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日习俗范文

节日习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日习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日习俗

第1篇:节日习俗范文

论文摘要:节日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传播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习尚和风俗。在节日期间,广告主往往巧妙利用消费者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消费心理,有针对性地设计广告诉求的内容。本文针对节日期间广告传播习俗现象展开了具体的文化分析,并从中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节日习俗,是长期相沿积久成俗的社会风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物质和文化成果的总和,它既是人类自身活动在一定社会层面上的文化反映,也反映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重大的风俗习惯和传播活动。同时,从文化形态的构成方面来说,节日习俗的种种广告行为和传播方式也有着宗教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正是由于民俗的基础性地位和巨大的包容性内涵,这也使得它在基础文化形态领域中的地位被大大地提升了。因此,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民间习俗,得出其中潜在的社会心理和文脉关系无疑是相当重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近年来,随着传播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以此为基础手段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也被拓展开来,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虽然传播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传播活动却是由来已久的,并且始终伴随着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在长期的传播活动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倾向和习惯—传播习俗形成了。”从传播学的意义上来说,传播习俗也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也可以说,在整个社会传播活动中,传播习俗是具有着基因性意义的。

节日习俗及其传播活动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将采用学科式、定性的研究方法来对节日习俗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解读和阐释,从而也对蕴含其中的文化概念和民族心理进行重新评价与定位。事实上,节日习俗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伴随着节日广告的形式出现的,因为节日习俗乃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其具体形式的确立和内容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具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其整个的操作过程和民俗内容都是在节日广告的运作范畴中实现的。

节日广告其实就是指在各种节日期间(包括传统节日和其他由官方确定的庆典日、纪念日等)针对某一节日特有的习俗而的有针对性的各类广告。在这个过程中,广告主利用消费者在节日特殊氛围中的消费心理大做广告,就会有众多的受众被打动,其所取得的传播效果当然也是惊人的。并且,众多的节日广告业主还根据这一商机的特点专门设计广告诉求的具体内容。

我们将通过诸多节日期间特殊的广告现象来对这一传播习俗进行分析,同时运用传播学理论从传者和受众两个方面进行类型化解析,以期获得更为明显的结论。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若干的民间民俗文化元素便被积淀在了节日的传统风俗中,同时也使得这些节日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不夸张地说,这些众多的传统节日也已经成为一种民俗文化,并不时召唤起人们的民族文化身份和地域文化心理。因为从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角度来说,文化心理是隐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最隐秘的情感,甚至连深处于其中的本人都是无法察觉的。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早就指出“这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深层的部·分,是任何个体都无法意识到的。并且它不是通过生物性的遗传而继承下来的,而是以社会遗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在一个巨大的文化模式中对被指定的文化符号不断接受、置换和变形而形成的。并且,一个民族和生活在相同地域中的人们是有着相同的审美心理结构的,这也正是节日习俗中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的图腾崇拜到铁犁牛耕时代的祖先祭祀活动,以及“恶月”“恶日”的禁忌和众多的神鬼崇信等,这些富含中华文明的古老民间民俗文化活动都是形成传统节日的源头。

从远古时期起,先民的各个氏族就会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灵来崇拜,如对蛇、牛、鱼、树木等的崇拜。其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是对龙的崇拜,这也最终演变成了全民族共同信仰的图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事实上,龙图腾不仅仅在许多社会文化领域中起着重要的精神引导作用,它还是一系列传统民俗民间节日形成的来源。例如民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竞渡”活动,以及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日也是与此有重要关系的。

从传统上说,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最基本特征就在于重视伦理观念和礼教作用。人们每年在年节、清明、中秋、腊八等节日举行的祭祖活动即是重伦理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些祭拜活动传沿下来,就演变成了节日期间要对长者和亲友进行拜访和馈赠礼品的活动,这无疑对当今的节日风俗也有着巨大的现实影响。

从一种文化心理上来判断,中国人很早就对现实中的数字表现出了自己的禁忌和喜好,这表现为人们对于双数的喜爱对于单数的嫌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是讲究双日双月、成双成对的,人们普遍认为双数吉利会带来好的运气并且厌恶惧怕单数的日月,将单月单日认为是“恶月”“恶日”。人们在一些“恶月”“恶日”就要有所禁忌,并且要举行一些仪式来达到冲淡和抵御的作用。如:元旦日要燃放爆竹驱鬼,五月五日要用具有特殊香味的篙草除虫驱邪,九月初九则要登高望远,以避灾病等。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结论,出于“心理补偿”的缘由,人浦门对于一些人力不能克服和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因此要通过一些仪式或活动来达到驱除鬼怪的目的,从而也在主观上起到了抵御的心理补偿作用。远古时期的这些仪式和活动虽然有着迷信的成分,但其中一部分却在民间节日的流传中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节日习俗,如人们在辞旧迎新的年节挂桃符(今天已经演变成贴春联)、张贴门神以防恶鬼纠缠等。

新的时代,随着一部分传统节日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人们关注的重点也不再是其核心的内容,而是一些比附于这些形式之中的民俗文化,以及以此作载体所折射出来的民间文化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相当多的传统民俗节日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后流传下来,但已经蜕去了其原有的不科学的成分,而具有了更多的新时代风貌。并且在新型的社会历史时期中,传统节日也成为了人们寄托美好愿望,孝敬长辈,走访亲友,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的重要载体,是人们欢聚团圆的重要习俗。而过去的许多民俗节日内容也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移和改变,特别是其中一些标志性的元素,如过去传统节日里用以驱鬼辟邪的活动和物品则转变成了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春联、门神、爆竹等物品,而且这些物品更多地已经演变成人们营造欢乐祥和气氛的工具,成为节日文化的特殊符号。

另外,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庆典日、纪念日也被规定为法定节日,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这些节日虽然没有传统节日那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它们所具有的重要性质和特别意义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节日,并逐渐具备了其特有的节日文化和习俗。

广告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传播领域中的产物,而它在现实形态的描述上也充满着文化的意味。事实上,在每一则广告的背后均指出了这样的事实,就是其背后悄然隐藏着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文化形态。自古至今节日习俗的运行轨迹也是这样的,就是在以广告传播为其具体征象的前提下,实际上是大量具有民间传统的文化元素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也以现实的内容反映着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不同内容和重大事件,以及人们对这些事件进行认识的各种心态。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这样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团圆欢庆,休闲放松并借以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契机。每逢这些节日,人们必然要互相致电送去祝福,拜访长辈和亲友,当然更少不了相互馈赠礼物。而节日期间互赠礼品的行为,往往使那些适合作为礼物的商品的销售量大增,这种情况不论在国内国外都是普遍存在的。美国学者迈克尔·舒德森( Michael Schudson)在调查中就了解到:圣诞节期间送礼拉动年零售量的百分之二以上。

正是在这样的契机和条件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转型,今天各种节日习俗的广告传播活动也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它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从原先纯粹的民间节日风俗转变成为今天大规模的广告策划和广告营销活动,其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直至今日,众多的广告业主也已发现了节日销售这一商机,在节日到来之前就制定详细的广告宣传战略,展开强大的广告攻势,以期利用欢愉的节日气氛取得优势的商品营销。同时广告主也发现“商品被作为礼品馈赠时,其质量并不很重要,倒是部分由广告塑造起来的有关该产品地位的文化意蕴更为重要”。因此广告业主在利用民俗节日商品广告时,大都充分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形象、色彩、意象等符号元素,在营造出节日里欢乐祥和的气氛的同时也营造出产品中包含的文化韵味。这从而使得自己的营销策略在众多的广告市场中脱颖而出,能够搭上文化的“便车”实现商品的销售,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 通过对近几年我国的节日习俗中出现的大量广告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初步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一是众多的广告形式采取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符号的重新加工和利用。如人们大都习惯于过年要贴春联、剪纸窗花、贴门神、燃放爆竹、扭秧歌;元宵节就得闹花灯、耍龙灯、吃元宵;端午节还要悬挂艾草、戴香囊、吃粽子;中秋如果不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就不像节,如此等等。这种节日文化一经形成,它的约定俗成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一方面它演变成为一种集体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人们有着现实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节日习俗也与其他文化样式一样,对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起着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使人们对节日的认识观念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形态,这也从客观上形成了人们对节日广告的特定接受心理。

在充分利用节日习俗进行广告传播的众多案例中,可口可乐公司的行为是其中的典型一例。可口可乐公司抓住了我国人民重视节日习俗的心理,积极融合中国本土文化,将可口可乐的春节广告与中国传统春节习俗结合起来,在2001年春节期间推出“春联篇”电视广告,2002年推出“剪纸篇”宣传广告,都起到了不错的广告效应。2004年是我国的农历鸡年,该公司就应时性地推出了“金鸡舞新春”的广告,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无独有偶,中国移动公司也在2004年春节期间推出了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节日厂告,运用独创剪纸形式的门神形象,营造出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也达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在非传统节日的节日广告中,上述的节日民俗符号也被大量运用,以此来渲染出节日的热烈氛围。如在“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期间,一些商场就会在店内的招贴画上大量使用中国结、对联、财神、福字等具有明确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符号,契合喜庆而有文化韵味的节日气氛,从而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特点,也达到了广告促销的宣传目的。

二是在利用传统节日符号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我国传统上喜好的色彩元素,如红色、黄色(金色)、绿色等等。这些色彩元素与形象符号的完美结合,使得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文化韵味也从中更好地体现出来。以红色为例,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崇拜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对日神的崇拜,先秦周代都有崇尚赤的习俗。按照大致的划分,后来凡是遵从周礼崇赤的人们也都被称为“华人”,这些“华人”也大体上发展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的主体,“中国红”的文化情结也由此流传下来。直到今天,无论在电子媒体还是纸质媒体的节日广告中我们仍然可以见到这种色彩元素。从春节的红春联到剪纸窗花,从大红灯笼到爆竹,从红色的“中国结”到压岁钱的红包,从舞龙灯的红绣球到扭秧歌的红绸子,无不洋溢着富有中国民俗传统的节日气氛。而这些民俗广告中对于红色的使用则更是对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巧妙延伸和利用,并且使得广告本身也具有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然,某些非传统节日的节日广告也并不一定采用上述传统形象符号,但对传统色彩元素的喜欢仍然可以从人们的具体运用中体现出来,如红色宣传版、红标语、红黄相间的图文表现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传统色彩元素仍然是节日广告中最为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

三是节日广告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特定意象的借鉴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元素,是族群集体智慧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在历代为人们传承使用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其中许多还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具有了另一重的文化内涵,如月亮、倒“福”字、龙的形象、中国结等。从古到今月亮负载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也具有着深刻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品味的具体表现,所以每当中秋节到来时的月饼广告中,就自然少不了一轮明月。有些广告业主更是独出心裁,将月亮团圆的意象运用在广告中:圆圆的月饼象征中国,而从月饼上切下的一角则代表台湾岛,一块月饼一轮圆月,将祖国统一的情思表现无遗。

第2篇:节日习俗范文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拜神

秋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第3篇:节日习俗范文

我爱家乡的节日习俗

每逢过年过节,小孩子们和大人们都高兴不已,因为是那习俗,才使我们这样的欢喜。

说说过年吧,看那家家户户的门上贴满大红大绿的年画,墙上挂着一对有一对的对联,环顾四周,白色的房子上添上一番红红的景象,颇有几分情趣。

储蓄也是最热闹的,家家的肘子都摆放这一碟又一碟的耗材,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谈话。不是还举杯畅饮。吃过晚饭,大伙儿围在电视机旁边,靠着暖炉,手握已被热腾腾的茶,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有的家庭环境比较赋予,便自己也开起一联欢晚会,把亲戚们都叫上,大家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嘻嘻哈哈的多热闹!一眨眼,新年的钟声即将来临,人人都把一大捆一大箱的爆竹拎出来,待到新年来临的哪一科,“三,二,一!点火!”一大串红红的鞭炮“噼里啪啦”的,红红的爆竹碎纸落在人们的头上,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一阵雷鸣般的鞭炮声过后,便是喝上一杯新年的饮品,大家把手中的杯子高高举起,“叮”的一声,大家干杯,一口气把它喝完了。便回想祝福,“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顺利!。。。。。。”一串串真挚的祝福萦绕于耳畔。

不知不觉的有过了一天。“有红包咯!”小孩们欢叫。。。。。。

第4篇:节日习俗范文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合肥人过年有两点与全国不同:一是要打香炭;二是鞭炮通宵达旦,节日气氛非常热烈。打香炭即在大年三十扫尘后,家家都要在屋内用醋浇红木炭,刹时,浓烟滚滚,烟雾缭绕,这时闭上大门,以求净化空气,去邪避灾。吃罢年饭后,开始燃放鞭炮,从晚上到次日早上,连续不断,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大有千军万马攻城之势。如今,此风虽有所消退,但较全国而言,仍属数一数二。

第5篇:节日习俗范文

2022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2022年端午节是6月3日星期五。

今年的6月3号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叫法有而不同,比较常见的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地腊节、菖蒲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还有一些地方则叫女儿节,浴兰节、五蛋节的,等等。在日本,端午节还被称为男儿节。相传,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2022年端午节是哪一天

2022年端午节是6月3日。

端午节是哪一天试试下很多人闲聊的时候都有经历的,不过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有些地区又将五月十五称为端午节。为了区分,便将初五定为小端午,五月十五定为大端午。端午节又叫端五节,重午节,端阳节,天长节,解粽节,五月节,龙船节,粽包节,女娲节。古人于这天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道教又称此日为“地腊节”。唐宋时此日午时为天中节。时,曾被称为诗人节。在古代,又是特龙图腾崇拜民族祖先的祭祖活动日。吃粽子便是端午节的习俗。

2022年端午节有啥风俗习惯

第6篇:节日习俗范文

[关键词]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MRI成像;显影诊断

[中图分类号] R81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44-02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发生于关节、腱鞘或滑囊的一种慢性滑膜增殖性疾病,传统X线平片及CT检查缺乏特征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本文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VNS的MRI资料,旨在探讨MRI对PVNS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行MRI检查,并经手术(或关节镜)和病理证实的10例PVNS资料,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38岁。病变均为单发。病程3个月~15年,平均2.5年。10例患者均表现为患侧膝关节肿胀伴有疼痛,活动不同程度受限;浮髌试验阳性9例。

1.2 检查方法

6例PVNS行MRI平扫,4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仪器采用1.5T超导MR机(Siemens Symphony)。检查序列及参数为:平扫行SE T1WI矢位,FL T2*WI矢、轴位,TIR T2WI冠位,增强扫描行SE T1WI+FS矢、冠、轴位,层厚4~5 mm,层间距0.8 mm。增强检查采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作为对比剂,剂量为2 ml/kg。

2 结果

2.1 滑膜增厚部位及信号特点

本组10例均为弥漫型PVNS,表现为关节滑膜不同程度肿胀、增厚,呈绒毛状、结节状,位于内侧关节囊5例,外侧关节囊2例,内外侧同时受累3例,髌上囊6例。4例增生的滑膜结节突破关节囊,进入窝。增厚的滑膜T1WI呈等信号5例、稍高信号1例和低信号4例;T2WI呈高信号2例,高、低混杂信号8例,T2*WI低信号更为明显。增强扫描增厚滑膜及结节呈中度至明显增强,部分信号欠均匀。

2.2 骨质侵蚀性改变

本组8例显示相邻骨结构侵蚀性改变,表现为关节软骨被压迫变薄或侵蚀中断,边缘毛糙;6例并发关节面下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囊状骨质破坏区,边缘见线状短T1短T2信号,邻近骨髓显示为斑片状水肿改变。2例骨质形态、信号未见异常。

2.3 关节积液

本组9例伴有膝关节积液,关节腔积液在T2WI呈明显高信号,以髌上囊尤为明显。1例无关节腔积液。

3 讨论

3.1 PVNS的概述及病因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滑膜增生病变,较少见[1]。有人认为本病具有肿瘤及炎症双重性质[2]。关于病因有学者认为与外伤后反复出血、脂质代谢紊乱有关,近期亦有学者提出本病与7号染色体呈三体阳性有关,但真正原因尚待研究。临床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进行性肿胀及血性关节液。30~40岁为发病高峰期,无显著性差异。通常为单关节发病,以膝关节最常见,其次分别为髋、踝、肩关节。根据病变范围可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弥漫型主要为滑膜不规则广泛增生,长满大小不等结节或绒毛状突起,易出血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增殖的绒毛可侵入关节软骨或骨端关节面下,亦可突破关节囊,侵犯周围软组织,出现软组织结节。局限型以滑膜单个结节状肿块为特征。PVNS恶变较罕见,可能与反复多次发病有关,可出现远处转移。

3.2 PVNS的病理基础

早期病变表现为滑膜肥厚充血,表面绒毛增生、聚集,形成海绵垫状改变。有的绒毛融合成结节样,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及脂质、纤维基质和多核巨细胞等,并具有丰富毛细血管,易引起关节内反复出血。从而使得含铁血黄素在增生的滑膜内沉积,刺激滑膜进一步增生,局部血供更为丰富,出血量亦有增加,而反复的出血使滑膜增生加剧,形成恶性循环。病变继续发展,增殖的绒毛可破坏关节囊,侵犯周边软组织,并通过关节软骨、骨与关节交界部或沿韧带附着处侵犯骨组织,形成关节周围异常软组织影及局部骨质缺损。

3.3 PVNS的MRI表现

3.3.1 滑膜增生表现

PVNS局限型表现为局部结节或片带状异常信号,相应区域邻近结构受压变形,本组无局限型病例。弥漫型较常见,本组10例均为弥漫型,MRI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弥漫不规则增厚,呈结节状、绒毛状。增厚滑膜可突破关节囊,突入周围软组织,于软组织内形成结节状、团块状异常信号影。由于PVNS易反复出血,决定了其病变信号的不确定性。单纯滑膜增生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等/稍高信号。增生的滑膜内通常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局部磁场明显不均匀,产生顺磁性效应,在T1WI、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该征象是诊断PVNS的可靠依据,梯度回波序列更明显,表现为极低信号。增强扫描增生的滑膜和结节均显著强化,呈线状、羽毛状及结节状,强化欠均匀,其内可见点状或结节状低信号影。韧带表面增厚的滑膜及其混杂的信号可使韧带显示欠佳,在外伤患者中易误诊为韧带损伤,这在前、后交叉韧带区尤为明显,增强扫描可更好、更完整地显示交叉韧带,利于鉴别。

3.3.2 骨质侵蚀性改变

关于骨受侵多数认为滑膜结节在关节腔内生长,导致其压力增高,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滑膜结节通过血管间隙孔道进入骨内[3-4]。滑膜结节骨侵蚀主要表现为软骨及骨局限性缺损。关节软骨受累多从关节边缘部位开始,增生的绒毛结节逐渐形成血管翳样团块,侵蚀关节软骨,造成软骨边缘毛糙,呈长T1长T2信号,TIR呈明显高信号[5]。关节软骨的破坏常见于股骨关节面与髌下脂肪垫相接触及与膝后部脂肪垫相接触的部位。骨皮质侵蚀表现为边缘性骨皮质受压凹陷、皮质变薄,以股骨内、外髁明显,呈长T1长T2信号。较大的骨侵蚀可见其内的滑膜组织与关节滑膜相连,二者MRI信号一致。本组有8例膝关节发生骨质侵蚀性改变,占80%。

3.3.3 关节积液PVNS通常伴有关节腔积液,大多为血性积液,T1WI信号可升高,与出血时间相关。

3.4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其他引起滑膜增生、关节积液、关节软骨破坏的疾病相鉴别,①滑膜肉瘤:多发生于四肢大关节,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边界模糊不清,T2WI信号明显高于肌肉,内部无含铁血黄素沉着导致的显著低信号区;邻近骨质可有溶骨性破坏、骨质疏松及骨膜反应等。②血友病关节炎:亦为关节内反复出血,继发含铁血黄素均匀沉积于关节囊内壁,而非结节样改变;DR平片关节面变平是其特征性变化;结合性别、病史及血液检查可与PVNS鉴别。③关节结核:多有骨质疏松,主要累及关节的非承重面,滑膜内无含铁血黄素沉着特征改变。④滑膜软骨瘤病:关节内可见多发游离体,若游离体发生钙化,X线平片显示清楚,具有特征性;滑膜增厚不如PVNS明显,亦缺乏含铁血黄素沉着的特异性低信号。

总之,结节状滑膜增生及其内含铁血黄素沉着,在T1WI、T2WI呈明显的低或中等信号为PVNS特征性MRI表现,具有定性诊断作用。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及可任意方向成像的优点,可更好地显示病灶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特别是PVNS早期无骨质破坏,关节活动未受限时,MRI亦能明确显示增生的滑膜和含铁血黄素沉着,为定性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帮助。因为MRI的无创伤性,应成为PVNS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Dorwart RH, Genant HK, Johnston WH, et al.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of synovial joints: clinical, pathologic and radiologic features [J]. AJR,1984,143:877-885.

[2]尤玉华,赵涛,刘薇,等.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6):488-492.

[3]Jelinek JS, Kransdorf MJ, Utz JA, et al. Imaging of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with emphasis on MR imaging [J]. AJR,1989,152(2):337-342.

[4]Llauger J, Palmer J, Roson N, et al.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and giant cell tumors of the tendon sheath:radiologic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J]. AJR,1999,172(4):1087-1091.

第7篇:节日习俗范文

[关键词] 肺癌术后;呼吸衰竭(RI);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6(a)-0003-03

Analysis of the Common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ailure (RI)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Surgery

ZHANG Hong-wei

Yixing People’s Hospital, Yixing, Jiangsu Province, 214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mon factors causing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surgery. Methods 89 case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fter lung cancer surger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group. And 178 cases underwent lung cancer surgery without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ailur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ailur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tudy group had older mean age and greater average amount of smoking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32.58% (29/89)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had previous history of respiratory disease, while 2.81%(5/178)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that(χ2=16.785, P

[Key words] After lung cancer surgery; Respiratory failure (RI); Risk factors

呼吸衰竭是肺癌术后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根据相关的文献报告,肺切除术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几率为6%左右,且肺功能较差和老年患者为多发人群[1-2]。一般在肺切除术后拔除气管插管24~48 h之间患者已发生呼吸衰竭,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该研究通过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9例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分析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常见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9例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手术治疗的178例肺癌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性59例,女性30例,手术类型:全肺切除术患者29例,肺叶切除术患者50例,姑息切除术患者8例,开胸探查术患者2例。对照组:男性108例,女性70例,手术类型:全肺切除术患者58例,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姑息切除术患者16例,开胸探查术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呼吸功能衰竭诊断标准,PaO250 mmHg,并伴有呼吸困难症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予以排除[3]。

1.3 方法

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呼吸疾病史、手术方式、血浆白蛋白、吸烟量、术前肺功能指标、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当天输液量、术后当天进入量等相关因素。

1.4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呼吸道疾病史、手术方式、血浆白蛋白、吸烟量、术前肺功能指标、术中输液量、术后当天输液量、术后当天进入量等相关因素。吸烟量是指每日吸烟支数与吸烟烟龄乘积。使用肺功能测定仪为患者术前进行肺功能检查,主要指标有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肺容积)、FEV1/FVC值、FEF50%(用力呼气中段流量)、FIF50%(用力吸气中段流量)、IC(深吸气量)、MVV(第1分钟最大呼吸量)、ERV(补呼气容积)等。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本组数据的分析,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及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P

2 结果

2.1 肺癌患者术后发生RI与术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吸烟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者患者具有既往呼吸系统疾病史患者占(29/89)32.58%较对照组(5/17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5,P

2.2 肺癌患者术后发生RI与术前肺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

研究组FVC为(2.02±0.67) L较对照组(2.75±1.32) 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肺癌患者术后发生RI与输入的液体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研究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术后当天输液量、术后当天进入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肺癌患者术后发生RI与手术方式的关系分析

两组在肺叶切除术发生呼衰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全肺切除术中,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呼衰的几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发生RI常见危险因素

将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既往呼吸道疾病史、手术方式、FVC、FEV1及术后当天进入量是肺癌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

3 讨论

笔者认为肺切除术后患者呼吸储备功能受损,肺的功能下降,致使气管内的分泌物不容易排出,瘀积在气道内,进而诱发患者肺不张或肺部感染,通气与血流之间的比例失调,肺间质水肿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引起低氧血症,进而诱发呼吸衰竭。因此笔者也认为术前肺功能储备是致使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因素之一[4]。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5],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高达40%,因此,分析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旨在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进行预防,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呼吸功能和肺功能生理性下降,因此,老年患者肺切除术后更易发生呼衰,以往吸烟或具有呼吸道疾病史的肺癌患者由于手术切除,致使肺容量减少,该类患者更易发生呼衰,这可能与患者肺组织损伤致使其顺应性下降,增加气道阻力有关[6]。该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吸烟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呼吸系统疾病不可缺少的一项检查便是肺功能检查,这对于气道病变、疾病评估、肺气道病变严重程度与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陈伦元等人[7]的研究中表明,FVC和FEV1降低,说明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该研究表明,研究组FVC为(2.02±0.67) L较对照组(2.75±1.32) L低,研究组FEV1为(1.39±0.56) L较对照组(2.28±0.83) L低,一般慢性支气管炎、COPD等以气道阻塞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患者FEV1降低,同时也提示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更大。过多的输液更会加重患者或诱发患者发生肺水肿,特别是全肺切除患者,间接造成患者呼吸功能障碍[8-9]。

陈伟等人[10]的研究表明,肺切除术患者术后控制输液量能够有效减少肺血管外的体液含量,使肺脏顺应性增加。也有学者近年来指出血管成型术能够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的成功率,降低剖胸探查的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11-12],该研究也证实了在全肺切除术中,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呼衰的几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后当天输液量、术后当天进入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根据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既往呼吸道疾病史、FVC、FEV1及术后当天进入量是肺癌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常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耿杰,马良S,林勇龙,等.肺癌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探讨[J]. 河北医学,2014(1):100-103.

[2] 张磊,代广权,高雷. 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易患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23):121-122.

[3] Zhaoyong.Lung Cancer Clinical analysis of 14 cases of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ailure[J].Chinese Modern Drug Application,2012(1):33-34.

[4] Qianyongxia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J].Cancer progression,2012(6): 627-629.

[5] 孙彤. 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3(6):731-733.

[6] 高立平,刘俊峰,尹希. 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影响因素分析及静息肺功能临床评估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9):1722-1725.

[7] 陈伦元,陈锡树,王允. 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10(7):609-610.

[8] 王邵华,阮征,郑健,等.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4):301-306.

[9] 陈宇,于在诚. 影响肺癌术后肺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14(12):2275-2279.

[10] 陈伟,李海宁,张雨萌. 肺癌患者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常见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2):79-80.

[11] 陈伦元,陈锡树,王允. 肺癌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10(7):609-610.

第8篇:节日习俗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日本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1-0072-03

1 引 言

食品质量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日本,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重视,促使日本政府、企业和生产者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食品安全。从原因、背景、制度建设和信息技术设施的整备等方面,介绍日本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并结合我国的情况提出具体的参考意见。

2 日本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的背景

根据ISO的定义,可追溯体系是指根据已登录的识别码,可以检索到商品履历、使用方法、商品的所在场所和生产加工场所的能力。根据欧盟的解释,可追溯性是指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追溯和追踪到添加在食品、饲料中的物质。日本的解释是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食物链的各个阶段,可以追踪到食品信息的能力。三者解释的共性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实现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监管。

英国发生疯牛病后,虽然日本国内也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但在2001年,日本国内还是出现了首例BSE病例,它导致了日本国内牛肉消费陷入低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由于BSE病毒会引起脑部疾病,可致人死亡且目前没有找到根本的治疗方法,因此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继BSE问题后,日本国内又出现了肉食流通业领域和超市的食品包装上出现伪装产地、消费期限等问题。典型事件就是日本雪印公司将进口的澳大利亚牛肉全部伪装成日本牛肉的恶性事件。食品安全事件接踵发生后,日本国民对食品安全的信赖感如决堤般崩溃,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爆发。

在日本的农业和食品领域,以前主要靠以HAC-CP为首的各种质量监管方法,保证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疯牛病发生后,把食品质量监管的重点放在卫生领域的既有措施显得极不完善,各种新情况的出现要求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及流通领域都保持信息的透明性,这样才能重获消费者的信赖。尤其在问题严重的畜产领域,要求对牛肉和饲料建立可追溯体系的呼声不断高涨。

3 日本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过程

3.1 制订食品安全基本法

日本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主要由政府行政主导,企业的自主努力。针对国产牛肉,日本政府法律规定必须建立可追溯体系。BSE问题发生后,日本政府成立了“BSE问题调查研究委员会”,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详细分析了日本在对待BSE问题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问题的建议。依据委员会的报告,以农林水产省为首的政府机构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措施。2003年5月,日本政府模仿欧洲制订了食品安全基本法。该法是日本确保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确立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理念,规定了中央、地方公共团体、生产者、运输者、销售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的责任,建立了食品影响人体健康的评价制度。该法为日本食品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3.2 首先在牛肉领域实行

早在食品安全法出台前,肉牛就开始了建立可追溯体系的准备工作。2002年,日本规定:在国内饲养的牛耳朵上,必须佩戴写有个体识别号码的耳标。农林水产省制做了耳标的识别登记簿,通过因特网可以随时了解掌握必要的信息。2004年12月,在生产阶段实施了牛肉可追溯体系法,随后该法律又扩大到流通领域。由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牛肉成了食品领域最先建立可追溯体系的品种。但是有了可追溯体系,并不意味着对牛肉的安全可以完全放心。2004年,日本的北海道地区发生了替换牛耳标并违法销售的事件。这也是日本首例违反牛肉可追溯体系法律的犯罪事件。事件之后,日本进行了牛肉可追溯体系的改良,开始部分采用RFID这一新的无线射频信息技术来代替耳标。

3.3 牛肉以外的食品厂家自建追溯体系

对牛肉以外的食品,则要求食品生产和加工厂家自主建立可追溯体系,政府的作用就是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各种支持。2001年开始,日本农林水产省支持“食品生产、流通信息提供系统”的开发和普及,2002年开始,综合考虑食品品种的特性、实用可能性和成本等因素,首先在果蔬、大米、鸡肉、养殖牡蛎等行业陆续尝试追溯体系的开发和普及。并利用IT技术,在生产流通、零售环节试验建立一体化的可追溯体系。2003年,开始在果蔬产品领域建立可追溯体系,并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措施,2009年4月,日本制定了大米可追溯体系法,法律要求米谷食物供应链的上各企事业单位有义务记录保存和公开商品的信息。

3.4 两个途径保证食品安全

针对“生鲜食品和加工度低的商品”,农林水产省计划到2007年,在主要的购买网点,50%的商品能在24小时以内追溯到生产流通履历。根据统计,到2008年1月为止,在食品零售业,引入可追溯体系的企业达到40%多。其中有16%左右的企业在可追溯体系中利用了IT技术。这样,在日本让消费者买到安全放心食品的安全保障措施就有了两个途径:其一是通过对生产者和企业的意识教育及改革,通过诸如ISO、HAC-CP国际质量认证机构及体系加以约束,来建立保证食品安全的框架体系。其二是通过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商品标签、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保证消费者对所购买商品的信息有详细了解,消除内心的担忧。其中食品可追溯体系目前已经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内容。

3.5 食品可追溯体系受到高度评价

在日本,政府和民间都高度评价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期望体系的建立可以保证食品流通过程中所有信息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与HAC-CP等食品卫生管理手法配套,来保证食品的安全,提高消费者的信赖性;在生产、制造、流通等各个阶段,由于可以追踪到商品及有关商品附带的信息,发生事故时可以查明原因,提高产品召回的效率;因此可以把消费者的受害程度控制到最小,也可以把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经济损失控制到最小。建立牛肉可追溯体系兼具以上意义,还具有提高牛肉商品标识的可信赖性,提高国产牛肉的消费量;便于对牛肉产品进行细致周到的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增强牛肉的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同行间的信赖关系,利于保持交易的公平公正性。

4 日本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4.1 我国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必要性

在我国,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有以下几个必要性。首先是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恢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赖性。其次是适应对日贸易的需要。日本是我国农产品重点出口市场,但日本针对中国农产品,不断提高准入门槛。食品可追溯体系有助于加强出口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效促进对日农产品和食品的顺利出口。第三可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要求更多地了解其消费产品在食品生产链条中的细节信息。因为食品安全的跟踪与追溯包括两个途径:一是从上往下进行追踪,即从农场、食品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商、运输商到销售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查找质量问题的原因;另一种是从下往上进行追溯,也就是消费者在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这一完整的信息提供体系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细节信息的需求。

4.2 我国建食品追溯体系面临的障碍

我国在2000年后开始建立可追溯管理体系,并且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追溯体系实施监管的重点。2002年5月,农业部第13号令“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规定猪、牛、羊必须佩带免疫耳标,建立免疫档案管理制度;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实施“中国条码推进工程”;2007年8月,我国公布并正式实施了《食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上措施和法规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

但是根据2007流通食品安全年会上的报告显示,中国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仍存在几个方面的障碍。如我国食品尤其是农产品的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科技化、标准化水平较低;传统的流通渠道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还占有相当比例,食品流通方式还比较落后,现代流通渠道如连锁超市还不够普及;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有关规定和标准缺失、滞后于现实发展,与国际标准无法对接的情况很多;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系统性、统一性还不够;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认识不够;建立可追溯系统的成本较高,企业缺乏前期投入的动力等。

4.3 日本的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日本食品可追溯体系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本在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方面有可值得借鉴的经验。

4.3.1 政府职能明确

政府负责有关可追溯体系的标准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有关食品可追溯体系的费用由国家公共部门负担,在质量保证、防止产地伪装上投入巨额预算。政府还积极引导,发挥农协等各个生产流通组织、行业协会的能动作用。

4.3.2 企业有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动力

日本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格的监督管理,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后,尽管可能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暂时见不到效益,但由于企业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企业有建立可追溯体系的动力。而在我国,各个环节上的生产企业对该工作的认知不够,或缺乏体系的建立的动力,这就需要更多的龙头企业带头承担起责任。针对我国农户分散、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和执行可追溯制度的国情,可以通过“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生产领域充分发挥大型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通过这些组织引导小规模分散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

4.3.3 超市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可以在农产品的流通阶段,扩大超市基地直采的份额。通过农超对接,规模化生产企业、加工企业与超市的紧密配合,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可追溯体系。但记录从产品种植、采摘、配送、销售,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单个的超市全面推广、持续下去还存在很大难度。不仅需要超市大的系统投入,还需要超市和企业之间实行信息的连接和转换,做好与供应商和产品发货地的信息连接。

4.3.4 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信息管理上,日本的牲畜都建立了国家数据库,在出生就对其信息进行管理。日本一些民间企业纷纷展开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技术研究。企业和生产者收集并积累作为食品原材料的农林水畜产品的DNA信息,并采用了RFID无线识别技术。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实现统一化、标准化生产。信息管理方面,我国要引导条件比较成熟企业,加强质量控制技术建设和提高信息化程度,同时应加强相关技术投入,鼓励开发农产品追溯信息收集和传送技术。

4.3.5 规划好建立追溯体系的时间和范围

日本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是从家畜产品开始的,具体是从肉牛开始,随后才陆续普及到生鲜水果、蔬菜、大米等农产品。这是因为牛肉安全问题最早爆发出来,而且相对来说畜牧产品在实施可追溯体系方面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所以我们应该针对地区和产品特点,规划好建立可追溯体系的时机和范围。

5 结语

食品可追溯体系是有效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路径,是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利剑,但并不意味有了追溯体系食品就一定是安全的。无论日本还是中国,都需要加强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管理,做好食品供应链最初始端的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同时我们在借鉴日本等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应积极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第9篇:节日习俗范文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由于儿童解剖特点、免疫功能不足及环境污染、营养因素或抗生素大量应用等多项诱因使 RRI已成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细胞及体液免疫的改变占有较大的比重,本研究应用匹多莫德对小儿RRI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16、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RRI患儿90例,均符合1987年全国呼吸道成都会议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5例,其中男39例,女16例,男女之比2.4:1;对照组35例 ,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3岁27例, 4岁~6岁41例。7岁~14岁22例。病程1-10年不等;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方法

1.2.1 治疗组应用匹多莫德组治疗;匹多莫德(意大利多帕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70015)400mg 2/日po半个月后,改为400mg 1/日,共服2个月。治疗前后清晨空腹各抽血3ml备检,分别留取免疫球蛋白2ml,T细胞亚群及IL-16各0.5ml,4℃(4000r/min)10min,留血清-20℃冰箱保存待测。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EPICS-XL)查CD3+、CD4+、CD8+及CD4+/CD8+比值。治疗前后采用Elisa方法查血清IL-16及免疫球蛋白,进行比较。急性期按需均加用常规药物治疗。

1.2.2 临床疗效观测 以急性期病程时间、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为临床观察项目进行对比检测。用药后观察1年。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急性期病程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两组RRI患儿治疗前,CD3+ 、CD4+、显著下降,免疫球蛋白轻度降低,IL-16明显增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三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IL-16明显降低,CD3+ 、CD4+淋巴细胞亚群显著升高,IgA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匹多莫德治疗组与对照组12月临床疗效比较(x±s)

2.3 副作用 全部病例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高低在RRI的发生中占重要地位,它包括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白介素-16等。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代表外周血成熟T细胞总数,其增多表示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CD4+代表辅助诱导性T细胞亚群(称Th细胞),其增多表示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增多及细胞免疫强;CD8+是抑制性细胞(Ts)/细胞毒性细胞(Tc)亚群,其增多表示免疫抑制,CD4+/CD8+比值表示辅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之间功能平衡状态,是人体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最重要的指标,如比值降低,则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3]。免疫球蛋白作为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通过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及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等方式,发挥抗菌及抗病毒作用。IL-16是一种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炎症细胞因子,在CD4+及CD8+细胞中大量存在,它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后导致多种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活化,RRI时各种病毒、细菌会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剥脱或坏死,包括IL-16等炎性介质释放,导致反复感染。本文各项检测指标测定的结果是:90例RRI儿童的CD3+、CD4+明显降低,IL-16均明显升高,说明患儿机体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在免疫球蛋白检测中,个别病人降低明显外,大部分病人均呈轻度降低,笔者认为是因为反复呼吸道感染首先破坏的是细胞免疫,继而才是体液免疫的结果。

由于RRI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及身心健康,细胞及体液免疫的测定可让医生精确判断患儿的病情并指导医生用药;本研究对上述55名RRI患儿应用抗感染抗病毒的同时应用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达到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改善了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减少反复发作甚至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仪吉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