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诚信毕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

第1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科学、财务管理理论、会计及审计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解决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独立调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解决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撰写毕业论文程序

撰写毕业论文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题(选题可按照附件一中所列的题目选定)

毕业论文作为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选题上应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证研究,以反映出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达到会计学专业专科层次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⒈选题的范围应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难易适当,避免过于宏观的论题。

⒉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选题应尽可能与实践有机结合。

⒊要有丰富的参考资料来源。

⒋自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须经过指导教师审查、确认。

(二)撰写开题报告

选题结束后,学生应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写作格式见附件二。

(三)撰写提纲、收集资料阶段

在做好毕业论文准备的基础上,拟定论文大纲,即论文写作提纲。其实质是安排全文的结构,明确论文中心论点,对所论述问题大体安排顺序,形成论文轮廓,注意结构的完整性。论文大纲经论文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再撰写初稿。根据论文大纲收集必要的论文素材,为论文写作做好充分准备。收集的素材可以是文字、数字,也可以是图表、报表、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写作阶段

撰写论文,修改定稿,是论文的完成阶段。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调整结构,推敲论点,润饰语言和论文援引材料。最后按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打印、装订,提交论文。

三、撰写论文要求(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

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即是本教学环节应达到的规格,也是考核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基本依据。

(一)论文质量

1、科学性——指论文内容应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2、创造性——指论文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观点。

3、现实性——指论文选题和提出的理论观点,应反映企业现实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二)论文结构

1、引言——提出论文主题,阐述论文写作意义。

2、正文——提出论点、论据,阐述原理、概念,计算绘图,论证分析,以揭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某一课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正文可分段论述。

3、结论——全文总结。根据对主题的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论文表达

1、观点正确,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论据充分。

2、层次清晰,文字通顺,计算准确,打印规范。

(四)论文字数:8000字左右。

(五)论文格式:

第一页:封面

第二页:扉页

第三页:论文提纲

第四页:正文

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班级学号姓名(五号字)

内容摘要:*************(五号字)

关键字:***************(五号字)

一、题目(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4号字)

(一)子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小4)

*****************************************************************。

1.小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小4)

*************************************************************************。

参考文献:按引用文献的顺序,编号列后。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页码;互联网资料:作者.文章标题,完整网址,年代

四、论文成绩评定

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由论文指导组的指导老师、评审老师及论文答辩组的老师就写作过程、写作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给出毕业论文成绩。

五、毕业论文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㈠、学生选题应慎重,充分考虑自身的驾驭能力。论文方向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随

意更改者,取消答辩资格。

㈡、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及毕业实习的总结,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有抄

袭者一经发现,取消答辩资格。

㈢、论文要求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专业规范。

㈣、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如未按时间及指导老师的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取消答辩资格。

六、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安排

㈠、毕业论文动员及布置

时间:2006年9月17日上午9:00,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在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布置相关内容。

㈡、毕业论文的选题

自2006年9月18日开始进行选题,2006年10月15日前将选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及时交给班长,未按时上交“开题报告”的视为自动放弃论文答辩资格。

班长将学生填写好的“开题报告”于2006年10月22前务必交给至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224或222房间,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按照选题指定论文指导老师。

㈢、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2006年11月4日上午9:00整,各毕业生准时到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与指导老师见面,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提纲。

㈣、论文初稿的写作

在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应紧密与指导老师联系,并结合所选题目及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论文的初稿写作。论文初稿必须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

㈤、论文修改

论文最后的修改应在11月26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的修改至少要有三稿。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完成论文的质量自行确定修改次数,学生应按照指导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论文的修改工作。

㈥、论文定稿及上交

论文定稿并完成装订时间为2006年12月1日前。在进行论文装订之前,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才能定稿及装订。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必须于2006年12月3日前交到指导教师处。

㈦、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及地点

时间:2006年12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

地点: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

七、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论文封面、评阅书、答辩委员会记录可以从成人教育学院的网上下载

网址:

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

2006年9月2日

附件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附件二: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

附件录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为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也可超出选题范围自定论文题目,但须事先与指导老师联系,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后才能予以确认。)

一:会计类

1.财务报表附注问题研究

2.上市公司会计制度设计问题探讨

3.分部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5.会计调整问题探讨

6.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

7.合并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8.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9.证券市场中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0.外币会计问题探讨

11.技术进步对会计的影响

12.环境会计探讨

13.期货会计探讨

14.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15.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16.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7.企业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8.企业会计信息与市场信息的关系

19.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特点

20.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要求与特点

21.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问题探讨

22.质量成本会计探讨

23.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24.股东权益稀释会计探讨

25.现金流量会计探讨

26.资本成本会计探讨

27.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28.无形资产核算的若干问题研究

29.企业兼并重组会计问题探讨

30.建筑合同会计问题探讨

31.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

32.非货币易会计问题探讨

33.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34.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35.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36.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探讨

37.管理会计核算系统探讨

38.战略管理会计问题探讨

39.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探讨

40.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探讨

4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4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43.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

44.金融会计制度问题探讨

45.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46.税务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问题

47.现金流量表的理论与实务

48.会计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49.作业成本会计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50.信息资源会计问题探讨

51.互联网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52.会计信息系统的新思路

53.中国特色的会计问题研究

54.《会计法》责任主体问题研究

55.成本会计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56.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模式

57.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体系研究

58.会计监督体系的研究

59.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60.会计模式问题研究

61.中国的会计环境分析

62.中美投资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

63.非货币交易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

64.稳健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65.无形资产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66.行为会计问题研究

67.税务会计问题研究

68.收入确认问题探讨

69.论每股收益会计

70.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研究

7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72.会计造假与会计政策

73.如何加强政府对会计政策的监督

74.会计政策的国际国内比较

75.会计政策内涵的研究

76.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7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问题探讨

78.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

79.我国《财务报告条例》和《会计准则》对会计的影响分析

80.责任会计问题探讨

81.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异同研究

82.预算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8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84.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85.长期投资差异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86.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87.借款利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二、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类

1.跨国公司的外汇交易风险及其管理

2.股份公司理财问题研究

3.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探索

4.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

5.流动资产投资总额和结构问题探讨

6.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7.企业直接筹资的环境问题探讨

8.公司筹资策略

9.我国公司筹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10.我国公司筹资成本调查与分析

11.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12.我国公司筹资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研究

13.公司投资策略

14.我国公司投资决策现状与分析

15.我国公司投资结构现状与分析

16.我国公司分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分析

17.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18.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及其体系问题探讨

19.公司成长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20.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21.企业失败预测问题探讨

22.企业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23.公司理财目的与理财方法间的关系问题研究

24.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25.我国控股公司的实践及问题

26.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间关系问题研究

27.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28.财务总监制度问题研究

29.论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问题

30.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问题分析

31.企业分立的财务问题研究

32.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33.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实证分析

34.资本运营与公司重组问题探讨

35.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36.公司业绩考评指标研究

37.财务预算的新方法与理论

38.财务预算的激励原理研究

39.财务制度设计的理论与方

40.公司购并的财务分析问题

41.我国公司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42.我国公司分立中存在的问题

43.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的关系问题研究

44.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45.我国公司财务目标的实证研究

46.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7.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实证研究

三、审计类

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

2.试论社会审计的风险及控制

3.论审计监督的地位及对策

4.或有负债及其审计

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问题及其对策

6.论审计职业风险

7.内部控制的制度化与程序化

8.现代企业制度与审计监督

9.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10.关于企业注册资本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会计监督与注册会计师

12.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3.论审计职业道德

14.论审计会计信息联网共享

15.论注册会计师合伙制的法律责任

16.中立审计准则之比较

17.审计程序与法律责任

18.论会计信息失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

19.国有企业年度审计问题

20.审计工作底稿及其生命力

21.资产评估的合法性及应用

22.论审计重要性水平

23.论审计期后事项的处理及审计人员相应的责任

24.论审计信息内涵

25.持续经营能力及其审计

26.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7.利用计算机审计的问题探讨

28.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实证分析

29.会计估计审计

30.注册会计师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研究

3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32.或有事项及其审计

33.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34.审计责任界定问题探讨

35.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36.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问题探讨

37.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38.离任审计问题探讨

四、税务筹划类

1.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2.营业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3.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4.消费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5.税务筹划理论问题的研究

附件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06届专科毕业生论文题目审批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论文(设计)题目

选题内容:

开题报告情况及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第2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就业质量;会计学;人才培养;综合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23.115

[中圖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3-0231-03

0前言

2017年暑假,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一行六人在院长的带领下,以走访毕业生企业和毕业生问卷调研的方式,开展了为期6天的走访和调研活动。在这次走访和调研活动中,毕业生从作为用人单位和作为应聘者的角度出发,在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出了较好的建议和意见。

1毕业生访谈和问卷调查情况简介

1.1毕业生访谈情况简介

2017年7月20日,走访了三名毕业生,并在其企业进行了调研和实地考察。一个是毕业生乔明国的企业——青岛美厨食品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主要为海鲜类的进出口贸易。目前年销售量在3000吨左右,主要的销售市场为欧洲和美国,年贸易额约为2000万美金。另两名是毕业生潘晓明和钟微(夫妻)。现在青岛开了一家外贸公司——青岛恒兴伟业工贸有限公司。主要采用天然材料,如编织纸,柳树,玉米,小麦、海草、塑料、帆布、黄麻、亚麻布等来专业生产箱包、仓库、箱、洗衣篮,餐垫,帽子等。

这三名毕业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共同的经历是在经过打工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创办企业。在与学生座谈过程中学生就毕业后工作经历、奋斗历程,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从作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2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

8月5日,对20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学院就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所学知识,在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基本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等18项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

2毕业生反馈信息

2.1从用人单位的角度

学生毕业后做事情,要专注,所谓的大国工匠精神就是:一件事情不停地、反复地、持续地做,做透。这两个毕业生子所以有现在的成绩,他们从毕业就从事本职工作,一直在做,从不会、不熟做到精致。不论是替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开办公司,都始终在做一件事情。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留住人才是关键,所以,在选人、用人和留人上都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这也是当代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毕业生反映自己打工时,作为企业员工希望得到企业的认可,从而留下。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时又希望留住优秀的员工。这样,从中有些角色的转变。

学生毕业后,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而且目前的大多数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建议学校、学院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务实进取的精神。

2.2从学生自身的角度

学生一定要学好、学扎实专业课的知识,等工作之后就会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好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认为专业课不重要或者忽视专业课,不论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恰恰相反,再回头学习,要走很多的弯路。

学生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要有好的心态。一个人要做好一件事情,要不断的学习,学习能力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学习能力是你生存的基本能力,那么创新能力则决定你生活的好坏。还有就是要有好的心态。

3反思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

3.1知识培养上的反思

从毕业学生的反映来看,学校总体的知识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大的前提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以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3.1.1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等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开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知识运用能力。然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沿用的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应试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课程变成了空洞、无味的理论。严重影响了学生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大学专业课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案例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掌握理论,增强学生将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3.1.2选修课的设置应该多样化和个性化

广泛开设各种选修课程,这已成为各高校课程设置的普遍趋势,也是使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的重要保证。选修课的设置,使专业教育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密切联系实践的应用之道。特别是近些年网络课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学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课程。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能。这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特别是跨专业、跨学科的来选择,对于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校来说,可以从分利用网络课程;也可以发挥教师特长,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来做网上课程。

必修课程是主要关注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选修课程则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适应劳动力市场对于人才多样化技能的需求。

3.1.3实践课程的加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课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综合训练以及各种竞赛。对于学生来说,工作之后,主要是实践能力的运用。所以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和训练。以课程实验(实训)为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为线,再到学科竞赛、毕业论文、综合实践(训练)等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

3.2能力培养上的反思

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培养毕业生合理的能力结构。

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最具体地反映在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素质条件的重视上,这在客观上对大学生能力提出了显而易见的挑战。

首先,高校应确立动手能力本位的先进素质教育理念,即坚持动手能力本,进而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绩效考评的最终指标之一。因而高校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等方面积极进行大学生能力建设,构建大学生合理的能力结构。

其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要切实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就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所谓的三位一体就是,以实验(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和学科竞赛为三维,为学生就业成才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格局。

第一维——实验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在四、五学期建立核心课程实验,在第七学期建立综合课程实验,这样通过课程实验巩固核心课程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综合实验做准备;通过综合实验将所有会计学知识穿插起来,既是专业知识的巩固,又为学生的就业实习等打下基础。

校内实训结合课程内容的讲解开展各环节的实践训练。通过模拟实验和课程设计强化理论知识的初步运用。开设了“中级财务会计实验”、“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成本会计实验”、“会计信息系统综合实验”、“管理会计实验”及“erp沙盘模拟实验”。

“中級财务会计实验”是和“中级财务会计”开设在第四学期,“中级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学完,紧接着进行“中级财务会计实验”。“成本会计实验”是和“成本会计”对应;“管理会计实验”是和“管理会计”对应,均开设在第五学期,基本理论学完之后,就进行。这些是单科知识点的学习和训练。

“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会计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是在第七学期,绝大部分专业课程基本结束,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这是综合模拟“线”的训练和提升。通过综合实验,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也奠定扎实的基础。

“ERP沙盘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和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学习的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了解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如BOM模块、和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等对将来有用的管理模块,力图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ERP的理论、方法有个全面的认识。

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单科知识“点”的衔接和综合模拟“线”的结合上有所突破,为后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面”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维——实习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在此环节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设立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实习锻炼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对专业有了一定了解,认识实习第三学期,为期一周,学生到化纤厂、乙二醇、炼油厂、制药厂、轻型车厂和顺城记账公司等,安排合理,有实习方案,有具体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组织规范,管理到位,实习效果好。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实验;在综合实验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分散式实习,在第七学期的期末后四周和第八学期的开学前四周进行。将学生的就业与实习相结合,学生在实习中既锻炼了自己,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能结合实际工作撰写论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样将学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在校外教师的指导下,直接投身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严格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用心观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加强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很多学生通过实习选择了与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结合非常密切的题目,使学生真正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返回学校将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学,从而使实验和实习相互促进。

第三维——学生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竞赛,依拖“用友杯全国信息化工程师”、“互联网+财会大赛”“税务技能大赛”“ERP沙盘对抗赛”、全国税务技能大赛、全国金融模拟交易大赛、等,积极组织学生来参加。这些大赛是和学生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通过大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和实习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了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

3.3素质培养上的反思

3.3.1要注重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

高校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在综合素质教育方面进展还不大。学校从大一新生开始,就要根据专业特征安排各种能力训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规划,使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更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沟通协调、人际交往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等。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和环境,从而培养出能随着环境和职业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人才。

3.3.2加强对学生职业操守的培养

职业操守的培养应该是高校教师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操守和诚信教育。职业道德观念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高校要把职业操守和诚信等方面的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贯穿到毕业离校为止,并作为常规的教育来抓,让职业操守和诚信观念深入学生,避免工作后的失德。

会计学就业问题面临着严峻考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此,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推动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现代化需求的优秀会计人才,促进国民经济繁荣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臧泽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学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5(11). 

[2]周旻.基于当前就业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 

第3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34-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下一阶段教育改革战略的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人才培养要做到三个坚持,具体要着力提高三大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显然,《纲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应该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着重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结合《纲要》,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探讨完善和构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特征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而不是普通本科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基础上侧重应用性、针对性和模块化,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中的亲自操作,培养学生针对企业实际财务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做好理论与实际的衔接。

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依据黄河科技学院“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人才培养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更突出应用性、明显的职业性、鲜明的岗位性。其中,应用性要求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财务专门人才。明显的职业性是指培养的人才绝大多数去向是财务、会计实务领域,因此,要求人才培养应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最高追求。任何一个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都有明确的财务与会计岗位,财务管理专业与专业岗位的对应性极强,学生就业前应该具备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实际上是由一组特定的、明确的职业能力组成的。会计职业能力是能够有效履行会计师职业角色而必须具有的知识、技巧、才能和行为的总和。因此,在注重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

围绕财务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上述特点,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着眼点,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目的是围绕着实践性环节有机地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整体,形成适合理论教学体系并具会计实践教育特色的,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支撑的“一主体两支撑”式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首先,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按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支持的“一主体两支撑”模式构建。以专业应用能力为主体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专业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能力训练机会;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专业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训练方法上,学生能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参观、实物演示、实验、实训、实习等等,技术应用与职业素质训导有机结合,接受仿真或真实的实践训练。

其次,教学体系设计体现职业素质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来设置课程,建设“课堂学习”加“实践深化”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两大中心任务,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中,大到严格执行各种会计工作操作规程,小到点钱与书写数字,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督,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养成,使之符合现代工业要求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等;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考核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再次,对学生将实行“双证制”,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大学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应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的设计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大学二年级要求98%—100%的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按3个学分计量;第二个层次是:在毕业前80%的学生取得助理会计师证,并按4个学分计量;第三个层次为积极引导学生考取注册会计师证书,每一科目按2个学分计量。该目标是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设计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以校内实验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习环节为补充,以校内外科研环节为高度,形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体系。

(一)校内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组成。实验环节一般结合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可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或于课程结束后进行。

1.课程实验

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管理》和《财务分析》等。每门课程都可以在教学中或教学后进行相关课程的实验,通过实验能够将每门课程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中,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动手能力的目的。

课程实验的实施可采取单项实验或整体实验两种形式。单项实验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验。整体实验一般在课程结束后,以课程系统理论知识为实验单位进行较综合的实验,以强化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在一门课程中可分别采取两种单独的实验方式,也可采取两种实验方式结合的形式。

比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等单项实验,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设计一整套关于企业账务处理流程的整体实验,让学生完成从建新账开始,到处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会计业务。

又如,在《成本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等单项实验,又可于课程结束后设计一套运用所学的成本计算方法,完成从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整体实验。

2.课程设计

在《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等课程结束后可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强调“知识点”的巩固和训练,强调“知识线”的贯通,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独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通过《财务管理学》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知识要点,把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务结合起来,强化理解理论知识,熟悉各种理财技巧和方法,对财务管理问题形成系统的认识。

3.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一般在学完主要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综合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针对企业全面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实务模拟实验;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实验资料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和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实验。因此,综合试验的内容可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等多门会计专业课程。

综合实验安排如下:财务基本技能实训,安排在第一学期,20个学时;会计手工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32个学时;ERP沙盘模拟,安排在第五学期,24个学时;财务综合实训,安排在第六学期,24个学时。

综合实验可采取个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种方式。个人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全部模拟实验内容;分组实验是在实验时将学生分组,在每组中按照会计各岗位的分工情况,进行分岗位操作。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可根据实际灵活选择。

(二)校外实习环节

实习环节要求必须在校外进行,通过校外实习弥补校内实验环节的不足,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进行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财务管理。实习环节主要分为认知实习、业务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并结合实验环节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安排具体的实习时间。如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同时,安排对应的认知或业务实习,在课程综合实验后即安排毕业实习等,形成校内与校外、实验与实习相互交错的实践模式。

认知实习安排在第一学期,是在学习《基础会计》时进行的,主要是了解企业的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主要方式是:首先,参观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请财务主管介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核算特点;其次,要求学生必须到企业动手实践。认知实习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规模;企业主要生产何种产品,主要生产过程怎样;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如何;企业采用何种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等。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会计科目、记账凭证、账簿的使用方法,了解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和基本会计报表,为今后学习《财务会计学》、《成本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业务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期初,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之后进行。主要学生在学完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基本已掌握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认知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会(下转162页)(上接135页)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准则,掌握各类型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方法。通常以集中方式将学生安排到财务公司进行会计实习,通过业务实习,学生应会设账、建账;会对各类型企业的会计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能够根据报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等。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结束后进行,往往是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和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的有目的的实习。可以分散方式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事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会计实习,主要实习各类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财务管理、审计等内容。毕业实习的目的,其一是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在实习中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其二是学生可以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选择地进行实习,既深入实习了某一领域,也为将来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比如,如果将来要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那么毕业实习就可以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如果就业单位已经确定,就可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为毕业后即能上岗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财务工作的意义,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现行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科研环节

科研环节是对会计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提升。通常可以通过诸如毕业论文写作、开展社会调研或实践、参加科研活动等方式进行。

毕业论文写作是考察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专业各课程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就是理解课程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还应进行必要的社会调研和实践。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能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了解专业动态,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通过开展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素质和能力。

第4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快速发辰,悠而在发展的同时,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基东出了一承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从注册会计师执业环晚,会计毕业论文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琦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子方面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解决完菩注姆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职业道德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在其执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责任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标准,它是社会职业道德在独立审计领域的具体化。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责任方面不达标,严重忽视了查找上市公司舞弊的职责.例如,担任‘红光实业”1996年年报审计的“蜀都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过失,甚至没有对一些重大的应收账款进行必要的函证,也没有对公司的主要的存货进行必要的盘点;“大庆联谊”1997年年报虚增利润2800多万元,募集资金没有按上市公告书说明的投向使用,“哈尔滨会计师事务所”在年审中未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第二是职业品德及职业纪律方面达不到标准,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相互勾结,对上市公司的虚假会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例如,“沈阳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东北药”1996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违反国家财务规定,将亏损虚报为盈利1995万元,但该事务所对上述虚假陈述予以掩盖,出具了含严重虚假内容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st黎明”采用大量的虚假销售,假签购销合同等手段将1999年实际亏损3448万,谎报为盈利5231万元,‘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却为该公司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的成因

(一)注册会计师缺少格守职业道德的外部压力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出于逐步确立和完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运作还欠规范,社会公众对报表的利用程度不高,.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要求不高,注册会计师缺少格守职业道德的外部压力。《上海证券报》1999年2月对投资者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58%的被调查者认为股价与企业业绩关系不大.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投资与投机并存,而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多,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投资者不多。会计信息到底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涨,因为这是他们的利益所在.因此,注册会计师格守职业道德的压力无形中减轻了许多.

(二)注册会计专业胜任能力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外界对会计职业界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会计职业界本身的专业水平却提升缓慢,从而导致会计职业界整体供求矛盾突出,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的问题暴薄无遗.

1.注册会计师考核制留下后遗症.应该讲,现在会计职业界胜任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其历史渊源,那就是在1991全国开始第一次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以前,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是通过考核而不是考试取得的。由于当时考核的标准弹性较大,偏重于工作经历和年资要求,而且考核的主体是各地方财政部门,他们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不甚了解,各地方的考核标准也不甚统一,这使得早期通过考核取得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的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这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发展留下了不少隐患,如年龄结构偏老,知识结构陈旧,对许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型业务无法胜任等。

2.注册会计师考试较为宽松.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者取得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美国规定只有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才可以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且要有会计、商法、经济学等相应学科的学分,从2000年开始各州会计委员会拟将考生报考学分要求从120学分提高到150学分,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已将考生的学历要求提高到了硕士研究生水平.相比这下,我国现实规定要求实在太低,只要专科毕业,不论其所学专业,也不论其是否系统学习过会计课程都可以报考,这样很难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素质.我国目前取得收稿日期:2002一07·08总第269期王宏宇: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途径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连中专学校或专科学校都没有上过,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更谈不上对会计和审计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这样的人员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取得资格后很难胜任工作。

(三)对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不够“琼民源”案可谓手段恶劣、影响严重,然而对涉案中介机构的处罚却是:对“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处以警告,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6个月,暂停签字会计师3年的证券业务资格。“红光”造假案件是近年来证券市场上影响极坏的又一个重大案例。证监会界定的该公司的涉案结果是:编造虚假利润、编取上市资格、隐瞒重大事项、挪用募集资金买卖股票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参与造假行为的“蜀都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人员受到的处罚是:没收非法所得30万元,并罚款60万元;暂停该所从事证券业务资格3年;认定相关签字人员为证券市场永久禁人者。笔者认为,对中介机构的处罚与其带来的危害相比来说,对他们的处理实在太轻。现行制度下,造假被发现的机率还不大。因此,从收益与风险对比的巨大反差来看,注册会计师们敢于以赌博的心态来造假,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了。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建设途径注册会计师有意或无意地为上市公司出具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报告已经使得投资者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已经失去了信誉。注册会计师要想取信于社会公众,维护职业信誉,有效督促注册会计师自觉履行服务于社会公众的职业责任,促进其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使其有效发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就必须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为注册会计师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1.规范会计市场的运作。规范会计市场的运作,努力消除行政干预和地方垄断主义,使注册会计师真正具有独立性。这样会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自然减少,被审单位购买会计行为也将灭失,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的利益驱动也将不存在。

2.在全社会范围内宜传诚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如果全社会都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人人以诚信为本,注册会计师也不会愿意成为众矢之的的。其实我国有许多优秀注册会计师,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但也有一部分“中间者”在“大气候”的影响下,职业道德基石动摇,随波逐流,最终走向拜金主义的歧途。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众心理在作怪。3.宣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系统地传播、阐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地给从业人员及社会各界以职业道德观与行为的影响,使其逐步深人注册会计师的思想

--> 深处,从而净化其内心世界,改善认识标准,确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宜传教育的手段除了报纸、电台、电视以外,还可以采用公益广告、城市塑像、组团宣传等方式进行,而且应以正面宣传为主,但要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以理服人。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1.提高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应逐步提高注册会计师报考条件,规定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才能报考。因为大学本科毕业生相对来说素质较高,系统学习过各类基础课程,计算机英语基础知识都具备,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2.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应该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把好注册会计师人门关,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将素质低的人员拦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大门外。笔者认为应该实行分级考试制度;适当增加考试内容;调整考试难度;配套增加注册会计师后继教育考试。

(三)加大对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成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其向证券交易委员监会或国家审计署负责,并有权处罚违规会计师事务所和违规会计师。对影响重大的案件,应进一步提交司法处理。违规案件的处罚力度应加大,绝不纵容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确保监督与制裁机制的良性运作。

四、结束语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已逐步走向规范运作的轨道,以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认定制度不断完善,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能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l]于玉苗.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研究[cl.中国会计教授加00年会论文.

[2〕李勇.会计毕业论文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新世纪闭.注册会计师,2000,(1).

[3]张立民论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j].注册会计师,2000,(2).

[4]郭照敏.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思考[j].注册会计师,2000,(8).

〔5]王立彦,廖金梅.中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比较[j].注册会计师2001,(2).

第5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渗透理念 会计学专业 学生能力 多层次 培养模式

会计是一项专业项很强的工作,会计学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初步研究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层次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还应具有学习、实践、创新、管理等多个层次的能力。

一、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关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一是典型事例的评说。课堂教学中穿插会计名人的人生历程讲解、教师个人及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感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搭建会计协会、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等平台,邀请全国会计知识大赛、cPA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各种证书的考试成绩优胜的学生,举办经验交流座谈会、报告会等,将其学习精神与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经验,介绍给学生,以便影响、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会确立目标、坚持不懈、自主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三是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研讨会。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iganization)理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最早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90年代在世界广泛流传的关于21世纪组织发展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进行战略变革,持续获得创新发展。一方面是为了组织需要,即为了使组织能够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和机制,以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每个组织成员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教师可通过主讲学习型组织的各项修炼,特邀先进学习团队、单位或个人现身说法,对学生产生启迪与激励作用。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含实习与实验两个方面。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包括手工模拟实验与电算化模拟实验。一是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讲述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但在某些章节可适当引入实务教学。如《初级会计学》凭证与账簿的学习,可以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会计凭证与账簿等实物资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填写,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易于理解掌握。二是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会计课程设计即会计模拟实验,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成本》、《审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设计,学生模拟会计实务资料进行会计实验,对所学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三是毕业实习环节。可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组织学生到制造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事业单位等完成毕业实习工作。分散式实习,就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按照实纲的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习;集中式实习,是对那些不能联系到实习单位学生,由学校统一联系实习单位安排实习。毕业实习在课程学习结束的基础上安排,是学生将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的环节。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可以其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四是暑期社会实践。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等有意义的活动。可以针对会计专业相关内容及国家社会经济的需要,由专业教师与团委辅导员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引发开展创新活动欲望的思想活动,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其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在培养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较高层次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启迪。会计专业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将其科研体会传授给学生,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感悟创新的含义。教师通过剖析学生学习与实践中的创新方法与手段,让学生明白创新无处不在,鼓励、启发学生积极树立创新意识,在学习、生活、实践环节中捕捉创新灵感。二是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创新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以及在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会计协会等平台中设立科技创新讲座、征文大赛、辩论会等专栏,触动学生的创新灵感。三是丰富的专业资料诱发创新能力。会计系可设置专门的会计资料室,供学生和教师使用;会计教师将其专业期刊杂志等资料与学生共享,有条件的可为班级配备会计专业期刊;会计系各办公室可配备会计期刊杂志等最新资料。通过这些期刊资料,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会计学科发展前沿,阅读大量量学术资料,诱发创新思维。四是参与导师科研课题。会计专业教师授课中,可有意识地将其科研课题情况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移{极参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可选择导师科研课题的一部分,在导师的影响与指导下搜集整理资料、提炼观点、触动灵感,把握创新点撰写论文,培育学术素养与科研精神,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四)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指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指导学生从事以下方面的活动来进行:一是成立“会计协会”等学生专业活动组织。在会计系和学院团的的倡议与关心下,由学生志愿者自主组织成立以t・服务会计,服务学生”为宗旨,以“会计宣传,会计研究”为目的学生社团组织。该组织的成立过程,从人员组成到章程撰写、与主管部门联系、聘请指导老师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可以锻炼学生组织、筹划、写作、协调、沟通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二是参与会计专业“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等活动的安排。会计专业各班级可轮流负责张贴海报、联系报告用教室、记录并报道论坛活动。会计专业学生与会计系教师共同规划会计科技活动月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活动通知,学生负责邀请嘉宾老师联系活动场地、与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协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并及时报道反馈活动情况。三是组织举办师生座谈会。由学生组织举办各种主题的师生座谈会。如课程学习、期中或期日末学习、四六级英语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CPA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诚信考试等,座谈会的各项工作都有学生组织安排,这样有助于凸显主学生的人翁意识,锻炼其组织、协调与沟通等方面的管理能力。

(五)其他能力的培养模式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除了应该具备上述主要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以及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解决各种异常问题的能力等。学校可在课堂内外都开设多种活动,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这些能力,力争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培养中渗透理念的建立

(一)科研对教学的渗透主要体现:一是教师将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敏感地发现会计、财务管理等热点、前沿问题的研究点:及时将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形式报告研究成果。这些研究选题来源于专业教学,教师将研究成果反馈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感悟教师的科研过程,启迪学生的科研思维。二是教师将教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会计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同时,会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等,这些所思所想经过提炼总结成为教学研究成果。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实践这些改革成果,晦涩的问题变得易于理解、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也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三是学生的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赛事,将其将其科技作品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而贴近学生,科研成果“取之于生,用之于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参与意识与热情。四是教师的科研课题渗透到学生毕业设计。积极鼓励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因为会计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多来自于企业单位,目的是为了解决会计与财务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导师课题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这样可以使得导师的科研课题就渗透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突出了毕业论文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精神与创新能力。

(二)课堂教学与实习、实验教学等的渗透课堂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习与实验两个方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实验环节与实习环节,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能更好达到学习目的。一是课堂教学与实习环节相互渗透。课堂教学主要讲授基本理论与知识,实习环节是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将课堂教学的会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核算内容、财务与审计、成本等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且,实习过程中可以发现理论存在的不足,教师可在学生的实习反馈中完善理论教学。二是课堂教学与实验环节相互渗透。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验证。实验能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解、感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在校内模拟实验室完成,学生可以担当多个会计岗位,实践内容全面。但实验是模拟现场会计资料来进行的,与现场实习相比仍存在不足。

(三)课程间的相互渗透会计学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多个层次,这些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专业性等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侧重于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培养,专业必修课侧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专业选修课程侧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些课程的相互渗透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渗透。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数学、计算机、政治理论等公共基础知识,会计专业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专业课学习效果的提高依赖于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情况。二是会计学专业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会计学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会计学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如初、中、高级会计学,将会计学基本理论、核算方法与全面会计业务、会计高难及新领域等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会计方法与业务内容,把握前沿;会计学与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之间相互渗透,有助于专业基础课与会计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优化知识结构,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开造和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三是会计学龟Ik课与选修课之间相互渗透。选修课以专业相关性为设置原则,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兴趣爱好,在所学专业基础上另有一技之长,增力旷就业、学习深造的砝码和机会。专业课的学习选修课的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是将专业课的基本理论、方法等应用于新领域。

(四)学团工作与会计学专业培养相互渗透学团工作服务于专业教学,专业教学促进学团工作更好的开展,两者相互相互渗透。一是将专业学习渗透到学团工作中。一般认为,学团工作主要是由辅导员管理学生除专业学习以外的日常工作,如思想工作、文体活动等、一般很少能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与院团委相配合,将会计专业学习渗透到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如成立“会计协会”、协助组织“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等,这样的话学生参与率大为提高,学团工作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二是辅导员与会计专业班主任工作相互渗透。大学实行辅导员管理制,由辅导员管理学生除专业学习以外的日常工作。会计系可考虑为每个会计专业班级配备会计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工作。专业教师能有自然的机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专业的学习与认同情况,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增进师生情谊。

(五)文理渗透以山东科技大学的实践为例,考虑到学校属于综合性大学,以理工科见长,采矿、地质、机电等学科专业具有优秀地位,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应有俱全,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此,会计学科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这些学科的先进经验,主要有:一是特邀理工科教师参加座谈会。我校理工科办学历史悠久,教学规范,科研实力强。会汁专业属于人文社科大范畴,属于后期学科,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受到学科范围及思维方式的限制,效果有时没有预期的好。举办座谈会邀请理工科教师参加,听取其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做法,将适当的方面移植到会计学的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将理工科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数量理念、实证方法引入会计学方面,使会计学在这些方面能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工科的教师也可以从会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吸收到认真、细致、定性分析全面等优秀做法,实现文理渗透。二是特邀理工科学生参加创新活动。为了培养会i‘f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校搭建了“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会计协会”、“挑战杯”全国创业大赛讲座等平台。在这些平台中,举办科技精英报告会、科技创新讲座、科技征文比赛、学生科技作品展览等活动,特别邀请理工科学生参加。在这些活动中,文理科学生发散思维与直线思维、定性思维与定量思维、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使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达到新的高度。

三、会计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培养中渗透理念的应用效果分析

(一)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位于全校前列。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参加考试,主要依靠课余时间的自我学习备考,通过率名列学校前茅,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二是硕士研究生入学通过录取率逐年提高。考研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考研通过率也大为提高,表现了学生很强的自我管理时间与学习的能力。三是注册会计师通过率逐年提高。自国家允许在校本科学生有CPA考试报名资格开始,就不断有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自学相关的考试资料,参加CPA考试,成绩及通过率不断提高,显示了较

强的学习能力。如2004级学生中有3人一次性通过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三门课程,另有20多位同学分别通过了某一单科考试,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四是参加大赛获得佳绩。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有7名同学分别获得2004年、2006年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2007年举办的用友杯第三居全国会计知识大赛,该校会计学专业组织了由会计教授带队、铭同学组成的参赛队,在第二赛程青岛赛区选拔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4名同学分别获得个人二、三等奖。第一赛程网上答题有60名同学以平均83分的好成绩通过。五是其他证等的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计算机能力考试等合格率、成功率的提高,同样表现了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实际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很多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联系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二是毕业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高。目前学校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大多数同学都能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较满意的实习单位。由于认识实习、实验模拟实习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很快在实习单位担当某一工作,表现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很多实习单位有意留下学生在本单位工作。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一是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佳绩。会计专业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年年取得好成绩。会计系教师常年负责“挑战杯”大赛“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讲座工作,学生每年均取得住绩,如2004级有三名同学获得省级特等奖。二是踊跃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毕业生将导师课题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设计。2008年有近10位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结合毕业指导老师的课题。本科生接触到了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自发组织各种创新活动。通过创办“会计协会”、利用“会计科技活动月”、“财会论坛”等平台,学生组织了各种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

第6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社会责任理念;会计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91-03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我国许多企业和会计人员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导致违背诚信、做假账、偷税漏税等社会责任问题日趋严重。高校作为会计人员培育基地,不仅有义务向社会输送会计知识之才,更应当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德才兼备”之才[1]。传统会计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过分强调会计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并由此形成一系列传授会计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教学方法的熏陶下,培养了一大批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才。但不难发现,这些会计人才的道德水准、法纪观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且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是其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障碍。因此,在传授会计知识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理念是高校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当前会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会计理论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方法落后。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当前教师辗转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缺乏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选择仍局限于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然而会计行业的发展伴随着会计知识的更新,亟需高校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长期不变的教学方法赶不上教学质量要求的步伐,亦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降低上课效率,不利于会计知识的传授与社会责任理念的培养。

2)重技能,轻思德。在利益因素的驱动下,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强调实用性,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社会责任知识的融入。学生则认为社会责任的教育只是一如既往的形式教育,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忽略对学生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以考证为学习目标,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未接受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在步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时,很难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来明辨是非,亦很难意识到自身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其在会计实践过程中道德伦理丧失,违纪、违规、违法等现象时有发生。会计人员出现这种问题,就是高校长期“重技能、轻思德”教育的结果。

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众多高校的会计教学形式局限于侧重道德和法规知识的“灌输式”教学,忽视社会责任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如部分高校虽开设了实验与实习环节的实践课程,却没有将“社会责任”理念贯穿其中。然而,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性教学环节,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理念以及理解运用社会责任相关知识,亦不利于培养其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这也是传统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2)实践教学薄弱。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是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但是,当前会计专业生源扩招,实习经费短缺,校外实习基地少,再加上高校侧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教学不重视等原因,会计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例如,部分高校安排了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没有统一组织、确切落实实习环节,毕业实习最终变成“面试”实习,实践环节的社会责任教育更无法落实。

3)考核环节不完善。众多院校虽已设立实践教学环节,却并未建立较完善的考核体系,抑或偏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在教学考核方面仅重视专业技能考核,缺乏社会责任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考核,或者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形式化,并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在此种情况下,即使设立实践教学环节,考核环节的不完善也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亦不能真正落实会计社会责任教育。

2 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的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加大课堂实践和案例教学的比例,以基本教学资料为素材,运用课堂讨论、课堂交流和案例教学等形式,传授经验类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案例讨论教学法 案例讨论教学法引领学生身处真实、强有力和多角度的范例环境中,切身体会书本知识与真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利于其更清晰地理解会计专业知识,更准确地掌握专业技能,更加明晰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履行社会责任。课前,教师精心挑选案例,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帮助学生理解书籍中譬如社会责任等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课中,教师通过采取小组讨论或者辩论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案件。课后,教师应将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纳入课外作业中,认真批改,及时讲评,通过作业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社会责任理念的掌握程度,并将其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思考,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引导其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背景下进行多角度分析,探讨事件的真正原因;再联系会计人员在案例中所处的位置、担负的职责与社会责任进行深层次分析,剖析其处理业务的方式和运用的专业技能,辨别处理方式合理与否,并对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及矫正;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的评价。真实客观的案例有益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以及更好地了解现实的经济社会。

错导法 该方法与苏格拉底辩证法相似。苏格拉底在辩论中以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们产生新思想[2]。如图1所示,在错导法中,教师首先介绍背景知识,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教师故意和学生“唱反调”,增进课堂师生互动,引导其运用专业知识思考,引起对违反会计道德与法规行为的争论,从而巩固专业知识并产生正确合理的职业判断。师生之间的相互辩驳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并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辩论式教学 辩论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教学方式[3]。辩论式教学通常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之后进行,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就论题中涉及社会责任的问题创意设疑,创造辨析情境,让学生判断真伪,在较好地拿捏社会责任这杆秤的同时,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求异思维,有助于培养其有主见、有独立价值观的良好个性品质。同时,教师应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运用大量的图表分析和案例分析[4],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自学能力。

此外,演讲法、表演法、合作教学法和专题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奇妙之处,关键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

3 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树立社会责任理念,首要在于更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将社会责任教育纳入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中。同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此,强化会计人员社会责任感应把握会计课程学习的规律性,有序进行[5]。“社会责任”理念下的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如图2所示。

实验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验环节由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组成。

1)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配合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增强授课效果。教师将课程理论知识和社会责任理念贯穿于财务会计学、审计学、初级会计学和成本会计学等实验课程中,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动手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并通过管理会计学、财务分析及财务管理学等课程设计实务,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培养独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

2)综合实验。综合实验可以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综合实验一般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之后进行,如“基于社会责任绩效的企业竞争决策模拟”实验教学环节。实习时,一个班可根据人数分为若干组,一组即为一个企业,每个小组在拥有相同资源基础上开展经营活动,彼此间进行商业合作和竞争,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坚守岗位,在处理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出谋划策。在考核小组业绩时,要同时引入经济和社会责任指标,小组成员必须明白: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是正相关的关系,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身上都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可以锻炼协作共处能力,并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道德学分”。

实习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根源于社会实践,社会的变更和发展会影响其价值取向,进而影响到价值观的形成和根本性变更。实习环节是最贴近社会实践的一环,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1)认识实习。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帮助其了解会计业务流程,促进对会计认识的具体化。此外,学校可以组织课外社会责任主题活动,开展诸如以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为主题的辩论赛、专题讲座,以诚信为话题的演讲比赛,放映涉及会计法律题材的电影等,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更透彻地理解会计的社会责任。

2)业务实习。业务实习体现为模拟实习,如会计手工模拟实习、沙盘模拟实习、会计软件实习等。实习成绩包括手工实务操作技能、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经营决策技能以及抽查成绩,学习态度、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也应予以纳入实习考核成绩中,这也是所谓德才兼备中的“德”字的体现。其中,抽查方式是一种由教师口头向学生提出会计实践报告中的问题并要求当场作答的考查方式。这一成绩的设置与评定,一方面有利于指导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会计实践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少数学生作假,抄袭他人的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的行为,进而有助于评价学生的“诚信”水平[6]。

3)毕业实习。通过参加毕业实习,学生能真正走进企业,进行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审计和财务管理活动,并在实习结束时提交实习心得与实习公司出示的评价书,借此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指标之一。毕业实习在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现行会计、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及审计工作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落实会计的社会责任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为毕业生在步入社会时有一个良好的起点奠定基础。

科研环节教学方法的改革 科研环节是深化会计相关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部分,帮助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有利于提升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创新和动手能力,为发明新产品和研发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这一环节通常可以通过诸如进行社会调研或实践、撰写毕业论文、开展科研活动等方式进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院校举办的各种科研比赛活动,出席科研讲座,学习他人的科研成果、科研经验与精神。学生应跟随导师做科研项目,从事与专业相关或感兴趣领域的基础研究、开发与应用研究,譬如参加关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项目。同时,教师要加强教学辅导,指导学生开展调研活动并及时撰写论文,并将其成果作为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指标之一。通过科研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深层次的专业知识,逐步完善会计技能,并为将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奠定基础。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计在加强企事业财务管理、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亟需大批的专业会计人才,此人才缺口的培养是社会赋予高校的重要责任。高校本科会计学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保持对品德的崇尚及社会价值的追求,对现实社会中的负面行为予以批判,以其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教学方法培育愿担负社会责任、开拓进取的优秀人才。同时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本科会计人才培养问题,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经济、会计准则、管理方式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高层院校会计教学方法还会不断出现新问题,会计教学方法的各方面应根据需求不断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雷振华,阳秋林.基于社会责任感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138-140.

[2]梁景时.试论苏格拉底哲学与柏拉图哲学之间的血脉关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9):26-33.

[3]苏振兴.苏格拉底的教育价值思想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7(2):180-184.

[4]阳秋林,邹树梁,唐洋.《社会责任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设想[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4):77-78.

第7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育; 综合实践:创新创业

一、问题的提出

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每年需要大量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而会计作为一门管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以浙江省为例,全省40多所高职院校中,有30多所开设了会计类专业,并在财经类院校中成为主打品牌,呈现招生就业两旺的态势。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浙江以外贸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凸显,经营危机演化成财务危机。2009年浙江生产总值一季度仅增长3.4%,上半年6.3%的增幅落后于7.1%的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当期全国GDP增长最慢的省份之一。随着浙江经济迈入后工业经济时代,典型特征表现为第三产业比重大大超过第一、二产业比重,经济运行方式和内容更多地体现出信息化和服务化。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体制、技术与管理创新都离不开财务活动,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创新有更迫切的要求。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会计教育如何进行创新?在专业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学校怎样形成自身的特色?这些都是后危机时代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变革与创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必须根据市场的最新需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和实践能力训练体系等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并且通过品牌建设和服务社会形成鲜明特色。

二、以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为抓手改革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经济转型升级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定位分析

浙江省高职教育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浙江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企业的技术条件不高,成本低,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不是很发达。社会对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多地停留在实务操作层面,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主要是胜任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基础工作。高职会计教育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体现了较强的职业性。高职毕业生一般从基层的出纳和助理会计做起,与本科生相比上手快并且更务实,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随着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企业内部发展壮大的要求,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欠缺成为软肋。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普及,使手工核算工作可以被电脑快捷地处理。会计的原始工作、基本职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管理强化的双重压力下,企业对会计人员理财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经济转型发展阶段,内部控制、债务重组、业绩考核、风险管理等逐渐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高职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动态的过程,应根据不同时期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目前,从全国人才市场的整体看,在招聘的会计人员中,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等中高级会计人才越来越多,记账、报账的会计员越来越少。按此趋势,以原有教育目标培养的高职学生将难以立足。而中、高级会计人员却供不应求,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印证。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2009年证券市场创业板的推出给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资本运作的空间。因此,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已不能定位于电脑记账、报账的技术性专才教育。应将目标定位在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上,尤其是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上。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也面临转型,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重新融合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为了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训练过强而削弱了教育性和文化性,对复合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思维不足也制约了高职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尤其是会计处于企业经济数据的处理中心,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朝着通才方向发展。因此,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体现三点:1较高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质。其中职业道德、风险意识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2构建立体知识网络。新世纪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具备会计知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如经济管理、金融、营销等方面的知识;3具备复合型能力结构。除了专业技能,学生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和实践应用等综合能力。

传统高职教育实践中素质和技能、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往往是独立的,人文素质教育难以渗透到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训练中。也有的院校从岗位设置的角度对相关课程进行了分解,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效率,但没有解决素质和能力的融合问题。尤其是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了解以及立足企业管理的角度方面欠缺。虽然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达到了岗位标准,但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素养,缺乏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创新,其后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必然受到限制。在用人单位招聘中,经常会有企业提出学业成绩并非是第一要求,更多的是人品、责任心、沟通能力、灵活度等方面的素质要求。

(三)以课程综合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为抓手,设计创新创业项目。改革高职会计教育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高职会计教育在核算技能的训练体系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模式带有一定的机械性,职业素养与人文素质的融合、理财能力、创新思维训练则相对薄弱。比如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类课程如何结合专业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等等,都是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应迫切解决的问题。随着会计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计算机网络和会计手段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风险加大,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值得重视等,要求会计人员具备高素质、综合能力已成为共识。如何在素质养成、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中“教给学生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是高职会计教育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创新中的重点内容,而综合实践课程的丰富性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1 高职会计教育应分阶段多渠道建立以创新能力培育为核心的“三三制”实践教学体系,以课内、课余、企业三者为立交桥实施基础、专业、创新创业三方面知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训练的有机融合。针对高职会计学生的目标层次定位,设

立创新目标激发、创新活动探索、创新活动实践实施模块化的创新能力培育模式,使学生确立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实现路径,把创新能力教育的培养目标全方位贯穿到职业入门知识、职业素质的养成及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的全过程。以课程学习、课程综合实践为主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作为第一课堂,以课余素质拓展的各类社团文化活动、科技和管理创新活动等为平台的第二课堂和开展社会调查、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或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企业与市场为第三课堂的交叉途径丰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体验和经验。

2 以课程综合实践为抓手,通过企业调研、社会实践、案例仿真实战、企业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工学结合”教育方式改革。课程综合实践应区别会计专业各门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内含的单项实践技能训练,而是在每学期期末集中两周左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项目实战,将各类专业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通过设定不同的训练项目,指导学生选择一到两家企业进行全程跟踪,结合工商管理、会计核算、企业理财、营销策划等多种专业知识并与创新思维、探究方法等内容相结合,以分析和帮助解决对应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实践项目,实现专业能力的交叉融合,从而提高高职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学习等创新能力。

3 推进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方案设计为重点的毕业综合实践改革,使学生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提升综合业务和创新能力。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环节应改变内容和要求,学生经过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后,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要针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设计优化的技术应用方案。比如根据实习岗位的不同,可以撰写现金管理、应收账款回收优化方案、小企业记账优化方案等等。这些应用方案设计贴合企业实际,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对企业财务工作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法,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创新。

三、彰显高职会计专业文化和打造多方位服务社会品牌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会计职业素养提升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会计人才必须在传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础上提升会计职业素养,首先是人文素养的加强。人文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能否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在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中,明确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同时应强调学生对国家、社会、企业的高度责任心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能站在客观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应在课内专业能力训练过程和课余素质拓展平台基础上,使学生通过诗教、史学、文明修身等系列活动中从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中汲取精华,从而形成会计特色的专业文化,培养学生诚信、务实、创新进取的职业品质,实现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的提升。

(二)推动学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实现资源互补,提高社会辐射和服务地方功能

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会计专业积极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为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业务培训,定期安排学生到税务局为纳税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服务企业方面,组织骨干教师为浙江物产集团开发青年职工培训课程,涉及业务岗位会计知识、财务分析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受到企业好评。此外由于会计专业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在浙江省内最先开展,吸引了民营企业春华集团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共同开发了出纳、会计、纳税等方面的职场直通车系列教材,会计专业还积极为高教园区内本校和外校的非会计专业提供会计从业资格培训等等。学校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各项服务的同时,获取了政府政策和企业资金上的支持,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打造了会计专业品牌。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复苏,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创新型高职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高职教育创新也迫在眉睫。会计作为传统专业,面临着教育理念和专业特色的改革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契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找准学校专业定位,推行通识教育下的专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授课内容中关注社会经济亮点,变静止的教育观为动态的教育观,满足通识教育、突出特色教育;在教学模式上推动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入导师制和项目化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和创新思维i在学生学习和实践中融入素质教育,通过多渠道的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会计职业素养和专业综合能力的有机融合;并依托政府、企业实现资源互补,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从而形成专业品牌特色。

[参考文献]

[1]杨君伟重构会计教育体系[N]中国财经报,2006-2-10(3)

[2]张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刍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2):108-111

第8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不协调、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培养、丰富学生课外实践形式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37-02

随着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产生的巨大市场需求,大多数本科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截至2014年全国有600多所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足以说明市场需求的巨大。开设该专业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但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不完善,造成毕业生不能很好满足企业需求的情况也广泛存在,其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较为突出,从而削弱了财务管理专业服务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本文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管理、实践师资队伍培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实践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协调。财务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知识,能在各种机构从事财务管理相关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培养目标也应该是围绕该目标,该培养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具体目标体现于各项具体实践教学项目,如设置的证券和期货模拟实践课程,其主要目标是熟悉证券、期货投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证券、期货投资基本技能和学生资本市场运作能力。随着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逐渐提高,利用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隔四年修订一次的机会,多数本科院校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其比重。但是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与培养目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在我国现实情况中,企业的财务能和会计职能合二为一,并没有完全地分开,企业的财务职能仍然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来承担,而不是另外单独设置,这就导致在制定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时,基本上按照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而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所占比重较少,导致与会计学专业雷同。

2.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效果不理想。由于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和专设实践课程开设的时间不长,导致课程管理不规范,资料保存不完整,实践课程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尤其对缺乏对实践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监督管理,导致很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在教学软件投入方面,本科院校该买了大量的教学软件用于实践教学,包括教学系统软件、教学模拟软件、教学考试软件等。但是,这些软件实际得到使用需要经过安装调试、任课教师学习和试用、安排教学时间和地点内诸多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软件自购买之后很难较快投入使用,甚至被搁置,导致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课外实践环节方面,本科院校建立了若干的实践基地,用于学生的调研实习和毕业实习。实践基地能够让学生亲身接触实践工作,有助于学生能够最快地适应实际工作,达到实践教学的最好效果。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参加的实习活动鲜有教师指导和监督,实习内容在各个单位差异也较大,造成失效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由于财会专业实习的特殊性,可能会接触企业的商业机密,导致实习基地较少同意实习生接触核心业务,避免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实习内容仅仅限于参观、装订凭证、复印材料等,实习效果较差。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但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深厚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师本身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师资均为高校博士毕业,学历较高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但均为“出校门、进校门”的形式,没有从事过公司、企业的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也会造成在教学中偏重理论讲解,而忽视实践操作。另外,具有企业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大多碍于薪资或者环境很少愿意进高校担任教师,与此同时,高校很少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整合实践教学方法,健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两部分,能够有利于学生的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实验阶段。课程实验仍然是采用的基本实践教学方式,设置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流程;设置电算化模拟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掌握电算化核算的流程;设置项目投资分析系统实验,通过完整的案例能够使学生掌握项目投资分析的技术方法。校内的专业综合实习阶段。校内专业综合实习要求综合运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解决专业的现实问题,是对课程实验的进一步和深化。在学生进入校外实习基地之前,在大四上半学期进行财务管理综合模拟实训,通过将分散的各项模拟实习进行有机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提高学生整体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沙盘模拟实训是目前财务管理模拟实训的主要采用方式。沙盘模拟实训包括手工沙盘模拟和电子沙盘模拟,学生通过虚拟企业运营管理,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分配等各种交易或者事项,能够完成企业经营和财务经营的决策,企业最终的绩效是评判模拟经营的标准。校外毕业实习阶段。校外毕业实习属于一种“干中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以毕业实习中发现的专业问题为素材完成毕业论文,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推进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软件和硬件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大部分需要在校内完成,绝大部分课程实验、模拟实习等都需要在实验室完成。建设ERP企业沙盘模拟实验室,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经营等方式,在经营决策和对抗中处理专业问题,包括最佳资本结构的设定、融资方式的选择、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等。实现实践教学目标,需要以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作为保障,包括电脑设备、投影仪、教学白板等。实验室的硬件设备为教学软件的运行和使用提供平台和保障,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单位如果仅仅让学生自己去联系,往往使得实习流于形式,不能保证实习质量。这就必须由学校、学院出面,与各类企业、银行、证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联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由学校教师为企业等单位提供业务指导。为了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应该由学校牵头,与各类企业、银行、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签订协议,保证实习的时间和具体内容,以保证实习的质量,这样才能避免实习流于形式。只有在规范指导下的学生实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从实地基地的角度,详细设计学生实习接触企业的内部资料,或者根据企业真实数据进行适当修改,都能够有效防范企业商业秘密外泄风险。

4.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充足的师资是高校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高校应该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来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目前综合采用的提高实践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形式包括:一是鼓励教师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和锻炼,顶岗实习时间作为考核的工作量范畴,同时作为业绩评价和职称评定的依据。二是聘任实务界人士作为兼职教师,为专业教师做培训、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定期举办讲座等。三是鼓励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如“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比赛项目。

5.丰富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为了弥补课内实践时间不足,可以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实践、参与实践的机会。这些活动包括举办学术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尖峰时刻”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模拟等各种比赛、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等。丰富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有利于培B学生使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以外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标.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5,(10):89-92.

[2]陈素琴.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15,(25):67-70.

第9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与审计专业;顶岗实习;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95-02

1前言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的一轮教学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以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强化课程改革,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的需求,正在成为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

顶岗实习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体现其实际意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人员要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会计核算过程的不足;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和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最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针对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结合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及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从2006届审计与会计专业开始到现约500人学生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及多位会计教师的指导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单位范围包括汽车行业、服装纺织业、制药业、医疗卫生、电子行业、建筑行业、造纸行业、旅游业以及商品流通等大中型企业15个实习点;实习内容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树立诚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时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包括:各种账簿的设置,各种原始凭证填制方法,对各种典型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提高在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条件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

每个实习生都在实习前制订了一份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期间每天写一份实习日志,实习结束后根据自身的实习情况写一份详细的实结。每个实习点都对实习生做出了实习鉴定(实习单位盖章有效),在鉴定中对每个实习学生做出了客观评价,450余名学生单位实习鉴定成绩全部合格,其中有50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学生在学校与社会角色转换关键时刻,实习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顶岗实习采取集体联系、分散实习形式,实习单位覆盖面很广,实习企业总体核算水平也比较高。实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采取的实习方式

一般实习单位都采取指定人员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双重任务。他们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人员的一致好评。

3有效的组织管理

实习指导老师经常深入实习单位,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开始前,系部在每个班级开了实习动员会,阐明实纲及实习计划内容,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学会具体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深化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学生做好具体工作;在业务不多的实习点,引导学生“找事做”,挖掘他们的实践经验;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日记,掌握实习情况,指导工作及时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老师们认真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及评定工作,参加实习交流会,完成实结报告。指导老师平均每周至少到实习单位和学生及企业交流一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不仅指导具体工作,还无私的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社会经验。

4提高了工作及社交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参与企业财务岗位的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坚持学习,不仅学到会计有关的知识,还学到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其他知识。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沟通能力,大多数学生能胜任单位所交给的工作,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名新人,平和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5改善了校企关系

实习前后实习老师专门拜访、答谢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系里向实习单位发出感谢信。实习学生积极配合企业工作,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实际工作绩效对企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校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实习收获丰富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水平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一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有可能促成就业。四是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7实习体会深刻

返校后在每个班级都召开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谈感想,论题丰富,论据翔实。实习指导老师既肯定了同学们的成绩,又指出了实习中的不足,并对同学们的观点或体会进行了点评。对就业应聘以及将来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尽管同学们通过系统的、完整的会计核算岗位的实习,但是由于实践时间较短,学生们共同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原始凭证的识别、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都需要宽泛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有的单位工作专业性较强,学生下班回来找书找老师求教,其他实习点的同学也主动参与出谋划策。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遗憾学习时不够努力刻苦。一个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同学们都希望能多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以系统地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我们下一步计划适当增加实践时间,使以后的学生能够有更长的参与实践时间。在2008年已将财务岗位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存在部分问题,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针对学生实习态度不积极,虽然也安排学生进入财务岗位实习,但仍有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车间做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以后的实习安排中调整实习单位,让学生能真正的在财务岗位开展实习。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从实习中了解到,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可是,现在会计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客观表现为企业一般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其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人才,这里折射出来的是:应届毕业生不算是人才。我们不能改变招聘条件,只能使自己成为人才。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人才,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前成为企业肯用、能用的人才。

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得以运用,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了经验,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在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到有用、够用、实用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