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武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利用有线网络管理建设校园网络,会受到布线的影响,布线的工程实施起来工程量较大。现在很多的高校只在校园内部部分区域接入了网络,并没有在校园全部区域接入网络,还有的高校经费不足,也影响了高校校园网络建设。还有的高校校园内的建筑历史悠久,不适合网络布线钻孔等。还有的高校分校区,校区与校区地理位置相隔较远,如果想在校区与校区之间建立起网络联系,采用传统网络建设联系,光缆建设费时费力。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无线网络将校区与校区之间联系起来。面临现阶段的这些问题,如何完美的解决掉,成为了各高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面对传统网络建设中的缺陷,要采用适合的网络建设方式,无线网络虽然没有完全脱离有线网络,但是相比较有线网络更具备良好的优势,在高校网络建设过程中更是要注重发挥无线网络的重要作用。
二、无线网络技术在高校网络建设应用中的规划设计
高校校园网络建设要考虑到室内和室外两方面。在室内,网络建设过程中要将原先没有安装网络的教师办公室、教室等地方安装网络,争取让学校的每一处没能让无线网络覆盖到的地方覆盖了网络。无线网络覆盖了校园内,能够及时的让教师和学生共享网络资源,促进学习、工作的进步。网络安装人员要根据高校校园内室内安排分布合理的安装网络设备,合理的设置无线终端接入点。在室外网络设备建设中,要注重操场和公共设施中的网络建设,要能够保障网络信号设备的良好。在室外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如无线的接入点更加复杂。要考虑到覆盖到室外的每一个角落。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高校网络建设还要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教学楼与教学楼的实际距离等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教学楼设置的无线网络信号要能够根据教学楼依次传递下去,也要考虑到宿舍楼和宿舍楼的距离。所以,无线网络要想应用到高校网络建设中就需要考虑到室内外等多种因素。
三、合理规划应用校园网络
利用无线网络构建高校校园网络,会将高校校园整体联系起来,面对如此关联紧密的网络系统,高校院校要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进行管理和网络系统升级,能够保障给教师及学生带来最好的网络体验。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及时进行管理,也能够防止恶意的网络伤害给院校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将整体院校构建成一个整体的同时,也为院校网络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要做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确保高校校园内的教师工作人员和学生享受到安全、快捷的网络体验。因此,在以无线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高校网络建设要合理规划应用校园网络,能够带给高校人员最好的网络体验,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分享工作经验和学习资源等。
四、总结
1.1树立品牌服务营销理念图书馆要想突出自身的优势,就必须树立服务营销品牌。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对读者进行调查,分析读者的需求,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针对性的提供资源和服务,从而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能利用自身的某种独特特性形成优势,就是服务品牌。服务品牌是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信誉的重要体现,是赢得读者认同的重要因素。品牌是高校图书馆的无形资产,它是通过良好的职业品德的优质的服务,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信誉度,从而增加图书馆的读者。
1.2开展服务营销活动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活动是增加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同读者建立整体联系,从而缩短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深层次的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更好的使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宣传手段来对图书馆进行宣传,如新生入学时,高校可以给学生发放《图书馆读者手册》,让新生对图书馆有初步的认识;高校可以每年举办演讲比赛、评选优秀读者、图书讲座等活动对图书馆进行宣传;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图书馆的设备、人员、图书资源、特色资源、主要服务产品等进行宣传,从而树立图书馆的形象和声誉。读者的意见对图书馆服务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读者意见箱、网站专栏等方式来获取读者的意见,正确对待读者提出的宝贵意见,不断改进图书馆服务工作。
1.3降低读者利用成本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体力等的支出,高校图书馆要利用优质的服务来降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成本。例如准确的向读者提供图书馆信息资源;将单一的服务转变为多元化服务,在新环境下,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图书馆要想满足读者的需求,就必须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分块管理的,读者在寻找某一专业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在图书馆中寻找很长时间,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快速准确地为读者提供信息帮助,从而减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成本。
1.4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时刻处于最活跃的地位,而管理人员的行为不仅对图书馆的形象有很大的影响,还对读者的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从而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结语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人文精神
期刊是人类进行知识、信息传递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对期刊服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要求,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人文精神。寻找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的结合点,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已成为期刊工作人员的共识。
1 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的主要内容与方式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期刊以其知识新颖、内容新颖、信息量大、专业性强、出版周期短,能及时反映当代科学研究成果,迅速传播最新的情报信息而受欢迎。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期刊服务的标准,要求更高,查阅信息要“广、快、精、准”,要求图书馆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深层次,个性化的服务;在服务的内容上要求提供期刊信息咨询、刊名篇目检索、定题、专题检索、引证报告、文献传递、成果查新、课题跟踪、学科导航、虚拟参考咨询、电子期刊导航等服务。
期刊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可通过馆员对需求人员直接口授,利用图书馆办的宣传栏及刊物加以宣传报道和电脑检索;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和图书馆在网络上自办的主页加以揭示。及时宣传报道最新期刊、学术动态,以及学科前沿信息,而且这种宣传揭示,基本上不受图书馆开馆时间和阅览地点的限制。
2 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中存在的人文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失衡和分离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本系统的电脑操作都比较熟练,但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某些工作人员在电脑操作过程中硬性管理,对读者过多的指责,态度冷若冰霜,缺乏对读者的指导、教育和人性关爱,造成了期刊服务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失衡和分离。
近年高校图书馆的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很多图书馆实现了业务管理的自动化,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由于片面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忽视读者服务工作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缺少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影响了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产生了懒惰、消沉、固步自封、循规蹈矩;在人员的培养、使用、晋级上,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和随意性,有时公开、公平、公正成为只停留在口头和形式上。
2.2对读者缺乏人文关怀
目前,有些图书馆缺乏“以人为本”的环境,没有树立起以“读者为中心,服务第一”的理念,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发点自然而然地是加强对软、硬环境和文献的管理。甚至是传统的以藏为目的,限制期刊的流通,而且有的高校图书馆还存在选择读者类别服务的现象。某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主动性,业务不熟练。缺乏与读者沟通,对读者缺乏应有的耐心与热心,对读者调查研究不够,对读者个人信息、阅读心理、检索水平、专业特长、阅读规律知之甚少,而且,有的高校图书馆员对读者的信息需求了解不深,认为读者在信息需求中一次得不到,可通过下一次信息需求得到弥补,不是急读者所急,帮读者解决急需的信息,从而影响了服务效果。
2.3期刊工作人员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读者和图书馆的同行认为期刊部工作技术含量低、工作简单。因而对他们的工作不足挂齿,甚至有些读者进出阅览室如入无人之境,对期刊服务人员视而不见等,他们的态度和偏见使期刊工作人员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服务认同感和信心,缺乏成就感和光荣感,因而影响工作积极性。而且,有的馆员认为自己是不被重视的群体,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工作好坏无人问津、无人评说,这就造成了馆员精神上的苦闷与彷徨,对工作没有主动性,甚至失去兴趣,影响了期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两个职能的发挥,给期刊服务工作带来了一种潜在的危机,进而形成图书馆人才环境质量恶化,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弱化,高素质、高人文的馆员屈指可数。
2.4重“藏”轻“用”和服务形式的局限
由于经费的原因,高校图书馆的过刊资源大部分都没有复本,因怕丢失和损坏,长期以来,过刊采取的是藏阅一体、不外借的方式,只允许阅览和复印,对期刊资源过于“珍惜”造成“重藏轻用”,一旦整理上架,便不轻言借阅,“藏”得多,“用”得少,最后,过刊库对资源以保存为主,查阅为辅,造成一种神秘的同时,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导致大量期刊无人问津,使之成为鸡肋,从而把大量读者拒之门外。许多读者甚至不了解过刊里有丰富的资源、信息。
期刊服务形式单一、被动,常常局限于对期刊的整理、分编、排序、上架、借阅、复印等,对有价值而零散的资源信息没有进行整理加工,方便查阅;检索工具不全或不能正常使用,给查阅带来困难。
3 高校图书馆期刊服务呼唤人文精神
高校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中的人文精神,就是以读者为本,尊重、理解、关心、帮助读者,一切从满足和方便读者出发。去思考我们的服务工作,在服务中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3.1逐步完善管理机制,增强期刊工作人员的职业威望
对期刊工作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尊重和理解期刊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肯定他们的社会价值,在对其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对他们的工作和价值予以肯定和体现,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期刊服务工作的职业威望;建立层层负责制,增加期刊工作的技术含量。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从期刊的订购、增删、编目、登到、磁条加工、排架、过刊下架、送装订、验收、数据录入、数据库维护与管理及提供服务等都是期刊部的工作,提高了期刊部工作的技术含量,使工作人员意识到除了服务读者,通过系统的刊物管理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调动了期刊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做好舆论宣传工作,通过宣传让广大读者了解期刊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方法。引导读者尊重期刊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与此同时,严格把好期刊工作人员聘用关,强化资格要求。营造充满工作激情的人文环境,形成支持期刊工作的社会氛围,让期刊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自豪感,以健康积极的情绪从事期刊服务工作。
3.2加强期刊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期刊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读者的信息需求服务。在日趋社会化的图书馆活动中,期刊工作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这就要求期刊工作人员树立爱岗敬业,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工作的性质,在健
康的心态下愉快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善于找到克服困难和走出逆境的理想途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方式。图书馆应该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定期组织馆员参加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强调馆员应该恪尽职守,以一颗公正的心去对待读者,以一颗诚挚的心去关爱读者,在对读者服务中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宗旨,实现从传统的“以图书为中心、以管理为主导”到“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主导”的观念转变;图书馆的工作以读者为先,以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对各项文献需求,将服务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并将每周星期五下午定为职工教育和业务学习时间。
3.3营造和谐的人性化期刊服务环境
在期刊服务中构建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性化服务环境,这种环境是由蕴涵人文关怀的建筑环境、富有审美情趣的室内布局、体现人文关怀的制度环境、创造人文关怀的服务环境等具体事物构成。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期刊部,由中文过刊库、外文过刊库、现刊阅览室、东区和跃进南区阅览室组成,共有阅览座位739位,在阅览桌底及墙脚配有信息接入点和电源,提供检索电脑和服务读者自带电脑来。在阅览区内、书架边缘摆上适当的绿色观叶植物,在玻璃窗及玻璃墙上贴上绿色防晒膜,并十分注意提示语言的表达,在标识牌上尽量使用温馨提示语。不使用各种命令句,避免用生硬的语言使读者看了有身心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读者可以携包自由出入,并允许自带书籍和短时间外借,延长开放时间每周达到85小时。通过这样处理,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
3.4实行期刊服务的人本管理,提高期刊的利用率
期刊是高校进行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文献,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期刊工作应该实行人本管理,要求期刊管理人员不仅要完成期刊的日常管理工作,而且要注重期刊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将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期刊工作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期刊实行开架管理、及时流通,让读者入库自由选刊,方便了读者,开拓了读者的知识视野,扩大了读者的查找范围,特别为第一线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并提供计算机检索。另外,利用计算机进行期刊验收、登记,既快又准确,使新刊1-2天内就可投入流通。在期刊加工方面,要把期刊服务的重点转移到期刊信息深层次加工和开发利用上,从期刊的外表加工向期刊的内容加工发展,对期刊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即从单一的期刊刊名、类目加工,转变为多角度的期刊主题、关键词、文摘、摘要等加工,实现文献资源开发从载体单元到知识、概念单元、电子信息单元的转变,使期刊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有效的利用。
3.5以人为本,加强期刊导读工作,开展信息咨询服务
期刊信息资源要为读者充分利用,我们应该以读者为本,充分发挥导读和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引导和帮助读者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期刊部中文过刊库接待读者入库和读者咨询,2001年以来入库读者约20万人次,其中外单位读者一千多人次。耐心细致解答读者问题,指导读者查阅资料,并根据读者对期刊需求状况的差异进行导读。对刚入学的新生,介绍期刊库的馆藏和布局、查找资料的程序、方法和具体规定等;对研究生和临近毕业本科生,根据他们正在研究的课题和写作科技论文的需求。则有针对性地向他们介绍和推荐与课题有关的期刊情况,帮助并协助他们查找资料、编制主题目录、文摘索引等;对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定题和专题信息服务,围绕一段时间高等农业教育与科研的现状和新时期的要求,以及当前的教改动态,搜集现阶段教师和科研人员研究课题需要的资料,从相关期刊中搜集观点新颖的论文或文献,建立专题信息积累,主动提供给学校及外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的相关人员,供其参考。近年除了向本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还向周边的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以节省研究人员查阅文献的时间,使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与科研上。
1.电子商务迅速涉足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使高校财务在具体的会计实务操作中面临新的问题。
(1)图书资料。高校财务最早接触的是网购的图书资料。各高校人数众多专业不一和地理位置所限,传统的实体书店很难全部满足各自的具体需要。网上购书因时间和空间的便利,又加上种类丰富,最重要的是价格低的优势,成为广大师生购书的首选渠道。(2)固定资产。网上购物从小到一块2G变换到500G并且还在不断更新换代的U盘,大到电脑冰箱空调,高校财务人员都能遇到网购的足迹。不管你相不相信,不管你是否还有质疑,电子商务在高校已遍地开花生并生根发芽。网上购物不仅颠覆传统的时间空间和地理概念,更是对高校财务人员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经验的挑战。(3)试剂耗材和学生活动用品。实验试剂和实验耗材是高校经济活动非常重要的支出之一。试剂耗材的种类繁杂,数量巨大,专业性非常强。由于专业知识所限,高校财务人员本来就对具体的试剂耗材用途和所需隔行如隔山,再加上网购的试剂耗材,其用途和所需更是如雾里看花,不知所以然。电子商务的无所不能无孔有入,更是体现在围绕学生举办的各项活动支出中。学生是高校的生力军,同时也是最先最快吸收接纳新生事物的群体。从每年一度的学生文化艺术节活动,到毕业生纪念品以及上百个学生社团举行的不同的学生系列活动,网上购物的经济活动是五花八门,五彩缤纷。真是没有你看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电子商务活动的迅速扩张和异军突起,使高校财务人员在处理日常的会计事务中,不仅要有丰富的财务专业知识,更是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网络时代所需的IT知识,才能应对如此鲜活的具有时代脉的具体会计实务。
2.电子商务迅速涉足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广度和深度不容小觑,其涉及的经济数量和总量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高校财务人员所依据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财务问题处理办法却对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活动没有涉及。这就使高校财务人员在处理具体的网购会计实务没有规章可遵,没有制度可循,没有经验可谈。高校财务人员在处理具体的会计实务时,只能依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并与同事领导协商,摸着石头过河,边处理边积累经验。如此情况下,会计业务处理难免不带有主观的个人职业判断并存在不严密的地方,甚至同一所高校不同的科室对同一种经济业务的处理要求也不一样,这就给广大师生日常经济业务报销活动带来了困惑,也使高校财务活动的严肃性和严谨性遭到质疑。而高校财务人员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能百口莫辩,无可置否。这在无形中降低了高校财务人员在广大师生中的形象地位,甚至遭到了许多师生的不配合和误解。
3.电子商务具有强烈时代脉博的经济活动信息,对高校财务人员固有的因循守旧,依原则规章办事的业务处理能力提出挑战。
在高校财务活动中,处理一系列的具体的会计实务时,都是要依据具体的财务规章和财务处理报销规定的,都是有章可循,有理有据的。如差旅费报销时,交通费和伙食补助是怎样的,住宿费是什么标准,乘坐交通工具有什么具体要求,这是有《差旅费报销办法》可依据和遵循的。在电子商务下的具体经济业务时,没有具体的制度和报销办法可依据,电子商务活动和传统的经济业务活动有什么区别,应该怎么具体对待并要求才能更符合对事实的判断,这一切,都对高校财务人员的应变能力和职业鉴别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4.网络时代快速便捷的高效率,给高校财务人员带来了许多新增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压力。
首先是时间和效率的沟通压力。财务人员所特有的严密谨慎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自己拿不准的业务必须向同事请教,向领导批示,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断和处理。这肯定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耽搁了利益相关方的时间和耐心,势必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增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其次是财务人员个人主观意见不同带来的彼此工作沟通的压力。高校财务人员因学历知识层次工作经验的不同,对新生事物的理解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对新生事物的不同态度不同理解和不同感受,又没有规章制度可循,使高校财务人员在处理新生的会计实务时理解不一,存大较大差异。
5.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活动的日新月异,给高校财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
网络时代的经济活动已司空见惯,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更迭不穷,高校财务人员如果依然抱有过去的“一技在身,一证在手,终生无忧”的想法,显然是跟不上时展的。现在的时代是终生学习的时代,现在的高校财务队伍,需要学习型的人才。无论你是会计师,或是注册会计师,或者是硕士博士,你所要面对和处理的业务,是在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是各种信息技术和新生经济业务综合发展的结合体,是在你所掌握的有限的书本知识上不能全部看到和掌握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拓宽自己的不同知识的视野和层次,特别是与财务活动密切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和IT知识,才能更好地处理日常的会计事务,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影响下高校财务的应对措施
1.校园微网的全方位覆盖和云计算,物联网和3G通迅的普及及4G服务的强烈冲击,高校智能报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用已迫在必行。
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报账等候时间长,效率水平环境差的问题凸显,已严重影响制约了高校财务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高校财务急需要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使用高水平功能强大的财务管理应用软件,建立健全高校智能报账信息化系统,以适应和满足广大师生对高校财务管理高水平高质量优服务的强烈要求和美好愿望。高校智能报账信息化系统应涵盖无现金报账系统、网上预约投递报销报账系统,智能排队叫号系统,网银同步支付系统,网上学生缴费系统,个人项目查询系统,财务短信平台系统,财务定向公开系统和定向自助查询系统等一系列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系统,从而将颠覆传统的面对面窗口报销的财务管理模式,从源头上彻底解决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和瓶颈。高校智能报账信息化平台投入使用以后,将使高校财务人员从传统的繁杂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放出来,拥有一个安静平和的工作环境,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决策高校的各项财务管理,有力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高校教育事业的纵深发展。
2.电子商务影响下的一切经济活动,无论其形式多么新颖,其手段多么先进快捷,其核心内容依然是经济活动,依然适用会计核算原则。
电子商务影响下具体的会计实务处理如下:(1)坚持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是网购的图书资料,固定资产还是试剂耗材,无论金额数量大小,只要进行财务报销,就属于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的范畴,就适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万变不离其宗,其客观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必不可少。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广而适用的准则。客观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客观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对于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网络信息时代,一切新生事物所产生的经济活动,虽然与以往经济活动有着显著的差别和不同,可依然是经济活动,高校财务人员大可不必恐慌,对新生事物畏手畏脚,只要依据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处理应对。(2)对于网络时代的各种信息技术和经济活动,高校财务人员首先应保持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对新生事物接受吸收并进行正确的职业判断。其次,高校财务人员不仅要从心态上调整自己,更是要从行动上充实自己。高校财务人员在面对新生事物时,要充分运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调动自己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如最早出现的网购图书的问题。网购图书起先是没有正式相关发票的。财务人员要求必须有正式的发票才能报销。这应迫使电子商家使用正式的发票,并避免了逃税的问题,同时也使电子商家经营更加规范和接受国家监督并保证消费者的权益。网购图书的快速发展和成为常态,图书种类和用途成为核算重点。网购的图书必须附有清单并与专业相关,才能给予报销。可因时间的关系,许多网购的图书清单已丢失或者其他原因,网购订单信息的持久性,就可解决这一问题。财务人员可以要求打印订单信息,以作为图书发票的补充。如果图书数量和金额较大,还可要求附有网上支付的界面信息作为验证。手续费问题。一张火车票虽小,却必不可少。一票难求的问题引发了网络购票,网络购票产生了订票费。随着网络购票的盛行,取票难和异地购票手续费的问题又成为众之所矢,自助订取票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火车票的订票费,也即将消声匿迹,而这其中的过程,不过一两年的光阴。固定资产和试剂耗材以及学生活动用品。固定资产可运用重要性原则,按照数量和金额的大小不同,要求相应的票据进行可靠性和真实性的验证。达到固定资产入账金额的,应出具网银支付界面打印纸质信息,并要求信息完整清晰明了。不同的银行网银支付的界面涵盖信息量不尽相同。财务人员应要求网银界面信息涵盖有时间,数量和金额以及对方单位具体名称账号信息。信息要相符相关,数量金额巨大时,要求购买方扣以质保金作为产品售后质量服务的保证。试剂耗材支出数额巨大数量繁杂和专业性强的特点,为高校财务人员所重视。网购试剂耗材也不例外。财务人员要求网购的试剂耗材不仅要有发票和清单,数额巨大的还要附有购买合同,发货单和入库单,各项目负责人要担负具体的经济责任和监督责任,财务人员要依据客观性原则审核具体相关票据并进行会计处理。学生活动用品支出因活动频繁,种类众多,其发生的经济支出五花八门,令人眼花撩乱无所适从。财务人员可运用相关性原则联系具体的学生活动类别,对其经济活动支出进行甄别分类。如各院系学生举行的新年联欢晚会,其中网购的数量众多时的U盘和水杯作为表演互动环节的小奖品就可予以报销。如果不联系相关的新年晚会,单看网购的数量众多的U盘和水杯,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核算。高校学生社团众多,社团活动活跃。如篆刻协会所需的材料,因学校地理环境和价格的原因,学生会从网上购买数量众多的印盒和木漆材料,这些支出都需要财务人员联系相关的实际情况才能作出相应的判断,并由带队老师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和书面相关材料进行验证。
3.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迫使高校财务人员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和固有思维模式
以一种主动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开放式思维模式来应对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现在的时代,是网络信息技术快车道发展的时代。教育部财政部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高校财务人员应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高校的网络学习资源优势,进行有针对性有目地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特别是与财务工作息息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和IT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思维,并理论联系实际,以便从容应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事物。在信息化的时代,高校财务人员要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新生事物的发生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兼收并蓄,并用冷静平和的态度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进而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和会计核算。
4.网络信息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问题新要求新思维变化多样
教师应该转换自己的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转变观念,实现从一个指挥者到引导者的转变,而不是一个人在课堂上自导自演,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甚至可以充当老师的角色参与到课堂中来,具体方法如下:
1.1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国内各高校都是从2011年开始陆续开始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大多数学校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了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IEEE802.15.4/Zigbee)等课程,并保留了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等课程作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通信技术的主干课程。因此,物联网技术所涉及的通信技术散布在多门课程中,这就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物联网通信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我校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门开设了物联网通信技术这门课,而这们课程中所涉及到一些通信技术如蓝牙、无线局域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都与学生所处信息社会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教师可以去引导学生课外对跟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研究与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传统的理论课程都采取三七评分方法,也就是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而平时出勤完成作业等综合情况占30%,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终极目标是期末考试而忽略平时对课堂的参与。我们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的评分方法,那么学生就会用对待期末考试的热情来参与到平时的课堂。
2改变“满堂灌”模式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因而在理论上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是:即使人在课堂上,思维可能已经天马行空不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过多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老师讲得如何有激情并且口干舌燥的时候学生却已经昏昏欲睡了。理论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且是技能课的基础,如果学生不接受理论课,那么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在学生身上体现不出来了,再好的理论也无用武之地。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改变传统理论课教师只负责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可以采取学生不仅要听而且还要讲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改变到主动学习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同时也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标。以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中的蓝牙技术为例,蓝牙在我们的日常电子产品中随处可见,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都有蓝牙功能,学生上课都会随身携带手机,在对蓝牙技术讲解时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模式讲解的话学生可能都会认为这个内容很简单无须再听老师讲解,这时候在讲到蓝牙网络拓扑结构、蓝牙组网、蓝牙状态、蓝牙地址、蓝牙协议及蓝牙工作原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起手机并开启蓝牙模式,学生使用蓝牙功能相互之间发送语音和图片等文件,在学生具体体验了蓝牙功能后启发他们思考课堂所讲知识点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3教与学相结合
在传统的理论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也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无法将老师讲授的内容转化为自己所有,更不可能把老师课堂讲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到技能课和实践中去,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变原来的泛讲为精讲,重点讲方法讲重要知识点,达到由量变达到质变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缩短讲授时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听到主动讲角色的转变,让学生充当一个讲授者,让学生把提前探索好的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鼓励其他学生也参与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每次理论课可以安排学生主动走上讲台,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心里素质也能让能够主动去学习,还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不至于让学生们进入昏昏入睡的状态。这虽然缩短了讲授的时间但并不意味着老师无事可干,在学生充当讲授者角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把自己当做普通的一员加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与学生进行共同探讨相关知识点,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4总结
(1)实现物业管理社会化解决了很多高校图书馆缺乏物业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困难,可以利用物业管理公司具有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进行高效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现代化图书馆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标准和新的服务方式,有了专业的物业管理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使图书馆的先进设备得到有效的综合性利用,利于延长图书馆财产的使用寿命,从而为学校节省维修和建设费用。
(2)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传统模式下图书馆的行政后勤管理体制形成了冲击,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为长期做到全面管理维护好繁杂的图书馆物业,并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率,满足高校学生和教职工等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需要采取市场化调节、企业化经营和社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来实现。这是高校图书馆功能发生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2、关于高校图书馆物业管理社会化的几种机制
图书馆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协作才能保障物业的正常运行,一方面物业公司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做好监督和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2.1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监督机制
高校应全面考虑服务信誉和服务质量等条件,严格要求专业资质,选取实力强、信誉好、收费合理的物业公司进行合作,以双方签订的《物业委托管理合同》为依据,定期或随时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补充。此外,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应制订出一套具体有效的考核标准,对物业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读者和馆员的满意程度,按期进行考核,建立档案记录。依照考核结果,在举行的定期例会上,参考群众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并按合同期限内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决定该公司能否续签。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双方合作范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检查评估标准及赔偿问题等进行实施。每项工作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如图书馆管理部门对物业公司雇佣的消防监控、设施维修等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资格证书,有无上岗证;图书馆内勤杂人员是否取得健康证和保险等情况,都必须进行监督检查。对物业公司的实际在岗员工数量、时间等与物业管理合同是否相符,进行定期或随机检查,明确违约责任和经济处罚办法。
2.2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管理机制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各种物业管理法规、学校的规定,以及物业公司的企业标准进行物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包括安全防火制度、消防监控及门卫值班制度、卫生清洁标准等。让各个工作岗位,各项程序有章可依、按章办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还要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奖励与惩罚的措施,保证物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实施物业社会化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参与到具体管理工作中去,尤其是对现代化图书馆内消防设施、监控系统、大型机电设备等各种关键岗位技术操作要领和运行情况要全面掌握,并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持有上岗资格证书。这样在与物业公司谈判签订合同和今后的日常管理中,就能掌握主动权。高校图书馆的物业管理社会化后,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既可以引入资质优良、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为图书馆服务,也可以使现有物业公司产生危机意识。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的期限最宜为两年一次,这样能兼顾到双方的利益。
2.3高校图书馆物业社会化后的协调机制
图书馆既有监督权、管理权,同时也有向物业公司支付费用、配合工作的义务。物业公司刚开展工作,必然需要一个过程。管理部门有责任帮助物业公司适应工作,让他们尽快熟悉馆内环境、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在日常工作中与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经常交换意见,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双方在工作中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开辟一个双赢局面。
3、总结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开展高校人文关怀服务的重要载体。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服务的背景和意义,然后结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工作,阐述了在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服务的内容、方法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54-02
收稿日期:2014-12-17
作者简介:徐梅娟(1962―),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教授;周东升(1966―),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教授。
*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建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jsjg086。
当信息化社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时,有形与无形、实体与虚拟相融合便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特有的属性,同时,也标志着数字化图书馆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图书馆承载信息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给图书馆领域带来了极大便利,此时,图书馆领域呼唤人文关怀的服务精神更加强烈。这是因为,科学技术仅仅提供了可利用的工具,而真正实现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原动力却是图书馆深切的人文关怀。[1]2000年以前,国内图书馆领域研究人文关怀服务的文章很少,从2000年至今,尤其是近五年,图书馆领域人文关怀服务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系统研究高校图书馆(特别是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的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的论文几乎没有。从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来看,目前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5,000多名大学生中,有各类残障大学生700多人,其中聋人大学生550人,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是摆在人们面前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在具有博爱精神教育理念支撑下的南京特教学院里,一方面,图书馆技术化、数字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另一方面,服务对象需求的特殊性和多样化,使得开展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体系的建构及实践研究更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1 高校图书馆加强人文关怀服务的意义
1.1 人文关怀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基本理念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本,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2]所谓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主要是指对读者或用户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信息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环境。[3]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对象主要是读者(包括残障学生)。对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①从理论层面上讲,将丰富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的服务范围、对象及理念。②从实践方面来说,是实现学院“博爱塑魂”办学理念的要求,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圆梦”的题中之意。
1.2 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范例和样本
笔者从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体系建构的六个层面出发,结合学院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的实践,展开对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体系的全方位研究。本研究旨在为教学科研工作者和学习者(包括残障大学生)提供人性化服务,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提供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可操作的新的范例和样本,因此,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1.3 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
高校人文关怀服务精神的培育,建立在对图书馆服务主体队伍的长期熏陶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素质,改善学院图书馆在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将极大地提升图书馆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2 人文关怀服务体系建构的内容、方法与实践
2.1 加强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理论建设
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理论建设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图书馆建筑及布局的人性化、图书馆馆风建设等图书馆人文环境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以及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和构建等。在体系建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文精神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关系以及人文关怀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和统一的问题。笔者认为,人文关怀的服务主体是读者,包括残障大学生。为所有读者提供全面、周到、合适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追求,是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要求,是社会公平、公正的体现。
2.2 加强图书馆弘扬人文精神的环境建设
实体图书馆的“形”和“神”是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的一种人文精神的标志。图书馆的学习空间、文化空间和人文环境空间的重要性在这个网络化时代里弥足珍贵。图书馆里的一物一景、一情一境无不包含着人文精神底蕴。作为承担着特殊社会责任的图书馆,为读者(包括残障大学生)建设一个既能满足一般读者群体,更适合于特殊读者群体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环境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所在学院以“博爱塑魂”的办学理念为宗旨,以探索独具特色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为目标,塑形象环境建设之标,立人文关怀环境之本,把“博爱”融入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学院图书馆主体建筑正面墙上用手语、盲文和汉语写着校训“博爱、自强、求实、创新”,图书馆大厅左侧用盲文书写着“我爱你”,右侧是百爱墙。此外,馆内还有盲道和全国唯一的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图书馆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特殊教育的知识和元素,形成了一种“神形兼备”的人文关怀服务环境。
2.3 加强推行图书馆平等服务建设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核心价值的体现,并不排斥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机构的“知识适配器”的人文价值弘扬。现代图书馆在知识传播与学科服务上关于平等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但表现在读者(包括残障人士)资格权利、资源拥有权利、享受服务权利、执行制度的义务上,还表现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个性化服务之中。在实践中,图书馆从残障大学生的需求出发,建立了盲人阅览室、盲人电影院、盲人普通话测试中心,而且盲人可以使用计算机上网学习,真正实现了信息无障碍传递。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经过培训和学习,熟练掌握了常用手语,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要。
2.4 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构
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为读者(包括各类残障大学生)提供服务的根本,构建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时应符合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不但要把能够满足读者(包括各类残障大学生)的需求作为文献资源建设价值目标的考量,还要把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落实到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语种类型和学科分布上,更应表现在载体形态和适应图书馆多元化价值体系实现上。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实践中,笔者所在学院图书馆开发了特殊教育特色数据库,建立了特殊教育资源库、特殊教育电影资料库,资料室期刊涵盖了关于特殊教育的所有期刊。图书馆深入探索“人文化资源建设”的方法和范式,从宏观定性、微观量化等多维视角拓展图书馆资源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
2.5 加强图书馆服务主体队伍素质建设
读者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是图书馆赖以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图书馆全部功能的发挥,要靠图书馆服务主体的创造性劳动得以实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说到底是图书馆的“人文化”,是图书馆人的“人性化”。 在实践中,笔者所在学院图书馆通过开办特殊教育知识培训班,让馆员了解特殊需要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举办手语培训班,提高全体馆员为聋人大学生服务的水平;以建设“文化图书馆”为切入点,构建图书馆主体“人文素质指标”,明确图书馆人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知识涵养和处世教养。总之,图书馆通过给图书馆员工不断灌输“人文营养”,从根本上确保人文关怀的实施。
2.6 加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
人文精神指导着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推进了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弘扬。笔者所在学院图书馆对图书馆运行数据(例如教师读者、学生读者,聋人读者、肢体残障读者等的文献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理解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创新针对性、个性化的人文化服务理念和方式,为不同类型读者提供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
3 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无论是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操作都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和解决。笔者所在图书馆追求的目标是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体系,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瑞祥等.浅谈图书馆人文关怀 [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9):74.
[2] 刘玉明,李雪莲,徐若冰.论科技期刊编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J].哈尔滨学报,2008(7):115-117.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读者服务;一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信息赖以贮存的载体和传播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人类知识信息的保存和服务主体,现代图书馆的资源形态正日益多元化,图书馆的馆藏已由传统的以印刷型为主要载体发展到由印刷型、数据库、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共同构成的多元化文献资源体系。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图书馆旧的书刊泾渭分明的分离式服务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读者需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管理方式必须变革。
1传统文献服务模式分析
印刷型文献资源是我国图书馆传统馆藏的主体,图书和期刊是传统图书馆两种最主要的馆藏资源。因此,图书馆一般按文献的载体类型、文种、服务对象来区别和组织馆藏文献,图书和期刊、纸制与电子资源分离布局。这种传统服务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重藏轻用“,注重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保存,而轻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传统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管理是以载体类型为主体进行馆藏布局的。由于图书、期刊在业务流程上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因此,从方便管理的角度,传统服务理所当然地将图书和期刊分为了两大部分,实行各自独立的管理体制。这种功能布局不能集中地反映学科专业知识的整体性,同一学科、同一专业的各类载体文献被分散在图书馆不同的楼层、区域,破坏了知识的完整性;即使是同类文献,也彼此割裂,形成了中文与外文文献分离,现刊与过刊分离的服务体系。当电子资源出现以后,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上又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分开管理。这种将图书与期刊、现刊与过刊、印刷型与电子资源等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分散布局于各个分割空间的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内形成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困惑。例如:当读者查某一个概念时,需要使用工具书;需要了解某一基本知识时,需要查阅相关教材;需要了解某项研究的最新进展时,需要翻阅最新的学术期刊;当需要的文献没有印刷型馆藏时就需要查阅电子资源,等等。这样,读者就必须以中断连贯思考为代价,不停地来往于自己不熟悉的图书馆各个区域之间,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体系在管理上比较便利,责任明晰,但是不符合读者的思维规律,人为地把知识体系割裂、分散开来,不利于读者获取不同载体和跨专业学科的知识,读者难以持续、连贯地思考和阅读。
第二,在读者服务部门设置上,图书馆通常以传统的外借、阅览、咨询、检索自成一体的服务结构为主。,有些图书馆还把书刊外借、阅览等服务按读者类型、文献类型、学科种类和语言种类等标准划分成多个小服务部门,将文献的阅览、咨询、外借服务完全分离,书目查询、电子阅览、报刊服务、图书借还、室内阅览、文献复制等服务功能相互割裂,藏、借、阅、咨四大服务功能彼此分隔。由于工作岗位的限制,工作人员一般只对自己分管区域的某一类载体形式的馆藏比较熟悉,对其它区域、其它类型的文献则很少了解,更不要说能把握相应学科的整体馆藏情况、为读者提供针对性强的高水平服务了。因此,长期以来管理工作一般只能停留在日常性的借阅操作和事务性工作上,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馆员们难以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无法开展专业领域的高层次服务,造成服务管理与文献开发利用的严重脱节,不利于开展学科层次的定向服务。
2基于知识管理的读者服务思想
文献所记载的知识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就期刊而言,各学科专业文献在期刊上的载文率既相对集中又高度分散,呈现出分布有序的规律。其中,相当数量的专业论文相对集中刊载在少数专业期刊中,形成核心区.其余数量的论文高度分散在大量非专业期刊中。事实上,各学科专业文献除了在期刊中以论文形式发表外,每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总是以多种文献形式传播的。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已由重藏轻用转向以人为本,藏以致用为中心。以满足读者多方而、多层次的需求为出发点,各类图书馆都在资源建设、馆藏布局、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但是,传统图书馆以文献类型为单元所构建的文献服务体系与广大读者利用文献的知识学习和研究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人们有了问题需要某方面参考资料时,总是以所需信息的学科主题为主线,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文献中的相关信息,通过对别人不同观点、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充分比较和研究,提取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打破图书馆传统业务流程与文献布局和服务体系的束缚,营造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图书馆资源布局及服务体系,以文献间知识关联为主线,构建按文献的知识属性组织馆藏文献及服务功能的管理体系。使得同一知识领域的书、刊一体化,印刷型与电子资源一体化,形成适应读者思维认识规律的知识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文献资源一体化的知识服务体系构建
高校的读者,无论足研究人员、教师,还是各类学生,都是围绕特定学科展开学术研究、完成学习任务的,读者查阅文献信息时,其所要的信息内容总是围绕一定的学科领域展开。因此,义献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是:
3.1以文献知识的学科体系为核心,构建多类型文献融为一体的学科知识服务体系
在馆藏布局上,打破网书与期刊、纸质与电子、藏书区与借阅区、读者区与工作区相分离的界限,在一个开放通透的大空间范围内,根据室内面积容量,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将与一定学科领域相关的古今与中外、图书与期刊、纸质与数字等各类相同专业文献集中排列,并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查询、电子阅览设备和网络通讯环境,使读者可以便利使用各种资源,形成一个不同载体形式和不同文种文献集成的综合知识库。在一个借阅区内,既有该领域古今中外的图书,又有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工具书等各类文献;既是书库,所有该领域馆藏集中在一起,又是全开放的阅览室,读者可以自由流畅地交互使用各类文献阅读学习;既有纸质资源,又有电子资源;既有当前最新的文献,又有其他年代的本学科系统性馆藏;既可阅览,也可外借,极大地方便读者,从而为读者营造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研究环境,实现“以减为主”向“藏用结合、重在利用”的转变。
3.2以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为目标,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文献服务一一体化的基本思想是,打破传统服务模式中戡、借、阅、咨等读者服务功能各自为政、按业务部门和文献类别划分读者、分段服务的桎梏,以方便读者利用为中心,通过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的开放化服务,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问、最少的精力、最少的环节,获得最大量的文献资源信息。
在服务功能上,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应该取消传统的期刊部、流通部、阅览部、咨询部等机构建制,以知识学科体系为单位,构建全新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既可以提供传统纸本书刊的借阅、复制等服务,又可以提供光盘查阅刻录、数据库访问浏览、网上资源查询下载、FAQ及虚拟参考咨询等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形成集浏览、咨询、检索、借阅、复制、下载等服务于一体的全新模式。读者在同一区域内就可以通过“无缝链接的信息服务”,按照自己认识思维的习惯流畅地阅览、相互参照、取长补短,使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体系旱现在读者面前.实现“藏、借、阅、咨一体化”一站式开放服务。
3.3以图书馆员学科知识为支撑。深化学科专业化服务
高校读者需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文献信息需求的专业要求特别强烈。传统馆藏布局下,无论是在书库还是阅览室,收藏的义献都同时涉及众多学科领域;而每位图书馆员的知识总足特定的专业,他们对所管理的众多学科很难做到深入了解,对一些专业文献信息的了解和利用能力甚至还不如有关读者熟练,只能停留在保持架位整齐有序和一般的借还服务层面,无力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
在以文献知识的学科体系组织馆藏的前提下,图书馆的一个楼层或区域内,同一个学科或学科性质相近的若干学科的各类文献集中在一起,图书馆可以安排具有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图书馆员负责馆藏的服务工作,这些图书馆员十分熟悉所管理文献的知识内容与读者的专业需要,因此,他们对读者的需求心理、文献的适用性和该领域的各类馆藏文献了如指掌,就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大大提高服务的学科化、专业化能力,只要读者提出要求,他们就知道该为读者推荐什么文献、馆藏有没有、从哪找到、如何使用,等等,使图书馆员真正成为读者利用文献的得力助手和情报分析专家。
4基于知识管理的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模式的特点
4.1有利于系统把握和优化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和建设方向
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践中,各馆均制定了馆藏发展战略,就馆藏总量与年度发展目标、各类文献的比例、馆藏特色、品种与复本关系等提出建议原则。然而,已有的这些规划内容,依然侧重从优化义献结构体系的角度讨论问题.一舣会从中文与外文、图书馆与期刊、纸质与电子文献之间的火系考虑制定发展目标,却较少或难以围绕学校义献信息需求的学科文献结构来进行科学设计,也无法以学科为单位系统评价馆藏质量和服务保障能力。
在以文献知识的学科体系为核心建的多类型文献融为一体的全新服务体系中,相同学科专业的各类文献集中在一起,依靠完整、准确且整合了各类资源的资源导航和目录系统,我们就完全可以从直观评价到目录控制准确分析和掌握某一学科相关文献资源的数量、品种、结构、读者的需求与利用强度.从而对文献的学科保障水平作出科学、客观、准确的评价,进而经费安排、采访计划中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优化,避免肓目采购,减少遗漏重复,使每个学科专业的文献体系更加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真正体现了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高校图书馆办馆宗旨。
4.2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文献的互补性,有效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在高校,客观上存在着专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不同学科的办学历史、办学层次、学术研究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程度也有不同差别。因此,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规划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建设目标:在学科建设启动阶段,通常选择那些最急需的、专业信息含量大、内容新颖实用、容易获得的文献,如与学科相关的核心专业期刊、课程建设所必要的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同时,新专业文献资源建设也以新版文献、国内文献为主。对于普及和学习方面的文献,则一般以纸质文献建设为主,特别是适合大学生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素质教育需要,利用频率高的中文图书文献都给予充分保证;而对于学术性强,适合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需要的专业性文献,则主要通过数字资源建设,尤其是期刊文献建设来满足。对于馆藏薄弱的领域和学校新增的学科领域,一般通过数字资源建设来填补空白,以快速补充和积累;对于受制于经费压力难以形成规模的纸质外文文献则主要通过引进外文数据库加以解决。
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模式,十分有利于发挥各类资源对同一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需求的优势互补作用,形成各类资源有机配合的学科文献保障系统,不以某类文献多寡论成败,而是着眼于不同类型文献在读者需求中综合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服务体系就像现代商业中的大超市一样,在一个区域内,把相同学科文献集于一体。面对这样系统、多样化的丰富学科文献,读者在使用自己以往熟悉的文献时,会同时注意到那些平常不关注、不习惯使用或根本不了解的文献,从而激发他们对这些文献的潜在需求,带动这些文献的有效利用.养成综合利用各类文献资源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各类文献资源利用价值。
4.3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人才的专业优势。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的学科服务
在现有的服务管理体制下,由于读者服务停留在对文献的管理层次上,工作人员常年从事着繁重而单一的事务性操作,只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假以时日,服务工作似乎什么人都能做好,很少需要用到多少学科专业知识。因此,在图书馆,具有一定学历层次的人员通常首先考虑安排在采编、技术、咨询等部门,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本科、硕士学历的人员很少在服务一线从事读者服务工作。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图书馆本科毕业人数已占全馆人员的绝大部分,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也越来越多。然而,在现行的服务管理体系下,大量图书馆员学非所用,大材小用成为普遍现象,许多人觉得有劲无处使,优秀的人才不愿来,来了又留不住,图书馆成了“人才交流基地”。
【论文摘要】通过对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场地设施缺乏,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严重的影响着武术教学的普及与推广,阻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对以上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了新颖的高校武术教学策略。
1 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绵阳市三所高校(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和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多发方面的,但是主要因素是运动场管不足且质量较差,这已成为目前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主要来自电影,武术侠小说和书籍杂志,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武术基础,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特别是在教材的选择,教材的要求和进度的安排上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2.2高校武术教学的安排武术是中华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徒手还是拳脚动作,还是使用器械的技巧,都包含有跑,跳,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基本技能,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统一,武术运动中的套路演练能够全面提高人体各项素质,但是目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依然以初级拳(械)和简化太级拳为主。
2.3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对武术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名好的教师不但能授业解惑,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学习,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满意,这是一个敏感但是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时,还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开设武术选修课,但是,却严重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出现一名教师身兼数个项目的情况,虽然目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比较满意但高校武术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2.4武术的“技击”本质体现不充分教师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武术运动的本质特点踢,打,摔 拿等技击动作,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现行教材中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教学占据绝对比重,教师教授内容以套路居多使颇具技击实效的武术动作向肢体练习的“舞武”演化,最终使学生失去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3 分析与讨论
3.1学生武术基础较为薄弱,水平不均衡学生的武术基础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从调查可知,3%的学生学过武术基本功和武术套路,武术基础较好外,大部分学生武术基础薄弱水平不均衡,这就为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分组学习。
3.2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愿望,突破原有的武术教学模式框架,与时俱进,敢与思考,勇于摸索积极实践,大胆放弃学生不想学的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学设备,学生男女比例构成及教师的教学专长等,谨慎挑选教学教材努力钻研教材,熟悉掌握教材,思考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为教学改革做好业务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
3.3采用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尽情表现并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在切磋中根据个人的“实用”需要突破教材的框架,对所学的内容作适当的改变,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比如,让某一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他们的创新动作,鼓励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动作进行评判,思考,改进,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民主的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主动,气氛更和谐,身心更愉悦,教师在课堂上要主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整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把武德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始终,重视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使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友好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武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但现有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与缺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武术改革的模式,更好的发挥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各类学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的安排和组织武术教学,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内涵,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武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全面提高高校武术教学的质量。
各高校在设置武术课程时,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文发展和娱乐性为基点注重学生体育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增强体质与提高健康水平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等目前关键性问题,即一切活动均应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发展这样一个重要核心,构建合理,科学的适合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教学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武术理论知识的讲授,适当降低考试,评估要求,努力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能在一个比较宽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习基本技术并得到身体锻炼,改善教学场地,器材和设备,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锻炼的环境,同时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