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小常识范文

安全生产小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生产小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生产小常识

第1篇:安全生产小常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优势,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参与方式

 

建筑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关注的重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家倡导建立“和谐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建筑安全生产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但形势不容乐观,全年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死亡人数仍在千人以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狠抓综合治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安全知识普及,特别要抓好特殊工种和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构建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下简称“安全机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任务,绝不是只听取汇报、检查资料流于形式就能完成的。为推进安全机制建立,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平稳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可让高校参与进来。

1.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意义

1.1对整个行业而言

我国建筑业行业协会数量少、实力弱,而建筑企业众多,单纯依靠行业协会推进安全机制构建实属不易。高校作为专业性教育机构,拥有先进的设备、完备的科研场所和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单纯依靠建筑行业协会的不足,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压力。论文大全。

1.2对建筑企业而言

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对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愈来愈重。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此外,安全业绩差的企业在其他项目投标中也很难中标。高校与建筑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提高安全业绩,获得丰厚效益。论文大全。

1.3对高校自身而言

一是充分利用了自身资源。高校的办学投入很大,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合作交流、培训等正是充分利用了自身师资、科研场所、丰富经验等有利条件和资源,提高了高校的经济贡献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拓展了办学空间。校企合作、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资格认证等方式,拓展了高校办学空间,为高校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又增强了自身实力,宣传了高校品牌。

2.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认同。但高校如何有效的参与到安全机制构建中去,尚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本文借鉴了国外高校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参与方式。据对美国MIT的68位从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个人拥有专利的学者的调查发现,咨询、科技出版物、毕业生及合作研究是最重要的知识转移途径,如图1。

考虑到国内高校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在安全机制构建中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大体可归结为当好“三库”。

2.1当好“人才库”

培养专业人才、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立足之本。高校学生是未来建筑管理人才的主体,如果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又何谈安全机制构建。

建筑安全事关生命安危,安全教育必须注重实际效果。教育方式需多样化,除开设建筑安全理论课程以外,还应设置实地讲解以及事故案例分析等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设安全技能教育课程,包括相关作业技能,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通过灵活多变的安全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认知,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

2.2当好“科技库”

当好安全机制构建的“科技库”是高校的发展之石。高校在在立足“人才库”的基础之上,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监督机制,完善事故记录、检查、申报制度,根据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实时有效的政策。同时,为了建立由市场经济主导建筑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高校应当大力协助建筑业行业协会发展,帮助建立自运行机制,形成由同行评议、同行监督的良性循环,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核心,如何促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是高校发挥优势的重点。一是开展安全培训,高校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安全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资源,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模式。为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开展安全生产理论知识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等培训,还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资格认证。需要指出的是,安全培训应该突出全员参与,既包括实地操作的技术工人,也包括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决定着安全费用的投入,只有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才能保证最根本的安全生产。二是加强同企业的开展安全技术理论研发。“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永葆生机。高校可与建筑企业联合成立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研究,推动安全机制构建。三是注重技术转移,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借助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建立安全技术转移中心与科技孵化器,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进行系统集成,孵化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为建筑企业提供实用的安全技术。

2.3当好“思想库”

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高校之间交流合作也比较密切,容易形成高学历、高能力优势联盟。鉴于此,高校可以当好建筑行业的“思想库”,承接建筑企业的安全咨询,帮助查明安全隐患,消灭安全事故,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形成安全文化。论文大全。此外,高校应当作为沟通纽带,定期组织建筑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与高校坐堂会诊安全机制构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

3.加强支持,保障高校参与顺利进行

3.1政府大力支持与政策导向

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安全机制构建得到了极大重视,相关部门已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技部也颁布了《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对进一步发挥高校作用作出了指导性要求。在这样大好背景下,就需要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制定有利于高校参与的政策,促进高校投入到安全机制构建中来。

3.2当好高校与建筑企业沟通的桥梁

高校在参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建筑企业产生矛盾,如双方目标不一致:企业追求短期利益,高校更注重学术成果等。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来解决这些矛盾。政府作为高校和建筑企业的监管方,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对地方经济所起的作用,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力争实现政府、高校和建筑企业的“三赢”局面。

4.小结

通过高校优势资源提高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快捷的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相关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只有做到建筑企业、建筑行业协会、政府部门、高校等“全员参与”,安全机制才能顺畅构建,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行业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年度).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3(10).

[3] 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J].科技与法律,2002(02).

[4] 邱长江.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2(06).

[5]Agarwal,A. &Henderson, R. Putting patents in context: Exploring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MIT[J].ManagementScience, 2002, 48(1).

第2篇:安全生产小常识范文

进入四季度以来,选煤厂深入贯彻落实矿有关会议精神,以严谨的组织强化生产,以细致的管理降本增效,以严格的管控确保安全,在全厂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护安全,保生产,消事故,除隐患”为目标的岁末决战。

1、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通过班前会、安全活动日、剖析会等形式,逐级开展安全警示教育,认真学习近期省内外发生的几起典型事故案例,深刻剖析事故根源,严细分析事故原因,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提升全员安全度危的能力和水平,筑牢年底安全生产防线。

2、针对洗煤厂安全管理特点,强化了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特殊时间段的现场管控,增加检查频次,专项检查深度、隐患整改执行力、考核奖罚等方面认真落实“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作风有明显转变,员工队伍安全意识有明显提高。

3、围绕全年生产经营目标,选煤厂深入开展了以“护安全,保生产,消事故,除隐患”为主题的专项活动,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为载体,加大安全奖罚手段,切实抓好落实责任、事故预控、消除隐患、巩固提升四项重点工作,积极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岗位,积极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确保实现四季度安全生产。

第3篇:安全生产小常识范文

汽车客运站安全管理是客运生产安全管理的源头。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强客运站安全生产管理是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宣传学习要到位。“客运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想让安全工作潜移默化地在员工和驾驶员心中生根发芽。除了日常的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之外,还要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客运站可以利用黑板报、大屏幕电子显示屏滚动字幕、张帖标语、挂横幅、广播播放安全语、悬挂卡通警示图、车站小报的安全栏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并利用每日的班前会时间,喊安全口号,学安全小常识,安排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使每一位员工心中安全明灯常亮,脑中安全弦常绷。

其次是管理制度要规范。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安全的保障和前提。客运站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和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整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并且要针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和充实制度。如:车站“五不出站”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酒精测试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内部治安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和恶劣天气叮嘱提醒等制度以及客流高峰期安全应急预案和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等方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补充。力求目标明确,职责分明。

再次是制度执行要到位。安全管理制度一旦制订,具体实效如何,关键看制度能否落实到位。若是工作人员责任心、原则性不强,对待工作得过且过。那将会导致安全工作功亏一溃。我们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月考核、季考评结合起来,同工资挂起钩来,力争严把“三”关。一是旅客进站关。车站利用封闭式管理的优势,在旅客的出入通道,进站口和大门口配备专人严查“三品”,把“三品”堵截在站外车下,确保“三品”不上车。二是车辆营运关。凡是每日营运车辆都无一例外地接受安全检查。从车辆的转向、制动、底盘、灯光的安检到驾驶员行车的各类营运证件是否齐全有效,从车辆消防器材的配备到做从业人员的上岗资格都一一进行检查。检查不合格,不予以报班售票,不准车辆运营。三是出站复查关。车站源头管理最重要的关口——复查。每辆即将出站运营的车辆一定要在出站口进行最后的安全检查。站务员认真核对车辆安检合格单,三品检查记录,核定载客人数和实际乘车人员,进行检查记录和登记,并经当事人双方签字,明确责任后方可出站运营。这样不仅堵绝了车辆带病出站,超员出站。而且严格了“五不出站”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汽车客运站安全源头管理的系数。

第4篇:安全生产小常识范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宣传学习要到位;管理制度要规范;制度执行要到位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客运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想让安全工作潜移默化地在员工和驾驶员心中生根发芽、客运站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和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一旦制订,具体实效如何,关键看制度能否落实到位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汽车客运站安全管理是客运生产安全管理的源头。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强客运站安全生产管理是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宣传学习要到位。“客运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想让安全工作潜移默化地在员工和驾驶员心中生根发芽。除了日常的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之外,还要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客运站可以利用黑板报、大屏幕电子显示屏滚动字幕、张帖标语、挂横幅、广播播放安全语、悬挂卡通警示图、车站小报的安全栏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并利用每日的班前会时间,喊安全口号,学安全小常识,安排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使每一位员工心中安全明灯常亮,脑中安全弦常绷。

其次是管理制度要规范。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安全的保障和前提。客运站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和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整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并且要针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和充实制度。如:车站“五不出站”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酒精测试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内部治安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和恶劣天气叮嘱提醒等制度以及客流高峰期安全应急预案和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等方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补充。力求目标明确,职责分明。

再次是制度执行要到位。安全管理制度一旦制订,具体实效如何,关键看制度能否落实到位。若是工作人员责任心、原则性不强,对待工作得过且过。那将会导致安全工作功亏一溃。我们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月考核、季考评结合起来,同工资挂起钩来,力争严把“三”关。一是旅客进站关。车站利用封闭式管理的优势,在旅客的出入通道,进站口和大门口配备专人严查“三品”,把“三品”堵截在站外车下,确保“三品”不上车。二是车辆营运关。凡是每日营运车辆都无一例外地接受安全检查。从车辆的转向、制动、底盘、灯光的安检到驾驶员行车的各类营运证件是否齐全有效,从车辆消防器材的配备到做从业人员的上岗资格都一一进行检查。检查不合格,不予以报班售票,不准车辆运营。三是出站复查关。车站源头管理最重要的关口——复查。每辆即将出站运营的车辆一定要在出站口进行最后的安全检查。站务员认真核对车辆安检合格单,三品检查记录,核定载客人数和实际乘车人员,进行检查记录和登记,并经当事人双方签字,明确责任后方可出站运营。这样不仅堵绝了车辆带病出站,超员出站。而且严格了“五不出站”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汽车客运站安全源头管理的系数。

第5篇:安全生产小常识范文

“七项措施”,即组建安全生产企业志愿者协会、定期发送安全知识小贴士、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分层分类精准培训、周到细致的执法服务、全面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建立和完善动态的“一企一档”、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一个目标”,即助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协会解决“三不”难题

苏北的基层企业,特别是县域企业,因其规模相对较小,在安全机构的设置、安全人员的配备、安全管理的层次上难免不足,存在不懂安全管理、不会安全管理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洪泽县建立起了安全生产企业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该协会是由政府部门倡导,部分企业发起,洪泽县域内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参加,自愿结成的专业性、非盈利性的企业安全生产公益性活动团体。

协会按照行业特点引导协会会员设立行业分会,充分运用企业安全生产专家资源,通过企业间互观互摩、互帮互助、互查互改、互推互进,及时发现隐患、整改问题,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行业内企业间资源共享、信息互动,最终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特别是化工企业志愿者协会,每月定期组织专家到各个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集中开展会诊,协助企业整改。在一次安全检查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即将到期。由于该公司的安全管理人员刚刚上任,对于如何办理基本是一无所知。针对这一情况,化工企业志愿者协会会长专门安排三名专家,协助企业整理好有关材料,及时更换了新证。

“小贴士”丰富安全知识

目前来看,洪泽县的部分企业还有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意识不到位的问题。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存在,发生事故或是监管部门管得多了就重视一下,过后就淡化、漠化甚至是边缘化。

为此,洪泽县安委会整合现有资源,将安全生产短信平台、安全生产隐患自报系统和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进行重新整合,着力发挥平台功能。

每月按行业情况分别将安全生产最新法律法规,中央、省、市、县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以及安全生产小常识、安全生产警示语、安全生产知识简讯等方面的内容摘编浓缩成简要信息,通过“小贴士”的方式,经由安全生产短信平台,做到每周一次,每次一个行业或领域,即每月第1周对化工企业、第2周对冶金企业、第3周对纺织企业、第4周对食品建材企业。

有针对性地发送安全生产知识小贴士,既可杜绝不适用的垃圾短信,又可以提高安全知识发送的精准率。

分类培训“三项岗位”人员

2015年以来,洪泽县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隐患”的意识,坚持依法培训、按需施教的工作理念,实施分类、分层、分别培训企业 “三项岗位”人员(即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

除正常的持证上岗培训外,还会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宣讲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等,重点解决安全生产意识、理念、重视程度和安全投入等方面的管理知识,强化其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对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以例会的形式,向他们讲解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事故现场应急处理措施、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方法等,重点强化其现场管理的能力。

对特种作业人员以落实持证上岗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为核心,努力做到应培则培,实行教考分离。内容上主要是加强对工艺流程的安全管控知识和操作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训,以解决其现场处理和紧急避险能力,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自身权益,着力提高其遵守操作规程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将服务寓于执法

洪泽县要求安监部门的执法人员,在严格安全执法的同时,必须将服务寓于执法工作过程中。从提高执法服务水平入手,不仅要告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违法,更要告知企业在哪个领域、什么环节存在问题,在安全行政执法中做到精准服务,避免当事人或其他人以后发生类似问题。

在行政许可方面,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全面、完整、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许可内容和办理步骤,以节约当事人的时间。

推进小微企业标准化创建

洪泽县有近200家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几乎处于空白。虽然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难题,但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刻不容缓。

对此,洪泽县由政府出资,聘请专家,制定完善有关标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对小微企业进行面对面指导、一对一帮扶。从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开始,到每个从业人员、每个操作岗位,对企业的“人、机、环境”安全三要素的每个要素都做出规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都做了明确的制度约束,全面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企一档”动态监管

洪泽县全面建立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的“一企一档”。档案内容为分类监管工作台账、安全检查基础档案和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

“一企一档”的重点是县区内各企业行业性质、生产规模、法人、从业人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隐患重点监控部位、特殊工种从业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投入、历次检查的执法文书、隐患整改情况等。

洪泽县使企业安全生产档案成为动态档案,结合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收集、记录、整理辖区内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及时更新企业的基本信息,丰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档案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诚信制度

洪泽县有关部门联合制订出台了《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等五项制度,对五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公开曝光,对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严格限制或禁止其新增项目的核准、土地使用、采矿权取得、政府采购、证券融资、政策性资金和财税政策扶持等措施,并作为银行决定是否贷款等重要参考依据。

第6篇:安全生产小常识范文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这既不靠山,也不靠海,只是脚下的煤矿成为了本地最大的经济来源。虽然从小就与煤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自从两天前听到领导说要我5月1日劳动节到矿井下义务劳动的时候,内心的激动仍然是无法掩饰的。

时间很快便到了,5月1日,全国人民劳动的日子终于到来。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跟随志愿者们更换了工作服,领了矿灯和自救器,戴上安全帽,围上毛巾,“全副武装”之后才开始往井口进发。进了罐笼,心中的激动更甚了,毕竟下一步要去的地方可是只在梦中出现过啊。

罐笼慢慢的停了下来,出罐后,眼前的景色给予的是一种震撼。印象之中的矿井是很黑、很脏、很乱的,然而现在出现在眼帘的却是灯光通明的大巷,和上面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且地面非常干净整洁,没有出现印象中脏、乱、黑的那种感觉,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眼前的震撼还没来得急消化,志愿者已经继续前进了。

继续往前走,依然是灯火通明、标志醒目。两边的墙壁上都悬挂着安全标语的牌板,让人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心理,时刻把安全记在心中。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我和刘部长同行,他向我讲解了很多煤矿安全知识,告诉我许许多多的案例,我记得刘部长告诉我的一个小常识,在迷路的时候很好用的,顺风逆水是往深处走的,逆风顺水是往井口走的。我们越往深处走,看到的井下工人越多,空气开始热了起来,头顶也不再是光滑的墙面了,密密麻麻的一张张网子被一根根锚杆固定着,防止工作面发生褶皱,对工人造成伤害。巷道越来越窄,头顶也越来越低,要不是有安全帽在,只怕头要开花几次了。

第7篇:安全生产小常识范文

我们所说基层单位的软实力建设,是企业大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础牢固了企业的大厦才站得稳,基层的软实力建设好,也能影响企业大文化的方向。因此,做好基层安全管理,能确保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创建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找准安全管理薄弱点,制定应对风险管理办法。

既然是基层单位,也就是企业里面要直接应对各种复杂工作情况,会发生各种未知情况的直接作业现场,也就会面临着许多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既然基层单位在日常作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事故和风险,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控制能力,努力完善基层的安全生产管理,是摆在全体员工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制定和掌握消除风险的措施,把HSE管理体系的核心紧密融入到现场作业的“人、机、环、管”全过程管理中,实现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分析容易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员工的违章操作、思想麻痹,有原材料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工艺操作方法不完善等,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干部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不到位,各项安全措施不到位。因此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完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只有深研细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梳理、汇总。找出各个工作环节,容易发生的危害风险点采取应对措施,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纠正违章行为,督促所有员工摒弃违章陋习,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风险控制能力,才能提高基层的各项HSE管理水平。

二、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为切入点,使安全文化固化于制

安全管理文化归根到底是安全制度文化。在建设法制社会的今天,作为一个企业,制度就相当于企业的“法”,是规和矩,没有制度谈不上管理。

为了使管理制度系统化、规范化,根据基层单位的特点,制定符合本单位作业管理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的降低风险。因此,组织相关各类人员对照各自的工作岗位职责熟读、常思,潜移默化的形成日常工作及行为的准则,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提升HSE管理中人的执行力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以提高安全素养为突破点,将安全文化内化于心

安全观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动力。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安全第一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安全性是生活质量的观念,风险最小化的观念,超前预防的观念,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及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是当代大型化工企业必须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只有通过安全观念文化建设,让企业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本质、内涵,才能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被大家所广泛认知和接受,进而内化为人们的精神需求。

四、以建立自律机制为着力点,使安全文化践于行

在人、机、环三位一体安全系统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二者都是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内容来进行的。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

(一)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班组人员的行为直接关系到生产装置的运行安全。要在基层班组推行“七想七不干”和“HSE观察”制度、设立了“HSE风险提示卡”,把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有毒有害物质等,造成后果的的应急措施、应急求救电话及安全小常识等应知应会内容详尽地写在卡片上,分发到各个岗位,要求工人学习掌握。对查找出的隐患,要落实解决措施,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整改、有反馈的巡视检查制度。

(二)岗位危险识别

岗位危险识别就是把在岗位工作中存在的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是进行风险管理,实现“事故超前预防”主要手段之一。风险管理工作运行的主线是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进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危险源是风险控制的主要对象,准确地识别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进而针对其做好充分的事故预想,编制各种救援、处置方案,对我们企业基层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应急救援体系

第8篇:安全生产小常识范文

【关键词】 电建施工企业 项目工程 安全管理

1 引言

电建施工现场是多工种立体作业,具有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的特点,由于施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高处作业多、地面作业多、大型机械多、用电作业多、易燃物多,因此施工生产事故引发点多,安全控制的难点必然大量存在。因此,做好电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从严从实进行管理。

2 超前策划,做好安全管理规划

一般情况下,当工程中标,工程图纸到位后,施工单位就开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但设计中往往对安全施工很少提到或一笔而过,使施工事故隐患从一开始就被埋下伏笔。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事故隐患便逐渐暴露出来,此时再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就很难或者需要更多的投入。所以,在施工前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对整个生产作业区和工人生活统一安排,整体部署,切忌边施工、边设计、边安装。在项目工程开工前,首先要制定《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编制《项目整体安全文明施工策划》,电建企业还要有各专项的策划,如锅炉安全文明施工策划、烟囱安全文明施工策划、焊接安全文明施工策划等。严格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检查、验证等全过程的管理,实现对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对于重要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编制实行会审制度,交底实行会议制度,执行实行验证制度。施工之前,由技术人员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全面交底,使每名施工人员了解施工中的危险点及防范措施。施工过程中,施工负责人、技术员、安全员对作业指导书的实施进行全过程控制,及时纠正和制止违反作业指导书的行为。

区域划分好后,对各区域实行单元化区域管理,对各单元区域的安全通道、设备材料、安全宣传、安全设施防护、机械力能布置、施工用电、电焊皮线集中布置等进行了具体规划,设立区域安全文明施工专责人,并通过过程监督、考核、评比、奖惩等措施,督促各单元落实策划要求,以确保安全管理的未雨绸缪。

3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和强化安全管理

(1)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全面指导、监督、检查安全、机械、消防、施工用电等管理网络的运行。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管理活动,并承担组织、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2)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建立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抓好制度和责任的落实工作,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及时报表。项目经理是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各级职能部门、人员,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从项目经理到施工人员的生产系统做到纵向到底、一环不漏,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做到横向到边,人人负责。项目经理要与所属二级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与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必须履行的安全职责和义务。项目部对二级施工单位进行考核,二级施工单位对班组进行考核,班组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奖优罚劣,形成“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保一级”的安全管理局面,保障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3)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应认真、详细的记录,做为分配、补偿的原始资料。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会,总结、分析、探讨安全管理情况,查找不足,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4 加强施工安全教育

(1)进行安全教育与技能训练,能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有效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的失误。组织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要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2)施工现场的管理及操作人员必须具有合法的劳动手续,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对新入场的操作人员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和劳动岗位。(3)结合施工生产的变化,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内容,可结合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增强安全意识,也可结合施工作业条件的变化进行教育,其目的在于增强安全意识,控制人的行为,尽快地适应变化,减少人为失误。 电建施工单位针对建筑施工队伍低水平、低素质的人员较多, 胆大、冒险蛮干心理较强的特点, 必须重视岗前或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要把讲名言、典型事故、小经验、小常识等作为安全教育的特殊形式渗透到职工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娱乐中去, 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要根据安全教育的需要选择有代表性、能引起建企人员警醒的事故案例, 同时也要防止将安全教育变成事故案例课的喧宾夺主的做法。要因地制宜,采用电影片、黑板报、事故现场会、班前交底、观看幻灯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深入浅出、工人喜闻乐见教育形式。

5 转变观念、实现安全管理方式的创新

转变观念,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要实现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简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坚持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提高预测、控制能力。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缺陷四大方面,从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伤害、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十六种可能伤害事故入手,结合以往工程中发生的事故教训,对每道工序和作业过程进行充分的危险因素辩识,真正把安全关口前移,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2)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多的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等。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各施工单位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3)安全生产主体由分散、横向管理向集中、垂直管理转变。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特点应是依法行政、依法监察,所以应建立一个集中、统一和垂直的安全管理体系。

6 “以人为本”为中心,建设现代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活、安全生产的观念、行为、环境、条件的总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1)注重和讲求制度“硬管理”和文化“软管理”的有机结合,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的需要。

1)制度“硬管理”。通过健全与完善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设备与设施管理制度》、《防范检查制度》、《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值班后勤制度》等,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实现安全生产制度化与规范化。2)文化“软管理”。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必须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管理制度再严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往往使得员工在形式上服从,而不能赢得员工的心,这也是不少安全制度流于形式,难以贯彻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文化“软管理”,促使员工认同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价值观,从而理解和执行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和指令,自觉地按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制度要求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目的。

(2)安全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即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必须以保障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为最高原则,杜绝以危害人的生命与健康去换取物的安全和经济效益的非人道行为。

1)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信息网络等形式向全体职工宣传安全知识,认真策划工地报刊专栏、安全生产信息网站、短信平台的创办方法,明确责任单位,分解宣传任务,不断完善宣传教育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联络员制度、安全生产新闻制度、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监督考核和奖励制度等各项制度。继续开展 “安全生产月”、“质量生产月”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公司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能力。其形式和内容应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2)要切实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根据自身的特点,利用多种方式创造各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使职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安全生产的自我意识,创造安全环境氛围。加强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倡导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安全生产。3)要突出抓好各施工处管理者,安全教育和培训。大力开展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劳动者的安全技能。

第9篇:安全生产小常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 安全管理事故的原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所谓人的原因,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人在生产活动中,具体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启动操作不给信号、忘记关设备)、奔跑作业、送料过快、以不安全的速度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的摆放不安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机器运转时加油、清洁、修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未使用防护用品;不安全着装;工作时说笑打闹、带电作业等。

2.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对建筑行业来说,“物”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机械、机具、设施等。不安全的情况有:施工电梯的限位失灵,造成冒顶;塔吊的钢丝绳脱丝;未及时更换,造成钢丝绳断裂,掉物坠落;电锯等用电设备电线老化,造成电线失火等。

3.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完善、专职安全员配备不到位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都与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因。《安全生产法》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这是因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侧重过程,需要专项跟踪、专项投入,需要承包商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的施工安全员。

二 增强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管理可强化质量意识

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要解决的都是意识问题。要提高产品质量,要搞好安全生产,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职工,特别是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其次是二者的全员性特点。质量控制中,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全员性。安全工作的全员性也是很明白的。所有职工都必须遵守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规则,才可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只有发动全体职工都来参加安全监督,安全才有保障。再次,它们都需要领导重视、领导带头。领导不重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领导安全意识不坚决,安全隐患就难以消除。

2.重视安全隐患分析

通常情况下,当建筑工程图纸和城镇规划图确定后,施工单位就开始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但设计中往往对安全施工很少提到或一笔而过,使建筑施工事故隐患从一开始就被埋下伏笔。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事故隐患便逐渐暴露出来,此时再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就很难或者需要更多的投入。所以,在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对整个生产作业区和工人生活统一安排,整体部署,切忌边施工、边设计、边安装。要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尤其要有懂安全、管安全的人员参加。

3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抓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把重点放在责任的落实上,由此建立起一整套从公司总经理到工程项目经理,再到工地工长、班组长、现场安全检查人员及全体职工层层分解落实、层层责任清晰的管理制度,以制度责任确定每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位置。

4加强施工安全教育

针对建筑施工队伍低水平、低素质的人员较多,胆大、冒险蛮干心理较强的特点,必须重视岗前或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人员要把讲名言、典型事故、小经验、小常识等作为安全教育的特殊形式渗透到职工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娱乐中去,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工程机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制度法规不健全

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形成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维护管理记录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建设单位往往拒付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用,施工单位为了承揽到工程而委曲求全,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等无力购置,能省则省,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安全 生产机构、文明施工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有的施工单位不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按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工作很难做到及时、到位。

2. 作业人员素质不高

工程机械安全管理众多因素中,作业人员因素是第一位。据统计,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由此可见,作业人员因素是工程机械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造成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的主要原因:一是作业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对操作方式了解不多,甚至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盲目操作;二是一些作业人员心存侥幸或冒险心理,纪律松懈、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3. 安全资料管理有待规范调查发现,安全资料中假资料很多,很多资料只是简单复印,或资料收集人代为签字,上面的“检查情况”栏中多是“符合要求、满足要求”等字样,而到底怎么样才“符合要求、满足要求”填报人并不明确。安全资料还容易出现有头无尾、前后不对应等现象。

4 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涉及面较广,机械设备、人员调动频繁。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在机构设置上对机械管理部门不够重视,时常精简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或将其职能并入其他部门,致使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购置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 增强机械管理措施

1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规范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定人、定岗、定职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

2 实行弹性机械设备保养制度, 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要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并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抽查督导保养的落实情况。同时建立奖惩机制,把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保养、安全运行、消耗费用等列入奖惩内容,以加强广大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3 加强机械设备使用和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4 落实机械设备换代机制,提升机械运行质量 。机械设备性能,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还直接影响企业的施工效率和竞争力。因此,作为企业要以长远利益着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必须严格落实设备报废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

参考文献:

[1]方东平。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焦红,王松岩。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张仕成。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J]。广东科技2006,(9)。

[4]袁鲁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9):134.