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实践课程范文

综合实践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实践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实践课程

第1篇:综合实践课程范文

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之前要先了解相关的课程理论以及国家文件,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确定学校实施综合活动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学校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要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学校环境和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客观依据。学校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设计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对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仔细挖掘、分析和评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考虑学校的环境与资源特点。课程实施计划的制订一方面要能够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能够与学校的其他工作协调一致。

(冯新瑞 梁《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11月)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目标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设定目标的主体是谁。如果是学校制订目标,应该从“培养目标”这一层次出发。如果是教师制订目标或教师指导学生制订目标,则应该从“教育目标”这一层次出发。教师在设计主题目标时应把总目标细化为“教育目标”.使之成为可以操作的评价标准。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既符合儿童的需求又立足于学校的特色与资源.就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学校统筹规划的重点应放在协调学生的兴趣与学校的资源之间的关系上,确定恰当的主题领域,而不是规划具体的主题。其次,教师预设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上。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相关的资源支持。而不是围绕教师自己确定的主题去进行教学设计。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突出强调“探究中心教学”的理念.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中心的学习,还要在指导过程中进行行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李云淑《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8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述评与对策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二)综合实践活动缺少有效的教师指导。(三)综合实践活动偏重活动形式,忽视活动的合理性、认知性。教师往往只对学生就调查、访问和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却忽视对活动主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对实践方法的指导。(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存异,重表达、轻实践的问题,教学趋向封闭。

教师要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学习交流,更新理念,发展专业能力,对典型案例教学的观摩、分析、研讨、评价,深入思考如何活化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资源、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赵金峰《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年12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的选择与确立

第2篇:综合实践课程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构建;活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多年来,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其课程实施效果却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偏重理论的研究,说起课程头头是道,具体实施起来又是失之偏颇,但其普遍的问题还是相对比较集中。

一、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偏误现象

1.课堂教学中的“满堂问”现象。部分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孩子不断地思考,所以,整堂课就不断地发问,让学生天南海北地侃侃而谈,大量的发散思维运用,仿佛就是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2.形式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到。为目标而牵强附会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众多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做法,仿佛没有这么一个单独的环节就不能完成目标任务,殊不知潜移默化中的“润物细无声”才是至高境界。

3.“泛化”与“神化”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有效改变课堂教学、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但在具体实施中,一些教师不根据主题特点,明明简单的一个问题也用大量时间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夸大其学习方式的效果。

4.贴标签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有力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活动主题效率的途径,但在一些学校落实校本教研活动时,往往重形式、轻过程,蜻蜓点水般,不接地气,没有实效。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严重边缘化现象。这是目前相对比较严重的,鉴于师资条件、安全等因素,边远的学校对该门学科是名存实亡,课表上排好课,实际上就没有上该门课,挂羊头卖狗肉。

二、怎样构建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

(一)课程程序按照问题情境、实施过程、总结交流三个阶段开展活动,这是对整个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框架界定,同时也是初入门者的引路棒。

(二)实施步骤大体按照确定课题、制订计划、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总结交流来进行,不同的课型有所不同,要依据具体的主题活动来进行。

(三)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1.注重课程特征。从学习空间、学习途径、学习结论、学习内容上不受学科知识和课堂的学习限制;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学生去实践、去体验,获取直接经验。(缄默知识、有价值的知识)

2.注重缄默知识的价值。注重显性知识的延伸、整合和重组,这是对学生进行拓展、生成训练的关键,只有不断地挖掘深层次的东西,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注重课程的目标定位。知识目标要注重经验性知识、综合性知识、方法性知识;能力目标要注重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用与创新能力;情感目标要注重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道德、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理解劳动意义、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意识、初步了解自我、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目标要注重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社会实践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设计与操作能力;评价目标要注重学生自我反思性评价、师生协商式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个性化表现评定和鉴赏。

三、怎样选择课程的构建形式

1.从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展常用的方法,学生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基本息息相关,然后老师再将问题上升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告诉学生这个实施过程就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原来这个陌生的领域其实就这么简单易操作。

2.从产生困惑的原因引导开展。通过考察、调查、访问来解决所产生的困惑,而这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实践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体验性学习课程。

3.从学科课堂教学延伸进行探究。这是对知识的拓展、生成的过程,从而也就是学科知识的延伸、整合、重组的课程。

4.从应用性实作活动进行实施。主要是采取设计、制作的应用实作性课程,包括科技作品、手工制作等等。

5.从参与性学习活动体验进行。通过开展参与社区组织的主题活动体现的实践性课程,其重心在实践和参与,往往是社会实践活动较多。

第3篇:综合实践课程范文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从儿童的经验出发组织教材,并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把教材变成直接的个人经验。

(一)提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挑战,社会要求学校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而传统教学不能适应美国社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派”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与之相对应,提出了“活动课程”。

(二)基本形态与实施

“活动课程”包括家庭技艺、手工训练和工场作业、模拟日常生活。学校有可能成为小型的、雏形的社会。这些活动如何展开呢?杜威提出了“思维五步法”,即按照“情境、问题、假设、推理、证明”来组织教学内容,组成不同的教学单元,让学生在“做中学”。

(三)体现的教育思想

“活动课程”体现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的教育思想。

1.以儿童为中心。杜威提出学校课程中真正中心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中儿童唱主角,教师是剧务,教师是儿童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同时杜威指出以儿童为中心,并非绝对的放任自由。

2.以社会为中心。杜威的课程结构是一个社会性的开放的结构,所选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学校课程既符合儿童的兴趣又体现社会现实情境。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职业,学校就设置什么样的课程。

3.以活动为中心。杜威认为“儿童中心”和“社会中心”是紧密联系的,二者发生连接的共同要求就是“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四)课程目的

立足于“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教育本质观。

(五)课程内容

“活动课程”强调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内容,针对课程内容,杜威提出“活动作业”的概念,即“儿童的一种活动方式,它重演某种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工作”,包括家庭技艺、手工训练及工场作业。

(六)课程实施

“做中学”,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要涉及“做”,只有通过“做”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因此提出了一套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方案。

(七)课程评价

杜威认为价值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内在价值,一是工具价值。对内在价值的评价就是“欣赏”,工具价值又称“比较价值”。杜威重视课程的内在价值,要求每一科目本身应成为对儿童有意义的东西,使儿童在学习它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提出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它的创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新突破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建构。

(一)提出

首先,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一些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跨学科性质,无法用某一学科知识解决;同时学科从纵向、横向发展,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综合。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调整本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我国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正是课程生活化、综合化的充分体现。

(二)演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原有活动课程的发展,经历了课外活动到活动课程,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演进过程。

(三)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眼于直接经验,立足于生活世界,注重问题探究,崇尚活动生成,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客观需求;密切了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重建了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课程成为“在跑道上奔跑”的历程;学习过程是 “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身体―心理―灵魂”共同参与的“整体学习”。

(五)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是一个由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总体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不同学段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六)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涉及四个指定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三、“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差异

(一)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活动课程”构成了当时课程体系的全部,学校采用单一的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产生的基础

“活动课程”是在反对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学科课程基础上提出来的。“活动课程”是彻头彻尾的新生事物。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之前的活动课程是一脉相承的,是活动课程的发展、规范和提高。

(三)对学生的影响

杜威的“活动课程”完全走向了之前学科课程的对立面,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也就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组成了课程的“两翼”,优势互补,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系统知识,而且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

“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主动作业”,如园艺、纺织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四个指定性领域。

(五)结果不同

“活动课程”实验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该理论构想自身的局限性,如过分夸大课程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没有意识到学校只是社会组织的一部分;没有妥善解决课程与教材的问题,没有教材的编定,也有社会原因。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近些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果,原因就是该课程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从实施、评价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设计。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上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程实施模式,实施不断实现面的拓展和点的深入,课程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树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赵厚勰,李贤智.外国教育史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第4篇:综合实践课程范文

关键词:综合布线;项目教学法;设计;实践

0 引言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楼宇智能化的公共平台,是楼宇智能化的必备基础设施。基于综合布线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综合布线工程课程列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

为智能建筑行业输送合格的综合布线技术人才,是综合布线工程课程的目标,掌握这种专业技术需要专业的培训与实践操作。该课程涉及多门学科,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实践性强,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分离,导致所授知识空洞抽象,所做实践散乱无序,知识与技能难以相互映射与补充。

因此,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综合布线的实训设计及实施,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1 综合布线课程的现状

受信息技术和建筑楼宇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在全国已有200余所院校开设,并有倍增趋势。纵观综合布线工程课程教学目前的状况,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的工程实践不足,不能及时掌握综合布线行业的新发展和新技术,教学内容得不到更新,教学方式不形象、不生动,与实际工程项目脱节,理论性太强,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学习的兴趣。

2)实训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存在不足,学院在开设楼宇专业的同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购置先进的实训器材,只有一些落后的设备和材料,教学实践开展十分困难,仅训练学生进行打接水晶头这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操作。

3)综合布线技术发展迅猛,然而学生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却非常缓慢,完全与市场脱节,教材内容不符合实际工程项目的要求,学生也不了解当前工程的实际操作方法。

这些问题的出现,就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实践技能薄弱,对实际工程的操作方法完全不了解的情况,在就业工作时,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需要对课程实训模式进行合理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才能培养出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

2 综合布线工程实训设计

很多院校的综合布线工程实训,还是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制作网线、打接水晶头等基本技能,对于实际工程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合理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工程的能力。学生不仅需要能布线,能安装,而且还要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行业新标准、具备阅读施工图纸和系统调试等专业能力。

按照工作顺序,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有设计、施工、验收三个工作阶段,这是一个完整的大项目,它涵盖了本门课程需要学习的所有工作任务。因此,我们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训模式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开展课程实训。

由图1可知,整个实训模式由四个主要模块组成。首先是工程设计制图,其次是工程实施,然后是工程测试与验收,最后是考核与评价。前三个模块符合当前实际工程的实施流程,做到与实际工程相符。第四个模块为考核与评价,是对实训效果的检查与评估,贯穿全部实训过程。

为了较好的开展综合布线工程课程实训,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具有确定的目标,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要完成的是以前从未做过的工作。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工作任务。根据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用人的要求,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构建了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实训体系,将整个实训划分为两个项目——智能家居布线和智能楼宇布线。具体的实训项目和内容见表1。

以上两个项目,均要求学生具备建筑弱电系统、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基本理论,具有相应的设计计算、施工图绘制与识读的能力,并掌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应用的知识。其中,家居布线规模较小,大家比较熟悉,而且平时接触较多,所以该项目主要训练布线的基本技能,相对比较简单,采用的技术较单一,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智能楼宇布线涉及多个布线系统,不仅楼层和房间的数量多,而且需使用多种材料、工具和设备,该项目主要考核学生对综合布线各种应用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各子系统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要求具备编制安装工程造价,以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知识。

3 综合布线工程实训的实施

根据设计的实训模式,利用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的楼宇智能化系统实训室,开展课程实训。该实训室现有综合布线工程实训装置6台,为完全模拟真实的建筑环境,用金属网孔板搭建了大小不一的房间,结构组合严谨,让学生能面对一套完整规范的布线环境。

实训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和引导,教师是辅助者和协调者,而学生是实施主体。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每个小组选举1名小组长,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都由小组长负责。按照制订的项目计划,学生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讨论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安排成员分工,相互合作,按部就班地实施每一步骤。实施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或讨论,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很难找出解决办法时,实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树立自信,能够将已掌握的知识充分应用于项目实践。

实训教师要监控整个实训过程,检查学生项目实施进度,向学生强调考核要点、步骤和注意事项,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记录,针对出现的问题,调整实训重点,根据每组的实训情况,做好实训小结。组织学生依次按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完成项目任务,并在实训过程中开展小组竞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质量和效果来评定名次,给与奖励。鼓励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实训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以往只由教师一人评价的模式,变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项目任务实施情况、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项目完成后,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再由教师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形成文字资料,以便将宝贵的经验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4 结论

采用上述实训模式,对我院楼宇11级学生实施综合布线工程的课程实训,改变了以往以理论为主的实训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空间,让学生有了亲自动手,在实践中锻炼的好机会。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按规程规范操作,提高其安全意识,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树立其时间观念,能够做到不浪费材料,增强其节约意识。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实训模式,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加强学习,自我充电,提高工程实践的能力,不能只懂理论,而不懂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通过实训,学生亲身经历了完整的工程实施阶段,真正掌握了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测试和验收的方法与步骤。学生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更加清楚,懂得了系统的基本设计、安装、调试和操作,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工程实践能力大大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田丰.综合布线工程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2] 陈红.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第5篇:综合实践课程范文

我校《黄河泥塑》校本课程的研发始终以黄河文化的研究作为背景,这是融合之一,同时《黄河泥塑》课程中的很多板块可以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许多活动内容同时进行。例如,“家乡的蔬菜”板块中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蔬菜基地去参观考察这一内容就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子课题“西部蔬菜基地研究”同时进行,而且校本课程的这一考察侧重于从美术角度欣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入,它的研究为“家乡的蔬菜”的泥塑外形的塑造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另外,“家乡的水果”板块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子课题“新蒲城水果批发市场实地考察”中的活动协调进行;而“生态黄河”与“生态滨州”两个板块中要塑造的形象更是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到的和考察的内容息息相关,对开阔他们的视野与打开他们的思路帮助很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很多隐性成果也通过《黄河泥塑》中的很多作品呈现了出来。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众多学科的融合

2009年6月份,我们刘口・赵四勿小学联片教研组组织了较远距离的外出考察,目的是进一步“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考察的内容是“滨州黄河自身研究”中的五个子课题:滨州黄河水文特征研究、滨州桥梁研究、滨州黄河历史文化研究、滨州黄河引黄治水研究、滨州黄河两岸环境研究。考察前我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1.带领学生外出考察前,我们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先后分两次对活动地点进行了提前考察。通过这两次考察,我们对考察的路线进行了确定,对路况进行了掌握,对重点的考察项目进行了定点。例如,滨州黄河文化考察小组的重点考察点有:南海观音、黄河摇篮、禹王庙和公铁两用特大桥的桥标;滨州黄河桥梁研究的重点考察项目有滨州北镇大桥、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滨州公铁大桥和滨城区内的两座浮桥;滨州黄河引黄治水研究的重点考察点有张肖堂引黄闸、韩墩引黄闸、道旭引黄闸和大道王引黄闸;滨州黄河水文特征研究重点是到了每个观察点都要观察河岸和水流情况并进行水样取样,认识水位测量仪等;滨州黄河两岸环境研究要在考察途中仔细观察黄河两岸的环境问题,认识滨州人民对黄河两岸的改造建设情况。

2.向学生和家长多次说明考察的目的,引导学生和家长认识到本次活动对学生非同一般的意义。

3.多次召开班主任和指导教师会议,向教师说明活动的意义,进行指导教师活动指导培训和强调安全工作。其实,在做这两方面工作的同时,我们一直在做学生培训工作,首先是带领学生把各考察组的考察内容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工作,对考察点的背景资料进行了了解,其次是通过观看教师提前考察的图片对考察点的景观进行了掌握。

第6篇:综合实践课程范文

关键词:三维动画 软件技术 教学 课程 实践

毫无疑问,动画课程是当前美术院校与高校美术专业中最热门的课程之一,教授关于运用电脑软件制作动画的知识与技能的动画软件技术课程,比如关于三维动画软件Maya技术的课程,尤其如此。如何让动画软件技术的教学能够更富有成效,让学生能够更有效、更扎实地学习并掌握像三维动画这样复杂的技能,从而更有效率地使他们具备运用软件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这是一个看似普通,其实很值得花些精力去探究的问题。

教学,就是关于一门知识或技能的教与学的实施过程。而课程,是有计划、按步骤地传递知识或技能的教与学。那些内涵相对简单与单一的知识或技能,一个单一的课程便足以完成相关的教与学的过程;而那些内涵相对比较复杂和冗繁的知识或技能,其教学过程恐怕就不是一个单一的课程所可以涵盖的了,它们往往需要一套具有顺序性、衔接性,有所侧重因而个体目标有所不同的课程序列。

动画软件技术是一门内容纷繁复杂的知识,其教学也就肯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比如三维动画软件技术,就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包涵了诸如造型艺术、电脑程序、操作技术等不同内容,涉及三维动画制作的方方面面。若想只用一个单独课程就能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好所有这些知识和技术,且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显然不太可能。三维动画软件课程应该也必然是一个课程序列,在课程序列中除了一般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要教学环境、以一般课堂教学为主要方法的基础课程外,还必须开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更多样化的、以个体实践为主要学习模式的综合实践课程。这是三维动画软件技术课程序列的重要一环。它对整个课程序列具有关键性意义,直接对学生学习三维动画软件技术的最终成效产生影响。

动画软件技术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具体内涵是,于基础课程之外,以深化学生的策略性知识学习为课程目的、以学生的个体实践为课程主要内容的实践训练课程。

在动画软件教学中,可以将软件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术的系列教学统称为基础知识课程。在这些基础课程里,以教师对相关知识的讲授、课堂范例演示、学生的课堂及课后练习、教师对学生训练及成果进行指导评价为主要内容。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会有结合教学进度的、带有专题性质的实践训练(比如教授三维动画技术时,会有动画模块的各种操作训练;教授三维角色建模时,会有角色建模的训练,等等),这是基础课程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而综合实践课程,是在一系列基础课程之后的中短期的艺术实践活动或课程。其形式可以是校外的专业实习,或者是校内的艺术实践课程等。其目标很明确――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全面性实践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动画软件技术的综合能力。它是基础课程的必要延伸,是学生经过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对所学知识和技术的深化学习,也是动画软件技术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这些都是人们长久以来耳熟能详的、具认识论意义的至理名言。可是,具体到一门知识的教与学,究竟实践对动画软件技术知识的学习意义有多大?综合实践课程为什么是动画软件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

实践对动画软件技术的教与学具有关键的意义,这首先是由动画软件技术的知识类型所决定的。知识类型决定了实践是这门技术知识学习的唯一途径。什么是动画技术的知识类型?从知识的角度看,动画软件技术知识属于特殊的程序性知识范畴。所谓程序性知识,指的是这类知识是教人们懂得如何进行某种作业的技能的。它们“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①而所谓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指的是那些具有专业针对性、只适用于特定领域的程序性知识。比如,三维动画软件技术知识就是这样一门知识,因为它只适用于三维动画的制作,具有很纯粹而单一的专业应用性。既然它的知识类型是教人们学会如何进行某种作业的方法,那么,在课程教学中提供尽可能充足的实践训练,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训练把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就成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条件。

进一步从知识学习的角度看,所谓特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包括基本技能(自动化)与策略性知识(思维技能或认知策略)两个方面。基本技能指的是熟练执行程序的能力,比如动画软件使用操作的熟练度;而策略性知识指的是如何应对具体的情况,最有效地运用程序去解决问题,比如如何既快又准地把动画的角色模型做出来。“基本技能是解决整个问题的手段或工具,而认知策略则负责对何时何处使用这些手段或工具作通盘规划与组织。”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这两方面的学习并取得理想的成果?显然,不论是软件程序操作的熟练度,抑或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并且也只能通过实践的途径来获得。这两部分的学习成果的增进,与实践量的多寡成正比,这是显而易见的。由此进一步说明,尽可能多地实践训练,是保证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另一方面,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不应是被动的受教者,而应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所以,课程能否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经验,是反映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美国课程理论学者泰勒,就曾经系统论述过学习经验的获得,在他的关于学习经验的十条原则中就很明确地指出,必需要让学生有机会实践目标所蕴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必须使学生看到自己以往反应方式的不当之处,以便激励他去尝试新的反应方式,学生应该有机会循序渐进地从事大量实践活动,而不是简单重复。③

泰勒的学习经验十条原则,很重要的一点,即强调课程中的实践活动。一般的课程尚且如此要求,那么,像动画软件技术课程这样的以操作技能为目标的技能性课程,实践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这就从课程理论方面再进一步说明了实践课在动画软件技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从知识、学习、课程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动画软件技术课程的考察,结果不约而同都指向了同一个答案:尽可能多地实践训练是动画软件技术教学的必要条件。那么,现行一般的三维软件技术课程(基础课程)所包含的实践训练是否充分?如何实现尽可能多的实践训练?综合实践课程本身的意义又是什么?

不妨把动画软件技术课程置入美术技法类教学的大类里做一番横向的考察与比较。现行一般的美术技法类课程,不论从课时安排、课程内容选择还是课程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说都已是相当完善和成熟的课程了,其教学的有效性是无须质疑的。一般的美术技法类课程有两大特点,一是着眼于磨练提高美术专项技能与技法的个体实践训练,一般都占据课程的大部分课时。个体实践训练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的讲授示范活动只占课时的一小部分而已;二是往往同一类课程(比如素描类课程)会在不同的年级重复出现,当然学习与训练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一年级有素描课程(几何形体写生),二、三年级也有素描课程(人物头部、胸像带手、全身人像等)。由此可见,美术技法类课程就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去学会某一美术技法的,在美术技法课程中实践训练占了大部分的时间。这是合理的,因为美术技法也是一门特殊程序性知识。

动画软件课程与一般美术技法类课程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以三维动画软件课程为例,教师一般都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授、示范软件技法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而且,同一类课程绝对不会在不同年级中反复出现。因此,现行一般的三维动画软件技术课程(基础课程)中所包含的实践训练,在量上要比其他美术技法类课程少得多。换句话说,一般的三维动画软件课程中的实践训练远远称不上充分。所以,在一系列课程之外开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个体实践训练为其主要教学方式的综合实践课程,便显得尤为必要,它对实现三维动画教学的总体目标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另外,虽然像三维动画软件这样的技术基础课程中毫无疑问会有相关的练习,但都具有专题的性质,且彼此间应有的联系往往都被忽略了。比如材质课程专注的只是材质编辑的练习,动力学课程专注的只是与刚体柔体粒子相关的练习,等等。但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人们要应对的工作却往往是全方位的,各环节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如此,综合实践课程就起到了一个让学生得以将他们分阶段学过的技能知识进行整合操演的综合训练平台的作用。这个综合训练平台不单单使学生得以更加贴近日后所要面对的实际工作情境,得以把所学知识技能在近似实际的环境中好好地融会贯通,同时,他们得以以更近的距离接触和体验日后所要面对的工作与挑战,并在体验和学习处理这些工作与挑战的过程中,获得他们应该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动画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结语

软件技术的知识类型,决定了这门知识的教学方式必须有实践训练参与其中;学习理论的观点则明确指出了实践训练在这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课程理论的观点则进一步证明了实践参与的必要性。与其他的美术技法课程相比,现行的三维动画软件技术课程的实践训练量明显远不够充分。因此,综合实践课程在动画软件技术课程尤其是三维动画软件技术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便非常重要与关键。动画软件技术综合实践课程不但是组织大量实践训练的最佳平台,还是学生提前体验工作实践,在实战中磨练提高实际技能、提高应对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真正投身动画事业做更充分的准备的最佳场所。

注释:

①②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91,158.

③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0-111.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David G Armstrong.当代课程论[M].陈晓端,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第7篇:综合实践课程范文

一、领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点,正确把握课程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活动课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继承、发展和规范,从课程的类型和性质看,它和学科课程是两类具有各自特定的课程价值、目标、内容和实施规范的不同的课程。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创造空间,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并不包揽学生的工作。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性发展是有差别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开放性,课程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其次,课程开发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既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大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努力实现教育即生活的和谐统一。

其三,立足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学科课程的最根本的特点。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成果展示都是在学生亲身参与和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探究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做”、“考察”、“实验”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建构特色课程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主要领域。

以问题(课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构建具各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它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是课程内容开发的核心,必须以“围绕三个维度,整合四大领域”的原则进行,即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这三个维度设计主题,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主题活动项目和活动领域应包含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社会参观与考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与生活等类型。当然,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之初,一方面各校可关注各学科领域知识的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并使之以活动的形式整合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教材十分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方面的素材很多)。另一方面可将学校原来开展的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纳入综合实践活动加以开发和实施。比如环境保护主题可设计的活动有:探究酸雨的形成和危害;污水处理厂的参观活动;社区环境污染的社会考察活动;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学校或社区环境治理的公益性活动或生产劳动;初步设计某一地区冶理环境污染的整改方案;环境保护与我班团主题活动等。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为整合而整合”,应做到不管是从哪一维度设计的主题,都应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三方面来思考并设计活动项目,使各领域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和道德的内在整合,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的个性也具有整体性。

三是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它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参观、考察和访问,其活动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古迹、文化遗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状况、地理、建筑和人文景观、商业设施等。社会考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提出考察主题(包括活动目标)确定考察地点、对象和时间(包括与被考察对象联系)准备活动设备展开考察活动,收集资料撰写考察报告,并进行活动总结。

三、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课程内容开发的管理。学校应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具体负责本校课程体系的建构和课程内容的开发,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制定学校、年级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第8篇:综合实践课程范文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第9篇:综合实践课程范文

为了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我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校的特点,开设了综合实践课。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它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着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了解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的目标。

我校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黄淮平原地区,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在我们家乡有非常有名的特产——荷藕。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家乡,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感受荷藕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更加热爱生活的目的,我校教研组根据这一特色资源制订了《水乡明珠——荷藕》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课题确定后,教研组拟定详细活动计划,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建立活动专题网站,并从4~6年级中抽出一部分学生,组成这次活动的主力阵容,成立了采访组、资料组和宣传组。采访组负责实地调查,深入了解,采访当地群众、工厂工人等,了解荷藕的历史、传说、采藕的技巧、品种、效用以及荷藕的加工品;资料组负责在网络上和书籍中查阅有关荷藕的诗词、美文和价值等;宣传组负责收集整理采访组和资料组的收获,然后将整理好的资料上传到学校的专题网站,并在同学们中宣传报道;最后三个组联合组织一次全体师生参与的汇报学习活动,以达到共同收获的目的。

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展示了家乡的风貌,荷藕的特色。同学们积极探索的精神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使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从此荷藕这一家乡特产深深地刻在同学们的心中,荷藕的效用人人知晓,荷藕的精神品质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事后,我们全体教师在一起认真总结了这次活动的经验,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活动最大成功之处是利用了信息技术,使学习活动的过程更直观,更具趣味性;同时也使学生学到了信息技术。活动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课题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整合。

1.调查采访信息化

老师带领采访组的同学,首先确定采访的范围和对象,精心设计采访的问题和内容,并安排专人用DV记录调查采访全过程。用DV记录采访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兴趣。执行采访任务的同学,从语言行动上看是有模有样,很有过一把表演瘾的感觉;用DV拍摄的同学更是劲头十足,选择角度,跟踪采访对象,特写镜头。每次都是大家抢着干活。将DV记录的内容传输到学校电教室的电脑中,同学们精心整理、设计内容,研究展示效果。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能力。

2.资料查阅信息化

我们将资料组分成两个小分队进行活动。一分队到学校图书室查阅有关资料,如“荷藕的诗词”“荷藕的传说”“荷藕的历史”等书籍,同学们将查阅摘录的内容,经过整理后输入到多媒体教室里的计算机,方便更多的同学浏览了解;二分队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有关资料,他们将所有有关荷藕的资料都查到了,还查到了荷藕的许多民间传说,如水泗荷藕的由来……

3.宣传汇报信息化

宣传组举办过多次活动,如以“我爱荷藕”、“家乡荷藕知多少”、“寻找荷藕”、“荷藕的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黑板报、网上博客等,并在专题网站上整理汇总活动成果。从网络获取信息是同学们最喜爱的活动方式。学生亲身体会,记忆更加深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课程学习效果,这个活动也辐射到了周边学校,他们不是派人来学习,就是在网上共享我们的资源。

整个活动历时两个月。结束时,采访组、资料组、宣传组联合举办了成果汇报活动。同学们将采访到的DV、查阅到的资料精心编排,在活动中一一展示,还演出了荷藕诗词大联诵等文艺节目。

二、课后的收获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推动了我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开辟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新路子。

全体教师转变了教学的传统观念。打破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主、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更新了教学的工具。通过整合,把综合实践课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了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教学的实践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接触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