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产的计价方法范文

资产的计价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产的计价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资产的计价方法

第1篇:资产的计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绩效评价 因子分析法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及举足轻重的分量,整体来讲,房产这一个行业具有支柱性,基础性,先导性。这些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而他们的投资者,为本公司的投资决策[1],能够提供充分的参考,对与无目的投资行为具有减少的作用。不管是出于总体行业中的自身位置,还是决定能否来自领导层面,进一步可以为以后的发展策略的定制还有在市场中的地位定位,提供不少相当重要的依据[2]。地产这个行业是一个其他很多多行业都有紧密关系的行业。因此,房地产的投资已经是扩大投资需求的支撑点。能带动并增长社会经济。

二、理论与方法

因子分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元分析方法,这种统计方法起源岩土Karl Pearson和Charles Spearman等人用于智力测验的统计分析,它的最主要部分是用最少的互不联系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大多数信息[3]。因子分析法一般可以剔除指标间信息重叠性,在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中使用因子分析,不但可以对它们进行综合评价外,而且也能分析对它们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三、因子分析的模型

设有n个样品,每个样品观测p项指标:X1,X2……XP,得到原始数据资公共因子。用数据矩阵X的p个向量(即p个指标向量)X1,X2……XP做线性组合。

主要步骤:第一步是将原始数据标准化,第二步是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阵,第三步:求相关系数阵的特征值及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第四步是对因子荷载阵施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四、主要研究内容

这篇文章使用了我国深圳和上海A股83家公司作为评论对象。我们国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地域特征比较[4]显著。

这篇文章在已有的研究文基础上朝综合考虑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特点,而且还考虑了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许多其他因素[5]。以财政部等五部委2002年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的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能搜集的数据的全面性还有可获得性,最后选取了能够反映绩效评价中,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6]、成长能力这几个方面的12个指标来组成这些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

对各个指标得到以下的结果。

(一)股东获利发展能力

在公因子F1的股东获利发展因子中,中粮地产、保利地产、荣盛发展、等公司排在前列,有一半以上的公司的Fl因子为正值,这些在相当程度上表示了企业绩效中股东获利发展能力。相对比较而言,中江地产、天伦置业、国兴地产在整个排名的最后三位,因此得出了这三家企业在股东获利的发展能力比较差些。

(二)偿债能力

在公因子F2体现的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华丽家族、世茂股份、北辰实业、金融街、绵世股份等公司的分值比较高。ST高新、浦东金桥、外高桥在偿债能力方面处于落后。

(三)盈利能力

公因子F3表现的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S*ST天发、万科A、京投银泰、北辰实业为排名前三。通过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这三家企业在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方面相当的突出,金地集团、深长城、保利地产三家企业2009年在盈利能力方面比较一般。

(四)营运能力

通过公因子F4体现的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美联控股的得分较高,接下来是正和股份还有世茂股份。这就表明在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存货管理能力方面比较高,公司本身的营运能力同样较好。而深振业A、大龙地产、金丰投资这几家在这个排名中为最后三位,这就表明这三家企业的营运能力还有存货管理能力方面相对来说比较低。

(五)发展能力

公因子F5表现的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金地集团的分值较高,然后就是华发股份还有正和股份。这三家企业拥有相对较高的净资产增长率和固定资产增长率的收益水平。而绿景地产、美都控股、世茂股份这几家在发展能力方面排在最后,也就体现了这几家公司在净资产增长率还有固定资产增长率方面的收益水平比较一般。

我们可以从综合得分排名中看到,在最前面的三家单位是世茂股份、万科A、保利地产。一般在分析的过程中,不同的指标会得到差别不小的结果,但是这也必然存在联系。我们从结果可以得出,排名比较在前面的企业,基本上每个因子都比较靠前,并且前面两个因子得分的权重系数相对来说挺大的,所以得到了上面的结果。这篇文章在进行因子分析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把五个主因子得分还有综合得分全部设定均值为0。所以,以0为基准进行参考。我们可以从综合得分排名来看,结果中的的83家上市房地产公司中,一半以下得分为证,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得分为负。在综合能力上,上市房地产公司的整体水平比较有待于提高。经过计算分析,可以得到,这些公司的经营绩效是受到好些方面因素的制约还有影响。之中偿债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命运,也就充分体现了房地产上市公司归类为一种负债经营的模式,因此,成长因子还有盈利因子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绩效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司中的发展能力还有经营能力都决定了了一个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成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应重视各方面的能力,全盘考虑,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评价全面和科学。

五、结论

这篇文章第一是对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进而分析我国房地产业还有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总体发展和优势体现。第二介绍了企业绩效评价的多种,利用比较选定因子分析基进行绩效评价,并且通过详细了解因子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了绩效评价研究,并且得到以下结果:一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不均衡;二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较为高;三是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营两极分化;四是部分上市房地产公司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月报》,200902.[z].

[2]王化成.中国企业应建立什么业绩评价系统[J].中国财经报,2003,(10).

[3]张绪军.完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探讨[J].企业经济,2003,(10).

[4]冯丽霞.经济增加值指标在评价国有企业经营业绩中的运用浅探.财会月刊(会计).2001.121.

[5].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综述(上、下).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4.

第2篇:资产的计价方法范文

【摘要】特许经营权作为一项权利性无形资产,对拥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显著影响。特许经营权具有独立性、优越性和收益性的特点。其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本文对梳理了这几种方法的研究并分析各自的利弊。

【关键词】特许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

一、引言

特许经营权作为一项特殊的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对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生活中对该权利本身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资产管理与经营的角度看,国内企业界对该类无形资产价值的理解和把握还没有形成统一而规范的结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资产重组和并购现象已成必然,在对一些具有特许经营权这类无形资产的企业而言,如何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成为实际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亟待解决。因此很有必要系统性探讨特许经营权的形成机理,并且采用合适的方式对其价值作出公允的评估。

二、特许经营权的价值形成

在我国特许经营权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授予的特许权,一类是政府机构授予企业的特许权。本文主要探讨政府授予的特许权,即:国家或政府授予企业拥有排他性的某项商品或某类服务生产、经营的专项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专营权、进出口权、生产许可权等。杨明等(2003)认为特许经营权本质上是一项民事权利,更具体的说是无形财产权。也就是说特许经营权作为财产权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其本身是有价值的。肖荷花(2001)特许经营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降低了企业开办费用;节约了企业创立上表、开发技术、摸索管理经验的成本;减少了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竞争力。同时她还认为政府特许权作为无形资产具有无形性、垄断性、可收益性和不确定性。

三、重置成本法评估特许经营权价值

梁锋(2004)从定性角度对比分析了采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现值法进行特许经营法的价值评估。他认为重置成本法可以充分保证资产原始投资的收回,评估的程序明确、过程清晰,结果符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而采用收益现值法是从资产收益的角度出发,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未来收益并折算成现值,用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二者各有优劣。重置成本法简单易操作但是其评估结果经济意义较小,而收益现值法更加准确但是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测算和确定的参数较多,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四、收益法评估特许经营权价值

王凌艳(2011)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特许经营权的价值,她认为公路的特许经营权价值由车辆通行费用收入、公路养护和收费管理费用、所得税税率、期望投资回报率、特许经营期、以及公路资产原始投资决定,并且列出他们之间的计算公式。其中将原始投入摊销到每一年的成本费用中,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计算更加准确。这篇文章着重分析了收益现值法中的几个因素,为收益现值法的运用指明了方向。

从理论上讲,用收益现值法评估特许经营权价值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但从实践上看,收益现值法是一种较难驾驭的方法。

五、实物期权法评估特许经营权的价值

实物期权是从金融期权演变而来的,它将金融期权定价理论应用于实物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和技术中。与传统的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相比较,实物期权的思想方法不是集中于对单一的现金流预测,而是把分析集中在项目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问题上,即现金流的所有可能变化范围――用概率的语言来描述,就是项目未来现金流的概率分布状况。与传统决策分析方法相比,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的结果是: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机会伴随越大的投资价值。实物期权的定价来源于金融期权,而金融期权的定价模型主要有两种,所以实物期权的定价模型也主要有两种,即 BlackScholes定价模型和二叉树定价模型。

雷宝(2006)从实物期权理论的角度,对特许经营权的看涨期权性质做出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机场特许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他提出对特许经营权的购买可以视同购买了一个欧式看涨期权,期权拥有者因此拥有了等待未来增长机会的权利,因此可以运用期权原理分析该项特许经营权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值得投资。考虑现金流时间价值为基础的项目价值外,充分考虑了项目投资的时间价值和管理柔性价值以及减少不确定性的信息带来的价值,从而能够更完整地对投资项目的整体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价。

李晓恭、李承烨等(2005)主要从燃气、热力企业的特许经营权角度出发,用实物期权法对上述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特许经营权的价值进行评估。使用布莱克舒尔斯看涨期权或麦圈模型方程,该模型方程通常用在股票市场的定量股价,使用该方程进行特许经营权的价值评估是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种尝试。模型方程为:其中;Vg为特许经营权价值,S表示标的资产现价,N(d1)、N(d2)函数的正态分布相应的值,d1、d2随机变量x实际投资额r无风险利率,t距到期日的时间R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性的幅度。

六、总结

经过对近些年特许经营价值评价的方法梳理,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研究得出的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实物期权法作为一种较新的评估特许经营权的方法,尽管作为当前主流的现金流贴现定价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但是实物期权分析并非是对传统定价方法的全部替代,而应看作是与传统现金流贴现技术具有互补性质的全新定价方法。能够计算出可选择机会的价格是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的突出优点,这也是净现值方法所不可比拟的。相对而言,实物期权方法更适合对无形资价值的分析。可以预见,随着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成熟,实物期权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肖荷花.特许经营权的价值与评估[J].评估天地,2001(12):3234

[2]梁锋.公路特许经营权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探讨[J].交通财会,2004(4):1819

[3]王凌艳.确定公路特许经营嗉壑档氖找嫦种捣ǚ治[J].运输经济,2011(12):150152

[4]雷宝.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机场特许经营权定价[J].中国民用航空,2006(9):7172

[5]李晓恭,李承烨,王媛.实物期权法特许经营权价值的评估[J].煤气与热力,2005(10):4243

第3篇:资产的计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多标的资产;期权定价;随机微分方程;蒙特卡罗模拟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4-0039-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4.10

期权定价方法有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1],对于标准期权或不是太复杂的衍生证券在一些必要的假设下存在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或称封闭解。但是对于非标准的和高维问题的新型期权[2],虽然理论上存在着复杂的偏微分数学模型和对应的数学解析式,但很难得到有效的计算结果。从数学角度讲,多标的资产期权定价问题就是求解一个高维的反抛物型方程具有不同的终值条件的定解问题,因此利用偏微分方程从理论上可以求出高维期权的Black-Scholes方程和相应的布莱克-斯科尔斯的公式,然而,对于这样一个被积函数带有奇性的多重积分的计算仍然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3]。同时,期权定价的传统的数值方法如树图法[4]、有限差分法等[5],对于高维期权等复杂衍生证券这些传统的数值方法受到很大限制,难以有效地实施。本文鉴于数学解析方法和传统的数值方法对多标的资产期权定价问题的困难,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来对高维期权进行定价[6]。当衍生证券标的数较多时,蒙特卡罗模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7]。

关于多标的资产期权定价问题,现有文献中极少有对多标的资产价格的随机演化模型进行详细推导,而这是多标的资产期权定价的关键前提。本文在于推导了相关性的多标的资产价格的随机过程公式和蒙特卡罗模拟的随机模型,并给出模拟算法和算例。期权定价的关键在于确定多标的情形下具有相关性的各个标的资产价格行为的演化过程,从而得到各标的资产在有效期限内的价格进而收益。根据蒙特卡罗模拟原理和过程,蒙特卡罗模拟的关键之一是随机模拟路径的构造,它决定了模拟路径逼近真实路径的程度。如果能够确定多标的资产价格行为的随机过程,就可以利用蒙特卡罗的方法对标的价格进行模拟,并最终求得期权价格。

一、多标的资产价格的随机过程分析

多标的资产价格的随机演化过程可以认为是单标的资产价格随机过程推广到多维情形的,基于多个一般的单标的资产价格的随机微分方程,利用Ito定理推导多标的资产价格行为的随机微分方程[8]。

(一)构造多标的资产价格的随机微分方程模型

基本假设1:对每个标的资产价格Si(t),满足一般的单标的资产价格行为的随机微分方程[9]:

其中,Si(t)为标的资产的价格,i为其预期收益率,i是波动率;i,i均为常量; xi(t)为标准一维布朗运动,即维纳过程。

基本假设2:多标的资产价格之间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现为Corr(xi,xj)=?籽ij。由于实际中,各个标的资产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这个假设是合理并且是必要的。

基本假设3:其他满足经典Black-Scholes模型的所有假设。

基于以上假设,下面给出多标的资产价格随机微分方程模型的推导过程。首先,将随机微分方程组即(1)式描述成矩阵形式为:

令X(t)=(1x1(t),2x2(t),……dxd(t))T,xi(t)为标准维纳过程或一维布朗运动,则根据多维布朗运动的定义容易证明随机向量X(t)=(1x1(t),2x2(t),……dxd(t))T服从多维布朗运动,且协方差矩阵Cov(X(t))ij=ij?籽ijt,记为X(t)~BM(0,∑),X(t) N(0,t,t∑),ij?籽ij=∑ij。抽取满足上述随机过程的多元随机变量X(t)等价于构造关系式X(t)=t+AW(t),使得∑=AAT成立,A为下三角矩阵[11]。这里取为d维零向量,W(t) BM(0,Id)即W(t)为标准d维布朗运动,W(t)=(W1(t),W2(t),……Wd(t))T,X(t) N(0,tId)。构造关系式:X(t)=AW(t)。然后,对X(t)=AW(t)两边微分得到:dX(t)=AdW(t),写成矩阵形式为:

dX(t)=idx1(t)ddxd(t)=A11 0 0 ?埙 0Ad1 … Adddw1(t)dwd(t) (3)

将dX(t)=AdW(t)矩阵形式即(3)式的每个分量代入随机微分方程组即(2)式,得到多标的资产价格的随机微分方程模型:

=idt+Aijdwj(t),i=1,2,…d (4)

其中,dwj(t)=ZjSi(tk)e, Zj N(0,1)。

(二)推导多标的资产价格的离散随机过程公式

对于随机微分方程组(4)式,将有效期[0,1]分成n等份,将其离散成0=t0

dSi=iSidt+SiAi・dW (5)

对(5)式 应用Ito定理

dG=dX++b2dt (6)

这里G是X和t的连续可微函数, dW是标准d维布朗运动,推广到多维情形。由Ito公式得到:

dG=(iSi++Si2AiAiT)dt+SiAi・dW(7)

令G=lnSi,(注意这里G只看作Si的函数,尽管Si是t的函数)。则有

=,=-,=0,

将它们代入 (7)式得到

dG=(i-AiAiT)dt+Ai・dW (8)

由于Ai=(Ai1,Ai2,……,Aid)是下三角矩阵A的第i行元素,且AAT=∑,从而得到A2i1+A2i2+……+A2id=∑ij,即AiAiT=∑ij,又因为∑ij=21,所以AiAiT=21。将此式代入(8)式并还原,得到

dG=(i-21)dt+Aijdwj(t)(9)

把dwj(t)=Zj, 代入(9)式得到

dG=(i-12)dt+AijZj (Zj N(0,1)) (10)

然后,把G=lnSi代入(10)式,方程两边对t在(tk,tk+1)上积分,(k=0,1,2,…n-1),则有

dlnSi(t)=(i-21)dt+(AijZk+1,j)(11)

整理得

Si(tk+1)=Si(tk)e(12)

至此,得到多标的资产价格Si(t)在各个离散时间点0=t0

二、蒙特卡罗模拟多标的资产期权定价的随机模型与算法

由多标的资产价格离散随机过程公式(12),对k=0,1,2,…n-1,从k=n-1开始依次向前迭代,得到各个标的资产在到期日的价格随机过程公式:

Si(tn)=Si(tn-1) exp((i-21)(tn-tn-1)) exp(AijZn,j)(13)

令i-21=mi,=, 则有

Si(tn)=Si(t0) exp((miT+(Aij(Z1,j+Z2,j+…Zn,j)))

=Si(t0)exp(miT+(Aij(Z,j))(14)

这里,Zj=Z1j+Z2j…+Znj,j=1,2,…d。

将(14)式表示成向量形式:

Si(tn)=Si(t0) exp((miT+((Ai)1×d Zd×1))(15)

其中,Si(t0)是标的价格初始值,(Ai)1×d是下三角矩阵A的第i行元素;Zd×1=(Z1,Z2,…Zd)T,Zj=Z1j+Z2j,…Znj,Zkj N(0,1),(k=1,2,…n)且相互独立。

(一)蒙特卡罗模拟多标的资产欧式期权的随机模型

利用到期日多标的资产价格的随机过程公式(15),可以对高维欧式期权进行模拟定价,现在对高维欧式期权中的欧式一揽子期权给出蒙特卡罗定价的随机模型。设Cj为第j次模拟的期权价格,也即是第j条样本路径的期权价格终值,payoff(j)为第j次模拟时的期权的到期日收益,M为模拟的总次数或样本路径数目,Sji为第j次模拟的各个标的资产到期日的价格,ai为各个标的资产的数量,k为到期日执行价格,无风险利率为r,期权有效期的时间段为T。欧式一揽子期权收益特性为:payoff(j)=max{(aiSji(T)-K),0}。

根据期权定价的风险中性定价原则,将到期日收益贴现到当前时刻即得到第j次模拟的期权价格Cj,

Cj=e-rTpayoff(j)=e-rTmax{(aiSji(T)-K),0)}(16)

再根据蒙特卡罗方法的原理,欧式一揽子期权的蒙特卡罗模拟定价的随机模型为:

C=Ci={e-rTmax((aiSji(T)-K),0)}(17)

(二)蒙特卡罗模拟多标的资产欧式期权

输入: delta,rol,U,S,alpha,M,N,T,K,d,rate

输出: 最终模拟的期权价格C

参数说明:delta=(1,2,…d)T是标的变量的方差矩阵;rol(?籽ij)d×d是标的资产价格的对称的相关系数矩阵;U=(1,2,…d)T是各个标的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向量;S=(S1,S2,…Sd)T是各个标的资产价格初值向量;aplha=(a1,a2,…ad)是多标的资产的权向量;M为模拟次数,N为总的时间离散数目,T为有效期时间长度,K为执行价格,d为标的个数,rate为无风险利率(具体算法从略,可向作者索取)。

三、模拟算例

模拟一个5标的欧式一揽子看涨期权,各参数如下:股票价格初值为S=[50 45 51 48 56],各个股票价格的波动率分别为 delta=[0.1 0.2 0.15 0.21 0.17],预期收益率U=[0.12 0.15 0.26 0.21 0.3],各股票价格相关系数为ρ12=0.4、ρ13=0.3、ρ14=0.15、ρ15=-0.2、ρ23=0.6、ρ24=0.2、ρ25=0.3、ρ34=-0.12、ρ35=0.1、ρ45=0.5,各个股票权重分别为α1=α2=α3=α4=α5=0.2,期权有效期时间为T=1 (时间为年) ,到期日的执行价格为K=50,无风险年利率为r=0.1。由于本文使用的随机数是区别于低差异拟随机数的伪随机数,所以称这种蒙特卡罗模拟为伪蒙特卡罗P-MC(Pseudo- MonteCarlo)。模拟结果见表1。

从图形可以看出,随着模拟次数的增加,模拟误差整体趋势减少,但也有较大波动,说明伪蒙特卡罗模拟的误差不会因为次数增加而严格递减,原因在于伪随机数的分布不均匀和估计存在一定的方差。另外,随着模拟次数的增加,估计的区间大小在逐渐变小,并且区间缩小的幅度减少,说明模拟次数越多,估计精度和可靠性越高。如果给定一个模拟的精度,就可以确定模拟的次数,从而提高模拟效率。

四、结束语

多标的资产期权定价的关键问题在于确定相关性的多标的资产价格行为的演化过程,利用多维布朗运动和伊藤定理,可以推导出具有相关性的多标的资产价格行为的随机微分方程,进而可以推导期权在有效期内各个时间点上的收益函数。本文重点推导了多标的资产价格的随机微分方程模型和离散随机过程公式,从而为高维期权定价无论欧式还是美式的奠定了数学基础。

从多标的价格的随机微分方程模型的推导过程来看,可以充分利用多标的资产价格的相关性,对协方差矩阵进行分解,进而构造满足多维布朗运动的随机向量。随机模型的模拟实际价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协方差矩阵,该矩阵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参数,即标的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相关系数。实际模拟结果与这两个参数有很大关系,能否适当地估计标的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是影响蒙特卡罗模拟多标的资产期权定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中这两个参数是动态变化的,如果能够基于一般参数过程来模拟,效果应该更佳。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对于高维欧式期权定价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但蒙特卡罗模拟效果不仅取决于随机模拟路径的构造,还有高维随机数的质量(分布均匀性)和估计方差。因此,如何构造更合理的随机过程、选择分布均匀性更好的高维随机数和运用减少方差的方法,对于提高蒙特卡罗模拟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蒙特卡罗算法进一步优化改进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Cox J., S. Ross, and M. Rubinstein.Option Pricing:A Simplified Approach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9,7(3):229-263.

[2]John C. Hull. Options、Futures、and Other Derivatives, Fourth Edition[M]. Toronto: Prentice Hall,2001: 416-436.

[3]姜礼尚.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2-209.

[4]Rendleman, and Bartter .Two State Option Pricing[J].Journal of Finance. 1979(34):1092-1110.

[5]Daniel J. Duffy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 A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Approach[M]. New York,2006.

[6]Boyle.P.P.Options:A Monte Carlo Approach[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etrics,1977(4):323-338.

[7]Paolo Brandimarte. Numerical Methods in Finance

Economics[M].New York,2006.

[8]K.Ito. On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J].Memoirs,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1951(4):1-51.

第4篇:资产的计价方法范文

__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各县市安全生产委员会,__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州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接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通知,据气象部门预报,10日傍晚至12日,我州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山区局地有超过50毫米大暴雨,同时伴有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为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各县市(园区、开发区)、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预警工作。安监、气象、水利、住建、质监、煤炭、旅游、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横向联系,做到信息共享,及时汛情、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

各县市(园区、开发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安全生产特点,督促指导辖区企业开展防汛、防地质灾害检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治理各类隐患。要加强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监控。对损坏的公路、桥梁、隧道、边坡要设置警示牌,并及时治理,严禁车辆在存有严重隐患的道路、桥梁通行。加强病险水库、堤坝险情的监控、治理,确保水利设施、水库的安全。旅游景点、景区要根据情况及时启动预案,景区以及进入景区的道路存在山洪、泥石流等重大隐患的,要停止经营,确保游客安全。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烟花爆竹企业防雷击设施的检测维护和生产线的监控,油气长输管线周围存在滑坡、山洪等地质灾害的,要采取相应的工程防灾措施,确保安全运行。矿山企业重点加强对地面防水、井下水患的监控,认真落实防排水、探放水等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尾矿库企业要加强现场巡检和监控,确保尾矿库排水构筑物无损坏、无淤堵,排水能力满足防洪要求,防止发生溃坝、垮坝事故的发生。电力、建筑、高空作业、野外施工等行业企业要做好防山洪、防泥石流、防山体滑坡和防雷击等工作。

各县市(园区、开发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完善预案,加强演练,做好满足抢险救灾必须的各种设备、物资和队伍等应急准备工作。要根据自然灾害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响应,迅速组织救援,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5篇:资产的计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资产计价 盈利 新会计准则 存货 折旧政策

一、资产计价概述

会计计量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两个不同的计量重心:一是以资产负债表为主的计量;另是以利润表为主的计量,因此,会计理论上就分别称为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两大理论。

资产计价是会计研究的主要部分,会计在期末必须计量本会计期内资产的增减数额,以此来确定收益。资产计量就成为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程序中的一个必要步骤。在这种程序中,收益就表现为整个收入总额与投入的成本相配比的结果。问题就在于投入与产出的资产以什么价值属性去计价,资产计量的价值属性较多,我国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的就有五种。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投入与产出对比的结果就会不同。

二、资产计价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影响企业的盈利,从而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并将导致企业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

(一)几种具体的存货计价方法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存货主要用于对外销售,构成销售成本。同时,还有可能自用,构成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但是所占比重很小。存货计价方法造成存货价值的差异对经营成果的影响主要通过销售成本发生作用。

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纵,因而被广泛采用。但采用这两种方法会使当期销售利润大于与当期实际进货成本配比得到的销售利润。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配比,又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损害了前后两个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个别计价法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工作繁重,成本较高,对大多数存货品种来说都不实用。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人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成本偏低,使得利润虚计。

后进先出法假设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发出的存货按最后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销售成本较接近当前的市价。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利润较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低,但是,当期销售收人能与当期销售成本相配比,能够反映出当期经营者的经营绩效。

(二)新准则关于资产计价方法的规定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自2007年1月1日起新会计准则开始实行。新准则涉及了很多资产计价方法的规定,它的实行对企业盈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新准则关于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给企业会计信息带来的较大影响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调整

我国新存货会计准则,对于发出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计价方法。这次的修订使我国存货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方面保持了一致。原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执行新准则后,应改为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在通货膨胀,存货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成本将降低,毛利将增加,增加企业当期利润,期末库存存货成本增加,但如果原材料价格不断下跌,对企业的影响将相反,成本将上升,毛利率下滑,当期利润下降,期末库存存货成本减少。

2.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2006年2月的《企业会计准则第l7号——借款费用》,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明确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包括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存货等,和国际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资本化不仅包括固定资产还包括其他需要相当长时间生产或建造的资产规定一致。因此,企业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成本中也包括了借款费用。对于需要通过专门或一般借款,存货需要长时间处于生产周期中的企业来说,其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将有一部分转移到存货成本中,结果是利润表上的经营成果因此有所增加,而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金额也有所增加,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也相应增加。而税法规定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可以作为税前损益扣除,从而形成了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需要进行调整。

3.提供劳务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企业会计制度》中,“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该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的成本;“劳务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该科目的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完成劳务的成本,或者尚未结转的劳务成本。资产负债表日,“生产成本”的余额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虽然原存货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没有明确表明“劳务成本”余额计入存货项目,但实务中,企业已经采用与新存货准则要求一致的做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新存货准则对提供劳务所发生的相关费用计入存货成本规定予以明确,使存货成本的概念更明确地延伸到产品和劳务领域,对于提供劳务的行业来说,存货项目的使用具有了更明确的准则依据。

(三)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对公司会计盈利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包括国家折旧政策和企业折旧政策。折旧政策是一种财务政策,折旧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

企业在不同折旧政策情况下, 甚至在同一折旧政策情况下运用的折旧方法也不只一种, 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某一期间的财务运作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同折旧方法的计算结果, 会使每种折旧方法对某一期间的财务运作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同折旧方法的计算结果会使每一个经营期所负担的折旧费用不同,从而会直接影响各期的产品成本, 也会影响到企业产品的定价、企业的收益及对国家应缴纳的税款, 同时还会影响到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企业用于购买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资金积累。

三、结束语

不管是资产的初始计量还是后续计量,不同会计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公司会计盈利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别,会计主体应在符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计量方法,以合理实现企业目前的收益和长远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林啸江.资产的未来属性与资产计价——基于新会计准则的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02).

[2]徐学兰.关于资产计价问题的探讨[J].企业经济,2003,(10).

第6篇:资产的计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 比较分析 会计影响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一)个别计价法

是假定存货具体项目的成本流转和实物流转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

每批(次)存货发出成本=该批(次)存货发出数量x该批(次)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

(二)先进先出法

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三)平均成本法

平均成本法又分为: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在月末时用本月全部购人的存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分母,本月全部购人的存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作为分子,计算出当月存货单位成本,在分别乘以发出存货数量和期末结存数量计算出发出存货和解存存货成本。计算公式为:

存货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十本月收人各批收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十本期收人各批存货的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2.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人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原有存货实际成本十本批收货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收货数量)

本批发货成本=本批发货数量x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及其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1.使用目的不同。个别计价法通过个别配比,使收益计量更加准确,但在实际运用中有可能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便利,;加权平均法使用单一价格,既不侧重资产计价,也不侧重收益计价;移动加权平均法也使用平均价格计价但偏重最近的进货;先进先出法侧重于资产计价;后进先出法侧重于收益计量。

2.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个别计价法将特定成本与特定收人相配比,其期初和期末存货资产账面价值取决于存货的实物流转情况;使用平均成本法会使每一购货价格都影响到存货价值和销售成本,但它既反映不出当期成本与当期收人之间的合理配比关系,也反映不出按现时成本对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进行的计价,而是用平均价格反映存货资产账面价值。

先进先出法在使用中表现为最先售出或使用的存货是库存最久的存货,而里存的存货却是最近购买的,所以它能够以最接近现实成本的价格反映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存货价值;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刚好相反,最先售出或使用的存货是最近购买的存货,而置存的存货却是库存最久的,所以它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存货价值是最早的成本。

3.对损益的影响不同。个别计价法是将特定成本与特定收人相配比,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取决于存货的实物流转;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表现为最近的成本,而发出存货为历史成本,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当期收益较高;后进先出法期末存货以历史成本计价,发出存货为现实成本,当价格不断升高时,收益较低;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以平均价格计价,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平均价格随之升高,导致收益降低。

(二)对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1.期末存货价值以及本其利润的影响。个别计价法是按其购入或生产时确定的单位成本来确定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购进的先发出,该方法使存货成本接近于购货成本,期末资产总值较真实;加权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前期购货成本与本期购货成本之间,对期末存货价值确定的水平次于先进先出法。

存货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本期进货-期末存货利润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种税费

净利润=税前利润-所得税

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1)存货计价方法对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由于计价方法不同,导致存货账户余额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的短期偿债能力及流动性比率的分析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营业周期、销售额与运营资本比等。(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毛利率、净利率、普通股每股收益等。这些指标都涉及到利润,所以,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的获利能力。(3)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的影响。先进先出法下,由于税前利润被高估,赚取利息倍数也会被高估,所以夸大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分析

(一)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包含的种类和对存货成本的影响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由于工作量繁重,适用范围很小,仅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等。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纵,因而被广泛采用。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

(二)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在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企业计算的销售利润由低到高依次是: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物价呈下降趋势时,最佳方案是采用先进先出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会计制度讲解.2002.

[2]财政部会计司编.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2006.

[3]叶英华.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8,(3).

[4]刘小晓.存货方法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8,(2).

[5]石岩.存货现行核算和计价方法浅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5).

[6]吴娜娜.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2008,(4).

[7]王竹泉.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矛盾及其协调[J].上海会计.2001,(1).

[8]张佳,蔡晓旭.新准则中存活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7(17).

[9]陆涛.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J].甘肃农业.2006(6).

第7篇:资产的计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存货;存货计价方法;比较;分析;建议

一、存货的确认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供直接销售,如企业的产成品、商品等;还是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如原材料等。

二、存货计价方法

企业中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是指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企业的存货一直处于不断地流动过程中,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据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存货指出目前我国企业可选择的存货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去除了后进先出法。现就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进行阐述。

1.个别计价法又称具体辨认法或分批实际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次(批)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个别计价法是唯一一种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的计价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成本最真实、准确,而且可以随时结转成本。按照实际发出的存货成本计价。采用时必须要有详细的纪录,在各批存货上也要有一定的标记以便确认收货批次,从而确定该批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有进货和出货的详细的数量和单价的记录,存货的存放位置也要有准确的记录。在发出商品时,需要分清发出的是哪一批存货,单价是多少,再按其记录的单价来计算该批发出存货的成本价和金额。如果发出的存货包含了不同批次的存货,则要分批次计算,但不一定按次序确认。其计算公式如下:每次(批)存货发出成本=该次(批)发出数量X该次(批)存货购入的实际单位成本。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企业中不能互换批次使用的存货、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贵重的存货的计价。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才能更好的计算出发货的成本,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在营业不佳的情况下,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应用这种方法最多的地方是汽车销售商。因为汽车销售商首先需要严格地将进货商品成本与销售商品的收入意义对应。其次,分辨每辆汽车的商品号和与之对应的发票价格比较容易,因此确定每辆汽车的销售毛利也相对比较容易。

2.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的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和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计价,可以随时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从而保证了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并且期末存货成本是按照最近购货成本确定的,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但采用该方法计价,有时对同一批发出存货要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成本计价,计算繁琐,对存货进出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从该方法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来看,在物价上涨期间,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

3.这种方法是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加权平均法是指标综合的基本方法,具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加法规则与乘法规则。

加权平均法又称“综合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

三、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当期损益计价的影响,如期末存货计价过低,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减少;期末存货计价过高,当期的收益因此而可能增多;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当期的收益增多;期初计价过高,当期收益减少。(2)存货计价对对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计算有直接影响:包括流动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资产等项目都会以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而不同。(3)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存货计算的基本公式为:销售成本=期初成本+本期进货-期末存货存货利润的基本公式为: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种税费可以看出,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售成本成反比,与利润成正比,当期销售成本与利润成反比,期末存货金额越大,销货成本就越小,销货毛利随之加大,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及所得税税负也随之而增加,企业就多纳税。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持续上涨,即使幅度不是很大,它却造成了一种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偏离的现象,造成与实际市场不符,而先进先出法是以假设先购进的存货先售出为前提的,这就意味着售出的产品成本是由期初存货与最早购买的存货之和构成的。如果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当期利润虚增,加大了当期所得税的支出,反之,在物价下跌时发出存货的价值就高于市场价值,造成产品销售成本偏高,当期利润虚减,减少了当期所得税的支出。先进先出法受物价的波动影响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最大。个别计价法对当期应纳税额并无特别的影响,相对比较准确。加权平均法在物价持续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下,因为是存货加权平均单价既接近期初也接近期末价格的关系所以对应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起伏不大,因而对所缴税费也比较均衡。

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个别计价法将特定成本与特定收人相配比,其期初和期末存货资产账面价值取决于存货的实物流转情况;使用加权平均法会使每一购货价格都影响到存货价值和销售成本,但它既反映不出当期成本与当期收人之间的合理配比关系,也反映不出按现时成本对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进行的计价,而是用平均价格反映存货资产账面价值。先进先出法在使用中表现为最先售出或使用的存货是库存最久的存货,而里存的存货却是最近购买的,所以它能够以最接近现实成本的价格反映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存货价值,其接近程度依赖于价格变动的速度和存货周转速度,当存货周转速度较快时存货的价值将反映为现实价格。对管理人员业绩评估影响,某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合适与否,还与企业管理人员业绩评价方法与奖励机制有关。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从资产负债上是存货成本虚增,利润表是,利润被高估。

四、对企业计价方法选择的建议

先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偏高,产品销售成本偏低,税前利润、所得税、净利润偏高,现金流人量低,营运成本偏高。采用后进先出法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企业发出商品(或耗用原材料)的成本较高,当期利润相应减少,当期可以少缴所得税。如果商品的价格趋势与此相反,也就是物价走低,就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如果价格比较平稳,涨落幅度不大,宜采用加权平均法,不但计算方便,也减轻了赋税。个别计价法因为实物操作困难,适用于企业中不能互换批次使用的存货、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贵重的存货的计价。一般大多数企业都不适用。只适用于汽车、房产、船舶、飞机、重型设备、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的生产企业。无论企业选择何种计价方法,应遵循:(1)客观性,即能较为客观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2)重要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基础的水平,从符合企业工作的重要性出发选择一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利大弊小的存货计价方法。(3)谨慎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复杂,为保证企业生产的持续稳健进行,企业应选择适合企业的较为稳健的存货计价方法。(4)目标性,企业在选择企业存货计价方法时,应当从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出发,选择使用于企业存货计价方法,企业一旦选择何种计价方法不得随意更改,若确实要更改必须从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参 考 文 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自2007年1月1日起实行)

[2]贺志原.新会计准则释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王敏,丁晓东.中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4]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会计实务2011

[5]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8-12-22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张建新

[6]叶英华.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8(3)

[7]刘小晓.存货方法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8(2)

[8]左刚.浅谈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0(20)

第8篇:资产的计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企业合并 权益结合法 购买法

一、购买法

购买法,也叫做购受法,是企业合并业务其中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把购买企业获取被并企业净资产的行为视为资产交易行为,即将企业合并视为购买企业以一定的价款购进被并企业的机器设备、存货等资产项目,同时承担该企业的所有负债的行为,从而按合并时的公允价值计量被并企业的净资产,将投资成本(购买价格)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的会计方法。”

采用理由:企业合并是发生合并的企业对于业务公平定价的一种交易行为,它是基于被合并的企业中所有资产、负债都以公允价值计量,所以要按照公允价值和实际支付的价值记录交易;以出售股票来完成的企业合并,它也只是性质发生了改变,不足以因为这个原因改变会计方法,发出股票在企业合并中只是作为一种代价,并且要以公允价值来衡量;在购买法下,相对较低的利润已经足够补偿物价变动情况下不断上升的现行成本;在权益结合法下,利润存在编高现象,这会使企业出现利润的过多分配,从而导致企业合并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二、权益结合法

权益结合法,又名股权结合法、权益联营法。同样是企业合并业务另一种重要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与购买法的假设不同,将合并企业的双方视为两个主体,通过股权交换将所有者权益进行了联合,而并非资产上的一种交易,在其双方合并后,各持股人在合并后的企业中的股权是相对不变的。在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方法中,原本存在的所有者权益保持不变,原来的会计基础也不发生变化。“参与合并的各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继续按其原来的账面价值记录,合并后企业的利润包括合并日之前本年度已实现的利润;以前年度累积的留存利润也应予以合并。权益结剑法仅适用于以股权相交抽象的合并业务,而且账面上不确认商誉。”

采用理由:权益结合法是只能在企业进行股份或股权交换时运用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在股份或是股权联合的情况下,参与合并企业的所有者合并同时也交换他们各自的风险与利益,并且对他们原来的投资风险也要进行承担。然后新成立的企业延续了原有各企业的性质,只是在股东权益上有了联合,企业合并后的净资产的计价属性理所应当保持从前的账面价值;权益结合法符合原始成本会计原则和持续经营会计假设;由于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困难,故权益结合法比购买法更易于操作。

(4)如果是在购买法下,参与合并的购买企业仍就保持原本的账面价值,而被合并的企业却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其合并后的所有资产和负债的计价不同,对于日后的会计处理无法统一计量。

三、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差异分析

在同一个企业合并业务中,如果使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么最终产生的会计结果也一定会存着差异。不能发现,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无论是对合并之时或是日后的会计处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净资产中产生的影响:购买法中,企业合并按照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其计价基础发生改变,要求购买方必须在其单独报表或合并报表中反映净资产的价值变动以及商誉。而权益结合法中,合并方与另一合并方共同使用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来编制单独报表或合并报表,计价基础没有发生改变,同样也不用不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以及确认商誉。

权益结合法下,合并时发生的费用直接列入合并当期的费用中;购买法下,被并企业净资产成本或商誉的金额有所增加,这就导致两种方法下所得出的利润不同,但这与合并价差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在购买法下是按公允价值对取得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进行记录的,同时确认商誉。资产价值在购买法下的大于在权益结合法下,评估后资产受到通货膨胀影响后公允价值比账面价值高,可是这些资产在合并后几年内大多会转化为成本或费用,以至于购买法下成本费用相对较多,最后可能照成权益结合法下的当年利润较高。

(一)计价基础不同的比较

在购买法中,企业合并按照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其计价基础发生改变,要求购买方必须在其单独报表或合并报表中反映净资产的价值变动以及商誉。

而权益结合法中,合并方与另一合并方共同使用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来编制单独报表或合并报表,计价基础没有发生改变,同样也不用不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以及确认商誉。

(二)控制主体的差异比较

“企业合并按合并双方合并前、后是否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16]”因此,权益结合法的企业合并运用在同一控制下,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是采用购买法。

(三)合并报表的差异分析

因为购买法下存在着资产总额和商誉在并购之日的确认有多余部分,所以从合并之日起,可能导致资产折旧费和商誉的摊销费用偏高,而与权益法下所得利润相比又较低。另一方面,权益法按较低的账面价值而不是公允价值对资产进行计价,会形成秘密准备。合并以后,当合并企业以公允价值将被低估了账面价值的资产卖出,会导致资产处置收入立即增加同时又增加了每股收益,而这种方式取得的利润与正常经营的收入不同,可能使会计报表失真。

第9篇:资产的计价方法范文

关键字:资产评估;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

资产评估,顾名思义,是对资产价值的评定估算。资产评估方法是实施资产评估工作的技术手段。这项工作既有客观性,既要考虑资产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又有主观性,即评估人员要评估对象的现状及其获利能力进行分析判断。这种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要求资产评估具有一套与其他工作或学科不同的特定方法。在多年的资产评估实践中,形成了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实际上在资产评估实践中评估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因此,有必要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区分不同情况下应该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

一、收益法与成本法的比较

(一)计价标准的比较

1、收益法的计价标准

收益法的计价标准是收益现值标准,即是以收益现值来衡量资产评估价格的计价标准。把企业或其他某种具有完整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的整体(或单项)资产投入流通,是本金的流通,他的计价应该是对于其获利能力的计价,使用收益现值标准。在本金的流动中,资产可以按照他的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评估,也就是说,他的评估依据不是收益现状,而是与其在未来正常经营中可以产生的收益。所以,适用收益现值标准的前提之一是资产的投入使用。“投入使用”的含义是企业持续经营,他所产生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和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从中产生受益。显然,只有在投入使用的前提下,资产才能带来剩余产品的价值,才能带来收益,才有适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基础。

2、成本法的计价标准

成本法的计价标准是重置成本标准,即用重置成本来衡量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计价标准。重置成本是指以现行市价重新计算的购置某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全部费用。资产的重置成本与原始成本不同,主要表现在计价所依据的市场物价水平不一呀,原始成本所依据的是当初构建该项资产的市价水平,而重置成本所依据的是当前的市价水平。资产的加价固然有该项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社会历史范畴,它随着在生产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特别是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资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差异很大。会计核算以原始成本为依据,折旧计提偏低,就会产生资产价值补偿不足、产品成本核算偏低、企业经营收益虚增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以重置成本对资产进行评估,并以此为调整会计账目的依据就比较符合实际,因为它能随着物价上涨使资产的价值损耗得到相应的补偿,保证经营收益的正确实现。所以说,以重置成本为计价标准,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克服了历史成本计价对于物价和技术变动的不适应性。

(二)适用范围的比较

1、收益法适用的业务范围

(1)企业股权变动。企业股权变动所涉及的资产是企业的整体资产,它比单项资产要素的加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因它是作为所有者权益在流通,所以它的价值评估只能用收益现值法。

(2)房地产及资源性资产。房地产价值一般表现为交换代价的价格,同时也可表示为使用和收益代价的租金。房地产价格与租金的关系,犹如本金与利息的关系。在工商领域里,房地产产权的变动实际上涉及地租收益的转移,其价值尺度是按照地租来度量的,因而适用收益现值标准。

各类资源性资产,如矿藏、草原、水源、森林等天然资源,其价值是通过收益来实现的,因此适用收益现值标准。

(3)无形资产转让业务。对于知识性无形资产,作为劳动成果,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对于有形资产,这类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的运用可以使有形资产的收益能力产生很大的增量,它所带来的追加收益可以单独评估。并且,无形资产具有高度的垄断性,所以它的价值往往以由他带来的追加收益来衡量,适用收益现值标准,这是单项无形之产于单项有形资产买卖所具有的根本区别。

2、成本法适用的业务范围

重置成本标准对于一切以资产重置、补偿为目的的资产业务都是适合的,如资产的抵押、保险与赔偿,以及我国的清产核资工作。由于我国充分发育的资产市场尚待建立和完善,应用其他计价标准的客观条件不成熟,所以单项资产买卖的价值评估广泛地采用了重置成本标准。即使在企业整体转让的场合,也要应用重置成本标准队分项资产进行估价,提供重做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价格资料。

(三)决定评估价值的基本因素比较

1、在适用收益法的场合,资产的评估价值取决于预期收益额的本金化率。在资产评估中,收益额可以分为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期间又有税前、税后、息前、息后之分。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净利润是所有者权益,利息是债权人的收益。企业的资金来源按照性质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负债,一类是所有者权益。如果被评估的企业资产是含长期负债在内的全部投资,它的收益现值就要按扣税利息加上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作为收益额计算。如果被评估的企业资产仅仅是所有者权益,如产权接受方承担全部债务,栽植需要购买所有者权益的场合,它的收益现值所依据的收益额只能按照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计算。总之,明确收益的边界和内涵,对于收益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本金化率是受益于资产之间的比率。在资产评估中,适用本金化率的选择与确定,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根本上说,适用本金化率取决于社会平均本金化率,在具体测定时,一是要考虑投资的无风险利率,它相当于投资的最低机会成本,在我国一般可采用国库券利率。二是要考虑该行业和该企业的风险因素,即风险报酬率。

2、在适用成本法的场合,资产评估的价值取决于重置净价。重置净价是重置全价扣除贬值后的余额。重置全价又称为完全重置成本,在资产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它可以分为复原完全重置成本和更新完全重置成本。复原完全重置成本是在原资产购置的全部成本核算资料基础上,按照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的重置价值计算的,它仅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更新完全重置成本是指利用新材料、新工艺,以现时价格构建相同功能的全新设备所需的成本。这里,不仅考虑了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还考虑了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重置全价的影响。

(四)收益法与成本法的区别与联系

收益法和成本法适用的资产评估业务属性分别与两大市场――要素市场和本金市场相关,所以收益法和成本法是两大根本不同的股价标准,不得任意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

收益法是反映本金市场等价交换特征的计价

概念。本金的流通,其产出是收益。在收益法的应用中,评估的是资产的产出价值,即资产未来获利能力的折现值。而重置成本作为投入过程的资产计价,反映的是资产作为生产资料在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从投入过程看,资产价值包括资产购置价值,采购费用、安装调试费用,即维持资产在用状态所发生的一切成本均是决定资产价值的因素。

但是,收益法和成本法也具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既反映在价值基础上,以反映在资产业务的关联上。因为从全社会的范围看,收益现值总额总是与相应的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总额相适应的。个别企业的收益现值与重置成本之间的差额时有超额利润或经济性贬值引起的,亦即可以根据企业资产的重置净价和超额收益,评估企业收益现值。

另外,在运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时,尤其是对于产权变动的各项业务,都要同时提供资产重置成本清单,为折旧、保险等业务服务,或为其他配套工作服务。

二、收益法和市场法的比较

(一)市场法的计价标准

市场法的计价标准是变现净值标准。变现净值标准是用变现净值来衡量被评估资产价格的一种计价标准。变现价格是指要素资产在公平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例如,机器设备在生产资料市场上正常流动,它的现行市价就是变现价值。非公平市场价格,如迫售价格或优惠价格尽管也是变现,但不能算作“变现价格”。此外,对于企业或整体资产买卖,也有公平市场和公平市价,但它属于本金市场的业务范围,其价格在本质上与要素市场不同,所以也不能称为“变现价格”。总之,在资产评估中,变现价格特指要素资产在公平市场的先行价格。

变现净值与变现价格属同一范畴,它是变现价格扣除费用后的余额。变现费用是指为使资产变现而发生的全部开支,包括资产拆除费用,按照出售需要进行整理、装修和包装的费用,运输费用以及销售费用。

由此可见,变现净值取决于变相价格和变现费用。变现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受资产再生产价值的影响。资产再生产价值即指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相应功能的资产所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与重置成本一样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受自产自己的功能状态和损耗情况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是受市场条件、供求关系情况的影响。所以说,变现净值的评估是高度的市场化的评估,直接受市场的检验。这就是市场法与收益法在计价标准方面的主要区别。

(二)市场法适用的业务范围

适用市场法评估的资产,要求其余有一定的通用性或可售性,不但在市场上存在潜在的买主,而且在市场上能够搜集到具有可比性的同类或相似资产的交易资料。因此,适用市场法评估的资产业务,主要是单项生产要素的交易,如买卖设备、原材料,用单项生产要素做投资参股、合作经营等。在课征财产税和遗产税方面,一般也以现行市价为水急。而收益法适用的前提是被评估资产必须能带来收益,这就是市场法与收益法在适用评估业务方面的区别。

(三)决定市场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基本因素

决定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因素,主要是收益额、本金化率等。而决定市场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因素是一个公平市场,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这里的公平市场首先是指各经济主体之间平等地交换商品、平等的参与各种市场竞争,没有超越经济的行政特权的任意干涉,没有垄断,没有对市场的分割和封锁,没有拉关系走后门的干涉的市场。其次是指买卖双方都要有充分的时间,买方有充分的时间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卖方也有充分的时间选择适当的买主,以使资产价格更高一些。而活跃的市场,就意味着被评估的资产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或可售性,要有市场,不仅要有潜在的买主,而且要有可比的对象。

(四)收益法与市场法的联系和区别

由于收益法是将被评估对象作为一种获利能力而确定其价值的一种方法,因而它是用于企业整体作为评估对象的资产评估。以企业整体参加以下活动,如企业经营评价、股份经营、联营、兼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应采用收益法;但项资产在可以单独计算预期收益时也可采用收益法。

收益法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评估方法,它主要考虑资产的未来收益和货币的时间价值,以主要优点是:l能够较真实、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本金化的价值。2在投资决策时,应用收益法的得出的资产价值较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其主要缺点是:1预期收益额的预测难度较大,受较强的主观判断和未来收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2在评估中适用范围较窄,一般是用于企业整体资产和可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评估。

市场法是在公平市场条件下,通过对被评估对象和在市场上出售的、与其相同或相似的资产的异同比较,调整差额,进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概括地说,迄今本思路是就是参照市场类似资产价格;爱萍古代评估资产。

由于市场法是以同类资产销售价格相比较的方式来确定被评估资产的重估价值的,因此。运用这一方法时一般应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要求市场发育比较健全,经常有类似资产的交易,市场所反映的资产价格信号真实、准确、正常;二是要有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相似资产近期交易价格作参照物。参照物不能是单一的,一般应在三个以上。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其重估价值一般较为准确,但是,市场法要求市场发育比较健全,并以能够相互比较的资产买卖在同一市场或地区经常出现为前提。而我国目前生产资料市场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资产交易并不多见,故资料收益较为困难,因而市场法的实际运用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市场法是从卖者的角度来考察被评估资产的

35变现值的。资产重估价值的大小直接受市场的制约,因此,它特别适用于产权转让或重组时数据充分可靠。市场活跃的资产。

市场法的优点,在于充分考虑了市场变动因素,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评估时的市场价值;市场法的缺点是,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而且须存在具有可比性的参照物,需要有公开及活跃的市场作为基础,如缺少可比参照物及其对比数据,这种方法就难以运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