,都有巨大的心理发展潜能,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为己任。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探索心理素质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甘愿为心理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
(二)尊重和保护学生利益。首先,心理素质教育应以满足学生的最大利益为原则,避免将学校的利益、教师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忽视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和利益。例如,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时,教师不应该以提高学校升学率为目的,而应该以学生的职业兴趣、长远发展等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在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所有有关学生的资料(如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测验的结果、心理日记、谈话记录、咨询信件等),除特殊需要外教师不能以任何形式泄露,即使在研究时需要使用某些个人资料,也必须征求个人同意,隐去可以辨认出学生真实身份的信息,自觉承担起为学生保密的责任。第三,对所有学生 一视同仁。教师不应因学生的学业成绩、家庭背景、心理健康状况、性别、态度等的不同而讥笑、讽刺、歧视他,而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发展的潜能。
(三)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教师仅有热情和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例如不滥做诊断,不随意给实际并无心理问题的学生“贴标签”,也不轻易地用“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根本算不上病”之类的话对实际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以虚假的安慰,而应该在大量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指标加以诊断;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和咨询;不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等。
三、应具备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般的心理素质,如良好的自我意识、人际适应力、稳定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进取精神等。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职业心理素质。
(一)自我调适性。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但心理素质教育教师与平常人一样,也有可能面临挫折、烦恼和压力,而且他们还要自觉担负保密的职责,这就要求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善于控制和疏泄不良情绪,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促进自我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认知敏感性。心理素质教育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敏锐观察、准确认知基础之上的,这是因材施教的必要前提。因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会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不同的反应,其教育效果也不尽相同。教师只有准确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学生的有些心理特征会外显于行为,更多的则具内隐性。有些即使表现于外,也往往是渗透于言行之中,不易察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别敏感,善于察言观色,善于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眼神、肌肉抽动等细微之处来察觉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否则不仅无法因材施教,还有可能失去教育的关键期,不能有效阻止学生心理问题的恶化。
关键词:理念;师德;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39-02
当代教育就是指通过一定切实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等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通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保证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当代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要胜任素质教育需要,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因此,教师要适应当代教育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素质。1997年,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有良好的师德;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因材施教,面向每个学生,平等、公正,要逐步掌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估的方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那么,当代教育对我们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
第一,教师要从思想上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这是教师的当务之急。我们教师要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不能只把素质教育落实在口上,而实际做的仍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要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深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变成了路”的道理。第二,教师要注重师德,树立楷模形象,打造人格魅力。我们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是“用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始终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师德。我们教师应当具有坚定明确的政治方向,要始终如一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永远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其次,教师应当做到言行一致。教师要培育学生高尚的人格,自己必须先具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的高尚人格。另外,我们教师还应当用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德、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作风来教育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去追求高尚人格。第三,教师要练就基本功,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如果说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那么,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练就基本功,不断地探索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模式,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育人能力。
一、要练就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必须以语言作为主要载体,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掌握语言艺术,把握说话技巧。我们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准确、简明、形象、亲切、鲜明、生动、诙谐、风趣”。教师的语言如果是状物,就要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是抒情,就应该给学生以温暖春风的感受;如果要言志,就要使学生满怀豪情;如果是说理,就要使学生由衷信服……
二、要提高自身的文字表述能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备课、写教案、讲课板书,还是制定教改方案、表述教研成果,总结教学经验等,都需要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所悟”用笔表达出来,因此,当代教师又必须大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
三、要锻造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必须具备能够组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这是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
四、要学会掌控自身感情的能力
教师教书育人,这种职业需要我们时常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角色。而实际上,我们教师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富有各种情感的人,我们也难免有自己的苦恼和忧愁,因此,教师就必须学会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长期修养,保持情感的积极性、稳定性、深刻性、自制性,决不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应该始终在学生面前总保持一个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奋斗者的形象,通过这种形象来教育感染每一个学生,使它们成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发展的人。
五、要掌握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有人说:进入21世纪,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一门外语、不会电脑,你就是新时代的文盲。而实际上,一个教师如果不会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就不是一名称职的教师。
六、要提升自己汲取新知的能力
历史进入21世纪,科学知识在飞速地更新发展,边缘学科也越来越多,各种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知识内涵会越来越深刻。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我们必须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营养、拓展教育视野,使自己的头脑具有更崭新的科学内涵和创新思维,做到通晓多学科知识,一专多能会。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职业,担当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七、要具备创新教育科研的能力
一、投掷动作要规范准确
表面看起来,投掷是用手臂的力量把球推出去,其他部分的力量没有用到,实则不然,学生在投掷实心球的过程中,腰腹肌力量的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学生经常过早收胸、收腹,或者由于没有在腰腹力量的带动下过早挥臂,致使肘关节下降,导致出手时身体重心也降低,直接影响到出手点低与出手角度低的问题,致使整个投掷动作的势能没有完全转换成动能,影响了出手角度和出手初速度,投掷力度不够,最终影响了成绩。
1.出手角度大小适合
(1)要有正确的站立姿势。学生在投掷实心球时,前后脚开立,身体下蹲,眼看着自己要掷的到达点,注意力要集中,做一次深呼吸。
(2)学会正确的用力顺序,从蹬地开始,力量上传时挺髋,让身体重心提高,体会这一动作时,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先让学生用比较轻的实心球进行此练习直到顶肩练习,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重一点的实心球,再到2公斤的标准实心球。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蹬地、挺髋、顶肩动作。然后接下来进行挥臂的练习。当实心球出手后,眼睛要跟着实心球走,直到落地,而不是闭上眼睛。练习时还要注意力量的大小要从小逐步增大,还包括动作不能变形,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掌握投掷的用力顺序。
(3)出手高度的练习。上面的动作形成自动化以后,我们再强调出手高度这一细节。可采用借助橡胶带作为教具进行这一动作的练习方式。学生两只手抓住橡胶带的中间,做出抛实心球的初使动作。橡胶带的另外两头可以固定在墙上或者由另外一名同学拉住,练习者的下肢做蹬、撑、挺胸、引臂动作。动作要求:练习者意识中把手里的橡皮筋当作是要抛出的实心球,模拟体会胸部带动手臂用力的感觉,这样的动作多次练习,直到找到感觉为止。针对学生投掷时肘关节不能保持高度而过早下降,出手角度低而成了向下掷实心球,抛出的球没有形成抛物线的缺点,可以让学生向前方做徒手挥臂练习,可以手持藤条鞭打前上方固定的标志物,如果此时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动作,则在他做徒手挥臂练习时,可以找一个同学帮他托住他的肘关节不让其下降,使他有所感觉而刻意地保持肘不下降。
2.加快出手初速度
(1)起始阶段。从投实心球的开始姿势起,身体站直,两脚前后开立,上体逐渐后仰,两臂后引,将身体的各部分如腰、腹、背、肩以及手臂等充分伸展,形成良好的势能状态,以储存最大的弹性势能,为最后的使实心球发生最快的位移而做好准备。
(2)开始发力阶段。提醒学生用力蹬伸、挺髋、送肩。在练习时,为了提高出手初速度,老师可以站在练习者的后面,当学生最后用力之时,老师从后面轻轻地拍练习者的肩、背部,目的是提醒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挺胸动作,目的是使其身体充分向后伸展,加大弹性势能,尽量地把最后用力、快速收腹动作做出来。这样学生的最后用力的出手初速度提高了,而且通过收腹,对完成动作时身体向前的冲力进行了缓冲。
二、重视并安排好投掷实心球的辅助练习
1.蹬地、挺髋练习
加强学生踝关节肌肉力量和膝关节蹬伸力量,两脚前后开立,做蹬地、挺髋练习。要求:重心由后脚移动到前脚,重心升高。借助橡皮带进行对抗性蹬地、挺髋练习。
2.原地的鞭打练习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握持排球或轻重量的实心球上举,先用单臂交替向前上方做鞭打练习,并结合蹬地、重心前移、收腹动作,然后再用双臂同时进行。动作由慢到快,逐步过渡。
3.多做压肩练习
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加大投掷时的人体对实心球的做功距离,让实心球获得更大的势能。既可以两人一组限时压肩,也可在墙上、单杠上做压肩练习。
4.腰腹肌力量练习(仰卧起坐、仰卧举腿等)
一、高等职业院校新生的特点
(一)高职新生思想和行为方面的特点
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90后享受高等教育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作为高考录取的最低层次,高职新生的入学成绩差别很大,分别在500多分到100多分的区间之内。但是他们普遍存在着挫折感和自卑感,要么就是从小就是所谓的“差生”,在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之下,十几年来生活在“好学生”的阴影之中,很少得到学校和家庭的认同和鼓励,对大学生活和职业规划缺乏信心和憧憬。要么就是在高考中发挥失常,掉入到了专科分数段,以前为自己描绘的美好的前景忽然间破灭,陷入深深地懊恼之中不可自拔。
因此,新生便出现了两种极端的行为模式。一种就是“把大一当高四”,以“升学”作为最终目标,自觉延续高中学习生活,只认课本知识,依然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夜以继日的保持“学习热情”,追求各门“好成绩”,成为所谓的“书呆子”。另外一种就是“放任自流”型,本身就缺乏对学习的热情,进入大学,发现不再有老师的逼迫、家长的唠叨,加之手头有了“生活费”,开始大胆地尝试“新鲜事物”,逃课、网游、抽烟、喝酒……成为“除了学习什么都干”的“挂科”一族。
(二)高职新生学习能力方面的特点
高职新生往往不属于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强的“聪明学生”,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自控能力差,加之从小就上网,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但分析和辨别事物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往往习惯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自主拓展全方位技能、素质的意识和动力。在高职教育中,扮演着“等、靠、要”的角色,根本谈不上学习的主观性、能动性。
(三)高职新生职业规划方面的特点
高职教育应该按照企业的标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新生往往不了解社会和行业的现状与运作模式,加之对自身特点适合什么样的岗位缺乏认识,在报志愿的时候,一般是由家长代劳。进入大学后,在接触专业知识时,才发现不喜欢、不好学,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把“考过”当做唯一的目标,更谈不上建立自身的学习和职业规划,为符合企业的要求量身打造自身的职业素养了。
二、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缺陷
(一)新生教育“快餐化”
现在的高职院校往往采用“2+1”模式,要在四个学期内完成所有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根据上级要求,公共课部分比以前大大扩充,“形势与政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廉洁教育”等成为必修课。而专业课又要求大大增强实训和实验环节,直接造成了从入校开始,高职生的课时非常紧张,周一至周五一天八节课成为常态,甚至周末也被占用。因此,各院校不得不进行“快餐化”的新生教育,在军训的同时,用最短的时间内将校规校纪、学生守则、专业剖析等内容集中灌输,以求尽早“开课”。在如此紧迫的状态下,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很快就抛置于脑后,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新生教育“公式化”
在新生教育的形式上,一般流行的是院校大会动员、系部开会专业剖析、班级小会学习的“会连会”的公式化模式。辅导员往往同时接手多个新生班,入学组织工作本身就已经琐碎、复杂,没有精力深入了解每个新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从而进行一对一的专项辅导,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只需要准备一两场报告即可,而广大的专业教师都与新生教育无关。这种模式,使得新生只能被动地奔波于会场之间,难免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根本谈不上理解和消化。
(三)新生教育“短视化”
因为高职院校的入学教育往往只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而后就是繁琐的日常教学管理,校方只把这段时间作为过渡期,认为不出大乱子,迅速通过就好。既没有打响第一炮的准备和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设计好新生教育和教学工作良好的衔接,造成生硬的过渡。而新生对于学校和大学教育模式知之甚少,绝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离开家长的管束和呵护,在彷徨和小心翼翼的行为模式下,还没有暴露自身的特点,也提不出相应的问题和要求。如此下来,双方都存在着“短视化”“表面化”的毛病,使得新生教育很难在深层次取得效果,达不到其应有的真正目的。
三、为适应时展,必须加强的新生教育的要点
(一)明确告知新生大学与高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和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的“供应商”是高中,但现今的教育模式,大学不是直接到高中招生,学生也不可以自主申请高校入学资格,而是通过高考分数层层筛选、录取。按照“需求”决定“供给”的市场经济原则,要求高中的“产品”就是会考试的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也就成为评定“名校”“名师”“好班”“优秀学生”的必然标准。在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学生必须把“提升分数”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概念、原理、公式的强记,辅以做大量的模拟试题成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由此引申,大学教育的出口是社会,尤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产品”主要是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当然不是需要只会考试的“书呆子”,而是拥有“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不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更注意在校生的“岗位实践能力”“社会生存技能”“综合人文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必须使得新生充分的理解迎接他们的新生活与之前的巨大差别,初步建立锻炼全方位能力的目标和信心。
(二)详细讲解本专业对应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高职新生一直生活在学校环境中,与社会和今后要从事的职业严重脱节,根本没有成为社会新鲜人的任何能力和心理上的准备。因此,在入学教育中,一定要重点介绍现今人力资源市场和本行业人才供需状况,明确阐述本专业毕业生将要从事的初始岗位群和发展岗位群,从而引出这些岗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和所要考取和建议取得的相应职业资格或等级证书。只有这样才能使新生从思想上彻底接受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三)充分解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提升在校生综合能力的步骤和方法
1.知识目标
要使得新生了解知识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部分内容是要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完成,包括公共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特别要强调如果新生有下一步升学的理想的话,要特别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
2.能力目标
这部分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的是下一步从事相应初始岗位所必须拥有的实践、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包括逻辑感知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策略设计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是指具有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职业道德意识,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能力;诚实守信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等。这些目标的达成主要是靠大量的实验、实训环节和综合项目实现。
3.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是指学生毕业后拥有在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包括高尚的道德品质、优良的科学人文素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这些素质的提高,学校主要会采取专项培训、专题报告、社团活动等方法进行培养,并鼓励新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图书,关注各方面新闻报道,参加社会实践,提升口才和社交能力,努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姬彦巧.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柔性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 [J]. 职业・下旬,2012,(1).
教学·实践·创新 -谈谈素质教育对教和学的要求 文章作者:zhshxin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6日21:11 教学·实践·创新 -谈谈素质教育对教和学的要求 张顺信 什么叫素质?从科学上讲,素质指的是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例如,有的小朋友身条舒展,适合于运动、舞蹈;有的小朋友嗓音优美,适合于唱歌等等,我们就说这些小朋友具备文艺、体育素质。但是,先天的素质只是一方面,我们这里所说的素质,主要是指一个人靠自己的理想和毅力锻炼出来的—在文化、技能和品德修养上的基本素质。这才是人生素质的更重要的方面。 这样来看,所谓素质,实际上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天然条件,二是文化与道德素养,三是理想和毅力,也就是说:生理素质、文化素质和
*素质,三者融合起来才能铸造一个人的基本品质,并且在以后的发展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实施引导和启迪。因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一是教学方式上,应试教育是填鸭式,教育者占主导地位,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素质教育则是启发式,教育者处于“服务”地位,受教育者主动地提出问题;二是教学内容上,应试教育是既定式,教育者依据书本内容向受教育者灌输,受教育者必须无条件的接受教材规定的内容。而素质教育则是适应式,教育者根据大纲要求,因材施教,受教育者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三是教学空间上,应试教育是静态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必须在固定的教室或实验室中实施教和学。而素质教育则是动态式,教和学的过程既可以在教室、实验室中进行,也可以在“基地”、社会活动中通过实践的方法来学习;四是教学时间上,应试教育是规定的、阶段性的,教和学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在一定的年龄段时接受某个层次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灵活的、终身性的,根据受教育者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可提前结束学习内容,也可延长某个内容的教学时间,且终身都在学习;五是教学效果检测手段上,应试教育是封闭式,在教室或实验室内通过笔试的形式静态地检验教学效果,注重书本知识的记忆。而素质教育则是开放式,在教室、实验室或基地运用笔试、口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动态地检测教学效果,注重书本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技能的掌握;六是在教育功能上,应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升学,为了就业。而素质教育则是使每个人都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通过上述区别,我们不难看出,素质教育较之应试教育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和学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教的要求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人、启迪人去发现,去创新。因而教育者必须是杰出的教师。因为:平庸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学会,而杰出的教师是让学生会学;平庸的教师是向学生奉献真理,而杰出的教师是引导学生追求真理。 “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教育,要适度,既不要多阳,也不要多阴。适度,是一种艺术,适度为美。 互相讨论,双向导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其思维使之畅达,导其逆反心理于正着。 教育,是给予,是唤起。它,把美的一切,奉献给人类,包括信心、毅力、智慧。给予的目的,在于唤起;唤起,是一种更大的给予。 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而不只是工程师。工程师或许重在施工建筑,要绘出蓝图。绘制人生的蓝图,必须善于打开人的心扉,而人的心扉上各有一把锁,教育工作者要有一把又一把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 教育者要把受教育者塑造成一个个体魄强键、智慧聪颖的键将英才。教他们于忧患中夺路,于苦难中新生,于困窘中奋发,于沉沦中跃进,于溷浊中澄清。 教学过程,是党性、人民性、时代性相结合的过程,是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统一的过程。 教育的秘诀有二,一是尊重受教育者,二是学而有益。学生说:如果教师不尊重我们,又没有平等的态度,教的内容言之无物,又枯燥乏味,为什么还要求我们认真听讲?我们建议老师来个换位思考,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为了取得教学的功效性,我们应做到七提倡七克服:提倡自主性教育,克服看管式教育;提倡开放式教育,克服封闭式教育;提倡启发式教育,克服填鸭式教育;提倡多重渗透式教育,克服单一注入式教育;提倡双向沟通,克服单向灌输;提倡长效性教育,克服短期性教育;提倡复合性教育,克服单一性防范。 教育工作者应有很强的鉴别与鉴赏能力
。教育工作者最忌四穷。一忌目穷,目穷则视而无光;二忌耳穷,耳穷则闻而不聪;三忌腹穷,腹穷则难以治学;四忌心穷,心穷则思而无悟。总之,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对学的要求 目前在学生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德育方面的逆反心理,智育方面的厌学情绪,美育方面的消极心态。究其原因,是教与学之间存在严重矛盾。关键是“教”不能激励“学”,以致造成学习与需求的不平衡,学习与发展的不协调,学习与发展的负效应。为此,要解决德智美三育的矛盾,必须从学的一方着眼,从教的一方入手,研究如何使教学做到“平衡”、“协调”、“适度”,争取教与学的正效应;克服教与学的负效应。 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固然重要,因为它是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就的“天资”,然而,后天的努力则更为重要,因为“勤能补拙”。纵观古今中外,只有学而不能者,没有不学而能者。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读书十诀,对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是有启发意义的: 一序、二勤、三恒、四博、五问、六记、七习、八专、九思、十创。 “序”,即循序渐进;“勤”,即勤读苦研;“恒”,即持之以恒;“博”,即博览群书;“问”,即不耻下问;“记”,即笔录脑记;“习”,即温习练习;“专”,即专心致志;“思”,即思考辨析;“创”,即创造创新。读书如此,学习也应如此。读书,按此十诀能够读懂书;教学按此十诀,则可以育好人;最后落实到“创”字上,这也是读书和学习的目的所在。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大千世界,人与宇宙,人与万物,人与社会,人与人,一言一蔽之。主观与客观,若能协调好,统一起来,非经过一个艰辛的过程不可。这就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使主观意愿与客观情况求得统一,达到和谐一致,就需要不断地实践。 子思曾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学、二问、三思、四辩、五行。前四者是行的基础,行是干,是实践。笃行,更为重要。 一切创造的前提,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人有了想象力,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立足今天,看到明天,推知后天。有了想象力,才有诗人,才有艺术家,才有发明家,人类才有进步。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也是受教育者所必须努力实现的目标:在于创造性地培养创造力,在于充满想象地培养想象力。 创造,是生命;模仿,是死亡。普天下的人,都赞赏着一种有勇气在众人中抬起头来的人,他为了大众,大踏步的前进。 世界上任何职业,任何事业,任何工作,都有改进、改革的余地。有创始力、创新力、创造力的人,永远不患无用武之地。只有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印痕。 创始、创造、创新必须在早年矢志为学,艰苦奋斗,打下良好基础。“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树雄心,立大志,敢冒险犯阻,方能成才,方能成器。 人生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聪明的人,一生学习,永不停息。 参考书目:《铸魂·艺术·魅力》李燕杰著 文章出处: 自己创作 《中华素质教育》刊登过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