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伤仲永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伤仲永教学设计

第1篇: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

什么是创意教学?创意教学就是充满新意的有个性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构想,它包括实施教学前、实施过程中的新点子、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案、新策划。

美术日常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绝大部分创意教学,主要应用在二次备课中的造型・表现、综合・探索和设计・应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等环节。由于欣赏・评述中的中外美术作品教学内容包括历史事件、社会环境、作者生平和艺术流派等,一线教师可能会比较吃力,进而不能全心探究创意教学设计,对于欣赏・评述教学内容就草草了事,结果是学生不想听,老师也不想上。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会记住这样一层关系,那就是课改下的“我们”和“他们”――新教材的执教者老师和受益者学生。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在学生的学习内容上,新教材为学生打开了更多的门,指引他们去更多的领域里尝试、感受。学生的思维具有更大的开拓空间。学生的视野愈开阔,使用的手段愈多,选用的材料愈广泛,他们思维的空间便随之扩展开来。如果我们要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自己就应该有一个能量的储存和展示空间,而且这空间应该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断地扩大。

不管创意教学如何发展,本人认为始终要立足三个理念:第一,立足美术本质的理念。第二,立足创意本质的理念。第三,立足教学本质的理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促进这种状态的良性发展,创意教学有其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想法和思维要有时代性、可持续性,要随着学生、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参考固不可少,但创意更重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冲出固有的思维才是更重要的。

一、创意欣赏课教学要讲究“新”

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影视剧形式,鲜明标志是其剧情或多或少涉及穿越的内容。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地说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剧情以此为线索展开。外国的美术作品往往以世纪来划分代表作品或代表画家,学生往往会很模糊或概念不清。例如七年级上册关于16、17世纪外国美术作品风景画、静物画欣赏,笔者就采用了这种形式来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上课前把班级成员分成3个小组,并指定分别所代表的世纪年代。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小火车模型和行驶路线图,上面标明了出发站16世纪和经过的17世纪。

师:荷兰在16世纪前没有统一历史,16世纪初受西班牙统治。在16世纪中期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后来爆发了延续80年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取得独立。因为国家的独立,荷兰城市平民用美术来表现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趣味,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描述自然和生活的美术作品。所以17世纪荷兰美术的主要题材是表现城市平民的形象、生活、环境,开始关注自然和生活,挣脱了千余年以来神话和宗教题材的束缚,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直到17世纪,荷兰的画家们才画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风景画和静物画。那么我们的火车就从荷兰开始,那时已经很冷了,火车上来了一位名叫彼得・勃鲁盖尔的艺术家,火车开动,艺术家看着窗外,他看到了什么呢?(16世纪的小组代表回答……)于是根据他的观察,画了一幅名为《雪中猎人》的油画。火车继续前行,途中上来了法国画家洛朗,两位画家攀谈着。经过一夜的行驶,清晨火车经过了一个繁忙的海港,画家看到了什么呢?(16世纪的小组代表回答……)洛朗画家于是创作了《海港日出》……根据这样的形式不断延伸课堂教学,根据课后学生的反响,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创意欣赏课教学要讲究“奇”

曾经看到过不可思议的作品,出自一位才华横溢的比利时画家及摄影师本・海涅(Ben・Heine)之手。他将绘画与摄影融为一体,此种创意的确罕见!在上中外美术欣赏评述时,本人就有意识地融入这种理念,在让学生把握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感性认识之后,又在绘画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寓教于乐,只要有天马行空的奇幻想法,都可以完成得很好。虽说有些蒙太奇的手法,但是可以说奇特的创意理念获得了出奇的教学效果。当然这种创意表现,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花费一定量的时间来整理、绘制所要教学的作品内容,以便更好地提供给学生可参考的作品案例和表现形式,更好地深入开展教学。

三、创意欣赏课教学要讲究“想”

这里的“想”,其实就是一种发散思维,主要中心点是在创意教学中让学生针对老师所展示的作品通过添加画面外的事物,来补充完成或者辅助理解该作品。比如我在教学希腊瓶画时,为了能让学生了解希腊陶器上的装饰画,根据器皿的形状和大小选择画怎样的装饰,明白装饰画是依附于陶器而得以流传下来,代表了希腊绘画风貌,其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风格多样,技艺精湛,装饰性很强,艺术水平极高,在希腊美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与中国的彩陶文化有一定的区别,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展现希腊陶器的局部,一是为了突出放大陶器上的装饰纹样,另外一个目的是为欣赏希腊陶器的整体型做铺垫,借以加深学生对希腊瓶画的理解和掌握。我会要求学生在欣赏完希腊瓶画《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的局部后,根据老师的介绍大胆想象,尝试画出这个瓶子的全貌,并简略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学生的想象五花八门,当把真正的整体样子展示出来后,学生通过与真正瓶子造型的对比,一下子加深印象。

四、创意欣赏课教学要讲究“活”

“活”就是灵动,就是有变化,就是不局促、不呆板,根据画中所展现的内容设问,训练学生深入探讨或研究。比如《亚历山大大帝的胜利》和《伊苏之战》,设问:画面中哪些是胜利者,哪些是失败者?让学生产生好奇,然后研究下去。这样老师分析作品就容易很多。又比如看《月华图》或者《向日葵》等作品,可以让大家猜想这些艺术家是什么样的人物(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或凡・高的想象),然后因势利导展现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

多年的教学,促使自己不断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分析和探究,新课改其实是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字主要体现在角度上,因为角度好,角度与众不同,便有了个性,于是也就有了创意。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在课堂中要提供给学生参与的空间,让学生们去思考、产生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等,这样的意义不同于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被动中学习,而后来多数变成“厌学”。

第2篇: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为此,教师需要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创设各种教学活动。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认真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教学活动。

        1.1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解读教材是专业基本功,解读教材时必须对教材本身有明确地理解及读懂教材讲什么,教学要求是什么,再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什么。我在教学《斑羚飞渡》、《珍珠鸟》这一类文章时,有忽略老斑羚的牺牲精神以及人和动物和平相处却一味强调“环保”问题。教学设计时应紧紧围绕主题,以免偏离方向。教师只有在领会教材意图,掌握教学思想,抓住教学起点的基础上,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心应手,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1.2明确目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导航系统。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各种教学活动设计都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根据经验,不少时候教学目标是迷失的,如,在教学活动课“戏剧大舞台”时,课堂从头到尾唱京剧、黄梅戏、扬剧以及表演,这样的课堂活也活了,乐也乐了,但学生最后并没有掌握戏剧的知识,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定位正确了,才能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1.3设计活动是有效教学的重点;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训练设计的简单化。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是合作探究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各种探究活动。我在教授“戏剧大舞台”活动课时,先让学生欣赏几种戏曲,提出第一问“这是哪几种戏曲剧种?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剧种?”正当同学们讨论兴奋时接着提出第二问“能说出几个著名的戏曲故事吗?”此时学生兴致极高,课堂气氛活跃。于是又提出第三问“这些故事中人物有怎样的性格?常用些什么样的脸谱表达出来?”。在学习《伤仲永》一文时,围绕仲永“泯然众人”这一结果,原因是什么?先用书上的句子回答。再延伸:仲永自己有没有责任呢?你如果是仲永,你会怎么做?最后指导讨论:“谈谈成才的因素”“你将如何面对学习”等,让学生通过讨论在探究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让学得了应该掌握的知识。由此可见,好的教学活动设计能把课堂教学推向。

        2.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效实施

        教学设计是基础,教学实施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是策划者又是指导者,紧紧抓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有效地实施教学。

        2.1有效讲授;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人认为课堂教学只能“少讲”甚至不讲,其实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离不开讲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授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讲的内容、方法。讲亦有道。一是讲授内容是必要的,二是讲授方法是清晰到位有效的,三是讲授必须是适时的。孔子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发生的讲授是最有效的。 

比如学习《伟大的悲剧》一文,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我这样讲授:“我们知道悲剧就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而文题是‘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涵着伟大呢?文是“悲”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们又伟大在何处?”我抓住文眼——“悲”和“伟大”,以“悲剧故事为什么蕴涵着伟大”这一看似矛盾的问题作为分析内容,成功讲授本文的主题。

       2.2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发端。有效的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把握空间的开放度,内容上的深刻性,对象上的层次化,是有效提问的关键。如,在教授《行道树》一文时,我提示学生用抓文眼法、寻找关键词句法等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对文中“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难以理解。我让他们抓住三个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①为什么行道树认为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②从事神圣的事业行道树随了哪些痛苦?③为什么说痛苦反而把这种深沉留给我们?从痛苦中能得到快乐吗?对于这几个小问题学生容易解答。再把三个小问题连成大问题,学生的疑难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注意提问的层次化,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所谓深者得之深,浅者得之浅。

        2.3有效倾听;有效倾听的真实含义是“有效的关注”。因为这里的倾听不仅指用耳朵,同时注重用眼睛。有效倾听是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状况,心中有学生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之一。首先要求养成倾听学生的习惯,把课堂的中心工作从关注教案转移到关注“学况”上来;第二要善于发现,特别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回答及作业中的问题,善于发现这些问题的课程价值,生成珍贵的教育资源。

        2.4有效反馈;有效的教学依托于有效的反馈。首先反馈宜适时,这时的反馈有利于学业的提高,同时反馈宜“积极”。所谓“积极”的反馈是指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继续学习的反馈,而不是通过反馈挫伤学生,力求在积极的反馈中交流情感,实现精彩的互动。学生对学习越是投入课堂反馈越是积极。因此,有效反馈对于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举足轻重。

        有效实施还可以通过课堂上进行有效活动以及有效管理来达到综合的有效教学的效果。

        3.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反思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同时寄寓着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有效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面是通过有效反思来实现的。

第3篇: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留白 延伸阅读 质疑碰撞 联想 人物分析

“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留白",国画给欣赏者主动参与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即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古典诗词也极其讲究“留白”,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韵外之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空灵的艺术境界。因此诗的语言必须特别精警含蓄、言简意丰,让读者(欣赏者)在艺术空白中凭借丰富的想象并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把创作与欣赏,读者与作者联结起来,共同创造余味无穷的深邃意境。

由此,我想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现状:教师唯恐课堂容量不大,唯恐学生在课堂中收获太小,把整堂课安排得满满的。试想,如果一幅国画中,景物纷至沓来、拥挤不堪,能算得上好的作品么?如果“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后一句改为“只在此山中,岭后石头上”,岂不成了村夫俗语?因此语文教学也要讲究艺术,是不是也应该学习这种“留白”的艺术,将留白这一形式引用到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多留点想象和创新的空间,从而“学”、“思”结合,张弛有度。

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谈谈“留白”策略的运用。

1.在延伸阅读处“留白”──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在处理拓展阅读这一环节时,不必每节课都把这一环节纳入课堂,而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布置练习的方式“留白”,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心理,引导他们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动手实践、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如下册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可以通过师生商讨设计这样一些课外拓展类练习:查找收集与黄河有关的诗句、俗语、谚语等等。又如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可以通过课堂情景创设“留白”:

师: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你知道哪些戏曲剧种?

生:……

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我们绍兴的越剧有什么特点呢?

生:……

师:越剧轻柔婉转,大概同学们对越剧不太了解,给大家十天的时间阅读和准备,我们来举行一次绍兴戏曲知识大赛,好不好?

如果在课堂上师生不厌其烦的讲述这些内容,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效果不一定比这种“留白”式的处理好。

2.在质疑碰撞处“留白”──激发研究兴趣

在课堂讨论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多种观念碰撞的情景,有时有些学生甚至会对教材和教师提出质疑。在这些情况下“留白”,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引发他们对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

如《人生寓言》“落难的王子”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留白”式的思考题:人在挫折、困难中才能磨练意志、战胜脆弱,这是一条普遍规律吗?此问肯定会引发两种观点的碰撞,让这两种观点的碰撞延伸到课外,让他们思考得更深入和更成熟后再交流,可能会更好一些。

敢于挑战教材的老师,往往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教材中插图与课文内容的联系或差异“留白”给学生,从而更好地进入文本,深入文本,为更好地理解文章服务。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利用文中插图,让学生将文中人物一一对应,从而加深对人物描写更高层次的理解。

3.在联想想象处“留白”──激荡思绪飞扬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对于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在阅读中借鉴和习得、从而将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也大有益处。如《童趣》一课的教学,在朗读、理解、背诵的基础上,设计这样一道“留白”式写作练习:你在童年有过作者类似的体验吗?(如对蚊子、蝉、苍蝇、蜜蜂等之类的昆虫的体验)试用三四百字描述出来。

在课内“留白”,在课外通过写作练笔加以强化,能更充分地挖掘教材,如下册中的《伤仲永》在学完字词句段得理解后,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课后根据自己确定的角度和观点写成一段话。

4.在人物分析处“留白”──提高仿写能力

七年级下册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两篇文章中对贝多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留白”式的仿写练习:注意描写贝多芬穿着和外貌特征的语句,模仿这种写法,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

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合理延伸,又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搭建了平台,学生易于接受,颇具匠心。如有的同学课后仿写了这样一些有趣的语段:

同学甲:我的同学潘晨旗,长得异常肥胖堪称班级之最。他脸上的肥肉占据了眼睛的地盘,只留下两道能透过光的小缝,因于语文课出丑一事,人送外号“翻译官”(大汉奸)。

同学乙:她,白皙的面容,一头乌黑利索的短发,脸蛋鼓鼓的,悄悄晕开淡淡的红晕,一张诱人的樱桃小嘴,一个精致的鼻,唯独那一双含露欲溢的大眼睛,闪烁着黑宝石一般幽深的光泽,显露出倔强,瞧!她正微笑着向你走来。

同学丙:他,不高的身材,脸呈瓜子状。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眼睛大小适中,鼻子略挺,嘴巴大,笑起来会露出一排既大又白的牙齿。作风风趣幽默,五官端正,还算帅,但与我还差一点距离。

……

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是教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保证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时空,有助于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其提供更多的合作、探索、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因此,课堂教学应留出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留白,让学生探究,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思考;让学生体验,使文本的世界与学生的心灵相通;让学生感悟,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以形成一种语文教学特有的韵味和幽远的氛围。

第4篇: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文

一、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以“情”激“趣”

创造诗意的情趣氛围,这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的必需,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一节语文课,学生只有在和谐诗化的氛围中才能产生身心的愉悦和学习的冲动,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体验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有兴味地学习。

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觉,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为语文课堂创设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全新的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二、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三、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情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语文教师要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系,明确多媒体课件可以演示教学内容,但不能涵盖教学内容。上课不光是演示课件,更重要的是通过演示课件,较好地阐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要使课件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就要求老师在制作和演示课件的背后,思考更多的问题。如该课件能否全面体现教学内容,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的演示能否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等等。一个成功的课件,总是以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为目的的。事实证明,那些不为学生考虑的文字不清、内容杂乱的多媒体课件只会令学生生厌,降低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导入新闻趣事,以“新”激“趣”

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会”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大量搜集新闻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既是一顿丰富的营养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五、让辩论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