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财务管理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管理课程总结

第1篇:财务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财务管理逐步成为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课程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高校培养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的主体课程之一。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有助于完善高校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使高校教学与时俱进。

关键词:

高校课程;会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究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中心课程之一,课程主要依托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各种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概念,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应对各种财务问题的解决措施给予解析,是会计学习的基础课程。注重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深入探究,有助于解决当前高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财务管理技巧,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

当前我国高职学校的教学课堂大部分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做笔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背离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长期受到压制并且逐步失去自主学习能力,造成课堂学习形式单一,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成果不理想,教师也难已完成有效的教学。

2、学生对课程的了解较肤浅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课程中一些相关知识在其他专业课程中也有涉及,例如:“怎样做好账目处理?”会计学中主要是针对账目管理进行讲解,而财务管理则需要学习者通过账目,对整体账目信息进行综合审核,会计学中的账目管理只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往往受到旧知识的影响,产生“佼佼者”的心理。因此,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课程设置的了解相对肤浅,最终造成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成果不理想。

3、教学信息更新速率慢

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学,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的联系较为密切,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综合财务支出和账目核算等综合性管理,因此,信息更新速率相对较快。而高职中教学通常采用“一门课程专职教师教授”长期教授一门课程使教师容易形成“经验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对自身课程的实际信息更新速率较慢,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老套,教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背离,学生形成抵触的学习心理,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顺利进行。

4、理论性较强,理论与实际相背离

高校教学主要以教科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考文献,而教科书中的知识总结通常需要经过长期的整理和修正,最终形成高校教材。这个过程中教科书中的知识逐步“落后”,使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课堂的实际应用能力逐步减弱,导致书本中“实用部分”只剩下固定的理论概念,造成财务管理课程专业性较强,内容晦涩难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对课程的理解,影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进度和最后教学成果。

二、针对当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解决措施

1、建构合理教学课程构架

逐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学习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合理的教学课程构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主体课堂地位的形成。同时合理的教学课程构架保障了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中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教学过程流畅,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掌握,也为学生课后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做铺垫。

2、注重实践教学

教师在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社会发展现状相吻合,尽量以当前社会中财务管理的鲜活的企业为例,将实践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实现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与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相连接,注重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

3、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法的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财务管理课程学习,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手法的保留与更新。继承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课堂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应当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开发教学,形成高职教学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课堂模式。首先,保留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和概念,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引导,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注重对学生新知识前期的印象了解;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新知识讲解,例如:以漫画的形式将某企业案例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4、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注重教学课堂形式灵活多样也是改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例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手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通过,学生对不同角色扮演,形成角色心理换位思考,有助于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实际应对财务问题的解决能力。

5、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朋友关系。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理解,为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做保障。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论

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是当前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从当前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高职专业课设置向着合理化发展,形成完备的高职教学模式,促进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形成系统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模式。

作者:胡修 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康莉.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旅游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

[2]周秀华.关于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3]何光红.青岛飞洋学院创业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第2篇:财务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经济生活越来越要求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更加要求懂得基础会计知识及财务管理知识,尤其是懂得财务管理的实践应用显得更为重要。这一点从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就业要求方面就能体现出来,一般经管类的毕业生无论是到企事业单位就业,还是到政府单位就业,都需要有一定的会计学基础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财务管理知识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从业人员至关重要。因此,在新建本科院校上好财务管理这门课,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其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现在的财务管理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是很明确,具体教学内容较为浅薄,针对性不足

财务管理多在第二学年开设,虽有会计基础作铺垫,但学生对公司、证券、财务等专业内容理解还比较肤浅,还很少接触财务类专业课,所以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财务管理的教学无法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等同视之,新建本科院校中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偏重的是财务管理相关基础知识的普及。另外,新建本科院校中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安排是相同的,所用的教材也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雷同。甚至本科、专科也无太大区别。教师的同一教案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专业、不一层次的大学生。这就忽略了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具体知识需求和具体知识结构的差别,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是很明确。

财务管理课程是新建本科院校中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一般使用同一教材,且总课时较少。这就不可能象教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那样,对财务管理课程所涉及到的所有的知识都做深入的学习,再加上财务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内容十分庞杂的学科,财务管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学科专业,其中包含着多门次相关课程,因此,财务管理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不可避免会出现广而浅的局面,针对性不强。

(二)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老套

现在的大学生比较有主见和张扬个性,学习情绪化较重,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学习起来的就会比较积极。对于比较枯燥的专业知识就会积极性下降,学习效率也进而减小。但是现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财务管理课程所采用的大班教学几乎是普遍现象,受此制约,授课中教学方法陈旧,仍主要沿用传统的以单向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讲授方法,并且大多是以理论上的传授为主,学生们一直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因此要想达到提高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学质量。

(三)教学考核方法有待进一步进行创新和完善

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成绩评定上,一般均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七十。平时评定成绩和期末考试试卷成绩的所占比例虽然比较固定,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表现为失衡,也就是虽然老师也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但是学生往往追求期末突击,临时抱着书本进行死记硬背,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这种单一的期末成绩评价方式,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态度,相关财务管理知识并不能够真正在头脑中扎根,很难实现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财务管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具体改革建议

(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财务管理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财务管理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知识需求和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要求,可适当增设经济管理类方面的内容,比如,扩大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把握讲授的难易程度。这样更有针对性,既有助于学生们在职业上的发展,也能够满足其在今后工作上的需要。

(二) 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

要实现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就一定要改革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重视财务管理的第一堂课,让学生首先了解财务管理这门课的作用和特点。比如通过通俗易懂的小实例让学生明白财务管理课程与其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在经管类学生的就业、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此调动其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积极性。 另外,在组织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进而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要介绍新知识新理论时,应该运用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先提出具有诱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开始,不断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想象,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气氛的活跃性;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还能够采用案例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每章重点内容的讲解都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比如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资金时间价值及其折算、股票和债券管理、期货和期权管理、风险与收益管理、项目投资管理、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考核与激励等内容都有大量鲜活经典的实例可借用。经典案例的分析,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相关理论概念的掌握,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理论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探索精神;甚至可以允许学生们向老师提问,也可以质疑老师的观点。最后,应该由教师根据学生们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作一下关键问题概括的评述,并指出正确的观点,补充不足,纠正错误,完整准确地归纳概括知识要点。

最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但教师无论针对何种情况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有几点需要注意。即:首先教师要能够较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思想,为他们营造一个能够自由讨论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对观点正确或者比较新颖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们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们积极合理地发展个性,对于观点有误的学生要给予理解,要鼓励他们,正确引导他们,尤其是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或偏差要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知道他为什么会理解出现错误和偏差,下次如何找到案例分析的切入点等等。也要重视拓展提问的体现,即将一个问题拓展成几个有关联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以期穷本究源。最终能够做到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重点,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学习、学会发散思维,学到真正的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三)采用综合考核方式,兼顾平时期末,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所以考核方法的原则应平时期末兼顾,保证记忆的同时,更应重视知识的应用。所以教师除结合各章节的内容布置作业题外,也要组织学生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根据讨论的中心议题写作业或者撰写论文。成绩考核以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课程总成绩由课堂出勤率、实际案例讨论、应用实践的参与程度、作业练习的正确度、小论文的完成状况、期末考试成绩等多个环节评定,这样可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存在的上课听听,考前背背,轻松过关的状况。通过具体的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方法应该能够使学生产生动力与压力,以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并且,培养他们相互之间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们与教师对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过度重视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黄瑞玲.网络环境下财会类专业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析[J].商业会计,2011(24).

[2]李洁.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会计师,2010(07).

第3篇:财务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一)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 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历程见表1: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法学和工商管理类专业已经开始较为广泛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教学已经被列入了一些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是,总体上来说,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可见,案例教学法实则包括两大要点。一是“特殊的教学材料”――案例(case);二是“特殊技巧”――教学法。

(1)案例。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这项工作则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要求如表2所示:

(2)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第二大要点,“特殊技巧”――教学法。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 “注入式”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而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其中角色分配则又以“学生是参与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特点。其次,以案例为依托的教学技巧则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问题、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最后,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例如,自学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报告的写作能力等都能得以一定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含着有机联系的三个基本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财务管理内容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课程内容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财务管理所讨论的企业筹资、投资、运营与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基本环节,在实务中,这些财务活动的展开,离不开现实的外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微观环境的影响。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强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上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提倡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三、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案例教学,从实施效果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如表3所示:

四、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设置 虽然如今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案例教学,但做法却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是采取了在讲授财务管理理论课的同时辅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但这种做法会因为受课时限制,而使得案例教学不成系统,从而没能实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做法则更为可取。具体如下:

(1)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前修课程为财务管理理论课程,并将两门课程开设在同一学期,也最好由同一教师讲授;或是只开设一门课,统称为财务管理,但其中必须明确规定案例分析部分的课时;

(2)建议财务管理理论课时48学时,案例分析课时16课时,可根据条件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的课时,但案例分析课时最好不能低于16学时,否则只能是草草收场;通常,可以选择筹资、固定资产投资、日常运营以及股利分配等四个案例,每个案例4课时;

(3)建议最好是将理论课和案例分析课同时交叉进行。即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可以将相应的配套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了解案例的相关背景,待完成理论课后即可以进行案例分析课程。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通常,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要想获得上佳的案例教学效果,以上3个操作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课前的积极准备是成功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下一环节――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关键前提。而课后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环节。由此,一方面可提高其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全面系统地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的课后总结则主要是关于此次案例分析的课堂效果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存在哪些不足、下一轮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以及有哪些地方是今后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继续采纳的等。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环节中的要点

(1)教师选择、设计、布置案例;学生查阅、准备案例。选择、设计案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第一环节,而且恰当的案例也是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要素。一是选择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选择恰当案例。同时,建议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应该尽量多的采用国内企业的案例,辅以少量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的案例。具体为:已出版的财务管理报刊、书籍和网络资源。一些出版的案例教材、报刊、杂志有时会提供比较完整的案例。此外,上市公司网站或财经网站则会提供更具有时效性的财务管理案例;来自企业的案例。教师还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或是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等企业中搜集财务管理案例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参与社会实践,将在企业中收集的实际财务资料,通过整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鼓励并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案例。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中存在的焦点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收集并编写案例。二是设计案例。选择好案例后,教师要针对课堂讨论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设计。包括:应向学生提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层层展开、这些问题和哪些财务管理理论联系、案例讨论预期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讨论等等。此外,还应充分预计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三是布置案例。在选择和设计好案例后,教师需要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把相应的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并明确告知学生案例分析的时间、要求、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要求和指导学生课后提前查阅和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

(二)丰富案例讨论形式、改进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形式不要总局限于某一种,教师应根据每次的案例内容适当调整。具体包括班级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同时也能大幅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背景陈述、小组讨论、案例点评等环节,教师都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图像、文字、表格、数据等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

(三)准确把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以上三个程序中,对于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相对来说,教师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些,是主体;而之后的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程序中,学生则是绝对的中心。在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准确把握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应该是学生参与主体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切不可过多提示,否则会干扰学生分析的思路,也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不宜过多地讲授,否则就落入了传统教学的“注入式”模式了。另一方面,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就是旁观者,而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讨论氛围;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其次,教师应把握住学生讨论的动向。当学生的讨论偏题时,教师要巧妙引导到被忽视的关键点;当讨论不够深入时要引导学生视线进人那些尚未深人的关键点;在学生提出棘手的问题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当讨论过于激烈导致讨论偏离一方时,教师要控制住局面,将讨论引向正确的方向;最后,教师还必须能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恰当、准确的点评和总结。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教师的点评尤其是要和之前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否则案例讨论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将来的财务工作实践中。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如果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评判学生成绩的做法并不科学,也不具有操作性。而如果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表现,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成绩评定,不仅可以大大激起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兴趣,也充分体现出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设计初衷。具体来说,如表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1)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取决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讨论表现和参与程度及其课后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

(2)在课堂讨论环节,分别赋予了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这主要是希望整个案例分析过程能实现全员参与,从而减少学生的“搭便车”行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想实现这个环节的预期效果,要求教师从最开始的课前准备工作就要有充分的考虑。如: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要综合搭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进行案例设计时,所设计的问题数量应该至少等于小组人数,每个学生都需要回答问题;或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

(3)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较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主观性强,对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

(4)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也很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课堂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案例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学生在报告中应提出并论证本人(或本小组)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总结案例分析讨论中的得失。此外,教师还应明确告知学生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的权重,尽量避免出现写分析报告就成了“放鸭子”,而交上来的报告也都是“拷贝版”。

参考文献:

第4篇:财务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一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凸显的特征

(一)课程内容综合,知识点繁多

财务管理课程以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以会计学为先行课,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性进行阐述,课程交叉性强,涉及面广,与金融学、经济法、税法、投资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1 ]。课程内容涉及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和分配四大财务活动,以及财务预算、控制、分析等财务环节,以及一些财务管理专题等,内容多而繁杂。各知识点较为松散,相应的决策、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相互之间缺乏内在递进逻辑关系。而学习在本课程之前,非财会专业学生一般仅接触了较为基础的会计学知识点。面对如此专业和繁杂的教学内容,学生其他相应基础相关课程学习较为粗浅,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往往不知如何适从,有着较大的学习恐惧心理。

(二)理论脱离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很多来自西方国家,但由于我国的财务管理环境和理念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别,以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为主的课程内容,脱离了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缺乏针对性[2]。并且,现有的众多财务管理教材基本上都围绕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活动、财务环节及财务专题展开,引用的案例都是一些国内外大型或经典公司案例,内容抽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离,导致学生对财务管理缺少感性直观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实践应用。

另外,本课程教学中涉及的大量公式及数学推导,知识抽象,不易理解掌握。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记住了公式,能够解题就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缺乏,融会贯通能力相对欠缺。

(三)课程认同模糊,学习兴趣不高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商科类学生的主要课程,不同专业对知识的需求有着不同的侧重。非财会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或者说对这门课的认识有误区,认为这门课程内容不是核心专业课,对自己“没用”,只是为了拿学分而“被迫”学习。而繁杂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产生较大偏离,以至更难获得学生的课程认同感。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大量公式和数据计算,导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把财务管理等同为“公式”和数学计算,内容枯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3]。

因此,基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背景,整合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与应用“模块化理论与实践”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二财务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目前,完整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一般包含三大部分内容:基础部分包括财务管理理论、货币时间价值及投资风险价值;核心部分包括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管理四大财务活动及财务分析;专题部分包括财务战略与预算、企业购并与剥离、财务重组与清算、跨国公司财务、企业价值评估等。这些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结合学生专业特性,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进行总体设计(见表1)。

(一)公共模块,整合相近知识点

如前所述,由于课程内容综合,知识点繁多且比较松散,需要对必学必教的知识点内容进行分类和整合。根据知识点的联系程度及实际教学总结,将财务管理经典内容分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财务分析”、“全面预算与控制”、“企业资本运作”及“营运资金管理与收益分配”四大公共学习模块。

模块一部分讲述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及财务分析。由于学生在前一个或两个学期刚学过基础会计课程,并且基础会计内容一般讲至会计报表的编制。在已有知识点基础上,选用与会计学联系相对较大的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知识点之间有着较好的前后承接关系。模块二则对财务管理中的预算和控制这两个重要财务环节进行模块化教学。模块三对企业资本运作中的筹资与投资两大财务活动进行整合教学。另外,“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这两大基本财务管理理念与投资、筹资联系和应用非常密切,所以将这两大观念穿插在这一模块中学习。模块四则对财务管理中的另两大财务活动———营运资本管理和利润分配进行模块教学。

(二)教学过程,侧重应用能力培养

在理论模块学习的基础上,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用与学生生活贴切的身边事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与应用,增强课程的现实性和生活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尽最大程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考核。

模块一中,在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部分,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出发,在收集并阅读报表的同时,辅以财务分析方法的理论讲解,注重实践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分小组对要求的材料进行财务分析,按照要求规范的文档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并按小组演示。

模块二中,在讲解预算理论与方法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财务预算,如请同学们选择学校周边的一家小店,估算其一个月、一年的收入,相应会有哪些成本费用等。

模块三与四部分,会围绕“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这根教学主线,结合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展开理论内容的讲授。学习货币时间价值时,对个人存款、房贷、保险金缴纳等进行测算。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与创意,尝试创新与创业,分组讨论成立一个心目中的公司需要多少的资金、从哪里筹资、如何投放和使用资金、投资的回收期、利润如何分配等,最终形成一个创业财务计划书。

另外,在教学整个过程中会利用网络上的免费模拟炒股平台,以团队竞赛的形式,要求每位同学参与到股票投资实务中,通过直观的实际投资来学习证券投资的价值估算等,思考自己是如何选择公司,对公司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如何理解与阅读等。

(三)专业模块,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按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四大公共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专设一个“财务管理与专业结合”的知识模块,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热情。在这一模块中,主要结合各非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将前面四个模块内容以大案例的形式予以总结,或考虑学生将来可能用到最直观的财务管理知识,补充前四个模块未涉及但对相应专业学生的知识完整性又非常必要的内容。例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增加“营销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模块,讲授营销人员必备的财务基本功,营销过程中的盈亏平衡分析、税收筹划等。

三考核方式调整与应用

为适应课程“模块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重于结果、应用性大于记忆性”的原则,对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在考核中充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最终成绩的评定按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理论和实践并行,将期末理论考核与平时实践考核分别定为50%与50%。其中,实践考核部分,按小组团队的“财务分析报告”和“创业财务计划书”分别占10%与20%,按个人的平时作业、模块测验及网络课堂参与度占10%,另外,课堂表现、出勤等占10%。

从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反馈来看,结合学生专业特性,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课程认同感有了明显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教学中也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是不可估量的,一个好的教学平台,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叶青.电子商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1(18):104.

第5篇:财务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财务管理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然而该课程当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更多地强调理论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所出入,因此,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

长期以来,财务管理的教学过程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按部就班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则只是被动地接受。虽然也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枯燥的教学模式难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形成教学互动,学生很难从教师的单边讲授中真正理解和消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精神,学生更多地依赖教师,学习潜能无法完全被调动,从而造成思维没有个性,动手能力弱,综合素质低,因此也就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初衷。

(二)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仍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性课时偏少,不太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实践教学基本上停留在授课时辅以例子以便说明所要阐述的观点。由于学生大都缺乏实训经验,很难从老师所讲的实例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足够的感性的认识,也就无法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有深刻的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另外,一些院校在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方面做了不少尝试,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师资水平整体不高,校外实训场地不稳定等原因,使得财务管理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非常抽象,其应用性也很强。而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单一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互动和反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机械地记忆,对被灌输的知识不能真正掌握并加以综合运用。另一方面,教学手段仍然局限于“粉笔+黑板”,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单调的教学手段信息量小,无法使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也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滞后严重束缚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四)师资水平整体不高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只有较高的学历,他们很少或基本没有在企业实践过。教学过程也是循规蹈矩,缺乏新意,由于缺乏实际经验,不能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致使教学缺乏趣味性,难以形成教学的互动,因此也就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根本特点。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革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要转变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课堂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分析能力。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同时授之以渔,让他们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与此相适应,在精炼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牢固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素质能力教育,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完善教学体系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很深同时实践性又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

1、调整理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财务管理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为了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应当以筹资、营运资金管理、投资、分资为主线来设置内容。将量本利分析等内容归入成本会计课程;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等内容归入管理会计课程。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部分是基础型理论,主要探讨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另一部分是应用型理论,主要是讲述具体的财务活动。这两部分内容多,知识面广,涵盖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各个方面,在有限的课时内不能做到逐一讲解,所以应该有重点地进行讲授。对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如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价值、财务杠杆、财务指标等应予以重点详细讲解,为学生学好财务管理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理论,如筹资管理、投资决策、融资决策、流动资产管理等,应根据课时安排,结合实践教学进行。

2、加强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应紧密围绕企业实际的财务运作。主要有两种形式,(1)校内实训,包括:①课堂实训,主要形式是案例分析和讨论;②模拟实验,运用手工实验、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验和沙盘综合实验来模拟企业财务预测和决策;③调查报告,学生选定一家上市公司,围绕其筹资、投资、资本营运、股利分配等财务活动展开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撰写报告;(2)校外实习,包括:①基地实习,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实习;②假期实习,学生利用寒暑假自行到相关企业实践,或者由教师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调查研究;③毕业实习,学生毕业前到实习单位参加财务管理各岗位的实务操作实习,把所学知识实践应用。

(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缺陷,教师已经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种尝试,例如比较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问题导入法等。其中,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以其实践性和交互性的优势,结合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成为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真正的案例教学不仅限于举例子、做习题,而是包含四个必不可少的步骤:(1)案例准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用合适的案例,并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同时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为课堂的案例分析做好准备工作;(2)案例讨论,探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辩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3)案例总结,在对案例进行完分析、讨论之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归纳总结。阐明该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讨论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4)撰写报告,在报告中对分析和讨论进行总结,包括学生自己的观点和形成观点的分析过程,以及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另外,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显著的,但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讲授教学,当然,讲授教学不是灌输式的,而应是启发式的。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基本理论时采用传统方法,而对于应用性强的知识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有机结合。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指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再现教学内容描绘的情景,使学生成为情景中的“当局者”,身临其境地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按照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将学生分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等机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演练。模拟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完成企业预算、投资决策和财务分析等财务活动。情景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对项目的实际操作,将理论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为培养有理论、有能力的新型财务人员提供了有效途径。

3、教学手段

财务管理课堂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它集文字、图像、视频与音频于一体,信息量大,可以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特别是对于案例教学,增加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但切忌仅在形式上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播放一遍,学生自始至终只是观看,没有互动,这样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也可以综合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等。另外,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开放电子课件,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和讨论。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建立网上答疑专区,建立更加广泛的互动式学习,实现教学的“立体化”。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

期末考试加平时作业评定课程成绩是目前财务管理课程考核的常用办法。这种方法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实践应用。科学的考核不仅注重理论和公式的记忆,更应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把平时综合能力评测和期末试卷成绩,按合理的分值比例计算后构成最后的课程成绩。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察,将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报告、社会实践等纳入考核范围,记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可灵活采用闭卷、开卷、半开半闭等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五)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作为教师本身,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跟踪学科的最新动态,最新成果。其次,要不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定期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和动态,以便把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传递给学生。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理财业务实践或兼职,积累实际经验,有助于课程教学,也利于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聘请从事多年会计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实务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使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设置、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有感性的认识,以便在学生毕业后就基本能顶岗工作。

综上,高职财务管理课程需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这样才能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业务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赵立韦.财务管理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北方经贸,2010,(5).

[2]王娟.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企业文化,2009,(32).

第6篇:财务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财会专业; 渗透; 财务管理; 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110- 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环境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企业经济与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中职学校是企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输送阵地,其输出的产品(即毕业生)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能否为企业争创效益,是检验一所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中职学校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否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能否在相应对口的就业岗位上体现其应有专业素质,是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

因此,对于开设有财务会计专业的中职学校来说,面对市场的选择与竞争,面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利益追求,学校应该把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融入到专业教学的整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盈亏分析能力、资金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主动顺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1 当前中职学校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基础差,学习效果不理想。众所周知,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没有社会实践活动背景。而财务管理课程基础理论概念性强,计算公式繁杂,是一门跨财务、管理、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要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中职学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所呈现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是比较突出的。

(2)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要求的特殊性。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用于指导各种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工作。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有必要运用先进的实践教学法来研究和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理财机会少,社会阅历短,没有社会实践(或企业实践)的经验,因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老师讲、学生记、做练习,加上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空洞、复杂、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此外,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教学,注重讲授课本内容而忽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注重单纯地完成教学计划而忽略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学生学习吃力,感觉乏味,想学但学不会,最后导致学生产生不愿学的心理。

(3) 教师对本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短短的2年时间,专业课程多,加上考评与相应的技能训练还要挤占时间,因此,认为只要能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此外,很多任课教师虽然知道财务管理是财会专业必设的专业课程,但认为中职生以后在工作中很难有机会从事财会工作,或只能是做出纳员和一些基本的会计工作,没有多少人能做财务主管等较高层次的岗位。在这样的意识引导下,部分教师认为财务管理课程的地位重要但教学次要,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该课程可有可无,因而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学一些基本内容,记几个简单的公式即可。凡此种种,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忽视了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渗透,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造成财会专业中职生对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的忽视和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的缺失,严重影响到学生业务处理能力、统一协作能力和识别风险的能力的提高,一旦出现新业务、新环境,则无所适从,不会处理。鉴于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渗透财务管理理念,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愿意接受财务管理知识,是当前教改中值得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2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要改变现状解决问题,就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在本门课程、相关的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的渗透教育。

2.1 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理念渗透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思想也将随之改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全新的思维创建和树立一系列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财务管理理念。

(1) 人本理财理念。人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发展成果的最终检验者。企业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都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该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管理原则。因此,教学中应该充分引入以人为本的理财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善财务管理过程和实现财务管理最终目标。

(2) 全面财务管理理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将会根据市场情况对企业内部的和其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资源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和严格控制,以保证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而管理人员所从事的预算和财务分析工作,将由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管理人员不再是客观地制造和反映信息,而是通过财务控制分析来参与企业的综合管理,并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使企业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学中应该充分引入全面财务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实情。

(3) 树立创新观念。“技术创新”在学术界使用多年以后,“创新”一词具有了特定的含义,即指对某些领域、行业的改进、拓展和革新。在新的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整个时代的灵魂,没有创新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它渗透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和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确立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思想,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能力。

2.2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财务管理理念的渗透

(1) 按实用够用原则精选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中职财务管理教学的特点,从宏观上讲是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和理念,从微观上讲该课程是培养学生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财务控制与分析等基本职业能力。因此,符合中职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是:① 财务管理基础; ② 筹集资金管理; ③ 营运资金管理; ④ 项目投资管理; ⑤ 收益分配管理; ⑥ 财务预算; ⑦ 财务控制; ⑧ 财务分析。

为了满足学生的认知和职业成长要求,以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为基础,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中心,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① 从财务角度出发,体现财务管理活动(资金的进入、运用、退出)的理念渗透,进行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项目投资管理、收益分配管理。② 从控制角度出发,“控制企业资金运动”体现财务管理环节,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理念的渗透,以及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理念渗透。③ 加强与战略管理联系,强调财务管理与企业长期利益和外部环境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处理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均衡,以及企业长期战略利益的预测、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利益影响的预测等知识在企业中实际的运用。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了怎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问题,并且决定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①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讲授式、启发式、探究式等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多媒体以生动的画面和逼真的声效,把枯燥、繁杂的内容转化为鲜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渗透效果。② 实施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引入日常生活或选择生动的企业生产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如讲到资金的时间价值时,举“个人按揭购买住房”之例,加深学生对时间价值概念的理解;讲财务杠杆正负效应时举“借鸡生蛋”之例;讲到营运资本管理时举沃尔玛的“天天低价”之例,对沃尔玛的短期融资进行策略分析。通过案例教学,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掌握从数据的收集,讨论整理分析到写出统计报告的全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专题研究等方法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③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中职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把合作企业建设成实践教学基地,以企业作为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或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事务,促进管理会计的运用。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授课、演讲,增强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更快适应环境的实务能力。

2.3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中职学校应有计划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方面有所作为,提高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综合素质。加大对教师理论水平和案例教学能力培训力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直接获取案例素材,充实案例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驾驭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使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评价,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同时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技能,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2.4 建立财务管理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师生通过财务管理软件的教学使用和相关课程的上机操作,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营运资金问题进行相关的财务处理、财务分析和案例分析模拟设计,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财务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诊断,找出问题和症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培养学生财务分析的能力、专业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5 在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中适当进行财务管理理念的渗透

(1) 在成本会计课程中,渗透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强化成本管理,以成本会计核算的数据,作为财务管理的依据,通过案例说明,降低成本,可提高利润,同时,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分析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以增强竞争力。

(2)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转向资源管理,相应的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资源管理提供分析与决策信息,会计软件也逐步从“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方向发展,这就是从单纯的凭证录入、记账及报表编制到多种业务共同处理,强化“资金流”的资金管理等诸多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关联性应用,融合了财务预算、财务分析、领导决策功能,实现了企业内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

(3) 在ERP沙盘模拟实训中,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考核等多个方面,让学员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财务管理决策能力。

总而言之,只有教师在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的教学,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才能把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满足企业需求的新型实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财务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课程表格、公式和模型等计算内容很多,这就导致很多老师采用“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授课。学生上课一味的记笔记,下课做习题,考试前背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导致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高职院校改革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必须将单纯的讲授法融入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特别是在实践经验上,这就要求高校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重视实践案例,将其融合到课程中去。据相关数据显示,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接受程度都有其独特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方法改革必须进行,以便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应分阶段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与分析。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选择那些典型性的案例,这样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讲解。将理论知识通过案例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加有兴趣。与此同时,通过案例也把学生带入到了实践现场,也可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重归理论的突破。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用理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研究理论,这就要求学生既懂理论又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实现理实一体。财务管理的案例选择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理论结合案例,以理论讲解为主,再辅之以案例讲解在学期初期,学生刚刚接触财务管理课程,而此时课程内容一般是“财务管理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在讲授时就可以以理论为主,例如,教材中对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介绍,学生区别起来比较有难度,教师就可以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在选择某公司的资料作为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案例为主,通过案例讲解理论在学期中期,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例如,在讲授“投资决策”时,就可以以案例教学为主,将投资决策的方法融入到案例中。首先,选择一家熟悉企业的投资案例,给出三个投资方案;其次,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选择其中最优的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阐明了理论知识,也把理论应用到了实践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运用财务分析方法。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

1.教师选择案例,并提前将素材以及分析要求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案例内容做好预习;2.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分析要求作出提示,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分析;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4.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讲述观点;5.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公布最后结果。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要素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选择适合学生的案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因素。案例选择的好,教师在分析案例时,才能绘声绘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选择案例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选择客观真实的案例。案例应该是针对实际问题整理形成的,是来源于实践的。当然,为了使案例更加的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在选择财务管理案例时,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虚拟情节,使案例更加生动。换句话说情节是没有发生的,但要符合实际情况并且通俗易懂,使学生听起来感兴趣,有声有色。只有这样的案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选择值得推敲的案例。在案例中应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是显而易见的,也可以是隐含的。即问题可以明确提出让学生思考,也可以隐藏在案例中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总之,这些问题应是有意识设置的,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持久记忆知识的能力。3.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财务管理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应该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而不是把所有问题都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才有利于深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选择具有时效性的案例。财务管理案例应注重客观现实,要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也不需要超前,这样的案例才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达到理想的效果。总言之,在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不单单是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改革强调采用案例教学法,但绝不是放弃其他方法,实际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之以兴趣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

参考文献:

第8篇:财务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各类企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与各方关系日趋复杂,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据前程无忧和ACCA联合开展的《经济危机下中国财会人才就业状况调查》的报告显示,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时候,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被雇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调整其财会管理队伍,加大财务管理对业务方向的干预和指导。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式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财务管理人才需求,高校必须搞好财务管理的教学改革,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

一、职业能力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职业能力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两个部分。职业专门能力,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关键能力,与纯粹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对于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促进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应用数学等专业知识,其专业技能一是职业技能,包括计算机水平、英语水平、相应的岗位技能资质水平等。二是管理技能,包括对人、财、物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技能。三是协调技能,学会与生产管理人员、销售管理员工以及企业其他各环节的配合技能。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职业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创新和周密的思维能力,三是工作能力,四是崇高的道德素质。鉴于以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考虑,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在培养目标定位、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充分体现财务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主要环节

贯彻“以经济发展为依托,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型高校人才培养思路,考虑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们将财务管理的教学沿着内容如何讲授---过程如何体现--形成何种变化这一主线总结为“六讲”“三式”和“四变”。“六讲”即课堂讲解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讲要点、讲疑点、讲思路、讲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弄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实行个别问题个别解决。“三式”即: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这样形成 “四变”,即变单项灌输为双项交流;变简单作业为复杂作业;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变重视记忆训练为原理应用。具体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环节包括:

1.教学主体设计

课堂教学中推进“双主体”模式,即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都处于主动地位,在课堂中经常角色转换,相互提问,相互沟通,互为朋友,互为师生,达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完美统一。

2.教学理念设计

紧紧围绕财务管理人才职业专门能力的培养要求,确立“重在实际运用、贵在能力素质”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通过介绍背景知识、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课堂师生互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设计

《财务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还要能够在企业实务工作中熟练加以运用。课程采取“分层模块化”的理论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本科生,在教学内容构建、教学重点布局方面加以重点区分。课程教学除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更强调其实际运用及财务管理前沿知识点,即要求学生掌握货币时间价值、风险衡量等基本原理后,按知识模块把握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分析等内容。课程讲授中注重先修课与后续课的衔接,尤其注意处理好与管理会计等课程的交叉重复内容的安排,将本量利分析等放在管理会计课程中进行讲授。

4.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课程紧紧围绕财务管理人才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针对学生毕业去向,或者考研,或者就业,注重在授课内容中增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中级会计资格考试或考研的内容,对教学内容加以扩充,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企业财务工作的基本素质,使学生达到会计师应具备的财务管理理论和业务水平,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打下扎实基础。

5.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调研、撰写财务管理方向的学生论文,开设财务管理实验。针对财务管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选财务管理实务案例,在课内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研讨。

6.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创新

课程教学中注重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同贯彻规范相结合,将课堂讲授与网络现代化电教媒体教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相结合。实行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适当运用主题演讲、辩论赛、小组调查和案例讨论式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教学中,为鼓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人风采的“我所理解的企业财务人”主题演讲教学实践环节。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作用,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达到交流思想、互通有无、师生共鸣、教学相长的目的,从而实现理论课教学的升华。结合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这个重点内容,以辩论赛形式组织讨论。讨论时,将学生分为正方(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反方(利润最大化),并选出学生评委,进行辩论赛。在讨论企业各种筹资方法的具体运用时,采取小组调查和上台演说的形式,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为若干小组,各组分别设调查分析者,报告撰写者,上台演说者,各组选出评委和教师一起评判各组的调查分析效果。课程教学每章都应设有导入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内容讲授,其间及时穿插相关案例,每个重点章结束后,由学生上台进行总结交流,再由教师加以补充修正,最后留出课后思考题。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又加强师生互动环节。课程考核方式应采用平时考勤、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了财务管理学习网站,多个教学平台的综合运用,提高了课堂信息量和教学效果。

三、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及其改进

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感受与反馈。为了解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好地深入开展财务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我们对08会计本科专业学生进行了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状况的凋查和分析,旨在得出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财务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本次调查时间是2010年5月18日,调查对象是08会计本1、2班学生,调查人数为90人。调查结果显示:

1.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很高

绝大多数学生对《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感兴趣,占91.14%,表明能否很好掌握某学科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60.76%的学生喜欢某门课最看重的是其可以学习很多知识,17.72%看重教师讲课生动,21.52%看重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个因素。学习这门课程8.74%的学生要求是对财务管理知识有一些基本了解,13.92%要求能理解掌握财务管理知识,有77.34%的学生要求是能运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企业实务问题。尤其现阶段对于考各种证书有70.89%认为很有必要。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普遍比较务实,注重自己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2.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状况较好

上课时,有80%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课,81.01%的学生会做笔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时,83.54%的学生会选择上网搜索或查找相关书籍或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加以解决。除了上课讲的内容外,有65.82%的学生会去自学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对日常学习有73.42%的学生有计划,对待考试有60%的学生认为是靠平时积累,有36.71%的学生属于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状况较好,从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不难看出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判。

3.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方法的评价尚可

有70.89%的学生对课程教学中引用的相关案例感兴趣,对课程中的小组调查作业和学生上台总结重点知识分别有59.49%和67.89%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增强自身能力,数据表明这些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以增强实施效果。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认为今后应继续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期末成绩由“一考独大”改为综合评定,平时成绩的比例适当加大,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避免考前突击应付了事。在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上,教师应针对财务管理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多样化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充分体现财务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孙德美.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OL].202.207.96.

9/open/jxyj/jxyj_6.htm

[3] 彭云. 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 [J]. 消费导刊,2007(8)

[4] 李.顺应财务管理发展趋势深化财务管理教学改革[J].科 技促进发展,2008(5)

本文是河北省高等学校2010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Z2010325。

作者简介:

第9篇:财务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SPOC;财务管理;混合式教学

随着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会计核算工作被人工智能手段所取代,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逐渐朝着价值创造的方向转变。其中财务管理课程作为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重要的人才培养职责。基于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本次研究也将重点探讨SPOC模式下的线上线下教育结合方案,一方面解决原有教育受到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问题,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SPOC模式下的教育过程设计优势

(一)满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在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当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并且认为当前的教育领域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方面也需要做出改革。教育信息化作为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开展混合式学习,能够响应教育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这本身是数字时代的学习需求。未来学生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单一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以让他们应对更加困难的情境,获取知识比掌握知识更加关键[1]。

(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通常情况下,传统的教育过程就是将学生按照年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后,对学生展开知识教育。但由于学生个体能力之间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快慢程度不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难针对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出内容调整。然而在线教育的深度发展使网络层面的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且易于获得,所以借助网络可以获得非常优质的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已经设置了相应的机房实验室或其他网络覆盖区域,这也给混合式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硬件基础。特别是对线上教学设计而言,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大纲安排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完成师生之间的交互,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创新能力和协作意识的培养,能够在以后面临类似的情境时完成知识迁移,对于专项能力的培养意义突出。

二、SPOC混合教学模式框架

(一)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是混合教学框架设计的基础组成部分,学习者需要综合考虑并分析此类问题,才能主动整理资料,最终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此外需注意的是,问题情景本身处于开放状态,没有标准答案要求学习者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对策。前期问题设计时,问题内容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能力,同时要具备吸引力,保障学习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问题的解决环节中,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资源完成翻转课堂设计,从单一的课中教学转变为多层次教学环节的有序衔接。在预习阶段的问题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测试结果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作出评估,找出学生出现的普遍和共性问题,从而在线下授课环节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协作探究活动。财务管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问题情境本身非常开放,为了完成专业知识的迁移和提取,教师需要引导每一名学生将自己带入问题中,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水平,通过问题引出相应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在每一个问题正式实施之前,应该对问题的结果做出预评估,分析此类问题产生的不同可能性,以便于在线下翻转时准备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2]。当然,学生本质上是问题设计的主角,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要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参考依据,以引导性的方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将问题进行逻辑化设计,必要时可以用思维导图或鱼骨图等对问题作出加工。

(二)教学活动实施

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情境设计和前期教学内容的重点分析,这项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后期学习推进的基本组成部分,因为任何的前期分析都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完成意义建构,达到相应的教学预期目标。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财务管理中的很多内容都涉及非常专业的知识。所以,学习内容的分析应该包括这些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注重实践性要求,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无论是通过线上平台还是线下翻转教学,都需要以资源作为主要的应用目标。具体来看,呈现出问题情景并理解分析问题之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信息,从网络或教材内寻找问题解决的初步方案。线上与线下的交流过程可以通过各类教学平台、QQ、微信等多渠道完成翻转,确定最佳方案,教师通过系统讲解之后,过渡到课后提升阶段,让学生展开经验分享,从拓展训练和环节形成反思和批判的成果,最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这表明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对事件的本质有透彻的认知并且深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问题[3]。例如,在涉及某些投资问题的计算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既定的数据信息让学生计算出现金流量、比例等关键参数,结合教材内的专业信息来收集资源解决问题。如果现有的资源不足以支持解决问题,则让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自主收集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共享到交互平台上。线下翻转阶段则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将成果进行展示,而教师在对成果展开评价之后,可以确定学生有哪些问题没有考虑在内。教师在整个作用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并且避免学生偏离学习主题才能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帮助。课后提升阶段,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交互工具和教师交流和沟通,完成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整个评价阶段,以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为基本方案,一方面对成果进行概括和汇报,另一方面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解决能力[4]。

(三)多层次交互设计

多层次交互设计的核心在于交流过程,既可以通过微信群或QQ群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又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和面对面沟通来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两种教学方式各有优势,并且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念下,可以完成交流体系的协同运作。例如在线上学习阶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与教师完成内容的审核与评估,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准确把握后做出正确引导。而线下学习阶段教师可充分扮演答疑者的角色,针对学生在线上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和解惑。

三、基于SPOC的财务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

财务管理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都是在课堂内部完成的,无论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是原有的课堂提问,都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或是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SPOC模式下,教学的课前设计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将需要学习的内容视频或其他参考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或是制作成为微课,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章节与知识点的学习方法,帮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之前就能了解到具体的学习思路,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提升课前预习阶段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到项目净现值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微课视频,把有关净现值的计算和净现值的应用两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展示出来,从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教师也可以同时课程大纲,让每一名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以及预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前学习测试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习平台的支持下,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答题方面的正确率,教师也可以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动态信息,按照教学进度组织线下教学活动,最后完成实时引导和总结归纳,作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5]。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可以将集中出现的问题统一提交。例如,在净现值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常见问题是净现值和折现率的关系理解不清,很多情况下都无法准确理解内含报酬率的概念,从而在相关问题的分析中忽视了净现值。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对净现值公式的计算方法并不熟练,所以教师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之后,还可以针对学生产生的共性问题,在线下交流阶段对净现值计算公式进行巩固。教师可以以企业的经营为例,从现金流量的比例中加入流动资金或固定资产等参数,锻炼学生的净现值计算方法,巩固教学重难点。这样一来就完成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配合,无论学生通过前期自主学习还是小组合作,都可以获得学习层面的正向体验,在后续的学习阶段,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其中。

(二)课中阶段的综合设计

课中阶段的综合设计环节要明确的要点是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配合,这样才能确定教学任务,完成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可充分发挥思维引导的作用,对每个章节的琐碎知识点进行梳理之后再完成内容串联,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更加完整的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与情境创设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划分,通过小组合作演绎企业筹措资金的情境,针对不同的投资方案确定优劣程度,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又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估算项目运作时的现金流量,包括建设期间、营业期间和终结期间不同阶段的现金流量,最后得出正确的净现值等。诸如此类的案例内容分析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前一个案例的设计要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资金筹措阶段的注意事项,避免投资风险;而后一个案例的目的则在于准确掌握投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判断投资方案是否可行[6]。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可以相应的教学任务,例如根据企业的流动资金比例确定企业潜在的筹措资金需求并根据每年的营业现金流量来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需注意的是,如果现金流量计算错误,会直接导致整个案例计算出现问题,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预留讨论和分析的时间。将计算的过程一一展示出来之后,将成果上传,最后依据网络平台对学生的计算方法作出评定。每一名学生在达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课后阶段的针对性练习

课后阶段的针对性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提升已经学过的知识,因为财务管理涉及的知识点大多都是生活中的案例和情景,所以教师在线上课堂中的教育内容应该通过线下阶段进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现实企业在发展阶段,往往会面临不同类型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些财务案例产生的前提条件和现实背景,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企业在综合业务的处理方面应如何作出改进,利用SPOC平台为学生建立财务管理的专业数据库或习题库,根据不同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及不同的考核内容对学生展开系统训练。另外,还可以针对不同板块设置讨论区域和沟通区域,帮助学生获取更高层次的知识点,这对后续的内容掌握乃至职业资格考试等都非常重要[7]。在考核环节设计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以及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成果完成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结果。财务管理课程本身具有非常突出的实践性,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评估时可以以线上作业的准确率等作为参考依据,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而真实。

四、结语

基于SPOC的财务管理课程混合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帮助每一名学生建立有序的教学计划,同时在问题设计实施、前期教学活动开展和交互方式的选择上更加科学和合理。无论是线上学习阶段、课内翻转阶段,还是课后提升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应该根据教学要求设立阶段性的学纲,从而进一步发挥SPOC模式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萍香,连德亮.基于MOOC+SPOC的财务管理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6(3):5.

[2]熊莉,戴维,马少晔.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的学情调查与课程设计: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2):4.

[3]朱忆琳,汪祥耀.SPOC视阈下会计双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为例[J].财会通讯:上,2019(12):4.

[4]由晓霞.基于MOOC+SPOC环境下管理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35):2.

[5]杜改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公共基础类课程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甘肃科技,2019,35(2):3.

[6]包晓岚,吴伟荣.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J].中国农业会计,2020(7):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