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竞争力范文

市场竞争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竞争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竞争力

第1篇:市场竞争力范文

摘要:

基于2009—2014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国际竞争力数据,在构建“制度环境—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市场活力—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竞争力评价路径基础上,构造资本市场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影响资本市场竞争力各潜变量的路径系数及潜变量指数并进行国家间对比。结果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显著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资本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美国资本市场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绝对优势,中国的资本市场表现活跃,但金融制度和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效率仍需提高,资本成本有待降低。

关键词:

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制度环境;市场活力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回顾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值。以资本市场为核心构建的现代金融体系具有存量资源调整、分散风险和财富成长与分享三大功能,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吴晓求,2012﹚。但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仍处于“新型加转轨”阶段,存在监管力度不足、市场透明度不高和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各国资本市场竞争力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危机过后全球资本市场的重塑展现新格局。因此,研究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资本市场竞争力,理顺当前国际资本市场发展脉络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借鉴国际经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构建一个制度完善、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增强中国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资本市场的研究很多,但针对资本市场竞争力评价和比较的相对较少。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stituteofInternationalManagementandDevelopment,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WEF﹚均将金融竞争力视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IMD体系将金融竞争力细分为银行效率竞争力、股票市场效率竞争力和金融管理竞争力;WEF体系将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负担能力、风险资本可得性、贷款容易程度等8项因素作为金融市场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赵彦云等﹙2000﹚将资本市场竞争力作为金融竞争力的一部分,并构建了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和指标体系,认为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资本与银行服务效率方面。骆玲﹙2004﹚认为,多层次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体基础,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国家、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赵彦云﹙2005﹚认为,国际竞争力和金融体系竞争力均有显著影响,对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更大,而对于其它的资本市场,金融体系竞争力的影响更大。吴晓求﹙2010﹚认为,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是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提高市场透明度、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良好的信用体系是推进大国金融建设的重要因素。

已有资本市场竞争力的研究集中在理论描述和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实证分析较少,且在测度竞争力设置权重时多采用平均加权或专家评分法,主观性较大,难以进行客观评价。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法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评价,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这样不仅可以挖掘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潜变量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而且能算出各潜变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各国资本市场竞争力进行比较,以揭示各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相对优劣势,进一步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模型由结构方程和测量方程两部分组成,结构方程用于描述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测量方程反映的是观测变量和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除用于传统的结构分析、发展预测外,还可拓展用于竞争力综合评价,其优势主要在于:一是,通过设定观测变量反映竞争力评价中一些不能被准确或直接测量的潜变量﹙即定性变量﹚;二是,通过模型估计得到潜变量路径系数,分析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以及内生潜变量之间复杂的影响路径,有效揭示经验世界中的多元因果关系链条;三是,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LeastSquares,PLS﹚①得到观测变量对应权重,进而计算各潜变量的指数,进行竞争力整体评价。第i个潜变量指数的计算公式。

(二)资本市场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构建本文借鉴IMD国家竞争力指标体系,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各种影响因素,构建“制度环境”、“市场效率”、“资本成本”、“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五个潜变量来评价研究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制度环境”用以反映金融制度的完善程度和资本市场整体的外部环境,包括金融监管有效性、股东权益保护情况、央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法律制度的执行效果等。一般认为,良好的金融制度环境可以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市场效率”反映了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或企业获取资本的难易程度,用以衡量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和运行效率。一般认为,高效率的资本市场可以提升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激发投资者或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活力。“资本成本”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取资本所需付出的代价,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对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大小。一般认为,获得资本的成本越低,则资本市场的活跃度越高,从而越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市场活力”反映了股票市场和一级市场的筹资能力和活跃度,资本市场的活力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反映域内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状况、风险释放和资本运作水平。“经济发展”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基于全球视角衡量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资本市场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路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在模型中,“制度环境”由于不受系统内其他因素的影响,故设定为外生潜变量,而其他潜变量均设定为内生变量,且将“制度环境”、“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作为“市场活力”的前因变量,“经济发展”作为“市场活力”的后导变量。

(三)变量说明与数据选取基于资本市场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中潜变量的内涵,现选择相应的观测变量予以反映,具体如表1所示。本文选取60个国家或地区的20个观测变量﹙11个软指标、9个硬指标﹚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自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编制的2009—2014年《国际竞争力年鉴》。该年鉴中的硬指标数据来自有关国际机构;软指标数据则由IMD每年通过向全球5000位左右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用S表示﹚。为使硬指标与软指标具有相同的量纲,需在估计模型参数前对硬指标数据进行取值为110的标准化处理。

(四)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利用R软件和偏最小二乘法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估计,得到相关检验统计量的值,具体见表2、表3和表4。Gof﹙GOODNESSOFFIT﹚指标可用以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即评判结构方程和测量方程的共同解释能力,一般认为该指标值越大模型拟合效果越好。本文模型的Gof值为0.61,可认为总体解释能力较好,且比较稳定。Cranach'salpha或DillonGoldstein'srho指标可用以检验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测量是否存在单向关系。一般认为,该指标值大于0.7时,观测变量是单向的。表2显示,模型中各个潜变量的单向度除资本成本外均都大于0.7,虽然资本成本的C.alpha为0.61,但其DG.rho大于0.7,故也可视为满足要求,说明模型中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测量是单向的,效果较好。载荷系数用以检验各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反映能力,当载荷系数大于0.7时,可以认为观测变量对潜变量有较好的代表性。表3显示,反映“资本成本”的观测变量“短期实际利率”和“利差”的载荷分别为0.56和0.58,略小于0.7但均大于0.5,故可以与“资本成本促进发展”一起作为“资本成本”的观测变量;反映“经济发展”的观测变量“实际GDP增长率”的载荷仅为0.31,但考虑到其实际意义的重要性,故保留在模型中。总体而言,模型大部分观测变量的载荷大于0.7,说明选取的观测变量能较好地反映构建的资本市场潜变量。表4显示了潜变量之间的影响效应。直接效应说明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直接影响,用变量间的路径系数衡量。间接效应指的是一个变量通过影响一个或多个中介变量对另一个变量产生的间接影响,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的大小是两个路径系数的乘积。﹙1﹚各潜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制度环境”每提升1个单位,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为0.34个单位;“市场效率”每提升1个单位,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0.30个单位;“资本成本”每提升1个单位,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为0.08个单位;“市场活力”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为0.63个单位。从总效应可以看到,“市场活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大,说明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活跃程度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2﹚各潜变量对“市场活力”的影响效应。“制度环境”每提升1个单位,对“市场活力”的间接促进作用为0.54个单位;“市场效率”每提升1个单位,对“市场活力”的直接促进作用为0.48个单位;“资本成本”每提升1个单位,对“市场活力”的直接促进作用为0.13个单位。从总效应来看,“制度环境”虽然要通过调节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间接作用于“市场活力”,但是其总影响最大,说明金融管理机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对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3﹚各潜变量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效应。“制度环境”每提升1个单位,对“市场效率”的直接促进作用为0.93。﹙4﹚各潜变量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效应。“制度环境”每提升1个单位,对“资本成本”的直接促进作用为0.73个单位。由此可见,制度环境对资本市场的效率和国内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很大,良好的金融制度和资本环境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五)资本市场竞争力潜变量指数的国际比较依据前述潜变量指数公式,可以算出后金融危机时期60个国家和地区的各潜变量指数,反映资本市场主体某一方面竞争力的强弱。由模型分析可知,资本市场竞争力中“市场活力”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具有主要的直接影响,且这一潜变量包括“股票市场筹资额”等代表股票市场发展规模和活跃度的核心指标作为观测变量,可近似代表该国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故将其作为资本市场竞争力指数;“制度环境”、“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作为“市场活力”的前因变量,其指数代表了资本市场竞争力不同方面影响因素的表现,“经济发展”作为“市场活力”的后导变量,其指数代表了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现从60个国家或地区中抽选出资本市场“市场活力”前20名的国家或地区,分别计算各潜变量指数并进行对比分析﹙见表5、表6﹚。表5直观地展示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市场活力”各个观测变量的排名关系。美国“市场活力”指数最高,其股票市场筹资额位列第1,国内上市公司数和股市人均交易额分别排名第2、第3,仅企业证券融资占GDP比重相对略低,位列11名,印证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和活跃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绝对优势。

中国香港“市场活力”指数值位居第2,观测变量中企业证券融资占GDP比重和股市的人均交易额均排名第1,上市公司数和股市筹资额排名10和14,显示出资本市场对于中国香港整体经济的突出贡献以及香港资本市场的高度活跃。同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瑞士,股市人均交易额和企业证券融资占比位于世界前列,排名第2和第3,股票市场筹资额排名12,但国内上市公司数仅排在中等位置,市场活力整体排名第6。加拿大和英国各观测变量均位于前10,说明其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综合水平较高。发展中大国印度和中国大陆潜变量“市场活力”排名分列第9和第10位,两者资本市场发展具有一些共性:印度国内上市公司数在6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股市筹资额也跻身前10,但其他两个观测指标表现一般;中国大陆地区的股市筹资额仅次于美国,上市公司数量位列第6,但企业证券融资占GDP的比重和股市的人均交易额均处于中等,说明印度和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发展的总量规模较大,但相比于经济整体发展,均存在企业筹资规模不足和人均市场参与度偏低的状况。在“制度环境”方面,新加坡指数最高,其后依次是瑞典和中国香港,指数在90分以上的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和马来西亚,说明这些地区金融制度完善、法治环境较好,能够为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具体表现为央行政策和金融制度较为有效,法治保障较高,贸易自由程度高,能很好地保护股东权益且国家形象较好。指数较低﹙60分以下﹚的国家或地区有法国、韩国、中国大陆和西班牙,中国大陆在央行政策有效性、金融制度有效性和保护股东权益方面表现较差,在法治框架和国家形象表现一般。在“市场效率”方面,中国香港指数最高,其后依次是瑞士、瑞典和新加坡,指数均在90分以上,说明这几个地区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和运行效率较高,风险资本较易进入,企业可以高效地在资本市场进行筹资,负债对企业竞争的影响较小。指数较低的有韩国、中国大陆和西班牙,均在60分以下,说明这些地区资本市场准入门槛较高,股票市场和风险资本为企业融资较不充分,负债对企业竞争的负面影响较大。

在“资本成本”方面,指数最高的是瑞士,中国香港、德国和美国也在90分以上,这些地区资本成本较低,成本优势对全球投资者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促进了其市场活力的提高。指数60分以下的包括南非、中国大陆和巴西,代表资本成本的观测变量均排名中等偏下,较高的成本阻碍了竞争性企业的发展,应结合国情科学适度降低资本成本,从而为提高资本市场活力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经济发展”方面,位列前3名的依次是中国大陆、美国和日本,且从发展速度来看,中国大陆表现突出,与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的事实相符。美国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拥有发达的证券交易所,集中了全球大量的金融资产,资本市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市场体系较为完善。其中,美国除“制度环境”排名中等外,其他潜变量指数均排名前10,强劲的资本市场竞争力与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相符;日本“制度环境”和“市场效率”表现一般,其他潜变量指数名列前10,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整体一致。中国大陆虽然“经济发展”排名第1,资本市场活力凭借股票市场筹资规模和上市公司数目的优势排名第10,但“制度环境”、“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均表现较差﹙排在40名以后﹚。由此可见,中国资本市场“晴雨表”并未有效反映实体经济,资本市场竞争力与经济实力仍差距较大。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IMD国际竞争力年鉴2009—2014年60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构建了一条“制度环境—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市场活力—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竞争力评价路径,在此基础上,构造资本市场竞争力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得到影响资本市场竞争力各潜变量的路径系数以及潜变量指数,从而进行资本市场竞争力国际比较。结果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显著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资本效率,进而提升市场活力,有效促进经济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资本市场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绝对优势;中国香港和瑞士虽然经济总体规模不大,但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金融制度、良好的融资环境、高效的资本运作模式,资本市场竞争力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大陆除“经济发展”排名第一,资本市场活力表现较好外,“制度环境”、“市场效率”和“资本成本”均表现较差,与发达的资本市场具有较大差距,这说明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和出口导向得以快速发展,并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资源,但金融制度和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效率仍需提高,资本成本有待降低。当前,面对不断开放和国际化的内在需求,中国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在制度环境、市场效率、资本成本、市场活力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致力于建设一个低成本、高效率、充满活力的发达资本市场。具体而言,要净化资本市场环境,建立公开透明的披露和监管制度;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提高央行政策定向调控和改革创新的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借鉴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推进沪港通、深港通等业务,增加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实现共赢发展,并着力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提高股票市场为提供企业融资的效率,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让有需求的企业高效融资,经营不善的企业退出股票市场;加快建设风险资本融资体系,完善国家和个人信用,科学调控资本成本,增强公众投资信心;充分发挥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在全球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的优势,为资本市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增强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金碚.2003.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59334.

骆玲.2004.多层次国际竞争力与资本市场[J].财经科学﹙3﹚:8487.

吴喜之.2012.复杂数据统计方法:基于R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59173.

吴晓求.2010.中国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探讨[J].金融研究﹙8﹚:199206.

吴晓求.2012.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政策重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3240.

赵彦云.2005.国际竞争力统计模型及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59174.

第2篇:市场竞争力范文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国家成立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建立不同行业的标委会,负责制定产品进入市场的标准。这时,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和,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部负责审批和,国家不再是产品的调拨者,而成为制定市场准入条件,以保证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和用户利益维护。这个时期标准内容也从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安全标准和质量分等标准转向与人身安全相关的安全标准和卫生标准、环境保护和节能标准等关乎民生的强制性标准。产品的技术标准成为制造企业和用户利用市场经济手段签订的合同要求,也就是制造企业和用户的约定,行业标准成为推荐性标准。企业制造产品的验收标准要在工商管理部门备案,成为国家监督产品质量的依据。国家进出口产品也要了依赖进口合同条款达到合同、指定执行标准和国家相关的政策要求,对于出口产品则应该达到出口对象国设定的进口准入条件、标准和合同要求。

标准在推动市场竞争力方面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1.推动产品扩大出口

欧盟等发达国家为使进口产品达到国内安全要求,各种指令,如机械指令、低压电气指令、电磁兼容指令、包装和包装物废弃指令、噪声指令等,这些指令有一大批相关的协调标准予以支持。对印刷机械设备的进口要达到EN1010系列安全标准要求,这些标准几乎包括印前、印刷、印后、辅助机械的所有安全要求,产品涉及各种不同的印刷方式和印刷对象,达到这些安全标准要求就可以认为达到CE安全认证条件,也就可以获得欧盟各国的进口许可证。我国过去印刷机械产品没有特定产品的安全标准,为满足出口条件,许多出口企业出资委托CE安全认证机构,进行多次的安全认证,经过产品安全措施多次修改后,才能进入国际展览会和国际市场销售。2012年我国已经颁布过渡性的印刷机械产品安全标准,基本与欧盟标准等效,采用这些标准就等于符合欧盟安全标准,并达到出口条件。

2.贯彻标准即符合国内市场销售条件

国家大量的强制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节能标准和环境标准,控制在流通的商品不能危及人身安全、防爆防火、噪声污染、电击高温等安全伤害,企业制造的产品必须遵守这些标准要求,没有达到要求就不能进入市场。一个企业进入产品经营与销售,必须在工商部门备案所执行的标准规范,当然也包括本企业所执行的标准,一旦出现安全质量问题,质量监督部门会依据这些标准依法进行调节和处理。当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达到并超过这些标准要求时,就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解决市场纠纷的准绳

当制造企业和用户产生质量或合同纠纷的时候,如果制造企业在合同中声明执行了国家的标准,那么国家负责仲裁的机构就会依这些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达到标准就会给制造企业撑腰,反之会依标准维护用户的权益。对进口的产品,应该符合我国产业政策规定,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没有达到标准和合同要求的产品可以拒收,以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一些在用户保持信誉和没有刑事纠纷的企业一定会受到用户的青睐,市场竞争力就会增强。

4.标准是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进入产业转型期,产品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一方面需要高新技术的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落后的标准也需要更新换代。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国家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尤其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际的标准,这样企业在国际上裁要有话语权。因此,有人讲: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拥有标准的制定权,就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能够引领和控制行业的发展,因此标准应该属于自主创新范畴。

5.企业标准是竞争力的体现

第3篇:市场竞争力范文

一、国内外汽车造型设计现状

全球有三个明显的汽车设计区域,它们是美国、欧洲、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美国主要是通用和福特两大集团,呈现出明显的特征:车体庞大、线条硬朗、装饰性强、善于创新。这种风格可以说贯穿了美国现代汽车发展的始终,直到现在,美国风格依然是世界车坛别具特色的流派。欧洲车的设计主要是围绕品牌做文章,非常强调品牌特征,设计大气沉稳、坚固尊贵、注重细节,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如发动机调效,底盘悬挂等方面。日本主要是针对国际市场来进行设计,设计风格较单调,没有突出的特点,这样比较容易进入国际市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已经逐步往中国转移,未来若干年内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将越来越快。如何接受这个“重心”并对其消化将至关重要。中国的生产制造能力从来不需要怀疑,成功建立研发体系才是保证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造型设计是研发体系的前端,也是容易被轻视的部分。企业真正的“用”好造型设计,才能建立起健全的研发体系,避免“巴西式”的沦为生产基地,进而被后崛起的汽车产业区取代。就在最近,大众收购了乔治亚罗90%的股份来充实自己的设计力量。大众的研发不可谓不强大,即使如此尚要以造型设计见长的乔治亚罗来强化,本土车企的决策层和研发力量又该做如何想法呢?

目前,本土车企对于造型设计的地位其实是缺乏认同感的。其一表现为只愿意对商业项目进行投入,对研究性的储备项目和前瞻项目缺乏投入的热情,甚至对不能带来直接经济利益回报的项目则根本不会投入;其二表现为缺乏对自有品牌造型的系统规划,对造型设计既缺乏决策时的科学性也缺乏换代时的继承性。其三表现为造型决策的非理性和不科学性,往往根据权威人士的个人偏好来修改和决策造型,导致造型质量的不稳定性;其四是对造型设计储备力量培养的缺乏投入,对造型设计教育的投入缺乏,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造型设计体系往往前沿到院校中,以资金赞助的方式来进行前瞻研究性课题,既为企业研发提供新思路也进行了合理的人才储备。

上述四个方面是造型策略的重要框架内容,也是自主研发体系的组成部分。只要车企稍许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即可建立起完善的造型策略体系为自己所用。评心而论,本土车企对于自主研发的投入正逐年大幅增长,尤其是2010年,车企的研发投入更是风生水起。但在具有强烈工科背景的研发圈内,似乎更趋感性的造型设计往往被视为对产业无足轻重。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通过实践建立车企对于造型地位的认知。

二、汽车造型设计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中级以下轿车消费者购车最重要的选择依据依次为品牌、外观、价格。从中外汽车广告史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汽车广告画面的主角是汽车外观的展示。从我国力年来的加价车现象说明,汽车造型对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轿车造型之所以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是因为轿车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又是一种使用可见性非常高的商品,因此对消费者的审美和社会形象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比个人的穿着打扮还要大得多。在汽车产业山雨欲来的背景下,造型设计作为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界面,正确的认知造型设计地位和用好造型设计,对于每个本土车企都尤为重要。丰田的汉兰达在上市时就很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车型定位没有直接竞争对手。一辆25—40万价格区间内的大SUV,可以带来宽敞舒适的空间,看着也足够气派有面子,它的亮点无不压在中国内消费者最在意的地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办法尽可能增加产品的销售量:一是将目标顾客定位于对本车形满意度较高,而竞争车形品牌力较低,竞争较为不激烈的消费者市场;二是将“缺点”转化为“优点”。以威姿为例,通过车形分析我们知道,它在车形设计方面的最大不足是整车动态感过于强烈。小型两厢车消费者本来就是较为喜欢动感较强的车形,威姿只不过是超出了他们所要求的动感度而已。所以,如果通过广告传输强烈动感给人带来的“好处”方面如给生活带来激情、表现出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话便可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增加产品的销售量了。

三、造型设计是销量的第一要素

第4篇:市场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

现代化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经济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营管理模式提供给企业发展和内部活动的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遵循现代化企业在运营和发展时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经济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近几年,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成熟,其经济管理能力同样在不断地提升。

1企业经济管理定义

企业的经济管理主要分为财务监管、经济分析等各种经济方面的因素,因此,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能力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实践活动能够看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内部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所决定的,倘若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都处于高水平状态,便能够科学且高效的分析出企业处于特殊情况条件时的内部经济实际情况,同时还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收益和经济管理能力是相互关联的联系。[1]

2新形势下优化企业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2.1促进体制改革的强化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因素对经济管理造成影响:其一为按照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促进企业内部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创新,可以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性进一步的改变,让企业能够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其二为传统的计划经济造成的干扰,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非常落后,因此导致企业内部造成了能源上的巨大浪费,使得经济收益非常的低。所以,针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进行创新,对于其市场竞争力的优化非常的重要且必要。[2]

2.2充分地满足于知识经济的基本要求

在新经济体制的发展背景下,实现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措施与过程的创新,首先应当充分地满足于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就认知层面来讲,知识经济属于生态发展最为直观的表达,在全过程当中,需要把先进现代化网络技术高效地应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当中,完成新型企业经营决策体系的创建,让企业内部各项基础工作都能够更为科学且合理的开展。知识经济是网络经济的衍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企业应当不断地优化以及改革管理层,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不断地提升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

3企业经济管理的市场竞争力优化策略

3.1创建企业管理理念,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大多数的企业内部在管理体制上均存在一定的漏洞,亟须进行财务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公正公开的开展财务收入与支出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时应当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地完善以及优化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机制,让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更加的科学以及具备有效性。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当中,应当按照内部员工的具体情况和工作能力,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岗位,使其能够在工作岗位当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自身自我价值能够实现最大化,构建科学的管理系统。按照企业内部的会计报表与信息保管等各个岗位不同的反馈情况,有效落实制定的奖惩制度。企业应当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保证考核机制具备实用性以及完善性。促进审计系统的不断完善,让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机制能够变得更为完善且高效,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开展相应的监督工作,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3.2促进经济管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现代化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应当重视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能够为经济管理方法的改革以及创新提供支撑。选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全过程的改革以及创新,不但可以进行企业内部的资金与信息数据的有机整合,还可以促进企业与外部的沟通交流,使信息资源能够高效地共享,进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3.3重视工作队伍间的建设

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重要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的工作团队,高素质的工作队伍能够提供给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开拓发展空间的有效助力。为了让经济管理机制能够正常地运行,应当不断地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促进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提升员工的团队意识和管理意识。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经营管理等专业性的专题讲座,其明确相关工作的工作流程,针对理论知识开展相应的指导工作,从而有效地规避掉企业在经济管理当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以及出现的各类弊端。

3.4扩展融资的渠道

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相关部门管理的资金金额和企业制定的经济制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更是直接的影响到企业长远的健康发展。现阶段,由于企业的融资管道太过狭窄,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鉴于这样的原因,政府应当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政策能够有效实施。此外,影响提升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性,给企业进行融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以及帮助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提升与企业的沟通效率,从而为企业市场核心力的不断提升保驾护航。

3.5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优化

在新形势背景下,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当中应当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经济管理的全过程当中,为了提升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首先应当注重人才的管理。按照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力资源整体结构的相应优化以及改革,给人才配置适当的工作岗位,从而能够于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当中不断地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企业应当给内部员工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与培训机会,从而不断地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及专业技能,进而促进企业内部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良好的建设,给企业的未来生产经营以及长远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发展基础以及条件。企业应当不断地完善自我,充分地考虑到现实存在的各种情况,全面促进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的构建以及不断的完善,提升企业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带动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以及开展,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5篇:市场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标准化;龙头企业;名牌战略

农产品竞争力是指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取胜获利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生产活动中,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市场营销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上所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和获利的综合能力[1]。

一、制约我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现状

近几年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省农产品出口数量、品种明显增加

(2)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3)科技投放力度加大

(4)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但总体来看,横向比较,我省农产品还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真正要成为农业强省,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制约我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不高

河南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许多农产品品质低、成本高、加工程度低,品质、规格和标准达不到国际市场要求,均衡供应能力较差。与此同时,国际“绿色壁垒”正呈现加高的趋势,在日益加高的绿色壁垒面前,我省具有价格优势的农产品面临严峻考验。

目前我省农产品市场存在着低质多、高质少,大路多、特色少,低价多、高附加值少的现象。河南省农产品产值占全国总值的20%以上,但是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份额不到2%[2]。

(2)产业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没有价格优势

我省农业生产千家万户,规模很小、经营分散、效率较低、信息不灵,很难直接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同时,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中介组织落后,农业经营主体缺乏竞争力,体现不出价格优势。目前我省只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3家,亿元以上的131家,10亿元以上的12家,而与我省相邻的山东省却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2家,亿元以上的347家,10亿元以上的22家,高居全国榜首,与之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3)农产品品牌数量少、规模小,知名度不高

在省内,大部分的高中档农产品被外省霸占,特别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失去了本不应失去的、有着传统特色的农产品市场,如高级面粉、食用油以及其制成品等市场。在省外,河南省的农产品不仅面临着贴着“洋商标”的进口水果的竞争,而且西北几个省也以强大的市场营销攻势,与我们抢市场。所有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强有力的的农产品名牌。

(4)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加工业落后

河南的农业科技含量低,大量出售初级产品,销售的农产品多为原字号,既使加工也是粗加工,转化增值率偏低,成为制约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河南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大多以农产品粗加工为主线,精深加工比重甚低。

二、提升河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对策

1.提高标准化程度,增强农产品质量竞争优势

一是要抓住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二是要以点带面,努力抓好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推广。制定标准是农业标准化的开始,关键是抓好标准的实施推广。三是要明确职责,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都知道和了解农业标准化,并自觉标准化应用到农业生产上,从而加快科技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五是积极培育和创造有本区特色的农业名牌产品。

2.坚持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价格竞争优势

河南要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体现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的重点是抓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特色主导产业的建设。

(1)以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好国家和省定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重点支持龙头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立原料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开拓国内外市场。二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大目前全省各地广泛采用的合同契约、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形式的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

(2)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兴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一定要规范运作。规范运作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因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借鉴国际上关于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以产权为纽带,把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办成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登记、照章纳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二是要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三是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

(3)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结合我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发展豫中北部强筋小麦,扩大豫南弱筋小麦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沿黄优质水稻生产。二是加快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三是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

3.实施名牌战略。

农业名牌是指那些农产品质量好、信誉好、经济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较强的经济带动力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发展农业名牌是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农业支柱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建农业品牌意识。二是扩张商标总量,加大培育力度,构筑创建农业品牌载体。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形成规模优势,夯实创建农业品牌基础。

2005年6月,山东省政府为了带动全省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提高全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省农业厅、省质监局联合出台了《山东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对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四大类别的农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进行名牌农产品认定[4]。

4.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科教兴农战略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增加科技、教育投入来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成本,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5.提高农业生产劳动者素质,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

在这方面,黑龙江省的“村村大学生”计划很值得我省借鉴。从2004年起,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启动和实施了“村村大学生计划”。每年招收2500名左右农村高中阶段毕业生进行专科层次定向培养,专门培养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人才。这些农民大学生入学时,与所在县(区)人民政府签订回村协议,实行“村来村去”,学成后回乡效力。到2006年1月,来自各地农村的首批2157名农村大学生完成两年学习,已经回到家乡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黑龙江省还出台相关政策(比如考研的优惠条件、科技启动资金等),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业,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分期派遣的方式,共有2343名大学毕业生在乡村一线工作[5]。

6.构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1)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一是提高农业财政资金投入比重。二是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对现有的资金、项目进行整合,确保重点农业项目建设,解决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问题。

(2)完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补贴体系,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建议政府可对农民购置电脑、购买软件和信息服务实行补贴,来促进农民上网,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手段送信息进村入户。河北省在这方面已先行一步,探索出多种经济实用的信息入户方式:一是电波入户。二是热线电话。三是手机短信。沧州市、衡水市农业局已为移动用户开通传送农业信息短信业务。四是电话上网。值得关注的是河北省藁城市的“三电一厅”模式,即通过电脑、电话、电视和农业科技展厅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该模式已得到农业部认可并拟在适合地区推广。

(4)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体系,防止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

在上海,政府对农业保险提供大力财政支持。政府对农业保险提供大约1/3的补贴。例如,养猪保险保费每头3元,农户只用出2元,政府补贴1元;养鱼保险保费每亩30元,政府补贴10元;水稻保险保费每亩8元,政府补贴2元;大棚蔬菜保险保费每亩300――400元,政府补贴100――130元等等[6]。

作者单位:开封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雍哲.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23.

[2]范小建.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N].农民日报,2005-06-11.

[3]张桂英.农产品竞争力问题及对策探索[J].农村经济,2005,1:11-12.

[4]吴天锡,陈俊生.实施农业品牌工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M].上海:上海农村经济,2004.210-216.

第6篇:市场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资本结构 经营负债 金融负债 产品市场竞争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的结合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Brander 和Lewis ( 1986) 、Showalter ( 1995)认为债务融资具有战略承诺效应;二是Bolton 和Scharfstein( 1990) 、Faure- Grimaud( 2000) 、Povel 和Raith( 2004) 认为由于债务的破产效应,有负债的企业更容易招致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 使其市场竞争力被削弱。

本文根据Nissim和Penman把债务来源分为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以此研究企业债务总体水平以及债务来源结构与产品市场的竞争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对全部样本根据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分组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债务总体水平以及债务来源结构是否对我国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是如何变化的。

二、债务影响产品市场竞争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1.债务总体水平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

负债总体比例过高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Povel和Raith(2004)认为,当一家企业有负债而另一家企业却没有负债时,负债企业的产量较低,无负债企业的产量较高。实证研究也证明上述结论:高负债通常会使企业损失大量的市场份额(Phillips,1995;Campello,2003;朱武祥,2002等)

在国有控股上市的公司中,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等许多带有国有产权性质的债权人其信贷权力最终被政府所控制,从而导致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债务软约束问题。因而,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债务融资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债务总体水平与企业市场竞争力负相关,但在民营上市公司中,这种负相关程度要大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2.债务来源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

债务来源结构按照有无利息分为经营负债与金融负债(Nissim&Penman,2001),经营负债主要包括商业信用。由于与供货商长期打交道,使企业之间的约束能力更强,导致了经营负债对企业的约束作用较强。所以,相对金融负债而言,供货商对企业的约束作用相对较强,更容易招致竞争对手产生恶意竞争和掠夺,因而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负面影响更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 :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均会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并且经营负债的负面影响程度要大于金融负债。

(二)实证研究设计

1.数据选取

本文采用2004-2009年沪深A股市场上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CCER金融数据库。

2.回归模型及变量解释

本文借鉴Opler and Titman (1994)、 Campello (2003)及Campello(2006)的基本形式,设计如下的实证模型:

其中,RSi,t=(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Levi,t-k=总负债/总资产;sizei,t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Proi,t-k 为企业滞后k期的盈利能力强度变量,Investi,t-k为企业滞后k期的投资支出强度变量, Expi,t-k为企业的营业费用支出强度变量, 生产能力利用率(PCUL)=销售收入/平均固定资产。

(三)实证检验

债务总体水平与产品市场竞争回归结果

1.债务总体与产品市场竞争模型的实证检验

从实证结果来看,模型1表明,企业的相对绩效与同期负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总负债降低了企业的相对绩效,结论与假设1一致。但是非国有企业负债与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笔者认为,与我国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低有关,民营企业本身贷款难,数量少,所以很难造成竞争对手的掠夺。

2.债务来源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模型的实证检验

由上表可见,经营负债比例与市场份额显著负相关,而金融负债比例与市场份额的负相关关系不显著。很明显,经营负债比例对市场份额增长率的负面影响程度大于金融负债比例,这与假设2相符。

此外,估计结果表明,经营负债比例与市场份额在全样本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显著负相关,但对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负相关是不显著的,笔者认为可能与非国有企业负债率低有关。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采用两个方程组对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上述检验,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从债务融资对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方面看,总体债务、金融负债、经营负债均会给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强度带来负面影响,就债务来源结构而言,经营负债比例对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负面影响程度更为显著。并且,上述各债务融资变量对国有控股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负面影响程度明显大于非国有控股公司,这可能是因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互拖欠货款的问题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严重有关。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选择债务融资时不仅要考虑其债务总体水平,还要考虑其债务结构的选择。从债务结构的战略效应方面看,经营负债与金融负债相比,经营负债融资的约束力似乎更强,更容易引起竞争对手的掠夺,降低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是从债务结构的治理效应方面看,这种融资方式却缓解了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问题。由于商业信用一般不会出现资本市场上的债权人所产生的“搭便车”行为,并且在企业之间长期合作关系中更了解彼此,因而更有利于债务治理效应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Doron Nissim ;Stephen H.Penman,2001,Ratio Analysis and Equity Valuation: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6;109-154.

[2] Bolton.. P, Scharfstein, D, A Theory of Predation Based on Agency Problems in Financial Contracting,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93---106.

[3] Brander ,James A. and Lewis ,Tracy R.,1986 ,Oligopoly and Financial Structure:The Liability Effec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 965-970.

[4] Campello, Murillo, Capital Structure and Product Markets Interactions: Evidence from Business Cycles, SSRN working paper, 1999(23):167-182.

[5] Faure-Grimaud, A. .Product-market competition and Optimal Debt Contracts:The Limited Liability Effect Revisited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0(44):1823-1840.

[6]黄莲琴,屈耀辉.经营负债杠杆与财务杠杆的差异性检验[J].会计研究,2010(9).

[7] 刘志彪,姜付秀,卢一坡.资本结构和产品市场竞争[J].经济研究,2003(7).

第7篇:市场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经济管理 竞争力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26-02

前言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换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当前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依靠低端的加工和低人工成本的获利模式、粗放型管理模式在新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已经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不符合当前我国发展战略的方案。在今后新的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在国际竞争中能够有立足之地,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研究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市场竞争力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管理是企业在围绕切实可行、有长远规划的战略目标的工作中引入经济管理体系,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管理企业的问题,通过适当的管理系统去保持企业利润的稳定实现。经济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盈利的重要基本手段。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既受内部条件的制约,又受各种外部条件的制约。经济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战略管理、商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的框架,而这些管理工作又包含了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内容。经济管理的内涵和手段多样,中小企业必须结合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才能够找到合适的管理方法,制定经济管理方针和经济目标,让企业的管理方针与企业的宗旨相适应,确保经济管理所需资源的获得,进行经济管理体系策划。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才能够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型的管理下,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依靠低成本的优势得到了一定的成长,但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这些手段已经明显落后,很难帮助企业形成市场竞争能力,所以很有必要全面系统地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以后的策略制定打下好的基础。

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差,手段落后,模式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所有者一般也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历程来看,其经营者是依靠市场的机会而建立企业,而且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市场处速发展的时期,企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掩盖了管理低下的水平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本身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管理学教育,又忙于企业的繁琐事务而疏忽了对自身管理能力的加强,管理意识上认为只要有市场就能够发展和生存,没有好的企业战略管理意识,对企业发展的方向不明确,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较低;在管理手段上,依靠一些基本的经验和老的管理手段,比如通过追加投资、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手段来创造效益,而没有依靠管理信息化、产品开发创新、管理内涵提高等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很难形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研究表明,在管理模式上,经济管理组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多数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业务单一的特点。使得企业经济管理职能之间相互交叉和冲突,工作效率较低、信息的不流畅会对企业新市场的发现和新产品的开发十分不利,进而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财务管理水平过低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的重点内容,对企业的投融资十分重要,关系到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中小企业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往往没有分离,致使企业的管理权限不明确,常出现管理权凌驾于会计制度、准则之上的现象,从根源上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水平。此外,会计部门的不健全、分工不明确,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也会造成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下降。在外部融资渠道上,我国的中小企业同样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大的限制。

(三)人力资源管理落后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在中小企业中,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必要的激励管理手段,使得企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和经验的培训、教育,使得企业员工工作水平难以提升,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

第8篇:市场竞争力范文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又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贸易和消费国。“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叶产业是六安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六安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介绍“六安瓜片”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六安瓜片”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六安瓜片;竞争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63-03

1 “六安瓜片”茶叶的概况

“六安瓜片”产于皖西大别山区六安市的金寨、霍山县及裕安区,属淮河流域,光照充足,气候湿润,相当适宜茶树的生长,是安徽省两大重点产茶区之一。六安产茶始于秦汉,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茶产业是六安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的特种茶类,采自六安当地特有品种,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瓜片的采摘时间一般在谷雨至立夏之间,较其它高级茶迟半月左右,待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时,将茶叶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嫩芽炒“银针”,叶片分老嫩片,炒制“瓜片”。六安瓜片的成品,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深受广大饮茶爱好者的青睐。六安瓜片是国内诸多名茶中惟一去梗、去芽仅用茶树嫩梢叶片炒制而成的茶叶,制作技艺绝妙。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工艺创新,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六安瓜片在所有绿茶当中营养价值相当高,因为全是叶片茶生长周期长,茶叶的光合作用时间长,茶叶积蓄的养分多。如表1所示,六安瓜片内含有非常丰富的化学成分,儿茶素含量及非醋型儿茶素比例、茶多酚含量较高,从而形成了六安瓜片“醇厚、甘稍、耐泡”的滋味特征。与其他茶叶相比,瓜片还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具有较强的预防龋齿、降血脂、抗炎症、抗衰老以及减肥和防癌的作用。

2 “六安瓜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小农经营格局分散,茶农的组织化和机械化程度低,无规模效益。

六安地区的茶园种植规模与全国水平相比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与福建的安溪、云南的普洱等产茶大市却相差很多,而且茶叶产业的规模小。虽然自然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却没有被很好的利用以发展大规模茶树种植。

当今国内茶叶生产的主流模式是大规模的茶园生产,而六安瓜片的生产主要是以家庭手工为主,大量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对劳动力投入依赖程度高,机械化普及水平低,导致六安瓜片在生产规模上处于劣势。

由于受到规模的影响,茶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也较低。六安瓜片的生产和加工是主要是自主生产的茶农,茶区分散,低水平加工,茶产品种类较少,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生产就很难形成,这种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加上市场管理体制不健全,容易出现以次充好和假冒伪劣产品,成为发展生产、增加销售、扩大出口的严重障碍。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家庭小生产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不对称限制着生产,也影茶叶的市场流通。茶农缺乏中介服务,他们面临的主要是集市贸易以及茶叶收购站形式的初级市场,无法参与国内市场的大循环,更不用说与国际市场接轨。

(2)茶叶生产科研投入不足。

对茶产业而言,科研投入主要包括良种茶树育种栽培,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的研发及应用和相关的技术支持等等。六安地区有相当一部分老旧茶园基础比较差,由于良种化程度低,田间管理落后,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水平不高,所以科技对茶叶生产的贡献率相当低下。加之对科研开发的投资不够,茶叶资源利用不足,精、深加工程度不够,高附加值的产品稀少,所以茶叶制品基本上都是初级产品或原料性产品,效益不理想。

六安瓜片的种植过程中对化肥及农药使用水平较高,很多茶农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同时为了节约成本,给茶树杀虫除菌都使用毒性残留高的农药,而很少使用生物有机肥农药。由于一家一户的生产规模小,大部分茶农又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造成了茶叶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比较大,卫生质量不过关,缺乏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欧盟、美国等国家(地区)先后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卫生要求,这些新的绿色壁垒或技术性贸易壁垒极大的损害了茶叶的出口。

(3)销售渠道窄,茶业电子商务空缺。

目前,六安瓜片仍然沿袭旧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仍然处于“有什么,销什么”的发展阶段,“原料”仍然是茶叶生产和销售的核心要素,缺少深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茶产业的生产、销售决策仍然是靠近产茶地。在江浙等经济发达省份,茶农是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善于把握市场行情,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而六安茶叶产品销售主要是通过茶叶企业向各个散户收集原料,出售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这种销售模式狭窄单一,容易导致茶农与市场脱节,处于被动的不利状态,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茶业行业是我国较传统的行业,目前的经销形式是以坐店经营、关系营销等为主要的经营方式。近些年互联网飞速发展,但六安在茶叶电子商务领域却几近空白。目前互联网上的有关六安瓜片企业的网站,关于茶叶的信息只局限于少数茶叶产品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而关于茶叶的特性、价格及生产加工方面的信息甚少,传统的茶叶行业和新兴的电子商务还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

(4)茶叶品牌意识差。

六安茶叶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但却没有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力的品牌,尤其是高档茶市场上竞争力更是捉襟见肘。长期以来,六安茶叶乃至整个中国茶叶市场都陷入一个“有姓无名”的怪圈里。有姓,是指茶叶有品种,目前只要说到茶的名字都以茶的产地出名如:六安瓜片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一直以茶叶的产地作为品牌,产品的名称却没有办法脱离产地来独立。但说到英国红茶,人们想到的都是“立顿”、“川宁”这些品牌。

茶商在出售茶叶时的定价标准主要是茶叶产地和炒制技术,品牌意识淡薄。六安有很多分散的小规模茶厂,个体化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六安市场上所有的茶叶都叫“六安瓜片”,但不同的生产企业又有不同质量的产品,价格的差异也很大,每家茶行都有“特级瓜片”、“一级瓜片”等等分类,却无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很难达到茶叶标准化。市场上有无数家个体茶厂,但缺乏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来将品牌整合。品牌是质量的保证,是消费者的信心所在。名优茶叶的无序竞争,使得消费者对茶叶品牌产生混淆,更不要说对品牌的忠诚度了。

不仅仅在六安,整个中国茶叶市场都处于一种有名茶但无名牌的境地,中国茶叶的产业发展仍然处在依靠产品竞争的阶段,必须要加强依靠品牌竞争的意识。品牌的整合就是要把茶叶市场上的资源、资本、技术和人才综合起来。小型的企业资金不足,技术落后,根本无法做到资源整合,只有发展龙头企业,才能打造出知名度高的茶叶品牌。中国茶叶长期以来虽然销售量大,但利润率很低,利润空间很小,就是因为没有品牌,所以缺乏竞争力。茶叶是一种商品,商品就是要依靠品牌去竞争,打造名牌产品,才能进一步拓展市场进一步提升六安茶产业竞争力。

3 如何提高“六安瓜片”的市场竞争力

(1)完善茶叶生产和销售的组织制度。

六安瓜片的生产和经营分散的现状已经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不仅是实现茶叶品牌化经营的需要,也是提高茶产业竞争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最适宜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公司+基地+农户”,即茶叶公司通过土地承包形式在产区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在自主生产的同时,还与各分散的农户签订合约,由基地公司向农户提供优良的茶树种苗、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适时向农户进行培训、指导,对分散的农户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这样既提高了农户茶叶的品质又能增加茶叶的产量。农户产出的茶叶再由基地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规模化的生产、加工又能促进机械化操作的普及,减少人为因素对茶叶的标准造成影响。通过这种模式,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增强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保障了农户的基本利益,提高茶农的收入。把茶农的利益与茶叶公司的利益紧密相连,提高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扶持茶业龙头企业,增强品牌整合能力。

茶叶品牌战略的实施,应当与大企业集团战略相结合。目前六安瓜片的生产仍是一家一户小企业分散管理,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形式和产业化生产能力,就很难直接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品牌整合能力低是六安瓜片茶业多年没有创建知名茶叶品牌的主要原因。品牌整合能力实际上是一个资源整合、技术整合、资本整合和市场整合能力,分散经营的小型企业不具备这种能力,而龙头企业是集科技开发,市场开拓,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具有强大的品牌整合,能开发和引导市场的方向发展。

目前在六安瓜片茶的市场上还比较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龙头企业,因此必需大力培植,加快形成市场、龙头企业、茶叶基地的农户连成一体的的茶产业实体。龙头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原创品牌,“六安瓜片”只是一种知名的茶叶商品产地品种,它不能作为一种品牌,更不能代表产品和企业的形象。企业已有了产地品牌,还需要有证明商标,人们才能知道该产品是真正的六安瓜片茶了。品牌代表了企业的商品质量和信誉度,消费者购买品牌产品,实际上购买的是信任的产品质量、管理和服务。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带动“拳头”产品,扩大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使六安瓜片走向国际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茶叶品牌。

(3)推进高新技术的运用。

六安瓜片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与加工工艺、品种更新、产品优化、产品深度开发等技术性因素有直接关系。技术因素在六安瓜片的生产中至少有以下三个重要方面:首先,优良的种植工艺、加工工艺等技术性因素是六安瓜片产品质量的根本保障,六安瓜片正是因其特定的种植环境、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而得名;其次,品种更新、创新工艺有助于实现产品优化和产品深度开发,即能在传统的六安瓜片茶成品之外,扩宽加深其产业链,生产高附加值的茶叶开发产品,如茶饮料、茶保健品、茶药品等等;再者,在茶叶的对外出口过程中,面临着日本、欧盟等主要出口地区日益提高的技术壁垒,在六安瓜片的生产加工中采用高新技术,是一个有效的应对策略。

(4)充分发挥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相较于黄山毛峰等其他名茶,六安瓜片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在于其不仅只有优质的茶叶产品,还有深厚的茶文化、优越的人文环境为依托,这极高地提升了六安瓜片的文化品位,增强了六安瓜片在消费者心目中美誉度。人们品茶,其实品的是一种文化,先有了文化,才有了滋味的绵长。也就是说,因为有了茶经、茶诗、茶词漂浮在茶雾上,茶,才有了独特的味道。人们爱茶,热爱的当然不仅仅是茶香,更多的是爱它的品质。具体说来,六安瓜片的发展,应该构建在六安茶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构架之中,形成三者相辅相成,互助互利的良好局面。

六安不仅是产茶大市,而且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六安瓜片的品牌推广要与六安当地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让广大旅游者可以亲身接触、了解六安的茶叶,切身感受六安瓜片的种植、加工,切实感受其感官品质。因此,旅游者不仅成了六安茶叶切实的消费者,而且也成为潜在的推介者,借助于口碑效应带来更多潜在的消费者。大别山地区风景秀丽,生态茶园密布,可以推广茶园生态游、茶厂制茶体验、茶叶品尝会等等活动,建成融观光、品茶、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自然风景区,既能够让旅游者与六安瓜片有亲密的接触,也能推动大别山风景区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

参考文献

[1]段传植,谢申海.六安茶叶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茶叶通报,2008,(3).

[2]王建安.安溪茶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

[3]齐运东.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J].茶叶通讯,2008,(03).

第9篇:市场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域名商业价值市场竞争力保护策略

域名的商业价值

从技术上讲,域名只是一个Internet中用于解决地址对应问题的一种方法,或是一种代表网站地址的助记符号,是一个技术名词,但是,由于Internet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网络,域名自然成了一个社会科学名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体现出了极高的商业价值。

由于域名在Internet上是唯一的,一个域名一经注册,其他任何机构就不能再注册相同的域名,这就使域名实际上与商标、企业标识物有了相类似的意义,因此有人也把域名称为“网络商标”、“环球商标”。企业在Internet上注册域名和设立网址,就可以被全球上亿用户随时访问、随时查询,从而建立广泛的商业联系,赢得更多的营销贸易机会。域名在商业竞争中不只是一个网络地址,而且还牵涉到至关重要的商业新机会,特别是以著名产品名称为域名的企业,往往是这一行业的佼佼者,至少在网上会有这个行业的重要信息。麦当劳不惜花费800万美元赎回被别人抢注的域名,太阳微电子和苹果电子公司利用法律手段极力保护自己的商标权和域名权,这些都说明域名的重要的商业价值。

一个网络站点的域名是链接公司和Internet网址的纽带,是企业在网络上存在的标志,它担负着标示站点和导向公司站点的双重作用。在网络竞争中,有两项资源必不可少,一是企业的名称(域名),二是要出售的产品。域名是最具价值的,它造成的影响是在网络经营中很容易被发现或是完全被忽视。因此,一个既易记又爽口的域名,在开展网络经营时,等于还没有起步,就已经领先竞争对手一步,赢在了起跑线上。域名也是网络站点身份的象征。一个好域名能大大增加站点对用户的友好性,而且,在主页下载之前,用户的第一印象就是域名,一个不好的域名,容易给人留下“公司不重视域名建设和网络文化发展及传播”的不良印象。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域名的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域名之所以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由其基本属性决定的。首先,域名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根据IP地址的编码规则,从理论上Internet最多可容纳42亿个域名,因而选择域名的范围很大。而事实上,有些域名因为太长、难记、复杂而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据统计,目前注册顶级商业域名(.com、.net、.org)已超过1600万,有意义的域名差不多已被注册殆尽。其次,域名具有专属性和唯一性。这一点和商标的规定是不同的,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可拥有相同的商标,而域名则具有专属性和唯一性,一个域名不能同时为两家企业所共有。以商标“GreatWall”(长城)为例,在我国有上千家企业都以“长城”作为商标名或企业名,资产上亿的知名企业有长城工业公司、长城计算机公司、长城铝业公司、长城葡萄酒公司等数十家,但域名“”为长城计算机公司所拥有,其他公司只能用别的域名。

如何使域名更具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域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使域名更具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关键是要选择一个好的域名。好域名的衡量标准有两个,一是短而顺口,便于输入,可记忆性好。这是判断域名好坏最重要的一点。一般来说,好域名要好记,最好过目不忘,而且发音清晰,避免同音异词,这样就不会导致用户拼写错误。如yahoo、sohu、sina等都是经典域名选择。二是域名能符合企业的营销目标。这要求最好以企业的名称、产品名称作为域名,使网络营销与非网络营销的目标都趋于一致。具体来说,有以下方法可供选择:

以公司名的英文或汉语拼音名称注册域名。用这种方式给企业网络站点起域名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很多企业也是这样做的。如、、等都是代表。这种做法对提高公司在线品牌知名度大有好处,既使公司不作任何宣传,其在线站点的域名也很容易被猜到。如果你不知道Coca—cola的网站地址,但也能非常轻松地进入Coca—cola公司的主页,原因是企业已在品牌宣传方面投入巨资,一般已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对中国企业而言,为了识别方便,也可以用汉语拼音作为域名地址,如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以公司名称的缩写注册域名。这是一种简单、方便又易于识别的好办法,特别适合于名称较长、难以记忆的公司采用,如GernralMotors(通用公司)就采用了作为域名;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为;一家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s)公司可用作为域名。应特别指出,为防止竞争对手的入侵和避免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误解,在采用公司缩写注册域名的同时,也要将公司的全名称注册,不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

以本公司的著名产品名称或提供的主要服务来注册域名。很多公司只注意用公司名称注册域名,而忽略了将他们的著名产品或独特产品注册为域名,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品牌。一般说来,当公司的产品多样化或者产品个性非常强的时候,公司必须为某些品牌独立注册域名,以培养、尊重和强化消费者的消费忠诚度。当然,一旦公司旗下某一独立品牌商品出现信誉危机的时候,对其他品牌的信誉和知名度不会造成伤害。另外,也可根据公司可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来注册域名。如TheOppedahl&LarsonLawFirm是一家法律服务公司,于是就选择了作为域名,显然这要比用公司全名作域名更合适。BestDiamondValue是一家在线宝石零售商,它选择了作域名,消费者一看到域名,就可猜出这是一家什么性质的公司,域名与公司营销目标完全一致,效果非常好。

除此以外,在给公司注册域名时,尽量不要注册其他公司独特的商品名和知名企业的商标名,否则,将来可能会惹上不必要的域名争端官司,得不偿失。在注册域名时,如果公司准备注册的.com下的域名已被注册,最好也不要注册.net下的域名,因为.net域名一般是留给具有网络背景的公司(实际上任何一家公司都可注册),这就极易引起混淆,使访问者误认为你是一家网络背景的公司而不予访问,丧失商业机会。当然,可以将.net下的域名进行防卫性注册,但不用作公司的正式域名。

保护企业域名的基本策略

注册域名后,很多公司以为万事大吉,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是许多企业容易犯的一个潜在错误。事实上,即使曾经为赎买域名而付出高昂代价的麦当劳公司,也没有完全能够吸取教训,和等与麦当劳的域名()近似的域名又被其他公司抢注,从而使麦当劳防不胜防。那么如何保护自己的域名财富呢?

尽可能注册本公司域名的每一种变体域名。一方面,很多公司容易忽视对变体域名的注册;另一方面,即使公司可能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但要将所有的变体域名都注册也不大可能。在现实中,企业的变体域名被抢注的情况非常普遍。尽管Amazon(亚马逊)公司已注册了多达35种之多与相关的变体域名,但与amazon有关的另外一些变体仍被其他公司注册。就被一家书商注册;被深圳的一家家具公司注册;Amazon公司的希腊域名.gr被希腊一家书商注册;变体域名被一家在线销售图书、鲜花和其他物品的公司注册,因为amazom与amazon只差一个字母,且两字母在键盘上相邻,稍不留意,极易出现错误,从而张冠李戴,这充分说明了变体域名注册的艰巨性,类似的例子及教训不胜枚举。公司的正确做法是注册能想到的每一种变体,包括打印错误、单复数、.com、.net、汉语拼音等变体域名。我国已加入了WTO,对于那些准备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而言,最好能够注册贸易对象所在国的域名,如JP(日本),uk(英国)、ca(加拿大)等,另外也应将本公司的汉语域名进行注册。

致力于网络营销的公司,都应将变体域名的研究和注册当作一项重要的营销策略来对待。从战略角度考虑,应成立专门组织,专人负责,划拨专款,尽量注册公司的每一个变体域名。既使现在用不上,公司也可以在为将来可能的项目或产品保留可用域名的同时,防止竞争对手利用变体域名作出不利于公司的事情。

如果本公司名称被其它公司抢注,双方可通过协商,采用经济补偿的办法取得域名的所有权。根据目前的法律,商标方与域名方之间的官司,特别是当双方在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经营时,往往以商标方的败诉而结束,因为域名是按照“谁先申请,谁先占有”的原则分配的。因此,由商标拥有方向域名拥有方支付一定的转让费或采用其他经济补偿方式,既考虑和照顾了域名拥有方的经济要求,又可维护商标拥有方的长远利益,“双赢”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如果双方协商不成,本公司应积极采取域名被抢注后的补救措施。若遇到域名被抢注情况,应立即在原域名的进行注册,使企业至少可以拥有相当数量的变体域名,从而最大限度保护自身的利益,因为既使对方是恶意抢注,在法律上要拿出切实的法律证据也是很困难的。若是恶意抢注本公司域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也可能使抢注者最终放弃域名。例如,几年前,航天领域中的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接到香港一家公司的电传,声称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英文缩写CGWIC已被他们在.com下注册,并索要10万港币的转让费。长城工业公司沉着应对,经调查发现香港公司虽然办理了域名申请手续,但并没有交费,纯属恶意抢注,借机索要高额转让费。于是长城工业公司采取冷处理办法,对港商的无理要求不予理睬,并立即申请注册.下的域名,并密切关注.com下域名变化情况。果然不出所料,由于无利可图和无力支付域名管理费,港商最终放弃这一域名,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及时在.com下申请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域名。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域名争端。现在的域名政策加大了对著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既使两个公司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当商标拥有方域名方时,公司仍能用商标作为诉讼域名拥有者的有力证据,从而有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域名的所有权。当然这是有条件的,首先要证明本企业的商标是独特的;其次证明本企业是一家国际著名企业;最后要证明对方有恶意抢注的嫌疑。在以上条件下,商标拥有方通过法庭取胜的可能性较大。但当域名拥有方既不对外出售域名而赢利,也不让域名闲置,而是将其用作企业站点的正式域名或入门域名,在这种情况下,商标拥有方很难通过法律途径收回域名所有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