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供应链方案范文

医药供应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供应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供应链方案

第1篇:医药供应链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药供应链;拓扑结构;药品福利管理者

一、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专业化分工的深入,依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上普遍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等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医药领域,为了实现医药行业中的各类企业、相关经济实体、最终的诊所、医院或病人之间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医药的供给也广泛实施供应链管理。通过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引入医药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不但可以达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还能有效提高医药物流的效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伴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我国医药物流和医药供应链的议题正在逐步升温。一方面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体系,另一方面众多的医药商业企业和医药供应链体系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纷纷“圈地”加强供应链建设,希望利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技术来降低成本、打造核心竞争力。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三十多年的的时间形成了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主导的医药供应链体系,比较我国与美国在医药供应链方面的异同,可以为我国的医药供应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二、 中国医药供应链拓扑结构

1. 医药供应链的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的规定,狭义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广义的药品还包括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药包装材料等。药品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根据药品原料来源分为化学药、中药、生物药;根据药品治疗疾病的领域分为心血管用药、抗感染药等;根据药品是否原创分为创新药和仿制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公众自我选购及使用的风险与效益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本文所研究的医药主要关注的是狭义药品定义中的处方药,因为规制政策对处方药供应链的影响更为巨大,而非处方药供应链的市场运行规律则与一般产品供应链的市场运行规律相类似。

医药供应链作为一种特殊的供应链相关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一般将医药供应链定义为:医药或服务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流动,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提供部门的绩效同时减少成本。该定义指出了医药供应链的主要节点成员,包括新药研发部门,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医疗服务提供部门(医院和诊所等)以及最终消费者(如图1)。在供应链中存在三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图示中箭线表示物流的方向。

表面上看该供应链与一般供应链相类似,表现为只要企业从原材料供应部门购买活性或非活性物质并按照配方进行生产加工和包装,然后通过分销商、医疗服务提供部门最终流向用户,但是医药供应链也具有其特殊性:

(1)药品的特殊性。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有明显的特征,及生命的关联性、高质量性、公共福利性和高度专业性,医药供应链要求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都严格保证药品的质量,并符合国家的药品标准。

(2)规制的重要性。由于对药品的需求和供给的特有自然规律,药品市场在许多国家受到严格管制。政府一方面需要保证患者能够及时获得药物和治疗,另一方面又要平衡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给予一定的利润空间。

(3)医药供应链的复杂性。医药供应链的复杂性一方面是由于药品规格、品种、批次繁多,不同的药品的生产、流通、存储、销售要求不同,因此带来了医药供应链管理上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医药供应链参与主体多,除结构模型中所提到的新药研发部门、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医院等医疗服务提供部门外,还有政府、保险机构、GPO组织等,不同的主体间相互间又相互作用和影响,提高了医药供应链的复杂性。

2. 中国医药供应链拓扑结构历史演变。

(1)计划经济时期单一的供应链结构。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药品都通过层层划拨的形式到达终端消费者(如图2)。医药制造商将生产出来的药品统一销售给国家批发部门(一级批发商),批发部门按照各区域(如华东地区)将药品划拨给区域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区域批发商根据区域内各省的需求进行分配划拨(三级批发商),各省在按照其辖属的市县进行下一个层级的分配划拨,药品进入医院并最终达到患者。该供应链链条结构简单,分销层级分明,能够较好的控制药品的质量和价格,但是该链条缺乏竞争机制,会导致分销效率的下降和供需的不平衡。

(2)经济体制改革后供应链结构。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医药分销改变了原来行政分配方式转向由市场主导的分配方式(如图3)。药店、医院等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和患者不仅可以从上游节点获得药品,同时还可以跳过上层批发商,直接至上层批发商的批发商或是制造商购买药品。整个医药供应链变的灵活而复杂而且链条成员面临的竞争加剧了。

3. 医药供应链节点成员分析。

(1)制造商。医药供应链中的制造商即制药企业,它从原材料供应商处购买活性或非活性物质并按照配方进行生产加工和包装,是医药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制药企业制定自身的生产计划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制造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直接决定了药品的质量和价格。中国制药企业多是规模较小的公司,地理分布较分散,并且由于缺乏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生产的产品多是仿制药。但是,我国的制药企业在原料药的出口方面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如维生素、氨基酸、生物碱等产品。

(2)批发商。医药批发商介于制造商和医院或药店间的关键纽带,医药批发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大多数的批发商会使用不同的促销策略推销其产品,如派医药代表进驻医院,通过给购买或开列其公司产品的医院管理者或医生回扣或礼品换取其产品销量的增加。另外,通过与制造商分担药品的广告投放费用以达到销量增加的目的(我国目前仅限OTC药品)。这些促销活动以及利润在多个层级间的分配都推高了药品的价格。

(3)零售商。医药供应链中扮演零售商角色的成员较多,如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零售药品的连锁药店或独立药店,私人诊所等,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病人生病时仍然选择去医院并在医院药房取处方药,多出于病人的药物是由医生推荐的,病人在医院的药方取药方便,药品的质量有保证等因素考虑。

(4)政府。与一般产品的供应链不同,医药供应链中政府的规制和管理显的尤为重要,国家和政府应当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可获得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FDA),作为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承担着对医药供应链的诸多监管。在新药注册方面,在中国一种新的药物要上市必须要进行注册,SFDA依据其申请新药的药物化学、毒理学、临床药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来决定是否批准此药;在药品制造方面,SFDA确保制造企业符合GMP标准,并确保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在药品分销领域,批发商和零售商都需符合GSP标准等。

(5)保险机构。医药供应链还有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医疗机构,与其他一般产品的供应链显著不同。中国的商业医疗保险仅占总的市场份额7.6%,而且它主要服务上层阶级群体。目前,中国政府根据人们的工作和居住情况,提供三种主要的保险种类: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国家和保险机构制定药品目录及进行基本药物遴选,规定准予支付和补偿的药品种类。制药企业为了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往往希望企业所生产的药品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三、 美国医药供应链拓扑结构

1. 美国医药供应链特点分析。美国的医药供应链分为两类:医药研发供应链和医药生产供应链。医药研发供应链侧重对新药的研发过程和步骤进行研究,医药生产供应链侧重对大量药品复杂的生产和分销过程进行研究。我国新药研发供应链尚未加入至医药供应链研究体系中,该供应链具有隐性成本高,风险高和回报时间长的特点,本文侧重研究医药生产型供应链,如图4。

美国医药生产供应链呈现寡头垄断的结构,医药制造商通过少数的药品批发商将药品分销至零售药店,医院,保健诊所并最终到达患者。

(1)制造商。制造商包括品牌药制造商和仿制药制造商。2010年IMS医疗保健信息研究所研究报告称,在所有零售渠道配售的药品中,仿制药占78%的份额。这是由于随着专利失效,仿制药被更广泛使用。平均而言,在品牌产品失去专利保护的6个月内,其销售量80%以上将被仿制药取代。但是,品牌药的制造商比仿制药的制造商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2)批发商。美国医药的批发主要通过大型的药品批发企业如麦克森(McKesson),卡地纳健康(Cardinal Hea-lth),美源伯根(Amerisource Bergen),大概50家左右,掌控全美200多个分销中心。大型药品批发企业为客户药店或医院提供便捷的服务,如进行特定剂量药物的封装,承担库房管理和配送任务,负责向生产企业下达订单等,同时保持与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小型药品批发企业开展专业化经营,如经营需要特殊处理的药品品种,如疫苗、注射剂、血液、放射性药品等。

(3)零售商。美国的药品零售商主要包括连锁药店、独立药店、超市、综合商店、医院、保健诊所等。在美国药品市场中,市场份额最大的是连锁药店,如2010年销售额排名前三名的Walgreen,CVS,Riteaid,其次是独立药店。医院门诊不设病房,因此医院的药品销售份额很少,不到总销售额的五分之一,医院的药品销售份额主要来自医院的住院部。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药也成了药品零售渠道之一。

(4)保险机构、雇主和政府。在美国,向企业和机构出售团体医疗保险是商业性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美国民众获得医疗保险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雇主提供的医保,二是由政府提供,三是个人购买。美国绝大多数人是依靠前两种形式获得医疗保险。在雇主提供医疗保险计划中,员工也要按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的保费。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主要涵盖两种人群,一是儿童,二是老年人。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公共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二是公共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

2. PBM在医药供应链中发挥的作用。药品福利管理机构(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PBM)是美国医药供应链中重要而有特殊的主体,接受保险机构、雇主或政府的委托,在药品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起着关键作用,PBM与供应链各主体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

PBM作为第三方在供应链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1)PBM接受委托为保险机构、雇主或政府提供服务,决定列入报销范围的药品并确定报销补偿比例;

(2)PBM与制造商和批发商协商价格和价格折扣,采用邮购方式降低成本,并及时进行第三方付费;

(3)建立零售药店的网络体系,患者在网络体系内的成员药店进行购药时可以享受协议的报销比例;

(4)监督医生的处方行为,积极推进医生使用可替代的低成本的药品,从而降低治疗成本,并对用药的合理性、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专业评价;

(5)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疾病教育,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四、 中美两国医药供应链拓扑结构比较

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医药供应链在减少层级、建立类似PBM组织的中介机构,保持成员间合作关系方面加以改进,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1. 供应链结构层次。对比中美两国医药供应链的拓扑结构可以得出美国的医药供应链层次更少,层次的减少缩减了流通的环节和流通成本,从而使药品流通环节的费用降低。我国的新医改的相关措施如集中招投标采购集中配送等旨在进一步减少我国医药供应链的层级,降低流通的成本,从而降低药价。我国也在积极的改进流通环节中的多、杂、小、乱等现状,建设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缩短药品的供应环节和层次。

2. 美国特色的PBM组织。在美国的医药供应链中,药品福利管理者PBM,作为雇主或保险机构的人,提供专业的服务,从而降低治疗费用和提高治疗的质量。PBM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是服务合同关系,因此双方能够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市场的作用。而我国虽然有发挥类似作用的机构如政府招标机构,但是该机构与医疗购买机构(如保险公司)没有相应的协议,同时对医生也无法进行监督,因此发挥的作用远不及PBM。

3. 长期合作关系。美国医药供应链成员间彼此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大型批发企业为例,批发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如为客户建立可以与本企业联系的信息系统, 实现与客户之间的实时信息传送,同时保持与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等。医药供应链成员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国的医药供应链节点成员也应着力于建设长期合作关系,努力提高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供应链的整合。

参考文献:

1. 侯艳红,刘高峰.供应链多阶段长期合作关系契约博弈模型及其仿真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0,(12):101-103.

2. 吕红,刘伟.医药供应链合作模式及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0,(7):94-96.

3. Kager, P., Mozeson,M. Supply Chain: The forgotten Factor, Pharmaceutical Executives,2000,(6):84-96.

4. 岳宗福.论新医改方案中政府主导与市场作用的厘定.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3):17-19.

5. 滕志香,王彦.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探讨.中国药房,2009,(10):725-727.

6. 朱小兵.医改越深入IT价值越明显.计算机世界, 2010,(1):1.

7. 沈凯,李从文.供应链视角下的中国药品安全问题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2-8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1103199);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CPUSJ1101)。

第2篇:医药供应链方案范文

[关键词]RFID技术;药品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M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51-01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逐渐进入关键时期,那么加强药品供应链管理师当前医药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因而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提高药品供应链管理效果。加强对药品流通监管力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加强药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药品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商品,在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而加强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药药品供应链系统出现故障,直接影响了药品的质量安全,那么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在危害社会群体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运行,甚至阻碍了制药企业的发展。因而加强药品供应链管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劣质药品流通的几率,与此同时便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从而有效的提高药品流通的安全性。

RFID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对特定目标的相关数据进行识别和读写的一种通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所形成的解决药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整体情况来看,该项技术在药品供应链管理中仍处于初期阶段,仍有待对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化的完善和巩固。

2 RFID技术简介

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电技术在自动识别中的有效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能够自动对高速运转的物体的进行自主识别,即便是在相对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并且与条形码识别、光学符号识别以及其他类型的自动识别技术相比,具有良好的优势和使用价值,尤其是在识别距离以及保密性点那个方面得到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从整体情况来看,射频识别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在工业物流、智能交通、身份识别以及一卡通等领域受到青睐。

3 当前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现状

就当前我国药品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药品供应链系统不稳定,供应链条过长导致药品供应链的实际管理效果明显处于劣势。在药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并不能够对假冒伪劣药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治理,并且一旦出现药品质量问题时,并不能够及时对问题药品进行召回和处理,从而影响了药品供应链管理效果,不利于只要企业的整体发展。药品供应链实际运行中不免会受到不同地区营销体系和营销策略的差异性,导致药品品牌的实际价值受到影响,品牌忠诚度降低。

就当前我国药品流通监管情况来看,电子监管码为主要的药品流通监管方式,电子监管码标识由20位数字、一推条形码以及提示信息组成,相当于是药品的身份证。但是就电子监管码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技术上仍存在一些不足,电子监管码的信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因而信息无法更改。且实际应用中复杂度较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抗干扰能力较差。因而基于RFID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形成和发展,顺应了药品供应链管理的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4 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

药品供应链管理的整个活动周期涉及到政府监管部门、数据管理中心、制药企业、药品物流商、医院、药店以及消费者等多个实体,如图1所示。政府监管部门属于监督检查部门,监管药品从制药厂生产到消费者使用整个生命周期的基本周转情况,杜绝任何违纪犯法的行为出现;药品数据管理中心由制药企业本身或第三方组织维护,主要负责分配药品惟一标志码,备份药品生产、仓储、流通及销售整个周期的所有记录,实现药品的双向追溯功能;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单品、外包装箱多级帖封电子标签,实现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溯源和防伪;药品物流商包括物流企业以及多级经销商,根据药品具体需求,分销至各医院及药店。

制药企业根据具体药品订单需求,购买原料投入药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在药品单品与外包装盒上加贴RFID电子标签。贴装完成后,在生产线上经特定读写器扫描,确定标签的有效性并绑定数据库内容。确定一切正常后,进入企业仓储管理系统,执行入库、出库、盘点、调拨、查询、统计等管理。药品流通单位(包括物流企业、药品经销商、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等)配置专用RFID读写器,对产品进行真伪鉴别,同时向药品管理中心写入详细流通信息。在药品流通过程中,政府监管部门使用手持式专用RFID读写器,对任何流通中或在售药品进行现场检查与鉴别,并把检查记录写入药品管理中心。一旦发现异常,监管部门及时提取数据库原始记录,调查药品生产企业及药品流通现状,执行相应应急措施。在销售环节,消费者在医院或者药店购买药品时,通过医院或者药店的通用RFID读写器对药品进行溯源与真伪鉴别。

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从系统整体层次考虑,包括物理设备层、中间件层和应用系统层。每一层均实现不同的功能,物理设备层是硬件层,采集或写入基本数据;中间件层和应用层为软件层,实现系统数据通道及预定义功能;应用层的核心为药品供应链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在系统核心模块的支撑下工作,包括工作流引擎、海量数据处理引擎、系统管理引擎以及UIS定位引擎,四大核心引擎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同时在系统应用层范围内,提供了一些附属功能及接口,包括安全认证功能、数据统计功能和对外服务功能,同时提供Internet网络接口,方便外界对系统的访问。

按照系统预定义功能划分,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囊括了生产管理、仓储管理、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四大功能模块。生产管理子系统管理药品加工过程,帖封电子标签,并写入初始数据,为防伪、防串货提供初始数据依据;仓储管理实现药品的入库、盘点、移库、出库等管理;物流管理实现药品的分销、防串货,并定位跟踪药品运输车辆的全程运行;销售管理实现药品销售、同步防伪、溯源以数据统计功能。系统中不同的功能模块对应不同的硬件,但所有硬件设备的数据经过统一的系统中间件,实现数据采集、过滤、处理、汇聚以及传递。

5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实现了对药品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管,切实提高了对药品供应链管理效果,实现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与时候处理的协调配合,从而有效的维护了药品流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医药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医药供应链方案范文

北京银行与京东商城合作共建京东商城线上融资平台,为京东商城上游小微供应商提供在线融资服务。京东商城近6000家供应商可以在线享受高比例应收账款融资,银行凭合同订单、由融资平台系统自动放款。

《互联网周刊》评述:

网络零售位列互联网的前沿阵营,大量的上下游交易数据带来了上游供应商的高质量信用评估数据。银行,本质是经营信用的服务性机构。这两者的合作把“信息化”的真正内涵非常生动的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创新案例2

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的上海银行业动产质押信息平台主要提供基本的信息共享与动产权属登记、对仓单货物实时跟踪控制的规范化实物管理以及在经营数据信用评级基础上的融资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相较于基于不动产提供的金融服务,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金融产品远远落后,本项目的意义在于帮助银行业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创新案例3

四川电信eSRM 供应链协同与融资平台的核心是在信息化供应链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引入金融银行,为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融资服务。自平台投入使用,截止到2013年底,四川电信年均降低采购成本达15%,减少库存资金占用达12%。

《互联网周刊》评述:

电信基础运营商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其市场化程度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甚至是诟病,在这个行业内开展供应链电子商务以及在线供应链金融的举措,已然把大型国有企业带入了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群体,其意义不仅仅在项目本身,更是国有大型企业在互联网新时代来临时的“亮剑”。

创新案例4

湖南全洲医药消费品供应链有限公司建设的全洲“网仓”金融供应链平台将在医药厂家、经销商与医院之间搭建敏捷供应链,在对于医药产品开展供应链电子商务的同时通过挖掘整理企业动态经营数据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周刊》评述:

医药行业的健康度一直为社会所关注,这个领域中供应链电子商务尤其是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是对整个行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一种积极探索与尝试。

创新案例5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招商银行智慧供应链金融,将招商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智能化的IT 系统、专业定制解决方案融为一体,在传统产品元素的基础上,重点聚焦贸易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实现“参数化”的产品创新、建立了全流程的在线金融服务渠道。已与近200 家核心企业(或平台、交易市场等)开展战略合作,联动上下游客户数千家,累计发放授信超过1000 亿元,业务增速保持在年均50%以上。

《互联网周刊》评述:

银行,作为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关键群体,在相关金融业务开发方面的进步速度似乎落后于被服务的实体企业。而招商银行对于在线供应链金融的战略定位、相关服务体系的建立向传统商业银行展示了在这个时代银行的积极进取的态度与胸怀。

创新案例6

吉林信托的“吉信通”供应链信托是在供应链中以链主为核心,将资金有效投入链条中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将信托支持融入上下游企业的经营与业务行为。

《互联网周刊》评述:

以信托为主体开展在线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富有激情和勇气的尝试。

创新案例7

中国建设银行在客户评价中引入“网络信用”概念、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展预警和监控,结合合作平台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电子商务客户开发不同类型的在线供应链金融产品,并建立网络银行信贷系统。

《互联网周刊》评述:

本项目能够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不易获取的金融服务,在扩大银行自身业务体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真正普惠了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大类群体,让世人看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价值的良性态势。

创新案例8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开展的基于信息化的工程机械供应链金融,以徐工集团主机制造企业为核心企业,包含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用户在内的供应链各环节为服务对象;以融资租赁业务解决方案及信用销售风险控制整体解决方案为服务方式;开发满足核心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配套提供如金融、资产运作、经营租赁等综合型支持服务;为制造企业、经销商、用户解决现金流并提供信用销售整体风险控制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链主自办金融企业,由这个金融企业为供应链的其他环节开展按需定制的从在线供应链金融到业务经营的综合服务体系,强化了链主主导性的同时也强化了所在供应链的一致性以及整体的竞争力。

创新案例9

由山东高速信联支付有限公司与金润保理(上海)公司合作建设的山东高速物流服务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在线商业保理服务,通过交易平台了解物流企业、发货方、收货方的交易情况,并根据平台交易信息对交易各方进行交易信用与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交易平台的上下游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提供商业保理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交易数据是交易平台的真正金矿,拥有数据就拥有了一把服务对象潘多拉盒子的钥匙,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更多的是效率与品质的提升,以及帮助第三方支付与商业保理行业在科学健康发展方面的进步。

创新案例10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金融物流信息化平台集成先进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旨在通过对与金融物流有重要关联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采集和集成,为供应链各方提供基础信息,满足各方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需求,真正实现“三流合一”。本平台目前已经支持了分布在全国的近万个监管项目,涉及钢铁、煤炭、矿石、油品、粮食、棉花等十余个大类产品;与50家银行合作,协助银行贷款授信5000多亿元;为超过上万家各行业客户提供了金融物流信息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物流行业在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中的受关注程度也迎来了历史高峰,无论是2C或是2B,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程度很大程度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水平,物流的进步带给社会经济的是基础性的重大影响。

创新案例11

中国农业银行的国内贸易融资产品, 涵盖了应收、存货及预付三大类产品,基本覆盖供应链全流程,拥有包括票据、国内信用证、国内保理、网络融资平台-电商融资系统等多项产品系统,向供应链“1+N”全体企业提供在线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数据集中管理是本项目的核心,与链主以及第三方物流等企业通过ERP系统直接对接进行数据共享,银行才能真正与企业的业务系统相融合,这是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关键。

创新案例12

北京中企融达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建设的融资通金融服务平台通过银企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在基于企业信息流、商流、物流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贸易环节植入金融机构提供的网上融资产品,从而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四流融合;围绕链主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上下游与交易双方的网上资信中心,借助链主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的信用辐射给供应链上下游、交易双方提供应收类与预付类融资。

《互联网周刊》评述:

供应链信用是本项目的亮点和基础,也是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内在价值;供应链信用是对供应链电子商务的高等级理解与表达,更是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供应链电子商务、价值创造的支点。

创新案例13

中建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建设的外贸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易单网依托中建材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聚合外贸上、中、下游资源,为国内生产企业提供全新的一站式出口渠道。优质的国内生产企业免费进驻平台,通过嫁接中建材的平台、资源、品牌和海外营销网络,带动中国企业产品走向世界。易单网“E 点通在线融资”是中建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使用银企直连方式进行电子信息交互,通过受让上游供应商为中建材国际贸易供货或者提供服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为中建材国际贸易遍布全国的上游供应商提供“一点接入,全国共享”的全流程网络保理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作为中国传统行业之一,建材行业一直在找寻自己的传统行业转型道路,易单网“E 点通在线融资”为传统建材行业开展供应链电子商务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创新案例14

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经营管理公司开展的在线供应链金融,通过“平台+基地”的全流程管理实现货物线上交易、支付、结算,再依托仓储管理公司静态的仓储管理和动态的联运管理,保证货物安全及时交割,是国内首个完成交易交割支付结算一体化集成的电子商务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安全成熟的系统化运转与全流程管理,引入银行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授信。

《互联网周刊》评述:

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均衡性都具备较高水准,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启示与样板作用。

创新案例15

苏宁在线供应链金融是苏宁上游供应商申请贷款的平台,是连接供应商和苏宁信贷核心系统的枢纽,苏宁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提供丰富的贷款产品,供应商可以通过系统,根据贷款金额、期限、还款方式等选择适合的贷款产品。

《互联网周刊》评述:

作为传统零售商业企业的代表,苏宁在互联网化的道路上从不缺乏勇气与真诚。苏宁的轨迹对于传统企业转型与O2O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参考价值。不仅仅由于体量与规模、更因为苏宁对于创新的内在渴望,让苏宁对社会带来了更为积极和广泛的影响。

创新案例16

唐山智远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骨质瓷产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项目为针对行业的产业链一体化智能平台,功能涵盖电子商务、在线投融资质押服务、智能物流解决方案三个部分。是具有供应链资源整合性质的、以B2B2C、C2B、O2O为特征的第三方公共电子商务平台。

《互联网周刊》评述:

陶瓷行业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行业,作为细分领域的骨瓷,也同样会有其他传统领域遇到的共同问题,骨瓷的行业整合以及开展的供应链电子商务与在线供应链金融,为传统行业的企业转型乃至供应链整合发展提供了开创性的示范。

创新案例17

天津物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的天津物产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系统与中国大宗商城在线融资系统,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施物流的全流程监控,改变银行传统的授信模式、对中国大宗商城用户融资的授信主要参照企业交易记录,实现银企直联、线上对接,设绿色通道,银行审批T+2h放款,商城用户(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天物大宗商城的融资服务可以迅速获取资金、组织销售、盘活库存、提高资金使用率。

《互联网周刊》评述:

大宗商品交易是B2B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在集成度、系统科学度完善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对于B2B领域的供应链电子商务以及在线供应链金融具有较强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创新案例18

五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的本项目为基于数码仓技术的面向钢铁流通全行业的集成化第三方大宗商品在线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平台以打造安全高效的数码仓体系为核心,以基于真实库存的现货交易为基础,开展金融协同业务和高端资讯服务。

《互联网周刊》评述:

流通环节中,货物与仓单的数字化是B2B供应链电子商务的空间信息化基础,数码仓以及数字化货物与实体的实时对应为大宗商品的B2B供应链电子商务开辟了前行的路径。

创新案例19

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白酒金三角产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包材采购、原酒生产―酒类销售―物流配送”的白酒供应链,以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为第三方平台,打造集融资、结算、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提供物流仓单融资、提货权融资、酒类价格评估融资等金融服务,并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提供的产品检测、商务信息分析、技术支持等增值金融服务,实现金融服务与相关商业要素的集成与服务创新。

《互联网周刊》评述:

白酒行业的供应链电子商务水平以及在线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情况,将对白酒乃至整个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创新案例20

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网络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利用交易市场已经建立起的棉花交易、资金、物流监管、信息等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借助于银行的资金和网络优势,通过双方系统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为交易市场的交易商提供全流程网上操作的网络融资服务。“e 棉通”网络融资业务是交易市场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携手合作,推出的全流程网上操作的融资业务方式,包括网络仓单融资、网络订单融资两种类型。交易商向建行申请开户并获得贷款额度后,只要将棉花存放在交易市场交割(监管)仓库并申报生成仓单,即可通过“e 棉通”在线网络融资平台进行融资,获得贷款。

第4篇:医药供应链方案范文

【关键词】物流市场 物流商 第三方物流

一、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现状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物流需求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社会物流总额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已经达到48万亿元,“十五”时期比“九五”时期增长了近1.4倍,年均增长2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 年物流业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1%,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处于重要地位。据国家发改委测算,我国物流需求系数2005年已经上升到1:2.64,表明目前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64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从发展的趋势看,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不断加速,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物流的发展。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物流行业生产总值年均将增长23%,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物流市场将继续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渤海经济圈集中。

与此同时,中国物流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水平相比还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费用的结构很不合理。2005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物流总费用(包括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管理费用所占比例(13.4%)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1999年该比例仅为3.8%)。除在市场、设施装备、制度等方面受到约束外,中国物流业发展尚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对现有路网、传统物流节点等开发和改造力度尚显不足,物流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具备很大的改善和增长空间。

物流行业具有典型的网络性,物流企业将从全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和体系完善中获取提高业务量的机遇。

二、我国物流市场竞争态势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骨干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主要体现在:首先,一些物流子行业进入门槛较低,造成行业结构混乱。例如货运行业几乎没有门槛,若能找个大公司挂靠,更可成为一级货代。加上各地无照经营的地下货代,使得货代公司数量非常庞大,竞争环境恶劣。其次,我国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加大,国际大型物流公司在中国市场抢滩的步伐将继续加快。例如,2005 年底商务部颁布的《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货运市场完全对外开放。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国外货代巨头将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控股收购和网点建设开拓市场。再次,货运价值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货主关系的争夺导致航空公司、综合服务商等纷纷介入物流业务的开发,这类由物流业上下游介入的新竞争者通过成本优势、服务创新和提高服务水平,来争取市场份额。

物流业行业结构混乱、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特征,决定了一些物流子行业效益低下的同时,也为优势企业实施行业整合提供了必要性和较多的可能性。这种形势要求在行业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的物流企业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在业务发展上着眼于增量,并追求相对量的增加,积极采取行动,完善软硬件条件,整合拓展自己的业务网络。

三、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

1、物流市场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市场机会显著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壁垒不断减少,全球和本地市场管制放开,企业跨区域的业务活动日益频繁。各个行业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库存,不断改善企业的物流方案,越来越多的企业集中于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的部分外包,导致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繁荣。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需求几乎存在所有的行业。以美国为例,各类公司使用第三方物流及服务的比例分别为:电子/高科技87%、化工原料79%、消费品79%、医药/医药产品64%、汽车55%。

2、供需双方的变化使得市场竞争环境发生变化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完善,物流需求方的追求日益倾向于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一站式物流服务、流程的可靠性、附加值的解决方案以及对所有的服务提供简洁的计价方式等方面。而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竞争环境随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供应商提供各种物流服务,大量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供需双方的变化使得市场竞争日益集中于:物流成本的控制、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水平、连续的改进能力、对需求改变的灵活应变能力。

市场竞争中,影响物流企业业绩最主要的因素转向:客户关系的质量、业务处理的灵活性、业务功能的适应性、流程和系统的可靠性、服务的连贯性、价值和收费、交付时间的可靠性、经营运作的效率。

3、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变化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目前,物流需求方更多地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平衡物流的成本,需求的驱使导致物流定义正在不断地扩大其内涵到整个供应链,这使得物流商需要将整个供应链的相关人员都连结起来,以最小的成本来为客户服务。正是由于这种变化,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将由目前的以合同为基础的物流转向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即由过去简单的契约式物流向集成式供应链管理发展,如图2所示。

四、带给第三方物流商的启示

第三方物流商的发展必须稳重应对行业发展。物流市场环境、商业模式变化的核心要点在于:(1)客户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一站式的供应链管理服务;(2)第三方物流商未来利润的来源不是资产而是信息;(3)第三方物流商未来关键的能力在于合作,与供应商之间进行整合和合作,协调多项同步经营活动,进行实时信息交流;(4)第三方物流商中的一部分向第四方物流商改进;(5)第四方物流商是供应链的整合者,将本企业与其他辅助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集中起来进行管理,以此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因此,对市场中的第三方物流商而言,必须关注下列问题。

第一, 第三方物流商需要发展新的方式扩大地域的覆盖面,以应对客户市场覆盖面的扩大和公司的国际化。

第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需要重新定义业务组合以满足货主的要求或某些行业特定的要求。

第三,一些物流提供商正在通过联盟或者并购的方式来联系那些与自己互补的服务商以争取更多的客户。

第四,成功的物流商与承运商的关系已超出了某个单纯服务领域。

第五,新兴的第四方物流商与客户建立长久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了整体的物流方案,发展成物流商(物流总承包)。

第六,IT技术促进了供应链信息发展的自动化。

【参考文献】

第5篇:医药供应链方案范文

5月30日,距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深圳高调宣布启动其物流项目“菜鸟”并注资3000亿建设物流仓储网络仅仅两天,国际物流巨头UPS很低调地宣布在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杭州的医疗保健仓储中心开业,当然这只不过是巧合。被马云预测会被“四通一达”打败的国际物流巨头UPS,始终稳健地按照它自己的战略在中国市场布局,而UPS将其新的具有世界领先科技的医疗保健高科技仓储中心选址杭州市萧山区临江工业园区,正是看中了该园区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物流》杂志记者有幸获邀参加了此次开业活动,并参观了整个仓库设施并与UPS医疗保健项目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本刊将带您走进UPS世界一流的医疗保健品仓库,窥视顶级的物流企业在专业细分市场的运作手段。

十年成绩斐然

在全球范围内医疗保健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这些深刻的变化促使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企业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这些主要的趋势包括:持续不断的全球化、人口老龄化以及消费者的消费模式的转变。其他一些全球性的驱动变化的因素包括:各国对于医疗保健产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合规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医药公司的业务受到非专利药的挑战,他们的利润率也因此面临下滑的压力。因应医疗保健行业发展的巨大空间,UPS作为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展开了针对医疗保健产业的战略规划。

早在2001年UPS就开始涉足医疗保健品物流,并在此后的12年间精心布局,成绩斐然。UPS杭州医疗保健品仓库的启动标志着UPS在亚洲扩展医疗保健仓储网络迈出了重要一步,能够确保其客户的医疗产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为全世界的医疗保健企业提供无缝的全球解决方案,进行产品设备在中国的运输和出口,协助这些企业拓展中国市场。

UPS在医疗保健市场的布局要追溯到12年前,2001年UPS收购了一家名为Livingston的医疗保健服务公司,从此开启了UPS医疗保健物流专业服务的篇章。接下来的几年,UPS先在北美建设了整个网络基础平台。2005年启动了位于美国国际转运中心(Worldport)的医疗保健物流园区。2006年UPS设立医疗保健战略团队专注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医疗保健解决方案,同年在加拿大伯灵顿设立了医疗保健物流园区。2009年,UPS的医疗保健物流业务进军欧洲,在荷兰鲁尔蒙德市设立医疗保健配送设施。2010年UPS宣布在亚洲、欧洲、美国以及加拿大增加新设施以扩展其全球医疗保健配送网络。2011年UPS收购意大利医疗保健物流公司Pieffe并在科隆的转运中心新建冷藏设施。2012年UPS在亚太区增开3处医疗保健设施,并为医疗客户提供相应的运输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UPS已经在全球搭建了由41家专门的医疗保健仓储中心构成的网络,总面积超过59.5万平方米。

UPS为医疗保健公司提供广泛的物流服务,包括专业货运、小包裹运输和配送服务。构成UPS的全球医疗保健网络的41家专门的医疗保健专用仓储中心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如:对温度敏感的处理、特定地区的法律合规、监测和安全性、成套和贴标,以及订单管理和应收账款。UPS帮助医疗保健公司满足严格复杂的监管要求,在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中提供灵活可信赖的服务,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客户的需求。

亚太区医药供应链之“痛”

杭州医疗保健仓储中心的开业是UPS全球医疗保健业务增长战略的一部分。UPS于2011年在新加坡建成其第一家亚太区医疗保健设施,随后在2012年第三季度,继续在亚洲建立了三个全新的专用医疗保健仓储中心,分别位于中国的杭州、上海以及澳大利亚的悉尼。今年,UPS还宣布收购一家欧洲医疗保健公司的计划,以及对北美五家医疗保健设施的扩展。

但是亚太区医药供应链所面临的挑战是和其他区域完全不同的,在UPS最新的调研报告“链之痛”中(本刊将会在另外的文章介绍),赫然在列的是惊人的数字,报告显示,在亚洲市场,医疗用品产品变质损坏率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72%。对此UPS亚太区医疗保健物流与战略总监林美勤女士表示,在亚洲的医疗保健供应链当中,产品的损坏变质率相对较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亚洲是各国各地差异化非常大的市场,产品在经过多个国家或者多个地区的时候需要通过不同的合规流程以及海关的清关流程,在这些合规和清关点当中往往会出现产品滞留的情况,这样就造成损坏变质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是亚洲整个物流基础设施仍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整个供应链当中也会出现物流服务供应商多次换手的情况,也就是说当产品从工厂到最终用户之间有可能公路运输到航空运输之间转换不同的服务供应商,在这些物流供应商换手的时候也是有可能发生产品损坏变质的情况。

UPS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个综合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如果客户选择了UPS的 Temperature True服务,就能够对所有的物流产品进行全程的温控。UPS有一个统一的全球温控监控中心,对于所有的Temperature True的客户,他们的货物会受到全程温控监测。

UPS中国区总裁黎松江说道:“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疗保健公司对供应链解决方案有严格的要求,我们从中看到了不断增长的机会。UPS杭州仓储中心与现有的上海医疗设备仓储中心,不仅加快了产品在中国境内主要市场的流通速度,更体现了UPS加强中国市场网络布局的承诺。”

UPS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临江工业园区的高科技仓储中心占地2.2万平方米,是为满足国际医药巨头默沙东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的药厂配套而建。作为为高标准医疗保健公司特殊的存储和运输需求而量身打造的仓储中心,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通过高速公路连接到上海的浦东国际机场,到UPS位于上海的国际转运中心只需要3小时的车程。现在杭州市政府很快会完工一条越江的隧道,在钱塘江下面。它会直接连接到杭浦高速,这样一来可以把整个机场到仓储设施的时间缩短到一个半小时,更快地让这些对时间性、温度性敏感的药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转运。

联手打造高效的医疗

保健物流中心

而对于仓储中心的建设和合作伙伴,UPS选择了全球著名的现代物流设施提供商普洛斯。设计之初,普洛斯相关团队仔细研究了UPS的需求,并根据UPS提供的定制技术标准(RFP)制作了初步的设计方案。随后,普洛斯会同UPS、默沙东及各设计单位针对设计方案展开深入的讨论,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尤其是用户的需求,并结合各方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普洛斯的设计方案最终得到了UPS的高度认可。

在仓储中心的设计中,UPS和普洛斯精诚合作,讨论出了很多针对项目的创新之举。所有HVAC设备置于屋面上以减少设备房的面积;液态硬化地面:确保地坪的耐磨性能及地坪的清洁度;超平地坪:确保地坪的平整度及水平度,满足特殊叉车的正常运行;FM认证的屋面系统、消防喷淋系统及冷库及冷冻库围护系统;配有100000级洁净室;高标准阴冷库温湿度控制要求;GSP认证;仓库块状铝扣板吊顶,减少空调冷量以节能;设置仓库照明灯具感应探头以节能;屋面设备支座及特殊防水处理,采用双重防水。

该仓储中心由专门的质量管理团队现场管理,还配有全自动的产品追踪序列化系统,因而能够提供创新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随着仓储中心的开业,UPS将为中国市场引进全新的高效商业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帮助医疗保健公司减少投资建立自有分销仓库,实现企业供应链成本的降低。

今年6月初,UPS被授予ISO13485:2003及ISO9001:2008认证,这是对UPS全球医疗保健物流质量管理体系的认可。ISO认证制定了全球行业具体标准,更具有效性和效率。该体系也将使医疗保健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获益,确保其拥有最规范的质量管理。

同时整个仓储设施拥有7天24小时的安全监控和安保。UPS在设计这个仓库的时候除了符合优良生产规范以外也同时按照FM认证,FM是国际上非常严格的安全认证体系,它对施工的材料和流程都有严格的认证。

根据产品要求,UPS的仓储中心分为不同储存温度条件的区域。仓储中心中间分为不同的温控区。其中,阴冷库温度为15度到20度。而相对温度的控制来说,湿度控制更严格、更难。UPS整个仓储设施的湿度是严格控制在相对湿度45到60之间,全年仓储中心都会有一个自动化的系统来监管,如果有任何的预警,就会自动地发短消息给仓库经理和质量控制经理,甚至发给客户。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UPS的员工采取一些行动。

UPS从事医疗保健物流的所有人员都接受了严格的培训,按照标准严格的操作流程来执行工作,并且在工作当中确保完全合规。由于医疗医药用品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对此UPS部署了专门的额外的安全措施,像加锁安全存储,以及按照各国监管机构要求部署的电子系统来做好管制药品的存储工作。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UPS的员工完全能够做到精准地执行订单的配送以及按时出货。工作人员能够随时了解仓储中心物品的存储方位、进库时间、保质期,特别是和患者有关的使用问题,这些都在密切的监控过程中。UPS在世界各地的医疗保健仓储中心都是按照同样严格的标准进行建设,包括此次在中国建设的新仓储设施。

同时,UPS的仓储设施也考虑到节能。比如,在杭州医疗保健中心使用的窄巷道叉车,可以在尽量少的平面面积里增加更多的仓储货位,最终会减少空间,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仓储设施是一个吊顶系统,整个仓储从外面看它的顶是一个三角形的顶,和杭州附近的很多民居很像,但是从里面看是一个正方体,这么做其实不是为了美观,而更多地考虑到能耗问题。因为仓储中心里,空调的费用会占整个费用非常大的比重。仓库尽量把可用的空间留在这个盒子里面,而在那些不会应用到的三角形地方,仓储中心不会让它也变成一个温度和湿度控制的区域,这也是这个项目的一个创新举措。第三个例子是灯的系统。仓储中心的灯是自动感应的,当人走进去的时候才会点亮,当系统自动监测到在5分钟之内没有任何的移动,它就会熄灭,一方面是节省能耗,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一些药品的特殊性避光需求。

第6篇:医药供应链方案范文

财务目标是企业经济活动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同时也是企业运营的驱动力,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围绕其财务目标展开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其他战略目标。单一产权主体是本文探讨供应链集合体时的一个对应概念,其形式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的企业个体,因此单一产权主体的财务目标即财务学中研究的企业财务目标,而供应链的财务目标则是指供应链上所有主体的集合体财务目标以及链上所有节点的财务目标。

(一)单一产权主体财务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单一产权主体财务目标是企业经济活动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同时也是企业运营的驱动力,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围绕其财务目标展开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企业的其他战略目标。西方财务目标经历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历程,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后期,由于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以及美国市场的“敌意收购”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人们开始对“股东至尊”的价值导向产生质疑,许多主张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学者纷纷改变立场,开始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29个州立法支持“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1984年弗里曼给利益相关者下的定义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而1994年克拉克森所下的定义是: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投入了一些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资本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由此而承担了某些形式的风险;或者说,他们因企业活动而承受风险。上述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涉及到与企业组织目标密切相关的内外部人员或组织,如出资人、债权人、管理者、雇员、供应商等,他们以不同的资本形式(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二是它们承担风险,目的是获取单个产权主体无法获得的合作收益,进而可以实现利益相关者通过这种共同治理结构可以使企业达到长期稳定发展的目的。上述观点至少揭示出:

①从资源提供视角来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单一产权主体财务目标是以共同所有权理论、托管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为基础。单一产权主体的相关利益者包括:作为财务资本提供者的股东和债权人、作为人力资本提供者的经理层和雇员,作为企业价值链上的供应商以及价值反映链上的顾客群。因此单一产权主体的财务目标实质上应该是一个多元协作的有机体系。

②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来看,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由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组成的契约网络本能地要求资本主体的利益公平性。

(二)供应链财务目标――集合体收益最大化与主体利益最优化

供应链中的相关利益者是指包括供应链节点利益在内及链上所有主体利益的利益集合体。就一个节点成员而言,他所索取的相关利益份额,可以称之为相关利益;就整个供应链而言,全部成员所获得的利益总和,可以称之为合作收益。显而易见,相关利益反映的是一种利益关系和结构。

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相关利益者的集合体,因此相关利益导向是其财务目标的理论基础。相关利益导向根植于传统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思想,从合作共赢到相关利益实践,是当今企业间竞争发展到供应链间竞争的必然结果。供应链系统的重要性在于同时实现高效率、高水平的客户服务和环境变化的有效响应能力。

供应链财务目标也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这里所指的“相关者”外延较之单一产权主体的相关者更大,它是供应链节点上的所有主体。因此供应链财务目标是链上所有主体的合作收益最大化,本文称之谓集合体收益最大化;只有首先实现集合体收益最大化,才能同时实现供应链上某个单一产权主体的利益最优化,即主体利益最优化。

将供应链财务目标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表述为“集合体收益最大化”基于以下理论:

1、合作博弈的相关利益共享思想

就博弈方式而言,相对于非合作博弈,即一味追求“一方利益最大化”的竞争结果,合作博弈则是博弈双方在相互作用中,一方面双方能否达成统一的约束力,合作取得最大化利润,另一方面在其约束力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共同地分享合作带来的剩余。而多方利益的博弈则体现为一种多赢的博弈结果,若博弈双方不接受约束,双方各自选择利己不利他的最优方案,则是非合作的博弈结果。显然,合作博弈是从团体理性出发,追求公平、公正和效率,获得共赢共存的经济效果,体现了合作的“相关利益”思想。

2、价值链的相关利益共享思想

价值链关系存在于流程中,或是企业内部,或是产业内部,或是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相关利益导向在价值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不同链段相邻之间的“利己”者结成产品或产业的“一体化联盟”时,供应链也就成为“一体化联盟”的产业组织形式。供应链上任何节点周围的上下方总是存在着上游相关利益者和下游相关利益者,无论是前者或是后者,为了共赢目的,均受相关利益导向的制约。

由此可见,供应链上的相关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惟有追求集合体利益最大化,才能取得最大化的合作收益,而只有实现集合体收益最大化,供应链上的每一单一产权主体的利益才能最优,即实现主体利益最优化。

二、基于相关利益导向的药品分销供应链财务目标的确立

(一)我国药品分销供应链现状

1、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促使药品企业联盟,从而形成分销供应链体系

1998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成立,2001年GSP认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试点的开始,标志着我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医药分销行业规范化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以新的伙伴关系和流程再造技术实施各种合作,标志着药品分销供应链逐渐形成并在日后不断壮大。

我国药品分销供应链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单一主体“三级”药品流通体制,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九州通集团公司为首的三大药品分销批发商,其分销额合计在2004年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九州通医药集团公司是20世纪末在我国药品分销产业经历体制裂变时期迅速成长起来的典型之一,它采取保留3点利的低价批发战略与下游平价药店合作,在2000年至2004年的5年内,上游客户从1219家增长了近3倍,下游客户从3290家增长了11倍多;在体制合作方面,与华北制药、重庆克瑞制药等大中型企业进行合作。在分销网络合作方面,截止到2004年底,拥有上游供应商3500多家,下游客户36000多家,建立了全国性的营销网络。2003年12月,我国第一家医药流通合资企业――中国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挂牌,外商开始进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2004年12月,我国医药分销业正式对外资放开。2004年4月1号开始实施新的《药品经

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以及2004年4月的补充通知,标志着多年来管制极为严格的医药分销行业对国内资本全面放开。“异地设库”的放开,使局部区域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新型合作推动了业内重新洗牌,纵向看,东盛、康恩贝到华南药业,“一步到终端”、工商联盟的商业理念愈演愈烈;横向看,沪、京、津、渝、穗等五大城市的医药零售企业,共同组建了“中国医药商业经济联盟”,以加强横向平台的交流,共享产品、网络和信息等资源,降低成员间社会交易成本,遏止利润率下滑。

本文根据2004年的调查数据(发放问卷250份,收回154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汇总了我国药品分销供应链节点企业基本现状。根据“企业是否实施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是否建立物流中心”的选项,统计得出所调查的药品分销批发企业中已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药品分销批发企业占47.9%,19.33%的企业正在建设中;已建立物流中心的企业占46.22%,iE在建设中的占22.69%(见表1)。由此可见,药品分销供应链的时代已经到来,而对药品企业来讲,形成分销供应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通过实现集合体收益最大化达到实现其主体利益最优化的财务目标。

2、药品企业通过供应链机制实现降低成本费用,改变“增销不增效”的局面

我国药品分销在流通体制不断改革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医药分销市场的裂变又面临着新的困境,主要表现在:(1)增销不增效。全国医药销售额在增长的同时,实现的利润却因成本费用水平的上升在逐步下降(表2);(2)分销市场主体“多、小、散、乱”(企业多,规模小,“散兵游击”,市场混乱,非法药品集市贸易仍然存在),产业集中度很低;(3)在采购、销售机制方面,药品分销在打破旧的流通体制的同时又因为现有的“招投标”制度的诸多弊端而遭遇到了新的流通障碍;(4)药品分销价格结构中,商业流通利益占65%的比例(其中零售15%),分销处于商业微利时代。这些矛盾和尴尬使药品分销渠道陷入到了一个难解的困境之中,表面上似乎是价格、分销采购、信息流通、分销渠道、医疗导向和政府管理等问题,事实上,其背后隐藏着的深层次原因即是相关利益关系的严重扭曲和矛盾冲突。

因此,药品分销企业已意识到惟有在行业中形成供应链运行机制,通过共享产品、网络和信息等资源,降低成员间社会交易成本,才能遏止利润率下滑,从而通过实现集合体收益最大化,达到实现其主体利益最优化的财务目标。

(二)药品分销供应链中的相关利益者

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药品分销统一流通模式,我国目前的药品分销流通框架具备了独立的供应链循环体系,即药品从制药企业流出,通过分销商或批发商以及各种类型的零售商(连锁药店、大药房、医院药房、超市药店等)配送到消费终端。药品分销供应链是指处于医药供应链上链接的供应商、医疗服务机构和患者或消费者之间价值关系的组织网络,是流通领域中一种新型的组织。目前我国药品分销供应链运行机制包括了多主体的闭环运行机制,其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主要有七个,即原料供应商、制药厂商、批发分销商、零售分销商、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各类医院、专科等)、医疗保险提供者、患者或消费者。鉴于我国目前的医药领域的流动特征,除了图1中反映出的药品分销系统外,医疗服务和保险制度也加入到了该供应链的运行机制中。

(三)药品分销供应链的价值关系结构及财务目标

1、药品分销供应链的价值关系结构

药品分销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因为药品既是一个大众消费商品,又是一个高风险的涉及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同时还是一个具有社会医疗保障消费的福利性“公益商品”。药品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即医药供应链。药品分销供应链是这一链条上的一部分,上游链接药品生产供应链,体现了除原料供应商与生产商之外的药品供应商与分销商之间的价值关系,而分销内部批发与零售上下游之间相互链接药品调拨(或销售)的供应链,体现了批发分销商和零售分销商的价值关系。下游链接医疗服务供应链,体现了分销商与患者或消费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医疗保险提供者之间的价值关系。

药品分销供应链所涉及的七个相关利益主体为了获取合作收益,必然在利益相互关联的价值链上结盟,在契约内选择对方,以供应链组织形式形成相关利益得以存在的价值关系结构,并以共赢为目标的主导方向成为这个结构中的行为约束因素。由此可以得出:价值关系结构的存在是以相关利益的高度一致化和制衡为前提的,而相关者利益导向的存在是在价值关系结构共赢目标作用的结果。

2、药品分销供应链的财务目标:集合体收益最大化和主体利益最优化

药品分销供应链的相关利益最大化是指供应链上基于相关利益导向的各个节点企业和消费者就其同链整体而言所获得的合作收益最大化,以及单个产权主体(企业)或消费者在合作利益中所获得的利益份额最好,即主体利益最大化,这时反映出的供应链绩效将达到最高。药品分销供应链的合作收益最大化是指供应链相关利益主体因产品和服务流程合作所获得的价值收益,即集合体收益最大化和主体利益最优化,它显然不同于单一产权主体利益相关者理论所定义的合作收益,即仅限于剩余控制和索取范围内单个产权无法获得一种收益。因此,集合体收益和主体利益是药品分销供应链绩效的最终价值体现,是在供应链组织形式下,作为集合体的整个供应链和链上所有节点成员所获得的资源营运效率,而资源运营效率最终体现在财务目标上,即为集合体收益最大化和主体利益最大化。

三、药品分销供应链上的相关利益导向确立的前提及机理

(一)药品分销供应链相关利益导向确立的前提

药品分销行业中的单一产权主体,在行业中不仅存在接力式竞争者,还存在相同地位的竞争者,只有成为现实的价值关系结构中的相关利益成员,他们才能在一个供应链上形成纵向链接,完成价值关系结构的组织化。否则他们就要面临巨大的交易成本差异带来的压力。相关利益者合作的动机在于获得单个产权主体(包括患者或消费者)不能获取的合作收益,即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主体利益最优化,实现战略收益的增长,这一选择是现实的必然。

首先,单一产权主体的利益置于合作体收益之中。其次,单一产权主体的分割利益比例只能是以合作体收益的效率为前提,合作体收益越大,单一产权主体的分割利益越高。根据这一利益获取逻辑,在药品分销供应链中,相关利益导向的确立基于两个前提:一是供应链具有市场价值获取能力以及消费者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的能力,前者由财务收益来体现,后者由消费者满意度来体现;二是产业竞争增长水平可以由综合指标来评价。

第一个前提的确立一方面是由企业市场价值决定的,即供应链节点企业之所以要被吸引在同一条价值链

上,是因为合作收益可以阻滞产业平均利润率水平趋于下降趋势,进而获取以前相同的财务收益,通过相关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市场主体利益最优化。另一方面是在消费预算的约束下,由消费者满意度评判,即消费者接受供应链上游成员提供的最优产品和服务时,以最少的购买支出获得最大的效用。

第二个前提的确立是由产业获利平均增长水平和产业集中程度决定的。前者代表着产业发展的实力,后者是产业竞争优势发展的趋势,对收益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西方一些经济研究者对集中度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如尼达姆公式(曲线)回答了厂商的利润率与自己的市场份额成正比(正相关),而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成反比。德姆塞茨的实证研究说明了集中度的提高与不同规模企业的利润率差异性也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在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过程中,资产专用性投资规模会形成不同规模企业的利润率。

(二)药品分销供应链相关利益导向的机理

药品分销供应链的相关利益导向使药品分销的相关主体各方,为合作收益而聚敛于供应链,又因终端销售和消费支付处于双层分离状态,导向作用机理也与一般供应链不同,呈现出双层工作界面。一方面,药品分销从供应商到销售终端开始出现分叉分流,产品信息随医疗服务进入消费,药品实体随医院药房和零售进入消费;另一方面,在同一链段上,资金流也同时出现分叉分流,患者或消费者支出部分随药品零售直接回流到分销商,部分支出则通过医疗保险随医疗服务机构回流到分销商。因为同一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相关利益主体以获取合作收益为前提,因此,在这条供应链上,导向作用的任何一个空间界面里,相关利益者之间所获得的合作收益反映了供应链绩效状况(图2)。

图2中所表示的药品分销供应链相关利益导向机理是一个各方利益均衡制约的稳定结构,显然是基于这样两个假设条件:其一,相关利益以完善的市场制度为存在的前提,在经济伦理和法律结构同时发挥作用下,其导向会产生制衡利益的约束力;其二,导向依存的资本模式具有一定的纯粹性。药品分销供应链运行的资本模式有两种:即公益性资本和增值性资本。公益性资本不讲增殖,但求效率,追求社会成员的收益满足;增殖性资本追求增殖,也求效率,通过效率获得更多的增殖。这两种资本在相关利益导向作用下更趋向多方利益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因而排除了在同一价值链上他们之间博弈的竞争性和单一产权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利己性,取而代之的是在共赢目标的相互作用下,追求集合体收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主体利益最优化。

四、药品分销供应链财务目标的实现方式

相关利益导向是因为供应链本身聚合着“相关利益”,其结果必然要趋从于受约束的共同性和一致性,显然,导向是以相关利益为前提的。这样,相关利益导向的作用就可以通过药品分销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建立、核心价值流程的形成、信息分享的实现和平衡价值关系等主要方面逐步地体现出来从而实现集合体收益最大化和主体利益最优化。

(一)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是药品分销供应链财务目标实现的前提

伙伴关系是药品分销供应链实现集合体收益最大化和主体利益最优化的第一个环节。在药品分销供应链伙伴关系中,七个利益主体之间惟有分销商与医疗服务机构、医疗保险提供机构之间,以及分销商与患者或消费者是特殊的利益实现方式。前者反映了提供终端营销服务的伙伴关系,使得产品价值实现间接地通过医疗公益来完成,体现了双重价值实现的过程(产品价值实现和公益价值实现),这是一种不同于其他供应链合作收益实现方式的复杂收益实现方式。后者反映了服务与需求的双重作用,使这种伙伴关系更具有服务和被服务的性质,因为消费自由选择是患者或消费者相关利益主体被市场赋予的最基本的权力,它迫使分销商跳出“伙伴关系”的圈子,全心地为患者或消费者服务,这种合作收益实现方式不仅代表着商品实体所有者利益的实现,也代表着价值所有者一患者或消费者消费利益的实现,或者说效用价值的实现。

(二)建立有约束力的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价值流程

药品分销供应链相关利益导向因药品分销供应链相关利益主体的存在而存在,而药品分销主体利益又因医药产品和服务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医药产品和服务是相关利益导向发挥作用的实际载体,它们的节点链接方式和最后的价值实现结果,决定了相关利益导向在药品分销供应链中发挥的作用,是形成以医药产品和服务为实体内容的核心价值流程。围绕这个实体内容的核心价值流程,相关利益的实现主要有三种模式:网络模式、品种模式、数量模式。不同的模式标志着供应链绩效的重心不同。网络模式侧重于渠道网络的拥有,最终是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品种模式侧重于品种结构带来的盈利获取,最终要看目前市场的赢利能力;数量模式侧重于产品销售规模,最终结果既瞄准盈利,又瞄准市场占有率。

(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降低交易成本

信息是相关利益导向传导中的潜在价值,而信息共享则是共享“导向”传导的后果。这是信息经济时代供应链技术和管理应用于药品分销产业的最大利益。药品分销供应链上下游相关利益主体之所以能够被约束于一个链条上,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组织形式(供应链)在信息共享过程中,既能带给单个主体所不能获取的潜在战略收益,也能带给战略收益以外伙伴关系发展的最低维护成本。如果不能够做到信息共享,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供应链中交易成本上升,供应链绩效下降,相关利益导向失灵,从而使得集合体收益无法实现最大化。

(四)建立双向调节的平衡价值关系

在药品分销供应链七个相关利益主体中,只有临床(处方药)终端营销所涉及到的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产品本身具有异质性、不可逆转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等特点。如果医疗服务机制扭曲和医疗保险制度滞后,就很容易导致医患之间和医保与患者之间的价值关系严重不平衡,抑制消费者与生俱来的消费选择天性,直接影响药品分销供应链集合体收益的改善。为此,把相关利益导向贯穿到这个价值关系链条中,可供选择的实现方式有三种:一是提高患者或消费者的经济保障地位,扭转服务市场制衡方向,改变患者或消费者的市场弱势地位;二是通过改变医疗投资体制和激励机制,“纯化”职业道德,矫正医疗服务扭曲状况;三是通过双向调节办法,在患者和医疗两个方向用力,加速改变不平衡的价值关系。

(五)创造有效的同链外部约束环境

由于药品分销供应链中存在着增值性资本(市场交易产品)和公益性资本(市场公共产品),在相关利益导向下的运行过程中受医疗公益性机制和医疗保险制度的约束,从而影响药品分销供应链集合体收益最大化的实现。

药品和医疗服务在市场运行秩序上,接受来自于国家监管部门的各种制度约束。在这些制度中除了分销市

场进入门槛设定的GSP等市场管理制度外,对分销供应链财务目标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药品和医疗服务的终端营销过程中的医疗服务体制(机制)和医疗保险制度。就我国现行医疗服务体制来讲,药品分销供应链财务目标既与医疗服务机构的药品采购体制有关,也与药品所具有的医疗服务产品特性有关。首先,就采购体制而言,由过去完全计划体制下统分统配的三级分销制度转变为由医院等其他医疗机构自由选择采购,再到集中统一招投标采购制度,分销采购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了分销产业内部的重新“洗牌”,在分销市场的新格局中,越来越多的分销企业在微利面前难以慰藉。其次,就药品所具有的医疗服务产品特性而言,因药品服从于市场化的分类管理过程缓慢,不仅影响了产品资源的市场效率,加剧了医疗主导分销继而影响财务业绩,也因为药品如果因“医疗服务依然强制性地作为公共产品来提供”造成分销成本不断增加,也会直接影响药品分销供应链的财务目标。第三,药品分销供应链财务目标也与医疗消费过程中的药品消费支付有关,因为药品消费支付来源于患者或消费者和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基金两部分,因此,药品分销供应链绩效的好坏与患者的支付能力和公共医疗保险的覆盖及标准有密切的相关性,公共医疗保险的覆盖及标准体现了社会成员享受公益医疗服务程度的制度绩效状况,制度效率高,制度绩效自然就高,药品分销供应链绩效也就高,其财务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六)重构患者或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保证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第7篇:医药供应链方案范文

20年以前,药品制造并不需要严格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所以那时冷链运输不是制约药物运输的真正因素。而如今每日大量生产的药物中很大一部分是大分子药物,它们需要极其严格的温度控制。

冷链服务提供商不仅可以在温度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让货物飞往全球各地,同时当药物存放在配送中心时,也可以减轻海关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因此,冷链供应的需求将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持续增长的冷链需求

事实上,据医药商会组织预测,到2016年,超过50%的畅销药物都需要冷链运输。例如,据该组织报道,2009年销量位于前10名的药物中需要通过冷链运输的大分子药物只有一半,然而,2016年,该比例将上升至8/10。另外,该组织研究发现,近几年,大分子药物产品的销售增长率比传统小分子药物快,但是低于过去几年两位数的增长率。其销售增长率将会随着价格的上涨和产量的增加而实现新的增长。

这些先进的药物也来源于人类基因重组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是按照每个人的DNA调整药物成分,每个人对应不同的药物成分。这样的药物不仅提高了对冷链的需求,还改变了药品供应链的本质。

中国、巴西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对特定药物的需求将会急剧增长。

如果研制针对个人的药物,就必须将药物单独地运输到病人家里,而不是将药物大批运送到配送中心,然后通过温室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据联邦快递(FedEx)的官员估计,整个医药市场的供应链价值大约为250亿美元,其中运输方面140亿美元,物流方面110亿美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行业的发展与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的壮大息息相关。

1月9日,联邦快递高管在网上举行了一次视频圆桌会议。会上主要考虑的问题是针对医疗保健行业的未来和该行业对供应链的巨大需求,如何实现药品市场供应链价值的增长以及相应服务行业供应商如何处理这种增长。

另外,联邦快递已经预计到这些“一对一”的药品运输在未来时间将会急剧增加。这种新的医疗保健水平也对联邦快递网络空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网站整合主要针对像中国、印度、英国和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国际市场,因为这些地区对单独定制的药物需求正在上升。

随着分拨网络系统的发展,联邦快递将会有更多的直接配送到个体病人的机会。为了满足更广泛的药品配送需求,联邦快递在2013年8月份公布了一项新的冷链运输服务,它可以在长达96小时里将药物的温度维持在2摄氏度至8摄氏度之间。

健全供应链愈加重要

新兴市场对特定药物需求的增长对医疗行业整体增长有很大的影响。据联邦快递官方透露,中国、巴西和印度对这类特定药物的需求将会急剧增长。

在医疗保健领域,制药公司之间的竞争能推动产量的增长。在品牌药物公司开发自己专利药物的同时,非专利药制造遍布世界各地,同时这些公司也在试图开发新的药物。为了将他们的产品推向市场,需要一个健全的供应链。

去年,美国联合包裹(UPS)公司为了满足冷链运输的需求,在冷链运输温度控制方面宣布了三个新的服务标准,并增加了药品运输范围。UPS医疗保健物流在控制温度、遵循冷链运输法规的情况下扩大其特种药物配送物流的服务项目。

此外,成本和仓储问题使医疗供应链市场有生存的空间。增加保健品在世界各地的仓储量的主要原因是运输业的合并、仓储成本的增加和产品的短缺。这些产品的拥有者试图在运输和产品的短缺两者之间寻找一个综合解决方案。

从联邦快递全球医疗保健物流这一视角来看,运输方式的转换仍是个主要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相对不是很大,因为它在其他商品运输中也存在。那些涉足海运的客户遭遇各不相同。这些托运人在体验了海运的低可见性和漫长的运输时间以后,通常都会回归到空运方式。通过已知的风险和较长的过境时间来对风险的可控性进行预测。

第8篇:医药供应链方案范文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阿阿胶)是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1952年建厂,1993年5月改组为股份制企业,1996年成为上市公司。一直以来,东阿阿胶坚持走质量兴企之道,发展至今已拥有8个成员企业,3个生产分厂。

管理难题

随着东阿阿胶的不断发展,医药保健品市场占有的份额不断增大,销售业务也越来越复杂。目前东阿阿胶产品包括了中成药、生物制剂、保健食品、医疗仪器、药用辅料等7个系列32个品种,药品部有20余个办事处,约200家经销商,2000家分销商和4万多个终端网点。

如何理顺东阿阿胶与经销商、分销商、终端网点的业务流程?如何建立更好的销售渠道体系?如何有效地控制经销商、分销商及终端网点?如何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防止库存积压,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并最终扩大市场份额?这些问题,已成为东阿阿胶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解决方案

明基逐鹿供应链管理专家自2005年6月始,历时半年时间,通过项目准备、系统调研、系统实现、系统试运行、系统上线等阶段圆满实施了东阿阿胶分销供应链管理项目。

东阿阿胶分销供应链管理项目包括分销渠道管理平台、数据采集平台及BI商务智能分析平台。迄今为止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东阿阿胶21个办事处,100余家经销商,并逐步向分销商层面推广。

明基逐鹿分销供应链管理项目的实施,为东阿阿胶分销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许多的业务应用价值。

明基逐鹿分销供应链管理系统基于Palau平台的集成系统架构与弹性基础数据整合能力,为终端用户与IT维护人员带来了便利的使用方式与稳定电子作业能力。

良好的系统架构是一个管理系统成功的开始,东阿阿胶分销供应链管理系统基于统一的Palau平台,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菜单管理、编码规则管理、系统词汇表、扩展数据设定、功能导航、订阅管理、报表中心等几大功能模块,可以保证整个系统在高效安全的前提下,让东阿阿胶用户能方便、灵活地进行系统使用。

实施效果

经过半年多时间实施推广,东阿阿胶分销供应链系统应用模式已稳步成熟,目前该系统正在快速推广应用到东阿阿胶各办事处、经销商及分销商,并已开始发挥出效益。

降低渠道管理成本

基于Web平台的集成管理,所有渠道管理过程均通过系统的手段透明化,各终端网点、分销商、经销商及内部业务员、总部管理人员的沟通可通过系统轻松实时实现,避免了大量电话、传真、E-mail等,将人员的精力从烦琐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

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轻松的数据采集,让东阿阿胶销售管理者随时看到最新、最快、最准的销售数据;强大的商业智能分析,能分析终端客户需求,预测市场动态,并最终做出正确有效的市场策略。昨天市场一线发生的细微变化,通过Guru eChannel平台可以快速响应,并及时做出调整。

优化渠道库存

渠道库存数据一目了然,借助系统提供的商务智能分析工具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经验,合理调整销售策略,对后端生产计划进行指导,对库存结构进行优化。

第9篇:医药供应链方案范文

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在早几年就开始了供应链金融的尝试。在P2P领域,草根投资、银湖网、积木盒子等均通过供应链金融占领市场。同时,众多传统企业也将目光瞄准“互联网+供应链”。其中,家电巨头海尔布局互联网金融,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占60%以上。五粮液于今年5月“杀进”医药供应链金融。此外,蒙牛、梦洁家纺等纷纷开始了供应链金融的布局。

供应链金融是啥?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信用融资,在产业链条中发现信用。在传统方式下,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提供的数据印证核心企业的信用、监管融资群体的存货、应收账款信息。在云时代,大型互联网公司凭借其手中的大数据成为供应链融资新贵,蚂蚁金融、京东、苏宁等都是典型代表。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有多种模式,将其拆解如下:

1、基于B2B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

国内电商门户网站如焦点科技、网盛生意宝、慧聪网、敦煌网等,B2B电商交易平台如上海钢联、找钢网等,都在瞄准供应链金融,往金融化方向挺进。

如找钢网在2015年上线胖猫物流及以“胖猫白条”打头的金融服务。“胖猫白条”针对优质采购商提供的“先提货,后付款”的合作模式,意味着找钢网在供应链金融方面迈出了实质性脚步。截至目前,找钢网已经积累了接近4年的客户交易数据,垂直的数据风控能力是找钢网做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2、基于B2C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

B2C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苏宁、唯品会、一号店等都沉淀了商家的基本信息和历史信息等优质精准数据,这些依据大数据向信用良好的商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以京东为例,近年来,京东频频加码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是其金融业务的根基。京东通过差异化定位及自建物流体系等战略,并通过多年积累和沉淀,已形成一套以大数据驱动的京东供应链体系,其中涉及从销量预测、产品预测、库存健康、供应商罗盘到智慧选品和智慧定价等各个环节。

京东供应链金融利用大数据体系和供应链优势在交易各个环节为供应商提供贷款服务,具体可以分为六种类型:采购订单融资、入库环节的入库单融资、结算前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贷款模式、京保贝模式、京小贷模式。京东有非常优质的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个人消费者、精准的大数据,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水到渠成。

3、基于支付的供应链金融

只想做支付的支付公司不是好公司。支付宝、快钱、财付通、易宝支付、东方支付等均通过支付切入供应链金融领域。不同于支付宝和财付通C端的账户战略,快钱等支付公司深耕B端市场。以快钱为例,2009年开始,快钱开始探索供应链融资,2011年快钱正式将公司定位为“支付+金融”的业务扩展模式,全面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如快钱与联想签署的合作协议,帮助联想整合其上游上万家经销商的电子收付款、应收应付账款等相应信息,将供应链上下游真实的贸易背景作为融资的基本条件,形成一套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打包销售给银行,然后银行根据包括应收账款等信息批量为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授信。

4、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金融

传统的ERP管理软件等数据IT服务商,如用友、畅捷通平台、金蝶、鼎捷软件、久恒星资金管理平台、南北软件、富通天下、管家婆等等,其通过多年积累沉淀了商家信息、商品信息、会员信息、交易信息等数据,基于这些数据构建起一个供应链生态圈。

如老牌财务管理ERP企业用友网络,互联网金融是公司三大战略之一。数千家使用其ERP系统的中小微企业,都是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平台上参与的一员。汉得信息与用友的模式略有不同,汉得的客户均是大型企业,而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对象,将会是其核心客户的上下游。

5、基于一站式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

一些综合性第三方平台,集合了商务、物流、结算、资金的一站式供应链管理,如国内上市企业的怡亚通、苏州的一号链、南京的汇通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阿里巴巴一达通等,这些平台对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有充分的掌握,包括物流掌握、存货控制等,已集成为一个强大的数据平台。

像国内上市企业怡亚通,创立于1997年,是一家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其推出两天两地一平台战略:“两天网”是指两大互联网平台(宇商网+和乐网),而“两地网”,即怡亚通打造的两大渠道下沉供应链平台(“380”深度分销平台与和乐生活连锁加盟超市),而“一平台”即怡亚通打造的物流主干网(B2B+B2C物流平台)。怡亚通纵向整合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形成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并通过采购与分销职能,为物流客户提供类似于银行存货融资的资金代付服务,赚取“息差”收入;同时,针对需要外汇结算的业务开展金融衍生交易,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赚取了巨额收入。在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的产业基础上开展金融业务的模式,是其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

6、基于SaaS模式的行业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金融

细分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服务提供商,通过SaaS平台的数据信息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如国内零售行业的富基标商、合力中税;进销存管理的金蝶智慧记、平安银行橙e网生意管家、物流行业的宁波大掌柜、深圳的易流e-TMS等。

以平安银行生意管家为例,生意国内首个免费的SAAS模式供应链协同云平台,是平安橙e网的核心产品。橙e平台将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传统优势推向更纵深的全链条、在线融资服务。“更纵深的全链条”是指把主要服务于大型核心企业的上下游紧密合作层的供应链融资,纵深贯通到上游供应商的上游、下游分销商的下游。“在线融资”是指橙e平台为供应链融资的各相关方提供一个电子化作业平台,使客户的融资、保险、物流监管等作业全程在线。

7、基于大型商贸交易园区与物流园区的供应链金融

大型商贸园区依托于其海量的商户,并以他们的交易数据、物流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这样的贸易园区有很多,如深圳华强北电子交易市场、义乌小商品交易城、临沂商贸物流城、海宁皮革城等。

以浙江的银货通为例,浙江的“块状经济”历来发达,“永康五金之都”、“海宁皮革城”、“绍兴纺织品市场”、“嘉善木材市场”等都是知名的块状产业聚集区。而这些产业集群的特征是,其上下游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抵押物,但却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供应链。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货通在“存货”中发现了信用,首创存货质押金融,是国内首家基于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存货金融网络服务平台。同时,其相继推出了“货易融”、“融易管”、“信义仓”三大服务系统。截至目前,银货通通过动产质押,实际实现融资超10亿元,管理仓储面积超10万平方米,监管质押动产价值25亿元。

8、基于大型物流企业的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