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测量范文

建筑工程测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测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建筑工程测量范文

课程重构设计理念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四年在校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筑施工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掌握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工作。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岗位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的职责和职业能力的分解,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基本操作技能和基层管理能力。同时施工岗位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根据施工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作业方式,并具备优化、改善施工工艺流程,构建和设计施工作业过程的能力。

(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

《建筑工程测量》是构成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模块的重点课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由专业技能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构成,成为支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支点,是学生进行综合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训练必须先行掌握的专业技术能力课程,课程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建筑施工测量技术与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有重要支撑作用。

(二)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

应用型本科教育把传统的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到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观念上来。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改革,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重构后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包括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等五项施工岗位测量工作任务。教学中以典型的多层建筑施工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把过去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建立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以职业岗位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平台,把典型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要求相结合,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在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实训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以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为主线,整体优化课程内容,以企业工程施工阶段应完成的测量任务为教学“项目”来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工程项目或案例作为教学任务“载体”,使教学过程及学习情景与模拟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过程基本一致。

(四)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专业调研,结合企业技术人员的一线工作经验,确定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面临的工作任务及完成建筑施工测量实际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社会能力要求,选取突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统一。保证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基础、单一的技术应用岗位层面向项目技术管理层面发展,直至经营决策层面的职业成长所需要的职业岗位测量技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

(一)概括工作任务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测量技术应用的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结合企业岗位工作流程,总结概括出以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五项典型施工测量工作任务,涵盖了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进场、施工、竣工、验收、营运全过程,各阶段的施工测量工作。依此为依据设计、选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

(二)重组课程内容结构

重组的课程内容以训练学生施工岗位测量工作能力为核心,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注意融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育。实现理论学习、技能实训与职业技术岗位相融合,并以此为基础将原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功能细化组合,将原教材十二章教学内容,精简重组成五个学习模块,组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学习情景,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与职业技术岗位相一致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场地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和沉降变形观测等五项典型施工测量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环境,明确了建筑施工测量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和工作流程,缩短了知识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差距。

(三)课程内容选取注重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完成施工岗位测量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三部分需求。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在重组的课程内容中强化了全站仪使用等章节,保证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生涯岗位测量工作的需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应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基于真实的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以施工过程的测量任务为基础进行整合、序化组织教学内容。

(五)构建三线并行的实训课程体系,形成“从控制到细部”的良性循环

首次循环:规划勘测设计阶段或工程竣工阶段的地形图测绘,由“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形成的串行路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使学生掌握施工测量中“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过程;第二次循环:施工阶段建筑物施工测量,由“施工区域平面控制测量-施工区域高程控制测量-建筑物施工测量”形成的串行路线,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施工测量过程的“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第三次循环:施工、营运阶段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由“变形观测平面、高程控制系统-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形成的串行路线,在前二次循环作业的启迪下,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完成,使学生掌握施工测量过程的“从控制到细部”的作业方式。

三、结语

第2篇:建筑工程测量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也在我国产生了跨越式发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建筑业的飞跃发展也提升了我国人民对居民住房以及公共建筑建设质量和设计的要求。但实际建设状况无法满足人民的要求,建筑工程中频频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楼房桥梁倒塌,墙壁不到一年就出现裂缝等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国家和人民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1 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现代是建筑搭起的时代,社会发展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建筑工程的发挥。建筑工程建设是一个庞大的任务,但也是精细活,尤其是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是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每天都要不断的测量,哪怕只有一厘米的差别也会对整栋大楼造成威胁。工程测量是整个建筑工程开始施工的前奏。例如要建立一栋高楼大厦,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设计内容,在建筑地按照比例测量整栋大楼的占地面积,长和宽以及内部构造的线条长度等等。万一少了数据或数据不对,则会对后续工程也产生影响。工程开始施工后,也要进行测量工作。例如对于门窗的设计,门窗通常都有固定的规格,所以门窗的长宽要符合某一个数据组的要求,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则会给门窗安装增加难度,因此在这些细节之处也应特别注意。例如在桥梁建筑中,桥下每一个桥墩之间的距离必须相等,桥上每一根锁链之间的距离也必须等距,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桥身每一个部位承受的重量相等,不容易发生桥梁倒塌事故。在高楼建设中尤其要注意房屋垂直性的测量,保证房屋整体都是垂直地面而建,防止倾斜建成危楼。此外,除了对工程测量实施的重视,测量手段的选择也会影响到数据的精确度和整个施工效率。因此建筑工程的测量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但是近些年来,各种建筑工程问题频频出现,又暴露了我国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不足,桥梁倒塌,房屋倒塌,使人们对国家整个建筑行业产生了怀疑,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原材料质量差,施工团队专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工程测量的不重视。目前在工程测量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下几个问题。

2.1 整个建筑行业对工程测量不够重视

我国一位重要建筑学家曾经说过,伟大的建筑就是由大量的数据和无数的建筑材料累积而成的。由此可见一些专业研究者对工程建筑中测量的重视程度。还有一位著名建筑家曾说:“我的人生是一座设计精细的高楼,不允许有一厘米的差错。”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从业者普遍忽视了测量的重要性,就连高级工程师也不重视工程测量工作,常常草率了事。

2.2 测量人员不足,对测量设备的保护不够

由于测量工作的危险性和艰难性,很多人最初选择了这个工作,但一段时间后又会想方设法离开。因为测量工作常常要在野外跋山涉水,经受风吹日晒,一般人难以忍受,所以从国内整个大局形势来看,从事建筑工程测量的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对测量工作的不重视,测量工具也比较落后,如此测量的结果自然不准确,而且外出测量时在工具运输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对设备保护不重视也会产生磨损,造成测量结果误差偏大。

3 提高建筑工程测量效果的措施

3.1 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转变建筑行业中不重视建筑工程测量的错误观念

转变观念是解决建筑工程测量问题的根本,而且此项措施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的过程。除了对已经参加工作的人进行相关培训,更要从高校专业教育着手转变观念。专业从业者对专业的认识从大学教育开始形成,在学生初入专业时就灌输建筑工程测量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自然会贯穿这种思想。同时要培养专业人员肯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经常要经历风餐露宿的工程测量工作要迎难而上,能够坚持。

3.2 加大对测量设备的投资力度

测量设备是保证工程测量精确的硬件基础。建筑工程对数据的要求十分严格,有时候要精确到厘米甚至毫米,所以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不仅是一项体力活,也是脑力劳动。国外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数据感官能力有一个较大的差距范围,利用感官进行建筑工程测量不具有利用价值,因此要增强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就要在设备的精细程度上下工夫。加大测量设备的投资力度,采购既能保证测量精确度,价格又不高的先进设备,这样既能保证建筑质量,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建筑成本。

4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顿时促进建筑业在我国的飞速发展,高楼大厦在全国大中型城市拔地而起,掀起了建筑热潮。与此同时住房建设、工厂建设等逐渐升温。一味对速度的追求自然会造成对质量的轻视,这种弊端最近几年尤其突出。但是事物是矛盾发展的,发现了一方面的问题自然会促进其对立面的发展。建筑工程问题的出现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逐渐在法律、制度、机制和人员培养上对建筑业进行整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定对我国的建筑不再有不安全感。

[参考资料]

[1]黄玉婷.论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科学之友.2012.

第3篇:建筑工程测量范文

1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1.1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且人员缺乏

现在测量工作存在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当前的从业人员素养不高,并且测量人员比较少。这从根本上造成了测量工作的一些问题。实践中有很多的建筑工程都出于成本及其其他方面的考虑,任用一些其他岗位的没有丝毫经验的来进行测量。由于这些人员本身不专业并且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那么测量结果可想而知。另外,当前测量人员非常紧缺,专业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测量准确的难度。

1.2测量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

现在很多的建筑公司没有具备相应的测量设备,大部分通过临时租赁来应付了事。而有的企业测量设备没有及时更新,非常的陈旧,这都对测量的准确性造成了隐患。如果不具备相应设备的企业设备有一些不足,那么就得寻找更加精密的设备,这影响了测量的进度。而设备陈旧的企业呢,由于没有及时的与时俱进,测量的速度和精确性都很值得商榷。因而我们应该从设备上解决这一问题,以免造成更多不必要的影响。

1.3测量仪器操作与保养不当

测量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设备的是高精密仪器并且操作人都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具备操作知识操作失误,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失误,测量出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有的精密仪器在使用完后要进行规范的保养和存放,否则会影响测量效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操作人员并未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导致精密度受到影响。当然在使用过程中也必须注重保养事宜,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

1.4测量的质量控制被忽视

现阶段,大部分的工程竣工验收时都并未着重的对测量质量进行检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忽略了这一点。这导致了建设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也不太重视,从而当前的测量标准都经不起检验,大部分都没有达到测量标准和要求,严重的阻碍了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进步。

2建筑工程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强化对建筑施工测量工作的认识

测量工作可以说是一种客观性的工作,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它也带有主观性。测量的方法和测量工具的选择这都是主观意识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当前人们落后的主观思想阻碍了测量工作的进行。因而为了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了,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力求科学,正确的认识。我们要让相关工作者摒弃错误的思想观念,让人们意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的价值。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从根本上转变其思想,扭转当前测量的窘境。

2.2加大测量仪器的资金投入及加强对仪器的保养

现阶段,技术在我们生活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它也给测量工作带来了福音。技术的提高,对测量工作的精确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像前文所述,很多公司处于成本的考虑设备仪器陈旧,因而公司应紧跟时代潮流,加大对测量设备仪器的投入。以适应仪器设备快速发展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准确性的要求。当然增加仪器投入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现有仪器的保养。例如在我们日常测量工作中为避免重测现象的发生就应该定期的对仪器进行校正。这看似比较麻烦,但是保证了测量的准确,并且避免了返工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取出仪器的时候我们应该坚持轻拿轻放的原则。仪器取出来我们安装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如果是安装在三脚架上面的仪器为避免摔坏应该拧紧螺丝。使用仪器应坚持平稳的原则,禁止对仪器进行粗暴对待,尤其是带有阻尼功能的仪器。

2.3加强相关人员的培养与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的加快,建筑工程的增多,对于测量专业人员的素养和数量需求也日益扩张。另外,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设备和技术不断引进,这对我们测量人员的素养的要求更高,因而当前我们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养和培训。这种培养和培训从企业方面来说应该提高企业对测量工作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当然对于测量人员也应该提高自学的认识进行心得交流,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应该加强对测量人员培训的投入,只有国家支持,企业和个人的响应,才能形成一个测量专业素养全面提高的局面。

3结语

第4篇:建筑工程测量范文

【关键词】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放样

前言:

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专用测量器具,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把设计图纸的位置、数据、几何形状真实的放样到实地。其测量放样的成果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及建成后的功能。

1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特点与理论

1.1 工程测量技术特点

工程测量是一个过程操作,是施工质量的根本所在。在整个施工阶段,工程测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周密的测量工作不但关系到一个工程是否能顺利按图施工,而且还给施工质量提供重要的技术保证,为质量检查等工作提供方法和手段。

1.2 工程测量理论方法

1.2.1 测量平差理论

最小二乘法广泛应用于测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滤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被称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种经典的和现代平差模型的统一模型。测量误差理论主要表现在对模型误差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数模型误差、随机模型误差的鉴别或诊断;模型误差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对参数和残差统计性质的影响;病态方程与控制网及其观测方案设计的关系。由于变形监测网参考点稳定性检验的需要,导致了自由网平差和拟稳平差的出现和发展。

1.2.2 工程控制网优化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拟法两种。

解析法是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解求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一般将网的质量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网的质量指标主要有精度、可靠性和建网费用,对于变形监测网还包括网的灵敏度或可区分性。对于网的平差模型而言,按固定参数和待定参数的不同,网的优化设计又分为零类、一类、二类和三类优化设计,涉及到网的基准设计,网形、观测值精度以及观测方案的设计。

2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

某工程具有深基础、大凌空、高程落差大、曲线类型多、结构平面形式复杂等大型建筑特点,且工期紧、任务重、图纸多,促成施工测量工作内业计算量超常。因此,如何控制本工程测量放样的精度,如何进行系统地、高效地、全面地图纸审核和快速准确的提供施工测量数据,是测量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最终工程的质量。

2.1 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2.1.1 从场地实际情况看,拟建建筑物的四周场地狭小,故南北向和东西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东侧和北侧的原有混凝土路面上,西侧和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

2.1.2 布设的控制点均引至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2.1.3 根据甲方要求和测量大队提供的控制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2.2 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2.2.1 场地控制测量,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整体后控制碎部的逐级控制的测量原则,结合场地、工程建筑结构特点,根据现场通视条件以及现场施工的需要,以城市导线点为高级控制点,沿场地周围布设了一条闭合导线,作为首级控制导线网。导线全长相对中误差高于 1/35000,方位角闭合差小于±5″ (n 为导线点个数),平差后精度指标:测角中误差小于±2.5″,边长相对误差高于 1/40000。

2.2.2 由于曲线类型多、通视条件差、占地面积大、平面形状复杂等施工特点,外控制点的布设困难大,布设导线边长差异大,首级导线点之间精度不均匀,且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率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在施工测量的总体控制采取内控为主,外控为辅,内外控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但始终保持内、外联测。测设现场方格网作为轴线控制时,边长不宜过长(如取≤100m),并以此作为工程的二级导线,为减少由于工程高差太大产生 I 角的影响,避免地下、地上两部分结构出现测量放样的超差,事先在基础护坡周围布设“十”字轴线控制点,并与地上Ⅰ、Ⅱ级导线点联测,检核,以确保施工测量控制精度的要求。

2.2.3 轴线控制点的测放,按常规正倒镜投点法投测,并经平差、复核后,采用内分法或直角坐标法测放出其他线及墙体控制线等细部线。如基坑开挖进行边坡上、下口线控制时,应根据坡度计算边坡外放量。

建筑物轴线控制桩的埋设方法示意如图:

平面细部测量一般分为初测和归化二步进行,放样定点后要对各点做校核条件的检查或在一点架设仪器重复检查。对于一些不连线的或与周边结构相对关系不很明确的独立结构(如独立柱),在放样后必须用另外的控制点或轴线进行检查,以保证其位置正确。

3 工程测量施工技术的应用

本工程施工测量中,除了大范围的斜线,复杂的平面曲线,螺旋曲线也是本工程的重点与难点,以下将分别从平面斜线、二维曲线(旋转餐厅),异形曲线楼梯等结构的测量控制加以探讨。

3.1 复杂平面斜线的测量控制

本工程的结构平面为非对称性平面,且无主轴定位线,对测量控制标准要求更高(本工程的内控制标准比国家提高一级),考虑到施工中其他分项工程(如钢筋、模板工程)的相互制约。施工测量步骤如下:

3.1.1 在 1 点处架设经纬仪,观测 2(2′),旋转 90°0′0″之后取 3点及 4 点,满足 ! 3,!4的距离;(此时正南北、正东西控制线已施测出来了)

3.1.2 在 3(4)点处架设经纬仪,向内转 15°(a 值);至此本工程主楼的平面方位控制线均已明确。(说明:原施工组织设计为四角控制点,本人对此作了修改,同时满足分成左右两段施工及测量的要求,为主体的提前竣工抢得了宝贵的时间)

3.2 旋转餐厅的施工测量控制

3.2.1 基本特征

旋转餐厅位于主楼顶部,呈半悬挑状态,平面为一半径为6m的圆弧图形,内弧半径为 6m,外圆弧半径为 8m,悬挑 3m。旋转餐厅有 3 层,包括设备层、餐厅、水箱间 3 部分。

3.2.2 测量控制

根据施工餐厅与主楼屋面有高低差,故旋转餐厅的测量分为:高程传递与平面控制两大部分。本文着重介绍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将仪器架设于 2 点处,将 2、2′线移至标高 H1 处,再在 2′处架仪器,2′2″线即可出来。

4 工程测量施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大型工程的施工测量中,由于结构复杂、计算量大,尤其是对于平面不规则的施工放样与数据计算(包括二维曲线和三维曲线),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因此,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大量的测量内业计算中,不但计算精确、高效,而且能快速完成复杂、大量的计算,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4.1 曲线放样计算程序

根据曲线特征要素,为施工放样的方便起见,以一定弧长为等分圆弧起始步长,来实现计算圆弧中间加密点坐标,输入已知数据即可算出该段圆弧中所加密点数和各点在当前坐标系内的坐标值。对于椭圆曲线,可以一确定距离为限定界限等分拖延来计算加密点坐标。

4.2 计算机电子模拟制图应用

第5篇:建筑工程测量范文

关键词:工程测量占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城市建筑规划竣工测量工作是对已竣工建筑的整个项目进行的竣工测量(包括地面工程建设和地下工程建设),以检验各项工程施工的现状、做出记录,并根据规划审批的各项要求、施工规范等技术标准,为工程验收和评定工程质量提供依据。它是落实规划意图、合理利用土地、项目建设的真实记录,此外,竣工测量资料还是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执法监察的重要工作依据。福州市根据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有关规划竣工测量的技术要求实施规划竣工测量,根据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规划建筑红线图、总平面图、规划用地红线图,对已竣工建设项目尺寸、高度、层数、间距、退让以及平面位置进行实地测量并测算总体指标。福州市规划竣工测量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出现的新状况不断完善和提高,在原竣工测量基础上将房屋分层测量、获取现场照片等纳入到竣工测量工作范畴,确保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获取可靠的规划竣工验收资料,作为福州市规划竣工测量作业与检查验收的依据。

2作业内容

城市建筑规划竣工测量可分为外业数据采集与内业资料整理两大工序,前者主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数据采集与竣工地形图绘制,后者则是在前者基础上进行资料整理以形成规划竣工资料。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福州市的建筑规划竣工测量技术不断更新完善,测量内容已涵盖了全野外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建筑高度量测、建筑面积量测、建筑占地面积量测、绿地面积量测、机动车泊位测算、外业拍照、编写报告等。主要作业内容如下:(1)全野外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主要包括图根控制点布测,含地面及地下室;地形要素采集;内业编绘成图;外业巡视自检等步骤。(2)建筑高度量测:建筑底层高度量测;建筑主体高度量测;屋面女儿墙高度量测;屋面梯间,水塔等附属设施高度量测;屋面斜屋面高度量测;技术层高度量测;半地下室,负层高度量测;内业编绘成图。(3)建筑面积量测:外业测量建筑边长,不一样的每层都要实量;屋面、地下室均要实量;内业编绘图表并计算容积率。(4)建筑占地面积量测,经外业检核无误,内业提取建筑基底面积并计算建筑密度。(5)绿地面积量测,经外业检核无误,内业提取绿地面积并计算绿地率。(6)机动车泊位测算,外业清点地面,建筑底层,地下室机动车泊位。(7)有成效外业拍照,立面材质,颜色配套等。(8)地上下管线探测及地下管线建库。(9)福州市规划建筑竣工测量报告编制。

3实施要求

3・1资料收集,收集已有的测绘资料及相关图件,如规划建筑红线图、城乡规划用地红线图、土地使用证、规划总平面图、竣工建筑底层平面图(若有地下室,还应附有地下室平面图)、建筑放线资料、建筑区周变地形图、控制资料、建筑立面图等;周边已有管网图、各管线的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技术说明资料、相关地形图、测区控制点资料等。

第6篇:建筑工程测量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高程控制;建筑物

1 工程测量学科地位和研究应用领域

1.1 学科定义

城市建筑工程的测量科学是主要是研究地球的空间与地面也包括地下和水下以及空中的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与抽象的何实体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性学科。它主要是针对建筑工程、机器与设备为研究的服务对象。

1.2 研究应用领域

如今对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测量按勘测设计、施工建设与运行管理做了三个阶段来划分; 也有按每个行业来进行划分: 线路( 铁路、公路等) 工程测量、水利工程的测量、桥隧工程的测量、建筑工程的测量、矿山中的测量、三维工业的测量各种等, 几乎每一行业和工程测量都有相似的著书和教材。

2 建筑施工程中测量控制

2.1 施工测量方格网的建立

2.1.1 建筑方格网的布设原则。

(1)方格网的布设形式应以建筑总平面上的各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管线的布置情况, 应参照施工总平面图来确定, 方格网与轴线网要能控制整个建筑区;(2)网点之间通视良好, 桩位能长期保存;(3)定位便于使用, 桩顶以高出地面10 cm 左右为宜; (4)方格网点可兼作高程控制点。

2.1.2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施工控制网多采用两级布网方案, 第一级控制主要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 第二级加密网用于细部放样。第二级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不一定比第一级低, 在工业场地第二级控制网的精度比第一级要高。

2.1.3 方格网布置的要求。

方格网布置时, 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 并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相平行, 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呈90 ; 方格网的边长一般为1/ 10 000~ 1/ 20 000; 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处。重点测设、复核建筑工程的方格网主轴线。监理工程师首先应将主轴线点的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 依据附近的测量控制点, 用适当的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 通过调整来定出主轴线, 以进行复核、对照。最后在主轴线测定以后, 监理工程师要将详细测设、复核方格网。复核的方法是: 主轴线有4 个端点, 可通过交会来定出方格的4 个角点可用混凝土的桩标来定 , 构成“ 田” 字形的各个点来作为基本点, 再以基本点来为基础,按角度交会方法或导线测量的方法测设、复核方格网中的所有各点( 用木桩或混凝土的桩标定) 。

3 建筑物轴线的测设及控制

3.1 建筑物轴线测设方法。

建筑物施工的测量, 首先是建筑物轴线的测设。一般都是以总平面图上所给出的建筑物设计位置来进行定位, 也就是把建筑物的墙轴线交点标示好在地面上, 然后再以这些交点来进行详细的放样。建筑物轴线的测设方法有: 以规划高速路红线测设的建筑物轴线和根据已有的建筑物关系来测设的建筑物轴线的两种。建筑物工程的主轴线测好后, 监理工程师要再进一步的详细复核测设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位置( 中心桩) , 测设时, 应检查复核房屋轴线的距离( 误差不得超过1/ 2 000) 。

3.2 建筑物轴线控制。

基础的施工中的轴线控制。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一般多为深基坑的大开挖施工, 以现场的轴线来控制点, 再将轴线控制网点引出至轴线外边6 m, 设置龙门桩, 并保护好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基槽内, 再使用50 m 钢卷尺对各部位的桩位、承台、基础梁、墙体来进行放线, 再在基坑四周钉轴线木桩, 拉线、小钢尺的各种配合方法, 严格控制各细部的放线尺寸。

4 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及高程控制

4.1 建筑物高程竖向传递。

在承台、地梁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后再,将地轴线引测至承台混凝土表面, 按施工图放出有关截面的尺寸线。基础柱混凝土浇捣完成拆模后, 根据已有的控制点线, 把轴线精确引测到柱的侧面上, 待±0. 00 层垫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垫层面上弹出各轴线的位置, 然后把轴线向内移( 一般内移为一整数) 。经复核无误后, 弹出墨线, 把相交点做好标记, 作为以后放线竖向传递的基准点。以后上面楼层在支模时, 应在相应位置留150 mm× 150 mm 的传递孔, 以便在室内传递轴线。

4.2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

基坑开挖后, 如基坑快要挖到设计标示高时, 应在基坑的四壁或者坑底边沿的中央打入小木桩, 在木桩上引测同一高程的标高, 以便根据标点拉线修整坑底和浇捣垫层混凝土。在基础柱、墙钢筋安装完毕后, 把水准点结合每栋建筑物基础的相应标高引测到竖向钢筋上, 用红油漆标示, 再根据施工图在墙、柱筋相应位置上标出承台面、地梁面等各施工面标高。在拆除模板后, 再把水准点标高精确的引测到柱侧面上,并可选择便于向上的传递位置来作好标记, 可作为向上的传递控制点。

5 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

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 由于其层数多、高度高, 控制建筑物垂直度是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基础, 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 首先要以大楼柱网布置情况, 再将大楼的四个边角柱位置确定好。如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 首先要沿柱的外层上弹出厚度线, 立模与加支撑, 也可使用吊线的方法来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 确定垂直度100%后, 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

6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控制

6.1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要以能全面的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以及建筑物的特点确定。点位应选设在建筑物的四大角、大转角和沿外墙每10 m~15 m 处或每隔2 根~ 3 根柱基上, 高低层建筑物的交接处的两侧,建筑物的沉降缝两侧, 可在建筑内中部设内墙点。

6.2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控制。

施工单位应按测量方案要求的方法与周期及时进行沉降观测, 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审核。多层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 应安施工进度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在基础的底部完成后才再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时间隔开应视地基与加荷速情况而定。通常结构施工在每加高1 层~ 4 层时观测一次; 如建筑物均匀的增高, 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6% ,51%, 76%和100%时各观测一次; 施工中如暂时停工, 如停工时及再开工时应各测一次, 停工期间每隔1 个~ 3 个月可观测一次。

6.3 沉降观测的方法控制。

高层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方法, 应使用往返观测, 而第二次观测开始, 则按往返或单程的双测站观测。每次的观测应做好笔录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 每周期观测完后, 督促施工单位要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与沉降速度、绘制沉降曲线图,并对观测成果进行核查。

参考文献:

[1]李青岳, 陈永奇. 工程测量学[M] .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5.

[2]吕云麟, 林凤明. 建筑工程测量[M] .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3]白迪谋.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和变形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第7篇:建筑工程测量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自主式学习;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彬(1974-),男,辽宁锦县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海洋工程系建筑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辽宁 盘锦 12401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75-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应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改革与尝试,努力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中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践并重,且更加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2]对工程建设而言,测量工作贯穿于设计、施工、管理等整个建设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3]如何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适应目前建筑市场的人才需求,是教育者不断探讨的内容,同时,也是促使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不断地进行改革的动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把握

目前,大多数测量教材虽然都标明是高职高专的专用或规划教材,但从其内容上看,与普通高等院校所用教材差别不大。总体来说,课程内容偏多,且部分内容有些陈旧,与工程实际相脱节。新仪器、新技术在有些教材上虽有所提及,但基本上是点到为止、粗略介绍,并没有作为重点内容来讲授,学生也就不可能及时掌握这些新技术,不能很好地应用新仪器。

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就要以“适用、适合、必需”为原则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例如,大多数教材中都有“测量误差理论知识”这一章节。但从全书看,高程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这三章里,已经包含了各自测量误差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的内容,因此,完全可以删除误差理论这一章。再如,作为测量人员,熟练使用各种测量仪器是必需的。因此,仪器的操作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教学,学生掌握目前工程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际工作中,光学经纬仪已经被电子经纬仪等新仪器取代,微倾式水准仪也基本上不再使用了,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也应该删掉,应以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经纬仪作为教学重点,重点讲授仪器的操作。另外,全站仪的使用越来越多,而大多数教材对全站仪只是简单介绍,学生学完只是知道全站仪这一仪器,其他均不了解。因此,应增加全站仪这部分内容,介绍常用型号的使用方法。同时,由于全站仪的使用,精距量距这一部分则可不讲,只介绍量距一般方法就可以了。

建筑物施工测量部分是课程教学中的另一重点。为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应打破章节限制,以实际工程施工图作依据,从建筑物定位开始,到轴线的投测、标高的传递等,按照工程实际操作顺序来讲。这样可使各章节内容具体化,更具连续性,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施工测量的流程和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应以“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兼顾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为准绳,确保课程内容的深度和范围,使之更符合高职教育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

传统的测量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决定,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此,学生学习就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3]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自主式学习的应用

在笔者的一次经纬仪操作教学中,始终有几个学生在旁边摆弄另一台经纬仪,课后了解到他们已经自学了经纬仪操作,学生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自主式学习的表现。自主式学习主要是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了解教学的计划、目标、方法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管理,[4]以提高学习质量。自主式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各自的专长,通过相互讨论,他们能够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培养。自主式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实践教学。

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水准仪、经纬仪是测量工作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因此,其操作方法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学生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方法的前提是要了解仪器的构造及其作用。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是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最好手段。对照水准仪、经纬仪进行讲解,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熟悉仪器的构造,同时,教师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对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极其有利。

在实物演示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例视频演示,把书本上抽象的测量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其更加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对测量仪器操作的要求与步骤更加明确、清晰,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仪器和利用仪器工作的能力。[2]而这个能力的培养,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是达不到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实现。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测量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较多,所占课时比例较大,同时,新仪器、新技术的增加,如全站仪、GPS等新仪器的认识与使用等内容加入到教学中来,使得测量课时显得更加紧张。再加上实训场地、仪器设备等实训条件的不足,使得实践课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教师应尽量多创造实地教学或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内容,绝不单纯讲授。例如,水准仪的构造与操作部分,最好是对照仪器进行讲解,同时让学生随着教师一同操作,教学效果肯定很理想。再如,建筑物定位测量这部分内容,也不要单纯依靠板书图解,最好是在实训场地或操场上,让学生配合进行实际定位测量操作。还有很多内容,像钢尺量距、直线定线等等,可以进行实践性的教学。这样就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间接地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时间。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更加来源于实践,只有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教育的目标。

三、教师素质的提高

“建筑工程测量”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新仪器、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理论知识的更新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测绘理论也不断完善。激光经纬仪、全站仪及GPS定位系统等新仪器、新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大量应用,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理论知识的新动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对理论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教师还应经常阅读测量文献,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2.实践能力的提高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和较为熟练地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应该深入施工现场,与现场的测量人员多交流,汲取他们的实践经验。最好能够到企业一线去锻炼或培训,以此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总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件重要而迫切、长期而艰巨的任务。[6]教师应当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既拥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工程测量的实践操作技能,适应建筑人才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彬.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筑类实训室建设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

[2]张彬.“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106-107.

[3]周俭清.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2).

[4]王旭华.工程测量自主式学习应用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8,(3):

151-154

第8篇:建筑工程测量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改革与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

1、设计阶段主要任务

设计阶段中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另外还要为工程、水文地质勘探以及水文测验等进行测量。对于一些大型工程,往往需要专门测绘区域性或带状性地形图,一般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图。而对于 1:1000~1:5000 比例尺的局部地形图或带状地形图,大多采用地面测量方法成图。

2、建设阶段主要任务

首先要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工程性质及施工组织计划等,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然后,再按照施工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图纸上所设计的抽象几何实体在现场标定出来,使之成为具体几何实体,这就是常说的施工放样。施工中的各种测量是施工管理的耳目,工程质量、工程加固措施的制定乃至施工设计的部分改变都需要测量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

3、运营管理阶段的任务

在工程建筑物运营期间,为了监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情况,了解设计是否合理,验证设计理论是否正确,需要定期对工程的动态变形,如水平位移、沉陷、倾斜、裂缝以及震动、摆动等进行监测,即通常所说的变形观测。为了保证大型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要进行经常的检测和调校。

二、建筑工程测量的改革

1、建筑工程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施工测量重视不够,资源配置不到位。现时的建筑工程测量一般隶属于项目工程部或技术部管,理,测量负责人为测量工程师,位低权微,责权利不对称,相应资源很难调配到位,上工地车辆难以保证是常事。其次,测量人员流动大,测量仪器管理混乱,测量仪器使用、保养、标定不能按规定规程进行,损坏、丢失严重,往往是在出现明显错误的测量数据时才采取措施。最后,质量控制不到位。现行的体制模式是政府监理与社会监理共同参与,另外有条件的建设单位还有自己的工程监督部门,可谓三管齐下。但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控中,往往只重视其他施工质量的监察控制,对于工程测量质量则往往是只到现场看看,走走过场,不能做到亲自用仪器实测,不能从根本上对工程测量质量进行监控。

2、建筑工程测量的改革与建设

(1)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工程测量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作用,落后的思想观念是任何事业改革发展的最大障碍。建筑工,程测量工作者要彻底抛弃低品位质量观,树“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应以发展的眼光充分认识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作用;要有改变工程测量现状、提高工程测量水平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工程测量工作的领导、监督、组织管理及投入,以充分发挥工程测量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作用。

(2)加大测量仪器的投入力度,为提高工程测量水平奠定物质基础,当前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施工技术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在建筑工程测量中,采用原有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将受到巨大冲击,有些必将被淘汰。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有发展的眼光,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尽早引进实用的新仪器,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质量,适应现代建筑工程快速、高效、优质的施工需要。

(3)注重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提升工程测量人员素质,随着建筑规模的日益扩大、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新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与应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施工队伍建设,提升工程人员素质。事业发展靠人才,人才成长靠培养。建筑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发挥“人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作用。建筑工程测量人员要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形式,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主要应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性能、操作、维护和保养;掌握施工测量常用的测设方法和技能;掌握测量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动态,并开展创造性实践。

(4)加强建筑工程监理的控制,确保工程测量的质量,工程建设监理在履行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监控过程中,要切实把建筑工程测量成果的检查与验收纳入日常的监理工作。在对工程测量质量监控中,一定要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加强对工程测量的监控。对主要的工程测量放样,一定要复测,最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强校核工作。测量成果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另外,工程测量成果经监理测量检测后,经双方测量人员签字,可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技术资料。

三、建筑工程测量的探索与实践

建筑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建筑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和建筑事业的发展,对建筑工程测量的速度和精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测量工作的需要,电子计算技术和红外测距技术等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测量领域,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方法,使测量工作向着数据的自动获取、自动记录和自动处理的方向发展,本文探索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计算机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当代电子技术发展的集中表现就在于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应用在建筑工程的测量中,把测量工作者从繁重的计算劳动中解脱出来,解决了过去靠手摇计算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选择控制网最优化的布设方案、观测成果的平差与统计分析等,而且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缩短了计算时间,成为测量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2、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应用使测量过程自动化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出现的电子经纬仪,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改进,已日趋完善。全站型电子速测仪主要是由电磁波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微处理机、数据终端机和绘图系统等设备组成。这种仪器可以自动记录测量数据,提供数据存贮和程序控制,进行数据的自动转换和处理,从而减少读数误差和记录的粗差,能自动改正视准轴误差和指标差,自动补偿残余的置平误差,由于每次读数是沿着全度盘进行扫描,不会出现度盘刻划误差,当在度盘直径两端位置扫描,又可消除仪器偏心的影响。可见全站型电子速测仪,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而且精度高。因此广泛应用于导线测量、图根三角河量、高程测量、地籍测量、施工放样、断面测量和地形测量。

3、高精度测量的现状

根据四化建设的需要,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建筑工程测量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将高精度的仪器与设备引进到建筑工程测量中来,以便保证高精度定线、高精度定位及量测的需要。

结语:

只有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现有的测量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才可能使得建筑工程测量越来越精确,使得建筑工程测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袁影辉,赵占军.建筑工程测量改革初探[J].科技咨询.2006,21:85-86.

[2]黄玉婷.论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2011,06:58-59.

第9篇:建筑工程测量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试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46-02

前言

建筑工程测量作为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中一门具备较高操作性、技术性、应用性的基础课程,其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完善一向是相关教师极为关注的研究课题[1]。课程考试是考量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传统考试模式实施当中,教师多采用闭卷考试等注重理论知识考核的考试模式。其模式的实施在现阶段教学目标要求中可见具备一定的固化性,无法真正地体现学生课程学习水平及相关实践能力。因此,针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已然成为了相关课程亟待实施的改革方案。

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意义

考试模式作为检验教师教学水平、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学习质量、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其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当中也可视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项目[2]。而在传统相关课程考试模式实施当中可见,其考试多注重专业理论知识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继而在此影响下则可见无法真正地对学生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理论、实践、技能等综合学习能力进行考量,也由此直接影响了后续课程针对性教学的开展。而在改革考试模式的过程中,可通过教师实时了解市场需求动向,转变综合能力考评等方式来切实地建立符合当下专业市场需求的教学目标。并由此考试模式以全方位地反馈了学生相应课程的学习质量,且可通过其反馈内容来为教师制定针对性的强化方案及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方案以提供客观、准确的指示信息。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在当下课程教学当中具备着较高的影响作用,并对相关教学活动开展存在着极高的应用意义。

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策略

由于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本就属于一门实践性、理论性、操作性等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课程,其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导学生掌握相关建筑专业的测量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测量实际操作技能[3]。因此,在进行相应考试模式改革时应注重从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应变能力等几方面进行改革。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将学生整体成绩区分为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平时成考核中又可分考勤、作业、实训报告等形式,其在整体成绩中可划40%的占有比例。期终成绩则可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专业仪器操作考核、测量实践能力考核等几方面,其在整体成绩中可划60%的占有比例。以此确保可针对学生在学习当中表现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评价,从而保证可真正地全方位考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下对相应考试模式提出针对性的改革策略。

1.素质考核改革。在高等学校教育过程当中,由于课程教学不同于中小学一样具备较强的约束性,所以学生在面对课程学习时可能出现逃课、旷课、忽视课堂纪律等影响自身学习质量的行为。而其素质不仅会对学生学习态度等素质认知形成负面的影响,还会影响学生在自身专业中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因此,在职业院校课程考核当中,素质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考评项目,其在考试模式中占据比例为10%左右。而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当中,素质考核也需改善以往单纯以学生出勤次数来决定的考核模式。在改革过程中,教师可综合考虑学生课堂出勤次数、课堂资料准备情况、课堂参与活跃程度、实践教学积极程度、课堂任务完成程度等多方面内容。而在此改革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适当采用分组监督的形式来协助完成,其中可要求分组中的组长对本组组员相关日常表现进行评价与打分,继而由教师针对相关评价情况结合自身教学记录进行确认与调整,以此可获得较为准确的评分情况。

2.理论考核改革。理论知识考核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试模式当中最直接获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情况的考试项目,因此,针对其项目的考核也是较为关键的关注重点。在传统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理论知识考试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考试,其方式实施过程中会令学生在面对考试时过度重视死记硬背,而未能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4]。

3.实践考核改革。由于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属于一门具备较强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课程,所以其实践能力的考核也是其课程考试模式中不可或缺的考评项目。而在针对其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时,教师可针对测量仪器操作考核与实践项目考核来实施相应改革策略。在测量仪器操作考核当中,教师应转变以往单纯考量学生是否能够规范应用测量仪器的考核方式,而是应从学生对测量仪器细部构造、仪器功能、测量方法、熟练程度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且在此基础上还需添入工程实际测量当中出现的问题,以此考量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利用测量仪器来完成实际测量工程,还可从中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日常练习、使用的情况。在针对实践项目考核当中,教师则可利用实训课程来实现相应的考核,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实训具体目标,要求学生完成与实际工程测量项目同类的工程测量、数据计算、沉降观测等相应项目。

4.技能考核改革。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当中较为关键的一项培养项目,而在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当中,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质量也可影响其相关专业人才的职业综合素质形成。因此,教师在改革考试评价模式时还应将职业能力考核加入整体考试评价模式当中。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当中,仪器操作能力与综合测量能力是其职业技能的重要体现项目。因此,教师在课程综合考核过程中应将此两项职业技能并入考核标准中。其中仪器操作能力除却实践教学中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外,教师在此项目考核当中还需重视开展测量仪器操作技能竞赛。

三、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效果

1.调动学生对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热情。在建筑工程测量考试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可见,教师在完善的考试模式指示下可有效地明确课程教学开展目标,并由此考试内容对照以发现了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形成了显著的影响。而学生在面对素质、理论、实践、技能等综合考试模式的认知基础上,会对该门课程产生较为明确的学习方向。

2.引导学生成长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因其转变了传统考试模式当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核意识,而转变至综合考量学生素质、理论、实践、技能等课程学习情况。因此,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们对每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仪器操作教学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在素质考核与实践考核的影响下,也可见学生们更为主动地参与进相应技能学习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在现阶段教学目标要求中可真正地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学习的正确方向,并由其素质、理论、实践、技能等多方面考核以真正实现对学生课程学习质量全方位监督的作用。在此考试模式改革的影响下,可真正地激发学生们的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并由此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提供了良好的指示信息,以此才可将学生培养为具备专业技能,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炳监.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构建[J].智能城市,2016,(06):174.

[2]赵金生.浅谈与职业资格有效对接的工程测量课程考试模式改革[J].企业文化旬刊,2015,(1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