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试卷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试题情况分析
数学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化,知识面广,接近生活,尤其是个别试题特别灵活,可多种方法操作,适合中上等生。偏难。
二、错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填空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4,这个数可能是、。”这道题错的特别多。大部分同学不理解题意,不知从何入手。
(2)“把58、79、12、33、95、80从小到大排列。”数字多,括号小,同学们答的乱。
(3)“正方形的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同学们看图形能分辨两种图形,但是叙述图形特点不准确。对于这类题不理解,不知怎样表达。
(4)“3张1元,2张5角,5张1角组成。”这道题数字多,学生思考不能周全,大部分学生心里糊涂,不知是多少钱了。
第二题,写出钟面表示的时刻。也有很多学生错。有的是学生答题不认真,有的是学生没有答题方法。
第三题,计算。加减混合错的多。大部分学生是马虎,个别学生是基础差,根本就不会算。
第四天,填符号“25角2元6分”由于“分”这个单位在生活中不常用,孩子接触少,有的甚至没有“分”这个概念,不知“分”到底有多大,所以不会比较。“34=81”思维不灵活的学生符号填错。
第五题解决问题,条件,问题对于一年级下等孩子来说给的太多,孩子们的思维还达不到这个清晰度,有的计算出现错误。还有就是提出问题,许多孩子提出问题的语言不准确,没有标点符号。平时训练不到位。
第六题,统计的第5小题错的多,有的学生没读通题,只提问,不解答。
第七题,画一画的第2小题,画四种不同的图形,属于数学问题,对于中下等生来说偏难,不会全面思维。
三、改进措施
(1)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2)平时要注意引导孩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知识给生活服务。
(3)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能从不同角度把握知识、运用知识。
(4)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说完整话,书写工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新课标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右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本次试卷共有十二大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参加考试人数:452人。各班平均成绩都达到94分左右,及格率99.5%,优秀率:97.2%。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 问卷调查;自我评价(心理学);精神卫生;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053-03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 Self-report Version for Adolescents/ZHAO Xu*, MA Ying-hua, WANG Chao.*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f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 (SDQ) self-report version in a sample of students from Beijing middle schools,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introduction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s Totally 1 257 students who came from 9 middle schools in Beijing were tested by the self-report version of SDQ. Results Except the total scale (α=0.69) and the total difficulties scale(α=0.68),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each scale was poorer than such research abroad, especially the hyperactivity-inattention subscal and the peer problem subscal (both α=0.30).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indicated partial agreement with the original five factored subscale, and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variance was 52.07%, which indicated the acceptable structural validity. Conclusion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SDQ's self-report version are not satisfying. Before using in population, the self-report version of SDQ needs more test and adjustment.
【Key words】 Questionnaires; Self assessment(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Adolescent
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受到问题行为困扰,而这些问题行为又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社会能力显著相关[1]。Robert等开发的优势与劣势问卷(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以下简称SDQ)是一个从心理学角度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优势与劣势进行测量的量表,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估[2]、干预效果评价、流行病学研究[3]和筛检[4],其信度与效度也在众多的研究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5]。然而,SDQ的相关检验与研究在非西方国家则并不多见[6],这样的缺失不可忽视,因为文化差异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行为本身,还会影响这些行为被观察和评价的方式和标准。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在对SDQ直接翻译引进的基础上,在北京市部分初、高中学生中,对其自我报告版本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和评价,为正式引进该问卷提供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首先选取北京市某中学的初中和高中各1个班进行预实验。主要是对问题的问法和选项进行修改,对直接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中国化处理,避免出现生硬词汇,提高应答质量。正式施测阶段从2005年9月-2006年5月,以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的9所初中和高中学校的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分别选取32个班级作为样本,合计1 257人,其中男生676人,女生581人。年龄分布集中在12~13岁和15~16岁2个年龄段,共回收有效问卷1 143份。
1.2 研究工具
1.2.1 SDQ 本研究以适用于11~16岁的优势与劣势问卷的自我报告版本(self-report version of SDQ)作为研究工具,主要对其中的5个分量表共25道心理学相关题目进行检验。在引进原量表后,严格按照量表修订的原则进行了英汉互译。
1.2.2 SDQ的内容与结构 SDQ整体上适用于3~16岁的幼儿及青少年。SDQ包含家长、教师和自我报告3个版本,同时,对应于不同的年龄段,SDQ设置有相应的版本组合,如在低年龄段则不设置自我报告版本。
SDQ的大多数版本都包括25道反映不同行为方面的题目,这25道题目构成SDQ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进行评估,共分为五大部分:情绪症状、多动/分心、 品行问题、 同伴问题和亲社会行为。前4部分构成总的劣势部分(total difficulties),其得分反映青少年的行为劣势问题;第5部分为优势部分,主要反映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的优势。劣势部分的分数越高,出现危险和问题行为的可能就越大;优势部分得分越高,表示优势越大,发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越小[7]。
1.3 评分方法 SDQ采用3级分类计分方式,每题分别计0~2 分,每增加1级,增加1分。SDQ共包括25个题目,分为优势与劣势2部分。优势部分题目共20 道,对应于4个分量表,采用3级制正向计分法:(1)不是;(2)一些时候是;(3)总是。分别计0,1,2 分。第2部分题目5道,采用3级负向计分法:(1)总是;(2)一些时候是;(3)不是。分别计2,1,0 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4 施测程序 施测采用团体纸笔测试的方式,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及解释相关细则,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统一的答题纸,待被试充分了解答题要求后开始答卷。
2 结果
2.1 内部一致性信度与重测信度 以内部一致性信度作为信度的主要指标,以重测信度作为补充。全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69,总劣势量表α系数为0.68,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 30~0. 63之间,差异悬殊,平均值为0.47,信度水平较低。重测信度与内部一致性信度在各个分量表上表现出大体一致的分布。见表1。
表1 SDQ全量表以及5个分量表的题目序号及内部一致性信度
维度题目数题目序号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
情绪症状53,8,13,16,240.5720.807
品行问题55,7,12,18,220.3020.553
多动/分心52,10,15,21,250.6250.880
同伴问题56,11,14,19,230.3000.380
亲社会行为51,4,9,17,200.5680.518
总劣势量表20非1,4,9,17,200.678N/A**
全量表*251~250.688N/A**
注:*把亲社会行为分量表的优势得分对应换算为劣势得分,进而计算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总劣势量表和全量表重测信度原始数据缺失。
2.2 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性 4个劣势分量表间均呈现正相关,4个劣势分量表与有亲社会行为优势量表均呈现负相关。除了情绪症状分量表与亲社会行为分量表间的相关不具有显著性以外,其他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表2 SDQ各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值)
维度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分心同伴问题
品行问题0.198**1
多动/分心0.324**0.274**1
同伴问题0.293**0.168**0.151**1
亲社会行为-0.001-0.157**-0.153**-0.212**
注:**P
2.3 因素分析及有效载荷矩阵 Kaiser-Mayer-Olkin(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784(>0.5),表明样本大小适合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3 618.715,显著水平为0.000,这说明变量间有共享因数的可能性,做因素分析是合适的。表3~5分别列出了对SDQ进行因素分析后的总体方差解释结果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因素有效载荷矩阵。结果显示:以特征根大于1作为提取公因素的标准,共提取出8个有效公因素,公因素的方差百分比贡献率占25个变量的52.07%,属于中等水平,用Bartlett公式对其特征值进行无关意义检验,其数学意义明显。
表3 SDQ 5个分量表总体方差初始特征值(n=1 143)
变量特征值方差百分比累计方差贡献率/%变量特征值方差百分比累计方差贡献率/%
13.5414.1714.17140.783.1172.69
22.309.1923.35150.773.0775.76
31.596.3629.71160.752.9878.74
41.265.0434.75170.692.7681.50
51.194.7839.53180.662.6684.16
61.094.3643.88190.652.6186.77
71.034.1248.00200.622.4989.26
81.024.0752.07210.612.4391.68
90.953.7955.86220.572.2993.97
100.933.7159.56230.532.1396.10
110.883.5263.08240.502.0098.10
120.823.2866.36250.471.90100.00
130.803.2269.58
表6结果显示:因素1和因素4主要对应于情绪情感症状分量表;因素2主要对应于亲社会行为量表;因素3主要对应于多动/分心分量表;因素6和因素7主要对应于品行问题分量表;同伴问题分量表的5个题目6,11,14,19,23分散在因素1、因素4、因素5和因素8共4个因素中,并不集中;多动/分心分量表的题目21的载荷情况比较分散,无法找到具有说服力的载荷因素;亲社会行为分量表的题目4的主要载荷因素为因素5,与预计结构有出入。
3 讨论
3.1 SDQ内部一致性信度 信度检验结果显示,SDQ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水平可分为2类:总劣势量表以及情绪症状、多动/分心、亲社会行为分量表信度水平相对较高,α系数分别为0.68,0.57,0.63和0.57;品行问题和同伴问题分量表信度很低,α系数均为0.30。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内部一致性结果相比较,发现以下特点:(1)本研究得出的SDQ自我报告版本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杜亚松等[8]于上海开展的研究结果基本类似,但与国外同类研究结果相比则相对偏低,除了总劣势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尚可接受外,其余各分量表的信度水平均低于国外其他同类研究[6-11]。(2)同类研究的各分量表α系数呈现同升同降的趋势,品行问题分量表和同伴问题分量表在所有研究中均为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差的2个分量表,且α系数均低于0.65[8-14]。品行问题分量表在本研究以及Muris等[12]于荷兰、Koskelainen等[13,14]于芬兰开展的研究中为内部一致性信度最差的分量表,且α系数均低于0.60,最低达到0.30。情绪症状、多动/分心及同伴问题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3)SDQ自我报告版本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缺乏稳定性。SDQ自我报告版本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不仅在同一研究中通常低于家长版本和教师版本,而且在各个研究间缺乏稳定性,以品行问题和同伴问题分量表的各研究间的差异最大。
3.2 各分量表相关 当一个测验的各分量表之间呈低相关且同方向时,表明各分量表独立测量水平高,且测量方向一致;而当各分量表之间相关偏高时,则预示着不同分量表有可能从同一角度重复测量某一潜变量,此时相关偏高的分量表效率降低。SDQ 5个分量表因素分析总体方差解释结果证实了此现象的存在,说明 SDQ各分量表和维度独立测量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尽管SDQ各分量表之间均呈相应的相关关系,测量方向一致,但是绝大部分相关均达到了十分显著的水平,说明SDQ存在交叉测量相同潜变量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每个分量表的独立测量水平,同时分量表之间的高相关还会带来因素不独立或存在明显交叉相关,出现表5所示的因素分析结果的交叉负荷,从而影响测验的结构效度。
3.3 结构效度 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能够从SDQ中提取出8个有效公因素,尽管没有获得与分量表数量对应的5个公因素,但提取的8个公因素也与各分量表形成一定的对应,与SDQ的假设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定程度上验证了SDQ的结构效度,结果尚可接受。但由于分量表间的高相关,公因素间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测量题目。杜亚松等[8]于上海的研究共提取了5个公因素,但累计方差贡献率较低(41.8%),5个公因素中只有3个意义明显,另2个表现为各分量表题目混合的因素。与国外同类研究结果[6-15]的结构效度相比,本研究及国内同类研究所示的结构效度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大部分国外同类研究都能提取出与各分量表一一对应的5个公因素,并且因素间交叉测量现象不明显,与SDQ结构一致,结构效度明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4 SDQ的跨文化应用 SDQ由美国心理学家Robert等[1]开发,最早应用于英国。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的测量和诊断工具,SDQ与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等同类量表相比更加简洁、友好,并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SDQ也因此成为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同类量表之一。如今,SDQ已经被翻译成66种语言,被40多个国家或地区正式引进。尽管在语言版本上SDQ已经相当丰富,但大部分应用和研究都集中在欧洲国家,对于亚洲的印度、日本和使用中文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的相关信息则少之又少[6],形成了很大的缺失。同时现有研究[6,8]也提示文化差异在引进SDQ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SDQ自我报告版本,国内研究结果的信效度水平均低于国外同类研究的平均水平,信效度有待提高。
3.5 建议 本研究SDQ自我报告版本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水平均低于国外同类研究的平均水平,但各分量表α系数与国外研究呈现同升同降的趋势,说明本研究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需要对SDQ自我报告版的中文版在翻译、措辞和信效度等方面进行进一步修正和检验。无论是本研究还是国外同类研究的结果,都显示出SDQ自我报告版本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水平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品行问题和同伴问题2个分量表。SDQ自我报告版本的结构效度相对明显,同类研究结果相对稳定,但部分分量表存在测量同类潜变量现象,影响了测量因素的独立性,可通过对分量表相关关系的考察解决此问题。
SDQ的中国化和引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信效度有待提高至国外同类研究的水平。现阶段,在我国可将SDQ视为研究工具,在进一步修正、检验和建立基线水平后,再正式投入各方面的实际测试与应用。
4 参考文献
[1] JESSOR R. Risk behavior in adolescence: A psychosoci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action. J Adoles Health, 1991,12(8): 597-605.
[2] GOODMAN R, RENFREW D, MULLICK M. Predicting typ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 from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scores in child mental health clinics in London and Dhaka.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0,9(2):129-134.
[3] GOODMAN R, SCOTT S. Comparing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and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Is small beautiful? J Abnorm Child Psychiatry, 1999,27(1):17-24.
[4] GOODMAN R, FORD T, SIMMONS H, et al. Using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to screen for child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a community sample. Br J psychiatry, 2000,177(6):534-539.
[5] VOSTANIS P.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Curr Opin Psychiatry, 2006,19(4):367-372.
[6] WOERNER W, FLEITLICH-BILYK B, MARTINUSSEN R, et al.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overseas: Evalu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SDQ beyond Europe. Eur Child Adoles Psychiatry, 2004,13(Suppl 2):II/47-II/54.
[7] GOODMAN R.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A research note.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1997,38(5):581-586.
[8] DU Y, KOU J, COGHILL D. The validity, reliability and normative scores of the parent, teacher and self report versions o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in China.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Ment Health, 2008,2(1):8.
[9] GOODMAN R.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1,40(11):1337-1345.
[10]SHOJAEI T, WAZANA A, PITROU I, et al.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Validation study in french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s.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09,44(9):740-747.
[11]VAN WIDENFELT BM, GOEDHART AW, TREFFERS PD, et al. Dutch version o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 Eur Child Adoles Psychiatry, 2003,12(6):281-289.
[12]MURIS P, MEESTERS C, VAN DEN BERG F.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 Further evidence for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dutc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3,12(1):1-8.
[13]KOSKELAINEN M, SOURANDER A, KALJONEN A. The strengths and diffculties questionnaire among finnish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0,9(4):277-284.
[14]KOSKELAINEN M, SOURANDER A, VAURAS M. Self-reported strengths and diffculties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Finnish adolescents.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1,10(3):180-185.
[15]BECKER A, WOERNER W, HASSELHORN M,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parent and teacher SDQ in a clinical sample.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4,13(suppl 2):11-16.
财务分析课程是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能运用分析的基本方法,从不同的相关利益者角度出发,对各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和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进而理解商业活动的路径提升决策能力。但是财务分析课程在培养具有较强财务分析问题、提升决策能力的教学模式上,尚处于探讨阶段,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革措施。 一、高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一)课程内容的局限性财务分析是众多商业决策的基础,然而,仅仅依靠财务数据进行的财务分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作为经济实体的主体,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企业的经济活动不仅受到自身的经营和财务政策的影响,还要受到所处行业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要了解数据和指标背后的经济实质,就需要了解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资源、策略。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技术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质,为企业提供更有用的决策信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财务分析的课程内容主要是针对四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逐一单个分析;财务效率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最后是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分析(杜邦分析和帕利普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与预测分析以及价值评估。而且,分析的内容更侧重于财务效率分析。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财务分析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同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需求脱节,不能透过数据分析,看到经济活动的本质,很难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因此,财务分析的内容有必要融入企业经营活动分析,使数据变得有意义,反映业务实质,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二)教学方法单一长期以来,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主要以课本讲授为主,尽管讲授过程中教师穿插相应的案例讨论,但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进行,势必造成课堂气氛低沉,学生缺乏主动性。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教授该课程过程中,虽已认识到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并也积极改进教学,分组讨论,撰写分析报告,但是学生兴趣不高,搭便车现象严重,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三)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大部分高职院校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就是期末试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期末试卷的题型主要是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和案例分析题,题型虽然多样,也考核了分析方法的运用,但是在有限的素材和时间内很难从实质上考察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考试案例素材的局限性,对于财务分析需要结合宏观的经济环境、国家政策、行业现状、企业的商业模式等才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导致考核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财务分析能力。由于考试时间的有限性,不能占用大量时间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进而做出决策。另一方面,小组讨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占学期末总成绩比重较低,影响学生投入精力深入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积极性。二、高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一)拓宽高职财务分析的课程内容财务分析融入经营活动分析,可以提高财务分析信息的有效性。财务分析对于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帮助制定经济决策,有着显著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分析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过去的数据);报表数据的可靠性问题(不一定准确反映企业客观实际);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可能变化);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报表数据是有限的)等。基于财务报表的财务分析均是对过去经济事项的反映分析。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在分析时,分析者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同时基于财务报表进行的财务分析缺乏与国家经济政策的结合,容易使企业错失良机。在经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能够系统的理解企业经济活动,剔出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和传统的财务分析的局限性。财务分析内容融入经营分析,理解商业活动的路径,对公司的潜在价值进行分析,在进行缜密的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决策,从而避免企业盲目的投资决策。同时,由于企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等都发生变化,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企业经济活动的变化,重新调整和组合教学具体内容,时时更新教学案例。(二)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围绕着财务分析决策能力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合作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结合网络教学平台更好完成教学。课前,教师在教学平台上上传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微视频、PPT、案例、知识拓展等。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资源的使用,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同时根据预习的知识点,完成小组作业。在完成小组作业的过程中,大家需要分工协作,探讨研究。课上进行相互交流,对于存在问题,教师点拨式讲解,师生进一步共同讨论,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为了避免知识零散,讨论结束后,各组总结分析的知识点和基本规律,绘成思维导图,各组进一步汇报各自的思维导图,进行内化。这种交流和汇报形式不仅提高了实际的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合作探究式教学形式,在传授专业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案例教学。教师采用新近的典型真实案例,贯穿课程始终。贯穿始终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建立起财务分析是一个整体性分析的框架。教师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将学生根据对案例公司兴趣的不同进行分组,运用这家公司最新的连续五年的年报、董事会公告等相关公告、相关的行业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根据课程进度同步完成分析任务。根据小组分析进度,适时在课堂上PPT展示,各组和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和点评。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课程考核多元化财务分析课程实践性强,应加大实践性考核比重。学期末时,每组同学根据选择的上市公司完成的财务分析报告占学期期末成绩的40%,为避免搭便车现象,财务分析报告需要注明小组成员的项目分工,根据个人表现在小组成绩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浮动赋予个人成绩。期末试卷成绩占学期成绩的50%比重,期末试卷题型中加大案例分析比重,案例分析占期末试卷比重50%,以加大财务分析能力考核力度。平时成绩占比1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前平台资源预习情况。财务分析课程考核的改革,真正做到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导向,引导学生注重能力的提升。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的同时,高职学院多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交流,同时让专业教师有时间真正深入到企业实践,积累更多的实践素材应用于教学。
学状况;作业;考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7(A)—0041—01
地理教学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途径。虽然地理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但其中有些知识、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加之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作用,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提高教学实效。
一、教学状况评价
1. 学生预习情况评价。即教师在授课前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预习任务,上课时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验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重点在于指出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加以适时的引导、点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然会产生一些疑问,获得别样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比教师“满堂灌”好得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所学知识能否熟练运用、是否具有质疑精神、学习方法是否合理等。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也能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3. 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价。合作探究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地选择探究课题、发挥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进行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而且能够促使教师发现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学习小组自我评价。即在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课中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并在小组内进行自评与互评,组长负责记录评价结果。
5. 教师总结评价。即教师在学习小组评价的基础上,从“发现学生闪光点”、“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原则出发,对学生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对表现较好的学习小组和成员予以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学习小组及成员则予以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注意事项,以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其间,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应灵活多样。
6. 量化评价。即教师对上述多种评价结果进行量化管理,以此作为学期和学年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依据。
二、作业评价
1. 课前讲评。即在上课前,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内容主要包括:表扬作业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并念评语;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深入讲解一些学生容易做错的习题。
2. 采取优、良、中的作业评价方式。即在学生作业评价中,不设立“差”这个等级,而是采用优、良、中的评价方式及适当的评语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作业完成质量不佳的学生,则及时了解情况,并予以引导、鼓励。
三、考试评价
1. 概括评价。即教师对考试情况进行简要讲评,使学生认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白问题所在,并概括说明考试的目的和主旨,让学生了解试题的难易程度、出题方式,为进行试卷分析打好基础。
【关键词】个人理财规划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58-02
随着理财市场的逐渐成熟,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把《个人理财规划》这门课纳入了金融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何体现高职高专“职业化”的特色,理论实践并重,一直是值得授课教师思考的一个课题。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对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思路有一些体会,也摸索出一些不成熟的经验,抛砖引玉,请同行共鉴。
一、目前教学中一些不足
首先,是关于课程体系上需要改革。
目前市面上的《个人理财规划》的教科书琳琅满目,从课程体系上主要集中于两种组织结构,一是从理财规划的功能上划分模块,如现金规划、储蓄规划、消费规划、教育规划、投资规划、住房规划、养老规划等等;一是从涉及行业及理财工具划分模块,如银行产品规划、证券产品规划、保险产品规划、外汇规划等等。这两种组织结构都有合理的地方,但也都有所不足。先说第一种结构安排,这种安排方式比较符合实践中理财师为理财目标明确的客户提供服务时的思路,所以国家的理财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也采用了类似的体系结构。但是在教学中,几个模块虽然从功能上有所不同,但涉及的理财工具和基本计算方法都是一致的,造成大量重复。第二种结构安排是按照不同的金融行业划分结构,内容上重复比较少,也比较适合具体行业的理财现状,但不利于学生在整体上的融会贯通,往往面对实际案例感觉无从下手。
其次,教学方法也需要改进。
原有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的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最多也就是接触一些案例。这种方式对于理论为主的课程比较适合。而对于《个人理财规划》这一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就不太适合,学生一旦遇到现实问题,往往还是无法解决。
最后,现有考核方式也需要改革。
现在各大院校也在进行考试形式的改革,从原有试卷考试的单一方式已经形成了考试、考查相结合,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作业、报告、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现有考核体系。但是对于《个人理财规划》这门课程,多数院校还是以试卷考试为主,考核的核心内容也大多落实到学生对于理财数据的计算上。但对于专业的理财规划师来说,数据的计算虽然是一项基本功,但借助理财计算器等工具以后,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已经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而对于理财规划师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为客户“量身”设计理财方案的统筹能力,但对于这种统筹能力的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基本无法体现。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现有高职高专院校中《个人理财规划》这门课程并没有很好的体现职业特色,学生学习后也缺少和实际工作的衔接,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1.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
我认为在《个人理财规划》的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内容组织为“财务运算基础”、“客户认知流程”和“专项规划能力”这三个部分。其中,“财务运算基础”这一部分包括在理财过程中涉及的单利复利以及年金的相关运算,并把理财计算器的使用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贴近岗位实际操作流程。“客户认知流程”这部分包括理财规划师在实务中客户沟通、客户管理以及客户分析的整个流程。整个流程可由电话沟通、面谈沟通、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等几个模块构成,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完成模拟演练。“专项规划能力”可以借鉴现有课程体系中功能模块的部分,利用案例教学,把不同家庭生命周期所面对的不同理财目标分解介绍,并从现金、投资、消费等全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培养学生为客户“量身”设计理财方案的统筹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理论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个人理财规划》这门课程,笔者认为可以理论结合实际,摸索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总体上,教学渠道上可以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层次上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演练两个方面,同时还要结合教学体系和内容上的不同,统一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可以按照以下模式进行安排:
(1)“财务运算基础”部分
这一部分以课内教学为主。在原有的理论讲授基础上,对于计算方法,在原有教材中利用公式计算、查数学用表计算等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对于理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的学习和操作演练。目前,在理财规划师的工作中,对资金现值终值的运算成为了一项职业基本功,对于理财计算器的使用也是比较普遍的,增加这一部分的教学和实操演练,对于学生未来和职业的“对接”非常有利。
在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操作演练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案例数据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看到相关数据后,能立刻反应到需要的公式,也能迅速利用理财计算器计算出答案,并且在保证速度的同时也保证准确率。在这个教学环节,可以利用“基本功大赛”、“分组竞争”、“通关达标”等课堂组织方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客户认知流程”部分
这部分的教学可以利用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进行教学。
a.课堂内部分
如前所述,笔者在这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中将客户认知流程分解为电话沟通、面谈沟通、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等几个模块,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式,结合一些相关的教学软件和计算机设备带领学生完成模拟演练。
其中对于电话沟通、面谈沟通部分,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启发学生分角色现场模拟,完成沟通任务;信息收集部分,启发学生思考并列出需要收集的信息,再设置不同的情境,现场模拟客户信息的收集工作,最终自主完成“客户信息表”的编制、录入和管理维护等工作;数据分析部分,在掌握编制财务报表这一基本功的基础上,结合对客户家庭结构、生命周期的分析,找到关注点,重点分析相关财务指标,得出对该客户的理财分析报告。
在这一部分中,教师提供的案例需要前后贯通,即在一个统一的情境案例中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信息收集完成“客户信息表”,在客户信息表的基础上,完成财务报表和理财分析报告。
而在理财分析报告完成后,笔者在教学中又增加了一个理财规划师再次与客户沟通的环节,这也是符合理财规划师的实际工作流程的。在这个环节中,启发学生思考客户针对理财分析报告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以及理财规划师该如何回答。在一次课堂的情境模拟中,曾有一个学生代表客户向理财规划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按现在的收支情况继续下去,十年后我的财务状况会怎么样呢?在现实中,人们确实是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才产生的理财需求,这个问题非常符合理财客户的心理。后来,笔者把这个问题编入教案,并要求学生在理财分析报告中增加了对客户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和分析的部分。
b.课堂外部分
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单位,给学生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笔者所在学校曾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利用两周时间,参加了某保险公司的“客户回访”活动。当时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保险公司配有专业工作人员,即“师傅”,在师傅的陪同协助下,共同完成对若干公司老客户的电话、走访和调查等活动。这次活动中,这个“大学生团队”的工作表现得到了保险公司领导的高度肯定,学生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接触了认知客户的流程,提高了与客户沟通的专业能力,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
除了以上形式,笔者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以自己家庭为客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和家人通过沟通,完成自己家庭的理财分析报告。通过课后作业实现对学生客户认知流程的实践演练。
(3)“专项规划能力”部分
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还是借助案例教学的方法,并且同样需要案例的前后贯通。在“客户认知流程”部分已经完成理财分析报告的案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不同家庭所处生命周期的理财目标。在理财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金、储蓄、消费、投资、保险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从而实现客户在生活品质(消费管理、住房需求等)、子女教育、养老或财产分配传承方面的理财目标。
这一部分的课外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向家人、朋友提供理财建议,还可以在校园内或社区中开展“理财小课堂”,让学生向周围的人们介绍理财技巧并提供理财方面的咨询。通过校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3.考核方法的改革
对于《个人理财规划》课程,传统的试卷考试仅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缺失对理财规划能力的考核。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综合成绩来计分,考核方法不应拘泥于一次考试,考核点也应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规范化建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134-02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测试计量技术及信息工程类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同时也是许多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或后续课程,在高校理工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较多,需要“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等多门先修课程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该课程成为学生普遍反映的“头疼课”,课题组教师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多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开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借深化课程改革以及专业综合认证的契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规范化建设。
二、修订课程大纲
针对授课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应用需要,进一步修订与完善课程大纲,重点体现为教学目标的明确化与具体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有对应关系,指明要使学生能够具备何种能力。教学过程围绕如何达到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对教学目标的支撑,考核方式要验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授课方式,由于课程内容抽象、公式烦琐,课堂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困难,一些定理、公式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加上学时压缩导致授课速度加快,对一些需要深入讨论的知识点不能一一详尽分析探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用能对理解抽象概念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缺乏自主训练,被动接受导致学生仍不能深层次的理解内容的本质,效果的改善不是特别明显。本次教学模式改革宗旨是避免传统、单一的课堂知识讲授,以“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训练,促进知识到能力转化”为目的,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环节。
这一教学改革方向,具体从修订课程大纲、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和规范考核报告等几个方面制定教学改革建设的方案和措施:
1.针对授课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应用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向,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完备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体系,包括完善教学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授课日历等。
2.针对传统课程考核试卷成绩权重过高,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重视、考前突击的应试局面,提出多元化考核方式,改变以往以卷面考试为主要评测标准的做法,将学生在课程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均纳入考核范畴,建立注重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课程考核机制。
3.规范课程考核报告,在完成传统成绩分析的基础上,考核报告围绕对课程目标的达成与毕业能力的达成来量化,并根据达成度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形成教学过程的闭环结构,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撰写有关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教学理论研究论文。
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我校“数字信号处理”总学时为40,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4学时。传统考核方式为结课考试占80%,平时成绩20%。由于结课考试权重过高,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重视,通过考前突击应付考试的局面,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本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是丰富考核形式,建立基于过程的综合考试方式,注重对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考核应全面检查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并且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考查所要达成的毕业能力。图1给出了课程考核构成示意图。
1.结课考试。结课考试各考题对应相应的课程目标,包括概念理解、理论计算、工程问题分析与设计,全面考察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2.项目作业。项目作业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以团队方式实施,原则每组3―4人,学生团队自我组织和协调关系,通过分工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相应任务,每组提交研究报告一份。报告需针对各个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案,包括查了哪些资料、做了哪些尝试、尝试的效果、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遗留的问题、遗留问题的原因分析、方法的改进创新等,不限于以上各点。项目作业将以答辩的形式进行验收,答辩结束后,学生需及r上交项目研究报告和PPT。报告内容的完整度与答辩过程分析问题的深入程度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正确性、新颖性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3.实验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
4.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和课堂表现和讨论课成绩。作业成绩依据作业的实际得分计算。课堂表现的量化依据是随堂回答问题和讨论课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与拓展能力。讨论课成绩依据学生资料查阅、知识熟练运用及体会、PPT制作等综合评分。
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了以往以卷面考试为主要评测标准的做法,将学生在课程学习全过程中的表现均纳入考核范畴,建立了注重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课程考核机制。
五、课程考核报告规范化
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核分析报告的规范化,报告由总表和附表两部分组成。总表与传统的试卷分析类似,包括课程的基本信息,如开课学期、班级、任课教师等,以及考核各环节的比重和成绩分布情况。附表构成如表1。
其中,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由教学大纲给出。考核报告围绕对课程目标的达成与毕业能力的达成来量化,并根据达成度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形成教学过程的闭环结构。
六、结语
本文针对“数字信号处理”的课程特点,提出了课程规范化建设方案。从大纲修订、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分析报告的完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具体实施办法。通过教改使教师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本次改革已在本专业试用一学期,结果表明,该门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d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对考核分析报告中达成度的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必然会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广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谢平,王娜,林洪彬.信号处理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刘永红,王娜.“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2):9-11.
当下的教学环境不仅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辛苦.过去教师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耗费了大量的精力,错题数据统计速度慢、难度大,使得教师面对大班很难做到个性化教学.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大数据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也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许多行业正依托着数据分析做决策,如医院基于大量的临床诊疗数据分析,较好地提升了治疗水平;时代推动教育朝着基于学习数据的精准教学迈进,学校积极探索依托数据分析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指导教育改革,为学校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指明方向,对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提供参考.
二、理解数据的统计功能,关注数据成教育新常态
教学评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考试,按照传统的方法,对每场考试改卷及成绩细致分析,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若借助大数据对考试进行精准分析,就会让学生的成绩一目了然.数据可以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成绩.从统计角度来说,既能统计每个学生的进退情况,也可统计班级或整年段的考试情况;从分析维度来说,既可横向分析,也可纵向成绩对比跟踪;从数据分析结果来说,既有学生个人的分析结果,也有学生全体的分析结果.借助数据平台每次考试都会生成考试报告,图表展示的分析结果形象地体现了班级之间的差异和变化,个人的成长变化等.教师可根据分析结果发现不足,找到改善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大数据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学生的发展,发现以往考试成绩所反映不了的深层次问题,从而为精准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三、实践闭环式教学,聚焦薄弱点成教学新关注
数据分析下的精准教学通常包含:“数据采集图1———知识点筛选———薄弱点精讲———课堂反馈分析———布置作业反馈———数据采集”的闭环式步骤(如图1),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1.准确的数据采集为精准教学奠定基础数据是无声的现象表达,学生的阶段性考试或练习都会在数据平台留下“痕迹”,平台会根据学生的考试得分率和平时作业准确率自动生成分析报告.报告能反馈出学生学习的各种数据.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整合平台内的横向、纵向数据对比,找到有用的考试数据,这是实施精准教学的前提.比如,表1以量化形式分别呈现年段和班级学生在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的答题表现.通过数据比较,教师可以了解到班级平均分与年段平均分的差距;以A老师任教的6班为例,A老师发现6班在各种题型的得分率都高于年段,解答题的表现比同年段的1班好,但在选择题、填空题两种题型的表现都不如1班同学,故A老师应该侧重对6班同学的选择题、填空题进行分析.进一步逐一分析比对可以依次找出6班选择题、填空题和1班同学的差距在哪些题目.如表2,A老师发现造成6班选择题表现不佳的原因是学生在选择题第5题的表现不如1班同学.着重对选择题第5题的题干和选项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结合每个小题中A,B,C,D四个选项,各个选项的选择人数分析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如图2).通过数据分析能让教师精准聚焦到对应题型的得分表现,寻找分值差距较大的题型.选择题各小题得分情况,可以清楚地反馈出6班同学在哪些小题需要加强.A老师通过对这几个小题A,B,C,D四个选项的选择人数,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错误的具体原因,使得讲评的针对性更清晰,不必个个选项逐一讲解,可集中花时间突破知识点的不足,这样针对一次考试或作业的数据分析采集和定位就基本完成.2.知识点的筛查是突破薄弱点的关键试卷的分析讲评,不能一题题地走流水线讲评,需要对试题进行整合,梳理出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某个知识点的考查角度,这样的试卷讲评才会更加有效率,学生的收效也会更大.分析题目必须能透过试题了解背后考查的知识点,理解命题者的真正考查意图,从整卷的知识点考查得分率入手,可以抛开试题本身去揭示学生在知识层面的掌握情况.如A老师从选择题第5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入手,结合知识点的得分率定位学生的知识缺漏(如表3),高度精准归类分析对焦瞄准“靶心”组织教学.3.发挥数据的诊断功能,让教学精准到“点”经过“数据采集———知识点筛查”环节,A老师备课时能准确定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备课时便可以重点关注,合理准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知识点.从考题的分析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偏差,做好巩固性练习精讲,配套习题的选择要能巩固学生失分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实现问题的精准突破.图3根据试卷反馈出来的失分点,针对性地安排若干典型例题进行“点对点”的精准补缺补漏.同时教师也能发现班级优势和不足,及时反思总结教学不足,教学将更加有方向性和目的性,避免了过去仅凭经验教学的盲目性.例题讲评完毕,A老师会针对性地给出配套的随堂练习,利用平板电脑让学生当堂上传,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知识的巩固情况,对随堂练习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学生答题的“易错点”再次讲评布置课外作业,上传到数据平台后教师批阅形成作业数据报告,这样就形成教学的完整闭环,实现教学和纠错的无缝对接,数据反馈与精准教学彼此互动,实现薄弱点的精准突破,助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从一次考试的平台综合数据分析,可以从多维度寻找到学生的薄弱点,表1—表3及图2分别从题型得分率、选择题得分率、选择题选项人数和知识点得分率梳理出一次考试的完整分析报告,根据考试报告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帮助教师在教学时精准对焦学生失分点,把握教学重点补缺补漏,用有限时间高效率聚焦典型错误组织教学.
四、关注平台的数据跟踪,实现教学的“点面突破”
一次考试的结果会受到学生心态、学习情况和外部干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加精准地收集数据,教师可以从数据库中综合几次考试的数据,形成一周、一个月或一学期的考试数据反馈,并根据学情作个性化针对性教学.表4排查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中筛查出学习缺漏,根据知识点的得分率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对那些得分率较差的知识点作巩固性教学,实现点对点精准教学补缺,让学生实现学有长进,避免反复性的重复无用教学.
一、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学习目的偏离考试目的考试的根本目的是掌握课程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以进入社会更好的服务与社会和适应社会,而如今许多学生把考试作为一种同考试获得学位文凭、奖学金、荣誉证等的跷板,因而过度注重分数而不注重实际的掌握和能力,有的学生为此而作弊。而大部分教师只是把考试当成了例行公事和完成任务。
(二)教师的责任心不足,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不够当前许多教师出于校本位或单位本位思想,或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成绩,达到“双赢”的目的,给学生划范围、划重点,并且试卷质量也不能保证,一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学习,紧考试时作弊现象也很普遍,一些监考老师也是得过且过,使得考试质量和公平性失真,影响教学质量。
(三)缺乏科学的考试方式。目前高校考试主要存在的弊端是:①一次考试定结论,偶然性很大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②注重记忆性理论知识而分析综合少,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创造能力;③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内容,且涵盖面窄;④试卷标准不科学现今许多高校或不同高校相同专业中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同时承担,由于任课教师不同,对课程和考试重点的掌握不同,因此试卷的难易标准不同,造成同一门课程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成绩分布差异非常大,失去了考试的区分度、效度和信度。
二、高校考试改革对策
(一)为学生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提供良好的环境
这种环境的形成非朝夕之功,是一个学校学习氛围、科研氛围、教学氛围和人文氛围,以及师德、校风和管理的科学水平等长期基建的结果,需要考虑所有环节,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二)针对不同课程特点,采用适宜的考试形式
1.要按照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方式。如闭卷考试,具有适合多人同时考试,效率高,测试环境比较容易控制,题型多、覆盖面大等特点,对于实验性强的课程就不适合;开卷考试,重点考核学生重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也包括学习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等。
2.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建立和改进考试评价标准通过不同高校相同专业的优秀教师组成标锥化考题题库的命题机构,在搜集、整理历史题库和命题基础上,建立相同专业的标锥化和质量高的题库并制定统一的的衡量标准,可以克服高校中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同时承担,运用不同试题和不同的标准,和由于任课教师不同,对课程和考试重点的掌握不同,因此试卷的难易标准不同,有的教师试卷内容偏难,评分标准较严,有的则相反,造成同一门课程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成绩分布差异非常大,失去了考试的区分度、效度和信度。
3.实施网络化考试,改变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考试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要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其评价活动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任何学校组织的考试阶段或时段度可以参加任一门课的考试,不再以一次性考试决定成绩,减轻了学生考试压力,最终将考试变成实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而实施网络化考试是为改变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实施的方案。
(1)网络考试必然要求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
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是网络考试必然的要求之一,而在我国高校无论从规模、数量和质量以及师资水平各方面已具备这方面的要求。通过不同高校相同专业的优秀教师组成标锥化考题题库的命题机构,在搜集、整理历史题库和命题基础上,建立相同专业的标锥化和质量高的题库是现实可行的。
(2)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建立成为检验和督促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的标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首先,有了相对高质量的衡量标准,克服了不同教师个性化差异,以及阅卷的公正性;其次,由于减少了出题和制卷等人为环节有利于考试管理和防止考试作弊;第三,避免大学考试教师划范围、划重点等现象。第四,由于不同课程可以在同一地点考试,学生可以对考试的时间和考试次数有相对灵活的选择性。第五,在网络考试中学员在考试后能够得到相应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不仅为学员提供试题分析、分数、排名,还能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个性化的分析,以使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赵天婵,徐盛林.改革考试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大学教育科学,2004(3):64-65
[2]王来武.中英大学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4(1):91-93
[3]徐盛林.培养大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探索[J].机械高教研究,2001(4):51-53
教书育人是一项“良心的事业”,但是给予学生以外在的约束或激励也是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为提高法学类课程教学质量,本文针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构建法学类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标准,调动全体教师“静心研究、尽心教学、精心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法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考核机制。
关键词:
课程教学;考核机制;教学质量
一、引言
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高等教育亘古不变的宗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途径,是一种有效的、复杂的组织手段与管理方式,从而避免课程的教学效果偏离教学大纲预设的专业培养目标,保障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其目的是激发被考核对象的行为动机,调动被考核者的积极性。肯定性的评价使人产生成功感、自信感,从而促使人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否定性评价具有刺激激励作用,使用得当,能激发人的竞争意识。缺乏考核机制的教学管理,是一种开放式的管理,没有反馈机制,就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将是一种不科学的、不健全的管理模式。通过系统的、经常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考核,持续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高校高等教育的价值。
二、法学类课程教学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使用效果不佳。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教学、学生评教,都逐步从纸上转变为网络化、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同时,电子政务、速录、法律诊所等信息化课程在法学培养方案中应用而生。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将面临计算机操作技术的考验,多媒体使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往往脱节。如何提高高校法学专业教师的多媒体操作技术是时代带给高校法学类教师的挑战。
2.传统教学质量考核的局限性。传统教学质量考核,重结果轻过程。体现的是精英型教育的价值取向,沿袭了以追求排名和划分等级为主导的思维模式,而忽略了考核的主导与促进作用。[1]法学类课程尤其如此,仅仅根据同行听课评议、教学文件、学生评教等来考核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好坏。而事实上,这些因素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3.考核指标的单一性和片面性。法学类课程考核主要关注同行听课、学生评教、教学文件的检查等三个方面,容易导致教师追求表面功夫,不深入教学,本末倒置。学生信息员的存在,更是让教师从心理上抵触教学上的创新,过分担心学生信息员的反映。事实上,促进学生学习才是教育的首要目标,判断教育成功的根本是学生学的好不好,而不是简单地看表象,尤其是那些弹性指标,讲究师生的互动效应。
4.传统教学质量考核,重量化分析、轻定性判断。[1]高校法学类课程,过于看重考核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而缺乏定性判断。量的度没有把握好,质的标准没有掌握好,没有平衡质与量之间的关系。
三、法学类课程教学考核机制的构建
教学质量分为条件质量、教学过程质量、结果质量,其中结果质量又主要有考试考核、教学评价、综合考核等。在此以法学类的课程为例,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主观能动性出发,从教学质量的条件、过程、结果着手,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考核机制,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考核标准与方法、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构建。包括前期准备(权重比10%)、教学过程(权重比30%)、考核标准与方法(权重比20%)、教学评价(权重比30%)和综合考核(权重比10%)等五个模块。[2]
1.条件质量考核。条件质量考核是课堂教学质量考核的基础和根本,无论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前期准备必不可少。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老师,还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升自身制作多媒体PPT的能力。这一部分主要考核教师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教材、推荐阅读的书目等。教学文件考评的标准:教案的详实性和规范性(20%)、授课计划与教学大纲的一致性(10%)、教学过程登记表填写的规范性(15%)、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15%)、命题计划与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一致性(10%)、试卷批改的规范性(20%)、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填写的客观性(10%)。此环节以教学督导的评价为主体,采用收集材料、集体评审、书面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教学文件时具体应该符合如下标准:教学大纲应符合法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且教学大纲由课程负责人起草,教学督导委员会评审通过方可执行;授课计划内容必须与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相符;授课计划的编制,原则上要求以2个课时为一个单元,每16个课时应安排不少于一次作业或第二课堂内容;教材的选用应符合或新(近三年出版的)、或优(国家优秀教材)的标准;选用自编教材,必须经教学督导委员会审议通过;每门课程应向学生推荐不少于2个以上的阅读书目,推荐阅读书目应包含本领域的经典书籍;教案在符合学校制订的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应当体现教师的个性化特点。
2.教学过程质量考核。教学过程考核是多层次、多元化课程教学考核模式的主体。这一部分主要考核教师采用各种手段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本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将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等辅助手段进行展开,从而将教学的目的、任务等进行有效的选择和组合的过程。教学过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综合能力的形成进行的全面考核,既是对课程质量的监督,也是评价。在此以法学类课程为例,因为课程的教学过程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宜设定具体的标准,应取决于听课者的主观体验。在这里,听课者主要指学生或者同行听课,因而这一环节的评价也主要是学生评教与同行评教。同一门课程的同行听课评价应不少于5人,取简均值作为同行评教分数,占比30%。学生作为听课主体具有最大的发言权,享有70%的权重。如果缺少有效的同行评教分值,以学生评教为准;但是,如果能以其他途径获得对该课程教师的评价(如学校教学督导的听课评价)也可以作为同行评价使用。
3.考试考核模式。首先实施科学的教考分离。然而教考分离的前提则是教学大纲,只有积极地修订法学教学大纲,使之适应时代的需求和跟进当下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变化,从而为教考分离的有效实施创造前提条件;建立高质量的、科学的试题库,使教考分离的实施有意义。避免任课教师自己出题、自己组织考试而产生的对教学过程的随意心态,影响教学质量。同时,考试方式的多样化,[3]结果质量就会反作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此部分考核由教学督导进行负责。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的构成及比例等应与教学大纲的规定相一致;命题计划应与授课计划相符,以“章”为单位的覆盖率应达到80%以上;试卷分a、b卷,a、b卷重复率不得超过20%;题型构成应符合多样性、主客观题型相结合等规范要求;参考答案或者评价标准必须具有明确的采分点或得分说明;试卷批改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如总分栏签名、涂改签名等);统分差错(份数)应控制在1%之内;分值误差不超过10分,且不影响及格或不及格界线;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的填写应当客观、充分;教学档案必须实行“一课一档”,归档材料应当规范、齐全。
4.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主体主要有教师、学生、同行(或督导)。具体分为教学评学、学生评教、同行(或督导)听课三个部分,每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20%、50%、30%。专业实习和模拟审判的考评由学生评教成绩和同行评价组成,分别占40%和60%,若无学生评教成绩则全部由同行评价构成。同行评价由指导老师就教学安排、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效果等情况提供材料,由同行评估。
5.综合考核。以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的真实项目为载体,学生设计案例情景,实施,报告。这一环节综合考察了学生的所学知识、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交际能力。评价者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单位。6.课程评估。课程的教学评估按照学年实行,每学年实行一次,安排在下半年进行。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评估权重设定为:教学文件占20%,课堂教学占50%,命题考试占20%,教学档案占10%。教学文件环节评估满分为20分:教材选用和参考书目推荐(5分)、教案的详实性和规范性(10分)、授课计划的规范性以及与教学大纲的一致性(5分);课堂教学环节为满分50分:根据学生评教、同行听课所得分数的简均分进行计算;命题考试环节评估满分为20分:考试方式、考核成绩构成等与教学大纲的一致性(5分)、命题计划与授课计划的一致性以及试卷题型的规范性(5分)、参考答案及试卷批改情况(5分)、课程考试质量分析报告(5分);教学档案环节评估满分为10分:每缺少一份文件扣1分、填写不规范扣1分/份,扣分总和以10分为限。
四、反馈机制
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由学院直接反馈给相关教师。同行听课的意见和建议、教学文件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一并反馈。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学院申诉一次,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分配、岗位聘用和评定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五、结束语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是高校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促进学生积极努力学习的动力,是激发教师认真施教的有效手段。课程教学考核机制改革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郑延福.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2.
[2]张颖.浅谈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考核的多元化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5,(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