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爱国诗歌朗诵稿范文

爱国诗歌朗诵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国诗歌朗诵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爱国诗歌朗诵稿

第1篇:爱国诗歌朗诵稿范文

关于红色爱国的朗诵稿一

看得见你的笑脸

听得见你的声音

真切感受得到你的脉搏和心跳

身边的祖国

可是你清晰又朦胧的形象

不要问秋天的蔚蓝明净

与时俱进的路频频刷新一线起点

不要问层林尽染的含义

春秋华章续写没有硝烟的流血与牺牲

不要问万里山川走过的路

瞻望未来的走势依然高远,逶迤绵延

不要问锦绣河山飘荡的丝帛

那里可有激情澎湃的心潮涌动的光彩

夜里我头枕神州卷册,白天我依仗清风水墨

燕子啊,你的呢喃说出百姓保障住房乔迁的新居

秋虫渐弱的平息尘世为名利所累的皮毛琐屑

星光一闪,亮起你珍藏的无数明眸

月亮升起,翩跹你羽化的银色翅翼

那匹千里马日夜贲张共和的奇八经脉

争分夺秒的滴答合着国泰民安的节拍……

无为以天为纸太轻,

无语以情为字太浅

五千年灿烂辉煌的画卷深得看不见

身边的祖国

金秋十月渲染的色彩

可为你披上节日珠光宝气的华衣

关于红色爱国的朗诵稿二

我爱你叮咚的驼铃

是它让丝绸之路源远流长

我爱你嫩绿的草芽

是它覆盖了戈壁沙漠的荒凉

我爱你乡间的牧笛

是它把五彩的音符撒向八方

我爱你都市的高楼

是它把人们的理想托向太阳

我爱你长江的碧波

是它把56个民族的心曲弹唱

我爱你黄河的波涛

是它把13亿人民哺育抚养

我爱你长城的雄伟

是它挺起了中华儿女的脊梁

我爱你巍巍的黄山

是它展现了祖国的秀美端庄

我爱你高原的旷达

是它袒露出炎黄子孙的豪放

我爱你蔗林的茂密

是它甜透了亿万人民的心房

我爱你开放的窗口

是它让文明的花朵争艳芬芳

我爱你改革的浪潮

是它把贫穷落后的帽子甩掉

我爱你智慧的头脑

是它领回了四大发明的金奖

我爱你勤劳的双手

是它为现代化祖国打扮梳妆

我爱你伟大的旗帜

是它代表了人民前进的方向

我爱你五色的风帆

是它让世纪之船鸣笛远航!

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的草青木秀

我爱你的鸟鸣蛙唱

我爱你的山山水水

我爱你的城城乡乡

我爱你的风花雪月

你爱你的丽日艳阳

祖国,我爱你

是你给了我生命

是你给了我力量

是你给我的渴望插上了

一双飞翔的翅膀

关于红色爱国的朗诵稿三

俺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俺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俺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俺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擦过无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暖和,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俺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俺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期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俺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关于红色爱国的朗诵稿相关文章:

1.红色革命朗诵稿3篇

2.爱国主题朗诵稿3篇

3.红色经典爱国诗篇朗诵3篇

第2篇:爱国诗歌朗诵稿范文

按照上级有关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要求,我市决定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

二、活动时间

3月下旬至4月底

三、活动人员

青少年、学校师生、家长,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部队官兵,广大市民群众和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等群体。

四、活动目的

以清明节为契机,充分挖掘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市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历史、学会感恩,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奋斗之中。

五、活动内容

(一)开展网上活动。中央文明办在中国文明网、国家公祭网、中华英烈网、央视网推出专门网页,xx市文明办在中国文明网xx站、xx文明网同时推出“网上祭英烈”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上活动于4月1日至4月7日集中开展,各地各单位要组织活动人员,特别是未成年人,登录网站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签名寄语;同时利用各自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加强“网上祭英烈”活动宣传,扩大网上活动覆盖面。办好活动专题,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市民群众了解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学习党史、国史和英模事迹。(责任单位:市教育局,xx文明网,各地文明办及市直各单位)

(二)组织网下实践。结合今年是建军90周年,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征文演讲、诗歌朗诵、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制作“清明”节日小报。广泛组织广大党团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慰问帮扶复退军人和烈士家属,就近就便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革命战争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大战役发生地或烈士陵园、烈士墓地祭扫、献花和宣誓,礼敬先烈先辈,培养爱国情感。(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市旅游局,各地文明办及市直其他单位)

(三)多形式宣传“我们的节日·清明”。市广播电视台录制和播出《我们的节日·清明——中华长歌行》节目;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创作、编排以清明节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并组织策划文艺活动,宣传推广“我们的节日·清明”。(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市广播电视台,各地文明办及市直其他单位)

六、活动要求

(一)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我们的节日·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制定具体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成效。活动方案请于3月31日前报市文明办。

(二)我办发出《关于清明节期间开展纪念烈士活动的倡议书》(见附件),请各地各单位抓好倡议内容的落实,并利用本单位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广泛转载和宣传,组织活动要运用广东志愿时微信平台进行,对注册志愿者进行志愿时记录。市广播电视台、西江日报、今日xx网、西江网、xx文明网等媒体要在清明节前全文刊登刊播。

第3篇:爱国诗歌朗诵稿范文

一、 加强德育教育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但德育教育也尤为重要。在本学期中,我中队先后对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了五次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对队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让队员认识到当火灾发生时应如何采取正确的灭火方式,寻求自救或他救;通过学习《小学生守则》,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如何遵守纪律,从而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学生;通过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树立一个良好的学生形象;通过组织队员观看以“爱国教育”为主题的系列电影,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通过举办“做守法小公民”法制讲座,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公民。通过学习,学生的觉悟性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不少队员还在学习完法律知识讲座后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 切实开展践行德育教育活动

三、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

活跃的校园气氛,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外向性格的养成。在本学期中,我中队先后开展了以“尊师”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迎接教师节的到来,同时,举办了“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此外,我中队还先后组织各班办两期分别以“欢庆国庆”和“喜迎新年”为主题的黑板报,并组织各班代表队其进行评分,评优

四、 吸纳队员,壮大队伍,表彰先进

少先队是一个以小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团体,它同样需要注入新的生命力。为此,我中队在十月份举办了一期新队员入队仪式。本次活动有少先队辅导员张灼富老师主持,首先让通过考核的的低年级同学在国旗下庄严宣誓,再由高年级同学为他们佩带红领巾。能够加入少先队的同学感到无比的喜悦,他们都表示以后要做一个优秀的学生。此外,在开学初,我中队还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十佳少先队员和先进集体;在学期末并对学生进行寒假生活指导。 班主任总结:教师让我们告别愚昧,让我们智慧成长,老师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爱戴。我们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但尊师重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仅是教师节这一天才要做到的,而是体现在你们的实际行动中的。许多同学在教 师节给 老师送上贺卡、鲜花以表达心愿,其实,尊师不在于这些,而在于同学们的头脑中,是否时刻都有这样一个意识,是否将这种意识溶于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行中。我真切的希望各位同学能将今天所说的一切化为实际行动,用你们的一言一行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本次主题班会的策划者王老师来讲几句,大家欢迎!

发 言 稿

王 燕

第4篇:爱国诗歌朗诵稿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大学语文教学

改革 探究

《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大学语文》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大学语文》教材为文学作品蓝本,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对作品经典性的讲解以达到对学生道德影响、思想升华、审美陶冶、写作训练、文学修养等多方面的综合提高。但是,根据近年来高职大学生在实践中对各种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欠缺情况看,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显然没有达到综合效应的预期目标。由此看来,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必须得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演变。换句话说,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和创新,即将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以人为本”,采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经典鉴评、师生共赏的技术方法,在技术探究、评价、优化的设计过程中,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创新和改革应从内容和方法两个层面来入手。

一、内容创新

(一)教材选编要考虑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差的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从入学成绩来看,基本属于中学生当中的差等生,其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欠缺。因此,在选编高职《大学语文》教材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这种实际状况。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为全国统一的大学本专科教材。这类教材的特点是:古典文学内容较多,现代文内容不足;泛读作品较多,缺少精美文章的精读;重视作品欣赏,忽视了学生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等等。面对这样的教材,学生会感到学习困难,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现象,导致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材的选编一定要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关注焦点,《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编办法应该是多考虑篇幅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和文章,尤其应选编一些影视资料的作品。另外,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应注重语言训练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将荣辱观、人生观、自强不息、自重自爱、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等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并兼顾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引导。

(二)教学目标与观念应依照高职院校课程标准而大胆调整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更新教学观念,调整定位教学目标: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为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应使语文课尽可能生动活泼,体现出强烈的人文性;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的难度水平应介于本科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两者之间,因为它包含了本科大学语文培养“人文素质”(人文性)和中学语文培养“应用能力”(工具性)的双重功能。因此,高职大学语文既不能讲成大学语文的“作品导读课”,也不能讲成类似中学语文的“高四语文课”。

(四)教学内容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改革

高职院校为争夺就业市场,往往忽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培养,而片面强调技能培养。为培养合格的人才,高职《大学语文》除了继续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写作等能力之外,还要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以下的教学内容。

1.将课文逐篇讲解的方式改为选取重点篇目深入讲解的方式。传统的大学语文课一般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安排,逐篇讲解课文。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教师不可能深入讲解每篇课文,也使得学生感兴趣的许多问题不能展开,只能一带而过,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可以精选一部分篇目,进行深入细致的全方位讲解,包含文史哲相结合的综合讲解方式。教师还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加入学生想了解的内容,或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获得相关的文学知识。

2.为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将教学内容分为精讲与泛读两部分。泛读课文可以是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同类作家的其他作品。这些作品是精讲课文的补充,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这样既培养了所有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又可以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望。

3.加强名家名篇的赏析,以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在大学语文课程中,不少文章的思想内容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寓意深远,艺术独到,在潜移默化中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诗经》中对劳动人民的歌颂,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鲁迅的关注国民性改造,当代作家关注社会现实、干预社会现实的勇气和责任等等。学生在学习这些名篇的同时,会对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根据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改进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一切教学过程的落实最终都是要落脚到考评制度上来。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的是闭卷考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阶段,教师完全有能力和可能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在保证教学目标达到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考核方式,比如可以采用口头面试法、开卷考试法、小论文形式、调查报告形式等,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等等。这些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其中的几种,规定好分数比例,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性学习过程中来,同时可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读、说、听、写等语言应用能力,达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培养目的。

二、方法创新

创新性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把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过程与方法相结合,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运作这一复杂过程的科学方法,就是普通高中新增的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1]和《技术与设计2》[2]中所含的技术思想和方法。所以,它是一个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程序,既包含具体技术――发现和明确问题、构思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方案、检测评价方案(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改进优化方案和总结交流经验等技能技巧,又包含一般技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是一个典型的技术设计过程。这一交织着具体技术和一般技术的设计过程,也是一个技术创新的过程。因此,要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我们必须从选定教材、设计教案、实施教学、考试测评到优化教案、总结交流,都要运用“以创新为核心”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通用技术的“技术设计”方法。

“技术设计”方法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用神奇的技术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却忽略了这点。因此,我们要遵照实际情况,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采用鼓励学生朗诵、辩论及讨论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进行教学

如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形态,对此,教师可预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查找资料,写成发言稿。上课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就能达到加深、增强记忆的效果。再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音频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学习,就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还有一些课文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来完成,这样可让学生在辩论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使用电子白板辅助进行多媒体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中存在两种比较极端的教学方式,一种是“课本、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只能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其教学效果比较受限;另一种是完全采用多媒体手段,将文字内容全盘电子化,变成文字教材的翻版,这样也会使学生疲于应付不断闪烁的画面,从而产生厌倦感,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将白板和多媒体课件结合使用,将一些必要的资料和视频采用多媒体演示,而常规的教学内容脱离多媒体,以免造成学生的视疲劳,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

高职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所以,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给学生简单讲解名著名篇的特点,最好留下悬念,然后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寻找答案,课堂上再来讨论。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去阅读,不但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提高了学生的个人素质。

(四)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

大学语文课程要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如唐诗系列讲座,或组织学生去省图书馆听讲座等;要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要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如开展辩论赛、诗歌朗诵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或者是布置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问题,写成报告,课堂讨论。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撰写个人简历,并组织模拟求职会,训练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二五”2013年度规划课题《提高普通高中学生技术素养综合工程方略研究》【编号:GS[2013]GHB01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第5篇:爱国诗歌朗诵稿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水平; 提高

有句话说得好:忘记母语就意味背叛,是对国家民族的背叛,也是对将来的背叛。可见母语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了国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它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前提。而要提高母语水平的关键是语文教学质量。那么现在的语文教学又有什么特点呢?按地域来说,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存在着教育差别;沿海学校与内地学校存在着教育差别。同时中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农村语文教育质量。

1. 纵观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几年了,但近年以来,随着中考形势日益严峻,分数仍然成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尺码;升学率仍然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的尺码。因此大多数农村初中仍然是应试教育。同样语文教育受到这因素的影响,通过我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语文在人文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几年了,但近年以来,随着中考形势日益严峻,分数仍然成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尺码;升学率仍然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的尺码。教师的评优秀评先仍然看你的升学率 、学生的分数。教师不敢真正意义去实行课改,不能达到叶圣陶所说:“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农村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为指挥棒。

(2) 校与校之间产生生源大站,农村初中出于下风。

现在,学生选择学校也走进了市场化,家长都愿意把好学生交到好的学校。而家长选择学校是看学校的升学率。这就导致了校与校之间的生源大站,在加上各种原因,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差,结果农村学校肯定处于下风,生源质量下降,这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在本校刚接初二(1)班时,我调查了一些选择学校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为“你理想中的初中是那所?”结果让人失望,全班38人。32人回答,我分数不到不能到县城就读。面对这样的回答,真让我们农村学校失望。

(3) 语文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由于现状(1)、(2)导致许多语文教师失去信心,产生了不良的思想。例如好学生走完了,我努力教好又有何意义?同时语文教育观念陈旧落后,语文教师继承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让学生记忆真理般的内容,不允许“问”和“疑”,记忆就是最终的目的,缺乏自身专业学习,缺少集中培训。例如新教师来讲语文教学只能从零开始、一边摸索一边教学,你想这样能在短期教好语文吗?因此,语文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将会影响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4) 语文教学手段简单枯燥。

在旧的语文教学思想影响下,语文教师往往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操作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没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建构、文化精神的涵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精神的底子” 。从而导致学生不学语文的严重后果。

(5) 学生基础差,没有语文底蕴。

我在本校刚接初一92班班时,我调查了一些语文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为“你写出声母、韵母吗?”结果让人失望,全班52人。只有10人全对。在写日记时发现有一个学生,“母亲”都不会写。面对这样的现在,真让我们语文教师失望让我们怎么教。

总之,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面临许多问题,导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入了新一轮的困境,再加上当前我国正处改革转轨和探索阶段,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及每位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现实、必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如何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去教好语文。我认为要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农村学校的发展,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由于现在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阶段,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为指挥棒,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状态。这时最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加大管理,组织教师集中培训,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认真完成自己的职责。那么,教育行政部门怎样做呢?我认为:第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各学科的要求,第二、在对学校检查工作时,要讲究时效性、要讲究真实性;第三、对语文应供一些教学资源,我们在上课时,有时找一张相关图片都没有;第四、组织各学校开展一些有用性的教学研究;第五、各种教学项目要轻斜于农村学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育的公平性,才能实现农村学校的发展。

(2)组织语文教师集中学习,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我们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有合格的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抓农村语文教师的思想建设,我们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自觉学习专业知识,执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语文教师集中学习,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一个教师首先要承担社会责任,有社会责任,没有情感投入的教师可能不是一个好教师,但是不能承担责任,则不能成为一名教师。责任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的底线。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有责任感。第三,我们要创造条件让自己去充电,去更新观念。

(3)敢于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因地制宜地创新了教学方法,不能死搬硬套,让学生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形式去学习语文、认识语文,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初中,每一届初一的学生语文基础差,2005年时,我接任初二61班的语文教学,经过调查后发展学生的作文很差。我就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农村学生课外没有时间去看课书,我开设了阅读课――每个周利用一节晚读专门让学生去看课外书,这也是学校的首创。课前3分钟让学生到讲台去演讲,这样我坚持了3年,结果学生语文成绩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增强了,。通过这一届让我深深地感到,做为教师必须要敢于创新,改革教学方法,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关键是培养学生会学,而不是只教知识。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强按的牛不喝水,学生不喜欢的科目是很难学好的。”学生不喜欢语文主要是因为我们教学方式的简单枯燥,教学几乎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本块黑板、一张嘴巴。”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接受吗?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喜欢活泼好动的愉快的学习方式的,我们就要抓住这个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学生吸引过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教初一时,经常召开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前3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等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我们农村初中来讲,学生更需要这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精神。

第6篇:爱国诗歌朗诵稿范文

关键词: 减轻; 途径; 创新; 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107-03

一、梳理论证,结合校情制定行动计划

(一)高度重视,教育行政部门为项目实施引领航向

接到国家项目办的立项通知和省政府的实施要求后,省教育厅以实施试点项目为契机,加大力度,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一是积极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测、举报、公告、问责制度。下发了《关于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督查办法〉的通知》(陕教基一[2011]10号)和《关于印发〈县区教研机构监测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教基一[2011]16号)》,清理整顿教材教辅,对全省奥数辅导机构和教辅市场的专项检查治理。二是多次组织召开项目座谈会,实施专家指导,积极推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创新素质培养”的实验和试点,为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积累经验。三是认真组织开展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专项督查,颁布实施了《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陕教基一[2011]13号)。在全省11个市(区)集中开展了全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专项督查活动,对督查情况向全省进行了通报。四是对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做好寒假、暑假工作下发了文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为做好西安小学试点项目工作,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专门组织召开了工作会议,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基础教育一处、西安市教育局、莲湖区教育局、周边中学及西安小学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学校项目申报情况和学校现状汇报,各部门就项目如何实施提出了许多建议并围绕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作了表态发言,吕厅长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项目的重要意义,强调了陕西省西安小学作为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的省级示范小学,全国唯一一所直接承担项目的小学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要求学校明确任务,立即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教育部门全力以赴指导帮助学校开展工作。

(二)专家引领,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行动计划

《探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实施项目规格高,难度大,与教育的现状有诸多矛盾,学校领导班子在认真分析后,确定了“行政保障是前提、专家指导是根本、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学研究是重点、减负增效是核心”的工作思路。随后,在省教育厅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以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负责人、北师大兼职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胡卫平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他们通过察看资料、走访调研、听课研讨等方式摸清情况,和学校工作组一起从学校整体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业发展状况、教育特色、教育大环境等几方面认真梳理了学校已有的经验和成果,提出以项目研究为契机,整合研究,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了行动计划,使之更具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成立了管理改革组、教学改革组、课外活动组、评价改革组四个方案实施小组,每组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一名中层人员担任组长,一至两名专家参与指导。

(三)全面动员,营造项目实施的良好氛围,夯实项目实施基础

全校家长动员会、部分家长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全校项目启动会,核心成员研讨会是项目正式开始之前的几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会议。会议从不同的侧面针对不同对象,围绕一个主题宣讲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和学校素质发展的整体思路,特别是吕明凯副厅长、基教一处王跃生处长先后两次参加会议并作重要指示,极大鼓舞了西小教职工。家长、学生、教师在投以饱满热情的同时,也极为理性地提出了项目所面临的复杂性、艰巨性,但大家表示,再难,我们也将举全校之力做好试点。

二、分组推进,减负增效与创新素质培养

(一)管理改革――深入调研,拓展外延,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为项目实施做好服务工作

管理改革组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课题管理组指导专家李创斌教授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着眼于学校发展、有助于学校全面提升的具体工作。

1.落实分类目标的实施情况。改革组将我校的质量提升方案和创新素质培养方案纳入统一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五讲”教师、“五会”学生、“五懂”家长的培养目标,全面监督资源建设情况,以及校本教研等分类发展目标的实施情况,为项目健康实施发挥监督和规避作用。

2.全程监督和引领个人及学科组学期研究计划的实施工作。在师大专家的指导下,管理组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和思想沟通,以学期为单位思考制定符合岗位实际和自身发展水平的个人研究计划,计划包括个人的生活重心、个人现状分析、个人管理(后勤)工作提升计划、个人学期科研计划方案几大部分。全体教职员工都能够立足工作实际,结合项目实施的理念,全面完善自己的个人计划,以此为蓝本,在本职岗位上推进项目有效实施。

3.结合修订完善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管理组进一步完善确定了学校管理模式,依据扁平化管理原则,制定了《陕西省西安小学校本管理制度汇编》,以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缩短沟通距离,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项目决策的效率,增强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改善团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对项目实施的整体执行力。

4.以陕西省西安小学85周年为契机,以学生素质展示为切入点,回顾和总结学校85年教育教学历程,开展“沐浴书香唐韵,健康快乐成长”为主旋律的学校系列庆祝活动,为项目实施构建和谐氛围,扩大项目实施的知晓率,促进项目实施长足发展。

5.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学校发展的基本理念和项目实施的基本策略,组织全校家长会,宣讲项目实施的思路、展望项目实施的愿景,赢得社会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针对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进行通识培训,确保全面落实。

6.定期与师大专家团队召开阶段性工作会议,全过程监管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及时调整计划中的不足,并做好过程性资料的分析与整理。管理组身体力行,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焦点问题或棘手问题,能够深入基层全面调研考证,从实践操作层面入手,积极调整方法思路,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教学改革――立足课堂,重点突破,探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

教学改革是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项目实施一年多来,我校已开启了良好的教育科研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为了全面推进项目的深入研究,教学改革组围绕学校课题工作整体思路与精神,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及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技能。一年来,教学改革组组织教师参加项目培训二十次,“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互动教学”“习题教学与作业布置”“ 思维型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力”“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发展”“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等。培训内容针对教学实际,培训方式新颖独特,培训层次较高,大量的教学信息、视频资料和实物教具,以及适时播放的经典案例,使我校教师的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化,受训教师收益很大,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2.以创建思维型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为突破口,先后组织“思维型课堂”及“思维型课――互动与提问教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各教研组围绕课堂提问、互动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几个主题,教研组内人人上一节研讨课,在组内听课研讨的基础上,全校各科教研组共推选出24位老师参加学校的“思维型课堂”及“思维型课――互动与提问教学”观课议课活动,我校教师以学科教学为基本点,把知识掌握同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思维的宽泛性、深刻性、条理性、想象力、判断力均得到应有的提升,构建了思维型课堂的模式,提高效率,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

3.加强对外交流,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本学期,我校进行了面向大学区或全莲湖区的体育、思品、英语、语文、数学教学公开活动,以求在更大范围的空间内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我校还组织“年级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观课、议课,检验学校的发展进程。从家长的反馈单中我们也欣喜的发现家长对学校教学的满意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每一位教师的满意度均在97%以上,大部分家长都谈到我校教师在趣味教学、师生互动、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方面令他们非常满意。

4.从有效作业的布置入手展开校本教研。教学改革组在教学专家、学科教研组、教师本人共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学校前期《陕西省西安小学作业要求(试行稿)》进行了修订,确定了《陕西省西安小学作业要求修订稿一》,从家庭作业量、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和家庭作业布置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细化,由于该要求有较强的指导性,所以在对家庭作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作业量大的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体验性、感悟性、参与性、创造性作业明显增多。另外,学校采取行政领导下学科负责制,从微观上督导各教研组教学改革工作,教研组长组织本学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集体设计、整合学生作业、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的时效性,各教研组按单元分学科填写《学科作业汇集表》,作为研究分析的第一手资料。

再者,各年级分管领导在学期初、期中、期末进行适时的作业检查及反馈,从宏观上监控、指导作业的实施情况。这样教研组、年级组形成合力,保证了作业改革的有效性。

5.探索素质作业,初见成效。在素质作业布置方面,我校改变以往在寒假只布置语文、数学、英语作业的习惯,要求语、数、英学科在尽力布置综合性、探究性、参与性、操作性作业的基础上,推出了《寒假体育素质作业》《寒假音乐素质作业》。该作业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参与歌曲学习、乐器训练、舞蹈训练、组织家庭音乐会为主,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6.启动了国家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一对一课堂教学研究”。本学期我校启动了国家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一对一课堂教学研究”,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我校已派六位教师进行了学习,学完后,分别给学校做了汇报。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我校成立了“一对一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并开辟了专门的研究场地,要求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做好该项目的研究工作。5月17日,我校教师将要求国家、省级电教馆的研究人员进行课堂教学指导。

7.从教研组建设入手,强化教师业务和学生综合能力。从本学期起,学校改变以往学校安排教研活动的方式,给教研组充分的自主性,各教研组自行选择活动时间、地点,采取观摩、展示、汇报、交流等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才智,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强化学科领导参与教研活动的次数。启动了学科教学集体调研制度,完善教研组建设,促进各教研组教师规范教学、促进各教研组教师教学工作的整体提高。本学期调研的学科是体育,在调研的同时我们邀请专家和我们一起听课、反馈,共同商议解决策略,近期体育教学已经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8.积极开展学科专项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 。为了把教师从单纯的进行知识教学的观念中脱离出来,我校给每一个教研组强化了一项责任,要求每学期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融合学科教学内容至少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学科专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应用的乐趣。本学期语文六个教研组分别以国际读书节为契机,进行了“我是小小故事王”“小小新闻会”“童诗朗诵”“诗歌创作与朗诵”等活动,音乐组要求学生在自主进行团队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校园歌手大赛”,学生自己设计服装、自己编排舞蹈动作,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9.全校深入开展“学思维课”,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学思维课”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一门课程。从2011年开始全校每个班都开设了一节学思维课,陕师大指导团对课程开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思维环境,培养孩子爱思考的习惯和会思考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能力。该课程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思维水平进行选题,创设各种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力求实现乐中学,学中思,思中得。

(三)课外活动――关注心理,整合资源,积极做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全面准备工作

2011年初,陕师大专家对我校前期的素质教育活动计划进行了认真推敲,提出了“健康、开放、创新”三维目标体系,并指导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心理领域做了一些尝试。

1.着眼课堂,发挥优势,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校内大课堂是为了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受教学时间、教科书和考试等有关因素的影响,采用周三下午第二三节连上的大课堂形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兴趣,引导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自选科目自愿报名参与的,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而开设的校本课程,其主要包括素质训练课和综合拓展课。素质训练课共开设合唱团、街舞、科技活动、英语戏剧表演班等二十八个科目,综合拓展课是为了将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及家长资源有效利用,整合课程资源,立足学生年龄特点、教材要求而进行知识拓展的综合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共开设二十二个班。素质教育大课堂。这项活动有效地为学生兴趣培养提供了平台,并为学生社团铺设了一条多姿多彩的实践探索之路。为体现我校素质教育特点,将艺术体育项目做成我校特色。我校积极引进校外优质教育资源,结合我校实际与他们共同制定学有专长的学生素质提高方案,开放各类兴趣团队,由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指导。

这些课外兴趣团队有效拓宽了学校素质教育渠道,还为学生提供上台参加表演、比赛、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了综合素养、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2.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为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学习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我校连续四年举办了四届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不仅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欣赏到了动物的可爱,增长了见识,更多的是内心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感悟。

3.开展丰富多彩的少队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以“永远做党的好孩子”为主题,积极开展建党90周年主题大队活动。队会形式规范、严肃,文艺节目精彩纷呈。洋溢着爱国情感的年级拉歌、诗歌朗诵,充满诗情画意的歌舞表演,惊险完美的跆拳道,催人泪下的师生道别……这一幕幕别出心裁的表演印刻在了西小每一个人的心中。

(四)评价改革――过程监督,创新方式,初步建立学业水平、教师能力发展的综合评估机制

评价改革对整个改革试点项目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一年多来,先后研究制定了《陕西省西安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问责制度》《西安小学关于减负作业布置要求(试行稿)》。学期中、学期末进行了两次以学科组为单位的项目实施评估,走访调研管理和实施人员二十余人次,全面掌握项目实施过程的第一手资料。特别在教职工综合考评和学科考评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评选出一批优秀成果,在全国首届儿童创新素质培养研讨会上进行了展示,并汇编成册。

1.教职工综合评价方案。教职工评价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对全校教职工一学期的项目实施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调动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的评价方法按照学校实际,分三类制定了《陕西省西安小学教职工评价方案(试行稿)》,开发研制了陕西省西安小学教职工评价系统。

2.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各学科在学校整体评价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和教学实际完善修改,确定了学科评价方案。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平时考查和综合考查相结合,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分数与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形式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积极促进项目实施目标的达成。其中,语文学科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识写能力、阅读能力、诵背能力、合作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逐级纳入评价内容;数学学科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进行及时评价,围绕学生的守纪程度,聆听度、专心度、发言的参与度,准确度、声音洪亮程度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自信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学生在数学思维水平上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查,努力营造充满生机的灵性课堂;英语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年级制定了英语评价表,在不同年级的评价中,统一了评价内容,要求所涉及的评价内容包含三个方面:知识技能的掌握、学生兴趣的调动和保持、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反馈。

学业水平评价方式的改变,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产生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三、积淀特色,以校园文化浸润美好德行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我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以书香唐韵为文化基调打造校园文化形象。

为深入落实全面育人的目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育人功能, 2008年校园改建工程开始,我校就成立了专项工作组, 充分发挥师生、家长的智慧,广泛征集校园文化设计思路。征集楹联丰富我校校园内涵。在校园楼层间开辟学生活动空间,以“大气、人文、个性化”为特色,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设计开心走廊、涂鸦墙、发泄墙、发泄专区,丰富学生课间活动。为体现我校办学思路“沐浴书香唐韵、健康快乐成长”,随处可见书吧、名著墙、图书室宣传画、书法墙、百家姓墙、诗话长廊等,让师生徜徉在书香氛围中,自觉使用雅言雅行,彰显校园文化。为积淀地域文化特色,体现西安是周秦汉唐的首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情感,在墙面装饰中使用仿石材雕塑、陕西民俗展示等。

校建工作刚刚收尾,我校全面铺开班级文化建设,动员全校班主任、跟班教师,挖掘班级文化特色,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借力家长委员会,通过班规、班训、班风、特色展区,体现班班有特色,班班不一样,彰显班级文化个性,凝聚班级合力。

在班风、班训、班规的设计中,班主任与学生、家长通过讨论、商议不断构想着班级发展蓝图,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发展目标成为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核心内容。

2011年度,我校举办了85周年暨新校园落成典礼等大型活动,培训百名学生校园文化大使。迄今为止,学生校园文化大使已成为我校对外接待中不可缺少的一张文化名片,多次参加接待国家、省市领导、港澳朋友的光荣任务,将我校校园文化做成了解陕西、了解中华传统经典、了解我校教育教学理念的窗口,学生校园文化大使优雅的举止,丰富的知识,清晰的语言成为沟通学校文化,进行文化交流的纽带,受到各届来宾的高度赞扬。

随着校建工作全面收尾,家长培训工作在我校悄悄启动。根据学校对于家长资源、各类社会机构资格审查、比较,我校选取部分优秀社会资源加入家长培训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011年12月3日上午9:00―12:00德育处组织全校共计四百名家长、教师参加了周弘先生《让爱找到回家的路》赏识教育专场报告。德育处提前设计好签到表,组织班主任落实到会情况,确保整个会场西安小学区域到会率,我校参会家长积极参与,并与专家现场互动,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 2012年4月24日下午5:00,学校特别邀请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马俊英老师,来为家长传播为人父母的科学方法,培训现场,程弘校长以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全体家长积极投身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家长培训会秩序井然,马俊英老师联系活生生的教育案例深入浅出地讲到了培养主动生活的能力的前提、健康心态。在培训反馈单上,家长们纷纷肯定马老师授课生动、形象,讲解到位。

通过家长培训,我们深刻感受到家长对于科学家庭教育方法的渴求,以及对学校开办家长学校活动的大力支持,也更加促使我们将家长学校办得更好,让家长和学生真正受益的决心。

四、项目实施的困惑与思考

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及对西安小学期望值的不断提升,我校项目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

1.实施素质教育受到一定制约。虽然我校教师的整体理念较新,但也严重受“小升初”择校及校外补习班的影响,家庭教育配合不力,新理念在现实问题上面临挑战,呼吁各级政府及全社会关注学生假期及课余活动的安排。

2.项目实施过程中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专业人员的加入,以使研究更具说服力。

第7篇:爱国诗歌朗诵稿范文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实践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许多中小学校将美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力加强了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课程的教学;普通高校纷纷开设以审美为核心内容的音乐艺术课程;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同时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国家重新制订和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艺术类课程标准……,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所需师资的工作母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为国家音乐教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的同时,现行的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估体系等各个方面显然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制约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近年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师范性,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拓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改革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内容及方法,进而探索形成有别于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子,我院两次举行

“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讨论会”,分学科、分教研室就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如何突出专业特点、拓宽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等问题进行大讨论,针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确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1、提出树立培养“社会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观,破除以往我们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局限于培养“单位人”——学校对学生“三包”:包教、包管、包分配,结果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依赖思想,造成学生竞争性弱、能力不强的做法;

2、加强教育思想的创新,破除一些陈旧教育教学的观念、制度、做法,总结办学经验,开拓办学思路,大胆创新实践;

3、不断提出新的科学的合理的目标,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

4、在继承和发扬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办学途径、办学手段,在稳步推进本科教育的同时,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并以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复合型的音乐教育为突破,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优秀人才;

5、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6、发挥优势和特点,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和造就既能吸收改造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新型人才。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其前身为艺术师范系的音乐师范专业,32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音乐师范人才,取得很大的成绩。面对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新形势,经过社会调查和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我们对培养目标重新进行科学的定位:即能上好讲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校音乐师资、社会教育机构师资以及为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后备人才。我们不仅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培养目标,能深入地理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还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审美能力、教育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全面的素质。

培养目标紧扣“以人为本”的宗旨,教育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习,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的学习,突出“人本主义”。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思路——重新整合为与培养目标和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的思路。考研了国内外高师音教的最新动态,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大高新宽全大课堂"的理念:

“深”——深厚的基础;

“大”——大量的信息;

“高”——较高的实践能力训练;

“新”——新的艺术视野;

“宽”——拓宽的专业口径;

“全”——全方位的知识、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探索有别于传统音乐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客观来说,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至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出现过一些失误。我们发现,在教学上承袭和借鉴的基本上是普通音乐学院式音乐表演专业的一整套教学思想、内容、方法、质量观及评估机制,音乐技术课则长期沿袭传统“一对一”个别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对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招生入学选才的取向也不一致,沿用这一模式,就容易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变成了低水平地重复传统音乐学院专业培养模式了,这十分不可取。众所周知,音乐学院培养的主要是上好舞台的音乐表演人才和音乐创作人才,而音教专业则是培养上好讲台的音乐师资,目标不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突出各自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只能是吸取传统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中有利于发展音乐教育专业的东西,而不能全盘照搬。

(二)整合与培养目标、规格和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一名合格的高师音乐本科毕业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除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必须大大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动口、动手、动体的能力。因此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革与发展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关于下发高等师范专科二年制(三年制)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参照文化部印发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方案》,尤其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音乐的《音乐课程标准》之后,对应新的标准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的理念、新课程的目标、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评估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课程体系,设置了两大类课程:

第一大类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文化课;

第二大类是专业课程,并将专业课程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

1、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创作、鉴赏知识板块: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歌曲作法、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常识(含小乐队编配)、中外音乐史、音乐名著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电脑音乐制作等。

2、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板块: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合唱与指挥等。

3、键盘演奏知识与技能板块: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演奏、钢琴伴奏编配(含即兴伴奏)。

4、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育法、舞蹈、美术常识、艺术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此外,为使学生的专长得到进一步发挥,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将选修课程逐步扩大到100余门,开设了作曲、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文学、各种器乐演奏、美术常识等选修课和有关讲座。

四、突出师范性——多能一专、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突出师范性,首先必须要大力夯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四大基础:

1、公共文化课的基础;

2、专业理论课的基础;

3、专业技能课的基础;

4、音乐教育理论课的基础。

高等师范教育的特点决定于其培养人才的职业定向性,其他教育教学的理念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作为教学单位,我们培养出可以迅速胜任教师职业的音乐师范生,既满足了国家对教师的急需,也确立了自身在社会上的专业形象——师范性的形象。师范性应该是师范教育最具本质、最具特性的东西,它既遵循艺术师范教育学科的内在规律,又与师范的培养目标紧紧相扣,从学科建立到课程设置,从教育指导思想到教学管理,从授课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材使用、到实践环节等,都应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特点的教育体系,在每门课的施教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教学法则是贯穿教与学的主线,明明白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什么、怎样学、如何教”。一句话,高师音乐教育的一切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才是最大的师范性。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体系必然只能是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就此,全院领导、教师逐步达成了共识: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

五、拓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复合型人才。因为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每种社会职能也无不交叉涉及多种领域的业务,势必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复合化。我们要求学生按前面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

所谓“多能”是在专业知识的范围内,力求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扎实、全面及求得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以利于增强人才的灵活性、适应性;在“多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课程作为提高与发展的专长方向,以满足音乐教学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也利于发挥人才自身的特长。“多能一专”型人才则蕴集了无可估量的能量,将大大推进整个音教事业的发展。

我院在拓宽师范生业务口径的途径有,如:

1、增设电脑音乐基础课程,讲授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及课件制作知识等;

2、在音乐教育学课程增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等最新内容的讲授;

3、扩大选修课,除传统选修课声乐、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民乐、作曲理论、舞蹈等课程以外,增设教师口语、播音与主持、音乐鉴赏等一百多门选修课程,大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版权所有

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重要条件

1、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即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给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其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不仅直接影响到《课标》的实施,而且也关系到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然而,要使学生日后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师就首先要立足为基础教育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要求教师学习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习中,我们的老师充分认识到《课标》所阐述的十个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层面和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使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

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乐;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

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新课程给音乐教育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课程评价要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感受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终生热爱音乐,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近十几年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可喜局面,体现了21世纪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版权所有

2、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人才建设也是我院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我们采取的办法是:

(1)“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教改经验,改进我院教学管理。通过派员赴美、加、日、俄、越、泰等国和港澳台地区访问、交流和演出,邀请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波兰音乐学院肖邦钢琴学院等中外著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以及举办“乐器演示会”等活动使师生们开拓了艺术视野,学到国内外许多新的音乐知识及新信息。

(2)注重业务学习和提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连年派出部分教师分赴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音乐院校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或赴北京、上海的重点音乐院校学习进修。并且由院领导带头率全院共有20余位中青年教师参加“音乐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研修班”学习并已顺利结业。此外,部分青年教师已考上硕士研究生,另有一批青年教师积极地就读在职研究生,形成全院重新学习充电提高业务水平的良好风气。

七、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我院经过几年来教育教学的改革,并已初见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音乐师范生应练好“音乐书法”——即乐谱书写的基本功,并在新生的《乐理》课及毕业班的《配器常识》课上加以严格要求,同时充分发挥《配器常识》课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较强的特点,使这门课成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解决实际应用的课程。

(二)

改革音乐学院式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有师范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路子。建立视唱分级教材及分级考试制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保证全体学生按教学大纲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部分学有余力以及有兴趣继续学习视唱的学生能向更高级别层次迈进;运用固定调唱名与首调唱名法并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视唱的熟练程度和贺御能力得以提高,这些均大大提高了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改革《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三门史论课的授课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改为教师课堂授课与指导学生自学并举方式,教师隔周上课讲授本课主要内容,并列出参考书目及布置课后作业、论文题,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学会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欣赏室等的各种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这三门课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在键盘乐器的教学中,采取了小组课、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改变了原来钢琴、手风琴课单纯“一对一”式的授课办法。学生在集体课或小组课上,不但能互相观摩学习,学到了演奏技巧,还学到了如何教学的方法。由于在集体课中运用了先进的数码电钢琴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优于个别课的授课方式。钢琴课还准备在2004新学年启用分级教程教材。

(五)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早在1991年建立了全国高校中最早的电钢琴教学系统,后又相继增建了电子琴教室、midi教室、教学录音工作室等。

(六)应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将电子琴课纳入了必修课,还提出并推行“手风琴与电子琴同步教学”的课题,大胆进行相关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这些健盘乐器的学习上融汇贯通,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七)将原有的钢琴、和声、钢琴伴奏编配几门课三门课程串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课程组合,将这些课程的教师组成课题组,根据这几门课的最终要求来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学方式:钢琴(演奏、歌曲伴奏及一些简单规范的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和声(和声知识与规律、习题、作品应用的分析与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钢琴伴奏编配(加强钢琴伴奏织体音型的移调训练、伴奏编写、即兴伴奏配弹等)。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八)及时将《电脑音乐基础》作为必修课。我们充分认识到,在21世纪,主导知识经济的必将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计算机是打开21世纪大门的金钥匙”这一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计算机作为最基础、最前沿、发展最快的学科和专业,是当今迅猛发展的信息科技中的核心,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打开新世纪音乐殿堂大门的金钥匙”的理念同样地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士所接受,应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学习计算机,学习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成了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必然。早在2000年,我院便为全体学生开设了《电脑音乐基础》的课程,使广大学生能尽快地结合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来进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学习。进而学习和掌握音乐教学课件的制作、开发和应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就制作和应用音乐课件进行教学,受到学生及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九)声乐课改变以往套用音乐学院声乐专业一对一个别课的授课方法,进行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办法的尝试。努力将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程当中。

(十)舞蹈课得到了重视与加强;增加了课时;设立了侧重舞蹈的选修;教学内容中还增加了校园小歌舞编排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学习。

(十一)2001年开始至今,在《音乐教育学》的课堂上组织全院学生学习贯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了解新课程音乐标准的音乐鉴赏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教学方法,并从新的角度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目标,音乐教学原则、音乐课程理论、音乐教学艺术、音乐教学(含教育实习)指导策略、现代音乐教学技术、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措施、音乐教育研究、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运用等。使全院学生注重国家新音乐课程标准颁发后新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密切联系了我国和我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新教改实际,并实践于教育实习中,有助于培养音乐师范生成为新型的合格音乐教师。

(十二)大力加强艺术实践,将艺术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中,并进行考核和量化评分。艺术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下乡采风及创作实践。广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每年3月,是少数民族民俗艺术活动较多的时期,我院坚持安排二年级学生下乡采风,同时就地搞当地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调查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民族音乐艺术教育,让他们了解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和坚定他们从事音乐教育专业的决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激发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采风的感受,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有的获全国音乐比赛获奖,有的在全国音乐刊物发表,更多的是自己的汇报音乐会上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创作实践,学生们反映了这些活动是“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2、组织文艺活动及登台演出实践。如每年举办的音乐教育专业技能五项全能(即演唱、演奏、舞蹈、讲演、板书)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艺苑杯”声乐大赛、诗歌朗诵、大学生口才及讲演比赛等;还有每学年的教学汇报音乐会、作品音乐会和音乐舞蹈晚会等。让学生有许多机会来展现他们的艺术才华。

3、积极组织我系学生参与社会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院学生节目曾获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学生合唱团多次获全广西合唱比赛特等奖,并荣获广西区教育厅颁发“广西大学生爱乐合唱团”称号

(十三)多元的音乐教育实习方式。我院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探索与改革:

1、定点实习。加强音乐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已建一批实习基地学校:如有柳州三中、广西壮文学校、邕宁高中、邕宁职业高中、南宁第一职业高中、南宁地区第一师范学校等。

2、学生分散实习,教师带头指导实习。采用了让学生回原生源地实习的办法。接纳我院实习生的各级学校已达200余所,使实习生有更多机会在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外活动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同时为毕业生进行毕业“双向选择”提前作了准备,增强了我院与社会各界沟通联系的机会,使毕业生就业途径更多,渠道更通畅,扩大了学院在社会的影响,生源得到扩大。

3、抓好实习准备工作。为使实习生能在毕业学年分散到全区各地实习,独立地进行实习工作,我们抓好了教育见习环节。带领学生到学院所在地——南宁市有关学校听课、评课、参加课外音乐活动的辅导。并在教育实习前一学期,根据音乐教育内容(乐理、声乐、欣赏等)逐项进行试教、试讲,以取得教学的体验,学会分析教材、备课、上课、评课、总结等环节。为他们进行下学期的教育实习打下基础。我院教师还承担省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音乐师范生教育实际指导策略》,获得的成果很好地直接指导了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

(十四)紧抓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蔡世贤院长、陈玉丹教授一起经过两年多时间开设系列的讲座和积累,完成了近七万字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稿,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题库,以指导学生通过论文写作,提高音乐师范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调研的能力、查阅报刊、文献资料的能力和充分利用全方位的资讯的能力。

(十五)2002—2003年,本着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需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对我院课程衔接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使之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的衔接。

1、舞蹈普修课调至一、二年级上课,舞蹈条件及基础较好的学生三、四年级可以继续选修舞蹈课,这样,使学生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学习舞蹈基本技能,同时有机会将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应用到实践中。

2、《钢琴伴奏编配》课安排在本科第三学年,专科在第二学年开设,比原来提早了一年开设,保证了学生钢琴学习的延续性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3、《教师口语》课由原来在第三学年开调在了第一学年上,以保证我们广西少数民族部分学生克服语音不准的问题。

4、将原在最后学期安排的大部分课程分布到前面其他几个学期进行,一改毕业班最后一个学期安排的课程内容较多的情况,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找工作,做好准备迎接社会的挑选。

(十六)为了应对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变化,拓宽办学思路。增加了音乐学(音乐教育)新的专业方向:电脑音乐制作专业方向、舞蹈教育专业方向。

(十七)《视唱练耳》、《乐理》、《曲式分析》、《和声》、《中国音乐史》、《音乐教育理论》等课程,将最适应教学需要的教材应用到教学当中。

(十八)改革招生考试。招生确保规模扩大和生源质量两方面的需要。1996年始,我院积极承办广西高校艺术类专业统考工作,改过去各院校分散招生为全区(省)性的统考,贯彻执行宽口径、重基础、重素质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评分办法、评分标准都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使考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统考成绩在区(省)属院校同类专业中通用,改变了一校一考,报多校必多考的状况,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有利于学校公正选拔,有利于合理利用生源,提高音乐专业新生的整体质量,并有利于减轻考生的负担,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了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了多能一专、先博后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了突出师范性,坚持学习借鉴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体系而有所突破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路子是正确的,成绩是可喜的。然而,时代在不断前进。应该看到,虽然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者也向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不断探索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我以为,改革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我们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永恒的课题。有志者共同努力吧!

注:1、参考书目:

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

②《面向21世纪教育目标研讨会报告》潘懋元著。

③《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突出师范性,探索新的面向21世纪的教学体系》

蔡世贤吴远雄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