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初春的优美句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诗词鉴赏应对策略
诗词鉴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高考语文试题的必考内容之一,但是在教学活动和试题解答过程中,师生都感到棘手。特别是对平时检测和高考考试题,有些学生往往感到茫然,难以应对,甚至放弃。那么如何有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笔者就高考诗词鉴赏题的应对策略简述拙见。
一、诗词鉴赏试题的考查内容
诗词鉴赏试题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多种多样,前几年主要是以填空和判断为主,诸如填诗词中的“思想感情”、“诗词主旨”、“描写角度”、“诗眼”、“表现手法”或对名句名联思想意境、内容及情感的判断等。这样的试题,学生在阅读理解时的随意性、巧合性机率较大,不能真正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更不能体现学生的评价表达能力。这几年对这类试题的改革,虽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随意性,但对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却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虽然考查内容较多,但考试时只有两小道题,且分值仅为8分,占全卷的5.3,占基础知识的8.8。所以许多学生宁肯在选择题和作文上下功夫,也不愿在这类题上费时间,细钻研,而丢失分数。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自如地应对这类试题呢?
二、解题的步骤及方法
诗歌鉴赏题不是简单地一问一答式,而是文学知识、文化常识、审美能力、联想想象、语言表述等诸多方面的文字再现,往往审题、思考、信息梳理、整合的时间要大于文字写作。思维和作答时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一)读懂题目
题目是一首诗词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对内容有统摄对理解有引导作用,特别是某个动词尤为重要,如“春夜喜雨”中的“喜”、“望天门山”中的“望”等。而词曲的标题,由词牌和题目两部分组成,这就要只顾题目,不管词牌,因为词牌只限定了字数和平仄、押韵,对内容没有多大限制。有的只有词牌没有题目,就应把第一句作为题目,往往第一句则能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荡开一笔,引出全词的所述对象或所咏之物。
(二)了解作者生平际遇和艺术风格
“不平则鸣”是古代作家创作共同特征。凡是那些仕途坎坷、命运多舛、四处漂泊、羁旅不定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往往多人生慷慨悲凉,有个性桀骜不训,忧苍生生活艰辛,喜受宠春风得意.。因而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创作内容。特别是对唐宋一些大作家的人生沉浮应有了解和掌握,这样更可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另外作者的艺术风格也有必要了解,如李白的“飘逸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陶渊明的“淡泊闲适”、苏轼的“雄浑失意”等。但并不是所有作家只拘泥于一种风格,也有其不同的一面,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豪放派风格。
(三)初步了解诗词的表层意思
“文贵在含蓄”,特别是古词以意境取胜,作者常常把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情蕴藏于所描写的景物当中,通过这些景物“意象”的连缀组合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言在此而意于彼。阅读鉴赏时只有把这些组合的意象加以适当的联想想象,设想诗人当时的处境心情,才能感悟他的思想情感。如贺知章的《咏柳》诗,作者通过柳树的神态、颜色、枝条、叶子、春风等一些意象描绘了初春风拂柳枝飘,叶绿风宜人的美景,但实际上是作者对春风到来的欣喜,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也可能是对一位如花似玉、楚楚动人的姑娘的描摹,是对自己春风得意狂喜心态的写照。
(四)通过诗词中议论及点明主旨的句子深刻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
从古诗词曲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常在诗中最后的议论句中,而这议论句即是文章主旨及中心思想所在。而前面的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句则为文尾的中心起蓄势张本或衬托、铺垫作用。或渲染一种气氛,或描绘一种画面,都是为后面的主旨服务。中国古典诗词不同于外国诗歌,情感不外露,个性不张扬,讲究外舒而内敛,形神兼备,舒放得体,放得开而收得拢,常用比兴、双关、借代、衬托等表现手法,注重语言的简洁、凝练、集中,音韵的错落有致,和谐优美,因而在阅读鉴赏时学生应默声诵读,舒畅思维,抓住重点句子反复体味诗词主旨思想。
(五)找出文中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句子,分析情感所在、中心所指
诗词鉴赏题中诗歌多为律诗绝句,而律诗共四联八句,前四句以写景、叙事开始,后四句以抒情、议论结尾;绝句多以前两句写景、叙事见长,后两句以抒情寓理揭示中心、张显情感。只要能掌握这个规律,那么对诗的情感、中心的理解就可迎刃而解。
词的考查主要是小令和中调,长调由于内容庞杂,理解偏难,故很少出题,对词的理解,特别是在其组成上也同诗歌一样,上阙写景状物,下阙抒情议论,如的《沁园春・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更非做几道题便能学好,必须加强平时的阅读、思考、练笔,而诗词鉴赏尤为突出,因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多积累,体会诗词的优美意境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儿时开始背诵到高中对诗词的阅读分析评价,这不仅是知识量的积累,也是质的飞跃。但学生不注意积累,熟读后便忘记,更不能体会诗词中的优美意境,所以积累、总结、回味是非常必要的。
(二)多思考,领悟词语的准确运用
诗词是中国文学一朵鲜艳奇葩,是一颗璀璨明珠,以意境优美,语言精练、用词准确,内容集中而为人所喜爱,尤以古人炼字故事吸引一代又一代人,而用词的准确则能表现写作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文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时要多思考、领悟古诗用字的准确、意境的优美,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修养,为学习、应试打下基础。
(三)多阅读,了解作者际遇、风格
凡是传世之作的作者,大都遭遇坎坷,阅历丰富,而他们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对今天的人们都有一定的影响,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激发、激励、启迪后人。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3、通过朗读和感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春光。
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村居》是一幅描绘春天里孩子们在芳草地上放风筝的美景图。前两行描写了早春二月,小草长出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是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诗人妙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行写的是孩子们放学回来,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那一只只五彩斑斓的风筝翩翩起舞于蓝天白云之间。是啊,被严冬抑郁了很久的儿童们,在这风和日丽的初春时节,怎不纷纷跑到户外,去放飞自己愉快的心情。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取的人和事,都在为美好的春光平添几分生机和希望。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同时,也映衬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使整首诗意境悠远,富有情趣,令人陶醉。教学时,应重点抓住诗中词句,引导品读,由此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诗人歌颂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读好韵脚:“天、烟、鸢”,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春天在哪里》音频、放风筝录像、有关风筝和诗人的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意境引入,感受春天美
1、播放配乐CAI课件,师生感受春天的美。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象以及自己的感受。
3、说说:在这美丽、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做什么?
4、所老师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做什么。
5、简介作者和风筝。
6、描绘情境,导入新课: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炊烟袅袅。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7、板书课题,读课题;学认“村居”两个字,可引导学生口头拆字组词;理解题目意思。
(设计意图:优美的画面,悠扬的乐声,动情的语言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奇妙无比的想象空间,想象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营造一种“课伊始,情已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基础。)
二、品析诗句。感悟语境美
(一)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流畅;把不懂的字词勾出来。(注意“莺、拂、堤、柳、醉、趁”等字的读音。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2、学生边看课文中的插图边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3、同桌交流,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4、自由读,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草儿萌芽,柳枝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诗中哪几句写了这优美的画面?
6、轻声朗读诗歌,想一想,这么美的诗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在四人小组中轮读,读出诗的美。读后交流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读。
7、指名学生和着配乐朗读这首诗。(提醒读出韵律,读出感隋。)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朗读,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在想象中再现熟悉的生活,这有利于学生把握诗的整体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联系已知,体味诗境。
1、cAI课件显示: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快乐地唱着歌,河堤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轻柔地摇曳,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
2、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儿童的表情、神态、动作,体会他们的快乐。)
3、诗中是怎样写的,该怎么读?(教师引导学生用轻缓的语气读。)
4、联系生活回答:你见过的风景有哪些?你放过风筝吗?画面中的儿童心情怎样?你从诗中哪个词看出?(重点引导理解“忙趁”。)
5、如果你就是图中那几个刚放学归来的小孩中的一个,你会怎么想?请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设计意图:经典古诗均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课件给学生提供动画,把内容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如身临其境,获得真切感受,这就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自读自悟和视、听、读、讲、思、议有机组合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三、拓展延伸,追寻春天美
(一)交流欣赏。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赞美春天的古诗,师生共同欣赏、评价。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2、集体(或小组,或自由组合)配乐吟诵。
3、个人自由背诵。
(二)拓展生活画面。
1、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作画。
2、把对诗感悟到的画面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一般在鉴赏诗歌时 ,就表达方式而言,掌握描写和抒情,你就能够把握诗歌的命脉,你就能从表达方式这一角度去鉴赏诗歌。
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常见的描写方式或描写角度有:
①正面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面对人物、景物进行描述。
侧面描写,就是不从正面,间接地去描写人物、景物。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
《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②虚实结合
实写,是写眼前的实景,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写,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如: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景象。 “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3)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通过 “行人”设想他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形,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③白描与工笔(细描)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粗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现常用于写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例如: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 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
工笔,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在写作上常常称作细描。
就是精雕细刻的描写。描写人物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格、性格的特点。
④细节描写 :必须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例如: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又如: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处细节描写。
⑤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例如:
王维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月出……时鸣”句以动衬静,突出了春天月夜空旷寂静的清幽明净的优美境界。再如:张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动中见静美的动静结合的手法。
辛弃疾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别枝:另一枝;社林:庙周围的树木)
此诗首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
王维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此诗中“莺啼山客犹眠”一句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⑥点面结合 :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⑦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沁园春・长沙》中,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橘子洲头”,描写景物的角度是多样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视。
⑧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多角度描摹。(绘形、绘声、绘色)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壮丽景色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从视觉、听觉角度来绘形、绘声、绘色。
二、抒情:
抒情是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抒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借助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四行的小诗,直抒胸臆,情感思想一览无余――饱含了一个赤子无限深沉的悲伤和期望。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诗人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引发了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再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含蓄。(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⑴借景抒情:
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如:[双调]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诗人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
②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衬乐情。
如:许浑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的离愁别恨。
⑵托物言志:
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将思想感情隐含在具体的外物之中。
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将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它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通过塑造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达到抒发某种感情的目的。
例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是诗人少年时所作,借助咏石灰(的形成过程)的内在本质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向,“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诗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写照。
蝉
虞世南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紫藤花的花瓣顶端是紫色的,越往下越淡,到了底部,就成了乳白色,像牛奶一样;花冠是蝶形的,像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每年花谢的时候,成群落下的紫藤花飞舞着,像一群群蝴蝶仙子在赶来聚会一样热闹,又像在下一场纷纷扰扰的花瓣雨。
2、紫藤花,又叫藤萝,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条紫色的大瀑布,紫藤花是一种喜欢缠绕在树上的藤蔓,一离开树,就会像鱼儿离开水一样不能生存。紫藤花会缠满每一根树枝,经过时间的洗礼,藤上会长出一串串葡萄一般的紫藤花,并且向下生长,每当春天来临时,紫藤花就像一串串紫色的珠帘一般,挂在树上,如同倒挂着的风信子。
3、紫藤花也像魔术师,一会儿变蛟龙翻腾,一会儿风铃叮叮,又一会儿葡萄紫了,多么爱耍把戏啊!之所以紫藤花美,许多蝴蝶暮名而来,这儿飞飞,那儿跳跳,采着花线多开心!夏日阳光炎炎,挨挨挤挤的叶子在架子上遮住了阳光,老人在紫藤花下打牌,搓麻将,青年人在自我训练,儿童则在花下戏耍。紫藤花的叶子交错着,像一条盘龙,多么有趣啊!
4、沐着弥漫花香的醉人春风,迎着冉冉升起的金色太阳。我打紫藤萝下走过,花的嫁衣。紫藤萝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如果有人把她的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5、紫藤花除了这梦境的颜色,还有淡淡的芳香,紫色的芳香从我的每个毛孔渗入,进入每个细胞,我的心房仿佛也轻轻笼罩上一层即喜悦又忧郁的情调。
6、紫藤萝开紫藤花,微风挟着春意,卷地而来……错杂的藤蔓带着深沉,交织在白色的墙架上,错落有致。纠缠的枯枝上吐露出新绿的嫩蕾,生命最基本的底色――绿色――为春天启程。那朵早熟的紫藤花儿真小啊,绽放在同样小小的枝蔓上,被一丝细如纤发的须条牵系在裸露的空中,好像随时都可能被一阵风刮跑……藤蔓间那零星点缀着的紫色小花犹如慵懒的女子沉睡在清晨最美的朝阳中。
7、“紫藤花,深情把心事缠绕。当我明了回忆的美貌,让我用装满誓言的音调,唱出青春的记号。”生命,贵在一直保持着朝气。即使白发苍苍又如何,心,也依旧年轻而充满活力。身体里充斥着不灭的生机,掌心里握着不忘的勇气,步伐里带着永不言弃坚持到底的毅力。迷雾重重,终会消散;路途茫茫,只是短暂。我们正年少,应该以如同紫藤花般充满朝气的姿态,风雨无畏,勇往直前。
8、紫藤长满了如翡翠一般的绿叶。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都给遮得严严实实得。只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到了金秋时节,紫藤叶黄了,叶子纷纷扬扬地落下了,就像一条金毯子。
9、紫藤花使劲地散发着身上的香味,让过路的人们驻足观看。紫藤花的表面非常光滑,像是一个美味无比的水蜜桃,像是小妹妹细腻柔滑的脸蛋,还像是一个好玩的小皮球。
10、紫藤花好像在门外等候多时了,现在一嘟噜一嘟噜地全涌进来。上层的花开满了,下面又含苞欲放。一丛是紫色的,深深浅浅的紫;一丛是白的,象牙色的白……满眼都是,比叶子多。略远处看它们又似乎是一盏盏开不败的小灯笼,垂在半空。可爱得让人忍不住要去亲近它,抚摩它。
11、仔细看紫藤花,一朵就像一只孔雀,后面是一片小小的花瓣,这花瓣有一点淡紫色,由内而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紫色,前面是一个小小的花苞,就像是孔雀的身体,一阵风吹来,一串串珠帘一般的紫藤花,就会像风铃一般左右摆动,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彼此触碰发出的清脆声响,就像小溪流水般令人心旷神怡,又像两块玻璃互相敲击时的清脆。
12、那朵早熟的紫藤花儿真小啊,绽放在同样小小的枝蔓上,被一丝细如纤发的须条牵系在裸露的空中,好像随时都可能被一阵风刮跑……藤蔓间那零星点缀着的紫色小花犹如慵懒的女子沉睡在清晨最美的朝阳中。
13、紫藤花外形极像杨槐花,一串花大约有二三十朵小花,每朵小花不过一厘米左右,褐中带紫的花萼罩着一朵小花,花瓣成心形共三瓣,最外一瓣为浅紫色,第二瓣和第三瓣为纯正的紫色,一二瓣花相拥着半抱住反方向的最里层花瓣,最里层花瓣包着弯曲着头的花蕊,郁郁的花香从花蕊中飘散开来,引来无数蜜蜂嗡嗡。
14、紫藤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除了花香和美味,还有那淡淡的紫色。它,如云蒸霞蔚,笼罩着我的心湖,滋生美妙的感触,以及对淡紫色无尽的想望;它,如琴音铮韵,弹奏出汩汩流淌的山泉溪流。长大后,我虽然离开了故土,离开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可是那关于紫藤花的记忆却愈来愈深入我的脑髓。我对紫藤花的眷恋在每年的花季里释放。我,所到之处,只要是有花开的地方,总是忍不住搜寻紫藤花的踪迹。它是我的想望,是我的童年记忆。
15、紫藤花的最大特色便是她那高贵典雅,华而不俗的紫色。中国的皇帝崇拜明黄色,()那是皇家之色,而欧洲的宫廷则崇尚紫色,紫色包含了激情的红色和沉静的蓝色,它秉承了红的激越与蓝的平静,并演绎出一种高贵与神秘。放眼望去,紫藤花开正盛,一片明亮的紫色靓丽而不妖冶,欢快而又含蓄,与之相比,旁边大花盆中盛开的红色杜鹃,显得娇丽而媚俗,衬出一股子小家子气,远不及紫藤花儿的高贵与大方。
16、紫藤花,是的,是紫藤花,是SHE歌喉下忧伤的紫藤花;是宗璞笔下辉煌的紫藤花;是我梦中水晶般梦幻的紫藤花。
17、紫藤的茎弯弯曲曲,像蛇一样绕着柱子往上爬,盖满了紫藤花架。初春时节,紫藤抽出了新枝,长出了毛茸茸的新叶,好像一条条可爱的绿色毛毛虫。后来,叶子越长越大,青翠欲滴,把花架遮得严严实实,仿佛为我们撑起一把绿色的大伞。
18、“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这首赞扬紫藤的诗是多么优美,也只有那么美丽的紫藤才配的上那样优美的诗句。也就在这时,校园的紫藤花也开了。远远望去,紫藤架上一片淡紫色。再近些看,那一簇簇紫藤花好像一串串葡萄挂在架上。如果近距离欣赏紫藤,它就更美了。
春暖花开
[chūn nuǎn huā kāi]
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春*满园
[chūn sè mǎn yuán]
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 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草长莺飞
[cǎo zhǎng yīng fēi]
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百花争艳
[bǎi huā zhēng yàn]
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柳暗花明
[liǔ àn huā míng]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鸟语花香
[niǎo yǔ huā xiāng]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春意盎然
[chūn yì àng rán]
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 春天的意味正浓。
生机勃勃
[shēng jī bó bó]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春回大地
[chūn huí dà dì]
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 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春*撩人
[chūn sè liáo rén]
撩:撩拔,、招惹。 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春意阑珊
[chūn yì lán shān]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杏雨梨云
[xìng yǔ lí yún]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莺歌燕舞
[yīng gē yàn wǔ]
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花红柳绿
[huā hóng liǔ lǜ]
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红情绿意
[hóng qíng lǜ yì]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春山如笑
[chūn shān rú xiào]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春光漏泄
[chūn guāng lòu xiè]
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欣欣向荣
[xīn xīn xiàng róng]
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双柑斗酒
[shuāng gān dǒu jiǔ]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万紫千红
[wàn zǐ qiān hóng]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桃李争妍
[táo lǐ zhēng yán]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 形容春光艳丽。
百花齐放
[bǎi huā qí fàng]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李白桃红
[lǐ bái táo hóng]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姹紫嫣红
[chà zǐ yān hóng]
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花明柳媚
[huā míng liǔ mèi]
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绿肥红瘦
[lǜ féi hóng shòu]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 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柳亸莺娇
[liǔ duǒ yīng jiāo]
柳丝垂,莺声娇。 形容春景之美。
雨丝风片
[yǔ sī fēng piàn]
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柳莺花燕
[liǔ yīng huā yàn]
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春寒料峭
[chūn hán liào qiào]
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春深似海
[chūn shēn sì hǎi]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扩展阅读:描写春天的句子
1、春天的美在于它的百花怒放、国色天香、雍容典雅、娇俏玲珑、馨香可人……,那万紫千红为东风而争妍的画面所展现的,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
2、春风扑面而来,使我想起了“一年之季在于春”春给人带来了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人生目标……
3、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4、春雨,滴在柳树上,柳树抽出了翠绿欲滴的新枝;春雨,滴在花蕾上,花蕾绽放出最美丽的花瓣;春雨,滴在泥土上,泥土里长出了一碧千里的草。
5、活泼的小燕子来往穿梭,空中不时传来它们叽叽喳喳的欢叫声。美丽的蝴蝶扇动着五彩斑斓的翅膀在花丛里翩翩起舞。一群群小蜜蜂在辛勤地为人类酿造甜甜的蜂蜜……,这燕子,这蝴蝶,这蜜蜂给美丽的春天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6、近看垂柳,它的主干有一些凹凸不平,斑斑点点,真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过去的岁月里,它们经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尽管它们伤痕累累,但是它们不屈向上,顽强的生长着。让我感受到了不仅仅只有人有生命,世间的植物也都同样有生命。
7、春天来了,小草儿出来散步了,花儿出来看风景了,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溪叮叮当当的弹奏起来。
8、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烝红出小桃。娉婷的柳条率先舞摆着婀娜的身姿,含烟吐翠,拂地摇风,宛若一展歌喉的飘飘仙子,衣袂临风,长袖飘举,将一揽春意和着曼妙的乐曲,学舞枝翻,呈妆叶展。
9、春天,又迈着她轻轻的脚步来了,来到了人们的身边,她带给了人们美好的希望,她把春天,又迈着她轻轻的脚步来了,来到温暖传递给了我们每一个人。
10、春水涨了,在山间轻歌曼舞、浅斟低唱;枝头青了,让那春天的意气四处飞扬。柳笛儿很嫩,很悠扬;牧鞭很柔,脆生生地响。谁家的少年,在煦暖的太阳下捧一卷书,诵读着春天的华章!
11、下雨了,地面上的雨水洒向了河里,雨水打在河面上泛起了一圈圈涟漪,大树吮吸着雨中的营养,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花瓣上留下来,农民伯伯连忙在地上播种,田地经过雨水的灌溉后,长出了小花,小草儿,稻谷也长好了,春雨淅沥沥给大地带来了喜悦。
12、有的小草儿浑身都是淡绿色的,有的小草儿嘴角上带有嫩嫩的黄色。春姑娘呼的一吹,这片草地把大地母亲染绿了,铺盖在大地母亲身上,这是小草儿给大地母亲一件漂亮的绿纱衣,可爱极了。
13、春天在哪里?风儿告诉我:春天在温暖的春风里。春风像一支看不见的彩笔,把一树树的桃花装扮得像女孩粉红的脸庞;把一棵棵柳树描绘得像翠绿色的丝带;把数不清的梨花漂染得像雪花一样洁白;把整个原野点缀的这样绚烂、这样美丽。处处带着春的味道,春的风格。
14、听!春天不就是一首歌吗?她正撩动着我们弹跳的心弦呢!瞧!春天不就是一本书吗?她正引动着我们颤动的手指呢!看!春天不就是一幅画吗?她正牵动着我们迷离的目光呢!闻!春天不就是一杯茶吗?她正勾动我们顾盼的鼻子呢!那么,便让我们的心神追随在春天谱写的篇章中吧!
15、在春阳无私的照耀下,它们一截截长高,一天天壮大,直让整个地球都披上锦绣的春装,充满盎然的生机。
16、春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春雨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弦上跳动的音符,走出优美的旋律。
17、一场春雨过后,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树儿更有精神了。咦,那花上的蓝天是什么?那草上的白云是什么?哦,那是春天留下的礼物露珠——春天里的镜子。从镜子里,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看到了红红的花,看到了绿绿的草,看到了整个美丽的新世界,还有那一群欢快的人们。
18、春天随着春风踏着优美的舞步与大地擦肩而过,就在这刹那间,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变得姹紫嫣红。喷泉吐出了一朵又一朵美妙的水花,蒙蒙的绿荫间一团团粉色在轻轻的摇曳。
19、春天,它就好象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拿着一只彩色的神笔,到处欢快地画着。画出了一幅幅幸福美好的生活画面,画出了人生的美好梦想和前景。画出了你的追求和理想……
20、冬天如果是毁灭者,那麽春天就是创造出万物的人,它赋予了万物新的生命,而拥有新生命的事物,会让世界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1、今年的初春,来的比平时更晚些,直到几天前才有了一丝春意,柳树上刚刚才展开带绿色的嫩芽,而松柏仍然精神抖擞地矗立着。各种鸟儿在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为春天唱着赞歌,到处生机盎然,春天是绿色的、多彩的。
2、春天笑容是不同的,红灿灿的是太阳,嫩绿的是树梢,湛蓝的是天空,娇黄的是迎春花……怪不得画家喜欢绘画春天,诗人喜欢吟诵春天,因为,春天的色彩是五彩缤纷的,是美的融合。但是我很奇怪,为什么春天里美丽的色彩会不谋二而合。
3、我喜欢在春季欣赏大自然,因为这时,举目望去,都已是绿荫荫的一大片,有翠绿色,墨绿色,黑绿色,茶绿色……绿的山,绿的水,不得不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4、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大地万物复苏,乌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气。
5、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者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6、春天是绿的世界,田野是绿的,枝头是绿的,小湖是绿的;春天还是花的海洋花儿们在春天的召唤下像比赛似的竞相开放,把大地点缀的五彩缤纷。田野里,白色的梨花、粉红的桃花还有油菜花都散发出一阵阵浓郁的香味,花香随着春风荡漾招来一群小蜜蜂,它们不停地围着花打转转;田野上、山坡上、草地上不论在哪里到处都显得生机勃勃,到处都充满了春的气息。
7、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春天过去了又进入了夏季,此时此刻,我还在回味着春天的味道。今年的清明节那天阳光格外明媚,天空格外清朗,风儿格外柔和,花儿格外艳丽。我们和侄女艳艳来到了鄱阳湖踏青赏景!远离喧嚣的城市,享受自然,感受田间的恬静与悠然,感受春天。
8、吹拂过绿叶的风,变的格外温柔,太阳也变得暖洋洋的,绿叶们则托出了一个个娇嫩浴滴的花骨朵。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着,害羞地露出了笑脸。
9、春天来临,小河两岸的野花、小草、杨柳,在小河的轻抚中,柔弄着黄眉绿眼,舒展着轻软的胳膊。当晨雾消失,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阳光洒在河面上,露出一大片红色,多么像美丽少女脸上的红晕。渐渐的,河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微风吹拂,顿时,金光被扯成无数块碎片,在河面上飘荡着……再看看河中密密麻麻的小鱼儿,嬉戏的鸭子,还有岸边漂浮的像小铜钱般大小的浮萍,这一切的一切使小河春意浓浓,生机勃勃。
10、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一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11、春天,我发现在地下睡了一冬的动物也苏醒了,它们探头探脑的把头伸出洞外或地面,先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然后就移动着它们的身躯出来寻觅食物;各种候鸟也陆续飞回。不久,山木里、田野里、小道上、河岸边……到处都是百鸟争鸣,鸟语花香,彩蝶纷飞,各种花儿争奇斗研,到处都绽红泻绿、桃红柳绿、群芳吐艳,鸟儿们欢唱,动物们欢腾。
12、春天在那里?春天就在嫩绿的草丛里。小草钻出了小脑呆,非常鲜、非常嫩,每一位路过这里的人都要朝着一片嫩绿看一会儿,都被眼前的一切给吸引了,偶尔会有一些蜻蜓在草面上一滑而过,都把着一片绿色的大地看成了碧绿的湖水。
13、随着春姑娘轻快 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14、春天是充满色彩的季节,在这流光溢彩的日子里,人们尽情地挥洒勤劳的汗水,与春天共舞,和大地同欢。几只小燕子在屋檐上嬉戏,它们是春天纯真的笔调,是春天歌谱中灵动跳跃的音符。百花齐放,万物更新。森林里的鸟儿跳起了迎接春天的舞蹈,田野中蟋蟀为春天到来而欢快地鸣叫。
15、春天到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朵朵花儿成为迎春使者,开的火红火红的,仿佛在昭示着春天的到来。因为花开的声音,冬天也会远离,因为阳光的脚印,温暖,走向大地。春天的温暖更是令人企盼。春天的阳光总是那么特别,照在来来往往人群的心上,总是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16、春天中的万物都是快乐而美好的,一切都那么令人陶醉。在窗前看那绵绵的春雨,在树下看枝头的嫩芽,在花园里观赏万紫千红的花朵,无不让我在享受到春天的美丽,感受到春天的奇妙。
17、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18、春天万物复苏,春雨飘飘洒洒它像一个脚步轻轻的画家,一不留神它已经把大地每一个角落都印上了色彩。
19、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0、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21、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
22、成群结队的蜜蜂,呼扇着黄色的翅膀,嗡嗡地忙着采蜜;那五颜六色的彩蝶,也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23、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万年青上,你瞧!在密密麻麻的叶子里,冒出几颗绿豆大的小嫩芽,多么像竹笋呀!万年青换上了新装,再也不穿墨绿色的老制服了,而是穿上了浅绿色的T恤衫。找到了,春天在这里!
24、春是鲜花的笑脸,是泛着淡淡新绿的柳枝在舒展筋骨,是草儿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看世界;春是天空中摇曳着的形形的风筝,是那手牵风筝线在山上山下跑来跑去的孩子。
25、春天来了,山上的冰雪融化了,花儿苏醒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漫山遍野的野花笑了,春姑娘从春天的王国里翩翩走来。
26、杉树枝头的芽簇已经颇为肥壮,嫩嫩的,映着天色闪闪发亮,你说春天还会远吗?
27、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28、春天来到后,继续了冬天的画卷。她用画笔把春的美妙生动地描绘出来:树长出了嫩芽、嫩枝。花儿把土地当成了她的舞台,在那尽情地摆弄着美丽的小脸蛋,伸展着她那细嫩的小腰。小草是花儿的舞伴,在她身边衬托出花儿的美丽。这是多么可贵的无私精神!而树、小虫与人们都是台下的观众。花儿为了感谢小草和观众们,用尽她最美舞姿,散发出令人陶醉的香味来跳舞。树摇着他那嫩叶,似乎在为这场舞蹈鼓掌。
29、春天一向是温暖的,一切都是新的,充满生机,阳光明媚,天气晴朗,阵阵春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而今年的春天却和以往不太一样,总是雨丝不短,所以今年闻到的不是花香,而是风吹来的三折泥土气息的清香的味道。雨过天晴,整个世界都显得那样清新、透明,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30、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
31、对于春我想说的太多感叹的太多,环顾四周哪里不是葱郁一片,美景放然。而懂得欣赏的能有几个?既然大自然塑造了春、春又塑造了万物我们就该珍惜春珍惜被春塑造的那些而不是等到叶落满地时才想起原来四季中还有过春。
32、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33、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34、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35、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 ,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36、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
37、春天有着绚丽多彩的颜色,春天来了,柳树发了芽。池塘边,河岸上,那原本光秃秃的柳条上,钻出了一个个嫩绿的小叶芽,还卷着身子呢?就像一个刚睡醒的孩子,还没来得及把眼睛睁开。过了不久,柳芽开始舒展开来,变成了柳叶,远望去,一片绿色,阵阵微风吹来,柳条随风摆动,好像一个个小姑娘在河边梳着那美丽的长辫子。小草在泥中呆了一个冬天,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出来看看了。于是纷纷露出了小脑袋,为大地铺上一块绿毯,漂亮极了--春天的嫩绿色。
38、春天就在美丽的花园里。花儿伸了伸腰,从睡梦中醒了过来,张开艳丽的花瓣,花心拿着这些美丽的花扇子,把自己包裹在一起,到了一定的时候她就会张开扇子,像一位女王一样坐在花里。还有的花半紫半红,花花绿绿真是太美丽了。
39、春天又到了,我在公园里看春天的迷人景色。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随着春姑娘的步伐,轻轻的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瞧,多可爱啊!在这令人陶醉的季节,比如红杏李,茶树,都开了。公园里五颜六色。还引来了许多可爱的蜜蜂飞来采蜜呢。啊!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40、春季的歌洋溢在每一个角落里,从幽静的乡村到沸腾的城市,看看那厂房与街道,春季煞是惹人喜爱。描写春景的优美语句。你看,街心花园中,百花争艳,姹红焉子,竞相开放,可真是美不胜收呀!淡雅的色彩和芳香诉说着春季的情怀。
41、盼望着,盼望着,(表现急切喜悦的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42、春季,一个静与动完美结合的时节。春季像一个天使,踏着愉快的脚步,翩翩来到人间。春季像一位花样年华的少女,鼓动着飘逸的风情。春季像一位画家,涂满了蓬勃的色彩。春季像一首瑰丽的诗,如梦般甜蜜,如酒般香醇。
43、春天还是天国来的使者,她把被冬天冰冻的大地重新唤醒,让森林里的一草一木,再次长出嫩绿的叶子,将无尽的冰冷换成温暖的阳光,将刺骨的寒风变为柔柔的春风,春天是天地间万物的母亲。她虽然没有夏天的枝繁叶茂,没有秋天的秋高气爽,也没有冬天的银装素裹,但她却有着四季中独一无二的勃勃生机。
关键词:乔吉 杂剧语言 文采飞扬 自然朴质 雅俗共赏
乔吉是元中后期著名的杂剧、散曲大家,他与张可久被并称为“曲中翘楚”,是元代文采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因其传世的杂剧仅有三部且均为才子佳人的模式,所以后人对其杂剧的关注度要逊于散曲。本文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观照乔吉杂剧,发现其杂剧语言独具魅力:蕴藉典雅不失朴质,清新奇巧不失自然,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文采飞扬雅俗共赏。这种本色与文采共构的语言风格影响并引领元杂剧文采派走向了清丽自然的时代,而且对后世戏曲语言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乔吉杂剧语言的特点不仅仅拘于文采,更多体现的是唯美蕴藉与清新朴质的交融共构。
1.文采飞扬间俗语俚语巧妙穿插。
乔吉的文采,在杂剧中最明显地表现在曲词的华丽浓艳上,而且随处可见。这种华丽浓艳,首先表现在工于修辞的娴熟技巧上。比如《扬州梦》第二折
[滚绣球] 日高也花影重,风香时酒力涌,顺毛儿扑撒上翠鸾丹凤,恣情的受用足玉暖香融。酒更压着琉璃锺琥珀醲,这楼正值着黄鹤仙白兔翁。这酒更胜似酿葡萄紫驼银瓮,这楼快活杀傲人间湖海元龙。这酒却便似泻金茎中玉露擎仙掌,这楼恰似便似看翠盘内霓裳到月宫。高卷起彩绣帘栊。
这首曲子是杜牧梦中与张好好相见前的唱词,大量使用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极尽能地表现了前晚中酒未醒的杜牧,登临翠云楼见美人而不得,飘忽中遣怀饮酒的逍遥与怅然。“日高”与“风香”两句相对,形象地描摹出了杜牧醉酒未醒的情状:看花成了重影,行动酒劲上涌。“顺毛”两句则以翠鸾丹凤、玉暖香融细描酒精迷醉的恍惚。以下的“这楼”和“这酒”两两一组构成工整的对偶句,且稳中有变,文辞华美,写活了主人公酒醉情迷的虚幻与闷倦。又以“胜似”、“便似”、“恰似”的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登高畅饮的快意。
其次,乔吉的文采还得益于他工于用典的独到手法。乔吉的杂剧中使用了大量的典故,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或古人作品言论,或成语俚语,借助于这些典故来抒写人物的思想感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使得语言更加含蓄,表意更为深远。比如《扬州梦》第二折:
[醉太平] 又不是痴呆懵懂,不辨个南北西东。恰才个彩云飞下广寒宫,醉蟠桃会中。一壁厢花间四友争陪奉,胜似那蓬莱八洞相随从。只落得华胥一枕梦初浓,都是这风流醉翁。
这段曲词中用神话传说故事表现杜牧醉意朦胧间的飘飘欲仙。“广寒宫”、“蟠桃会”、“蓬莱八洞”皆为神仙境界。“华胥一枕梦”的典故则出自于《列子·皇帝》,华胥是列子虚构的国家,常用来指虚无的梦境。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堆叠,就把杜牧酒醉未醒的飘飘然表现的传神生动。
再如《两世姻缘》第三折:
[络丝娘] 不争你舞剑的田文意差,恼的个绝缨会将军怒发。那里有娶媳妇当筵厮喑哑,也合倩个官媒打话。
这段曲词里所用典故皆为历史故事,是韦皋求亲不成与张延赏拔剑相持之时,玉箫冒死相劝的唱词。“田文”即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他以好客著称。玉箫在此用“舞剑的田文”戏称其义父张延赏,意寓既然好客宴请故交,就不要失了初衷。“绝缨会”典出汉代韩缨的《韩诗外传》卷七,汉代刘向的《说苑·复恩》也有记载。讲的是楚庄王大宴群臣,殿上烛光突然被大风吹灭,这时有人趁黑暗牵王妃的衣袖,王妃扯下这个人冠上的缨,要庄王查办,庄王不肯追究,便让群臣全扯下自己的冠缨,而后点烛。后庄王遇难,正是得到这个绝缨将军的相救。玉箫借此劝义父适可而止,留有后路。
又如《金钱记》第一折:
[油葫芦] 我则见翠拥红遮似锦绣榻,六宫人忙并杀,谁不知开元宫里好奢华。眼见得翠盘香冷《霓裳》罢,可又早红牙声歇在梧桐下。投至得华清宫初出池,花萼楼扶上马,则他那殢风流天宝君王驾,簇拥着个娇滴滴海棠花。
这首曲子则是巧妙化用白居易诗作《长恨歌》为典,表现韩翃未见柳眉儿之前看到的九龙池畔的热闹景色。《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乐舞,原名《婆罗门曲》,后经唐玄宗润色并加配歌词,改用此名。“梧桐”典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元代白朴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杂剧,是据正史及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传说故事敷衍而成。“华清宫初出池”是说杨贵妃初入宫时,唐玄宗赐浴华清池,浴后光彩焕发,深得玄宗所宠爱的故事。“花萼楼”是唐玄宗兴庆宫中的一座楼,元代无名氏有[双调·水仙子]小令“花萼楼前停骖缓辔行”,即写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宫中骑马游赏事。不露痕迹地化前人诗作为典,可以使表意委婉含蓄,意蕴丰富,曲尽而意绵。
乔吉还善于反用典故。比如《金钱记》第一折:
[混江龙] 博得个名扬天下,才能勾宴琼林饮御酒插宫花。恰便是珷玞石待价,斗筲器矜夸。现如今洞庭湖撑翻了范蠡船,东陵门锄荒了邵平瓜。想当日楚屈原假惺惺醉倒步兵厨,晋谢安黑喽喽盹睡在葫芦架。
这是韩飞卿上场时交代自己日前状况的唱词。“恰便是”二句是正用典,是对某些并无才学而又自命不凡、沽名钓誉之徒的讽刺。珷玞石即似玉的石头,用以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才实学的人。斗筲器比喻气量狭小、不堪大用之人。《论语·子路》中有“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而“范蠡船”和“邵平瓜”就属反用典了,“范蠡船”典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本是说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为全身自保,远离祸患,毅然辞官,乘舟泛海而去。这里是反用其意,说明飞卿自己有范蠡之才,正等待着朝廷的任用;“邵平瓜”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讲的是秦国的东陵侯邵平在秦亡后沦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维持生计,因其瓜美,世人谓之“东陵瓜”或“邵平瓜”,一般多用来表现时移世迁,贵贱无常。在曲中也属反用其意,飞卿意为自己现在虽然还是一介布衣,但不久就会拜官授职似个“东陵侯”。“屈原”和“谢安”句则属正面用典。
宋代严有翼在《艺苑雌黄》中曾说过:“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识学素高,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1]由此不难看出乔吉在用典上的功力已然炉火纯青。
第三,乔吉杂剧的文采还表现在他善于使用叠字。乔吉杂剧中的叠字,有的是为追求声律和谐,有的是为营造场景气氛,有的是为刻画人物的心理,有的是为抒发感情的需要。比如《金钱记》第一折:
[哪吒令] 俺则见香车载楚娃,各剌剌雕轮碾落花;王孙乘骏马,扑腾腾金鞭袅落花;游人指酒家,虚飘飘青旗扬落花。宽绰绰翠亭边蹴鞠场,笑呷呷粉墙外秋千架,香馥馥麝香熏罗绮交加。
这里描写的是韩翃看到的九龙池边的初春景象。“俺则见”引领了三组对偶句,渲染了一幅车马相随,人声鼎沸的倾城春游图景,且三组句子都以“落花”作结,用三个传神的动词“碾”、“袅”、“扬”点活了落英缤纷的季节物语。尤其是叠字的使用,充分调动了受众的听觉(“各剌剌”、“扑腾腾”、“笑呷呷”)、视觉(“宽绰绰”)、嗅觉(“香馥馥”)及感觉(“虚飘飘”)器官,如若身临其境。同时,丰富的叠字使得语词优美,极好地体现了乔吉文采绮丽的特点。
第四,乔吉的文采并不排斥质朴自然,他将俗语俚语巧妙穿插在华丽的曲词之间,文白相称,相得益彰。比如 《金钱记》第一折[花] :“我见他簇双鸦,将眼梢儿斜抹,美滋滋可喜煞。”中的“可喜”就是宋元时期的俗语,意思为可爱。[醉中天]:“这搭儿恰便似阻隔着云山天一涯,则见他猛探身漾在车儿下。”中的“这搭儿”,还可写作“这打”、“这榻”等,意为这里。《扬州梦》第一折[鹊踏枝]:“蜂与蝶花间四友,呆打颏都歇在豆蔻枝头。”中的“呆打颏”意为呆呆地。[青歌儿]“不争我听拨琵琶楚江头,愁泪湿青衫袖。”的“不争”为宋元时的习惯用语,是如果、若是之意。更有以俗语所作的诗作交织其间,如《金钱记》第二折王府尹的下场诗:“肯学之人如禾稻,不学之人如蒿草。懒学之人不足称,勤学之人国之宝。”自然恰当,贴近人物生活。在乔吉的杂剧中,这样的俗语俚词占有相当数量,它们与华美隽永的文辞化为一体,于文采中见质朴,构成了乔吉特有的语体风格。
2.人物语言个性鲜明,雅言俗语贴切自然。
乔吉杂剧的人物语言个性化非常鲜明,故研究者常用“因人设词,切合声口”来概括。这说明乔吉在语言设计上十分注重切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透过个性化的语言来来塑造人物形象是乔吉杂剧的一大特色。
《两世姻缘》里的韦皋虽也是博学多才,未得功名鸨母巧言相逐之时,他自知不能久住,于是便言:“男子汉也有个立身扬名时节,既是皇榜招贤,我索性走一遭去,倘得一官半职,大姐,则你便是夫人县君也。”“我此一去得了官,便来娶你。”毅然决绝地赴京赶考,并一举及第。后与转世的玉箫相见,渴望再续前缘的热情却被玉箫的义父张延赏当头浇灭,重情重义的韦皋勃然大怒为红颜,甚而至于与张故人拔剑相对,直言道:“老匹夫无礼。小娘子本为义女,他却诈作亲生,其间必有暗昧。我求亲事,他不许我还可,乃敢辄自拔剑将我赶杀,我如今只着他片时间寸草无遗!”这段宾白则将他的率真和多年征战的粗犷表现的形象生动。最后皇帝赐婚,他因之前的不快坦言拒绝:“臣官居一品,位列三台,何处求婚不遂,怎肯拜他?”“他夸他家勋贵,却又弃嫌老夫,倘事不济,倒惹的旁人耻笑。”负气的倔强让韦皋这个人物可气又可爱,这些都非常切合人物的生活阅历与思想性格。
即便是剧中的次要人物,乔吉依旧安排他们各说自话,个性鲜明。比如《两世姻缘》中的鸨母嫌贫爱富,巧言令色:“知道的便说你没志气,不知道的还说俺家误了你的前程。”《金钱记》中韩飞卿的学馆弟子嘲笑老师的顺口溜则极具少年的浅薄顽劣:
(马球诗) 这个先生不中用,九经三史几曾通。自从到你书房内,字又不写书懒攻。日日要了束脩礼,我看他独言独语似魔疯。每日看着你家后门哭,他敢要你姐姐黑窟窿。
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人物个性的鲜明特点,源于乔吉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和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当然更得益于他驾轻御熟的语言功力。
3.借景传情中情景交融雅俗共赏。
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景语即情语。用青木正儿的话来说就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2]宁宗一在《元人杂剧研究概述》中也说过:“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3]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功能就是“言志”,或感物言志,或借景抒怀,情景交融便成为文人墨客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段。元杂剧被称之为“诗剧”,其中的唱词不仅文辞优美,声律和谐,而且还肩负着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情景交融也就成了杂剧作家可以选择的最好的表达方式。乔吉堪称运用这一方法的妙笔高手,在他的杂剧作品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例子随手就可以找出很多。如《金钱记》第二折被称为杂剧曲词传情达意的精品。
[煞尾] 我本是个花一攒锦一簇芙蓉亭边有情有义的双飞燕,却作了山一带水一派竹林寺有影无形的并蒂莲。愁如丝泪似泉,心忙杀眼望穿。只愿得花有重开月再圆,山也有相逢石也有穿。须觅鸾胶续断弦,对抚瑶琴写幽怨。闲傍妆台整鬓蝉,同品鸾箫并玉肩,学画峨眉点麝烟。几时得春日寻芳斗草轩,夏藤簟纱橱枕臂眠,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代筵。指淡月疏星银汉边,说海誓山盟曲槛前。唾手也似前程结姻眷,绾角儿夫妻称心愿。藕丝儿将咱肠肚牵,石碑丕将咱肺腑镌。笋条儿也似长安美少年,不能勾花朵儿似玉人面。干赚的相如走偌远,空着我赶上文君,落的这一声喘。
任讷先生在他的《曲谐》中评此曲:“意境之妙,飞跃毫端,只此一曲文字,不独于本剧为精彩绝伦,并为元词中放一异彩也。”[4]曲中先以双飞燕、并蒂莲写韩飞卿的爱情理想,再以四个小短句抒发见不到心上人的忧愁哀怨,“只愿得”两句用花开、月圆、山逢、石穿表达人物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由此主人公畅想出了二人结成姻缘后的生活图景,自然地也就引发了最后对眼前不得相见的惆怅幽怨。整首曲子借助各种意象的组合,生动细腻地表现了韩飞卿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世界,眼前的实景与“干赚的”“空着我”这样随口而出的口语情话自然相间,可谓字字传情,句句达意。
当然,对于乔吉语言的评价也有不同的声音。李真瑜的《重评乔吉杂剧》一文就说到:“他的杂剧艺术上虽有一定成就,但终乏前辈文采派作品的风骨,特别是曲词在语隽词美之外有过于艳丽的一面。”[5]这一点也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
参考书目:
[1]宋.严有翼《艺苑雌黄》,[M],见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
[2]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M],中国戏曲出版社,1985年重印本.
[3]宁宗一《元人杂剧概述》,[M],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年.
[4]任讷《曲谐》,见谭正壁《元曲六大家略转》,[C],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生活是五光十色的,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会经历许多风雨。在人生的每一个小站,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和我们一样赶路的人。无论丽日当空,还是阴霾重重,我们都需要以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冷静而又热情,镇定而又积极地面对生活,感悟生活,歌唱生活,潇洒地行走在路上。我们要用心感悟生活的芬芳,体验丽日当空的热烈,穿过风霜雨雪的迷雾,领略花开的奔放,那么,我们心田上也会开出美丽芬芳的百合花,既使自己成功,又芳香了周围。以一种高昂的姿态,做一个经历风雨后终见彩虹的“生活的强者”,让心灵开出芬芳的花朵吧。即使是一片落叶,也要给人以启示:激情飞扬地向往新生活。
【一号美文厅】
用心感受生活的芬芳
雪薇
生活的长河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又风平浪静;时而瑰丽奇艳,时而又黯淡无光。其实不管风吹浪打,抑或风和日丽,生活的花朵一如既往地释放着诱人的芬芳,这芬芳得用心去感受,不能光凭一只鼻子,因为嗅觉神经也有失灵的时候。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会给予他很多。生活是一束四季吐香的花朵,时移而色变,境迁而味易。不仅要发现花朵的艳丽多姿,而且要认真地体味生活的五彩缤纷。孩提时有父母亲的呵护,长大后有朋友、老师的关心,结婚后有家庭的温馨,年老后有伴侣携手共看云的闲适,有儿女的孝敬,有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难道能说生活缺乏美好吗?
生活的芬芳因人而异。儿成龙女成凤是父母的心愿,也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读书人的欣喜;“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是伟人的旷达豪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追求者的执著;“离愁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离人的愁心;“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慨;“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限月长圆”是智者的达观……总之,生活的滋味不尽相同,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不缺。但我们怎能只赞彩虹不赞霜雪。不云何龙?不霁何虹?生活的芬芳正体现在这五味和七彩上。
有人拒绝生活的苦痛。那么他注定是生活的淘汰者,注定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因为生活早就告诉我们:只有不畏荆棘的攀登者才会登上事业的顶峰,才可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只有“敢向涛头立”的弄潮儿才可能寻觅到海底的珍珠,从而品味到生活的甘甜清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五味不全的生活是不完美的。真正的生活之花唯其栉风沐雨,霜冷雪冻,才会开出鲜丽无比的花朵,放出十里闻其味的清香。逃避生活,妄图寻找人生的香格里拉,到头来只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终其一生也品味不到生活的芬芳。
生活中不是没有芬芳,而是我们缺少一颗感受的心和一双发现的眼睛。“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人生之路漫漫,不如意事常八九。唯有怀着一颗感恩和坚忍的心上路,我们才会睹尽人生的雾霭流岚,尝尽生活百味,也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迷人芬芳。
用心感受生活,你会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闲适。待铅华褪去,蓦然回首时你会不觉发出:“原来生活是多么的美好,生活的花朵从头到脚散发着怡人的芬芳”的感叹。
生活,得用心去感受,唯有用心感受生活才会真心热爱生活,唯有用心爱才是真爱。
用感悟的心灵去观察生活的天空,你会发现那点缀在天幕的颗颗星星正闪动着鲜活的笑容。
用心感受生活,你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选自“凯戈电子网”)
阅读思考
1.“生活的花朵一如既往地释放着诱人的芬芳”,这句话中的“芬芳”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文中引用了很多诗句,请分析其作用。
3.有一位美学家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和文中的哪段话相类似?请找出来,体会一下二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4.结尾说“用心感受生活,你会成为生活的强者!”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二号美文厅】
生命的芬芳
空灵飞雪
阴冷的清晨,东方,一轮朝阳缓缓地上升。层层的云,翻卷着一个个的浪花,朝阳就在这浪花中直挺地穿行着,周围灰色的阴云,也在她执著的炽光中被涂成淡红;很快整个东方就变得光彩流溢。当万丈金光洒向大地的时候,当太阳完全展现的时候,心灵更因明媚而无比芬芳,此时你是否领悟到生命便是战胜阴霾后获得的重生呢?难道这不就是生命的芬芳吗?这不就是在无拘无束地绽放自己的美丽吗?
初春,雪地里拱出的数不清的小草,密密的,绿绿的,生机勃勃的。它们舒展着各自细长的身躯,向上挺拔着,挺拔着。一棵棵悄然成片,一片一片,蔚然成绿毯。娇嫩的小草欢呼着又开始了生命的新起点。生命因此便一派芬芳!
炎炎盛夏,蝉在叶间高声吟唱。这是生命?不,这只是生命的暗示。一点点,它犹如修筑万里长城一般开凿着长长的隧道。生命的美丽就是在这样的拓展中,变得芬芳四溢。
秋日,一只只如朝霞般鲜艳美丽,又如少女的脸颊般娇艳的苹果,挂在枝头,自然而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幽幽的生命的光辉。与周围的清风、明月、虫吟、鸟鸣相融合,浑然一体。此时的苹果不断地向外散发着清香,清香弥漫在空中,我想这就是生命的芬芳!
还有,走在秋风中的你,是否注意到路边的枫树?那皱皱的树皮总是裂开的。在狭窄的缝隙中新生的光滑的树皮正用它的力量将那粗糙的老皮挤掉。将过去抛弃,用新的替代,枫树才一年年长粗,一年年生机无限。无疑,这就是生命的芬芳!
严冬里,一场接一场的雪,纷纷扬扬,在漫舞的雪覆盖下,那宽阔的土地开始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生命的汁液,生命就悄悄地滋长着,萌生着,开始了它的芬芳之旅。
这就是生命与心灵之歌:自然的谐和,无限的自由;否定了过去,不屈地抗争。这就是生命,在天地间变化出无比的绚烂,于人生旅程中开出芬芳的花朵。这就是清纯的我眼中生命的芬芳!心灵的芳香!
(选自“红袖添香网”,有改动)
阅读思考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在作者看来,生命的芬芳就是春天的小草,盛夏的_______,秋日成熟了的苹果、枫树,严冬的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分析黑体词语的象征意义。
阴冷的清晨,东方,一轮朝阳缓缓地上升。层层的云,翻卷着一个个的浪花,朝阳就在这浪花中直挺地穿行着,周围灰色的阴云,也在她执著的炽光中被涂成淡红;很快整个东方就变得光彩流溢。
3.文中多用感叹句,任选一处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文中作者通过对四季景物的感悟,体会到:每一个人都要追求生命的芬芳,让自己的心灵在人生旅途上开出芬芳的花朵,绽放出自己的美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经历,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三号美文厅】
为他人开一朵花
李雪峰
一个小山村,风景十分优美,后山的幽涧里有喷珠溅玉飞金泻银的壮美瀑布,庄前的河流里有荷花和芦苇,还有成群的野鸭和各种珍奇的水鸟。
村庄里的人想搞旅游开发,但因为到电视台和报纸上做广告要用很多的钱,而村里的人又没有钱,所以好多年了,到村庄来游览的游人一直都很少。一天,村里的一个女孩出主意说:“想引游人来,不如我们在通到我们村的路旁都种上花儿,有了花儿,外边的人即使走马观花也会走进来的。”许多人都摇头嘲笑女孩的主意,女孩说:“咱们村每家每年都种油菜呀,油菜花也是花,如果咱们每家都把自家的油菜种到山路两旁的地里,既不耽误每家秋天时收获油菜籽,又有了招引游人的山间花廊,这是多么美的事情啊!”村里的人们想想,觉得女孩说得或许不错,于是,每家都把自己的油菜地留在了通往公路的山道两旁。
阳春三月时,山道两旁的油菜花开了,那蜡黄蜡黄的油菜花像两条锦毯,蜿蜿蜒蜒从公路相接的地方一直盛开到了大山深处去,窄窄的山道上花香扑鼻,引得蜂飞蝶舞鸟鸣虫唱。外边的游人还没来,村庄的人自己就被这景色深深沉醉了。后来,几个偶尔经过这里的人沿着油菜花廊走进来了,他们在村庄后边的山涧里流连忘返,他们在村庄前边的田田荷叶间陶醉和沉迷,他们忘情地拿着自己的相机,快门在村庄里咔咔响个不停。没几天,城市的报刊上大幅大幅刊登了这个村庄的风光摄影图片,城里的电视也纷纷播映了这个村庄的风景画面。
于是,记者来了,画家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们争先恐后地一群群涌来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很快就成了方圆数百里的风景名胜佳地。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村里的人问:“你们这大山深处的人,没登旅游广告,没搞旅游推介,为什么却能把你们这里的旅游搞得这么火呢?”村里的人憨厚地在电视画面上笑着说:“因为我们为别人开了一朵自己的油菜花。”
“为别人开了一朵自己的油菜花?”记者愣了,观看这个电视片的许多观众都愣了。
为别人开一朵自己的花,许多陌生的人就会靠近你的花朵来;为别人开一朵自己的花,许多陌生的心灵就会靠近你的心灵来;为别人开一朵自己的花,春光就会到你的花蕊中驻下来……
谁能向世界敞开自己心灵的花瓣,岁月便会赋予它最美最甜的沉甸甸的果实。
(选自《为他人开一朵花》)
阅读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述小山村的故事。
2.联系上下文体会黑体词的表现效果。
几个偶尔经过这里的人沿着油菜花廊走进来了,他们在村庄后边的山涧里流连忘返,他们在村庄前边的田田荷叶间陶醉和沉迷,他们忘情地拿着自己的相机,快门在村庄里咔咔响个不停。
3.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画线句子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4.如何理解“因为我们为别人开了一朵自己的油菜花。”这句话?文中哪一段可以说是这句话的注释?
5.本文的写法是以小见大,结合最后一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参考答案
二号美文厅:
1.蝉鸣 飞雪2.“阴冷的清晨”象征环境的恶劣与凄清,“一轮朝阳”象征人生目标与理想,“层层的云,翻卷着一个个的浪花”象征各种阻碍与磨难,“光彩流溢”象征理想与生命芬芳的升腾。3.第二段最后一句“生命因此便一派芬芳!”直接抒发对春天孕育生命的歌唱,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和奋发向上之感。4.略。
关键词: 李白 梦境 心灵突围
一、美梦说站不住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李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准备由东鲁南游越中时,写来向朋友们留别的诗。作为浪漫主义诗作的代表,它不同于一般的留别诗,主要体现在大胆奇特的梦境上。梦境的解读也就成为解读这首诗的关键所在了。诗中的梦究竟是美梦还是噩梦还是其他?让我们先来看看名家们的解读。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分析此诗时提出:“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好像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梦境的自由美好,更加强了他对现实中权贵人物的憎恶和反抗。餐霞饮露的求仙生活是他所神往的,但是他也明白这种生活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排遣忧愁的手段”。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该诗的解题为:“诗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抒写了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表现了作者鄙弃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由萧涤非等撰写的上海辞书版《唐诗鉴赏辞典》在分析了该诗的梦境后指出:作者“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他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本《教师教学用书》,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之“整体感知”与“关于练习”中说:“他的徜徉山水,求仙访道,是想用远离现实的方式表示对权贵的抗争,是追求个性自由的一种体现”;“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遨游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这些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李白“梦游天姥”之“梦”是一个美梦,梦中的世界是一个令诗人向往的神仙世界。如若真是美梦,为何诗人会惊悸嗟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这两句应该是我们理解整个梦的关键。如果梦境美好,怎么会使李白魂悸魄动,胆战心惊,又怎能令他“惊起”而且“长嗟”呢?按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做了美梦,是绝对不会有如此感受的。因为美梦总是令人回味无穷、憧憬不已,并且总是希望做得越长久越好。而李白却被梦惊醒了,醒来之后没有感到丝毫可回味迷恋的东西,反而是心有余悸,惊魂未定。由此看来,“美梦说”站不住脚。
二、梦之解析
李白《梦游天姥山吟留别》中的梦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结合文本,知人论世,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梦象进行整合分析。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是梦游天姥山,梦境跌宕起伏,富于变幻。李白一生徜徉于山水之间,热爱名山大川,对美景自然是心驰神往。一听说越人语天姥,他就迫不及待地入梦,竟“一夜飞渡镜湖月”,在梦中,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能身临绝壁。登高望远,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流连忘返——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险象环生,忽而一转,又进入了金碧辉煌的神仙世界。青冥浩荡,日月双悬,霓衣风马,仙人如麻。这一梦就是一天,游览了天姥。从静谧优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路转到惊恐战栗的深林层颠,从人间美景到缤纷的仙境,李白的梦游之旅景象变化万千,可谓波澜起伏。不妨看做是李白在天姥山进行的一次空中旅行和空中飞翔。
仅就景论景当然不行,因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更何况诗中的景为梦境,离奇变幻。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真实。李白这个梦游者,也许自己都未曾意识到在层层景物的幻觉中要去与现实寻求对应,但却恰恰流露了作者心灵的真实,是心灵深处所积累的人生历程投射到了思维的窗口上。那么,诗中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色彩的梦境描写,分别反映着李白怎样的内心真实呢?对照李白的际遇和文本,我们发现梦境恰恰是李白天宝年间人生轨迹的折射,是那个阶段李白宦海沉浮的反映。下面作具体分析。
诗人梦境的第一个层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这种心情恰恰是诗人被唐玄宗召入宫中任供奉翰林的写照。李白恃才傲物,渴望建功立业,“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种愿望也像向往名山一样梦寐以求。天宝元年(742),四处游历二十几年的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在金銮殿上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唐玄宗既“降辇步迎”、“御手和羹”,还赐官翰林待诏,可谓是“一夜飞渡”。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诗人梦境的第二个层次。“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步态何等潇洒!“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景象何等壮观,不正是李白由布衣而卿相,青云直上志得意满的反映吗?
能够伴驾并记录君王的生活,李白深感荣幸。实际上“翰林待诏”不过是个闲职,其职务是草拟文告,做皇帝的御用文人,用诗文记录皇帝的生活。仅天宝二年的春夏之间,李白伴驾出游奉命所作的诗就有十多首:天宝二年初春奉召作《宫中行乐词》八首,仲春作《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暮春作《清平调》三首,夏季作《白莲花开序》。也许李白是兴奋过度了,非但没有觉察,反而以此为傲,其诗《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充分表达了自己受到君王宠爱后意气风发的喜悦心情: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翰丹雪胸臆。忽蒙白日迥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銮驾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狗。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为梦境的第三个层次。梦中诗人对山中美景流连忘返不觉天色已晚。现实中李白本以为陪侍皇帝左右,自己“济苍生,安黎元”的理想就要实现了。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请将”,深居宫中,沉溺声色。玄宗曾一度重用李白,目的是要他写诗作词,供自己享乐。意识到一点,李白心理上是多纠结,究竟该何去何从,前路迷茫“路不定”,“济苍生,安黎元”又是多么渺茫,自然是“忽已暝”。梦境中的流连忘返恰恰是诗人纠结迷茫的表现。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为梦境的第四个层次。日间畅游天姥山之后,深夜再次来临时的景物特征,显得阴森恐怖。传来“熊咆龙吟”之声,如万钧雷霆,瀑布轰鸣,深林为之战栗,层峦因此震惊。那么此时此刻,人何以堪?恐怕早已是毛发俱耸、魂飞魄散了。现实中的李白处于什么境况呢:满怀壮志不得酬的苦闷和压抑与日俱增,加上放浪形骸,对朝中那些只会吹嘘拍马又仗势欺人的权贵深表蔑视,并经常调侃嘲笑他们,这使他在当职期间树敌不少。比如他敢让杨贵妃为他捧砚磨墨,让高力士扶他上船为他脱靴,还对皇帝的女婿不敬等,这些疯狂不要命的行径自然使李白成为朝中诸权贵的眼中钉。朝中某些同僚的嫉恨、排挤与诋毁使他处于黑暗的包围之中,随时都可能丢掉性命。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惊惧凉透脊背。“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天地云墨,风雨欲来。李白的心灵受到“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式的震撼。天姥山的电闪雷鸣折射出诗人处境的险恶。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为梦境的第五个层次。从表面上看,作者描绘出仙人聚会盛大而热烈的场面。这里青冥浩荡,渊深似海,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炫目,光耀夺人。可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个神仙世界里没有抒情主人公李白的踪影。反观李白的现实境况,当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一是与他傲岸性格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二则与朝中权贵的排挤诋毁密切关联。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白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白。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权臣贵妃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很苦闷,发出“行路难”的感叹。天宝三年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赐金放还只是说得好听而已,实际上李白莫名地从一个宠臣变成罪臣,内心的失衡不言而喻,有一种从天上掉到地上的感觉。神仙世界里没有李白也就不难理解了,正暗示着他被玄宗疏远和放归。我们可以从李白天宝三年离开长安时所作的《梁甫吟》找到旁证:“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诗人为求见明主飞至天国,在天昏地暗、风雨交加之中,见到的是凶恶的雷公、愤怒的阍者和投壶作乐喜怒无常的明主。虽“日月照耀金银台”,然而“白日不照吾精诚”;“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但“阊阖九门不可通”。不错,这个神仙世界是诗人曾热烈向往并狂热追求的,但是跻身其中,看到的是轻歌曼舞遮掩下深宫禁苑政治的深不可测,到处是忌才害贤的小人。长安城中的宫廷权贵被幻化成天姥山上的各方神仙,那么,这样的“神仙世界”绝不是李白所追求的。
现在我们看到天姥的风云变幻和李白的心路历程具有指向上的一致性。“攀龙忽坠天”,难怪梦醒之际,诗人心有余悸:“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便构成了梦境的第五个阶段。李白“魂悸”、“魄动”、“惊起”、“长嗟”,这完全可以证明,梦境,不是什么神仙世界。所幸的是,梦醒时分,李白或许消除了胸中块垒,对自己的人生意义有了新的定位,决定了今后的人生规划:放鹿,访名山,追求自由,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使自己“不得开心颜”。李白就是李白,他总是在失望中希望,在失落中追求,在困厄中超越。现实是丑恶的,他就在心灵里翱翔。
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把梦境和李白在天宝年间的经历一一对应起来。李白经历了从奉诏入京的兴奋到陪伴皇帝左右的意气风发,进而被排挤遭谗言逐渐发展到被疏远被放还,李白的情绪也随之变化,从之前的兴奋张狂到后来的迷茫再到后来的惊骇以至后来的失落甚至绝望。所幸的是李白没有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沉沦,而是勇敢地走了出来,可以看做是他对自己的一次自我认知。这些恰恰都投射到了梦境中。根据李白的思想实际我们不妨把梦境的六个层次分别定位为李白的兴奋期、极度喜悦期、迷茫期、惊恐期、失落期和梦醒时分。这样看来,李白的天姥之梦不能简单定性为美梦或噩梦,虽然入梦美好,但出梦是惊悸的;此梦充满波折,跌宕起伏,正是李白天宝年间人生轨迹的投射,有喜悦,也有恐惧;有得意,也有失落;有迷茫,也有旷达。
综观全诗,作者是用比喻的手法,以梦作比,抒写胸襟,发表自己对现实、对所经历的看法。清人陈沆在其《诗比兴笺》中说:“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记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李白研究专家安旗在其《读李白有感》中也写道:“只要按照李白的特点读李白,就会发现,他写古代常是讽刺当时,写自然常是隐指社会,写仙境常是托喻人世,甚至写美人也常是暗表他自己。《梦游天姥吟留别》,绝不是追求神仙世界,而是借梦游天姥写他‘待诏翰林’的经历,抒他‘攀龙堕天’的情态。”笔者认为,这样理解才真正符合《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梦境的真意,也是该诗的旨归。
我们就形式来分析这首诗的梦境。形式主要从语言上看。
整首诗句式参差,节奏缓疾相间。特别是梦境部分,共30句,不断换韵,每一次换韵,都形成一个明显的节奏,在感情上表现—个顿挫。两句一换韵的,显得节奏急促,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二句;多句一换韵的,显得音调舒徐,如“送我至剡溪”以下七句。句法上也有鲜明的特点。全诗以七言为主轴,梦境部分错以四、五、七言长短句式。有散文式的句式,也有楚辞体的句式。长歌咏言,语气荡漾,读之有回肠荡气之效;由于韵脚的不断变化,句子的长短不一,便形成快慢不同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诗人感情的变化: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迟缓,时而急迫,时而低沉,时而高昂。下面用符号标示了梦境部分诗句的节奏变化。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交代梦之由,心怀憧憬,节奏平缓,末句为从现实跳到梦境(入梦)之过渡句,语速宜放慢,加以强调)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登山。诗人心情轻松,以五言句为主,节奏明快,富有弹性。朗诵语速较快)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画面转为灰暗,心情转为沉重,采用带“兮”字的楚辞句式。节奏迟缓)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言句,节奏急迫,表现诗人内心的激愤与抗争)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仙境。景色壮丽,异彩缤纷,然这样的盛会属于谁呢)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惊梦。四句诗的第一个字,一字一顿,惆怅失落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句法和节奏的变化来看,也不能把梦境定性为美梦或噩梦。我们说言为心声,诗人表达的变化恰恰是内心情绪的流露,也是个人经历的外化。
认知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具有主观性。按照lyons(1977)所说,“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带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还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已有的研究证明,语言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觉,说话人的认识。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的主观性明显地表现为诗人的情感和视觉的变化。李白情感外化表现为句式句法的变化。李白在梦境中的视觉也是变化的,从第一人称的“我”入梦,到“我”的隐匿,再到“我”的惊醒。梦境中抒情主人公从出现到消失恰恰反映了诗人从皇帝的宠臣到被疏远被放还的经历。
心理学认为,梦是人类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历史和记忆的残留,一个人做什么梦,一定和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是一段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的折射。李白的天姥山之梦是符合天宝年间(最初几年间)李白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的,是那个阶段李白宦海沉浮的反映。可是,因为有了梦境的心理调和,梦醒时分,诗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继续徜徉山水,我们又看到了一位旷达自信的李白。篇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喊,让李白在心灵的自由超越中,又重新收拾起对自我对未来的信心。所以天姥山之梦更是李白寻求自我解脱和心灵净化的过程,是李白完成了一次心灵突围的见证。
参考文献:
[1]安旗.《梦游天姥吟留别》新探[J].诗探索,1981:157-159.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丹宁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3]康怀远.回归自我的愿望达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臆解[J].名作欣赏,2004,(2):29-30.
[4]王连弟,孙东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解读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08-110.
[5]周国瑞.解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J].文学教育,2011,(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