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层次教学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本文对排球选项课进行分组实验,结果说明了分层教学法在册亨民族中学排球选项课中的运用是可行的,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并对其他学科的改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 排球 高中 《体质健康标准》
贵州省册亨县这个偏远的小县城,体育发展一直以来都相对比较落后。作为全县唯一的一所高中,其中的排球选项课一直采用学内容的传统教学方式。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在教学中出现学生有兴趣但部分学生对排球技术掌握能力较弱,部分技术动作熟练的学生又感觉教学内容太过枯燥,从而逐渐失去兴趣等情况。本文运用“分层教学法”对册亨民族中学排球选项课进行教学,从技术水平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分析。从而解决排球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前的身体素质测试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各项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对照组与实验组两个班同学的基本条件是一致的,可进行“分层教学法”的实验。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内容
实验班的同学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实行弹性机制,分层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消除学生由于分层造成的心里阴影。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全班学生都是一致的。
三、在排球选项课中采用“分层教学法”的实验效果
通过两个月的分层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基本技术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掌握和运用排球基本技术明显优于对照班。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四项基本身w素质条件一致,经过实验以后两个班的学生排球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差距,这说明采用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四、结论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在册亨高中排球选项课采用分层教学法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了偏远民族地区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建议
“分层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中是有效而复杂的教学方法,在运用建议应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技术技能水平对其进行合理的分层。在各层次的教学方法中,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要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
[1] 鲁兵.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足球选项课中的运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
关键字:分层教学法;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注:此文章为2011-2013年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分层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EB201107)论文。
一、 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的教学有其特殊性,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高职高专实施英语分层教学法既符合学生现实的英语水平又符合英语教学现状改革的要求。
1.1符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的现实情况。
高职生源可划分为普高生和三校生,从而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对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2011级学生入学成绩进行统计,来自普通中学的学生其高考英语成绩一般为60-89分,不及格人数明显超过及格人数(90分及格);来自职业中学的学生其英语成绩一般在80-90分(注:职业中学报考高职,其英语试卷不同于普通高校招生英语的英语试卷,难度只相当于高中入学考试);同时新生中还有一部分中学学的其它语种的学生。虽然分数只是学生各方面差异在考核成绩上的体现,但学生群体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是必须面对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锅热",力图让学生"齐步走",不但组织课堂教学十分困难,而且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改革的要求。
伴随着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日益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考生对高职高专院校的青睐,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目前而言,绝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自然分班,使用同一套教材,相同的课时分配,同一种试卷,忽视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导致费时低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未能得到充分的栽培和挖掘,英语应用能力较弱,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3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还符合教育理念和相关教育理论。
1.3.1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我校"分层教学法"的主要特色就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语言学习规律,打破传统的不同水平一个课堂学习的情况,分开层次,分开授课,分开考试,最大限度保证每个学生英语成绩有所提高和收获。
1.3.2符合中国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前551~前479)率先提出并实践因材施教,主张教学要因人而异。(1868~1940)主张教学"尚自然"、"展个性",在教学方法上反对"守成法、求划一"。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我校实施的分层教学法恰恰就是因材施教的一个表现,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分层授课。
1.3.3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俄早期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维果斯基(1896-1934)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斯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正是教学者创造最近发展区。
实践证明,只有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里既包含一定程度的已知,又包含一定程度的未知,才能促使学生建立稳定的学习兴趣,揭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内部联系。而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英语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材、教学速度以及考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二、我校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我校根据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针对11级和12级学生,通过班级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材分层-授课课程和课时分配分层-期末考试分层五个步骤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分层教学法。
1.班级分层。
我校11级和12级学生根据入学以后根据各个专业需求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依据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英语测试成绩,对11级和12级全校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层次的英语教学班级,进行分开授课。专业培养目标对英语教学要求较高的专业设置A班,11级的国际贸易、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专业和12级的国际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共设置5个A班;根据部分学生高中没有学过英语或者英语底子相当薄弱的学生设置C班;其他的各专业大部分学生设置B班。其中,A班只是部分专业,B班和C班则是针对全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分层教学法;教学模式
1分层教学法概念
分层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掌握程度、性格、爱好、家庭经历等方面而实施不用的教学手段,最终实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并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我国教育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孔圣人———孔子,他非常重视“知人”在教育中的运用,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就叫“因材施教”。
2计算机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教育现实教学中,存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是统一的,不考虑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基本上是取平均值,忽视班级中的优等生和学困生,最终导致优等生感觉教师所授内容简单,节奏慢,而学困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够,丧失学习兴趣。另外,计算机教育缺少专业区分性,全校统一开始计算机基础课程,而教学大纲的设置却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区分计算机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性,导致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的模糊性,影响教学效果,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理念,很难实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
3计算机教育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1)计算机教育分层教学法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而事实上,不少高校录取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分数线偏低,学生基础差,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分层教学方法则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效地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2)计算机教育分层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状况、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进行分层教学,有效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理解和消化教学知识,并转化成能力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计算机教育分层教学法可以督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不断进步。分层教学法对教师进行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彻底的否定,需要教师真正改变教学立场,从主讲转变为主导,不断创新,以关爱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最终提高了计算机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4计算机教育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建议
4.1教学目标分层
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大致分成:掌握系统理论、提高应用技能和培养专业特长这三种。对于擅长接受理论知识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进行计算机教育理论的研究,进行专题资料组织,深入挖掘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比如进行计算机编程的原理分析,这样可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喜欢操作的学生,因为其动手能力极强,可以鼓励引导他们进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培养,多进行计算机实验,组织他们进行各种技能大赛,软件设计,与企业合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对于在计算机知识某个方面表现非常突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在计算机某个专长领域进行训练,突出特长,进行不断创新,申请技术专利等,毕业后可能成为某领域中的专才。
4.2教学对象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不同,可以将学生分成基础组、成长组和拔高组三组不同类型。对于基础组的学生,由于他们认知能力和学习底子一般较弱,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接受专业知识有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深入浅出,有效引导,多鼓励和关心,逐步提高。对于成长组的学生,一般能够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基础知识掌握没有问题,能够完成教师要求的基本任务,这样,教师以提高整体水平为目标,带动部分学生晋升到拔高组。对于拔高组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自主学习能力强,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勤奋刻苦,教师可以为他们设定较高的目标,加大信息量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加快节奏,充分挖掘拔高组学生的潜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56—04
[作者简介]郝娟,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广东佛山 528225)
一、分层教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或称分层次教学,也称为分级教学。其思想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从三方面进行了“因材施教”:一是针对学生学业程度的高低不同给以不同的指导;二是顺应学生的各种爱好,发挥其特殊才能;三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缺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补救,做到对症下药。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对我国后来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唐朝学者韩愈、明朝教育家王守仁、清初学者王夫之等都继承、弘扬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也孕育了分层教学的理念。
而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则产生于实行了三百余年班级授课制的西方国家。它的雏形是
纵观国内学者对于分层教学的定义,表述不尽相同,但意思大同小异。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之后,国外分层教学经历了初步发展、衰落和沉寂、恢复、繁荣与多样化几个阶段。在我国,民国时期,受国外分层教学思想影响,一些分层教学形式如道尔顿制、文纳特尔制和设计教学法等得到了实验和推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的招生考试制度的出台使各级各类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也推动了国内分层教学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寻求理论依据、进行新型分层教学试验阶段和改进、传播、丰富分层教学阶段。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参考,笔者把国内外分层教学的发展情况做了归纳。
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它具有差异性、全体性、全面性的特点。差异性指教学应考虑学生之间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全体性指教学要考虑全体学生,实施适合各层、各类学生的学习,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全面性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体现层次性,具有针对性。分层教学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班内分层”(隐性分层),就是教师在同一个班级内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能力不同而进行不同广度和深度的教学;二是“走班式分层”(显性分层),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去相应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
除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外,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理论解析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陈琳霞从教育学、语言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即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从经济学中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的效用差异理论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教学重视教学的针对性,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经过分层教学实践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分别在大学英语四级过级率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过关率上都比往年有较明显的提高。同时,负面影响也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慢班”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胡冰霞等调查发现58%的普通班学生认为应该根据学习动机、目的及需要作为分层标准。
三、实施传统分层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启示
(一)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直接原因
为了说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程度,笔者采用SPSSl6.0统计软件我校对2010级非外语专业学生英语高考成绩进行了描述统计,分别得到来自普高、职高和中专
二、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各级各类高校通过基础课程逐渐反映出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在加大。一些研究者对基础性课程的分层教学进行了研究,如罗周湘等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的可行性。目前,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在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实施过或正在实施。笔者抽取近期在国内公开发表的30篇有关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论文,涉及本科院校的有15篇,其中有3篇是纯理论分析,它们没有涉及分层教学模式类型,非材料研究的有13篇,实证研究的仅有2篇。另外涉及高职院校的有15篇,均为非材料研究。笔者在对上述论文进行分析后。从中可见,研究类型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分层教学以显性分层模式为主,而且三层式分层(指将学生按照英语测试水平分为快、中、慢三个层次)占了主导地位。研究者多从理论角度分析分层教学,而少用实证手段说明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和问题。笔者还发现,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英语分层教学,层次的划分均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为标准。毕业生英语成绩的全距、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分数和标准差。从中可以看出:(1)学校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的学生(1854人),占总生源人数的99.3%;(2)普高毕业生英语高考成绩全距最大,达到111分(最高分是128分,最低分为17分);(3)普高、职高和中专毕业生英语高考成绩的标准差都在20分左右及以上,离中趋势大,英语水平差异大,此与蒋燕玲对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四所高职院校330名入校新生英语高考成绩的调查结果一致。此外,我们也对不同系别三个专业的英语高考成绩进行了叙述统计,它们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接近于总人数的平均值(65.99)和标准差(21.13),说明全校非外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分化明显,为英语分层教学提供了直观的可行性。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性和不同基础学生对英语的接受能力,我校在2010—2011年度对2010级公英学生实施了走班式的英语分层教学。以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为标准刚分为两种班,90分以上的在A班(提高班),90分以下拘学生在B班(普通班)。分层教学实施两个学期后,我们就学生对分层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00份,通过人工统计和EXCEL软件处理,得到的结果。
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外部动机占了主导地位,选择外部动机的A班学生比例和B班学生比例分别达到86%和92%。B班对英语学习的消极态度比较明显,认为学习英语是因为英语课是必修课的学生比例占到B班总调查人数的49%。以大学英语四级为英语考级目标的学生居多,而英语基础较好的A班学生倾向于四级的则更多(占52%)。学生普遍认为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是英语教学中最大的问题,相较与B班,更多比例的A班学生(62%)认识到学习内因对学习的重要性。此外,分别有16%的A班学生和23%的B班学生认为班型(80—90人)较大是英语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
2.A班大部分学生认为分层教学能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占61%)、能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占61%)、能强化学习英语的动机(占58%)、能减轻学习英语的压力(占57%);而B班大多低于50%,只是在减轻学习英语压力上,有过半的学生(占51%)表示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减轻学习英语的压力。
3.学生对分层标准集中在学生英语基础和学生兴趣上。同时A班和B班相比较,A班学生稍偏向英语基础,B班倾向学生兴趣。总体上,学生对应用英语班(以考级为目的)、基础英语班(补基础)、实用英语班(专业英语)、趣味英语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选择较均衡。同时,A班选择实用英语班和应用英语班的学生比例较大,B班选择趣味英语班和基础英语班的学生比例较大。
(三)调查结果带来的启示
1.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要求我们在学生人校后尽快想办法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巩同其英语基础。
2.社会对大学英语四级证书的认可使其成为较多学生的英语考级目标,学校应该向学生提供相应课程以帮助他们过级。
3.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班型大对英语教学不利,尤其对英语基础不好、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的负面影响更大,这要求我们应以适度的班型进行课堂教学。
4.分层教学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所起的积极作用要大于它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以英语水平为分层标准的传统分层教学形式对英语水平较差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产生负面影响,这点和申球元的研究结果相似。
5.教学分层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英语差异性,还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多元化需求。所以除了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作为分层标准外,还应该考虑如何把学生的兴趣及需求作为分层标准以构建新的分层教学模式。
四、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新模式的建构
依据上述分析可知,打破单纯按学生英语成绩分层的传统是本文建构新模式的关键。非外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英语分层教学分别按照学生英语基础和学生兴趣及需求实施分层。分层操作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分层: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材分层(包括教学内容)、教法分层和考核分层。
(一)学生分层
一年级实行隐性分层(班内分层),按照学生的英语成绩高低分为A组、B组和c组,即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二年级英语分层教学实行显性分层(走班式分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实用英语班、应用英语班或趣味英语班,如果趣味班中出现英语水平差异大的情况,我们在趣味班中再按照学生最近一次的英语成绩高低,分为趣味A班(高分)和趣味B班(低分)。
(--)目标分层
一年级班内A组、B组和C组的能力目标分别为英语听说读写译、英语听说读写和英语听说读;二年级应用班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目标,实用班以专业英语为学习目标,趣味A班以职场社交为目标,趣味B班以简单的日常社交为目标。
(三)教材和教学内容分层
一年级的教材使用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材,教学内容针对A、B、C三组要求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c组:教材的基础核心内容;B组: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侧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A组:以单元内容为中心,进行知识拓展,强调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二年级因分班性质不同而采用不同性质的教材。应用班使用大学英语四级辅导材料;实用班使用高职专业英语教材,如《IT职业英语》、《电子商务英语》、《物流英语》等;趣味班针对学生的情况和特点采用相应教材或自编教材。
(四)教学方法分层
一年级教法的分层主要体现在课堂任务、作业和辅导等方面的分层。例如,练习要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即采用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检查他们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上,要对他们加强“监控”,确保他们不掉队。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学法指导,不断激发并强化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优秀生,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前提下,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和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二年级要针对各班不同的教学目的使用各自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班以PPP教学法和(或)讲授法为主,实用班以PPP教学法和(或)任务型教学法为主,趣味班以交际教学法和(或)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其中PPP教学法是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三个英文单词首字的简称,PP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一操练一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成学习成果。
论文关键词:复式分层教学 高职院校 微积分
复式分层教学源于德国的“单人教师学校”,兴盛于日本,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我国和一些国家进行的“学式复教”“异步教学”“分组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教学改革试验,就是借鉴了复式分层教学的方式方法。复式分层教学并不陌生,尤其对偏远落后的地方来说更是司空见惯。绝大多数学者和教师把复式分层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我们换个角度,学学张思中,在高等院校能否“重提”复式分层教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在一些高职院校,面对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只要我们把握复式分层教学的特点,遵循复式分层教学的规律,扬长避短,举一反三,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复式分层教学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微积分”采用复式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学校,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微积分”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为学生学好后面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为从事所学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异性很大,偏科现象较为普遍,数学成绩差距拉的很大。在这种实际情况下,把复式分层教学法运用于“微积分”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培养高职学生重意识、宽基础、强技能,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的重要体现。
1.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现代教学更强调师生双方积极性的相关相依,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教师的课堂角色不再是领导者、知识的权威,而是面向学生的合作者,课堂的协调者。”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动状态的学习过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体现教育功能的本质——为学生提供指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大还是小,不仅仅是看教师的讲解水平如何,而是要看教师是否对学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指导,是否充分尊重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微积分”采用复式分层教学法,在客观上促进教师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实现教学的基本目标。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很多专业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专业核心课程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但是,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在“微积分”教学过程中,采用复式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复式分层教学流程的交替性和层次性,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相互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融洽,学习的互补性强,成绩好的学生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率先去学习,进度可以快一点,课程理论深一点,成绩差的学生教学进度慢一点,注重基础知识;然后成绩好的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教”去为成绩差的学生辅导,一对一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成绩差的学生能自主地、主动地经历学习过程,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主动精神得到了发扬,自我发展意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方法得到了验证,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反复的螺旋式上升进行着由“学会”到“会学”的实践,学习兴趣激增。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复式班的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强,自学能力好的共识。
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团结、合作等品格的形成和建立。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代的到来,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要求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自主、创新、团结、合作等品德和个性,在学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是构建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和条件。采用复式分层教学法,师生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极易形成亲密无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和学生关系。复式分层教学的班级内,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生学习小组。他们虽然年龄大致相仿,但在性格、身体、心理、学识、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在复式实践教学过程中,他们共同学习,相互宽容,相互尊重,相互影响,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团结、合作等品格的形成和建立。
二、复式分层教学法在高职“微积分”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在高职院校,由于录取的分数线较低,录取来的学生高考分数线分值差距较大,有的只少于本科线几分,有的仅仅高于最低线几分,两者有可能相差200多分。对于专业课,差距更为明显,以高考单科150分计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有的能考到120分以上,有的不足40分。这么大的差距,在一个班级,教师用同样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去教学生,导致的结果是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撑死了”,教学效果差。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几个班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差距较大时,把不同专业和班级的学生按照数学成绩好坏分成快、慢班或快、中、慢班,进行同课堂和分课堂复式分层教学,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着重从以下几点去做: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复式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学生的主体活动。首先,不能只注重在直接教学时间里对所有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灌输,而要更多地利用时间加强对课堂宏观的组织、管理和控制,成为学生主动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次,要改变单纯以知识论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要更多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辅导帮助他人学习能力的健康发展。第三,要把单一的、整齐划一的教学转化为“多元化”“开放式”以培养学生个性为主的教学体系。第四,教学工作的重心由研究教材课本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
2.恰当延长课程学时。我校原来都是第一、二学期开设“微积分”,总课时144学时,每周4个课时。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来看,所有学生都是144学时是不科学的。众所周知,高职学生数学成绩差异性很大,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很好,学习能力很强,完成教学目标可能不需要144学时;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很差,自学能力很差,144学时根本完不成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复式分层教学,将各个班级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延长相应的课时,以让更多的学生将基础课“微积分”学好,为以后学专业课打下基础。经过和系部、教务处协商,最近几年恰当延长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微积分”课程18~36学时,进行分组采用复式分层教学,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也比较满意。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于大学生在计算机运用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法而言,由于模式太过单一,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案例教学法应用能够对大学生基础计算机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较为适用于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这样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并且这种方法也被广泛的应用医学、管理以及风险投资等等各个方面,现在已经被公认为可能成为将来教学方向最为成功的教育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法不仅仅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且还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一案例教学概述
1对于案例教学的具体定义
这种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并且被应用到法学教育方面,目前也因为案例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特性,被欧美一些院校所广泛使用,同时也逐渐将这种教学方法引入到别的学科当中。案例教学法具体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教学目的要求,促进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调查、探讨沟通的一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一些重要概念以及基本原理的理解,这是一种带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具有的理论性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本质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解决生活或者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获得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能力,给以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案例教学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把理论知识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们不难看出建构主义就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应用要注意的事项
由于案例教学法通常都由感性慢慢转变为理性,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也是将实际例子作为切入点,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此,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选择好的案例
第一,在进行教学案例选择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主题,保证案例和教学主题相符合,并且能够充分的将学习章节的所有知识点都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对于案例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案例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第二,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每个学生的基础都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案例设计的时候,将其分层次设计,将分为基础任务以及提高任务,在基本任务中需要所有知识点,而提高任务则给一些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做适当的课外延伸,这样让学生学习到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够让一部分同学有所提升。
2注意案例的时效性
在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目前信息大量的被消费,并且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的迅速,对此,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案例,就必须时刻关注信息的变化,并且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进行案例设计,要保证案例必须和时展的步伐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案例教学法其本质是围绕着“学”服务的,较为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强调让学生自己感受知识认知的过程,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对问题自行进行积极的探索。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落实案例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与分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在进行案列教学时候,给予学生一定心理准备、情感准备以及知识准备的时间,在实际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阅读案例,并且给予其一定时间思考案例阅读提示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应该给予其一定的鼓励,让其克服自卑、积极的对问题进行探索,勇于发言,培养其批判精神。
三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的设计
电子表格、文字处理以及演示文稿制作等等软件,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都是属于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章节,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在以上章节当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独有的优势以及特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就将Excel、Word以及PowerPoint当做例子,进行实际的案例设计。
1Microsoft Word―――毕业论文
Microsoft Word是一款由微软公司研发的文字处理软件,能够适用于各个文档的制作,比如:信件、报刊、论文等等方面制作,能够让用户流程的处理文字信息以及数据,并且能够创建出各种各样的图文。目前就我国高校的情况而言,每个学生必须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所以掌握Microsoft Word这款软件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将毕业论文当成案例来进行设计,因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所以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不仅仅对于对于学生自身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对于学校毕业论文管理也有着一定影响。不同的学校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规定也有所不一样。在落实案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能够拿出已经完成的纸质版毕业论文,交给学生,让其进行传阅,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毕业论文有一个更加直观认识,然后结合学生传阅的论文,提出学校对于论文的相应规定,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满足规定要求、怎样达到理想效果、具体的操作步骤、完成操作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且在课堂上作出较为规范的演示,然后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因为课时的关系,需要明确操作任务,给学生规划出必须做的部分,然后让学生对于各自的作品进行点评以及交流,然后将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经由这样案例教学让学生融入教学情景当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
2Microsoft Excel―――学生成绩统计
Microsoft Excel是基于Microsoft Office的一款组件,由微软公司研发,能够进行数据处理、辅助决策操作以及统计分析,适于用金融、行政以及财税等各个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在高校当中,学生较为关注考试成绩,并且也和考试成绩有较多的接触,教师一般也是使用Microsoft Excel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以及录入,成绩的排名以及分数也常常以Mi- crosoft Excel电子版的形式出来。所以教师能够将学生成绩统计当做基础进行案例设计,把原始的成绩与做出来的成绩同时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让学生明确的知道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效果,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去思考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步骤,在对Microsoft Word学习的前提下,把学生经由查阅教材完成的操作留给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较为难的操作步骤,最后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对其进行评价,进行交流和讨论。
3PowerPoint―――毕业答辩
PowerPoint是由微软公司研发的文稿演示软件,是一款演示成果以及传输文件信息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使用PowerPoint可以制作出表格、图片、组织结构图以及音频为一体的文稿。因为演示文稿和大学生毕业答辩是密切相关的。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说来,学生毕业都会要求其做一个大约十分钟左右的PPT,将毕业答辩作为案例教学,教师可以拿出以前学生制作的优秀PPT,对学生讲解模板的选择、幻灯片包含对象的设置以及设置配色方案等等,借此让学生对于PPT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教学方法的补充,能够在教学中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集合的教学方法,在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还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春丽.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8):1963-1964.
[2]向波.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7):194,197.
[3]秦建,邹显春.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6): 224-226.
[4]张丽.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295.
[5]陶颖.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8):11-12.
[6]李丽,刘晴,符轶,等.PBL联合CTM教学法在面向医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 24(3):363-365.
【关键词】学生;乒乓球;教学;动态分层
乒乓球在我国有着“国球”之称,深受不同群体的喜爱,我国乒乓球技术水平始终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体育院校为我国培养出了众多的乒乓球人才,是我国乒乓球运动人才的重要后备人才基地。乒乓球课一直是普通高校普修课之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乒乓球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与基本的裁判规则,通过乒乓球的学习培养学生拼搏、顽强、永不放弃的精神,为学生日后的工作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乒乓球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便更充分地开展乒乓球教学,本文主要就分层教学在乒乓球中的应用进行解读。
1分层教学的内涵分析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学容易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分层教学法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他们进行分层指导、分层考试、分层评价,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能够有效地使教学目标和内容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此法能够使优等生成绩更上一层楼,将一组成绩优异的学生聚在一起授课,能快速提高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特长。同时,也能提高中等生的能力,中等生在班级中占有大多数,之所以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往往是由于懒惰,缺乏信心或毅力导致的,将中等生分为一组能够引导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2组织与设计
2.1教学组织
教学初期,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同时,对班级学生先进行随机分组;在此基础上利用课堂现有器材,如以乒乓桌数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乒乓专项技能层次小组,再按照各层次小组进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组别分别进行不同教学内容、要求和技能培训)到学期的中段,则以教学竞赛的方式,启动晋级和末位淘汰机制,即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规定的分组方式重新调整,每堂课都将进行动态平衡,并记录每位学生所在的层次,作为下一次动态分层调整的基础,按照需要可进行多轮次动态平衡。
2.2教学设计
首先在对学生进行层次分组(用教学竞赛的方式把班级学生乒乓球综合能力加以区分)前,告知学生所在层次的排位的高低,在乒乓球技评、综合成绩等作为重要指标来参考;其次,每堂课各层次的所在学生全员参加动态平衡调整(在进行分组对抗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进行裁判实习,以营造比赛氛围和树立规则意识),按照每一层次的教学竞赛排名,升降办法统一动态调整,要求各层次小组在进行对抗教学时需要相互之间决出胜负,确定每一轮,各层次小组及组内学生的排名;第三,规定如果因自身原因缺课或拒绝对抗时,则以弃权论处,将在下一轮乒乓球动态分层课堂教学时,从最低一级或规定的层次开始(如要好的排名和评分,则需在下一次乒乓球教学动态分层课堂教学课中,从较低台进行教学对抗比赛,需要获得该轮次排名第一;且每一轮都要获得第一名才能进入上一级,以此类推,在规定时间里才能取得自己相应的位置,以求获得较理想的评分待遇)。
3乒乓球分层教学的实施途径
3.1按学生的性别进行分层
在大学阶段,男女生在身体素质、生理特征、性格取向、肌肉强度、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按照学生性别进行分层教学能够有效避免因性别差异造成的教学困难问题。
3.2按乒乓球专项技术能力进行分层
乒乓球运动有着较强的基础性,有基础的学生和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根据乒乓球水平的高低划分不同的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情况来区别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使每名同学都可以经过自身的努力完成教学任务,避免了水平高的学生在课上较轻松,而水平差的同学过于吃力的现象。这样的分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乒乓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4结语
传统教育评价理念更加注重表面的一些分数、合格率等问题,因此,课堂也只成为了学生完成考试的一个练习过程,完全抹杀了项目本身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目标也都定位于完成考试获得高分,而不是从内心想要去从事乒乓球运动。更有甚者,乒乓球成为了自身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很多学生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获取高分的困扰,完全有悖于终身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规律。分层教学法结合俱乐部教学模式给予了这些问题一个很好的解释,让乒乓球运动真正成为了学生主动想参与的运动项目,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价值,喜欢上它,并将其作为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伴随终身。
参考文献:
[1]胡泯,冷际伟.浅析大学公共体育课中的乒乓球教学[J].大众科技,2009(3).
【关键词】分层分组教学;教学目标层次化;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
【abstract】hierarchical group teaching can take care of students to maximiz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mobilize students in a positive initiative to facilitat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of students and cultivate solidarity and team spirit, which will help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of quality. in this paper, "hierarchical group teaching," teaching about his views and practices.
【key words】hierarchical group teaching;teaching objectives hierarchical;layered medium of instruction;classification guidance;stratified practice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Www.133229.CoM“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整体成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分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普遍提高。上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这两种教学的结合——分层分组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我对“分层分组教学”教学法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1将学生分层、分组
首先根据总成绩将全班学生依上、中、下按1∶1∶1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班内前18名学生, b层是成绩中游的学生,即第19-36名学生;c层是学习有困难,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比较差的学生,即37-54名学生。在编排座位时,六人(a、b、c层各2人)一组,把本班学生分为9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学和纪律组长,以便讨论、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的互助作用,对课堂、作业、测试实行小组集体评价、量化,每学期评出两个优秀小组予以表彰。
2教学目标层次化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对a层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对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即可。保证c层学生“吃得了”; b层学生“吃得好”;满足a层学生“吃得饱”。
3教学过程分层
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练习是融会贯通于课堂的。
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低起点,缓坡度,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讲课规律。就新授课而言,分三个阶段,它们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阶段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阶段的授课时间一般25-30分钟,使b、c层学生弄懂吃透。第三个阶段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留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有均等机会参与课堂,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激励性评价。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还要突出教师的导,使他们能灵活运用知识,思维活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另外,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我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或重组或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布置练习时,让b、c层的学生能很快地分别选做a、b层的练习。对a层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b和c层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b、c层学生必须完成课标上的基本要求,a层尽可能地拔尖提高。在课堂练习批改上,对各层学生抽样板演,其余同学作业抽查或互查:a查b,b查c。发现问题及时订正,共性问题当堂讲评。
4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能反映课堂效果,又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课下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层做简单的课本习题或重新选编的习题,即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层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a层的学生,可以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如开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难题征解,编写小论文等活动,不断拓展其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5分层测评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测评手段及教学效果。英语分层次教学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兼顾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在英语教学中从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界定出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施以相应的教学策略,就能使每个学生构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英语认知结构,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一、分层次的依据
据调查,目前中职学校32%的学生认为中职学校没有必要开设英语课,因为他们觉得毕业以后根本没有机会在工作或生活中使用英语。27%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因是害怕期末考试不及格影响毕业。只有6%的学生在自觉地学习,目的是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基础。
在参加调查的学生当中,有23%的学生不能借助词典阅读。65%的学生听不懂简单的日常对话,更不能用简单的口语表达自己。12%的学生写不出一年十二个月的名称。个别学生甚至写不全26个字母。
由此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或由于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原因,学生英语基础不尽相同,个体差异很大。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的任何上疏忽都会使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受到忽视。这样的教学就使“面向全体”成为事实上的空话。采取英语分层次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分层次的方法
新生入学后,先进行一次英语摸底考试。试题的设计必须有很高的区分度,以便能够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学生军训期间,教师阅卷算分,将学生分到不同的班级。A层次基础扎实,兴趣浓厚,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大约占30%。C层次基础较差或没学过英语,或不喜欢学习英语,基本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大约占20%。B层次的学生有一定英语基础,但是学不学外所谓,听说有困难,大约占50%。学生分班仅考虑他们的英语成绩,不管他们所学何种专业。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班里,有不同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学习英语的时间里,他们才来到一起,其余时间回归各班学习本专业的课程。
三、分层次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贯彻因人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出既符合教材内容又与学生认知过程相协调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确定层次化教学目标,对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目标分解。
对于单词,A层次的学生对所有的单词和词组要求“四会”,B、C层次的学生只对重点单词和词组过关。对于课文,要求A层次的学生不但要正确地完成习题,还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B层次的学生要正确地完成习题,并能把重点句子或段落背下来。C层次只基本理解短文内容和正确完成习题即可。对于作业,A层次的学生除了必须掌握教材中单元知识梳理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的内容以外,同时补充一定量的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B层次的学生必须掌握教材中单元知识梳理中主要语法和词汇,掌握重点、难点的内容。C层次的学生掌握教材中主要语法,可多做些记忆性的作业。
高层次学生在完成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向外拓展,广泛接触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如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等,多数中间层次的学生立足于课本,努力达到教材中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要求;低层次学生通过努力,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并兼顾补缺补差,也就是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一个基础平台,然后在稍高于他们的水平上提出要求,使各层次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获。
对失败的学生,教师应采用延迟评价的方法。首先要勇于向学生承担自己的教学责任,使学生切实感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成功的切入口,并花大力气去指导他们,激发每一个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努力的愿望和信心,促进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最终使得每位失败的学生都获得成功。
四、分层次评估
期中、期末考试,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考试。A、B、C三套试卷试题相同但难度不同。C层次学生的单词拼写是提供两三个字母的。其选择题仅提供2个选项。作文给出大致提纲,学生只需用一些恰当的词串起来便可。B层次学生试卷参考普通试卷难度。而对于A层学生,附加一些竞赛类试题,要求必做,但只算附加分。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基础题80分,拓展延伸题20分。试题相同但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C层学生基分高,对A、B层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延深扩展题补足A、B层学生的基础分。允许C层学生做拓展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仅占学生总成绩的60%,其余40%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如出勤情况、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平时测验进行评定。根据总成绩,部分学生可以到其它班级学习。通常情况下,A层次各班的最后5名学生必须到B层次学习,B层次各班的最后5名学生必须到C层次学习。同时,C层次各班的前5名学生允许到B层次学习,B层次各班的前5名学生到A层次学习,实行动态管理。
五、分层次的效果
分层次教学法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一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基本相同,允许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同一层次的班级里,教师可以较容易地选择教学材料,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较好的学生不敢放松,因为学习落后可能会被分到下一层次学习。英语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帮助每一位学生为自己的英语学习定位,让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获得成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留出时间和空间。分层次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兼顾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